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时间:2023-05-30 09:2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红细胞计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红细胞计数

第1篇

关键词 边界跟踪;粘连细胞分割;二次扫描标记;细胞计数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090-0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细胞图像的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检验精度。本文针对已经获得的红细胞显微图像,进行了分割和计数的算法研究,并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了仿真,获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1 细胞图像的预处理

将显微图像从RGB空间转换到HSI空间后,在饱和度高的区域,H量化细,采用色调H的阈值进行分割;在饱和度低的区域,H量化粗无法分割,但由于此时比较接近灰度图像,因而可采用强度I的阈值进行分割,最后对分割后的图像合成。这种方法利用了颜色信息,有效的获得红细胞区域。对于合并后的红细胞区域图像,采用大津法即可得到红细胞的二值化图像,如图1所示。

2 红细胞的分割

从图1(c)中可以看出,二值化后的细胞图像中重叠和粘连情况比较严重,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边界跟踪的分割方法且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进。

本文的边界跟踪算法是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搜索目标,设序列数组为K。首先从左上方开始搜索第一个目标像素点,设为k0,则像素k0是该区域最左上角的边界像素,也就是搜索的起点,设定搜索方向按逆时针,八邻域方向搜索。k0设置为跟踪标志,并将k0做为序列数组的第一个元素插入,按逆时针方向搜索下一个目标像素,并设为k。如果找不到,则k为孤立像素区域;若k等于搜索起始边界像素k0,则按顺序继续判断其它邻近方向上是否还有未跟踪到的边界像素,若没有,则已回到起始点,算法结束。序列K中的边界像素点组成一条封闭区域,将目标区域包围在内。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边界跟踪的效率将搜索方向做了相应的改变。设搜索方向变量为M,若当前M在斜角方向上,则更新M=(M+4+2)/8,否则按照M反向方向搜索,经实验得出,运用这种方法,每跟踪一个边界像素点只需要检测其邻近的3个像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搜索速度。该基于八链码的边界跟踪算法,可以一次扫描获得物体边界点序列以及边界链码信息,为后续分割做好了准备。

对于凹陷特征有明显的重叠、粘边细胞区域的分割,引入一个概念:最短删除路径。所谓最短删除路径,是指从目标区域某一个边界像素出发,通过区域内部,到达另一个边界像素的最短距离。用所需要删除的像素数来衡量这一路径,用该路径将目标区域分割所需要删除的像素数是最少的。

所以在八连通边界跟踪过程中,如果区域的删除路径的宽度小于等于2个像素时,则跟踪过程会第二次遇到原先检测过的边界点。如图2所示,当八连通边界跟踪检测到k13和k14时,会分别遇到已检测过的边界像素点k6和k5。一般情况下,这正是细胞的重叠、粘连处所在。如果将跟踪获得的边界序列点删除掉,则重叠、粘连将在此处分裂为两个细胞。以此类推,即使两个细胞在粘连处的最小删除路径大于2个像素,只要图像中的细胞满足类圆的凸集特性,则细胞重叠、粘边处必然会有凹陷的情况,因此,只要等宽度地不断跟踪、删除区域边界像素,则重叠、粘连细胞最终会分裂。

3 红细胞的计数

由于分割后的一幅图像内存在多个目标区域,为每个目标区域分配相应标号的工作被称为标记,标记结束时也就同时完成了计数。标记的实质工作就是检查各像素与其相邻像素的连通性,然后对连通区域进行计数,进而实现目标的自动计数。

二次扫描标记法只需要扫描两次即可完成整个的标记,如图4所示为二次扫描标记算法示意图:

设图像的目标区域灰度为0,背景区域灰度值为1。第一次扫描结束后,所有灰度值为0的像素点都已经被标记过了,但是有些标记是等价的。在进行第二次扫描时,首先要根据等价对数组整理出等价关系,然后根据等价关系对目标区域进行重新标记。在第二次扫描结束后,所有灰度值为0的目标区域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标记值,据此就可以将目标区分为不同的连通区域。得到不同的连通区域的数目就是相应细胞的个数,即完成了细胞的计数。

4 结论

在MATLAB中分别对基于凹点算法、分水岭算法和本算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其中基于凹点算法的漏识数目为26,识别效率为87.9%;基于分水岭算法的漏识数目为17,识别效率为92.1%;本文算法的漏识数目为11个,识别效率为94.5%。整体上看,本文算法在计数准确度和计数速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秦红星,蔡绍皙.彩色血液细胞图像的分割[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3.

