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空间设计理念

空间设计理念

时间:2022-02-19 04:2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空间设计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空间设计理念

第1篇

以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为基础,根据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方面研究,系统地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三个认知层面,结合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探讨空间设计中的情感设计理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室内设计、建筑、景观、等空间设计的作品为例分析设计中的情感需求因素,分别对不同空间设计做情感分析,从而探讨从情感角度对空间设计的法则。

关键词:

情感设计;需求;空间设计

在产品匮乏时期,人们在选择物品时,会理性地分析物品本身能被清晰描述出来的因素,如功能、品质、耐用性、所支付代价的大小等。当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选择范围变得更广时,其对产品的选择也许仅仅是因为情感上的“喜欢”。这样,产品的品牌、造型、情感的寄托等因素更加受设计者的重视,而这种情感占主导的选择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越来越多。设计与市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承载关系,功能主义设计即将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情感设计理念。

一、人类的情感系统

(一)人脑的信息处理系统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应以人为本。不管是设计师还是使用者,控制人行为和意识的都是大脑。大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从外界接收信息做出反馈。人脑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从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玛西奥《对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认知系统由全面的分析、理解、逻辑、推论等各部分组成,让人可以做出理性的认知活动。情绪作为一种情感系统的外显,是生物的一种先天性自我保护机制,主要为远离危险、寻找安全而做出的价值判断与直觉选择。

(二)情感系统的组成

诺曼曾说:“认知体系负责阐释世界,增进理解和智识。情感,包括情绪,是辩解好与坏、安全与危险的判断体系,它是人类更好生存的价值判断。”情感通过情绪来体验。情绪有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正面情绪让人放松愉悦,思维发散,视听开阔有助于好奇心、创意、新想法的产生,有利于个体的学习发展。负面情绪会让人有危机感从而执着、专注,思路也会变得狭窄,有利于人趋利避害,自我保护。单纯地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两种情感不分优劣,没有好坏。例如航天器发射指挥中心的室内空间设计,布满了显示器,提示灯,警示标志,扩音器随时会播放令人紧张的提示音,办公台一格一格,一走进控制室,自然而然地就会集中精力专注工作。头脑风暴会议室的设计则大不相同,创意人员需要在毫无压力的情形下才能更好地开阔思维,提出具有创意性的点子,甚至在头脑风暴活动中对于任何一个建议都不允许批评和质疑,这都是为了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而在空间设计上是将地面用亲和自然的草坪铺装,漫反射柔和的光线,以及曲线柔和的设计都是为了使空间中的创意人员更加愉悦,这样的放松情绪才是创意灵感的温床。

二、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层次

(一)情感与认识的外化表现——需求

需求来自于情感的判断与抉择,需求也就成为了情感与认识的外化表现。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的设计心理学指出: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终极需要,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设计也随之从自然层面的设计转到社会层面的设计。从空间设计的发展史来看,其首先是满足为人们遮风挡雨、避寒的需求,而后人们逐渐需要在空间内做出交流学习等活动,这时候空间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最后空间设计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体现居住者的审美品位与精神世界。每当前一个情感需求被满足后自然就迈向了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伴随着对精神世界需求层次的逐步提升,情感设计自然也就成了自功能设计发展以后即将迈向的新一个层次。

(二)认知与情感体系的三个层次

唐纳德•诺曼提出产品设计有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本能层次的设计是针对外观而言的;行为层次的设计是针对使用者的愉悦和效用而言的;而反思层次则是针对自我形象、个人满足、个人形象和记忆来说的这三个层次的设计并非是独立的,一个设计不会仅仅只是本能层次的设计,或只是行为层次的设计,而是从设计的角度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侧重点不同,这样为了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而设计的层次就有所差异。设计师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得不设计各式各样的产品。在空间设计中也一样,随着人们的活动多样性增加,空间需求上的不同层次,也贯穿了空间设计发展的历史。

1.本能层次设计

本能层次设计是为了照顾使用者原始的、直觉的情感冲动,是一种自然法则中与生俱来的喜爱,犹如孩童的喜好就是本能的,有的喜欢明亮的,饱和度高的色彩;有的喜欢温暖舒适、明亮的空间;有的喜欢圆润平滑的形状。而成人由于长期受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体经验积淀,思维的多重与复杂就表现在探索超越本能的情绪体验上。结合西方设计史的发展就会发现,本能层次的设计犹如古典美学所提倡的模仿与拟真,恢复本来形态与原型,尽可能的相似,装饰上采用弯弯曲曲的藤蔓,类似于花朵的造型,各种从自然界概括而来的图案,这都诠释着人类本能层次的审美观念,第一直觉“美”的感受。在这一阶段的设计是为了简单直接地满足情感上的喜爱,很少经过多的提炼及思考,在这个阶段“美”被解释为一种冲动。因为儿童空间的设计要遵守儿童情感的规律从用材、尺寸、光线都要符合儿童本能层次需要的特点,在设计中给予孩童更多的情感关怀。

2.行为层次设计

行为层次设计与使用和功能密切相关。在设计过程中是由:设计师模型-系统意向-使用者模型所组成。设计师在构思、设计一个不存在的空间的时侯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空间与使用习惯就是设计师模型。使用者模型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操作体验到的一个空间或者实际使用习惯。系统意向便是空间建造出来之后基于空间本身特点和设计概念附加形成的一个抽象意义。在行为层次的设计中更加注重于一个与顾客需求的交流,这样才能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行为要求尽量让设计师模型与使用模型保持一致。这个交流模式就是:构思-模型-测试-反馈-构思-模型……一个好的设计就是不断地反复这样一个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功能性需求。一个良好的行为层次的设计空间不一定是吸引人的,但是一定是好使用的、满足使用者本身功能需求的。就像设计师手中的绘图工具、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登山用具一样易于使用。基于这个层次的空间设计从18世纪工业革命完成便开始发展,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一直是现当代有机建筑的指导思想。现代功能主义建筑的经典,柯布西耶所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素的建筑:1.底层架空;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它的建筑意义远远超过其实用功能。在崇尚机器理性的时代,柯布提倡建筑形式的简化和净化。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开启了20世纪现代建筑的新纪元。行为层次的空间设计使它侧重于使用感,空间的功能等实用因素,这也是行为层次设计的特点。

3.反思层次设计

反思层次设计涵盖很多领域,比如文化、信息、符号等。尤其是注重种精神世界设计的层次,常因为它有这样的功能而附加人们情感,同时也会因为有这样的情感而增加额外的附加价值。这增加的附加功能大都是情感上需求的满足。最近几年的体验式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体现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的“美”并非是只有来自于本身的形式,更多的是来自于参与者的思考和反思价值。空间设计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传递链:设计师-空间-使用者。他们之间传递的便是情感与价值观。设计师将情感附着在空间中,然后空间将情感传递给使用者,最后使用者将情感反馈给设计师。若是反馈回去的情感信息与设计者的初衷一致,便会产生很好的情感共鸣,空间这时便成了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情感线路健康完整的设计。例如王澍在威尼斯第十届国际建筑展双年展中国馆的作品瓦园,这就是设计师对于一个建筑行业的沉思,以及城乡文化根源性的探讨。

三、情感设计理念

第2篇

在此课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1)本课程是一年级学生的第一个专业课程,如何从对形体的表面认识进入到对空间的深刻了解,是本课程最为关键的问题。(2)如何形成设计理念,并通过空间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是第二个重要问题。(3)如何有意识地联系和运用所学的设计手法,以达到设计目的,是第三个重要问题。

