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网点

商业网点

时间:2023-05-30 09:2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网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网点

第1篇

第一章总则.3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3

第三章城市定位和商业定位.4

第四章商业网点规划目标.5

第五章规划布局.7

第六章商业网点管理措施.29

第七章附则.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04〕39号);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下称《总规》)。

第二条规划对象

本规划对象是东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商业主、副中心,城镇商业组团、社区商业、商业街、会展场馆、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其它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和酒店。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年-2015年;近期规划:2005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15年。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四条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富裕型小康社会发展为动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提升东莞市的商业服务业竞争力。

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目标,优化市场布局;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东莞城市商业与产业的关联互动,构建现代化的商贸和产业支援服务业网络体系。

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东莞工业化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宜居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第五条规划原则

将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以人为本,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发展新型业态、调整网点结构为主,大型商业网点与中小型网点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规划引导与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体现科技进步,注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第三章城市定位和商业定位

第六条城市发展定位

东莞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是: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集生态绿城和文化新城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国际性制造业中心和区域性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

第七条商业定位

东莞市是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是内外贸易、物流、旅游、会展等第三产业功能突出的现代流通业枢纽型城市。

第四章商业网点规划目标

到2015年,东莞市将建成以“一主八副”商业中心为主导,以城镇商业为支撑,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各类商业街为特色,市场结构合理、业态优化,电子商务功能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形成商贸服务业、会展经济、物流基地与现代制造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八条近期目标(2005-2010年)

东莞市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9.04亿元,以近期增长率为15%预测,2010年为899.87亿元。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营业面积约为0.61平方米,总量达212万平方米。规划近期,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面积达到0.87平方米,增加96万平方米,总量达308万平方米,以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调控大型零售网点的业态和结构,提高零售商业网点结构中新型业态比例,大力扶持连锁企业的发展。

商业网点规划的近期目标是:

(1)建设一个以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主要商圈为核心的东莞市商业主中心,发展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八个商业副中心;

(2)确定九类城镇商业组团的定位与整合优势资源;

(3)构建四类社区商业组合的建设管理模式;

(4)调整现有商业街定位;

(5)规范批发市场管理;

(6)提升集贸市场经营档次,规范经营行为;

(7)调控会展场馆建设,完善配套功能;

(8)规划建设三个功能明确、定位互补发展的物流基地;

(9)调控四、五星级酒店建设,提升酒店业服务水平;

(10)鼓励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九条远期目标(2011-2015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增长率13%计算,到2015年约为1657.96亿元。规划远期,折合消费人口人均大型零售网点面积达到1.04平方米,大型零售网点新增74万平方米,总量达到382万平方米。同时,大型商业网点适度发展和调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零售商业网点结构中新型业态的比例。

至2015年商业网点规划的具体目标:

(1)强化商业主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力度,完善商业副中心的服务功能;

(2)培育九类特色城镇商业组团,均衡互补发展;

(3)完善四类社区商业组合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4)优化商业街的形态、结构,创新管理模式;

(5)加强批发市场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功能;

(6)创新集贸市场经营方式,整合配送资源;

(7)健全会展场馆的功能;

(8)完善物流基地的各项设施和服务功能;

(9)构建完善的区域酒店业服务体系,发展三星级以下经济型品牌酒店;

(10)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服务业管理水平。

第五章规划布局

第十条总体布局

东莞市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主要由城市商业主中心、城市商业副中心、城镇商业组团、社区商业组合四级商业功能区构成,并合理分布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专业会展场馆、物流基地和星级酒店等大型商业设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均衡分布、相互补充的组团式商业网点布局。

第十一条规划重点

本规划的重点是对城市商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商业主中心、副中心,在明确其商业发展定位和商业中心区范围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方向。适度调控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零售网点、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专业会展场馆和四、五星级酒店等大型商业设施的新建和发展。

第十二条城市商业主中心

东莞城市商业主中心具有相对广泛的商业定位,在我市商业发展中具有引领时尚消费、领衔娱乐新潮、发展多元化的商业地位,辐射整个市域和周边地区,是城市商业活动的核心与窗口。商业主中心由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的主要商圈集聚而成,在不同的商业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商业网点。考虑设置专门展销、营销东莞自产名牌产品的区域,使商业网点与制造产业形成优势互动。

莞城商圈:莞城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正路、金牛路、北正路、向阳路、振华路等传统商业街区和东纵大道两旁。规划期内,应结合旧城改造,综合开发利用旧城资源,整合现有网点,合理配置市政交通设施,提升旧城商业价值。注重商业网点建设与岭南文化内涵的有机融合,保护和修缮大西路、振华路、中山路骑楼街,在传统商业街的运营中展示东莞特有的商业文化与历史内涵,使购物和旅游融会贯通,创新消费方式,振兴传统特色商业街。东纵大道商业网点与东城商圈东城大道的商业网点相连接,逐步形成以新型中高档业态为主的现代商业区。调控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引导综合百货商场、超市等拉开消费档次,确立消费主题,错位经营。鼓励品牌特别是东莞自有品牌专卖店和专业店的发展。调整“迈豪街”、“市桥河商业街”等商业街道店铺布局,引导小型商业网点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街道配套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提升经营档次。调控集贸市场建设,引导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

东城商圈:东城大道和东城中路十字交叉的临近地带以及花园路、红荔路、育兴路等主要街区组成南北两个商业集聚地。规划期内,东城的网点应以新型业态的时尚、个性化、娱乐、餐饮消费为特色,带动旧城商业街区经营模式更新,创新消费热点,集聚新型商业板块。规划近期,限制重复开设业态雷同的大型商业网点,鼓励知名品牌店、专卖店、特色店的经营。扶持东城南路形成以露天茶吧、西式酒吧、咖啡屋、宾馆为主的娱乐休闲区;东纵大道、东城中路及东城大道一带以中高档主题消费为主,形成时尚购物区。规划远期,东城的商业集聚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对周边镇区的发展与消费需求形成有力的补充和扩展,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应逐步向市区外部转移,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南城商圈:南城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莞太大道两侧以及银丰路、宏远路、富民商业街等地。规划期内,以鸿福路和东莞大道为景观主轴,展示我市新型政企形象和现代商业、产业风貌,重点体现商务功能特色。商业网点的建设应以新型业态为主,以综合百货和综合超市为主力店,构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配套品牌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以及各类品牌连锁餐饮网点等;购物中心及其配套网点设施必须与行政、商务的整体规划发展环境协调一致;设立配套的品牌商务酒店,引入知名金融机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商务服务机构,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博览会、洽谈会、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等活动,吸引各地商家,扩大东莞制造、研发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万江商圈:万江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万福路、教育路和万江汽车总站、华南MALL等地附近。规划近期,以商业网点集聚度较高的万福路和教育路为核心向外辐射。规划远期,将向西城路附近的万江商贸中心扩展。重点以华南MALL和麦德龙等大型商业项目为主形成购物中心,与旅游、休闲、娱乐等相结合,体现多元化服务特色。规划期内,应适度控制大型零售网点和大型购物中心等的建设;鼓励调整中型综合超市作为商业集聚地的主力店;扶持连锁经营;限制不规范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鼓励大型网点与中堂镇的大型网点形成连锁与错位经营,以增强向西部各个镇区的辐射力度。

第十三条城市商业副中心

城市商业副中心要与城市行政区域相协调,辐射周边主要社区,是城镇商业组团的主要集聚地,带动区域需求升级。规划期内设立的八个城市商业副中心是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

松山湖副中心: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总规》制定的城镇体系中呈“弓箭”形空间构架,在我市由外向型加工制造基地向区域性商贸中心的转变过程中,具有支撑技术平台的核心地位,承担区域商务中心职能,是我市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展示、交易及交流中心,区域研发服务中心、学术及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松山湖大道两侧沿线逐步发展形成现代商业商务区域连接市区商业主中心。大朗、寮步、大岭山镇区的商圈发展逐步融入松山湖副中心,强化我市中部以现代商业元素为特色的商贸集聚与辐射作用。规划近期,做好商业网点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调控其规模、结构、布局、标准及用地等方面,高起点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同时为远期规划建设预留发展空间。规划远期,完善商业网点功能、结构和布局;提高商业网点标准,增强商务辐射功能,为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提业支援服务和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虎门副中心:虎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性商业服务业中心城镇。虎门应整合设计、培训、信息服务和物流资源,强化服装服饰、布料和皮具皮料批发零售业从珠三角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商贸优势。规划期内,扶持和鼓励资金雄厚的商业批发企业向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发展。建立仓储式超大型网点,以加快交易周期,降低交易成本,培育、提升和强化自有品牌,引进和世界名牌。重点建设分别以银龙路为主轴线、以白沙拟建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在建国际商贸城为主力网点的三个“1平方公里”的商业集聚区。将部分现有批发市场外迁至规划中的商贸物流中心,原地改造为面向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休闲娱乐区;增加城市绿地,优化人居环境,从长远考虑提升商业中心的土地增值空间。

常平副中心:常平应凭借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东莞东部商贸流通业中心城镇。商业核心区由“田”字形的中元商贸区和常平大道为主轴线的镇中央商贸区构成。规划期内,应重点建设大京九物流基地;增强酒店业的商务、度假功能。在常平大道、常朗路、大京九物流基地及环城路一带逐步形成商品交易集散地;适度调控大型零售网点、星级酒店和批发市场的建设,着力调整业态,引导错位经营。

厚街副中心:厚街是我市家具业、酒店业和会展业的商贸重镇。商业网点的发展以珊瑚路、康乐路、东风路、学校路为主要集聚中心。规划近期,应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为龙头,发展会展业,打造会展品牌。充分利用家具产业集群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家具营销中心。规划远期,以专业化的会展设计、咨询和酒店服务、培训为重点,服务于全市会展和酒店市场。

塘厦副中心:塘厦是我市东南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商贸重镇。由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塘龙东路以及迎宾大道等街区的商业网点构成镇中央商业区、综合性的商业区和专业街。规划近期,强化商业街区的综合商贸功能,加快商业网点“穿衣带帽”的翻新改造工程,控制大型零售网点、专业批发市场和酒店的建设。规划远期,突出商贸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支援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塘厦商业网点格局的成熟与发展,应对清溪、凤岗、黄江的综合性加工工业基地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产生互动型集聚效应。

长安副中心:构建功能明确、服务均衡合理的镇区商业体系。规划期内,镇北部中心区包括长青街、锦绣路两侧街区,配套金融贸易、办公管理、信息服务、大型商业及文娱等服务设施,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商务区;围绕沙头社区猫山涌形成以商业、休闲、教育、产业服务等为特色的城镇商业区。以产业和市场为基础,完善机械五金模具批发、展销功能,提高产销集聚度和辐射力,逐步形成机械五金模具集散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长安的商业网点建设还应与虎门、大岭山的资源进行整合配置,以其外资经济的优势与周边镇区形成商业消费的互补、互动。

