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晚春韩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赏析
此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人全用拟人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
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堪称平中翻新,颇富奇趣。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2、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高鼎《村居》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佚名《采薇》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0、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____韦庄《台城》
11、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____秦观《如梦令·春景》
1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1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4、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____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____韩愈《晚春》
16、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1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1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____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0、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____陆游《沈园二首》
21、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3、春未老,风细柳斜斜。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4、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____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25、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____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26、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____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27、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____武元衡《春兴》
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 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2、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 朱武),出自名著《 水浒传》。
3、“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境界。
4、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5、描写春天的诗句:题号加粗的是常见的诗句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倍还人。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1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
2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27、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腊日》
28、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9、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30、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2、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钱起《春郊》
3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3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3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37、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4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韩愈《感春五首》
4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4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4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4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4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50、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5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若个:哪个?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见:显现。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野渡:野外渡口。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闕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渌:清澈。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翠色:嫩绿的草色。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信:消息。露:显示。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竟日:整日。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芳菲:指春花季节。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青:绿叶。红:红花。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杜宇:杜鹃。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绚丽。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著物:春风润泽万物。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酝造:酿造。可人:喜人。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轻扇:轻轻地吹动。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飞红:花瓣飞舞。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觉来:醒来。元·胡祇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袅:飘浮不定。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昨日的天空,晴朗的令人感觉昏昏欲睡。夜幕降临,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清凉的空气刺激着我们的感官。一下子清醒了起来,似乎,连苍天也还记得这个不幸的日子。
昨天,是5月12日,是“5.12”汶川地震的周年。
今天,阴霾散去,云消天霁,又再见太阳的笑颜。
同样,“5.12”的阴霾似乎也已在人们心中消散,似乎灾难不曾降临。
诚然,人们不该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错过人生的诸多美好。但同样,我们也不应将这不幸忘记,将灾难淡忘。也许我们该时常这样去庆幸灾难没有降临到我们身上,那我们是否就更应该去感谢这些带我们这些幸存者受过的不幸者?或许,这个理由太过牵强,不足以说服人。没有人希望被遗忘,所有人都希望被铭记,如你,如我,如逝者。逝者当安息,我们的缅怀将送他们最后一程,同时,也是在向他们传达,他们不会被遗忘。
樱空释是小说《幻城》中的人物,也是我很欣赏的一个人物。只是,他不是本文的主角。
这是一份寄予逝者的文字。
谨以此文,纪念“5.12”。
樱
我从未见过樱花,至少没有在现场看过。仅有的印象也都只是从电视或电影中得到的残缺片段。照理说,我没有对樱花的发言权。可是,我是真的被樱花绽放的那一幕绚烂所震撼。当清风拂过,行道旁的樱花随风而起,漫空而舞,纷纷扬扬,经久不衰。就像韩愈那一首《晚春》所写:“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好一句”惟解漫天作雪飞”!只是此情此景,既非榆荚亦非桃花,而是这充满异国情调的樱花,何不叫人心生感慨?
也许,我今生没有机会去亲眼目睹真正的樱花林,那远在异国的风景。
但是,我依旧向往着。
试想一下,站立在一片漫天花雨中,周遭一切在身侧迷离。然后,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对自然的敬畏,感觉在这片樱海中的自我,是多么渺小。再想想自我的得失成败,虚名食禄,算得了什么?生老病死,又算什么?哪怕这一刹樱花落尽,待来年,繁樱又会缀满枝头,再现樱飞满天。这一切,不过自然的循环罢了。
古人有所谓的“红白喜事”。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我懵了。怎么会有人把死人这么不幸的事当成喜事呢?我想,是因为古人很早就把生死看透了吧。
死,可以是一种解脱,可以不再过问世事,可以轻松了。
故,逝者,请安息。不必为活着的人们担心,我们能坚强地照顾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只是,在青山深处的亡者,常年的孤寂,你们能否承受?
倘若可以,我希望用记忆中的樱花白,来点缀你们灰暗的墓冢,送上,生者心间的思念。
空
“死去元知万事空。”不知,这份空寂,至何等程度?