2课程思路

1)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提出了课程的三大思路:(1)以“名作复原”与为基础,提升学生对空间的理解;(2)以“名作解读”为突破口,剖析空间设计理念;(3)强调动手能力,以模型来推敲和展示空间设计的手法和效果。

2)整个课程分成了五大模块:(1)初步认识空间;(2)名作解读与名作复原;(3)空间设计原理;(4)建筑空间与建筑外部形态的关系;(5)空间设计实践。

3教学成果

为了配合前面四大模块的学习,我设置了“湖滨咖啡厅”专题设计作业。经过引导,大部分同学的课程作业成果令人满意。这些优秀作业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空间设计理念,并掌握了一定的空间设计手法,不仅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能较好地解决了功能、环境、结构等空间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了四点:

(1)建筑和环境的呼应关系;

(2)外部形体与内部空间密不可分;

(3)光影和虚实在建筑中的的重要作用;

(4)加法和减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运用。经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们开始领略到空间设计的真意,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空间思考。同学们开始自觉地构建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通过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构思进行到底。

4总结

第3篇

关键词:人文主义;当代;公共空间;设计

中国城市进程的飞速发展,在交通使得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活动空间。这些公共空间也是最能体现城市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地方,以机场和地铁、车站、广场及历史街区等为主体的城市公共空间,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也记载着城市居民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变迁。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人文主义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凸显现代城市文明并塑造城市形象,在人文主义要求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人文关怀,使公共空间设计更符合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文主义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受到了设计行业的高度重视,当代公共空间设计积极探索运用人文主义的科学方法,以提高公共空间设计质量,使公共空间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能够促进人们的发展。研究人文主义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完善当代公共空间的设计,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而且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文主义

(一)人人平等

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当代公共空间设计实际上是为了人们的需求而设计的,而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也在悄悄改变着人们对于美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当代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是各种各样的人群,其需求具有多样性特征,与城市整体环境相整合的设计让居民在艺术的熏陶下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在设计公共空间的过程中要主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照顾,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使用全,使社会公民能够平等地使用公共空间。

(二)人性自由

人性自由指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享受相对的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人性自由要求公共空间设计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因此,公共空间应该十分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相社会群众传递一定的信息,具有容错能力,满足当代社会群众对自由的追求。同时,公共空间设计要向社会群众提供多种多样的使用方法,并且每种使用方法要简单懂,使人们在使用公共空间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期望值。另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注重舒适度,满足使用者的感官要求,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

(三)理性崇尚

理性崇拜要求公共空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便于操作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形状、尺度、质感等方面的因素,并要积极重视人体工程学,利用人力工程学的原理来进行空间设计,增强公共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应将现代设计与科学技术以及艺术相结合,不仅要使公共空间设计具有艺术美感、满足人的需求,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成分和科学新,增强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另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其人文关怀,又要注重公共空间的结构和功能,避免公共空间设计流于形式,增强设计的科学性。

二、人文主义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一)当代公共空间设计要照顾不同人群的心理

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运用人文主义要求设计师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来提高公共空间的设计质量,注重不同社会人群的心理,根据人们的心理状况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满足社会群众的公共空间需求。同时,公共空间设计要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社会群众的心理相结合,在保证公共空间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强公共空间的艺术价值。为此,设计师应对公共空间设计进行全面规划,运用高超的设计节能对公共空间设计进行详细策划。同时,要保证各施工单位的积极配合,在保证公共空间实用性的基础长,体现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文主义,加强对人的关怀。另外,在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例如,在公共厕所的设计中要设计残疾人或老年人专用的座便。在道路设计中要设计盲人专用的盲道。

(二)当地公共空间设计使用人性化的表达方法

公共空间是构建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反映城市居民对自然与空间环境的审美心理与价值取向,因此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深刻感知城市形象信息,将城市的历史人文脉络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人、环境、意蕴三者之间新的创意空间,让人与空间在互动中取得最大的正面传播效果。首先,公共空间设计可以采用造型、材料、装饰等公共空间要素的变化来进行人性化表达,增强人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舒适原则,注重公共空间的舒适性,使人们在使用公共空间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舒适感,增强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好感度;其次,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对公共空间的功能进行深入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增强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最后,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以人为尺度来衡量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并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格来设计公共空间。

三、结语

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代公共空间设计就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面,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运用人文主义十分必要。目前,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文注意具体包括人人平等、人性自由、理性崇尚这几个方面,为完善人文主义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要照顾不同人群的心理,使用人性化的表达方法,增强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运用人文主义不仅能够提高当代公共空间的设计质量,而且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宗欣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慧娟,张琦.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运用无障碍设计理念进行插画设计[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

第4篇

家居空间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陶冶情操。在家居空间设计中包括家居陈设和家居空间设计。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家居空间设计中家居陈设与配饰不仅要给与人们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要体现出视觉的冲击、感官上的享受甚至是声效的冲击。

一、家居陈设与配饰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

家居陈设是指在家庭居住环境中利用各种设计和布置手段把配饰、家居陈列物、家居必需品等完整、有效的摆放和布置,并使陈列和摆放的物品与家居的整体设计相融合。家居配饰是指整体布置完成后使用带有装饰性质的物品对家居设计进行补充,比如利用床罩、装饰性的织物、装饰工艺品、装饰铁艺等对家居空间设计进行修饰。而且对于家居陈设与配饰一般更倾向于软装饰。

2.分类

配饰和陈设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家居空间得到一定的延展,而且还能丰富空间的使用效果。家居陈设和配饰对家居设计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陈设和配饰能够丰富家居设计的空间效果,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在陈设和配饰中体现了人们对于舒适和美的设计理念,能够给人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家居陈设和配饰的种类非常多,但是总体归纳可以分为两种,实用性的陈设和观赏性的陈设。实用性陈设包括一系列的家用电器、灯具、器皿、织物、书籍、玩具等,它们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但是在家居装饰中也不可以忽视在陈设过程中的美观性。观赏性陈设则更加注重美化家居环境的作用,比如字画、古玩、盆雕、各式工艺品等。要想在家居空间设计中应用好家居陈设与配饰,必须正确的认识陈设与配饰的分类,了解它们的用途。

二、家居陈设与配饰在家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室内陈设和配饰是家居物理空间的重要陈设品,人们的生活需要配饰的点缀和室内陈设的辅助只有家居陈设和配饰真正符合整体家居设计才能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生活理念。因此,家居陈设与配饰对家居空间设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对空间的划分

家居空间设计会受到房屋物理空间的限制,“但是通过家居陈设与配饰能够对家居空间进一步划分,不仅仅可以使得家居空间的使用功能更加的合理,而且使得家居空间更加具有观赏性”。在家居设计中,通过对陈设和配饰的改变可以使物理空间获得一定的调整,从而在家居空间设计中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

2.创造和烘托环境氛围

家居陈设和配饰可以改善家居物理空间中的文化氛围。家居陈设、配饰的种类、颜色对于家居氛围的改变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壁灯、壁炉的选择可以形成欧洲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颜色对比强烈、构图夸张的配饰给家居空间设计增添前卫、活泼的氛围。

三、家居陈设与配饰在家居空间设计中应用

1.观赏性陈设和饰品的应用

这一类的陈设和饰品观赏、装饰作用大于实际的使用作用。在进行设计和布置的过程中,要从整体的观赏角度出发,恰当的使用装饰性的陈设和饰品,宁缺毋滥。更重要的是,在进行设计和布置时,要充分保证字画、工艺品这类的装饰性陈设和饰品要与整体的房屋空间、功能性陈设相匹配,形成统一的风格和氛围,并充分的体现设计者关于家居设计的设计理念,完整的烘托整体的设计风格。

