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月的诗句

有关月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09:2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月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月的诗句

第1篇

1、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

3、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田园作》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歌》

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

7、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贫女》

8、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9、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蚕妇》

10、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家望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摘 要: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而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接受古诗词的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一些优美的古诗,不仅能够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整个地理课堂上也会充满情趣。就古诗词在地理课堂上的具体运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古诗词;内容分析

一、巧用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时候一句优美的古诗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讲授《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就引用了李白《将进酒》里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顿时兴致盎然,教师发问,诗句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为什么说来自天上?“奔流到海”又指什么?请大家对照黄河水系图寻找答案。就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对黄河的探讨研究中去。

二、善用诗词内容分析所学知识,帮助理解记忆

中国诗词里面有许多都跟地理知识有关,如果能在教学中适时地引用,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是非常有用的。如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海拔的升高而导致气温的降低,再如李白的诗句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了我国河流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河流会有结冰现象,此时可联想到长江,再结合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青藏高原,后分开流淌在秦岭两侧,总结成新诗“一样俱从天上来,山南山北各不同。黄河已是冰塞川,长江依旧向东流。”枯燥的地理知识一下子活了起来,学生在轻松又高雅的气氛中即领略到我国复杂的地形气候特征,又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利用古诗句描述的地理现象判断地理成因、规律,深化知识

很多古诗都能反映地理现象和规律,如:诗人岑参诗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反映出纬度和冬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我国区域广阔一些古诗词形象的描述了四大地理区域自然景观的显著差异,如描写江南梅雨时节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内蒙古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述青藏高原的诗句“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这些诗句都非常精炼形象,能够帮助同学们学会用地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深化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我们能精准,恰如其分将古诗词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情趣,而且可以将地理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从而培养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优秀人才。这才是地理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境地,正所谓:“何言地理无文趣,山河亦开诗词花!”

第3篇

月,从古到今,它总是徘徊在人们瑰丽的想象中,那一弯淡淡的山月,那黄昏后的柳梢月,那霜满天的落月……总会留给人们一丝清新的诗意,交织其中的或喜悦或悠然或愁怅,总会随那淡淡的月光一起流泻在诗中吧。月的出现,创造无数清新可喜的自然景物,也是一个爱情鉴证吧,细细品味历代那与月有关的诗句,总让人感到爱的甜美芬芳。月是故乡明,总会升起缕缕的乡情。或是清新秀丽,或是雄浑壮阔,月,它总是一个给人以想象的尤物。

怀人篇

苏轼的中秋咏月词《水调歌头》已然成为千古名篇,那以明有开头,以婵娟收笔是那样的天衣无缝,望着那样的明月总会逗起人缕缕的思念,对兄弟朋友的思念,对情人的思念,总会如缕缕的白云飘过心头吧!

苏轼与他的兄弟久不能团聚,在这中秋月圆之际想起久别的兄弟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而太多的月下思念情人的诗句,那总给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月下,有着多少美好的故事呢,这月下的等待又是多么的温馨难奈,似乎总是把那初恋时分的细腻的,清纯的情感如诗如画地映入诗句中了。“窗前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把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柔情悄悄地织入了这窗前的月光,独自一人凄凄的思念,月光也觉得寒了。窗前的月呀,何时能送来柔情如水共剪西窗的温馨。“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清新的图画呀!这晓风残月中又有多少相思呢!饱含了关切,饱含了思念,然而那总是一串凄婉的思绪,定是那晓风残月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月明人倚楼”在小楼上望着月儿长相思,那忠贞的思妇,那心中思悠悠恨悠悠绵绵的情总是和月光染成一片了。那月般美丽的人时时令人怀想,还有那“笛在月明楼”“秦娥梦断秦楼月”袅袅的笛音缭绕在薄纱般的月中,似乎是缕缕深情的思念,美好的姑娘心中都装了一些什么样的秘密?一曲《春江花月夜》多少绝美的月儿般的诗句,从月出到月落多么动人的故事,柔情缱绻地道出了“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样的江月和着青枫浦上恋人们幽幽的悉怨,和着那洒满相思的淡淡的月光,汇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春江花月夜”不觉令人怀想那妇人美的容颜,不觉怀想那情郎的才气,怀想才郎心中无尽的相思。“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穿帘而来的月又丝丝缕缕地激起相思。是清幽的月的缘故吧,那梦是多么的甜蜜,如春风拂过心田,给人以美的感受。“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月光乍露穿云而来照在稀疏的花上,花园内是否有位古代的美女在等待情郎,而或是情郎在焦心地盼望中月惊花动,疑是情人到来的欢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多少精美的镶着月字的诗句呀,是月给人们的情思增加了浪漫还是人们的情思赋予月以诗意。那月光如水,总是柔柔地荡漾着相思,高楼下花园内,杨柳岸,窗前帘外,凡洒下月光的地方,总有人们的相思,这月,还有它清幽的光,定然是赠给有情人最美的礼物。

