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假如我是什么作文

假如我是什么作文

时间:2023-05-30 09:2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假如我是什么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假如我是什么作文

第1篇

在考场作文中,同学们的作文入题较慢,虽然不算离题,但却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明显,结构不紧凑,中心不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以下,就为大家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小方法。

一、比喻入题,灵动活泼

如《将嘴角轻轻上扬》的开头:“轻轻将嘴角上扬,脸上便会微微地泛起淡淡的笑容。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就像是春天的樱花,在大地上纷纷绽放;就像是柔柔的清风,在水面上默默流淌;就像是春天的朝阳,能照亮你的整个心房。”作者将“微笑”分别比作“樱花”“清风”“朝阳”,赞美“微笑”。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富有文采,灵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

二、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如《学会历史的旁观》的开头:“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体现了作者过人的睿智,更引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

三、排比入题,先发制人

如《诠释回报》的开头:“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都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这组排比句,辞工句丽,先声夺人,犹如美丽的云裳,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引用入题,彰显底蕴

如《助跑与成功》的开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的一首短诗,它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奋斗与牺牲,成功需要一条长长的助跑线。”引用冰心的短诗得出与标题紧密相切的中心论点,既为下面的深入论证树起了必要的“靶子”,又彰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2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会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

1 创设观察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教学生写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①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②摸一摸。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③闻一闻、尝一尝。水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又如练习写小动物,让家里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每处放一种小动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如鸽子羽毛的颜色比色彩艳丽的鹦鹉要单调的多,但它的独特之处是鹦鹉所不能比的。这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有的说鸽子会送信;有的说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2 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2.1 进行思维训练,注重想象力培养。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如写《XX的对话》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理活动,接着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集体创造,共同编写故事,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使想象更完善、更充实,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提供了表现、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2 培养想象,训练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假如我是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考古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就能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甲说:假如我是医生,我一定会救死扶伤,钻研医术,解除病人的痛苦。乙说:假如我是一名考古学家,我会去探索未发掘的古文物……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了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了个性,激发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2.3 积累语言,丰富想象。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A、定期检查。课外摘抄儿歌、古诗、名人名言、精彩片断,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定期进行检查,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B、互相交流。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朗诵会、故事会,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举行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把书中的一些文学知识或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考题,进行比赛;C、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写作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使他们形成了能力,从而为高年级习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3篇

1、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2、生活总是会带给我们一些惊喜与意外,当我们惊喜时总会忘了意外,意外时又忘了惊喜,其实它们是同在的你只要记得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当快乐时别昏了头脑,因为乐与悲挨的很近,快乐时别忘了苦过的日子,悲伤时想想憧憬的未来。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会珍惜我所拥有的翅膀,我的歌喉。我绝不恋红尘,我愿意飞向那最远,最远;最深最深的山谷里。每天,吮吸着新鲜的露水,炫耀自己的歌喉,累了,就在一块石头上睡着;脏了,就飞到那盘旋的小河,痛快地洗个澡;孤独了,就唱歌给自己听。但我绝不会飞上青天,毕竟我只是一只小小鸟,我不想成为猎人的目标 ……

4、幸福是什么呢?就是靠在你肩膀上想要睡觉的时候;就是牵着你的手不放开的时候;就是一起拿着相机自拍的时候;就是每次听你唱歌的时候;就是坐在车后紧紧拥着你的时候;就是和你一起买菜做饭的时候;就是静静看你的时候;就是随时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和你一起谈未来的时候。

5、当我怀着害怕的心第一次踏入校门时,老师您阳光般的笑容给我以安慰,您将我那颗恐惧的心理带进了学校,带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也带进了学习的殿堂。

6、生活迷茫时,不要怀疑,不要犹豫,在生活中的决定只不过是你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人生就想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但是当你走到最后才会发现原来中途的“坎坷”只不过是你旅途中的一道风景而已。

7、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然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又何尝不是呢?

8、人生的旅途是漫长的,是充满挑战的,是坎坷艰辛的。需要我们去磨练自己,升华自我,在挫折中涅盘,浴火重生,变得更加耀眼夺目多少,迎来更璀璨的人生。

9、“弯路”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溃它;“弯路”是竞争时的伙伴,在竞争中并肩作战;“弯路”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人生与“弯路”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会失去“意义”。

10、隔窗听雨,琐碎的音乐,听出了生命的禅机,悲壮与不悔,让人心碎的思乡留恋,苦愁的离别,真挚的想念……刹那间全都交汇在这深情的雨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11、我编织了无数个完美的故事结局,静候你的华丽出演,奈何故事的最后,才发现结局早已冻结在某昨日,冰封在不及的过去。稀释遥远空洞的未来…仰望苍穹,墨染夜色里盛传的未知,藏匿着不尽的悲伤,释放着界限的迷离。

12、生活就像一张白纸,从不告知前方的路该如何走;生活就像斑斓的彩色灯,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生活又像夜晚的指明灯,点亮了前程似锦的道路,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就像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3、在漫长的生涯旅途中,有喜有悲有苦有乐,将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和看坎坷,这是上天安排磨练的一种方式,我将于战胜,打败这些艰难和险阻。

14、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要知道,弯路其实只是多了距离,而位移总是那么多。

15、漫卷杂碎的纸画,花季的烂漫无从落寞,泪珠悄然滑落,宣纸渐次晕染,幻化做一朵黑色的玫瑰,憔悴易逝。那些年,轻描淡写的青春是否早已支离破碎?人生如梦,蓦然回首、早已叶落花凋,人去楼空。

16、在漫长的生涯旅途中,有喜有悲,有苦有乐,将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回遇到无数的很艰难和险阻。这是上天安排的一种磨练的方式,我将于战胜打败这些险阻和坎坷。

17、黄河滔滔,历经九曲方能一泻入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勘探队伍,一路披荆斩棘,曲折回环,才完成心中的梦想。这正如我们漫长的人生旅程,不可能是一条平滑的直线,弯路无疑将会是它别无选择的主旋律。