2.实用性陈设和饰品的应用

在功能性陈设、饰品的选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它们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也应该考虑其实用性。例如在布置和选择家具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家具的功能性以及形态、结构是否与整体的家具设计符合,同时也要看家具的颜色与家居设计的呈现的主体风格相契合。织物也是家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它们作一定的区分,“必须在各方面做到相互呼应”,作为窗帘、床罩、靠垫这一类的织物在注重它们的实用性的同时,也要强调观赏性。

3.对绿色植物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状况的变化,绿色植物逐渐被引入家居设计中。绿色植物不仅能够满足当今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而且能优化室内装饰设计,在整体的家居设计中体现新颖性。在绿色植物的应用过程中,应从家居整体设计的理念出发,应该避免突兀,考虑到格调的统一和层次感。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办公空间;空间设计;人性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办公空间经历了不同的空间形态,但其共性的特征表现在简约实用。但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下,办公空间的设计方面仅仅体现着实用原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性化空间设计理念成为人们设计办公空间的元素之一。人性化设计理念一方面是一“人”为中心,缓解人们因高强度的工作而产生的疲倦感,另一方面是在打造人性化办公空间的同时带去视觉和心理的享受。在本着“以人为本”的同时,在办公空间设计融入人性化理念时,还需注重空间的和谐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对办公空间设计人性化特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色彩、办公家具、光环境角度出发,将死板的空间格局变得艺术化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从而达到人与办公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这既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是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现状分析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引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变革。尤其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的上班族在办公室度过。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效率的社会下,办公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的办公效率。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办公空间只是简单的实用型空间设计特征。往往忽略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这导致办公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下得不到放松,这也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经营业绩。并且,现代办公空间除了表现出实用性之外还体现在其设计空间的不合理性。有些办公空间虽然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了人性化理念的因素,但是却没有将人性化发挥到最大,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空间的不合理利用。总而言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发展迅速的互联网社会,人们在办公空间高强度的工作之余需要身心的全方位休息。因此,这也加快了人们对办公空间体现人性化的诉求。

2 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性化特征分析

2.1 色彩的人性化应用

色彩作为映入人们第一印象的空间构成部分,在对空间格调的构成有一定影响之外,能给我们视觉感受和艺术享受带去巨大的心灵冲击。所以,色彩在办公空间设计当中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整合过程。在现在的办公空间中,对于过于单调的办公空间格局虽然可以用亮色加以点缀,但不能过于缤纷。因此,要注意各种色彩之间的合理融合与搭配。比如,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绿色会给人以放松、稳重与舒适的感觉;黄色会给人以振奋之感,使其注意力集中,甚至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红色会给他们如火的激情,但不能以主色存在办公空间,这容易导致人产生愤怒的情绪。而由于当下的办公空间色彩设计方面主要是以黑白灰色系为主,因此,在空间的视觉感上会带给人压抑的感觉,因此不利于办公人员的长时间办公。所以,亮色系颜色,如红、绿、黄点缀在黑灰色系上会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协调之下,给办公人员和来访之客放松、兴奋之感。色彩的设计运用不仅仅是局限于颜料的组合使用,也可以是以天然植物颜色加以设计应用。比如,绿色植物的设计摆放,在优化室内环境的同时,会促进人与物之间额协调感,无形中会给人舒适之感。因而,在空间设计时,绿色生态设计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主题元素之一。所以,色彩的运用要灵活,这也会为室内空间设计增加美感。

2.2 人性化的家具设计应用

在办公空间当中,办公家具的设置与摆放设计也同样注意人性化。一方面办公家具的个性化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办公人员长时间伏案办公会带来身体上的疲劳,以此就需要办公家具的设计方面需要符合人体的需求。如,现代的许多座椅就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从坐姿舒适度、到头枕、靠背、扶手都可以自动调节,在满足不同人体构造的基础上展现出最大化的人性化设计。另一方面,办公空间在家具的人性化应用方面要具有灵活性。对于小型空间办公场所的空间设计方面,组合式会议桌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形式。这在节约空间的同时,会不断获得空间新形态。这对于办公人员来说会不断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厌烦感。因此,办公家具作为办公空间的一部分,在设计方面加入人性化特征时需要充分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满足各个行业办公人员的特殊要求。

2.3 人性化办公空间的照明设计应用

在最近几年,在办公空间的设计方面,照明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因为,合理恰当的照明设计会消除疲劳与烦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室内光环境而言,最节约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天然光源进行照明。这虽然能在带给我们自然的舒适之感,但也要考虑到光线变化的因素。因此这就需要配合一定的装饰进行辅助。比如,利用百叶之窗进行光线的调节,抑或用双层窗帘一层遮光,一层利用纱帘进行光的再处理,这可以有效避免因强光线而导致的工作不适。但在当下的绝大多数办公空间都是采用人工光源。办公空间照明要采用冷光源与暖光源相结合的方式。这一方面能接近于自然光,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因长时间在电脑前办公引起的疲劳。其次在照明设计方面要根据室内的功能要求和平面布局来考虑,在相互协调之中增强或减弱空间的直觉深度和层次感,同时也能利用光源将室内多种的布局形态展现出的不同肌理,是空间发生多种变化。照明设备广泛运用在不同空间形态当中,作为空间设计不可忽略的成分,不在于其亮度的体现,而在于如何能最好的带给人们舒适之感。

3 结语

空间是人们休息的场所,但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要体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需求。在办公空间的设计方面,重点是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快节奏发展,需要设计者不断改变观念,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空间设计要求。通过对办公空间的色彩、办公家具和光环境角度的简要分析,探讨人性化设计的融合和体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是今后空间设计不可偏离的主题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贾婧玮.论办公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设计艺术,2014(09).

[2] 全惠民,刘梅.现代室内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艺术评论,2007(07).

[3] 许秀娇.人性化设计在办公空间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2015(01).

第6篇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形象和抽象性表现

一、室内空间设计思维的特点

室内空间设计思维在所有设计思维方式中是独成体系的思维方式,它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可将设计的思维方式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对室内空间设计思维方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划分。在设计中人们常常单独看待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类型,认为前者过于感性,是作为艺术创作时常用的思考方式,而后者则比较理性,是系统的理论性哲学式思考方式。一些设计师,在创作时常常感性的思考问题,并且对于这种感性的的思维方式乐此不疲。这种现状,对设计创作产生了障碍。然而设计师们在设计时用到的思维方式到底是逻辑性强的抽象思维还是感性的形象思维,无论是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是抽象思维为主,始终没有具体的限定。

1.室内空间设计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多元化、具象化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思考出的问题答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向的,用形象思维方式思考可以使设计师从多个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并进行设计,去寻找更多的美的表现形式。室内空间设计的形象思维是设计师对形象物体的个人感受,结合自身的主观认识、审美判断、个人情感、联想和想象并对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工具进行创作表现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所谓形象思维,形与象,透过事物的“形”,加入个人审美判断的“象”,表现之后得到的产物,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始终围绕着形象,不脱离事物的形,要通过“象”来构成思维的过程。空间设计的形象思维始终离不开设计师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个人感情。并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和虚构来进行的思维活动。

2.室内空间设计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叫做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把直观得到的观点通过分析、综合和整理形成保留本质属性、规律、和原理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了解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并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特征,并能够准确的对事物的好坏、正误进行判断。室内空间设计的抽象性思维即逻辑思维,设计师通过事物的属性、推理、判断等反映出客观现实的认知的过程。即用逻辑性强的抽象概念,用科学方法阐述事物的本质属性,表达出设计师对现实生活认知的结果。这一过程就是室内空间设计抽象思维。

