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管理培训课程

经济管理培训课程

时间:2023-05-30 09:2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管理培训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管理培训课程

第1篇

物流培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要求,在网络的训练基地学完这个培训课程,培训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关于高等职业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必须掌握物流实训基地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点,从投资模式,模式的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

【关键词】

物流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能力的教育,它的目标是更高的技术应用于生产线,建设,管理培训,服务。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关键技术的发展,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物流管理实践室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物流专业成熟的施工。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 使实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容易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的和职业的对接;

(2)大学学生和高职院校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培训证书培训平台;

(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岗位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平台。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实训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两个高等职业院校,经济学和近几年工程管理实验室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验室建设,如投资增加硬件实验室,实验室人员提供更完整的。然而,由于中国的教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光,几十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受重的科学,在光的艺术干涉实验基地,作为一个科学和专业优势,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培训基地建设启动整个晚上,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缓解瓶颈,在一定程度上,经济与管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制造生产制造业的第一个,校外实训基地正式。一些大学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只能保障最基本的实践效果,必须在联系人的工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学生仍无法干预,许多企业积极性不高,只是表面上的满足合作,接受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也不要让学生接触到核心部门和相关的管理事务,如果商业秘密。生产第二,教学资源整合是不够的。主要体现在:实验训练课程资源。整合两个教师资源。第三,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济上的限制,一个经济管理学院,培养专业,尚未建立或建设缓慢,甚至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因为课程设计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清晰,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3 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创新

管理和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上海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促进。实践中的其他类型的模式探索。

3.1 管理的本质的目标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商业环境,管理,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管理机制和相应的部门,采取预约系统,利用各部门主管的专业教师,学生会副主任由国务院指定的。明确的责任分工。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践基地的头“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3.2 互惠互利合作

驱动力和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是校企合作的前提。真实或模拟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一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训练设施和其他社会资源,得到行业或企业的资金,设备,场地和其他物质资源支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二是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双师教师数量“,水平不高等问题。三是企业可以提高知名度,获得人才,智力资源的质量。

3.3 规范管理

在学校和企业培训基地的安全合作的长远合作,不仅有学校和企业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必须在合同及其他法律手段明确。双方应信守承诺,遵守合同或协议的条款。

3.4 制度创新

“消费”培训“施工管理”培训基地要生产管理模式转变的消费。学校可以利用的教师,学校设备,优势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积极为社会,为企业确定生产任务。这是一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降低办学成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操作培训基地。高水平的训练基地,尤其是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在融资可面向社会,培养基,按照“谁投资,效益”的库存管理的原理。在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企业培训的前提下,自筹资金,运作模式。产权问题。从长远发展考虑的研究和培训基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更有利于发展的基本矛盾,但这必然带来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

3.5 教师,教材

关键职业培训基地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其功能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老师,一个是从企业转移,两个,三是提高教师的培训,四是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物流企业的岗位是固定的,而物流运作过程,它要求物流专业教师在企业工作。在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结合教学,讨论了输入模式,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试图为我国找到一个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基本模式。

【参考文献】

[1]冯徐文平.[J]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职业教育,2012(2):32-34.

[2]潘明.高职教育外部营销[J].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法律经济学(下半年),200710 .

第2篇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核算工作 问题措施

一、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大多数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的运转和规划上,对于完善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视度较低,没有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对于企业提升整体能力来说是极大的阻碍,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出现漏洞,在企业发生财务问题时不能迅速且有效地解决。

2.财务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的发展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这和员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在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未对企业员工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普及,很多员工对于财务管理的概念模糊,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新会计制度下,各个高校对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但并未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会计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较差,理解得不够深入,在毕业进入企业单位工作时,无法直接上手,而企业原本有资历的员工没有得到新会计制度方面相关的培训,以往传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不能运用到新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来,短时间内不能转变过去十几年的会计财务管理观念,无法带领新员工参与到工作中,这就给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3.财务管理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系统

