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理科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关于高中文理科分合的历史嬗变研究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国高中文理科分合是一个充满诸多争论的现实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讨论离不开对其历史演变过程进行考察。从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近代高中文理科分合的探讨较多,如曲晓明将我国近代文理(实)分科的历史发展分为清末、民初和民国中后期三个主要阶段[2],并对形成近代中学文实(理)分科的原因进行分析。吴根洲和刘希伟重点考察了民国时期高中文理科分合问题的演进脉络,总结出民国时期的文理科是一种有限度的分科模式。[3]具体细分的话,高岑将高中文理科分合的百年历史主要分为引进与确立、发展、仿照、废止、恢复与中国化和改革与多元化等六个阶段[4],并对其发展轨迹的特点进行提炼和总结。
透过对文理科分合历史演进的研究,笔者主要得出如下认识:高中文理科分合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它是伴随着清末西方教育制度的引入和我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就文理科分合的原因来看,它主要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因素的制约,体现出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文理科分合的发展规律是一种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置为动力的钟摆运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离不开对全球教育主旋律的充分考虑。
二、 关于高中文理科分合的实践与争议研究
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的问题,自清末以来就有讨论。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议和观点众多,依据各自的背景和立场,可将其归纳为三类:一是分科论,二是合科论,三是超越论。[5]
分科论者认为,文理分科有利于观照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发挥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适应高考招生制度。[6]这一论点反对取消文理分科,认为“存在即合理”。其主要代表群体为高中生、家长和高中学校老师,他们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是新课程改革最广泛的参与者和最直接的受益者,在改革中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任何的教育(包括课程)实践改革都必须观照他们的实际利益。
合科论者认为,在文理分科的二元结构中,由于理科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尤其对于大多数女生来说,很多学生是被迫选择文科,其兴趣和特长并不在文科,削弱了文科的整体水平,容易造成文理科发展不平衡;过早的文理分科有悖于知识的完整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文理分科还使应试教育变本加厉。[7]这些批判文理分科的声音主要来自高校学者和教育专家,他们站在理论的高度,表达了对基础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这种论调从理想的角度阐发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带有一定的超现实色彩。
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超越论者并不单纯地讨论文理科的分与合,而是力图透过文理科分合的现象和问题,对其展开理性反思。从相关研究文献中我们可发现,该论调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观点:文理科分合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问题,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应考虑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进而选择一条应然的现实路径——稳步前进,逐步改革[8];文理科分合问题是一个伪问题,高考制度的改革才是真问题。[9]
三、 关于高中文理科分合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一般的认识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众多研究者表达了对文理科分合的观点和态度,而有一部分敏锐的研究者进行了第三条道路的探索,从可操作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解决建议。
(一) 提倡文理渗透的理念
高秋香在对文理分科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理渗透的理念,其内涵可理解为文理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实施文理渗透的教育改革可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着手。[10]这一理念主要是从中观的学校层面来思考,力图在融合中解决文理科分与合由来已久的矛盾。
(二) 改革高考制度,转变教育观念
李雪岩和龙耀认为:当前,中国学生出现知识结构缺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缺失等问题,根源不在文理分科,而是高考制度统领下的应试教育体制。要破解应试教育,更为关键的环节是改革高考制度。[11]这一观点使诸多讨论者认清文理分科问题的真伪,也给那些一直在讨论是否该取消文理分科的专家、学者当头一棒。另外,冯生尧更为具体地阐述了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专业分化[12],其主要从理论视角和实际成效分析专业分化的必要性,从性向差异理论(心理学)、社会分工理论(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历史学)以及高中的学段性质(教育学)分析专业分化的可行性,为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为教育观念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三) 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
吴根洲认为:当前的高中教育不是错在文理分科,而是错在分得太彻底且分得太早,因此相应的改革导向应当是淡化文理分科,在适当的时机分科。[13]这一观点的关键词是“时机”,主张在适当的时间与条件下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这是从课程改革最关键的课程设置问题入手的一种策略,是对文理科分合问题的一种缓和改革,在实践层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四、 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何去何从?研究者从历史发展脉络、实践与争议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等视角来解读这一难题,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尚未获得规范化的政策支持,其敏感性使之暂时被回避了,可其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未来的高中教育无法回避对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出如下认识:
第一,文理科分合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产生,又在一定现实背景下发展。考察其历史嬗变过程,有利于研究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完整的认识和把握,为进一步分析和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提供历史依据。第二,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土壤进行滋养,文理科分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其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和争议,有助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这一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明智决策,进而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和繁荣。第三,人们通常把解决问题看成是一种能力,关于文理科分合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展现了社会各界关注教育问题的热情和能力,这些解决策略的提出,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刻反思提供了基本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也为实践界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指导。
然而,就文理科分合这一论题,已有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例如,文理科分合可否仿照不同主体对“课程”的理解和规定,实行“一纲多本”,即国家制定总的规划和纲领,各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色改革高考招生制度,设置不同的课程形式,可以文理分科,可以文理大综合,也可以另辟蹊径(如专业分化),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再者,对于高中文理科分合的理论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对教育共同体的利益观照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出回答,进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有利于使基础教育朝着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课程发展、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叶波. 钟摆:我国普通中学文理分合百年[J]. 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2] 曲晓明. 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0.
