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晚春韩愈

晚春韩愈

时间:2023-05-30 09:25:39

第1篇

摘要:韩愈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巨公、唐代怪奇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中有着白青红绿等各种色彩,这些色彩的使用或有异同,恰到好处的烘托点染了诗歌。本文对韩愈诗中出现的各种颜色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诗歌,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韩愈 诗歌 色彩

诗人往往将情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描写揉进诗歌,引导读者突破心理界限,实现感觉的交互。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家……必须在他的想象里把感发他的那种意蕴,对适当形式的知识,以及他的深刻的感觉和基本的情感都溶于一炉,从这里塑造他所要塑造的形象”。

读韩愈的诗,总似有劲风破空而来,以慑人的气势将人卷入诗歌独特的奇诡瑰丽的世界中去,使人或如狂涛中的一叶扁舟,或如风暴中随风势徘徊的海鸟,在激荡的诗句中酣畅淋漓不能自已。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就评论韩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在韩愈的诗作中出现的颜色有青、白、朱、紫、黄、绿、金、翠、赤、黑、丹等,除开联诗,以青、白两色的使用频率最高,红、绿、黄、紫、金、朱次之。

一、韩诗中的“白”

“白”在诗句中单独使用时,常与“白头”“白发”等意象相伴,多言人之年老、鬓发斑白,感慨时光流逝,世事白云苍狗,瞬息万变。如“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孟生诗》“聆”或作“怜”,“耻”),写清宵之夜、万籁俱寂中,静对着白发孟生的苦吟。虽整句无一怨怼之词,但与前文所述孟生求官的遭际相结合,却使人生出深深的哀感与不平。未能施展抱负便已“发白”,已经白头却依然吟咏,这“发白”虽似写实一笔带过,却格外刺目,惹人感慨了。韩诗中此类的诗句很多,例如: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感春四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短灯檠歌》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和归工部送僧约》

李白曾有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韩诗将原本的漫长变的短暂,又将短暂压缩在一句之间。巨大的时间跨度使人徒呼奈何,生死之问及人生价值本是人们一直追寻的不解之题,朝夕之间,青丝成雪,便有了使人动容的气势。如:

瞥然一饷成十秋,昔须未生今白头。《刘生诗》

尊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赠郑兵曹》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东都遇春》

此外,当“白”作为“白日”这个意象并在同句有与之相反的意向对照出现时,在诗中往往有象征义,如:

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重云李观疾赠之》

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龊龊》

二、韩诗中的“青”

韩诗中叠用“青”字的有6处,为写景、寄兴之作。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青青水中蒲》

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秋怀诗十一首》

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题张十八所居》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闲游二首一》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过南阳》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盆池五首其五》

韩愈诗词中单用“青”字的有很多,除一两处用“青”字形容烛光和植物,多表现为“青天”“青云”“青山”“青冥”。在这些诗句中,并没有染带很浓烈的怪奇色彩,气势也不是很强。在韩愈诗中单独出现的“青”用法相对传统,多凸显天之高远或山之耸峭,很少借“青”色造势。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古意》

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郴口又赠二首》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荐士》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感春五首》

萧萧青云干,遂逐荆棘焚。《送陆畅归江南》

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感春三首》

决云中断开青天。《利剑》

韩愈诗中其他的颜色如红、绿、金、碧等单独出现的情况不多,往往是与其他颜色形成组合或进行对比,在此仅小述单独出现较多的红色和绿色。

红色多以形容花、叶,如:“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感春四首》、“三月嵩少步,踯躅红千层”《送侯参谋赴河中幕》、“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题百叶桃花》;形容旗,如:“半作军人旗上红”《赠张徐州莫辞酒》、“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作侍郎”《赠刑部马侍郎》。

绿用以形容树:“森森绿树猿揉悲《岣偻山》”、“绿杨匝岸蒲生迸《寒食日出游》”;形容水:“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岳阳楼别窦司直》、“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东都遇春》、“平沙绿浪榜方口”《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红色和绿色在韩愈的诗作中更多的作为明快鲜艳的色彩在写景抒情的作品中出现。

三、多种颜色共同使用

与单用一色相比,一句或一联中使用两种或多种颜色,能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产生情感联想。在韩诗中,两种颜色的搭配有青白、红白、红绿、红黑、黑白、红紫、黄绿、黄紫、白紫,在这里只取出现数目较多的青白、红白、红绿进行简要分析。

1.红白。

红白的颜色对比强烈,有的描述花开时彼此交叠纷繁热闹的景象,如:“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寒食日出游和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感春三首》;有的描述某一时段中的光感,如“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感春五首》;也有的在一联诗句的前后两句中形成对仗,“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和席八十二韵》,总体来说风格是明快的。