[2]陆建峰.重叠细胞图像分享算法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2,2.

[3]李盛阳.医学细胞图像分割与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

[4]Istvan Cseke.A fast segmentation scheme for while blood cell images [J].Pattern Recognition,1992,3(3):530-533.

第2篇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 煌焦油蓝手工法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14-02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因而对各类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其重要意义。[1]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是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法计数网织红细胞,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有诸多不便,费时而且操作比较烦琐,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重复性较差。现在COULTER 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与传统的煌焦油蓝手工法进行比较,发现仪器法操作方便,而且结果重复性好。

1 材料、试剂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随机病人(包括住院和门诊病人)

1.2 试剂

1.2.1 煌焦油蓝盐水溶液

取煌焦油蓝4克,溶于109mmol/l枸橼酸钠20ml中,最后用8.5g/l氯化钠溶液加至1000ml,混匀,过滤后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备用。

1.2.2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剂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剂为仪器的配套产品,由相应厂家提供。

1.3 仪器法

用一次性采血器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于EDTA-K2抗凝管中,混匀。使用COULTER HMX hematology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多次检测同一标本,检测试剂与质控品为仪器配套产品,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1.4 手工法

1.4.1 将煌焦油蓝盐水溶液2滴加入小试管中,取同一分标本末梢血2滴,混匀染色30分钟。

1.4.2 取出混合血液推成血片,然后在油镜下计数1 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

2 结果

取网织红细胞标本各10份,每份标本各做10次,结果发现仪器法测定的平均CV为3.37%、而手工法测定的CV为22.31%,结果显示仪器法所做结果的重复性和精确度较好,而手工法变异系数大,重复性和精确度都比较差,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

3 讨论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浆内尚存在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在活体染色时,被煌焦油蓝染色后,嗜碱物质凝集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连缀成线,而构成网织状而得名[2]。用煌焦油蓝计数网织红细胞时,其重复性较差[3],费时,准确性也容易受到计数细胞少,血涂片的厚薄、细胞是否均匀分布、核糖核酸染色效果好坏及染色温度、染色时间长短等因素[4]的影响。而DIFF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时,用血量少,而且计数细胞多,所以结果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仪器法操作简便快速,减少诸多人为误差因素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结果。

虽然手工法测定网织红细胞可以直观细胞形态而且无需昂贵的仪器,但其重复性较差,有其使用的局限性;而仪器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方法易于标准化,适合临床大批量标本的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1]熊立凡 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

[2]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4.

第3篇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计数;影响因素

自动化血液细胞分析仪由于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及精密度高,少量血液就可完成多项参数的分析,大大促进了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但在血细胞计数时受到诸多因素(如试剂、温度、pH、抗凝药物、电压、电流、磁场及振源等)的影响。为避免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可靠性,现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1 标本采集及抗凝剂的使用

标本采集及抗凝剂的使用是血细胞分析仪使用前的质量控制关键问题,十分重要,但是人们往往不重视。血液标本采集与抗凝剂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影响非常大,例如采血不顺利或抗凝效果差常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同时,采血不顺利、血标本中存在肉眼不易发现的小凝块可导致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孔不完全或完全堵塞。计数孔不完全堵塞,不容易发现,易造成血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血细胞分析最适抗凝剂为EDTA盐,它对血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国际血液与标准仪委员会(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分析用EDTA-K2作抗凝剂,用量为1.5―2.2 mg/mL血液。同时应注意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可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主要见于肿瘤、自身免疫病、肺心病、晚期妊娠、肝病、毒血症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遇到上述情况,应该使用草酸铵稀释液等方法计数血小板。

