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少数民族预科班

少数民族预科班

时间:2023-05-30 09:2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少数民族预科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少数民族预科班

第1篇

关键词 两极分化 针对性 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三峡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简介

民族班从名称上来看,就知道跟普通班级是有明显区别的。民族班并不存在民族歧视的概念。因为少数民族由于人群总量、分布地区、师资力量等等因素影响,他们的教育水平是严重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优秀的人才存在。所以民族班就是为这样的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分优先录取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他们在高校接受的教育和普通班是没有区别的。民族班的成立更多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因地制宜的人才培养措施,同时这也是我国各高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和加强我国的56个民族大团结,为我国的稳定快速的发展奠定群众基础,对国家对民族都是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预科班和民族班的招生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在生源上,学生必须是当届的考生。侧重点在于招收那些偏远山区、高寒地区、牧区的学生。例如三峡大学就招收了来自朝鲜族,蒙古族,回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

三峡大学自2003年开始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招收过程中按成绩分为二本和三本的预科班,实习育。现在民族预科班隶属于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是在原少数民族预科部、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武陵民族研究院基础上,于2012年8月组建而成的。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三峡区域民族问题研究,现有来自全国30个民族的少数民族预科生869人。学院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南方少数民族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武陵民族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2 预科班英语学习的特点

一是两极分化严重。对部分学生来说,课程内容太简单,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又很难跟上,这导致基础差的同学越来越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二是教学内容多。按照规定,学生必须在一年内学完预备级要掌握的词汇和其它相关的学习任务,要使学生在一年的修业年限中基本掌握近 3000 个常用词汇, 掌握基本语法, 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能够适应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三是预科英语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语言能力。在课程安排上有一周一次的听力课,所以不同于高中的“填鸭式教学”,预科教学与大学本科教学已逐渐接轨。

3 教学模式的针对性

我们应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蒙古族预科生为例,造成其缺乏英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因为蒙古族预科生在参加高考时,英语只按30%的比例记入总分。所以,在强调升学率的中学阶段,英语学科都不给予足够重视。而且蒙生与汉生相比,性格方面都比较内向,汉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爱表现, 蒙生则不然。另外,如广西,海南等的本地的经济,语音,以及当地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基础也相对较差。另一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高考英语成绩低,基础差,底子薄,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大的提高,慢慢就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应当进行分班教学,以便因材施教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如没有分班,教师也应尽快摸清学生的底。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采取减小教学难度,例如,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布置课后朗读练习,然后在课堂上朗读,因为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信心,而且这种练习也不会令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反感。另外教师课下可询问和检查课后书面练习完成情况,而且多给予正面评价,使少数民族学生感到自己和汉族学生一样受到重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增加学习内容,提高教学难度,量体裁衣式地培养,使每个学生都有目标,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顺利毕业。

而由于教学内容本来就比较多,也可考虑组建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以本院学生为例,2010 年共招少数民族预科生 98 人,其中有 40%是来自周边地区的土家族,其别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边远贫困地区,因为土家族相比于其他民族英语基础总体上来说要好一些,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对子。布置小组任务,例如话剧表演和英语阅读展示等。

因为预科不仅要巩固基础,还要进一步加强听力以及读写译方面的能力。教师可充分应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口语方面网上有很多视频教程,课前可查阅相关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作文方面笔者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几个话题或者仅仅是问题,学生可选择其中感兴趣的进行短篇写作。听力方面笔者用不同的方式利用材料,例如选择题出得特别好的材料做选择题,有的材料适合精听某些句子和段落,有的材料会播放两遍,第一遍用中文讲出大意,第二遍经过两分钟准备用英文讲出大意,既练习了听力,又练习了口语,而且帮助基础差的同学理解了材料。口语方面还安排了学生做presentation,总结最近阅读的文章或者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电影爱好者对介绍外国影片,唱英语歌曲,朗诵诗歌,讲故事,排演英语短剧等,这样不仅觉得学习英语有用,而且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而且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文化交流,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另外笔者开展多项课内、课外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比赛、测验、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实践,对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4 结语

在民族预科班的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一直是所有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是所有教师应该正视的课题。对此,我们应不断加强交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加强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形成特殊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曹容.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探微[J].康定学刊,1998(3).

[2] 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

第2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医学生物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60-0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和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都在追求均衡,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为了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我国1954年开设了民族预科班。1984年3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预科阶段的教学任务。2007年,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把积极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我区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内蒙古医科大学是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从195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980年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少数民族预科班。长期以来少数民族预科班没有专门教材和教法,成为制约我校民族预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与民族预科生医学生物学教学类似的困难, 下面探讨笔者采取的教学教育措施,以期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蒙汉双语教学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实际运用汉语能力较差的现象。对汉语授课,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应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进行蒙汉语双语教学,让他们学好入学后的第一门基础课及为今后适应汉语授课打下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二、汉语教材、蒙文讲义结合

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以汉语为主要交流语言,遇到重点难点时,用蒙语进行解释,针对名词概念则列出汉语和蒙语对照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根据医学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于2009年就编写了医学生物学蒙文讲义稿并多次修改,以便预科生参考。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为一体的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细胞器》一节的教学中, 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细胞骨架等), 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 结合3D动画等手段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汉语和蒙语相结合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重点难点。对于基本的名词概念在PPT中列出蒙汉语对照表,以加深理解。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它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且枯燥繁杂,以实验为基础是医学生物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以往的医学生物学讲授式教学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常处于被动状况,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科发展迅速的特点,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主要采取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学参与者,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双语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实现教与学共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互相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技能,也是互动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有效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组进行专题讨论、讲台讲课,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PBL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实践中我们运用PBL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班组进行讨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按此法教学,可使学生善于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掌握自学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置一些围绕临床医学问题的课程,例如,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个体发育等知识有联系。本节教学中播放“猫叫综合症患儿”影音资料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儿童猫叫综合症的细胞学特征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学效应,并深入辩论病因以及治疗的可能性。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复杂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发现并寻找解决问题涉及到的概念和方法,激励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相互询问、交流、整合信息,最终得出可行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临床医学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医学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在充分考虑立足实际,紧跟时代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3篇

