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干部学法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普法规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学法普法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县城投中心党组对学法普法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学法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安排由一名党组成员专抓,落实了工作经费,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带头参加学法普法考试,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都按规定述职述廉述法,有效推动了学法普法工作的开展。
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采取讲座、研讨、自学等形式多样地开展干部职工学法普法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学法普法制度。单位主要领导积极参加县里开展的学法普法活动,每人每年给干部职工上法律宣传讲座2次以上,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宪法》、《公务员法》、《廉政准则》等。二是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合格率都达到100%,还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涉及土地、建筑、融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建立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聘请了两名律师作为常年法律顾问,每逢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干部职工依法管理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明显提高。
我们将学法普法工作与单位的工作职责、与每个干部职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城投中心担负着煤矿棚户区改造的重要任务,该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由于杨梅山煤矿已破产,梅田矿务局早已撤销,符合安置条件的对象摸底难,居住分散,我们做好长期的经常性的细致工作,搞好了调查摸底,有些不了解情况的给县领导写信或在互联网上发帖反映情况或提出诉求,我们都给予了及时回复,宣传上级政策和安置对象条件,以及住房建设情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将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民生大爱工程,提前超额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真正把这项民生大爱工程做实做好,为维护全县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城投中心还担负着为县收储土地的艰巨任务,干部职工深入农户家里,宣讲党和国家征收土地的法规政策,做好失地群众的思想和安置工作,帮助失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3个,取得群众的支持,支持全县的项目建设,确保了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需要。融资工作政策性和时效性都很强,我们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融资工作高效推进,债券发行正在抓紧制作相关资料,璜溪湾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资料已报送国开行,道路照明节能改造项目已将贷款申报材料报送省财政厅,其他项目贷款工作也正在申报当中。
通过抓实抓好学法普法工作,县城投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政治坚定,工作成效一年一个新台阶,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岗位,坚定信念,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学法普法工作既提升了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同时促进了城市建设投资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会。
一方面,领导重视是关键。我们在抓学法普法工作时,就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安排一名党组成员具体抓落实。在学法用法上,首先领导班子带头学,每年每名班子成员结合实际,给干部职工上好一堂学法普法专题课。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学法普法需要的书籍、电脑、宣传资料等的费用,实行实报实销。还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经费开支列入每年的预算。
另一方面,必须与本职工作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普法工作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针,通过普法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通过抓工作落实,检验学法普法的成效。我们在学法普法工作中,每年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方案,在完成上级规定的学法普法内容的同时,选学与本单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提高了干部职工学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成效。
一、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苏北新昆山的高度,充分认识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集中培训、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增强。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部门学法用法工作抓得不紧、措施不力,有些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认识还不到位,学法自觉性不高,学用结合不够好。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如何突出科学发展、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突出改善民生,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对公务员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法行政和运用法律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履行执政为民使命的迫切需要。因此,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守法,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建设苏北新昆山的奋斗目标和法治*建设进程,以提高法律素质、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认真扎实地开展好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进而带动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在全市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尚。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牢牢把握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重点
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要按照中央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和《全省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明确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以全国“五五”统编《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法治江苏建设纲要解读》及省“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读本为基本教材,重点学习和把握以下内容:
1.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宪法权威;牢固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的法治观;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涵。
2.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要认真组织学习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土地使用、安全生产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3.规范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有关公司、合同、金融、税收、政府调控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和诚信原则的学习,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精干、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4.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政府行使管理职能、职责、规则、义务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增强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意识,确保公共权力依法行使、公开运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干部管理的党内法规性文件、《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等。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三、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有效性
学法用法的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各镇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
1.中心组理论学习。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法律知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每年安排学法不少于2次。
2.法制讲座。要紧密结合形势和工作实际,以法制讲座形式及时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学法,市直和镇机关分别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每年不少于2次。
3.集中培训学习。要通过脱产培训、专题研讨、菜单式选学、网络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学法,领导干部“百千万”培训工程要把学习法律知识列为重要内容。党校(行政学院)要把法律知识教育纳入培训课程,按照《全省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的要求,每年集中学法时间不得少于40个小时,由市级机关工委、人事局统一组织轮训。
4.在职自学。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要立足岗位,结合工作实践,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要联系工作实际,撰写学法笔记、心得或论文,增强学习效果。
5.法律咨询。要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深入调研和论证,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6.开展机关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要把学习法律知识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考试、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制论坛、法制书画作品展、法制专栏图片展、法制文艺等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级机关网站平台,开辟法制宣传教育网页、专栏,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四、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全面落实