2 影响白细胞分析的因素

正常情况下,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按细胞大小依次分为淋巴细胞、中值细胞、中性粒细胞,图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但在操作时经常遇到干扰现象:(1)胆红素增高时的干扰:白细胞分类时淋巴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图形是干扰图形,RM(多区域干扰)提示白细胞直方图35fL前区出现狭窄而较高的峰,中性粒细胞区域图形呈一条直线;分类淋巴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降低。与手工分类完全相反。白细胞分类时中性粒细胞区域呈一条直线图形,结果不可信,必须做镜检,但小儿例外。(2) 移动信号的干扰:有时仪器受其他干扰(电磁干扰、堵孔等)也可出现RM的提示,白细胞直方图35 fL前区出现狭窄尖峰,经查询附近有一移动信号放大器,撤除后仪器恢复正常。 (3)异常球蛋白增高,如浆细胞疾病、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疾病等异常球蛋白增高,白细胞直方图在35fL区域呈干扰图形。(4)在慢粒急变期白细胞总数太多,仪器无法计数。白细胞图形呈长方形板块,不能分类。此时应将标本稀释后再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3 红细胞计数干扰

正常情况下在75 fL―l00 fL处形成一高峰。(1)某些患者有寒冷凝集素。红细胞常不计数,显示“> >>”,可将标本放37℃水浴15 min后再做,即可计数。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很多。(2)高球蛋白血症,如浆细胞疾病、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的血液中异常球蛋白增高围绕红细胞等。使红细胞有聚集现象,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造成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错误结果,将标本稀释或预稀释即可。(3)白细胞显著增高,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白细胞比红细胞数少得多,不会对红细胞计数造成影响,但在白血病时,白细胞数目可显著增多。从而影响红细胞计数的准确性,此时应将红细胞值修正后才可出报告单。

4血小板干扰因素

正常情况下20 fi―35 fi之间有一个集中的峰逐渐向下。 (1) 血小板聚集分为可逆聚集和不可逆聚集[1],有少数患者抽血后测定血小板数目偏低,放半小时后再测定则数目正常,原因可能是放置一定时间后血小板可逆聚集。(2)小红细胞。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红细胞居多,部分极小红细胞计人血小板,在15 fL―30 fL处形成峰区,此时结果不精确。(3)大血小板 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等分开,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2]。

5 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必须对每份标本的结果仔细观察.认真核对.观察图形是否正常。正确了解并分析直方图形在实际工作中尤为重要 ,HGB与RBC比例是否与诊断相符。必要时做涂片镜检。

综上所述,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中应该注意上述的问题,使临床应用最多的血细胞分析(CBC,即血常规)的每一个数据都成为有价值的检验指标。

【参考文献】

第4篇

1 血液网织红细胞测定

1.1 血液网织红细胞测定不但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观察网织红细胞,可以了解肿瘤病人化疗及化疗后骨髓变化的情况。MFR是评价骨髓受抑制后开始恢复的较敏感的指标。MFR+HFR是估计移植后造血恢复的早期指标。监测网织红细胞还能了解骨髓移植,观察肾移植术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疗效、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早期指标。

1.2 SYSMEX-R3500的优点是能直接用全血测定网织红细胞,操作简便,快捷,与SE9000,SP100自动制片染色机,电脑工作站组合起来,构成HST流水线。其质控物批内CV为2.95%,标本批内CV为4.42%(1.27~10.05%),与文献报道一致。批间CV为3.56%,与文献报道一致。同时仪器显示的散点图直接反映网织红细胞的成熟阶段,根据荧光强度,将网织红细胞分成高、中、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MFR、LFR),越是幼稚的网织红细胞显示出的荧光越强。网织红细胞的成熟指数(RMI)是根据HFR+MFR/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计算而来。

SYSMEX-R3500存在的线性范围:0%~15%,超出线性范围的标本需手工稀释后测定。当某些病人血液中有核细胞或淋巴细胞异常增加时,可导致结果假阳性增加:仪器计数受Howell-Jolly小体,疟原虫和大血小板的干扰;冷凝集素存在、红细胞的聚集、某些病理因素或药物都能使红细胞产生自身荧光,影响结果。

1.3 COULTER MAXM不但能进行网织红细胞的测定并给出其绝对值,还能检测CBC和WBCD-IFF,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分类。其批内CV为17.02%(11.90%~25.14)。本仪器采用VCS技术,利用细胞的体积,高频传导性和激光散射进行测定的三维分析技术。被新亚甲蓝染色的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区分开,仪器自动测定1min,并有3.2万个细胞粒子被计数分析。但标本需预处理,工作量大,仅适合标本量较少的实验室。