2.青白。

青白二色的运用在双色搭配中出现的最多,效果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并列,青白二色出现在一联诗句中,无所谓对仗或不对仗,共同构成某幅景象,如“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题韦氏庄》、“玉不磨著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补”《昼月》、“浮云散白石,天宇开青池”《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一种是两种颜色处在对仗的位置,相互强化突出彼此的存在,如“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谁氏子》、“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答张彻》。

3.红绿。

红绿的色彩组合一直为很多诗人所喜爱,在韩愈诗中也频频出现。与其他诗人朱栏翠袖碧水红花的一贯表现方式不同,这一组合在韩愈诗中有自己的特点。如:“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青红连用,本身已经给人强烈的色彩反差,形容的对象竟然是寺院壁画上的鬼物,这青红便更罩上一丝宗教色彩。在《晚春》中“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红”和“绿”以“慢”与“妖”形容,也不似以往诗作的明丽旖旎,别有一番风韵。

除此之外,韩诗中不乏通篇运用多种颜色的作品,这些色彩搭配往往与宏大、怪奇的写作手法相结合,烘托出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如《李花赠张十一署》中的“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漫天的李花竟把夜空照亮,群鸡误以为天亮,纷纷惊起鸣啼,接着太阳似从海底飞出,耀目的红光驱散天空中的青霞,白、金、朱、青四色连用,一气呵成,完美的映衬出诗中奇壮至极的宏阔意境。又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中“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丹蕤盖绯翻㠾,红帷赤幕罗”用彤、绛、紫、朱、丹、、绯、红、赤一系列语义相近的词语却无一重复,极尽铺排的渲染的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神话色彩、颜色艳丽张扬的世界,使人如临其境、叹为观止。

参考文献:

第2篇

春天徥一年的开端,是播种的季节。和风拂煦,细雨潇洒莺歌燕舞,花团似锦。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历代文人墨客采访写生。或触景生情,惑有感而发,或写诗或填词,或咏歌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脍炙人口的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这首七绝是早春的颂歌诗人以敏锐观察力扑捉住了初春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一场春雨过后,嫩草吐芽。远远望去,原野上仿佛铺垫了一层浅绿细绒,而走进眼前,却因芽短草稀反而不易察觉这是多么准确地聚焦描绘,多么形象的文学语汇。与韩愈《早春》相比美的,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韩愈从植物发芽预感到春天的来临,苏轼却从鸭儿戏水联想到冰雪消融江水转暖,暗示春天给万物带勃勃生机。两首诗一静一动把早春景物描绘的栩栩如生真乃堪称双绝。

以诗喻志的的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净在新春,绿柳露黄丰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从诗眼上看,是诗人在早春刚到,绿柳露黄,敏感到扑面而来早春的气息将很快到来,便抢占先机,先声夺人 独自去寻春踏春了。如果待到春花烂漫时,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出门都是看花人了。”

人们赞美春天,总离不开春风。贺知章在《咏柳》诗中以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拟刻画早春新柳:“不知新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郊则用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来表达中举登科的喜悦。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景交融,自然流畅。传说其中的"绿"字圈改过多次,开头是"到”后来改为“过”等,诗人这种“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宿寒。”的严谨态度同他的杰作佳句一样,被世人广为传颂。

第3篇

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3、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4、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5、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7、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9、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10、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1、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1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3、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

14、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16、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17、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1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唐杜甫《清明二首》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3、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26、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7、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2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29、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2、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3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3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唐刘昚虚《阙题》

3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6、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7、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3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0、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41、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杜甫《腊日》

4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43、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4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4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9、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50、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5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5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第4篇

后人称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自从孟郊、李贺、柳宗元、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直到晚唐时期的诗人李商隐、杜牧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诗歌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诗风俊爽清丽,各自独树一帜。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他的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议论警拔、韵味隽永。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如《江南春绝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进士登第,锋芒初露

韩愈生于唐大历三年(768),自幼父母双亡,与嫂嫂及侄子在宣城(今安徽宣州市)相依为命。

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离开宣城,来到长安应考。到长安期间,兄长死于唐王朝与吐蕃订盟之变,只得投靠兄长生前好友马燧,幸得马燧收留,韩愈安心在马家苦读,一年后参加考试,可惜名落孙山。

