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色文化建设论文

特色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6-12 07:0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色文化建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色文化建设论文

第1篇

1.特色文化——“生命、生态、生活”

黄陂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对众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并与上级领导和各级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将“生命、生态、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定位为学校特色文化的核心,并强调启智应贯穿于“三生教育”之全过程。“生命”的内涵在于生命本身之伟大,足以让任何人产生敬畏之心。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阶段,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知,进而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生态”的内涵是指生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体共同组成了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面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生态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知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让学生切身参与到保护生态的活动中去。通过物质影响、心理感受、精神引导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生态体验教育。“生活”的内涵在于,它是一种参与活动,是与人们最贴近的一层社会意义,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但又难以悟到的一个理念。通过生活教育,我们要让学生们真正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中的和谐,学会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寻找生活中的幸福感。在确立“三生教育”的同时,我校又提出“让启智贯穿于生命、生态、生活教育之全过程”。对小学启蒙阶段的孩子而言,应该将深刻的道理蕴藏在简朴的生命、生态、生活实践与思考过程之中,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学校文化氛围,使之成为促进孩子增长智慧的动力源泉。

2.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出自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在书中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这样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由核心文化引领,黄陂小学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展现“自信、奋发、愉悦”的精神状态。这一办学理念的具体内涵为:“每一个”——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注全面素质的发展;“抬起头来”——自信、坚毅,以校为荣,以己为荣,是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微笑”——谦和、友爱、开心、文明、有礼,充满阳光和希望;“走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迈步成长之路,是健康、生命、生活、学习、事业与智慧之路。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Leteverychildstepswitharaisingheadandawarmsmile)的办学理念,我校以童心培育童真,以成功体验成长,努力造就德义日新、学思日进的学子。

3.校训与校风、教风、学风

以“三生教育”为核心,学校秉持办学理念,延伸出相应的“一训三风”。学校校训为“立志树人、适应发展”;校风为“文明好学、团结进取”;教风为“爱生奉献、乐学善教”;学风为“诚实友爱、多思善问”。这种精神文化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校园环境,以物质文化凸显学校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特色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校物质文化建设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打造,同时融入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充分体现“三生教育”的特色。

1.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环境

十多年前,我校还只是村级小学,学校环境脏乱差,运动场一度成为村民的放牛场,导致校园牛粪遍地,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学校领导下决心整治,争取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萝岗区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和配合,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和卫生环境改造,对校园进行全面绿化,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如今的校园,干净整洁,绿荫环绕,成为标准化绿色生态校园。

2.校园环境渗透特色文化

在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基础上,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面墙,展示伟人的成功事迹、名言警句等,经常举办学生优秀成果、学校优秀毕业生及学校各种荣誉展等,让师生感受到学校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教室文化、餐厅文化等的建设,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充满了成功、自信,催人向上的文化气息,激发了师生的热情和朝气,促进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打造特色标志

以“三生教育”核心精神为指引,我校在校徽设计、建筑命名等方面融入精神文化,打造出我校特有的文化标志。我校的校徽是以校名“黄陂”拼音首字母“B”“H”缩写为主体,用艺术手法变形构成流畅具有现代风格的图案,以橙色、红色、绿色为主要色调,给人们带来蓬勃向上的现代感。“B”为橙色,代表健康、阳光、胜利,形状酷似书本,代表了知识,寓意学校师生在知识的海洋翱翔,学习不断进步;红色圆代表兴旺发达,吉祥如意,代表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寓意黄陂小学在祖国的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绿色流线代表积极向上,代表生命、环保、绿色、宁静、力量。我校注重建筑物的命名的系统性和文化内涵,为建筑物赋予文化的灵感。如教学楼——至真楼、至善楼,综合楼——至美楼,行政楼——德馨楼,食堂——稻香楼。这些楼名的寓意,充分表达了我校“三生教育”中蕴含的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对生态的敬重、对生活的热爱等内在精神。

三、贯彻特色管理理念,以制度文化确定主导性原则

制度文化是推进“三生教育”特色文化的强大保障。黄陂小学的管理理念简称为“八字十发展”,是我校建立管理制度伊始便确立并始终贯彻的理念。“八字”是指:公平、和谐、激励、创新;十发展是指:让参与促自己发展、让制度促公平发展、让宽容促友情发展、让能干促事业发展、让成绩促学校发展、让自律促形象发展、让幸福促家庭发展、让和谐促大家发展、让赏识促个性发展、让学习促持续发展。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学校首先要求管理者率先示范,起带头作用。以前曾有村干部向校领导反映说:“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从村委二楼时常看到学生还没有离校,有的教师却先走了,这哪能出成绩呀?”校领导面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整改,通过“以已律人,以彰导人”的模式,率先示范,早来迟走,每天早早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如今已成人人参与的制度),放学后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校才走,同时表彰遵守考勤制度的教师。很快,迟来早走的现象消失了。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学校逐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形成了“八字十发展”的特色管理理念,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事处处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四、抓好教育教学,以行为文化外化精神内核

校园行为文化是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特色文化是通过学校里的个体行为显现的,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等多个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学风、教风、校风等。我校通过德育、特色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行为文化的养成。

1.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我校的德育理念为:“文明源于有礼,厚德修于常时。”这一理念体现了认真负责、积极修身的生活态度,最终升华为美好的生命体验,与我校“三生教育”的内在精神一致。“文明源于有礼”出自《论语》:“不学礼,无以立。”是处事立身、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中的文明礼仪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和品格。“厚德修于常时”是指日积月累的善事就像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人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地发展。我校将德育理念落实到德育工作中,取得了成效。如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儿童很难把握对方的年龄,称呼长辈时常出错,或者会因不了解来访领导的职务,而不知如何称呼。为此,学校根据儿童的年龄认知特征,传承中国交往礼仪的生活化特点,倡导文明用语,结合现代人(特别是在改革前沿的广州)生活中的言行细节而进行规范,对本校教师可称呼为“老师好!”(当然对认识的教师可前置姓氏或职务),对不认识的来宾一律称呼为“客人好!”这样使儿童既没有年龄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又表现了中国“过门都是客”的礼仪修养,让人感受到黄陂校园家的生活氛围。更值得肯定的是,通过学校的培养,学生将这一习惯迁移到家庭生活中,他们对家庭来访者也会自然地称呼“客人好!”将来也会将这种礼仪带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2.开展安塞腰鼓特色项目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民防机关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民防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勤廉型、创新型机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民防队伍,促进民防事业健康全面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方法途径

