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

时间:2023-05-30 09:2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中的启示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

第1篇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便组成了绚丽多姿的生活。而“电视剧”又是生活的凝练,它能使我受到教育,受到启示。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现在,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就会想起生活中那个令人难忘的事。

还记得三年级时,我通过选拔赛进入了华英奥数市集训中心一班。刚刚考入这高高在上的“精英班”时,我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并告诫自己:考进这里不容易,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枉费了时间。开课后,我发现学习内容其实并不难。于是,没过多久,我上课就开始走神,东张西望了。很快,选拔赛的日子又到了,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考场。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啊?怎么会这么简单!”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奋笔疾书。没用多长时间,我便答完了卷子。我心里想:没问题!这么简单的题目不用检查!考试结束了,我就立刻将它抛在了脑后,回家享清闲去了……

两个星期以后,成绩公布了。我急切地在一班的入选名单里一遍遍仔细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但却没有找到。霎时,我变得异常失落。我不信!这么简单的题目我竟然……不、不可能。最后,我不情愿地打开了二班的名单才看到自己的名字。整整一天,我都在沉默中度过。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安慰,我还是有些心灰意冷。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反省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回想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由于我的松懈才导致了退步。这时,电视剧《微笑百事达》中的成晓诗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她是一个天真、直率,永不言败的少女。她觉得,纵使有挫折,只要努力奋斗,就会拨云见日。想到这里,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从此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复习。为了目标,在假期里我放弃了旅游,专心致志地学习奥数。当一道道难题被攻克时,我的心情无比喜悦,好像离梦想越来越近了。……时间飞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拔,让我圆梦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今年我终于考进了梦寐以求的班级——五年级种子班!

浙江省金华市西苑小学五年级:付汪明东

第2篇

习作4 生活中的启示。

【课型】

习作指导。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

2.打开学生习作思路,围绕所选内容写清过程。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真实,能给读者以启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下水文。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联系所学、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以生活启示引入,激发兴趣,抛砖引玉

1.出示图片。

2.教师讲述与图片有关的生活经历并出示所获得的启示。

【设计意图:教师用自己生活中获得启示的小故事导入,内容选择、表达方式上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内容上,贴近生活,紧扣本次“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让“生活”这个宏观的抽象词变得更加具体可感,让学生的选材更有具体方向。表达上,“叙事”+“启示”的方式也起到对学生交流的范例指导作用。】

二、回顾口语交际,确定、交流习作内容

1.同学们,生活就像一本书,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本好书、一张照片、一次活动,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感悟。

2.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一起从许多方面交流了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感悟。请你从口语交际课交流的众多内容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并将它的内容讲具体、说完善,与大家交流分享。

3.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建立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条件允许,口语交际应该和习作一气呵成。而本次的习作指导课独立开,那么就有必要回顾口语交际内容,唤起学生对交流内容的回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宽广内容中梳理、确定出自己将要写作的内容,让学生“有米可炊”。】

三、由“分”到“总”,提炼习作要求

1.看来同学们都确定了自己要写的内容,有的想写写生活中一件小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的想说说一句格言警句对自己的帮助,还有的想讲讲从漫画中明白的道理。翻开书,请自读《口语交际、习作4》的内容,分别找出要写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书中都提出了怎样的习作要求?

2.生交流。

3.交流三方面习作要求的共同点,提炼出本次习作要求:事情写清楚,启示写明白。(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习作要求是写作的方向,在确立了写作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写作要求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本次习作要求在分述的同时实则异曲同工,提炼出共同的写作要求,缩小了“要求”的范围,弱化了“要求”的硬度,精简了“要求”的繁琐,大大降低了学、教的难度。习作要求的提炼还训练了学生信息整合、概括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评析下水文,相机指导习作方法

1.出示下水文,学生自读评析。

【设计意图:下水文的出示目的有二:(1)作为示范,让学生看老师是如何从“讲生活故事谈启示”到“用笔表达启示”的。(2)下水文不是用来框住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的思路,它有它的教学价

值,通过有“问题”的下水文,让学生在评议中看到借鉴之处,同时在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中内化写作方法。】

2.预设交流:

(1)交流优点。

相机明确事情记叙要做到生动、具体,还应写出真情实感。

(2)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①缺题。为下水文命题,相机指导本次习作命题。

②缺启示。联系本单元课文,确定“启示”位置及写法。

【设计意图:教材中每单元课文的学习和习作的练习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课文”就是“例文”,通过总结、借鉴本单元课文,帮助学生写好“启示”。】

