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华罗庚的事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脱弃学装做农民,扎根农业练红心。生活辛苦豪情在,事业艰难志向纯。
组织青年突击队,战天斗地改乡村。今朝回想邢燕子,尽力桑梓有几人。
数学泰斗华罗庚,历尽艰难学业成。归国教书育桃李,治学立著建勋功。
统筹法则普工业,优选数学促农工。两弹一星佐数据,爱因斯坦又重生。
任长霞
公安战线女英雄,名贯中州业绩宏。慑敌如同出鞘剑,爱民恰似送春风。
打黑除恶解民怨,调解纠纷稳社情。遇难警花叹可惜,长霞永驻饰清空。
孔繁森
雪域高原援藏民,谁人能比孔繁森。离亲别爱寻常事,抱病拖疾施党恩。
冒雪顶风访贫困,扶孤悯寡济边民。格桑花谢香尤在,伟峨珠峰镌忠魂。
向秀丽
陧磐烈火度凤凰,展翅腾飞更辉煌。为国保民向秀丽,赴烫蹈火慨尔慷。
战争年代英雄奋,建设时期模范强。若无当前铜臭蚀,一代应比一代刚
林巧稚
医德高尚崇慈善,关爱生命接万婴。立著编书留宏论,临床施道唤新生。
心存博爱济贫困,体现仁慈救病穷。未嫁孑然辞阳世,留名史册祭帼英。
许振超
谁为先进生产力,三个要素属工人。许振超为英模者,技能超众做领军。
发明准净操作法,装运赶超世界频。劳动光荣本时尚,岂能无视国之魂。
王乐义
名震寿阳王乐义,农民致富带头人。发明蔬菜大棚化,带动村民奔小殷。
只为兴农传科技,不图名利取毫分。干部效法王书记,廉政之风更为纯。
张秉贵
商业劳模张秉贵,为民服务练硬功。称糖舀果“一抓准”。算账结银“一口清”。
接一、问二、三联系,热情周到善经营。优先经验传全国,事迹平凡现伟弘。
马恒昌
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宣讲我国数学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学初集中讲。学生刚入中学,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宣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组织讲座专门讲。对初一学生还可借助“华罗庚金杯赛”的机会,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吖,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矗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距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矗
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个数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1、言位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2、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误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关键词:数学教学 爱国主义 数学家 成就 数学史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逐渐感觉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现在我就来谈一下。
一、宣讲我国数学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的一些伟大的数学成就就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催人奋发的好教材,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大有裨益的。
1,每学期开学初,集中讲几个数学家的事迹和贡献。学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2,组织讲座专门讲。我经常开一些对某个数学家的专门讲座,让学生在下面收集关于某数学家的一些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例如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他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适当选择数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学生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案例一:讲“圆”
在讲“圆”这一课时,我首先指出“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有关圆的知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考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授课中将有关史料穿去,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时向学生介绍,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国已有了圆的概念,考古说明我国夏代奴隶社会以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有圆形的建筑。至于圆的定义和性质在《墨经》中已有记载,其中,“圆,一中同长也”,即圆周上各点到中心的长度均相等;此外,还进一步说明“圆,规写交也”,即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终点与始点相交的线。这与欧几里得的定义相似,而《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3世纪,是在欧几里德诞生时间问世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论证几何学的萌芽,几乎与古希腊的几何学同时产生。
案例二:圆周率π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答案。但,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我不知道!