1.4 Miller窥盘法是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方法。其投资少,方法简单,直观,批内平均CV为27.34%,与文献相近。但操作费工费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本文三者中其精密度最差。

综上所述,SYSMEX-R3500分析仪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尤其适合大批标本的快速测定。同时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消除了人为误差,是常规实验室测定网织红细胞理想可靠的方法。COULTER MAXM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标本需要手工预处理,操作较繁琐,适合一起投资较少,标本较少的实验室。不同仪器与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的Miller窥盘法都有很好相关性,但测定结果是有显著差异,即测定提供结果水平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测不同实验室方法或使用不同仪器,必须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如果存在两台不同仪器或两种不同的方法,需做对比试验,这样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指导。

2 讨论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评价骨髓增生的重要手段,随着检测手段的更新和仪器的完善,网织红细胞许多新参数被发现,为评价各参数的敏感性,笔者观察了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度,结果网织红细胞成熟度比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骨髓增生情况。

网织红细胞成熟度(高荧光网织红细胞+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是评价骨髓增生情况的较好指标,它对抗贫血治疗、化疗以及贫血的鉴别诊断均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当网织红细胞成熟度发生改变时,表明治疗已经有效;否则,将调整治疗方按。

综上所述,随着网织红细胞检测新的参数被发现,评价骨髓中红细胞增生活性的参数更加完善,而这些中网织红细胞成熟度是评价骨髓中红细胞增生活性的最有价值参数,其价值在于网织红细胞成熟度比传统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如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数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骨髓增生情况。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关键词】尿沉渣分析仪;显微镜镜检;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39-02

UF-500i型尿沉渣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结果重复性好等特点,并可对尿样直接做荧光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原理识别和计数尿中红细胞、霉菌、白细胞等有形成份。但该仪器对尿样中红细胞计数也存在一些干扰因素,现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采用UF-5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及其配套使用的专用试剂,OLYMPUS显微镜。

1.2 样本来源: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2年2月门诊和住院500例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者标本。

1.3 方法:全自动UF-500i尿液分析仪检测:取一管新鲜中段尿10ml于专用测试管内待测。仪器在测定前校准和做质控后方可进行测试。显微镜检测:同时取另一管新鲜中段尿10ml,RCF400×g,离心5min,离心后倾倒或吸去上清液,保留0.2ml尿沉渣镜检。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尿液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实验,是三大常规实验之一,过去称为尿常规实验。以前以手工操作方法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逐步被各种检测仪器所代替。近年来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在各个医院临床实验室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是尿液常规检测的重要仪器。日常工作中大家会认真按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及操作,但是,工作中虽然仪器工作状态正常,质控在要求范围内,我们不能认为病人的检测结果就一定正确,必须考虑尿沉渣自动析仪器在红细胞和霉菌检测时易出现假阳性问题和假阴性问题,否则我们发出的检测报告可能是错误结果。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只能作为尿常规试验的筛查试验。当UF-500i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出现阳性结果时,必须坚持与镜检结果及其他实验结果结合分析,然后才能发出检测报告。

尿全自动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显微镜计数的原理不同,所得的结果自然也不同。尿全自动沉渣分析仪是尿液直接做荧光染色后,利用激光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分析原理[1],尿液中细胞等经过荧光染色后,在鞘流液的作用下形成单个、纵列细胞流,通过激光测试区仪器检测荧光、散射光、电阻抗的变化。当仪器在捕获荧光强度、荧光脉冲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和电阻率,就可以识别和计数尿中红细胞,霉菌,白细胞等有形成份。这与显微镜检测方法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将细胞,霉菌等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在镜下相比,大幅度提高了尿沉渣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对细胞、细菌进行定量分析,使尿液分析标准化,受到广大检验工作者欢迎。

尿液红细胞检测是临床对诊断泌尿系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在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判断中有重要的意义,进行精确的红细胞定量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的关键[2]。虽然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能对尿中的红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但UF-500i检测尿液红细胞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如尿渗透压、菌尿、尿PH值等均会导致尿液红细胞的形态的改变。肾脏的肾小管内渗透压浓度的变化是造成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当尿渗透压增高,且PH增高为碱性尿时,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红细胞会呈锯齿形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使仪器无法正确识别。渗透压低时,PH降低呈酸性尿时,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出现可逆口形红细胞或红细胞肿胀溶解或出现面包圈样,戒形红细胞,从而使红细胞计数结果异常。