樟木头副中心:大型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镇中心区和莞惠公路一带,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形成辐射珠三角的商品流通集散地。规划期内,以服务于人居环境建设和配套房地产发展为目标,完善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副中心的功能。规范和提升现有商业网点管理水平,提高樟木头粮油饲料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档次和集聚效应,以规模经营带动周边镇区经济发展。

石龙副中心:石龙是东莞市东北部的商贸古镇,应融合岭南文化,以IT产业发展为引导,贯穿“高效、精品、优质”的品牌理念,形成一个集约统一、独具魅力的镇区商业整体营销模式。规划期内,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旧城中山路、绿化路和兴龙路为主的商贸区,新城以龙城路为主轴、东至京瓷路、西至裕兴路的商务区以及西湖五金、服装市场集聚的批发流通区。应以绿化路欧美风情商业街引领区域消费时尚,以IT产品专业街区形成展示和营销我市IT产品的窗口和集聚区。石龙商业网点对我市北部镇区的商贸发展起到区域拉动和辐射作用。

第十四条城镇商业组团

为推动城镇商业发展,完善城镇商业体系,在规划期内形成商业强势联合,扩大产业影响力,有效地带动东莞市各个镇区的商业网点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根据不同规模、等级城镇间现有商业功能基础、产业分工、效益差异和竞争力差距,按现行商业集聚、运行能力与产业亲和力,将东莞市的城镇商业体系规划下述商业组团:

高新技术与信息产品商业组团:西北部以石龙镇和石碣镇为主力镇区。石龙的“三网融合”、E-town综合门户网站、数字社区和96993社区服务系统成为对外展示东莞市IT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规划期内,应重点建设石龙的高新技术产品专业化展示展销厅和电子产品营销专业街区,以推动石龙、石碣、石排、企石、高埗等周边地区的高技术产品交流与贸易。东部以塘厦、清溪与黄江为主体,向南延伸拉动凤岗高科技产品交易市场发展,构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势组合。寮步应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新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有效整合,形成促进东西两个商业组团交流、联合与差异发展的高新科技产品发展带。规划期内,应充分发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积聚效应,培育和构建我市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会展商业组团:西部组团主要由南城、厚街、长安和虎门组成。南城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将与厚街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协调联动,组织电脑资讯、家具、服装、机械五金模具和汽车供销资源,统一运作我市的文化品牌专业展销会,实现会展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运作,扩大东莞会展品牌影响力。东部组团以常平、大朗为主。规划期内,配套常平会展中心建设,组织好大京九农交会及大朗国际织交会等专业会展。

汽车商业组团:由寮步、南城和厚街组成,在汽车销售的基础上,延长汽车产业链,加快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配套各项汽车服务业的发展。组团的发展应注重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汽车经销商的集聚度,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充足的选择余地。汽车专卖店在空间布局上应采取“条块结合”,既有沿街条形分布的小型品牌专卖店,又有块状空间格局的大型汽车交易中心和展销厅,且必须具备足够的展示场地和安检、保险等配套服务,并以专业化的技术向顾客提供系列化延伸服务,以高品质、专业化的优势淘汰品质差的专卖店和经销商,以全方位服务赢得客户信赖,最终树立名牌美誉度,实现商家的经济效益。汽车营销应率先与国际服务商接轨,从网点的布局到市场定位,从配套设施到整体形象,进行组织化的系统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

服装商业组团:主要以虎门服装服饰、大朗针织服装的生产和批发为支撑。规划期内,二者在服装品类上实现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形成较完整的服装产品分销体系,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东莞服装品牌、品种的影响力,创新服装款式,引领服装服饰消费时尚潮流。

家具商业组团:主要由厚街和大岭山组成。厚街以名优家具设计、加工、展销为优势,大岭山以家具和原材料生产为主,二者可充分整合资源与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生产营销链条,创新产品和售后服务机制,建立客户信心,扩大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拉动周边配套商业与产业发展。

旅游服务商业组团:南部组团主要由虎门的博物馆、威远岛旅游区和松山湖生态景区组成,是东莞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科技、生态相结合的主题旅游组合,将给人鲜明的感观与形态体验。适时考虑将道滘美食与厚街酒店服务融入主题旅游,创新消费热点。北部组团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莞城的可园;石碣的袁崇焕纪念公园;石龙古镇的地王庙、祠堂文化、特色商业街和国际龙舟赛活动;茶山的南社古民居群落;高埗和万江的水乡特色旅游;石排的燕岭摩崖石刻、土特产品;东城的榴花公园。东部组团以回归大自然、享受生态环境、休闲娱乐运动为主题,彰显樟木头观音山、谢岗银瓶嘴森林公园、常平隐贤山庄等旅游资源,突出环保、自助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的营销内容。规划期内,应考虑配合各组团旅游时段与当地文化、商业活动,统筹规划旅游线路、食宿和购物网点,达到旅游、观光、购物、休闲相互融合的目的。

日用小商品商业组团:东部以樟木头为主力,依托铁路货运和新建成的汽车客运中心,建设小商品批发市场;东北部以企石的小商品城和桥头的儿童文化商品市场为主;两者与西部虎门拟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及寮步的灯饰市场形成东西呼应态势,成为辐射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

花卉盆景商业组团:市区东侧组团以茶山镇为中心,西侧组团以万江小享社区的“花卉博览中心”为核心向西部拓展。茶山、高埗、望牛墩、道滘、洪梅、中堂具有“三高”农业基础和土地资源,适合与万江的花卉展销进行优势互补,为万江及周边城镇的房地产绿色环境开发提供生态产品服务。借助“三高”农业产品和生态环境,开展“农家乐”、“时令果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

农副产品批发商业组团:规划期内,为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交通,应协调发展东莞市西部的中堂、中部的东城—大岭山一带、北部的石碣、南部的虎门和东部的常平—樟木头一带的五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团,每个组团应以不同特色的批发市场为主力,构成生鲜、蛋禽、果蔬、副食、粮食营销功能配套齐全的规模化整体,以满足全市需求,辐射珠三角地区。

第十五条社区商业组合

时尚社区商业组合:社区居民以中、高收入者为主体,消费能力强,消费半径大。社区商业网点主要定位于满足其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网点设置应与其生活氛围和环境协调,网点应采取在社区会所集中设置的原则,保证人居环境的整洁、交通顺畅。会所的商业网点主要以小型24小时便利店、小型生鲜超市、家政服务、小型连锁品牌餐饮店等组合而成;店面应以租赁方式经营,以便于物业的统一管理。

经济社区商业组合:经济社区以工薪阶层和本地化的外来人口居住为主,年龄和文化层次相差较大,是需求多样化的群体。这类小区居住空间和人口相对密度较大,安全和人居活动环境的卫生条件与私秘空间至关重要。因此限制在居住区内新设底商形式的商业网点,应在其临近的和步行10分钟路程内的街区设置以大、中型综合超市为主力店,以生鲜超市、连锁经营的小型专业店和专卖店、大型餐饮店(或食街)等服务性网点为配套。

村改居社区商业组合:针对村改居社区和建设尚不规范的旧宅基地和新宅基地的集聚区,在规范居住区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居民和租住该地的外来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网点组合应沿其主要街道或街区的交叉路口集中设置,以保证居住区的安宁、舒适和方便。网点组合应按实际人口设置中小型超市、生鲜超市、24小时便利店、快餐店以及服务维修网点,配套报亭、小书店、邮局、储蓄所等设施以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品就近购物的需求。目前,全市各村集贸市场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因此,规划期内,村改居社区现有的集贸市场应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经营档次。

工业园社区商业组合:厂区集中的工业园社区内,网点组合的建设应注意利用绿化带的空间阻隔,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和消费环境,以利于消费群体的聚集。网点以中型综合超市为主体,配套小型餐饮、洗衣、美容、公话超市、耐用消费品租赁、二手货商店、邮局、储蓄所等网点。在厂区分布集中且数量较多的地区可设置大型量贩店或均价店,店内设置休闲座椅和快餐区,给企业员工营造一个集休闲、购物、交往、消费于一体的便捷和舒适环境。

第十六条商业街

综合型商业街(包括传统商业街和现代风情商业街)

传统岭南文化特色商业街:以莞城的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石龙的中山路,道滘的兴隆路等为代表。这类商业街应以深厚的岭南文化精粹作为底蕴,其商业布局应在保持和恢复传统街市格局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卫生环境质量,完善安全、消防条件,突出经营特色,以现代化的运营方式经营传统商业项目,树立品牌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规划近期,应对街道建筑进行进一步修复和环境改造,尽可能还原街道古貌,增加街道的公共卫生设施及自动取款机等现代服务设备;增设绿化、观赏设施和可供游客休憩的凉椅、凉亭;限制街内机动车辆的通行,设置配套的停车场地。调整街道两侧店铺的业态、业种,引入适当比例的传统风味小吃店,引导其突出地域商业特色;提升商品经营档次,限制与商业街整体营销风格不相符,甚至污染、影响周边环境的商业网点的设立。规划远期,强调街道文化内涵的体现和品牌形象的树立,贯彻“文化兴商”的理念,系统地展示商业街的发展历史与经营特色,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历史文化等旅游与培训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现代风情商业街:以莞城的西正路—市桥路、新芬路、新风路,东城的花园路、万江的万福路以及一批新开发、规划的商业街为主,如东城风情步行街、愉景步行街,南城富民商业街、常平国际风情步行街、石龙汇联步行街、虎门步行街等。这类商业街应突出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和国际文化趋向,与传统商业街形成鲜明对比与错位,确立季节和文化消费主题。

专业型商业街

餐饮专业街:完善南城银丰路饮食一条街、厚街珊瑚路美食街、望牛墩中华美食街、桥头风味食街、大岭山朗尾埔饮食商业街、石排食街等餐饮专业街。规划期内,应引进不同风味、不同档次、不同文化的餐饮网点,配套一定比例的娱乐休闲设施,注重商业街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建立。突出“绿色、安全、环保”意识,改善餐饮店的卫生环境和排污设施,规范食品卫生经营。政府可作适当引导,以商家入股、参与等形式在饮食街的周围建设大型停车场,改善街道内车流混杂、停车困难的状况,提高消费吸引力。

其它专业街:包括五金机电、装饰建材、电子通讯等专业街。如向阳路电讯专业街、八达路五金机电专业街、育兴路—红荔路装饰建材街等。规划近期,要规范经营管理,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鼓励品牌商、加盟连锁经销商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规划远期,促进商品的集约化经营,引进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卖场等新型业态,让更具规模、更有实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型连锁企业进行更加专业的服务,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费用,节约社会资源,促进专业街向综合型商业街或大型专业市场转化,在经营上更具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功能。

