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什么是样的数控学生更有发展
适应数控专业发展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有必要的专业理论;(2)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3)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4)有较高的创新能力;(5)良好的敬业精神。在这几方面中,“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必备条件;“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培养数控学生的关键因素;“有较强动手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操作难题”是数控学生培养特色与价值所在;“创新能力”是数控学生达到综合素质要求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数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数控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
1、数控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依据相关统计,机械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约4万个,总资产约25000亿元,从业人员总数约1300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中国模具企业数量很大,目前国内的模具制造企业约20000家,并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高速增长,而模具的加工制造需要大量的数控设备和数控技术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60万多,“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数控人才短缺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及教育部门等社会各界纷纷想点子、出主意以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数控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
2、综合性高技能数控学生数量少
为了适应加工行业的发展,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引进了大量成套的生产线和高档数控设备,但由于高技能数控学生严重匮乏,大量成套设备被限制,众多的高性能数控装备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每年的缺口就达60多万。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批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和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各层次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均具有大量需求,会操作、懂维护兼有多项高技能的数控人才更是企业渴求的对象。
三、培养数控专业学生最有效的途径
1、培养数控高技能人、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师在技能训练时应手把手的教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训练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同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精度。当学生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陪学生一起反复操练。在实习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参加企业项目招标、实地考察,扎实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以技能竞赛推动数控学生的培养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技能大赛选拨的是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它以全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比赛,侧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技术性、应用型。
技能大赛的人才选拨模式促使职业院校根据大赛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最初参加技能大赛仅能完成部分操作任务,速度、规范化也不够,更谈不上创新,但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展开,职业院校将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因多年的刻苦训练以及参赛经验的日积月累,学生的职业技能将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技能大赛能够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达到以技能竞赛推动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校企合作
数控学生的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学校的技能教学往往针对性不强,也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和现实的差距性。实践表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应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见多识广,以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使高技能人才培养卓见成效。
具体说来,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
(1)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与实训,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是校企合作最普遍的模式。
(2)冠名订单培养模式。即专业系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定向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参与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在该企业定向就业。
(3)专业建设模式。以加强专业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模式。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指导思想,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成立校企联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教材,合作建设师资队伍,互相培训技术人才,共同进行课程改革,校企合作进入较深层次,实现全面合作。
(4)半工半读模式。即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交替在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这种模式一般和本区域企业合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也有利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首先经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了基础的专业技能具有了能胜任职业技术岗位要求的人才素质。通过社会工作实践,数控专业人才的知识得以丰富、技术能力及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心理更加稳定,其知识、能力、素质的成熟度增加,创新意识逐渐转变为创新能力,而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激励等方式更加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努力学习与勤勉工作,促进了其知识、能力的进一步增长,并能在工作中形成创新成果。数控高技能人才是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断反复过程中得以成长的。
参考文献:
[1] 严军.职业院校学生定岗实习教育[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庆华.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与途径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
摘要: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已成为中专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根据中专院校在数控加工教学中存在的投入大、消耗多、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并在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数控教学仿真教学
1.什么是仿真教学
所谓数控加工仿真教学就是模拟实际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训练中的一种教学。数控仿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仿真软件的网络功能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再次仿真软件具备多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弥补了实训设备的不足,降低了实训成本。
2.仿真教学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方便了教师授课
实习教学中,如果教师光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会难以理解,但教师在机床上对学生进行示范时,又很难保证所有的学生能够听清、看清,教学效果往往都不太理想。而数控仿真软件的互动教学功能使得教师可以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演示其教学内容,使所有的学生均能清楚地观看并进行模仿,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自己屏幕上看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实时了解教学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2)减少设备投入,一对一仿真实习解决实习设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的问题
由于数控设备具备“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特点,且属于集机电、通讯、传感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这就决定了其高额的成本。因此,数控专业的实训教学仅依靠购买数控机床则投入过大,若采用数控仿真进行一对一实习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3)提供多种机床多种系统,解决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迅速,当前数控机床的种类和系统众多,对学校而言不可能将所有系统配齐,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与工厂所用不符,而数控仿真软件提供了基本涵盖当今我国数控加工中常见的数控机床和主流的数控系统,所以在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机床和系统对学生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对不同数控系统及不同数控机床的适应能力,弥补了实习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4)安全性高,便于学生直观性学习,降低教师工作强度