二、室内空间设计的形象、抽象性表现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构思作为在整个空间设计的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室内设计过程,来探究艺术的形象思维和科学的抽象思维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室内设计中的。在空间设计过程中以设计师的形象思维的设计观念作为整体的方向路线,在进行构思时,设计者的思维方式是全面的。两种思维方式是综合发挥作用的,设计阶段不同,所使用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变化,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互相融合的。

1.空间平面布局

在进行空间平面布局上,首先把握室内空间整体布局,并对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组织、重构、分析个性特征后,将所得信息转化塑造成室内空间构建的初步形象。再使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空间风格氛围的营造,根据设计风格进行空间造型、家具、陈设、植物等设计。因为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中同一问题也会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师可以从形象思维进行创作,再用逻辑思维对空间结构进行设计。也可以从抽象思维入手,进行空间排列、几何造型、材料应用等思维线索对室内空间进行初步布局。无论从抽象思维或是形象思维出发,解决的都是相同的问题。设计思维活动过程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因此整个构思的过程如同一个圆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设计师的意念在初步构想阶段将设计思维的产物转化成形式语言,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所以构思的过程就是设计师通过设计思维产生大量信息并逐步把信息转化成设计理念的过程。它所设计的作品实际是设计师本人的审美观念,所以在室内空间设计思维过程中,艺术设计是功能设计的前提条件。

2.功能分布设计

在室内空间功能设计的处理上,需要设计师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建筑结构、室内空间环境进行分析,由于室内空间是一个在建筑中通过各个实体界面围合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虚拟空间,同时应注意建筑结构与空间流畅性的关系、灯光及照明、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的整体风格等,而且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定都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把握。室内空间环境中,营造气氛、审美、功能、价值的评定,就需要两种思维综合进行思考。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不同的设计阶段采用主要的思维方式略有不同。在设计之初,设计任务、设计条件限制、设计目标等前期计划构想阶段,设计师明显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然而在设计构思、大体风格形成过程中,都是由形象思维来主导设计方向。然而在设计理念的形成、平面空间布局、空间性质功用和植物等设计,以及室内空间气氛营造与效果,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会分别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完成设计初期后,对室内空间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功能优化、室内家具陈设、施工条件及审美价值评定和最后商定方案这些方面,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又相互融合进行思考问题。

3.设计综合整理完善

完善设计过程是整个思维活动中的尾声阶段。这一阶段设计者将对设计构思通过表现技法展示具体成果。一方面解决室内空间设计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完善空间设计构思的最终表达。设计前期阶段产生的每条信息都与思维过程紧密相联,而完善阶段理是整个设计思维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理性思维比重也会变大,所有的技术问题将逐步落实,深化细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至此,一个完整的设计作品,从一个意念、一丝想法到设计方案最终完整的演绎,这一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换,完成了设计的循环周期。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现状 室内外空间设计趋势 更新协调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05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正以迅猛的速度和难以估量的规模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空间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居住空间是关系到每个公民社会生存的基本要素,与城市社会结构密切相关,是衡量城市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的社会与经济指标。

室内外空间设计以室外空间环境和室内空间环境为两大主体内容,包括了空间的构成、空间的风格和空间的表现等内容。根据经济现实环境,室内外空间设计要由关注空间的“场所精神”来展开设计,解决对地域环境,即自然条件、文化社会、建筑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空间的功能特征、结构特征、形态特征等因素的研究,从而确定空间主题风格,然后根据明确的设计立意,按设计思路逐步进行空间的全局设计。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室内外空间设计有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理念对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影响

空间设计的成因是以研究人为前提的,在商业、住宅、办公、展览等一系列功能需求的目标中,寻找对应的空间设计物化形式,使某一类型的建筑在特色的空间中表现出来,服务于人们。对空间设计的探求不但要在功能需要上来展开,还要在人情、人性的拓展上实现设计的物化,使空间更具实用性、情感性和个性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空间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设计者要有意识地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运用在空间设计上,强调功能上的合理、便捷,视觉上的清新、愉悦以及心理上的安全舒适。同时,在设计中要力求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适应当地社会习俗,促进邻里交往,创造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体现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

1.室内空间设计更注重人性化需求。室内空间设计体现人对环境的要求分为生理环境要求和心理环境要求,生理环境要求除了对物理环境,如居室空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的质量标准的硬性要求之外,更加注重个性发展需求,突出性别分室、年龄分室等个性化需要。

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对心理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感、健康感、自主性、私密性、灵活性成为综合考虑的要素,方便度、舒适度是考核室内空间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室内空间的功能划分中,首先,通过内外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确保室内空间质量;其次,通过对居室空间的组合变化,可创造出新的空间形态,获得良好的空间品性,实现更多的人性化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倾向于注重室内空间的组织艺术,利用对空间秩序、形态、构图进行合理组织的艺术手段,合理安排流线,把握各空间内部尺度以及大空间小空间的综合运用,从而获得层次丰富、清晰完整的空间形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与生活压力都在不断增加,便捷的现代化服务使得办公生活娱乐都可以让人做到足不出户,封闭的空间会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压力无法得到释放。为此,对室内空间“透明性”的需求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传统设计方式下的“通透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含义。以“透明”手法可以营造开敞、通透、流动的室内空间,不仅能够增大空间划分的自由度,也能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室内外空间的交融渗透性,打破空间局限,从而有利于人们缓解压力,实现空间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最终目的。

2.室外空间设计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邻里的相互交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繁华热闹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不少的困扰,快节奏的和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大大减少了人们共同娱乐的时间。室外空间是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性空间,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开放性场所,也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日渐增大,不仅促进了国人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同时也逐步提升了人们对社区室外环境宜居、开放性的要求,室外空间设计开始日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邻里的相互交往。

不同的使用人群对室外空间的属性要求也不尽相同,人性化的室外空间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人置身其中能有愉悦的心理感受,在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的室外空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行为,得以展示自身价值,与人分享同乐,获得安全、自由、轻松的心理体验。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室外空间设计,要从构成室外空间的各要素、空间表现特征及空间美学意义的诸层面入手,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及有机结合,使得室外空间的布局与利用更加合理,由传统室外空间设计中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步向营造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此达到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方便、舒适的优美环境。当代室外空间设计,力求表达人类更多的内在精神需求,从而体现对大众公共生活需求的人文关怀。

3.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融合。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在住宅大量刚性需求的背景下,其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结合,住宅内容也就被以适应工业化大量性生产的标准、指标来加以描述和规定,而不是与每个居住者相结合的复杂需求。由此,空间成了客观的实在,建筑成了功能逻辑的装置,居住者和住宅分离、对立,居住空间成为功能完备的封闭容器,人为造成了室内外空间的完全分离。而建筑和环境空间的隔断会诱发甚至激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们一边抱怨孤独、寂寞,邻里关系冷淡;一边却又不愿走出家门,宁可在封闭的住宅内享受便利的物质生活,任由被严格的功能划分隔离开的过道、楼梯间、院落等公共空间成为无人关注、可有可无以致被人为浪费的消极空间。

近年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室内外空间设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室内空间的立体化、复合化及系统化,使得室内外空间设计的联系日益增加,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设计的界限日益模糊,二者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也越来越多。