规划期内,我市商业街应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引导成立各自的商业街管理机构,从经营城市的理念上统一管理商业街,调整商业街的网点布局,改善商业街的发展环境。逐步提升商业街的文化蕴涵、商业经营和管理档次,充分发挥岭南商业文化中开拓进取、多元融合的特性,真正使商业街成为我市商业增长的新亮点和现代生活时尚的一部分。

第十七条商品交易市场

商品交易市场是各类商品集中、公开交易的固定场所,在我市多具有批零兼营或以批发为主的交易方式。按照所交易商品的不同,商品交易市场通常又分为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其他商品交易市场。规划期内,应立足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和改造,在提升现有市场规模和档次的基础上催生一批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具有多种服务功能、规范化的中高级批发市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原则上设置在城市主、副中心,镇区商业繁华区内不再设立污染环境、堵塞交通、有碍市容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市场经营档次,规范经营行为。鼓励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与物流基地相结合,以现代物流支持市场发展。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交易方式的引入。我市交易市场的建设、改造要严格按照《总规》的用地规模和网点规划审批,避免重复建设。

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是专门进行农产品及其相关副产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又分为集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集贸市场:我市集贸市场按居民的集聚分布在各个社区,通常以肉菜、果品等农产品的交易为主,也有兼营少量日杂百货。交易方式以批零兼营、零售为主。规划期内,应对现有集贸市场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经营档次,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消费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我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包括粮油批发市场、副食专业市场、干鲜果品市场、茶叶市场和禽肉蛋批发市场等。按照“区域均衡”的原则,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商品数量和种类及其分布应能够提供满足全市居民基本日常生活饮食需要。

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我市居民“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流通节点,发挥着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及价格形成功能。在规划期内,我市农副产品批发流通体系将以均衡分布、各具优势特色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呈组团方式辐射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虎门市场以北菜、海产、干鲜类产品为经营强项;石碣市场以出口蔬菜批发交易为主;常平和樟木头市场依托铁路公路交通条件,突出粮油饲料批发经营优势;中堂、东城以农副产品为特色;大岭山以果菜、副食为特色;东城及常平依托三鸟批发市场,形成本市三鸟批发的龙头。我市原则上控制新设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我市的生产资料市场主要包括机械五金模具市场、电子材料市场、塑胶原材料市场、布料辅料市场、皮料市场、夹板木材市场、钢材建材市场等。生产资料市场交易商品大多规格统一、大批量交易,便于实施标准化管理、交易和流通。在传统交易方式下,这类商品需要占用大量仓储用地,库存量大、运输成本高。规划期内,生产资料市场应率先与物流中心联合,新建或改建市场选址应当向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靠拢,利用其仓储、运输等配套设施和专业物流服务公司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在市场标准化、规范化运作基础上,加快市场信息化步伐。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无形”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减少交易中间环节,节省土地资源空间,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生产资料市场原则上设置在有相应产业基础和市场资源,能配套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镇区。我市的城市商业主中心应适度控制新建生产资料市场。

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和污染性的化工产品,其设置和交易场所应远离市区和居民居住地,符合市产业布局规划、环保与安全法律法规。经营者必须具备专业资质和安全资质,且实行专业市场规范经营。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

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包括服装市场、鞋业皮具市场、家具市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图书市场、灯饰市场及以旧货交易市场和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为主的特种商品交易市场。

这些市场涵盖商品类别多、差异大。从形成原因来看,可分为与本地产业互动的产地型市场、与本地消费市场相连的销地型市场和依托本地铁路、水运、公路等交通优势规划形成的集散型市场。规划期内,我市应注重培育大型市场集群和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应对加入WTO后与国际大型批发集团的激烈竞争。一是产地型市场,其建设应与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通过展销、大型会展的形式提高市场知名度、宣传本地产业形象,大力推广和鼓励经销商制,使本地产业的生产、销售、消费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延伸市场功能。对于具有原创性的产品市场,如大朗的毛织市场,应注重市场建设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完善市场交易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序和机制。二是销地型市场,是直接面向消费群体,以零售和批发为主。规划近期,提升现有市场的硬件设施和经营环境,培育商家的品牌意识。规划远期,积极引导市场向现代大型仓储式、量贩式超市转型。三是集散型市场,承担了物流中心原始的商品集散功能,依托交通便利、廉价地租或原有的基础设施等资源优势,易于向物流中心转化。规划近期,完善市场的电子信息系统和相关产品标准,迁移地处闹市的市场,配套物流设施。规划远期,引导市场转型,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介入市场运营。

旧货交易市场:是整合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使用的商品进入社会资源再循环的重要交易场所。规划期内,应在政府引导下制定详尽、规范的旧货交易市场的准入标准、资质和规范,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卫生性和环保性。对旧货交易市场的经营者在运营资金、诚信度、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从事交易价值较高的旧货交易的企业和市场,应明确规定其在经营前必须先建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对入场交易商品的来源、交易客户资料等信息作详尽登记,并在售后跟踪保留服务信息,以便查询备案。规划近期,可在远离繁华市区的区域开设1-2个大型的旧货交易市场,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规划远期,我市大型旧货市场不应超过4个。

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规划期内,在市区外可设置不超过2个(含2个)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交易企业实行入场集中交易、管理。旧机动车的交易应符合我国交通管理和汽车使用标准、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适时引入拍卖制,实行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拍卖制度。

第十八条物流基地

规划期内,我市将建立以虎门港、常平、松山湖三大物流基地为龙头,面向全市以及珠三角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物流服务;以其它物流中心为补充,提供专业物流与物流配套服务的城市物流体系。

我市物流业的功能定位是:服务于我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战略,利用由港口、铁路和公路网络构筑的基础设施优势和市场优势,把东莞建设成为大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物料供应中心和产成品仓储转运中心;发挥城市功能互补优势,将东莞建设为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和大珠三角区域的生活资料后勤供应和储备基地、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要道。

虎门港物流基地:位于虎门出海航道要冲,拥有珠江干流黄金水道最好、最长的深水岸线,而且深槽靠岸,港区泊稳条件好。虎门港包括麻涌、沙田、沙角、长安和内河五大港区。规划期内,做强做大虎门港保税物流中心,港口以货物中转、拼装、配送和预配送为主,主要服务于中低值、大重件、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石化、家具、五金机械、服装、玩具、纸品、木材和粮油等行业,运作方式主要为海陆联运、海铁联运。规划近期,立足我市和邻近城市港口物流需求;规划远期,面向整个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华南沿海港口群中继深圳、广州之后的又一物流、集散、储运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港口。

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常平的东莞站和东莞东站是大京九、广梅汕、广深铁路的交汇处,铁路运输功能配套齐全,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之一。规划期内,常平大京九物流基地立足本市、面向珠三角,背靠大京九,辐射省港澳,连接虎门港口,开拓海铁联运。以现有的常平粮油饲料批发市场和铁路货场大宗货物流通为基础,重点发展农副产品、食品、工业品及原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批发、流通加工中心、配送中心和中转联运中心,使之成为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基地。

松山湖物流基地:位于我市松山湖北部,紧邻松山湖北部科技产业园和莞深高速公路,以精细和专业物流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为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利用优越的交通和高科技优势,集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建设成为我市以精细物流为主导的专业性物流中心,满足产业高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需求。规划期内,松山湖物流基地将依托人才和高新技术优势,建设全市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第十九条会展中心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与商品流通交易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具有强势产业带动作用和直接的品牌经济效应。我市目前已逐步形成电子信息、服装、家具、玩具、五金模具等优势产业和商贸交易的会展体系,现有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和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两大专业展馆发挥会展产业主力作用。规划期内,除考虑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可设立更具特色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展馆项目。将注重现有展馆设施和资源的深度整合,建立健全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提升会展档次、专业化程度、文化内涵,促进外向型发展;重点拓展服务我市制造业、打造产业品牌的生产服务性展会,推动和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和影响力,建立健全会展推广机制、营销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品牌展会,增强国际竞争力;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办展;发展与会展中心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实现会展产业化,树立和打造东莞会展的国际品牌形象。

第二十条酒店

规划期内,调控四、五星级酒店的建设,适度发展三星级中档酒店;鼓励发展品牌经济型酒店,扶持本地酒店企业向连锁化、会员制发展,建立、健全梯级合理的酒店体系;对现有高档酒店,鼓励其注重市场细分基础上的错位经营和资源整合;引导酒店业向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等主题型酒店发展,满足各种消费层次的需求和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更加规范、优良的服务和更加实惠的性价比吸引商务、旅游消费群体;发展具有大型会务、培训等专业商务接待能力的商务型酒店,在配合我市现代会展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周边地区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完善的商务服务;在具备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家庭旅馆、度假公寓,以满足自助游等市场的特殊需求。

第六章商业网点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类商业网点的设置除按本规划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和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本规划主要用于新建商业网点的指导。已形成的各级商业网点的改造、改建应参照执行。

第二十三条新设立或扩大至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和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统一简称为“开设大型商业网点”),应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资料上报至市流通主管部门,由市流通主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本规划文本第二十四条,组成听证委员会和举行听证会,对其设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使大型商业网点开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第二十四条我市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委员会由市经贸、发改、城市规划、交通、国土、工商、环保、市政、旅游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有关的商业、规划和法律专家等人员组成,由市流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听证会参加人员包括听证委员会成员、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和听证会代表等。听证会代表包括镇区流通、城市规划、工商等部门和街道代表,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大型商业网点拟设立地的居民代表及相关同行代表等相关人员。

第二十五条听证会出具意见后,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持听证会的综合意见,到市经贸、发改、国土、城市规划、工商、外经贸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有关部门应将听证会意见作为项目审批的依据。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设立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结束后按照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与改造,以整合、提升、培源、固本为指导原则,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规范发展、提高水平为内涵。严格控制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的设置,纳入我市“一主八副”的商业主、副中心,可根据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放宽;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及以上大型零售网点的建设与改造亦应根据镇区实际商业存量和总量规模适度控制发展;鼓励大型零售网点错位经营与结构调整;对大型购物中心应视其经营状态进行数量和结构调控;鼓励零售网点集约化、集团化、连锁经营;鼓励小型零售商业网点加盟和加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规范管理,建立服务和质量管理诚信机制。

第二十七条我市商业街应遵循适度控制、优化结构、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原则发展。商业街的建设与改造应以综合性经营为主,纳入大型商业设施范畴,实行单独上报、审批,遵循与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同类听证、管理办法;对现有商业专业特色街区加强引导,实行非终身命名制;引导商业街的规范化管理,成立有商家代表参加的各商业街的统一管理机构。