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重视生产,不重视企业的管理和财务计划,因此造成了企业的一些基础设施过于落后的结果,而这些设施的落后,也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的管理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导致信息过于落后,这样就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速度。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许多企业往往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量的更新是很重要的事实,这就要求企业更新企业管理的设施,使管理的设施进一步的现代化。更新企业的基础设施,也要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足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要对这些人员进行足量的培训,如果企业不重视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财务工作者缺乏对于现代化管理的制度和手段的管理理念,这样就会使财务的管理手段停滞不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完善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登记、对企业资金收支进行管理,可以说这种现象在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中还比较普遍。总体来说,这种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因为如果企业管理者采取这种财务管理态度会造成企业管理者忽视企业财务的风险控制,忽略了企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性,造成企业只会在企业发生资金支出、收入后才会做出相应的措施,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与效率性。因此在新的会计制度背景下,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优化其观念,积极拓展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认识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合作沟通的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沟通获得企业经营情况,并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调整。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具有一定的财务预测意识,通过一定的会计信息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以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设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把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变得规范化,确立一个本部门内部的工作规范和内部核算制度,严格按照内部的工作规范和核算制度来进行控制,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实行,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对公司内部的消费项目进行稽查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将公司全部的花费项目统一交由财务管理。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新会计制度给企业原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要求,需要原财务管理人员对以往的企业财管理手法进行革新,需要形成符合新会计制度的工作理念和新的管理技术。企业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将新会计制度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状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培训课程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转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使其尽快地适应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加强财务核算监督工作

企业财务核算除加强自身管理之外,完善外部监督和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注重外部监督制度应用推动财务核算规范化进程。主要是加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监督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履行各自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监督工作,社会中介机构要接受他人委托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核算和验收,财政部门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有效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各项工作。

5.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新会计制度颁布使财务信息系统得到了进步。在企业的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中需要财务信息系统的支持,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系统的要求变高,财务系统需要符合当代的企业发展。在企业中财务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财务信息系统随着财务管理的改革而进行完善,这是财务信息准确性的保障。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能够协助工作人员高效地完成管理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第3篇

进入“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伊春市逐步加大对伊春市生态旅游事业的扶持力度,把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因此,正确认识政府行为对发展伊春生态旅游产业的影响作用极为重要。综观国内外对政府行为与旅游产业之间影响作用的相关理论综述,学术界通常认为在政府行为中,主要有经济调节机制、产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三个维度[1]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1经济调节机制的影响作用

要想加大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政府就应当采用适当的经济调节机制来影响产业的发展,完成旅游资源的市场配置。

1.1资金筹措地方政府应当在地方财政预算中设定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专项经费[2]。伊春市财政每年拨款1000万元作为伊春市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伊春响应目前国家“保内需、促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抓住目前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强化了对旅游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推出了桃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翠峦兴安湖水库等2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在香港、杭州等地经贸洽淡会上进行推介,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中国动植物园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已经有哈尔滨宝宇集团投资建设的西岭生态旅游度假区、由名人集团投资建设的名人生态旅游综合度假服务区。

1.2财政政策伊春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文件,同时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经济获利能力较强并能贡献较多的财税收入、并遵循伊春产业发展现状的项目进行一定的优惠扶植,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除此以外,伊春市政府还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其对伊春的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并明确将旅游方面的招商作为一个基础目标,在招商引资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引入问责机制、合理分工制度、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等的配套机制,编写印制了《伊春旅游招商项目册》,从而掀起了伊春市在旅游方面的招商引资热潮。

1.3金融工具金融工具[3]是指政府为了缓解中小企业投资难的问题,特设的小额贷款、科技贷款、质押贷款等各种扶持措施。“十一五”期间,伊春市旅游产业通过政府投资、银行信贷、民间投资等方式完成的融资总量为280亿元,全市135个旅游企业有5%以上的企业得到了银行信贷支持,其信贷对象主要是绿色旅游及旅游餐饮住宿业。此外,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关于中小企业支持的金融产品也使部分的旅游企业得到了更宽的融资渠道。

2产业管理机制的影响作用产业管理,是政府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产业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本文认为对伊春生态旅游产业而言,资源规划、信息公开、市场秩序几方面尤为重要。

2.1资源开发假如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有着极佳的品质,则该地区旅游资源更容易形成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恰恰就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竞争力自然发展的基础。伊春力求在旅游景区开发方面上新水平[4],对《伊春市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提出小兴安岭旅游度假集合区的规划设计和重点项目,还邀请专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全市旅游发展提升策划,并为带岭区、汤旺河区、新青区、翠峦兴安湖水库编制了旅游规划。按照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提升规划要求,伊春对《五营区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使其更加符合旅游发展的需求。伊春市目前已建成10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其中有3个国家4A级景区、18个2A级以上景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滑雪旅游方面,伊春建成4处S级以上滑雪场,生态旅游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2.2信息公开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了旅游市场的失灵,导致了经营者和旅游者的不合理、甚至违法行为的出现,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强有力的介入和积极作用才能实现[5]。因此,伊春市政府积极拓宽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对伊春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介绍,有关的旅游信息。并且建立了专门的伊春旅游网,可以在伊春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的链接点击进入,既方便查找,也体现了权威性和可靠性。此外,伊春市旅游局还开通了目前网络世界中比较流行的微博,通过微博的强时效性、较快的传播性、简单直白和大众化的特点,更快更好地相关旅游信息。