由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虚拟加工技术,不存在安全问题,所以学生的错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机床,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使学生可以抛开思想包袱大胆地、独立地进行练习。软件中不仅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这些功能使得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测加工零件几何形状的精度,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5)可在计算机上完成所编程序的检验,模拟加工,减少实际操作出错的概率,提高加工效率
在实际加工时,一般要反复检查程序,并利用机床的图形模拟校验功能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这就导致占机调试时间过长。并且图形模拟也无法对刀具的干涉、运动中与夹具的碰撞、工件上一些细小的结构等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所以在加工之前,可以将程序输入仿真软件,先模拟加工,观察零件的加工过程,并初步检验零件的形状尺寸,最后将正确的程序导入到数控机床中,既可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加工的安全性。
(6)实现虚拟加工,减少实训费用
数控仿真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它完全模拟零件的切削过程,能检验指令正确与否,并用三维动画实时模拟显示程序路径和工件图形,从而真实的再现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并且在模拟加工过程中不会有机床、刀具、材料的损耗,极大的减小实训费用。
3.与真实机床相比,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安全性方面
仿真软件与真实机床相比,安全系数较高,主要由于仿真加工中,不会出现任何事故,使学生容易放松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一些严格的操作规程无法得以实施。如加工过程中不要把头和手随意伸进机床中、加工前关闭机床安全门等,这些环节在仿真时往往都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在练习时出现的撞刀等现象也毫不在意。如果学生一旦养成这样的不良习惯,将会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安全操作,严格要求,并给学生讲解仿真与实操的差别。
(2)产品质量准确性方面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编程与操作练习时,比较容易忽视切削用量、刀具的选用,零件的装夹等问题。而且无法判断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等。所以学生在实际机床上加工时也会不自觉的忽略这些重要的部分,从而导致加工的工件无法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更有甚者发生碰撞等事故。因此,教师一定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操作的要求来做,如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正确装夹零件;规范对刀的步骤和动作,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正确的习惯,提高产品的准确度。
(3)教学质量方面
仿真加工与实际机床有一定差异,如车刀在数控仿真上加工时,背吃刀量不大于刀刃长度就可以直接切削。但在实际数控机床上加工,则会受机床、刀具和材料性能的影响,不可能选取太大背吃刀量。再如切断刀在实际加工中只能用来切槽或者切断加工,而在仿真系统中即使用来车削外圆也不会有错误提示。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及时说明软件与机床不符之处,并根据机床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详细讲解,以免使学生产生误解,影响到将来在机床上的编程与操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分配好仿真软件学习和机床操作练习的时间比例。实习条件较好时,上机操作的时间应占较大比例,因为数控仿真软件的优势体现在入门基础培训上,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主要还是要依靠上机实际操作练习。 只有在教学中将仿真训练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摆正仿真软件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位置,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德桥.加强数控实习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6,(7):140.
关键词: 中职数控专业 企业用人 现状 建议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毕业生在厂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收集数控车操作工这个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了解企业当中零件的加工生产过程;了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针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能力等。
二、调研方法
1.抽样调查
2.现场考察
主要调查岗位的劳动状况;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岗位工作过程。
三、调研情况介绍
1.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及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上。同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数控装置和数控机械要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专业地发展方向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面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
2.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调查显示:数控专业职业岗位适应于中专数控毕业生主要有机械加工类岗位,也有与该专业相关联的一些其它岗位,如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其中的人数分配百分比大致如下。
以机加类岗位而言,由于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老式的普通机床的利用率有所降低,数控加工设备的数量已逐渐被大型国有企利用成为制造业的主攻手,甚至在一些个体经营承包的中小型制造厂中数控设备也已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对数控操作工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对于机电维修和装配工来讲,要求以操作工技能为起点,对各种机械设备的结构、电气设备的结构及原理都很熟知,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才能对该工种有较全面的技能掌握。而目前对于刚毕业的中专数控类的学生来说这一工种目前只能做辅的工作,对整个设备系统进行维修的几乎为零。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刚毕业的数控类学生对机械设备的装配更容易上手,所以该岗位的工种比例相对而言较高。
3.对从业人员情况分析
对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技术等级、工资待遇等作了一些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1)年龄与工种。一线操作员基本以年轻人为主,刚毕业几年的大专、高职生居多。这些人员学校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工厂,经过多方培训合格后成长为一名一线操作员。而年纪稍长者一般以机修、检验、工艺等工作居多。
(2)学历。一线操作员大多学历不高,一般以中专、高职及大专为主。
(3)技能等级。一般企业都要求工人具备中级工及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
(4)工资待遇。无证者年薪为1―1.5万,中级工约2万,高级工约3万,技师及高级技师年薪都在4万或4万以上。
4.数控专业招聘人才渠道分析
主要招聘渠道有:人才市场,中职专业毕业生,经人推荐,网络及人力资源中介公司,等等。中职毕业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面试时,必须提供所有在校期间的技能,特别是专业对口的等级证书如数控中级证书,三年的所有学业成绩,特别要关注专业课的相关学业成绩,还要提供在校的表现资料如班主任对其作的毕业评语鉴定,等等。在生产实习阶段,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核,试用期满后,据其工作能力及表现,对其作去留决定。
四、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现状与建设的思索
1.现状与问题
在学校方面,一般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理论教学及实操训练均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这一点已成为制约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实际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
再者,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严重不足,存在人数和知识结构的缺乏。大部分教师也很难承担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维修等实践性环节很重要的一些课程,因为其本身就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和背景知识,所培养的学生的技能也就有所欠缺,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地“双师型”(教师、工程师)很少。
我们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的接轨度远远不够,学生缺乏某一技能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往往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都有所涉及,但都不能真正深入进去,不能达到要求的技能标准。这体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上,开的科目比较多,但每个科目都缺乏递进性。往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期,对本门课程刚刚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或者说刚刚入门,但这门课程却结束了,而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与就到此为止,这就缺乏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应用,而企业用人往往用的就是这个实用层次,但学生达到这个实用层次的仅是凤毛麟角。
