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秋天的雨课件

秋天的雨课件

时间:2023-05-30 09:2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秋天的雨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秋天的雨课件

第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阅读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040-02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让课堂锦上添花,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 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感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在执教《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笔者认为读文章只能停留在表面,因为香港毕竟太远,学生对她很陌生,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了解香港,笔者在课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趣导读。先是借图激趣,课件出示香港夜景图,出示课题,然后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香港位置,问:“孩子们,你们去过香港吗?欣赏过那里的美景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香港逛一逛!”教室内顿时一片沸腾,学生都把目光集中在了笔者身上。接下来笔者和学生一起通过大屏幕,从图画上、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香港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对遥远的“东方之珠”的爱。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参与为学生学习课文创设了一种情境,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教学打下基础,课堂是如此的轻松、欣慰。

2 用信息技术拓展训练,丰富积累

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每篇文章可想象之点很多,教学要因文而异,紧扣课文训练点,以课文中某一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填补空白,或让学生续写结尾,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提炼,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训练,丰富他们的积累。

在教学《为人们服务》一课时,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告诉读者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讲完这段,笔者想让学生再了解一些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丰富积累。笔者让学生从网上收集资料,然后找一找有关名言的出处,再让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学习名言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课堂非常活跃,第一步,小组合作网上搜资料;第二步,展开想象写一写;第三步,大屏幕展示成果。

下面是几个学生的写作片断:

生1:一个人既然要学习,就要不停地努力。“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这句话出自韩愈之口。我们学习不能像钟表,靠别人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前进,这样的人永远也成不了国家的栋梁。只有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知难而进,才会明白成功后的喜悦。一时勤奋学习是不行的,还有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只要你肯努力,获得的知识总会比别人多。

生2:史美而斯说过:“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的确,谁拥有知识谁就会是精神上的富翁。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他读书时先是猜一下书的大概内容,再打开书,如果对了他就开始看另一本书,如果错了他就会专心致志地通读一遍。人们就称这种读书方法叫做“猜书法”。这种读书方法不仅节约读书时间,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自己不至于成为书的奴隶。

生3:学习不能只顾着玩,否则耽误了好时光就会追悔莫及。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以前他不学无术,后来从老奶奶用铁杵磨针的事中得到了启示,从此努力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最后终于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正如岳飞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我们要把握时间,争分夺秒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要觉得时间还很漫长,等到老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这些学生写的内容有的虽然有不妥之处,但是笔者没做任何改动。笔者认为这样能更加真实地再现这次小练笔的实效性,同时也看到了学生身上所存在的巨大的潜能,这也坚定了笔者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的信心。练笔虽小,可它带来的牵引作用却很大,今后在课堂上笔者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去思索,同时也让自己收获更多的惊喜!

3 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突破关键

课堂教学要完成学习目标,就需要解决好重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笔者在执教《秋天的雨》一课时,为了突破关键的重难点,作了如下的设计。

(一)倾听配乐朗读,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

(1)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一片金黄,真美!你的眼前出现了金黄、火红,更美!你的眼前出现了紫红的、雪白的、淡黄的……美极了!

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 )的银杏树( )的枫树( )的田野

( )的果树 ( )的

师: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这么多的颜色出现在我们眼前,你会用四个字的词来形容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师:秋雨的颜色真多!有黄色、红色……秋雨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

(2)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分角色读)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引读课文,课件展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图)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二)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配乐)

秋天的雨,是一把 。

秋天的雨,有一盒 。

秋天的雨,藏着 。

秋天的雨,吹起 。

从学生的感悟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其最佳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取得的。

