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就业推荐书

就业推荐书

时间:2023-05-30 09:2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就业推荐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就业推荐书

第1篇

一份个性突出的求职自荐书,对大学生成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填写一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自荐书?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陕西省中小企业人才市场的王琴。

王琴介绍说,首先材料不必太多,最关键是展示你自己的特长。一般理科生,用人单位很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应该将自身的社会实践写得详细一些。文科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写得详尽些,这样可以展示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知识的积累过程。

第二,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准备不足,碰到一个单位,张口就问,薪水多少,住房怎样解决。这样容易使用人单位反感,虽说这类问题很重要也必须弄清楚,但关键是先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推荐书上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比如用几年时间打基础,希望做到什么样的职位,对哪些领域愿意尝试等,就有可能使用人单位感觉你是一个有“头脑”的应聘者。

此外,推荐书的形式应该让人耳目一新。推荐书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专业不同,要求也不同,但关键是如何将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与众不同的东西更好地展示出来。

第2篇

关注儿童,父母们比较多的是关心儿童的身体和学习成绩;学校关注的则是考试,是安全,但是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儿童的精神世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阅读生活有关。有媒体调查发现,现在儿童阅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没有好书可读,二是没有时间读书。

我国3.67亿儿童人均拥有图书1.3册,未成年人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以色列的1/50,日本的1/40,美国的1/30。而儿童喜欢看的书中,有许多是不健康的口袋书、日本卡通书、“无厘头”搞笑故事及校园言情小说等。

儿童阅读的问题,往往与他们在中小学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最伟大最美好的图书有关,与我们的中小学图书馆根本没有好书有关。前不久,收到了一位朋友发来的某省中小学图书馆的推荐目录,让我悲从心生。在这个由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推荐书目中,竟然有《最新医院院长工作全书(上、中、下)》、《老年期内科系统疾病》、《下岗职工再就业指南》、《国民经济动员培训教材――工业动员概论》、《支点丛书――临界》、《降低不良品损失工作指南》。这些只是其中不适合儿童阅读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值得孩子们读的好书,却不在其中。

上个月,我在一所小学看到了这样一些书:《这样做生意会赚钱》、《玩转广告》、《赢在营销》、《开公司经商必读》、《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如何练就赚钱的本事》、《小资本赚钱100招》、《成功商人是怎样炼成的》、《狼性商鉴》、《蒙牛管理模式》等。这样的书,在中小学的图书馆里绝对不是个案。

这些图书是怎样流进我们中小学的图书馆的?一是通过招标,按照上述推荐目录,由出版社和书商竞标;二是社会组织捐赠。其实,招标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图书与其他商品不同,不能简单地通过招标,按照价格决定谁中标。在一些教育局的采购中,让出版社自己报书目的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出版社有了“你会压折扣”的心理准备,报上来的就是要报废或人为抬高定价的书,或者就在纸张、印刷上动脑筋。一些出版社甚至专门为招标印制“高折扣”的图书。一些不法书商也直接参与了招标书目的确定等环节,把质量差的书塞进书目。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最后坑害的是孩子,糟蹋的是纳税人的钱,是国家的信誉。

至于社会捐赠,也有许多问题。有些机构团体想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最多的图书,他们最关心的是“效率”,是图书的数量和价格,书的品质往往不是考虑的最重要的方面(当然,也有一些机构是非常认真选择好书的)。

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是学校的精神文化中心。一座图书馆对学生的意义,绝不亚于一个多媒体教室或一个塑胶操场,但是图书馆花钱更少。成人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守门人”。图书馆的书,是我们成人为孩子选择的。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人,就会选择怎样的书。正如王林博士所说的那样,图书馆里没有好书,就像人没有灵魂;就是隔绝了孩子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就是对孩子时间和兴趣的双重“谋害”。在许多农村家庭还不富裕、许多城市家庭还不重视为孩子选好书的情况下,学校图书馆是穷人孩子获得书的唯一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用心为学生选书配书。

最近几年,我组织全国的阅读推广专家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为学生们研制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和《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正在研制《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和《中国教师基础阅读书目》等,从几十万本图书中选择100本左右的好书,推荐给教师和学生。这些工作,本来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做的。现在虽然从国家到省区市都有推荐书目,但就像我前面列举的那个省的目录一样,大部分省区市的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没有经过真正的科学研究。所以,首先应该研制一个科学严谨的中国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

第3篇

一、网上报名适用范围

1.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各单位2016年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的考生。

境外留学人员应获得硕士学位,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后方可报考。

2.2014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拟在2016年秋季入学的硕博连读转博考生。

3.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各单位2016年秋季入学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即持有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盖章的《报考201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的考生。

注:已参加2016年全国推荐免试研究生统一网上报名并拟录取为2016年直博生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无需参加此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网上报名。

二、网上报名网址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

三、网上报名时间

自2015年12月10日至2016年1月31日,全天受理。部分单位提前结束报名的,以相关单位公告的日期为准。报名前请务必注意查看拟报考单位的网上公告。

四、网上报名流程

考生进行博士网上报名前要仔细阅读《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简章》、《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秋季入学博士网上报名公告》和考生拟报考相关研究所的有关通知公告。

推荐使用IE浏览器进行博士网上报名。

进入博士网上报名网址后,考生应按照本人报考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报名”或“硕转博报名”。

1.网上填写和提交信息

(1)申请注册:考生第一次进入博士网报系统,应首先注册,录入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注册信息仅对本次招生有效。如注册失败,可能是用户名已被其他考生使用,请更换用户名另行注册。

(2)登录系统:首次使用时,注册成功后自动进入网报系统,选择报考方式,即“普通招考报名”(指招生单位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或“硕转博报名”(即硕博连读转博,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选择“普通招考报名”,在考试方式中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考生再次使用博士网报系统时必须先进行登录。

(3)录入信息:按系统提示和栏目设置,逐项如实准确录入个人信息。

(4)上传照片:按照系统提示的格式和大小上传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照片必须清晰、完整,不能使用生活照。

(5)保存与提交:各步骤信息录入完毕点击“保存”按钮,系统将保存考生填报的各项信息。考生应仔细检查各项内容,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改,核对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以便招生单位浏览和确认考生信息。网报信息提交后,网报系统自动给考生发送确认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

特别提示:未点击“提交”按钮的网报信息无效。

(6)浏览信息与修改:对已提交的信息进行检查。如需修改,在“信息录入”中进行信息修改,完成后请点击“下一步”按钮进行保存。报考单位一经对考生提交的信息确认、或者国科大关闭博士网报系统后,考生将不能再对信息进行修改。

(7)硕博连读转博考生进行网报时,其硕士学习阶段的部分相关信息会由系统自动导入,若考生核对发现有误,应及时与所在单位研究生部联系。

2.打印报名信息表

正确提交个人信息后,便可打印报名信息表。网上报名系统提供了报表打印和页面打印两种方式供考生选择使用。

3.下载专家推荐书

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或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博士报名专家推荐书,推荐书由两名教授(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填写且密封签字后交考生转交报考单位或直接邮寄到考生报考单位的研究生部或学院办公室。