硬件配套上,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不足。数控设备昂贵,这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压力很大,学校中多以教学机床为主,购买的工业数控机床数量有限,这样也就限制了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机会,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2.意见与建议
(1)定向培训教学模式。对于中职、中技学生来说,其就业应注重其普遍性。由于该类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低,知识掌控能力有限,其教学核心应注重于数控设备的操纵,同时辅以数控程序的编制。根据现代企业的需求,学校应经常进行企业调研,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就重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职业修养教育。在此次企业调研中,通过与各企业负责人交流,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并不是单纯的“为人”。它包括卫生、礼仪、谈吐、价值观念等,当今企业的文化已不仅仅是招聘员工从事生产的这种简单资本劳动,而更注重人才素养认可和储备培养,来增强其持续竞争力。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其就业情况和事业发展,而这种素质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学校,学生就业不缺少市场,欠缺的是竞争力,职业素养已经成为毕业生在各个企业就业竞争中的必要且重要环节。这一点,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3)细节培养。在此次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比如说学生对刀具的掌控能力、材料的使用能力。在制造业车削加工中,刀具是唯一不可实现自动化的,对刀具的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加工的废品率和生产效率。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刀具观念灌输不够,而这往往是企业评价员工优劣的重要基准。
(4)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金属切削实习基地。传统的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有些人认为,现在有了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就可以不要传统的车、铣、刨、磨、钳的金工实习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基础理论上发展的,而且仍然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可以设想,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不懂得切削用量的选择,不懂得制造工艺,不懂得安装与定位的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的。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基地时,也应重视传统金属切削基础的建设。
(5)坚持教学与培训的大方向,量力而行选择培训设备。尽量多配备一些小型数控机床,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动手实训课时,必定会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同时,适当配备工业高档机床。对教学培训来讲,不论是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工业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都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C、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连接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主轴系统(变频和伺服主轴),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应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地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软件应能方便升级,以保持数控系统的先进性。基于单片机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已开始在国内市场逐步淘汰,其指令、功能非常有限,不符合国外流行数控系统的规范,虽然价格便宜,但建议学校慎重选用。
五、结语
论文摘要:根据职业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数控仿真软件引入数控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弥补措施。
1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减少高额的设备投入,解决实习设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的问题。
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集机电、通讯、传感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它具备“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特点,这就决定了其高额的成本。因此,数控专业的的实训教学若单单依靠购买数控机床则投入过大,若采用数控仿真进行实习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2)提供多种机床多种系统,解决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的数控设备型号多样,并且数控系统更新较快,对学校而言不可能将所有系统配齐。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与工厂所用不符。而数控仿真系统则具备“一个软件多种系统”的优势。如上海宇龙仿真软件就拥有fanuc、pa、slemens、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车、铣、加工中心等多种型号机床操作过程的仿真,弥补了实习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3)实现虚拟加工,减少实训费用。
数控仿真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它完全模拟零件的切削过程,能检验指令正确与否,并用三维动画实时模拟显示程序路径和工件图形,从而真实的再现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并且在模拟加工过程中不会有机床、刀具、材料的损耗,极大的减小实训费用。
(4)安全性高,便于初学者学习。
由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虚拟加工技术,所以学生的错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机床,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使学生可以抛开思想包袱大胆地、独立地进行练习。
(5)可对程序校验、模拟加工,减少占机调试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在实际加工时,一般要反复检查程序,并利用机床的图形模拟校验功能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这就导致占机调试时间过长。并且图形模拟也无法对刀具的干涉、运动中与夹具的碰撞、工件上一些细小的结构等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所以在加工之前,可以将程序输入仿真软件,先模拟加工,观察零件的加工过程,并初步检验零件的形状尺寸,最后将正确的程序导入到数控机床中,既可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加工的安全性。
2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1)仿真加工缺乏真实感.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际加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并要求其具备相应的“听辨能力”,能根据机床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及时调整参数,减少机床发生故障和停机的概率。而在仿真中,便无法学习到真正的“听辨能力”,并且一些严格的操作规程也无法得以实施。如加工过程中不要把头和手随意伸进机床中、加工前关闭机床安全门等,这些环节在仿真时往往都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在练习时出现的撞刀等现象也毫不在意。如果学生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会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安全操作,严格要求,并给学生讲解仿真与实操的差别。
(2)工艺参数设置随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编程与操作练习时,往往容易忽视切削用量、刀具的选用,零件的装夹等问题。同时仿真软件也无法判断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矫正尺寸精度等。如果学生在仿真时忽略了这些内容,在实际机床上加工时也会不自觉的忽略这些对数控加工十分重要的部分,从而导致加工的工件无法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更有甚者发生碰撞等事故。因此,教师一定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加工中的要求来做,如正确装夹零件,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对刀的步骤和动作也要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习惯。
(3)仿真加工与实际机床有一定差异,易使学生产生错觉,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虚拟加工技术起步较晚,现在的仿真软件与实际机床还存在一定差异。如利用车刀在数控仿真系统上加工工件时,只要背吃刀量不大于刀刃长度就可以直接切削。而在实际数控机床上加工,则会因为受到机床、刀具和材科等性能的影响,不可能选取太大背吃刀量。再如切断刀在实际加工中只能用来切槽或者切断加工。而在仿真系统中即使用来车削外圆也不会有错误提示。又如实际加工中,g00无法完成工件的切削加工,而在仿真时即使错误的使用g00切削工件,照样可以完成切削而不会报警。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反复强调,避免误导学生。同时要合理安排仿真软件与实际操作的时间和顺序。
综上所述,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既可以提高数控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还可以缓解学校的经济压力,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只有在教学中将仿真训练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摆正仿真软件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位置,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数控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数控专业的必修课程。就蓝天学院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力求改变从前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只管完成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前言
