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细胞免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自1981年Siegel提出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以来[1],红细胞免疫在运动医学与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红细胞不仅作为人体血液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方式进行说明的同时,也对近年来运动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做进一步的概括。
关键词 运动 红细胞 免疫研究
一、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国内外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已经趋于成熟。红细胞重要的免疫功能与自身免疫物质是分不开的。红细胞主要的免疫物质有:补体受体CR1、淋巴细胞功能抗原-3、人类补体膜辅助因子蛋白、过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降介加速因子、I因子、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其免疫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粘附、清除免疫复合物
红细胞免疫功能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补体受体CR1,即红细胞C3b|C4b受体[2]。正常红细胞表面 CR1 能够黏附抗原—抗体—补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以及抗原补体复合物。CR1是单链糖蛋白,在红细胞膜上成簇存在,它可以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中的C3b可逆结合,这种结合受CR1浓度的影响。结合免疫复合物以后的红细胞(RBC-IC)随血液到达肝、脾后,肝、脾中的巨噬细胞的CR1浓度比红细胞的高,可将IC从低浓度CR1的红细胞上夺取过来,进行吞噬。红细胞与IC分离后重新进入血液。此外,CR1通过免疫复合物抗体的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段受体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因此,CR1的桥梁作用使红细胞在粘附、清除免疫复合物时起重要作用。
(二)发挥自身免疫效应
红细胞膜上的CR1与C3b结合后,自身释放某些酶(比如过氧化物酶和氧化酶)杀伤红细胞表面的微生物。
(三)参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调节
红细胞上的免疫物质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参与调控。红细胞不仅对抗原呈递、加工,还可产生NK细胞增强因子,增强NK细胞的毒效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及保护机体重要蛋白质和DNA免遭氧化损伤中其重要作用[4]。红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产生IL-2受体,增强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此外,红细胞促进B 细胞增殖和免疫球蛋白Ig的合成,这种作用是同LFA-3与T细胞的CD3分子相互作用,T 细胞的CD3分子增强B细胞应答。
(四)参与自身细胞因子产生的调控
体外实验表明,红细胞可促进自身单个核细胞产生IL-2、IL-3,集落刺激因子,IL-6,IL-8a,肿瘤坏死因子,IL-1等细胞因子[5]。其主要机制是红细胞膜表达的CD58分子,是单个核细胞表面CD2分子的天然配体,二者结合是红细胞具有调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红细胞上存在大量IL-8受体(即Duffy血型抗原),该受体能将血中的IL-8等趋化因子迅速地从血浆中清除掉,IL-1、IL-6 和TNF等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必须以IL-8因子为中介。因此,内环境中IL-8分子的浓度与炎症发生的快慢及严重程度有重要关系。
三、红细胞免疫测定的指标
(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实验
红细胞C3b花环率主要测定红细胞C3b受体(即CR1)的活性,根据其活性变化反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状况。CR1在红细胞发挥粘附清除功能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R1的活性的高低是反映红细胞免疫能力强弱的一个敏感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标。C3b一方面共价结合与抗原或免疫复合物,另一方面有作为配体与细胞表面的受体CR1相结合,触发免疫细胞对异物及抗原的黏附和清除[6]。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主要测定其活性,根据其活性的变化反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状况。
(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主要测定红细胞黏附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并间接反映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变化。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产生的C3b转脂反应后可以嵌入到免疫复合物网络结构中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并被红细胞CR1识别、粘附。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占据CR1的位点,所以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实验结果反映的是免疫复合物通过CR1-C3b联结结合于红细胞上的情况。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越多红细胞的免疫能力越低。
四、不同强度运动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一)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与红细胞免疫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使红细胞免疫力下降。裴新贞等[7]得出的结论: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SD大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高氧状态,氧自由基过多,使红细胞结构受损,红细胞流变性发生变化。大强度的运动使血液中β-内啡肽增多,而红细胞上有β-内啡肽受体即阿片肽。实验证明,β-内啡肽对红细胞粘附作用有正负调节作用,β-内啡肽与阿片肽结合而改变CR1构象,从而调节CR1粘附作用。
(二)适中强度运动与红细胞免疫
张利朝等人指出红细胞免疫能力与红细胞数量有一定的关系[8];田石榴[9]等通过实验研究也得出适当的运动量会提高红细胞的免疫指数。前人的报告结论是一致的,这些对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三)力竭运动与红细胞免疫功能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长时间剧烈至力竭运动后引发继发性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造成SD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长时间未能恢复至安静时水平,处于免疫抑制状态[10]。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长时间剧烈运动会损害机体免疫能力,表现为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从而使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目前,国内、外对运动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还有待深入进行研究,了解运动中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恢复特点,对科学地指导大众健身运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Siegel I,Lin TL,Gieicher.The red cell immune s ystem.Lancet.1981.2(8246):556.
[2] 娄世锋,黄宗干.红细胞CR1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J ].国外医学临床生化与检测学分册.1990.11(5):527.
[3] 王淑英,汪德清.红细胞膜上CR1分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2):143.
[4] 姜振,周忠.运动与红细胞免疫[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24.
[5] 王海滨,郭峰.红细胞参与自身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9.(5):2632266.
[6] 施鹏,许冬明,黄美蓉.运动与红细胞免疫[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255.
[7] 裴新贞,陈文鹤,郭峰.口服氨基酸与大强度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6):337.
[8] 张利朝,张盈华,陈渝宁,等.健康人运动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与细胞数的变化及关系[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2):187.