五、小试牛刀,当堂习作片段(略)

【板书】

习作4 写写生活中的启示

【教学反思】

乐哉:反观三难,终定三法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是本节写作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怎样寻找生活素材?从生活经验入手,让生活与课堂亲切对接。

的确,生活就像一本书,其中的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本好书、一张照片、一次活动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感悟。于是,课堂伊始,我用自己生活中获得启示的小故事导入,让课堂与生活亲切对接,内容选择、表达方式上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生活”这个宏观的抽象词变得更加具体可感,让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生活小事,选材更有具体方向。

怎样降低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从出示下水文入手,让“说”与“写”自然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指导了写法,但提到“写”,学生还是较多地流露出畏难情绪。

如何降低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我出示教师下水文,让学生看到文章是如何从“讲生活故事谈启示”到“用笔表达启示”的,如何从“说”到“写”的。在构思、布局、语言等方面,给予学生示范引导。

忧哉:内力欠兮,努力不息

第3篇

[关键词]写作;语文;感悟

一、感悟的内容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去感悟。

(一)感悟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给我们无穷的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教师要让学生与自然对话,引导学生投身自然的怀抱,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感悟自我。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倾听自我的诉说,发现自我的烦恼,发现自我的快乐,发现自我的特长,审视自我的价值追求,畅想自我的美好未来。

(三)感悟社会。引导学生与社会对话,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尊重、珍惜生命,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种下创新的种子,写作的源泉就会永不枯竭。

(四)感悟大师。所谓大师,包括思想大师、文学大师、科学大师等,这些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顶尖人物留下的诗文,他们的传记言论,都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东西。走进大师,与大师对话,可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可以启迪自我的智慧和灵气。

二、培养感悟能力

(一)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且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意,我们更要关心。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寻觅真、善、美,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二) 要多思,深思,善思。

1.多思。事物总是多侧面存在的,人们对生活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生活一定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展开联想和思考。如对杨万里《小池》 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认识:从整体看,可以说“平凡的景物充满了生机”;从荷叶的角度看,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默默奉献精神;从蜻蜓的角度看,有求新求美,充分展现自己的内涵。

第4篇

关键词:作文 无话可写 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孩子对着作文题一筹莫展,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头脑里一片空白,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别人写了大半,他刚写个题目;别人已在修改,他才写个开头。一句话,如果没人帮忙,他无论如何也完不成写作任务,因此,如果说,对全班学生的指导,教师是“领路人”,那么,对于这些“无话可写”的孩子,教师必须承担起“领路人”的角色,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带着他们走出就在眼前的困境。

一、从谈话入手。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

学生一看文题就茫然无措,主要是生活体验不够。要想让这些学生尽快进入写作状态,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素材。谈话是走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的有效办法。谈话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心中有数,尽量进行多路径的启发,要善于发现与挖掘,一旦发现一点迹象,马上进行追问,从而锁定目标。例如,在学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后,老师布置了《 的启示》这篇作文,不少同学觉得自己没有像作者那样的能触及心灵的事情。谈不上什么启示。教师在谈话时可设计顺向和逆向两个启发路径。顺向的路径是:你有哪些印象深的事?从这些事上,你懂得了什么?逆向的路径是:你有哪些优点?它是怎么形成的?你改掉了哪些缺点题目?你为什么要改它?这样的启发降低了题目难度,使学生容易找到生活中的素材目标。

二、从观察入手,帮助学生定好写作的切入点

有的学生确定了要写什么,可是从哪些方面写心里没数,只是想哪写哪,泛泛几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从不同的侧面来写。例如,写《DD变了》这篇作文,一个学生写体育场的变化来反映家乡的建设成就,可他只写了那个地方比原来多了哪些设施,注意的只是体育场外观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一张填表作业让学生再去观察,表格列出的是体育场的不同侧面,如:环境变化、建筑及设施变化、功能变化、人的变化等,在每项变化后都有一项,就是人的态度或评价。经过这样的有目的、多角度的观察,学生的作文内容就充实了许多,因为每个侧面就是一段话,多几个侧面,就是多几个自然段了。

三、从扩句入手。帮助学生完成每一段话

有的学生确定了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可是一、两句话就把那个意思说完了,“生动具体”一点都谈不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把一两句扩充到一段话。写《美丽的校园》这篇作文,一个学生这样写:“校园的操场很大,四周有甬路,南路边种着树和花,很美。有两座教学楼,每个楼有四层,南楼边还有个小凉亭。”要扩句成段,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操场、甬路、树木花草、教学楼、凉亭分别写五句话,不但要写出“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它“什么样”。几番这样的指导,学生在“写具体”方面大有收获,写作篇幅也增多了。