贞元八年(792),韩愈第三次参加进士科考试,终于登第,时年25岁。主考官陆贽对韩愈的古文功底很是欣赏。当时一共录取进士33名,韩愈名列14。同年六月,陆贽被拜为宰相,韩愈与友人游其门下,学业日进。当时的名臣阳城由于李泌的推荐做了谏官。阳城曾隐居于中条山,性情恬淡,为人正直;入朝为官,众人以为他定能直言进谏。然而,让众人失望的是,阳城并没有针砭时弊以尽一个谏官的职责。相反,他日夜痛饮,对改革毫不关心。韩愈看到自己敬仰的高士行径如此,愤而作《争臣论》批评阳城,希望他“能受尽言,闻而能改”。三年后,裴延龄诬陷陆贽,阳城上书痛斥裴延龄的罪过,为陆贽申辩,置生死于不顾,结果因此被降为国子司业。时人认为阳城能有如此胆识是为韩愈的文章所激励。

韩愈中进士后,并未立即入朝为官,因为按照唐朝的选官制度,进士要想在京师任职,必须通过吏部考试或制举,否则只能到藩镇做幕僚。

贞元九年(793),韩愈参加吏部举行的博学宏辞科考试,没有通过。再次参加吏部考试,又落选了。

贞元十年(794)二月,27岁的韩愈回河阳扫墓,回家才知养育他的嫂子在一年前去世。韩愈十分悲伤,在家为嫂子服丧一年。

贞元十一年(795年)正月,韩愈再一次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依然未成。从正月二十七到三月二十九,他三次上书宰相,均未引起任何反应。这几篇上宰相书收在《古文观止》中,其间充满无限热情、无限辛酸,可谓中国古代文人干谒权贵的范本。在长安求仕无门,韩愈的日子过得极其困窘,“日求于人,以度时日,遑遑乎四海无所依,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五月,韩愈离开长安东归故里河阳。

贞元十二年(796)七月,韩愈29岁,受兵部尚书董晋举荐,出任汴州观察推官,掌管刑狱。韩愈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从此,韩愈协助董晋处理军务、治理汴州。此间,他将在宣城的妻子卢氏、侄儿老成等一家人接至汴州。生活安定之后,他集中心思致力于文学事业。孟郊是他的诗友,李翱、张籍分别从徐州(今江苏)、和州(今安徽)赶来跟随韩愈读书学文。韩愈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自己对散新的主张。

贞元十五年(799)正月,董晋患病,卧床不起。二月,董晋病逝。为答谢知遇之恩,韩愈告别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护丧西行,前往洛阳。不料此时汴州发生兵变,幸好家人很快从乱军中逃出,赶到徐州符离(今安徽)。为了安顿家人,韩愈去找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张建封与马燧交谊笃厚。当年在马燧家,两人有过交往。在这“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之时,韩愈求助张建封。同年秋,受张建封的推举,韩愈出任徐州节度推官,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有了保障。

韩愈与张建封二人虽以文章相赏,但性格各异。韩愈年轻气盛,上任不久,就向张建封上书要求调整上班时间的陋规,张建封并未作任何应答。唐代盛行驰马击球运动,张建封甚好此道,并以技术高超引以为荣。但韩愈却以为击球会使马疲劳,又会损伤身体,对此很不赞同。韩愈认定自己所言甚为有理,因此再次上书对张建封规劝,张建封对韩愈的善意劝告并没有接受,而且颇怪韩愈事多,渐渐对他冷落。

这年冬天,各地方节度使都忙着采办给皇上的贺礼。张建封派韩愈带着贺礼去长安,韩愈借此机会拜访当年故友。长安城同辈人仕途得意,深深地刺激了他,长安归来,韩愈情绪低落,常骑马出城,纵马狂奔,大醉而回。在《归彭城》一诗中他写道:“乘间辄骑马,茫茫诣空陂。遇酒即酩酊,君知我为谁?”此诗写成后不久传到了张建封的耳中,张建封觉得韩愈冲自己发牢骚,大为不满。

贞元十六年(800)春,张建封免去韩愈的职位。

贞元十七年(801),34岁的韩愈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终于通过。这时期韩愈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古文运动的代表作。秋天,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的开端。其间,韩愈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收门徒。韩愈在儒学宣传和学术运动方面的活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韩愈追求的是直接参与政治,实现政治抱负。在《杂诗》里,他写道:“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就在韩愈潜心教书、传播儒家学说时,远在宣城的侄儿老成因病而死,时年三十。听得噩耗,韩愈十分悲痛,含泪写了《祭十二郎文》,以寄哀思。

在国子监和地方官之间徘徊

贞元十九年(803),36岁的韩愈写下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理论。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为了体恤民情,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任职阳山令三年,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渔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韩愈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