18、我爱这秋,爱这秋赋予花草的宁静,爱这秋赋予学校的魅力。更爱这历史悠久,博学,神圣的魅力校园。我会珍惜在这学校的所有时光,享受这学校的博学。

第4篇

关键词:观察力 想象力 生活体验

叶圣陶先生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与“情动而辞发”这句古语都揭示了人们写作的心理活动规律。本文就如何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快乐作文谈谈笔者的肤浅认识。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如果学生对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他们必然会感到无从下笔。只有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对所写事物有感觉、会心动,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创设观察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设“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第四单元要求学生习作《我喜爱的动物》,为了唤醒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我特意录制了一段小鸡抢食的视频,播放视频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当两只毛绒绒的小鸡“叽叽”地叫着出现在大屏幕时,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当孩子们看到这两只小鸡为争夺一条虫子而进行有趣争斗的场面时个个屏息凝神。直观形象的视频,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空间,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了小鸡的特点,看到了霸道的“花点”与执著的“小黄”。此时,孩子们个个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二.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力

鸟儿有了翅膀,才能自由飞翔,作文有了想象,才能具体形象。要想给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就得给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如在阅读时,运用再创造想象,通过对原作的改写、续写等表达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抒发他们对原作中人物命运的关心。像《凡卡》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我就以《无端挨骂》为题,要求学生从人物神态、动作、对话、心理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想象,突出老板娘的凶狠毒辣和凡卡的可怜无助。

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多角度地启发引导学生写以想象为题的作文。如:从时间的角度考虑,启发学生对人类的未来展开想象,写未来的地球、未来的房子、未来的食物、未来的交通、未来的手机等;从空间角度考虑,启发学生对异地或太空、海底的情景展开想象,像“我想象中的月球”,“嫦娥下凡”,“海底畅游记”等;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启发学生对个人的能力和未来展开想象,从对人体器官的功能,对职业和事业的向往等方面选取具体的想象作文题目,像“假如我有翅膀”、“假如我是一名法官”(县长、市长)等等。

三.创设活动情境,增加生活体验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到博物馆参观,到风景名胜区游览,到敬老院给老人送温暖,参观市场等。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写《热闹的市场》,我布置学生事先跟妈妈到市场买菜,参观市场,用相机拍下或用笔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场面。并当一回“小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而有父母或亲戚在菜市场卖菜的同学,我则要求他们当一回“摊主”。我也同样用相机拍下市场的买卖场面。课上,我先请学生说说到市场上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因为孩子们有了到市场实地参观实践的生活经历,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接着大屏幕投影显示学生和教师拍摄的市场精彩画面,请拍摄的同学说说自己拍摄的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最后请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幅或几幅画面写一写。学生们写出了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写出了忍俊不禁的市场俚语,写出了真切的内心感悟……

四.创设游戏情境,提高思维水平

第5篇

关键字:课堂 民主 激励 细节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常问自己:我的课堂应能给予学生什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因为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作为一门艺术,则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 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能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共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亲近学生,民主对话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平等,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课堂也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交流互动的天地。如这学期教学《学弈》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演弈秋,我演第二个学生,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

生1:你看你,学习下棋经常走神,怎么能提高棋艺呢?

师:你的批评很真诚,我要好好反思。

生2:只要你专心致志,像另一个学生那样,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棋手。

师:谢谢你的鼓励。

生3:你呀,棋艺一直没有长进,都怪你不认真听讲.你要是边听边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我,那样你肯定是下棋高手。

师:谢谢你告诉我学棋的方法,那就是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思考、不懂就问。

二、有效激励,别有风景

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儿童有创造的潜能。因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其次,要给儿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再次,儿童的创造老师要作切实地指导。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激励必须是“有效”激励。

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思想认识朦胧,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实质,误以为激励就是对学生“标新立异”的不置可否、一味盲从。事实上,《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也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语文教师的激励应是基于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基础之上的“严格要求”,学生想对没有、说对没有,都是需要直面的。 转贴于

比如我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时,就可以抓住“送”字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两首诗都写“送”,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同与不同?这样,创造性思考的空间就很大。再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假如我是一棵小草》的作文教学时,把孩子们带到校园的草地上,让他们闭上眼,在草地上尽情地打滚儿,尽情地欢笑,亲近小草,并对孩子们说:“假如你是一棵小草,你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有什么感受?”孩子们把“心”沉浸在绿绿的小草中,每一个人都变成了“诗人”。有的说,“我是一棵小革,陶醉在亲爱的泥土中,想象云朵回家的路,和春风一起洗脸。”有的说,“我是一棵小草,正探出头来,和春风握手,然后一起聊春天的故事。”有的说,“我是一棵小草,生长在校园的假山旁边,我自豪,能幸运地和鲜花、小树一起跳舞……”在孩子们尽情感受,尽情想象时,我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诗歌,和着音乐朗诵起来:“我是一棵小草,一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在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感受后,再布置作文,结果,孩子们都写出了让人惊叹的习作。

三、精雕细琢,润物无声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首先,精雕细琢对教材的理解。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其次,精心雕琢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细节。

老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感情真挚,扣击学生的心扉,拨响感情的琴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同时,教师用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感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汇,让作者的高尚的心灵世界陶冶学生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和语文实践的相融并进。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生积极地感悟语言材料,去努力实现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情感的陶冶。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在课堂这一缤纷的世界,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研究》《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朱永贤2009年12期

第6篇

关键词:创新作文 兴趣 发散思维 想象思维 直觉思维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是“谈文色变”。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是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况且学生手头上“作文选”“范文集”比比皆是,作文抄袭成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理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把作文教学变成一种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要树立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新观念,把作文教学搞“活”起来。大力推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广阔田地。如作文题目《中秋月》,初识文题,学生定会无从下手。我们不妨设计如下活动,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收集古代文人墨客关于月亮的诗句(以诗言志,曹操、李白、张若虚、苏轼均把以月抒怀言志推向了极至)等。然后我们在中秋时节,组织学生在朗朗明月之下,师生共话月色之美:唱一曲月亮之歌,吟一首咏月之诗,说一句带月之成语,侃一则月之传说,话中秋月饼之来历,叙中秋难忘之事......这些活动一定能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启迪思维找到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找米为炊。

