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翻转课堂论文

翻转课堂论文

时间:2022-05-10 23:20:16

翻转课堂论文

第1篇

(一)课堂活动设计

初中翻转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最有益的改变并不是在课前的学习,而是在课堂活动中。翻转课堂通过将知识传授转移到课前,留出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需要在评测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将各班学生分成小组,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另外,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过程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情况来完成课堂活动的设计。如科学这一学科课程中,应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而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对数学这一学科,教师则是在课堂上重新讲授多数学生仍然存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辅导学生练习,反馈学生在作业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学习环境

初中翻转课堂有两个学习环境:一个是基于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环境。我校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搭建了学习平台,并为教师和学生配备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通过教学平台,上传相应的、提前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导学案以及拓展资料,学生则通过平台获取视频,自主进行知识的自学,并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来选择拓展资料进行补充学习,完成预习测验题。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把自学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精确把握学情,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答疑释惑,真正实现把“教师”带回家。另一个为真实的教室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传统的教室进行了重新布局,打破原先“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格局,创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4~6人形成一个小组。

二、我校翻转课堂的学科教学特色

学习有效性有三个维度:一是学习速度,即学习效率;二是学习结果,即学习效益;三是学习体验,即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命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也是我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搭建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流程结构:课前———观看导学视频,达成知识传递,完成自学检测,提交疑难问题;课中———交流学习收获,归纳共性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有效达成目标,开展多维练习和巩固内化提升。课后———进行自主个性复习,完成下节内容自学。然而,我们认为学科特点不同,翻转课堂的目标定位和变革路径也应当有所不同。如何基于学科特点,寻求教学本质,丰富课程文化,改变课堂形态是各学科组实施翻转课堂的着力点。一年多来,各学科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研讨课、展示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积极研究,不断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翻转课堂模式。此外,就不同学科的翻转目标,也已经达成共识。我们认为:文科翻转课堂的目标除了落实语言运用的工具性目标外,重在拓宽学生阅读领域,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理科翻转课堂的目标为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目标外,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探知欲望。

(一)语文学科———把语文书读“厚”

初中语文学科的翻转策略为:一是从分课型入手,针对语文教学的“无序无型”,进行“分课型”变革。我们把语文课分为了三大模块“课本教学”“经典阅读”和“综合写作”,并把笼统的语文课分为五种课型———课文精读课、课文略读课、经典阅读课、阅读技巧课、综合写作课。教师按课型组进行分工备课,群策群力,自编相应的教程,录制相应的微视频,设计导学案,力求达到有型、有序和有效。二是从丰富课堂教学入手。课前以任务驱动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PPT、视频内容,并完成相应任务。我们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科学地记忆文言词汇,形成高密度的词汇网,令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区,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并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交流区进行组内问题讨论,将细、杂、低质量的问题先行解决,由组长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一回复在教师的主题帖上。教师基于自学问题交流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立足学情。而课堂上,不再是以往落实重点字词句,理清文章故事脉络的浅层次讲解,而是抓住文章的一个点进行突破,将情感、价值观培养作为重要目标。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深入探讨,鼓励多元化的解读和表达,传递正能量。三是从拓展课程资源入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对课本知识的获得,更是精神品格的塑造。为了给学生精神提供“根”的滋养,语文组教师开出《温州二中作家作品导读》《古典的中国》两门校本课程,并在全校普及。每位教师再立足自身特长,根据自己既定研究方向,制订个性化的课程,以文学课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自身的研究与发现。例如,我们现在有:尹俊杰老师的“文学史教程”;黄筱琳老师的“现代诗歌教程”;郑小红老师的“电影美学教程”;潘志敏老师的“红楼梦”解读教程;杜亦平老师的“温州乡土文学”课程;吴积兴老师的“中国风写作教程”和寓言创造社;倪海娜老师的“瓯潮诗社”;王璇老师的“青葵话剧社”;等等。通过上述途径,我们力求让语文课成为充满热情、激动、憧憬,情感荡涤和心灵互动,并将师生的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二)数学学科———翻掉“第三种负担”

培养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我们的教师不缺乏让学生得分的技巧,但知识和技巧只能解决具体问题,而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触类旁通的,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应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更高超的技艺。基于此,我们的数学学科翻转策略是:翻掉“第三种负担”,激活数学思维。什么是“第三种负担”?它其实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里所产生的负担,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负担,常常在课堂上产生。目前的数学课存在重结论、轻过程,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的弊端,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于是,便产生了“课上貌似听懂,课后却不会做题”的第三种负担。如何翻掉“第三种负担”?首先,我们按照“我预学—我梳理—我检测—我求助—我挑战”这样的思路设计好导学案,将核心概念和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视频,在导学案和微视频的作用下,因为学生课前深度自学,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对其就印象深刻,能轻松掌握;课堂上,实行当堂作业,反馈学情,力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以减轻课堂所产生的学习负担,并创设相关的情境,精简练习,旨在实现情智迸发、充满灵性的学习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由听懂变真会,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力;其次,借助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移动学习,布置个性化练习供学生在线检测。师生在线互动,在线答疑,真正实现“把数学教师”带回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点上有所成就。