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韩愈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韩愈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途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韩愈的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等。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驾崩,顺宗继位。王叔文任起居舍人兼翰林学士,柳宗元、刘禹锡也先后擢任显官;贬斥了民愤极大的京兆尹李实,招回被放逐的先朝忠臣阳城、陆贽等。由于王叔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削弱宦官权力,但王没有政治背景,在宦官藩镇的内外夹攻下,革新失败。同年八月,顺宗退位,宪宗继位,宦官强藩势力重新得胜。

远在边陲的韩愈并没有被召回京,而是北上郴州,在郴州刺史李伯康处等待新命。这一待命就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韩愈静下心来,专心著书,完成了《原道》《原人》《原毁》《原性》《原鬼》五篇重要的作品。

这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掌管刑狱。这是个动辄得咎的职位,抱负远大的人如何能安于此职?

次年(806)正月,宪宗改元元和,这一年韩愈已经39岁了。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授权知国子博士。当时,他的朋友孟郊、张籍等人都在长安,国子博士生涯冷淡,事务不多,韩愈得闲常常与这班朋友谈诗论文。秋天,韩愈常常与孟郊同游赋诗,作有长篇《秋雨》《城南》《斗鸡》等,然而每每尽兴之余,孟郊常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年过半百却无建树,颇多感伤。作为孟郊的朋友,韩愈了解他的才华与忠信,对孟郊的郁郁不得志深为同情。

号称中兴英主的宪宗皇帝,为重振朝威,选用贤臣良将,对几个藩镇用兵,表现出励精图治的蓬勃景象。韩愈一向是憎恶藩镇拥兵割据的,他写下了长达千余言的四言诗《元和圣德诗》,歌颂贤明的英主宪宗皇帝和他清明威武的政治措施。

这时,韩愈的家庭更庞大了,生下一子两女,而且两位堂兄先后去世,身后分别遗下二子二女、三子三女,因生活没有着落,都来投奔韩愈,由韩愈教养。人口的增多,使韩愈家庭负累加重。

元和二年(807)夏末,韩愈以国子博士分司洛阳,孟郊也在洛阳任职,两位老友得以重逢。韩愈在东都洛阳任国子博士,事务清闲,常常是“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

元和四年(809)六月,韩愈改任,主管祠庙祭祀及道观佛寺。唐代皇帝多信佛,道教老子又是李唐皇室正式攀认的祖宗,因此佛道大炽。韩愈一向以儒家捍卫者自居,对佛道深恶痛绝。任职期间,韩愈查办了一些不法僧尼道士,此举得罪了宦官,不久,称病告休。

柳宗元认为佛与孔子同道,将佛理与儒道融而为一,韩愈大为不满,指责柳宗元不斥浮屠,爱与佛徒来往。冬天,韩愈调任河南县令,上任伊始,断然禁止各藩镇在东都设置留邸,以壮朝威。宪宗大悦,道:“韩愈助我!”

元和六年(811)正月,韩愈作《送穷文》。所谓穷者有五:一指智穷,即性格耿直,不会变通;二指学穷,即不顾命数,只知“在学海里游泳”;三指文穷,即无一技之长,专写怪奇文章;四指命穷,即面丑心善,利居人后,责在人先;五指交穷,即对人吐心肝,而人待我如雠冤。韩愈认为这些是使自己“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以及仕途不顺的原因。这年夏,韩愈再次被召回朝。

元和七年(812)二月,韩愈复任国子博士,任后觉得工作清闲,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作《进学解》聊以。当时宰相李吉甫等读了他的文章后,对于他的怀才不遇深表同情,调其任史馆修撰。对于这个职务,韩愈不愿接受,他说:“孔子圣人,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弟几近;左丘明记春秋时事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班固瘐死……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远在永州的柳宗元听完后,颇感不满,因为当年二人希望借修史“诛奸宄于既往,发潜德之幽光”。柳宗元写信指责韩愈畏缩不敢有为。读罢柳宗元的信,韩愈回心转意,潜心著史。三年后,韩愈修成《顺宗实录》五卷,直笔陈言,无所顾忌。

元和九年(814),韩愈多年的好友孟郊因病而死,韩愈悲痛难收,写下《贞曜先生墓志铭》。

白居易曾作《与元九书》,陈述其诗歌主张,对杜甫大加赞誉而贬低李白。韩愈批评了白居易,他一向尊尚李杜二人,遂作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元和十年(815),韩愈调任长安,负责起草诏书,对朝中的大事有权参与,韩愈的才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心情愉快,写了一些咏物寄情的小诗。

元和十年至十二年(817),宪宗兴兵讨伐淮西吴元济的叛乱。这次兴兵,是唐室历来讨伐藩镇最艰苦的一次战役。韩愈作为行军司马,参赞军机,立下赫赫战功。韩愈一向对藩镇拥兵叛乱深恶痛绝,在是战是和的论辩中,韩愈成了一名积极的主战分子。