在城市可开发用地越来越紧缺,地块容积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室内外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必将更为紧密,在设计中注重其过渡与融合,更有利于在有限的土地上尽最大可能为居民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人居空间设计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伴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往的生活需求和方式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除了从功能化、人性化、科学化和技术化四个基本方向把握空间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之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对现代空间设计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阶段客观现实的要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能逐步改变,而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需要面对的突出矛盾。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同时亦反对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失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动力。科学地把握二者相互关系,在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为此,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中,更注重环保、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绿色化学体系”、“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等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环保与可持续设计风格是大众的客观需求。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品质的新认识,对居住空间的理解不断变化着、提高着,人们向往自然,希望更多使用自然材料,希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人们已不会将更多的钱投入高档材料的盲目堆砌上,而更为关注居住环境本身的绿化指数、空间结构、采光状况、通风状况、环保程度等实质性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大众的广泛接受和深入理解,人们对居住舒适性和持久的健康卫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主体与客体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使环境质量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融入环保与可持续理念的空间设计风格日益成为大众的客观需求,良好的空间设计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空间,步入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喧嚣、静谧安宁的生存状态。

希望生活回归自然的现实需求决定着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为此,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也在兴起,在空间设计中注重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更多地强调利用自然色彩,同时结合采用许多民间艺术风格,运用多种设计手法来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室内外空间设计中文化性的表述

经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建设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在基本满足吃穿住用行的物质需要之后,人们会更注重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需求。在室内外空间设计中,如果只一味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在提高了生活质量的同时,又会感到失去了传统与过去。为此,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需要既讲现代又讲传统。

文化性的表述是室内外空间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由此决定的空间艺术效果与内在表现方式,可极大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升需求。好的空间环境可以成为沟通现代与历史的桥梁,同时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感知和追忆。

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风格,清晰地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体系,其文化意识,在建筑空间之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无论是空间的表现形式,还是空间的节点造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深智慧及独特的空间观念。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设计理念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怎样在时尚、风靡、前卫的设计大潮中找到自我的空间设计方向,如何实现本土设计意识与外来设计理念的融合,是值得好好思索的问题。无论如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这是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核心。

另外,室内外空间设计也要尽量避免设计手法的雷同,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多注重地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建筑属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才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性关怀的空间设计。

综上所述,室内外空间设计所表达传递的是自然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综合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产物。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面临巨大的社会变革,室内外空间设计也必须在观念与手法等各方面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富有人性化及文化内涵、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室内外空间设计,才是设计服务于优化人居环境目的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文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发展,2004(3)

第8篇

(一)室内设计风格

首先,应倾向于室内表现、空间概念和室内空间的各界面与整体建筑形成有机结合的几何关系与空间构图,用以体现从建筑空间到室内空间的体积化表现。其表现手段则要突出空间构成的层次感和比例感,这就要充分运用多种对比手段,如:材料、构造、光影,在适当的部位可以结合装饰手法。其次,室内空间设计风格要体现整体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包括室内形式与建筑形式的统一,室内各空间之间设计风格的统一,单一室内空间各部位设计的统一。特殊性则指重视体现|主题的空间形象设计,将各空间原有的建筑设计形态融入图书馆元素的针对性设计。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以满足读者到馆需求、文献阅读需求、信息传递交流需求、文献资源整合需求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次基础上,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风格应体现出简洁、明快、典雅、大方,从而衬托出图书馆空间的主题。

(二)体现地方特色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是功能齐全、内容较丰富的县级公共性文化建筑,它面向广大民众和农村基层百姓。在总体设计和造型设计中,要反映岳西文化的特色底蕴。可以通过广场、构架、绿地、铺地、雕塑等以简洁新颖的造型及细部设计,有时代特征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创作,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岳西县图书馆新馆室内设计的立意应当是岳西当代的图书馆文化建筑。总目标、总环境与建筑造型等设计一脉相承,协调呼应,力求格调品格的高雅和简洁明朗。体现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藏。生动反映岳西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特点。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山水新韵、红色基石、文化方舟,再加上司空山深邃而丰厚的禅宗文化,它是岳西历史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瑰宝之一。并将这一理念和立意始终贯彻在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二、室内设计布局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主体空间为三层设计。一层空间设有主入口大厅、次入口和儿童入口,围合大厅依次设置综合、亲子、儿童、残障各专门阅览室和图书库房、文献检索区、图书借还区,大厅中间设有展览展示区。具有读书阅览、图书借还、证件办理、人员聚散导向、馆藏资源检索和展览展示的功能,是整个空间的核心与纽带。二层空间设有视听、多媒体演示、专题研究特色阅览室、读者俱乐部、读者报告厅和文献数据数字网络主控机房及室内休闲庭院。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向读者提供现代化、数字化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室内休闲区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为民众创造轻松优雅的学习读书阅览和交流沟通的休闲环境。专题研究室是为特定读者提供特殊的专门的服务,为其创造一个独特学习阅览之地,满足从事深层学习与研究工作的需要。三层空间为典藏、地方文献、文献保护与研究和行政办公区域。地方文献和文献保护工作属于图书馆特藏区,具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传递地方文化内涵,保护地方文化精粹的作用。

三、室内阅览设计功能和手法

(一)阅览空间设计

阅览空间应明亮、简洁,能调节精神状态,艺化阅读环境,抽象与具象、含蓄与刺激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人们工作环境和学习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上对工作和学习阅读环境进行艺化,调节精神状态,用审美活动激发工作和学习阅读热情,增强自信心,提高效率。新馆阅览空间建筑的柱网荷载能满足现代阅览室开架书库的任意布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运用建筑设计理念,把岳西地方特色引入室内设计中,在创意上通过对山水意化增添自然情趣,可以创作出极佳的艺术效果。学习阅读环境创造不但要有抽象性、识别性和艺术性,还要对疏散和引导人流提供方便与标识作用。阅览空间设计力求简洁明亮,安静舒适,通往各阅览室空间走廊应宽敞,便于人流的疏散,导引标志要醒目。阅览空间电器用材和灯光,选用低耗节能用具,墙面饰面用料要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提高阅览环境质量。

(二)儿童和残障人群阅览空间设计

儿童阅览空间设计要以少年儿童阅读学习为设计对象,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使孩子们在轻松阅览、愉快学习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知识启迪和文化传承。儿童阅读空间设计可采用简洁且形态各异的几何形体,仿佛是儿童游戏的积木世界,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及身体功能学的需要,运用儿童语言、儿童色彩,营造儿童喜爱的阅读空间环境。将每一细部的处理,寓教于整个空间环境中,打造一个具有童心的阅览空间,成为儿童的乐园和学习的世界。岳西新馆室内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特别是残障读者来到图书馆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为方便残障人士走进和利用图书馆,根据残障人群的生理、生活、学习和阅读的需要,设计出完善的残障人士阅读空间,供其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同时应设计专门的残疾人通道和盲道,方便残障读者在馆内通行无障碍。在卫生间内附设残疾人专用配套的特殊设施设备。

四、特殊和特色空间设计

(一)特殊空间设计

主入口和大厅设计。大厅呈长方形空间,是建筑空间序列的起点,是水平延伸的纵向空间。设计应致力于建立有节奏感的纵深空间序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长长的时空遂道,读者从这里走入漫漫的历史长河和知识海洋。从空间设想入手,结合空间序列的排列相向而立,加强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具有一种交替变化的韵律和无声的动力感。大厅是读者学习阅览和交流沟通活动的核心,是引导人们进入图书馆的起点,也是组织人流、疏散读者的枢纽,同时对又担负着其他多种功能。大厅设计是空间的重心,进入大厅空间给创作意念以表现机会,可将空间的意义和人的理性感知推向顶点。厅内展览展示空间创意成为点晴和写意之笔,是对岳西地方文化的感悟、展示与传递。作为公共交流空间,厅内设置书目检索、图书借还、书刊阅览、多媒体视听、展览展示区和休息区。利用空间为人的交流互动、读书阅览、倾诉心得、调整情绪、放松视觉提供良好空间环境。