四、从仿写入手。帮助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从而增加文字量

对于那些总感到无话可写的孩子,让他们了解一些写作方法更有必要,如果他们能在主观上想运用这些方法,必然会促使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如果他们真正的去用,体现在作文中,语言必然多起来,活起来。例如在写《游 》这篇作文时,同学都要进行景物描写,要在“美”字上下功夫。可怎样写出“美”呢?当然要抓住特点来写。在这里,教师可将学过的课例子,让学生选择某一段去仿写。一个学生在写《游大青沟》时,就是用了《桂林上水》的对比、排比的写法,使得青沟水大放异彩的。如果没有这些方法的运用,恐怕几句话也就写完了,形成一个500字左右的短文就难了。因此。仿写很重要,既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各写作方法的妙处,也能让他们在写作中尝到言之有物的实惠。

五、从背文、换题入手,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与运用

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多数情况还是语言积累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易可行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背文。背文包括背课文和背作文。语文教材中对背课文有要求,这里不细说。背作文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实践证明,如果合理操作,背作文对那些老是“无话可说”的孩子是有好处的。背自己的作文,因为是自己写的,词句很容易记住;背别人的优秀作文,因为和自己的作文有相同的要求,所以对好的写作方法很容易领悟。背多了,学生就会对每一类作文就有了总体印象,对自己曾经用过的美词佳句会再次应用,对印象深的写法会自觉仿照,慢慢的就会增强语感,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当然,背作文不必逐字逐句死记硬背,三分读,两分记就可以了,这样记住的就是印象深的东西。

第5篇

考场就是战场。要确保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功,考生必须首先奠定确保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审清题意。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而要审好题,关键有五点:

一、找关键字眼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命题作文,即找出所给题目的关键字眼,然后围绕关键字眼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和安排结构等。如2001年湖南的中考作文《读书真好》,其关键字眼是“好”,“好”可指好处、益处,即对人成长和生活的积极意义。也可指审美愉悦,如读书后的幸福感、兴奋感、满足感等。由于文体不限,我们既可叙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都要围绕“好”做文章。例如考生写从朋友那里借来了《水浒传》来看,被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学到了许多人物描写的知识,于是他反复阅读,领悟到了其中的“好处”,结果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写就做到了审题准,切合题意。

二、补全题意法。半命题作文往往采用这种审题方法。审题时尽可能多方面罗列补充的内容,最后确定最佳补充内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占有材料最多的题目来写。如2005年广东中考作文题目:《又一次__________》,题目“又一次”中的“又”,表示不止一次,是前一次类似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读懂了题目的前一半,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填上:相逢,落泪,跌倒,想起你,见到了他,使我感动,得到启示,感受父爱,战胜挫折,让老师失望,伤了妈妈的心,尝到成功的喜悦等等。文题补充完整后,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作一番检查,做到简明、生动、准确。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题目去选材、立意、构思,这样的文章绝对不会偏题、跑题,并能快速准确切题,节约时间。

三、以大化小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往往指明写作范围或谈论的中心,其他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写作者只要能紧扣话题作文,抒写真情就可以。但是由于限制少,许多同学审题不准,写起来跑题,甚至出现转换话题的失误。要克服这种弊端,我们可以化大为小,把话题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开口小的具体新鲜话题。如以“交往”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没认真审题,只从大方面谈“交往”的重要性,从同学间的交往切入,然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热爱和平、反对种族歧视等问题,导致话题转换。事实上,“交往”是个大范围,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去思考,如叙写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交往,表达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不可势利冷漠的主题。写作范围缩小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小见大,推及到所有人。这样文章既紧扣题意,又能深刻地表现主题,所写内容也新颖,这样的文章就能获取高分。

四、联想引申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抒情散文的审题,因为许多话题作文完全可写成抒情散文。如以“路”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由地上的路联想、引申到人生之路,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去思考。如2002年湖北宜昌市的中考作文以“灯”为话题,同样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若写现实生活中的灯,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其构造、性能、种类、使用方法等;写成记叙文可写与“灯”有关的事件;也可写成托物言志的散文,抒写对象征意义的“灯”的歌颂等等,然后去选择材料,安排详略,这样审题也能达到快而准的目的。