二.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刚跨入高中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求同思维起主要作用,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表现在作文审题中,往往是只囿于一孔之见、一条思路。这就要求我们指导他们进行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如以“变化”为题进行作文。可以指导学生作如下发散:可以从大的方面写: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城市的变化等;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写:我家的变化、邻居家的变化等;还可以从某一方面写:路的变化;房子的变化;夏天降温工具的变化等等。二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滥竽充数》的故事,学生通常是从批评南郭处士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命题为“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已”等。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就会极大地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如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展开逆向思维,可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等。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三.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因此,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比如我在讲授《雷雨》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段周朴园的肖像描写。学生写道:他个子不高,穿着一件长衫,戴着一副金边眼镜,镜片下面一双三角眼。虽然写的比较简单,但周朴园形象就具体化了。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容易多了。然后我们则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示学生:周朴园的目光应该是什么样的?周朴园说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周朴园在说话时会不会带有手势?等等。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

总之,教师要营造特定的情景,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四.培养、捕捉写作灵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当年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一直为作品的开头绞尽脑汁。偶然间阅读了普希金的小说《宾客聚集别墅》的开头,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立即提笔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并且以开头为枢纽,源源不断地写出了后面的故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采取的时文鉴赏、课前演讲等形式,都能让学生的写作灵感“油然而生”乃至“万马奔腾”,形成他们的写作冲动。

第7篇

【关键词】想象能力;创新;素质

Exertive imagination ability exaltation innovation character

Chen Xingqiong

【Abstract】The imagination be the person’s brain to be to the idea carry on process reformation, thus creation new image of mental state the process be the core of image thinking.Ask for help of imagination, since can create one personal didn’t yet contact lead of thing image, again can creation appear solid in the life basically have no perhaps is the thing which haven’t appear.Therefore can say an imagination to be the wing of thinking, have no an imagination and then have no art of creation.Strengthen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to trai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is exaltation student innovation character of importance measure.

【Key words】Imagination ability;Innovation;Character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的核心。借助想象,既可以创造出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又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或者是尚未出现的事物。因此,可以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想象训练,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措施。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本人认为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比较丰富的想象能力。下面就这个方面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1 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学科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根据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有很大好处的。有时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想象,用新的语言文字更具体地进行描述,实现从文字到文字的加深。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要进行加工,想象也要贯穿其中,而创新能力也伴着得到锻炼。因此,我们可以以课文为依据,进行各种形式的想象活动。

1.1 抓住课文空白处进行想象训练:有些课文中有一些空白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地方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教学《穷人》一课中,课文对桑娜、桑娜丈夫的语言、心理活动和他们家族环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而对他们和西蒙的“穷”却自始自终没有写一个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家族环境作进行合理想象,描述出他们的生活环境的的确确非常的穷。而在结局方面,课文没提到,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展开大胆的想像,说一说,写一写,桑娜后来一家的生活会怎么想呢。有的学生写道:渔夫因为在第二天在天气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去打渔,最终没回来……而桑娜一家终于熬不过来,桑娜帮孩子们最后盖好一次被子,便永远永远地躺下了……至于这七个孩子,也只能静静地睡着,他们才那么小――最大的不过五岁,没有人有能力去同情他们了……难到这就是穷人们悲惨的命运吗!也有的学生写道:桑娜和渔夫苦苦支撑这个“家”,最后终于把七个孩子抚养成人,过上了好日子。多么有创意的想像啊。

1.2 在观察插图中进行想象训练:画面是对现实生活情境的直观显示,它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插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发挥学生的想象,把图中静止的事物想象成活动的事物,赋予图中人物以语言、行动、思想、神态等等。《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中就有一幅小女孩临死前蜷缩着身子插亮火柴插图。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画,并展开各自的想象,然后说一说。同学们有的想象了小珊迪悲惨的身世,有的描述了他家里的贫困,有的想象了作者对他的帮助等等,想象非常丰富。

2 作文训练中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

2.1 看图作文:图画是一种静止的形象,而生活却是动态的,是有连续性的。我们要求学生把图画中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必不可少地要进行想象,进行再创造,因此,想象作文是一种比较好的训练方法。比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假文盲》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的:(1)从图画上人物的衣着看,这天的天气怎样?他们分别可能是什么人呢?(2)四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的?他们当时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3)那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四位男子又是如何回答她的?(4)周围的旅客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议论些什么?四位男子听到人们的议论会怎么想?怎么做?(5)四位男子最后是在“母子上车处”上车的吗?他们或许是被车站的民警叔叔劝走的,或许是听到人们的议论不好意思走的,或许……通过一翻讨论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也达到我的目的了。

2.2 续写故事:给学生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运用他们的生活积累,加上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续写下去,把故事叙述完整。但是这种训练方法,要让学生明白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随随便便的,而是要以生活为基础的。

例如,有一次,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开头:“一天,一只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去朋友家。走着走着,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可怎么办呢?……”让学生以《聪明的小蚂蚁》为题,围绕“聪明”这个中心词,想象小蚂蚁是怎样过河的。同学们根据生活中过河的方法,开展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小蚂蚁请乌龟帮助驮过了河,有的说小蚂蚁把一张树叶拖到水里,靠风力渡过了河,有的说它请蜻蜓帮忙,爬到它背上飞过了河……想象虽然各种各样,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依据。

2.3 幻想型作文:同学们对未经历过的、未曾体察过的事情,本是无言可发、无情可抒的,这时我们可以假设一定的条件以点燃想象的火花,激发学生想象的情绪,不妨采取假设时间、假设地点、假设环境、假设事件、假设情况等,通过种种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美好前景的憧憬,比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家长》、《畅想未来》等等幻想型作文。

第8篇

摘要:想象是作文及作文教育教学不可跨越的重要内容,从想象和它占有作文材料的方式来看,它包括八种基本的类型:圆满式想象、嫁接式想象、化合式想象、分解式想象、置换式想象、梦幻式想象、异想天开式想象、无中生有式想象,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作文;想象

想象不仅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应当也是作文必须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获取作文材料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想象是什么呢?就作文而言,它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式,是指根据已有的学识和经验,对我们的写作对象进行充实、完善、改造、加工的整个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在作文过程中,想象的作用就是使作文材料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简单地说,就是使那些不方的材料变方,不圆的材料变圆,或者是对作文材料进行充实和发展,或者是对作文材料进行嫁接,或者是把作文材料进行化合,进行分解,或者进行置换,或者进行复分解;或是把奇思妙想、梦幻当成真实的东西来写;或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甚至是无中生有……总之,它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材料更加充实完备,能更集中地指向我们要表达的那个中心。从想象占有材料的丰欠程度来看,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圆满式想象