没有人对这有发言权。有发言权的,已不能再说话了。
我们不会知道,那个世界会怎样。在生与死的界限间,我们已无法触及。
生与死,太遥远了。
人,也只是恃强凌弱的小辈,在自然前,是那么得不堪一击。
但人总不会去换位思考,唯有在自然面前,人方才臣服,继而吸取教训。
难道真的唯有死伤方可唤醒良知?唯有流血方能止息干戈?为什么在灾难过后才会想到补救?难道不能事先预防吗?这难道就是人的缺陷么?
也许,人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释
该释怀了。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只是,我们不希望再见悲剧。
虽然,现实告诉我,这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不会是现实。
随着经典诵读的不断推广,古诗必背在不少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古诗对学生们的感染熏陶抑或促进作用,原因就在于它们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经过千百年的时流淘洗依然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而捕捉这些光芒,让其照亮学生的知识成长与思想进步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落实古诗中有价值的提问时应该慎之又慎,而不能掉以轻心。愚以为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古诗素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古诗题目上落实有价值的提问
诗题往往是诗之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提炼,因而从古诗题目上深究或落实有价值的提问是极为必要的做法。如学唐朝韩愈的《早春》,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首诗是写早春的?既然是写早春,为何又要写到‘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晚春景色呢?”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自然有其价值取向,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也必然会认真地去解读诗句,认真地去琢磨作者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的用意。从而找出“小雨”、“草色”这些最能反映早春特点的词语进行细参深究,不难发现早春那份淡朴而激人好奇的美,也不难明白诗人在赞美早春的那份激动与感叹!再如学宋朝陆游的《示儿》,教师不妨设计这样的提问:“弥留之际的诗人有什么话要告诉儿子们呢?当一个人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最想说的应该是什么呢?而陆游也是这样的吗?”这一连串引发悬念的提问势必会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有了这一好奇心,学生自然会逐字逐句去找答案了。通过找答案,自然会明白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关心国家命运的那种高尚情怀!毋庸置疑,从古诗题目上落实有价值的提问,对学生读懂古诗不失为一条经济适用的捷径!
二、从关键词句中落实有价值的提问
古诗教学中,深究关键词句,并由此生发出有价值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更深入更有效地解读诗人呈现心迹的目的。如何去实施这一过程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或经验可以作为借鉴。比如,有教师在教唐朝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他紧紧抓住“孤帆”一词,反问学生:“春天的长江应该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为何在诗人的眼里只是孤帆一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之弦被拨动了,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琢磨这个问题,深究之下,答案就出自诗人看重的友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因而也就心无旁骛地专注于那远去的孤帆!深究关键词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诗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使之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再如一老师在教唐朝杜甫的《春望》一诗时,牢牢地扣住了“烽火连三月”这句诗问学生:“这样的残酷现实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这一提问促使学生去反复吟诵,去相互探讨,去发散阐释,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作者为什么会有矛盾的焦虑的悲痛的情感体验的答案了。正是源于“烽火连三月”,才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才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才致“家书抵万金”,才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啊。有限的文字包蕴着无限的情感世界,全在对有价值提问的深究中显山露水了!