结合民防工作实际,在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中突出五项重点内容。

(一)精神文化

发动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感性上思考民防建设需要怎样的意志品质,总结凝练出反映民防共同价值追求、传承民防优良传统、体现鲜明时代特色的民防精神,构建民防文化建设的灵魂。坚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教育、熏陶、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大家对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进一步鼓足创新争先、实干兴市的干劲。

(二)行为文化

坚持把行为文化作为民防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来培育。要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订出符合民防工作实际的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并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方式,启发行为自觉。结合“文明科室”、“文明机关”、“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以科室为基础,以示范窗口为典型,以文明单位为目标的行为创建体系,并以文明高效、优质服务的行为文化,提升民防机关的社会形象。

(三)制度文化

以“服务民生,提升效能”为主题,在深入推进其他兄弟试点单位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核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充分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研究探索机关公务人员绩效考量办法,提高绩效管理考核工作质量,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民防部门特点的工作制度体系,使民防文化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形式付诸各项工作之中。

(四)廉政文化

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勤政廉政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积极构建具有民防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在全局上下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展廉政文化载体、创新廉政文化形式、丰富廉政文化内容,组织开展读廉政书籍、看廉政录像、听廉政报告、办廉政网页、出廉政板报、设廉政书架、开廉政座谈会、举办廉政论文展评、征集廉政警句格言、制作廉政屏保等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渗透作用。

(五)特色文化

战斗文化是民防特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加强民防特色文化建设,就是要将发展战斗文化与民防建设、防空防灾演练和完成多样化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干部职工要把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念树立起来,把防空防灾战术技术与练胆量意志作风统一起来,把强化纪律和健全身心统一起来,以增强民防特色文化的战斗力、凝聚力。

三、方法步骤

(一)调查研究,制订方案

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长期以来民防部门积淀的民防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和特色文化成果,干部职工对机关文化体系构成的看法建议,个人工作格言、警句和座右铭等等。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并对收集的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整理、筛选、归纳、提炼,提出民防机关文化体系方案并报经局党组审议。

(二)宣传发动,形成共识

召开机关文化建设动员大会,宣讲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部署阶段性文化建设工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做贡献。同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发动的形式,开展文化建设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保证文化建设顺利实施。

(三)制订计划,开展活动

机关各处室和各事业单位,根据机关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分别制订各自的文化建设计划,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一种人人崇尚先进文化、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机制,深化提高

在对人防文化不断收集、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和文化活动制度,使民防文化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轨道,保障文化建设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提升民防机关文化品位。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清,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是更高层次的文明建设,也是民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宣传、带头参加各项文化建设活动,自觉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局成立机关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机关各处室和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机关文化建设活动的统筹部署和计划安排。

(二)联系实际,创新形式

要紧密结合民防工作行业特点,把机关文化建设同党的建设、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基层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使干部职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为机关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第3篇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为认真贯彻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部署,构建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我校围绕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的特点,以“励志”为主题,通过“校园励志成美、教师励志成名、学生励志成才”三方面,树立“标准建校、规范办校、特色强校”理念,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形成了学校“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校园有品位”的良好局面。

一、校园励志成美

1.重视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

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励志园。四千平方米的励志园,主要是根据地势的起伏,进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配置,构筑自然典雅的园林,力求形成丰富的校园生态环境,成为在校师生学习、休闲的良好场所。励志园内设立励志名人榜,用于介绍校友、乡贤创业的情况,以此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热情,鼓励在校中小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

2.创建良好的校园励志人文环境

学校充分利用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力求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室一石、一墙一廊都体现励志文化的引导和熏陶。学校的路灯杆上有励志标语,橱窗上有礼仪规范,走廊有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励志成名

1.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通过积极沟通社会关系,成立了教育基金,为学校励志文化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励志教育主题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2.引领教师向名师发展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撰写论文奖励制度、评优评先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制度等措施,不断鼓励教师向名师队伍迈进。学校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专业研修、校本培训、教育基金激励等措施,激励教师向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三、学生励志成才

1.儒家思想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内涵

学校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为主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以此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

2.开展红色文化励志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卢肇西烈士纪念馆这一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纪念馆的相关红色文化史料为校本教材,通过节日、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系列励志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积极向上。

3.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通过深入挖掘自身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提炼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的校训、校歌,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重视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办公室文化等校园励志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勤学、守纪的合格人才。

4.通过“三助”行动,助力学生成长

与师德师风建设“163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坚持做好每位教师资助一个特困生,帮助一个学困生,扶助一个留守生或流动生的工作,通过三助行动,让家庭生活上有困难、学习中有障碍、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或进城务工的流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生课余时间相对较多的问题,学校成立了音乐、美术、象棋等兴趣小组,开放阅览室供学生看书,在阶梯教室播放学生喜欢的教育片、专题片,丰富寄宿生的课余生活;在宿舍安排亲情热线,供留守儿童定期联络家长,沟通亲情;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理能力。

第4篇

关键词:蒙古学特色 馆藏文献资源 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97-03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我国现有480万的蒙古族人口,其中70.2%的人居住在。的蒙古文化具有历史性、多样性、丰富性和典型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创建于1957年的内蒙古大学作为在这个历史地理环境下的唯一综合性大学,对培育适合于民族地区高等人才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蒙古学是内蒙古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应从实际出发,以办学方向为依据,注重做好蒙古学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蒙古学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本校在学科研究上与地方文化发展密切联系,从而促进本校的学科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实现。

该文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例,试对蒙古学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1 蒙古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内蒙古大学把加强蒙古学的重点建设作为其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重视图书馆的蒙古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并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本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及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的优势十分注重对蒙古学特色文献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为此,本馆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蒙古学部,主要开展蒙古学的国内外文献的收集,研究和开发,为学校蒙古学学科服务的同时,面向国内甚至国际蒙古学提供重要文献信息服务。

蒙古学部及其专门阅览室的建立是突出馆藏文献的蒙古学特色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保正收藏的蒙古学特色图书文献的完整性,提高蒙古学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蒙古学教学和科研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重要作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蒙古学部对收集到的蒙古学特色图书文献资源按照不同文种、载体类型和外表特征,分别存放在蒙古文图书阅览室,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阅览室,蒙古学古籍文献展阅室,汉文古籍阅览室等不同阅览室。如今蒙古文图书阅览室藏有12000多种60000多册蒙古文现代图书文献,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藏有不同语种的蒙古学现代文献3万余册,蒙古文古籍文献展阅室藏有1500多种蒙古文古籍文献。