就是对已经占有的作文材料进行充实和发展,使这个作文材料更加充实和完善,更具有表现力,更能为我们所要表达的中心服务。在进行作文的时候,有时我们搜索到的材料并不完整,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但是我们又没有别的材料可以替代这个材料,这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运用想象来对这个材料进行“完美”的“修复”和“加工”,使它从支离破碎变成“完美无缺”,甚至是完美无瑕,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我们的中心或主题。比如要写一个坏透顶了的恶霸,而我们只搜集到他凶神恶煞地抓住一个可怜虫的样子,就可以沿着坏的这条思路往下想,把他欺凌弱小的丑态想象出来 ,让他能鲜明生动地展现出自己的“坏”来。再如,我们要写一个天真无邪的8岁小孩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但是只搜集到他去卖东西准备送实习老师的过程:他拿出了自己积攒的所有积蓄——一元五毛钱,约了另一个同学又凑了五毛,两人经历了激烈的心理冲突,根据自己的好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找寻和挑选,走遍了一个商场和一条街,最终买到了九个生洋芋,五个烂香蕉,八个新鲜得还没有成熟的桃子,满心欢悦地回了家……后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想象来充实后面送老师的部分,把这个孩子把礼物送给老师时的纯洁心灵和毫无功利目的的纯朴语言、对老师毫无掩饰的依恋之情想象出来,把老师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那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心理想象出来……这样,这种天底下最纯真的爱就得到了平实而又深刻的展示。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添油加醋”法。

2.嫁接式想象

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让猪生出象,让虎生出猫,让李结出桃,让鹿变成马……或把原本不相关的花嫁接到我们需要的木上来,或把原本不相关的木嫁接到我们需要的花上来,使获得的作文材料能更好地表现我们的中心。比如要写一个人正在变好。他原本是一个很坏的人,我们搜集到的材料中,坏的太多,好的太少,但是,为了能使他朝好的方面发展,我们不得不适当放大他的进步,给他以改过的信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可以把别人做的那些好事移植一些到他的身上来。在这个移植的过程中,仔细捉摸他的进步动力,想象他变好的理由,并使它逐渐覆盖那些已经有些“发霉”了的东西。在作文材料的获取过程中,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搜集方式,可以说,所有的神话、童话、寓言、科幻等作文材料的来源都与这种想象方式密不可分,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虽为兽类,但是作者给他注入了人的思想、神的本事;《猫和老鼠》、《蓝猫淘气3000问》、《封神榜》、《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等,如果没有这种移花接木式的想象的参与,作文材料就无法获得。凡是用到比拟的文章,都离不开这种想象方式。

3.化合式想象

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获取作文材料的时候,把两个原本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材料拉到一起来,把我们要的那一部分留下,并把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更富有表现出力的材料的心理过程。比如要写一个同学的好,我们得到的是两个同学的相关材料,这时,就可以通过想象把这两件好事都合理的安装到这个同学的身上,让他的优点或品性得到更好的表现。这就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具体做法,

4.分解式想象

就是在搜集作文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块内容纷繁复杂的综合性作文材料,这个作文材料的内涵远远地超出了这次作文的要求,它的其中某一个部分就足以表达这篇文章的中心或主题,因此,就可以从中切取一个部分,并把它进行充实和加工,使它成为这次作文的最佳材料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比如要写一个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搜集作文材料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一场完整的篮球比赛过程,这场比赛中能体现出若干人的某一方面的品性特点,当然也包括这个人的。这时,我们就可以以写这个人为核心,把别的人都当作他的陪衬,把材料意义都集中地指向他,并对他相关的表现进行合理的想象加工,使他更能集中地展示这个人的有关魅力。

5.置换式想象

就是在获取作文材料的时候,得到的不是一个材料,而是一组相关的材料,但是这组材料虽然与作文的中心有关,却又都不能拿来就用。如果我们把这些材料进行支解重组后,就出现了很多个不同的独立的材料,从而得到我们翘首以待的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在这种想象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本次作文需要的材料,而且还为其它的作文准备了“预制板”,所以这种想象方式对于作文材料的获取是很有用处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人的棒,搜集到的是两个人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都是正反两方面的,为了把这个人写得更棒一些,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材料进行部分的交换,让这些材料能更好地承载我们的中心。

6.梦幻式想象

就是用像梦幻中的那种跳跃性的想象思维形式去获取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其实做梦也好,幻觉也好,它们都是想象的基本形式,只是这些类型的想象时空跨度大,不遵守现实原则。可以从天上到地下,可以从天堂到地狱,可以死而复生,可以为所欲为,生活场面可以是瞬息万变……。但是,正因为不遵守现实原则,可以为所欲为,就为我们想象作文的材料来源提供了一条方便的路径;当然也为一般作文材料的获取提供了方便。我们把这种梦幻的思维方式借用到作文材的搜索中来,在寻找材料时,也以一种非现实的方式去进行想象,把我们认为符合要求的那些材料进行必要的整合加工,进行合理的放大甚至是“不符合逻辑”的夸张,让它成为我们需要的那个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用的想象就是梦幻式想象。比如在写有关未来和过去的想象作文,这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想象和思维方式。

7.异想天开式想象

就是用突发奇想的方式获取、加工作文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为了表达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材料不是现实生活中顺手就可以拈来使用的,现成的材料我们用不了,不现成的又没有,怎么办呢?可以采用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个假设,把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结果当成事实来写,这个假设和结果都是想象的。比如我就是杨利伟,当我坐着航天飞船在天空遨游的时候……;假如我是市长,我要做些什么等等。写这种作文,如果离开了异想天开,离开了突发奇想,就写不出来了。只有充分地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大胆的异想天开式的想象,才可能获得相关的作文材料。再如写20年后的人事景物。20年以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没有谁能把它确切地描绘出来,这样的作文怎么写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站在当代科技的前沿,用发展的眼光去估测20年后世界的发展趋势:或写出人物的巨大变化,或写出事情变化发展的动因和现实,或写出景物的变迁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能从目前的生活中找到相关人事景物变化发展的蛛丝马迹,并能较好地进行大胆的设想和想象,把他们应当拥有的变化想象出来,并描绘于笔端与别人一起分享。

