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空气的性质

空气的性质

时间:2023-05-30 09:2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空气的性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空气的性质

第1篇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定方法,知道所需的仪器及药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对实验现象的纪录与分析.

3.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的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4.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5.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6.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二、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组成成分的测定:

(1)法国化学家 用 实验的方法得出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燃烧物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仪器】集气瓶、插入橡皮塞中的燃烧匙、烧杯、弹簧夹、玻璃导管、胶皮管、酒精灯.【实验药品】红磷(燃烧物选择的依据: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其他成分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该物易与氧气反应,且量要足够).【辅助用品】水、火柴.【实验现象】暗红色的红磷点燃后冒浓厚白烟,发出黄色火焰,伸入集气瓶内继续燃烧,白烟充满集气瓶,手摸集气瓶壁发现变热,一会儿后,红磷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了约占原集气瓶内水面上体积的15.【实验结论】(1)组成空气的物质不只一种;(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约占15,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约占4/5.【成功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即装置不能漏气;(2)红磷要过量;(3)待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警示】(1)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后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2)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水面上体积15的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b.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3.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1)氧气:主要用于炼钢、气焊、宇宙航行( )和潜水、医疗急救、登山( )等.(2)氮气:常用作 (如灯泡中充氮气延长寿命,食品包装袋充氮气防腐);医疗上用于 ;工业上是制 的重要原料等.(3)稀有气体:作为 、 等.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有害物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2)有害物的种类:有害气体( 、 、 等)、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等.(3)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和建筑物的破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4)污染的防治: , , 等.

(二)氧气

第2篇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家是( )。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潮湿的衣服变干

C.海水晒盐 D.火药爆炸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氧化铝 D.高锰酸钾

4.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五氧化二磷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D.雪碧饮料

6.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它能跟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氧化反应中一般都有热量放出

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能发光放热

7.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8.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实验都有约五分之一的空气不知去向。有时化学家把这约五分之一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B.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C.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D.蜡烛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10.暂时存放一集气瓶氧气, 正确的方法是( )。

A.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 B.瓶口朝下,不要玻璃片

C.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 D.瓶口朝上,不要玻璃片

11.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生锈 B.酿酒 C.蜡烛燃烧 D.食物腐烂

二、填空题

12、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13、根据事实,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点燃镁条作信号弹: 。

(2)燃烧红磷制造烟幕弹: 。

(3)燃烧木炭: 。

(4)高锰酸钾受热: 。

三、实验题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 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

15、已知在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 二氯化锰 水 + 氧气,且反应迅速。据此设计两套用下图所示仪器组装成的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并绘制出装置图。

第3篇

认真研读课程,选择合理的探究学习内容。不是所有的科学学习内容都是适合探究学习的,加上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进行探究。因此要选择探究内容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太过简单。一定是学生对探究内容有强烈的兴趣,探究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 《空气占据空间吗》(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二、活动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气球、饮料瓶、玻璃杯、纸团、水、水槽。

三、过程

1、 导入:

(1)猜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交流。

(5)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2、 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3、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谈话: 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倾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2)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3)提出实验前的思考:根据刚才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来做这一实验呢?实验可以分成几步去做?

(4)同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始设计实验。

(5)学生做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部的实验。

(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7)提问: 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8)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通过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进一步认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9)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四、结论

第4篇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

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作气体燃料;

②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第5篇

    1.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3.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O2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MgO22MgO现象: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惹缶痊鸣气)2H2O22H2O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很可可以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可以会发生爆炸!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⑻加热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Cu2(OH)2CO32CuO+H2O+CO2(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第6篇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板书]: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

CO

H2

C

可燃性

2CO+O2==2CO2

蓝色火焰

2H2+O2==2H2O

淡蓝色火焰

C+O2==CO2

还原性

CO+CuO==Cu+CO2

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3CO==2Fe+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三)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业