蒙古学部已建立蒙古文图书文献数字化中心,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坚持教学科研的重点与办馆特色结合的原则,集中优势,不仅与其他图书馆合作,还与高新技术集团合作,建立蒙古学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使本馆的特色文献资源从有限变为无限,发挥着更广泛的作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采用自建和整合网络信息的方式建设的蒙古学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中国蒙古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蒙古学信息整合数据库、蒙古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等。

本馆收录以蒙古学为主的用蒙古文出版的12种期刊杂志,自主开发的中国蒙古文期刊网为蒙古学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一个通畅、迅捷的交流平台,为全球蒙古学界发挥着资源提供的重要角色。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建设的中国蒙古文期刊网是目前国内首次在网络环境下成功开通的用古典蒙古文浏览原文数据库的唯一学术期刊网站。原文数据库使用PDF图像处理办法,成功解决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查看或浏览蒙古文原文数据的难题,并制作了蒙古文检索引擎,填补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与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合作的基础上为大力支持我国蒙古学研究和学校蒙古学教学科研的需要,设专人负责搜索、评估、分类、收集网上的蒙古学资源,从而建成了蒙古学信息网。该网站以友好的界面提供国内外蒙古学、相关民族学最新研究动态、报道、论著给读者查询,并已成为本馆蒙古学特色信息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网开通以来,前后搜集整合报道了国内外蒙古学信息、民族文化报道和学术论著9800多篇,始终保持每天更新内容,目前日均访问量达3700多人次,日最高访问量18000多人次,总共点击1千多万次,而且其点击率正在不断的迅速上升。

书目数据库是将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的书目信息,通过统一的MARC格式、标准和要求组织起来,它的优点是使读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一个检索环境下能获取到所需要的图书文献信息。从1998年开始,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化的著录格式,独立完成馆藏中文、西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及其数字化管理的同时,重视馆藏蒙古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和数字化管理。由于蒙古文书写方向、排版等方面的许多特殊性,本馆馆藏蒙古文图书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数字化管理。到2010年本馆开始使用自主研发的耶利巴“蒙古文文献管理系统”,并在其系统里建立了民族文献书目数据库。

2 加强蒙古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

社会越进步,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生存空间就越广阔。[1]蒙古学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是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最显著的特点。本馆在科学发展观的导引下,全力推进蒙古学特色化建设,并积极实施个性化的蒙古学特色服务,才能发挥其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自身优势,保证其图林之中的不败之地。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要做细,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2.1 采取多种收集方式,优化馆藏图书文献的结构

内蒙古大学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 决定其肩负着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本校大量的科研项目都是围绕蒙古民族学、蒙古民族经济、蒙古民族文化等重点学科建设及科研方向,成果显著,这些科研活动都以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为基础。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是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部分,是开发利用蒙古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源泉,也是做好蒙古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文献保障。同时,蒙古学特色文献也是体现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2]馆藏特色的重要部分。

蒙古学图书文献采集是蒙古学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有效使用有限的资金,加强蒙古学图书采集工作的质量控制,对加强蒙古学馆藏文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和国家的相关法律作为依据依法规范进行图书馆采购业务的管理工作,当前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政府招标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主要通过采用招标采购,确保图书采购成本的合理和采购效率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蒙古学图书文献的采选问题。目前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每年都拿出一定的经费采购蒙古学特色图书文献,其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校蒙古学教学科研的要求。但由于选定书商的业务范围比较固定,所能提供给图书馆的书目信息有其局限性,存在图书目录覆盖面狭窄,品种减少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书商受到出版市场的影响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拒绝提供或少进有些蒙古学专业学术性强的图书,导致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建设的力度。重点学科而言,高水平的藏书应具有覆盖面宽、动态性强、多载体化的特点。[3]因此本馆应该从学校的购书经费指标和学校蒙古学教学科研需求的实际出发,加强蒙古学图书采购的组织管理。首先,蒙古学图书采购应征求学校蒙古学学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对书商提供的书目清单做合理调整,有针对性的选择入藏。再次,由于蒙古学特色图书的发行不集中的特点,其采购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招标采购方式的基础上,以最全、最优的蒙古学图书文献为目标,发挥交换与复制等各种图书收集方式的互补作用来保证其购入图书的质量。

2.2 加强整合网站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蒙古学信息需求

现代国书馆的服务已不仅仅是提供文献的服务,而是提供资源的服务,是提供可以尽量被用户直接掌握或需要的知识的服务。[4]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注重蒙古学特色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基础上,通过对国内网上蒙古学文献信息资源做评估,筛选、收集和加工等方式建立的整合网站――中国蒙古学信息网是国内首次实现蒙古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报道和共享,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蒙古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报道网站。该网站以分类科学、结构完整、信息量大、民族特色显明、检索方便、更新快等特点得到了国内外蒙古学界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2005年3月30日开始试运行的该网站到2012年12月改版升级,并在以往汉文版的基础上推出蒙古文版,拓展和延伸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体现本馆的社会职能。然而蒙古学是一门国际性学科,是研究蒙古民族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历史发展及其现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40多个研究机构开展蒙古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在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建设中应设置专人通过网络掌握国外蒙古学研究机构科研动态的基础上,利用其网络文献资源丰富本网站的内容,为用户提供高层次、多形式的网络信息,服务于科研学术机构和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由于网上资源的学术价值、学术水平和可信度的差异很大,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估和筛选,这就要求蒙古学信息网的建设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蒙古学专业知识基础。由于网上蒙古学信息资源的分散、杂乱,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整合等虚拟管理,这就需要从事蒙古学信息网的图书馆员具备管理传统文献资源的基本知识。由于网上资源的动态性,有必要图书馆员对提供给读者的网络资源链接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更新,这就需要蒙古学信息网的建设需要很好的网络技术。从事蒙古学信新网的建设人员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基础上用科学的规则和有效的方式,通过对大量分散、无序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的描述、整理与序化,通过信息之间内在的关联性使分散信息得到深度整合、使无序信息变为有序信息,并提供多个信息门户和更友好、更方便的用户界面,实现一站式服务。[5]

2.3 建立特色全文数据库,充分发挥独特文献资源的社会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量猛增,如果仅收藏印刷型期刊文献,那么,不论是检索速度还是收藏范围都很难满足读者对信息的要求,而且资金投入也越来越高,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6]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文献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和延伸,是图书馆特色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自主创建的馆藏12种蒙古文蒙古学期刊杂志全文数据库为蒙古学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一个通畅、迅捷的交流平台,为全球蒙古学界发挥着资源提供的重要角色。特色数据库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是反应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标志。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独特的蒙古学学科性文献和地方性文献,建立更多的特色馆藏全文数据库,为蒙古学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深层的,更大范围的服务。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蒙古文图书文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蒙古学特色馆藏文献特色中的特色,重之重,有着特殊的读者群体。从蒙古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目标出发,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把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馆藏静态蒙古文图书文献资源转变为动态的知识,通过网络数字化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所利用。