[3] 吴根洲,刘希伟. 民国时期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研究[J]. 教育评论,2009(06).
[4] 高岑.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研究[D]. 西南大学,2010.
[5] 叶波. 影响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研究[D]. 西南大学,2011.
[6] 陈丽娜. 高中后期文理分科教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1.
[7] 朱永新. 高考文理分科应取消[J]. 教育与职业,2011(16).
[8] 齐军. 高中文理分科:理想与现实博弈中的路径选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9] 徐水晶,龙光辉. 文理分科问题之伪与高考改革问题之真[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
[10] 高秋香. 从“文理分科”看“文理渗透”的内涵及实施[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11] 李雪岩,龙耀. 知识学习·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再谈文理分科与高考制度改革问题[J]. 中国青年研究,2009(09).
关键词: 福建省 体育高考 分析
1.前言
近几年福建体育考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体育考生总人数增加486人,其中文科体育考生增加652人,理科体育考生减少225人,而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招生计划时,没能根据文理科体育考生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造成2008年体育文科考生录取率急剧下降。2007年体育考生大学录取率文理科分别为23.39%与21.27%,比较接近,而2008年体育考生文科大学录取率下降为9.12%,理科体育考生大学录取率增加到23.05%,显然文科体育考生大学录取率明显下降,理科体育考生大学录取率明显提高。本文就高考体育考生大学录取率的变化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为教育部门、体育考生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福建省2007、2008年体育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的形式,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建议。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福建省2007年、2008年体育考生本专科文考上线情况。
从调查中得出:2008年与2007年相比,2008年体育考生人数增加486人,招生计划减少242人,文科体育考生人数增加652人,而文科体育招生计划急剧减少约为原来的一半,理科体育考生减少225人,而招生计划增加50人,显然对文科体育考生非常不利,理科体育考生则受益匪浅。2008年体育高考文科考生文考上本科线人数从37.11%下降到10.56%,理科考生文考上本科线人数从29.29%增加到38.57%,2008年专科线也一样对理科体育考生有利。说明2008年文科体育考生招生计划人数减少,报考人数增加,上线率低,竞争非常激烈,对文科体育的考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理科体育报考人数减少,招生人数增加,对理科体育考生是个机遇,竞争小,录取率高。从中反映出一个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招生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文理科体育考生人数的变化而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导致文科体育考生大学录取率急剧下降,很多文科体育考生根据以往的体育招生计划,报考文科体育,以为必然能考上大学,结果名落孙山,对文科体育考生造成沉重的打击;理科体育考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3.2福建省体育2007年、2008本专科划线情况。
从调查中得出:2007、2008年体育专业本、专科线专业分不变,体育考生在综合科难度同等加大的情况下,体育文考分文科2008年本科线提高45分,专科线提高44分,说明体育文科考生文考竞争的白热化,主要原因是文科体育考生人数增加,招生计划减少,故文考分分数划线自然水涨船高,大学录取率大大降低。体育理科文考分本科线降低16分,专科线降低15分。从中更能看出文科体育报考人数增加、招生计划少,文考竞争激烈;理科招生计划增加,报考人数减少,竞争小,文考分自然降低。
3.3体育考生文理科的选择。
调查发现:体育考生选择读文科的人数逐渐增加,理科相对减少。不少人认为文科的知识只要是下功夫背就能学好,文考容易上,其实不然。从十几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把书本知识都背下来,做高考题也不一定及格。况且,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选择文科,由于其招生学校的计划少,相对路子就窄,倒不如选择理科。由于理科招生学校多,计划多,可以选择的路子也就相对宽一些。成绩不好就去读文科,是一种逃避心理。试想,你现在的学习都成问题,换了学科就一定能学好吗?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如果全力以赴地学习,肯定能学好。之所以成绩不行,一般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比简单地换个环境重起炉灶要重要。
3.4盲目报考体育专业。
报考体育专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文化成绩较好。专业和文化考试必须同时达到才能录取。很多考生因自身文化成绩不好,以为报考体育容易考上大学,盲目追随,跟随体育大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考生认为:体育高考文考分要求较低,比较容易达到,殊不知专业考试也不容易,造成落榜。另一部分是本来体育专业成绩很好,由于文考成绩差,未能达到要求,功亏一篑。
3.5志愿填报扎堆严重。
2008年福建体育考生填报志愿时,很多不敢报考省外体育院校,集中在省内各体育院校,省外院校则很少人敢报考,北京体院、上海体院等知名高校不得不通过补录才勉强招满。很多体育考生报考志愿时没能很好地了解自己成绩在全省的排位、拟报考院校历年录取成绩、招生计划,没能合理安排志愿梯度,造成落榜。
4.建议
4.1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体育招生计划时应根据体育考生文理科人数比例的变化合理制定相应的招生人数,并对体育考生的报考加以引导。
4.2体育考生在进行文理分科时应根据体育招生计划、自身的学习成绩,很好地选择文理科,学校在进行文理分科时应及时引导。
4.3体育考生在报考体育专业时应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成绩。
4.4慎重填报志愿,了解自己成绩的排位;尽量不用冒险策略,要留后路;合理安排志愿梯度。
一、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
1.成就动机的差异性比较。
在对文理科学生选择文科或理科的动机进行统计时,文理科学生对本人爱好、实用价值、学习的难易程度、高一的学习水平、家长或老师的影响这5个选项的选择情况进行统计。
文理科生在选择文理科时的动机存在明显差异,理科学生一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实现个人理想。而文科生成就动机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害怕失败,逃避困难;一旦失败,并可能丧失自信心。文科生中多数人表示今后不愿从事与数学有关的职业。高考填报志愿,回避跟数学相关的专业。