(三)英语学科———在跨文化情境中快乐学习

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记忆性、应用性、新异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当孩子面对一段非母语的文字,他需要运用自己的学习意志去理解、消化,如果词汇积累不够、交流互动缺乏、语言环境生疏、文化背景缺失,那么英语学习必然也会枯燥无味,孩子将会变得被动厌倦、思维迟钝。任何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开始时都是“起源于兴趣,之后才是需要。”基于此,英语学科的翻转策略为:一是录制导学视频,铺设学习台阶。由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差异性,学生一进初中就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培优和辅弱,须在“课外”下功夫。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语法微课程、阅读策略微课程和复习微课程在课前先自学,连基础薄弱的孩子因为有了事先准备,课堂上他们也能参与进来。学生在教师视频带领下,怀着一颗好奇心去阅读、去探索。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变成了学生展示英语风采的舞台。二是利用平板终端,创设跨文化情境。平板上存储大量经典的英语原版电影、英语卡通片、英语歌曲、其他英语教材、学生的优秀习作等;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和图文等资料,随时随地地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且平板的音频播放和录音功能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反复模仿语音的平台,积极开展开心词场、语音网络投票、情景对话微课程比赛、出题比赛等活动也锻炼了学生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这种潜移默化、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他们在无意中提高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跨文化的意识。

(四)社会学科———让知识鲜活起来

社会学科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上。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将思品、法律、历史、地理及人文有机整合,如果不对现有教材进行精心处理,社会课就很容易变成说教课。如何让社会学科教学能唤醒学生心灵,传送生命气息?我们对社会学科翻转的策略是:课前微课助学,课堂价值引导。将课程中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地理概念、历史事件等)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则以价值引导为主,将重难点问题,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探讨辩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改变和创造世界的欲望和冲动,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枯燥的知识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探讨的形式变得鲜活起来,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科学学科———丰富科学探究的时空

第2篇

一、翻转课堂的易用性和公平性

教师将教学内容转换成教学视频让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在家观看,这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家庭作业,你会怎么做?你在哪里去接受培训?你的技术工具从何而来?你哪来这么多时间?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是翻转课堂两个引人注目的支持者。2006年,作为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他们合作实施了翻转教学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的成功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他们拥有了一份新职业,就是在研讨会或“翻转课堂网络”①上宣扬他们的翻转教学方法和理念。2012年他们出版了一本书叫作《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萨姆斯在该书中说技术和时间不应该成为翻转课堂的主要障碍,他和伯格曼翻转他们的第一堂课仅使用了他们两台糟糕的电脑,另外在软件上花费了50美元;有很多简单且免费的程序可以帮助人们创建教学视频和其他教学材料,除了一个智能手机外不需要任何东西;他鼓励与合作的同事伙伴共同承担相应的开支费用。其实,翻转课堂的实施并非这么容易,仅仅是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和开发就会让教师们望而却步。一般情况下就连参加教学竞赛的普通PPT课件都是由学校教育技术或计算机中心的专业教师来完成的,更别说微视频的设计开发了。实施翻转课堂其实是向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完成教学工作的难度。教师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资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实际上就是增加了教师的“生产成本”。那么这种投入是否让教师个人收益增加呢?显然还没有一种很好的薪酬制度来补偿实施翻转课堂教师的额外劳动。虽然不能说教师是完全为了个人利益而从教,但教师额外劳动的付出理当以一定价值来体现。因此,要想实施翻转课堂并不容易,它的易用性并不容易体现。那翻转课堂的另一方———学生呢?翻转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生都具备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的假设。翻转课堂的支持者反驳说这并不需要最新式的智能手机或掌上电脑,教师只需付出一点点代价,将教学内容刻录低技术含量的DVD光盘发给学生回家观看,或者白天在校时提供相应条件让有需要的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内容即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学校,学生家庭还是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物质技术条件,但翻转课堂的实施不是仅仅针对这些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而言,这显然不公平。

二、翻转课堂的适用学科领域

在翻转课堂引入中国后,翻转课堂在中国教育领域仿佛遍地开花,好像什么课程都突然变得需要“翻转”了,什么课程都能“翻转”而且都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果真如此吗?全校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翻转教学吗?翻转教学对所有学科都有同样的促进效果吗?也许翻转课堂的支持者会肯定地说“是的”。他们会引用由美国常春藤盟校赞助的培养数学天才的可汗学院为例,他们通过YouTube网站至少提供了3500段教学微视频。但是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仅对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STEM)学科领域的教学才有积极的影响(Herreid&Schiller,2013)。在此,显然不包括所有学科。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理科知识点相对明确,概念、公式、实验、例题等知识容易拆解,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则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外中学教学层面,有少量案例研究表明,由于引入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年级数学不及格率下降了多达31%,科学不及格率下降了22%。还有一项实证研究,美国研究者对23名处于不及格边缘的学生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在家参与在线学习的参与率从75%提高到100%,与控制对照组学生相比,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的及格率也提高了11%。还有案例是在物理课上,教师准备了16段关于磁场的教学视频并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法反应积极,他们表示很喜欢观看这类教学视频,并且能够自由回放进行学习;69%的学生表示在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下,他们能从教师那里及时地得到所需的帮助;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互动时间向同伴学习是有价值的。上述研究只是少数学校的案例,至今仍没有能证实翻转课堂教学绩效的广泛的实证数据。斯坦福研究机构(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最近对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使用可汗学院教学材料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小范围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学习掉队的学生不管是通过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还是接受小组教学都取得了同样好的成绩。“翻转课堂网络”对558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有65%的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一书的作者之一伯格曼现在在凯尼尔沃思约瑟夫西尔斯学校担任技术顾问,他也承认有说服力的数据来之不易,但他认为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最终将消除外界的所有质疑。