蒙古学是内蒙古大学国家的重点学科之一,蒙古民族学、蒙古民族历史、蒙古民族文化,蒙古族语言文学等研究上每年100多个研究生毕业。他们的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参阅大量文献, 经反复实验及调研后所撰写的研究成果,是衡定研究生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为获得相应学位所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7]自1981年我国恢复学位制度以来,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有意识收藏有关蒙古学学位论文是构成蒙古学特色图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份,虽然对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颇具参考价值,但是长期无人处理, 散落各处,不能形成聚群的整体文献信息优势。本馆应在这方面重视整理并建成全文数据库主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即可充分发挥独特文献资源的社会价值,又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的信息支持。

2.4 规范蒙古文文献书目数据的质量控制,提高馆藏蒙古文文献的利用率

馆藏书目数据是馆藏文献的缩影,是查找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线索和依据,是沟通馆藏文献与读者之间的桥梁。[8]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蒙古文书目数据,将馆藏图书文献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展示给读者,使其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在网络环境下,蒙古文文献书目数据是实现馆藏蒙古文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是整个蒙古文文献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蒙古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蒙古文图书文献书目数据是否规范、标准、统一,将直接影响其可靠性和实用性,这要求我们必须有统一的著录标准,实现著录格式规范化,提高检索的质量。多年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对蒙古文图书文献的书目数据标准化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不容置疑的成绩。本馆作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简称)的成员馆之一,在耶利巴“蒙古文文献管理系统”里建立蒙古文图书文献书目数据库的过程中,遵照CALIS 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中中文文献著录原则,依据《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进行分类、主题标引,力图使数据达到准确、完整、可靠和稳定。但是本馆蒙古文图书文献的书目数据,由于分编人员的不同、对分类法的理解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对分类法的理解不同,加上蒙古文文字输入法的特殊性和耶利巴“蒙古文文献管理系统”缺少有些数据质量控制的功能而存在不全或不准,出现同书异号、异书同号、多卷书分散的现象。蒙古文文献编目工作不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对馆藏文献的一般加工,而是在动态开放的网络信息中对纷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序。[9]我们根据馆藏蒙古文图书特色制定蒙古文图书文献著录和分类细则的同时,必须加强耶利巴“蒙古文文献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规范蒙古文文献书目数据的质量控制,为蒙古文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网络环境中,将有限的蒙古学馆藏文献资源与无限的网络资源结合起来,打造特色文献信息服务,更好地扩展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是信息化对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提出的时代要求。本馆应从特殊的服务对象、现代化技术实力、学校重点学科的实际需要和现状出发,蒙古学馆藏图书文献、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和整合网站和导航库等方面扎实有效、稳步进行蒙古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总之,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要想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利用其特有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努力解决所碰到的困难,通过蒙古学特色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职能和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艳群.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J].图书馆,2007(5).

[2] 董福生.民族学校校本资源库特色建设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

[3] 徐云.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内容与方法[J].图书情报知识,2000(2).

[4] 徐克谦.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 成瑶,范明泉,钱丽,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发展之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

[6] 黄永跃.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3(7).

[7] 林小群.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建立[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1).

第5篇

    论文摘要: 育人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本体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构建活跃高雅、上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者以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成效显著。 

一、概念的界定 

我们把承载并能传递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或手段称为载体。[1]作为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教育信息,并能为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2]目前,开展教育工作常借助的教育载体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等。本文主要从活动载体着手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进行研究。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3] 

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的作用和意义 

育人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本体功能。[4]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选好载体,是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以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并结合师范院校的特性,从高师学生师范人格、师范技能、人文素养、科技创新、特长兴趣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艺术素质、科技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特长兴趣爱好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够营造出高雅厚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有利于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开阔。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育人的功能,高品位、高层次且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相较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教育形式上更加多样,教育内容上更加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在青年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和显著的优势和作用。 

(二)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增强。 

青年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中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陶冶情操,展示个性才华。大学生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就会自觉接受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被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氛围熏陶和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化和积淀,就会逐步把这种校园文化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三)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意义深刻。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又有各级团组织、各级学生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活动内容以学生需求和实际为基础,活动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因此,学生参与活动自愿、自主,兴趣高,参与面广,收益大,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社会化,习得一定知识的行为方式,获得社会所倡导和主张的核心价值观念。[5]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利于学生把活动与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结合起来。最主要的是校园文化活动能启迪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实践证明,人才的培养,需要活跃、开放、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只有在和谐、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才能活跃思维,激发实践创造热情,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 

三、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的体系建构 

(一)工作思路。 

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坚持三项制度,突出五项工作”的思路。一个目标:大学生成长成才;两个重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三项制度:全面实施、全员参与、考评认证;五项工作:在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五个方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 

(二)实施方法。 

按照“目标管理、项目运作、证书认证”的方法实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具体由学院团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结合学院的工作要求和实际,学院团委每年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每学期提出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目标要求,设立活动项目和活动指南,各团总支、团支部、学生社团、学生个人根据活动项目指南选择立项或申请自由立项,学院团委、各系团总支对活动项目的效果、进度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应用项目管理工具对学生完成活动项目的结果考核量化,并给予评价记录。学生毕业时,实行院级证书认证。 

(三)制度保障。 

为了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措施和机制。先后完善和制订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安排意见》、《关于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学生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及奖励办法》、《关于开展校园文化(文艺)活动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条例》、《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办法》、《学生社团管理规定》等文件、规章制度,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 

(四)实践过程。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把全方位育人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思想教育要做到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学习典型榜样事迹相结合、与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管理服务相结合、与学生自身教育相结合。[6]具体做法:一是主动掌握大学生总体状况,把思想教育工作做“早”。学生一进校,就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情操,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努力方向,合理进行大学学习与生活。二是关注学生知识拓展与潜能发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把思想教育工作做“长”。三是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受挫折和适应能力,把思想教育工作做“活”。 

2.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积极向上、健康高雅、新颖别致的文化艺术活动,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素质的沃土。近年来,在校园内,学院、各系和各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近200余项,一些活动逐渐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化活动。如学院每年均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名家讲坛、小品相声专场、体育节、学生社团风采大赛等活动,各系举行的挑战主持人大赛、辩论赛、配音大赛、才艺比拼、“变废为宝”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学生社团举行的话剧专场展演、书画、摄影、动漫设计大赛等活动,都以特色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文化艺术素质及特长兴趣的充分发展。 