4.退出登录:完成本系统各项操作后,请点击“退出登录”。

考生要特别注意核对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报考类别(如非定向或定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号码等关键信息是否准确。

(注: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毕业时不发就业派遣证;除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外,一般针对现为在职人员且毕业后须要回原单位工作的考生。非定向生可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毕业时发放就业派遣证)

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信息和录取信息上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后一律不得更改相关信息,学校也不再受理任何修改考生相关信息的申请。

五、提交报考材料

考生须于2016年2月15日前将以下报考材料邮寄或送交至所研究生处。(邮寄报考材料的以邮戳时间为准,直接送交报考材料的以送交时间为准。)

1.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报考研究所或学院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打印并有考生本人签名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信息表;

(2)两名教授(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报考秋季入学博士的应届硕士生,在报名时可先提交硕士学生证复印件,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港澳台身份证)复印件;

(5)报名费(150元);

(6)境外留学人员须提供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7)研究所或学院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空表可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按报考单位的要求提交其他有关材料。

报考“申请-审核制”试点单位的考生按报考单位的要求提交其他有关材料。

2.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提交硕博连读申请表。

六、报考确认,领取准考证

考生应于2016年3月12日前向所报考的单位咨询报考确认信息,询问准考证发放事宜。

七、考试

1.初试:专业课一为2016年3月18日,上午8:30-11:30;专业课二为2016年3月18日下午14:00-17:00;外国语为2016年3月19日,上午8:30-11:30;同等学力加试政治理论为2016年3月20日,下午14:00-17:00。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上标注的时间地点为准。

2.复试及体检: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八、其他说明

1.网上提交的个人信息必须按照网报系统字段设置要求逐项如实填写,所填信息务必完整、真实、准确。

2.请考生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事先对自己的报考资格进行确认。如因考生个人原因导致取消报考资格或不能参加考试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应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并确定“报考类别”,即“定向”或“非定向”。“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报名考生的“报考类别”一律为“定向”。网上报名信息提交后不得更改报考类别。考生与原工作单位或定向单位之间应事先做好协商。凡考生与原工作单位或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造成不能录取等后果的,由考生本人承担。

4.如果出现因网络拥挤,造成报名过程出现异常,请等待网络畅通以后再进行。

5.打印《报名信息表》时若出现无法正常显示的情况,可以重新启动计算机或更换计算机重新打印。

6. 请考生将提交的报考材料直接邮寄到报考的研究所研究生部或校部学院办公室,不要邮寄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以免延误各单位进行准考资格审核。

7. 境外留学人员填写硕士学历学位证书编号栏目时应填写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上的认证号。

8.硕博连读转博考生填报考试科目栏目时一般应选择“无考试科目”。若招生单位需进行笔试考核的,请按照招生单位的具体要求填报考试科目。

9.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10.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27-87197829/87197806,李老师,蔡老师,唐老师

第4篇

一、申请条件

(一)具有北京市户口,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

(二)是持有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或是持有有效《毕业证书》,且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或是持有复员(转业)军人自谋职业证明、尚未就业的复员(转业)军人;或是在乡镇劳动保障部门办理了转移就业登记或是持有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证》的农村劳动力人员。

二、贷款额度

借款人为个体工商户的,提供的小额贷款担保额度不超过5万元;借款人为自主、合伙创办小企业的,提供的小额贷款担保额度一般为20万元,或根据经营项目和安置本市城镇失业人员人数,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提供担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三、贷款期限

小额贷款担保期限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

四、贷款利率与贴息

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水平执行。市财政部门对从事微利项目的个体经营、自主、合伙创办小企业的借款人发生的小额担保贷款利息据实全额贴息。

五、贷款程序

(一)借款人为个体工商户的

当向户籍或经营所在地社保所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市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推荐书》一式三份,并提供下列文件:

1、借款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再就业优惠证》、《大学毕业证》、复员(转业)军人自谋职业证明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2、《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经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创业培训合格证及复印件,经创业培训机构审定合格的创业项目计划书或可行性分析报告;

3、《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4、《北京市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个人承诺书》;

5、经办银行、担保机构需要的其他资料。

(二)借款人为自主、合伙创办的小企业的

向注册登记地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市小企业小额担保但款申请书》一式三份,并提供下列文件:

1、创办人、合伙人或股东的《再就业优惠证》、《大学毕业证》、复原(转业)军人自谋职业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营业执照》副本、《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注册验资报告》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3、营业场所证明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4、及加盖企业公章的企业章程及合伙协议书复印件;

5、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副本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授权人的授权书及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7、贷款卡复印件及密码(或贷款卡查询结果复印件);

8、企业决定申请融资担保的股东会决议或合伙人会议决议;

9、当年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

10、企业一般情况及项目可行性报告;

11、拟提供的反担保措施;

12、担保机构及经办银行需要的其他资料。

申请最高5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还必须提供下列资料:

13、企业招用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14,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纪录,

15、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及复印件;

16、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

借款人应在贷款银行开立账户,且已用于项目经营的资金不低于贷款本金的30%;合法经营,资信程度良好,有偿债能力。

六、审批程序

(一)借款人为个体工商户的

1、在信用社区申请的

社保所受理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按照《北京市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人资信情况调查表》的内容对申请人进行调查。

社保所根据调查结果对申请人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在其户籍所在地居委会宣传公告栏公示3天。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申请资料推荐到经办银行,经办银行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贷款的审核并通知担保机构办理有关担保手续。担保机构接到通知后2个工作日内与贷款申请人签订《委托保证合同》,与经办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经办银行在签订《保证各同》后2个工作日内发放贷款资金。

2、在非信用社区申请的

社保所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有效后在《北京市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推荐书》上签署意见,将资料送与区县签约的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可行性、自有资金、还款来源和反担保措施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后办理担保手续,由与区县签约的商业银行经办机构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贷款业务。

(二)借款人为自主、合伙创办的小企业的

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在申请材料齐备后5个工作日内对小企业申请资料进行调查,确认资料真实有效,项目可行后,在《北京市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并将资料送市创业指导中心。

市创业指导中心、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在5个工作日内联合对企业的自有资金、还款能力、反担保措施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通过区县劳动保障部门通知申请人办理担保手续,经办银行在2个工作内办理贷款手续。

七、贴息申请

(一)个体工商户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贷款人在向社保所提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同时提出财政贴息书面申请,填写《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财政贴息申请表》一式三联。社保所根据规定审核贷款人是否从事微利项目,对符合财政贴息条件的在申请表上签章确认,随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资料转入下一审核环节。