第4篇

一、出示明确的活动要求,引领学生自学

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文本线索,提炼出能辐射全文的纲领性问题,引领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文本。整堂课的活动要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落脚点准,能够引领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细细揣摩,在心灵碰撞中感受文本要义,领会文本内涵。

如教学《望月》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赏江中月,感受月夜之美好

1.轻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品味,画下令你心动的词句,可在相应的词句旁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品诗中月,体验月诗之内涵

1.读课文3-13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读一读,体会诗人借明月来表达的情感,并尝试把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2.你眼中的小外甥是个怎样的男孩?

3.小组内分角色对诗。

活动三:读幻想中的月,享受月儿之有趣

1.默读14-19自然段,用“■”画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想想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会使我惊讶。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三个活动的设计都紧扣文本结构特点和本课“让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月夜之美”的学习目标。每个活动都是从学生的自读感悟开始,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拓展,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认识的升华。学生的展示、教师的引领穿插于课堂教学法中。可以说,本课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和安排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课堂的有效活动中得以提升。

二、以朗读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读中感悟

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获得独特而深刻的阅读体验。而在活动导学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再范读,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也不敢太多,生怕过多的点拨、评价会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试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了教师富有感染力的优美语言示范,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升?

因此,在《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让朗读贯穿全文。在教学活动一时,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仅用了四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得美轮美奂,学生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了。所以,在学生交流感受后,我就请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节,让学生真正感受月夜的美好。在活动二中,我扣住涉月诗句,采用表演法,让学生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明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沉醉的不仅仅是月光,而是中国的月文化。同时,我让学生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让小外甥积累了那么多有关月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让他沉醉。

声情并茂地朗读是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外显。读进去,读明白,学生才会有各自独特的体验。所以,活动导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仍应是书声琅琅的。

三、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实现“双基”的落实

第5篇

一、注重诗歌的朗读训练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说法阐明了诗的作用。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有的人》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节奏,诗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短暂的停顿叫做节奏。教师示范第一段后,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停顿。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的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诗句中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结尾,就是押韵。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押韵。请同学齐读第四节,感受诗的韵脚。通过这一步,学生既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又初步体味到诗中的不同的人生态度。

二、创设有新旧知迁移的教学思路

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强烈的思想感情。但一般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高,因此诗歌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让学生先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思乡的古诗,学生马上回忆起了李白的《静夜思》、崔颢的《黄鹤楼》,然后体会每首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再比较本首诗和前边的诗的不同之处,它还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愿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在诗歌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中。

三、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境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什么?是诗歌的情感。情感又是靠什么传达的呢?那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饱含诗人感情,染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流水”这一物象本来表达一种客观事物。自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语后,逐渐为诗人所采用,固定的表现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这一思想情绪,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等,成为带有固定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意象。在教学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笛”“月亮”“挥手”“没有年轮的树”。“笛”“月亮”“挥手”分别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想之情,“没有年轮的树”则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割舍不断,无法用时间计算的思念。学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领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即意境。意境的基本构成就是情景交融。意境不在具体的物象之内,而超出物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即透过物象表面,表达作者深邃悠远的思想情感,达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从仿句练习入手,鼓励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诗作

新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我在教学《雨说》一课时,让学生仿造句:“小溪见了我,笑出了声;种子见了我,笑出了芽;石榴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喜爱完全融入诗中,写出了不同仿写句子。对学生的审美、理解、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真是水到渠成。再细心地把学生仿写的句子整理在一起,又变成了一首赞美春天的组诗。此后再把以前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试着让学生仿写,学生也都兴趣盎然,写出了激情满怀、真挚动人的诗句。新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在教学中,抓住新诗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和意境美,还要设计丰富多姿的诗歌朗诵、欣赏新诗、研讨等活动。