江西蓝天学院机械工程系自2003年开设数控专业以来,就一直将数控专业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为目的,实现“用英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理念。
二、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首先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整体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或畏惧心理;其次该课程一直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时的学生刚刚结束公共课程的学习,还未学习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接触很少,而数控专业英语是一门与数控及机械制造知识联系很紧密的专业课程,缺乏专业知识会大大加大学习的难度。
(二)教师方面
由于数控专业英语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数控及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本校该课程一直是由专业教师授课。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相对较弱,导致了课堂上汉语讲解过多,加上他们经常不自觉地深入讲解专业知识,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三)教材及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有些教材介绍的技术和设备明显过时,有些教材的内容又过于深奥,或者是语法过于复杂,通篇都是生涩难懂的长句、复杂句,学生难以理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课模式,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设备及工艺,很难通过板书描述清楚,学生很难理解。
我校为了适合社会需要,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条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三、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个措施
(一)强化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修改课程安排计划
根据数控专业英语对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数控专业英语课应安排在公共英语、数控原理、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维修等选修课程之后。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在此之前,专业英语课一直被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课。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再加上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英语任课老师尽管在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但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不得不占用专业英语课的授课时间去讲解相关的数控专业知识,以至于学期末无法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鉴于上述原因,机械工程系修订教学了计划,将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课时间调整到第四学期。
(二)提高专业英语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校专业英语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他们缺乏的是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标准的发音。因此,学校为专业英语教师提供英语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此外,还请我校外语系的外教定期给教师们上课,强化口语。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科学备课
针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的特点选择或自编一本难度适中的教材,教材内容不仅要涵盖主要的数控加工工艺,还要介绍当前最新的数控机床及其操作,重点介绍常用的数控专业术语。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也应注意难易结合,突出重点。英语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背单词难的问题,而数控专业术语记忆难的问题尤其突出,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强调专业术语的使用及记忆技巧。必要的时候,数控专业的任课老师可以进行集中备课以统一授课重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
(四)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目前我校机械系的专用教室中,80%以上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专业英语课全部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PPT教学课件,对于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的工件和加工工艺,通过图像、视频、动画演示,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还可以编写简单的数控程序,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加深学生对常用数控指令的理解,提高学习的乐趣。
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我校奉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为此,学校无论在硬件投入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目前,我校的数控实训中心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中心配备了多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数控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安排了多次数控实训,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中文面板数控机床的操作。而目前企业常用的进口数控系统,如FANUC和SIEMENS,其操作面板是英文的。在数控专业英语学习之前,由于不懂数控专业术语,学生往往靠死记来掌握英文面板的操作。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控系统英文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系统的操作,在讲完数控编程方面的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再次到实训中心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对照中英文重新认识操作面板,并让学生翻译数控机床的英文说明书或一小段数控加工工艺,然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机床。实践证明,“理论+实践”的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改革思路
一、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1.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要竞争方面,人才和科技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后续及补充,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政府特别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深刻认识到对推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将职业教育改革作为教育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数控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加工工艺水平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瓶颈,尤其是精密加工领域,主要原因是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来老旧的设备都被高精练、全自动的现代加工设备所取代,企业开始大量需要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通过来学校招生的企业和社会劳动部门了解到,数控技术专业仍为目前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一大片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显得尤为紧迫。【2】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1.继承发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调整德育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的发展,消除旧的观念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观。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开拓素质、人格身心素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
2.深入市场调研,制定详细的培养目标,
认真研究国家经济政策,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深入用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形成预测报告,并结合市场需要进分析数控专业岗位特点,基本技能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现代数控技术理论,又能掌握数控技术工艺,成为复合型人才。
3.注重学生个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创新意识。
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推行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方式,同时根据专业岗位特征划分模块。允许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在修完综合课程后,选修其它专业方向模块。通过这样的举措,使许多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取得了数控技术基础技能后又取得了相近专业或夸专业的技能,拓宽了将来的就业渠道。术应用型人才。
4.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综合优化课程内容。
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进行重点改进,打破传统的知识局限大胆增加新技术的特点和方法,删掉与专业技能联系不多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讲授内容的顺序,对学生按“双证”资格标准的要求内容进行教学,建立实用、高效的课程体系。【1】