【关键词】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分子生物学
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已被许多实验明确证实。细胞免疫疗法通过提取人体最有力攻破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对其进行诱导、扩增、激活,使其具有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的方式来抑制或消除肿瘤的生物细胞免疫疗法。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以免疫治疗为主体的肿瘤生物治疗已被公认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肿瘤治疗的第四模式,其疗效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得到验证。本文就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白血病
细胞免疫治疗成为白血病治疗中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Armstrong等曾将白血病的细胞免疫治疗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输注可在体内刺激抗白血病活性的细胞,即疫苗治疗;二是输注有内在抗白血病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即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有学者用肿瘤特异抗原(TSA)/肿瘤相关抗原(TAA)的某些肽段致敏肿瘤患者缓解期自身T淋巴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在体外可有效杀伤患者自身肿瘤细胞,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毒作用。Sprent等报道了DC来源的exosomes能在体外直接诱导CD8+T细胞扩增,因此认为其在体外扩增抗原特异性CTL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乔建辉等在国内首次报道DSI能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嵌合体的增加,有利于供者细胞植入,而且具有并发症少,较好的GVL效应等优势。最近一项针对半相合移植后复发患者的DSI临床报道显示,20例复发患者中有8例达到完全缓解,平均生存1118d,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2肺癌的细胞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细胞免疫治疗通过给机体输注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的方法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IL一2/LAK细胞疗法具有抑制瘤、杀伤瘤作用。近来,Ebina将BAK疗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该研究提示具有免疫活性的NSCLC患者更适合BAK疗法。BAK细胞治疗可纠正免疫功能低下,有利于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TIL细胞治疗结肠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与肾细胞癌已显示一定的临床疗效。近年来,CD3 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杨新静等将CIK细胞用于肺癌的治疗研究,研究发现经过体外制备的CIK细胞不仅增殖速度快,而且对肺癌细胞体内外均具有高效的杀伤活性。
3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关卵巢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Bjorge等指出,因为卵巢癌在远处转移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于腹膜腔内,并且卵巢癌术后遗留微小病变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或至少处于低代谢率,所以卵巢癌非常适用于局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治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其优点是绕过了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效应。Lambeck等研究了在卵巢癌患者体内的p53特异性T细胞反应,表明卵巢癌患者体内存在一种弱的混合型辅T细胞,即p53特异性T细胞可以诱导p53特异Thl/CTL免疫,其研究结果支持了使用p53长肽作为瘤苗免疫策略的理论。卵巢癌的免疫治疗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和部分临床前期研究阶段,需对肿瘤特异抗原、机体抗肿瘤免疫、肿瘤化疗与免疫治疗的时序等基础和临床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EBV病毒特异性CTL治疗鼻咽癌
鼻咽癌细胞表达HLA I类分子,抗原递呈机制正常。鼻咽癌病人外周血中存在EBV特异性CTL,具备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Chua等报告EBV特异性多克隆CTL(5×107―3x108)治疗4例晚期鼻咽癌病人,除外周血EBV拷贝数降低外,没有观察到肿瘤缩小。Straathof等报告6例复发性/难治性鼻咽癌病人接受EBV特异性多克隆CTL(2×107/m2-2×10S/m2)后,CR 2例,PR 2例,SD l例,PD 1例。5例病人的外周血EBV拷贝数在6周内明显降低,另1例在治疗前没有检测到EBV。EBV特异性多克隆CTL输注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生物治疗技术的进步使鼻咽癌患者获得更多治疗机会,但是,鼻咽癌是地区性疾病。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程度有限,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生物治疗对鼻咽癌的有效性。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已能在体外培养出许多种类不同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尤其是肿瘤抗原的鉴定和合成、四聚体检测及分拣以及DC细胞的培养,使得能在体外成功地培养出大量的肿瘤特异性CTL细胞,真正开始了主动免疫和过继性免疫相结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将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术,化、放疗)和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相联合,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细胞免疫治疗; 过继性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87-02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与放疗,由于不能杀死全部肿瘤细胞,多数患者仍不能免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 。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第 4种模式,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细胞免疫治疗是指向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 通过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将对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的部分细胞作一简要介绍。
1 LAK细胞
Grimm 等首先证明使用 IL-2 能够激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 LAK 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这类细胞对人肿瘤细胞系具有杀伤功能。Rosenberg等首次应用 LAK细
胞/IL-2 联合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和黑色素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约15-20%的肿瘤患者表现为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1]。LAK细胞抗肿瘤具有如下特点:前体细胞具有异质性,包括 NK细胞和 T 细胞;发挥杀伤活性不需要抗原的致敏,并无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限制;可以杀伤对 NK 细胞不敏感的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杀伤作用需要细胞因子的激活,以IL-2的激活作用最强。LAK细胞是目前应用较广、疗效明确的肿瘤过继性细胞治疗方法。
2 CIK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细胞)是由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CIK细胞兼具 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 NK 细胞的非 MHC 限制性杀瘤等优点,并且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小等特点。NKT 细胞和 CTL 细胞是 CIK 细胞中对
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主要成分。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
2.1 NKT细胞:NKT细胞是同时具有 T细胞和NK细胞特点的淋巴细胞,与CD4+和 CD8+T细胞需要识别抗原肽不同,NKT细胞可以识别合成的糖脂抗原、α-神经酰胺和MHCⅠ类分子。活化后的 NKT细胞可以表现出对多种肿瘤NK样的细胞毒活性,作用机制包括穿孔素/颗粒酶,Fas 配体,或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等细胞死亡诱导方式[2]。临床研究表明,利用 NK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肺癌、头颈部肿瘤等实体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2 CTL 细胞: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细胞)是机体抗肿瘤反应中最主要的效应细胞,由肿瘤特异性抗原激活并赋予其抗肿瘤的特异性。临床试验中,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来源的 CTL细胞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CTL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需要肿瘤细胞表达其特异性的抗原,丢失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无法被 CTL细胞识别而继续生长,表达特异性抗原的正常细胞可以被特异性的 CTL细胞杀伤,这就影响了 CTL细胞治疗肿瘤的应用。
3 TIL 细胞
肿瘤浸润 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细胞)是一群存在于肿瘤间质中的异质性淋巴细胞, 在体内聚集到肿瘤部位的能力强于LAK和NK,仅杀伤其抗原特异性的肿瘤细胞,而对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无杀伤作用。但有研究表明,TIL细胞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这可能与治疗前患者的体内免疫状态有关。如果使用 TIL细胞进行过继转输治疗前,使用化疗药物对患者进行预处理,可以增强 TIL 细胞的抗肿瘤反应[3]。体外分离、 扩增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临床实验的开展,仅有30%-40%的组织标本可以分离得到足够的 T 细胞,并且整个实验流程复杂、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需要大约6 周的时间才能够实现 T细胞的回输。
4 基因修饰的T 细胞
使用体外扩增的 LAK、CIK或 TIL细胞进行过继转输用于肿瘤的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抗肿瘤效果,但是由于体外分离和扩增技术的问题使 TIL 细胞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基因修饰的 T细胞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即将抗体对肿瘤抗原的高度亲和性和T淋巴细胞的杀伤机制相结合,利用工程技术构建表达嵌合受体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染T细胞,然后过继回输到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使用 anti-MART-1 TCR 修饰的 T 细胞治疗黑色素瘤患者,15 例受试者中有 2 例患者的 T 细胞仅在体外培养 6-9 天进行回输,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反应。基因修饰T细胞过继回输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研究者采用 TK 自杀基因在适当的时候对那些过量的 T 细胞进行自我毁灭。