为什么我会如此果断地回答呢?那并不是我真的不懂,而是我觉得青春应该是自己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寻找的。所以,一时半刻,要正确地答出青春的内涵、精髓是不容易的。
虽然这样,但是我知道青春是是宝贵的,它仿佛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宝藏。我们就像春天的绿色一样,充满了生机、活力。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由打着赤脚也能通山跑的孩子变成了喜欢沉默谧静的少男少女,也由五彩缤纷的童年走到了粉红色的花季。在这一段美好的时光里,我们学会了许许多多以前不会的,也感受了许许多多以前不能感受的,那的确是一个难忘的过程,使我们终生受益。
如今,我们长大了,13岁了。用大人们的话来说就是,有毛有翼了,懂得怎样去飞了。可以说,青春就是自我。
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说得很对,青春时期就是步入社会的奠基石,它只有奋斗拼搏的义务而没有蹉跎的权利。但我们要想真的踏踏实实地走好青春路上的每一步是不容易的。首先,当然是认识自我。因为,我觉得如今许多同龄人都是独生子女,也被父母宠惯了,没有主见,只知道让爸爸妈妈决定,爸妈说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丧失了个性,要知道个性是无价啊!惟有好好地认清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朝着自己心中的目的地走去,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前提是必须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正确的、有意义的事,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看,在生活中不就是有许多伟人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探讨吗?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12岁即喜爱写作,如野史、笔记之类,14岁姑母病逝,曾作文斥责神明,20岁提出“文章得失不由天”的主张;
自小家境贫穷的华罗庚经过努力,25岁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28岁在西南联大当上了教授;
诗人王勃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是更写出了文惊四望的《滕王阁序》,堪称千古一绝……
相反,有一些年轻人在青春期经受不住人性社会的金钱权利而误入歧途,导致轻生。最终,受国家培养多年的人材就这样走向毁灭!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俗话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今天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后的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主要写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个滴水穿石的大奇观,是因为他的上方总有水滴连续不断地滴下来,几千年过去了,才形成了之一大奇观。还举出了著有药学巨著的李时珍,发明大王爱迪生和现代画家齐白石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不能温和我们正常人一样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听到这时间美妙的声音,可她以超出常人的耐力学会了八种语言,一部震惊世界的《假如给我三天光阴》使她成为里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人。郑板桥,他的画蜚声中外,独树一帜,他的诗好,隽永清新,而他的字不好,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好好练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成了一手好字。华罗庚,小时侯学习很差,后来,他开始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白天,帮父亲卖东西,晚上,在灯下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这些名人之所以成功,不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而取得的吗!
我的邻居是一位翻译。以前,他并不懂外语,而经过他的不懈努力 ,终于摘得了成功的果实,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翻译!虽然邻居成功的事迹在邻里间广为传扬,但我并没有被他的精神所感化。就拿我练书法来说吧,一开始,我觉得练书法很好玩,可时间久了,就感觉这“横横,捺捺”地枯燥极了,也就放弃不再练习。结果可想而知了,字当然不会练好!读了此文,我满面羞愧,下决心从头再来!
每朵鲜花开放都需要花苞长时间的孕育,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充满了艰辛和汗水。成功是自私的,它从不会将自己随便的送个懒惰的人;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吝啬的把自己回报给勤于努力的人。
朋友们,让我们带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去奋斗吧,去拼搏吧,去努力攀登我们心中那理想的高峰吧!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意见和建议
初中数学相对于初中生的智力和精力来说是一项有挑战的事情,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较困难,加之初中生年龄比较小,情绪化倾向严重,使他们对数学敬而远之。一般来说,初中生喜欢一门课程的时候才会花时间下精力去学习这门课程,所以,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乃是初中数学教师当前第一要务。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特征
数学本身是一门从生活上升到理论的学科,所以,数学的理论是不能和实践相脱离的,这就决定了数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特点。数学的理论、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形成都是在生活经验的大量同化中形成的,再通过人们的实践,将之定性为人们的一种智慧,使得数学知识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在证明题中使用定理,这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例。
其次,数学学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发展过程。数学学科本身抽象度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在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结论。虽然在数学教学中,公理、公式、定理的形式化和规范化对于数学学习来说相当重要,但是数学知识的学习仍然需要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去验证,让学生能够理解地更深刻、更具体。