三、从内容类别里落实有价值的提问
同为古诗,由于内容的涵义或类别的不同,决定着表达的方式也各有侧重。教师在设计与落实有价值的提问时必须从具体诗境出发,结合具体诗境展开有针对性的探究。比如,教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教师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喝酒后不利于出行,诗人再三地对元二劝酒,难道他不爱自己的朋友吗?”这显然是一个颇有价值的提问,学生听了之后,肯定会觉得王维的做法不妥,有悖常理。但事实上则不是这么一回事――“渭城朝雨”是需要以酒驱寒的;送别劝酒,不正是表达友情的一种宣扬方式吗?如此一想,我们就不难发现诗人的心声所系了,毕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多劝几杯不就更有情趣堪慰旅途寂寥嘛!一个有价值的提问,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诗里所彰显的内容,同时还能联想到诗以外的生活杂象!再如学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教师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呢?为何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呢?”学生们通过思考,自然就明白诗人从正面看、侧面看、远看、近看、俯视、仰望这六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可是看到的景物各不相同,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外化体现啊,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奇怪的现象,就源于诗人处身庐山之中,无法看清庐山概貌全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也就水到渠成地在读者的脑海里形成了,生活中类似的东西也有可能被不知不觉地诱发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从古诗中运用各种的修辞手法上发掘有价值的提问,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通过语句的装饰来表达得更为妥切准确、形象生动。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都有责任或义务去传承它们呵护它们。要传承它们呵护它们,就得从理解它们的意义开始。要理解古诗的含蕴或特质,落实有价值的提问无疑是一条无法绕行的必由之路!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3、通过朗读和感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光。
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村居》是一幅描绘春天里孩子们在芳草地上放风筝的美景图。前两行描写了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是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诗人妙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行写的是孩子们放学回来,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那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之间。是啊,被严冬抑郁了很久的儿童们,在这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怎不纷纷跑到户外,去放飞自己愉快的心情。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取的人和事,都在为美好的春光平添几分生机和希望。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同时,也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使整首诗意境悠远,富有情趣,令人陶醉。教学时,应重点抓住诗中词句,引导品读,由此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人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好韵脚:“天、烟、鸢”,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春天在哪里》音频、放风筝录像、有关风筝和诗人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意境引入,感受春天美
1、播放配乐CAI课件,师生感受春天的美。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3、说说:在这美丽、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做什么?
4、所老师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
5、简介作者和风筝。
6、描绘情境,导入新课: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炊烟袅袅。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7、板书课题,读课题;学认“村居”两个字,可引导学生口头拆字组词;理解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优美的画面,悠扬的乐声,动情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妙无比的想象空间,想象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营造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品析诗句。感悟语境美
(一)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流畅;把不懂的字词勾出来。(注意“莺、拂、堤、柳、醉、趁”等字的读音。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2、学生边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3、同桌交流,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4、自由读,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草儿萌芽,柳枝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诗中哪几句写了这优美的画面?
6、轻声朗读诗歌,想一想,这么美的诗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在四人小组中轮读,读出诗的美。读后交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读。
7、指名学生和着配乐朗读这首诗。(提醒读出韵律,读出感隋。)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朗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想象中再现熟悉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的整体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联系已知,体味诗境。
1、cAI课件显示: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快乐地唱着歌,河堤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轻柔地摇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
2、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儿童的表情、神态、动作,体会他们的快乐。)
3、诗中是怎样写的,该怎么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轻缓的语气读。)
4、联系生活回答:你见过的风景有哪些?你放过风筝吗?画面中的儿童心情怎样?你从诗中哪个词看出?(重点引导理解“忙趁”。)
5、如果你就是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想?请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设计意图:经典古诗均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课件给学生提供动画,把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切感受,这就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读自悟和视、听、读、讲、思、议有机组合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三、拓展延伸,追寻春天美
(一)交流欣赏。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师生共同欣赏、评价。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集体(或小组,或自由组合)配乐吟诵。