关键词:预科生 英语学习 困难 对策

一、民族预科教育。

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指国家指定的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从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考的符合特定要求的少数民族考生中,低于一定分数,按志愿择优录取的学生,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经考试合格直接入高校的本科或专科学习。高校自己组织预科毕业考试进行专业分配。宋太成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做了这样的界定: 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教育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民族预科教育已经成了广大少数民族学生步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的不可缺少的阶梯,通向高等教育的金色桥梁,培育少数民族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宋太成,2003:40)。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蒙古族预科班的学生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大多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是零起点,且英语学习任务较重,要在一年的预科学习中达到或接近于普通大学一年级学生相同的英语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内大鄂尔多斯学院2010级和2011级共计120名蒙古族预科生的调查研究,对其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作出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其英语水平。

二、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

1. 三语学习现状。

“三语”不是泛指三种语言,三语教育也不是泛称三种语言教学,而是指教育部决定21世纪在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进行语言教育的少数民族母语、汉语、英语(或日语、俄语)的简称。内大鄂尔多斯学院的预科班学生学习的三种语言隶属于三个不同语系:蒙语属阿尔泰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一般而言,同一语系的语言间共性多,学习起来都较容易,而不同语系的语言学起来难度就加大。因此预科生学英语比汉族学生困难大。

大多数学生生活在草原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他们接触外来语的机会很少,蒙语在该地区就成为一种主导语言。绝大多数预科生学习汉语始于小学三年级,只有少数学生因其父母是蒙汉兼通的双语人或居住在蒙汉杂居区而从幼时就开始接触汉语。无论始于何时,学生的汉语学是在学习母语之后,而英语学习又在汉语之后。由于其汉语水平本来就很低,再用这样的汉语来理解英语,其难度可想而知。

2. 教材及教师因素。

预科班学生使用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远,跟不上时代潮流,而且配图较少,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且教材有难度,跨度太大,所以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预科班的教师有时是一学期换一位,使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或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是汉族人,不懂蒙语,用汉语讲解英语有时会造成沟通有误或产生心理隔阂,学生想学好英语就难上加难了。

3. 学生的个人因素。

(1)学习动机。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外语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与成绩的非常重要、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而通过调查,我发现预科生的英语学多动机不明,既不是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如通过四级考试、找份好工作、取得某种资格等而去学习英语,也不是为了融入英语社团或因为喜好英语而学习。相反,只是因为学校要求学习英语,故大多数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态度在应付而已。

(2)语言意识。

语言意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是指语言的输入量、基本语言要素和语言想象的复现率,以及对语言背景知识的了解和环境的体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语言意识首先是指对于语篇、语境中的所有内容与形式的感受与洞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想象力也是语言意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二)语言意识还要求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和对所学语言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图式理论。(三)语言意识还包括对于联想到的语言信息的多方面感知和归纳”(王炤,2011:77-78)。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语言意识淡薄,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学习。

随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自身状况,主动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王新,2007:30)。预科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包括三方面:第一,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在短短一年预科学习中,应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保证其落实,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自己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进步、点滴成功。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自信心。对暂时的失败,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学会自我心理安抚,自我鼓励,减低焦虑,不灰心,不放弃。(3)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要通过调控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去争取新的成功。(张敏,2005:102)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不主动学习,更不懂得自主学习,从不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只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和调节等就更无从谈起了。

(4)心理因素。

对于预科班的老师和学生来说,一年的时间让零起点的学生达到大学学习的水平,时间短,任务重,畏难情绪泛滥。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课堂氛围差,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将英语视为一个沉重的负担。部分学生因此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或者是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对策和建议:

1. 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教师的蒙语水平。

汉语作为蒙古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中介语,起着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提高预科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就是不容忽视的。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始终是多交流、多运用,我们要重视和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这个天然的汉语学习环境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多交汉族朋友。

我们既要提高预科班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要注重以汉语为主、用蒙语为辅作教学中介语来辅助英语学习,尤其在遇到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词语或句子理解上的困难时,用蒙语作中介语解释会降低英语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预科班学生而言,汉族的英语教师积极学好蒙语就成了迫切需要。当然,若由蒙古族教师来教预科班学生就更好了。

2. 合理优化教材。

从教材而言,预科英语教材的设计难度跨度大,课文难度处理不均衡,选材过于枯燥,没有趣味性,图片太少,缺乏时代气息,趣味性不强,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内容少,不符合预科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这些都使民族预科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须考虑到预科生的民族差异,依据科学性、教育性原则,并注意突出本地区的民族地域性特色,编出大纲统一、内容各异的适合预科生使用的教材。

3. 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对预科生的文化及性格特点的了解,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易于和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蒙古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外向、直爽。因此,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做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如,蒙古族的很多学生能歌善舞,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教他们学唱一些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表演英语话剧等,也可让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甚至电影院,让他们体验和感受活生生的语言交际,把枯燥、单调的上课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同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使学生有成功喜悦的情绪体验。

4.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应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的欲望,应力争语言训练的机会,应不怕因犯语言错误而被别人讥笑。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建构者,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使问题情境转变为学习情境。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地解决问题,而是注重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源主动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张敏,2005:101)

5.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古语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者的动机,即内在驱动力,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经过高考之后的民族预科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普遍表现出一种应试态度,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的学习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因而缺乏学习的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对英语课的学习采取漠然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认识到英语是增强人的实力,是求生存、求发展的人生工具,是进入互联网络、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甚至是玩游戏的重要工具,是走向世界的桥梁,这将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

6. 正确选择和树立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目标的消失,缺乏学习动力是导致学生学习懒堕和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近期而现实可行的目标。如报考英语三,四级等。再指导学生把目标分成具体的小的学习目标,通过分级,分时期一步步完成,教导他们根据自身具体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贯彻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7. 训练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策略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授之以“渔”,为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如何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检查策略实施情况。既要让学生拥有策略本身的知识,也让学生拥有调控策略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身英语学习的能力。另外,激励各班级内部建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展开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相互对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完成等情况进行交流和监督,这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8. 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往往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运气和偶然,认为人的天赋高于一切。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一个人的努力,后天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正如爱迪生提出的成功公式,即一个人的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l%的灵感。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要帮助其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淡化其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题目难度,而强调其个人努力等方面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以进一步强化其自我效能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淡化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强调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例如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问题,使这次的失败经历不会很大影响到其主观判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保护学生对成功的良好期待和心态,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付小谧,2010:36)