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完善人大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积极探索实施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组织实施,谁负责”的原则,组织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列入“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考核内容,学法情况和法律素质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对领导干部、公务员完成年度或阶段性学法情况、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登记制度。各级培训机构和组织实施教育的有关部门,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参加各种培训、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比赛、担任法制讲课任务等学法活动认真进行登记,考试成绩要记入本人《公务员培训证书》或培训情况登记表,作为记载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情况和接受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学法活动的签到、笔记、作业、考试以及讲课提纲等原始记录的检查考核,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通报制度。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经验和做法,善于发现和推广典型,通过舆论引导,扩大社会影响。每年度要对辖区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情况进行通报,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信息采集与处理;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王宪杰(1959-),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山东 烟台 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烟台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090)的研究成果。
中途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05-03
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问题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共性问题。[1,2]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否科学,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人才培养过程是否规范等问题。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烟台大学,通过招生环节,把住了“产品”入口的质量关,但是经过四年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只能说作为一个“半成品出厂”了,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能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否将在学校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中,这些问题一并反映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由于目前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状况研究还没有统一的、通过检验成熟的量化办法,因此,本文以烟台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适应性状况为例,通过采集烟台大学法学院往届毕业生“工作轨迹”的信息,利用运筹学理论、统计学原理、数学建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编程等技术,定性和定量地给出影响烟台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反馈到学校。另外,还发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今后修订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通过采集毕业生信息,研究毕业生工作轨迹,分析毕业生成长过程,进一步给出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状况。采集信息包括:一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学习成绩、政治面貌;二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会、班委会和党团职务;三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专利发明、和考研;四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有过违纪或处分;五是毕业生的毕业时间、初次就业时间、就业单位(几个单位)、各个就业单位工作年限、所从事技术岗位、是否与本科专业相关;六是工作中遇到的与所学专业课有关的技术问题、与学校开设的通选课有关的综合素质问题、与政治课学习有关的水平问题、与育人有关的觉悟问题、适应社会能力等;七是工作以来所创造的业绩、目前级别、工资水平等。
将采集到的毕业生信息进行量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3]确定不同因素对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影响的权重。再将量化后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各种因素加权平均后所得的分值与其所对应的适应社会能力状况进行比较,进一步找出影响大学往届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各种因素定性与定量分析,反馈高校在专业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建议。具体过程见图1。
1.数据量化的方法
根据采集到的147名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得知: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参加过学科竞赛、所从事的岗位和专业的相关性、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情况、学习成绩、政治面貌6项指标对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状况有较大影响。因此,只考虑将上述6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其中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是党员和是否参加过学科竞赛量化值分别为1和0;岗位和专业的相关性中,相关密切取2,一般密切取1,不相关密切取0;参加研究生考试情况中,未参加取0,参加取1,参加并成功取2;学习成绩中,一般取1,良好取2,优秀取3。
2.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方法
3.指标影响力排序的方法
根据上节所建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4]得到采集到的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状况与在校表现综合得分对应表。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几个主要因素,选取得分较高的毕业生进行数据分析,并规定得分高低的标准如下:
设xi为第i名毕业生的综合的得分,为所有综合得分的均值,如果,则判定第i名毕业生综合得分为较高,否则为较低。
通过上述标准,计算所给出的各个综合得分的均值为0.496,高于均值的综合得分的毕业生人数共有73名,给每个毕业生一个编号,如表2所示。
其中:毕业生编号-Number of graduates;得分-A goal;毕业生认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状况-Graduates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adapt to social status。
对73名毕业生在校表现的各项指标进行结果分析(见表3)。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政治面貌、学习成绩、参加学科竞赛情况等信息进行采集,量化所得数据,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大学毕业生在校表现情况与适应社会能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和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指标的目标模型,结合运筹学理论、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机软件编程等技术,给出了相应的结果。研究表明:毕业生从事岗位的相关性、学习成绩、是否是学生干部、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情况、学生在校政治面貌、参加学科竞赛情况这六项因素对大学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烟台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来说,前五项因素对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这五项因素也反映出学院及学校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建议其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引起重视。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适应于烟台大学法学专业,只要采集到任何一所大学毕业生相应的信息,均可以利用本论文中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可后续研究其他学校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与在校表现的关系,修订更适合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库夭梅,陈羽白.高校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集[C].2008:333-338.
[2]张建功,黄治斌,刘兴华.基于社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117-121.
摘要: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虽然是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但是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提高创建工作效率、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局以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法办事意识明显增强,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财政执法水平持续提升,财政权力运行逐步规范,促进了财政职能发挥。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局连续三年获得法治财政标准化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