(二)自主、合伙创办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第5篇

为表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并取得突出业绩的校长和农村教师,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献身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根据《温州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新闻奖教金评奖暂行办法》(温教发〔**〕83号)和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首届新闻奖教金评奖工作的通知》(温教函〔**〕98号)文件(具体见温州教育网)精神,现将温州市首届新闻奖教金评奖推荐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与条件

1.优秀校长:①在中小学(含民办及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学校)任职年限满5年(指**年9月10日前满5年)以上的现任校长(含副校长);②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作风民主,关爱师生,致力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出色履行校长职责;③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注重学校发展,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带领师生共同实现学校目标;④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指导能力,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推进以新课程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⑤有较高的威信,善于发现教职员工长处,鼓励引导教师发现学生优点,并能知人善任,扬长避短,推动学校形成团结、向上、和谐的人际关系,致力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

2.优秀农村教师:①在灵溪镇建城区以外的中小学工作满8年以上的在职教师;②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出色履行农村教师职责;③善于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在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致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努力为农村学生今后生活、就业、升学奠定基础;④善于鼓励、引导和帮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获得求知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效;⑥善于学习思考探索,以“一专多能”为目标,促进自身教师职业和学科专业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

二、推荐名额与办法

全市评选优秀校长50名,优秀农村教师50名,合计100名,总推荐名额为120名。我县推荐名额为优秀校长8名,优秀农村教师13名。

各学区推荐优秀校长,优秀农村教师人选各1~2名,直属学校推荐优秀校长、优秀农村教师各1名(灵溪镇内城区学校不能推荐教师)。县教育局组织考核组对推荐人选进行考核调查,局党委听取考核组汇报后,研究确定推荐人选,报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再聘请教育、新闻等相关部门代表组成新闻奖教金评奖委员会,进行评奖。

三、推荐材料报送时间与地点

1.报送材料

①《新闻奖教金优秀校长奖推荐表》或《新闻奖教金优秀农村教师推荐表》(表格在温州教育网下载,一式二份);

②学校推荐书(一式二份);

③推荐人选相关学历、职称、荣誉证书复印件(按教育行政、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顺序,由学校或学区人事干部核实后盖上公章并注明“此件与原件相符”)。

2.报送时间及地点

第6篇

近年来,广西科协围绕不同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深入开展科普创作活动。不断深化科普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科普方式,在推进科普文化建设中作不懈的努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繁荣广西科普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效益。

科普创作方面发挥自身特色

2008年金融危机时,广西科协出版“农民工创业”专刊并举办以农民工创业就业为主题的科技大集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9年出版《防灾减灾专刊》,分疫灾、天灾、地灾和农作物病虫灾,共印制15万份,在自治区“防灾日”免费下发到全区各地。2010年针对广西旱情及时出版以科学抗旱为主要内容的“抗旱专刊”,印制15万份免费下发至旱区一线。2011年日本核泄漏危机时出版“核幅射科普专刊”并在广西科普馆举办了专题科普展览还并组织在全区主要城市防城港市、北海市、柳州市巡展等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广西科协科普专刊紧扣时政热点、社会热点,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解答各种社会问题,指导社会群众科学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充分发挥了广西科协的科普特色。

社会科普活动贴近群众

2008至2011年间,广西科协在南宁、柳州、上思、武鸣、扶绥等地共举办了6届广西科技大集,每次活动都能吸引5万人次左右的群众参与。2008至2011年间,每年都要举办或参与广西十月科普大行动、科普大篷车、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周广西活动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科普展活动。2010至2011年,广西科协组织开展了第一、二届广西健康科技博览会,活动内容包括:科技健康产品展览、健康专家义诊、健康科普讲座等。吸引大量中老年群众参与。广西科协每年组织科技、科普专家和书画名家参加的城市科普社区行、科技文化下乡进村寨,广泛进行科普宣传科技服务以及书画现场表演30多场次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在组织专家开展科普讲座方面,有为配合艾滋病防治开展的“艾滋病预防”专家报告会,也有配合环保专题组织开展的“低碳经济发展论坛”。各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讲座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

编撰科普读物开展科普宣传

2008年起至今,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畜共患病防治、节水农业、节能减排、抗灾防灾、食品安全与健康等内容出版科普挂图48万套张,发行至广西各地。2010至2011年,广西科协科普部与南方科技报社、广西科普作协合作编辑出版了《农博士答疑一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2套共8本,其中第一套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重点推荐图书,并获广西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第二套丛书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题词并任顾问,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作序。第三套丛书将于2012年出版。2009年推出的农村科普题材小说《股份农民》一书已再版四次,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录。2008至2009年先后推出《医药星期三家庭健康系列丛书》二套八本,并由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为丛书作序,深受广大中老年读者欢迎。2010年,广西科普作协还与南宁市科协联合编撰了《南宁市民科学素质100问》,此书是南宁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出版后由南宁市科协免费赠阅南宁市民。(刘培良)

(广西科协)

第7篇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指课堂教学、课外读书、素质拓展、观看教学片、专家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实习实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是鉴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的背景与专业定位的基础进行量身构建。经过四年多的运行,初见规模,成效显著。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技能培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主要抓了“一点二查三评四奖”工作:(1)监控重点:主查内容有教学文档、课堂教学、考试考查、实习实践、毕业论文。(2)教学检查:包括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日常督查。由教学办统筹、各个系按教学常规按时落实。(3)教学评价:包括主管评价(例行评价、专项评价)、同行评价(随堂听课、互相评议)、学生评价(问卷评价、座谈会评价)、委员会评价(公开课评价、专项评价)。(4)教学奖励:包括优秀教学成果、考试工作先进个人、毕业生最喜欢的教师、最受欢迎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受欢迎的老师、优秀课件;教学名师、实践教学先进个人、毕业论文指导先进个人、最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老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学文档。

2、课外读书

课外读书有益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锻炼自学能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完善知识结构。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组织书源:将学院原有资料室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以400余册开始运作;向学校申请争取经费购置图书,弥补学校文化艺术、修养励志、史、诗、法、管方面图书的不足;师生捐书。包括老师、客座教授、学生捐书约一千册;定时开放学院图书资料室。(2)指导交流:由专业课老师提供专业方向的推荐书目,学院读书领导小组结合年级、专业等制定出推荐书目,由学生会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互相推荐好的书籍。(3)制度管理:成立了“读书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制定了“课外读书管理办法”,“读书笔记审阅办法”,“学生书库管理办法”。

3、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环节,主抓课程教学与实战培训工作:(1)教学目的:素质培训课以“了解专业、了解自己、知书达礼、能干能言”为目标,通过每周一次培训课、每学年不同的培训计划,拓宽专业深度和宽度,培养成功心态、储备专业综合知识、加强礼仪训练等。(2)培训方式:设置教学课程,建立模拟听证会、辩论协会、单程车票等多个素质培训项目,运作情况良好。(3)组织管理:组成素质拓展证书管理小组,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证书所列内容共分六个栏目: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4)考评体系: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小组是在针对我校《综合素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所成立的组织机构,以学分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拓展进行审核。