另外由于尿中一些细菌、霉菌、结晶体(以哑铃型结晶为主)等在形态、大小、染色上与红细胞类似,仪器不能完全排除这些因素对红细胞计数的干扰,可使细胞计数结果呈假性增高[3]。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是根据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仪器根据荧光强度低和前向散射光强度低将其归为红细胞。细菌虽然有核,而且体积相对与红细胞来说很小,单细菌的核上色很难,所以仪器容易把红细胞和细菌分开。当尿中的细菌成堆时,成堆的细菌在散射图上的分布与红细胞分布区域发生交叉,仪器对红细胞的检测会产生误差。霉菌虽然也有核,但菲啶染料对膜的通透性低,染色后霉菌的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也低(比红细胞稍强)。所以在散射图上,霉菌孢子的分布区域与红细胞分布区域也有交叉。由于结晶的多样性,导致其散射光强度分布很宽,出现在散射图红细胞区域。特别小型草酸钙结晶、聚集成团的非晶性型尿酸盐、磷酸盐会使红细胞测定结果假性升高并影响红细胞分析。

因此,在尿全自动流式细胞仪分析样本时,若出现报警时或红细胞计数,类酵母菌多时,必须用镜检确认,以提高尿液标本的检验质量[4-5],以免引起临床不必要的误诊[6]。

参考文献

[1] 董存岩,唐爱国,莫喜明.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791-793.

[2] 李汉桐.肾病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08-209.

[3] 马政辉.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各检测项目假阳性结果的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67-68.

[4] 从玉隆,马俊龙.尿液有形成分镜检与自动化检测方法学利弊和互补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5):609.

第6篇

[关键词] 血液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 直方图

[中图分类号] R331.1+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30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通过分析细胞直方图变化,可以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加强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血小板(PLT)检测是研究止血与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其他血小板参数可靠性的基础,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血小板由于体积小,特别是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故常难以准确计数。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血小板检测,其结果往往不很稳定。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很多,现探讨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血液细胞分析仪(COULTER DIFF2)。

1.2 试剂:全部配套试剂和质控液。

1.3 检测方法:对日常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26余例血小板数量与直方图不符标本同时进行显微镜手工法复检。

2 结果

2.1 正常与异常直方图PLT镜检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而异常直方图的标本,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2.2 不同MCV值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PLT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法与显微镜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采血过程中因操作缓慢、穿刺不顺、组织液混入,混匀不及时等均可促成血小板(PLT)聚集,导致计数结果偏低。在PLT直方图上提示有大颗粒存在,PLT聚集是影响PLT计数主要原因。对此种情况进行了显微镜镜检,并与正常图形进行对比发现,此种异常图形的出现,绝大部分是由PLT聚集所引起,结果极不可靠,须重新采血。

由于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是在同一个检测系统中通过颗粒大小来加以鉴别的,不能识别小红细胞与红细胞碎片等,大量小红细胞的存在可引起PLT上限区域的改变。在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大于65fl时,仪器一般无PLT上限区域干扰报警,血细胞分析仪法与显微镜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MCV小于65fl时,仪器往往提示上限区域有干扰,红细胞直方图上显示有小红细胞存在,如表2所示。研究发现,MCV值越小,小红细胞数量越多,被记录的PLT数就越多,血小板计数值就越高,须采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血细胞的检测结果,尤其是血小板(PLT)的结果,直接反映试剂的质量。原则上强调使用与仪器检测原理相匹配的试剂[1]。溶血剂是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中的主要试剂,能将红细胞溶解,并能使白细胞的体积发生规律性变化。理论上讲PLT计数时的脉冲大小只与稀释液的性能和仪器的设置有关,与溶血剂的性能无关。但实际工作发现,若溶血不完全,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将引起PLT假性增高。此外,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等亦可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注意的事,试剂应避免污染,否则,杂质微粒会使本底增高,导致最后计数结果偏高。