调查问卷的第6题是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行调查统计的,经过数据处理,作者发现文理科生在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理科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高于文科学生。但是,由于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文科学生在主观上要努力学习数学的意愿与理科生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2.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性比较。
调查表明,文科生中占总数74.82%的学生看数学课外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课堂所教的内容,或者为了完成课后作业。理科生中占55.80%的学生表示看数学课外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的需要。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多数文科学生选择和同学讨论、或查阅资料,而占总数44.20%的理科学生选择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文科学生中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但因迫于数学在高考中的地位,他们主观上也想学好数学,但是在行动上又表现出不付出努力,不主动。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也不愿加强数学练习,注意力总是难以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文理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即求知欲)在总体上有较明显的差异,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主要为间接兴趣。
然而,在诸如探索大自然、动手操作、智力竞赛等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上,文科生和理科生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数学困难学生有着较为广泛的求知欲,这为教育中如何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数学学习动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差异
1.焦虑水平的差异。
焦虑是一种一般性的不安、担忧和紧张感,其原因在于害怕失败,担心不能完成任务导致随之而来的自信心的丧失。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与学习活动性质有关。一般地,一定的焦虑水平对简单的练习性任务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复杂、新颖、需付出心智努力的任务,高焦虑就会产生妨碍作用。数学学习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需要付出心智努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以学生容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主要体现在学习焦虑和测试焦虑两个方面。在考前焦虑水平的调查中,高达87.77%的文科学生考前紧张,害怕考不好,这个调查结果也远远超出作者的预料,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理科班学生。如:有56%的文科生对上课感到忧虑,害怕老师上课提问;做数学作业时担心不会做,害怕来不及完成。文科生的焦虑情绪主要是对数学学习的不自信导致的。
2.数学成功感的差异。
在对攻克难题或解决数学难题后成功感的调查统计中,有87.77%的文科学生表示成功感强,而只有29.71%的理科学生表示成功感强。这个结果有些超出作者的意料之外,与实验假设恰恰相反。在随后的访谈中,作者了解到,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遭受挫折,成功的次数较少,对成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所以,一旦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解出了一道难题,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功感。相反,理科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般高于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数学成绩进步的次数多于文科学生,对成功的感受没有文科学生那么强烈,只有在重大考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才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成功感。
三、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成败归因的差异
归因理论指出,学生对学习任务成败的归因将影响学生今后对成功的预期和进行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3.88%的文科生把数学考试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够或题目太难,而理科生只占总数的12.23%。
多数文科生经常将获得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和任务难度较小等外部因素,而将失败归于自身能力不够或题目太难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却没有从自身努力程度上寻找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导致多数文科生虽然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却不做任何积极努力的原因。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学生将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不能避免失败,改变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的现状,由此产生沮丧、无助,即我们所讲的“习得性失助感”。而理科班学生中有51.80%的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不够,成功归因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这样成功便是有能力的标志,而失败则是需要努力的信号。
通过问卷调查,作者还对文理分科后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变化作了调查统计,文科生中有33.81%的学生反映自己的数学成绩跟分科之前相比变好了,但是成绩起伏不定的人数也占总数的37.41%,而理科生中占34.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没有变化。在对引起成绩变化的原因统计时,文科生中有78.42%的学生归因为自身能力因素,理科生中占57.97%的学生归因为自身努力因素。在其后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造成文科生数学成绩变好的原因是:分科后数学学习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精力也比以前充足了。但是,由于文科生的数学学习缺乏持久性,情绪波动较大,导致多数学生数学成绩起伏不定。而理科生相 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习的内容多,难度大,节奏快,导致部分学生一时适应不了,出现数学成绩变差的现象。
四、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独立性的差异
