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团队凝聚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076
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是每一个团队追求的重点内容,在团队互动中培养的凝聚力是将团队协调性提高的基础保证,有利于团队员工产生自豪感以及归属感,是团队中每一位员工合作的基础内容。但是团队凝聚力是一个多维复杂的概念,影响团队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情境、人际、组织以及结构等。所以团队并不是独立的发挥作用,而是受到多种动态因素的影响。如果团队在工作中没有凝聚力,那么这个团队是松散的,因此探讨团队凝聚力的机制和提高团队凝聚力对完成团队目标有重要意义。
1 团队凝聚力的意义
团队凝聚力在通常情况下是指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对团队有强烈归属感,并且为自己是该团队的一分子感到自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成员有强烈的责任感,自愿将团队任务分担,团队内及时交流信息,团队内各个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不存在压抑以及拘谨的感觉。团队可以为成员发展、成长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充分的舞台。
团队之间凝聚力的形成就是要求团队在互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分子。凝聚力就如同物体之间的紧密结合。团队建设的基础以及发挥创造力的源头就是团队凝聚力,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有明确目标,成员之间紧密合作,将团队中的最大功效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个人、团队共赢的目标。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是否存在、凝聚力强度直接关系着团队的生存和发展。
2 影响团队凝聚力的要素
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团队目标、生存氛围、团队领导的组成、制度、规划等多个方面,其中主要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2-1 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的组成包括团队规模、成员相似性、相吸性。[1]其中团队的规模越大,凝聚力就越低,因为随着团队规模的不断变大,团队成员之间交流的可能性和机会就会相应减少,难以形成团队的凝聚力,相反,团队的规模越小,团队成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就会加大,团队的成员可以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成员相似性是指个人的档案以及归纳总结的特征,同时也包括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比如价值观、态度以及个性等,同时还包括个体所在的动态集合所出现的全部特征。成员相吸性是指团队成员之间从对方身上发现自己喜欢的品质特征,比如成员的社会地位、名声、性格等,成员之间会因为这些特性互相吸引,使各成员之间更愿意一同完成工作。
2-2 团队任务
团队任务包括目标的一致性、成员相互依赖性。其中团队目标的一致性是团队凝聚力形成的重要条件,首先如果个体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团队中的个体就会被团队逐渐吸引,团队目标在建立的过程中通常意味着有共同的敌人或者竞争对手。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团队在工作中出现共同的敌人会将团队内部的认同感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是指如果要实现团队之间的目标就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以及共同努力完成,这时团队成员在心理、行为上就会自觉的和团队其他成员相互融合。
2-3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主要包括团队的领导方式和激励方式。其中团队领导方式是实施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团队进行领导,使团队之间更加融合,不断将团队凝聚力加强。团队的激励方式是指不同激励水平和激励因素对团队成员产生的吸引力是不相同的。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团队凝聚力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激发团队成员的情感,因为每一位成员的需求都不相同,而团队管理人员是否可以为其他成员提供所盼望的激励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形成造成很大影响。
3 在团队互动中加强凝聚力的策略
3-1 将目标明确
团队管理人员要和团队中的成员建立一致的目标,将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相互融合,团队成员要保证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高度一致,将团队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2]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把团队奋斗团队文化建立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对团队文化的认同感,以此来加强团队文化对团队成员的凝聚作用。
37深化团队工作与外部组织的协调沟通
团队并非在孤军奋战,而是在组织管理的框架下进行自我管理。团队也不能完全独立解决所有问题,一旦出现了团队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团队就需要通过外界的资源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团队的管理者在进行团队工作的开展中重视与团队外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贺杰浅论团队沟通[J].工会论坛,2008(7):99-101
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方法:
认识团队:认识团队的组织结构、团队的领导方式、团队的组织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团队的发展取决于团队的建设;组建核心层:通过组建智囊团或执行团,形成团队的核心层,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的作用;制定团队目标:团队目标来自于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训练精英:提升个人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改进服务质量;培育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实现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它包括团队的凝聚力、合作意识及士气。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凝聚力 培养方法 篮球运动
1.凝聚力的概述
凝聚力(cohesion)在体育运动社会心理学范畴被普遍认为是指运动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协作及对团体或组织目标的认同与追求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张忠秋认为,运动群体凝聚力的实质是反映一定的运动群体成员在目标、情感的行为上的整合力量,身处群体环境的运动员,随时可受到其他成员的情绪感染和行为影响。人人都会在群体特殊规范因素的作用下,做出从众、服从或去人格化等行为。篮球作为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无论是比赛,还是平时训练,都要求队员间有非常强的协作能力,做到全体队员之间和睦相处。在现在的高水平篮球比赛中各球队之间除了比技术、战术及队员的身体心理素质外,最重要的是球队队员之间的团结,即球队的凝聚力。在篮球队训练中,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增强运动队的凝聚力,关乎整个球队的兴衰成败。
2.凝聚力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2.1凝聚力是实现团队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目标是团队奋斗的依据。运动队奋斗目标的确立与实现,必须是运动员与教练员的齐心协力,忘我投入,才能众志成城,勇夺桂冠。如果相互之间关系不融洽,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拆台,那么最终只能使努力付诸东流,目标成为泡影。
2.2凝聚力为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较强的群体凝聚力,不但能增强运动团体与成员之间及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满足感,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而且能增强运动团体与成员之间及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协调性,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协作精神,从而提高运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与奋斗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增强运动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产生催人奋进的动力,为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2.3凝聚力是提高运动队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运动队是否有较高的训练效率,是关乎运动队最终成绩的关键因素。在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都离不开集体的密切配合与相互间的协调默契,而凝聚力有助于消除内耗,增强教练员与运动员工作与训练的责任心,群策群力拧成股绳,使各个队员的身心更愉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4凝聚力是运动水平正常发挥的前提
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凝聚力越强的运动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就越大,成员的向心力就越强,团队中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看法越趋于一致、相互关系也就越融洽,团体协作的意识与精神就更好,队员的个体力量就能得到更好的整合,从而保障运动队的整体运动水平得以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3.篮球团队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3.1明确形成团队成员的同质性
同质性即成员间的共性,同质性是团队成员间的纽带。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是团队成员间最主要的联结因素。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关系,才能确保篮球运动员团队凝聚力,这是一个必要前提。同质性会使团队成员间志同道合,促进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增强。