五、正反权衡法。即审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力求选择最佳角度作文。如题目《家乡变了》,其中“变”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好变坏;二是由坏变好,明确了这两个层面,再去确定内容和立意,就轻松自然了。又如重庆市中考作文以“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到“批评”、“表扬”是否都有益处?“批评”、“表扬”是否都有害处?显然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应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问题。若写成议论文,观点要正确,不能片面。若写记叙文则可以选取一个方面去写,看哪方面自己感受最深,最能写出自己真切感悟,就确定下来,然后再作文。

审题就是要死抠字眼,一字一句分析,特别对提示性语句或要求等一定要反复阅读,明确其中的导向性和限制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作文不偏题、不跑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临颍县北街学校)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作文教学

论文摘要: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作文教学理念为参照,结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了“联系实际,激励评价,淡化形式,自由表达”的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对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完成课标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以上任务呢?这里,结合自己近来年来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就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能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写作,习作过程也就成了一种快乐的劳动过程和抒感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情感为导引指导学生写作。例如:某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想对你说……》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包括长辈、同伴、亲人、朋友,甚至虚拟的人物,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甚至玩具。第二方面,教师要巧妙利用激励评价这个武器,改革作文评价机制,让激励评价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之花悄然绽放。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讲改变作文评价机制,首先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主张使用不拘一格的评价尺度。文如其人,千人千面,不能主观地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作文。一要着力找到学生作文中最富个性的那一点,肯定他,让他尝到甜头,让他有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二要改变评价方式,变单纯的教师评为师评、自评及学生互评相结合。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发表机会。这也是一种评价,而且是更具激励作用的评价。另外,学生习作的好坏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教师不能抱着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学生达到了该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就应该给予好成绩。习作训练后要及时评阅,评阅中要根据孩子习作水平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多激励、多称赞、多建议,多挖掘“闪光点”,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丰收果实”,这样便能持续激励孩子们的进取意识,使他们一天天爱上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提倡“五多”,厚积薄发,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底子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为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强调“五多”,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习作训练,为他们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底子”。一是多读书:通过多读书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大量阅读才能增加知识,才能学会怎样描述事物,也才能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如果学生阅读量不足,当他们看到某些事物或某些现象时就很难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只一味地感叹“好美呵”或“真美呵”,写好作文也只能是空话一句了。二是多观察: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写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自己的发现,并在习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独特的表述。有鉴于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准备记叙的对象,并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并恰当地为自己写作之用。只有多观察,学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并反映在习作中。三是多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看到的事物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变成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东西,然后再写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习作。四是多练笔:习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大量的写作实践。因而,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写一写身边发生的事,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五是多修改:某种程度上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修改习作:改错别字,改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标点,改不通顺、不完整、表达不准确的句子。既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小组一起讨论着改,还可以请家长帮助改。总之,直到学生把习作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拓展学生写作背景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丰富多彩的事。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将习作内容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在生活中学会习作。如:在写春天景色的习作时,教师可以不必让学生拿到题马上就写,而是先组织学生展开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的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词古诗、佳作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明媚的春色,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的直接感受。接着结合《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春诗、赏春景、品春趣、表春情,促进学生对春天亲身体验的内化。最后进行写作。这样,学生的习作背景就得到有效拓展,动起笔来就会有情可表、有话可写,充满生活气息。

四、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以往,作文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十分严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结尾。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就会逐步被湮没。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应淡化形式(并非不要形式),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束缚,力求习作构思“与众不同”。使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个体选择能很好地在学生习作中得到彰显。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重内容,轻形式”理念的生动体现。

淡化形式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情达意地泼洒写作内容,张扬独特个性。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表现出来。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著名文学家冰心语录),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为习作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7篇

作文可谓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生语文乃至人文素养的体现,小学高年级语文的作文基础和语文素养将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可以说,几乎所有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而现实情况却是不尽如人意:小学生写作文不是享受,简直就是受罪,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学生一听“作文”两字就眉头紧锁,但为了完成任务,就随便找《小学生优秀作文》参考抄袭,或者随意胡编乱造,作文充斥着假话、空话、套话,都是陈词滥调,让人读来无味,纯属应付。究其关键原因,小学生的作文与生活隔离,缺少生活气息,那只能言之无物,言不由衷。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教师要让小学作文回归生活,叙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而不拘泥于写作技巧与模式,努力让小学生用作文表达生活,用生活实践作文,从而使小学生热爱作文,更热爱生活。

二、小学生活化作文的内涵解析

小学生活化作文,是指小学生写作要紧密围绕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用生活化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主要包括作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即作文内容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过程与生活相融,使得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小学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