四、总结。

通过对这120名预科班学生的调查和谈话,笔者总结出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可归因为:三语学习现状、教材及教师因素及学生的个人因素。为了夯实预科生的英语基础并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笔者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即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教师的蒙语水平、合理优化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正确选择和树立学习目标、训练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笔者相信根据其成人特点和民族文化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让他们达到与汉族学生接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小谧。高校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研究-以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班”学生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宋太成,。中央民族大学预科:唱响了半世纪的摇篮曲[J]. 中国民族,2003(4):40。

[3] 王新。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30-32。

[4] 王炤。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调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77-78。

第4篇

【导语】

6月7日,我省48.6万名考生即将走进考场,迎来高考。紧接着,进入志愿填报阶段。据了解,今年我省高考集中填报志愿时间已经确定,6月16日10时至6月17日10时,本科提前批A、B(军队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志愿)一志愿集中填报,正式拉开2018年高考志愿填报帷幕。

根据安排,本科提前批A、B(军队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志愿)一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16日10时至6月17日10时;提前特殊类型批、本科提前批A、B、本一特殊类型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对口本科批的一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4日18时至6月27日18时;本一少数民族预科班、本二特殊类型批、本科二批、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一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0日17时至7月22日16时;本二少数民族预科班、专科提前批、专科批、对口专科批一志愿填报时间为8月1日12时至8月3日10时。

提前特殊类型批、本科提前批A二志愿征集时间为7月11日11时至7月11日17时;本科提前批B、对口本科批二志愿征集时间为7月15日11时至7月15日17时;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二志愿征集时间为7月20日17时至7月22日16时;本科二批二志愿征集时间为7月28日20时至7月29日17时;本科二批三志愿征集时间为8月1日12时至8月3日10时;专科提前批、对口专科批二志愿征集时间为8月6日18时至8月7日16时;专科批二志愿征集时间为8月12日18时至8月13日10时;专科批三志愿征集时间为8月14日18时至8月15日10时。

第5篇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由三峡大学与宜昌市人民政府、宜昌教育实业开发总公司合作举办的高校独立学院。

简介:学校地址是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18号,学院校园占地面积825亩,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学科覆盖工、文、管、经、法、医、艺等7个学科门类,并具备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办学资格。截止2016年底学院共有在校生11500余人,其中预科班在校生245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班级归属感;生成机制;高校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少数民族预科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教育、管理、升学等方面,我校结合民族预科班学生的特点,在讲政治、讲原则、讲感情、讲策略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经过一年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后,通过结业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本科学籍,转到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学习。我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创办于2009年,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这些学生遍布安徽省16个地级市,以回族学生为主,同时包含壮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和畲族,主要来自皖北、皖南一些经济不发达、教育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

1.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

我校民族预科生主要来自皖北、皖南一些经济不发达、教育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和农场。家庭经济压力大,班级每年递交贫困申请的同学人数多。2012年31名学生中6人拿到国家助学金,2013年39名学生6人拿到国家助学金,2014年59名学生10人拿到国家助学金,2015年58名学生17人拿到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在逐年增加,这部分学生在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的同时,又有自卑感。第二,由于民族预科生是降分、择优录取的高考考生,进校分数低,没有专业,担心自己“内升本”选不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自身不及同届本科生,有迷茫情绪。第三,进入民族班学习的课程与高中课程差距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年以后肯定会分专业,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动力,预科一年生活自由散漫。第四,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有民族信仰,在人际交往时只在本民族的小圈子里交往,很少与其他班学生互动。分专业时也出现两三个人选择同一个专业,并且住在同一寝室。

2.少数民族预科生班级归属感生成三部曲

少数民族预科生入校以后,如何让他们尽快的适应校园生活,尽快熟悉同班同学,在班级获得认可,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尊重,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赞扬。在班级管理方面都更具有针对性,采取特色的管理方法,让班级更加融合,班级事务更快走上正轨。

2.1第一步少数民族预科生相互熟悉和了解

班级归属感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学生在报道以后就会分配宿舍、军训等,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在形成之前需要酝酿很长时间,而且有着极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寝室中谁与谁更聊得来,哪位老师的讲课我更欣赏,在与同学或者教师交流过程中就能萌生出喜欢和讨厌等情绪。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需要就起着引线的作用。大一新生刚踏入学校时就已经产生归属的需要,因为刚刚走入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希望寝室的氛围像家一样,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自己,同学像朋友一样帮助自己。然而班级归属感绝不是学生个体希望和做出主观努力就能够形成,班级归属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产生的。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相互熟悉和了解彼此,每一年我们都会举办各种活动来活跃班级气氛。活动一是特色自我介绍,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能歌善舞,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以及为自己的家乡代言。活动二是头脑风暴,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学生写下自己的姓名,家乡,爱好及喜欢的零食。每组成员排上序号,然后每位同学都要依次说出下一位同学写下的内容。活动三是你说我猜,在全班同学介绍完自己以后,班主任抽取10人,口述这10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位同学。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对班级每位同学都能最快的熟悉和了解。班主任在学生报到时可以收集学生照片,贴成图册,每天翻看,能最快的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这对刚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同学之间能喊出名字,老师能喊出学生名字,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己的民族习惯,这让学生在心里感到温暖,才能对同学和老师相互信任,发自内心感受到自己是属于班级的一份子。

2.2少数民族预科生相互之间产生认同

同学之间了解彼此,学生就会对同学和老师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判断,教师和同学的言行哪些是自己赞同并学习的,哪些方面是自己不能接受和认同的,学生会在总体上对其作出判断,是接受他还是拒绝他。民族预科生入校第一年上的课程是高中课程,很多同学在学习上迷茫,没有目标。更多的关注一年以后如何分专业,预科生与普本学生有哪些不同,预科生拿到的毕业证是否与普本学生一样,更加在乎其他专业对民族预科的讨论。