第7篇

【关键词】室内装修; 空气污染物; 防治对策

一、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分析研究

1、室内污染物的来源。根据《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研究结果,装修工程用量较大的10 种材料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2、室内污染物的性质。室内污染物主要指的是甲醛、苯、氨气、氡以及 TVOC(挥发性有机物)等,简称“四毒一放射”。了解室内污染物的性质有利于对其进行监测、分析及控制。综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 B/T18 8 8 3- 2002) 给出这五种污染物的性质、特征和它们在空气中的分布浓度标准值,来表征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

二、室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分析研究

室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危害可以即刻表现出来,也可以慢慢地表现出来。当污染物浓度超标倍数较大时,危害性很明确,感到不适,表现出急性作用。如果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达到一定的量,然后突发病变,表现出慢性作用,到时就很难挽救,通常慢性作用的毒性远大于急性作用。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的要求,要有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美国EPA公布的200 种潜在毒物的危害等级中获得,由室内污染物的性质和毒理性实验,结合国内外近几十年出现的各种室内空气装修污染案例,现对室内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总结。另外,我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根据多年来进行室内环境监测和治理的实践,归纳和总结了室内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12 种主要表现,供大家进行自我判断。①每天清晨起床后,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②家里人经常易患感冒;③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④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新装修的房子孩子不愿意回家;⑤家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⑥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种环境后,病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⑦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毛病;⑧孕妇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⑨新搬家或者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最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⑩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甚至热带鱼莫名其妙地死掉,而且邻居家也是这样;⑾一到办公室上班就感觉喉痛,呼吸道发干,时间长了头晕,容易疲劳,一离开办公室下班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而且同楼或同房间其他工作人员也有这种感觉;⑿新装修的家庭和写字楼办公室,或新买的家具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异味,而且超过一年仍然气味不散。

三、室内装修污染的防治问题分析研究

1、专业防止措施。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发现污染物浓度超标时,可以考虑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方法进行治理,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隔离法。原理是使用一些化学试剂让污染物与人们生活的环境相隔离,这样就不会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比如:有些木制的家具里面含有放射性物质,可以在家具外面用一些负离子涂料,这样既美观又可以阻止放射性的危害。但是污染物始终都还在人们的身边。一旦外用试剂失效,那么污染物同样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中的一种吸附法。其原理是活性炭本身对污染物有吸附能力,放一些在室内,自然就会起到吸收有机污染物的效果。活性炭主要是吸附有机性污染物,其表面积大,吸附效果不明显,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一旦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后,效果很明显的有下降趋势,并且费用高。

生物法。生物法主要是在室内种植一些植物以及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因为很多植物都对室内空气有净化作用。如:吊兰、芦荟、兰花、均能对甲醛污染有去除作用;而常青藤、铁树等则对苯有净化作用。而微生物则主要是利用有机物中的碳作为能源,从而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此方法比较简单、实用,是人们的首选。

光催化净化法。“光催化”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纳米级的二氧化钛通过紫外线的催化,产生游离电子及空穴,进而产生极强氧化作用的氢氧自由基,它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使之分解成为无害的 CO 、H 20 和矿物酸,起到净化环境作用。但是此方法主要是靠紫外光线,如果光线不好,相应的效果也明显下降。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但是除臭效率高、净化效率高,还有灭菌作用。普通的房屋很少用到此方法、其费用也比较高。

臭氧法。臭氧是强氧化剂,可以把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工作原理是臭氧中的氧分子与有机物中的双键结合,生成臭氧化物。但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性,同时具有使室内物品退色的作用,其本身也是一种污染物,不适合推荐。

高压电负离子法。原理是利用高压电离苯、甲醛的一种方法,将一些有热点效应的矿物质加入到材料中与空气结合,使甲醛、苯电离氧化成为负离子,再与空气结合生产水和氧气。此方法无二次污染,见效快。在未来的日子里,高压负离子净化空气将会得到广大发展。