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用EDTA二钾抗凝。另外,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也会影响检测质量。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微凝块可能堵塞仪器影响检测结果。如果血少,抗凝剂的浓度增高,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PLT大小的碎片,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2]。

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分析仪对血细胞体积的识别有明显的体积界限:PLT2~30fl。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原理设计计数阈值,当血小板体积超过计数阈值上限时。这些体积偏大的血小板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不被纳入血小板计数范围,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从表1来看,大PLT引起仪器计数结果偏低。故临床上如遇到肾脏移植、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和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进行人工计数校正;一般来说,PLT体积异常小的情况极少见,故不作讨论。

另外还有药物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药物种类繁多,代谢机理复杂,其成分干扰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长期应用地高辛、青素、双氢克脲塞、硫酸镁等药物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临床工作中我们也遇到过药物干扰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病例。当临床遇到不明原因血小板异常者,应显微镜手工法进行校正。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配的仪;尿沉渣;红细胞;假阳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93-02

UF-1000i型全自动化尿沉渣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好,能快速定量分析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但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较复杂和形态变化较大使尿沉渣分析中红细胞呈现假阳性的比例较高,本文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了1239例尿标本,并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在红细胞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10-2013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计1239例尿标本,年龄在18-50岁。

1.2 试剂: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所用试剂均由Sysmex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显微镜为OLYMPAS光学显微镜。

1.3 方法:收集患者新鲜晨尿,2个小时内检测完毕。每份尿标本采用UF-1000i进行分析,并同时用光学显微镜对每份标本进行手工细胞计数,UF-1000i的操作方法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手工细胞计数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UF-1000i操作人员与手工细胞计数的人员均为专业检验人员,两人之间以双盲方式判读结果,两种细胞计数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

1.4 判断标准: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男性红细胞计数(RBC)>15/UL为阳性。女性RBC >25/UL为阳性,显微镜检测以RBC>3/UL为阳性[2]。

2结果

2.1 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结果比较:若以显微镜检为标准时,则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14.8%,假阴性率为2.6%,见表1。

3 计论

尿沉渣检测素有"体外肾活检"之称[3],尤其是红细胞的检测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日本的Sysmex生产的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好,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尿沉渣检验。仪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阻抗原理,通过对尿中有形成分进行荧光染色后,测定各种有形成分的荧光强度(F1)、荧光脉冲宽度(Flw)、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以及电阻抗的大小(1mp)来识别和计数尿液标本中各种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等,仪器可相当大的范围内对各种细胞进行准确计数,并作定量报告,而且UF-1000i对各份标本的分析量(800μl)也比手工细胞计数(10μl)的多,减少了手工计数的假阴性率,但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较复杂和形态变化较大等原因使尿沉渣分析中红细胞计数呈现假阳性的比例较高[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检测结果比较时,若以显微镜检为标准时,则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14.8%,假阴性率为2.6%,见表1。

本研究对假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发现造成红细胞假阳性的主要原因是结晶和细菌,二者共计占84.7%,见表2。首先由于尿中的草酸钙结晶、非晶型盐类结晶等与红细胞大小、形态类似,其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也与红细胞相似,故常被误认为红细胞而出现假阳性,本研究中其造成的假阳性率占53.6%。其次是细菌,如革兰阴性菌,可以在生长进程中产生毒性物质,对红细胞膜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可改变红细胞膜通透性以及影响膜的变形性,而且细菌在尿液中常成堆出现,菌团大小与红细胞也相似,故可能被误认为红细胞而产生干扰,本组研究中细菌造成的假阳性率占31.1%,另外酵母菌大小与红细胞大小类似,酵母菌染色后产生的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和红细胞相似,荧光参数和红细胞多有发生重叠,所以也会对红细胞计数产生干扰,导致假阳性,本组研究中其造成的假阳性率约占6.6%,。其他影响因素如、卵磷脂小体、脂肪滴也可导致假阳性出现,本组研究中其造成的假阳性率占8.7%。

另外本组研究中UF-1000i分析仪的假阴性率占2.6%,见表1。对于假阴性标本经显微镜检后发现含有红细胞碎片和影红细胞,分析为红细胞碎片及影红细胞的细胞膜不完整,从而导致其荧光染色敏感度下降,荧光强度弱而造成仪器漏检。

因此,虽然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能快速定量检测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但任何仪器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都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实行尿沉渣检查的标准化[5]。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依赖仪器,应根据仪器提供的如结晶、细菌、酵母菌等多项参数,并结合手工显微镜检等结果来综合分析,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6.