三、翻转课堂的本意回归

随着翻转课堂追随者的增多,对翻转课堂的问责和评估呼声也越来越高,翻转课堂实践者所得出的结论将可能变得有问题。伯格曼并没有将翻转课堂描述为教学法的变革,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利用旧思想的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变得更具有创新性,使用各种方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当翻转课堂引入中国后,部分教育者对其本意和实际价值显然存在误判。翻转课堂的兴起体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对当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的不满,以及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变革的渴望和积极探索。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是教育,不是为了体现某个理念而存在的。这种源自欧美的舶来品和PBL(基于问题的学习)、专题学习网站、Moodle网络课程等曾被寄予改革中国教育现状厚望的名词,在没有大量实证数据支持及成熟操作模式下,翻转课堂不可能撑起人们寄望它来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美好愿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能只是依靠纯粹理论的推演,而是要经过实证检验才行。这也正是教育经济学研究中所具有的科学特质和基本属性。翻转课堂究竟适用于哪些学科,如何实施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绩效的提高,以及实施过程中具体教学情景的把握、学习指导的撰写、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任务的分解与递进、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效果的测评与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等各个具体教学环节都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索、论证、优化。

四、结语

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消耗大量的教育资源,而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其办学资源都是有限的。在当今注重绩效的年代,如果没有大量实证数据来证实翻转课堂的教学绩效,教育主管部门及管理者不可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全面推行一项前景不太明朗的教学变革。从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它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也正是如此,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实。

作者:刘勇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第3篇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通常也被译成“颠倒课堂”或者“反转课堂”,这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该校的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两位化学老师为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将带有讲解声音和PPT演示文稿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和课堂两个阶段。课前,老师将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录成视频,并将其与相关的学习资料一起上传到网络,供学生自学。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总结并归纳出指导要点。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自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协作探究、互动交流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翻转课堂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革,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生本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前自学和课堂探究构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是由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或者实践来完成的;而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是借助信息技术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教学形式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加课后作业转变为课前自学加课堂探究。随着教学过程的翻转,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学生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转变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

二、教育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根据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结合教育学的教学实际,构建出教育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这个教学模型以任务驱动为手段,由课前自学、课内合作交流、课后拓展三个部分组成,包括“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知识探究、互动交流、评价反思、拓展提高”六个环节。

(一)课前自学模块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真正实现了“生本课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作为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教学准备并组织学生自学。因此,课前自学模块包括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知识探究三个环节。

1.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先确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并且要指导学生自觉地将学习目标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保证最终获得学习效果。学习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要学会的教育学基础知识,要形成的基本教育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确定时,目标表述要简明扼要,并且要注意全面完整,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既要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发掘知识内容里面渗透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自觉提高思想素质。

2.明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的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之后,还要明确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使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会不断增强,逐步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根据教育学内容性质的不同,可以确定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知识性的内容可以采用设计知识结构图、撰写小论文、开辩论会、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技能或操作性的内容可以采用设计调查表、设计活动方案、进行案例分析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模拟教学或撰写教育(教学)方案、情景表演、制作教育活动的操作步骤图等形式。

3.知识探究知识探究环节是指为学生提供课前基本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论解析及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库预习教育学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学资源库可以包括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比如讲义、PPT演示文稿、视频资料等。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需要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案例材料、实践资料等。学生自学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上的文本、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具有趣味性的资源来体现知识的运用。这些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学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聊天室、QQ群、讨论组等多种网络交流工具互相探究,互相解答疑难,实现互动交流。课前,学生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内容,基本理解和掌握主要学习内容,为课内的知识内化和运用奠定基础。

(二)课内合作交流模块设计翻转课堂的教育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互动交流为主,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充分体现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把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课内合作交流模块包括互动交流和评价反思两个环节。

1.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六个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占有和应用,进行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首先,对于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为进一步合作交流扫除障碍。其次,学生合作互动,进行知识运用训练,完成学习任务。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层层递进式的训练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不拘泥于学习任务的桎梏,独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个过程包括以下五步:第一,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学习任务,确定研究课题。在这个步骤中,要确定小组成员,明确成员分工,选定研究课题。第二,搜集相关资料,开展合作研讨。这个步骤要根据已经确定的研究课题,围绕研究内容和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第三,根据研讨结果,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给出与学习任务完成相关的提示或要求,对于比较难的任务,也可以提供参考实例。第四,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相互评价。第五,参考同学提出的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

2.评价反思评价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评价反思可以针对整节课的学习效果内进行整体反思,也可以针对学习内容中的某一个内容进行反思。通过评价反思的环节,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梳理,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掌握,巩固学习效果。课内,学生通过以上两个环节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完成学习任务。

第4篇

一、引言

目前,国家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创业的新型人才,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之一。《软件工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也是理工科物联网等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实践提高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建立软件开发工程化思想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系统、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二、《软件工程》课程的现状分析

1.知识点丰富,学时短,难以保证讲授所有的知识点。《软件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抓不住重点。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越来越多,而教学学时却是不增反减,不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2.综合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涉及内容太多、太宽,知识点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仅通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面授讲解知识点,难以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

3.实践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相关课程难以比拟的。必须结合实际项目和实际应用加以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仅通过有限学时的课内实验环节,难以达到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的目标。

4.时效性强,难以保证教学适用性和内容先进性的统一。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类型的软件层出不穷,开发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想也在与时俱进。总结和提炼软件的开发技术和方法需要一段时间的積累,因此教材中总是缺少最新技术。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完成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内交流和讨论并完成习题。本文分析并研究了翻转课堂中一刀切的缺点(即将所有知识点的都以视频这种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自学),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知识点划分为适合翻转教学、传统教学、混合教学三类:翻转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传统教学采用课内面授+课内讨论,混合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课内讨论;再辅以课内联系、课内实验等手段。翻转课堂+是一种以翻转课堂为主、传统课堂为辅的混合教学方式。

四、《软件工程》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课程,是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8学时,实验4学时。教材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Roger S.Pressman编著,郑人杰等翻译的《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受学时数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点的限制,精心选择了其中的12个章节。为了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知识点重新划分、组织和设计,学时安排如下所示。