化学反应法。其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出去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一种方法。如:甲醛消除剂、苯消除剂等等可以直接消除室内的部分甲醛与苯。

2、住户注意事项

提高绿色装修意识,营造健康环境如果正准备进行装修,则一定不要盲目追求豪华装修。其实,越是豪华的材料其存在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污染叠加的效应越严重。消费者应该改变观念,装修应以舒适、安全、方便为标准,不应该过度装修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

提高居室装修的成品化。提高居室装修的成品化,可以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选购成品门、成品窗、成品柜,可减少包门、包窗等。这不仅可以减少油漆涂刷过程中的溶剂挥发污染,同时还可缩短装修时间,质量也可以确保。

加强居室通风。居室装修工程竣工后,不要立刻入住,尤其不要在夏季入住。因为夏季甲醛挥发量较大,新装修而未入住的消费者,应错开夏季入住,以避开家具和建材中甲醛释放的最高期。注意经常通风,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自然通风的方法既经济又有效,对于自然通风条件不好的房间,可采用空调或电扇。

四、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家庭市内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装饰装修和家具。其中,混凝土防冻剂造成的氨气污染占19 % ,装饰装修造成的甲醛和苯污染占 51% ,家具造成的甲醛和苯污染占29 % ,其它污染占1%。 事实表明:装修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以上谈了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文献

[1]朱明华.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能源环境保护,2006

第8篇

关键词:空气;氧气;热点;题型;例析

作者简介:马亚楼(1975-), 男,陕西永寿人,中学一级教师,发表文章400余篇,主要研究化学教学.空气、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常考热点,为此,笔者结合2016年部分省市中考化学试题,谈谈其常见的考查方式,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单元以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和推理题的形式出现,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思维方法、关注自然和关注社会的情感.只要我们熟悉实验操作过程,记住了实验现象,学会了观察、分析、推理的一般方法以及注意对生活环境的观察,便能较好地回答题目考查的问题

【典题分析】

考点一考查空气的成分

例1 (玉林市)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21% B.0.03%C.78% D.0.94%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C.答案:C.

例2(2016年山西省他)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N2B.CO2C.H2D.O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的成份.解题时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因而氮气占78%,是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A选项合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例3(2016年成都市中考题)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He B.N2C.O2D.CO2

解析: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

答案: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稀有气体包含的物质种类.

例2 (淄博市)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解析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作食品保护气,即A正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错误;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故C错误;性质稳定与可作电光源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错误.答案:A.

【点评】本题不太难,但在选项中涉及各成分的体积比和成分对自然界和人类的作用,这样内容就显得很复杂,要学会分析,将知识适当拓展.

考点二:考查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考点二考查空气污染与防治

例3 (河北)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SO2,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馕廴镜闹卫硗揪短岢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减少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A不符合题意;使用太阳能与核能等绿色能源,能减少PM2.5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并不能减少污染气体和PM2.5排放,故C符合题意;改善燃料结构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也就减少了扬尘污染,可减少污染,减少了PM2.5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考点三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4 (成都市)图1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A.a是铜,b是红磷 B.a是铜,b是木炭

C.a是汞,b是红磷 D.a是汞,b是木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药品探究.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该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因此在测定空气成分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该物质是非气体状态的物质;对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铜被加热生成氧化铜,没有生成新的气体;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汞加热生成氧化汞是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木炭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新的气体,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C选项正确.答案:AC

例5 (烟台市)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解题时依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药品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药品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本题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45mL230mL≈19.6%,故B错误;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即C正确;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D正确.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8(2016年泰州市中考题)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燃物的选择.解题时应注意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A正确;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故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选项B错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选项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所用的可燃物具备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考点四混合物与纯净物

例6 (2016年广州市中考题)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银 B. 液氮C.干冰 D. 生铁

解析: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属于纯净物.液氮指的是液态氮,属于纯净物.干冰是指固态二氧化碳,也是纯净物.唯有 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

答案:D

例6 (荆州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敞口长时间放置的NaOH固体

C.纯净的NaCl溶液

D.冰、水混合物

解析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可知,纯净物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题给洁净的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敞口长时间放置的NaOH固体是NaOH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纯净的NaCl溶液是NaCl和水的混合物,唯有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纯净物.答案:D.