4、观看教学片

观看教学片是指将电视剧、电影、影视专题片、纪录片、电视节目和教学专题片应用于专业教育。这种教学形式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印象深刻。我们设计了影视作品(节目)应用于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案、运行的模式与机制。(1)总体设想: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确定影视作品(节目)应用于专业教育的前期准备、适用阶段、教学目的、预期效果、指导方式,建立相应的模式,进而通过试点运行、组织流程、总结评估、优化循环,建立相应的机制。(2)教学模式:确定影视作品(节目)遴选的范围、渠道、基本前提、基本原则、标准、数量和方式方法;探讨遴选出的影视作品(节目)具体应用于专业教育的前期准备、阶段、目的、预期效果和引导、指导的方式方法。(3)运行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人员体系,资料信息的获取、分类、整理流程与管理体系;设备、场地等条件的保障措施;建立了经费的筹措、使用与良性循环机制;建立了学生的动员、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了影视作品(节目)的跟踪遴选、匹配、优化循环机制。

5、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结合专业教育,强调文理贯通,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做人做事做学问和就业择业创业的专题教育。主要抓了课程教学与现场互动工作:(1)教学安排:听取专家讲座的对象以全体三年级学生为主,大部分讲座直接排入课表(每学期不少于10次),每次讲座3小时。提前将讲座主题和讲座专家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记笔记和写体会。(2)分工负责:专家讲座由院长总负责,院长助理具体负责,一位老师协助组织。主要由院长负责确定讲座选题,邀请专家,主持讲座,参与和学生的互动,并进行总结。(3)组织管理:讲座前注意了解学生意向,讲座中注意专家和学生的互动,讲座后注意收集学生的反映和建议。平时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听讲收获,期末组织考核,可按限选课填报成绩和计算学分。学生听取专家讲座的表现和收获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6、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帮助学生进行初步职业选择,确立职业目标职业意向、分析职业素质,制定职业计划,参加相关职业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打基础。主要抓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工作:(1)办班培训:制定了《过级奖励办法》,成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联合“鑫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常年开设各种国家认证资格考试项目,其中有秘书、策划师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等资格认证。(2)讲座咨询:举办营销类、策划类、成功学类、心理学、人际交际等讲座,扩大职业视野。组织、提示收看有关人才招聘节目及专题片,参加招聘会。支持奖励参加自考、英语四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等资格考试。(3)信息:大量收集社会职业需求信息,并通过网站、院报、就业小纸条、班级qq群等途径进行传播。(4)实践培训:建立社会实践基地20余家,聘请就业导师和就业指导老师27位,给广大同学提供了职业技能指导、锻炼和实践的平台。

7、专业实习实践

构建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专业建设高起点、高水平、超常规发展和后来居上而不懈努力。(1)总体思路: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要求,结合课堂教学,配套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运行阶段、实践目的、预期效果、指导方式、基地建设、组织流程、总结评估,建立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2)领导体系:

构建院长牵头、教学副院长统筹、系主任全面负责、指导教师跟踪服务、教学办、行政办、学生办协助的开放性、立体化、网络式的领导体系。(3)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实行系主任负责制,完成实习方案、制定制度、联系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模块、组织管理实习等一系列具体工作。(4)基地建设:与新疆房地产协会、新疆各类企业20多家保持合作关系,保证了专业实习工作进行。(5)评估机制:制定实习目标、任务、要求、考核办法;提交实习鉴定,由学生办整理归档;进行个人总结、班级总结交流、学院总结、表彰、交流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取得成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课堂教学、课外读书、素质拓展、观看教学片、专家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实习实践,经过近四年多的运行,成效显著:

1、观念领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模式的构建,是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来我们凝练出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人才,为了一切人才,为了人才的一切。院训――对人感恩,对己克制,对事尽力,对物珍惜。道路充满艰辛,更有无限机遇,我将全力以赴,创造人生奇迹。人际关系论――开放沟通,打成一片,团结互助,利人利己。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目标与途径。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行动。

第8篇

关键词: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实施框架;实施条件;挑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3-0087-05

在终身学习的国际化背景下,欧洲委员会推出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ECVET)。该体系作为推动学生终身学习和教育流动的工具,旨在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和终身学习。该体系的实施打破了校与校、国与国之间的障碍,为欧洲各国在职业教育机构所获学历的相互比较和认可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欧洲学生在欧洲地区继续教育与就业提供了保障。自该体系问世以来,从其论证阶段到逐步加以实施直至全面推行阶段,其总体进展以及目前在欧洲各国的具体实施情况备受世人关注,其实施框架和条件设置对于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推进和学分转换制度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的发展和实施历程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ECVET)这一概念首次作为政策文件是由欧洲委员会根据2002年出台的哥本哈根宣言提出的。自2002年以来,ECVET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路径和思想方面的不断转变并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进行了探讨。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2004年马斯特里赫特公报明确了最初的目标:推行和实施该体系,注重学习成果的累积和转换,“允许学习者在职业培训系统之间转学时累加由他们在原来学习机构所获取的学习成果[2]。2005年欧盟委员会首先对该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该体系被认为是改革职业教育体系、调节个人需求与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该项目只有在适应特定国家、区域或行业的背景下才能得以推介。据此,2006年欧盟委员会制订了《职业教育学分转换体系的蓝图》,仍然强调注重学习成果的累加这一环节。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在全欧洲范围内展开了进一步研讨。2007年6月召开的慕尼黑会议就研讨结果进行了论证,多数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共同的欧洲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2007年底欧盟委员会组成了专家小组,专家就该体系的技术规格和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严格的审议,就该体系中资格证书的作用和范围、学习成果的使用、行业和职业的理解、评估和验证标准的定义和作用、建立等价之间的资质及质量保证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哥本哈根进程”强调大力发展具有欧洲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更好合作[1]。2008年4月,欧盟委员会了《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关于推荐建立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体系的建议书》(简称《欧洲建议书》),向全欧推出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European Credit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ECVET)。《欧洲建议书》的出台使得该体系于2009年正式启动。2008年波尔多公报强调支持欧洲各国间的学生流动,推动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并提高“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可度”和“教育和培训机构之间的透明度和可信度[3],从而“便于个体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得以转换、识别和累加”[4]。在这些行动的基础上,2009年,欧盟又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实施推荐书》。推荐书邀请各个成员国逐步实施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体系(ECVET)。实施阶段包括准备阶段,从2009年到2012年;逐步应用阶段,迎接2014年首次欧洲评估;全面实施阶段,从长远打算,2015年以后,将其应用到各级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框架(EQF)中。具体实施计划见图1。