3、个人自由背诵。
(二)拓展生活画面。
1、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作画。
2、把对诗感悟到的画面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俱往矣,__________,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4分)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被迫辞官却不忘报国情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语文学习的基础在于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读、写是语文的两翼;少读,对语文教育来说是釜底抽薪。怎样积累呢?首先,应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即可以写心得,也可以摘录优美词句。其次,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第三,坚持练字。写字也是语文品质、语文能力的表现。总之,积累多了,自然会文思泉咏。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④厚积薄( )发 ②釜( )底抽薪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班要举行一次名著阅读交流会,要求每位学生在规定的书目中任选一本。围绕下面两个话题准备发言材料。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请把你的发言内容写在下面。(任选一个话题,不少于50字)(2分)
书目:《西游记》《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话题:(1)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要写出人物性格特点)(2)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拒绝”在生活中是一门艺术,对别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我们必须拒绝,但怎样拒绝却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场合确定。请你设计几句话,帮助王强拒绝李明的要求。(2分)
李明、王强是一对好朋友,李明想邀请王强一起去网吧打游戏。
李明:王强,咱俩明天下午去网吧,我请客。
王强:不行,我妈不让去。
李明:没事,就说咱俩值日,回来晚。
王强:唔……(不情愿,又碍于情面)
李明:就一次,没事。
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文章选自《_____________》。(1分)
7、填空。(4分)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的论证过程。先由具体的_____________入手,而后逐一加以分析,由个人经历推演到_____________。这些都体现了论述的层次性。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3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_____________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怎样理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这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1分)
汽车尾气:都市中的“无形杀手”
①对于都市中的人们来说,危害最大的恐怕要数有“城市无形杀手”恶名的汽车尾气排放物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了。
②汽车尾气有多达150~200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反应物。现已测定,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里,69%的铅,70%的一氧化碳,33%的二氧化碳,35%的烃类化合物,都是汽车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最高的地区可达90%。
③既有污染,必有危害。以汽车尾气污染与肺癌死亡率相关性为例:当道路车流量定值为1000辆次时,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是:25~50米为万分之1.69;50~75米为万分之1.54;75~100米为万分之1.23。当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定为100米时。车流量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是:1000辆次为万分之1.04;10000辆次为万分之1.40;20000辆次为万分之1.82。也就是说,车流量越大,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越近,肺癌死亡率越高。而问题是实际情况较之这些定值测量要严重得多。车多时,人亦多,距离更近。
④目前,我国车辆80%还在使用有铅汽油,这种汽油不光使生产工人的身体受到危害,而且汽油燃烧过程中铅不参加燃烧,随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众所周知,铅对人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空气中的铅进入人体,它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使人慢性中毒。对妇女儿童影响更大,它能扰乱妇女的生理功能,诱发胎儿畸形。婴儿、儿童体内含铅过高,会引起智商下降,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我国包括北京在内的10座城市,儿童的血铅浓度已达到了国际认定的警戒线。
⑤另据日本科学家的研究,柴油汽车尾气有一种叫“3-硝酸苯蒽酮”的物质是迄今发现的最强致癌物,它可以导致血液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畸变,比以前人们所知道的最强诱变剂――二硝基芘的毒性还要高0.6倍。
⑥滑雪微粒的吸收和“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所发生的光化学反应)的危害,也是十分惊人的。如美国每年有10000人因吸入化学微粒而死亡;美国洛杉矶
市1952年所发生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大批急性损伤:流泪、咳嗽、气喘、呕吐等,并使大面积植物受害,车祸增多,400多人死亡。当时该市汽车保有量为9万辆。
⑦而今,仅以武汉为例:人口达780万,汽车保有量约为30万辆。在去年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报告会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叶汝求明确指出:“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的汽车尾气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严重‘公害’。”这决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亟须改变的现状。
⑧目前,全国汽车总保有量约7.6亿辆,且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自然令世界各国大伤脑筋,而同时也迫使全球的科研人员为此而大动脑筋。因此,呼唤绿色车辆已成为地球人的共同心声。
11、汽车尾气这个“无形杀手”会对人产生哪些危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除列数字外,文章还运用了其他说明方法。请举出一种,并说明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目前,全国汽车总保有量约7.6亿辆”这句话中找出一个能表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简述其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背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梁 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诗词中也有不少“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绝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家在熟悉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欧阳修、苏轼,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任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⑤自然段,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集中笔墨从三个角度具体深刻地阐述了背书对于语文学习的三大好处,请你分别写在下面。(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分别举例说明文章中出现的两种论证方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试举一例阐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15分)