第1章软件和软件工程:软件本质、过程、神话,Web App特性:翻转教学:0.5+1.25学时;补充手机App的特性:传统教学:0.25+0.5学时。第2章过程模型:通用、惯用、专用过程模型,过程评估:翻转教学:0.5+1学时;统一过程:混合教学:0.25+0.5+0.5学时。第5章理解需求:需求工程:翻转教学:1+1学时;开发用例混合教学:0.5+0.5+0.5学时;构件需求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课内习题:1学时。第6章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需求分析、基于场景建模、数据建模:翻转教学:1+0.5学时;补充用例的UML模型、基于类建模:传统教学:1+0.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2学时。第7章需求建模:流程、行为模式:需求建模模式、Web App的需求建模:翻转教学:0.5+0.5学时;面向流程建模:传统教学:0.5+0.5学时;补充手机App需求建模:传统教学:0.25+0.2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时序图、状态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1.5学时。第8章设计概念:设计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设计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第9章体系结构设计:翻转教学:1.75+1.25学时;补充Structure Chart:传统教学:0.5+0.25学时;课内习题:0.5学时。第10章构件级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3章Web App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补充手机App设计:传统教学:0.25+0.75学时。第14章质量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6章软件质量保证:翻转教学:0.5+1学时。第22章软件配置管理:翻转教学:1+1学时;补充手机App配置管理:传统教学:0.25+0.25学时。

课内实验:分析与设计给定课题,4学时。

在所有知识点中,翻转课堂(课前视频+课内讨论)14次;传统课堂(课内面授+课内讨论)9次;混合教学(课前视频+课内面授+课内讨论)2次。其中,课前视频16次,共10学时;课内面授11次,共5学时;课内讨论25次,共18学时;课内练习4次,共5学时;课内实验2次,共4学时。课外10个学时用于视频学习,课内28学时用于面授、讨论和习题,课内4学时用于实践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如下。

1.视频学习是上课前的学生自学过程。实施时选择一个固定主题或知识点录制视频,时长为0.5学时(即2025分钟)。有些知识点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或完整的软件操作过程演示,视频时间为1学时(即45分钟)。某些复杂的知识点需要同时采用视频+面授教学,视频时间为0.25学时(即10分钟)。本课程的学习视频根据章节知识点内容,总共安排17次。

2.针对课本内容先进性不够的问题,补充了手机App的相关知识点,采用面授的模式;针对即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概念性的知识点,采用面授模式。

3.针对既有实践性又有时效性的知识点,采用视频+面授的混合模式。

4.课内讨论是知识内化的必要环节。課程中的每个章节都有设置课内讨论,这是翻转课堂+中极其重要的内化环节,是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消化知识点的关键环节。

5.课内练习是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针对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设置了4次练习。该环节是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6.实验环节是检验知识内化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给定软件开发类的相关课题,采用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进行软件分析与设计过程,并最终进行汇报讲解并提交实验报告。

第5篇

(一)需求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可深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翻转课堂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时间实现最优,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学形式,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变淡,只是课前教师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通过充分利用微课资源,使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使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变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保证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进而应用于实际生活。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良好师资力量以及优秀教学资源的结合,进一步缓解教师能力局限性的问题。由教师自行录制的视频教学能够在网上共享,学校方面也可以组织有关力量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研究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渗入,教师能够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加强。研究中以高中学生为对象,以实验的形式验证翻转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效性。

二、设计、开发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一)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特点及方法,体会知识点的作用与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

1.指出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意义。2.说出知识点的概念与内容。3.体会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应用效果。4.把握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备课:任课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单;准备微课视频;制定学习导航,如本节课的任务、分段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考核。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有效安排课堂时间,合理进行教学。按照备课内容有顺序、有把握地将课堂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学生互动、教学效果小测等方法实现科学、高效教学。阶段练习:任课教师要有完善的知识点查漏工具,通过对此工具的使用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定练习题,定期进行测试,比如填空题、选择题、分析题等,选择题还可以设置多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以此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1.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学生通过习题自测、课堂教学内容回忆等方法进行自我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查漏补缺。2.学生相互评价:翻转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知识点的相互考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来让学生互补式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教学也可以参与其中,更好得把握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3.任课教学评价:任课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有两种:其一,在课上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时,通过观察学生表情、神态的反映、或者通过学生回答知识点提问的正确与否,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该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其二,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集体考试,通过考试题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三、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生态度及水平前测

在教学前先对班级学生进行测试,可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态度。为查看学生学习水平,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并进行限时,让学生以PPT或者Word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各小组派一人汇报。

(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在家中,学生根据知识导图及相关说明完成任务,教师还可自行开发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监督平台,适当干预学生自学。2.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完成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重点查看学习的表现情况。教师根据这一情况来改善教学方法。

(三)学生水平及态度后测

学生水平及态度后测主要包含调查问卷、针对性访谈以及最终考核,其中调查问卷可定期发放一次,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前自学以及课堂学习翻转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态度,以及在学习方面满意程度的调查。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研究述评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6

Abstract Lots of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quir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teaching model,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and so on. Though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of great value, there also exist some deficiencies .So the research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emerg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and the terminal learning software ,so that, we can promote the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addition, we can combine it with hierarch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curriculum small-class teaching reform to subvert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the flipped classro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research review; development trend