5 结语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关键问题在于寻找到安全有效的免疫效应细胞,如治疗中使用的T 细胞应靶向多个肿瘤靶点、具有复合抗癌机制、能在体内长期存活,并建立高效快速的 T 细胞体外筛选扩增技术;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技术问题将会逐步解决,肿瘤免疫治疗也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程民. 一种新的人NK细胞系的建立、特征及抗肿瘤效应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该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如同“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肿瘤细胞,但不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因此,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的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我科从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应用CIK细胞免疫治疗107例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07例,男64例,女43例,年龄34~81岁。其中肺癌39例,乳腺癌24例,肝癌12例,前列腺癌8例,胰腺癌6例,胃癌5例,肾癌4例,恶黑3例,其他恶性肿瘤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签好知情同意书后,使用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将采集到的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约10天左右,此时其总数量扩增至(4.6~7.8)108个,再把扩增后细胞加入生理盐水中分4天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
2 护理措施
2.1 采血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疗效和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1.2 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管的充盈情况,及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能力。
2.1.3 饮食 采血前2~3天勿食油腻饮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采血前饮适量温开水。
2.2 采血时护理 由医生开出医嘱,经二人核对医嘱,认真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确认无误后方可采血。严格无菌操作,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保证采血通畅,避免速度过快,以防血管负压太大,血流不畅,致采血量不足。采集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头晕、乏力、心慌不适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3 采血后护理 采血结束拔管后,立即按压穿刺点,按压时间10~15min。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情况,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生活规律,预防感冒,等待细胞回输。
2.4 回输时的护理 认真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严格无菌操作, 用一次性输血器回输,以过滤细胞碎片。输注前充分摇匀,防止细胞凝集。回输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12.5~25mg,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保证细胞的数量和质量,输注前后均用0.9%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管路。输注时间不宜过长,开始输注时速度为20滴/分钟,观察10min后无不良反应,可将滴数调为60~80滴/分钟,30min内输完,以保证细胞的活性。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心慌、胸闷、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处理。放疗、化疗期间不进行细胞回输,防止放疗、化疗杀伤CIK细胞,影响疗效。
2.5 回输后护理 如果病人需要反复多次治疗,必须告诉病人下次治疗的时间,提前1d办入院,做好治疗前的各项检查工作,如心电图,抽血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同时科室要做好床位安排工作,确保病人下一次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CIK细胞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细胞免疫治疗肿瘤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输注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1],因此,如何在体外培养出高增殖高活性的抗肿瘤效应细胞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CIK细胞是一种免疫杀伤细胞,具有高增殖和高细胞毒性,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将本院应用CIK细胞治疗85例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对85例恶性肿瘤病人行CIK细胞回输,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26岁到75岁,其中肝癌10例,胃癌19例,乳腺癌18例,肺癌31例,食道癌7例。
1.2试剂与仪器
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美国wigma公司;IL-2:英国pepro tech公司;IFN-γ:英国pepro tech公司;CD3:美国 Ancell Corporation公司。低温高速离心机:英国Beck man公司;HF212 UV CO2恒温培养箱:上海力申科技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1.3实验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浮于1640培养基培养,第一天加入IFN-γ(1000U/ml)20μl,置37℃,5%CO2培养箱中;24 小时后,加CD3 单抗( 100mg/mL)100μl,IL-2(500μ/mL)40μl;72 小时后,补加培养液和IL-2。培养第3天时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阴性后,洗涤注入100mL生理盐水回输给患者。
2、结果
患者接受CIK细胞免疫过继治疗后,T细胞亚群百分数和绝对值均明显提高,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8、CD56与输注前对比,70%患者有所提高,20%患者无改变,10%患者降低。绝大部分患者食欲得到改善,睡眠障碍减轻,疼痛得到缓解。
3、讨论
我院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85例恶性肿瘤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有效,患者回输CIK细胞后感觉明显好转。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百分数和绝对值提高者达70%,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CIK细胞在医学上被称为肿瘤的细胞导弹,它识别肿瘤的能力强,且不会杀伤人体的正常免疫细胞[3]。CIK细胞作为目前生物治疗的新手段,其杀瘤活性强,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4]。
参考文献:
[1]李敏, 邓海峰, 陆明洋, 等. CIK治疗前后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6(15):1051-1053.
[2]田静, 卢红, 宿向东, 等. 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9,3(23):269-271.
【摘要】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常规设门及二次设门策略选取的29例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悬液中,CD34+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①随着MDS的进展(RA/RASRAEBRAEB-T),根据CD45/SSC图中选取的原始细胞群中,CD34+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8.0%、46.4%、76.8%,各亚型之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Four-color Flow Cytometric Immunophenotypic Features of Blast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bstract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immunophenotypic features of blasts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Four-color flow cytometry using conventional and secondary gating strategies was used to immunophenotype blasts and the CD34 positive cells in 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s of 29 patients with MDS. The results showed: (1) with progression of MDS from RA/RAS,RAEB to RAEB-T,the proportion of CD34+ cells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8.0%,46.4% to 76.8% (P
Key wor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immunophenotype;four-color flow cytometry;CD34+ cel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骨髓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和高风险进展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特征。我们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四色六参数流式细胞术和常规和/或二次设门策略提取原始细胞、CD34阳性(CD34+)细胞,对其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29例MDS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20-71岁,其中RA/RAS 17例、RAEB 6例和RAEB-T 6例。MDS的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张之南,第2版)。
材料
单克隆抗体包括HLA-DR-FITC、CD15-FITC、CD2-FITC、CD10-FITC、CD20-FITC、CD33-PE、CD13-PE、CD7-PE、CD19-PE、CD117-PE、CD34-ECD和CD45-PY5等及其相应的标记荧光素的同型对照,所有单克隆抗体均为法国Immunotech公司产品。流式细胞仪为Beckman-Coulter公司的Epics XL 型,采用Expo32-ADC分析软件。
骨髓原始细胞的表达
对29例MDS患者同时进行了形态学及免疫分型检测,其中26例(89.7%)形态学诊断为MDS,此26例骨髓原始细胞在形态学上和流式细胞术上所占百分比见表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3例(10.3%)形态学无法诊断的患者免疫分型均提示为RA/RAS。Table 1. Correlation between analysis of flow cytometry and morphology in 26 cases(略)
流式细胞术检测
新鲜抽取的肝素抗凝骨髓(6小时内),调整细胞数至(0.5-1)×106/ml,分6管标记抗体后,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测定。6管抗体组合分别为CD15/CD33/CD34/CD45、HLA-DR/CD13/CD34/CD45、CD2/CD7/CD34/CD45、CD10/CD19/CD34/CD45、CD20/CD117/CD34/CD45及阴性对照管IgG1-FITC/IgG1-PE/IgG1-ECD/CD45-PC5。
常规的分析方法
在CD45 vs SSC散点图上,至少分析10 000个细胞,取常规原始细胞的位置设A门后对A门细胞行不同抗原表达的分析(图1)。
二次设门分析方法
T门为在CD34直方图上对A门原始细胞上行二次设门取得的CD34+原始细胞群,对T门细胞行不同抗原表达的分析(图2)。
结果判定
抗原表达结果为各标本管抗原表达率减去阴性对照管自发荧光表达率。CD34>5%,髓系、淋系抗原>20%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t检验。
结 果
免疫表型表达
29例MDS各种抗原表达结果见表2和表3。表2显示常规方法直接对原始细胞设门后的表达结果,表3显示二次设门后各种抗原在CD34+原始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CD34在原始细胞中的表达