针对以上情况,在班级管理方面,首先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如何上好一年预科,大家谈分专业,预科一年的愿景计划,阳光生活,大胆说出来等。其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在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民族风情知识竞赛,我为寝室代言,民舞、民歌秀,民族故事会、团队素质拓展等。在学习方面,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文理科搭配分组。及时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带少数民族班四年来,一届又一届优秀的预科生分到其他院系,有了一年的预科学习经历,分专业后一半以上的学生在班级担任班委,或者在学生会、社团服务同学。愿意主动为其他同学服务,为老师解忧,与新同学相处更加积极。

2.3少数民族预科生班级归属感形成

当班级、老师和同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渐稳定下来,预科一年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和安心,老师关心学生预科一年如何学习,指导学生合理规划一年的学习。班主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最担忧的事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上因素都是民族班学生班级归属感产生的重要因素,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就会使学生缺乏班级归属感,导致学生产生对学校、班级和老师的“软抵抗”行为。

班级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就像花盆对于鲜花一样重要,学生在预科一年产生班级归属感,表明学生已经在班级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这里适合他发展和成长。有了归属感会对“我”进行反思,用“镜像”理论来分析,我对自己的认识来源于周围教师、同学、朋友和家人对自己的评价,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学校、教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他,从而使其增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力量,继而转化为责任感继续在今后的成长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骥,刘谊,郭维.加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10):186

第7篇

论文摘 要:民族预科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中一个特殊的层次,其设置为少数民族在文化基础上的提升和平衡为主的教育工作,是为了在高等院校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知识基础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我国目前的预科教育现状来看,预科班的生源数量和知识掌握程度都有了很好的改善,因此在预科教育的内容上,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从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出发,阐述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并针对目前我国的民族预科教育现状提出改善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最终提出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一、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史

民族预科教育是专门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所涉及的一种教育措施,其针对的内容多在文化基础上,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生源质量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也逐渐转向了多样化、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内容。

预科教育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的,在最初的创办阶段,其教育内容主要围绕着文化基础知识进行培养和深化教育,目的是为了挑选其中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直接进入大学进行深造,为少数民族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型人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预科教育的种类逐渐地发展,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内容有了区分,但具体的内容依旧是围绕着具体的文化知识来进行的。

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义务教育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够从初、中等的学习中掌握到较多的文化知识,因此此时的民族预科教育内容逐渐转向了更为深入的文理科课程,也就是相对深入的高中课程,并开设了基础课程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汉语等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

从2000年以后,国家的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工作也基本部署完善,因此在此后的预科教育中,初、中等文化知识的内容基本被剔除,文化教育的内容依旧放在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并且随着生源质量的提升,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生源在质量已经基本接近于全国平均的大学招生水平,因此预科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加入了艺术、体育等相关的科目内容,从而加强了素质教育的培养成效,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

二、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从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新学科的出现使得层次性的教育很难实行,同样的,将其下划到预科教育中来也是同样如此,观察传统预科教育的内容来看,其课程设置层次相对偏低,且内容设置相对偏少,这就导致了学生经过预科教育没有很好地开拓视野,对于知识的认识已久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这种层次引导的不足也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顺利,这有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预科教育的总体质量。

就2005~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少数高考录取数据中预科生的平均录取率来看,高分生占全部录取预科生的比例由2005年的83%下降到了2010年的79%,总体录取人数依然在提升,可见徘徊在录取线附近的学生比例正在逐步增加。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当前的预科教育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前置教育任务,但总体的教育质量都并没有长足的发展,也正是这种压力迫使我们对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育内容进行改革。 转贴于

在改革的思路上,首先应当确定以提升预科生总体质量的目标来进行,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当前预科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来寻找预科教育内容的重点,并提升素质教育和实践性教育,充分地利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资源,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供给学生更为自由和向上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提升。

三、民族预科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

自2005年后,国家教育部了预科教育的相关规定,在规定中将预科教育的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了类型的划分,主要分为核心课、公共基础类课程和选修课,这种分类在当前依然适用,关键的改革应当着眼于具体课程的内容分布上。

就核心课程来说,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内容多围绕着高中教育的内容展开,但是从上文中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当前预科生的学生质量已经大幅提升,这类学习内容显然不能满足其学习需要,也很难与高等教育的内容接轨。而且目前国家各类高校对于高等教育核心课程的教育要求逐渐统一,因此只有将这类科目的内容逐渐向高等教育的方面延伸才能更好地满足预科生的学习需求。就公共基础课来说,例如思想政治、艺术类科目、体育类科目等是可以在预科教育中全面执行的,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公共基础类的科目虽有开设,但是教育内容并不深入。就大学录取的全部学生来看,预科生与普通的高考生的起点相同,因此这类科目完全可以深入展开,从而降低预科生在升入大学后的学习过程和压力。就选修课来说,目前预科教育中课程的种类较为贫乏,内容也不统一,而且就学生的特点来说也并不适宜于全面性深入开展,因此在具体的内容制订中,应当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方向,从而保证学生能从其中找到合适的科目,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选修课的占比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不能偏高,否则会影响到学生在核心科目上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晓勤,欧阳常青.新形势下民族预科教育的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宝乐日,杜金柱,陶克涛.内蒙古财经学院民族预科教育改革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9(3).

