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感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回大地馥韵清风又是一年最盛景。弹指刹那人间又一朝。光阴似青丝绕指撩人,轻盈滑落指尖浑然不觉。一季芬芳,满藏温柔。
午后微熏蝶满园,梨花树下花为毯。宁静高阔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色,伴随清风旖旎的淡淡阳光,滑过阵阵香气。。。
门前腊梅冷香袭人,白色的橙子花都开了。窗台上还有吹过来的腊梅花瓣,上面缀满晶莹晨露,香气渐渐淡淡散发。雨后的桃李花铺在湿地上,随风摇曳漫空稀落的粉白花瓣,美得阳光都炽热不起来。像置身到了彼佛国,天女散花般的盛美优雅。想起红楼梦中那个午后梨花树下闲散趴在落满花瓣的石墩上懒懒枕眠的女子,花瓣轻盈飘落在她沉睡的眉额间。宛如路过人间花仙子。
远山绿野的辽阔,萦绕着随遇而安的雾霭。亮绿树丛,眉黛渐青,清风送来每一片叶子的问候。静静聆听,每一棵树都像在默默禅修。踏实。坚定。安稳。不移。让日月灵秀之气赋予上一层浓厚的沉思。想起佛陀几千年前在树下打坐证悟的画面。还有多少我们读不出的智慧,在心间默默流淌。
总觉得太美好的事物,词汇都是苍白的点缀。
闭上眼,心沿着大地奔跑,飞越花海碧洋,如风遨游的喜悦仿佛早已有了前世之约。眉目舒展,透过身心的阵阵清凉,嘴角上浮,开始蔓延,张开双手就能自由翱翔。那一刻,直至心底的一朵菩提甘露孕育之花缓缓绽放,再也没有比这更加幸福,更加永恒。
忙忙碌碌,守得一刻纯静甚难,守得一方纯净更不易。
唯有独闲时,触碰四周寂静寥籁,什么都可以不想不做,什么都变得又远又淡。起身,放下满身浮躁。不悲不喜万念似空,无思无我如云乘风。
如此,言无着言,空无所空之间,才觉半月清风的悠然灵动。
余晖渐隐,水月初升。
倚窗,风起。
煮一壶月光下的清凉酒,明为焰,风作扇。须臾之间,荷上阵阵暖酒香气忽远忽近。谁在煮酒?有朋远道逐香而来,方晓醉香竟来自这一壶清清淡水。惹得四周万物闻香争饮。众乐无穷妙难言,万灵有情共相醉。草木微熏倚,花俯树垂眉,游鱼靠岸枕,蝶燕睡莲花。人,同醉。
寻得至此良辰与美景 ,方是人间极乐处。
如此美好,总想把爱与希望一同寄出。捎带在微风细雨里寄给远方的你 ,分享给你。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你的窗帘为你铺展光明理想,大地掠过脸颊的每一缕轻柔凉风为你扫走烦恼,将这一季的清新与空气中的香甜为你送去轻松愉悦,让菩提的甘露洒在有你的城市。。。
【关键词】感觉和感情;感受和感触;真善美原则;引导对策
最近几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各种新概念作文的辅导书,参考书,范文书等等庞杂地应用而生,因而就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文练习而言,学生总能从手头的“资料书”中找到“参照”例文。加之,应考时,出于功利的目的,出现的“拼凑式”作文,“矫情式”作文,“虚套式”作文,“编造式”作文,已成了学生屡试不爽的法宝,而真正出于学生自身真情实感的作文已然是凤毛麟角了。有人认为,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属于自己的空间狭小,情感的触及还很薄弱,因而无法强求孩子们写富有真情的事。其实不然,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如今,随着物质基础的丰厚,父母一味对孩子的给予,使学生们缺失了一种感恩的心,一丝体验的情。
有一则案例称:重庆一名16岁的高中女生,因为觉得父亲没本事赚到钱,太“窝囊”,竟然残忍地在父亲的手臂上砍了三刀,然后离家出走了。但她的父亲却不计较孩子的过激行为而四处奔波寻找出走的女儿。这虽说是则偏激的个例,但也突出地反映了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包容和理解长辈的辛劳是普遍的事实!他们把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当做是理所当然,并不感恩,而且还容易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这种浮躁的情绪,在学生的作文内容中也时有反映。
学生在作文中缺失一种真情实感,并不等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成长的感觉,因为每个人的感觉应该是基本的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坚信孩子们感觉是敏锐的这一点。而“感情是感觉的进一步升华。由感觉转化为感情,是迈向感受的关键性一步”[1]。也就是说,先有感觉而后才有感情,感受。“然而,如果有感无情或多感少情,则感受必定不深刻。多情才能善感;情深,感受才深。所谓感受,可以理解为生活的信号打在作者心灵上所引起的颤动。即‘心灵的颤音’。其核心就是一个‘情’字。”[1]所以,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引导他们对周围人事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会“感恩”,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幼教专家曹华曾经说过:“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所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只提要求,只做写作技法上的点拨,而应在作文材料的“话题”下,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点滴,做个人独特的感触。“由于感受侧重于表现自我的感情世界,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现人人皆无,唯我独有的感触。一个人的感触愈独特,愈深刻,文章的个性就愈鲜明。……丰富的感情必须与独特的感触统一起来”。[1]