思考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小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小学生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的过程,作文是小学生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用文字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将从作文内容生活化、作文过程生活化和作文评价生活三部分加以阐述关于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思考。

(一)源于生活,作文内容生活化

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多数是在课堂上,限制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拓展,使学生没有生活内容可写,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是生活的延续,平时没有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来自大自然,可以来自校园生活,可以来自家庭生活,可以来自社会生活。大自然是美丽奇妙的百科全书,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生活素材,我们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受限于教室,而应鼓励他们走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用笔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校园生活同样多姿多彩,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读书活动、唱歌比赛、各种社会实践等等,使学生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从而提升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把参与校园生活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便是佳作。如过完儿童节,有学生就写了《儿童节———我们自己的节日》;运动会结束后,有学生就写了《同学,加油!》;春游过后,有学生就写《今天真开心!》等等。我们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体验家庭生活中温馨快乐,表达孩子的真情实感。例如,母亲节那天,我会让学生亲自为母亲做一件事,然后写下来,第二天到学校交流。《我为妈妈洗脚》《我帮妈妈洗碗》等等,充分表达了孩子善良天真的童真,各个真情流露,体会母亲的辛苦,并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懂得了生活。我们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用心观察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比如周末可组织小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社区;可以到敬老院打扫卫生,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可以去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也可以去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结交朋友,互帮互助,参与社会生活,热爱生活,并把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写出来,这些都是美文。因此,作文内容源于大自然、源于学校生活,源于家庭生活,源于社会生活,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用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感知,有体验,会表达,小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丰满有味。

(二)融入生活,作文过程生活化

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程度与教学的过程有关,如果作文教学的过程与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并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所以,在每次写作前,我都要创设与生活相关的作文情境,给学生以思考和启示。例如,针对现在小学生生日请客吃饭盛行的现状,我以“过生日要不要请同学吃饭?”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分正方反方两队,让学生充分准备后进行辩论,双方学生积极参与、激烈争辩,热情高涨。辩论结束,我就让学生以《过生日要不要请同学吃饭?》为题作文,学生可谓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有力,且真情实感流露。因此,通过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现自我。喜欢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没了束缚,才能让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写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感悟,这样的作文可谓内容真实可靠,语言生动形象。

(三)回归生活,作文评价生活化

第8篇

一、重视生活——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咸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物心灵的色彩。所以教师应尽量的充实学生相对单调、有限的生活,极大的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走进大社会,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在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

2.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重视阅读——感悟作文方法

1.课堂精读,以读促写。

语文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

2.课外博览,广泛吸收。

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让读书成为儿童的习惯。

3.教师下水,直接示范。

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笔者觉得尤其可以以教师下水文为梯子引路,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三、重视体验——感悟习作过程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成批的制造同类产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围牵引,尤其要因人而异,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唤醒。

1.熟悉素材。

如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笔者这样启发:让我们选择一件记忆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因为印象深刻的事情总是记得特别真切,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么,同学们能把它请清楚楚的回忆起来吗?闭上眼睛,静静的在脑海里放电影,在这个电影中,你能看到当时人物的行动、神态(甚至是一个眼神);听到他们说的话(甚至是一声叹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个地方有点模糊呢,让我们用想象为它上色、让它鲜艳起来、清晰起来。再如:指导学生作文《我成功了》时,我让学生身临当时的情境:在那一个激动的时刻,老师的表扬一定铭刻在你的心中了吧?你想到了他的表情和语言吗?你怎样看出他的兴奋?你记得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吗?你当时做了什么。你留心过同学的表现吗?这样从重点的细节入手熟悉素材,为文章写得真实具体提供了基础。

第9篇

201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让路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西瓜有的甜,有的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点拨

题目一:让路

“让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写。

1.从给谁 “让路”这一角度构思立意,可以写自己给别人让路,也可以写别人给自己让路。

2.从为什么“让路”这一角度构思立意。“让路”会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什么方便?是否真的是“助人”又“为乐”?