1 翻转课堂概述

1.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英文为The Flipped Classroom,有的学者也将其译作颠倒课堂、反转课堂等,但其中最常见的译文是翻转课堂。关于翻转课堂的概念,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是从n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课上讨论交流,课后巩固练习的角度阐述翻转课堂的概念。因此,笔者将翻转课堂定义为借鉴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支撑,对课堂与课外教学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分配与运用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2 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发展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认可度极高的教学组织形式最早是从可汗学院开始的,它推动了翻转教学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在2011年7月的美国翻转课堂大会上,很多学者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成为了指点学生发展的导师;教学内容通过视频被保存了下来,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这种模式融合了单纯讲解和建构主义学习理念。2012年4月,在美国的翻转课堂大会上,与会者通过展现翻转课堂模型图和普遍适应思想的构想图,向世界展现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的本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逐渐在美国开始流行并引起狠多人的争论。

在我国,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教学方法,但被称为高效课堂。典型的例子是山东杜郎口中学在1998年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

2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采用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以“翻转课堂”作为检索词在“篇名”中进行精确检索,经过检索发现国内的有效文献自2012年算起,搜索年限截止到2015年12月,并将会议、报纸、访谈等不符合要求的各类非学术文章剔除,共检索出期刊2286篇,进而以“高职”为篇名在结果中搜索,共搜到相关期刊259篇;硕士学位论文102篇,“高职”题名的3篇。具体年份和论文研究数量见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我国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最早是从2012年开始的,到2015年12月为止,共有2286篇期刊论文、102篇硕士学位论文,说明我国对翻转课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15年增长速度最快,研究成果最多。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数量见表2。

表2数据显示明确运用翻转课堂作为篇名,对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最早始于2013年,并在2015年呈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期刊论文研究数量较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较少。通过对文献内容展开分析,总结出学者们对于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如下: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通过对260多篇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此类研究是从探索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模式开始的。较早对翻转课堂与高职教育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的学者是结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大步骤:课前新知识的学习及检测,课上讨论及教师辅导,课后教师对问题的反馈及知识加深。但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会面临学生的内驱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随着课程建设及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学者提出了“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先建立空间课程资源,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构建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选取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和资源。随后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将其分为自主学习和进入课堂讲解两部分。然后根据分类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一半利用网络学习,另一半则在课堂由教师讲解疑难知识点。近来,随着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和二维码技术的发展,有的学者开始探索将所有的相关学习内容和操作方式转换为二维码附到书本知识后面,当学生对书本知识点存在疑惑时可以随时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解决疑惑,这不仅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践行着因材施教。

2.2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较早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的文献都主要从翻转课堂的可行性研究、开展情况等方面研究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高职教育之中。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在高职教育中最早应用翻转课堂的是实训类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和全校性的公共课程,李爱红教授最早对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该门课程中她运用了微课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建立碎片化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式的实训体系、养成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体系以及面向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来实现课程完整教学过程。其他很多学者都曾尝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基础会计”、“证券投资分析”以及很多实训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3 翻转课堂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实训课程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制约着实训教学质量和进度,很多宝贵的课堂实训时间都用于了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大减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训时间,难以实现实训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训课程的这种困境,翻转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与导向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值得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中适当推广和普及。

通过知网文献分析发现,对于在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借鉴传统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没有完全贴合实训课程的需要,但细细分析学者们的观点发现,他们大都认同实训课程更需要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多数学者在作相关研究时都是以相应的实训课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基于文献分析发现,学者们越来越注重如何做好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并结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如慕课、微弹幕等,改善课堂效果,而不是只停留在论证翻转课堂是什么,为什么要用翻转课堂的阶段。

3 高职院校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及展望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公式也被广泛认同和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将会使未来一切教与学的活动都围绕互联网发生巨大的变化,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将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实现知识的成型,并对线下的活动形成必要的补充和拓展,线上线下相互补充。

现有关于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虽然对于今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但是也不难发现,现有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借鉴阶段,很多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论证和理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为主,实践应用性和系统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作为教学模式研究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高职院校翻转课堂应用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教学模式,对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在高职院校中实践翻转课堂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因此,为了促进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紧跟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今后的研究与实践应注意结合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终端学习软件,实现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灵活应用,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此外,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中运用翻D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该根据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果,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弥补传统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 [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61-64.

[2] 彭耀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述评[J].亚太教育,2015.7:123-124.

[3] 邬锦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86-87.

第7篇

翻转课堂是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的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起源于美国,最初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高中老师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了解决当地学生因学校离家太远的实际情况,把课堂视频和PPT 演示文稿上传到网络,以帮助学生补课。经过改进,两位老师就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主,课堂上时间解答学生疑问。这样,课堂模式就实现了 “翻转”。随后,萨尔曼? 可汗利用网络技术,创立了可汗学院,免费提供优质教学视频。翻转课堂逐渐为广大教育者所接受和推崇,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它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对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学者和教育者的广泛认可。在国外,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比较深入,伴随着慕课的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如: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模式、可汗学院模式等,为我国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可行借鉴。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逾越的优势,将其应用在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可以实现英语专业传统课堂的深化改革。

1 翻转课堂的英语笔译教学设计

传统英语专业在当前应用化人才培养方向转型中,逐渐加大翻译课程比重。英语笔译课程也成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以教师教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为主,学生被动输入。翻转课堂下的笔译教学设计试图反转输入环节,以输出驱动来促进输入材料学习。

1.1 课前:教学微视频和名师教学视频相结合

在现有条件下,把PPT课件辅以教师重点讲解,并设计预习引导问题或配以恰当练习来完成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借助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分享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名师教学视频等,经过教师的甄选,结合授课章节重点和学生水平,引导学生预习。学生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和名师教学视频,完成基本知识输入。

以翻译实践为主导的翻译课堂,课前按照教学任务,依据学生英语层次水平,考虑学生兴趣点,布置学生翻译任务。以30人左右班级为例,每四到五名同学领取同一翻译任务,结成本堂课学习讨论小组。课前通过QQ,微信,邮箱,句酷批改网等现代化通讯方式提交电子版作业。教师整理学生翻译作业,总结翻译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最终完成备课任务。