鉴于以上的因素,笔者在作文指导中,特别是在“命题”后,注重指导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使他们有联系,有想像,有感受。具体方法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分享故事,感触真爱
许多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性。在某个“话题”或“标题”下,可以依照其所指向的内涵,联系相关的故事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感人的故事,典型的生活事件讲出来,供同学们感触,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案例或故事,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才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当然,教师也可以就一些感恩教育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升华其寓含的情感。如历年来《感动中国》中的人物的事迹可做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懂得,要写出健康而丰富的感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原则。
“所谓真,指在含有真情的事件上,作者直抒胸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文章便情真意切,特别感人。
善的感情不能离开正义,不能离开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社会进步等等,背离了这些就是不善的。
美的感情是指美的感受中具有感情意义的内容。例如敬仰、羡慕、欣喜等等。文章中只有充分表现了这些审美的感情,才能深深感人。”[2]
2 换位思考,感触亲情
有人说:“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在某个“话题”或“标题”下,我们总可以让学生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身上找寻到亲情的痕迹。联系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所做过的一切,让学生换位思考,就容易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点点滴滴的恩情,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也易激起学生为有这样一个可敬可亲的父母而骄傲、自豪的深切感触,产生写作中的真情来。因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学生对他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最丰富的。当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读懂了父母,就易产生一种亢奋状态,对父母会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事。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作者先被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人事所感动了,才能拿形之于笔墨的言语去感染读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桃花心木是学会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它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桃花心木要靠自己长成大树,这就是它与别树的不同之处。
文章讲的是一位种树人,为了是桃花心木长成百年大树,运用了科学的办法但作者一开始不明白,当种树人说了“谜底”的时候,作者才恍然大悟,并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读了这篇文章,我在很多地方含有感触:我对种树人的一番话有所感触:“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他这一席话,充分体现了他的观察细致,因此就了解了一些经验,使他种树种的更好。生活中也一样,一个人一件事干多了,就会产生许多经验,从而这件事就干得更好。
另一个就是我对“我”的一番理解深有感触:“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极高的领悟能力,可以由树联想到人,揭出了借物喻人的谜底。
我羡慕很多能自立的人,可我做不到,中国的孩子们也都做不到。中国虽然有发展,但中国能比上美国吗?为什么,为什么比不上美国?因为中国,因为中国的少年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被家长管着,浪费了童年,浪费了这个大好时光,大家都听说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吧!为什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因为那些穷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过独立的生活,根本没有半点依赖家长的心,他们就像桃花心木树苗一样,靠着自己找到它们必须拥有的水源,才能生活下去!