对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的意志的统计可见,理科学生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有占44.20%的理科学生选择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文科学生只有29.50%学生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占51.80%的学生选择和同学讨论。文理科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独立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作者平时观察到的情况是一致的。多数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中有逃避和懒惰心理,害怕需付出较多心智努力的问题,探究和钻研精神不如理科学生。同时,文科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总怀疑自己的解题结果是错误的,因而需要和同学讨论,才能确定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但是,在意志的持久性、坚定性、果断性方面,文理科学生没有明显差异。
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动机、情感、归因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
1.在成就动机方面,文科生倾向于力求避免失败,而理科生倾向于力求获得成功;
2.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低于理科学生,文科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要为间接兴趣;
一、专升本考试科目
专升本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专业基础。
其中专业基础包括:大学语文、艺术概论、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民法、教育理论、生态学基础、医学综合。考生根据报考类别只考一门。
二、高中起点升本科考试科目
高起本考生分文理科报考,考试科目分别是:
文科: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科: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三、高中起点升专科考试科目
高起专考生分文理科报考,考试科目分别是:
文科: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科:语文、数学(理)、外语。
四、其它
1 就业形势影响学生选读
【数据说话】
《白皮书》指出,37.47%的中学生将就业情况作为选择文理科的首要考虑因素;27.76%的中学生的学科选择主要参考“择校和专业选择的便利性”,相对而言,表示会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科的学生占16.95%。仅2.62%的学生表示会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意愿选择文理科。
【记者调查】
对于明年即将面临的文理科选择,南宁一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林梦薇内心十分矛盾,她说:“我的理科成绩比较好,政治、历史、地理也不差,从个人来说更喜欢文史,可是从以后就业来看,文科生似乎更难找工作。因为一直以来,学校都流行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学不会理科,就学文科;如果你连文科都学不会,就学艺术吧。”文理科差别严重,可见一斑。
“孩子今年读高三,高二下学期,学校便发了一张分科志愿单,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我们一直建议孩子选理科。”家住南宁东的高三学生家长王庆筹直言,理科的招生计划多,填报志愿时,孩子的选择机会也多。
“高中分科一般在高二进行,不过,升入高三后,仍有部分家长和学生申请更改科目,一般要求文科转理科。”高三班主任谢丽娟表示,高三开学后,学生申请转科,基本是受家长的影响。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文科后,有家长找班主任,希望帮孩子更改分科志愿,让孩子读理科。“对此,老师都会建议家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而不能仅仅考虑文科和理科录取分数线的差别”。
【专家点评】
逾6成调查对象以就业形势和高考升学为参考,对此,广西人才市场职业指导特聘专家赵勇军分析:“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个好的薪资待遇满足生活。那么,就业率问题自然成了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就业形势是会随着社会需求和人才供应不断变化的,家长和考生也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赵勇军建议,选文科还是选理科,一是“听自己的”,有兴趣才学得好;二是不要把高考和就业难易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因为高考难易程度会相对变化,如果大家都图学得容易而选文科,最终的结果是大批考生涌进文科抬高了文科的门槛。如果因为目前一些理工科专业就业容易而选理科,过几年就业需求变化,有些热门专业很可能会变得难就业”。
2 文理科生就业率相差悬殊
【数据说话】
调查显示,2012届高校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在前50位的专业中有41个为理科专业,占82%。2012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中有39个为理科专业,占78%;有11个文科专业,占22%。
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在就业方面一点也不冷门。比如给排水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和矿物资源工程的就业率高居前三。
【记者调查】
近期,记者走访了多个大型校园招聘会,现场感受文理科专业找工作的差异。郭琦是中文系本科应届毕业生,“我已经在不停地网申和电话的等待中‘煎熬’了180多天。眼看年底了,工作依然没有眉目。”她打开一个写满字的小本子,“这是目前为止我所有投过简历的单位,一共56家”。
在广西一所二本院校的招聘会上,近400家用人单位中,招聘理科生的岗位占了绝大多数。郭琦看到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要招文员,连忙递上简历。对方看后,立即退了回来:“我们希望招聘的学生有较强文字能力,但最好是通信类专业。”一家酒店需要文科类毕业生,她作了自我推荐。招聘主管表示:“只有中文专业不行,我们需要学生有商业管理方面知识。”后来,她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对口的职位:图书馆图书编辑。投了简历后一打听,同班几十名同学几乎都向这家单位投了简历。
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就紧俏多了。在同场招聘会上,土木工程系的刘家杰在复印机前排队等候加印简历,之前他已投出了40份。信息技术、机电设计、数码影像等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对着一大堆岗位挑挑拣拣。一些理工科学生与文科生“抢”岗位时,也很有底气。建筑系学生张远军看到某名人故居招聘讲解员,便想试一试。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更感兴趣,只要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有所了解,普通话及英语口语水平过关,就有机会获得这份工作。
【专家点评】
从事高校就业工作已有16年的邝钰老师分析:“从用人单位近几年反馈的信息来看,文科学生更容易跳槽;专业技术不突出,文科生的可替代性比较强。再则,文科有些专业的设置及招录学生数量显然已跟不上人才市场的变化。例如,古汉语、现代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找不到高校教师或研究机构的工作,很容易在就业时放弃专业另入它途。理科方向性强,应用广泛和现实生活更加密切,工作起点相比文科要低,学生就业就显得更加容易。”