以“六五”普法为抓手,创新财政普法形式,持续推进财政普法工作。一是深化普法内容。按照规划纲要部署,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担保法》等基本法律,深入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制度,深入宣传学习《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规,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宣传和营造法治文化。二是突出普法重点。积极向领导干部普法,加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积极向财政干部尤其是基层财政干部、执法干部普法,提高财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事务的水平;积极向广大财会人员普法,增强遵守财税法规制度的自觉性。三是扩大普法方式。放大财政局网站宣传功能,全天候向社会公众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财政法规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了解;继续做优“财政讲坛”,提升财政干部业务水平和法律法规运用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组织财政执法实务观摩,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教育,以案说法,警示违法后果。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研讨和征文活动,调动执法岗位人员思考进一步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积极性,以巩固普法活动成果。四是严格执行普法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法活动,党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并积极参加省、市财政部门和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律学习培训;落实好新录用人员岗前法律考试制度、中层干部任职前法律考试制度,对补考仍未过关的,一律不予上岗、任职,促进财政法治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五是健全普法架构。理顺普法机制,县财会教育中心负责财政普法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各业务科室负责明确综合培训和业务培训内容,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范围清晰的普法培训架构。
近年来省厅对我局考核提出的整改建议,都集中在完善相关制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到位率、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等,这些既是法治财政建设的重点,也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薄弱点,这些整改要求固然有我县财力因素等客观原因,也有我们工作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进行超前思考,统筹谋划。
[1]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2]江苏省财政厅深入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当前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求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教育培训需求,发现和破解困扰基层教育培训工作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2009年初,新北分局在全体干部中进行了系统调研,分局机关及4个工商所分发调查问卷86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90.7%。在回收的78份问卷中,40岁以上的有44人,占总人数一半以上;本科学历46人,比例为59%;在职务级别方面,科员68人,科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1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需求。
(一)“工学矛盾”需要化解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虽然是多项选择,但在给出的8个选项中,“工学矛盾突出”仍以71票高居榜首。按照对调查者的分析,虽然职务级别、年龄层次、文化层次都不完全相同,但显然“工学矛盾”应该是大多数人选择的问题。由此可知,基层干部对培训有强烈的需求和较高的兴趣,并且普遍认为通过培训对提高知识和工作能力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工学矛盾,导致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大多数人认为现有的培训模式需要调整创新。
(二)培训实效需要提升
对曾经参加过的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35.9%的人认为较好,6.4%的人认为很好,46.2%的人认为一般,8.8%的人认为不好,另有-2.6%的人认为非常不好。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设计缺乏弹性。传统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干部自身情况的差异,在设置之初没有充分征求干部意见建议,在培训环节,干部也没有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二是教育模式机械单一。培训往往是以会议的形式出现,参训人员正襟危坐,教学双方缺少充分交流。三是培训层级过多。传统基层培训采取县级局,商所(科室)一一般干部的三层构架,容易导致培训内容在层层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和遗漏。
(三)培训制度需要健全
一是要求建立需求分析机制。现在所实行的公务员培训主要是靠培训的主管机构制订计划、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受训人员服从计划的管理模式,单位对培训需求掌握不够准确。在调查中,55.1%的干部选择了“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这成为目前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二是要求建立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机制。监督执行力度的不足,制定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并没有真正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指标也并没有完全完成。三是要求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在调查中,39.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没有和奖励、晋升联系,激励不够”。
(四)培训绩效评估需要强化
目前的评估模式,一般是在培训结束后,以报告的形式对培训进行总结。培训结果缺乏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在数量和效果两方面都无法衡量和检验,更无法与晋升、加薪、定级相结合。有14.1%的调查者认为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
二、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致力于围绕干部的实际需求,解决培训时间安排、课程设置、载体选择、层级架构、人才发展规划、成效评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提升基层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关注解决工学矛盾、优化课程设计的需求,推出“自助式培训”
分局打破了以往教育培训“大而全”的单一思路,效仿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推出了“自助式培训”模式,把全年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干部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对某个岗位来讲是“必修”的课程,对其他岗位可以“选修”,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必修课的设置上,也讲求层次丰富、知识多元,设置了“公共必修课”和“岗位必修课”两类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为全局干部必须参与的课程,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教授讲学,并需通过相应考试,取得“结业证书”,主要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岗位必修课为岗位应知应会部分,着重于温故知新,提升既有岗位技能。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将文体活动也列入选修内容,使课程设置更活泼多样,增强了课程的亲和力。
(二)关注强化培训实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推出“啄木鸟”工商沙龙
创新推出工商沙龙这一互动式培训机制,在沙龙上采取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景模拟、正反方辩论、模拟法庭、历史教育等多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受到干部广泛欢迎。分局把工商沙龙明确列为岗位选修课程,以沙龙活动和正规课堂讲学1:1的比例组织开展培训。沙龙活动的常规模式为:设置一名主持人(培训导师)和若干个召集人,提前公布讨论学习课题,干部可依兴趣自由参加,由主持人引导大家在讨论中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形成较为一致或系统的见解。
(三)关注减少培训层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需求,构建“扁平式”培训框架
分局减少了培训的层级,推出“基层流动培训站”,为基层统一配置多媒体教学光盘,把全国工商系统的专家“请”到基层;统一编制培训PDT系列教材,在基层遴选培训专员进行PPT的演示和讲解,为干部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另外,分局正在准备导人一对多网络在线视频培训模式,使基层干部“足不出户”,也能实时接受培训。
(四)关注干部自身发展成长的需求,推出“人力资源开发档案”
分局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高度,重新审视、构架基层培训工作,从每个干部的职业规划、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每个干部设置人力资源开发档案,把干部的学历背景、履职经历、培训经历和培训计划、学习建议有机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干部能力提升、个人成长。目前,分局已经着手对全局81名干部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档案”,对每个干部的知识水平、岗位技能进行系统评估。这项评估不仅有利于向干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帮助干部适岗适能,也有利于领导及时了解当前全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选贤任能,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
(五)关注强化培训质量的评估考核需求,推出“学分制管理”
分局导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模式,干部必须修满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一定的学分,学分不达标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需要重修和补考,补考不达标的,年度公务员考核不得评定称职以上等次。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量和质两方面都得到了真实检验。部门负责人还需要对每个干部的年度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提出来年学习的意见建议,突出学习的持续性和递进性。
(六)关注终身学习、长效培训需求,推出“局长荐书”
局长带头读书、荐书,营造“好学求进”的团队学习氛围,使学习从日常工作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是实现培训长效化的现实途径。从2010年3月开始,分局坚持每个月向干部推荐几本新书、好书,使局长荐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自觉性明显提升。
三、构建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分局的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已初步建立,并日益显现出在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和岗位技能,帮助干部成长方面的积极成效。
(一)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培训格局
通过构建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加强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与新“三定”方案、基层工商职能转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二)推进了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
紧紧围绕打造“忠诚、勤廉、效能、和谐”干部队伍目标,拓宽培训思路,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立足于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分局的“啄木鸟”工商沙龙已经举办了11期专题研讨式培训活动,获得常州市法制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系统推广。