4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中,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这一手段,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得到更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课堂锦上添花。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师;教学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的普及应用,使语文教学有了崭新的前景,利用信息技术建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小学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建构者,学生能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更全面、深入、准确理解小学语文,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感官刺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于教学会使你的课堂熠熠生辉,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打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越性: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铺垫。在新课的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是学生感到乏味,疲倦,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地图,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让学生自己找出西沙群岛。并告诉孩子们我们现在来西沙群岛旅游了。很快激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课文,了解清楚。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又如教学《荷花》,先出示多媒体课件,(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的学生在看过荷花后,已经被美丽的荷花给迷住了,陶醉了,并且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说说看到这美丽的荷花想说点什么?孩子们说的太精彩了,这时候去初读课文让孩子们领略文中怎样描写荷花的美丽的。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感官的运作,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传统教学较为单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易使学生厌倦,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内容,有文本、音像、动画,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分散的,有合成的,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一年级的孩子们更需要形象直观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教材设计恰好体现了这个思想;另外,它建议我们“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在本课我采用“生活识字”“形近字比较”等方法;它还要我们“力求识用结合”,我将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认读;此外,它建议我们“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设计了超市购物动画贯穿课的始终,让售货员阿姨和学生对话,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生字的积极性。我还根据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利用识字游戏以及多媒体双刃剑,把每个教学目标的完成,以恰当的形式呈现,这样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设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激励持续创新的动力多媒体功能实施因材施教,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学习顺序、进度和内容,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让学生凭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蒲公英”、“苍耳”、“碗豆”三个学习小组,按“自学要求”,利用课件、查阅资料(在课件里,老师准备了许多有关植物如何传播种子的资料)、自读自学、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在这样的模式教学下,学生利用资料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蒲公英、苍耳、碗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别的植物是怎么传播种子的……不少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改变了以前怕回答错而不敢发言的现象,并由此增强了自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的冲动,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制造一定的气氛和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调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钥、匙”等八个字,会写“扇、枚”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来源:学科网]

教学重点:

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秋季的神韵,能用自己的方式读出对秋天的爱怜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秋季的丰神韵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秋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好!(生)

2、师: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送来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

3、师:你瞧,小雨点一滴一滴的落下来了。谁会读?(生)雨字读的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雨》,一起来响亮的读一读吧!

4、师:昨天,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过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的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

5、课件投影生字。凉爽、(爽的写法)[来源:Z*xx*k.Com]

扇子扇那扇那、(多音字)

(1)指名;(2)师正音:(3)齐读。

衣裳、喇叭、钥匙(由钥匙引入课文)

6、师:“钥匙”啊,很常见又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被打开了。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板书)它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听老师来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来源:Zxxk.Com]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来源:学.科.网]

1、师范读

2、师:大家刚才都听得非常专心,小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说说看吧,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汇报)

师:有不同的感受吗?[来源:学。科。网]

3、师:好了,孩子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秋雨的印象,在我们的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找到,请认认真真地画下来,现在开始吧!(师巡视,点评:动作真快!你也完成啦?真快!)[来源:学科网ZXXK]

4、师:找到了吗?(生汇报)(指名1-2名)[来源:学&科&网Z&X&X&K]

5、齐读每段第一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这五句分别概括了五个自然段的意思。我们先来一起读读第一段吧!

(二)体会第二自然段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

师:秋天的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美景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藏着哪些色彩?(五彩缤纷)

师:很好。这么多的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就放出声音来美美地读一读那句话,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学生练习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喜欢黄色的同学起立,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黄色吗?

师:是呀!黄黄的银杏叶就像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给人怎样的感觉?

师:谁能读一读,让我们都感觉是那么凉爽,舒服!

师:(用手做出“扇哪扇哪”的动作。放慢语速,

稍微拉长声音地朗读“扇哪扇哪”)是一下子就扇走了炎热吗?对,是慢慢地,一点点地,所以在这里说了“扇哪——扇哪——”只说一个可不够。谁再来读?

师:你的朗读,真的为大家带来了凉爽的感觉,有那些同学喜欢红色呢?你来读一读吧!

师:说说你喜欢红色的理由。

师:好的,说话有理有据!同学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句话中把枫叶比作邮票,为人们送来凉爽。

师:读懂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会读书![来源:学.科.网]

师:好了,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去看看美丽的金黄色?

师:为什么喜欢这金黄色呢?

师:你真会读书,看来这金色的田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同学呢?带我们去看看什么颜色?[来源:学科网ZXXK]

师:好,同学们,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这群可爱的水果这样争先恐后,都想发言的样子,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呢?