3.2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作为篮球项目,关键通过队员之间、教练与队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队员才可以积极地融入团队之中,从而保证团队目标的顺利实现。球队所制定的奋斗目标明确,并且一定要被全体成员一致认同,自愿接受。运动队的成员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会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保障整个运动队的整体利益,才会更好地为实现运动队的奋斗目标而贡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3.3建立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和建立必要的奖励制度
沟通是任何一个团队成功的必然要素。篮球运动队的“沟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训练比赛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相互沟通;二是在训练中教练员就体育动机、体育人格、运动心理和生理方面和运动员进行的种种沟通。沟通才会增强彼此的信任,而信任则建立在良好沟通渠道上的基础之上。团队成员之间,上下信息公开透明、以诚相待,才会增强团队的整体凝聚力。相反,如果团队内部出现沟通不畅、暗箱操作和离心离德的状况,就会大大减弱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因此,增加队员的相互沟通和信任,是培养团队凝聚力必须采取的方式,负责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还要熟悉和掌握整体队员的个性特征、心理情绪及知识水平等。要积极引导队员间多多相互帮助,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心灵上的交流。重视在团队中建立正式的人际关系,重视团队内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的影响,要正确处理对非正式人际关系的调整,使非正式人际关系目标要与正式人际关系目标相一致,避免由于非正式人际关系与正式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成员之间的情绪波动诱发更大的摩擦与矛盾。积极营造篮球队内部的团结、友善、和睦的氛围,增强队员的归属感,提高球队的交往凝聚力。
建立健全的奖励制度,把运动员的实际利益,合理需要与比赛成绩结合起来,可强化运动训练的目标。运动员在得到教练员的鼓励的同时,有获得被别人认同,取得成功的成就感,这种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会使队员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队员对集体的归属感,队员之间心理上更容易融合。教练员通过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良好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表扬,不仅要满足运动员的自我实现需要,而且要满足队员一定的物质需要,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奖励方式要照顾到整体,不要倾向于个别人,通过给每个队员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队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增强球队整体的凝聚力。
3.4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及其活动中相互之间的讨论
集体活动是培养团体凝聚力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中国排球和篮球国家队都进行过军训,并且收到了良好效果。排球和篮球国家队在军营里不仅仅是学习向左转、向右转,立正稍息等基本队列知识与姿势;而是向学习严肃认真、团结活泼的作风,向学习服从指挥、精密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切都有助于增进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提高队员之间的协作与互助,有助于培养与提高运动队的团体凝聚力。集体旅游和集体游戏也是增加团体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家其乐融融、互助互利,在不知不觉中大家的心走到一起。
集体活动的时候,教练员应该经常组织队员进行有关团体凝聚力问题的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两两商量后发言、分小组讨论后发言或在集体讨论会上自由发言,等等。形式是次要的,讨论的主要目的是让队员了解、理解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和运动队需要团体凝聚力的迫切性,并使之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发扬这种精神力量。
3.5教练员在比赛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教练是一个运动队的最直接领导,是与队员接触最密切的人。教练是球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球队长期的训练、比赛、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和强化球队的团体凝聚力,并且起主导作用。其方法不仅仅是说教、或针对球队内存在的不团结现象进行批评;还应该在生活中主动关心队员与队员沟通进行思想交流,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容性;了解队员的所思所想,了解队员的心理弱点,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弥补。这不但能有效增强队伍的团体凝聚力,而且能活跃训练气氛,做到有的放矢地强化训练效果。在NBA中公牛队教练杰克逊则是运用"打坐冥想"的方法使队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自己与队员进行冥想式交流,加强自己与队员之间的默契,进而培养提高球队的团体凝聚力。总之,教练组织训练、指挥比赛、管理球队的过程就是培养和强化球队团体凝聚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教练员才能把自己的球队建设成为一支具有进取精神和良好团体凝聚力的优秀球队。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心理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运动队集体的人际关系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在体育领域的特殊反映,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队集体中领导、教练员、运动员能否团结、协作、理解、体谅、同情,营造一种相融的心理气氛,并且具有相同的目标和心理指向,形成强大的团体凝聚力,这一切对运动队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运动队中建立起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是提高运动团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运动队集体中,教练员的言行对整个队伍的团结起领导作用。教练员的言行一是具有教育作用,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运动员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二是起指导作用,指导运动员学习、训练、生活和比赛,指导运动队制定奋斗目标。三是具有协调作用,教练员应该有效组织全队的集体活动,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为运动队营造并建立起一种团结友爱、信任尊重的和谐气氛。在运动队集体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进而形成一种集体控制力,对每个队员的行为进行评价与约束,使正确的行为得到支持和鼓励,使错误的行为受到谴责与抵制,从而形成良好的团体凝聚力。同时,教练员也处理好了主力与替补的关系。例如袁伟民教练在中国女排的训练中,采取一人补课全队帮,新队员补课老队员帮,成组成队地完成训练任务并进行比赛等方法,使竞争与协作并存,有效地增强球队的团体凝聚力。
4.结语
4.1凝聚力是提高运动队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离不开集体的密切配合与相互间的协调默契,而凝聚力有助于消化内耗,增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工作和训练的责任心,群策群力拧成股绳,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凝聚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要以群体的规范、目标和要求为中介,群体要求成员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那么高凝聚力的群体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工作效率就低。这就要求领导者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积极的训练内容与方式,提高凝聚力。凝聚力高的球队,成员之间相互依赖都愿意在一起,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球队和队友,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势必刻苦、认真、投入,全队队员齐心协力,即凝聚力高的球队,工作效率就高。
4.2尚格(shanggi 1981)对篮球项目的研究表明:球队与球队的成绩呈相关,这一研究也表明了球队的凝聚力对球队的重要作用:即运动队的凝聚力越强,球队的成绩就越好,尤其像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性项目。尽管个人技术是比赛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集体项目中,仅凭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它需要运动员间的默契配合。强大的凝聚力会产生好的运动成绩,而好的运动成绩又能促进运动队凝聚力的增强。即运动队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之后,队员之间会呈现出良好合作的情感,队员之间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这种循环关系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在凝聚力较强的运动队中,队员之间由于相互支持,关系融洽,队员们对于所属的运动队及对自我的评价都会提高,增强他们的信心,并更热爱所属的运动队。因此,运动队的领队和教练应注重对运动队凝聚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军.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凝聚力的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2]马德森.体育团队凝聚力及其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
[3]熊卫权.川南地区普通高校篮球队群体凝聚力水平与运动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黄文仁.体育教师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绩效问题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6(02).