“越来越多用人单位青睐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邝钰老师建议,文科学生如果辅修或选修过计算机、经济、管理、设计、第二外语等方面课程,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一定要在简历的显著位置标明,以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将来在就业时能更有底气,适合的岗位也会更宽泛。
3 人文学科毕业生
起薪偏低
【数据说话】
在2012届各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文科专业包揽了毕业半年后薪酬排行的倒数十名,分别为:学前教育、美术学、植物保护、小学教育、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音乐学、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学。
与该调查结论相似,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前段时间出版的《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2年)》中指出,2012年各大类专业毕业生起点薪酬平均水平分别为:哲学专业1600元、历史学专业1871元、教育学专业2263元、文学专业2518元、医学专业2636元、军事学专业2667元、农学专业2703元、经济学专业2708元、工学专业2812元、管理学专业2825元、理学专业2834元、法学专业3021元。总体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毕业生起点薪酬整体高于人文学科。
【记者调查】
对于自己的专业“软件工程”名列薪酬排行榜的第二位,邓国基并不感到意外。邓国基2008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5年来,班里的同学大都还从事与互联网有关的行业,即便在二线城市,普遍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不慎“躺枪”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胡晓,从2009年毕业至今,薪酬一直徘徊在2000元左右。她说:“当时我们专业37名同学,女生居多,目前坚持做幼教的寥寥无几。工作不好找,而且考研和考公务员都不太现实,研究生毕业后同样面临就业关。”
【专家点评】
在资深职业规划师邱志刚眼中,此次“薪酬排行榜”并没有充分体现文科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他说:“毕竟类似于文史哲这样的人文学科,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见成效,并不能以短期的物质回报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理性、乐观地看待这个排行榜。”
【安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时间表】
【文理科志愿设置】文理科录取分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职(专科)批,共5个批次。
本科提前批分为军事、公安(含公安现役)、免费师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政策另文公布)和其他(“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招生政策另文公布)共5类,军事和免费师范类实行“平行志愿”,设置A、B、C、D、E、F六所院校平行志愿及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该批次公安、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只可选报一类。
在上述5类之后,本科提前批还单设若干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批次,分别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
本科第一批和高职(专科)批的“平行志愿”均包含A、B、C、D、E、F六所院校;本科第二批的“平行志愿”包含A、B、C、D、E、F、G、H、I、J十所院校。本科第一、二批和高职(专科)批的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高职(专科)提前批分为直招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公安和其他共4类,直招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实行“平行志愿”,设置A、B、C、D、E、F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直招士官设专业服从);公安和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4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高职提前批次志愿只可选报一类。
“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完成的计划及院校追加的计划,面向批次线上未录取考生“征集志愿”;同时,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也可以据此计划填报“降分征集志愿”,作为批次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降分投档的备档。“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均包含A、B、C、D、E、F、G、H八所院校志愿(其中高职批设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及专业按考生填报的“降分征集志愿”进行逐分降分投档。
【文理科特殊类招生的志愿设置】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设1个院校志愿,3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设1个院校志愿及1个专业志愿;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分别设A、B、C、D、E、F六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艺术类志愿设置】第一批,校考本科专业,所含院校为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执行的部分院校(专业)、985和211省外高校;第二批,使用省统考专业成绩的本科专业;第三批,校考本科专业,所含院校为除第一批院校外的其他校考本科院校;第四批,使用省统考专业成绩的专科专业;第五批,使用校考专业成绩的专科专业。
第一批、第三批和第五批均设1个院校志愿,其中第三批录取结束后未完成的计划面向达线合格考生征集志愿。该批次征集志愿设1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第四批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的计划,将面向未被录取的批次线上考生“征集志愿”。“平行志愿”、“征集志愿”每批均包含A、B、C、D、E、F、G、H八所院校,每所院校均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体育类志愿设置】(1)体育类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本科高校;第二批,高职(专科)院校。
(2)体育类两个批次的“平行志愿”和“征集志愿”均设A、B、C、D、E、F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3)安徽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师试验班)招生试点实行单设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单独填报,在体育类第一批(本科)之前录取,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各批次的录取。
30.网上志愿填报工作由市、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志愿填报时间:文理科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高职(专科)提前批和艺术、体育类各批次院校为6月26—27日;文理科本科院校第一、二批为6月29日至7月1日;文理科高职(专科)批为7月3—5日。志愿填报办法另文规定。