第二十八条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商品来源和商品走向的监督机制,引入物流配送、商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十九条酒店建设与发展遵循一个镇区可设置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原则。已有四星级以上酒店的镇区,新建四星级以上酒店必须按规定严格审批,并逐步实行听证制度。

第三十条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与改造必须按我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设置相应停车场地。

第三十一条禁止在居住区底商新开设具有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的化工、餐饮、娱乐、洗车场、集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底商网点的设立与管理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已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网点应限期逐步退出市场。

第三十二条住宅禁商,属居住性质的房产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禁止房地产项目与大型商业项目捆绑立项,新建房地产项目与大型商业用地项目要分别单独立项;新建居民区必须按总建筑面积的相应比例和社区网点设置原则预留配套的商业网点建设面积;新增和调整的商业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必须纳入土地有形市场进行招标拍卖。

第三十三条各职能部门应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以保证规划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做好本规划的宣传工作。根据东莞市建设重点和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滚动提出商业网点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向社会公布阶段性的鼓励、允许发展和限制、禁止的设施项目类别,引导社会投资。

第三十五条积极推广高新技术的应用,走科技兴商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在条件成熟时,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商业网点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

第三十六条鼓励和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全面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积极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展虚实网络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推广网上采购、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带动流通交易方式和服务方式的革新,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十七条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逐步建立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章,加强对商业网点设置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实现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对商业网点投资的有效引导与服务作用,制定相关的行规行约、经营规则等自律性规章,使该行业能在守法自律中发展壮大。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研究和规划图则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效力;规划说明书是规划文本的补充说明;基础资料研究汇集了本次规划编制中搜集的相关数据与参考信息。

第2篇

【关键词】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F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With the county-level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work in full swing, perfect the county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content,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city network, for later around the weaving Coun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county-level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and theory basis of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Key word:County-level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theory; Research contents

编制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是构建一个县城商业发展框架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县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商务部积极推动地级以上城市和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取得较快进展。科学合理的城市商业规划,对保障公平的竞争秩序,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对产业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1]。

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趋势和特点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已经制定的商业网点规划,体现出规划制定者更能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统筹考虑地区经济的协调与发展,同时,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布局趋向合理化,逐渐形成以传统的繁华区或商业街为中心向外辐射,即同心圆向外扩张的模式;二是组织形式的创新,多种业态形式的商业设施,连锁经营比例不断上升,物流业加速整合;三是服务人本化,坚持先进市场设计理念与本土消费习惯相结合,立足实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利民便民,充分体现为人服务的功能;四是法制化建设进程加快,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推动商贸流通体系的发展来促进商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信息化助动,网络化运行,规模化发展,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商业加以改造,大幅度提高商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六是在商业领域融入了环保意识,注意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七是强化了区域协调意识,既注意到了城市内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也考虑了市外尤其是周边地区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从实际出发,从全局着眼,统筹规划;八是体现了适度超前意识,在把握城市经济和消费发展趋势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商贸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网点分布、业态设置、购物环境等方面适度超前,留有发展空间[2]。

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研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模式,但是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基础。

1、商业经济学理论

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必须以反映商业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商业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商业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理论,其中尤以商圈理论(包括中心地理论、区位理论等)和消费者行为学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息息相关。商圈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国外城市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这方面的研究也能为我国城市零售企业网点布局和业态分布提供依据,为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对城市商圈的空间布局和业态分类奠定理论基础[3]。商业空间层次结构不仅来源于经济法则,还来自消费者行为及社会经济属性,分析空间形态应该首先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规出发,考虑消费者行为差异对商业空间组织的影响[4]。在规划商业街区、业态分布、商业网点的布局等方面要正确反映消费者行为的规律及要求,以本地区消费能力的构成为基础,以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为参数,以广大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度为标尺。

2、城市经济学理论

城市经济学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密度效益、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以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和建设商业网点的载体,商业网点的规划必须遵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应以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合理地解决商业网点的密度、相邻、布局及集聚等问题。

3、空间经济学理论

空间经济学强调集聚对生产和城市区位的再构影响,通过空间供给和需求、定价和产出分析,研究空间均衡,即经济物品和经济活动的最优空间配置模式,包括部分均衡和一般均衡[5]。商业集聚现象是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发展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各类商业聚集区( 如商业街、SM、CBD等)是现代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如何在空间上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些商业聚集区,如何在各商业聚集区之间分配经济物品和经济活动,使之趋于空间均衡等都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空间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三、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

编制县级商业网点规划,应当在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在充分了解县城商业网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的趋势,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为核心构建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商业业态规划及激励与规制政策。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是指在综合分析县城商业网点分布现状、客流规律、交通状况、商业环境、历史传承、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县城商业资源在空间上做出的统筹安排与配置。具体来说,它包括宏观(面)、中观(线)、微观(点)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确定县城商业中心等级体系

根据中心地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成果和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践,县城商业中心等级按照主要商业功能、规模和辐射能力可以分为县级商业中心(一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 二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三级商业中心)三级,它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县城基本的商业结构体系。

根据县级城市商业发展的需求,一般城市可以发展1-3个县级商业中心(一些特大城市例外),若干个区域商业中心,而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则不受数量的限制。在编制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时,必须对三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做出明确的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切忌重蹈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小而全”商业布局的覆辙。一般而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根据级差地租理论,由于不同业态的商业网点对地价的承受能力有别,会相应选择与其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商业中心,由此形成功能各异的商业中心。

2. 中观层面――商业街区

现代商业街是重要的县城商业网点空间形态,是县城商业的缩影和窗口。商业街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是发展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重点之一。在规划商业街时,要求在对现有商业街现状分析(现有商业街空间布局、数量结构、发展特征等)的基础上,对未来商业街的发展方向、总体布局、发展重点以及对商业街的建设、改造、提升与完善等方面给予引导,并提出相应措施,尤其对如何突出商业街特色、营造美观的商业景观、丰富文化和传统内涵以及发挥旅游功能等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商业街有序稳定地发展。同时,要注重商业街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绿化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景观设施等) 和购物环境的改善( 配备相应的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设施)。

3. 微观层面――大型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纵观我国各地商业网点规划实践,大型商业网点一般是指营业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主要包括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 Shopping Mall,简称SM) 、仓储式商场和大型专业店等业态。大型商业网点在促进城市繁荣、改善购物环境、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和增强中心城市商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大型商业网点的发展也会带来诸如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威胁中小商业网点生存发展等问题,需慎重设置,不可盲目发展。

四、小结

我国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具有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调控双重职能。商业网点规划的成败还在于实施。因此,商务主管部门在编制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同时,还应构建一套完整的县城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实施制度,以确保商业网点规划的是顺利实施,为商业网点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商业网点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晶.城市化进程与商业网点规划[J].商业研究,1999(5):91-93.

[2]仵宗卿,柴彦威. 商业活动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20-24.

[3]齐晓斋.城市商圈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6-41.

[4]藤田昌久,保罗•克鲁德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梁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0-72.

[5]薛娟娟,朱青.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0):21-24.

[7]孙元兴.国外商业规划理论及评述[J].商业研究,2003(23):13-15.

[8]柴小青,曹伟. 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六项原则[J] . 商业时代,2005 (23) :14 - 15.

[9]范天吉.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M].吉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4:188-189.

第3篇

至此,我院承担编制的《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规划》的编制过程

(一)编制规划。年月,我市采用商务招标的方式选择了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为《市年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单位。该院项目组从年月开始至年月,在对我市经济发展、道路交通、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农产品销售、旅游文化景观等基本情况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中城市商业发展规律及商业网点规划经验,确定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体系、发展时序和发展措施。行成了《规划》的初稿。

(二)征集意见。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市长、宏部长分别召集各城区区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流、各城区商务局负责人,30余次征求意见,征求意见350多条。并将意见报市政府,形成修改意见交中商规划院修改完善。期间,与该院对接130余次,该院对我方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就采纳、部分采纳、不予采纳分别给予了回复。

年月日和年月日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国家级知名规划专家和省内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对《规划》召开评审会,专家组一致认为此《规划》立意新、起点高、专业性强、有较深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较高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意通过评审,称赞此《规划》为全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的范本,湖南省最好的商业网点规划。

年月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了《市年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基本评价为:此《规划》对商贸发展目标定位明确,对现状分析客观实际,对未来商业网点规划布局较为合理,契合了实际,体现了特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比较可行,原则同意该《规划》。会上同时收集建议24条,会后我们进一步逐条研究并与中规院对接,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规划》的基本内容

《规划》的总体布局是:一主六副、两带十街、十大市场群及十大商贸物流园区(中心),九十六处大型零售商业网点,七十七处农贸市场和生鲜食品超市,二十二个社区商业中心。一主即1个商业中心区;六副即6个商业副中心区;两带即观光休闲商业带,蒸水古今文化商业带;十街即综合商业步行街、主题购物休闲街、路精品服饰商业街、路汽车装饰装潢一条街、光辉路风味美食街、杨同志乘用车4S店一条街、大道绿色农家乐民俗风情街、先锋路综合数码商业街、祝融路文化办公用品品牌街、娱乐休闲街;十大市场即家居装饰建材及五金市场群、汽贸及配件市场群、工业品生产资料市场群、特产、副食品批发及旅游工艺品市场群、林牧产品市场群、小商品市场群、文体办公用品市场群、酒类产品市场群、花鸟、古玩、文化公益品市场群及再生资源市场群;十大商贸物流园区(中心)即工业物流园区、工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小商品物流中心、水运物流中心、粮油物流中心、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原料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及物流中心。

三、《规划》的特点

《规划》力求体现:多中心、组团式、便捷化、强带动、可持续等现代化商贸流通格局;体现城零郊批、分类集聚的鲜明特色;有广度,范围180平方公里;有深度,既能引领,又能定点定位。

(一)体现了大城战略。对大4区20个乡镇经济圈的商业网点(物流园、商场、市场、商业街)布局提出了远期构想。《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范围为180平方公里。

(二)体现了消费中心消费需求的层次性。围绕打造消费中心,通过对中心城区的商业网点布局调整,分流中心城区人流、物流、车流,在等路段形成市高端消费区,在6个商业副中心区形成6个中档消费区,22个社区商业中心形成22个便民利民的大众消费区。在交通条件优越的县区结合部布置10大市场群和10大十大商贸物流园区(中心)。

(三)体现“城零郊批”的商业格局。在中心城区交通条件优良的地方布局96个大型商业零售网点,将城区具有批发功能的13个大市场规划引导搬迁到县区结合部。利用3-5年时间将中心城区从事批发业务经营户规划引导至县区结合部的同类专业市场经营。