1.诗歌朗诵,积累活动。在赛诗会上,除了朗诵学生喜欢的名诗作,还指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诗句。如:《色彩》《萤火虫》,中国古今不少诗人也写到同样的诗题,课外搜集几首这样的诗,说说它们所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2.欣赏新诗。给学生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致橡树》、戴望舒的《雨巷》等,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来欣赏、点评,并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

3.研讨活动。如冰心的《纸船》,船――舟是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远的意象,课外搜集有关写船(舟)的诗歌作品,共同探讨舟的文化意义。

第6篇

教学重点:①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②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①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②齐读课题。③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看?做?)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谁在望月?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①出示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闪烁、船舱、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外甥。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作者与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一起望月时看见的景色,产生的联想和进行的对诗比赛。)

三、欣赏月下景色,感受美景

课文的内容我们理清楚了,下面我们和作者一道,去江轮的甲板上欣赏那迷人的美景。请同学们用心听,你从中仿佛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都记在脑海里。

1.教师配乐范读第二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色。

2.学生初读第二段,感受月色的美丽,思考:月光的美是怎样的美?①你认为用哪些词能说出这时江上景色的特点?(柔和、安详、宁静、静谧);②你还能用哪些学过的词语形容月光下的景色?(月光似水静影沉璧);③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①月色宁静美。(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②月色灵动美。(出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③月色朦胧美。A.“隐隐约约”说明两岸的黑色剪影看不清楚,有一种朦胧美。B.指导朗读这句话,突出“隐隐约约、伸展、起伏”几个词语,感受朦胧美。C.理解“镀”字。将“镀”换成“染”比较,体会用“镀”更显得有光泽。D.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江两岸景色的美。

4.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交流朗读心得。

5.齐读第二段,把对月夜景色的感受融入其中。

6.如此美丽的月色,这样的夜深人静,你能从其他地方找一个词形容这时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吗?(强调环境和心情)①学生回答时适时解释“清幽旷远”。(联系图画,幽静、宽阔、辽远)②适时解释“沉醉”。你有过沉醉的感觉吗,什么情况下你会沉醉?(指导用“沉醉”说话)

7.读3-5自然段,思考:①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和小外甥沉醉在优美的月色中?②我们为什么会沉醉?(多媒体出示“月光,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的形式,强化了朗读训练,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配乐,创设了月下江景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月色的静谧美好,激发了朗读热情。

四、吟诵月之诗句,体会诗情

皓月当空,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们如果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他们有的会吟诗作画,有的会饮酒助兴,甚至有的会轻歌曼舞,那文中的小外甥想到什么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好不好?

1.投影出示小外甥和作者背诵的古诗。

2.分角色朗读。①男女声分角色读。②教师和全班学生分角色读。(师读舅舅)

3.看到后面有什么号?表示什么?那哪位聪明的小外甥接下去?(学生对诗)

4.月光下,我们尽情地对着诗。此时此刻,(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5.写月亮的诗句非常多,老师也搜集了一组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家一起读(同时多媒体出示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有时月亮天真、童趣,有时孤独、惆怅,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发出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声声叹息,自读诗句,从诗句中,你能找到怎样的月亮。

7.写月亮的诗真是又多又美,不过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歌曲也很美哟,你们谁知道,唱一下:①指名唱写描写月亮的歌曲。②描写月亮的歌曲非常多,同学们请听。播放歌曲片断:《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月亮之上(凤凰传奇)》

8.这些美妙的诗,这些美妙的月光,此时此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里。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总结: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使旅途之夜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使文章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诗句、格言,可以使文章更有魅力、有品位。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与月的交融,本环节紧紧抓住了“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这句点睛之笔。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后,第二次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听完歌曲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中月,月中诗。

五、观察月亮图片,启发想象

过渡:当我还沉醉于诗的意境和月的清辉之时,聪明的小外甥却已经在想月亮像什么呢?