关键词: 啦啦队 团队凝聚力 建设
近几年来,啦啦队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以全新的面貌在各高校中迅速开展起来,它不仅得到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啦啦队运动是由啦啦队、技巧翻腾动作、抛接、造型、口号、队型变换为主体结构的现代模式,它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舞蹈动作的完美完成及高超的技能技巧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的最高境界。
啦啦队是一项培养团队精神、追求集体荣誉感的运动项目。啦啦队的英文名称为(Cheerleadering),指的是为竞赛加油、打气的团体,故啦啦队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它追求的是“最高团队荣誉感”。在比赛训练别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要求队员之间密切配合,动作和眼神要有交流,更有一些技术技巧动作需要双人、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1.团队凝聚力
凝聚力也叫内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具体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所谓群体是指人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单位、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等。凝聚力外在表现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
团队的凝聚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统一相应的整体配合效能、归属心理在意志过程中的“共同责任利益意识”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士气状态。可用公式表示如下:整体配合效能×归属心理=共同责权意识=凝聚力。20世纪70年代,随着对团队凝聚力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将凝聚力和动机联系在一起,认为团队吸引其成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需要与他人一起努力有效地工作(任务凝聚力);二是需要与他人和谐相处(交往凝聚力)。20世纪80年代,Widmeyer、Brawley和Carron(1985)认为,在定义团队凝聚力的时候应注意两个方面的区别:一是个人与团队的区别;二是任务凝聚力(Task Cohesion)和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on)的区别。
啦啦队进行表演需要全体队员进行配合来完成整套动作,技巧的翻腾动作、抛接、造型、口号,以及队形的变化等都需要队员们相互合作,体现团队的整体配合效能。
2.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
团队凝聚力通常指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为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觉得骄傲,团队成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承担团队的任务,集体主义精神盛行;团队内的沟通渠道畅通、信息交流频繁;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和谐,成员间不会有压抑感;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施展的舞台。
团队之所以需要凝聚力,就是要使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凝聚力犹如摩天大楼砖与砖之间的紧密结合,这种紧密结合构建了整个大楼的基础和框架。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和创造力的源泉,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其目标明确,气氛和谐,成员步调一致,紧密协作,团结共进,众志成城,进而发挥团队的最大功效,达到团队、个人共赢的目的。
3.设立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
一个团队为完成某个任务或项目,首先需要确定成员一致认可的具体目标。一个好高骛远的目标,会让人觉得不踏实、不可靠,没有追随的价值,继而使团队成员分心离德,导致人心涣散。所以,这个目标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但这个目标又不能轻易实现,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使得立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值得为这个目标奋斗。一个好的目标,会让团队成员在实施中,既觉得有难度,又觉得比较可行,经过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则可以实现,而且目标的实现能带给大家成就感和荣誉感。
啦啦队团队共同的目标必须经过团队的充分讨论、补充和认可,从而上升为啦啦队的共识。也只有通过全体啦啦队成员的讨论和认可,才能让每一个啦啦队员把这种行动和规划看成是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而非别人为自己制定的,从“要我做好”到“我要做好”,这就是啦啦队的共同目标向团队凝聚力的第一步转化。
4.团队的领导与管理
作为团队的领头羊,你对自己的领导魅力有自信吗?你能让员工心甘情愿听命于你吗?你知道如何凝聚共识,让团队实现共同目标吗?在《高效团队24法则》中,世界上最伟大的橄榄球教练文斯・隆巴迪虽不是企业界精英,也没有经营过大型公司,但是他将一支垃圾球队培养成一支超级冠军队。他的成功领导经验为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管理者所敬佩。其实,一支球队所面临的考验和危机,也类似地发生在一个公司中。
任何团队的领导者,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然后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诚信,向队员灌输求胜的意念,激励他们发挥出超越体能和职能所能承受的能力,那么他所领导的这支团队才可能有所收获。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记住,成功是惟一结果,也是你的领导才能所带来的最终结果。
5.团队中的沟通与和谐
一个高效率、有战斗力、发展良好的团队其内部环境必然是和谐融洽的,团队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团队成员把团队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采取团队利益优先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团队与其成员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共存共荣。成员之间在工作上相互协作,相互宽容,相互沟通,利益共享;在生活上彼此关怀,彼此信任,充满友善。大家心情轻松愉快,把参入团队活动看成是一种享受。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参与管理、决策。团队内部充满热情、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机勃勃的和谐气氛,即所谓“风气好”,在这样的氛围中,团队才易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在啦啦队表演过程中,队员之间进行多人和双人配合时机的选择,不仅是在音乐节拍的指导下完成,而且需要队员之间用眼神和动作进行交流,才能做到配合的默契、流畅而自然。动作和眼神的交流在啦啦队表演时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和谐。
6.团队中必需的、完善的规则
一个优秀的团队并不是简单的“人的集合体”,而是通过团队的规则与精神,将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优势与能力充分而合理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远远超越个体力量简单相加的效果。每一个成员的行动都不能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必须将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向,这种规则和方向就是根据团队的目标和整体利益而共同制定的各项制度、条例、规定等。团队应以表扬奖励为主,充分肯定成员每一点点进步和成绩,让成员始终有为团队作了贡献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惩罚也是不可少的,是为了激励团队的成员有更大的进步。
团队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权力与义务,并以此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一个战斗力、凝聚力极强的群体。一个无组织、无秩序、无规则的团队往往人心涣散、四分五裂,其结果也只能是毫无前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啦啦队既然是一个团队,就需要像其他的团队一样有自己的规则,每个队员都遵守规则。
7.团队中的角色分工
一个团队目标的完成,需要大家共同配合一起来分担,因此团队分工协作特别重要。团队成员由于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业务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定位点,团队的分工应将每个人安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每个人职责明确,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样的团队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团队领导的分工和职责至关重要,其工作重点在于把握大方向,协调团队,既不能高高在上,游手好闲,又不能事必亲躬,越俎代庖。缺乏明确合理的分工,张冠李戴,什么事都抢着干或什么事都没人干,将造成效率低下、管理无方的混乱局面。啦啦队的造型、节奏,直至最后的成功,等等,都需要队员们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参考文献:
[1]侯洁.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1,(7):44-45.