第4篇

我区四个办事处总面积约210368000m2,截止6月底社区总人口约(含流动人口)150000人,城市人均消费4000元/人、年,较上年增长14.7%;各类商业网点1810个,较上年增长3.73%;营业面积193600m2,较上年增长1.1%;就业人数15084人,较上年增长2.2%;营业收入94858万元(不含金融网点),较上年增长28%(详见调查表)。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区社区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区内沿城区主要街道北新街新车站附近。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在所有权方面:集体、个体网点多,国营网点少,在零售业分类方面:百货店、综合超市、专业店多,而便利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少。在网点布局地域方面:在城市主要街道繁华地段多,在城乡结合部和稍偏离闹区的地段少。在服务对象方面:服务于城区内居住的网点多,而服务于离城区稍远一点住宅小区内的网点少。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商业网点发展。

商业网点建设无序发展,商业网点主管部门参与规划建设商业网点工作乏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城市新建的主要街道两侧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规划为商业网点用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商业网点主管部门参与规划的落实和审查,而是由建设单位确定,想建什么就建什么,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只注重建设的高度、风貌、外型等,对是否需要商业网点而无关大局,使商业网点建设形成无序的发展状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繁华的街、路段拍卖土地使用权,只注重土地的拍卖价格而忽视以后商业网点而无处建设的弊端。

2、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滞后。我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一直缺少投入,大部分门面破旧,设施滞后。居民小区一些生活必须便民网点无资金建设,更谈不上大型商业网点建设,使居民“住新楼,添新愁”的现象严重存在,社区商业网点发展缓慢,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意见和建议

目前,我区社区商业网点正在逐步兴起,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商业网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想有一个较快发展,必须从客观上加强筹划和指导,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使其早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根据我区实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把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政府根据现有网点状况以及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社区商业网点应主要规划在居民居住区(除特种行业外),逐步向乡村辐射。

2.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企业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商业网点发展。

我区社区商业网点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在政策上,要把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列入城市基本建设计划,建设改造资金的筹集,在企业自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设商业网点,减免各项费用。

3.加强立法,确保商业网点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商业;网点;规划;问题分析

1 商业网点规划简介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和规模所做的统筹安排。包括确定城市商业网点规模、结构与布局目标;确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连锁企业销售额或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等综合性指标。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以及商业街的布局和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生a资料批发市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以及物流基地的建设、调整与改造规划;商业业态结构、商业组织形式、商业服务网点规模、商业发展与城市人文环境相协调,商业设施服务定位规划,等等。商业网点规划还要回答城市商业的功能、结构、规模、组织方式与消费需求、产业服务需求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2 商业网点规划现状分析

2.1 商业网点分布不尽合理,布局过于集中。在城市的一些区域商业设施又过度集中,超过消费者购买需求,造成大量商业设施利用不足甚至闲置。表面上看,“城”与“市”匹配欠佳现象主要是房地产商追逐高额利润,盲目开发的结果,但本质上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重“城”轻“市”和商业网点规划相对滞后不无关系。因此,在选择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主体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点,适当强化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中“市”的特色,进而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强调“城”的特点形成互补。

2.2 缺少能够体现城市形象和品位的特色商业街和专业街。城区现有商业相对集中的街道,虽然店铺数量不少,但店铺布局较为零乱,街区环境尚不理想,建筑物外立面缺乏地域特色,整体效果欠佳,街区综合管理水平较低。新型业态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不高新型营销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现代营销理念。

2.3 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网点自身的发展。城市在新城区扩建、居住小区开发中忽视商业配套设施建设,造成许多新建住宅区缺少必要的商业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物、休闲、餐饮等方面的需要,使得有些居住区成为只能提供住宿功能的“卧城“或“睡城”

3 商业网点规划要点分析

3.1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形成等级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按照现代商业理论,城市商业中心由市级商业中心、区域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三个层次组成。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口集聚状态,规划“一主多副多节点”商业网点体系结构,以缓解商业集聚度日趋增强与辐射力度不足的矛盾:“一主”,即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即本城市的广场商业中心;“多副”,即铁路以南区域商业中心以及其他区域商业中心以及工业园区域产业服务中心等;“多节点”,即多个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中心城区布置若干个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3.2 合理布局商业街,使老城区焕发新的生命力,提高新城区的商业集聚度。从“以人为本”出发,老城区商业街应以贴近市民生活的商业街为主,与传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突出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新城区商业街应注重提高绿化率,预留充足的休闲空间和停车场地,配置多样化的环境设施小品,以营造现代化、繁荣的商业氛围。与此同时,合理确定商业街的建筑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城市环境相协调,避免街街相似,形象雷同。

3.3 明确部门职责,实现管理程序化。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对各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确保规划的各个商业网点有效落实。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商业网点调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实现管理程序化,实现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适当划分各区、各部门职责范围,分层指导管理,以确保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建设和市场有序竞争。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创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和条件,以提高整体开发建设的效率与效益。加强对大型商业网点的引导调控,对家具建材市场、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百货店等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和应事先征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意见。

3.4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引导调控。现代商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调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建立由市商务局、发改局、经信局、工商管理局、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旅游局、交通局和统计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商业管理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商业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等的相互关系,使各个规划能够相互衔接,有机结合,保证商业布局规划的实施。另外,充分遵循城市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引导网点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形态同步发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定期建设指南,适时提出商业网点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引导社会投资。

3.5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快商业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基础设配套施,为项目招商、建设、运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注重对商业功能和交通功能进行协调研究,搞好交通道路网络、停车场、人行天桥、公交路线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完善大型商业网点的交通组织,根据不同业态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停车场配套建设标准。加快对各级商业中心以及重点商业街的道路、停车场、市政设施、环境绿化等整体环境的改造。另外,现在处于信息化时代,应当加强网上流通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完善贸易网和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功能,积极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光纤通信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在流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3.6 做好规划宣传,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要利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规划宣传,以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集团投资入驻,同时促进商业网点结构调整,推动商业网点建设和布局合理。另外,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了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实现商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的目标,必须通过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营造一个用事业吸引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的工作氛围和创业环境,吸引相关专业人才。

同时,鼓励企业与相关科研院交流合作,培育商业精英。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流通业(包括物流、批发、零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3.7 抓好商业街的建设。商业街是城市的特色,它包括含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古老的商业街、现代的步行街,以及专业商品一条街。如果说市级商业中心是红花、社区商业是大地,那么商业街就是绿叶,衬托出城市商业灿烂的春天。它们或以原址、原貌、原店、原品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商业文化,或以集中购物、繁华街道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和繁荣,或以特定消费需要为对象而形成的各种商品一条街。

4 结语

总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持续发展、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要有效的发展商业网点,必须科学规划,适当强调规划编制主体的商业特色。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商业网点规划 空间分析模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领域面向外资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对城市商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商业网点规划研究虽然在商业功能、布局、规模、组织方式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还是普遍存在缺乏定量分析、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研究空间信息的全新技术。它能把各种商业网点信息同地理位置及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存储、编辑、显示、转换、查询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区域综合能力和动态预测功能,可以通过模型集成分析,提高商业分析和方案评价的水平和效率。

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商业网点规划中,设计出一套基于GIS技术、面向城市商业管理者、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 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提供了实用和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务部为了完善城市整体的商业结构,提高商业网点的经营水平,促进整个商贸流通领域的健康发展,提出制定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商业网点规划所考虑的主要是城市流通领域各要素的布局和安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指明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总体目标包括城市商业网点的总规模、城市商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指标、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等综合性指标。具体目标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的总规模;商业街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各类市场的总规模、结构与布局方面的目标;物流基地布局、特色与产业服务功能的目标;城郊商业发展的目标等。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确定各级商业中心、商业街、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物流基地的规划布局,进一步指出其区位、规模、发展重点等。

3.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指明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确定其优先发展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的业态、类型、组织形式、千人拥有的零售与生活服务网点面积,主要零售与生活服务业网点的商圈半径。

4.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指明大型商业网点的适宜布局区域,确定其数量、种类、布局原则和设置导向。

二、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根据我国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GIS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能够方便地实现商业网点数据的采集和编辑

作为一个GIS的应用系统,在建立时通常已有数据库和图形的支撑,这是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但是,规划系统的用户可能会面临对规划底图的修改、新网点的添加、属性数据的修改等问题,所以作为一个完善的用户系统应包括实现这些功能的模块。

2.能够轻松实现现状网点的查询和统计分析

对现状商业网点的总量、业态、业种、营业面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是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制定一系列规划目标的具体数据支撑,方便的分区域统计功能可以轻松地了解各个目标区域的网点竞争情况、业态分布状况等。

3.能够对区域网点布局规划影响因素进行直观的统计分析

每个区域的人口、交通、土地价值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布局,方便的分区域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有助于决策者考量区域的商业总量是否合适、能否支撑大型业态的存在、是否改建或新建商业中心等。

4.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网点布局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有力而独特的工具,通过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判断大型业态的选址是否合适、能否建立新的商业中心、商圈的范围等。

5.能够根据已知要素对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

该功能实际上是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功能的体现,据信息科学专家分析,用于政府机关进行宏观分析决策的信息85%以上与空间(地理)定位信息有关。由于决策的实施带来经济实体与地理环境的改变,政府的每一项具体政策都要落实到区域单元上,并对政策实施实体及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不考虑空间因素对统计决策者进行辅助决策来说显然是不完整的,因此网点规划信息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评价分析功能,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辅助信息。

6.能够方便地进行规划结果的显示和输出

商业网点规划系统应能够以人机交互方式来选择显示的对象与形式,这种交互表现在:可以设置显示环境、定义制图环境、显示地图要素、定义字形符号、设置字符大小和颜色、标注图名和图例、绘图文件编辑等方面。GIS不仅可以输出全要素地图,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图、各类统计图、图表及数据等。

三、基于我国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的GIS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是在建立城市商业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紧密结合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特点,运用城市商业布局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发对商业网点进行计算机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

根据系统总体目标及设计原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的特点,把系统分成5个功能子系统,它分别是采集编辑子系统、数据查询子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方案评价子系统、成果输出子系统,见图所示。

图城市商业网点规划GIS系统功能设计

采集编辑子系统主要包括:地图的输入、属性数据的修改与添加、图层管理。其中,地图的输入主要是指提供以Shapefile格式的点、线、面形式的图层输入,提供其他地图数据格式如AutoCAD格式的导入;属性数据的修改与添加,主要是指提供对选定网点、道路等实体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修改和添加,提供外部数据库的导入和系统数据库的导出。图层管理主要指提供现有图层的开启和关闭、添加新图层、修改图层属性、放大缩小平移图层等基本图层管理功能。