3.从何时的“让路”这一角度构思立意。可写过去的,也可写现在的让路;可写某一天的,也可写某一时间段的;可写成功的让路,也可写失败的让路……

4.从何时何处的“让路”这一角度构思立意。可写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让路,还可以是家庭成员间互相“让路”……

5.“让路”的“路”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既可以记叙自己亲历的一件温情的“让路”小事,也可以写老一代为年轻一代、旧观念为新观念“让路”等。

题目二:材料作文

写作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读准材料。本题所给材料并不艰深,小女孩的问题引出了爸爸的回答,爸爸的话很具有哲理性,由此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主题可以是“拼搏、勇气、成长、自信”。

1.以“拼搏”为主题。可以写自己如何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也可以写别人成功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获取成功的人生经历。

2.以“勇气”为主题。可以写甜西瓜勇于面对阳光的曝晒,谱写出了自己的甜美人生,也可以写躲避阳光的西瓜因为错过了阳光的帮助,只能收获淡味人生;可以写自己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也可以写别人勇于改写自己人生的故事。

3.以“成长”为主题,可以写甜西瓜冲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采撷阳光,成功实现理想,成为“甜西瓜”,也可以写躲避阳光的西瓜因为不能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磨难与挫折,只能收获黯淡人生。

2014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你是我的太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附着在大地上,

就是土壤。

漂浮在半空中,

只能是尘埃。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点拨

题目一:你是我的太阳

对于“你是我的太阳”这个题目,关键是正确理解太阳的比喻意义,选择生活中有太阳特质、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的人和事物来写。

1.运用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来写父母或者某一位师长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让自己内心顿生感激和温暖之情。

2.可以写某个你所崇拜的伟人或者名人,写他可歌可泣的故事所带给你的感动和激励,让你的学习、生活有了动力和方向。

3.也可以从大处着笔,把祖国比喻成心中的太阳,写祖国的伟大,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4.可以书为心中的太阳,既给人以智慧的光明,又如知心朋友的絮语,给人以温暖的陪伴。可以举出实例来佐证书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

5.也可以写虚的事物,把理想(信仰、正义等)比作心中的太阳,抒发对理想的热爱和执着,有了理想,生活就充满力量和阳光,没有理想,生活就黯淡无光。可以写出自己的经历来表现这一主题。

题目二: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各人所思角度不同,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立意。但是一定要紧扣材料内容,合情合理,不能离题万里。

1.同为土,当它踏实地附着于大地时,才可孕育万物,实现价值,当它四处飘荡,轻飘浮躁时,便是毫无用处的尘埃。通过对比同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命运,指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建树,奋斗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懒惰注定一事无成。

2.土附着大地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只有团结身边的人、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建功立业。如果离开集体,自高自大,那样的人注定是渺小的,注定只会成为毫无用处的尘埃。

3.土附着大地,可以是某种朴实无华的人生态度,不张扬、不虚荣、默默奉献;而爱慕虚荣的人就像飘在空中的尘埃一样,浮夸而空虚。

■金题预测

河南省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一直在秉承着“关注心灵,关注成长”的命题理念,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持续升温,一直保持着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从2011年的半命题作文“怀念 的日子”到2012年的“同在一个屋檐下”、2013年的“让路”以及2014年的“你是我的太阳”,可以看出,河南中考作文一直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2015年的中考作文题一,预计依然会以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为中心;题二会继续保留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命题,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主题可表达。

(1)题目:那时,我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题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凤眼鸡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衔回新鲜的草叶或是花朵,确保巢穴永远美丽。如果在它将要繁殖下一代时出现连续的狂风暴雨,凤眼鸡便会在风雨中守候在巢穴边,使劲地哀嚎。有关人员解释说,这是凤眼鸡在祈求自己的巢穴平安,可它的哀嚎无济于事,许多巢穴被风雨吹打落地,有些凤眼鸡看到自己的巢穴落地,会伤心过度而死亡。

长尾鼠也生活在这一带。当风雨来临时,长尾鼠会跑出洞穴,叽叽喳喳地奔走相告,然后纷纷往河岸那里跑,不停地搬运石头塞住洞口,每当完成一个洞口的堵塞任务后,它们都会在洞口那撑起上肢,高兴地乱跳一阵……等风雨过后洪水退去的时候,它们再把洞穴重新打开,继续每天开开心心生活。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点拨

题目一:生活中,有太多难忘的“那时”让我们怦然心动,让我们激情飞扬,让我们顿感温暖,“那时”,在我们记忆的空间里如珍珠般灿烂。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首先,补充题目,如补充“真的很棒”、“伸出了援手”、“泪流满面”、“奋起直追”、“想起了你”等,补充的词语要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或能反映“我”那时的心情,或能反映中心事件等。可以写自己运动赛场上冲刺的精彩瞬间,也可以写课堂上课本与漫画书争锋的瞬间,还可以写自己面对游戏和作业之间的心理斗争等。

