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胜员工守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家公司叫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德胜洋楼规模不大,员工不足千人,很大一部分员工是由农民工构成的建筑工人,在国内知名度绝对不能与华为、富士康、海尔等相比,甚至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然而,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开始向城市大规模涌进。谁能率先解决农民工的管理问题,谁就能建立起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德胜洋楼有诸多的“得胜”之道,他们是如何通过独特的德胜文化将农民工变成绅士的呢?
制度与文化
德胜洋楼的创立人聂圣哲一直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教育。德胜洋楼则以自己的实践证明通过制度强化和文化熏陶,员工确实可以成为“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精神贵族。
农民工大多未接受系统教育,让这一群“大老粗”变成绅士,并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德胜洋楼首先做的是让他们敬畏制度和遵守制度。德胜洋楼偏好招募一张白纸式的员工,每一位新员工都会拿到一本员工手册。这本手册的最新版本长达268页,除了个人卫生和工作习惯的规定,还有关于生产和运营各方面的详细规定:财务报销、采购规则、质量监督、工程管理、仓库管理、安全管理、用车规定等。为了保证制度能够“融入员工的血液”,所有员工,在每个月的1日和15日的晚间都要集中在一起,召开制度学习会,每次学习某一方面的制度条例,学习时间为半小时。
聂圣哲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设计了一整套环环相扣又相互制约的民主制度。譬如公司不设总裁办、员工报销不用领导签字、督察官制度、听证会制度、解聘预警制度、干部每月顶岗一天制度等。除了“坚硬”的制度,德胜洋楼还有柔软的关爱和文化价值熏陶。德胜洋楼尊重每一个员工个体,除了 “绅士待遇”,公司不仅提供非常好的待遇与福利,还为终身职工承诺养老问题。
与此同时,公司花大力气在员工的人格塑造与修养上面。聂圣哲认为,“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无效。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应努力使自己变为君子,或者说,要靠近君子,远离小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财务报销制度——员工报销任何费用,都不需要领导签字。任何腐败和欺诈行为一旦被抽样调查发现,员工就会为自己的不诚实行为付出昂贵的代价。
看得见的尊重与公平
德胜洋楼的特点是在严格的制度与浓浓的关爱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其关键就是“把爱给够,把话说透”。
在德胜洋楼,从工地上由农民身份转变而成的建筑工人到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直至公司总裁,每一个人都受到同等尊重。
这里的员工有很强的归属感。很多员工喜欢用很浅显的话来表达对公司的感觉:公司既是大家的儿子,又是大家的老子。说是儿子,因为要在公司辛勤劳动,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会为所有的员工养老送终。说是老子,这就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能有一颗爱心,尽职尽责地为公司服务。大家已经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了。
新面孔出现在德胜,能够收获很多来自员工的微笑,是那种很真诚的微笑,好像人与人之间本该如此。但是,在德胜之外的空间,绝对没有那么单纯。“这种文化的差异,在同龄人之间,最能够体现出来。”一位德胜员工称,在正常人际交往中,总会感到一丝不安。德胜有很多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比如说,不论何时都不允许赌博,不能接受超过200元的礼品。在很多外人看来,这些高压线根本是无稽之谈,但德胜员工一旦触碰“高压线”,将会面临被开除的惩罚。
同样,新员工入职时被告知的第一句话就是:“在德胜是不可能发横财的!只能比别的公司好一点儿,过得小康一点儿。”假如员工认为遭受了不公,员工可以直接找公司任何一位高管反映问题。此外,公司有听证会制度,员工之间发生的纠纷和矛盾,或者涉及员工生活的事情,都可以提交到听证会上,按照公平公正的方式来解决。
接受公司的价值观,这是进入德胜工作的前提,但是,全盘“德胜化”以后,德胜人就显得与外界很格格不入。
商道
聂圣哲最响亮的头衔便是德胜管理体系的创始人。为了反官僚,倡导人格平等,聂圣哲在公司里不允许员工管他叫“聂总”,大家叫他“聂先生”、“聂老师”、“老聂”。
德胜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极高,以室内清洁来说,它要达到五星级标准以上,就连洗马桶也有标准化的6道程序,清洁到里面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聂圣哲亲自撰写的内部员工手册《德胜员工守则》迄今已经重印了29次。他把公司视为他进行国民性改造的试验田,《德胜公司员工读本》中一共有35条职工守则,几乎每一条的背后都能找到聂所针对的国人的劣根性,诸如钻空子、互相拆台、拉帮结伙。他把这35条规定比作美国的《独立宣言》,在德胜扮演着宪法的角色。
全公司上下1000多员工聂圣哲都能叫得出名字,每年过年都会亲手把奖金发到员工手里,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短信、微信直接向他提建议或求助,每条必回。每年年会,他都会邀请1000名农民工到五星级酒店开年会,让员工体会到劳动者的尊严。
虽然员工私事、公事都可以找他帮忙,但他非常明确地将劳资关系写入手册。聂圣哲明明白白告诉员工:职工不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和职工之间永远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健康文明的劳资关系。否则,企业就应该放弃对员工的解聘权。
聂圣哲的德胜管理体系得到了这样一种评价:“他是在恢复中国教育理念中最平实的东西,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你作为一个儒雅高尚的人应当做什么。他事无巨细地教人从小事做起,是对当下浮躁的人际关系的讽刺和解构,也是一种朴素的社会氛围的回归。”
德胜洋楼企业规模不大,但是对我们的管理启迪是巨大的。包括房地产业在内,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吸纳了巨量农民工,不过在建筑行业等,农民工并未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 思政课教学