考点五考查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例11(2016年苏州中考题)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氧气的性质、用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A正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而不是78%,故B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溶解程性的大小,故D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即可分析解答.

例7 (衡阳市)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N2B.O2C.CO2D.C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解题时依据所学的知识即可.N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错误;O2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B正确;CO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错误;CO具有可燃性,能燃烧,但不支持燃烧,D错误.故选B.

例13(2016年桂林市中考题)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用途,由于氧气能供给人呼吸,所以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

答案:B

考点六考查实验现象

例8 (上海)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产生耀眼白光B.产生黑色固体

C.产生蓝紫色火焰D.产生大量白雾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区别.

例15(2016年湘潭市中考})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解题时依据所学的知识即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即选项A说法正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选项说法错误.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选项说法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D说法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考点七考查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探究

例9 (黄石)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减慢反应速率,A错误;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选项B不正确;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故C选项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D选项错误.答案:C

例10表1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表1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1/401/201/101/51/31/22/31/12/1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1247950547593106153240(1)据表1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2)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

(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4)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解析(1)反应速率最大,即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最短,结合题给数据,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10时,产生1L氧气所需时间最短,即反应速率最大.

(2)二氧化锰用量过少时,其与氯酸钾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催化作用不明显.

(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相当于减少氯酸钾质量分数,因而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4)通过题给数据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

考点八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

例18(2016年丽水市中考题)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放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操作.解题时依据实验基本操作的规程即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操作正确.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B中所示操作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图C中所示操作正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D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11 (山东省菏泽市)图3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

(2)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待收集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常用于收集气体;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是利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MnO32H2O+O2,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不让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跑掉;实验结束后,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正确顺序是: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等到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瓶口;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故正确操作为:③②①;

答案:(1)集气瓶 2H2O2MnO22H2O+O2 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跑掉;过滤;

(2)③②①

例20(2016年衢州市中考题)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A错误;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即B错误;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C错误;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开始时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也在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D正确.

答案:Dw

【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考点九考查氧气制取的计算

例12 (长沙市)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68.4g.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制取的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68g+2g-68.4=1.6g

(2)设产生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32

x 1.6g

68/32=x/1.6 解之得:x=3.4g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68×100%=5%

【答案】(1)1.6(2)5%

【变式题】14(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体验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利用6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2KCl+3O2)制取氧气.

(1)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氯酸钾可能未分解完全,又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实验加热后的残留物加水至充分溶解,^滤;

实验2:向实验1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74g

小资料: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AgClO3易溶于水

甲同学分析实验过程,其中仅涉及两步化学反应:

2KClO32KCl+3O2KCl+AgNO3TAgCl+KNO3

推出两反应间存在KClO3KClAgCl物质转化关系和质量比例关系.

请你利用上述关系,通过计算帮甲同学判断KClO3是否完全分解?(要求: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说明判断依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利用加热前后质量差进行计算,同样达到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你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

答案:(1)KClO3~KCl~AgCl,质量比为122.5:74. 5:143.5;KClO3没有完全分解(2)赞同;由质量守恒定律,固体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点拨:

(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KCl+AgNO3TAgCl+KNO3,则2KClO3~2KCl~2AgCl,即KClO3~KCl~AgCl,它们的质量关系为122.5:74.5:143.5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KClO3~KCl~AgCl

122.5 143.5

x5.74g

= x=4.9g

6g>4.9g,故KClO3没有完全分解.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加热前后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进而判断是否完全分解.