二、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的实施框架、条件和模式

自《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实施推荐书》出台以来,欧洲各个国家利益相关者积极着手做准备工作,以便将学分纳入到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体系。顺利实施该体系取决于合作伙伴建立必要的实施框架和条件。

(一)实施框架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的实施框架由学习成果单元、相关机构合作伙伴、学分转换与累积及学习协议四个要素构成。其中,学习成果单元是该体系的核心。单元是由知识、技能和能力组成的。单元的特征是独立于所有培训和学习的具体方法之外的,单元可以相互依存,可与流动的时段性相联系。单元内容必须清楚易于理解,必须在合乎逻辑的条件下建立起来并且允许评估和验证。相关机构合作伙伴的建立是指在学分转换时需要在各国主管机构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学习成果转换的程序和指南是由相关主管机构制定的,每个机构在自己的范围内有权利颁发学历资格证书或学习成果单元证书。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谅解备忘录加以正式化,以在国与国间和不同机构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环境。学分转换与累积是指个体学习者通过不同学习途径、不同时期获得的学习成果经过评估并授予学分后,可以通过学分转换的方式得到相关机构的验证和认可。以此方式并按照国家、部门或区域规章制度便可以累积学习成果单元,最终获取学历资格证书。学习协议要由两个主管机构和学习者依据谅解备忘录的框架共同完成。学习协议要明确转学期间的特定条件如学习者身份、流动期限、预期达到的学习成果及相关的学分。由学籍所在的主管机构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接收学籍的主管机构根据相关规则和程序进行审查和认证并把转换的学习成果累加到本机构授予资格证书的学分里。

(二)实施条件

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制度和政治环境,这是实施手段得以顺利进行的环境;二是资格证书设计的技术组件问题。这两方面因素会影响欧盟各个成员国对该体系的实施策略或方法,这些因素可细化为15个具体条件(见图2),这些条件又可以归纳成五大方面[5]。

1.论证(理论依据和目标、附加值)。该体系的实施首先要明确地以证据为基础对其目标和附加值加以阐述,需要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从业者、政策决策者、社会合作伙伴、研究人员、企业、行业组织等。制定明确的理论依据和目标,认同该体系给各个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以及教育现代化所带来的附加值。

制定实施该体系的目标需要从国家级政策目标和欧洲各国认可的2020战略目标的角度优先考虑其目标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在发展各个国家的资格框架、验证程序或学习流动的途径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该体系的附加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地区或当地职业教育与培训情况以及已经进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和变动情况。这也取决于该体系如何处理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如辍学生,获得教育和培训的保障或移民群体教育与培训的整合。许多欧盟成员国就他们的教育和培训系统进行了分析以便引入学分体系。该项工作可包括实施该体系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影响分析和SWOT(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等,以用来证明该体系的附加值。

2.承诺(承诺书、沟通与信息、兴趣与支持)。实施该体系的具体目标一经达成,该承诺书应正式成文。由负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部委、主管部门、社会合作伙伴、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等协商,以执行文件或战略文件的形式体现。承诺书可以包含为该系统进行协同宣传和信息方面的政策,从而让所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相关人员给予重视,从而达到共同的原则和目标。兴趣和支持包括开展激励策略。其战略文件可包括工作计划和对责任和可能的专用资源的定义。若实施该体系过程中能有一个正式的决定来进行指导,利益相关者更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3.能力建设(立法和监管框架、VET利益相关者职能、资源配置)。能力建设涉及考虑如何设置资格证书制度以及明确哪些部门执行哪些任务。该体系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决策过程中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角色。任务分配给国家的利益相关者显然是在各成员国的职权范围之内,这也是在法律框架之内,从而保证该体系的顺利实施,吸引和鼓励社会合作伙伴、行业组织及从业人员行使其所有权。发展立法和监管框架,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限。

最近几年,学习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与资格证书相关的活动,从特定的工作实践范畴,到最广泛的资格证书水平描述,以确保资格证书的透明性。学习成果可以用在不同的环境:在职业和教育标准的范畴,课程或教学计划,描述评价规范,资格证书描述,国家资格证书框架和用于其他目的,如学分安排、简历、招聘广告、信息、咨询和指导或教育质量保证的管理。

4.学习成果转换(学习成果单元、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鉴定和验证)。一些欧盟成员国已经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证书的学分体系。为实施欧洲职业教育学分体系作准备,首先必须考虑如何最好地支持学习成果的可转换性。欧洲推荐书建议转换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是以单元的方式描述。

该体系的学习成果的学分是指个体学习者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已经得到评价。在涉及到转学时,学习成果可被认定和验证,以便计入资格证书或可以转移到其他课程或资格证书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其可信度、评估过程对等及质量保证方面的问题随即出现。

5.跨国合作(学习流动协议、充分利用欧洲学习流动模板)。该体系旨在将其运用于跨国流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环境中。跨越国界可指地理边界,也可指体制边界。在这两种情况下,有必要考虑在另一种体制下发生的学习,就学习流动的特点(持续时间、学习成果、质量测定、后勤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达成共识,欧盟各国需要就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资格证书授予等方面的情况拟定共同文件。充分利用欧洲学习流动模板,联合开发和共同使用有关谅解备忘录、学习协议和个人成绩单是必不可少的。实施该体系的必要条件可分为两大方面:提高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归属感和寻求一个以质量为基础的方法界定资格证书和验证学习成果。条件可能是政治或技术性质。

该体系的实施依据资格证书系统的自身特点,以确保该体系的透明度和对资格证书的共同理解。在这方面,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的开发和学习成果的途径为成功实施该体系所需要的透明度和互信打下了基础。这些技术条件已经在一些国家或区域教育和培训系统内运作。他们也可能是现有学分系统的一部分。这些必要条件和措施旨在支持同行学习和推动该体系的实施。无论是欧洲决策者还是国家、地区或当地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三)实施模式

目前在欧洲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①中广泛使用单元或模块,这种模块化的初始职业教育模式可被描述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静悄悄的革命”。被调查的38个国家和地区按是否使用单元或模块可分为两大类,其中,每一类别中分别有各自的情况。在此,将这38个国家按类别共分为四个集群,具体见表1。在这38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在2009年以前单元或模块已成形,这些国家即是表1中的集群I和集群Ⅱ国家,这19个国家和地区多数的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是以学校办学为主的。剩下的集群Ⅲ和集群Ⅳ中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使用单元或模块,也没有学分转换系统,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以学徒制的形式实施,如奥地利、丹麦、德国、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根据有无单元或模块,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的实施模式存在差异。