(三)推进了学习型干部、学习型机关建设
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带动和促进整个团队的学习,推动了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机关的建设。
四、创新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
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从教育学、管理学的科学角度不断审视、改进,更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
(一)要从关注“学”向关注“教”延伸
以往所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方面,对于“教”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判解决,最终实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一方面要围绕“谁来教”,尝试建立“需求导向型师资库”。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由高层次、多学科师资组成的师资库。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选聘系统内外干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政府工作人员、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作为师资库,实行开放式、滚动式管理。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得怎么样”,建立星级课程评定制度。每年对培训课程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水平、培训效果等方面。对培训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分局组织开展的培训课程评定“星级”,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评定一批“五星”级课程,以提升培训课程的质量和培训效果。
(二)要从关注“知”向关注“行”递进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时,应该分为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面。首先是反应。培训中的愉快和培训后表现出的积极参与性都能体现参训者满意度。其次是学习。对其进行培训前后的测试比较,就可以了解参训者是否获得了进步。再次是行为。行为的变化体现了培训的直接效果。如果参训者积极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培训的内容,培训就是成功的。最后是结果。通过看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来检测培训效果。需求导向型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估,也要逐步从对反应和学习的评估向对行为和结果的评估转变。
我局成立了“__区教育局法治政府推进办”挂靠在局办公室,由丁左发副局长亲自牵头,统筹协调全局法治政府工作。局各科室按照职能范围具体负责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局办公室负责法治政府建设整体工作推进,局基教科牵头我局普法教育工作,局社管科、学前办、成教科等科室负责我局行政处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检查等工作,督导室负责全区依法治校督导评估工作,局党办、团委负责组织党、团员及志愿者活动,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__区青少年法制教育馆)充分利用其法制教育平台,发挥对青少年普法教育作用。
全局上下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支持与配合“推进办”的工作。各街道教育办、各学校也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我局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治校、普法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此外,我局还按照《__市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配强全区政府法制工作力量和发挥法制工作职能作用的通知》的要求,聘请资深法律顾问、配备法制员为全局法务事项提供咨询和建议。在规范性文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作出等决定均需法制审核方能作出。
在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我局坚持以上级法规政策为准绳,以实际工作为依据,多方征求基层意见,文件决策过程中遵循领导班子会议集体决策制度。
我局本年度共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一项,即《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权裁量标准》,报区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两项,即《__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18年__区民办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我局严格按照《__区教育局领导班子会重大事项议事规范》,在制定每一项规范性文件时,均提交领导班子会讨论决策,同时在“__政府在线”网上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并向各相关部门书面征求意见。在制定《__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时,考虑到该规范性文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局还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提出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按照进度安排,我局还将对《2016-2018年__区民办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专家评审,并邀请我局资深法律顾问和法制员对上述两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切实保障规范性文件程序、内容合法。
1、理顺内部职能,突破机制壁垒
为增进申请人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提高服务满意度,按照《__区2015年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工作方案》,我局经反复研究与试运行,不断推进流程优化和机制创新,并从各相关科室选调业务精干,独立设置运行审批服务科,将原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的审批服务职能集中到审批服务科。审批服务科的职权范围包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校外午托机构的行政审批、行政确认(服务),面向社会人员认定(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等工作。
2、畅通对外渠道,“一个窗口对外”
2015年10月15日,我局审批服务科暨我局28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正式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在全区率先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其中,全流程业务25项,即来即办业务11项,联合办理业务13项,市民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服务业务可在区行政服务大厅享受“一站式服务”,咨询求助、递交材料、领取结果均由大厅窗口受理,在便利市民、减轻市民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局行政执行力和政务服务效能。
3、调整修订权责清单
自我局《行政权责清单》编制并向社会公众公布以来,严格界定行政权力边界,明确行政权力范围,明晰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继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且因我局内设机构职能调整,原各业务科室的审批服务职能已由我局审批服务科统一行使,并结合权责清单运行以来的遇到实际情况,根据《__区行政权责清单管理规定(试行)》,拟对我局《行政权责清单》作出调整优化,我局经研究,提出了“拟删除原行政确认类第15项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延长有效期”等八项修改建议,切实保证权责清单这一成果的公信力和可行性、科学性。目前,修改建议正在征求区法制办、政务办意见并按照《__区行政权责清单管理规定(试行)》的规定程序报区编办核准备案。
2015年5月21日,区府办正式印发了《__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和咨询论证办法》,2015年11月3日,市法制办了《__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草案)》,我局严格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对我局现有决策规则和程序进行了梳理优化,制作了我局《重大决策事项公开征求意见事项和专家咨询论证事项目录》,已报区法制办备案,切实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水平,推进依法行政。
如在编制《__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时,考虑到该
事项系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重大措施,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多方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以及局法律顾问意见,同时按照《__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和咨询论证办法》的要求,制作了公开征集意见文书,并在“__政府在线”网站,通过适当途径进行了反馈,加强了决策的民主性;并邀请专家建言献策,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由专家集体讨论提出意见,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在决策作出前,我局也将组织法制员和聘请的资深法律顾问也对该计划进行了全面的合法性审查,确保该决策符合法律原则,不与各上位法相抵触,保障决策的合法性。1、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
根据《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区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管理暂行规定》(__府办〔2015〕11号)文件要求,我局经过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征求区政府法制机构、区监察部门意见,同时在__政府在线“民意征集栏目”公开征求意见10个工作日,经修改完善形成《__市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送审稿)》。于2015年7月14日将《__市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送审稿)》提请区政府审定,经区人民政府审议通过,我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正式对外并实施。
《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我局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权限、流程、处罚额度等,进一步促进我局执法公开透明,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2、制定行政执法相关制度
为推动行政执法制度化进程,围绕《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我局还制定了《__区教育局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制度》、《__区教育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__区教育局案卷评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形成了我局行政执法制度体系,保障《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贯彻实施。
3.行政执法案卷和行政处罚:我局本年度民办学校、幼儿园等运行情况良好,未进行行政处罚,未产生行政执法案卷,前期已经将情况书面向区法制办进行说明。
1、制定学法制度和学法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法律素养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局实际工作情况,我局制定《__区教育局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明确了学法对象、学法内容和学法方式。