8.无中生有式想象

就是用虚拟捏造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作文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我们之所以把这种想象称之为“无中生有”,并不是因为这些想象毫无根据,真是无稽之谈;而是想象的依据并不在我们的显意识之中,要说出个所以然,我们还真的一时说不清也道不明。不过,我们总有那种感觉,或莫名其妙地就把作文材料给“想出来”了。这种近乎直觉或顿开茅塞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无中生有的主要形式。正如鲁迅所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临时把相关材料进行大胆的拼凑与组合,捏造出一些我们需要的人事景物来,又大胆地对这些东西进行改造和加工,使之更加充实完美,能有力地承载我们的作文中心或主题。

真正弄清了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作文和作文教育教学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9篇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可能是花园,可能是班级的图书角,可能是自己家的院子,还可能是菜地……而我的乐园却是曲江南湖。

南湖位于曲江新区,在大雁塔的南边,是国家5A级景区。南湖分三种地貌,湖水、草地、树林,还有一些娱乐设施。听我妈妈说,我还没出生时,妈妈和爸爸经常来南湖的草坪上晒太阳,当我出生后,妈妈经常带我到南湖玩,妈妈说我就是在南湖的草地上学会走路的。

我最喜欢南湖的娱乐设施,滑梯、攀岩、蹦床、钓鱼……周末休息的时候,我经常到南湖玩,先从“四套装”开始,就是攀岩、滑梯、登山跑、爬网子。预备,开始!第一关,滑梯,简简单单,几秒通过。第二关,登山跑,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上去,后来我多次尝试,发现了一个方法,第一步往左,第二步往右,以此类推。第三关,攀岩,二十几米高的墙,拽着绳子往上爬,轻轻松松成功通关。最后一关,爬网子,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终于通关了。

南湖给我带来了无尽快乐,我学会走路时的快乐,我捉到小鱼时的快乐,我玩游戏通关的时候的快乐……我喜欢南湖。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2

不必说茂密的草丛、洁白的铃兰、挺拔的白杨树、碧绿的荷叶,也不必说飞舞的蝴蝶、聒噪的鸣蝉、歌唱的蟋蟀忽然跳到寻不见的地方了,单是花草树木中心的一个小池塘就有无限乐趣。用手拨弄池水,会瞧见池壁上绿滑的青苔和在水中摇曳的水草,有时会遇见大些的有着鼓鼓的眼球和美丽斑纹的金鱼,有时还看到灰色的小鱼在水中游动。

闲来无事时,我便会张罗一群小伙伴带上塑料袋和馒头去捕鱼。每次都抱着希望想捕到美丽的金鱼,可往往却收获一些极小的鱼苗,灰色又细小,还浪费了家中的不少馒头,也因此没少挨批。

如果不怕水脏,还可以趟水往池中心摘荷花,无论是红莲还是白莲,都深受我们喜爱,大概是其清幽典雅吸引了我们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抓了昆虫去“钓”荷叶上的青蛙,但必须让昆虫不停地摆动,否则青蛙是看不见的。然而也常常是捉住青蛙后不久又放了,一是家里不允许,二是让它回去捉害虫。

呵,我的乐园!虽说你只是大院里的一处小景,也不如鲁迅先生儿时的百草园那样美丽,但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乐趣!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3

天空是鸟儿的乐园,大海是鱼儿的乐园,草地是蟋蟀的乐园,我的乐园是学校的操场。

走进学校大门,穿过2号楼,就来到了宽阔的操场。操场西边有几个乒乓球台,南边是篮球场,正对着篮球场是两棵高大的松树,一年四季它都披着一身绿色,课间时我就在这下面玩耍、看书、乘凉。冬天,学校一片雪白,这两棵大松树仍一动不动地站在这里,像士兵一样保护着我们的学校。操场北面是升旗台,国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这个乐园不仅美丽,还是我玩耍的场所。我在这里跳绳、踢足球、打篮球、玩游戏。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场足球赛了:我们分好工,便开始了。首先,对方发了一个猛烈的球。糟糕!守门员没有接住,对方得了一分。就当对方得意时,周星旭来了一个出其不意,向对方发了一球。真棒!比分追平了。这时,球传到了我脚下,我想都不想,就给对方来了一球,球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了对方球门。进球了!我们赢了!丁零零,上课了,我们回到了教室,这真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啊!

在这个乐园里自由玩耍,是多么快乐呀!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4

【我的“天然”乐园】

奶奶家的桥洞下是我的乐园,那里留下了很多快乐的回忆。

那座桥上面长满了青苔,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桥上是废弃的干涸水渠,桥下有个圆形的桥洞,是人们进村的唯一通道。桥洞中有两把用石头凿成的长椅。夏天到来的时候,坐在上面凉凉的,有时还会有缕缕微风在脸颊轻轻拂过,舒服极了!椅子下面有一条“小溪”,那条小溪流向远方,谁也不知道小溪的尽头在哪里。 “小溪”里常能看到小蝌蚪,一捞就有好几只。

暑假,我和表姐常在桥洞的长椅上下军棋,享受着天然的大空调。我还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桥洞下聚精会神地看书,有时会有几只调皮的蚂蚁爬进我的袜管里,我小心翼翼地忍着,生怕弄疼它们,默默地享受着这些小家伙们的情谊。不知不觉,我被痒得笑出声来,眉头都皱起来了,说不清是什么滋味,痒痒的,令人难忘。偶尔入神,我甚至会忘记回家,直到天色渐暗,才回过神来。

奶奶家的桥洞是我的乐园,那里的每个角落,都记录着我们的笑声。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5

我有一个乐园,这个乐园就是我家屋后那条长长的路,每每走在这条路上,我都会很快乐,忍不住走上一个又一个来回。

每天放学回到家,我都会骑着单车到我的乐园,闻一闻熟悉的草木气息,这一切都让我如此放松,真希望太阳慢一点下山。

傍晚时分,我又来到了我的乐园。走在这条路上,我常会抬头望向远方。蓝蓝的天空上有着变化多端的云,它们在我头上飘啊飘,就像一片海在我头上流淌。我也会常停下脚步看看路边的美景。马路周围有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和一个水平如镜的池塘。在如镜般的池面上,倒映着蓝蓝的天空,变化多端的云和美丽的山,真令我赏心悦目,这般景象能立马让我的愁绪烟消云散。