随着RA/RASRAEBRAEB-T的进展,CD34+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8.0%、46.4%和76.8%,各亚型之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
两种分析方法抗原表达
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分析方法均异常表达HLA-DR及髓系抗原,不表达淋系相关抗原。常规获取的原始细胞随着RA/RASRAEBRAEB-T的进展,HLA-DR、CD13、CD33和CD117表达逐渐增高,CD15表达逐渐减低,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
讨论
MDS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病变过程涉及多个基因及经历多个复杂阶段。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标准,已将其列为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1]。为了更好地和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客观反映MDS的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的相关性,我们沿用了FAB的分型标准,将MDS分为RA/RAS 、RAEB 和RAEB-T。结果显示,虽然原始细胞在形态学所占百分比略高于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考虑为流式检测中溶血及少量细胞碎片所致,CD34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的表达与文献一致[2-5],早期干/祖细胞抗原CD34的异常表达与MDS的进展有关,29例MDS随着RA/RASRAEBRAEBT的进展,CD34+细胞比例进行性增高,分别为8.0%、46.4%、76.8%,证明了在早期MDS阶段,恶性克隆性CD34+原始细胞已经存在,MDS的进展过程就是恶性克隆呈现优势性生长扩增的过程。
MDS原始细胞特征性地表达CD34+ HLA-DR+CD13+CD33+[4]。文献所分析的原始细胞均常规选取低SSC且CD45弱表达的原始细胞区域[2,4-6],但实际这一部位包含了正常及异常原始细胞,所得结果缺乏标准性。我们利用的CD34+细胞在正常骨髓中0.05)。我们认为,随着MDS由低危向高危的进展,正常的原始细胞随着异常的原始细胞数逐渐增高,比例将呈相对的减少,尤其在RA/RAS中,异常原始细胞比例低,难以形成独立的细胞群体,按常规分析的结果很难反映MDS的异质性和恶性克隆的真正表型特征。
许多学者[2,4-6]采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后,得出部分抗原表达随着CD34的增高出现相应异常变化这一结论(HLA-DR、CD13、CD33和CD117表达逐渐增高,而CD15表达则逐渐降低),由此认为与病情进展和预后有关,而经过二次设门所分析的结果表明,抗原表达的异常并没有随MDS的进展而发生明显变化(P>0.05),即单纯凭借抗原表达不能对病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预示提供帮助。我们认为,CD34的增高虽与MDS的进展有关,但这只是反映优势恶性克隆数量上的增加,而不能真正触及疾病的进展本质。
虽然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一直是诊断MDS的金标准,但在实际细胞分类工作中会由于病态造血类型多且缺乏公认的量化标准以致易于忽略,而文献报道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也仅为40%-70%[8]。在我们检测的29例病例中有3例(10.3%)形态学无法诊断,22例(75.9%)细胞遗传学无法提示。而流式细胞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以检测到>10-4的早期恶性克隆,从而更广泛地捕获异常细胞,尤其对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纤维化的样本,流式细胞术较细胞形态学更能显示其独特的优势。
Maynadie等[5]分析了207例MDS患者和68例正常对照骨髓样品中原始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MDS原始细胞高表达CD34及 CD36,而正常对照原始细胞低或不表达CD34及CD36,他们认为MDS中CD34的异常表达代表原始细胞的不成熟性和异质性。我们同意Kristensen等[9]观点,在临床高度怀疑但形态学和遗传学不能诊断时,免疫表型将作为MDS(特别是RA)的重要诊断指标,因此当骨髓CD34+细胞≥1.5%,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对MDS的诊断更具意义。
参考文献
1Harris NL,Jaffe ES,Diebold J,et al.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neoplastic diseases of the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report of the Clinical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Airlie House,Virginia November 1997. Histopathology,2000;36:69-87
2Baur AS,Meuge-Moraw C,Schmidt PM,et al. CD34/QBEND10 immunostaining in bone marrow biopsies: an additional parameter for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Eur J Haematol,2000;64:71-79
3陈桂彬,邵宗鸿,张益枝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的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4-16
4Ogata K,Nakamura K,Yokose N,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henotypic features of blasts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lood,2002;100: 3887-3896
5Maynadie M,Picard F,Husson B,et al. Immunophenotypic clustering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lood,2002;100:2349-2356
6Xu D,Schultz C,Akker Y,et al. Evidence for expression of early myeloid antigens in mature,non-blast myeloid cells in myelodysplasia. Am J Hematol,2003;74:9-16
7Krbling M,Anderlini P.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versus bone marrow allotransplantation: does the source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matter? Blood,2001;98:2900-2908
在肝癌的治疗中,T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肝癌组织存在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是这并没有使肝癌的病情进展速度减缓。所以关于淋巴细胞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功能变化特别是T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体内的免疫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一直缺少一个有效而且特异性强的研究模型。从而造成研究的影响宿主免疫状态因素增多,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本研究在裸鼠体内建立起一个以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为基础的模型,为进一步进行免疫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提供实验平台。
1资料和方法
1.1细胞系与培养 小鼠高淋巴高转移潜能细胞株(Hca-P)和低转移潜能细胞株(Hca-F)购于大连医科大学。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Invitrogen,LifeTech.,美国)中,置于37℃、含有5%CO 2 温箱中常规培养、传代。或者接种于615小鼠腹腔,4天后形成腹水,取腹水,分离肿瘤细胞传代。
1.2动物的饲养 BALB/c nu/nu雄性裸小鼠,4-6周龄,体重20g左右,置于层流式超净架内的有机玻璃饲养盒内(5只/盒),在恒温(25-27℃)、恒湿(45-50%)、无特殊病原菌(SPF)级环境下饲养。灭菌处理的水和饲料供动物自由摄入。
615小鼠,雄性,4-6周龄,体重20g左右,饲养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1.3小鼠T淋巴细胞的提取 取2只4周龄Balb/c雄性小鼠,引颈处死,无菌取胸腺,放于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中,于200目金属网上研压,收集网下细胞悬液注入无菌离心管中,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并重新悬浮。
将悬浮的细胞再次离心,计数,与淋巴细胞分离 液(1.077A,批号:10110487,AXIS-SHIELD PoC AS,Norway)按照细胞悬液:分离液=2∶1的体积小心将细胞悬液加于分离液上方,分层放置。再于600g水平离心20min。小心取出离心管,吸取中间的单个核细胞层,用PBS重新悬浮,并计数。
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用T淋巴细胞分离柱(CEDARLANE,Canada)进行分离,方法详见说明书。收集分离到的T淋巴细胞,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1.4 T淋巴细胞免疫体系在裸鼠体内的建立 取42只Balb/c nu/nu雄性裸小鼠,分为4组。分别是高转移重建组(P1),高转移未重建组(P2),低转移重建组(F1),低转移未重建组(F2)。第1天取T淋巴细胞分别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每只小鼠0.3ml,含细胞数量为(6~8)×10 6 个。此后,每周尾静脉注射T淋巴细胞1次,3周后处死小鼠。
1.5 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效果的评价 淋巴细胞表型的鉴定:分别取高、低转移组的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脾细胞(分离方法同上),配制成大约1×10 6 /ml,按照10 6 细胞量加入10μl小鼠CD3、CD4、CD8流式抗体(eBioscience Inc.),避光反应30分钟后,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USA)检测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每组随机抽取7例样本进行检测。
1.6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进行体外实验。分别于无菌条件下取两只免疫重建后的裸鼠脾脏以及未进行免疫功能重建的裸鼠脾脏,按照上述程序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1.7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
2结果
2.1 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前后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 裸鼠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后的CD4/CD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
图1 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前后裸鼠外周血淋巴
细胞标志物变化
2.2 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前后免疫细胞功能检测见表2。免疫功能正常的接种高(P)、低(F)转移细胞株的T细胞与相应的肿瘤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其cpm值均低于未重建组的cpm值。其中在高转移组(P组)的cpm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
3讨论
肿瘤的转移与免疫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肝癌的转移和复发与基因的突变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1,2]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将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在治疗方面,肝癌根治性切除 后生物治疗可能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不论从整体角度研究免疫治疗还是在微观角度研究,对肝癌而言,均需要建立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模型。