2.数据查询子系统

数据查询子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的查询、网点统计数据查询、区域商业指标查询。

基础数据的查询,主要提供对某一网点属性信息查询的功能,具体包括精确查询、模糊查询两种形式;网点统计数据查询,主要提供各种统计数据的查询。具体包括:按道路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即可以查询某一道路上的不同面积、不同业态、不同业种、不同销售额网点的情况;按区域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即可以查询某一区域内不同面积、不同业态、不同业种、不同销售额网点的情况;自定义查询,即构造复杂的查询条件以满足用户较高级的查询分析需要等;区域商业指标查询,主要提供一定区域内商业数据的查询,为管理者了解该区域商业发展水平提供了便捷的方法。系统根据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为用户提供分区域查询人均商业网点总营业面积和建筑面积、人均零售业销售额、地均零售业销售额、购买力指标、连锁经营比重、市场饱和度、服务覆盖率和服务重叠率等。

3.空间分析子系统

空间分析子系统是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商圈分析、吸引力分析两个模块。

商圈分析主要是根据商圈内的客户空间分布数据,了解商圈内消费者的年龄构成、消费水平、教育文化水平、消费倾向等,对管理者选择购物中心位置、确定适当的商品组合、估计销售量以及规划销售活动都至关重要。GIS提供集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商圈分析模型的平台。对于基于经验法则确定的商圈,只需要应用简单的缓冲区分析技术或地址编码技术就可以完成商圈的划分;对于基于雷利法则、赫夫法则确定的商圈,则需要通过二次开发的方法将模型嵌入GIS平台,从而获得更合理的商圈。

吸引力分析将提供某商业集聚区所能吸引的各社区及全市消费者估算值,以便管理者确定商业集聚区的等级。通常是根据哈夫模型计算某社区消费者选择商业集聚的概率,有了该社区消费者选择商业集聚的概率后再乘上该社区的消费者数便可得出某社区消费者选择某商业集聚地的消费者数。再把各社区的选择者数累计,便可得到某商业集聚区所吸引的消费者数。

4.方案评价子系统

方案评价子系统主要是对规划师提出的商业中心布局方案进行辅助评价决策,从而提高方案的科学性。主要包括重心重合度评价和规划影响因素评分两个模块。

重心重合度评价是根据重心模型分别判断人口与商业网点的重心点分布情况,通过对中心点位置的定性比较,分析目前商业布局的合理性。

规划影响因素评分是通过将评价区域划分成纵横间距相等的方格网,以坐标网格为评价单元,以网格中点为一个坐标点,计算各网格中心点上规划影响因素的综合分值,根据分值确定商业中心级别数和级别分界值。

5.成果输出子系统

成果输出子系统主要是输出各类成果图。主要包括:分类统计图输出、专题图输出、规划成果图输出。

四、结语

本文在研究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GIS空间分析技术,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面向城市商业管理者的商业网点规划信息系统框架结构,该系统包括采集编辑、数据查询、空间分析、方案评价、成果输出五大功能子系统,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提供了实用和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参考文献:

[1]耿宜顺: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空间分析[J].规划师,2000,16(6):41~43

[2]王远飞吴建国:GIS在商业网点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1(3):1112114

[3]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4]丁鹏飞:GIS商业网点分析与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6,5

第7篇

[关键词]商业网点布局现状问题

一、认识商业网点

商业网点是指根据网点建设规划管理需要所界定的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或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商品交易市场,旧货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物流基地,餐饮店及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简单的说城市商业网点,就是指一个城市零售、批发、餐饮、生活服务、娱乐、物流、配送、仓储等企业的经营场所、设施的总和。因其点多面广,布局形成网状,故称商业网点。商业网点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网络。我国一年有几万亿的商品,靠的是商业网络以达到最终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每个商业企业,好像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点”或“结”,这个网上的“点”或“结”,全国大约有一千多万个以上,就是这些“点”或“结”,每日每时每刻,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把工农业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送到每家每户。社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每当自然灾害等发生时,人们更深切体会到一天也不能离开商业。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总结商业网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商业网点是展示一个城市逐步强大,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窗口。石家庄正处于三年大变样过程中,让大家认识石家庄,了解石家庄,欣赏石家庄,通过商业网点这个窗口,无疑是最有效地途径。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店面的设计风格,橱窗的布置,特别是商品的丰富程度,质量、品种等无不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状况。对一个城市的认识,往往就是从上述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商业网点是否能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速度,所以,一座城市应当制定包括发展目标、区域布局、业态结构以及建设规模等内容的商业网点规划。

二、石家庄市商业网点布局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行政社区350个,社区平均住户为1800户。社区商业也由过去的食品业、日用百货业等传统业态,发展到包括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店、药店、洗衣店、理发店、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书报店、维修店、回收站、鲜花店、面包房、美容店、美发厅、健身房、通讯等20余大类,并不断向专而细的方向延伸。而各种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因其经营规模优势、较高的产品质量保障、突出的经营特色和完备的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社区商业的主体。如国大36524店(200多家)、奥开放心肉店、董家煎饼连锁店、翰皇擦鞋店、天元超市、晨光文具店等等。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30000个,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宽,具备了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老社区受空间限制,商业网点严重不足,且设置散乱、业态不全。随着开发商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他们在承建新住宅区时,自发设置了商业网点,经营商为适应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主动调整经营范围,实行错位经营,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对象,使新建社区商业业态配置相对完善,基本实现了必备性业态和指导性业态的有机结合。如,目前国际城社区入住人口2200人,服务业经营面积达8000余平米,餐饮店、连锁超市、维修、干洗、保洁、鲜花礼品、通讯和健身房等各种业态配置齐全。其商业用房在销售时,尽力引导购买者(经营商)实行错位经营,既避免有限资源浪费,又能更好满足居民需求。基本实现了“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卓达裕强社区入住人口22500人,服务业经营面积5600余平米,各种业态配置也较为齐全。如,新华区铁路31宿舍居民区入住人口45000人,现有药店、理发店、洗衣店和维修店等便民设施,但总经营面积只有354平米;桥东区庄窠小区入住人口10000人,沿街式的餐饮店、便利店经营面积只有近1000平米。石家庄市辐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目前拥有有各类商业网点16.5万个,大中型百货商场和贸易中心120多座,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业企业34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53个。与上海、西安、沈阳等国内其他城市相比,石家庄市商业网点个数较多,分布较为密集,但在商业网点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商业网点规模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国内外发达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状况

上海作为我国第一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左右。上海现行的商业布局模式基本采用了以“四街四城”八个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十二个区域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为支撑的多层次的现代商业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加快郊区城镇商业的发展。其中列入上海八个市级商业中心的区域是: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南京西路、徐家汇商城、豫园商城、新客站不夜城、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列入上海十二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区域是:五角场、老西门、曹家渡、中山公园、虹桥、大柏树、提篮桥、打浦桥、上海莘城、武宁新城、彭浦、昌里。上海商业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后,基本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城区商业为核心,以郊区城镇商业为呼应点和突破口的商业总体布局模式。

截止2005年,西安市的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4.59万个,从业人员107万人,千人拥有网点数达到20.3个;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近50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24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14个,2003年成交额超过260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6个;西安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从宫廷大菜到东西南北各地特色大多都云集西安,各具风采,特别是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各类小吃,品种丰富,物美价廉,2003年全市拥有餐饮业网点3.28万个,餐饮业零售额102.5亿元;作为世界热点旅游城市,西安已具有充足的接待能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准。现有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可提供高、中、低档床位17万张,能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西安拥有大型现代化专业展览馆4个,总面积21万平方米,注册登记的展览公司120余家。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仓储商场、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正在全市蓬勃发展。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具有23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东北地区最有活力、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商都。截止2005年,全市拥有零售商业网点6.8万个,总面积580余万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网点9个,人均拥有网点面积约0.8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总数82个,其中,购物中心1个,百货店20个,综合超市28个,专业店和专卖店19个,家居建材商店14个。我们再从发达国家对商业网点的管理来看看国外有关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情况。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采用了审批手段对商业网点的新建、改建等进行管理。以法国为例,新建或改建销售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零售商店(包括食品及非食品零售机构,电影院及酒店);关闭2年以上的超过30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重新开业;改变用地性质等均需得到有关审批机构的许可。另外,从利于竞争的角度出发,在审批项目时,还要考虑避免在某一区域同一经营者形成垄断。法国政府认为,商业许可制度的实施既保护了传统小商业企业,也没有阻碍现代商业的发展。同时对保证就业,促进商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是:根据各自特点确定商业综合功能和发展战略,商业网点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管理先进,服务质量高,方便生活。

四、石家庄市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1.布局集中。大型商业网点数量增多,如商业零售业,已经有20多座大型商场建成,这些商场除益友百货(裕华西路)和怀特国际商城(槐安路)外,自东向西有建华百货大楼、蓝天商厦、北国先天下、北国商城、新天地、西美购物中心、国美电器、东方城市广场购物中心、新百商场等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山路一条街上,外加南三条国际小商品市场,整体商业网点布局呈现出“中密外疏”的特征,造成中心区域中大型商场在空间上过分拥挤,特别是从新百广场至东方购物中心几百米内就有新百广场、国贸中心等近10家,造成人员拥挤,交通不便。再例如停车场,北国商城有地上停车场,西美有地下停车场,西美对面有一无名的露天停车场,这无疑给中山路及建设大街附近造成巨大的交通压力。饮食服务业,在体育南大街槐安路至东岗路有全聚德烤鸭店、湘君府、金汉斯烤肉、光明渔港、东来顺等几家大型饮食服务场所及多家小吃店。(结合周围居民居住和购买力)

2.商业业态单一。商业零售形式绝大部分是店铺式销售,对人员需求多且成本高,而发达城市总是多种销售形式并存,如邮购、赊销、访问销售、通信销售、自动售货机等等。

3.缺乏特色。大型商业网点在经营上缺乏特色。大型商业网点大多数在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意识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如百货商店,销售的商品和经营手法差别不大,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目标市场定位彼此又在趋同,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导致大型商业网点在较低的层面上进行价格竞争,大打价格战,企业积累减少,缺乏发展后劲。

第8篇

[关键词] 城市商业 ;城市商业规划;商业网点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business planning of urban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should be with the convenience of residents buy, tha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business c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south China business plann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 commercial concrete Suggestions.