师:是呀!水果们你挤我碰,争先恐后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谁愿意试一试?

(范读“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从而指导学生朗读。)[来源:Z_xx_k.Com]

师:同学们,还有你们喜欢的色彩吗?

生:我喜欢的颜色。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因为得到的颜色很多,像仙子一样美丽。

师:哦,你读懂了颜色丰富,确实美丽。你知道还有什么颜色吗?

生:粉红色。

生:大红色。

生:还有墨绿色。

师:这么多美丽的色彩,课文中无法一一写出来,是怎样表示的呢?

生:用省略号!

师:可爱的秋雨姑娘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同学们都很喜欢呀!我们一起回顾回顾,这和五彩缤纷的颜料中都有哪些颜色?

师生:本段写了黄色,黄黄的银杏叶;红色,红红的枫叶;金色,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橙红色的果实;紫红、淡黄、雪白的——

师:还有吗?

师:那么,读到这里,你读懂“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吗?

生:指颜色又多又好看。

师:你还知道那些词语也是说颜色又多又没这个意思的?

生:五颜六色!

生:五光十色!

师:这些词语都是“五彩缤纷”的近义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好吗?我来读第一句,同学们,你喜欢哪种颜色,你就读那一句,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好吗?

(二)体会第三自然段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雨带来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接下来,我们——(老师闭上眼睛,深吸气,一副很享受的样子,通过这个肢体语言,学生很快受到启发。)

生:要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

师:谁愿意带着大家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请你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闻到香味儿呀!

师:哪位同学闻到了香味?嗯,那么多人呀!还有谁也闻到了?举起你的小手!啊!我也闻到了香味!梨香香的,苹果甜甜的!

师:咦,只有这两种水果的香甜气味吗?

生:不,还有更多!(朗读)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哪位同学还能闻到其它水果的香气?

师:啊!原来着秋雨里还藏着这么多的好气味哪!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边朗读边去闻一闻哦!

(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走着走着忽然停下来,直到学生的朗读结束。)

师:嗯!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好多香香甜甜的气味,瞧!我现在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怎么了吗?

师:你真会读书,文中水果的香气把我的脚勾住了,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你的小脚丫有没有被什么东西勾住过呢?[来源:Zxxk.Com]

生:我记得有一次,我听见一首好听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停下了脚步,我的脚被音乐声勾住了。

师:说得真好,有时一些美妙的声音也能把我们深深吸引。看来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同学可要记住“勾住”这个生动的词语,写作文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三)体会第四自然段,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

1、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为我们染出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送来了香香甜甜的气味,不过,你可别光陶醉其中。听一听!秋雨姑娘还在好心地提醒着我们——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心听一听,秋雨姑娘告诉我们什么了?

(板书:冬天快要来了。)

师:同学们听懂了秋雨的提醒,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听到了呢!它们可都忙碌起来了!小喜鹊,小喜鹊,你在哪——

(这时学生陆续举起手来,老师走到一名学生跟前。)

生: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

师:小松鼠——

生: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师:小青蛙——

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此时学生已领会老师的意思,小手都高高举起。)

师:松柏——

生:松柏换上厚厚的衣裳。

师:杨树,柳树——

生: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师:我们一起来——

生: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四、回顾全文,赞美秋天,发展学生语言

第4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生自由读文,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绿蔓,一天就可以长几寸。

师: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绿蔓生长的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竹子林、高粱。

师: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果真是长得非常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生:花蕾。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的快,用上了夸张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生:石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菜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小猫。

师:“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一般大了,它们的长可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的快,那么这次也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身边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呢?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现在再来看一看,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文中说的绿蔓、竹子林、高粱、草坪菜畦都是属于植物(板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是动物(板书),植物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成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一段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师: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才呢?

生:铁轨怎么也在长?