同时,根据《__区教育局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我局还拟定了本年度学法计划,多种渠道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通过日常学习、举报讲座、案例展示、局领导上法治课等方式贯彻落实学法制度,还规定了考核机制,决定采取日常评价、年度考试的方式对学法情况进行评价。
2、举办培训讲座
根据市、区部署,结合我局《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我局于2015年11月2日开展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专题培训,邀请了资深教授为我局全体公务员进行法治讲座,并进行了开卷考试,全面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公务员法治思维,努力造就一支学法、懂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公务员队伍。
1、加大法律进校园宣传力度,创建法制教育环境
一是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通过校报、板报、橱窗、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开辟法制教育园地,制广泛开展学校法制教育。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教育中,认真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积极开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联合区司法局编印《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2014年12月我局联合区法院、区司法局,共同拍摄的法制教育影片《莫让花季染尘埃》,在全区中小学生中组织观看。三是全面建立“一校一警一法官”制度。聘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官,邀请律师、深大法制宣讲团,定期到学校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四是积极举办各类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其中,利用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和“12.4”法制宣传日,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校,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五是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建立一批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同时,与区法院建立的少年庭旁听庭审基地,与公安分局建立的看守所教育基地、与司法局建立的区中小学法制教育馆,与区禁毒大队建立的戒毒所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建立时间、数量和种类均走在全市前列。
2、开展章程建设,推行依法治校
学校章程是学校的“宪法”,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抓手,是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关键因素,是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育活力的重要途径。
2015年3月,按照省市有关学校章程建设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__区加强学校章程建设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教育局局长和教育督导室主任为组长的__区学校章程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五个工作小组,分别由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负责学校章程制定、核准、实施、保障、督查等工作。
职务犯罪预防应创新模式,找准服务切入点,才能取得实效。自十以来,咸阳两级检察机关一改过去“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的传统做法,积极探索开展“三心”、“四结合”、“五进”预防职务犯罪服务活动,帮助基层干部增强依法办事的法制意识和拒腐防变的廉洁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三心”服务提升预防效果
“贴心”服务形式多。一是找准服务切入点。检察机关预防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预防调查,实地了解查看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梳理发案特点和规律,认真剖析发案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建议,为预防工作找准切入点。二是深入基层服务敲警钟。基层检察院积极开展送法下乡到农村、进社区活动,精选土地征用拆迁、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和集体资产管理等职务犯罪典型案例,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教育广大基层干部谨慎用权,依法办事。三是架设服务连心桥。预防部门积极发挥派驻乡镇检察室贴近农村社区、村委会的优势,设立预防联络员,及时收集反馈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预防工作接地气,更贴近群众需求。
“交心”服务内容活。一是改简单说教为预防宣讲。为增强预防宣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选派一线优秀检察官担任宣讲员,开设法制大讲堂,走进全市镇办、村级两委会,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宣讲和授课培训,确保国家涉农扶贫资金安全。二是改单向预防为双向互动交流预防。预防讲座应改变以往你讲我听的授课方式,主动深入乡村和社区,采用互动式交流,当场进行答疑解惑,接受法律咨询,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改坐等预防为上门主动预防。预防部门应积极开展专题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如结合“三官一律进社区”、“一村(社区)一检察官”、“预防职务犯罪乡村行”、“警民联系日”、举报宣传周、平安创建等专项活动,逐镇深入农村、走进农户进行宣传,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基层检察室、预防工作站的作用。
“关心”服务效果好。一是开展村社换届选举前专题预防。如针对辖区镇办和街道“两委”平稳换届工作,提交预防工作建议,深入街道、镇办宣讲法律知识,进行引导和规范,确保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二是拓展预防宣传途径。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印制宣传资料、检察直通车播放法治教育专题片等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公开举报电话,让群众成为预防职务犯罪的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主力军作用,及时将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扩大预防宣传效果。如咸阳市两级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始终以提效能、抓亮点、树品牌为目标,积极打造咸阳预防新模式,拍摄了《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责任》、《老吴检察情怀》等微电影,宣传廉政文化建设;创办《上阁钟声》、《槐林清风》、《原点清风》、《旬邑预防》、《渭城朝雨》和《秦都预防》等预防期刊,免费向社会各界发放,传播廉政法制信息;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书画展、书画大赛、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等活动,扩大预防工作的宣传覆盖面,提升预防宣传的实际效果。
二、“四结合”推动基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纵深发展
一是将预防工作与查办案件结合。及时关注土地承包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注重把查办与预防职务犯罪有效衔接,积极开展案后教育工作,并结合发案单位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及时向原发案单位提出检察建议,分析发案原因、明确预防措施,并到发案单位进行回访,督促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确保办理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效果。二是将预防工作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在立足职务犯罪查办、预防职能的同时,将服务基层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工作。例如,在国企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站,开启检企合作的新模式,搭建起预防职务犯罪联系的桥梁。另外,在企业现场为工人普及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和企业领导、项目经理进行预防座谈,与纪委同志制定廉洁规章制度,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努力做到工程干好、干部不倒。三是将预防工作与各级党校结合。预防部门联合党校将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列入党校课程,在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期间安排时间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四是将警示教育与“家庭助廉”结合。预防部门在举办专题法制报告时邀请基层干部家属参加,以短信的方式提醒干部家属“吹廉洁之风”,不断探索运用家庭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贤内助”作用,构建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三、“五进”活动立足“早预防”和“出实招”
一是及时深入党政机关各系统。重点围绕“牢记职责、廉洁从业”主线,选用警示教育片,采用鲜活的案例,运用详实的数据,引导和教育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工作,自觉远离职务犯罪。二是零距离接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主动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深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让其了解检察院主要工作职能,提升宣传教育影响力,确保社会化预防效果呈现出不越“雷池”、不闯“红灯”、不踩“红线”警示效应。三是与国企单位进行共建预防。充分发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国有企业开展国企改革发展职务犯罪专题预防工作,教育和警示干部筑牢思想道德、组织纪律、法律法规的“三道防线”,算清人生的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自由帐,坚持做到洗脑、洗手、洗脸、洗脚不间断。四是走进农村社区。结合开展“法治照亮农村,廉洁促进和谐”专题预防职务犯罪活动,深入农村、走进農户进行宣传,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基层检察室、预防工作站的作用,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阳光村务”的建设。五是拓展预防宣传教育影响面。以流动“检察直通车”的形式,深入村镇、社区街道,播放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宣传;在社区、村镇招募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协助开展预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廉政教育基地,传播预防知识,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对预防职务犯罪新认识。
总之,预防部门应积极探索社会化预防模式,始终强化预防宣讲和警示教育功能,及时全方位地传递预防工作的好声音,唱响预防工作的主旋律,释放预防工作的正能量。
一、开展“三同心连心”活动基本情况
乡村座落于乡,与县交界,全村有14个村小组,共314户,总人口1297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有村干部5人,党员28人,耕地面积1878.35亩。