1.观察一组月亮的图片,展开想象,把你心中的月亮写下来,下节课与小外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第7篇

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人写下了有关月亮的诗句,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等还有数之不尽的佳句,诗人之所以如此喜爱写月亮的诗句,无不是因为心中有太多无法诉说的情怀,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望向那一轮明月,亦或者是通过月亮寄托自己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人们对月亮的议论从未停止过,否则又怎会有后来的祭月,现在的中秋节,又因为是在八月份,所以中秋节又称“八月节”“八月会”。再追溯到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月亮比其它月份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每每到了深夜,当人们仰望天空那皎皎明月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远在他处的家人,自然会期盼着能够得以团聚,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诗人喜欢以月亮写诗,只是为了寄托那份无法到达的思念。

同样的,在现代很多的家庭在中秋节这一天都无法团聚在一起好好吃个饭,迫于生活的无奈,好在现代的科技发达,可以用手机打电话或者视频,只是无法共进一餐,这是跨越空间的团聚,双方的思想和情绪都得到了释放。现在怼中秋节啊,都流行吃月饼,圆圆的月饼,并没有多么好吃,可能还有很多人讨厌吃月饼,但这个习俗是客观存在的,可能还会持续很久很久......

可见,人们对月亮的情感只会越来越深,对其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例如,中国的神舟五号登上了月球,随着科技的发展,月亮的神秘也将逐渐被揭开。我们从对月亮的情感探索深入到月亮本质的探索,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将充满神秘色彩的月亮探索完毕。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诗歌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品,还因为诗歌对学生有陶冶情操、培养语感等重要作用,更是国为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们对诗歌的教学往往是分析多于品读,理性压制感性,结果偏离了诗歌选进教材的初衷,也远离了诗歌本来的美学价值,导致学生对诗歌失去兴趣,以致于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步入了尴尬境地。笔者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诗歌教学进行过长期探索,经反复实践,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在此处分享,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写作背景,诗歌也如此。很多诗歌写作背景往往是诗人经历的一些情感变化,或悲壮宏伟,或凄婉缠绵。这种情感变化经历又往往联系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将这些背景挖掘出来,作为课程教学导入内容,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曹操的《观沧海》,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简要谈谈曹操其人其事。由于民间对曹操常有议论,学生大多也知晓曹操,有的甚至是熟悉。当老师提及曹操之事时,必然很有兴趣。不过,关于曹操的事很多,不可能一一详说,主要的精力还应放在与创作《观沧海》有关的故事上。像这样以创作背景故事入手,学生对要学的诗词必然兴趣倍增。

二、从“诗眼”入手鉴赏,把握诗歌情感

这里所说的“诗眼”,即诗词中最能显现诗词全部情感价值和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是诗词之关键,也是鉴赏诗词的入口。抓住“诗眼”展开赏析,能很快把握诗之内涵与情感。比如杜甫的《春望》,全诗紧紧围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来写,这两句集中突显全诗的情感主旨,写出了“恨”的原因在于“别”,而别的原因在于“时”。人的感伤移情到物,所以就有了“花溅泪”和“鸟惊心”。总体上看,这两句中最为关键的字就是“时”与“别”,此两字就可算是全诗的诗眼。抓住这两字引申理解,学生很快就能把握全诗的情感,进而理解全诗意义。

三、以朗读促理解,读中领略诗境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优秀经典的作品,都需要读才能真正体会其要旨,诗词尤其如此。诗词的内涵只有在读中才能准确把握。如何读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但为避免读得乏味,最好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读,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独立读、轮流读、角色读等各种方式都应据实际而结合起来使用。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媒体设备配乐朗读。配乐朗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通过音乐的伴随而激发学生对情绪,形成对理解诗歌有利的情绪氛围。比如,在学习《关雎》这首诗时,引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配《梁祝》这首乐曲,乐曲中展现的悠悠爱情意境,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入情入境,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诗歌意义。