第8篇

【关键词】预科英语教育;工作环境;应用能力

普通高校民族预科学院主要面对相对偏僻贫穷的山区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在他们高中学习的基础上再集中培养一到两年,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进入本科院校从事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1]。预科教育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通往高校深造的一个过渡阶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民族特色,对偏远山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作用深远。英语作为素质人才教育的一个基本科目,对社会工作以及个人发展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而预科班学生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民族历史等原因限制,英语水平比较弱,因此在预科教育中怎么去迅速提高预科学生的英语水平,使他们的英语能力能够与之后的本科教育接轨,这是预科英语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众多预科英语教育者对预科英语的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2-4],对英语教学的技巧和方式,英语课程的合理布置以及英语老师的教学素质等等都做了较详细的探讨,这些前期研究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本文主要针对预科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和现状,对如何迅速提高预科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环境的英语学习模式。

1 英语预科教育现状分析

预科的英语教育因其生源的特色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预科英语教育进行改革探索,就需要对预科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教育尚存在的盲区做针对性的分析。

1.1 预科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预科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薄弱,有些学生英语能力甚至还停留在字母和单词的学习层次中。

1.2 社会环境以及民族特色的影响

预科班学生生源比较偏远并且带有一定的地方民族特色,语言表达带有比较浓的地方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预科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并且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譬如学校新疆籍学生,他们的主体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第三语言了,英语在学校和生活环境中不受重视,很多新疆籍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最初级阶段。

1.3 英语学习的盲目性,缺乏实践训练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并不强,只是单纯为了应付学校考试,并不能把英语学习用到社会实践中,缺乏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英语学习可持续性不强,缺乏韧性和激情。

1.4 英语学习环境氛围不够

预科学生因为本身英语底子的薄弱,并且班集体整体英语能力水平不高,导致英语学习氛围不够,需要学校注入新鲜的英语学习气氛来带动预科班学生英语学习的氛围,营造一个好的英语教育大环境。

2 预科英语教育工作环境式教学改革探讨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应用性非常强,并且表达能力和交流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要强调英语学习的应用性,突出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以及实用性,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营造一种社会工作环境,注重英语的社会实践性,让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各种情景的工作中,体验英语的社会应用性,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的表达能力,这是本文所探讨的基于社会工作环境的英语教学改革模式,学习源于生活工作,应用于生活工作。

2.1 注重英语的基础学习

结合预科班学生的基础和社会英语应用的具体情况,英语学习要注重基础的训练。从预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在预科英语教学中应以基础学习为主,训练学生的音标发音和常用单词、语句的应用,抓住英语学习中的基本,不要盲目扩充词汇和高难度的句型。而在工作和日常交流中,英语用到的词汇以及句型并不多,应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为实践环境,侧重英语的表达和发音的标准。

2.2 实行学生导师制方式,实现学生互帮互学

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公司往往会安排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引导,在预科英语的教学中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选取班上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或者从高年级班上选取英语成绩好的同学,负责指导一个或者几个其他同学的英语学习,实行学生学习导师制。这种方式没有师生间的隔阂,学生彼此生活空间接近,能够在更充裕的时间更随心所欲地互相帮助学习。譬如学生们平时一块打篮球或者打游戏、聚餐等团队活动时,都可以由学习导师来带动大家用英语交流,譬如大家模仿美国NBA以及电竞游戏中纯美式英文的交流和解说,学生们比较喜欢这种嬉戏打闹式的交流方式,因为这个过程学生们并没有客观意识到这是一种学习状态,他们觉得这是种生活,是种娱乐,但是英语水平却会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强化和提高。

2.3 工作团队式英语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学习热情高,工作都讲究团队合作,英语学习中如果能组建高效的团队,彼此分享学英语的经历,相互督促相互帮助,不仅能学习彼此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创建一个英语学习的好环境,热情度比较高。团队之间可经常组织活动,组织比赛竞争,记单词比赛,模仿比赛,音标发音、演讲、单词接龙等等,团队的活动和比赛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可促进大家的学习热情,英语水平能够在日常应用中得到进步。

2.4 企业项目式教学模式

学以致用,英语学习应该以实用型为主,很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建立项目式学习模式,把项目工作环境引入课堂,以项目为桥梁,把职业活动贯穿于英语的课堂学习中,使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英语在工作和社会中的应用,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参与、体验、交流、互动、合作、协调等作用,在工作实践中认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遴选一部分项目组建项目库,然后学生以工作团队的形式从项目库里面分别挑选项目,以项目的完成情况来给定成绩。譬如说某个项目要求团队向国外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要求队员们以文本、邮件、电话、面对面等形式推销自己的产品,包括销售策划书、产品介绍、售后服务、团队能力等方面。这种项目式的教学方式贴近企业工作实际,强调英语的应用能力,而不拘泥于书本的固定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得大家能够获得部分工作实践经验。

2.5 激励制度的建立

仿效公司完善的激励制度,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中,也应建立一套合适的激励制度,对英语进步快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个人上课表现优秀,成绩进步快,学习能动性高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团队合作中项目任务做得好,团队比赛以及各种活动表现突出的团队,给团队成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记入英语成绩期末考核中,综合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刺激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只有在一个社会工作和英语应用的环境中,不断进行英语的实践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把握英语的真谛。预科学生英语能力水平比较低,在预科的英语教育中,应尽力创造一个英语的应用性环境,以社会工作的环境方式去磨练学生,使他们从心灵深处理解英语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应用,在应用中学习,为了应用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更有激情和持久性。基于工作环境式的英语教学法强调英语在社会的应用性,侧重于实际交流和表达,而不局限于单纯的英语技巧学习和阅读理解练习,在各种工作情景中完成英语的学习,使英语的学习简易化和趣味化,更好地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万菊,龚静.预科英语课程教学定位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6):141-143,156.

[2]乔翔.近十年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民族论坛,2011(3):50-52.

第9篇

一、填报志愿方式

2019年普通高考录取采取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征集志愿的方式进行。考生须登录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

(一)填报志愿平台网址

“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平台”是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合法网站。

登录网址为:

1.gkzy.jleea.com.cn

2.gkzy.jleea.edu.cn

(二)用户名和密码

网上填报志愿的用户名为考生报名时生成的8位高考报名序号,登录密码为考生高考报名时自行设置的密码。

二、填报志愿时间

(一)填报准备

6月23日(9:00-16:00),考生登录系统,确认账户及密码信息是否正确。

考生若忘记密码,本人须持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高考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生办重置密码。建议考生在6月23日前进行密码重置,以免影响正常填报。

(二)填报时间

1.本科段:6月24日-28日(每天9:00-16:00)。

2.专科段:8月9日-10日(每天9:00-16:00)。

三、填报志愿规则

(一)录取批次设置

我省高考录取分8个批次,每个院校志愿均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1.提前批:军队、公安、武警院校;士官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各专业,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部分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上海海关学院、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师范院校;省属院校的免费医学定向、公费师范定向各专业;北京大学等部分院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航海类本科专业;部分院校的飞行技术专业;重点院校体育类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的部分重点院校和部属院校艺术类专业(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高校有关艺术类专业)等。