师:有知道的吗,铁轨会长吗?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高起来了。

师: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谁愿意再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的确,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人也是一样。一天天的长大,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我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的增长,还是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生:两个谚语的意思我都不懂。

师:(课件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8月22日、23日左右,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谷喂老牛了)。

师: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农民都会在植物生长的最近时期,让植物茁壮成长,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收成。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相互说自己的理解,交流)

第5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较,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要低得多,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压力,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新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相比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强的生命力。特别是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有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进程,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发现: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要远远低于挂图、投影,而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教学效果也更好。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有效构建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新课堂”。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用投影胶片绘制了“五彩池底”、“五彩池水”等图案用来帮助学生了解五彩池缤纷多彩的原理,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而且画废了多张胶片。有时画得时间长了,眼睛有点花,稍微松口气,手一抖就画废一张,还得重头再来。这位教师曾在事后向我倾诉其中的艰辛。而这种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情况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基本不会发生。同样是教学《五彩池》一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码采集设备把书上的配图直接存入电脑中,节约绘制的时间,另一方面绘制“五彩池水”(轮廓)时,电子绘图软件允许教师反复的修改和完善,这些都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以教学《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运用传统的辅助教学方式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使用投影或者挂图展示淅淅沥沥的雨幕中,五彩缤纷的美丽秋色。有的教师就绘制了多张投影片,其中一张绘制的是许多“小雨点”(水滴状空心图案)从空中落下来,另外几张有的是金灿灿的银杏叶,有的是红彤彤的枫树叶,有的是紫莹莹的葡萄串。教学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是因为没有动态变化,课堂气氛并没有达到顶峰,而且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制作的数量和难度都不小,不仅画废了多张投影胶片,还耗费了三天的时间。这位教师的精神固然可贵,然而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绘制投影胶片上,令人颇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而另一位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辅助课件时,先是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需要的制作幻灯片教学课件所需的枫叶、葡萄、银杏叶等图片素材,然后把它们一一插入到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中,又自己用PowerPoint软件自带的绘图功能画了一个小雨滴,并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把这个小雨滴变成了一片小雨滴,再运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的加上一个动态效果。“秋天的雨”的教学辅助课件就制作成功了。后来这位语文教师又从网上下载了一首轻柔舒缓的钢琴曲,前后耗时不到一个小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空前高涨,特别是朗读文中的经典段落时(课后需要背诵),因为有配乐,学生感到特别新奇,纷纷请求教师给一个朗读的机会,后来教师不得不临时加了一个全班齐读的环节,而这时有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完整的背出该段文字了。这节语文课毋庸置疑是成功的。可见如果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效率,还能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气氛。

通过一系列对比,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的构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龙,陈建东,叶东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3)

[2]陈兵.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教育

多媒体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对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一课,其难点是让幼儿掌握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特点和相互关系。教学中我运用电脑动态、逼真的模拟,使此部分教学内容跃然于屏幕上,抽象概念形象化,清楚、准确地表现出时针、分针的运转情况。通过电脑显示的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向,在清晰、动感的画面中帮助幼儿寻找规律,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教学情境。

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例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散文诗欣赏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的私语》,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诱人的糖炒栗子冒着香气,秋天的落叶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人们忙着采摘果子……, 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活动中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个个投入,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美。多媒体教学还能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因此,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如在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活动中,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企鹅变魔术和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企鹅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拍打翅膀,带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这色彩丰富、富于变化的视觉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小企鹅唱歌或生气的形式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3 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3.1 运用多媒体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例如:中班美术"画金鱼",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克服了教师示范背对幼儿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了示范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问题,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计算机 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15分钟,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这便使幼儿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3.2 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幼儿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7篇

一、信息技术与小语整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在我们的小语课文中,有很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我们很难真切地感受到,但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孩子近距离地感受文本的内容,努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重视形象感染,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挥协协同作用。而信息技术以其直观、动态的特点和演示效果,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在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伊拉克战争录象,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借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情感得以深化。此时教师出示课件,播放“国际人物维和”录象,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开启了心智,教师随即抛置疑问:“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进行创作(设计幻灯片、画图等,构建心中的和平蓝图,书写和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监控功能,掌握学生创作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几分钟后,学生思维跃于电脑屏幕上,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创意。这都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生命活力,运用这样的技术,不仅充分理解语了言文字的内涵,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语整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将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再造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就是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融声、光、情、景为一体,能借助文字、图像、音乐等信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形成坚实的想象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能冲破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扩大学生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所以,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飞跃。