目前,研究者建立了各种模型进行肿瘤转移的研究 [3-8] 。关于肝癌转移研究的模型也进行了探讨 [9] ,但是关于肝癌免疫研究的模型目前尚缺乏。本研究利用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在裸鼠体内建立起一种新型研究的模型。该模型利用正常Balb/c小鼠的胸腺细胞建立在无胸腺的Balb/c nu/nu裸鼠体内,具有以下特点:①两种小鼠种系相同,高、低转移的细胞株亦是小鼠来源,排除了MHC限制性对研究的影响;②本模型在裸鼠体内较为单纯地模拟了T细胞免疫功能的重建,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裸鼠的外周血和脾脏T淋巴细胞的表达,证实了该免疫重建模型的有效性;③本研究利用胸腺细胞进行免疫功能重建,可以较好的模拟免疫环境,便于深入进行研究。可以为今后进一步进行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免疫重建后裸鼠外周血及脾脏T淋巴细胞绝对比例数值不高,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并不理想。分析可能系以下原因:①采集标本的时间与重建时间间隔较长或免疫功能重建所用胸腺中native T细胞进行阳性选择大量死亡所致;②肝癌细胞是否存在杀伤免疫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 [10,11] ;③本免疫重建模型建立的方法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此亦为今后模型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但是,该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肝癌转移的免疫学因素及手段提供了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TaborE.Livertumors andhostdefense.SeminLiverDis,1997, 17(4):351-355.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外科,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汤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两组分别于服药前1 d、术后第1天、第7天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 结果 术后第1天患者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使用益气养阴汤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CD3+、CD4+、CD8+、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恢复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益气养阴汤可明显增强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
关键词 益气养阴汤;围手术期;胃癌;细胞免疫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045-0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课题资助(JB11073)。
[作者简介] 万勇(1983-),男,福建光泽人,研究生,医师,研究方向:胃肠肿瘤临床。
[通讯作者] 陈江田(1960.-),男,福建大田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Email:nniu20000@163.com。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配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治疗。但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胃癌患者在临床上也很常见[1]。当前我国胃癌防治现状是“三低一高”:即早期诊断率低(约10%),手术切除率低(<70%),5年生存率低〔约40%),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高(约50%)[2]。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但是胃癌病人即使能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的五年生存率也仅有60%左右[3],多数病人死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研究表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是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所以增强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机能对胃癌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T细胞亚群分析是常用重要细胞免疫检测项目,对评价机体免疫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益气养阴汤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的益气养阴汤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胃癌手术的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7.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9.3岁。
1.2病例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5岁。②经病理学诊断为胃癌,根据AJCC(美国癌症协会)的分期标准,经CT等术前检查可行手术的胃癌患者。③未接受过其它任何辅助治疗。
1.3病例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综合免疫治疗史。②胃癌晚期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③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或安全性判断者。⑤兼有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肺、脑、甲状腺和血液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符合以上标准任意一项者即可排除。
1.4主要药物与试剂
益气养阴汤:黄芪30 g、灵芝30 g、女贞子15 g、淮山药15 g,由人民医院制剂室浓煎至100 mL。
1.5研究方法
1.5.1研究对象分组根据上述纳入标准筛选胃癌患者60例,再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3岁。
1.5.2给药方法实验组:术前7 d开始予温度约37 ℃左右的益气养阴汤100 mL,2次/d,于术后24 h后开始经胃管缓慢注入温度约37 ℃左右的益气养阴汤,煎剂100 mL,推注时间约20 min,推注结束后夹闭胃管30 min,间隔8 h后,再注入1次。2 次/d,直至患者排气后,拔除胃管,改口服相应剂量的益气养阴汤,2 次/d,连用7 d。并于术后第1天、第7天留取外周静脉血,测细胞免疫功能。
对照组: 用药方法同实验组,将生理盐水取代益气养阴汤。
胃管下端置于吻合口下20 cm 左右远端空肠内,术后均常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以保证每日热卡需求,但不得使用其他中药制剂。
1.6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分别于服药前1 d,术后第1天、第7天留取外周静脉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1.7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临床结果
治疗及观察期间,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创伤、输血量、使用抗生素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按照计划完成治疗。
2.2细胞免疫指标测定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CD3+、CD4+、CD4+/CD8+ 比值较术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养阴汤术后第7天CD3+、CD4+、CD8+、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与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该院认识到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养阴汤能够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所以该院从细胞免疫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胃癌围手术期服用益气养阴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手术后大约1周时间是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极度抑制的时期,机体残存癌细胞在此期内可以摆脱机体免疫功能的束缚,加速通过血道、淋巴道及局部种植播散转移,增加胃癌,尤其是进展期胃癌术后的复发率,影响生存率和治愈率[4]。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T 细胞亚群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发生的免疫监视功能中起主要作用,机体以T 细胞为中心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因此检测T 细胞亚群水平对估计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有较为直接的指导意义[5]。路小光研究表明[6]:胃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手术切除原发癌瘤,尽管部分患者未能达到根治目的,也能使机体免疫状态得到缓解,术后1周所表现的细胞免疫功能几近衰竭,可能造成癌瘤的扩散和转移,强调手术前后应对病人的免疫状态加以保护。所以目前对增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间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目前在这一领域研究较多的为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证明围手术期采用肠内营养,能够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预后[7-8]。吴彬等研究表明[9],同手术后单独应用肠内营养相比,围手术期联合应用中药的肠内营养具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 可有效纠正胃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在复方中药的应用研究方面易:昆昆等研究表明[10]早期使用香砂六君汤,可扭转患者因手术后创伤与麻醉导致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深入抑制,增强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对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发现,两组胃癌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第1天CD3+、CD4+比值下降,CD8+比值上升,继而导致CD4+/CD8比值下降。说明胃癌患者术后免疫水平受抑制,可能机制为一方面胃肿瘤术后肿瘤负荷减低,可解除机体对细胞免疫的抑制,另一方面手术本身对机体来说是一个打击,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合成及释放,术后细胞免疫水平低下,近期易于发生各种感染、远期可能导致肿瘤亚临床灶的转移及复发。而术后第7天患者CD3+、CD4+、CD8+、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与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该院得到的启示,术后第7天患者细胞免疫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通过早期肠内给予益气养阴汤能使患者细胞免疫得到显著改善。从细胞免疫的角度来说,CD4+、CD8+分别存在于THT细胞(诱导-辅T细胞)和TCT细胞(抑制-杀伤性T细胞)。CD4+、CD8+数量可间接反映THT细胞、TCT细胞数量,CD4+/CD8+比值间接反映了THT/TCT比值,保持CD4+/CD8+比值稳定,可有效纠正胃癌术后细胞免疫受抑制状态,从而减少近期感染几率和远期亚临床灶的转移及复发几率。
西医学在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力方面主要为生物免疫制剂,价格昂贵,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能伤正,正能胜邪”,益气养阴汤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由生黄芪、女贞子、灵芝、怀山药等有效中草药组成。在临床的应用中,该院发现,在围手术期应用此方,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能有效抑制患者术后残余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胃癌术后的转移复发。研究推广中药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也是对中医药防治胃癌进行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104:106-107.
[2]金慰林.胃癌化学治疗的发展与运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0):792-798.
[3]林言箴.尹浩然.薛建元,等.胃癌外科治疗30年回顾[J].外科杂志,1996,1(1-2):7-9.