提高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方法如下:
1、队伍精干
教师队伍要坚持老中青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营造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活水态势,及时吸纳年轻有为的中青年教师,使这个队伍始终有生命力、有活力和有战斗力。
2、人际关系和谐
平等、和谐、彼此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是一个群体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标志。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弘扬正气、坚持公平、公正,大力宣传和大胆奖励先进,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3、任务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高校 体育集体项目 团队凝聚力 文化认同
一、前言
凝聚力对群体发展、群体维持及群体目标的达成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最重要的小群体变量。目前,无论是在工业领域、军事领域还是教育领域,凝聚力这一群体现象都是受到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样,在体育领域,凝聚力对集体项目运动成绩的影响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个人与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紧密团结,为追求共同目标而达成团队一致性的动态过程。关于团队凝聚力的研究,Festinger(1950)等众多学者认为凝聚力应包括两个维度即任务维度和交往维度[3]。Beal等学者则认为凝聚力应该分为3个维度:人际吸引力、任务承诺和归属感,其中归属感是凝聚力最重要的一个维度。目前,我国学者较多地采用Henry 等人1999 年开发的团队凝聚力三维量表,是由情感一致性、目标一致性、行为一致性三个维度构成。本文借鉴Henry的团队凝聚力量表和初少玲(2013)的研究成果,从情感一致性、目标一致性、行为一致性和文化认同四个维度对团队凝聚力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研究方法
根据对团队凝聚力相关文献分析,初步确定量表内容,然后通过征求专家意见、量表修改等过程,最后从四个维度确定了“高校体育集体项目团队凝聚力量表”。通过对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体育集体项目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棒球等项目团队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68,回收率为84%。同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系数为0.862,大于一般规定的0.7,说明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关于效度,是利用因子分析的方式加以验证的。结果显示,KMO值为0.744,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具有高度显著性,可以做因子分析,表明问卷有较好的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集体项目团队凝聚力因子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并结合正交旋转后抽取因子,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保留,最后萃取出四个因子,解释累积方差的贡献率达到67.775%。因子1主要涉及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我们将之命名为“行为一致性”因子。因子2主要包含对团队价值观和理念的认同以及感受到的团队文化关怀与引导,故命名为“文化认同”因子。因子3倾向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彼此是否融洽,是否经常互动与交流等,将之定义为“情感一致性”因子。因子4主要是包括团队对目标的认识,将之确定为“目标一致性”因子。
2.不同大学生团队凝聚力分析
2.1不同性别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各维度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对学生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男女生在团队凝聚力四个维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但相比较而言,男女运动员对行为一致性认可程度较低。这说明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多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个性也较为鲜明,对团结协作、团队意识的精髓理解较为肤浅,如何正确处理团队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关系是当前集体项目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2不同年级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各维度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表1的数据表明,在情感一致性上,大二、大三运动员与大四运动员之间均呈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大四学生处在毕业时期有关。这个时期是大四学生找工作、考研究生或创业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放在这些事情上,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减少,对能否参加比赛也会有所选择。
在目标一致性上,大二的运动员与大一、大三、大四运动员之间呈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大二运动员对团队目标有着一致的认识。作为集体项目,对一致性目标的渴望程度越高,取得好成绩的希望就越大。
在行为一致性上,各年级的运动员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团结协作,同心协力是团队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团队最基本的特征的。要参加比赛,集体项目各运动员之间都必须通力合作。
在文化认同上,大二、大三、大四与大一的运动员呈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大一学生刚入校,对运动队的认识较少,团队文化的价值观、团队规范等还没有深入学生心中。从表1的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运动员年级越高,融入团队的程度越深,“以队为荣”的观念越强,对团队凝聚力重要性的认知会越高。
2.3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各维度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二级运动员与一级运动员、普通大学生在情感一致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二级运动员的情感一致性明显高于一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而一级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之间差别不大。从本次调查的五个项目来看,由于一级运动员样本量较少,再加上他们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一些,因此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或者互动相对来说也会少些。而普通大学生对团队的情感一致性方面认知度较低,这与他们平时训练时间有限,交流的机会较少有关。
从目标一致性来看,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运动员对胜利目标的渴望程度有关。竞技体育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夺标或取胜,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所有运动员的同心协力,把团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相比较而言,普通大学生的目标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多数学生可能都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理参加比赛的。
在行为一致性上,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专业的运动员对团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并且愿意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
在文化认同的维度上,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一、二级运动员对团队的价值现和理念的认识较为深刻,能严格遵守团队的规范,能深刻感受到团队文化对自身的引导,吸引和关怀。对团队中的价值观和理念理解不深入。
2.4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对团队凝聚力各维度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情感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方面,足球、篮球、棒球与排球、健美操项目均呈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虽然都为集体性项目,但是同场对抗项目激烈程度高,队员彼此依赖程度相对也较高。这与学者张英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影响运动队凝聚力和成绩关系的关键因素是运动时队员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的高低。如果在比赛时队员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较高,那么团队凝聚力和运动成绩会受正面的影响。反之,就会受到低的或负面的影响。在行为一致性和文化认同维度,各项目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各维度的均值都较低。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各维度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对行为一致性认可程度较低。
1.2不同年级的运动员,在情感一致性、目标一致性、文化认同上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大二大三的运动员对情感一致性维度的认知要高于大四的运动员;在目标一致性上,大二的运动员要高于其它年级的运动员;在文化认同上,大二、大三、大四的运动员均高于大一的运动员。而对于行为一致性,各年级运动员之间无明显差异。
1.3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情感一致性方面,二级运动员与一级运动员、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二级运动员的情感一致性明显高于一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行为一致性、目标一致性和文化认同维度,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1.4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足球、篮球、棒球与排球、健美操项目在情感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均呈显著性差异,在行为一致性和文化认同维度,各项目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建议
2.1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当今社会,运动员多为独生子女,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因此,在众多领域,人们已将团队协作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体育集体项目团队凝聚力中,基于男女运动员对行为一致性认可程度得分最低,教练员必须要注重加强运动员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尽而增强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默契程度,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2.2重视新进运动员的团队文化教育,强化团队认同。研究结果显示,大一的新生与其它年级在文化认同上有着显著差异,因此,当大一的运动员进校后,必须对之进行团队文化教育。同时,对于临时集训的运动员进行管理时也要强调团队的价值观、目标与行为规范等,旨在让运动员们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形成整体。