四、多首诗歌对比赏析,拓展联想空间

在鉴赏教学中,仅仅局限于一首诗歌,没有对比,理解上容易狭隘。有相类的诗歌进行对比赏析,才能有效加深学生印象,拓展其联想的空间,积累更丰富的知识,深化其对诗歌的理解。只有在对比中,学生才能拓展思维,才能从更深的程度上品味出诗歌的意蕴,锻炼诗歌的品鉴能力。比如,学习《乡愁》这首诗,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其中的乡愁含义后,可以列举一些写愁的诗句来进行对比,让他们理解不同的作品中不同的愁,以及各位诗人写愁的不同技法。比如李清照 “只恐双溪般舟,载小动许多愁”这一诗句,表现的是诗人的愁,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现的也是愁。两个人的诗句都讲愁,他们的讲法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对比,学生不难体会到,李清照所写的“愁”有重量,给人以沉重感;李白的愁则有长度,让人感觉到绵绵不绝。两个诗人都讲愁,但认知方式不同,着力表现的角度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诗句。这种认识,没有对比,学生就不可能切实体会到的。再将这样的诗句与所学的《乡愁》进行对比,学生必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自古以来,写愁的诗句很多,在此不妨再举一些:如唐代常飞月《咏谈容娘》:“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愁。”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辛弃疾《菩萨蛮》:“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上这些诗句大多通过隐喻认知的方式,将抽象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使愁或有体积、或有数量、或有颜色、或有外形。通过这些诗句的对比分析,学生一方面扩展了知识面,另一方面使联想的范围得以扩大,对诗歌会有更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有效地将关涉同一概念的诗句在记忆中聚合在一起,并融会理解,使诗歌品鉴能力进一步快速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应尽量以背景故事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中从“诗眼”入手,全面把握诗歌情感,以朗读促进理解,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领略诗之意境之美。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还可将表达相同情感主题的诗句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对比品味,在对比中获得对诗词的理解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术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2] 韩志勇.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第9篇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诵读兴趣

引导学生亲近中华经典诗文,把“经典诵读"”引入语文课堂,创设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多年来,我坚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经典,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美,且语感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营造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例如,在诵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谈谈感受,再补充诗句背后的古诗,然后再读原句,三读诗句,最后配上音乐;四读古诗。此时已是余音绕梁,煞是动情,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整堂课从容大气,学生理解诗意如水融。长期这样训练,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学生受到人文的熏陶感染,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并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二、提炼课文内容,与经典文化情感相通

利用经典与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站在课程的角度关注经典文化,还要利用经典诗文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肆意烂漫的想象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在不断地诵读和感悟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去领略思想之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把读解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及对话碰撞中自行参悟。例如:《论语》中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印象。学生也产生了用自己的视角去亲近经典记住圣人的教诲。又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时将自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

三、创设积累语言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尝入情入心,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读些经典作品、好诗,让他们多学、多背,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好文章诵读得多,就会有“感”的积淀,“知”的积累,并能灵巧的运用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在写作教学中也可引用有关诗词为写作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之目的。例如布置学生写《郊外的景色》,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郊外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学生通过品味经典诗文,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比较、联想、猜测,而生成属于自己个性化的独特财富,就会把自己喜爱的诗句写到作文里。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陶冶学生的情操,端正品行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求让经典诗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端正品行的平台。趁儿童心性纯净时,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懦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让经典诗文伴随学生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学生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现在的学生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看到的尽是爱、智慧、希望与阳光。例如:《诗经》的每一首诗,学生在生动解读名人故事时,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进而掌握美好的词汇,融通美好的事物,培养美好的情感,拥有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又如:学生学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会深深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让学生从小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自行约束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仁”、“义”、“礼”、“信”的良好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第10篇

关键词:古诗词;笛子;意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K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春花秋月,细雨微风,古典诗词的唯美之处,一是在景物意象之美,一是在所抒发的情感之美。而笛子作为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之一,代表了多种不同的情感。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笛子意象的研究,而本文将从另外的角度来探索这样一种独特意象的艺术魅力。

在古诗词中常出现的笛子,主要有竹笛和玉笛,还有一种羌笛。不同材质所制成的笛子,音色不同,所带给人的听觉感受不同,而诗人们把握到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就根据笛声带给听者的感受写出了极富情感的诗句和词句。