[4]李映良.揭志刚.刘逸,等.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江[J].西医学院学报,2004,44(1) 84-85 .
[5]Pollock R,孙燕,汤钊猷,等.译.临床肿瘤学手册[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8.
[6]路小光,张锦瑜.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及意义[J].铁道医学, 1999,27(4),227-228.
[7]江志伟,李宁,刘福坤,等. 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病人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4):200-203.
[8]尹勇,许军. 卢麒丞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4):221-224.
[9]吴彬, 宣正荣, 蔡骏.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四君子汤和大黄的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近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 15(5):295-299.
[关键词] 抑肽酶;体外循环;红细胞;免疫
[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11-01
抑肽酶(aprotinin)是广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与蛋白酶形成可逆的酶抑制剂,能使CPB过程中激肽酶系统、补体系统等不被激活,具有显著的抗纤溶、保护血小板,减少CPB术中、术后出血,降低机体在各种应激状态下产生的炎性反应的药理作用,且作用与剂量相关,其作为血液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广泛用于CPB心脏手术[1]。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随机选取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择期首次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26例(CPB时间31~75 min),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15岁,ASAⅡ~Ⅲ级,心功能Ⅰ~Ⅱ级,其中房间隔/室间隔(ASD/VSD)修补术22例,其他4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n=6),小剂量抑肽酶组(B组,n=10),50 000 000IU/kg,大剂量抑肽酶组(C组,n=10),100 000 000IU/kg。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抑肽酶实验剂量10 000 000IU/kg,血压(SBP)降低
1.2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用抑肽酶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15 min和30 min (T2和T3) ,CPB开始后2 h(T4)、术毕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得数据按照Taylor公式进行校正。P
2 结果
CPB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CPB开始后,三组T2~T5时点RBC-C3bRR水平均较T1时点显著下降(P
各组间比较显示A组RBC-C3bRR水平T3~T5时点较B组明显下降(P
3 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CPB及手术创伤对RBC-CRI造成了严重器质性损伤,表现为CPB转流后三组RBC-C3bRR下降和RBC-ICR升高,RBC免疫功能紊乱,术后24 h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CPB后RBC有明显皱缩、变形改变(25%~40%),并随CPB时间延长而加重,CRI的破坏使其表达量减低,不能有效地调理补体和C3b-IC,使其免疫调控和黏附功能降低。而缺血再灌注后体内OFR生成增多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RBC内钙、钠超负荷,ATP酶活性异常可能造成RBC-CRI表达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红细胞CRI是一种糖蛋白,其活性能被胰酶、糜蛋白酶所破坏。糜蛋白酶在血中保持一定活性,预充液中加抑肽酶,在体外循环早期对糜蛋白酶活性起抑制作用,使CRI破坏减少,但随体外循环时间的延长,抑肽酶的作用减弱,C3b受体活性逐渐降低,而红细胞膜黏附免疫复合物的功能无明显变化,CIC的摄取、清除能力下降,表现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2,3]。我们观察到抑肽酶组T2~T4时点RBC-C3bRR下降和RBC-ICR升高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
大剂量抑肽酶较小剂量抑肽酶更能保护CPB过程中RBC免疫功能,改善RBC-CRI表达量及ECKR结合活性。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的氧自由基,IL-8含量和RICRR均有明显的降低效果,且对RBC-CRI表达量及ECKR结合活性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抑肽酶组的众多的指标在体外循环转机15 min后的各时间段均有明显高于转机前的表现,说明体外循环对机体带来的炎性反应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单独使用抑肽酶似不能完全有效地消除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炎性反应,而应采取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峰,张乐之,花美仙,等.疫苗激活红细胞增强血细胞释放IL-8的实验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2):115.
[2]郭峰,钱宝华,张乐之.现代红细胞免疫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36.
[3]王宏涛,高红,侯东祥,等.体外循环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517-518.
【摘要】 目的 探讨月见草花两种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50mg/kg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然后将月见草花两种提取物分别以高、中、低三个剂量(低剂量437.5mg/kg、中剂量875mg/kg和高剂量1750mg/kg)每天1次灌胃,观察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 月见草花的两种中剂量提取物均可增加免疫抑制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指数(SI值 P
【关键词】 月见草花;小鼠;细胞免疫
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又名夜来香,为柳叶菜科月见草属植物。我国自1936年引种后,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江西和宁夏等分布广泛,做为油药植物大面积栽培[1]。月见草的食药两用性以及美容效果在国际中已有广泛共识,现代医学证明,月见草有卓越的抗炎,抗氧化,抗血栓,降血脂,抗肿瘤,保护神经细胞[2],缓解经前症候群[3],减肥及抗衰老等作用[4]。本文旨在观察月见草花两种提取物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ICR小鼠,8周龄,体重18~22g,雌雄各半,由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月见草花为宁夏产月见草的干花(购于宁夏荣康月见草种植基地),乙酸乙酯(Ethylacetate,EAc)提取物是经乙醇提取后再用乙酸乙酯提取的浸膏,每克浸膏生药含量为148g;水提取物采用煎煮法制备浸膏,每克浸膏生药含量为23g。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绵羊红细胞、豚鼠血清(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小鼠TNF-α、IFN-γ检测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ConA、MTT、RPMI-1640培养基(Sigma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ICR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用生理盐水20mL/kg灌胃1次,共8d;第2组为模型组: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1次,于第5天腹腔注射Cy 50mg/kg;第3、4、5组为月见草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分别按低剂量437.5mg/kg、中剂量875mg/kg和高剂量1750mg/kg每天灌胃1次,持续8d,并于第5天腹腔注射Cy 50mg/kg;第6、7、8组为月见草花水提取物组:分别按低剂量437.5mg/kg、中剂量875mg/kg和高剂量1750mg/kg每天灌胃1次,持续8d,并于第5天腹腔注射Cy 50mg/kg。第9天测定各项免疫学指标。
1.2.2 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5] 无菌取脾,置于盛有Hank's液的平皿中研磨过滤,除去结缔组织、裂解红细胞,经培养液重悬后进行计数。将脾细胞浓度配成5×106/mL,加有丝分裂原ConA于96孔培养板进行培养,同时设不加ConA的对照孔,孵育68h。每孔加入10μL MTT作用4h,加细胞裂解液,在490nm波长处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OD值。增殖反应以ConA刺激指数SI表示,按下式计算:SI=实验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
1.2.3 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测定 小鼠眼眶放血于Eppendorf管,将所取的小鼠血液于室温静置一段时间,分离血清后离心,-20℃保存待测。小鼠TNF-α、IFN-γ的检测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通过测定450nm波长处的OD值经标准浓度曲线计算出细胞因子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 软件,实验数据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
2 结果
2.1 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制备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刺激指数SI值和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
2.2 月见草花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月见草花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剂量组和水提取物中剂量组的ConA刺激指数SI值显著增高(P
2.3 月见草花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表1)
与模型组比较,月见草花中剂量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P
3 讨论
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重要免疫反应,是机体抵抗细胞内微生物如病毒和宿主细胞内增生细菌感染的防御机制。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结果显示,两种月见草花提取物中剂量组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ConA刺激指数SI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表明月见草花两种提取物能够促进ConA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示两种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且中剂量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作用较强。
在测定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时发现,中剂量的月见草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增加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中剂量的月见草花水提取物可提高TNF-α的分泌水平;月见草花乙酸乙酯提取物与水提取物相比,对小鼠TNF-α分泌水平的调节作用更好一些。表明月见草花两种提取物对小鼠的TNF-α和IFN-γ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而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提高会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在体内,细胞因子互相影响和制约,以网络形式发挥效应,月见草花提取物能提高局部微环境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升高,IFN-γ和IL-12能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Th1细胞通过分泌IFN-γ、IL-2和TNF-β,增强机体T细胞免疫。提示月见草花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看,中剂量的两种月见草花提取物均可明显增强ConA 刺激的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免疫抑制小鼠的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也明显提高。可以认为,两种月见草花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并且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水提取物。本实验只是对月见草花不同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调节的初步探讨,为全面了解月见草花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尚需要采用多种动物模型来研究和证实月见草花的免疫调节作用,展开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探究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开展月见草花有效成分的确定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阐明其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构效关系。
参考文献
[1] 于漱琦,田永清.我国月见草属植物的种类及分布[J].特产研究,1999,(4):60-62.