3.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坚持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体现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学术科技活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潜心培育、积极建设能够体现我院特色,且具有形成品牌效应潜力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如学院每年一度举行的大学生科技节、师范生技能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模拟设计竞赛等活动,各系举行的实验技能大赛、电子设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学生社团举行的数学建模竞赛、办公自动化大赛、挑战吉尼斯大赛等活动,都以其活动科技含量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深受学生喜爱。 

4.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在实践探索中,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特点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深入教育基地、农村、企业、社区、街道,围绕参观学习、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科技推广、法律普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进一步激发了成长进步、奋发有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培养和增强学生特长、兴趣爱好。我院一直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工作,积极扶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目前,我院共有各类学生社团28个,注册会员2000余人,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形成了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广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团文化活动,使个人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四、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取得的实效 

近年来,我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和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上进、立志成才的优秀学生,有“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的数学系学生,坚持志愿服务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传媒系学生,“发奋苦读,而立之年圆大学梦”的外语系学生,“敢于用生命铸造爱心”的中文系学生,陕西省“十大感动我的人”的历史系学生,“陕西省大学生身边的青春榜样暨青年突击手标兵”的艺术系学生,“果敢正义、见义勇为”的管理系学生,等等。同时,我院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获取了知识和技能的双丰收。近几年,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连年成倍增长,在全国、全省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活动中学院和学生个人先后荣获国家级奖500余项,省级奖1100余项,获奖的质量和人数呈现出连年增长趋势,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育人需要进一步做好几项工作 

(一)积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和体现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声誉及凝聚力、感召力、发展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在保证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有效。大学精神一旦被大学师生所认同,便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从而转化为大学师生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精髓,高校的首要任务在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文化,形成广大师生的大学文化认同。[7]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中,我们感到应积极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大学精神文化,使大学精神文化时刻渗透于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广大学生对大学精神文化的认同与接受,充分发挥大学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和成长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拓展育人载体,彰显校园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决定着大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大学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的综合体现。校园特色文化是一所高校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之处,是其他同类型、同层次、同地域的大学所难以比拟的,在高校的文化竞争中处于非我莫属的地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中,高校要努力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积极挖掘和培养校园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在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并不断拓展校园文化育人特色载体。实践证明,一所大学拥有这种育人特色载体越多,这所大学的特色文化就越显著、越久远。 

(三)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 

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除了青年大学生之外,另一主体就是教师,校园文化活动能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关键在教师。[8]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一些非主流的负面因素充斥到高校校园文化中,高校要克服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在充分体现学生自理、自立和自律的基础上,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教师既成为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方向的航标,又成为指导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层次的专家。另一方面,目前青年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选择更多地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由于自身阅历的局限,还不能充分地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客观、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 

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丰富思维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促使学生加强实践锻炼,成长成才。高校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效应,不断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不断解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积极为培养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2][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4-196. 

[4]韩延明.如何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 

[5][8]李冬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第6篇

与谢钢主任的对话

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重庆市渝北区提交的论文《培育学校文化,激励学生成长》被评为优秀案例。带着期待,记者来到山城重庆,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就区教委为何选择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全区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突破口这一话题,和渝北区教委主任谢钢进行了对话。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缺失了精神的支撑,人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聊起教育使命,谢钢深有感触。作为重庆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龙头,长江与嘉陵江环抱的渝北区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至2011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跃居全市第一,工业总产值连续五年位列全市榜首。“十二五”期间,渝北区更是提出了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成为重庆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的奋斗目标。

“现代化的产业离不开现代的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精神的挺立,只有精神挺立,城市才能真正站立起来,渝北也才能承担起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龙头追赶发达地区的重任。”

人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只有精神挺立的学校才能培养精神挺立的学生。在谢钢主任看来,学校精神有着独特的价值:

“学校精神是灵魂,是凝聚师生力量的战歌。它传唱在师生的心中,流淌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鼓舞广大师生前进的号角,能对学校的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校精神是学校独具特质的品格和形象体现。一所精神站立起来的学校,能从师生的言行中看到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成功;看到教师的特质,学生的特长,学校的特点。

“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学校不能没有精神,一所精神缺失、文化低俗的学校,即使拥有高大的教学楼、宽广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不能成为优秀的学校。精神挺立的教育充满快乐,充满激情,充满力量。当学校精神挺立之时,就是全校师生自觉、主动、积极奋进之时,也是全校师生倾其所能、倾其所力展示自我风采之时。”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学校的精神挺立呢?”

对于记者的提问,谢钢主任的回答是:“文化,只有在先进、厚重、独特文化的滋养下,学校的精神才能挺立,学校中的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也才能挺立。”

“您理解的学校文化是什么呢?”记者追问。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办学模式。”

聊起学校文化的价值,谢钢侃侃而谈:

“学校文化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体现,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整体性的个性风貌。

“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的象征、符号和名片,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学校长久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发展推动力之所在,是优质学校的生命根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是推进学校教育创新的原动力。

“学校文化厚重性、稳定性、潜隐性、生本性的特点使其具有孕育精神、塑造精神、凝聚精神的作用。优秀的学校文化能为每个学校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本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厚重的、学生爱读的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激情,激情所到之处,生活五彩缤纷,工作生机勃勃;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心灵与心灵的相互交流,构成群体的精神追求。”

正是带着这样的价值追问,渝北区的教育决策者们决心把区域推进学校文化作为打造特色教育强区,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抓手,把培育学校文化力,建造精神家园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追求。

区域推进:

让文化创建成为

学校管理者的自觉追求

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出台,于是,“校园文化”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个时髦词汇,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文化风”,一个又一个的“文化校园”不断涌现。6年的时间过去了,狂风过后,在相当多的学校,随着活动的结束和主要领导的调离,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文化”成了“文物”,刷在墙上,写在报告里,保存在资料室的照片中,却没能驻留在师生的心灵里,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上。其原因就在于,这样的特色文化建设外在于学校教育生活,师生是“被文化”的。因此,要让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就必须让文化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自觉追求。如此,彰显了主体的文化,才能真正为学校所需要,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才能孕育出精神挺立的一代新人。

基于这样的思考,渝北区教委在推动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时,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词,采取多种手段,力求让制度设计充满着人文的意味,通过榜样激励、价值引导和科研助力,让文化成为中小学管理者的自觉追求。