2.3大力加强普通大学生运动员团队意识的培养,增强团队责任感。实践证明,普通大学生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在凝聚力的各个维度上都存在差异,大多数普通大学生运动员都只是为了完成比赛的任务而参赛,而与整个团队融入度低,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不强。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必须首先确定合适的运动队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只有知道自身应该怎么练,朝什么方向努力,团队成员才会形成强烈的责任感,进而为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Carron, A.V. Group Cohesion and Individual Adheren-ceto Psychology, 1998(10):127-138
[2] Gould D. Leadership [M]// Weinberg R & Gould D (Eds).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2007:205-226
[3] Festinger L, Schachter S, Back K. Social pressures in informal Group Study of Human Factors in Housing[M].New York: Harper& Row, 1950:143
[4] Beal D J, Cohen R R, Burke M J, et al. Cohesion and performance in Groups: A Meta-analytic Clarification of Construct Relations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88(6) :989-1004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51-02
1 赛艇运动
水上运动项目之一。是由坐在艇上的一个或几个桨手运用其肌肉力量,以桨和桨架作为简单和械杆划水,使小艇背向桨手前进的一项划船运动。赛艇运动的起源被认为是18世界欧洲的简易划船赛,而正规比赛是1829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间的校际赛艇比赛开始的。这项传统的划船比赛,每年都在天然的泰晤士河上举行,迄今已延续了将近170年。
世界赛艇锦标赛男女共24项,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男女共14项,奥运会赛艇比赛男女14项。正规比赛均在2000米标准航道上进行。比赛开始时,各艇排在起点线后取齐。发令后,各艇尽快划向终点,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判艇比赛胜负。在天然水域比赛,往往受天气影响,甚至前后两组比赛时气候不同。因此赛艇比赛的成绩仅作参考,至今没有世界纪录。
赛艇竞赛运动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比赛分轻量级和公开级;运动员有男子和女子之分;赛艇从人数上一般又可以分为单人、双人、四人、八人;从桨数上可以分为一人划一只桨的单桨和一人划两只桨的双桨,还可以分为有舵手和无舵手。其桨柄固定在船艇上,运动员坐在舟艇上背向艇的前进方向,通过桨的简单杠杆作用来推动舟艇前进的运动,划桨时运动员同时坐在带有滑轨的坐凳上运动。男、女单人艇轻量级运动员体重分别不得超过72.5kg和59kg。多人艇运动员的平均体重分别不得超过70kg和57kg(其中每个运动员的最大体重分别不得超过72.5kg和59kg)。男女舵手的最轻体重分别不得少于55kg和50kg;体重不足时,应增加相应的加重物(最多不得超过10kg)。
赛艇是一项很有锻炼价值的全身运动。经常从事赛艇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内脏器官机能,发展全身肌肉和各种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过程的节奏感和平衡能力。
赛艇和皮划艇一起约在1930年前后传入亚洲和中国。1959年全国第一届全运会,就有了8个项目的赛艇比赛。80年代开始,我国赛艇运动水平迅速地提高,特别是女子项目在世上已有一定竞争力。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女子四人单桨有舵手艇获第八名。在1988年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上,我国女子四人单桨有舵手艇挫败欧美诸强,夺取奥运银牌;女子八人艇获铜牌。同年,我国女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艇,在世界锦标赛上,为中国为亚洲摘取第一枚世界金牌。国际赛艇界为中国赛艇的飞跃式提高而震惊,这说明亚洲人已开始冲破欧美对赛艇运动的垄断。1990年我国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亚运会赛艇比赛中,我国健儿再展雄风囊括14个项目的全部金牌。此后在世界锦标赛上又多次获得金牌和在奥运会上夺得银牌。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赛艇运动的实际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真正能与世界水平相抗衡的项目只有几项,又集中在女子项目,而男子项目仅能算赛艇运动的第三世界。
2 团体凝聚力概述
2.1 卡伦的凝聚力理论简述
卡伦(Canon, 1982)等人将凝聚力定义为:“在追求群体目标的过程中,反映一个群体团结在一起,保持整体倾向的动力过程。”将凝聚力描述为一个动态过程,而不认为凝聚力是静态过程。
团体凝聚力又可以分为2个方面:
a.任务凝聚力,它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目标相联系的。
b.社交凝聚力,它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喝彼此愉悦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该理论构成了分析赛艇多人艇运动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2.2 赛艇多人艇团体凝聚力测量方法
用于测量赛艇多人艇运动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和社会测量法。
2.2.1 问卷法
问卷法分为直接和间接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问卷调查队员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团队承担责任和义务,团体凝聚力指数对运动员的吸引力程度,以此来评估该团体的凝聚力水平。间接测量法是指试图通过问卷要求运动员回答一些关于对同伴看法的一类问题,譬如对队友的欣赏程度,喜好程度等等。在直接测量法中,研究者编制了一些用于测量体育运动中团体凝聚力的工具:体育运动凝聚力问卷(SCQ)、团队凝聚力问卷(TCQ)、体育运动凝聚力问卷(SCI)、团体环境问卷(GEQ)和团队心理问卷(TPQ)。
2.2.2 社会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主要是通过面谈等方式获得有关“谁对你有吸引力或者你拒绝接收谁”之类问题的答案,然后描述出社会关系图,以此来揭示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及吸引力程度。它可以测评社会凝聚力的水平,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赛艇八人艇团队中,张某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人,而郑某又被团队孤立,好几个人不喜欢他。这样团队凝聚力水平就变低,作为教练员就必须注意到这个问题,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团队凝聚力水平,使得团队凝聚力水平成为运动成绩的提高的有效因素。
3 赛艇多人艇运动团体凝聚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赛艇运动队的任务和目标。有关运动团队凝聚力的研究说明,团体任务与目标对群体凝聚力的强度和方向都有重要影响。对团队凝聚力来说,团体规模和合约责任对运动员本身产生对团队的吸引力,与队友形成好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团体规模大,人数多,就使得团队成员之间接触的机会变少,任务目标不一致,意见产生分歧,导致团体凝聚力下降。研究表明,在多人艇团体凝聚力水平测量上,结果发现,在任务凝聚力方面,2人组最强,八人组最差;在社会凝聚力方便,4人组最强,其次是8人组,2人组最差。合约责任则是要求运动员按照合约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促使运动员明确自己在运动队中担负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使得队员之间产生信任感和默契感,并且对团体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就可以提高团体凝聚力的水平。
赛艇多人艇运动一般都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该目标和任务有来自领导以及教练员所下达的任务,另外是团队给自己所树立的目标,以及运动员个人目标。如果这几类目标能够很好的结合统一在一起,同时赛艇队员对团体目标的认同程度高,运动员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的一致性程度高,整个赛艇运动队伍团队凝聚力就强。
3.2 个人因素
3.2.1 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
当团体成员在个性、社会背景、奋斗目标,人格和兴趣等方而相似时,团队凝聚力将提高。如果队员们最大的兴趣和奋斗目标都集中如果提高运动队成绩和增强运动队团队效应,运动队的凝聚力也越高。如果队员之间个性和背景因素差别很大,就会促成小团体的形成,这样团体凝聚力水平就会降低,这样就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
目前就我国一些专业多人艇队伍的成员情况来看,队员都有着比较相似的运动背景,文化水平也基本接近,奋斗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是队员的态度、观念和动机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结合赛艇运动本身的特点,运动员的性格和情绪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的水平,从而影响运动员训练比赛成绩。
3.2.2 团体成员角色认同感
每一个成员对自己所在运动群体中的作用角色的明确程度会影响群体凝聚力。个体承担一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为角色行为。如果成员对其角色的作用认识明确,发挥作用的效果就好。实践表明,运动队的凝聚力越大,角色行为越明确,各成员就越能接受角色,就能更好地执行角色任务。如果队员不认同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那么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出现整体团队凝聚力受影响,从而影响训练比赛成绩的取得。
多人艇团队要发挥功能,获得更高的团队凝聚力水平,就必须使得其中运动员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接纳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充分了解自己在训练比赛中所担任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以此来提高团队凝聚力水平,提高训练比赛成绩。
3.2.3 满意感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许多研究都表明满意感有助于运动队凝聚力的发展。运动队凝聚力、成绩和满意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循环关系。个人对团体活动人物和团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满意感增强了运动队的凝聚力,凝聚力增强可以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的获得又增强了满意感。LeUnes&Nation认为成绩、满意感与运动队凝聚力关系存在以下两种模式:
在多人艇的训练比赛中,教练员应该关注那些能够影响队员满意感的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来提高队员的满意度,增强队员的团体凝聚力,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3.3 运动队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3.3.1 运动项目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划分为共动和互动项目。共动项目很少需要成员间的交互作用,归属感不强。互动项目需要成员间的交互作用,归属感高。多人艇运动是队员彼此以来程度适中,这就决定了其凝聚力的水平。队员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以及队员对队伍的归属感决定了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3.3.2 运动队的稳定性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运动队的团体目标和团体状况是影响运动队团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团体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运动运动员对角色的接纳程度。明确的团体目标包括两个因素:1、目标的挑战性 2、目标的现实性和可测量性。