【真题回放】

1.(齐齐哈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2.(湖北省)2015年冬,连续多日的雾霾给襄阳人的生活来带不便,下列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B.使用清洁能源

C.乘坐公交出行D.垃圾集中焚烧

3.(乐山市)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B.苹果汁C.氧气D.干冰

4.(2016年北京市中考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五氧化二磷B. 大理石

C.加碘食盐D. 食醋

5.(怀化)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6.(长沙市)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7.(天津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8.(邵阳市)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9. (荆州)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0. (邵阳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rO2 ,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排水法收集O2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1.(山东省枣庄市)某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药品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填字母),

A.水B.过氧化氢C.氯化钾D.高锰酸钾

原因是.

(2)装置连接,所需的一些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A.颜色B.可燃性C.溶解性D.密度,必须考虑的是(填字母);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装置字母序号).

(3)气体检验:如图5甲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乙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原因是.

(4)实验探究:如图6所示,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观察可见:实验①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产生气泡,实验③中产生气泡更快,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D,2.D,3.B,4.A,5.D,6.B,7.B,8.B,9.D,10.C

11.(1)C氯化钾中无氧元素

第9篇

1.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难点: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

3.疑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

4.解决办法:

(1)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生对空气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结论。

(3)以投影或录象的形式讲述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或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或组织学生对当地有关的企业所造成环境污染做一调查了解,以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4)至于实验中为什么以红磷做燃料,而不用碳、铁、硫等,待学习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会解决。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这一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为了分散重点,本节就可以介绍几种元素的符号,如O(氧)、N(氮)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有燃烧现象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粉末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

3.描述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小结]:观察、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

(1)光、焰、色;

(2)放出热量;

(3)生成物的色、味、态。

[提问引入]: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不过同学们对它了解多少呢?(提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提问这是空气的性质),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共同组成的。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讲解]:在学习空气的组成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

[板书]:1.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

[举例]:以1L空气中含0.21L氧气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讲解]:下面继续看空气的组成。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测定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教师活动]: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利用图片或录像来讲述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板书]:

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及杂质

%

78%

21%

0.94%

0.03%

0.03%

[学生活动]:打开课本P7阅读[试验1-1]。

[板书]: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师活动]:介绍实验装置及原理,演示[实验1—1],按以下三步演示:

1.实验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明亮程度与在罩外空气中一样。证明罩内气体为空气——空气的检验方法。以水面为基准,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并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罩内体积1/5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结束后,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熄灭——氮气的检验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板书]: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1)发出白光;

(2)发出热量;

(3)生成大量的白烟。点燃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试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

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教师活动]: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利用投影或图片介绍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环保知识。

[学生活动]:讲述有关大气污染的事件,讨论发生在身边的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划出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来源。

[板书]:1.空气的污染主要分为: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沙尘等。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

(四)总结、扩展

本节的重点是空气的成份,但应注意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如果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氮气各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呢?(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氮气、空气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料之所以选择红磷是因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而无气体生成,能使钟罩内压强减小。

四.布置作业

第10篇

⒈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调查记录。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第11篇

关键词:工作场所 空气 化学物质 检测 方法

一、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方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为了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者身体,我国的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标准,对了解劳动者暴漏在工作场所空气化学物质的浓度有了数字化的硬性要求。无论是技术还是法规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陆续修订了《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标准测定方法》、《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等国家标准,使可能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二百余种化学物质有了明确的检测规程,这就使我们的空气检测工作正式进入了正规,做到了数值上的硬性要求检测中的方法规范。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方法总体分为两部分,一是空气取样(也叫做采样),二是进入实验室阶段,采用设备与方法对取样进行试验检测。