榜样激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对于惯性思维下的中小学管理者来说,最难改变的是观念。尽管文件发了,会开了,他们的脚步却依旧迟缓,眼睛还在左顾右盼,对“要我做”的校园文化建设怀有本能的抵触心理。要让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就要让他们眼见为实,亲身感受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办学水平的巨大作用,从而推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第7篇

莲湖区机场小学是由兰空部队创建的莲湖区中心小学。学校现有学生1743人,36个教学班,设有一部35室。学校领导班子年轻富有活力,校长张亚梅为莲湖区十大杰出青年、西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教职工88人,其中省级骨干级教师4人、教学能手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32人,省级骨干班主任1人,市级骨干班主任3人。每学期有50多人次在优质课、教科研论文等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书香浸润 阳光育人

2011年,在区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围绕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学校提出了 “书香浸润,阳光育人” 的办学理念围绕“书香”和“阳光”固有的特质,以经典传统文化浸润为载体,以阳光的教育实践为目标,以阳光课堂为主体,以培养阳光少年、阳光教师为重点,明确 “以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 的办学思路:即 “围绕办学理念,实现价值追求”的精神文化建设;“围绕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围绕阳光特质,完善评价体系”的制度文化文化;“丰富动态文化,实现快乐、幸福”的行为文化建设,在“润物细无声”中,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

品德塑就 成长从这里开始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百米文化长廊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精髓,整个文化长廊内容丰富,从学校理念、学校荣誉到学校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期许面面俱到,做到了让墙面说话,让学校环境教育人的目的。“成长从这里开始”主题浮雕,让学生一进入校门,就投入到校园的怀抱,开始了新的成长。荣誉墙及理念墙,集中展示了学校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办学理念,自豪骄傲之情在师生心中油然而生。“仁义礼智信”主题文化墙和弟子规主题挂画呈现了儒家思想的精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才之前先成人,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主题文化浮雕,呈现了机场师生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矢志追求。文化长廊尽头的景观山背后的八个大字“快乐成长,幸福生活”,浓缩了机场小学校园文化的精髓。

品学兼优 硕果累累

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强化《守则》、《规范》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迎世园、除陋习、树新风—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大大提升了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养成。

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快乐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红领巾示范学校、西安市督导评估优秀学校、西安市德育十佳学校、西安市实验室工作先进学校、西安市家长学校、西安市语言文字示范校,莲湖区文明校园、莲湖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莲湖区艺术特色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莲湖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先进单位、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示范校,西安市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西安市科技创新示范学校,资产清查先进单位、教育部“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先进学校、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学校、西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优秀组织奖、莲湖区教育局综合量化考核连年一等奖。正如同学校的校徽一样,机场小学教职工做着辛勤的地勤,以领航员的姿态,朝着梦想的地方一次次的起飞。

第8篇

关键词:城市营销;4PS理论;海洋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50-02

城市营销学,是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城市科学、产业经济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就是将城市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业或者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丰富地向购买者兜售。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文化发展对经济和社会都有积极贡献。经济贡献包括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可刺激消费、增加GDP,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联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贡献包括更新民众文化观念、提高民众素质、形成特色文化地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随着城市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城市营销不只限于经济方面,也涉及诸如环境保护、地区形象建设、公共利益等内容。城市营销的内涵在于满足全方位的顾客需求,这就要求对城市营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经济范畴,为使城市营销持久高效,应充分意识到营销中的文化要素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城市营销的对象(居民、投资者、旅游者、企业等)在获得城市产品和城市服务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从而树立起城市优秀的积极的正面形象。

大连市三面环海,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海洋文化是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特色文化。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从2003年开始,“打造文化大连”成为大连独有的城市文化品牌。大连要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寻觅城市精神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开放型、国际型、合作型的海洋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建设。

虽然对于城市营销的理论框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但是,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城市营销的理论框架已经初显雏形。本文将使用4PS理论即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进行展开,系统研究城市营销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 海洋文化产品策略

海洋文化产品是海洋文化供应者提供给消费者的海洋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按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可分为经营性和公益性文化产品。按产品属性可分为物态文化品,如海洋工艺品、玩具、服饰等;服务文化品,如广告、咨询、娱乐等;活动文化品如社区活动、运动比赛等;内容文化品如电影、书籍等;文化设施包括承载各种海洋文化品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所。这些涉海产品在要在文化发展的导向和宏观规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海洋文化渠道策略

主要做好海洋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努力争取各方面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扶持,支持和鼓励社会投资。要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海洋文化建设专家和人才,整合本市涉海人才资源。要打造好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同时也要抓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和系列文化活动。要重组和调整海洋文化产业结构,创新和开发海洋文化新产品与新服务,大力发展具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海洋支柱产业,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3 海洋文化价格策略

Burgess通过对英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广告材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所有广告都竭力强调的两点城市形象:一是经济优势。区位和商业优势、可靠的劳动力、廉价的租金和政府政策提供的金融诱导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意向等,都是宣传材料中竭力渲染的内容。二是生活质量。地区生活质量是通过一个地区的景观环境形象、人民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来反映。根据城市形象形成的规律,可以通过文化编码的方式策划出富有吸引力的良好城市价格定位。以此吸引目标群体,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 海洋文化促销策略

第一种是利用广告进行宣传。首先是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等影视手段做广告。其次是通过城市指南、宣传册、互联网页和期刊杂志上的广告进行宣传。西方城市广泛地开展着城市形象运动。他们通过新闻宣传媒体制作大量的广告,精心设计并印发宣传册子,竭力宣传自己具有某个大区域的地理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区位。

第二种手段是利用重大事件制造轰动效应。通过重大事件,如全运会、足球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涉海博览会、海洋有关国际会议,文化活动如海洋文化节、沙滩艺术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电影节等,以及各种节日和贸易集市等进行宣传、交流。在宣传活动中,要强调大连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浓厚的海洋文化,如城市狂欢节、沙滩盘球赛等体育赛事等。这些宣传手段对扩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提高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增强城市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吸引人们前往旅游观光,切身了解城市、体验城市,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三种是提升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塑造滨海现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生产和生活条件和环境的要求,建设一个适宜居家生活、企业发展、商务活动和旅游的海滨可持续城市。城市景观例如沙滩建设,海之韵广场和港湾桥等有海洋特色的景观修建等既可以被看作是大连城市形象重塑的一种体现。在海洋文化的建设中,城市景观起关键性作用。

总之,要重新审视、科学论证大连市海洋文化资源前景。大连是因海而生的,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海洋文化的滋养,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就文化而言,大连文化是以齐鲁、东北、俄国、日本等文化为底蕴的复合型文化,彰显着海洋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海洋文化正是大连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要打造好海洋文化,要充分挖掘、整理城市海洋文化的脉络,应用市场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海洋文化资源,根据大连城市历史发展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区域经济环境等特质,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对大连市的特质海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特色和海洋文化的新亮点。同时,只有创新观念,才能切实增强海洋文化的发展活力。大连市应从城市战略发展的高度,树立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观念,无社会各界,都要立足岗位和实际求创新,力争将大连建成以“中外海洋文化交流的窗口、现代海洋文化人才荟萃的中心、海洋文化艺术精品的基地、海洋文化产品交易的市场”为主要内涵的国际海洋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1]白长虹.从城市营销到城市文化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8,(2):80-84.