第10篇

Abstract: The children should open their heart freely to express themselves without limit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y should write what they like to write. The “freedom” here means that the children could choose their own topics, materials and their own way of expression. To see from the internal state, it is a state that children's heart is not restricted. In the daily teaching, we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Inductive teaching is usually more direct and simple, and much importance is attached on the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关键词:观察生活;阅读感悟;体验感悟

Key words: observation of life; read sentiment;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32-01

1学会观察生活,积累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彩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的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个性心灵的色彩。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春天来了,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秋天到了,去看看秋景,摘摘野果;更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孩子参观生活,留心生活,亲身体验生活。

其次,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应学会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缤纷绚丽,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感动、思考和想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想生活,想象生活,能令我们发掘出至善至美的地方,都会引发思考,令人感到生命的意义。

2引导阅读,感悟写作方法

课堂精读,以读促写。现在除了语文书之外,都有一本同步课外阅读,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文章,课间指导的形式也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和景象,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如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古诗《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什么样呢?是否能用笔画出来文中的意境,想像中的“满园春色”,然后在展示评价中找到差距,学生的兴趣就能得到激发,从而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提倡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撑起“课外阅读”这一片晴朗的天空。首先,教师必须先于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后的交流、阅读能力的评价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再次是培养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浓厚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诵读、讲故事比赛,带领学生理解与欣赏名人名作,给学生讲名人与书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评出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优秀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鼓动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最后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过程中,书要读慢些,要边读边想,并在书上留下痕迹;摘抄词语和名句;读到你认为精彩、生动、有趣的地方,要朗读,更要记忆。除此以外,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教师的范文选择,要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3学会体验,感悟写作过程

在作文动笔时,我们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制造同类产品,要因人而异,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

其次是欣赏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写好文章,时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专门为语言的优化而专门针对性的找技巧、寻方法苦吟苦练,或者为积累而积累。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主动优化自己的作文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语感。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语感。在语文课中,应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学会欣赏。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欣赏语言。学生自己交流作业时,能有意识的自我欣赏、自我修改文章,自己评点作文语言,如在自认为较好的句子下画圆圈,反复吟诵,与同学交流等,读他人的文章时,也能注意到精彩的句子,甚至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线、点评、和摘记。

总之,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作文,学生易接受,而学生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去系统知识后,才能从大脑资料库里检索出来。所以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注重感性会使学生更加细腻,因为细腻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点滴;注重感性容易让学生激情迸发,注重感性能使学生体验到作文的快乐,写作方法如花香熏陶渗透、默化潜移;个人的积累鲜活了、语言功底更加深厚了,何愁作文不能写好,不能融会贯通呢?因此,不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感性化吧!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要从“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的教学思想。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就要从根本上变“纯写作技巧点拨”为“丰富生活积累”的教学思想。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为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生活即作文”的指导思想。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所以如此,症结在于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基础,缺乏生活感受。没有生活基础,没有生活体验,文章哪来真情实感?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即育人教育。叶圣陶先生说:“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不会感到难了。积蓄什么?积蓄方方面面的生活的积蓄,知识的积蓄,语言的积蓄,情感的积蓄,对事物认识的积蓄,而最重要的是生活的积蓄。” 由此可见,生活是学会习作的前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当努力向生活本色回归。一句话,生活处处皆有文章。

走进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闪烁的习作“珍珠”

生活是人人都有的。如今的小学生,人人都有五彩缤纷的生活。而在习作时,有人文思泉涌,有人却头脑空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之间观察能力的差别。这就是说有了生活并不是就有了习作内容,这还有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问题。

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习作素材的主要途径。平时,我们老师可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使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猎取一些细腻的习作素材。在学生观察生活时,不要刻意指出一些束缚学生观察活动的要求,不要人为设置精神枷锁,学生才能无所顾忌地用自己喜欢的言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只有精神上的自由和放松,才能有鲜活生动的题材和流畅真切的表达。

关注生活   让事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值得回味的痕迹

对学生来说,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未必都能有所感受。对学生来说,相对熟悉的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即使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很多也不能完全有所感受,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理解 。我们常感叹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还是由于学生对于生活的关注不够。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重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要多看,“耳”要勤听,听电视节目,听课文朗读,听民谣、谚语、笑话、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通过这些途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班长周逸秋写的《当班长的“酸甜苦辣”》:

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在想:当班长每天威风凛凛地跟老师“巡逻”,就像是老师的尾巴。怎么会有“酸”、“苦”、“辣”呢?