宪宗将用兵大权交给主战宰相武元衡。与吴元济交好的李师道派门客刺死了武元衡,但宪宗伐吴决心不改,继续启用主战派裴度为宰相,任命韩愈为中书舍人,后任行军司马。受命后,韩愈立即前往汴州,劝说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出兵,协力讨伐淮西。后据情报得知吴元济的精兵屯守在洄曲及蔡州的四境,驻守蔡州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李带领数千兵马,趁着大风雪,行军百余里,于当夜到达蔡州,趁虚而入,擒获吴元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雪夜入蔡州”的故事。

扰攘多年的淮西叛乱终于得以平定。淮西出征,实现了韩愈“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的宏愿。壮志得酬,韩愈在《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一诗里这样说道:“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元和十二年(817),韩愈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过了一年平静的日子。

儒家道统孤独的捍卫者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文章还认为:佛教乃夷狄的宗教。中国上古不曾有过这种宗教,其时天下太平,百姓长寿。后汉明帝时始有佛教,明帝在位仅18年而已。宋、齐、梁、陈、元魏以后事佛越勤,年代尤其短促,虽然梁武帝在位48年,前后三次舍身佛寺,后竟为叛将侯景所逼,饿死台城,不久国亡。乞请将佛骨交给主管官吏,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身为人臣,韩愈说人主事佛,皆年寿短促,这一点惹恼了宪宗,宪宗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韩愈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刺史。

正月十四,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即日乘车上路。车至蓝关,天降大雪。韩老成的儿子韩湘,韩愈的侄孙前来送行。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概括说来有这样几件大事: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潮州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也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驾崩。穆宗即位,二月初八,韩愈到达袁州,出任刺史。袁州,地处今江西宜春县,水旱灾害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甚至借钱度日以子女作抵,沦为奴婢者甚多。韩愈到任后,严厉禁止此举,并设法放出典押过期的奴婢731人,深受百姓称颂。这一年九月二十二,韩愈调回长安,任国子祭酒。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长庆二年(822年),韩愈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掌管天下官吏铨选等事。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由于宰相李逢吉的大力推荐,韩愈提任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官阶从三品。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后韩愈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第6篇

在繁茂得大唐盛世,诗,是文人墨客精神最真实的写照。现在,让我们走进唐诗世界。

春风拂面,杨柳依依。韩愈倚在门前,目视远方,草色葱茏,暖乎乎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一阵诗意涌起,抚了抚衣襟,大声吟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抿了抿唇,稍停片刻,只见蜂蝶飞来,花上残雪,隐隐腊梅幽香渗透鼻尖,春天的蓬勃气息直沁心底,如何的美!又作一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强大的生机涌入韩愈心头,他把这春江草景图化作了诗,用诗来说“画”。

静谧的夏夜,萤火虫点亮月的星光,气候干热。孟浩然失落地披着散发卧在树荫下轻摇蒲扇,一股悲凉,思乡抑郁之感直揭诗心,低声惆怅地吟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浙东上。散发朝夕凉,开轩卧闲敞。”热风润土的气息带来了一丝荷花刚开的清香,浩然作此下段:“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敢此古怀人,中宵劳梦想。”

秋,代表着思念,落叶归根,游子归乡,可身在天涯,秋风凄凉,吹起张九龄的思念,江月流月,天地空茫,亲人在何方?九龄哀叹一声“唉!”矗立船头,河平如镜,映着月色,反射屡屡光波,念及乡愁仰面大吼:“邀月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敢问归途在何方,愿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

喜春之情,思乡惆怅之情,悲惋之情,尽在诗中。诗,不仅仅是幅画,还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初二:得语文者得天下

第7篇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4、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9、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10、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____韩愈《春雪》

1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沁园春·雪》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7、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1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2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第8篇

关键词:自然精工 以文为诗 以议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

宋代诗风的形成,经历了学习和超越唐诗的过程。欧阳修正处于宋代诗歌风貌成型的前期,他在“唐音”向“宋调”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先驱作用。欧阳修是古文家,同时又有高深的学问,作诗似乎就自然而然地“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1](P83)这受了韩愈诗新运动的启发,但他进行北宋诗新运动时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把古文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诗歌领域,广采众家之长,提倡自然精工的风格,于平易流畅之中又极富情韵幽折的含蓄之美;于议论中饱含深邃的情理性;以散文的句法入诗,在以文为诗中寄寓浓烈的感情;以才学为诗,彰显其赡博才情。宋人及后人大多数从他自然精工的风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角度着手,评价其对宋诗具有开拓性的诗史地位。在他的影响下,宋诗朝平易冲淡、重视理趣、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等特点发展。郭绍虞认为“宋诗之变,始于欧阳修”[2](P31),可谓的评。欧阳修把“唐音”转向“宋调”的实绩是宋代诗风转捩革新的标志。