1.2 课堂:笔译课堂教学实现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教授帕林萨(Palincsar A.S.)于1982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启发下,帕林萨确认,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在教者与学者及学者与学者之间的双向与多向流动。再之后,根据维果茨基(Lev Yygotsky)的理论,帕林萨(Palincsar A.S.)和布朗(Brown)也采用了他们称之为是“专家支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专家(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学习架设起相应的“支架”,以便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好更快的理解。

在翻转课堂下的笔译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良好的实现帕林萨和布朗所提出的“专家支架”的交互式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及各自的学习小组讨论课前的翻译理论及技巧中的存在的理解和应用问题,解决课前学生看小视频和名师视频留下的问题。然后,带着共同的翻译任务的同学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讨论,每名同学翻译的长处,从篇章结构,到句式句法,再到遣词造句,及各自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展开充分讨论。教师对翻译学习小组的整体表现和个体表现同时实施监管和引导,实现“支架”作用。

1.3 课后:建立多元化师生交流机制

传统翻译课堂教学,翻译知识讲授占用大量时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翻转课堂下的笔译翻译教学,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的互动交流,执行同一翻译任务的学生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讨论,拉近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后,依然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E-mail等通讯方式来沟通课堂上遗留的问题,或者是自学中遇到的新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并在课后对所学所翻译内容有所反思。QQ群和微信群公开、透明,讨论的翻译热点、难点对所有同学都有所启示,真正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元化的交流,从而也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笔译课堂应用之优势

2.1 翻转课堂体现个性化教学优势

英语专业教学即使是30人的小班授课,依然存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汉语背景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学生作为译者其翻译文本必然千差万别。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以讲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难以满足民办院校翻译专业语言应用化培养模式的需求,难以兼顾所有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翻译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学习主要在课外课后进行,学生自己掌握理论学习的节奏,并且可以根据个人接受程度和方面进行复习.老师需要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翻译文本,归纳整理,进行答疑,修改润色,结合翻译理论和技巧给予建议.这样很大限度地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现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理论学习与翻译实践的良好结合。

2.2 翻转课堂为英语笔译课堂教学突破时空局限

传统课堂教学,每节课45 min,最少有一半时间用来讲解翻译知识和理论,能用来做翻译实践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在翻转课堂下的英语笔译课堂,学生课前通过教学微视频和名师视频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性,获取信息的效果也会更好。课堂中,教师逐一解决学生翻译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科学地学习英语,增强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求真意识。课后,通过多种现代化通讯方式,沟通反馈,增强学习效果,为传统课堂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正实现了教师“授人以渔”的教学真谛。

2.3 翻转课堂彰显交互式教学模式优势

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成果 反思

2013年,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映入了翰林人的视野,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让翰林人看到了教学改革新的希望。全体翰林人以前瞻性眼光,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改革课堂教学”相交融的内涵与途径,实践着“微课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这片充满希望的金色试验田中,精心规划,植入先进理念,以农夫的心态静听花开,初步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创新之路。

一、实验措施及成果

1.健全组织,推动翻转,革新顶层设计

2013年,学校成立了翻转课堂实验中心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任秘书,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从课程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在课程的视野下逐步推进翻转课堂,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和书法、美术等特色学科为试点,进行翻转课堂的创新实验。同时,校长室整合教科室、教导处、信息中心三个部门的职能,分工合作。教科室负责微课程的理念提升;信息中心负责微视频制作培训及评优;教导处负责翻转课堂的实践及推进,三个部门联动,逐步提高推行翻转课堂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2.课题研究,引领翻转,明晰实验方向

学校充分重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实验。三年来,学校先后申报了各学科和翻转课堂相关的课题,全体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明晰了翻转课堂实验方向。教科室研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系列主题,发动各教研组开展本学科翻转课例研讨,举行校优秀翻转课例、论文评比活动。教科室汇编了“翻转课堂”优秀课例集。目前,学校建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翻转课堂”案例库。

3.信息整合,促进翻转,优化学习平台

学校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全面优化。于2015年完成了“未来教室”项目的建设,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同时形成了一个共享的分学科的优质微课程资源库,让实验教师减少制作微课程的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课堂的对话和讨论,做到因材施教。

4.广开“智”路,内化翻转,更新研究理念

针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指导。通过专家听课以及与教师、学生交流,对学校翻转课堂实验的微课录制、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指导,让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更新理念。除了邀请专家来指导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科室收集了大量翻转课堂的理论资料,组织教师阅读研讨,开展翻转课堂的主题研讨、论文评比活动。目前,“微课程”“微视频”“翻转课堂”“四学”“四步”等理念已深入人心。

5.依托视频,践行翻转,掌握制作要领

学校实践“微课程教学法”,微课程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是一个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微型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统一体。

第一,从设计来看,要制作微课,首先设计任务单,确定达成目标引领学生自学。“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特别是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要以学生为立场,如果出现“让学生”“使学生”诸如此类的表达,就偏离了学生立场,每一条达成目标的表达方式必须清晰、可操作。

第二,从技术来说,微视频要动态化。微视频要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适时提醒学生“按暂停,完成学习任务”。微课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为了达成更好的自学效果,中心组成员不断摸索,运用了PPT中动画效果、指针功能,重点内容用超大字显示等。

第三,从内容上讲,微视频中一般讲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因为有了这样的反思,在“翻转课堂”持续推进过程中,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微课评比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6.聚焦课堂,展示翻转,教学百花齐放

课堂是教改实验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的实验是空泛的,缺少科研指导的翻转课堂也是枯燥的。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细致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中效益的提升。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多次邀请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