另外,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初中生能够渐渐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的学习见证了逻辑思维的发展,数学知识体系严格说来是一个逻辑结构体系。初中数学学习要学习很多定理、公式和推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证明,学会比较,学会分类,学会归纳。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经历,才能够将自身的思维得到锻炼,使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辩证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认证。函数和反函数,正数和负数,实数和虚数,这些概念体现了辩证思维中的对立统一;函数中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逐渐发生的变化,这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运用数学学习成功的满足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我们喜欢的事情都是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我们不喜欢的事情都是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这一点在数学的学习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了人们虽然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这种兴趣的持续时间是不长久的,为了保持人们做某一件事情的积极态度,就要让他在过程中找到自我满足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获得满足,其兴趣心保持的时间就能长久。
首先,教师的教学策略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巧妙地设置问题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环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设置那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能够激发思维的开启,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能够集中,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也能够被激发。
其次,教师要注重数学学科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锻炼。对于在教学中的每一个数学问题,教师都要注重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考虑其原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考虑其对以后数学知识的启发作用。这样有利于初中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让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使之脉络清晰。
2.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学习情感是学生从小养成的,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学生学习的情感状态,这种稳定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中克服思维困境,成功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就是学生学习情感的一种体现。初中生在情感上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社会经历逐渐丰富,生理心理不断发育,导致了他们的情绪很复杂,思想很混乱。
兴趣是和需要紧密相连的,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的根源是我们对其有兴趣。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中知识难度的梯度有一定把握。让不同数学能力和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让他们能够获得学习知识之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在心理上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对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坚持不懈、排除万难的勇气。
3.数学教师要学会运用知名数学家的事迹去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生思想比较单纯,易受到教师的感染和鼓动,因此,教师应该借机宣传著名数学家的事迹,让他们对学者产生崇拜之情。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适时的讲授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同时宣扬他们为了达到学术上的成就而做出的努力,让学生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参考文献:
[1]邢海珊.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
关键词 激发 关注 加强 数学 人文
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做人与做事两部分,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将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出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渗透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情感,关注学习与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们愿学、想学。
(一)突出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的数学教学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挥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作用,培养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树立数学意识,就目前的高考试题也越来越多地涉及数学的广泛实际应用,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新教学方法、转换新的理念,按时代的教学气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发挥意识,启迪学生学好数学。1.新颖、趣味、矛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巧设悬念,是学生产生急于了解想知道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236如何利用对数计算?学生不感兴趣,但教师换一种提法:甲听到一个好消息后1小时内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1小时内又分别传给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1000万人口的城市吗?这样一问,学生就有了解决236的兴趣和积极性。2.让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成功,才能保持和发展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如果一言堂,学生容易开小差,所以课堂教学要适当开展一些活动:提问、板演、交流、探讨等,使学生上课不感到疲劳,有信心;其次呢,教师要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评比、奖励都是激发成就动机的好方法。