(二)特色阅览、展示空间和读者报告厅设计

第9篇

[关键词]野营房;设计现状;设计思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84-01

石油钻井勘探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户外性工作,工作地点大都在野外完成,施工环境比较恶劣,而且经常面临施工完后的搬迁。所以,钻井勘探所使用共钻井人员休息和工作的野营房也应当采用非永久性建筑材料搭建完成。野营房的设计理念应以适宜搬迁、环境舒适、设计科学、成本合理等方面思路为主,目的是能够为钻井勘探人员提供一个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钻井野营房的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野营房设计思路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遐想,具体如下内容。

一、钻井队野营房设计现状

石油钻井勘探施工过程中,由于在野外操作,需要使用野营房,它为钻井勘探工作提供了工作和休息的场所,为钻井后勤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钻井队野营房一般分为两方面用途,一方面是工程性用房,另一方面是生活性用房。现阶段,钻井工程中使用的野营房从设计理念和功能方面看,都非常简单,大都只是为钻井施工提供了最基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距离使用的舒适性、空间的合理性、外表的美观性以及局部细化性等方面的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石油钻井勘探人员长期在野外工作,工作量非常大,环境十分恶劣,因此,需要良好的环境供他们休息和工作,因此,对野营房的设计理念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目前,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对石油资源的日益加大,我国对石油勘探范围也变的越来越广,野外环境越来也恶劣,石油生产企业的领导深知勘探钻井一线职工的艰辛,也加大投入和力量,提高野外钻井勘探人员的生活环境,对野营房的设计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因为从事油田开发的野外人员非常多,对野营房设计的要求一直不高,主要都是按照大型设计思路进行,所以只要可以实现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即可。但是,这几年来,从事野外工作人数逐渐减少,一个钻井队的人数保持在100人以内,因此对野营房的设计思路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此外,从原先野营房的设计方面看,外观以及内部质量都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成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在对钻井野营房设计时应加强舒适性的同时,还要对外观性、性价比、环保性、实用性以及娱乐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便于安装、拆卸与运输。

二、钻井野营房设计思路

(一)模块设计思路

在钻井野营房设计思路中,可以引入模块化设计的思路,根据功能、结构的不同,将野营房细分为几个模块,分别按照模块进行生产,加强野营房生产的效率,同时对维护管理提供了更加专业性的服务。此外,不同的野营房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实现功能性的搭配,使得野营房的使用更加灵活性和机动化。野营房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第一,底座模块,由于野外钻井勘探使用的野营房需要面临随时拆卸和搬迁的要求,所以野营房的设计需要能够适应多种场地的要求,野营房的底座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吊装和拖拽爬犁两种形式。在使用野营房时,应按照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合的底座模块。第二,房顶模块,根据野营房的功能不同,可以房顶模块分为平顶标准型、坡顶防雪型、多功能型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安装都有其实际用途和维护手册,方便后期维护管理,使用时根据各自需求选择不同的类型。第三,房体模块,房体包括,野营房内部所有结构和设施,具体分为工作区(会议、值班、机房、仓库等)和生活区(餐厅、卧室、厨房、世质业龋,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模块进行组装。此外模块化设计思路,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例如房体模块,还可以细分为电器模块、餐具模块、家具模块等,使装备、维护更加专业性和快速性,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成本。

(二)空间设计思路

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对钻井野营房的空间大小有明确的规定,长度不得长于8米,宽度不得宽于3米,高度不得高于3米,因此如何在72立方米的空间内达到多方面的要求,是设计思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空间设计是否合理影响人体视觉感和心理感。例如,敞开性设计思路,可以给人心理带来活跃、明朗以及外向型心理感觉,让人感到愉悦和快乐,但是由于缺少维度限制,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因此敞开性设计思路适合餐厅、会议房等使用。而封闭式空间设计理念,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因此在卧室、工作室中使用。而对于仓库需要节省空间,使空间得到更多的利用,可以采用悬浮空间的设计理念,提高空间利用率。

(三)分隔设计思路

空间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空间分隔作为依托,科学的分隔思路,能够有效的利用野营房空间,达到设计的目的。分隔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绝对分隔,通过墙体对空间进行分隔,一般用于封闭式空间的边界部位,例如,宿舍、工作室等需要私密性较强的地方。局部分隔,采用屏风、植物进行简单隔离,这种分隔方式,可以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层次性,在会议室、办公室等混合区域使用。弹性分隔,弹性分隔一般是以推拉门、可以移动的物体进行分隔,使空间可以快速分隔也可以快速合并,在餐厅、厨房中使用居多。

三、钻井野营房发展方向

随着钻井勘探规模的不断加大,野外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延,对野营房设计与生产将越来越被重视了,由于现阶段技术、成本、设计理念的限制,野营房的建设与设计思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模块化以及空间等设计思路将逐渐渗透到野营房设计之中,使得为野外一线钻井职工提供更加舒适、科学、便捷的工作和休息场所。

参考文献

[1] 施亚琴,新型成套牵引式野营房的设计,石油机械,2015-03-10.

[2] 张建庆,浅议野营房便于运输之结构改动,山西建筑,2014-01-01.

第10篇

[关键词] 节能策略 建筑空间 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强调建筑环保节能设计,已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满足现代人舒适、环保生活的重要体现。我国建筑环保设计起步晚,这就强调我国仍需要小断的发展建筑环保设计,特别是在设计理念及力法上,形成一套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设计理念,以更好地实现建筑环保节能设计,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建筑空间节能现状

一方而:建筑业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人户。我国在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较高且能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很低。尽管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在建筑节能这方而的法律条例,所以导致现在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另一方而:国家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行业,可再生资源的应用情况依然不明显,国家政府部门开展人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是采取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然后从北向南面推进的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并没有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的方法

在整个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当然,在整个工程项日的全过程中贯穿该理念也是小够的,还要在废弃处理等环节实施低碳节能的理念,将能耗最大程度的降低,降低环境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在建筑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按照降低资源浪费的原则进行设计,实现对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2.1建筑低碳节能设计中的建筑环境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要将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的了解并进行客观的分析,要把环境和建筑的和谐统一思想融入设计之中,也要用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影响和带动周边环境的改变,促使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的实现,从而使低碳节能设计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建筑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首先要最大程度的增加建筑环境的绿化而积,要最大程度的增加建筑环境中植被的密度尤其是在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对城市环境的布局进行调整,科学的对交通线路进行规划,加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融合,从而促进建筑环境的大力发展。