一、悠悠竹笛心思远

竹笛以竹为管,颜色翠绿而音质古朴深远,回荡在深山古林之中或是碧波大江之上,意境悠远。竹笛之声,带有几分洒脱,正如宋代白玉蟾《题莫干山》中写到:“城南城北无老树,又吹竹笛过前山”;还有宋代僧人兜率从悦的诗句:“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骑在牛背上,把吹一根竹笛,空幽的山谷青翠静谧,唯有白云相伴,如此惬意与洒脱,又有几人能体会?不过,洒脱之外,竹笛的声音却也蕴含着几缕忧伤,如宋代董嗣杲的《拙寄》中写到“大阃粮艘上,孤营竹笛悲”,一个“孤”字,一个“悲”字,都在竹笛声声中愈加显得忧伤。

有时,笛声甚至有震撼的力量,比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铁笛亭》又是这样描写竹笛之声的:“谁将点漆金,铸作孤竹笛。林外吹一声,震落千峰石”,这样的诗句倒是赋予了竹笛另一种铿锵,平常宛转悠扬的笛声竟然能使得数座山峰上的石块震落,倒是让人感觉到了吹笛者的力量。

由此可见,竹笛这样的意象所蕴含的寓意是多重的,或洒脱,或忧伤,或闲适,或铿锵。吹笛者的心绪不同,悠悠竹笛声传递的情感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了。

二、婉转玉笛情绵绵

玉笛则是另一种常见的意象。玉笛多是用上好的玉石打磨而成,笛身温润,剔透,碧莹莹,而其声婉转悠扬,寄托着人们缠绵的思念,抑或是浓浓的乡愁。玉笛出现的环境,或是在春风吹过的夜色里,或是在珠帘重重的阁楼上。或是在灞陵河岸的柳丝中,玉笛声声入心扉,无论是吹笛人,还是听笛者,都能够在笛音缭绕中体会着寸寸柔情。

纵观唐宋以来的古诗词,使用玉笛这样的意象的诗句多与离别、怀乡有关,并且涉及到的环境多是寂寥清冷的。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句中的乡愁在黄鹤楼上传出的渺渺笛声里化开;同样,《春夜洛城闻笛》中,玉笛声在夜色里飘散,游子思念故园的情怀在《杨柳曲》中益发深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为人所千古传诵的一个原因,正是那春风、夜色伴着玉笛声吹进了古往今来游子的心中。冯延巳的《归自谣》写到:“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送行之时,江上的玉笛声显得空阔寂寥,衬出离人送别远行的伤感,这也是玉笛意象所传递的情感之一。

除此之外,玉笛还表达了诗人或词人对于世迁,沧桑变幻的思索以及无奈之情,而此时环境往往离不开宫阙楼台,这样独特的场所历经岁月风霜,代表了世事的沧桑。张祜的《华清宫》写到:“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昔日的华清宫,而今已不复有佳人起舞,仙乐飘飘的盛景,玉笛声打破寂静,不变的唯有一轮明月,依旧照着骊山。以声衬静,更是突显出一片萧瑟中的凄凉。“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1]唐代皇甫松的这首《杨柳枝》,将盛唐王朝曾经一派歌舞升平之景与如今的“空城”作对比,连玉笛也无人把吹,这样的孤寂冷落令人唏嘘不已。他的另一首词《摘得新》也借玉笛声表达了自身惆怅的情感:“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繁花落尽,徒留空枝;独酌一杯酒,红烛依旧,玉笛声声吹,可以想象此情此景的淡淡落寞与忧伤。

换做是精致的亭台楼阁,玉笛声又通常和思妇、闺中女子联系在了一起。“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宋代王武子的这首《玉楼春》,在楼角的玉笛声中,传递出闺中女子思念远行未归之人的惆怅与苦楚。“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白云天远重重恨,黄草烟深淅淅风。仿佛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 冯延巳的这首《 抛球乐》,也是一种表达了思念之情,《梁州曲》在玉笛的吹奏下,更是将远在边塞寒苦之地的征人的思念飞越关山,吹进朱帘深掩的楼阁中。

三、古朴羌笛声声怨

羌笛,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不同于人们常见的笛子。笛身有两管数孔,笛音悠长而泛着古老的气息。古诗词中用到羌笛这一意象的,多是要传达征戍边关的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浓浓的愁怨。为人熟知的一首提到羌笛的诗是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这样的意象,多是与塞外、关山、大风连结在一起。高适写过一首《塞上闻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何处梅花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羌笛所吹奏的乐曲一般是《杨柳曲》和《梅花落》,这两支都是能勾起征人思乡离愁的古曲,经羌笛奏出,那特有的低沉之声像声声呜咽,使吹者一吐思念之情,使听者愁肠百结。类似的词句还有温庭筠的《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愁绝”二字,点出了羌笛之声的特点,点出了吹笛之人的心情。宋之问的《咏笛》也表达了这样的思念:“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羌笛声声,诉说的正是那样的战乱年代里的绵长的思念。