[2] Dines CK,Cotter AM,Cameron NE,et al.Nerve function in galactosaemic rats:effects of evening primrose oil and doxazosin[J]. European Journal Pharm acology,1995,281(3):303-309.
[3] Genolet PM,Delaloye JF,De Grandi P.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stodynia[J].Red Med Sruisse Romande,1995,115(5):385-390.
[4] 张 兰,李占海.月见草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5,(5):51-53.
【摘要】 研究小叶女贞对免疫功能损伤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免疫功能损伤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实验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环磷酰胺(Cy)对照组、Cy+小叶女贞水煎液(小剂量)组、Cy+小叶女贞水煎液(大剂量)组、Cy+女贞子水煎液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的百分率,计算CD4+/ CD8+比值,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外周血IL2的含量。结果 小叶女贞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CD4+T细胞、CD4+/ CD8+、IL2的含量分别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女贞子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结果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叶女贞能使小鼠受损伤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能提高CD4+T细胞的数量和IL2含量,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小叶女贞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是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的CD4+T细胞,达到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 小叶女贞 小鼠 免疫功能损伤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调节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dulat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ligustrum quihoui carr(LQC)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 lymphocytes in mouse whose immune function was damaged.Methods Mice with impaired immune function were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pided into five groups randomly,twelve mice in every group,the decoction of LQC acted as experimental sample ,using the Cyclophosphamide and 0.9% NaCl as the positive comparison sample and negative comparison sample respectively, LQC minor dose,major dose,and fructus ligustri lucidi,adding Cyclophosphamide 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 of T lymphocytes(CD4+、CD8+)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experimental mic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er , then calculated the ratio of CD4+ to CD8+,the content of IL2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s examined by Denley.Results Contrast minor dose group and major dose group with Cyclophosphamide group respectively , the result was that the content of CD4+T cell CD4+/CD8+ IL2 all improved dramatical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When drawing a parallel between 0.9% NaCl and minor dos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Bu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major dose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P<0.01). Compared with fructus ligustri lucidi , in the minor dose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wors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But in major dos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Conclusi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damaged mice were improved by LQC,which also could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CD4+T cell and the content of IL2. The dose of LQ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dulation effect of LQC on the immune function.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on of LQC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 lymphocytes could be realized by promo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 lymphocytes and developing to be mature CD4+ T cells ,so that it can regulate the cell immune function of body.
【Key words】 ligustrum quihoui carr ( LQC),mouse,impaired immune function,immune function of T lymphocytes,modulation effect
小叶女贞又叫小白蜡,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LQC) 的果实[1],性凉、味苦,和女贞子属于同科同属植物。初步研究[2,3]表明,小叶女贞可使ConA激发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强,对细胞因子IL2有促进作用,能促进IL1的分泌,调节骨髓造血功能。但小叶女贞对免疫功能损伤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未见报道。我们以免疫功能损伤小鼠为研究对象,以小叶女贞的水煎液为实验样品,以女贞子的水煎液和生理盐水为阳性对照品和阴性对照品,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的百分率,计算CD4+/ CD8+比值,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IL2的含量。研究在病理状态下,小叶女贞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小叶女贞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 1 药品和试剂:小叶女贞和女贞子(由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环磷酰胺(购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药房)。Rat荧光单克隆抗体CD3PC5,CD4PE,CD8FITC;同型对照IgG2aPE、IgG2aFITC购于美国CALTAG Laboratories公司。全血溶血试剂购自美国Coulter公司。IL2试剂盒购于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2 动物:健康BALB/C小鼠60只,体重18~22 g,雌雄不限,购于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1.3 仪器:FC500大型流式细胞仪、QPREP溶血制备仪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Denley全自动酶标仪。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取小叶女贞或女贞子400 g,加蒸馏水2 500 ml浸泡2 h,水煎,煮沸30 min,过滤,药渣加水1 000 ml,二次水煎,取滤液(压渣),合并水煎液,浓缩成400 ml,即为样品水煎液。
1.2.2 动物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Ⅰ组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NS 0.2 ml/d, 皮下注射,共10 d,第8日起用NS灌胃,0.2 ml/(d·只),共7 d。Ⅱ组环磷酰胺(Cy)对照组,Cy 0.8 ml/d,皮下注射[20 mg/(kg·d)],共10 d,第8日起用NS灌胃同Ⅰ组。 Ⅲ组为Cy+小叶女贞水煎液组(小剂量),注射Cy同Ⅱ组,第8日起胃饲小叶女贞水煎液0.2 ml/(d·只),共7 d。Ⅳ组为Cy+小叶女贞水煎液(大剂量)组,注射Cy同Ⅱ组,第8日起胃饲小叶女贞水煎液0.4 ml/(d·只),共7 d。Ⅴ组为Cy+女贞子水煎液组,注射Cy同Ⅱ组,第8日起胃饲女贞子水煎液0.2 ml/(d·只),共7 d。
1.2.3 标本采集及处理:所有受试小鼠均摘取眼球取外周血,分别置于含EDTAK2防凝管和小塑料管中,室温保存,在12 h内检测分析。
1.2.4 流式细胞仪分析:①首先用Flowcheck进行光路和流路校准,使所有荧光信号CV﹤2%。②在标有同型对照的试管中分别加入CD3PC5单克隆抗体和IgG2aFITC和IgG2aPE同型对照试剂各5 μl,再加入正常小鼠K2EDTA防凝血100 μl(5×105 cells)混匀,室温避光15 min后,在标本制备仪上溶血、固定上机。以前向散射光(FSC)及侧向散射光(SSC)设门(A)于淋巴细胞群(图1),以CD3PC5及SSC设门(H)于CD3+细胞(图2),调节电压使同型对照细胞位于阴性区(图3、4)。③在标有CD4、CD8的试管中分别加入CD3PC5和CD4PE及CD8FITC单克隆抗体各5 μl,分别加入各实验小鼠K2EDTA防凝血100 μl(5×105 cells)混匀,室温避光15 min后,在标本制备仪上溶血、固定上机,调节颜色补偿,分析各组每一实验小鼠CD4+、CD8+细胞的百分率。计算CD4+/CD8+比值。
1.2.5 IL2的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全自动酶标仪定量测定小鼠外周血IL2含量。
2 结果
2.1 实验各组CD4+、CD8+、CD4+/CD8+ 、IL2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小叶女贞对免疫功能损伤小鼠T淋巴细胞和IL2的作用 注:*示分别与环磷酰胺组、高剂量组、女贞子组比较,P<0.01;与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
#示分别与环磷酰胺组、低剂量组、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与女贞子组比较,P>0.05。
各组指标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CD4+T细胞数、CD4+/ CD8+比值、IL2的五组均数方差分析分别为F=23.6、F=19.8、F=40.6,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鼠CD4+、CD8+结果 小叶女贞小剂量组(图5),小叶女贞大剂量组(图6)。
图5
图6
3 讨论
本实验以免疫功能损伤小鼠为研究对象,以小叶女贞的水煎液为实验样品,以女贞子的水煎液和生理盐水为阳性对照品和阴性对照品,研究了小叶女贞对免疫功能损伤小鼠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小叶女贞水煎液能提高免疫功能损伤小鼠CD4+T细胞的数量和IL2含量,说明小叶女贞能使受损伤动物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并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小叶女贞低剂量组能将受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调节至与盐水对照组相近的水平,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小叶女贞与女贞子对照组比较,有相同的免疫调节作用。由于CD4+或CD8+T细胞是在胸腺内发育、分化形成的成熟T淋巴细胞,T细胞的发育过程更倾向于形成CD4+T细胞,在胸腺中以及在外周血的CD4+是CD8+T细胞的1~2倍,是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标志。IL2是T淋巴细胞从细胞周期G1期到S期生长有关的主要细胞因子,是T细胞主要的自分泌生长因子[4,5]。因此,小叶女贞对T淋巴细胞的调节机制可能是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达到调节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这在治疗动物免疫性疾病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小叶女贞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5. [2] 孙丰润,邱世翠,张循格,等.小叶女贞对小鼠淋巴细胞和IL2产生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报,2003,26(1):2~4.