1.设有单元或模块的国家(集群I 和集群II)。ECVET推荐书明确区分学习成果单元和模块:学习成果单元是资格证书的组件,而一个正式的学习计划或培训的各个阶段被划分为模块。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各个国家一般不遵循这一区别。这两个术语在实际应用中是可互换的。学生若转学,可以在同一级别的资格证书框架内同一级别的不同培训机构转换学分。在实施单元或模块和学分体系的国家,学分转换是由学分转换体系操作的,有芬兰、冰岛、爱尔兰(学徒除外)、卢森堡、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在设有单元或模块,但没有学分转换系统的大多数国家,在相关学习培训机构之间实现学分转换通常是可能的,学分转换可以通过已获得的单元或模块的形式实现。没有学分转换系统并不是一个主要问题,而其体制安排的复杂性和政策规定的异质性以及质量评估是学分转换的主要障碍。

为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颁发证书可通过累积的单元或模块或依据期末考试进行。各个单元或模块可分别进行评估和认证,有六个国家或地区(包括爱尔兰、西班牙、卢森堡、芬兰、瑞典、英国)是利用这种方式颁发证书的;而期末考试可体现一个更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概念,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颁发资格证书的国家和地区有:比利时(德语社区)、爱沙尼亚、法国、匈牙利、冰岛、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其中,冰岛和斯洛文尼亚已具备可操作的学分转换系统。

个体学习者若跨国学习期限相对较短,不超出整个单元或模块的期限,学分转换不成问题,出国学习会被纳入整个单元或模块的整体评估中。在国外获取的学习经历可被视为学习者在国内学习途径的一部分,这样就避免重复学习。但跨国学习时间长,如占用整个单元或模块,学分转换的可能性较为局限。在设有单元或模块和国家学分转换系统的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系统的结构框架支持跨国学分转换。因此如果老师和培训官员信任海外学习的质量,学分转换就会普遍被接受。在西班牙和英国,跨国学分转换通常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家对评估和认定证书有现行的质量保证规定。在设有单元或模块而没有学分转换系统的国家或地区,如法国和土耳其没有跨国学分转换的情况:国家质量保证措施要求根据本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以便确保学习结果的一致性。在剩下的八个国家中,跨国学分转换在个案基础上或作为试点项目的一部分是可操作的。

2.未设有单元或模块的国家(集群III和集群IV)。在没有单元或模块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可受理学生申请的学分转换,如在捷克共和国、丹麦、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灵活的体制安排允许教育和学习提供者接受学习者申请的学分转换。在这些国家,在质量和规定上的异质性以及学习者的有限需求是学分转换的主要障碍。比利时(法语社区)、拉脱维亚和马耳他目前正在开发体系框架来支持学分转换

在未设有单元或模块的国家和地区,学分累积在技术层面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授予初始职业资格证书是基于期末考试。在没有单元或模块并主要以学校办学形式为主的这组集群中(集群IV),未来的改革可能支持学分累积。在比利时(法语社区),推行学习成果单元累积的框架按着ECVET推荐书的建议正在进行之中。而在集群III中不会有这种情况。丹麦明确表明,职业培训的目标是为了让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习者首先达到全面的国家认可的职业认证水准,之后才能让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在这一集群,职业教育体系不支持学分或单元或模块转换。在国外获得的学习经历包含在整体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全面评估中。

在大多数国家,资格证书的授予是根据学习者能否成功完成一项教育和培训计划和其最终评估考试结果而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通常不支持学分积累。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遵循一个全面的方法进行教育和培训,在冰岛和斯洛文尼亚会有相同的假设;他们已经设有单元或模块和可操作的学分转换系统,但不支持学分累积。集群IV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改革,但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会导致他们在操作方式上的转变。

三、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实施面临的挑战

欧盟委员会推行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ECVET)的初衷是促进欧洲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更好地合作,鼓励学生的跨国流动以及对学习成果和无边界终身学习的认可。但在具体实施中仍面临如下问题。

(一)政策规定的异质性

在推行ECVET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都已经采取统一的模式。各国有关教育机构方面的立法政策内容及政策倾向的不统一是形成欧洲职业教育体制多样化(如在各国学历资格认证框架不同、学分获取途径不同、学历资格证书授予形式不同、学分适用范围不同)的原因之一。学分转换体系这项计划并没有在那些已经设有学分转换体系或设有可转换的单元或模块和那些初始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徒形式办学的国家得以实施。在这些国家,摆在学分转换体制面前的主要挑战是它将在多大程度上加强“单元”方法来运行学分转换机制。2009年之前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中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引入单元或模块和系统性安排来大力支持学分转换。然而,这种趋势并没有与推动授予职业教育资格证书要建立在单元或模块累加基础上的这一倡导同步。有证据表明,单一或部分认证的单元或模块资质在劳动力市场并不被认可。多数受访者认为学习者只有在一个教育和培训项目结束时能够拿到一个最终的完整的证书,才能走向劳动力市场。

(二)评估质量的差异性

各个国家对评估和认定证书与学习成果有各自现行的质量保证规定。这种评估质量规定的差异导致了相互认证和转换学习成果无法有效、顺利进行。其中跨国流动涉及的学分转换一系列问题引发执政当局的担忧和增加教育和培训提供者的工作负载。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供应商与国外合作伙伴有必要联合开发商讨学习成果单元的对策并制定相应的跨国流动评估标准,来解决在外国环境中学习和评估所涉及的质量问题。学习者在国外获得的学习成果被视为是学习者学习路径的一部分,所以没有必要重复相同的学习。该体系目前尚未履行其学分转换和累积功能,其中质量保证问题是学分转换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欧洲职业教育学分体系致力于倡导学分转换,就需要在评估和认证方面更密切关注其质量保障等相关问题。

(三)实施范围的局限性

该体系的真正推行和实施目前只局限在微观层面上,它所面临的挑战是找到有效方法将这些重要经历能够大规模地在较大范围内得以永久实施,建立一个共享的、一致的和可信赖的学习成果转换和积累方法并被应用在全欧洲层面。实施该体系的一个主要条件是将该体系(ECVET)完全嵌入资格证书系统之中。更具体地说,该体系要融入到欧洲各个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中。这会极大拓宽该体系全面投入运作的范围。

注释:

?q?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英文为Init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指就业前职业教育与培训,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相当。

参考文献:

[1]马颖.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探析――欧盟职业教育一体化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86-89.

[2]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Maastricht Communique[EB/OL]. 2004.http://libserver.cedefop.europa.eu/vetelib/eu/pub/commission/dgeac/2004_0018_en.pdf.