工作组深入14个村小组共走访农户近100余人,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建议160余条,现场为群众解释解答的问题10余条,工作组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填写了各类表格和调查问卷,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归类、汇总、处置,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一时难以解决的,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解决的办法,落实了具体人员、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具体措施,确保“三同心连心”活动取得实效。
二、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8月27日,我局召开“三同心连心”集中下基层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由局长主持,会上宣读了《关于在“三进三解三促”活动中开展“干群三同心连心”集中下基层活动的通知》(永“三进三解三促”办字[2013]5号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对全局“三同心连心”活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中层干部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二是明确了下基层具体人员和时间,真正做到三到位,即思想动员到位、人员落实到位、计划安排到位。三是由局长同志亲自带队深入乡村开展活动,进村入户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形成了“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事往基层办、矛盾基层解”的工作局面。
(二)仔细了解民情民意。工作组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期盼。通过面对面座谈,主动关心群众困难和疾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摸清民情民意。
(三)广泛听取意见。工作组人员深入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甘当他们的小学生,虚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听取意见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政策和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通过听取建议,研究实招,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难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决策水平和工作水平,通过上门上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0条。
(四)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工作组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十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宣讲法律法规政策,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真正拥护、自觉执行政策;帮助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组深入群众沟通交流,针对群众林权纠纷、土地征用、农村宗族矛盾等进行了重点排查、重点化解。3天共化解矛盾纠纷共12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机构。各股、室、队、站、所要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优化国土资源领域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树立法制工作统领全系统各项工作的意识,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内依法行政工作的计划、指导和实施,将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关系国土资源改革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好抓实。
(二)强化考核措施。我局今年将把依法行政和执法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综合考评和法制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各股室、队、站、所要按年终目标责任状内容严格落实。
(三)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提升系统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聘请执业律师等法律专业人才担任法律顾问,努力实现国土系统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我局将对法律顾问工作进行备案,加强对法律顾问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管理。
二、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制度建设
(一)健全民主决策机制。重点落实《会审制度》,坚持依法决策,坚决防止越权决策、违法决策。规范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听证会审、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研究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建立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重大资金分配使用、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和其他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报局党组研究。
(三)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建立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的制度。对规范性文件要及时进行清理,同时,完善规范性文件评估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度设计、实施效果、实施质量、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评估,科学推进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
(四)加大行政审批权公开透明运行。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减少审批层级”为核心内容,规范审批方式和内容、规范、创新集中审批方式,推进行政审批前置改革。结合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梳理,力争国土资源全系统审批事项再减少,审批时限再提速,国土资源审批事项规范化、标准化、格式化率有新提高。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水平
(一)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程序意识,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健全执法立案、调查取证、集体决定、告知听证、送达执行、装订归档等规则,做到职责分明、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期限明确、程序公正。
(二)规范行政执法标准。深入推进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做到“同案同罚,同事同罚”。行政执法裁量结果公开公示,自觉接受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
(三)规范案卷评查标准。建立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案卷评查制度,对案卷内容的完整性、证据的充分性、法律适用的正确性、裁量的合理性、程序的正当性、案卷的整洁性、文书的规范性进行全面评查。
(四)规范行政执法资格。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制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禁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上岗执法。
(五)强化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对因行政执法、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违法等原因,引起或者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因违法违纪受到查处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四、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
重点关注土地征用、矿产资源开发、土地权属争议、农村宅基地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新老问题“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严格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稳控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要求,确保问题解决到位,思想教育到位,依法处理到位,帮扶救济到位,逐件处理,逐案落实、逐项解决。
五、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学习和法制培训
继续开展法制培训和普法学习,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组织3次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和全局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培训班。创新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台、互联网、报纸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同时,继续做好“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编者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审计机关工作会议上,吉安县审计局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我省审计机关争得了荣誉,展现了我省审计机关的风采。
近年来,吉安县审计局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扬“务实、公正、廉洁、高效”的审计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突出审计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勇当经济监督“卫士”,争创一流审计业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3年来,该审计局共完成审计项目377个,查处违规违纪金额2.1亿元,审计收缴财政3 980万元,向有关部门提交审计报告信息274篇,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案件22起,审计决定执行率达到100%。2011年以来,该局先后荣获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省市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审计报告、文明单位、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学法用法示范单位、优秀AO应用实例、审计信息化、计算机审计应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0年荣膺吉安市审计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一、忠于职守,当好经济监督“卫士”。一是积极构建“一主两翼”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即坚持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为“两翼”的审计工作格局。我局树立全部财政资金为审计内容,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视野,统筹安排乡级财政决算、国库管理、税收征管、部门预算、民生资金、政府扩大内需资金等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推进政府性资金全口径审计、全过程审计、全方位审计,以解决条块分割、纵不到底、横不到边的问题。先后完成审计(调查)项目377个,审计(调查)查出各类问题金额2.1亿元,审计后避免经济损失近4 000万元,投资审计核减工程造价4.2亿元,核减率为16.64%。二是敢于亮剑,及时发现移送案件线索。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吉安县审计局坚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做到“利剑高悬”。如2011年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审计过程中,发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被套取、骗取现象,我局及时将涉嫌套取、骗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个案件涉及5人线索移送至县纪委(监察局)。同时将题为《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被套取(骗取)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审计要情上报至上级审计机关及县委、政府,县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3年来,先后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经济案件线索22件,涉及人员31人,涉及金额近280万元。三是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为目的,狠抓审计问题整改。我局坚持定期报告审计整改工作,积极争取县领导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积极推动县政府建立审计整改情况通报制度和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制度,实现审计整改工作常态化管理。3年来,全县被审计单位共制定整改措施100余条,相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17项制度办法。审计和财政部门依法撤消和归并银行账户8个,取消违规收费项目26个,纠正违纪违规资金246万元,审计问题整改率达90%以上。