晚饭后我还会到我的乐园散步,吱吱吱,谁在那呼唤?呱呱呱,又是谁在那唱歌?原来动物们在开演唱会,青蛙是主唱,蝈蝈是鼓手,知了是吉他手。汪汪汪,家里的小狗也加入了进来,为这演唱会伴奏。走在这热闹的路上,就算一个人也不会害怕。

这条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在这我可以骑车、散步、听歌,还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能让我放松心情,它将是我永远的乐园。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而我的乐园则是我的书房。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阅读童话。安徒生的《丑小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要向往美好的生活;在《海的女儿》中我懂得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被书记吸引,常在书房中读得废寝忘食。

从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我体会到了礼拜的惆怅;在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泪涕满衣裳”中,我读出了杜甫的喜悦;从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我读出了苏轼的乐观。

再大一些,我开始读小说。在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中,我懂得了人生要在苦难中成长,同时我也知道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笑猫日记》中,我懂得了要以笑面对生活。小说的细致描写,精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为之入迷。

第10篇

展开想象的翅膀

概要:本文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时代的需要,从心理和思维的角度阐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以及介绍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些认识与做法。由于文章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比较恰当,可操作性强,在本校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颇受语文教育界的好评,《中学生语文学习》杂志以“名师寄语”为栏目刊出。

想象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说,它是通过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从思维学角度说,它是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分析、综合而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从作文教学来考察,想象分外再生性和创造性两种。不过,无论是再生性的想象或创造性的想象,它们都是丰富内容、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象历来受到从事写作或习作者的普遍重视,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一类关于想象的名言,像 “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见《文心雕龙》),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由于陈腐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测试制度、方法等因素造成种种消极影响,学习者的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今天我们处在呼唤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而充满理想情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文教学,毫无疑问应该冲破形形的教条框框,还其本来的面目。有人说风靡一时的“新概念作文”,其特点是“考题给了考生们极大的想象空间,考题的指向性是很明显的,除了想象,还是想象”(见《新民周刊》)。而高考考试说明也毫不含糊地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一些优秀作文无一不具想象力丰富独特的特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培养想象能力,的确很有必要。那么如何提高想象力呢?笔者以为下面几点值得重视。

一. 大胆想象,不受拘束。仔细回味选入教材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作者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你肯定会感受至深。例如《阿Q正传》运用想象、借用梦境写主人公要财物、要女人、报私仇,展现了他既向往革命又不了解革命的复杂心理,非常真实可信。《桃花源记》描写了作者心目中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这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环境,完全是想象的产物。文学的想象跟形象思维的关系相当密切,而形象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潜心学习课文名作,有利于想象和形象思维乃至创新思维的发展。不难发现,类似上述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给历来不少学习者带来激活想象、启发思维的动力,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例如笔者有个学生在做《假如我是某某》作文题时,填入的竟是“某同学身上的癌细胞”,原来某同学不幸患了癌症,引起习作者深刻的同情,他发挥想象,虔诚地忠告病人如何从精神和病理上战胜可恶的“我”,读了令人感动不已。如果改为一般缺乏想象力的写法,不免要差劲些了。

二.调动记忆,扩大视野。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许多记忆的内容,然而记忆的程度有深有浅,这与记忆时有意、无意有关,也跟个人的记忆能力强弱、主观努力以及科学的训练分不开。但是每个人记忆仓库里的“货物”既然那么多,消极地让它沉睡在那里,不加开发使用,那简直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实在非常可惜。针对习作者有关记忆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他们在进行写作构思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一旦大体划定了框架,就宜通过想象搜索库存的记忆材料,如果弄得好,定会文思大涌,各种材料纷至沓来。不过这些记忆材料还得作选择、组合、加工,才能运用得当。譬如1990年高考题要求写一对孪生姐妹神态的同和异,凡是看到过双胞胎生活原型的学生,写其两人之“同”,应该说问题不大。而写其二者之“异”,则不免有点勉为其难。要解决这个难点,就必须根据文字材料作个性差异的想象,而其用来作想象材料的,实际上也是习作者头脑里的储存的记忆,这种储存多多益善,愈丰富愈好。正因为如此,为了准备好足以供想象用的材料,有必要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加强观察、体验的锻炼,为作文的“薄发”而作好生活的“厚积”。有些习作者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经常接触的宿舍、教室、书店、车站等等方面的材料,把它作为丰富的想象的载体,因此常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来。有些习作者则差一些,道理主要就在这里。另外,扩大知识面,从有选择的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储存思想和语言的材料,这当然也很要紧。

三.打好基础,学会方法。想象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不过在不定向同时带有定向的性质。所以无论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得讲究语言,讲究方法,否则即使有丰富的想象力,表达时难免会捉襟见肘,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譬如拿“比喻”这个常见的修辞方法来说,欧。亨利运用比喻时想象味很浓,你看一片枯叶落下来,他就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而北风则是所谓“露天公寓”的“门公佬”,这些想象就颇为得体。拿象征来说,《党员登记表》开头写狂暴的北风“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毁灭他们”,让自然力量象征社会力量,恰当地蕴含了丰富的想象。比拟、移就、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往往需要想象,有了合理的想象才能运用得当。但想象尤其是丰富的想象得讲究组合、剪裁。《梦游天姥吟留别》借用梦游描绘神奇世界,忽而飞渡镜湖,明月照影;忽而拾级登山,天鸡晓啼;在千岩万转中,迷花倚石,闻熊咆龙吟、电霹山崩;又在迷离恍惚间见云中神仙纷纷下降。梦中说梦,奇幻无比,真是尽了想象的极致。但梦因越人而起,梦缘惊恐而醒,梦境内容丰富,叙述条理井然,描绘用语极为精当,才被推为想象的典范。我们不少习作者的作文,也不乏注意借重想象的,只要翻阅一下“新概念作文”复赛的范作,就不难发现,这几位优胜者将高人一头的想象能力、丰富的写作材料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结合得很精彩,很值得我们深味。

当前,如何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努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成为大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共识。因此,如何养成作为构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的想象力,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作文教育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想方设法养成、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更有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写好作文,更在于它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第11篇

一、学生提问的意义

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表现;学生的发问,反映出他对课题理解的深度,有的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看作是“思维的路标”。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生提问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生提问能为学习活动导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连串不同层次的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疑是创新学习的动力,质疑则是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给下一步的学习带来新的契机和起点,都为下一步学习过程提出了新的导向。