[3]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Commission. The Bordeaux Communique[EB/OL]. 2008.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policy/doc/bordeaux_en.pdf

第9篇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系圆满的完成了2018学年就业工作。在本年度的就业工作中,经过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妥善安排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XX系2018届毕业生总数414人,截止8月30日,共有406人与建筑类、网络类等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占毕业生总数的98.07%。另有80人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校继续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19.32%;尚有8人未签订就业协议书,正在努力进行创业。我系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07%,签约率达到了98.07%,圆满完成了我系既定的就业目标。

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创业主要措施及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奠定坚实基础

XX系非常重视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XX系2018届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指导办公室。XX系主任(主持工作)XXX担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招生就业辅导员、各教研室主任、毕业班班主任和其他辅导员担任组员。工管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XX担任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就业工作作出整体规划和全程指导监督,在系内政策、软件硬件上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就业指导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就业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本年度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加强就业指导

我系就业工作人员主动与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将需求信息及时,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我系专业建设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就业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和服务,及时反馈信息。完善我系网站《招生就业》版块,并发动各班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群,每班指定了就业联系人,使各项招聘信息能通过网络迅速传达给毕业生。建立和完善与我系专业有关的就业单位信息库,平时不断联系,掌握其用人信息,及时推荐毕业生。

组织学生参加学院6月9日统一组织的招聘会,做好指导,包括就业推荐书的编印、应聘技巧等,并完成院招生就业处交给的临时性任务。自主联系相关企业,在我系范围内召开相关专业的小型招聘会,增加就业机会。如:5月16日下午,微贷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应邀来到XX系举行专场招聘会。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扩大就业面。

拓宽就业途径,鼓励学生灵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或者通过专升本的方式继续深造,目前,我系共有80名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学校读书。

3、结合实际、积极组织、丰富就业活动

11月,2018届毕业班分别召开了主题班会。各班围绕“2018就业指南”的学习和“就业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上交了班会记录。以毕业教育内容为主题,班主任们对最后阶段的行为要求以及如何完成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为积极响应2018届毕业生就业教育宣传月的活动,XX系于11月1日至16日举办了第五届“第一印象”个人求职简历制作大赛。大赛由工管系党总支主办,XX系移动商务与网络系统管理党支部承办。本次简历大赛的简历设计、制作无固定格式要求,参赛学生通过多种软件制作,最终上交纸制作品,全系学生积极参加,参赛作品有特色、有创新、重点突出、版面美观,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活动前期宣传到位,报名踊跃,经过初评与复评,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大赛作品全部由参赛者本人自行设计、制作,无抄袭、剽窃行为,评选公正公平,本次大赛促进了XX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了求职简历的制作方法,提高了简历制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通过一年的努力,虽然我系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要改变、有关就业指导课程的制度还有待完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工作思路的创新也不够、就业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继续努力,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恳请学院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1、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使他们能够更早、更好地就业。加强对在岗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工作指导,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

2、通过就业平台,及时收集相关就业信息,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及其他各种资源,发掘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通道。加强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保证就业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3、建立和完善就业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毕业生跟踪制度,健全就业工作管理机制,使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建设毕业生跟踪系统,及时收集和更新毕业生信息,并进行合理有效地使用。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调查和宣传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四、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第10篇

关键词:焙烤食品;食品科学;合作整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97

1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而当前高职院校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播放焙烤食品加工操作视频讲述理论,学生按照视频演示做实验。这种有教有学有做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确实有了进步,但也存在着观模化浅显化等问题,容易出现看懂了,做对了,下课了,全忘了的情型。这种教学模式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目前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可就业质量、就业起点比较低,职校毕业生即使找到工作后,普遍存在着流动性非常大、跳槽频率过高的现象。

职校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长期的岗位。客观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要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看到就业的方向及前景。如何克服以上两个方面的困难,则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2 校企合作整合和运用的资源

要使得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应整合和运用以下几个资源:

2.1 国家人才规划

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里的一项重要目标,规划里也明确表示要重视传统服务业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

2.2 国家轻工行业技能鉴定站

推荐学生到全国品牌焙烤企业实训和就业,鉴定站可提供资源有:营业员等级标准、国家职业工种鉴定及考评方案、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门店经营管理机制(品质、服务、清洁、经营、管理、训练)的实操、课件、理论训练体系及测评手段。

2.3 学校

可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给学生提供理想的实习企业、明确的就业方向,肩负着提供就业出路,为学生未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从而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

2.4 企业

提供实训岗位及一个安全稳定再继续教育的场所,使实训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培养,经过一个成长期,成为一名专业人才,享受更好的待遇,有很好职业前途。

2.5 学生

学生是年轻、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具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需要一个实习岗位机会,边工作边学习边成长,通过在企业两年的系统学习和岗位测评,基本掌握管理好一家门店的能力,学习到一套带训技能和经营技能,为今后的职业人生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业成长中多了一份在知名企业锻炼的经验。

3 企业合作教育模式具体方案

焙烤行业店长英才计划目标是两年内打造学生成为具备经营、管理、训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专卖店优秀店长,以期盼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成长方向发展成为具有完整思路架构的职业经理人。

3.1 企业资源提供

企业与学校协商,选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脑会计、电子商务、文秘与电脑等专业的已完成一学年或两学年理论学习的学生,为其提供实训基地和店长见习生岗位,制定学生门店经营管理机制的学习和测评课程及计划。

3.1.1 学期内容设置 学生在学校完成第一、二学年的学校安排的课程后,第三、四学年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两学年分四个学期,每个学期配合相关的练习手册,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和进度的管理。第一学期:岗位实训阶段;第二学期:领班实训阶段;第三学期:店助实训阶段;第四学期:店长实训阶段。

3.1.2 带训师 企业选择优秀店长做带训师,让带训师承担见习学生门店经营管理机制的学习及测评任务,每位带训师带训3~5名学生。

3.2 学校推动

学校帮助企业招收见习店长信息,向学生解释见习店长的职业成长路径,选择老师协助在企业见习学生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在企业里工作完成两个学年的实践训练学习。

4 实践效果分析

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经过企业进行系统的训练,可获得优质的经营管理经验及能力,能理解自己将来的职业成长方向。

学生在企业训练成长是为带薪成长。完成学校原订的课程时间后,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学生完成在企业的实训课程,经鉴定考试合格后,国家轻工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颁发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学生完成在企业的实训课程后,可获得焙烤行业就业推荐书,到企业应聘工作的起薪点可以达到3万元/年。

创业能力与计划:学生完成整个课程学习后,能够具备相关的创业能力和经验。如投资30~50万元来开店经营,以营管理优秀,年营业额能达到100~300万元。

5 结语

焙烤“店长英才计划”在借鉴国内外成功职教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职教改革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了行业、院校、企业间的合作深度与扩大了社会参与度,使学生毕业即高质量就业,化解了行业劳动力结构的矛盾。在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与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志辉. 中焙烤“英才计划”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福建轻纺,2013(8):45-49.

[2] 李彦宏,韩冰,刘淑英,赵强,胡树凯.基于工作过程的焙烤课程开发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0(27):200.

[3] 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90.