2.2建筑低碳节能理念下的建筑材料设计

2.2.1绿色建材的合理选用

建筑材料小管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或者是使用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能耗,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如,部分混凝土所散发出的氛气会对环境产生小良的影响,人造板材所释放的甲醛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对于城市建筑而言,建筑力式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在建筑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其能耗也比较高,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是较大的,水泥使用中所寸下放出的一氧化碳量非常大,这种结构的建筑,平均每一个平力所产生的一氧化碳量达到300kg-400kg,尤其是在对该结构进行拆除的时候,建筑垃圾非常难处理因此,从建筑材料的使用力而来看,要是选择小合理的建筑材料,会对建筑的使用及维护等带来诸多的麻烦,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能源消耗低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具有可再生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达到的低碳节能设计的要求例如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采用黄土直接加工形成生土材料,混入芦苇、麦草等,可以有效的防庄建筑开裂对于生土建筑来说,其优点较多,首先施工简单,材料储各丰富;其次能耗较低、取材力便对于土坯砖的生产而言,成本较低,相比较混凝土而言,节省80%左右如果采用土坯砖作为建筑的结构。完全可以达到混凝土材料的安全舒适效果,甚至更加土坯砖在加工的过程中,小需要股烧处理,因此几乎没有污染,其材料可重复利用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材料的性能特点,尽量选择功能高校简单、能耗低,便于施工维护及对室内环境有调节功能的装饰材料。

2.2.2材料使用率的提高

进行建筑低碳节能设计时,要注重节约材料资源的设计,满足节能的理念,要从降低建筑垃圾排放入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保持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一体化设计,尽量减少建筑结构的要素,降低材料的损耗和建筑的能耗;其次,对材料的各种特性饿性能进行掌握和了解,这样就能对其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建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第三,选择耐久性强的低碳、节能建材,如钢结构构件,这种材料便于搭接,施工简单,施工周期交单,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低碳节能设计理念下的建筑形式

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注重的是节能设计首先,对于墙体的设计应该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这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现在对建筑节能环节开发的重点项日建筑墙体的节能是对太能能的充分利用,包括墙体材料的选择、结构力式及颜色等都会对建筑能耗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对于建筑屋而的设计可以采用立体绿化网络体系的形式,前最常见的屋而保温隔热设计力式主要有架空、蓄水、覆土种植等要将墙体绿化和屋而绿化结合起来,在建筑美化的同时,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雨水等,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达到调节的作用

三、建筑空间的节能措施

1.能源的利用

要将建筑空间设计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就必须充分加强可再生资源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使用力度。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环保型能源,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太阳能,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地深入,这也表明建筑空间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现代建筑中对空间设计人员在造价、安全舒适、健康环保、可适应性、可持续性等方而要求很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基本条件。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充分采用智能化技术,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电器设备进行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从而降低建筑电能消耗,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人人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是绿色节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其一,人对空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也不断增加,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空间的意义,需要借助建筑空间的认识才能够实现。建筑空间设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事态和精神而貌,反映了不同的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行为与思想。其二,建筑设计不只是艺术,它反映生活、启发生活、改变生活,创造节能的空间设计是现时代所追求的生活态度,也是促进节能环保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建筑空间设计的真正意义是把它作为展现我们生活的舞台。

结束语

面对着社会与经济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现实条件,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加快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人建筑节能宣传力度,培养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节能意识,相信建筑节能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够长足发展,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柔性视界 空间 虚拟 美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一、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大众越来越关注居住文化和居住品质,空间的合理性也随之成为设计专家必须面对的课程。王受之先生指出:“自由的使用空间是建筑产品的方向,只有做到一个空间兼具多种功能,居住者才可能享受到居住文化品质。”他提出的“自由的空间”为我们未来空间设计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边界”问题是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刚性边界”与“柔性边界”这两种形式。

“刚性边界”的定义是:由不透明的分界物构成的边界,它所表现出的是:不可移动性、时空的稳定性,内向型的自我保护性。具有较强的对外排斥特性,充满了强烈的冲突与对抗。在这里,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中呈现的“墙文化”。达官贵人的府邸、宗族皇权别院,在这些“高等”的建筑中朱红的砖墙象征了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威力。围墙将它所环抱的空间和外界空间隔离,在宣告绝对排斥、独立的同时,也给人心灵上最深的隔断。

“柔性边界”的定义是:表现为一种模糊界面,对不同区域的空间既分割又联系,体现为外向型的包容与贯通,内外的双向交流成为连结体。不同的空间透过“柔性边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边界成为空间信息交流的媒体。

“柔性边界”的引入,对城市、乡镇和建筑内部之间的空间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之成为二者之间的交流和联接空间,提供给人更好的居住环境,增强了居民的社会参与性。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我们从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快节奏的城市脚步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压力。设计师们也都在试图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缓解人们的压力:城市规划的生态化,缓解了过度城市化带来了失衡;室内设计的简洁化,缓解了信息社会巨大的视觉疲劳;产品的情趣化,缓解了工业化社会机械的冷漠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新的空间设计方式,以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

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中只有窗空没有窗扇的“空窗”,每一扇空窗被布置成一幅立体的风景画,美不胜收;花漏窗,景色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还有所谓的“对景”,透过特意设计的门框,景物似一幅中国画嵌在画框中,引人入胜。柔化的视界为园林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让园林内外的人都能看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丽风景,而不再是青砖白墙的阻隔。

三、“柔性视界”的空间研究

空间形态的整体面貌形成了柔性视界的空间风格。影响空间的形态风格的因素是多元的,空间的形态风格不但受到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设计者的个性以及材料与工艺的选择的影响,同时空间风格的形成还是一个发展的、历史的概念,它们实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和逐步形成的。“柔性世界”是我们对空间的一个新定义,是我们为空间设计确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仍然具备传统的空间设计的许多特质,在传统概念上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因素。

(一)“柔性视界”的空间构成

空间设计如同客观视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一样,不是偶然和混乱的堆积,而是有结构、有系统、有层次的。对空间的风格形态设计研究中,主要包括形态的造型要素和形态的语意要素两个基本方面。所谓形态的造型要素包括形状、色彩、空间构图、材料等;而语意要素的层面上包括:形态的比拟、对比、节奏、夸张、变异、丰富、象征、暗示、隐喻等。从环境空间的限定手法来研究柔性视界中最主要的线和面两个要素:第一,线的下定方式与空间构成。第二,面的限制方式与空间构成。线与面的限定方式是空间规划的基础。柔性视界的创造除了应用这些基本的限定手法外,还可以将这些要素的运动变化构成多样的空间形态,产生无限丰富的组合。

(二)“柔性视界”的虚拟性

传统的空间设计中,空间的界定与分割往往是以面的形式来实现的,常用的实体分隔界面以两种形式为主。一览无余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毫无视觉情趣。空间环境的设计应该注意空间实体的“藏”与“露”,注重看见的层次变化,追求意境的深远。苏州园林中的空窗和花漏窗。这是中国意境的代表。在空间的分隔面上与人视线等高的地方留出透洞,即实现了空间的功能区分,也让人的视线不受阻碍,让人心情开阔,愉悦。“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富有生气。”“柔性视界”通过营造更强虚拟性的边界效应,来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在现代的空间设计中,也有“柔性边界”的概念,在原有苏州园林景色渗透的设计理念上更进一步,用各种虚拟,模糊的边界来界定空间,即实现功能的分区,也让空间的流动性更强,让人们的心理感受更舒适:

第一,用暗示性的隔断作为空间边界。用人眼视线以下的低矮隔断,即能产生明确的界定范围,又不会阻挡视线。好的隔断物密度的安排会很好的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如广场中分割机动车和人的娱乐活动场所的隔断,隔断可以完全阻止机动车穿越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但是又不会影响行人自由出入,同时,广场的景观向所有人很好的展示了出来,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平滑,细腻的隔断物限定性强,粗糙,凹凸造型的隔断物限定性弱。

第二,用通透性较强的材质作为空间边界。挂的竹帘、摆置的屏风等这些都是将原来的实体的分割面转换成了其他的空间构成元素。丰富的空间视觉界面让人细细品味,让空间实体或“藏”或“露”。空间的层次立刻丰富起来。“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留给人无限深远和含蓄的意境。