南川西路小学六年级:陈456
我是参与这次异地交流活动的骨干教师,凡河中心校二年级班主任。很荣幸,也很自豪,能够成为这二十四分之五中的一员。下面,就将我在此次活动中的点滴体会,些许收获和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当我接到异地交流的通知时,倍感压力,因为要到一处陌生的环境去任教,时间紧,任务重,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转念一想,这是领导的信任,决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因此,我把压力变为动力,为这次异地交流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细致的筹划。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期待,我来到了所交流的学校+——杨威楼小学,虽然仅仅是在这个集体中生活了五天——四十个小时的时间,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触。
感触一: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杨威楼小学虽然没有我们中心校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的干净整洁,每个班级的物品摆放都是井井有条。这跟师生的共同维护和保持是分不开的。
感触二:教师的敬业。杨威楼小学十位班主任中,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就有六位,而他们并不以年龄为借口,倚老卖老,工作的热情不亚于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孩子们更是既有爱心又有耐心。我从这些;老教师身上也学到了许多管理班级的经验。
感触三:教师的业务精。由于是村小,教学设备没有中心校的齐全,电脑课件都没有,只能靠小黑板等自制教具上课。为了把每一节课上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全体教师精心制作教具,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法,我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发挥我的特长,制作插图、卡片等教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我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针对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发表了鲜明的观点。通过开展这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为我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感触四:学生的朴实。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所带的班级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原班孩子相比,这群孩子少了一分娇气,多了一分朴实。我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村小学生平时活动少,见识少,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表演节目,开展朗诵、绘画等比赛,锻炼孩子的能力,孩子们很爱表现,也很乖。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才不会落伍。走出去,就能开阔视野,学有所得,为我所用。我也衷心希望像这样的异地交流活动能继续开展下去,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查看更多>>
水果让我明白了``````
我喜欢的水果是苹果。
苹果的外型很美,它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如同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脱掉外衣里面雪白雪白的果肉。咬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
有一次切苹果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我先拦腰切下去然后从横切面发现苹果核象一颗五角星。使我身有感触这显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苹果的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的,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从顶部切到底部。还从未见过另一种切法呢。
从中我身有感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隐隐的雨,朦朦的月,陪伴我们做过了军训的六个夜晚,每个夜晚,想家的人总是在哭,在埋怨教官们,可殊不知,思家的不止你一人。
军训的最后一个夜晚,营长和连长的比赛中,我感触很深,他们唱着那首歌,不觉泪花点点,我的眼角也有些湿润了,只得抑制住,让它自己逝去。记得几天前,教官和我们说过:“你们七天不回家,就想家了,那我七百多天没回家,我不想家吗?”是啊,才七天,我们有什么资格因为军训的严格,因为几天的离家而哭?
在自己想家时,为什么还会带有怨恨的情绪,怨恨着自己没有多享受家的温暖,这不是独立应有的,这说明我们还在依赖。在想家时,得到的不应该是苦的眼泪,应该是甜的笑容,想着快回家的笑容,没有埋怨的;也应该是酸的感触,在家的生活比外温暖,反正离家后,想家的滋味绝不能是苦。
听着他们唱的歌啊,感慨万千,母亲丝丝银发,父亲道道皱纹,可以想象,教官的父母亲在田野中佝偻的背影,黑黝的脸上露出牵挂的笑容,阳光下,野菊丛中,那笑越发灿烂,思念同野瓣,让风寄给身处异乡的儿女。
月光洒在空旷的大地上,只剩歌声还嘹亮。时间一分一秒地带来了许多感触,而带走了压在心上的感伤。当唱完最后一个调,当流完最后一滴泪,掌声如雷鸣般拍响,又如暴雨般一批批降落在大地上,不知响了多久,不知手拍疼了几百次,掌声还是滔滔不绝。我这才明白,思家的不只是一人,不只是我们,还有军人。
雨丝、月光带来思家的感伤,歌声、泪水洗去军训的劳累。思家的永远不只是一人,所以不要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如果哭泣,那样你还将错过月亮和群星。
初一:杨奇?
偶尔站在繁华的街道,望着来去匆匆的行人,不禁大有感触。呵,原来这就是生活啊!
过惯了一直处于忙碌的生活,竟失去了静看生活的那份恬静,那,该怎样去再次拥有呢?
不喜欢逛街的女孩,却要陪着朋友逛同一条街好几次,的确是一件烦闷的事情。用什么来打发时间呢!哦,知道了,轻轻停住疲惫的脚步,试着鼓起静观生活的勇气。呵,原来这一切还挺美好的嘛!