古典诗词意美情美,笛子这样的意象更是为诗词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竹笛、玉笛,还是羌笛,笛声飘渺,它们都将一直回响在岁月的痕迹里,让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殿堂更加迷人。

第11篇

(1)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_______,__________”,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浙江金华市)

廉政文化进校园,让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

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三、(安徽芜湖市)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诗经》)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论语》)

(3)得道者多助,________。(《孟子》)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陶渊明《饮酒》)

(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韩愈《早春》)

(6)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

(7)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8)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或民生疾苦的名句,请你写出上下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湖北襄樊市)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放达宽慰之语,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生活中,我们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又要客观地看待别人,任何人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如俗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福建莆田市)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诗经》)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______,________?”(用《十则》中原句回答)

(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北京市)

(1)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鸟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湖北黄冈市)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第49天,请你借用一句古诗词表达对中国奥运健儿的激励之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江苏徐州市)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________________ 》)

(5)《 出师表》 中有这样两句话“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

九、(湖南长沙市)

(1)子曰:“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2)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3)王勃在《________________ 》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5)残酷的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我们坚信,像陶渊明笔下所描写的“土地平旷,

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 ,鸡犬相闻”的美好家园必将重现在美丽的天府之国。

十、(湖北恩施自治州)

(1)杜甫在《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后主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她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十一、(广东汕头市)

(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用杜甫诗句填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把文天祥《过零丁洋》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二、(河北省)

(1)俱往矣,____________,还看今朝。____ (《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国恒亡。(《〈孟子〉二章》)

十三、(湖北咸宁市)

(1)________________,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人家在何许,____________。(梅尧臣《鲁山山行》)

(3)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4)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十四、(浙江温州市)

(1)苔痕上阶绿,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夫战,勇气也。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3)____________,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5)田家少闲月,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6)______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5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十五、(福建漳州市),

(1)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 ______, ________。

(6)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酒”字的完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移居》)

十六、(黑龙江哈尔滨市)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十则》)

(2)______________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4)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花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江苏常州市)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

(2)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请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2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2句古诗(扣住1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浙江奉化市)

(l)关关雎鸠,____________。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贾岛《题李凝幽居》)

(4)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请写出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升文化品位,有关部门准备挑选含有飞鸟的诗词佳句,镌刻在观鸟园的山石或廊柱上,请你推荐两句这样完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江苏南通市)

(1)蒹葭苍苍,________ 。(《蒹葭》)

(2)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赵翼《论诗》)

(5)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6)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十、(湖南益阳市)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5)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

(6)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摇篮。古代诗人以她为题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任意写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浙江绍兴市)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十则)

(2)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4)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5)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____________ ,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7)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二十二、(湖南株洲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________ ,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二十三、(四川资阳市)

(1)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______(《诗经》)

(3)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 ,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6)“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念,依依不舍之情。

【参考答案】

一、(1)谈笑有鸿儒(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千树万树梨花开家书抵万金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铁马冰河入梦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化作春泥更护花 濯清涟而不妖

三、(1)白露为霜(2)必有我师焉(3)失道者寡助(4)悠然见南山(5)草色遥看近却无 (6)西北望射天狼(7)为有源头活水来(8)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1)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3)潮平两岸阔____(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五、(1)白露为霜(2)天涯若比邻(3)春蚕到死丝方尽(4)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等。

六、(l)闲来垂钓碧溪上(2)弓如霹雳弦惊(3)苔痕上阶绿(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七、(1)柳暗花明又一村(2)正是江南好风景(3)问渠那得清如许(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