[key words] city business; City business planning; Commercial network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的意义

现代城市是由工业、商业、居住、科教文化、娱乐、金融、行政等功能区和市政公用设施网络结构组成的统一协调的整体。城市商业承担着商品从流通领域向消费领域最终转换的职能。这种转换职能则是由城市内部的有结构的商业网点体系来实现的。商业是城市发展的标志,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地规划城市商业,积极推进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郊区城镇和商业专业特色街的商业布局结构体系建设和调整,使现代城市商业布局更趋合理,商业功能更加完善,商业环境更为优美,从而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体现和促进都市繁荣和繁华,加大中心商业区结构调整和功能改造。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以提升城市形象,、发展综合消费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技术,加强重要商品物资的现代化仓储设施网点的建设,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推行商业连锁经营,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规划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大力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等新型商业组织形式。开发与调整城市商业服务功能,从而促进大都市的繁荣与繁华。

1.2 体现商业便民、利民的功能。“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是商业发展的宗旨,在城市商业规划中,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与商业结构,使商业结构在空间上能方便顾客购买,在层次上能满足顾客消费水平的差异化需要,在业态上能符合顾客购买多样化的需要,在环境上体现以人为本等等。

1.3体现现代城市商业建设新亮点。现代城市基础建设、市政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给商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和亮点。这些在商业网点规划中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在把握城市发展趋势中,不少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中都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中心商业区规划和设计中,使都市交通流、人流和商流有机结合;在老城区商业街规划建设中,重视与人文环境、都市景观、地方特色相协调;在规划城镇商业发展时,重视新型郊区城镇商业服务网络的构筑等等。

二、我国城市商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商业规划主要是这对城市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的业态、网点布局、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商业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2.1商业布局缺乏总体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旧城区的外迁人口增多,城郊结合部新建小区逐渐增多,但对城市商业布局缺乏宏观的、科学的规划,没有相应的、统一的政策加以指导,导致流通领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表现在商业网点布局上则是集中多、分散少,市中心多、市郊区少等地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给城市周边居民购物带来极大不便。

2.2商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不协调

城市是由许多机构与设施组成的,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并承载着许多观点、价值标准及规则,其中包括商业规则。因此,应从多方面,并以多方面、标准进行城市规划,才能使城市得到完整而健康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往往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导致许多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空间布局处于混乱状态。从理论上讲,商业布局与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城市规划应考虑商业布局,二者相辅成。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城市的规划不完善,则商业的布局就受到影响,而商业布局不科学反过来影响城市规划,最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3商业业态分布不合理

商业业态的生存与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一业态的发展都应与人口、购买力之间保持着合理的比例,各业态之间也要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业态结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是适应消费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各种业态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承担不同的功能,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而我国目前却没有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具体表现为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造成商业业态结构失调、业态布局紊乱、功能雷同、脱离消费要求现实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2.4物流规划不统一

商品流通是商流与物流的统一,现代城市商业功能的发挥,必须有高效的物流运作做支撑,需要有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全国性的设施网络,统一地对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节点进行规划,才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周围时间与运作成本。而目前我国城市物流的规划普遍存在着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意识淡薄、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网络或有网不通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商业现代化进程,也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三、科学规划城市商业的几点建议

3.1 强化政府城市商业规划中的作用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综合协调力度十分必要。2005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以及听证制度草案,明确规定城市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布局结构应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听证制度,邀请专家、利益相关者参与听证,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在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中,商业、建设、城市规划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工商、交通、财政、土地、旅游、环保等部门,切实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功能,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中的各种关系,立足于本地经济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

3.2把握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处于高峰期,城市商业活动和网点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的区位、组织形式、配送方式已成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内容;二是城市商业出现离心化和郊区化趋向,形成了城市商业活动的多中心、组团式的新格局;三是物流业加速整合,商品配送迅速发展等等。各地在城市商业规划中,应按规律办事,政府只是给予政策指导、协调关系,而具体的商业网点规划,如店铺设址的布局、业态的选择、商店设施的建设等则主要是企业行为。

3.3科学规划、分层布局

一个城市的商业网点体系的核心是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各类商业中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应讲究群体化、层次化,一般地可分为三级,即一级商业中心(商业群)、二级商业中心和三级商业中心。一级商业中心是全市的商业中心,一般建在市中心和副中心区,交通便利,大、中、小型商业网点配套布局;二级商业中心属区级商业网点,主要选择在居住区中心布置。三级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小街道、交叉路口和居民住宅小区,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特点是规模小、铺面小。各层次商业网点分工协作、综合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商业服务网络。3.4适当控制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型购物中心自21世纪初引入我国后,在国内商业资本和城市化的推动下,迅速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各地盲目攀比,重复投资,恶性竞争。作为商业零售业发展中的最高形式,大型购物中心是建立在一个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之上的。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不同于住宅项目,除必须一次性建成到位外,不允许拆零销售。而在我国,开发商主要依靠项目后期的物业租赁来获利,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往往需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回投资。目前各地盲目发展大型购物中心,造成投资过热、银行风险剧增的现象,因此,对大型购物中心的建设应科学论证,对项目后期经营的可行性应进行充分评估,以避免风险。

3.5进一步规划发展城市社区商业

由于城市新社区建设步伐加快,今后一段时期,社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应成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心。目前许多城市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不仅数量少,而且布局分散且设备落后,现代化水平低,与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生活的要求相差很大。因此,城市商业规划建设中,把社区商业作为重点,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在业态结构上,要体现便利性、实用性;在功能上,要能满足老百姓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可以预计,今后一些适合社区商业发展的商业形态,如邻里中心、社区超市,以及现代生活广场等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城市商业地产中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区旧城改造、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社区服务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业态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调查看,目前,*区共有社区69个;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1000个,经营方式有餐饮、超市、各类中介、便利店、物流、食杂店、洗衣店、维修店、回收站、书店、冲印店、药店、家庭服务站、大众浴池等。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双进工程”服务对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社区商业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广大居民,更侧重于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以及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提供再就业服务。

2、社区商业网点呈多业态发展趋势。社区商业过去以商业零售业网点为主,仅限于食品、日用百货、美容美发等行业,近年来,一批新兴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应运而生,现已发展到几十个服务项目,如保姆、清洁维修、物业绿化、家教、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婚庆礼仪、餐饮、保健、社区医疗、、中介服务等多个门类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3、新社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随着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新社区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又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商业中心的发展,其商业设施、网点分布、商品结构与服务功能均较为齐全,明显优于老社区。

4、传统商业和服务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商业应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渗透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区内及其周边形成一定规模。同时,社区沿街各类小型商品市场得到发展,有蔬菜市场、干果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为社区居民消费购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商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指导。目前,社区商业在发展中较多的商业网点与社区住宅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并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楼内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影响较大,形成的民企纠纷较多。社区商业与区域性商业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

2、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老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慢、基础差。在这次调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区商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临时搭建,甚至是违章建筑开办的。这些小店小铺以经营副食为主,商品单一、质量低劣,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社区居民购物不便,许多日常消费需要跑较远的路,且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提出的社区商业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3、社区商业基础设施较差,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普遍提高,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消费特点,社区商业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状况与之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调查中,有的反应社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反应社区没有蔬菜市场,居民买菜不方便;有的反应家政服务业没有形成,居民寻求家政服务很不方便;有的反应社区商业网点不能仅依靠小店小辅、小商小贩提供商品和服务,要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等等。从反应的情况看,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普遍滞后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区双进工程的重点工作。

三、推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设想

1、应合理规划,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应由政府牵头,会同商务、规划、建设、房管、财政、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如: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等做出明确规定;业态业种10种左右,建议包括配送餐饮连锁店、小型超市、菜市场、食杂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洗染店、照相馆、旧货废弃物回收站、家庭服务、书籍音像店、药店等。

2、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一是选择、培育有实力的配送餐饮企业(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至社区连锁店)进入社区商业示范区,实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内的大众化餐饮,保证居民在社区内就能够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质量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无公害蔬菜瓜果连锁店,建设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不安全的问题;三是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第10篇

【关键词】商业经济 矛盾 途径

和谐的商业环境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经济发展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些因素的存在,并针对性提出改善措施,进一步让商业环境能够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受到商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具体发展的客观相关因素影响,在当前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以下几点矛盾:一是,业态不够合理的现状比较突出,原因是对消费行为及相关消费行为变化状况研究不够透彻,导致现在的业态缺乏创新;二是,商业网设施布局不够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业规划时考虑不够长远;三是,需要进一步提升流通安全保障水平;四是,需要加大力度构建公平交易与和谐增长机制;五是,公共帮助的力度不够高;六是,商业持续经营与资本短期收益之间的冲突需要及时解决。

二、商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一)和谐商业经济理念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和谐商业经济理念贯穿到各个环节当中。在建立和谐商业服务关系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商业服务网点多、门面广、门槛低,比较容易介入,也造成了今天社会就业的基盘。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大量的就业,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贡献。现代商业企业要积极树立客观发展观,要真正认识到商业企业自身建立“和谐商业服务关系”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基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必须要遵守商业游戏的规则,要有遵守合同的精神,进一步构建相互依赖、互助互信的密切关系;基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要尊重每一位人才,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基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商业企业需要最大限度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保障产品的丰富性,要坚持诚信服务的态度,真正意义上尊重消费;基于竞争者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尊重每一位竞争对手,要善于汲取竞争对手的优势等等。努力筑建和谐的商业伙伴关系,当前社会商品流通的市场经济已经赶不上信息流动,而信息就是商品。而商业企业完全可以对上下游供需信息进行掌握,以此为桥梁,建立和谐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调整当前关系复杂的工商局面。零售企业对信息的准确掌握,可促使供应商实现差异化的库存,零售企业多店铺准确的订货信息与消费需求快速准确的反映,能实现工商共享一个库存的目标,而且还能实现零库存的大赢局面。零售企业若是能对经营信息进行准确掌握,可促使工商实现差异化的竞争。零售企业多店铺如果能筑准确掌握订货信息可使工商共实现高于竞争对手的经营竞争能力,甚至是高于竞争对手的扩展速度以及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有效交换供需信息是建立和谐工商合作伙伴关系的桥梁。

(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首先,要将商业网点的总体规划做好,针对性解决商业网点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要注意几个重点处理的环节。一是,商业与地产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有一些人有这样模糊的看法,直观认为商业经营额领域属于完全放开的领域,而不需要或者不应该有商业网点来进行管理,这类观点是不对的。商业经营本身就是开放,并且充满竞争的商业领域,但是商业地产的建设并不完全对于商业经营。要将政府意愿与资本意志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不能说商品经营就不会将资本意志反映出来,但是也不能对资本的意志进行完全的听任,只有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才能为商品经济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正确处理商业市场资源配置与网点建设的关系。由于市场配置资源与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具有流通基础设施的特性,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恰当,否则将会影响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网点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民生和和谐社会的发展,部分商业网点比较多,而有些地方商业网点比较少,若是对资本意志的完全听从,可能它就不到不方便的地方去,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市场进行实际调查,通过相关政策与措施进行积极的引导,为商业经济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对商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最好长期的规划,这是非常现实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另外,企业的财富与和谐增长的机制、城市的营销与商业网点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将这些关系正确处理,才能为商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