取样是否标准是否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与样品的收集器皿是具有重要关系的,我们必须根据取样的不同环境不同样品选取适宜的器皿。在取样过程中有以下器皿是经常使用到的,各种吸附剂管和吸收管,还有部分取样需要使用滤料。像有机气态取样多采取硅胶管,因为有机气态属于极性化合物,那么非极性的气体物质取样泽要求使用活性炭管。还有些气溶胶态类的化合物,这时应使用滤料取样。还有气溶胶与气态的混合化合物,需使用管类和滤料两种器皿。吸附液、聚氨醋泡沫塑料也都是取样的常用器皿。空气取样最常用的还是管类(活性炭管与硅胶管),因为极性与非极性两种化合物都使用的管类取样,具有效率高、解吸快、价格低等优势。固体吸附剂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对于需要长时间取样的工作场所就必须使用固体吸附剂,这样可以模拟劳动者和工作空气接触的真实状态,得出最科学的取样值。

选择固体吸附剂取样时应该考虑时间因素与穿透容量参数,涉及到穿透容量的固体吸附剂应该做穿透试验。方法如下:利用标准气或试验用气。当然了配气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多的测验员以自行配置气体进行实验。取样时也需要考虑空气中带检测物质的存在状态,这个问题很重要,很多待测物质以两种形态存在于空气中,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两种采集器皿。随着科技的发展,富集取样被方法学研究所提倡,直接取样已逐渐被淘汰。

空气取样有很多布点方法,如网络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空气中有多个化学物质,而且化学物质的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网络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叉点处,或方格的中心。网络格划分越小时,监测结果越接近真实值,监测效果越好

如图1(a)。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化学物质构成的化学物质群,或污染集中的地区.先找出污染群中心,以此为圆心在地面画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同心国中心画出若干条放射线,而放射线与同心圆文点为采样点.同心圆的半径通常为4m, 10m, 20m, 40m,从里向外各圆周布点数为4个、8个、8个、4个,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应多布采样点

如图1(b)。

三、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的方法学

科技高度发达,检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仪器更加先进,技术也更为成熟。接下来我们将详细的讨论一下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学——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

工作场地不同于生活场地,会因为工作性质环境产生很多具有很挥发性的邮寄化合物。对于这样的有机化合物是应该采取气相色谱法的,现阶段很多方法学研究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气体或蒸气分子在固体表面由于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发生的浓缩现象称为吸附。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吸附脱附相互交替的过程叫做吸附色讲过程,由于是以气体为流动相,所以叫做气固吸附色谱(简称气固色谱)。这种吸附色讲的理论墓础就是吸附理论。各种气体在吸附剂上由于吸附平衡常数不同而实现分离。反之,根据气体在吸附剂上的色谱行为就能研究吸附剂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质等。

2.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分析中定性定量分析较好解决,但是还有部分是复杂的混合成分,采用采用经典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常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的问世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众所周知,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中,气相色谱是一有力手段,具有简便、快速、高效、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但作为一种鉴定方法尚有不足,特别利用保留时间作定性指标是很不可靠的。而在鉴定方法中,质普仪却是一种很好的鉴定工具。

对于单一成分纯化合物,质普法不仅检测灵敏度高,而且能迅速地提供有关分子结构和组成方面的宝贵数据。

3.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是以固态或液态物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潜法的总称。液相色潜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制备。因目的不同,其操作方法也随之而异。液相色谱法按固定相担体的形式分类,大体可分为柱色讲、纸上色谱和薄层色谱。高速液相色讲法在柱色谱法中,能够不使分离条件变坏而缩知洗脱时间。通常在1小时之内即可完成几种组分的分离。

四、光谱法

光谱法中有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即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一种ICP分析法,它的优势在于迅速对多种元素做出定性分析,并且非常准确。

第12篇

关键词:盆栽花卉;泥炭;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S6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88-1