如《秋天的雨》一课,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十多张关于秋天花儿、水果等诱人图片,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那么,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因为学生根据图文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所以,写起话来真是轻而易举: “它把红色给了大枣,颗颗大枣就像一个个小铃铛,摇呀摇,摇出了秋天的喜讯。”——毛玉阁

“它把紫红色跟了高粱,高粱就像一支支燃烧的火把,传递着秋天的信息。”——张思佳

它把红色给了高粱高粱像燃烧的火把,把丰收的道路照亮。——郭红月

它把黄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铃铛,摇呀摇,摇来了秋天的喜讯。——毛玉阁

它把黄色给了鸭梨,黄黄的鸭梨就像一个个小铃铛,唱呀唱呀,唱出了秋天的歌谣。——郭涤凡

它把黄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球,滚呀滚呀,滚出了秋天的凉爽。——王瑞哲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同学们张张笑脸,笑呀笑呀,笑出了秋天的喜悦。——王国森

它把翠绿色给了葡萄,翠绿的葡萄像翡翠,在树枝上闪呀闪呀,闪出了秋天的丰收。——曹原

……

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这种魅力能够激起孩子们内心巨大的潜能,能够挖掘出孩子们内心不曾预约的精彩来。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新颖而独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信息技术与小语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补续想象力。

补续想象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艺术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补续想象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技巧等都有帮助。对于一堂课,老师往往要依托文本,结合自身的体验,不断地去寻找、挖掘“空白”,创造空白,并为学生留下空白。如《风筝》一课就有许多空白点值得挖掘,透过这些空白点能够找到课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课文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个“……”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于是,我提议续写风筝,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此时,看着大屏幕上的这张引人深思的图片,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

他们看见“幸福鸟”挂在水磨坊的大树上,于是,他们齐心协力,把“幸福鸟”取了下来,这时,孩子们的脸上多云转晴,拿着风筝到田野上,把绳子挂好后,风筝再次飞起,田野上的欢声笑语连绵不断。——毛玉阁

到了水磨坊,他们找到了“幸福鸟”,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风筝又找到了,伤心的是风筝湿了,他们照着又做了一个,叫“克隆幸福鸟”。——岳怡飞

到了水磨坊,他们看到“幸福鸟”在房子上乱飞,飞了几圈后,“幸福鸟”被风吹到了村子里,他们变跟着“幸福鸟”回到了村子,他们大惊失色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平静了。——吴可心

风停了,可是“幸福鸟”还没有找到,忽然,一只养从这里经过,背上驮着“幸福鸟”,他们高兴极了,忙把“幸福鸟”拿了下来,便又欢天喜地地放起了风筝。——曹原

他们带着希望飞快地跑到了那里,向磨坊主说明了情况,磨坊主被感动了,决定帮助大家找,大家齐心协力,找呀找呀,终于在水磨坊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他们谢过磨坊主,来到田野上继续放起风筝,田野里飘荡着他们的歌声。——袁双凤

他们到处找都没有找到,便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忽然看到“幸福鸟”就挂在家门口的树枝上,他们把风筝够下来后,把线接好,又开心地放起了风筝。——张思佳

……

第8篇

关键词:词语;教学;兴趣

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头脑简单,抽象思维能力差,而对形象的、直观的东西却能记忆深刻。因此,在字词教学中,除使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外,要通过教具识字、看图识字、趣味识字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和“听、说、读、写”字词的能力,完成由字到词,由单纯词到合成词的积累。下面,就词语教学的几种方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采用激趣法进行识字教学

有的教师往往易采用单一的讲解、数笔画、抄写等机械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总是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1.猜字谜。如“雨点落在田地上”(雷),“把两只手分开”(掰),“月亮旁边出现了危险”(脆)等等。还鼓励学生自编字谜,回家考一考家长。2.编儿歌区分形近字。在教学“炮”、“跑”、“泡”、“袍”等形近字的时候,我根据形声字的规律,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有足会跑步,有火放鞭炮,有水吹泡泡,有衣穿长袍,用手来拥抱,张嘴来咆哮……这样学生记起来方便,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现在学生已经会自己模仿着编儿歌了。3.换部首识字法。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帮学生加深记忆。如:我在教学“猫”这个字时,我让学生说说它还可以换哪些偏旁,分别组成什么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及回顾了以前的生字,又通过编儿歌的方法对这些字加以区分,可谓印象深刻。