和你讲讲吧。我这个当班长的小官,也有苦楚哇!那天,上课铃“叮呤呤……”地响了。我喊“铃声停,教室静!”连喊了几次,同学们仍旧东张张、西望望,左跑跑、右颠颠。我气得脸色苍白,牙齿打颤。没办法,只能“等死”。一转眼,老师夹着书走进教室,看到教室乱成一锅粥,把书一把摔到讲台桌上,厉声喊到:“同学们安静!你们怎么回事?!班长干什么吃的?!”徐岩说:“是周逸秋不管班级!”恶人先告状!听到这番话,我脸上如活火烧,难过极了。老师说:“班长都不管理班级,要你何用?出来!”我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委屈极了。老师说我没负起责任来,狠狠地训了我一顿。我又苦又酸,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落。

当然,有苦也有甜。老师让我抱本子,我非常乐意。班级得红旗,老师夸奖我,甜得我大嘴巴都闭不起来。

我希望我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我希望我们班一直都是“优秀班级”!

如此多看、勤听写起作文来怎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怎不视野开阔,别具风格?

感受生活 让学生用心灵体验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活

“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这句话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有着极其有益的启示。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文与原生态的生活的最大区别,就是作文比生活多了一层理性的思考,当然这种思考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是以他们独特的视角作出的思考。也就是说,作文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原态生活的复制与刻录。生活一旦写成作文,自然已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不可能记录生活的一切,当他拿起笔记录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我记录生活中的什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时,用心体会,去粗取精。其实,这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生活中哪件事是有意义的?学生在观察春雨时,立意于它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学生在观察蜘蛛织网的过程时,留心观察蜘蛛织网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学生在观察校园一景时,让学生体会假山、花圃、雕塑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学生在观察橘子和橙子的异同时,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这样多角度、多方面地训练,就能使学生在作文时能够平中见奇,鲜活充盈。

积累生活   让学生多方挖掘丰厚的生活习作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生活的丰厚积累对于写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事必躬亲,事事都能亲临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老师有时为了学生的习作,还要创设一些“模拟生活”,这种“克隆”生活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看图作文就是很好的“克隆”生活。在教学《看图作文》这一习作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在这一看和说的过程中,学生平日的生活得到再现,最后让学生把看到和想像到的用话写下来。

言为心声,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素材,通过“笔”说出,就像从心里流泻出来,自然而亲切。

第12篇

对许多小学生来说,写作文都是老大难。小学阶段以记叙文为主,很多学生对之畏如虎狼。因为其特殊的年龄阶段,认知水平有限,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再加上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学习能力的不足,他们在写作文时,要么无从下笔,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内容空洞,如记流水账。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作就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事的或有意的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行动来表达某些感受,如果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就是很好的文章。所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活动的场面和周围的环境及个人的表情等,会后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写出活动的过程和体会,这样不仅增添了业余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写作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培养阅读习惯,记好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

小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语言积累过少,纵然是有话可写时,也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从自身的经历和学生的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还是要靠多读。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读书日记,以便丰富语汇。为了使读书能够对学生的作文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记笔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分析性读书笔记,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其次,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写好读书日记。

三、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生以记叙文为主要写作方式。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似乎忘记了这个问题。如作文题目“记一件有意义的事”,难怪有的学生说:“实在写不出来。”因为他们说没有这样的生活。一个从来不做有意义的事的孩子,怎么能写得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呢?

有人说,今天我们学生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所以就写不出文章来。其实,今天的生活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它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它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比起少年时代的鲁迅先生来。今天孩子们的生活不知道要丰富多少呢!鲁迅看过电视吗?玩过游戏机吗?上过网吗?过像今天儿童们的音乐、体育、美术课吗?他只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那么狭窄的一块空间,那才叫生活单调呢!

因此,应该在帮助小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上面做文章,在诱导小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功夫。我们的命题,一定要从生活中来,教师要设法了解他们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出的题才能够贴近他们的生活,才不会把孩子们吓倒。

四、加强作文指导、批改、讲评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对于写作的题目学生不一定能理解领悟题意,顺利进入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对学生进行指导。作文指导能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让学生不再怕作文,并主动写作文。对作文指导的步骤:一是审题指导。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义,明白写的是什么。二是立意指导。要求学生懂得立意的需要,立意的要求。三是选材指导。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为主旨服务。教师的指导方法得当,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教师主要进行全面批改和重点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全方位批改,教师浏览和学生批改主要鼓励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同桌互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学生批改,教师尽可能用上鼓励词语,把作文中的闪耀点发掘出来,提高写作水平。对于文章中存在的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用上鲜明符号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