[3] 邱世翠,孙丰润,韩兆东,等.小叶女贞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和IL1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4):230.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仪;骨髓细胞学检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09
Investigation of flow cytometry in examination of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ing in iron-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YANG Hong, MENG Yan, WANG Chao. Department of Inspection, Beijing Fengtai Hospital, Beijing 100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hanges of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ing in 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30 iron-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IDA group) and 30 healthy peopl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y all received flow cytometry three-color 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ing. Comparison was made o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DA group had much lower levels of CD3+、CD3+CD4+, and CD4+/CD8+ ratio in peripheral blood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Iron-deficiency anemia;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ing; Flow cytometry; Marrow cytology examination
缺铁性贫血是因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和铁吸收减少, 使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 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 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1]。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是了解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状态。在正常机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相互作用, 维护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当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 都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2]。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分析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免疫功能重建、器官移植监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流式细胞仪检测缺铁性贫血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关系, 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IDA患者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3+CD4+、CD3+CD8+及CD4+/CD8+)的检测, 并与正常人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30例IDA患者作为IDA组, 男5例, 女25例, 年龄23~81岁, 中位年龄46.5岁。血红蛋白48~92 g/L, 红细胞(3.24~4.76)×1012/L, 网织红细胞0.1%~1.0%, 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活跃, 粒/红比值1.91~4.37, 红系增生活跃, 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晚幼红细胞核固缩明显。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以小者居多, 中心淡染区明显扩大。骨髓细胞铁染色:外铁(-), 细胞内铁为0~13%, 骨髓报告:符合缺铁性贫血骨髓象。血清铁2.51~11.5 mol/L, 血清铁蛋白3.15~12.4 ng/L。全部病例服用铁剂治疗有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中男10例, 女20例, 为血常规、血清铁、铁蛋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且无其他器质性病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仪器与试剂 采用美国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 三色标记McAb:CD3FITC/CD4PE/CD45PerCP、CD3FITC/CD8PE/CD45PerCP、红细胞裂解液、荧光校准微球 calibrate 3 Beads均购自美国BD公司。
1. 3 方法
1. 3. 1 样品的制备 各管分别加入CD3FITC/CD4PE/CD45 PerCP、CD3FITC/CD8PE/CD45PerCP荧光抗体20 μl, 再分别加入新鲜EDTA-K3抗凝外周血100 μl, 混匀, 室温避光孵育 20 min, 加入 1∶9 配制的溶血素 2 ml, 避光 10 min。2000 r/min 离心5 min, 倒掉上清液, 加入 PBS 缓冲液 2 ml, 2000 r/min 离心5 min。去上清, 加入500 μl PBS混匀待测。
1. 3. 2 流式细胞仪测定 以荧光微球calibrite 3-colour校准仪器补偿、使仪器分辨率CV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IDA组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3 讨论
3. 1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全球性疾病, 虽然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已大为减少, 但缺铁性贫血仍然是人们所面临的威胁健康的一大难题[3]。为了了解缺血性贫血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标记法观察3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总结出缺铁性贫血主要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免疫调节紊乱[4]。
3. 2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体细胞免疫中发挥核心作用。T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 细胞的增殖分化来实现, 这是一个消耗能量、依赖核酸及蛋白质合成的复杂过程[5]。CD3+ CD4+ T 细胞是辅/诱导性T淋巴细胞(Th细胞), 也是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启动者、促使B细胞产生抗体的辅助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诱导细胞;CD3+CD8+ T 细胞是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Ts细胞), 是细胞毒性T 细胞介导反应的效应细胞, 也是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的抑制性细胞; 当CD4+/CD8+比值发生变化时, 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6]。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使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 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7]。
3. 3 缺铁性贫血可对多系统造成危害, 但对免疫功能的具体影响具有争议。Salaman 等[8]认为, IDA 可影响人体整个免疫系统, 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下降; 本研究从机体免疫功能角度出发, 分析IDA 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IDA 患者CD3+、CD3+CD4+T细胞比例减少、CD3+CD8+ T 细胞比例升高, 提示IDA影响T细胞的增殖分化, 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免疫调节机制紊乱[9]。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 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6-9.
[2] 王建中. 流式细胞术分析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方法学研究.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0, 23(4):203-206.
[3] 王腊梅, 周红彬. 3~6岁缺铁性贫血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 西南军医, 2004, 6(4):9-10.
[4] 礼征南, 王亚男, 董敏, 等. T-淋巴细胞亚群在血液病中的诊断应用. 中国医药前沿, 2010, 5(4):63-64.
[5] 罗运贵, 包勇, 罗媛, 等. 缺铁性贫血患儿123 例免疫功能低下相关分析. 四川医学, 2002, 23(11):1189-1190.
[6] 吴斌, 杨滨, 陈素清. 缺铁性贫血患儿腺苷脱氨酶活性改变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7, 18(6):332-333.
[7] Qiu S, Du Y, Duan X, et a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mediate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nas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atypicalallergic rhinitis. N Am J Med Sci, 2011, 3(8):378-383.
[8] Salaman VS, Chow KK, Shaffer DR, et al. Crosstalk between medulloblastoma cells and endothelium triggers a strong chemotactic signal recruiting to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LoS One, 2011, 6(5):e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