(二)弘扬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正确的科学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穿插讲述数学家的发现和发明的历史,以及数学家刻苦奋斗的故事,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和造福人类的科学品质。例如在讲指数这一节内容时告诉学生指数符号是由法国数学家迪卡尔开始使用的。迪卡尔生长在资产阶级与封建社会激烈斗争的年代,因怀疑教会的信条受到种种非难和攻击,长年在国外避难,但从未放弃和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把科学研究与贡献当做自己最大的乐趣。生前的著作屡次被烧毁,他还毅然顽强工作,持之以恒。还有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生在困难中挣扎,首先少时家贫,患重病,腿残疾,后来抗战时期教学研究环境闭塞孤立;“文化”时期,家被抄,手稿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华罗庚仍然坚持工作,在解析数论、几何学、典型群组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的贡献。“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就是华罗庚成功的信念。这就是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和拼搏的精神能给学生以价值观和道德情绪的感染,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品质的数学效果。
(三)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的意识能唤起和支配数学的直觉,古今往来,数学上的许多发现和创举,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无不遵循美的创造规律,难怪数学大师阿达玛认为,数学直觉本质就是美感或美的意识。在数学教材中让学生体验和领略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利用数学史上的故事融教于乐,并通过介绍新颖、醒目趣闻,为学生创设情景引人入胜而探究学习。如:杨辉三角组合等式就让同学们形象地感触到数学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通过作三角函数的图像,可以感受波形曲线的流畅美、对称美,体会事物周期变化的奥秘;再如新颖的欧拉定理的证明方法,给人以奇特美和简洁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探讨和领会数学结构体系的审美教学,从而积极学习,爱学、乐学。
(四)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全部是抽象的字母与符号堆积而成,不想物理化学那样与生活息息相关,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做题,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数学无用论的想法,以至于厌学,不想上数学课。教师的本质工作就是“推销内容”。因为教师要设法说服学生,让他们相信学有价值,从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角度教师要把传授的内容推销给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数学实践是使学生感受成功快乐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增长解决问题的胆量和本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评优,合理利用学生素质来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和培养学习数学情感和品质,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提高自己,展示自己,发展所长,充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价值观,以便今后步入社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总之,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情感,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能不断挖掘数学学科中地人文资源,将人文教育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曾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弊端之一:狭隘失当
论述中心:拒绝平庸
失误例证
人与人争,多是损他人而利己之“为”;官与官争,多是劳民伤财之“为”;国与国争,多是行霸权之“为”。且看以下拒绝平庸之“为”: 诸葛亮匡扶汉室而六出祁山,执意北伐,但造成蜀国国贫民乏,每一战血流成河,诸葛亮之“为”与豺狼何异?人类自己制造的核武器可以将地球毁灭掉,人类之“为”对一花一草,一蚁一菌作何交代?中国和美国之大,以宇宙观之,各安于蜗牛的两个触角之上而已。
试问这些“人杰们”反思过拒绝平庸之“为”导致的命运结局吗?
失误探究
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如果举例不妥甚至错误,那么论点就会无所依托,文章也就失去了说服力。上述语段所列举的事例狭窄片面,分析问题缺乏科学依据。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六出祁山,为西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何为英雄壮举;中美两国的论述也未免显得狭隘失当。
升格方法之一:精选典例
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响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
这个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留给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烈而突兀的手势。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做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
分析评点
上述语段以一个特立独行的画家梵高为例,写他这个最不循规蹈矩的精灵,在艺术的殿堂自由舒展创作激情。他要用自己的独特与甚嚣尘上、糜烂之气泛滥的欧洲作斗争,与这个平庸的画界作斗争。“拒绝平庸!”正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的警世格言。事例贴切典型,论证有深度,可以取得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论证效果。
弊端之二:牵强附会
论述中心:绿色生活
失误例证
生活之于人,因人而异,有些人面对挫折,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却能够撑起自己的天空,心中充满绿色,为自己构筑一片绿色的生活。
刘备为夺荆州,报关羽之仇,意气用事,不听孔明、赵云的建议,派兵攻打吴国。陆逊火烧七百里联营,蜀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刘备最终落下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因为心中缺乏绿色信念,刘备最终死得很惨,遗憾终生……
失误探究
选取事例是否科学完美,直接影响事例论证的效果。举例正确恰当,要与论点保持一致性,才能周密地佐证观点。要自然和谐,不能“貌合神离”。本文所举材料不能较好地为观点服务,刘备的事例与中心“绿色生活”毫无关联。牵强附会,“文”难对“题”。
升格方法之二:巧析内涵
我们能时常想起那位高唱着“归去来兮”,走在回家路上的大彻大悟的诗人:他让思想在南野田园中自由飘荡,在水面上轻扬;他与寂寞高洁的菊松倾心交谈,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他让知识的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那时,他实实在在是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
远离尘嚣和浮躁,坚守心灵的后花园里的一方净土,让心灵远行,自由飞歌。他这种摆脱种种羁绊烦扰,追寻精神与自然合一的生活难道不是真正的绿色生活?