二、勇于创新,打造具有吉安县特色的审计“名片”。一是打造政府重大投资审计“名片”。2011年以来,我局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重点把好标前审计和决算审计“两道关”,在审计过程中,做到“五个结合”,即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定额价审计与市场价审计相结合、工程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相结合等。如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172项,其中竣工决算审计项目84项,送审工程造价金额52 100万元,核减工程造价金额10 187万元,核减率为19.55%;标前审计项目88项,为建设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467条,均被采纳,既节约了财政性资金,又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打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名片”。党的十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显得更为重要。2011年,我局以县乡换届为契机,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19个党政部门19名党政领导进行了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统一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制定了《经济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标准》,根据审计结果,建议组织上给予重用、正常使用或按法定程序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调查处理,将结果及时向县委组织部报告,促进了审计成果利用。
同时,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总结探索创新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如组成联合审计组联审,与时俱进拓展审计内容,通过修订《审计复核审理审定工作办法》来加大审计质量管理等等。为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税费征缴秩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营造健康纳税环境,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促进依法治税,我局在近几年将房地产企业作为财政“同级审”延伸审计重点的基础上,2013年我们与财政、税务、房产、城建、国土组成联合审计组对部分房地产企业和私营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这在全市尚属首次。
三、敢于担当,唱响服务地方政府主旋律。吉安县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一是在堵塞管理漏洞和促进制度完善上有担当。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反映出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特别是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我局会同组织、纪检、人事和财政部门进行综合分析,撰写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促使县委、县政府出台和完善有关制度,加强管理。近3年,该局认真建言献策,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审计建议,制定和完善了加强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政性投资基建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等30余项制度和文件。二是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上有担当。在一些涉及上访、企业改制等问题上,我局本着为政府解忧、为群众谋福的原则,谨慎求证,先后完成了对电影公司、吉安县汽运有限公司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调查等多项任务,提交的审计报告内容详实,建议可行,为县委县政府化解矛盾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在服务中心工作上有担当。在全县开展的“三进三解三促”活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等中心工作上,我局争当表率,先后完成了对农村危房改造、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民政资金等民生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调查);投入20余万元,支持帮扶村修建环村公路、安装监控探头及健身器材和塘堰沟渠的清淤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对卫生包干区进行大扫除,帮扶“城中村”敦厚镇厚丰村委会清扫街道,进行拆迁旱厕,清理杂草和乱搭乱建,硬化部分巷道等。四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有担当。我局从思想、作风和制度方面加强机关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干部队伍。专业审计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30岁以下审计人员占审计人员的60%,均取得了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审计人员的50%。通过经典案例讲评、业务技能比赛、评先评优等措施,促进了一批年青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多年来,我局从未发生审计人员违纪违规现象,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先进单位”、“全县机关效能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先进单位”等。
一、“六五”普法规划得到认真实施
从整体情况看,年后半年“六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县委、政府比较重视,基本做到了将“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各乡镇、各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全县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进展、有成效。通过实地检查,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健全。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安排和具体要求,年11月,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之后,县委、县政府批转了《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依法治县工作和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副主任,指导协调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地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人员。从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单位有年度工作计划,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有会议记录,有文件资料,有个人学法笔记,有经费保障,单位负责人比较清楚地知道“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和要学习掌握的重点法律,熟知本部门本单位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任务。总体上我们认为,全县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是比较到位的,也是符合我县实际的。
2、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全面开展。坚持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作为“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以对重点对象的普法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这一工作思路是清晰的。一是较好落实了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年度考核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两年多来,按照县上安排,司法局先后举办了4期干部法制讲座,受教育人员达800多人(次),人社局每年年终,组织全县公务员进行法律知识集中考试,并将成绩发文予以公布。二是对中小学校的普法工作普遍比较重视。注重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法律进学校活动实施意见》,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司法系统兼职法制副校长75名,并抽组普法讲师团,不定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各校还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采取法制小报、知识竞赛、主题班会、以案讲法、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将紧急避险、校园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治安防范、禁毒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课堂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予以渗透。调查中看到二中、四中、南关小学均采取了各有特色的活动,取得了较好地实际效果。三是加强了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在车道乡发生恶性伤害案件之后,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及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法律进乡村”、“一学三讲”工程和“送法下乡”等活动。年以来,先后在、天池、等乡镇组织大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2场(次),发放宣传品2.5万份,在农民文化广场和新农村建设点建立“百米普法长廊”22处,制作宣传栏280处,编发了《农村实用法律手册》2万多份。芦家湾等乡镇将司法干部的姓名、职务、电话印制成名片发给群众,加强相互联系。