2.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批(国家专项计划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承担。

3.特殊类型招生批: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部分院校。只允许参加上述招生类型测试合格考生填报。

4.第一批

A段:文史、理工农医类全国重点院校,经吉林省招生委员会批准的普通本科院校的重点专业,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专业,省属院校师范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普通高校(含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本科艺术类专业等。

B段:文史、理工农医类重点大学的定向招生、总装备部预科班、“三侨一台”预科班、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和加试少数民族语文的院校和专业,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院校和专业等。

5.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地方专项计划批):承担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我省省属重点高校。

6.第二批

A段:文史、理工农医类普通本科院校(含民办院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普通高校(含民办院校、独立学院)体育类本科专业等。

B段:文史、理工农医类普通本科院校的定向招生、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和加试少数民族语文的院校和专业等。

7.提前专科(高职)批:普通高校(高职)艺术类专科专业,民办院校(含独立学院)艺术类专科专业。

8.专科(高职)批:普通高校专科(高职)专业(含体育类专业),民办院校(含独立学院)专科(高职)专业(含体育类专业)。

(二)报考科类志愿设置

1.文史、理工农医类共7个录取批次:

(1)提前批,设3个院校顺序志愿;

(2)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批(国家专项计划批),设7个院校平行志愿;

(3)特殊类型招生批,设1个院校志愿;

(4)第一批(A、B段),A段设6个院校平行志愿,B段设置5个院校平行志愿;

(5)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地方专项计划批),设7个院校平行志愿;

(6)第二批(A、B段),A段设10个院校平行志愿,B段设置5个院校平行志愿;

(7)专科(高职)批,设10个院校平行志愿。

2.体育类共3个录取批次:

(1)提前批,设3个院校顺序志愿;

(2)第二批(A段),设8个院校志愿,除第一志愿外,其它为平行志愿;

(3)专科(高职)批,设6个院校志愿,除第一志愿外,其它为平行志愿。

3.艺术类共3个录取批次:

(1)提前批,设1个院校志愿;

(2)第一批(A段),设3个院校顺序志愿;

(3)提前专科(高职)批,设3个院校顺序志愿。

(三)征集志愿办法

1.2019年,除特殊类型招生批外,其他批次生源不足时,均实行网上征集志愿。我省各批次征集志愿计划信息、填报时间及说明将在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网站上。考生须通过“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平台”(gkzy.jleea.com.cn;gkzy.jleea.edu.cn),按时填报征集志愿。

2.征集志愿中填报的院校志愿数量因批次不同设定1-8个,除艺术类以及提前批外,均按平行志愿投档。每次网上征集志愿时,未被录取考生须根据当次公布的征集志愿信息,在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平台按时填报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批次志愿的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后续批次志愿的录取。

3.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征集志愿只面向符合条件的考生。生源不足时按国家相关规定降分征集志愿。

4.军队、公安、武警、司法类院校征集志愿可根据生源情况面向同科类、同类别其他院校政治考核、面试、体检合格的考生。

5.体育类、艺术类各批次征集志愿只面向同类别加试合格的考生。

(四)报考科类填报原则

1.考生填报志愿时,文史类考生只能填报文史类院校(专业);理工类考生只能填报理工类院校(专业)。艺术类考生既可填报艺术类院校(专业)也可对应兼报普通类(文史、理工)的院校(专业)。体育类考生既可填报体育类院校(专业)也可对应兼报普通类(文史、理工)的院校(专业)。

2.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有些志愿不能同时兼报。主要兼报限制如下:

艺术类考生只能在同一批次选择一种类别填报,不能在同一批次内既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又报普通类院校(专业)志愿。

体育类考生只能在同一批次选择一种类别填报,不能在同一批次内既报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又报普通类院校(专业)志愿。

本科一批(A段与B段)、本科二批(A段与B段)属于同一录取批次的不同批段,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不能选择同一批次的不同批段进行兼报。即:如艺术考生本科一批(A段)选择艺术类院校(专业)填报,则不得兼报本科一批(B段)院校(专业);但考生可以兼报本科二批(A、B段)院校(专业)。体育考生可依此类推。

3.考生要根据各科类各批次投档顺序慎重选择志愿兼报。同一批次兼报两个以上科类,因某一科类已被投档而导致同一批次另一科类无法再次投档录取的,相关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填报志愿流程

(一)阅读计划信息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信息之前,须认真阅读《招生指南》(下册)中的说明和招生计划,同时关注计划补充(调整)信息。计划补充(调整)信息将在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网站和“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平台”中。

(二)阅读考生须知

应仔细阅读网站公布的填报志愿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填报志愿时间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使用考生高考报名序号和密码进入系统。

(四)修改初始密码

第一次登录系统成功后必须修改初始密码,修改登录密码成功后,须重新登录系统方能填报志愿。

(五)分批次填报志愿信息

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须选择科类,再分批次填写院校代码、专业代码及专业是否调剂选项。当每个批次中有多个院校志愿时,应从第一个志愿开始按顺序填报,填报的院校数可以少于或等于设定的数量。某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无填报信息时,视为考生自动放弃该批次(院校、专业)志愿。

考生填写志愿后,应认真检查各批次所报志愿是否完整、准确。填报志愿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批志愿保存并确认”按钮,保存志愿信息。系统弹出“保存并确认志愿信息成功”窗口后,即为本批次填报成功。

(六)修改志愿信息

填报志愿信息需要修改,点击“***批次”按钮,进入修改页面,点击“修改”按钮。修改完成后,保存志愿信息。

(七)退出填报志愿系统

填报志愿结束后,点击“查看填报结果”按钮,查看最终填报结果。确认无误后点击“安全退出”按钮,填报志愿完成。

五、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一)考生在登录平台时,应在地址栏中直接输入网址,不要使用搜索引擎搜索,避免误入其他网站,造成填报志愿信息无效、密码泄露等问题发生。除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网站外,吉林省教育考试院未向其它机构提供招生录取网上填报志愿系统页面的链接。