当然,在识字教学中,我不仅仅采用了这些方法,还有释义法、口头组词法、加一笔减一笔的方法等等。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轻松地记忆生字。

二、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它代表着一种情感、一种信息、承载着一种文化。它源自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如:人类的祖先在长期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学会了采集、狩猎、捕捞。这既是一种生产劳动情景的体现,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采集”就是采收积累,“狩猎”就是围堵捕杀,“捕捞”是用渔网在河中围猎鱼类将其拉上岸。它为我们展示了祖先们劳动生产的画面。同时又将人类的文明,历史文化的发展传递给了后世子孙。又如,生活中我们都有不同的情感,“喜、怒、哀、忧”。当遇上好事、会让我们心里舒畅,便有了“喜悦”,摊上不顺意、无奈气恼的事这就有了“愤怒”,经历痛苦和打击自然感到“悲哀”,苦闷不能排解,终酿出“忧愁”。可见词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为何不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总结归纳,增长知识呢?再如,教W“鸟语花香”这一词,可以带学生去到公园、山林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把自己体验到的感受用语言来描述:树上鸟儿在欢快地鸣叫,山坡上、花园里朵朵花儿在竞相开放,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词语的意思豁然明朗。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用多媒体演示法理解词语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启事语。

象形字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其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日”字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而会意字教学,利用课件提供丰富的图景,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四、运用朗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第9篇

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探究的过程理解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推断――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雨的形成》这课时(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师上课开始就列举了这样一些现象:冬天早晨你在家里的窗玻璃上发现了什么(冰凌)、秋天早晨的草叶上呢、烧水时铝锅盖内侧呢?

为使学生进一步观察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珠的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做水蒸气在凉玻片上凝结成小水珠的实验,从而提出疑问:玻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进而推断雨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想假设,然后实验论证,得出结论,联想这一原理在生产生活小的应用。

这一过程正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而巧设问题,情境正是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兴致的激素。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

1 依据课题创设情景

根据课题、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如:《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教师拿山一个瘪乒乓球,说:这个瘪乒乓球能够恢复原样鼓起来吗?猜一猜。然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读课题后,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怎样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瘪乒乓球为什么能鼓起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说,谁能猜想一下吗,学生纷纷猜想。然后教师说,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光猜想还不行,得让实验来证明,你想试试吗?学生热情高涨地作实验。就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生发了跃跃欲试的兴趣。

2 依据自然、生活现象创设情景

科学是研究自然、生产生活的现象,揭示其本质、规律的。所以自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境。如:《水到哪里去了》(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师为了能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猜想、实验的积极性,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人手:同学们,一般情况下,你家把刚洗净的衣服要晾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发现过吗,盆里放的水,几天后少了,地面湿了,过一段时间后干了,我们洗完手不擦,过一会也干了。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猜猜看。学生立刻进入了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

3 采用与课题内容有关的神话传说故事创设情景

有很多神话传说故事是假说人们当时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的,它可以用来渲染我们的探究学习情境。如:《雨的形成》(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师先讲祭天求雨的故事,然后问:雨真的是天神降的吗?如果是,那你今天也要当一回天神了,想当吗?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致给忽悠起来了。