第11篇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12-01

1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根源

近年来,政府和高校加大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力度。教育部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并在北大、清华等十所顶尖高校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试点。虽然我国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改善,但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培养思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1.1 教师创新意识薄弱,制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2]我国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的文化环境得到制约,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创造力逐渐减退。

1.2 科研条件缺乏,拔尖创新人才不能有的放矢

与我国相比,美国更加注重科研的投入力量,在科研条件、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数量上,均占主导地位。同时,美国政府十分注重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产学研资源的整合度较高。而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却迫在眉睫,经费的短缺、设备得不到更新换代、技术的落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等都是导致资源得不到优化的症结。

1.3 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专业理论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寻求知识创新,但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而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过分的强调了对理论知识的继承和传授,忽视了理论结合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2.1 着眼选拔,引进推荐入学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华民族是蕴育着丰富文化的民族,中国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缺乏的是善于发现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伯乐。在本科阶段,导师应注重寻找有志于做学术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重点培养,推荐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机制。善于并且能够投身做科学研究的人才往往是专才、奇才,而中国式教育往往希望培养的是全才、通才,无论是搞科研的还是经济管理的,都需要有很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能力,可是许多专心搞研究的人并不擅长沟通与组织,只是专注于科研工作,这样,抹杀了很多投身于科研事业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形成导师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培养模式,导师主要关注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做学术科研的能力,努力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借鉴美国高校以调查书、推荐书来权衡新生是否被录用为标准,这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对发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极为重要。引进美国的学分制,专业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各校开设数量众多的课程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这样可以加强不同学科同学间的交流,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2.2 以学生为主导,兴趣与学术研究并存

中国式教育过分地强调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专家学者在讲台上讲的津津乐道,听者则感觉事不关己,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误以为学生学的知识越多,能力就越强,创造力也越大,殊不知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自由、宽松的乐土。在高校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引进演讲、讨论、试验、辩论等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手段,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思考,激发讨论激辩的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3 淡化对研究生的要求,重视论文质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均规定,研究生阶段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可获得学位。这样的规定一方面培养了学术研究能力;一方面也给研究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学术的数量多了,但质量却下去了,研究生一味地追求完成论文,不注重创新意识,写论文只是为了毕业学位,导致我国数量居世界之首,但是能在世界顶尖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却少之又少。因此,必须加强的质量,重点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创新拔尖人才。

2.4 高校与研究院交叉培养,加强国际交流

拔尖创新人才一方面需要有独特而新颖的创造力,同时,还需要有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洞悉国际学术前沿的敏锐性,这样才能不受知识和思维的禁锢,将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在夯实学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加强与中科院研究所之间的学术交流,这样学生们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伪,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非常必要,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可以开拓学生的全球视野,在不断的讨论与实践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的火花。

学校还应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发展领域,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大力加强与国家部委、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加快培养技术紧缺人才,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2.5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教育体系功利性价值观

与各省高考状元争相报考经济、金融类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潜心投入科研事业的创新人才少之又少,搞研究的人才少,并不代表着有科研能力的人才少。大量擅于科研创新、学术研究的人才,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就业,而不是投身于研究事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科研人员在物质基础上得不到保障,从而放弃自己喜欢的科研事业,投身到毕业就业形势好,薪酬高的行业。这就无形中给科研事业带来的很大的隐患,因此,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教育体系功利性价值观势在必行。

科研创新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科研岗位,在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过程中,不仅耗费时间久,补助相对于就业薪资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即便是对科研很有热情的学生在本科毕业时也选择了就业,而非考研、考博。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研究人员福利待遇亟待解决,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给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学术研究土壤,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便有了成长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大学生

近年来,国内高校关于学生自杀或其他心理疾患而造成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加,社会各界深为忧虑和震惊。大学生是传承科学文化的主要载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思想状况、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然而近几年来,我们痛心地看到,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高素质群体却出现了种种自杀现象,而且自杀死亡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大学生自杀原因的探讨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知识群体,自杀死亡的人数近年来也不断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做的统计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有一些有自杀倾向的同学从小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中成长,伴随着矛盾、冲突、缺失父亲或母亲关爱的环境中长大,逐渐让自己“自卑”起来,总感觉低人一等,也感觉自己是社会可有可无的人,形成孤僻、冷漠、缺乏爱心、无责任感的扭曲人格。

第二,社会因素。目前,就业难带给大学生压力巨大,求职过程中屡战屡败,无法接受自己比其他同学“差”,无法面对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无法接受自己未毕业就失业的严峻现实,从而选择极端做法进行“回避”。

第三,个人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些从小在溺爱中长大,独自面对高校生活,无法适应。

二、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

目前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类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最近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健康心理建设起到初步的成果。那么,作为教辅单位的图书馆,在此过程又应该如何起到积极的作用呢?

高校图书馆作为广大师生继承前人文化遗产、丰富完善自身精神文化修养乃至创造精神文化新成果的集聚场所,它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这种特有的文化功能,使图书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特有的职能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等整体素质上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图书馆当中的馆藏以及相关文化拓展活动,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乃至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会起到深远的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比教室更重要。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自我学习、追求成长的知识环境,就应该肩负起充当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课外教育辅导角色,通过与课堂上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文化讲座、摄影展览、书目导读、主题讨论等形式来开展多种有声有色的文化教育活动,为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途经与方法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有些大学生由于工作、人际、情感等方面引起抑郁、苦恼、愤恨等负面情绪时,由于自卑、胆怯、害羞等各方面因素,他们不懂得或者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以至他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危险状态,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即让学生懂得相关的知识,学会察觉个人情绪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途经,这就需要图书馆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的同时,有意识地为同学们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图书馆如果能够围绕高校心理健康建设的安排来做好导读工作,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明辨优劣,择优而用。因此,图书馆要对学生的外借、内阅书刊情况随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并针对情况正确引导,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鉴赏能力、自学能力、演讲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在具体工作中,可设立岗位导读员、咨询员,或向学生口头推荐书刊,或编写“导读书目”“推荐书目”“好书评介”等,向学生宣传介绍内容好、价值高的好书、好作品。按专题从大量的书、刊、报等各类文献资料中筛选出优秀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章,编辑成册,印发给学生,以此作为导读的一种有力措施,指导学生阅读。

在做好导读工作的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馆舍和文献资源优势,经常组织一些如学术研讨会、读书报告会、专题系列讲座、智力竞赛、音乐欣赏、文化沙龙、中外名著书评、书画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些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不但对大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开发潜能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高雅的文化环境下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既是高校图书馆的崇高职责,也是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

另外,将图书馆的教育活动与学生组织的日常运作结合起来,将会带来巨大的帮助。由于团组织、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巨大,其下属各部门在学生中相当有影响,号召力也强。图书馆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发展,就必须深入到这些学生组织中,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当他们组织各种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知识讲座等活动时,图书馆要及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以提高他们的竞技、表演水平。而且,图书馆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也必须有学生组织的积极配合。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其个人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素质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虽然我国高校学生自杀现状令人担忧,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从根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学习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和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处理在学习、交友、生活、择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教辅角色的作用,改以往的被动服务到今日的主动传播,为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尽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曾鸣,彭瑶.浅谈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齐宗新.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学习,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