根据数控专业岗位技术特征,把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内优化整合,按照岗位要求进行删减。改革后的课程专业针对性明显加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职业综合课程的建设。如专业基础课程,经过选择、提炼、有机地整合成几门综合课程,将机械制图、计CAD\CAM融入到工程制图课中;将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原理、工程力学等内容融入到机械基础课中。【4】
5.增加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方面,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现场教学。【3】如对数控技能训练,安排的金工实习的同时安排一周数控实习,主要让学生对数控技术有一个初步了解。学习一些数控最基础的操作,紧接着开设数控编程课,同时进行生产实习,解决操作问题。[5]
另一方面,根据培养目标,加大专业实训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和校内厂的办学模式,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实践环境。加强实习教学中的管理与指导,对学生实习实践进行全程跟踪全程分析,根据不同的实训场所指定相应的技能量化标准及考核体系,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支职业道德高尚、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数控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委派教师下工厂、到相应岗位挂职是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再教育。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及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
三.总结
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理清改革思路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前提,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在保证数控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了以下方面:
⑴课程设置的岗位针对性 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设置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⑵技能培训的实用性 多渠道建设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相同的实训环境,突出了技能培训的实用性。
⑶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根据企业对该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以及制造业的发展势态,扩大职业任选课的范围以突出职业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宏斌等.现代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J].管理学家,2011年
[2]吕捷.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张爱红 等.浅谈在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进行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践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关键词 数控技术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ANG Jingshu, GONH Hai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a strong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in order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English proficient CNC technology talent, the need for appropriate refor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in many way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院校着力于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同时又懂英语、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各科专业英语已经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数控加工具有其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并且由于数控加工是从国外先发展起来的,其中很多安装、编程和调试标准等都以英文为基础,离不开英文的原版资料。①②③同时,当今工业行业的计算机数字控制化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国际化脚步的加快,很多企业引进进口设备,大量的技术资料都是英文原版,学生就业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工作市场的需求,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一门与数控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获得数控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汉转换能力,加深学生对数控专业知识的印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语言基础和专业基础。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特点是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广,由于学生缺乏工业背景知识,因此其感性认知少,比较抽象;同时由于专业名词术语很多,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因而学习方法不易掌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谈谈肤浅的认识。
1 教师素质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数控专业知识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使学生增加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实践能力。教学侧重的是专业词汇、短语和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与专业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数控专业知识术语的中英文之间转换解释,灵活穿行双语教学,结合数控加工相关实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图1 三角形零件示例 图2 各种刀具形状
以汤彩萍版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为例,学习第三单元中数控编程中的“understanding absolute versus incremental motion”,讲解时,教师可以配合一个简单的三角形零件,如图1所示,分别用增量式和绝对式坐标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讲解。
增量式编程方法下程序示例如下:
用实例加以解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incremental mode和absolute mode两种模式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同时具有扎实的数控专业功底和流利的英语水平。
2 教学材料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在此之前本专业相关课程学生已经基本都接触过,也就是学生已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不熟悉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和短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选择数控机床分类、机床结构、数控程序编写、零件加工流程等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内容来讲解,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该调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幻灯片、图片、视频、机床英文原版说明书等,力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控专业词汇相对应的实体。
例如,在第六单元中,学习如图2所示的各种机床的刀头形状时,可以配合播放各种机床加工过程的英文视频,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机床以及对应的刀具,再让学生将各个机床、刀头与相应的英文词汇对应到一起,使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的愉快心情,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专业词汇。在进行有关rapid motion / linear interpolation / circular interpolation的相关学习时,可以配合数控机床英文说明书里面关于插补类型的章节进行说明,使课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3 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Wonderful!”和“Any volunteers?”等激励性的对话应该经常出现在课堂中,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避免“哑巴英语”的误区,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不会回答的学生,也应该适时地进行鼓励:“Don’t be nervous, I believe you can do.”或者“Just say your own thought.”不论学生回答得如何,作为教师,都应该给予赞扬,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以后的课堂表现会更好,同时也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教师授课前,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各种类型的问题,包含多种形式,如专业词汇听写、词义连线、句子结构分析、语句翻译、单元内容针对性问题等,越详细越好,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实际状况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问题让学生阅读文章。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方法方面,上述的激励法和互动法应该贯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专业的发展形势,针对社会需求,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并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1310 02),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3B411)