4 利用多媒体剪辑相关信息创设情境

农村远程教育网和校园局域网已进入农村小学,课上播放幻灯片课件能把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情境中。如,《毛毛虫哪里去了》,教师把毛毛虫的一生生长变化情况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直观地了解了它变化的一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10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言教学多姿多彩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配以悦耳的音乐,很容易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学习心理。大班的诗歌《摇篮》,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理解飘、吹、翻、唱等动词及运用,学习仿编诗歌。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生动地表现出白云飘、浪翻滚等形象,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及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诵,一下子就把诗歌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动态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了这些动词,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按传统方法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也比较抽象。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树叶变黄了,叶子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盛开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人们忙着采摘果子,糖炒栗子冒着香气……在这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中,幼儿定会个个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注意力集中,主动把所听、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活动中情景交融,幼儿能充分感受到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能够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灵活运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让幼儿更好的感知作品,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它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直观演示,难点不难,让科学教学生动易懂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概念往往不易理解,许多教学内容运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性、可重复性,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往往无法体会、理解那些平时不易看到的自然现象,使活动的重点、难点不易突破。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科学知识变复杂深奥为平易近人。如大班科学活动《壁虎的尾巴》,当教师讲解动物的再生现象时,幼儿虽然感兴趣,但由于不理解而显得迷茫。于是教师播放课件:蚯蚓的断裂再生、螃蟹的断螯再生等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随即明白了再生的意思。幼儿在活动中备感无穷乐趣,在快乐中丰富了科学知识。大班的科学活动《种子找家》,一般人不易看到莲蓬种子在水底如何传播,但是电教媒体可以让幼儿完整清晰地看到莲蓬种子的传播过程,让孩子直观了解到种子在海、陆、空中的不同传播方法。多媒体课件集形、声、色为一体,幼儿可以边听、边看、边娱、边想,极易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多媒体可以将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的直观易懂了。这几幅小小的多媒体动画片,代替了教师的许多不能讲明的语言,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教学手段既节省时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呈现出的教学内容是图、文、声、像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多媒体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三、升华情境,强化新知,让美术教学兴致盎然

幼儿的学习动因在于“兴趣”。如果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就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形象、有趣的情景氛围,能生动直观地帮助幼儿理解、感知事物,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在主题活动《小蝌蚪》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生动的动画形象、故事情节和美妙的配音让幼儿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勃发。幼儿对事物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联想、概括、取舍,进行创作,从而生动地画出其形象。展评是美术活动的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个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有的作品,如泥工、立体手工等因尺寸小而难以展示,这时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和数码相机,对细小的部位加以放大,或拍下来输入计算机,使幼儿更清楚地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差异,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作品展评,让幼儿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帮助幼儿树立成功感和自信心。

多媒体中可爱的形象、有趣的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观察、讨论、交流,让幼儿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活动的互动性。通过幼儿的自主参与,刺激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更轻松、容易地掌握知识,并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引起共鸣,发挥想象,让音乐教学活泼有趣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联想。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时,很方便地对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变换,更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画面的引导下,在完整的音乐声中,自由地发挥想象,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在幼儿园里,音乐欣赏课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令小朋友如坠入云雾之中。而多媒体能迅速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图片、动画转化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使原来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和小老鼠》中,我用课件展示了啤酒桶在仙女的帮助下随着音乐节拍逐渐长出手脚的过程,孩子们被啤酒桶的可爱模样深深吸引住了,有的还不自觉地跟着啤酒桶一起随音乐表演。在幼儿无意的模仿过程中,他们对音乐的节拍有了一定的感知。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与歌曲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大班歌唱活动《剪羊毛》中,课件呈现给孩子们澳大利亚广袤的大草原上白羊成群的美丽景色、忙碌地剪羊毛的农场、牧场等景色给幼儿以视觉冲击,孩子们的兴奋点被引爆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每一张图片,理解了歌曲中所唱到的“洁白的羊毛像丝棉”、“你看那周围雪堆像冬天”,切身地体会到了澳大利亚人剪羊毛时的愉快心情。这也使得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能始终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多媒体课件能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掌握音乐技能,让幼儿园音乐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五、形象生动,真实情境,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

第11篇

【关键词】交互式 电子白板 语文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16

现在我县所有学校几乎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了几年之后,教师们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很有帮助。实践发现,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演绎精彩课堂。下面就简要地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发挥“白板”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语文教学最好的老师,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有生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到的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功能,极大地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白板课件让孩子仿佛亲临现场,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画面、良好的视听效果状态下阅读。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将咚咚的安塞鼓声演绎为一首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鼓曲,传递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渴望,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课文开头远景推入,由远及近,近景细拍,结尾远景淡出,远近遥相呼应,充满空灵的艺术境界。值得关注的是课文头、尾则是静态。中间呈现动态,课文用语短小精练,对偶回环舒缓,排比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时宜读不宜研。