3、重视普法阵地建设,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大部分系统行业如税务、金融、工商、疾控、住建等都能够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多次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收效明显。针对油区违法犯罪案件频发的实际,县依法治县办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针对征地拆迁难度大的实际,司法局组织对城区居民和农民进行了《土地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据了解,两年来全县累计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50多场(次),制作宣传碑(牌)60多面,刷写永久性标语260多条,赠送普法图书资料7万多份。二是宣传形式有所创新。司法局联合县电视台开办了《政法视点》、《法治在线》栏目和《律师信箱》专栏,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并利用手机“飞信”和“政信通”移动办公平台,定期不定期向不特定用户发送普法短信。镇、交警队运用QQ、微博、手机短信开展普法工作。交警队还在本单位建立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便于司驾人员观看学习。三是普法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两年来,各行业各部门都举办了形式不同的培训班。特别是食药监局先后举办了餐饮企业负责人、服务员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从业人员的培训班68场(次),培训从业人员达6120人(次)。卫生局组织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的专业人员,深入街道、农村、学校广泛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多万份。司法局先后举办全县“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班3次,受训862人(次)。
4、依法治理工作有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上,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县区”、“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至目前,全县已经有9个村和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上,加强了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教育,使在册的407名“两释”人员安置率达到90%以上,帮教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两年来,司法局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21件,兑现案件补贴18万元。在重点领域的专项依法治理工作上,积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大力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农资打假、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活动。交警队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牵手平安行”等活动为契机,严格治理超限、超载、超速、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食药监局加大对辖区内498家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频次,检查面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普法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单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的重要性,有虚于应付和蒙混过关的思想。个别单位负责人对自身的学法重视不够,主动性不强,有为学法而学法的现象,个人学法笔记记得不好。有些单位虽有安排,但实际抓落实不够,学法制度流于形式,普法资料不全。
2、普法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少数乡镇普法工作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并能有所创新,而大多数乡镇只是按照县上安排被动开展工作,仅在宣传日开展口号式宣传,难以使普法对象对法律知识入脑入心。有执法任务、同群众联系较密切的部门普法力度相对较大,而大部分没有执法任务的单位,还没有提上日程。部分单位自身对干部职工的学法教育抓的不紧,有依赖于政府法制部门和党校培训的倾向。相对而言,农民、青少年、企业管理者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机会比公务员少,而且内容简单、零碎,不够系统。特别是农民和青少年两个群体,面广、量大、难点多,没有实质性进展。
3、普法宣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单位对于普法宣传教育和普法实践的有机结合缺乏探索研究,未能结合实际建立和推行有效的、学用结合的普法机制,有的普法宣传教育内容和具体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为群众释疑解惑,特别是对分散居住的山后群众普法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个别单位的普法宣传方式只是就普法而普法、就宣传而宣传,普法宣传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育流于形式。
4、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重点不够突出。在普法宣传的主题和内容上,涉及民生、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相对较少,同时对企业职工、流动人口、青少年和农民等重点人群的法制教育不能因人施教,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群众不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援助的政策和途径,在遇到矛盾纠纷或其他困难时往往不知道找谁。由于部分老百姓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也比较淡薄,因此他们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信法”,不能通过法律途径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而是通过上访、甚至暴力等极端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导致治安、刑事案件频发,影响社会稳定。
5、经费保障水平不够高。基层单位开展一些工作因为没有足够经费而受到一定影响。
三、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确保普法工作有效开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首先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抓自身学法,率先垂范,还要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抓不懈,并从组织人事入手,督促各级领导履行职责,切实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新格局。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研究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单项考核,在考核中要注重实际效果,以防止基层和个别单位蒙混过关,使考核走了过场。
二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督查,确保普法任务落到实处。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借最近全市中期督查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六五”普法督查工作力度。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全覆盖、多层次、有针对性的督查通报,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对自身学法不重视、依法治理工作无进展的单位,要予以批评并督促整改。
本学期我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7人。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自控力比较弱。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顺利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守纪、进取、勤奋、活跃的先进班集体。
二、目标任务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2、巩固良好班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3、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力争期末统考各科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4、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班风建设,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班集体。
1、借助“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之际,尽快对学生进行各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思想、行为、学习、劳动、纪律、休息等各方面进行要求,加速学生班级观念,增强学生班级凝聚力。
2、加快培养班干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每星期由班长负责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每两个星期由班主任主持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听取班干部对本班情况的汇报和建议,及时调整,确定下周行动方案。
3、迅速制定班纪班规。由学生自行确立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公约,作为每个学生言行的准则,师生共同遵守。
(二)、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加强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定期不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和科代表会议,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拖、欠作业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
3、利用班会课不定期的开展学法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在班级建立“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开展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5、加强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帮助,由班委会和科代表牵头,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实行一帮一。
(三)、继续加强法制教育,综合整治管理
1、加大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学习贯彻青少年保护等条例,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把禁毒教育纳入班会课计划,开展“上好一堂课、阅读一本书、举行一次报告、参观一个展览、观看一部录象、向父母教育一次的“六个一”活动,使学生了解的危害和预防的基本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自觉抵制外来诱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积极主动地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教育学生做到“三不”,即:不买小摊贩的物品、不吃不洁食品、不在家长陪同不上网吧。
5、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要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6、续开展好“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升华爱心教育。
(四)、与家长保持正常、经常化的沟通,力争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
四、本学期工作具体安排:
1、开学前三周加强纪律教育。组织学生重温《守则》《规范》,使每一名学生能够重新对照检查。
2、组织一次以“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3、对“双差生”进行个别谈话。
4、配合团委搞好团员正面引导工作。
5、遵照学校安排开好“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