【导语】
2018年全国高考重庆市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将于6月23日中午左右公布,24日起,考生们即可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
切忌用往年计划填报2018年志愿
重庆市2018《招生计划汇编》已出版,各考生及家长今天可以拿到,借助此书填报志愿。
市教育考试院表示,该书介绍2018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编制说明以及我市2018年全国普通招生实施办法,以及关于各类别各批次的投档规则、录取办法等。
同时,提供文理科类各批次招生院校及院校代号查询。介绍文理科类各批次全国普通高校在渝招生计划、专业、学制、学费。院校及其专业的招生计划及代号是考生参加志愿填报的重要依据,同学们一定要使用本书公布的计划及代号填报志愿,切忌用往年的计划填报2018年的志愿。
参加2018年全国高考的重庆考生有182651人,文科72752人、理科109899人。新起点教育已经对招生计划进行了统计并研究:
文科计划提前批约1400人、本科一批约6400人、本科二批约20100人。其中,与2017年计划相比,提前批约减53人、本科一批减少约76人,本科二批增加1528人。
理科计划提前批约3400人、本科一批约27700人、本科二批约35200人。与2017年计划相比,提前批约减142人、本科一批增加约803人、本科二批减少1952人。
2013年12月12日,教育调查权威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与搜狐教育频道、学而思培优网联合了《2013中国数理化(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其中披露了2012届全国各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排行榜。在排行榜的前十位,理科专业占据七席,而排行榜的倒数十位则全部是文科专业;建筑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居各专业之首,为每月4453元,薪酬最低的是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2835元。在就业率排行榜方面,排名前二十位的专业中,仅新闻和园林两个是文科专业。由此可见,在就业率、薪资待遇等方面,理科毕业生优势明显,而文科毕业生则处于明显劣势。
这份榜单一经,迅速在社会上引发激烈讨论。有人认为文科专业不够实用、可替代性强,找不到工作或者薪酬低是正常现象;也有人认为许多文科专业都有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不可或缺,其价值难用金钱和数据来衡量;还有人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呼吁通过教育改革来解决文科毕业生遭冷遇的尴尬现状。
多维解读
莫以“钱途”论成败
近年来频频现身的“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总以“钱途”为标准给文理科专业定座次,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人们都向“钱”看齐,以收入来衡量专业,这种观念是否太过功利,从而忽视了专业对社会的真正价值?
薪酬排名靠后不等于“文科无用”。早在百年前“科学救国”的声浪中,学习建筑的梁思成就曾向父亲梁启超请教专业的前景。梁启超的回答肯定而精妙:“试问,李白、杜甫和姚崇、宋景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宋、姚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不可否认,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市场价”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社会的需求和他们对国家建设、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即便文科专业就业率不算高,甚至在收入排名上垫底,但很多学科都在人类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价值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德国一位著名大学的校长曾说过:“学自然科学的同学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列车;而学人文科学的同学们,请抬起你们的头,你们才是我们这列时代列车的司机。”
扭转文科颓势需教育纠偏
在《白皮书》的统计中,我们看到文科专业无论在就业率还是收入上都全面处于下风。而文科的衰落,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首先是对国家建设不利,收入少极有可能导致今后报考文科专业的学生减少,进而导致文化工作者缺失,使得文化传承受阻、文化繁荣不再。其次是对企业发展不利,虽然理科生的技术更加实用,但从长远看,企业的繁荣需要品牌的树立和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文科人才。因此,重理轻文的现状必须加以改变。
教育部提出“取消文理分科”的设想便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引,能从根本上解决文理科孰轻孰重之困。中学生将不再简单地被划分去只学文科或理科,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兼容并包又有所侧重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或某一领域的专才。当然,在取消文理分科之前,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给文科生开设一定的科普和技术课程,给理科生开设拓展人文素养的课程。文科生也需要在学习本专业课程外,开阔眼界,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从而获得成才和就业的优势。
日前,《重庆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印发。
2014年艺考报名时间确定。《办法》规定,艺术类考生报名分文化考试报名和专业考试报名两类,其中:文化考试报名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专业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12月11日上午9:00至下午18:00。
2014年艺考三项变化。与往年相比,2014年我市艺术类考试有三项变化:一是采集指纹。艺术考生在参加11月28日至12月5日的普通高考报名时,均需进行指纹采集,用于在专业考试过程中进行考生身份核验。二是考点变动。美术类专业考试中,四川美术学院考点、重庆师范大学考点均设置在大学城校区。三是专业类别调整。《办法》将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并入编导类,实行统一考试,并取消面试,只考笔试;考点设置在重庆邮电大学。
2014年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考点确定。美术类:12月13日现场确认,12月15日考试,考试地点为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考生在网上自主选择上述考点,实行先登录先选择的原则。音乐类:12月19—20日现场确认,21-26日考试,考点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编导类(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12月13—14日现场确认,12月15日考试,考点为重庆邮电大学。影视类(表演、播音主持):12月19-20日现场确认,21-26日考试,考点为重庆大学a区电影学院(沙坪坝校区)。舞蹈类(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12月19-20日现场确认,21日-25日考试,考点为重庆大学(大学城校区)。