三、结语

总之,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矛盾,应该将和谐商业经济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商业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为商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磊.零售企业业态选择与企业绩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0).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经济 意义 途径

一、商业经济学的广泛意义

(一)经营模式与博弈决策

市场参与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但仅仅知道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因为市场是所有市场参与者交互行为的结果,要想成功交易,获得最大利益,还必须考虑其他市场参与者能够接受的最小的“最大收益”这一条件。对每个企业而言,总是企图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其他竞争对手、消费者)也会作出对他们各自最有利的选择,利润最大化不是市场参与者自己一厢情愿的事。现实情况往往是,商企只能得到所有可能得到的最大利润集合中的一个。所以,企业仅仅了解自身的实力和发展目标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善于根据横向同类企业和纵向上下游企业的实力、数量状况和行动策略,以及不同消费者的数量与偏好,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二)社会福利与政府干预

从商业经济理论的角度,福利最大化标准是评估资源配置和鉴别市场行为是否最有效率的基准。为增进社会福利,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促使市场参与者“说真话”、做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的行为。

如价格战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一旦发生价格战,消费者往往会得到实惠,而企业却叫苦连天,舆论媒体议论纷纷,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左右为难。其实,政府大可不必作难。在经济学视野中,关键看价格战是否能增进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市场完全竞争均衡一定是帕雷托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状态。价格战实质上是价格竞争中比较激烈的一种形式。通常情况下,价格战不仅能促使商品价格朝着福利最大化的竞争均衡价格回归,使市场供求重新达到平衡,而且还能打破垄断,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把劣质企业逐出市场,促使资源向优质企业配置。所以,对于价格战,只要市场中没有出现厂商为了谋求垄断地位而采取伤害社会福利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政府一般不要干预。

政府只有对某个市场行为的性质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真正搞清楚后,方能作出应不应该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决策。然而,现实世界是不理想的,存在着如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等情况,都会使得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那么是否存在改进的市场机制,以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呢?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等3名美国经济学家创立和发展了“机制设计理论”,并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简单地说,机制设计就是针对想要实现的既定目标,寻求既能实现此目标,又能使获取信息成本尽可能小的一套博弈规则和制度。所以,商业经济理论不仅需要对市场中各种竞争行为进行剖析,还须从增进社会福利角度对经济现象作出评价、进行机制设计,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商业经济发展的探讨

(一)和谐商业经济理念

在建立和谐商业服务关系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商业服务网点多、门面广、门槛低,比较容易介入,也造成了今天社会就业的基盘。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大量的就业,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贡献。现代商业企业要积极树立客观发展观,要真正认识到商业企业自身建立“和谐商业服务关系”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基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必须要遵守商业游戏的规则,要有遵守合同的精神,进一步构建相互依赖、互助互信的密切关系;基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要尊重每一位人才,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基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商业企业需要最大限度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保障产品的丰富性,要坚持诚信服务的态度,真正意义上尊重消费;基于竞争者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尊重每一位竞争对手,要善于汲取竞争对手的优势等等。

(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首先,要将商业网点的总体规划做好,针对性解决商业网点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要注意几个重点处理的环节。一是,商业与地产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有一些人有这样模糊的看法,直观认为商业经营额领域属于完全放开的领域,而不需要或者不应该有商业网点来进行管理,这类观点是不对的。商业经营本身就是开放,并且充满竞争的商业领域,但是商业地产的建设并不完全对于商业经营。要将政府意愿与资本意志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不能说商品经营就不会将资本意志反映出来,但是也不能对资本的意志进行完全的听任,只有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才能为商品经济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正确处理商业市场资源配置与网点建设的关系。由于市场配置资源与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具有流通基础设施的特性,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恰当,否则将会影响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网点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民生和和谐社会的发展,部分商业网点比较多,而有些地方商业网点比较少,若是对资本意志的完全听从,可能它就不到不方便的地方去,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市场进行实际调查,通过相关政策与措施进行积极的引导,为商业经济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另外,企业的财富与和谐增长的机制、城市的营销与商业网点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将这些关系正确处理,才能为商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

综上所述,商业经济发展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应该将和谐商业经济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商业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为商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磊.零售企业业态选择与企业绩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0).

第12篇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一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芗城区旧城改造、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社区服务 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 业态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调查看,目前,芗城区共有社区69个。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1000个,经营方式有餐饮、超市、各类中介、便利店、物流、食杂店、洗衣店、维修店、回收站、书店、冲印店、药店、家庭 服务站、大众浴池等。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双进工程服务对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社区商业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广大居民,更侧重于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以及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提供再就业 服务。

2、社区商业网点呈多业态发展趋势。社区商业过去以商业零售业网点为主,仅限于食品、日用百货、美容美发等行业,近年来,一批新兴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应运而生,现已发展到几十个服务项目,如保姆、清洁维修、物业绿化、家教、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婚庆礼仪、餐饮、保健、社区医疗、 、中介服务等多个门类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3、新社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随着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新社区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又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商业中心的发展,其商业设施、网点分布、商品结构与服务功能均较为齐全,明显优于老社区。

4、传统商业和服务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商业应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渗透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区内及其周边形成一定规模。同时,社区沿街各类小型商品市场得到发展,有蔬菜市场、干果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为社区居民消费购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商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和有效指导。目前,社区商业在发展中较多的商业网点与社区住宅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并造成安全 隐患和环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楼内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影响较大,形成的民企纠纷较多。社区商业与区域性商业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

2、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老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慢、基础差。在这次调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区商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临时搭建,甚至是违章建筑开办的。这些小店小铺以经营副食为主,商品单一、质量低劣,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社区居民购物不便,许多日常消费需要跑较远的路,且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提出的社区商业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3、社区商业基础设施较差,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普遍提高,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消费特点,社区商业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状况与之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调查中,有的反应社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反应社区没有蔬菜市场,居民买菜不方便。有的反应家政服务业没有形成,居民寻求家政服务很不方便。有的反应社区商业网点不能仅依靠小店小辅、小商小贩提供商品和服务,要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等等。从反应的情况看,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普遍滞后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区双进工程的重点工作。

三、推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设想

1、应合理规划,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应由政府牵头,会同商务、规划、建设、房管、财政、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如: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等做出明确规定。业态业种10种左右,建议包括配送餐饮连锁店、小型超市、菜市场、食杂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洗染店、照相馆、旧货废弃物回收站、家庭服务、书籍音像店、药店等。

2、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一是选择、培育有实力的配送餐饮企业(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至社区连锁店)进入社区商业示范区,实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内的大众化餐饮,保证居民在社区内就能够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质量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无公害蔬菜瓜果连锁店,建设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不安全的问题。三是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3、应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补充现有网点的不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储存客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大力提倡社区骨干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的三上门服务,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倡和鼓励社区商业企业组建专职的便民综合服务小分队入户服务,同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渠道,开展以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宗旨的便民有偿服务。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二

北京街道和社区里的商业服务,从街边夫妻店的1.0版本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2.0版本,再到现在深入社区组合形态的3.0版本。未来随着电子商务 的深度运用,社区商业的4.0版本已渐现雏形。那么2013年北京的社区商业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问题?

品牌化服务稀缺

社区商业,这一原本以自发式生长存在的商业模式,在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下,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最优选项之一。

为探寻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社区商业呈现的热点和尚存空白,日前,北商商业研究院从北京东 、西、南、北和中部选取了和平里社区、芍药居社区、望京社区、通州社区、房山长阳社区、大红门社区等12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社区做调查。这12个样本中,既有老牌社区,又有通州、房山等新城社区。

根据问卷调查,随着购物习惯的改变,92%的受访对象表示,在家门口购物消费的频次增加,同时会定期到繁华商圈购物消费。在电子商务的迅速渗透下,北京的社区商业,已从功能单一的日杂百货为主,逐步发展为传统的餐饮、超市便利店 、生活服务业与新兴的网络购物融合的服务体系。一些小区的夫妻店、传达室或者警卫室都主动或被动地兼职帮小区住户代收快件。

北商商业研究院通过对12个社区居民的调查采访发现,9个社区对连锁餐饮的需求最大,7个社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较高,其次是菜店这代表了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的品牌化程度低的现状,美容美发、洗染、家政、便利店等都存在杂牌军的问题。

其实,北京市一直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向社区发展,鼓励品牌连锁经营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通过采取收购、兼并、直营连锁或特许加盟 等方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早在20**年,物美 、京客隆 等百余家企业入选市商务委推荐进社区的连锁企业。

调查中发现,在高成本压力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在拥抱电商和下沉社区中找到了两种发展路径。调查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7-11 、吉野家 、肯德基 等知名传统商业企业的身影开始出现在社区。不过,社区商业的市场培育期会比繁华商圈长,销售规模短期也难与区域中心媲美。但是,社区周边消费频次高,更注重便捷和性价比。

餐饮居社区商业之首

在选取的采访样本中,餐饮在社区商业各业态中占比最高,平均占比达到32%;其次是生活服务类(包含家政、洗染等行业),占比为27.5%;位居第三的是美容美发行业,占比为13.33%。

但是,从调查的各类商业业态看,社区商业发展的自发性特点明显。餐饮业虽然成为社区商业主力军,但是,这些餐饮主要是不知名的小店,不仅更换频率高,服务质量也不稳定。

在对长阳、天通苑等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新社区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正在快速扎根社区,最高占比达到9%,成为社区商业业态的新成员。此前很多幼儿教育品牌会选择区域商业中心地带,但是,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新兴社区的很多年轻住户已经升级为三口之家。巨大的儿童消费市场成为商家掘金的新发力点。可以预测,单独二胎政策落地实施后,幼儿教育将迎来更大市场。另外,随着老龄人口增加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社区送货上门、家政、代收代缴等服务需求增大。

此外,社区商业的物业主要来源于小区底商,受限于当初开发商的规划设置。这也造成了社区商业缺少规划的问题。

菜店覆盖面有待提升

针对社区商业调查发现的问题,北京商报官方微博面向近50万粉丝进行了帮社区商业出新招的调查活动。在参加调查的微博网友中,42%的网友对自己居住社区的农产品市场不够满意,其中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社区菜市场距离太远,不能满足日常的需求。还有近30%的网友对社区菜市场提供的水果蔬菜品质和价格不满意。

30%的网友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社区便利店。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集中在通州、天通苑以及长阳等远郊区县的网友。部分网友反映,社区周围的小便利店和夫妻店商品数量有限,更新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