2.3市场秩序地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旅游业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规范旅游企业的主管和其他角色的行为。伊春制定出台了《伊春市旅游行业服务规范》,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导游员分别签订了《自律公约》,推进了旅游企业诚信建设,加强了旅游行业自律。开展创建“诚信星级饭店”和“诚信旅行社”活动,提高了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意识。以市政府令形式下发《伊春市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管理规定》,并对未按《规定》要求建设的旅游景区,一律不允许其接待游客,从而保证了景区景点的服务质量。同时,重点查处了“黑社”“、黑导”等无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了私自收取回扣、变相或直接索要小费、强迫购物等旅游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避免了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保障了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

3公共服务机制的影响作用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王澜明,2005),其中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公关宣传与旅游产业发展尤为密切相关。

3.1基础设施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基础设施[6]主要包括水、电、通讯、交通、餐饮住宿、文娱活动等方面。旅游基础设施越发达,要素资源流动越通畅,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行越强,越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10月,黑龙江省第一条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断面的高速公路:伊绥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行。截止目前,伊春市外部公路交通还有222国道、204省道、303省道、311省道以及312省道,构成贯通伊春的“干”字交叉外部通道。内部旅游交通主要以伊春为核心,沿哈伊、鹤嫩和伊嘉呈放射状分布,基本建成连接了伊春市内100多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公路。在铁路交通方面,哈佳线上的南岔、带岭、朗乡、桃山、铁力等重要景区与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和哈尔滨等省市有直通列车。航空交通方面,伊春林都机场已建成通航,在原有伊春—哈尔滨—北京航线的基础上,又增开了伊春—大连—上海航线。在餐饮住宿方面,伊春现有的星级酒店分布在伊春市区8家,铁力5家,带岭区1家,金山屯区2家,西林区1家,嘉荫县1家。旅行社36家,而且以从事地接服务的中小型旅行社为主。伊春区内的餐饮饭店众多,菜系品类丰富,满足各地区各层次旅游者不同的饮食需求。伊春市还新建旅游家庭旅馆173户,新增床位2000多张,改造现有房屋101户,有效改善了旅游时期旺季住宿接待能力较差的不足。2011年,陆续有6家五星级酒店在伊春破土动工,首开伊春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先例。

3.2人才培养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服务密集型和素质密集型产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产业收益的源泉[7]。近年来,伊春市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商管理学院等省内高校联合开办了旅游管理培训课程,举办了多次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研讨会、伊春市旅游发展研讨会、景区标准化建设研讨会。同时,伊春市政府还组织相关的旅游管理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如云南、九寨沟、江浙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举办了旅行社经理、导游员和星级宾馆经理等各类培训班80余期,培训具有较高学历、较高素质的直接从业人员7000多人次;组织进行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大赛、景区景点导游员技能大赛等各种有奖竞赛,为伊春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从业队伍。

3.3公共宣传近几年,伊春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森林生态旅游节、摄影节、杜鹃花观赏周、五花山观赏节等旅游宣传活动。伊春市政府组织伊春市的部分旅游景区、旅行社参加了2011年4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市主办的“2011年度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与旅游企业对接、发放宣传品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伊春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了伊春旅游的知名度,有80多家旅行商与伊春市旅游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除了对国内市场的努力拓展,伊春市政府还积极发展海外市场,伊春市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6国驻华大使及驻华参赞举行会谈,进行对伊春旅游资源的推介,并探讨相关的旅游投资计划与项目,从而达成旅游战略的合作关系。

4伊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主导角色的转变

4.1由“主导者”向“决策者”转变伊春市政府应当依据伊春整体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旅游市场的相应水平,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出中长期、短期的发展计划以及各阶段的既定目标,加强旅游资源的聚合效应。同时,伊春政府还要对相关的旅游企业进行税收方面的优惠和减免,包括税收返还政策等。在金融方面,伊春政府应根据金融和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实行各类优惠措施,包括降低利率、不计息、利息补贴和其他补贴的优惠贷款和资产抵押融资等金融政策,支持旅游资源开发单位和旅游企业的软硬件进步。在投资方面,要通过政策方向进行引导,鼓励各方对旅游产业的各方面进行积极的投入,逐渐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生态旅游产业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