大榕树,变成了躲避风雨的臂膀,静静地呆在一片绿荫下,和朋友一起享受这被沐浴的时光。抬头仰望,昏沉的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点,虽是迷雾层层,但却反而给凄凉的清明增添了几分生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管站多久,始终有人在眼前徘徊而来,又徘徊而去。好忙碌的清明节啊,而我俩,却是最清闲的。在别人奇异眼光的对待下,想沉默着在生活的界限外度过冷清又有趣的一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无聊,还是兴趣昂然,不过,置身于街道与行人之间,就仿佛停留在时光空隙般美妙。
呵,还真发现了,插着耳机,嚼着口香糖,时髦的服装,这就是时尚生活的样板吧,想必他(她)的生活挺潇洒;小小的店铺,竟围着熙熙攘攘的一群人吵着要买奶茶,老板脸上总有豆大的汗珠来光顾;看那,无精打采,毫无目的的闲逛,是悲伤?是难过?还是迷茫?
不知沉默了多久,俩人心有灵犀地相对一笑,是因为收获太多了呢?还是感触太多了?哦,已到中午,该走了,欣赏生活的片段要告一段落了。俩人手牵手,离开了那古老又有呵护感的大榕树,向朦胧不清的雨雾中走去,向令人向往的生活中走去^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心得
最近,我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着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这20世纪一个伟人,海伦·凯勒说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海伦·凯勒虽然遇到了病魔的折磨,但海伦·凯勒让然坚持学习,并且她还考进了哈佛大学,成为了人类永远的骄傲。
海伦·凯勒的一世中有许多事情让人吃惊。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幼年时学习认字的时候和她练习说话的时候。
海伦·凯勒学认字的时候,只能让莎莉文,她的家庭老师教她。海伦·凯勒先拿一样物品,接着,她的家庭老师在她的手掌拼写那个单词,尽管这样很枯燥,但是海伦·凯勒还是坚持努力学习。
海伦·凯勒练习说话时更困难,她只能用手摸老师的脸部动作和嘴唇的震动去模仿,每天还需要艰苦的练习。
这一切一切与我们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她是那样的勤奋,坚强面对,接受挑战拥抱世界
我看完了后,感触根深,我决定:以后碰到困难将有看面对,不再像以前那样哭喊,不再将自己表现的软弱无力。其实,总而言之,就像第20课花的勇气所说的一样,如果你自己想生活下去,就要有勇气面对事实,面对所有困难,才能活的有滋有味。
最近在工作闲暇之余,喜欢上了看涂磊主持的一档情感类节目《婚姻保卫战》,其实关于婚姻里的一些沉迷油盐。或者是舞台上站着的那些男男女女说出来的恩恩怨怨,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感触。毕竟普通的生活还是跟做节目有一定的区别的。更何况自己的感情生活本来就比较单一。没有经历过那么复杂的感情。关于感情生活也就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看到最后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在感情的世界里,感觉有些话说出来确实挺多余的。
比如对不起后边儿的那句,请你原谅我好吗?都说感情的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谁爱的谁,谁不爱谁谁,不珍惜谁。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总能听到一方对另一方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好吗?或许是自己太过较真,或许是自己太过记仇。总觉得对不起后边儿这件请你原谅我好吗?显得无比的娇情做作。
一件事做错了就是做错了。道歉就安安稳稳的道歉。对不起,表现了自己的歉意。但后边的那句请你原谅我吗?是什么意思。一颗星受伤了,难道就是简单的一句,请你原谅我,就可以弥补的吗?一段感情中的恩恩怨怨。那时一句对不起,请你原谅我,就可以原谅的吗?
不想一下自己大概是个小气的人吧,关于那些受过的伤,有过的委屈,总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觉得心里很难受。对于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来说,又怎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能够弥补的?而又有什么资格来在对不起后面再跟一句请你原谅我好吗?