艺考两次报名方式不同。文化考试在各区县招考机构设置的报名点报名,并领取《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专业考试凭《报考证》上的信息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cqksy.cn/或重庆招考信息网cqzk.com.cn/进行网上报名。没有在网上确认考点及专业的考生不得参加专业考试。
艺术类专业考试须现场确认。艺术专业考试前,考生须在规定时间持《报考证》和二代身份证到各相关专业考点进行现场确认,并领取《准考证》参加专业考试。确认截止时间为现场确认最后一天的下午18:00时。
专业考试成绩认定范围。除31所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和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高校外,其他院校原则上不再单独组织专业考试,只能认定我市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凡我市统考涉及到的专业,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及所有高校的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均应直接使用我市统考成绩,学校不再组织专业考试。
专业统考和校考不冲突。报考认定我市专业统考成绩的院校,考生只要参加了我市专业统考并合格,就可以填报该校;报考单独组织专业考试的院校,如果其校考专业在我市艺术类统考专业范围内,考生必须先参加我市的专业统考且取得合格证,方能参加招生学校的校考,否则,校考成绩无效。我市统考未涉及到的专业,由招生学校自行组织校考,校考的时间和地点详见学校的招生简章。
艺术类考生可兼报普通文理类。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的艺术考生,均可以兼报普通文理科专业志愿。需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录取和普通文理科专业录取有先后之分,如果报考了艺术类专业,录取时首先满足艺术类专业录取需求,未被艺术类专业录取的考生才能够参加普通文理科类专业的录取。
艺术专业成绩发放方式。专业统考成绩于2014年1月12日前由各区县招考机构将成绩条(成绩通知书)或合格证发放考生本人;考生也可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cqksy.cn/或重庆招考信息网cqzk.com.cn/查询专业考试成绩。参加单独组织专业校考的考生的成绩,由招生学校直接发放给考生本人。
近期,一位大学教授关于文理科的观点引发争议。针对一位女生坚持报考北大历史系的做法,他评论说:“一个文科傻妞就此诞生”“自作孽,不可活”。面对质疑,他声称“哲学是一种高级迷信”。此言一出,立时引起舆论热议,批评、质疑不绝于耳。
其实,一个国家若要强大,自然科学固然要进步,社会科学同样也不能忽视。不少网友还是希望,人们在看待文理科时,不要有所谓的“文不聪”或者“理不慧”的观点,而是看到文理科有很多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方面。
现代汉语的“科学”来源于西方,不仅涵盖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宗同源。科学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人文科学为人类提供一个心灵的家园,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后者对前者进行批判和引导,二者相辅相成。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同样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与自然科学的力量同等巨大。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除了其他的社会原因之外,一个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某一种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另一种素质的培养,那么,即使他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能取得某些成就,但在世界观的问题上仍可能出现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当人们问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什么书对其研究、对其影响最大时,杨振宁说是小时候读的儒家蒙学经典《龙文鞭影》,而非其他自然科学巨著。
无独有偶,关于培养杰出人才,钱学森曾言:“应该让学科学的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素养。”如果一个科学家的眼界仅仅局限于一隅,缺乏艺术性的想象空间,即使专业知识掌握得再好,也无非是“工具”罢了,很难成为大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科学”概念的提出并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现了一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倾向。
因此,在我们为国家经济腾飞欢欣鼓舞之时,也不得不多一些思考:缺乏杰出人才,是否如钱学森先生所言,我们的教育缺少了对科学人才的人文熏陶?为什么像爱因斯坦这样的许多科学巨匠都有着相当的艺术修养?联系近几年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一些恶性事件,是否与缺少了人文教育这一课有关?用更加宏大而长远的眼光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人们生活富足之时,人与人之间是否更需要人文关怀?社会是否更需要和谐相处?而到那时,与其再呼唤重视人文修养、重视文科教育,何不如从今天做起?毕竟教育非朝夕之事,一时的偏差往往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编问卷,分别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一到大四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关键词:职业意向;职业成熟度;就业调查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13日――11月13日
调查地点:东北师范大学
调查对象:大一至大四在校学生
调查方式:发放问卷:4个代表性专业(文科:中文,历史;理科:数学,化学),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每年级各20份,共320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
调查结果:根据问卷的结构具体分六个方面报告:
一、对于未来职业的认识:通过对1、2、3题数据的分析,文理科学生对未来职业大概思考过,而且比较明确,对职业相关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充分。(见左图)这说明师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的认识还是比较理性的。
二、职业的确定方式:通过对4、6、7题数据的分析,文理科学生确定职业时会与父母或其他人进行讨论,最终是自己根据兴趣来确定。(见右图)在确定职业的时候文科生有73.1% ,理科生有60.3%的学生,都选择了自己确定,只有少部分人会听取父母或老师、同学的意见,并且按照自我兴趣确定而不是根据所学专业、多个职业对比分析、想当然或他人意愿来确定职业。可见,师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的时候很自主,不会受其他因素干扰来做决定。
三、第8题调查了对未来职业选取的最主要因素:A经济待遇、B发展机遇、C社会地位、D压力大小、E个人兴趣。结果见下图,由图中可见,师大学生选取职业的最主要因素是自己的发展机遇,其次是经济待遇,再次是个人兴趣,社会地位和压力基本影响很小。
四、就业指导方面:通过对15、16、17、18题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在面临困惑时依靠自己解决,但是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很有必要或有必要给与指导和帮助。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方式在大三开始课程来提供帮助。