注释
① 汤彩萍.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改革 人才
一、数控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
据报道,我国要达到“十五”目标,达到15%的数控化,还需要约70万台数控机床,所缺数控机床的人才短缺达100万。因此,数控方面的人才肯定有着稳定的需求量。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分类
1.金领层(数控通才)
金领人才的要求是: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并且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3.蓝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
三、高职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数控技术人才,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数控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目前,我国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到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如数控加工专业,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如对ProE软件的应用不够了解,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四、加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各类数控人才需求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时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数控行业的整体素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一方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另一方面,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习题课、讨论课、现场课教学。通过开设综合实验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行双证书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既可拿到就业的“敲门砖”,又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产学结合的教学基地。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应注意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数控专业教学,就是要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关键词:数控技术 调查研究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48-02
随着数控技术应用的普及,企业需要更高技能、更加专业、更具职业化的数控技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为培养能够被行业企业接受的高质量技能人才,课程改革是该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题之一。
1 现状调查
通过对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以及该院近几年数控技术专业从事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未来几年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对数控技术毕业生主要需求在设备安装调试、零件生产与加工、数控编程和设备维修4个方面,企业较缺设备安装调试及设备维修方面的人才。在能力方面,企业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4个方面。企业需求和该院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存在差距,企业对该院毕业生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大部分被调查企业有与该院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订单式培养。企业希望做到厂中校,校中厂,及时与企业做好密切互动,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岗位、胜任工作。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尽可能把理论学扎实,学好基本功,希望能尽早接触工厂实战。
2 课程改革探索
为了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该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2.1 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安排上,注重课程之间的链接和联系,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时间安排,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师资安排,消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层,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岗位工作的过程。
2.2 课程内容与实施改革
2.2.1 整合课程内容
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内容,按照“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整合。一方面,将学生必需的知识综合到专业基础课中去,压缩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内容,使整合后的基础理论知识目标性更强。另一方面,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选取企业真实任务(产品、项目等)为教学素材,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新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与未来的职业工作与职业情境密切相关[1]。
2.2.2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除公共课外的所有课程全部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设计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若干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为主。数控技术专业建有“数控实训室”“多轴加工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和“特种加工实训室”,配置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通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建有高配置的“CAD/CAMC房”,并安装正版“德国KELLER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系统、“CAXA制造工程师”“西门子NX UG”等数控加工类软件,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另外,课程考核方式按照“过程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理念。过程考核贯穿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3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过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
2.2.3 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课程与企业紧密联系能达到更好的实训实习效果。该院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具体的合作细则,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昆山三一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瑞声声光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针对“订单班”有系列举措,如: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合作修订数控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订单班”课程教学及实训计划等。
2.3 课程资源建设
2.3.1 开发校本教材
以整合的专业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凝聚该专业所有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智慧与经验。以企业真实案例或产品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相关知识为支撑,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2.3.2 建设教学资源库
重视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企业生产案例,将生产案例进一步开发,形成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教学库。二是引用企业生产图纸,形成图纸、工具、材料、行业标准等素材库。完善后的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等提供较好的平台。
另外,建设“校中厂”,增加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机械制造生产环境供学生实习、实训,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参观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专业拓展等需要。
3 结语
该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从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中厂”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人员、物质和制度方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推进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胥秋,陈淑花,阳夏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设计、实施及其问题[J].职业技术,2015(3):20-22,25.
关键词: 数控专业机床DNC CAD/CAM 数控仿真 建设
一、前言