(二)考生应保证招生录取网上填报志愿内容的真实、准确,是本人真实意愿的表达,必须是本人确认和填报。凡因他人代填、代报或本人误填等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因本人原因导致密码泄露或被他人窃取,造成考生本人信息泄露、志愿信息被篡改等相关问题,后果由考生自负。

(四)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志愿填报,逾期一律不再受理,相应责任由考生自负。

(五)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尽量不要在临近截止时间前集中填报志愿。避免因网络访问流量过大,造成网络不畅,网速缓慢,影响填报志愿。

(六)考生无法登录填报志愿网站或无法填报志愿时,要首先排除自身网络及病毒原因,尽量不要选择在网吧等多人共用出口的网络环境下填报志愿,建议更换一下上网地点再进行填报。

(七)建议考生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并关闭浏览器的屏蔽功能,以免弹出窗口打不开,影响填报志愿。如网页打开速度较慢,不要反复刷新。

六、填报志愿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做好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特别要做好农村中学和往届(社会)考生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不得出现空档,防止考生漏报问题发生。

(二)各地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监督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网上填报志愿工作,严肃工作纪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各地要及时将此通知转发至有关中学,确保通知到每一位考生并将通知情况建档备案。同时,要制定相应预案,妥善处理网上填报志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遇到突发及重要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省教育考试院。

(四)考生志愿信息是个人信息,要严格防范泄露考生个人信息,切实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填报等环节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对外泄露,不得对外提供考生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信息;不得非法获取考生填报志愿系统的账户和密码信息;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或更改考生志愿信息,一经发现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件:志愿样表

第10篇

摘要:本文是在对民族预科学院新疆学生长期教学实践与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预科新疆学生汉语写作教学在现阶段的特殊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并对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写作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做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写作;特殊性;培养模式改革

中国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形成的民族文化的风格和内涵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由此产生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新疆学生学习汉语写作的最大障碍。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语言学习上,就是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会产生某种偏差。如民族预科学院新疆班学生在学习汉语写作时就会对汉语言内涵的理解产生许多问题,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句内容简单、语法上丝毫没错的话,说出来也会产生歧义,如“您还要饭吗?”既可理解成主人询问就餐者否还需要添饭,也可理解成“你在当乞丐吗?”“你吃醋吗?”吃饺子时间对方是否要醋,也可理解为在男女关系是“争风吃醋”。所以尽管这两句话没有语法错误,但由于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读者所获得的信息出现了不一致,就会引起读者的误会。这就是不同的文化环境,塑造的不同文化心理对学习汉语写作的干扰。

写作的基础是大量的阅读。新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差,对诗歌深感头痛,尤其是古文,因而产生畏惧情绪,他们觉得能把现代汉语学好就不错了,古文学没用。对学古文没兴趣,讨厌、害怕学古文。其实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在当今社会中虽已不复存在,但原来的一些说法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如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典故,多有出处,有的来自寓言、神话;有的来自历史故事;还有的出自一些诗赋, 如“望梅止渴”出自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叶公好龙”来自于神话故事;“同心同德”来源于诗文语句。这些成语既然是有出处的,那么要理解它的内涵,就必须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如“望子成龙”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前程无量的意思,汉族人把龙看成吉祥的神物,它吐阵风云,是前程无量的象征。而龙在哈萨克人的眼里只是一种能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由于两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所以哈萨克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汉族人的父母希望子女成“龙”。

在实际写作时,很多新疆学生用汉语写作时没有点题扣题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标点、段落不清,层次混乱,错字病句颇多,缺乏描写,不少同学还做不到文从字顺、表意清晰。由此可见,汉语写作绝不仅仅局限于词语方面,它反映在语言的语构、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中,属于沟通文化信息的范畴。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很困难的。

因此,教师在汉语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导学导练。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预科班学生,我们主张设置特定的汉语写作情景,在真实可感的环境中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并且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由于预科班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开学之后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不一,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一,经过一个学期的汉语写作学习,分化比较明显,成绩相差也比较悬殊。无论对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发展特长都显得非常重要。而汉语写作是一个长期学习过程,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可谓是用进废退。所以我们要把汉语写作教学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抓。同时,针对教学对象不同、生源水平不一的实际状况,教师应进行分类指导。学校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教学实验和改革,闯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路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对内地新疆班学生进行汉语写作教学时,应采取“高目标,多台阶,缓坡式前进”的方式进行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多设计一些题,分解难点,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有攀登的扶手;缓坡式即放慢速度,循序渐进,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

第一,注重汉文化的熏陶,优化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形成文化、知识、训练的循环融合,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由快乐的学习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汉语写作训练,使学生渐渐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能力。

第二,针对学生的弱项,在汉语写作教材之外大量补充浅显易懂的文言文阅读(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材料,并落实复习检查和个别辅导,培优扶差,促进中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第三,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引领学生在最好的年龄段多读到影响他们一生的好作品。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撰写相关的书评,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第11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 文化适应

引言

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班,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西部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教育普遍比较落后。不仅如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问题。

所谓文化适应,国内外学者都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认为,文化适应是指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个体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作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行为调整[1]。从定义可知,文化适应是两种文化在接触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变化过程。从理论上来讲文化的变化是双向的,即接触者双方的文化都要发生变化,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文化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弱势文化群体的一方。

1、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的表现类型

1.1 少数民族学生对就读院校当地的气候、饮食不能很快适应。以笔者工作地点南昌为例,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南昌的湿热与酷寒,无暖气,南昌饮食的辛辣等等。

1.2 少数民族学生对就读院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不适应。比较突出的是作息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因此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焦虑、压力和不安的情绪。

1.3 少数民族学生对文化氛围的不适应。觉得缺乏适合各自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的文化体验机会和平台,看不到民族的气息。

1.4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在学习英语、计算机、数学等学科上往往比汉族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自学能力、自控能力较弱,而对音乐、舞蹈、体育等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显优于汉族学生。

1.5 少数民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言谈举止显得格外小心拘谨,唯恐犯了忌讳或因与对方的信仰行为准则不相符而引起矛盾冲突,这使得同学间的互相了解和沟通产生障碍。少数民族学生人际交往面较窄,容易产生孤独感[2]。

2、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的阶段[3]