一、平易自然和精致工巧的互融

宋初诗歌沿晚唐五代之习,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其中以西昆体的影响最大。欧阳修继承韩愈的诗新运动,始以平易疏畅之辞、劲健真挚之意,矫西昆浮艳雕饰、情辞相背的倾向,呈现出自然精工的审美风格。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云:“欧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诗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3](P146)叶梦得认为欧公作诗一反西昆体雕润密丽、情辞相背的陋习,专注诗歌的气韵和风格,故欧诗具有平易自然和精致工巧的特征。虽用意精深、诗律精工,但是却表现出不露斧凿之痕的平易疏畅之风,在平直中又不乏见其清新巧丽、思深意高。但魏泰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论其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尔。”认为其轻快疏畅而缺乏含蓄蕴藉,往往缺少诗味余韵。欧公却认为诗文意含蓄但要着意余味。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文意难评如此,要当着意详味之耳。”[3](P210)可见欧诗虽然平直古淡、平易疏畅,看起来不见佳处,但是深入研读却能感受到其精心安排和深厚的情感蕴藉。试看于平直中不乏清新巧丽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4](P427)

此诗乃景v四年(1037)春欧阳修贬谪夷陵时的赠答友人诗。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诗题中“戏”字诙谐幽默,但是却是蕴藉深厚独具匠心。诗作起句不凡,下面又环环相扣。首句用“疑”字领起发问造成二月山花未开的原因。语言浅切自然,不见妙处,但是诗人用设问自问自答让人眼前一亮,引起读者的惊异之情,故方回评论此句为“未见奇妙,若可惊异”[5](P199)。随后诗人用白描叙写残雪久压枝条上的橘子却耐寒不凋,响雷惊动竹笋破土而出抽发嫩芽。此处暗指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却像冬橘和笋芽一样意志坚定,生命力顽强。“夜闻归雁”二句,诗人在大雁归来、病魔缠身中产生了客子迁谪山乡的思乡之悲。尾联则是全诗的升华语,诗人自解早年作客洛阳,熟稔洛阳牡丹。宽慰自己虽然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全不在意,结句极见胸次之旷达。故陈衍在《宋诗精华录》说:“结韵用高一层意。”,表现出诗人谪居山乡的自解宽慰之意。

此诗以浅切自然语言写景述怀,浅近而深远。全诗构思精巧,写得很有讲究。诗句结构关系衔接紧密,意脉完足,圆润流畅。故方回《瀛奎律髓》说:“以后句句有味。”[5](P199)唐人律诗常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崇尚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句脉,审美体验的日常化、平常化,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也是欧阳修把唐诗风味转向宋诗格调的“学唐为宋”的典范。欧阳修与文人连环酬唱,它将诗歌题材引向咏物娱乐,引向通俗化、生活化,引向表现士大夫的人文精神及文化人格,最终成为宋调鲜明特色。

二、以文为诗的散文化

冠为“宋代韩愈”的欧阳修继承了韩愈诗歌散文化的特点。他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大量运用到诗歌中来。方东树所云“欧公作诗,全在用古文章法。如此,则小才亦有把鼻涂辙可寻”[7](P275)这一方面是受了李白和韩愈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纠正西昆体过于雕琢华丽的诗风。在欧阳修的倡导和影响下,宋诗出现了散文化的革新特征。从诗体的发展进程来看,其实是一种进步。因为散文句式写到诗里来,诗人可以更自由地挥写,更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用得不好,可能会损害诗歌的声律之美;但运用适当,兼顾韵律,却可以扩大诗歌的容量。钱钟书说欧阳修“一方面想保存唐人定下来的形式,一方面使这些形式具有弹性,可以比较的畅所欲言而不致于削足适履似的牺牲了内容。希望诗歌不丧失整齐的体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样的流动潇洒的风格”[9](P39)。欧阳修的一些长篇歌行冲破了形式格律的束缚,使用散文句式,如和王安石《明妃曲》作组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中的第一首: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面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4](P1589)