[2]郭国庆,刘彦平.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C].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4.

第9篇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入基层

0.引言

先进的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基础文化建设之上,为推动先进生产发展起到领先作用,也是我国对广大人们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思路。为此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必须加强基层文化的建设,掌握科学发展的内涵、精神以及要求,努力做到坚持创新、改革构建以及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把文化建设深入到每个群众心里,在实施过程当中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来总结和思考工作成果。

1.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核心

要积极发挥基层文化建设作用,深入到每个基层文化生活当中,经过不断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使其丰富且活跃,改善现状。

1.1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积极响应和鼓励扶持具有文化特色的示范点,努力做到具有计划、部署和落实的行动当中,确保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在近年来基层文化的消费以随逐年增长趋势,通过文化活动不断盛行且饱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由于民间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活动,随着基础文化深入广大群众当中,也将带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激活并且发扬光大。结合我国传统佳节,把文艺演出面向群众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融入到农村,带动自发的组织的表演队,其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引领以及精湛的艺术氛围受到广大群众的热力追捧[1]。

1.2文化建设的核心

为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顺利的实施,首先保证先进化和群众化的统一过程,弘扬文化底蕴,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发展,并且结合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产物和服务深入群众心里,以满足群众文化所需为目标,努力提高群众全体素质,号召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来,实现文化知识的美好、健康、乐观的状态。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理念

经过对基层文化发展不断的深入了解,分析出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观念,通过以下几点能够具体表现出来:

2.1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的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在人员储备上就必须具备有文化队伍的建设项目,对人员要求有四个标准:(1)人员具备齐全;(2)人员能力与素质较强;(3)懂得文学;(4)有薪资待遇。在群众当中组织一支技术精湛的队伍,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相应号召,并且要制定一些关于民营文化的政策优势,以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2.2加强基层文化资金建设

改善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储备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财政资金,对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进行扶持,响应招商引资的开展为基础文化投入有利的举措。

2.3加强基层文化场地建设

在有队伍有资金扶持下,为基础文化寻求合适场地成为政府又一项重要工作,要以文化为重点活动中心为核心为标准展开行动。要民间文化与群众相结合的话,就必须完善文化站的建造,建设综合文化室、室外活动场、广播、图书、游艺各种活动室以及学校等等。将一批有具有特色的乡镇、队伍以及村户加入到民间文化行列中,结合旅游景点这个有特色的平台,将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2.4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起先必须建设文化设施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目标,之前要先考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符合基层文化设施的标准和规模,文化设施具备的功能结合群众精神文化所需,以及建设文化设施的风格必须与其整体风格相匹配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从而合理规划友善的进行布置与分配。

3.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目的与行动

弘扬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引导各地开展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的目的。可多组织一些可以体现地方文化色彩的项目活动,例如诗歌比赛、文艺汇演以及具体代表当地文化的特色表演等等,还可根据国家重大节日进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基层文化队伍在开展各类文化来丰富群众文化需求。(1)春节期间可根据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编排小品歌舞来弘扬文化精神面貌。元宵活动能够把猜灯谜、书画展等等以往活动挖

掘出来,丰富文化活动内容。(2)有群众自发组织艺术团队,常常活跃在广大农村。例如秧歌队、锣鼓队、扇子舞等等模式的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还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实施文化融入基础行动的目的[2]。

4.结束语

通过基础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在实施深入基层文化行动当中,也体现出了基础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如果要真正达到繁荣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就必须随着正确方向的指引,制定出一系列的基础文化发展规范与制度,才能实现基础文化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丁爱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2009(6)

第10篇

医院文化这一概念是从企业文化这里演化而来,新时代的“医院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而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形象、服务理念、文化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责任、医院精神等,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医院文化的主体是人,核心是培育和创造一种催人奋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它的目标是以思想教导、意识引导、行为倡导,通过软约束深层次地解决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医疗支出的不断投入支持,医院的设施环境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出台使得各医院在硬文化方面都有所统一。如何能体现医院自身独特的医院文化,重点还是在软文化上。而最能体现医院个性的也就是医院精神、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观念性的元素,医院发展层次和生存能力的不同,主要就是观念文化的不同。

那么如何建设医院文化?以下是我的一些拙见。

首先,要从领导体制的建立开始。要建立以医院领导为主、心得体会主要科室负责人参与的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包括医院文化建设在内的软件建设的工作开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在追求个性的时代,与众不同已经是种时尚。不同个性的人聚在一起,成为了医院文化的主体。要凝聚这些不同的个性,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然只会是一盘散沙。所以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我想这也是这次培训班要求党政工团负责人参加的原因吧!

其次,要为医院文化建设制定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具有共性,还要具有个性,既要具有优秀组织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如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又要体现医疗工作的特点,如“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和“医者父母心”的品德要求等,更要突出医院自身的特色文化,如“社区健康守门人”“一切为了孩子”等。

我们可以把医院文化建设比作装修房子范文,先要有设计师,量身定做设计方案,再由装修工人实现基础构建,最后则是房子的主人在今后的时间里一点点地布置家居、添置摆设,最终成为拥有主人自己独特风格的房子。房子可能是一样的,设计师可能是同一个,装修工人也可能是同一批,但是房子的主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房子才会有所不同。医院职工就像是房子的主人,文化建设就是家居、摆设、软装潢,不同的主体构成了独特的医院文化。

再次,要动员全体职工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医院文化建设也不是单凭一己之力,需要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充分自身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医院文化应该营造和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医院职工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使职工在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克服陋习、树立新风、团结奋发,积极达成医院各项目标的实现,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论文,我们不可能和二、三级医院去比规模,比设备,按照他们的一套方法来做。要建设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院文化,就要发挥自身特点。服务社区是我们的宗旨,贴近百姓是我们的优势,简便验廉是我们的优点,预防保健是我们的职责。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文化 建设途径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实现其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因此各高校都注重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期望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实验水平、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而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建设和其他文化建设一样,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沉淀。