2.1 接触阶段:刚进入异文化时, 少数民族预科生对异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异文化的许多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 同时, 由于他们刚进入异文化,因而他们还没有感受到来自异文化的冲击和压力。

2.2 不统一阶段:在这一阶段, 预科生开始觉察到异文化与母体文化的差异, 并且体验到了来自异文化的压力, 在异文化的压力下, 他们感到混乱、困惑、无力、孤独, 并且易于产生抑郁感,在这一阶段, 他们理不出适应新文化的头绪。

2.3 否定阶段:在这一阶段, 预科生开始否定文化差异, 并且时不时地会产生攻击的意愿, 他们对异文化开始产生疑问和否定。在这一阶段产生疑问和否定是其坚持主见和自尊心的表现。

2.4 自律阶段:在这一阶段, 预科生开始承认文化差异, 他们原先怀有的心理防御态度在这一阶段也开始解除。在自律阶段, 个体已经能比较自如地应付新异的环境。这一阶段是安定期的初期,在这一阶段, 个体开始变得沉着而自信。

2.5 独立阶段:对文化差异的认识进一步确立, 能够体验丰富充裕的感情生活, 能够采取实

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在这一阶段, 预科生不但能担负起社会职责, 日常生活也变得日渐顺利。

3、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问题带来的启示

3.1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及态度,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自身民族认同的态度。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校园后, 面对异文化的冲击,他们一方面既想努力保持本民族文化, 又担心过分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能融入主流社会;既想尽快适应主流文化, 又担心过分认同主流文化会丧失本民族文化[4]。因此, 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面临文化适应的考验和心理疏离感的困扰, 同时还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困境。

3.2 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教育引导工作。如何较好地实现对主流文化的适应, 同时又能保持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强化对本民族的认同, 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严峻考验。

3.3 高校应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实施积极文化关怀。脱离了民族环境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往往首先感知的是学校环境与其原生环境的差异,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要促进其克服文化适应困难,就必须从根本上给予文化关怀,使其由于文化而产生的适应障碍得以根本上的缓解。

4 、结语

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大学求学深造,由于文化差异,民族预科生往往都要遭遇文化适应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民族学生未来社会的适应,及其在大学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团结。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的研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校一起合作,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彩文,于爱华.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 7)

[2]袁淑清.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

[3]王亚鹏,李慧. 集美大学学报,2004,(3)

[4]宋元元.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研究,2016,(9)

第12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适应、教育

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创新。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中提出预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预科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一年,一年预科学习结束后升入本科学习,预科生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民族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性格特点

1.性格各异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的一个重要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1]。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也在此做了很多研究,他认为“北方寒冷的地区各民族的性格是精力充沛、富于热忱,但大都拙于技巧而缺少理解,亚洲气候炎热,各民族“多擅长技巧,深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忱不足,故常屈从于臣民;他还认为希腊各族人兼有两种禀赋和品德,既具有热忱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葆自由。他认为希腊人具有着两种品德,主要是因为希腊处于寒冷与炎热的南北气候之间的自然环境所致”[2]。笔者认为人的作用会更大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对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组成,区域跨越祖国的天南海北,最北的到俄罗斯的边界,南有海南,云南,地域跨度非常大。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性格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来自北方的同学热情豪爽、直性子,南方的小家碧玉、婉约。这样差别巨大的同学聚在一起生活学习必然会出现很多矛盾。尤其是第一次远离家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身边的人、景、物、饮食、口音都是那么陌生,难免会有诸多负面情绪产生。

2.急于彰显个性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标准的90后,做学生工作以来对90后大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前社会对80后有着颇多的批评指责:骄傲、任性。但是80后的父母很多经历过或者,80后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他们更多受父辈们的教化较多,看看现在一大堆的蚁族、房奴、北漂就能感受到80后骨子里仍旧受传统思想所控制。但是90后就不一样,他们有自己梦想,敢于大声说出来也敢于做出来,不必考虑生计只愿顺自己的心情,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在这个高中生向大学生身份转变的特殊时期,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一些学生盲目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而没有考虑到方向和手段的正确。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

1.失落心理

高中生都有一个理想就是考入理想的大学,这是他们在中学努力学习的动机,在他们的想象中大学时神秘的,有宁静美丽的校园,有知识渊博的教授,有浪漫情趣的课余文化生活,然而高考成绩不理想,大学梦的消失,亲人老师的指责,进入预科学习后,学习上仍然像高中生一样补习中学的课程,加上单调乏味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会更加失落。很多人认为预科一年就是浑浑噩噩的过完,一年后才真正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2.压力并存

学习上:没有了高中那么沉重的作业和考试压迫、没有了班主任天天耳提面命的监督、没有了家长琐碎的唠叨,一下子感觉自由了,但是随着自由一起来的还有恐慌,由于习惯了高中时期被监督被监管的被动学习方式,有些同学缺乏自学能力,不能掌握大学学习规律,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很多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状态。很多同学无法使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有厌学、上课不集中、逃课等现象。

3.人际交往紧张

离开熟悉的亲朋好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宿舍关系,尤其是来自不同地域生活习俗差别较大,语言不通,给一些同学带来较大困扰,有些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出现孤独、郁闷、多疑、压抑等负面情绪。

4.自我认知障碍

由于预科生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意识也不太成熟,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优缺点,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比如有的同学以前是班里的尖子生和班干部,到大学后表现出很狂妄的个性,有的同学高考分数不是很高,到大学会过分自卑等等问题。

三、少数民族预科生适应问题的教育措施

1.积极开展应对教育,帮助预科生提高应对能力

院系领导和老师积极主动关心学生,多次深入宿舍和同学聊天,了解同学们衣食住行、心理、学习等多方面生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异地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像家里一样,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有困难处处有人关心有安全感。使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异地大学生活。从思想上耐心引导、生活上关心爱护、纪律上严格要求、学习上热情帮助、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争先创优”良好学习氛围。

2.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在党总支领导下,加强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引导管理,进一步加强宿舍管理,为学生创造有两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环境友好型宿舍评比,全力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卫生检查的不足,解决个别学生宿舍稍差的弊病,做好学生在早操、内务整理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