运动队的团体状况直接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发展,多人艇运动要求有比较稳定的配艇状况,这样获胜的几率就比成员不稳定的艇高。这样运动队的凝聚力越强,队员也不愿意离开运动队。
运动队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包括上面两个方面,稳定性越强的队伍,其团体凝聚力就越强,这样队伍获胜的几率就越大。
3.4 领导行为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运动队中的教练对团队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常教练的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对队员起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团队的凝聚力。
教练要注意自身素质提高,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自己的管理行为来塑造。教练员可以较为容易的深入了解每位队员的基木情况,同时利用自己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来影响队员,设置目标(团体目标、个人目标),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的提高直接影响运动成绩。
4 结论与建议
赛艇多人艇运动是体能型为主导的项目,既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又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有较高的团体凝聚力水平,增强团队凝聚力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和任务
明确、具体、针对性、可执行的目标和任务是形成赛艇多人艇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把团队目标和队员个人目标之间关系很好结合是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使得每位运动员都熟悉和了解自己在队伍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培养运动员的“主人翁”意识。
4.2 改善团队的人际关系
采用各种方法来建立教练与队员、与其他人员之间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来提高团队凝聚力.要围绕核心队员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教练员要及时阻止和更正队员之间的小团体的产生,使其不影响团队任务目标的实现。
4.3 提高领导和教练员的管理团队水平
教练员应该努力提高各个方而的水平,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管理队伍。对队员的表现要进行积极的评价,从而提高任务凝聚力的实现水平。另外,领导者和教练员要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容性。
4.4 保持相对稳定的阵容
教练员应该熟悉掌握每个队员的情况,根据队员的个性、背景、兴趣爱好等等来配艇;一旦配艇完成,就必须保持队员在一定的时间里相对稳定,增加他们的默契感,使团队更有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张忠秋.运动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特征与培养力式探讨[J].体育科学,1996,16,(3): 68- 72.
关键词:组织凝聚力;影响因素;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当前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中,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承诺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频繁的离职行为加大了人力资源的管理难度,也给组织绩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可见,目前组织凝聚力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可见,凝聚力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凝聚力的定义
凝聚力最初概念是Lewin在1930年对团体动力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Festinger等学者首次较为正式的提出了组织凝聚力的概念,他们认为“凝聚力就是一个吸引组织成员并促使他们留在组织内部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个磁场”。Festinger等的研究加速了组织凝聚力的研究进程,1985年,Carron&Widmeyer等基于运动团队对凝聚力展开了研究,提出凝聚力反映了组织成员在完成组织共同目标过程中团结一致的趋势。1990年,Bollen等学者在对凝聚力研究过程中则强调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他们认为“组织凝聚力是指个人对组织的归属感,或与团体内其他成员之间密切协作所形成的共同情感”等。中国学者李海和张勉提出凝聚力的发展遵循两条脉络:一是从“组织成员间相互吸引力”发展到“组织共同目标”再到“个人对组织的归属感”;二是具体细化了“吸引力”的内涵,将其描述为“任务”、“目标”、“共同情感”等。
三、组织凝聚力影响因素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成果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组织成员、组织任务、组织管理。从组织成员层面来看,成员作为组织的组成部分,成员数量和价值观的异质性会对组织凝聚力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从组织任务上看,组织任务性质、任务难易度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凝聚力;从组织管理层面来看,领导者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组织规章制度涉及辐射面大小,会对组织凝聚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1.组织成员层面
凝聚力除强调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包括共同的个性、情感、价值观等。
(1)价值观。组织成员在教育背景、个性、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一定程度范围的异质性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实现互补,但张宏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组织团队的价值观异质性和组织凝聚力显著负相关,及组织成员之间价值观差异越大,所形成的组织凝聚力就会越小。由社会交换理论可知,组织成员的价值观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切合度越高,越愿意分享交换信息和资源,提高组织凝聚力。
(2)组织的规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员工之间协作、沟通会相对频繁。凝聚力反映了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密切程度,规模较大的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的接触、合作、交流的机会相对与规模较小的组织会很少。刘电芝,疏德明提出组织凝聚力与组织规模的大小显著负相关,组织凝聚力会随着组织规模增大而降低。因而,组织的规模会直接影响组织内部凝聚力。
2.组织任务层面
组织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不同组织在目标、任务性质、难易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组织任务的性质和难易度会影响成员之间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1)任务性质。任务协作作为组织凝聚力的维度之一,任务性质会严重影响组织凝聚力,对于需要组织成员高创造力较为独特的任务,组织成员只有相互分享知识、经验显得更为重要。组织凝聚力不仅是维持组织成员相互吸引、协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激发组织成员潜能的催化剂。李树祥,梁巧转等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团队凝聚力和创造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凝聚力和组织创造能力是正向关系,也就是说组织凝聚力可以促进组织创造能力,从而影响组织绩效。
(2)任务难易度。对于相对简单、频繁的任务,组织成员可以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源加以解决,而不需要与组织其他成员合作交流来完成。相反,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会提高组织成员的寻找资源的意向,更愿意与其他成员合作、共享知识与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任务难度系数越大,组织凝聚力会相对较高。
3.组织管理层面
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不仅需要调整自身组织结构,管理者在不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领导行为,魅力型领导、变革性领导、民主性领导等作为一种领导管理风格在企业生存和发展关键时机具有非凡意义。杨尚剑,孙有平等以运动团队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民主的教练领导行为与组织凝聚力显著正相关。初少玲通过对150名高水平团队运动员进行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结论,她发现教练员魅力领导行为与组织整体凝聚力呈正相关,良好的魅力型领导行为可以有效促进组织凝聚力。因而,领导行为方式会影响组织成员之间友爱程度、协作关系,从而影响组织凝聚力。
四、组织凝聚力提升策略
任何一个组织及企业规章制度,都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存在和持续发挥作用。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失去了组织成员的支持与拥护,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鉴于以上分析,针对如何有效提升组织凝聚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思考。
1.以价值观导向建设团队
企业在建设团队时,应该将价值观相似性作为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考虑指标。价值观相似的成员更具有默契,合作更为密切。并且,价值观相似性可以帮助组织降低团队成员间的部分冲突,有助于降低成员间的心理距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以及忠诚度。
2.注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凝聚力塑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对于培养企业成员的组织认同感至关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倡组织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为组织成员更密切的合作提供环境支持,因而有利于组成凝聚力的提升。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建立信念以及设计全员参与等文化建设途径实现组织凝聚力的塑造。
3.塑造领导个人魅力
管理者的个人魅力会直接影响组织凝聚力,所以管理者应积极塑造个人魅力,吸引下属主动追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包括工作风格、管理风格、沟通风格等,领导借助自身的个性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让下属感受到领导者的激情与鼓舞,感受到领导者内在的力量与生机。让成员不由自主地充满希望和投入工作、激发实现愿景的热情,从而有效提高组织凝聚力。
参考文献:
[1]Carron A V, Widmeyer W N, Brawley L 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Cohesion in Sport Teams: The 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85,(7):244-266.