分析评点
在解读挖掘“绿色生活”内涵的基础上,上述语段选用了渴望能摆脱俗世的羁绊,追求精神自由的陶潜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折射出坚守心灵中的那一抹新绿,保持长存洁净的一种精神。事例内涵解读明晰,很有说服力。当然,其他那些文人雅士躬耕于垄上、悉心于江湖、独钓于清溪、沉醉于山中的诗意生活也可以很好地印证他们坚守的是一种绿色的田园生活。
弊端之三:拖沓冗长
论述中心:坚忍铸就成功
失误例证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储备工作。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因为他为李陵辩护
惹怒了汉武帝,汉武帝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又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要写一部有关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最后他凭着坚忍的毅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失误探究
议论文列举事例时要精练概括,言简而意丰,不要繁琐冗长。可是有些学生一举例就拉开讲故事的架势,说理与论据失重,犯了“以叙代议”的大忌。司马迁的事迹众所周知,无须详细介绍。如精练例证,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升格方法之三:删繁就简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忍受了各种残酷折磨,面对威逼,他毫不畏惧;面对厄运,他永不屈服。他要完成父亲的遗命。司马迁凭着坚忍的毅力,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成就了《史记》鸿篇巨制,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
分析评点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紧扣论点进行论证分析,使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充分表现了司马迁为了抒写自己伟大的理想,在逆境之中用坚忍打造了成功的底色。叙例高度概括,语言精练,论证有力,组合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论证语段。
弊端之四:孤立无援
论述中心: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失误例证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可见,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命运。
失误探究
上述文段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是论点,论据是论据,论点孤立无援,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议论文缺少分析议论,就难以达到论证的目的,论据与论点就不能很好地结合,这类作文只能排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升格方法之四:骨肉相连
让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争分夺秒,昼夜不停,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命运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分析评点
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作为职校新生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践行者?我们通过职校生的楷模、全国劳动模范邓建军的故事来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希望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
勇于科技创新,不断冲击世界纺织难题是邓建军身上最夺目的闪光点。坚守一线岗位20多年,他先后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独立完成的就有150个。其中“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等发明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
邓建军只有中专学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大胆创新成为他几十年始终不变的习惯。他成为了当代知识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楷模。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批能工巧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中华技能大奖、党的十七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热爱祖国,练就“中国功夫”
引言:
他敢于向洋设备开刀;他敢于向世界难题宣战;他让德国专家不得不翘起大拇指!邓建军以在实践中练就的“中国功夫”,以勇攀技术高峰的创新锐气,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说:“我虽然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与企业和国家的荣辱紧紧连在一起……我要学习,我要掌握一流技术,我要为中国工人争气!”