(二)学生提问能激起思维活力。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感到有问题必须解决,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产生活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第六颗钻石》时,当“我”拾起五颗,第六颗怎么也找不到,学生就问:钻石到底哪里去了呢?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把两个人的对话多读几遍,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独力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学生提问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出过石破天惊的感慨:“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灵性中的真、善、美。他们所提问题,或对或错,或深或浅,都是学情的真实反映,在教学中,我时常根据学生的提问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计划。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原计划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小兴安岭的秋天都有哪些景物呀?”这时我随机说:“大家先把这段找出来读一读。”这样,我们就先学了秋天的段落,又学了其它季节的。教师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调节教学步伐,改进教学方法。

二、学生提问的分类

关于学生的提问,很少有人分类。甚至不少人将提问与质疑混淆。我认为,提问与质疑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前者是个大概念,后者是个小概念,是提问的一种。从提问的性质上,作如下分类:

(一)疑难性提问。即质疑,这种提问是人们普遍倡导的,也是学生最常用的提问题方式。质疑性提问大致有三种情况:

1、学生未知中的疑问。学生学习语文,不是知识的重复,而是由已知到未知,螺旋上升。学习未知的东西,更有疑难问题的产生,学生都应质疑问难。就难点来说,有的是教材本身固有的,往往学生普遍感到疑难,如古诗、古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有的在教材本身来说不是难点,对于一些基础差或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却成了难点。

2、学生已知中的提问。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的水平,同教材中所提供的新内容、新概念不一样,所产生的矛盾。产生疑难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方面的原因(知识、经验不牢固或缺漏等)而产生的;二是由于理解水平方面的原因(疑难的有无与多少,反映学生间理解水平的差异)而产生的。

(二)设想性提问。这是一种设问学习法,即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材料,尤其是阅读课文。一般有三种情况:

1、假设提问。提出假设,是学习、科研的重要方法。例如:《刻舟求剑》一课,可以是:假如让我来求剑,我该怎样做呢?再如,一些想象作文题是假设性的,如《假如我当老师》、《假如我是记者》等。

2、自己设问。阅读课文前,自己提出若干问题,作为自学的思路指导,带着这些问题思考。内容包括: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为什么、结果如何等六个方面。学生如果能从这六个方面探讨,还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三、学生提问方法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愿问、敢问,还要培养他们善问。学生提问的方法与质量直接相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时时悬设一个具有指导性的问题,不仅可使阅读全程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可不见断地获取知识的启迪和智力劳动的乐趣。

(一)让学生明确问什么。从一般意义上讲,学生是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但是,我们要逐渐引导学生讲究提问的质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主要应提问什么?

1、提问关键问题。它的解决可以为其它问题的解决打开缺口。中心与关键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中心处也是关键所在,有时是分别存在。如引人注目的开头,巧妙转折的过渡,催人深思的结尾等。

2、提问疑难问题。学习不能不求甚解,疑难问题应该提出解决。疑难问题常常是学习进程中或深入学习的绊脚石,提出解决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3、提问中心问题。学会抓主要矛盾,从中心问题的解决带动非中心问题的解决。如中心词、中心句、中心意思、文章的重点处等。

4、提问系列问题。这样的提问,俗称“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利于向深度和广度探求。

(二)让学生明确怎样问。多方面提问。这是一种自问自答的好方法,陶行知说的好:“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问八贤弟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2〕他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问的方法。

四、学生提问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对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敢做;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敢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有活动的环境;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保证。〔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多方面的工作,下面列举几点:

(一)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提问欲望的激发,需要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气氛是营造自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应热爱、尊重、理解学生,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沉浸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心理处于一种健康向上的状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意识不断强化,才会敢于质疑、敢于发问。 (二)指导学生生疑提问。前面已讲过学生提问的方法,这里从指导学生生疑、提问的角度,谈几点启疑的方法:

1、让学生自学生疑。学生只有在自读、自悟、自练中,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点而不破让学生生疑。就是暗示可疑之处,或点明可疑的范围,诱导学生去思索,去辨别,自己发现可疑点,从而提出问题。

3、利用矛盾引导学生生疑。在教学中,教材内部、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经验、思维水平等方面,常常出现碰撞,即矛盾。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矛盾,引导学生从“无疑”中生出“有疑”,再由“有疑”探求“无疑”。

(三)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诸因素所制约的。如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知识经验、个性习惯等,教师应注意全面培养与提高。

(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凡事好问。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但往往不被重视。教师要充分尊重、爱护和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问的天性,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兴趣和勇气。

(五)实施开放式教学。〔4〕这里说的“开放”,不是向别人开放,而是向自己教育对象开放。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大胆放手,把语文课上得扎扎实实,生动活泼。开启学生的心灵空间,使学生的头脑真正得到解放,让他们喷溅起智慧的火花。实施开放式教学,从培养学生提问这一课题来讲,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指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彼得•克莱恩曾说:“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原则时,他们学得很好。”

2、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要解放学生的头脑,首先,要把思考的时间还给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思考,提问、求答;其次,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副作用,突破思维定势,大胆地想开去;第三,巧设疑问,激活思路。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可设问:“北京的圆明园,你认为是重建还是保留现状?为什么?对于这类问题,学生会个个跃跃欲试,争先回答与发问。

3、把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余地与环境,去发现,去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正确与否,还是价值的高低,教师都要以满腔热情的态度,认真听取,予以鼓励。对那些利于理解教材、启迪学生思路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要着重加以诱导,组织讨论或争论。

(六)激励学生的批判精神。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但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可能提出一些偏激的问题,对于这种积极的提问我们应体谅和保护,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偏激,让学生保持这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坚决避免学生受到任何打击,避免想问而不敢问,或怕问错丢面子而不想问。

参考文献:

[1] 课堂提问的艺术: 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美)丹东尼奥等著宋玲译

[2] 《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3] 课堂提问的艺术 刘显国编著

第12篇

一、秩序渐进,合理安排说话训练的内容

初一年级属训练的起始阶段。要求不宜过高“能当众说话,语音清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即可。内容以自我介绍(如:姓名、兴趣、爱好、性格等)或介绍家庭成员等为主。要求人人参加,训练中要注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打好了这个基础就能为以后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初二年级属过度阶段。宜要求“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内容具体,有条理,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训练内容以讲故事、朗诵诗歌等为主。可鼓励学生写周围人的故事,写小诗抒发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与爱憎,然后复述或朗诵。