随着当前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各地的广泛兴起和蓬勃发展,以及数控技术对机械行业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尖端及基础技术,已得到各职技校机械专业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关注,未来机械行业的竞争无疑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对培养以生产型及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职技校来讲,这必将引来一场数控专业建设的竞争,谁走在专业建设的前列,无可否认就会成为这场竞争的强者及赢者。我院数控专业起步较早,一直走在同行的前面,不过目前各地区各职技校发展也很迅速,竞争非常激烈。欲保持领先优势,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新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等方面入手。我主要从数控专业的机房建设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二、目前的现状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数控技术系共设有三个专业:数控加工(包括数控车方向和加工中心方向)、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目前数控技术系共有10个机房,其中3个大机房,7个小机房,共有计算机500台左右,如何让这些设备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数控系的机房都是与实习车间相配套,作为车间实习的辅助,授课模式是班级的一半人在车间,一半人在机房,机房的任务除了进行软件教学外,更主要的是为车间分流,增加实习岗位。该模式在数控专业创建初期,实习设备紧缺的情况下,效果是很明显的。近几年来,随着车间实习设备的不断增加,已经能够满足整个班级同时实习的需求,这时再来看这种实习模式,就存在着一些弊端了。比如,车间机房两边跑,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软件教学的时间、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等。
四、机房建设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数控设备和教学需求,可以考虑对数控系的机房进行一些规划和调整,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建立机床DNC系统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发展,以及制造自动化的需要,DNC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担任着培养新世纪紧缺型人才的重任,但DNC技术却迟迟没有跟进,为紧跟现代制造步伐,提高学校技能实训综合水平,同时也为弥补我院数控实训因为班级、人次多,设备少、利用率低等原因造成的实训教学中的不足,我们考虑在我院数控车间进行车间网络化建设,将车间的实习设备划分为六个区域:数控车方向和加工中心方向各分为三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配备一个40台左右的机房,每个机房的计算机与对应区域的机床联网,构建机床DNC系统,最终实现学生在机房编程,在数控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加工,模拟成功后的程序再通过DNC网络传输到机床进行加工,从而提高了车间机床的利用率。
2.完善用于CAD/CAM软件教学的专用机房
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模具制造企业,由于加工的产品形状复杂,批量少,都已经采用了软件自动编程。这就对我们数控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软件的教学,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配备用于CAD/CAM软件教学的专用机房5个,每个机房配备60台左右的计算机,其中两个高配置机房用于高档三维软件的教学。机房的软件配置如下:
(1)二维绘图软件:AutoCAD、CAXA电子图板,教学中以AutoCAD为主,所有数控专业都要保证3―4周的实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三维绘图软件:MasterCAM、CimatronE、Soildworks、CAXA制造工程师、UG、PRO/E等,其中MasterCAM用于数控高级班的软件教学,UG、用于技师班的软件教学,PRO/E、CimatronE、Soildworks、CAXA制造工程师用于选学;
(3)仿真软件:宇龙数控仿真软件、斐克VNUC数控仿真软件,CIMCOEDIT刀轨编辑与仿真软件、Vericut多轴仿真软件;
(4)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Geomagic;
(5)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
在软件教学上,结合机械行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强化二维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的教学,突出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三维软件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软件的CAM模块,尽量与工厂的实际相结合。
3.配备一个多功能实验机房
该实验室主要承担这样一些任务:
(1)液压与气动仿真实验;
(2)VB等软件编程实验;
(3)逆向工程实验;
(4)Moldflow模流分析实验
五、结语
关键词:技能大赛;数控;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随着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现代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数控加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在有些行业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从而引发了社会对掌握数控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培养数控加工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紧随时代步伐,适时开展教学改革,制定更加合理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满足各企业要求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1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解决思路
1.1人才培养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培养实践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的总结和分析,发现数控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1.1教师能力欠缺,难以把握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学校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组织、内容编排、师生互动、师资建设、学习效果等方面与当前企业的需求存在冲突,主要表现为与企业需求不符、技术稍显落后等情况,同时实训条件略有欠缺。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是特别合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及具备的素质与现代企业的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1.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
当前的大学生缺乏对数控行业的深入了解,难以把握数控发展趋势,缺乏职业规划,加上受社会上“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无法认清今后工作岗位和形势,导致对未来工作和前途感到迷茫,进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明显抵触,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更让学生丧失了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
1.2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的职业教育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开发是为个体未来的职业岗位做准备,是在当前学习和将来工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2]。职业能力开发的核心是通过实战操作获取综合职业能力,而实战操作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参加技能竞赛。目前数控类技能大赛主要有行业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院师生通过积极备赛参赛,把握数控技术发展趋势,引领专业创新、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2技能大赛引领下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构建“校企合作,竞赛与教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国际工业正逐步向第三次革命发展,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正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需要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国加工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且对与国际接轨和对先进技术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1]。我院数控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一直是“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培养适应技术进步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企业欢迎的技术技能人才,数控专业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借助我院示范建设的优势,以合肥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为契机,依托教育部及省教育厅举办的技能大赛,改进与完善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2以培养能够胜任“竞赛+工作岗位”的人才为宗旨,优化课程体系
以培养能够胜任“竞赛+工作岗位”的人才为宗旨,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实用、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自顶向下方法,创建数控技术专业以企业和竞赛真实产品为教学载体,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符合“技能大赛和实际工作”需要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2.3实施“教、学、做、用、赛”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教学做一体”方式组织教学,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做、用、赛”五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与职业技能大赛的一致性,与数控技术发展趋势一致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目前,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已运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同时已有2门优质核心课程在“教、学、做”一体的基础上尝试扩展了“用”、“赛”两个环节,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突出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用”:即学生实训使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及标准,使实习实训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融为一体;“赛”:即将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融为一体。