以上四个方面文理科学生选择一致,没有差异,以下两方面存在不一致:
五、目标稳定性:通过第5题“我的职业理想A一直未变、B有所变化、C变化较大、D总在变”对职业理想是否变化的测量,数据显示,文科57.4%,理科35.5%的学生职业理想有所变化,10题和11题分别从现在和过去来选择职业目标:A太理想化、B有点理想化、C说不清、D比较现实、E十分现实。文科生的变化从过去的说不准变化到现在的有点理想化 ,理科生的变化从过去的有点理想化变化到现在的比较现实。见下图:
六、就业压力:用13题测量压力程度,包括非常大、不是很大、一般、很小、没有。14题测量压力源,包括担心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理想的差距、处理不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强大的竞争力、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数据显示:文科学生感觉到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压力来自于担心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理想的差距;理科学生感觉到的就业压力不是很大,压力来源于社会强大的竞争力。见下图:
讨论:在六个维度中,四个维度没有差异,两个维度存在差异。
大学生学生面对职业选择问题的时候比较理性、明确,会对所选择的职业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会与周围人讨论,但最终会自己拿主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发展机遇,其次是经济待遇。在面对困惑时,靠自己解决,希望高校在大三时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来获得帮助。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最主要的还是专业的影响比较大,文科学生可能比较浪漫,对职业目标确定理想化,理科学生则比较现实。而对于自己的自信程度很显然理科学生要比文科学生更自信,这一点从压力程度及压力源就可见一斑。
不足: 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此次调查仅抽取一部分样本,代表性可能不够,数据计算比较粗糙,今后需要改良。(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熊红星,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6
录取工作实行分批公布分数线、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一)录取批次
文理科分为3批,与三类考试科目组对应。第一批为现行第一批录取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二批为其他本科学校(包括现行的二本、三本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三批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现行的提前批录取学校按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校、高职(专科)院校分解到各批提前录取。
艺术分3批,第一批为专业校考本科和进入“211工程”建设院校及经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第二批为专业省统考本科专业;第三批为高职(专科)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校考的高职(专科)专业在艺术类第一批填报志愿,第三批提前录取。
体育分2批,一批为本科专业,二批为高职(专科)专业。
(二)分数线划定和公布
分数线由现行的一次性划定和公布调整为分批划定、分批公布。
取消现行高职(专科)线下的组档线。
(三)志愿填报
志愿实行网上填报,分批进行,现场确认。
1.志愿数:文理科每轮5个院校志愿;提前批5个院校仍为传统志愿,再设院校服从志愿。艺术类二、三批均设5个院校志愿;艺术类第一批3个院校为传统志愿。体育类每批5个院校志愿。
2.志愿填报方式:网上分批填报,每批第一次填报均需现场确认。
3.填报志愿次数:文理科分三批分别填报。艺术分二次填报,第一次填报一、二批,第二次填报第三批。体育分两批分别填报。
(四)考生电子档案
考生电子档案的内容分两种:
1.参加高中新课改的考生,其电子档案中除考生基本信息、高考成绩、体检、志愿等信息外,增加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与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
2.未参加新课改的考生和往届考生的电子档案仍与现行的一样。
2009年是我省实行新课改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各招生高校应根据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招生简章,明确招生办法,确保明年新课改高考的顺利实施。
二、考试科目、分值和考试时间
(一)考试科目
现行考试科目为“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新课改考试科目如下:文、理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
类别考试科目满分值
一类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自选模块810分
二类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750分
三类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550分
艺术、体育考试科目分本、专科设置
类别考试科目文化分满分值
本科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文化分满分750分
专科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艺术专业/体育术科文化分满分450分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是三类的共同科目,X(文/理综合)是一、二两类的共同科目。自选模块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选修模块(每门课2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
技术考试(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和听力测试,一年提供2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在2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成绩两年有效。
现行第一批录取学校自主选择使用一类或二类考试科目,现行第二批(一般本科)、第三批(民办本科)录取学校使用二类考试科目。
学生自主选择报考一类、二类、三类考试科目,三类可以兼报。
从2009年起,我省自主命题科目由现行语文、数学、外语扩大为所有考试科目。
(二)分值
1.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语文、数学及外语3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测试满分30分;文、理综合考试满分仍各为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科满分100分。
2.提供给考生的分数:若考生文理三类兼报,则提供三个文化总分:即总分①“3+X+自选模块”的总分;总分②“3+X”的总分;总分③“3+技术”的总分;若考生艺、体兼报文、理(本、专),则还须提供总分④“语、数、外”的文化总分,以及本科、专科两个综合分。综合分由考生总分和专业/术科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
(三)考试日期
考试日期由现行的6月7日、8日两天调整如下:
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文/理数学;
6月8日:上午文/理综合,下午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