初三年级属提高阶段。宜开展讲演活动。此时学生讲话的胆量大了,也能自觉完善口头表达了,可在此基础上将训练内容推向高层次,每次演讲必须有主题,事前先以题目的形式予以公开,也可只限制范围,题目自定,还可“即兴演讲”,让学生自由发挥,把训练推向更高层次。

高中阶段属加强阶段,应以辩论、表演训练为主。活动次数宜多,但一定要求高质量,不流于形式。训练内容可以教材进行再创造;也可针对某些社会现象编成小品等,予以针砭或颂扬;或以课文中的某个论点为基础,组织双方思维辩论;或以校园生活、社会现象的热点为话题组织辩论;还可开展“争当主持人”、 “争当班长”的竞选活动。

二、重视心理素质训练,激发学生的说话冲动

1、增强说话勇气,提高说话信心。

学生进入中学后接触的生活更为广泛,吸收的知识日益丰富,思维能力发展更快,因而能从多侧面,多角度去认识自然和社会。这就促使他们要及时地诉说见闻,发表见解,倾吐感情,交流思想。正常的情况下,学生应该是喜欢说话,并且有许多话要说。

2、培养有利于说话的情绪

情绪对于学生说话有很大的影响,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激发说话的动机,而消沉抑郁的情绪是不利于说话的。大凡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一个人处在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喜悦欢乐、激动振奋等情绪状态时,他肯定能把话匣子打开,有许多话想说要说。相反一个人处在消沉抑郁、心灰意懒、无精打采、忧心忡忡等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他肯定是默不作声或沉默寡言。

学生的情绪同教师的教学作风、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教学作风民主,循循善诱,教学相长;教学内容要设计得生动有趣,难易适中,富有时代气息,实用性强;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不断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说话冲动。

3、创设说话情境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生活才有语言。创设有关说话的情境,向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说话有了具体的内容,就能激起学生的观察、思考、描述、表达的热情,这样做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说话,而且还有充分发掘大脑的潜在力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说话的能力。情境的创设,要给学生以新鲜感,要根据训练要求的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情境,不断更换形式,常练常新,才能使学生对说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1)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为主,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的提倡,扭转了这一局面。教师应当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一起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畅所欲言,敞开自己的思想。现代中学生的思想活跃,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即便个别同学的言语过激,也不能硬行否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提倡的。“说”的训练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最简单的“说”莫过于朗读了,不妨安排学生分段落、分角色进行朗读,活跃课堂气氛,以克服学生“怯场”的心理。

(2)创造“说”的条件,令学生必“说”。

课堂教学要抓好“说”的训练,必须尽量为学生创造当众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在成功的喜悦中确定下一步更高的目标,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中可针对全班同学设计“说”的专项练习。训练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平常发言大胆的、基础好的同学,提问难一点,要求应严格些。对刚刚学“说“的同学要予以鼓励,这样就可以给那些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同学以鼓舞。”说“的机会多了,胆子小的同学也会变得大胆起来,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那样势必会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3)发挥学生的特长,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令其“想“说。

除了一般的课堂口语练习外,可以举办专题讲演会、辩论会来练习“说”,也可以让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对积极参与者予以鼓励,并组织学生评委评出最佳讲演者、最佳辩手、最佳演员等,以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意识,诱发他们“说”的愿望。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学生的说话训练(口语交际训练)

1、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成语典故。

每节语文课前按学号或者按座位由一名同学上讲台,先板书所讲题目,然后解释字义含义及其本人学习体会。此项活动一石三鸟,既训练口语,又积累了知识,还进行了德育渗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搞好此项活动,一要事先布置,二要鼓励学生上台切不要紧张,思路要清晰,说话要有条理,勿重复。尔后,教师进行以肯定优点为主的讲评,切勿求全责备。因每节语文课一人,每次只占用2至3分钟,既不影响教学任务,也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2、把说话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上,对于一些需要强调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明确后,再让学生在没有任何顾忌的情况下七嘴八舌地重复一遍。若要提问,可用“谁来回答”的口气,学生听到询问即可站起来说:“老师,让我来回答”,其他同学可用“老师,我再补充一点”的方式将答案完善。这样变提问为抢答,使学生置身于竞争状态,短时间内大脑思维高速运转,脑口并用,把接收信息由被动的听与主动的说结合起来,既促进思维,又训练口语,既活跃了气氛,又巩固了知识,还有助于消除学生当众发言胆怯的心理。此法不足之处有二:一是羞怯的学生失去了发言的机会,二是不动脑筋的学生不再害怕老师点名答题,对此,可结合指名回答的方法予以弥补。

3、坚持口头作文训练,让口头作文课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广阔平原。说话与作文的关系十分密切,系统、条理的说话就是一种最方便的作文形式。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写的文章也一定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这是因为二者都依赖于大脑的思维,区别在于前者是大脑指挥嘴巴发音,后者是大脑指挥手写字。

4、重视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学生对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掌握得太少,致使丰富的思想感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来表达,是造成口语差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一要注重遣词造句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词语的形音义。二要注意朗读与背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这宝贵的经验我们身体力行。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集古今中外优秀文章之精华,让学生熟读、背诵课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课文中词汇变成自己的词汇,把课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需要时可信手拈来。为了督促学生认真读书,可采用同桌互相复述,老师指名复述的方法,在复述过程中,又训练了思维和口语。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多示范、多参与应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1、发挥电教多媒体的作用。组织学生收看优秀课堂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板,让他们体味语言表达的特色。一堂好的语文课给人的影响是长久的,学生将从中受益匪浅。

2、在校内开展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还可以把德育教育与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如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倾向,组织讨论会,辩论会。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校园气氛。如讨论“青年学生的追求是什么?”“假如我是班干部”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议题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

3、定期开展演讲比赛。由语文教师指导,进行严格正规的说话练习,演讲时口语表达和训练的最高形式。老师可在赛前指导,经过选拔、预决赛,评出优胜者。在演讲比赛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讲者,又是听众和评委,效果将会是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