邓建军来自华罗庚的故乡金坛。1988年,邓建军自常州市轻工业学校中专毕业,成为“黑牡丹”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
那时的纺织企业正在告别传统的金梭银梭,运用高新技术重新武装,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面对全新的未知世界,初出茅庐的邓建军十分兴奋,甚至有几分窃喜:他一向喜欢新生事物,喜欢接受挑战。公司第一次引进纺纱设备时,外方人员来厂安装调试。邓建军遇到问题,向老外索要操作手册,对方不屑一顾地瞥了一眼,居然拒绝提供。傲慢和轻视深深刺痛了邓建军。落后就要挨打,技术层面上,同样如此。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了铮铮誓言:“自身价值的实现总是和企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我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993年以来,邓建军带领小组成员日夜奋战,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经过改造后的设备,比同类进口设备更具可操作性,部分功能更优。
邓建军的中国功夫来自于他对机电岗位的无比热爱。1988年他刚进黑牡丹时,机电岗位技术工人极其缺乏,邓建军立下宏愿大志,要在机电岗位上为中国工人争气。因此他主动放弃科室编制,到机电一线去顶岗磨炼,从而为他日后练就中国功夫拓展了舞台。
邓建军的中国功夫来自于他敢于拼搏,争创一流的英雄气概。邓建军所在的黑牡丹公司设备90%是进口的,因而他在机电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是世界性的,在攻难克艰中他面对外国同行的白眼,并没有气馁,相反却激发了他为厂争光为国争光的志气,通过分分秒秒的勤学,日积月累的钻研,让邓建军在外国人面前挺起了腰板。
服务人民,感动百姓
引言: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髓是服务精神,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邓建军曾说,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生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邓建军视之为新一代工人的份内事。2000年,某武警部队的催泪弹投掷靶出现故障,邓建军赶赴现场,一看几百公斤的设备坏得无法修理,当即采用新型材料,设计制作成一个仅重30多公斤又可折叠的便携式“催泪弹昼夜投掷靶”,还采用了红外线探测和声光同时报警,解决了部队训练一大难题,部队首长深受感动。2004年“八一”前,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组特地赶到“黑牡丹”,专题报道了这一“科技拥军”的典型事迹。
多年来,邓建军和同事经常走进社区,义务为居民安装、修理各类电器;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先后与安徽贫困地区学生以及公司病故退休职工的子女结对,开展爱心帮困、结对助学活动……
由此,邓建军以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的新时代职工形象,走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的领奖台。
邓建军的可贵之处源于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多年来,他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故障就出现在哪里,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他在科研组中带头攻关,帮带新人,多年积累的技术资料成了人人可以翻阅的“宝典”。
崇尚科学,不断腾飞
引言: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髓是服务精神,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邓建军曾说,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生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邓建军视之为新一代工人的份内事。2000年,某武警部队的催泪弹投掷靶出现故障,邓建军赶赴现场,一看几百公斤的设备坏得无法修理,当即采用新型材料,设计制作成一个仅重30多公斤又可折叠的便携式“催泪弹昼夜投掷靶”,还采用了红外线探测和声光同时报警,解决了部队训练一大难题,部队首长深受感动。2004年“八一”前,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组特地赶到“黑牡丹”,专题报道了这一“科技拥军”的典型事迹。
多年来,邓建军和同事经常走进社区,义务为居民安装、修理各类电器;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先后与安徽贫困地区学生以及公司病故退休职工的子女结对,开展爱心帮困、结对助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学习
中图分类号:G442;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39-01
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学习都应当是基于兴趣产生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种知识与经验传承的途径,也应当是一次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首先,数学作为一门理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绝大部分理论、概念、公式都是基于大量的生活经验形成,并通过了不断的实践与检验。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使用数学定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表现。因此,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其次,数学学科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其学科本身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发展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学科这一特性,教师应当遵循生活实际,通过具体的实例简化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学科虽然具有烦琐、沉闷的公式定理等,其规范化与形式化对于数学学习也至关重要,但数学知识的运用更多的是通过生活实际验证,如此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再次,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结构极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学的目标逐渐关注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初中数学学习作为数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公式、定理等的学习,分类、归纳等能力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 为初中学生创造数学学习成功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一次成功的学习体验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初中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具有浓厚的探索热情,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就会用心去做,并且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而对觉得具有难度、缺乏兴趣的事物则缺乏耐心,主动性无法表现出来。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在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中得到充分运用。作为教师,为了使初中生对于初中数学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提供给他们成功的体验。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获得满足,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保持持续学习、进步、提升自我的积极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策略性的问题设置,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关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以及思维特点,以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安排为主,并通过将问题进行适当改变与延伸,增加问题的趣味性、答案的多样性。引导初中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在问题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 教师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情绪
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重要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情绪,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经历了小学阶段学习,其学习情感状态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其学习状态也相对稳定。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产生的自豪感、自我肯定的情感等也都是学生学习情感的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其性格不稳定,同时社会经历较少、生理心理等因素,会使其学习情绪复杂。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这一过程产生热情。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状态,应当是积极向上的,饱含热情的。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使用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教学内容上,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3. 结合数学史,唤起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史开展数学教学,运用知名数学家事迹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的崇拜心理,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其情绪非常容易受到调动与感染。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性的插入一些著名数学家事迹,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为了数学学科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付出的艰辛。由此,感染学生学习其刻苦钻研的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最终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三、结束语