开头二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破空而来,欧公改变诗歌沿袭已久二二三的节拍和句脉,以二三二开头,并用七言和四言混用,是典型的散文句法。用“以”和“为”的虚词使句意表达平易流畅。诗人用散文笔法,平铺直叙胡人骑马射猎的生活状况。诗句接着用质问的口吻发问是谁把“面如玉”的昭君远嫁胡人,昭君在远嫁途中竟然不能遇见故人,只能独自在马上自弹相思盼归之曲。足见明妃远嫁胡人颠沛流离的流落之苦。“玉颜”句以下平铺直叙述说人是由汉入胡,乐曲则又由胡来汉。由胡地叙述起,由汉地叙终,如此往复叙述,突出胡汉之异。句式中的二二三、二一二二节拍交错并行,运用“却”“已”转折连词来叙述昭君和亲远嫁之悲。诗中使用散文化的句式和虚词,不仅有利于诗人“意”的直陈,而且给诗歌带来更多的韵律节奏变化。诗人把统治者无能以和亲求苟安的悲剧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转接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深沉感喟。

宋诗的新变,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诗体向散文的位移。宋人针对“以文为诗”的争议与分歧往往以欧诗为评价对象。如《隐居诗话》曰:“至如永叔之诗,才力敏迈,句亦健美,但恨其少余味耳。”[3](P210)陈善亦曰:“(欧)公能变国朝文格,而不能变诗格。及荆公、苏、黄辈出,然而诗格遂极于高古。”[8](P10)钱钟书亦对欧阳修散文化不甚成功的诗指出批评:“写出来的不是摆脱了形式整齐的束缚的诗歌,而是还未摆脱押韵的牵累的散文。”[9](P39)《雪浪斋日记》以为欧公诗“只欲平易”“未尽妙”[3](P208)胡仔却肯定欧公开拓宋诗道路的创新精神,曰:“欧公作诗,盖欲自出胸臆,不肯蹈袭前人,亦其才高,故不见牵强之迹耳。”[3](P168)

三、以议论为诗的情理性

被学界公认的宋诗特点:“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以议论为诗,是宋诗最基本的特色,也是欧阳修诗作中最常见的特点。叶梦得一方面在赞扬欧诗平易疏畅之风时,另一方面也否定其以议论为诗中随意发露、无所节制的特点。评价其诗“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于快直,倾锏光蓿无复余地。然公诗好处,岂专在此。如《崇徽公主手痕》诗:“玉颜自昔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此是两段大议论,而抑扬曲折,发见于七字之中,婉丽雄胜,字字不失相对,虽昆体之工者,亦未易比。言所会处,如是乃为至到。”[3](P146)由于欧公在诗律用意方面精工深刻,但其诗却囿于不伦而不加删改,发露幽情一泻而下而失于全盘发露,他以议论为诗的倾向也已露宋诗之态。叶梦得认为欧阳修的此论并非单纯的议论,而是抑扬曲折、切中时弊又蕴含着浓烈的感情。如欧阳修作于嘉v四年的政治抒情诗《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4](P1598)

唐代崇徽公主在大历四年远嫁回纥时,途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后世称为手痕碑。碑上刻下唐人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韩绛依韵唱和之作不存,欧诗即和韩绛之作。颈联“玉颜自昔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是以议论为诗,而且被朱熹高扬为一等高论。朱熹《朱子语类》云:“欧公文字锋刃利,文字好,尝有诗云:‘玉颜自昔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以诗言之,是第一等好诗!以议论言之,是第一等议论!”[6](P334)诗人悲伤唐崇徽公主和亲远嫁的不幸身世,愤慨这既是红颜薄命的不幸,更是朝廷当权者软弱无能的悲哀。诗人借古讽今,对赵宋王朝以和亲求苟安的屈辱外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只能以激愤的议论婉转讽刺当朝统治者。诗中情与思、理与趣完美结合,感情跌宕而意境浑成,哲理机趣中显现绵密诗思。

在欧阳修以议论为诗的作品中,有一些以诗论诗的作品也将情思与理性结合,如《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盘车图》等,对梅尧臣的诗歌创作进行了评论。以诗论诗始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宋代开此风气的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欧公云:“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3](P267)这些评论精炼准确,情理结合。欧阳修在宋初诗人跳不出晚唐圈子的时候,首先发现并大力肯定苏、梅诗风新貌,而感叹时人对他们还不理解。欧阳修表现出既赏苏之豪健雄放,又爱梅之平淡深远,这就表现出欧阳修对苏梅异样之美的赏析能力。