[2]Bollen K A, Hoyle R H. Perceived Cohes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 [J].Social Forces, 1990, 69,(2):479-504.
[3]李海,张勉.凝聚力的结构、形成和影响--一个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08,(7):47-51.
[4]张宏.创业团队价值观异质性、团队冲突与团队凝聚力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04):90-93.
[5]刘电芝,疏德明.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2008(05):34-35.
[6]李树祥,梁巧转,孟瑶.团队多样性氛围、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创造能力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2(07):91-95.
[7]杨尚剑,孙有平,季浏.教练领导行为与凝聚力:信任的中介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3):69-73.
一、教师团队的最高境界是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每位教师的能力水平都能够得到发挥,各尽所能,同心协力为专业建设和学科教学服务。二是指团队教师的个人奋斗精神和专业能力的自我发展。如果说,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是推动专业发展的纵向动力,教师团队精神则是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横向动力。
团队精神是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团队成员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造团队业绩。一个教学单位,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都很强,这个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就很高,其社会声誉也随之增高,团队成员的自身发展和教学成果频出。教师的创造性成果不仅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问题,也是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团队凝聚力也体现在教学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一个教学单位除了教学和科研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服从调配,教师主动承担或协助他人完成单位临时性和突击性任务,体现教师团队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和谐共振等也是教师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二、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单个孤立发展,而是建立在团队精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是整体师资力量发展的结果,单一的个体发展是不可能支撑起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有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必然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同时,教师团队的有效发展又为学科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教师的发展与教师的德性品质以及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有直接关系。德性品质低下,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这样的教师无疑是得不到很好发展的,一个团队里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人,这个团队就不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教师个人的不懈努力与德性精神外化,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团队凝聚力的动力要素。精神外化是精神内化的外显形式,也是德性精神的行为表现。教师通过知、情、意、行的实践与体认,能够把自身发展与彰显德性精神联系起来,并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彰显个性,弘扬德性精神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团队凝聚力的根本保证。由于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观的冲击,学校也并非一块净土,学术腐败和人情关系使部分教师的德性精神失落,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教师发展及团队凝聚力,从而也制约了专业和学科发展。因此,弘扬团队精神,加强师德建设依然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传统的看法是教师发展其实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先有专业发展才后有教师发展。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包括在教师发展范畴内,它不仅涵盖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创新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与教师德性精神的彰显与弘扬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团队凝聚力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方面,学科与专业发展是学校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能力的基本条件。各学科和专业发展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一个专业和学科的发展是专业实力的加强所带来社会信誉度增加,从而带来生源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同时也给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学科和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教师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受益者。团队凝聚力也是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的人气指数及专业质量的基础。一个专业有不同的学科和方向,它们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都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教师队伍的人气指数以及学科和专业的信誉度等。笔者曾经历过的一个专业原是一个人气指数极低,教师之间充满矛盾和危机,原有的两名教授同时跳槽,致使专业陷入极度困境。近年来,单位经过一系列改革和调整,优化了专业建设,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原先离去的两位教授又回到了原单位。这一事例说明,专业的发展与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以及教学单位的人气指数是密切联系着的合力系统。
综上可以看出,有了教师的发展,然后才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有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发展,才能够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发展是根本,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目的,学科和专业发展是方向。因此,优化专业建设,提升教师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是促进教师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注释:
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要尽可能使该支队伍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有着相近或类似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致得以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团结共进,这需要公司全体人员的热心呵护。
团结共进,众志成城,必须使公司的每个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砖与砖之间紧密结合是建立城墙的基础,这种紧密结合就是凝聚力。员工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集体创造力源泉,而只有步调一致,凝聚力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如何步调一致呢,团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才能做到。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的建立健全,在这方面可起辅助的作用,而这个部署的关键是团队的核心人物自身。典范作用是建立领导权威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以身作则,就是这种含义。则是什么,就是规则!领导通过自身的系列言行对规章制度、纪律的执行,逐步建立起领导的威信,从而保证管理中组织、指挥的有效性。员工也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形成团队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当团队成员为自己是宏伟城墙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时候,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得到了体现的时候,人人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在这个阶段保持和引导团队内的人际关系和谐共处、相互依存,尊重个性、彼此宽容,互敬互重、真诚待人,彼此信任、遵守信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能力互补、同舟共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团结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成员都要从自我做起。
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团队精神与凝聚力,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当然这里还包含一个好的统帅和准确的目标,或发展方向的问题。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所以高层要把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下达给下属,并保持沟通和协调。这时,企业团队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团队的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
团队精神的培育是对管理者的要求。团队合作对企业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管理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者和同事、下级处不好关系。人性化管理是处理日常工作、处理上下级关系至上的管理技巧,来自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有效激励可以起到激发员工的个体驱动和稳定员工的作用。特别是管理知识型员工更是需要有关怀、爱心、耐心、善用、信任和尊重,这一点高层领导首先要把握和提高。
在此基础上,加以其它的领导艺术、公平激励机制、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奖励与表彰、政策的延续性等系列要素充实,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必然得到弘扬和巩固,企业的潜在创造力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目标就能顺利地实现。