1盆栽土体结构

1.1盆栽土体结构存在的几个问题

盆土板结:主要原因是缺乏腐殖质,土壤养料贫乏,土壤粘重。另一方面,没能及时换盆。理想的土体结构上盆后,经过几年植物吸收利用和水的重力作用也会出现板结。

盆土积水:盆底排水孔堵塞或过小,再则,各种基质配比不适合,土占主要比重,土体粘重、不通气、不渗水,于是板结。湿时积水,也是烂根的主要原因。

缺乏养料:培养土根本没有肥料或腐殖质,只是土和沙,造成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滞。

1.2泥炭在改良土体结构中的作用

泥炭经过加工粉碎后,是一种理想的培养基质,泥炭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腐殖质酸(简称腐殖质),腐殖质本身含有花卉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原料。但由于腐殖质为一种有机胶体,它能吸附很多水分和养分。在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腐殖质胶体的粘性比粘土的粘性小得多,但比沙土的粘性大得多。因此,无论粘土或沙土,混入腐殖质之后都能起到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粘土中混入腐殖质能破坏或减低粘土粒之间的粘性而使粘性不粘;沙土中混入腐殖质能把松散的沙粒粘结起来,而使沙粒不散。

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方面,腐殖质最重要的作用是它能使土壤形成团料结构。具备良好团粒结构的盆土,能协调确定其所含水分和空气所在土壤颗粒间孔隙中各自的位置,因而也就解决了水分和空气在盆土中同时并存所发生的矛盾。水浇入含腐殖质的团粒结构的盆土之后,先是水分沿着土壤团粒间大空隙下渗。这些团粒间大空隙大小不同,土壤空隙很不整齐,因此即使水分顺着直径较小的毛细管空隙继续辗转向下渗透时,已进入毛细管空隙的水分立即保存下来而不下渗。另一方面,水分穿过较大的非毛细管空隙下排后,腾出来的空位置则仍被空气所填充。由此可知,向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盆土浇水几分钟之后,即在土壤中细小的毛细管空隙中留有饱满的水分;又在较大的非毛细空隙中进入充足的新鲜空气,水分和空气分别占据土壤中大小不同的两种空隙。

1.3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培养土加入有机肥关系极为密切,土壤肥力是指土壤的水、肥、气、热,就是指土壤的水热状况,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土壤的通气性和土壤的反应等。这些性质都要调节水、肥、气、热状况,它们是互有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有机肥能增强植物的光能利用,因为这些有机肥料在土中分解产生大量的CO2,可供植物进行碳的同化;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所以有机肥非但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可以直接营养植物,即能肥土又能供应营养,这是有机肥独有的特点。

2盆栽植物的根系活动

2.1影响根系活动的条件

根系的吸水与它的生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凡是影响根系生命活动的条件都会影响根系吸收水分。土壤的湿度与通气情况对根系的吸水很重要。那些没有结构的土壤,对植物根系的吸水像其他生命活动一样,很是不利。

植物的地上部分经常处在含氧21%的大气中,不会发生氧的不足,而地下部分常会氧气不足,土壤气体中氧的含量,经常在20%以下,而且随着土质的粘重程度和土层的深度逐渐减少。所以根系经常感到氧气的缺乏。根系生长最有利氧分压,因植物种类而异,平均约在10%~15%左右。土壤空气中这样的氧含量只有在结构良好的土体中才能经常维持。不良的土壤结构,不正确的培养土,都使土壤的通气条件恶化而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

土壤温度也是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温度降低,常常引起根系吸水困难而发生萎蔫。低温对吸水的影响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是完全不同的,温度降低时,热带与亚热带植物吸水下降的速度比温带植物要快得多。

2.2水分与植物的生命活动

水分的存在状况与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水分的不同状况影响到不同生命活动的强度。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重要原料,它与CO2合成碳水化合物。水分是植物体进行代谢作用的介质,离子与气体的交换必须在水中进行,根系对土壤矿质的吸收,只有在土壤中水分充足时才能进行,植物体中矿质元素、有机物也必须以水溶液的状态,才能通过输导组织。植物体中一连串的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水中才能进行。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