总之,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特征,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道路上,可以通过为他们创造成功体验、进行问题设置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与其他课程相比,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挑战性更大。因此,作为教师要重点关注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并不断探索与实践,最终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德育 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我不会轻言放弃学困生,而是告诉他们:“我们是一个整体,要共同进退。”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养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行,从而整个班级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
(2)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着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这一发现。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
(4)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
例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统计中路线的问题等。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量力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适度性原则。
防止形式主义,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3.系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持之以恒长期地进行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4.情感性原则。
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
5.重点性原则。
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
6.策略性原则。
关键词:数学史; 数学观; 数学素质; 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结构; 健全的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11-001
数学史是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如果我们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就曾高瞻远瞩地说过:“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可见,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特别是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和明鉴。因此,懂得一些数学史知识对研究和学习数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数学史知识的渗透逐步得到重视,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材也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数学史知识以“读一读”的形式纳入其中。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目前,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对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笔者认为,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加大数学史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力度,其主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所谓数学观,是一个人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本质和意义的见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侧重于数学的技术内容,过分强调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的片面认识——数学是一门纯演绎的科学,是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堆砌,其特点就只是严谨性、抽象性、广泛性。其实,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由概念、定义、公理、定理等材料演绎组成的,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从创造数学的过程来看,数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创造过程与其它科学知识的创造过程相似,在得到一个正确结论之前,一般都要先猜测此结论的内容,再运用适当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论证,从而得到严谨证明。综观数学史,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是一种人类文化,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方位全面认识数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要达到这一目的,毋庸置疑,只有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大量的数学史知识,让学生在学会演绎的同时尽情领略数学发现的无限风光和数学应用的无穷奥妙,从而得到数学思想的启迪和数学人文精神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数学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环环相扣的知识链,至于数学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这样做等等,始终是学生脑海中的疑惑,学生觉得数学就好像是一种“智力游戏”。教学时如果有意识地参照史料,分析一下所教内容对应数学史上的这些知识是如何被人们所接受的,特别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查找一下这些内容的形成与发展在历史上是否顺利,人们在探求这些知识时遇到哪些思维上的障碍。通过这样的分析,才能对所教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领悟问题的本质。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数学家的心智活动去探求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如无理数的教学,以往教学中学生最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引进无理数?如果课前稍微研究一下数学史,在课堂上简单地介绍一下“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引导学生亲自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对这一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直接支配数学实践活动,是学好数学的有力武器。一部数学史也就是一部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史,了解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数学史。通过对数学史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于数学史知识的渗透使数学思想方法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数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极具说服力的生动的德育教科书。数学史上涌现了许多数学家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感人事迹。如无理数的发现、虚数的引进、现代代数的引进、非欧几何的发现等等,无不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数学家的心血,他们顶住世俗的偏见和压力,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探索,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取得了数学史上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家的典型事迹,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磨练学习意志,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学发展史上,我国数学家也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如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杨辉,现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当代数学家张广厚、吴文俊、杨乐等等,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故事和重要成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史使人明智”,先哲的这句话是普遍适用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数学史知识综合性较强,专业性鲜明,这些对于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不适用的。因此,选取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数学史知识,以使学生了解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及背景,从而更好地为数学素质教育服务,这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参考文献:
[1]H·伊夫斯.数学史概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1
[2]徐品方.数学简明史,学苑出版社,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