之前也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说原谅他人就是放过自己。可是关于受伤和被道歉的事,我真的想说,我宁愿不放火,自己也不接受你的。道歉。也不会原谅你。我宁愿做一个小气的人。我宁愿做一个记仇的人。也不要原谅一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好吧,大概我就是这样的较真。但是我真的感觉,再受伤害面前,那句对不起后边儿跟着的,请你原谅我好吗,真的挺多余的。
七月份,我几乎是与数学和物理共度的。每当我停止思索,稍作小憩,我的脑中都是单调的符号和枯燥的定理。而我对于细微美好的敏感与文字篇章的感触,则被一种精神上的缺失所淡化,甚至被一种时间与选择上的冲突所忽略了。
没有文化情趣的日子正在渐渐压榨着我的思想,我对文学的迷恋正在悄然流失。我的思想正是因为这种流失,如同秋日残枝般干枯。
我曾怀疑过是否是文学本身的魅力有所减少――它不再像从前那样能有足够的力量,让我静心于其中。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课程结束的那一天起,我的时间不再紧迫,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我生活的节奏终于放慢。也许……我可以去与我的老朋友见个面。
我的视线落在桌面边角处的书本封面上。那是一本尚未读完的《理查二世》,仅停滞于不到书本厚度一半位置的书签,仿佛嘲讽着我对它多日的视而不见。
于是一切又像从前那样开始了。
虽是与这位朋友分别多日,但重逢后的情感,依然如同过往般真挚。借一缕灯光作为伴读之侣,我将自己的所有情感倾泻于书页。时间点点滴滴流逝,我却浑然不觉――我渐渐自失于久别重逢的故事情节的延续中。
愈陷愈深。这一刻,时间已成为静止。我所处在的世界,不再是现实,而是驻足于由丝缕古典文学气息构造成的世界――12世纪的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的末年。没有任何一页内容,一段表述,一句对白,一个字眼能够让我忽略,它们在我眼中,都是我所处在世界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值得我全身心去品读。没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排斥他所看到的、感触到的、想象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
愈来愈清。我的思想对那个似曾相识的世界的记忆,终于被唤醒。我的悲与喜只属于故事的主角――理查王。此刻我的心灵与他紧扣相连。他的决定,他的祈祷,他的宣誓,他的犹豫与掩饰,都使我期待于故事的持续发展与转机;他的期待,他的自信,他的震惊,他的绝望与失落,还有他始终保持的高贵,都将我内心的情感谱写成的抑扬旋律,为每一幕庄严的戏剧作最真诚的伴奏。
戏剧仍在上演。我依然沉浸于另一个世界,作为一个安静的观众。
而转眼,金雀花王朝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当戏剧落幕,曲终人散之后,我告别了书中的世界,告别了我在字里行间所见到的一切。经过了数小时与这位故人的促膝长谈,我的思想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精神的充实。
没错,当我发现那些耐人寻味的对白,我的思想便会与它产生共鸣;当我体会主角的情绪起落时,我的心情亦会因此而几番改变;当我感受故事的情节此起彼落,我的内心则会由此而波澜起伏……
通过这一切,我可以感受到我重拾了曾经失去了的对文学的感触与迷恋。
于是,我的内心产生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欢愉与庆幸――这是一种深有所获的欢愉,与失而复得的庆幸。
原来,文学的魅力并没有减少,它一直存在于世。
只是我们忙于自己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容易忽略这种最简单、也最充实的美好。于是,渐渐,我们的思想便将我们对这种美好冰封,渐渐被我们所遗忘。
大家都看过杨红樱阿姨的作品吧,暑假里我看了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之想变成人的猴子》对我有所感触。
故事讲了在夏天开始的时候,笑猫带着一颗受伤的自尊心,离开了杜真子的家,住进翠湖公园的秘密山洞里,和一只受人虐待的猴子成了好朋友。一场暴雨淹没了山洞,笑猫和猴子来到了马小跳的家。马小跳的生活让猴子羡慕不已。猴子一心想变成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感触很大。其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马小跳他们救猴子的时刻。对对眼晕头转向,再回头找杜真子。可杜真子早在负责接应的马小跳、唐飞、和毛超的掩护下跑远了,这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对对眼也就是虐待猴子的老头。这些和我年纪差不多大的孩子们,不顾自身的危险,救一只猴子,证明了他们是多么的热爱小动物啊
我是一个热爱小动物的孩子,特别喜爱活蹦乱跳的小鸟。一次我上街买东西时,看到一个人在卖鸟,我很气愤,便走过去和他说理,他不听我劝告,我也没法了,只好用买东西仅有的20钱买了一只可爱的鸽子,让它回归到大自然。
是啊,大自然当中,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它们和我们一样,喜欢快乐,喜欢自由的生活。我们人类要善待它们,让动物和我们和谐共处,不能为了自利,去捕杀动物,我们要在人与动物之间建起一座友爱、和谐的桥梁。善待动物,让我们一起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