二、巧用“白板”特点,化解学习疑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摸屏,易学易用。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回放功能,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从根本上弥补不足;交互电子白板中的资源库和存储功能,可以在学习中随时调用和积累现场资源,可以将教师上课使用的资源和学生智慧的创造以多种方式存储资源,便于学生再学习或复习。

如在每一课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电子白板把教师将难写字的书写过程录制下来,在教学时随时回放书写汉字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练习时如有疑问可随时去调用白板中的资源,学生一边看一边练,进一步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有效地突破汉字的书写难点。

三、发挥“白板”交互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呈现学习材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其意义更是不言自明。新课标教材材料导入的好,并且交互适当,就能很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迅速掌握新知识。比如《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我先用导入语: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万物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在交流汇报时,我可以请学生在第2自然段利用交互白板的件给它涂上颜色词,并让学生加以介绍进行评价,学生很快就知道描写秋天颜色的词语,即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白板”资源,可整合教学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其中有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和教师自建的资源库。如注释库,图片库,活动库,链接库等,每一类库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教师可以在自建的个人库中添加教学所用的素材,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添加到库中。

五、“白板”的丰富的工具,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古诗教学中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六、利用“白板”自带的强大资源库,实现背景知识扩充性理念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其教材取材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国外,内容涉及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政治、宗教、科学技术、名胜等多种背景知识,许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生活,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常态课堂,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我们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囿于书本,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扩充知识面的效果。小学语文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涉及到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七、利用“白板”记忆功能,促进教师反思,帮助学生回顾

第12篇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动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舒心悦耳的音乐背景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由于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大海,无法深刻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录像资料,并辅之配乐解说,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与绚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 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如见之”,闻见是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人的注意力的产生与客观因素的刺激强度有着直接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采用改变字体颜色、放大字体字号等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重锤敲打”。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较为迅速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刘备等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相关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并突出重点字、词、句,把原本静态的历史事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上。这样,解决了教学难点,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阅读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1)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它可以快速地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时期的相关音乐、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同时使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胜利的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课文。

2)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描述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北大荒秋景图,有天空、河流、原野等景致。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北大荒秋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北大荒秋天的想象,并让学生描绘自己眼中的北大荒秋天。这样既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重点,通过多媒体展播,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多维互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暴风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的精妙运用。“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一句中的“悄悄地”“缓缓地”两词,学生理解上有些难度,教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组动画:一组展示雨水悄悄地从天窗渗进来,一组展示天窗上的雨水缓缓地蠕动着。然后,播放一段暴风雨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暴风雨的猛烈。最后,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开放,太阳从海上缓缓升起……让学生用“悄悄地”“缓缓地”说话。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 开阔学生视野,渗透思想教育

多媒体教学的容量大,知识的密度高。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资源,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它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课外知识,满足学生对任何知识的渴求。在教学中遇到的文章的背景材料、作者及相关人物的生平介绍、词语的来源含义等,都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获取。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一课时,由于文本内容距离学生的时代较远,如果只靠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体会时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关于过草地、翻雪山的影视资料在此课中进行简短的播放,烘托历史背景,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的历史进行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热爱祖国,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在《杂交水稻之父》这一课的学习中,同样可以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画龙点睛之笔,丰富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众所周知,科学家袁隆平在科学事业途中孜孜不倦,不求回报,在水稻的育种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课文学完后,为了更加深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笔者用2分钟时间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袁隆平爷爷领奖的现场录像,视频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新闻媒体对袁隆平爷爷高度的赞誉和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袁爷爷的敬佩之情。这个短片视频,对学生教育意思是非常大的,它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献身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此刻,启发学生动笔,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深化了课文思想情感,加强了思想教育。对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现,起到了很多的帮助。

5 结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的渗透,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空缺的一个方面。但是,传统教学方式有其优点可循,不要因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影响,就可以代替或者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所以,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利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对课堂教学过程要进行准确把握,才能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