八、( 1)蒹葭苍苍(2)长河落日圆 (3)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4 )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九、(1)学而不思则罔____(2)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____(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十、(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十一、(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十二、(1)数风流人物 (2)人有悲欢离合(3)绝胜烟柳满皇都(4)芳草鲜美(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十三、(1)江流天地外(2)云外一声鸡 (3)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四、(1)草色入帘青 (2)一鼓作气 (3)商女不知亡国恨(4)悠然见南山 (5)五月人倍忙(6)了却君王天下事(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十五、(1)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示例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示例2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7)疑义相与析

十六、(1)思而不学则殆____(2)夕阳西下____(3)老大徒伤悲 (4)人有悲欢离合____(5)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十七、(1)随风直到夜郎西山重水复疑无路(2)示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十八、(1)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2)黑云压城城欲摧(3)僧敲月下门(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十九、(1)白露为霜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4)各领数百年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十、(1)风正一帆悬 (2)造化钟神秀____(3)江山如此多娇(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示例: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二十一、(1)思而不学则殆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足蒸暑土气(5)对影成三人(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十二、(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2)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 (3)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第12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积累体验,发展能力的动态过程。阅读的过程不是对文本内容的“镜式反映”,而是学生在个性化生命的体验基础上对读物的重构。在强化个性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古诗,以其独特的意境美、韵律美、言语美,显示着无可比拟的文本魅力。教者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体验、欣赏、感悟等形式,层层深入地与诗人对话交流,从而达到身临其境,心濡其情的韵读效果。以前我们教学古诗常用的教学方法:解释诗题——理解诗意——创设情景——体会感情,平铺直叙,按部就班,每一首古诗词教学方式都大同小异。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激情,学生没有了兴趣。因此,我尝试着改变,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爱上古诗。下面以执教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谈一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背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课件,教师开始问:他是谁?他的诗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他“手可摘星辰”“欲上青天揽明月”。在孩子们的一片惊喜声中,李白诗风如春风拂面,给孩子们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印象,也为本节课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的理解做铺垫。接着,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这篇古诗,感悟诗意。然后,我对学生说:“刚才,你们自读自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能否抓住诗句中关键词来感悟诗人的情感呢?”一学生说:“我从‘忽闻’这个词体会到李白惊喜的心情。李白是忽然听到歌声的,他原先没有想到汪伦会踏歌来送他,所以他惊喜。”又一学生说:“我补充。我从‘将欲’这个词也能体会到李白惊喜的心情,因为李白乘坐着小船将要离开,人在那一时刻,听到了歌声,心情一定是格外惊喜的。”还有一学生说“根据查找到的资料,我知道了‘踏歌’是一边唱歌,一边跳着舞,可以看出汪伦对李白的友情是十分深厚的。李白此时一定被汪伦的深情厚意感动了。不然,他怎么写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批文入情,只有调动了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有滋味,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是一味机械反复地背诵,或停留在词句理解上,那么学生又如何领会言外之情,象外之意呢?

三、朗读入心,激发学生兴趣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然后,放轻音乐,再度感悟、体验诗的意境,升华学生对该诗的理解。师:“李白被深深感动了,小船轻轻地划开了,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生性豪放的诗仙又要寻仙访友去了。离别时刻,道不完声声珍重,望着岸上汪伦飘舞的身影,耳畔传来友人美妙歌声,(下转第37页)(上接第28页)李白,一个感情丰富的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悟一悟。”学生按捺不住,纷纷举手表现不同形式的朗读,有激动,有喜悦,有深情……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孩子认为:“李白是个天才诗人,天才都会有点疯狂的!应该是很激动的样子。”我当时赞许地笑了,并肯定了他的想法:“你的体会真独特,李白确实是个激动型的人,生性豪放不羁,不然怎么会有“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这样的诗句呢?你就来当回天才李白,把李白当时激动至极的心情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激动地大声朗读。学生们品位得非常到位,都读出了自己的独特经验。我同意大家的不同读法,让他们合在一起,以大合唱的形式吟诵出来。以往我们教完古诗后,要求学生背,很少引导学生诵,背完了就等于学完了。而韵读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有韵味的吟诵,学生可通过韵读吟诵的训练,激情迸发,入情入境,入耳入心,达到易记难忘的效果。

四、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创设一个开放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境,让思维、情感与文本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仿佛回到了唐朝,仿佛正在与李白对饮畅谈。最后以大合唱的形式肯定了学生的多元解读,体现了阅读过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肯定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