7.点面结合,有效翻转,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推动实验前行。“面”上:校内发动微视频评比,对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二次培训,避免实验中的“短板”。2015年10月、11月、12月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安排语、数、英、书法、美术等学科共10个班级进行试点。组织力量,开发教学视频、进阶作业、单元诊断。实施集体制作微视频,每周每科安排一个下午为集体制作微视频时间,为教师录制微视频做准备,实行七统一(微视频统一、课时划分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解决策略统一、作业训练统一)。

2016年上半年,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试验,到期末考试时,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发生了明显的区别。参与实验的六(1)、六(2)两个班级在期中考试时处于年级中游,期中考试后开始尝试翻转课堂,仅仅半个学期,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期末考试优秀率明显高于平行班。

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师课堂能力的提升,还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实验收获与反思

1.收获

(1)总结出翻转课堂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家校翻”,学生回家看微视频、自学,完成好学习任务单,然后课堂上互相讨论;第二种是“校内翻”,即整个学习过程分两次完成,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在校内完成;第三种为“课内翻”,即微视频的观看和练习在前半节课完成,课堂讨论放在后半节课。教师职能的重心从讲课转变为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因此,教师角色真正从“演员”向“导演”转型提升。

(2)探索了翻转课堂的基本环节。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流程,简言之,即“四步法”: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具体而言: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批改(课前)―小组交流(课内)―小组汇报(课内)―难点突破(课内)―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课内)―分层练习,适度拓展(课内)―小结。也就是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

2.反思

当然,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就学生层面而言,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有效看完视频、看懂视频;就教师层面而言,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得多。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交互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积极应对,再造教育流程,还需深入实践,融合创新。我们今天已扬“翻”起航,明天将继续走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OL].软件导刊,2015.

第9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教师角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24-01

一、 什么是“翻转课堂”?

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的高中化学教师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了帮缺课学生补课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演示文稿并播放和讲解声音,再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缺课的学生在家里学习。结果这种视频和学习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并广泛传播开来。由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诞生,并迅速从科罗拉多州的山区传播到全美国并蔓延到全球。

二、“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1、翻转了教师角色

“翻转课堂”首先要翻转的是教师的观念和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经布道的“圣人”而只是学习和课堂的组织者和主持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培养正确的学生观和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并努力营造和强化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不断学习并熟练运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主持活动,如何鼓励学生参与,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

2、翻转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改变了被动的接受者这一角色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责任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的责任是调动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3、翻转了师生互动方式

“翻转课堂”丰富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和内容。课前老师和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课堂上,没有了知识传授环节,有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听取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和老师辩论。

4、翻转了教师的备课内容

“翻转课堂”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首先,每一节课教师要分两次备课并且备课的内容和形式与传统的完全不同。对于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准备教学视频,还要给学生准备学案。对于课堂的教学,由于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更多的预设。

5、翻转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翻转课堂”需要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教师除了学科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掌握扎实而熟练的信息技术技能。

三、 怎么翻转课堂?

1、理解“翻转课堂”的本质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曾说过:翻转课堂模式并不是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采用任然是为教师们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后他们必须证明他们已学到了内容,采取的方式是通过“退出评估”――包括实验室和书面测试。如果学生在这些退出评估中得分低于85%,他们必须回去重新学习他们错过了的概念并再次参加考试。

2、“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探索

“翻转课堂”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学校和教师要翻转课堂还得进行本土化的探索,毕竟国情、校情、学情不同。不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深刻理解其理论基础,抓住其本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尝试。

3、引导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分两个学习阶段:课前自主学习感知新知;课堂交流运用,巩固迁移。在第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教师一要为学生准备教学视频;二要给学生导学案,导学案中应该有学习内容和目标、学习方法和要点指导、学习结果判断和检测;三是给学生提供在线的或者其他方式的实时帮助,帮助学习困难和学习中有疑问的学生的学习。

4、把握课内交流互动

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让学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议一议甚至辩一辩,让观点碰撞,去伪存真;理一理,总结、归纳、梳理,理顺知识的逻辑,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练一练或做一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转化为能力。

5、制作教学视频――微课

教学视频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学视频就是现在逐渐流行的微课,微课就是源于“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制作教学视频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应该是模块化的,每一模块都应该“短小精悍”。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课堂大家都比较了解,如果厌恶了传统课堂,如果想提高课堂效率,何不翻转一下课堂?尝试有益!

参考文献:

[1] 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2]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电缆;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44-02

一、概况

“翻转课堂”发源于美国,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并开展了部分教学实践,但鉴于中美两国教育文化的差异,需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开展适用的教学模式[2-3]。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研究性学习尚待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教师依赖性较大;教学限定于大纲及进度要求,灵活性较弱。如果仅仅照搬美国的“翻转课堂”模式,可能造成虽录制了视频,但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交互性和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虽组织了课堂讨论,但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性不高;虽重视了交流沟通,但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技能难以有效提高[4]。针对我国教育特点,需首先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行翻转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对于较难理解的陈述性知识仍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更高效的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5]。电力电缆课程是我院特色专业输电线路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电力电缆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对电力电缆线路各部分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上述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由于电力电缆课程保护了大量工程实际知识点,适合利用课外视频进行翻转教学。但电力电缆线路设计中也包含了电磁场分析等较难理解的陈述性知识点,若采用翻转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电力电缆课程中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性较强的工程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有效综合课下视频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从教学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几个方面对提出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可完善学生全面能力培养机制。