1 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就“文化”这个词组的定义而言,时至今日,众多的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历史学家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它。然而,至今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结果。笔者在这里表述的“文化”的概念为:人类的行为习惯和风土民情营造出来的一种社会群体氛围,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还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在这一定义下,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室人员以实验室工作为中心,形成一个实验室集体共同的研究方向、价值观念、团队精神以及融洽且创新的文化集成体。

2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1-9]

实验室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2.1 实验室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发展,创造出形式各异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内涵文化。为满足高校实验室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实验室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实验室所处的大环境(地区位置)、所在的楼房载体、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内部布局等。它是各种不同类型实验室独有的物质文化气息,如文科实验室与理科实验室的建筑区别、布局、功能等,都不相同,体现了不同学科实验室独有的文化氛围。不同实验室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室人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实验室物质文化。不同实验室建筑应该具有自己的风格,可以给实验室人员一种美的感觉,甚至成为学校的一个地标。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要摆放合理、齐整,美观大方。另外,还可以张贴著名科学家、学科相关的名言警句以及实验室人员发表的较有影响的论文等,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发展、热爱自己所学。

2.2 实验室精神文化

实验室精神文化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实验室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具有价值取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成,是实验室体系内部文化,诸如:学习风气、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高层建筑。良好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它能大大提高实验室成员对实验室的归属感、忠诚度和认同感,使实验室成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切文化建设,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实验室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实验室是一个高消耗、高投入的地方;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这样才能使实验室文化在丰富的物质土壤上开出美丽的花朵。除了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一些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实验室文化积淀的物质保障也需要加强,如美化实验室的环境,增加一些学科相关的励志挂图,整理张贴实验室的先进事迹,都能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供巨大的物质保障。

3.2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需要一套管理有序的规章制度做保障,也只有在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验室文化才能慢慢形成,可以说实验室制度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化方圆,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准入通行证。

3.3 合理搭配实验室人员梯队,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实验室可分为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几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室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实验室人员梯队的搭建;实验室领导应该重视梯队的建设,通过传帮带、以老带新,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实验室队伍,从而保证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精神和力量。

3.4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形成学科研究方向

有好的硬件设施、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蕴含强大战斗力的实验室团队,还需要有好的科研方向,对于大多数高校实验室来讲,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也只有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有利于形成学科研究方向,也有利于实验室特色文化的形成,从而区别于各类高校的实验室。

3.5 注重人文环境建设,释放实验室人员的创造力

实验室是实验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因此应该注重实验室的人文环境建设,只有在充满温馨而又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实验室人员才能释放自己的发散思维,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为实验室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因此实验室的人文环境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调味品,必不可少。

4 结束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途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需要建设者的不断摸索。不同的区域、高校、学科、不同背景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大不相同,需要各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柯红岩,钱大益,刘云.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2]姚敏,黄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文化模式[J].江西教育,2010,5:6.

[3]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19.

[4]李晓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61-63.

[5]张勃.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9):41-42.

[6]王松武,王伞.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54-156.

[7]周本华,张怀红.论高校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及其功能耦合[J].广东化工,2010(8):226-227.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建设 教育内涵 思路 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内涵

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的方向时曾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所谓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创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校风,凸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气。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要使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路子,并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校园理念,突出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一股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

(二)抓住契机,整合资源,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品牌。

抓住契机是开展以社会理性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实践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已任,在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积极健康的校园思想文化上下功夫,抓住契机,热情疏导,密切注视校园文化的思想动态,瞄准社会热点,及时抓住各种萌发的热情,并适时地应用形象化辅助手段,将这种热情引导到一个美好的、崇高的境界。例如,紧密围绕形势和任务,确定纪念活动主题,根据时事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的方式了解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热点大家谈”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参与过程中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以新生入学作为一种契机适时对新生进行校风、学风的教育。一个人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留下深刻而远久的印记,因此,我们在迎新生和军训期间,对学校的学风、校风加以渲染,凸显校魂,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创办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为契机,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三)以实用感性文化为补充,创新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发展中求新意、求精品,不断拓宽主题;突破传统,积极开展更多的反映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整合;以第二课活动作为创新文化活动的平台,分层次开展各类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贴进大学生的实际,走进大学生的心间,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氛围;在校内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注意挖掘企业的潜能,力争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业、社区、媒体联姻,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在借助社会力量,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的构造和设计体现了人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同时这种环境创造出一种境界和氛围,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环境育人”的作用。整洁、优美的校园可以创造出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充满人文信息的文化环境。因此,在学校建设中必须重视其物质文化的营建,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充分重视校园规划和内部硬件文化建设,比如花园里要有温馨提示的绿色文化,校园中要有形式多样的墙壁文化,道路旁要有内容丰富的板报文化、标牌文化,等等。

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最重要的是校风建设和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的培养。校风主要包括教风和学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而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养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将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融于课本知识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极为有效的促进作用。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学必须发挥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中养成的育人功能,加强法制教育,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尤其在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上,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防止学生活动流于形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般而言,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沉稳一些,对事物的感知有一定的理性基础,可以开展诸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论文宣讲会、校园文化广场等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方面的活动;而低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思维活跃,感性意识强烈,对他们开展诸如歌手大赛、接物比赛、祭奠烈士、周末智力苑、学生连一角、思想教育讲座等行为道德方面的活动。这样可使校园文化活动兼顾到学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多开展学生喜欢、时间容易分配、受场地制约因素少、学生间便于相互交流的活动,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又可以增强交流,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

(三)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文化阵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议发挥学院人文基础部门和艺术学科的优势,筹建学院文化艺术厅,用于展示国内外艺术作品,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精品,以及学师生自主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启迪师生和社会观众的创新思维与想象空间,丰富校园艺术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学院文化建设的品位与质量。加大对包括学院广播台在内的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筹建学院电视台和新闻演播室,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使宣传文化阵地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支柱力量。

(四)提高教师素质,引导校园文化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发挥着导向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特有的导向作用,以身为教,带动学生确立“知识就是价值和财富”、“献身科学高尚”等基本价值观念,这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将会引导学生形成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品质。

(五)依托学生社团组织,逐步塑造特色校园精神。

学生社团对于引导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转化、丰富大学生闲暇生活、培养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引导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的建设中去,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要规范社团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创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团活动路子。高职院校社团组织应具有其明显的职业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社团组织应在行业特色上下功夫,重点打造行业品牌。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全校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我们应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探索、打造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镇卿.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2]秦承敏,郭传金.略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