四、以才学为诗的创新性

欧阳修的诗歌不专主一家兼取众长,从学韩愈李白到渐渐法杜,学韩李宗杜子既有韩李似的雄健豪放,又有杜甫似的沉郁感慨。他的早期诗歌受西昆体影响呈现绵丽温婉的风格,后来力黔西昆体之弊,提倡流畅洒脱、情韵曲折的诗风。欧阳修作诗追求格调高而命意深,以赡博的学问和高明的见识去纠正晚唐五代以来的浅薄和卑俗。因此欧诗呈现温润藻丽的风格特征。《陈辅之诗话》云:“楚老云:‘欧诗如玉烛。’叶致远曰:‘得非四时皆是和气,满幅俱同流水乎?’”[6](P70)王安石、叶致远道出了欧诗平易流畅、温润秀洁的审美特征。蔡绦《蔡百衲诗评》也评道:“欧阳公诗温丽沉稳,自是学者所宗。”可见当时欧诗温润藻丽、精工沉稳的诗风备受时人追捧。自他以后,以见识和学问标榜成为一代风气,卑俗的诗格成为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大忌,宋诗的书卷气便越来越浓郁。加上宋代礼遇文人重视学术文化的风气,使得很多博学之士的作品中出现了以才学为诗、风格繁缛、用意深曲等种种现象。宋人以才学为诗,主要体现在用典方面。文士们在作品中用典,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刻更丰富地体会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欧阳修的以才学为诗并不是故意炫博、用意深曲,而是敏思才情和幽微深邃情感的直接显露。他有时通过“已故为新”的手段巧妙地表达反常人的“胸臆语”。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5](P900)

《别滁》首句写景,点明送行时间。本应是花开浓艳、春光灿烂的“花浓光烂”的正常语序,但作者却把“花浓光烂”倒装成“花光浓烂”,这不是作者在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花和光既浓又烂,突出山花烂漫、春光融融的乐景。这里重在突显送别时的乐景来照应后文流露出离别的伤感之情。次句叙写滁州民众在花前酌酒为这位贤德太守举杯践行的场景,表达滁州吏民对欧阳太守的款款深情。作者虽处逆境贬谪之中,但是生性旷达,自得其乐。在滁州饮酒作乐倘徉山水之间,不知不觉在与民同乐中度过了两年多的任期。突然要调任前往扬州,因此发出了“莫教弦管作离声”的安慰语。钱钟书说:“这两句可以说是唐人张谓《送卢举使河源》里:‘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管为君愁’;武元衡《酬裴起居》:‘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弦管尽离声。’白居易《及第后归觐》:‘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等等的翻案。”[10](P45)欧诗后两句似从以上诸诗化出,但反用其意,是以才学为诗的实绩。可见诗人饱读前人之诗汲取古人语言资源,然后妙手生新后化为己出。

欧阳修认为作诗力求达到“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六一诗话》)的境界,认为好诗要“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开宋诗生新之风,被叶燮认为“变尽昆体,独创生新”(《原诗》)。欧阳修把“唐音”转向“宋调”的实绩是宋代诗风转捩革新的标志,是把宋诗推向“学唐为宋”平台的典范。

注释:

[1]张鸣:《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4]欧阳修:《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5]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6]洪本健:《欧阳修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7]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9篇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第10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元·关汉卿《大德歌·冬》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唐)王昌龄《从军行》

6、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宋)王安石《春夜》

7、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8、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4、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在邻家。(唐)王驾《雨晴》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6、一鸟不啼山更幽。(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1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20、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勤惠恩二僧》

21、地街大雨润如酥,草色远望远却有。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2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25、唉乃一声山水绿。(唐)柳宗元《渔翁》

26、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们还很弱;蝶儿可是一出世就那么挺拔。好像世界确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三四块不大也不笨重的白云,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了子玩呢。()

27、初春呈水部驰十八员中唐韩愈

2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3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2、最非一暮年春利益,尽负烟柳谦皇皆。

3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3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

3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以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3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39、最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植;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植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在同时,往年秋天随风摇落下来的草木种子,也被湿土裹住,在草殖着根须,争取它们的生命。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第12篇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唐)王昌龄《从军行》

6、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宋)王安石《春夜》

7、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8、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4、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在邻家。(唐)王驾《雨晴》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6、一鸟不啼山更幽。(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1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20、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勤惠恩二僧》

21、地街大雨润如酥,草色远望远却有。

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2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25、唉乃一声山水绿。(唐)柳宗元《渔翁》

26、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们还很弱;蝶儿可是一出世就那么挺拔。好像世界确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三四块不大也不笨重的白云,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了子玩呢。()

27、初春呈水部驰十八员中唐韩愈

2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3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2、最非一暮年春利益,尽负烟柳谦皇皆。

3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3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

3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以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3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39、最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植;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植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在同时,往年秋天随风摇落下来的草木种子,也被湿土裹住,在草殖着根须,争取它们的生命。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