高职思政课教学有自己的特色,它不能简单按照传统授学方式,只讲理论,灌输大道理,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老师需要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进行有益的感悟提升,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提高。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意即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获得学习与能力的增长,它符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渗透学生的个人体验与思索,汲取有利经验,实现全能发展。
体验式教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体验式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是统一的说教,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每个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同,在自主体验中,会有适合自己接受知识的方法,并取得更好学习效果。其次,体验式教育注重团体性、协作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一个人难以完成任务,必须寻求合作,体验式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协商的过程中,优势互补,符合素质教育。最后,体验式教育比较贴近实际应用,它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技能培养,活学活用。
二、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思政课的背景
(一)高职思政课不被重视。
高职思政课理论性强,属于上层建筑,带来的实际效应微弱,由此,直接导致了老师讲授课程敷衍,照本宣科,连带学生的不重视,认为思政教育可有可无,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技能日益重要的社会中,更多的人愿意把时间花在技术学习上。
(二)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需要
与职业技能并重,职业道德也是企业在面试人才时的一大标准,从当前学生思想素质发展上来看,思想认识水平仍需提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金钱、权利充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加强思政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中更好的抵制诱惑,坚守职业操守,进而维护社会安定。
三、体验式教学方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
(一)想象式。
高职在进行体验式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受资金、设备的制约,不可能完全实地进行操作,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必要通过营造氛围,让同学在一种环境下,获取直观感受,客观现实是不可改变的,但人的想象却是漫无边际的,思政老师通过引导设问、视频、音乐等方式,可以让同学如同身临其境,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思考,加深情感体验。
(二)参与活动式。
相比于其它的课程,思政课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注重强调精神建设,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思政课的学习可以从多方面获得。比如说带领学生去参加烈士陵园、组织学生看教育电影、登山感受祖国山川魅力、进入农村实地感受城镇化进程等等,这些活动都将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植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辩论式。
辩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最大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能在他人的阐述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比如说最近关于90后一位幼师在教学过程中虐待儿童是否应当判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为不应当,因为没有先关法律规定,判罪相当于越法,另一些人则称,幼师虐待儿童的现象屡见不鲜,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学生双方在这样的辩论中,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相关的政策,同时,对于职业操守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调查研究式。
老师可以带领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调查任务,引导学生在调查中自觉运用在思政课学习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思政课教育大多是前人对于事物的本质认识,它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学生实际考察,可以更高层次的理解来源于生活的真理,也因此能够更加衷心的拥护。
(五)创作式。
创作式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构思与创新中,参透理论知识,创作型体验包括人物情景对话、剧本创作、动漫设计、以“我的祖国”等为主题的视频制作,创作要求学生融入自我的体验,这建立在掌握思政课指导方向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与展示,可以化死板的理论学习为活跃的实践体验。
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符合课改方向,也符合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参与活动、辩论、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可以寓理论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做好思政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刑伟 方晓波.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5卷第6期
[2]柴振群 剧晓哲 靳永慧.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3]钟启泉 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