正所谓:没有灵魂的团队是可怜的,拥有灵魂的团队是可怕的!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物流部经理,在这里我以平常人的心态,参与这次岗位竞聘。首先应感谢各位领导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展示自我的舞台。对此,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从三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和代表陈述我的竞聘报告
一、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部经理的职责
首先体现在的不是他的物流方面的经验多丰富而是在领导用人方面的才能。首先要重视人,换句话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团队的每一位员工,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位都是我们团队整体的组成部分,都担负着为公司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那么知人是我用人的首要环节,用人先要了解他的优势和长处,然后再安排他到适当的岗位上去,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达到知人而善任。因为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才能的岗位上,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
让自己的每一个员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辜负心中所学,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要让员工拥有培训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员工学习,创造培训机会,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实践和锻炼,让我们的员工真正感觉到在工作中超越自我,在工作中享受快乐。虽然我无刘邦之才,但是我深信我团队中有可比萧何韩信之才的人。能够团结一起在市场经济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奋勇向前,乘风破浪。其次作为了一个部门经理,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提高部门员工的凝聚力,带领他们在市场中不被淘汰是必要的,凝聚力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所在。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凝聚力,那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反之,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全体员工的心才会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整个团队才能以更快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中,一步凯旋、一路高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团队,团体作战远胜于一个没有号召力的不能体谅下属的光杆司令。而在提高自己团队凝聚力方面我将通过以下方式。首先,要确立团队的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短期看我们团队要有自己的目标;从长远看,要有一个全体员工共同为之奋斗的蓝图。无论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必须做到与员工充分沟通,要让自己的下属能够看到希望。因为劳动的付出而换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信心,作为物流部经理在长远目标规划中,也要考虑到目标实现后员工得到的利益,在团队内部建立起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其次要打造人性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重的管理制度。一个管理混乱的团队对员工是缺乏凝聚力的。这个社会制度是不缺少的,缺少的是执行力。所以首先领导自己不我行我素,按规章制度处理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管理就必须从严处理,所以员工必须共同遵守制度,一视同仁,不能随意搞“特殊化”。人性化管理注重对每位员工的关爱,强调与员工互相交流,创造员工满意。比如在假节日,我们大家可以送上一份礼品或祝福,用真诚体现对员工的关心。作为公司领导者,学会与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就一定能够促进人性化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经常与员工交流才能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从员工的嘴中从中得到企业发展的真实建议。当然,与员工拉近距离也要把握好尺度。工作中严格要求和沟通中的平易近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刚柔并济,软硬兼施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陕西第三建筑有限公司、陕西思诺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恒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第三人民医院、西安生殖健康中心、西安五龙车城、金堆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佐登妮丝美容院、华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扬电气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的503位受训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1人,女性15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9.8%和30.2%。
2.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法。到拓展训练公司查询有关拓展训练的第一手资料,并上国内国际网站查阅有关国内外拓展训练的开展情况及发展动态。二是实验法。实验法的实验设计采用的是单组比较实验,对被测试对象实验前后的心理学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该研究中自变量为:呈现给研究对象没有进行拓展训练和进行拓展训练的两种不同的刺激。因变量为:研究对象在这两种刺激下所做出的反应,具体反应在拓展训练前《运动中群体凝聚力问卷》和拓展训练后《运动中群体凝聚力问卷》上的不同。三是问卷调查法。此次研究采用《运动中群体凝聚力问卷》(简称GEQ)测量群体凝聚力。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5%。四是数理统计法。采用Access、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拓展训练项目与凝聚力各维度间的结果与分析
拓展训练的训练科目一般分三类:个人项目、双人合作项目、团队项目。研究者选取拓展训练中最具代表性的六个项目:断桥、空中单杠、天梯、双人钢索、电网、绝壁求生作为研究项目。为了深入地了解拓展训练各项目与凝聚力四维度间的联系,研究者把拓展训练后这三类项目的四维度GEQ分值占四维度GEQ总分值的比率进行了统计。从中发现:个人项目断桥空中单杠主要提高ATG-T指标;双人项目(天梯、双人钢索)主要提高ATG-S指标和GI-S指标;集体项目(电网、绝壁求生)主要提高ATG-S、GI-T、GI-S指标。
以上的调查结果和拓展训练科目的分类和性质有着很大联系。
第一,从个人项目上看,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最佳的自我教育,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体验自我潜能的挖掘及释放后的思索。以跨越断桥为例,这一科目的培训目的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克服心理恐惧,增强自信心;控制与决断能力,感受换位思考。每一位体验者跨越断桥后,对换位思考将有更深的理解。因为大多数体验者在团队分享总结时都提到自己在跨越断桥时对断桥的理解与看同伴跨越断桥对断桥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多数都表明自己跨越断桥时才真正地理解为什么队友在断桥上会两腿发抖、犹豫不决。并由此联想到在今后的训练中要相互帮助、风雨同舟。
第二,从双人项目看,双人合作项目包括双人钢索、天梯、“之”字梯等,这些项目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体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因为项目设计的初衷是两个人协调配合,所以无论你自己多么强壮,而你的队友看起来多么瘦弱,没有她的帮助,等待你的就是失败。所以许多参训者训练后都更深地体会到“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所隐含的哲理,既而使受训者体会道团队中没有不重要的队员。这不仅会使他们更喜爱自己的项目并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训练中,同时,也会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尊重其他队友。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将会使他们的生活训练中少一份摩擦,多一份和谐。
第三,从团队项目看,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拓展训练的每一个团队项目,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每一个项目都相当于一场比赛,要求队员们自己配合完成,培训师在旁边仔细观察并做好笔记。待活动结束后将信息反馈给队员,由学员认真回顾总结。因为这些项目是团队项目,要想圆满完成,就必须遵循优秀团队的十大特质,所以,团队项目完成后,许多队员都深刻理解了许多看似非常深奥的原理,进而明白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
2.拓展训练项目对不同性别的受训者训练前后GEQ分值的结果与分析
为了探讨拓展训练项目对受训者凝聚力的影响是否因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者分别对训练前后男女受训者的GEQ分值进行比较。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女受训者培训前的平均GEQ分值是81分,比男受训者培训前的平均GEQ分值少了4.23分。能明显看出被测前后四维度的结果和比例。从四维度指标来看:(ATG-T)指标女受训者提高了27%,男受训者提高了17%。(ATG-S)指标女受训者提高了19%,男受训者提高了7%。(GI-T)指标女受训者提高了22%,男受训者提高了12%。(GI-S)指标女受训者提高了46%,男受训者提高了12%。说明女受训者培训前的群体凝聚力指标要低于男受训者,而培训后女受训者的平均GEQ分值增加了22.50分,提高了28%,达到了接近满分的103.50分,远远高于男受训者12%的提高率。
培训后女受训者的平均GEQ分值提高率远远高于男受训者。这一现象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兴趣。作者研究后把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男女性别的不同,女性的情感往往要比男性更丰富。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可以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受训者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更能引起女性的共鸣。
第二,由于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都需要具有充足的体能,顽强的意志和非常的胆量。在这些方面,女性和男性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拓展训练对每个人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没有性别区别。所以女受训者在训练中要比男受训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她们要比男受训者感受更深。
第三,在集体项目运动队中,教练员对女受训者的管理和训练不像对男受训者那么严厉。而拓展训练属于半军事化管理,军事化的管理风格使女受训者在训练中和平时形成强烈对比。
三、结论
1.拓展训练各项目针对受训者凝聚力各指标的提高程度不同。个人项目主要提高群体任务吸引;双人项目主要提高群体社交吸引和群体社交一致性;集体项目主要提高群体社交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和群体社交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