2.4建设结构合理、科教结合、掌握技能竞赛和数控发展趋势的专业教学团队
为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师知识更新的力度,需要组建基于“掌握技能竞赛和数控发展最新趋势”的科技协同创新团队,要求教师从课堂走向生产、从学校走向社会,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使之成为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2.5建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
现代数控技能竞赛的设备越来越先进,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操作,我院积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购买了多台和技能大赛相同的机床,既满足了比赛要求,也丰富了实践教学条件。建立了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的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可以先进行仿真再实际操作,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做到更安全操作。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两个“校中厂”,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业产品的加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生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机床加工操作以及产品后处理等整套流程。
2.6改革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数控专业的多门核心课程进行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参照数控技能大赛的评分体系,学习任务采用任务书的方式来布置,并且以过程考核为主,着重从学生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程序编制能力、机床操作能力、产品后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安全文明生产和职业素养这些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
3改革成效
通过两年的建设,以技能大赛指导思想为依托,构建以产品形成过程为导向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能更快适应行业进步,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从调研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数控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满意度超过90%,并对未毕业学生提前预定,数控专业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并为各种技能大赛完成人才储备。
4结语
“教学+比赛”相融合共同实施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可以促进全面提高数控专业教学质量,解决学生理论学习和行业应用实践部分脱节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实施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主动迎合社会需要以及就业多元化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国富.技能大赛引领下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3.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54-02
针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毕业后与工作岗位适应性不强的问题,使得中职学校不得不对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必须对数控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面对这一现状和问题,本文就对相关问题和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数控专业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日益宽广。数据技术专业属于一种技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既包括机械设计,又包含工艺安排;既涉及刀具选用,又涉及夹具设计和选用;既有金属材料知识,又有金属切削技术技能,还涉及到PLC控制等等方面的知识。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CAD技术和CAM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数据技术专业已经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单一专业了,而是一个涵盖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非常强的技术专业。
2.数控技术专业技术发展迅猛。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内外对传统的制造技术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甚至不惜代价,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对数控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进行根本性的技术改革。当前,数控技术专业正向综合性、通用性、开放性和精准性方向发展。不断追求更新更强更好的技术,综合引入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运行效率更高、目标定位更精、流转速度更快方面深挖细研,使得数控专业系统日益小型化、便携化、智能化。
3.数控专业技能的性能要求不断增强。数控专业技术的课程属于一类技能性要求比较强的专业性课程,在具体教学的任何一个流程和环节中,不管是机床结构分析,还是工艺结构分析;不管是机床的普通操作,还是程序的编制调试;不管是一般性的日常维护,还是重难点故障诊断维修,都要求具有相应的比较娴熟的机床实践应用和操作经验作为支撑,不能脱离应有的具体实践,如果脱离了实践,便很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就必然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么工件无法装夹,要么编制的程序无法在机床上运行,要么加工出来的工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要求等等。
二、数控专业教学问题分析
1.数控专业教学的内容过分注重理论化。根据对现有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一个普遍现象,这就是教师的理论水平似乎很高深,在课堂上的“独角戏”表演相当精彩,从数控专业的一般性的知识到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原理,从伺服系统到插补原理,教师们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而学生在下面毫无兴趣,甚至以“呼呼大睡”应对,这些现象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不难发现其根源是教学的目标存在问题,没有把学生的培养方向搞清楚。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基本的培养目标应是企业所需要的一线技术人员,而不是科研技术人员,只要让他们了解并熟练掌握机床是如何编程、如何操作、如何分析判断故障、如何维护和维修就可以了。
2.数控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实际设备不相适应。当前不少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过于陈旧的问题,即使稍新的教材,其配套性都不是很好,几乎很难适合学校的实训设备,比如有些中职学校的数据专业系统有西门子802d、FAN UC0i-mater-TC/TD(MD)、广数980TB等,但课本上的内容大多还停留在比较“古老”的版本,这必然导致在具体的编程过程中,程序的编制格式与教材不一致,教学起来非常费劲,而且效果不好。此外,不少中职学校的实践环境与当前社会实地工厂内的实际生产存在脱节,学生从中职学校毕业后,还必须进行再次培训方能上岗。
三、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整改策略探析
1.改革创新教学结构。根据教学结构的分析不难发现,对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创新,落实到实处最为重要的是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革创新。根据当前的形势和现状来看,必须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一是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数控专业的基础理念知识结构;二是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当前的CAD或CAM等软件应用技术相关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适应时代要求,增加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新知识;三是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数控专业有关实践性的知识结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重点在于培训他们的实际编程能力和具体加工工艺,要适应时代需求,突出及时革新加工的工艺、加工的理念,加强最新知识的补充,可以到较为先进的工厂中进行考察,将实际生产中的典型零部件引入到教学当中来,增强适应性和实用性。
2.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很多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将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能力不够;二是缺乏较好的工艺意识;三是对数控加工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此,必须从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中寻求问题的根源,并从中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工学结合。这方面国外有很好的借鉴经验,例如最为成功的经验就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此,改革创新可以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通过对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创新,将学校延拓到工厂,联手建立工程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教学的深度,还能感受到实践带来的乐趣,突显教学的鲜明特色,让理论和实践得到充分的融合,让工厂车间和学校教室得到充分的融合,让教师教学和师傅传授得到充分融合,让学校学生和工厂师徒得到充分的融合,让学生的实习和工人的生产得到充分的融合,使教学和科研得到统一,作品和产品得到应和,从而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