百朵千朵丝瓜花 丁立梅
①盛夏的乡下,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满眼满眼的丝瓜花了。
②那花是怎么开的?简直像一群活泼的孩子,在田地间撒野,草垛上伏着,院墙上爬着,树上攀着。最让人惊艳的是。满屋顶的花笑逐颜开。是的,那是笑了,一朵一朵的小花,异常干净地笑着。仿佛听见锣鼓喧天,厚重的丝绒帷幕缓缓拉开,它们就要来一场大型舞蹈了。
③其实,单朵看丝瓜花,不美。但清纯、朴素的一张小脸。让你忍不住喜爱,是心底留存的洁净。而百朵千朵的丝瓜花一齐开放,就是壮观了。看着它们,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种震撼:微弱的生命,原也有这等的爆发力。
④有首著名的写春天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我猜想诗里的花,是桃花,或梨花。若是换成丝瓜花呢?定是“千朵万朵压藤低”了。那些丝瓜藤,实在关妙得很,细细的,沿着什么攀援而上。又是袅娜的,如风情万种的女子,有着纤弱的腰肢。一步一步,都藏了生动,藏了语言。牵牵绕绕,绕
绕牵牵的。像蓄着一段暗生的情愫,理不清,说不尽。
⑤我不能不想到我老去的祖母。我在怀念丝瓜花的时候,很怀念她。记忆里的每个夏天,她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扮成丝瓜花的乐园。这还不够,她还搭了丝瓜架,专门长丝瓜。她会做很好喝的丝瓜汤,她会用丝瓜做许多菜肴,如丝瓜炒鸡蛋,丝瓜炒豆瓣。一院的丝瓜花,这朵谢了。那朵又开了,那种浓烈的美好,是记忆里永存的景象。一个人可以离去,但他(她)曾经的印迹,会因一株植物而复活。
⑥偶然间看过一幅齐白石画丝瓜的画,黑墨铺开,上有几根结好的丝瓜,还有一些未开好的花骨朵儿。他为画取名为《子孙绵延》。画自然是好的,我却很是遗憾,他为什么不画一些开好的丝瓜花呢?那些朵朵奔放的热情,那些生命存在的勇气和美好,是极有资格入画的。
⑦夏天又到了,不几日,那丝瓜架上,就爬满青青的藤和叶,而叶间,一朵一朵的小黄花开了,开不败的样子。我路过,驻足,对着那一架的小黄花看,看出感动来。
(选自2007年7月5日《新民晚报》,有增删)
19、作者最后说:“我路过,驻足,对着那一架的小黄花看。看出感动来。”通读全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感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目告诉我们。作者要赞美的是丝瓜花。但为什么要写“百朵千朵”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比照写法。(3分)
《紫藤萝瀑布》里有一段描写:“‘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本文有一个写法类似的段落,即第_____________段,两段的共同写法是以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花,给花以____________,都突出描写了花的____________的情态。写花,终归为了示人,作者笔下的丝瓜花就有一种____________的精神。
22、试从意趣和内容方面比较阅读,说说下面哪则材料与第④段画线诗句的差异最大?(2分)
材料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材料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材料三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第⑤段写了对祖母的怀念。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心目中的祖母是个怎样的人。(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在第⑥段提到齐白石的画时说:“画自然是好的,我却很是遗憾”。其中“自然”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何遗憾?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真的很想把所有知识一股脑的塞到脑子里,只可惜时间是有限,这就是所谓的无奈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七年级下语文课内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语文课内古诗词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写法】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它们费尽心思纷纷争奇斗艳。杨花榆荚没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飘散在空中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主题】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人通过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写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写法】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七年级下语文课内古诗词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
【主题】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写法】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主题】这首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峻雄奇,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写法】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顶上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鸡鸣时分可见旭日东升。不怕浮云遮住视线,只因为身在塔的最高层上。
【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诗人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尽收眼底。诗歌借登峰所见景象之阔大,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写法】“浮云”这一意象象征困难、挫折、障碍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七年级下语文课内古诗词3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酒的浑浊,丰收年份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没有了去路,忽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箫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已临近了,村民们衣冠简朴,村子中古风尚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
【主题】这首七言律诗围绕一个“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写法】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落,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的新花。
【主题】这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想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写法】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展开联想,以新奇的比喻,移情于物,借“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花》。
【主题】这首诗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写法】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可惜汉文帝深夜在虚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主题】这是一首托古讽今诗,借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写法】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主题】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写法】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主题】全诗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表现约客未至时孤寂、惆怅、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