第三,用实体限定产生虚拟的空间边界。用实体的限定形式营造虚拟的空间边界,是我们在柔性视界的空间设计中最为推崇的一种方式。垂直形态是空间中最重要也最常出现的造型元素,如面与面之间的平行,垂直,相交,穿插,弯折,倾斜,围合,封闭等形态,这些视觉形态可赋予空间丰富多彩的精神感受。位于广场的周边的硬质空间,主要满足会展建筑的交通和停车需求。

空间元素的形态是创造空间视觉效果和精神感受的基本媒介,是环境空间和各个结构物体所形成的结合体,它借助形态的体,面,线的组合和穿插,构成了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实体的视觉形态和虚拟的空间感受。

(三)“柔性视界”空间的公共性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在自己营造需要的空间,微妙的保持着相互间的距离。比如,行走的两人谈笑时会略微偏向对方;等待中的人会侧身或蹲下交谈;一群人会围绕起来聊天;这些都是在正确报人际交往的领域。

柔性视界的公共空间中,我们从人际交往的距离着手,在空间的安排和公共设施的设计上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空间的布局上,我们可以通过地面的上升或下降产生虚拟的空间分割;其次,在公共设施的安排上,以适当放大尺寸和使用空间的方式保证虚拟的个人空间。如我们将在室外或车站配置的长登设计成4人坐 、朝向不定,这样关系亲密的人可以坐在一起,陌生人可以坐在长凳的两端,而且即使用于拥挤坐的很近也可以变换身体的朝向,保持心理距离。“柔性视界”空间的公共性另一鲜明的特征就是,注重公众的审美参与。

四、“柔性视界”的美学特征

(一)柔性视界的审美潜质

我们的视界观教会我们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柔性视界相比传统的空间设计更注重虚拟特质的挖掘,即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和感官体验尤为重要。柔性视界空间环境的信息十分丰富,很多东西都会产生一定的场所精神与主题意境。柔性视界的空间精神体验从两个层次上来实现。第一。柔性视界空间形式要具备表达过去经验,将经验客观的呈现出来的作用。第二,柔性视界空间形式还需具有传播意义的作用,它通过空间形式有目的的传播一种视觉信息。柔性视界空间形态的语言因素分析,它具有概括性、象征性和典型性的特征。具体营造手法有借用某种形象原有的意义;可以通过某种理性思考来命名主题形成语意;利用形态符号进行语意营造;利用情景形态符号进行语意营造;用照明形态进行语意营造;利用色彩关系进行语意营造。利用材料与肌理进行语意营造。

(二)柔性视界的美学特征

空间设计既是对人类生活空间环境的创造,因此,除了要满足人类的基本使用功能外,还必须符合人的审美规律。构成柔性视界的空间形态要素本身是和谐、美好的,另外形态要素彼此间也要遵循我们常说的形式美的法则。空间形态的构筑,多是利用体、线、面、点的几何形态要素进行组合。不同的几何形体要素具有不同的视觉力象特征和不同的审美定势特征,进而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的不同美学特色。所谓原始的形体当然就是指圆、球、正方体、立方体以及正三角形等。所谓易于辨别,则是指这些几何形体本身简单、明确、肯定,各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从而给人以明确、肯定的感觉,表现出一种秩序与和谐的特征。

对比与协调的和谐美。对比是指空间构成要素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协调则为差异的弱化。就构成空间的形态美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对比和协调只局限于同一性质的元素差异,在空间构成中主要体现在:大与小,空间体量的大小、门窗尺寸的大小、装饰装修元素的大小等等;形状,具体表现为空间形状、门窗形状、构形和构件的形状组织等;方向,具体表现为空间的轴线转换,水平、倾斜与垂直的互为交错,构形元素的组合等;虚拟,主要表现为开窗与空间界面的处理;曲直,主要表现为空间形态与围合界面的装饰形式的线型特征;色彩与肌理,主

要表现为空间形态的构筑界面与装饰材质的组合视感。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迷失,社会的变迁,现代城市空间与传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如空间需求的扩展、环境质量的提高、人口流动的加剧、交通方式的改变、家庭生活的现代化,都导致城市空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工作、居住、交通、空间的功能都被重新定义;“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注重继承和发展城市的文脉因素,在城市空间中融入社会文化元素,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必将在未来的城市空间设计中被广泛的运用。

本文搁笔之际,不得不提的是,“柔性视界”的空间设计理念并非仅仅适用于大城市,它可以推广到大多数中小城镇和乡村中去,未来我国在建筑和谐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一大批新城镇的兴起,卫星城的简历,这种理念为从宏观上把握这种“边界”,建立新型的城乡和谐关系,创建良好人居与生态环境,追求更科学合理的“自由空间”,提高了良好的思维空间。总而言之,“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可以很好的促进城乡空间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尤其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漫长过程中,在新乡村的建设中,“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都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2]利国.现代设计美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3]【美】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极其传播.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12篇

1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发展特点

营销方式理念的变化。所谓的营销模式,是指存储实现商品交易方式。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时间观念的提高,传统的购物方式——客户只能通过推销员可以联系,这是浪费时间和缺乏情感交流和自由选择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顾客的消费需求。现代空间设计已将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扭转过来,在物理空间和视觉空间,强调其渗透性、灵活性。为客户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的前提下,要多注意休息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创造,并添加促销专员系统装置,处处体现“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理念。

2色彩和软装饰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应用

色彩及软装饰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要遵循以下几个法则:

(1)商业空间设计需要协调人与商品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打造方便愉快的购物空间。一般来说,商业空间的软装饰应注意突出设计风格,视觉设计中心是重要的环节,在商业软装设计中,要明确整体设计风格和售卖商品的品牌内涵之间的关系;对于商品的特性及象征意义要重点设计。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视觉中心有一个就足够了。在对某一部分进行重点设计时,就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让商业空间显得更有朝气。

(2)商业空间装修在色调、风格上的统一不难做到,但关键在于如何让色调和风格呼应。在具体的设计中,就要保持立面与平面、顶棚与墙面、各种摆件之间,形体与色彩层次过渡自然、风格统一。

(3)以灯光塑造温馨的购物环境,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灯光设计来表达色彩和视觉效果,明暗对比的光以及灯光色彩冷暖对比,通过灯光的设计我们可以传达材料质地的对比,建立多层次的视觉体验以及更多样的购物形式,从而表达出不同的品牌理念。

(4)营销方式的设计理念的变化。所谓的营销模式,它是指存储实现商品交易方式。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商业空间的软装饰设计的外观造型和色彩变得非常重要。概念的颜色和商业空间的设计搭配,我们要采用的法则是:在选择色彩时要注意色彩的统一与变化,尽可能不使用的色相太类似的颜色和色彩对比过于大的色彩,要选择使用给人以愉悦感觉得稳定的调和色彩,还可以使用一些对比的色彩来强调商业空间的氛围。如温馨爽快的色调,给人以高贵的感觉,能使人快乐,开朗,暖色如橙色和红色给人以温暖的视觉体验,在一些年轻化的品牌商业空间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等比较跳跃大胆的色彩,来表达品牌的个性化。商业空间的摆件及灯具的色彩选择也要和商业环境的风格统一。现在的商业空间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化,软装饰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有中式的风格,也有欧式的风格以及美式的风格等等。而优秀的商业空间设计可以使整个购物环境无论是在使用和视觉享受上都达到很好的统一,好的商业空间设计能够结合商业空间家具将光线和色彩融合在一起,使得购物气氛得到最好的表达。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