二、混合式翻转n堂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以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和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视频制作、课堂活动设计、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形成电力电缆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总体实施框图如图1,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教学大纲制定。目前电力电缆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电力电缆基础认知、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敷设、电缆附件附件及制作方法、电力电缆巡检及电缆故障测寻和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内容。与电力企业工程师沟通,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反馈的调研情况,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确定课堂讲授内容和翻转教学内容,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制定课堂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方案,并设计翻转课堂学习的引导方案,完成电力电缆课程教学大纲建设。

2.教学视频制作。为使学生观看后能重构和内化知识,需通过整体构建使教学视频内容微课程化、结构化。根据划分的翻转教学知识点,制作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拟采用7―10分钟视频讲解视频与配套互动评测方式,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构建翻转教学整体框架体系,对应相关的视频,利于学生有序的查找、观看与学习;同时要保证教学视频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有较强的互动性。

3.课堂活动设计。合式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①对于重难点陈述性知识的讲授,此方面知识要注意同实践的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合理的设计翻转课堂知识点的引导以及课堂讨论活动的串联;②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和讨论交流环节,交流与讨论需要集中指向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而不像一般教学那样面面俱到,集中讨论互动交流中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专题讨论、成果汇报等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和合作中发展自我,使学生在课堂探究、讨论中质疑问难、交流思想、内化知识。

4.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构建以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等全面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不再局限于“卷面+平时(实验+作业)”的模式,将课堂讨论和小组专题汇报纳入考核,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形成“卷面+课堂讨论+专题汇报”的新考核模式。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电缆的实际运行提出更深入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合作、辩论,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完成专题成果汇报,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教师积极性,形成“教”和“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结语

翻转课堂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电力电缆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视频制作、课堂活动设计、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构建了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所提出的模式还有待验证与研究,该模式对于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积累经验,完善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48-151.

[2]杨峰,李建奇,王文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8-9.

[3]谭静仪.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135-136.

[4]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65-68.

[5]杨斌,王以宁,任建四,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118-122.

第11篇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与步骤

1.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的特殊的课堂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把课堂教学制作成教学视频,再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还可以再仔细地观看教学视频。通过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从学校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听讲,课后还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教师的教学视频,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特别是那些因为生病或有事不能到学校去听课的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教学视频听教师的讲解,弥补了缺课造成的不足。

翻转课堂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重复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教学课堂的复制和延伸成了可能,由于网络的快捷性与随时浏览性,课堂就成为可以随时翻转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复制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实况。

2.翻转课堂的产生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都很远,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通过网络把直接的课堂教学与课后的学生自主学习联系起来,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视频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这就是现在的翻转课堂的出现,后来,许多学校和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补课,就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课件、演示视频传送到网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有些教育研究机构把优质教学课堂的视频、录像制作成光盘,上传到网站,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就出现了。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的课堂,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本质上来看,翻转课堂就是真实课堂的技术再现,是网络化的教学课堂,是真实的教学课堂的开放化和多样化,是真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结合。在新课程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已经引入翻转课堂,把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向现代化教学迈进了一大步。

把翻转课堂提前提供给学生,将翻转课堂作为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里,翻转课堂不是为了弥补学生没有听课的不足,而是把它作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条件,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放在教学的前面,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提前主动学习和探究。例如,杭州一个学校的翻转课堂的教学公开课上,上课后,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课文《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标题,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去讲作者的生平,也没有去教课文中的生字词,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比以前学过的《殉道者之歌》,找出两首诗的共同点和区别。当时听课的教师都很担心,教师还没有讲课,学生怎么能知道呢?可在课堂讨论和发言时,学生都能谈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的意境。原来,在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已经把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站,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自主学习要求,自己观看了课堂教学录像,师生还通过班级的QQ流学习体会,就教师提出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1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金融工程;高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的教学时间,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这两个过程进行改变的一N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家学习,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探讨。

“金融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较难体现该课程的应用价值,而且课程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来开展“金融工程”课程的教学,增加师生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目的。

1.翻转课堂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实践

(1)课前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翻转”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外,而课外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微课这种教学视频非常适用于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知识的脉络和主要内容通过微课展示出来,首先微课的形式比较吸引学生,其次生动的微课内容可以在课前辅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最后微课可以通过形象的案例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获得较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2)课堂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内化知识。翻转课堂的“翻转”还体现在课堂上教学方式的转变,尽管翻转课堂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还是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金融工程”课程中学习证券投资理论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自学了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并指导学生开设模拟股票投资账户进行模拟操作,然后利用课堂时间相互交流投资心得,通过课外实践和课堂交流,学生对各种证券投资理论都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3)课后设置思考题,启发学生思维。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前言理论和当下经济发展情况启发学生课后继续学习,设置开放性的思考题,比如,在讨论完三种有效市场形式的检验方法之后,学生了解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有效性,自然而然就会想要知道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达到了什么层次,这时不必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它设置成思考题,课后让学生用学习过的理论去验证,因为答案是开放性的,因此再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2.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思考

(1)专业课程更适合翻转课堂模式。尽管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但通过实践,我发现它比较适合应用于专业课程,而不太适用于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比如,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等,这些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而且关系到学生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过多的让学生在课外自学不仅不能保证学习效果,而且往往容易改善学生的畏难情绪。

(2)微课制作要尽可能的精致。微课在翻转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微课的制作应该尽可能的精致。精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拍摄制作技术规范,呈现出的视频效果精致;另一方面是微课内容精致,要尽可能地包含所有的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包含教学内容的介绍、总结以及必要的练习题。

(3)积极调动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通过实践,我发现翻转课堂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远不如传统讲授式课堂模式,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学习课外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没有课前学习,所以在课堂上也很难融入,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时,要特别关注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通过强制布置计分作业、组织课堂竞赛等方式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实践虽然对“金融工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但我意识到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程,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还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