[2] 罗春丽,龚道元,张家忠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0.

[3] 宋凤鲜.UF-50尿沉渣分析仪中红细胞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3):704-705.

第8篇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剖宫产; 术后宫缩乏力出血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20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抢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采取的手段。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持续上升,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显而易见。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居首位[1],而导致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目前常用的方法为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探寻更安全、有效、简单、方便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本院在应用缩宫素的同时于剖宫产术后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通过观察在增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方面,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因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分娩者共2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33例,对照组130例。年龄21~42岁,均为足月妊娠。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产次、身体检查和辅助检查指标(身高、体重、生命体征、各脏器功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红蛋白>8.0 g/L,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无胃溃疡、哮喘、严重过敏、高血压及青光眼等米索前列醇禁忌证。

1.2 药物及给药方法 米索前列醇为北京紫竹药业集团生产,每片剂量200 μg。263例剖宫产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术式。给药方法:试验组133例和对照组130例均在术中胎儿取出后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20 U。术后试验组在清理阴道积血后将米索前列醇400 μg经送入直肠6~7 cm处,对照组不放米索前列醇。

1.3 观察内容及方法 观察两组术后2 h和24 h总出血量。同时进行两组产前与产后24 h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差值的比较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血量测量方法: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容积法:将产盘中的血液倒入刻度杯,准确计量。称重法:敷料吸血称重。按1.05相当于1 ml血液标准计算,血液量(ml)=重量克数/1.05。

1.4 统计学处理 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2 h和术后24 h总出量血比较见表1。经比较术后两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术后2 h和术后24 h总血出量的比较(x±s)   ml

组别 术后2 h 术后24 h

试验组(n=133) 256.7±171.0 345.0±206.2

对照组(n=130) 367.0±167.2 480.8±215.2

2.2 两组产前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变化 两组产后与产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见表2,3。两组产后出血量0.05)。见表4。而产后出血量>500 ml者,两组产前产后红细胞计数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前、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

红细胞计数比较(x±s)

组别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计数(×1012/L)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试验组(n=133) 114.0±14.0 108.0±14.8 3.9±0.4  3.7±0.6

对照组(n=130) 115.0±13.0 107.0±15.0 3.9±0.4  3.7±0.6

表3 两组剖宫产术前、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

红细胞计数差值比较(x±s)

组别 红细胞计数差值(×1012/L) 血红蛋白水平差值

(g/L)

试验组(n=133) 0.2±0.4 6.0±10.0

对照组(n=130) 0.3±0.5 9.0±13.0

P值 0.0121 0.0069

表4 两组产后出血量

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差值比较(x±s)

组别 红细胞计数差值(×1012/L) 血红蛋白水平差值

(g/L)

试验组(n=118) 0.3±0.2 12.0±9.0

第9篇

【关键词】 尿沉渣镜检;离心尿;不离心尿;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19-01

尿沉渣定量检测是临床诊疗中的常用指标,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尿液有形成分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中,丛玉隆等认为不离心大样品量镜检定量能准确反映尿液有形成分的实际情况,而NCCLS推荐的尿沉渣标准化检测方法不适合定量分析[ 1 ]。但上述观察是在没有干扰物的情况下进行的,为验证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适用,我们以不离心标本定量镜检为参考标准,对离心标本定量镜检法作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Uric-SCP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美国生产) ,10 ml配套刻度离心管;Olympus双目显微镜(日本);B600A型台式低速离心机(北京白洋离心机厂)。

1.2 标本来源 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红、白细胞阳性的新鲜尿液标本各200例。

1.3 方法

1.3.1 不离心法 用一次性毛细管吸取充分混匀的尿标本,滴入一个Uric-SCP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的计数池内,静止3 min后,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或白细胞总数。即为每微升尿液中红细胞或白细胞数。

1.3.2 离心法 取混匀的尿液标本10 ml于一次性尿液专用塑料试管,以1 500 /min离心5 min,吸弃上清液,留取0. 2 ml尿沉渣,用一次性移液管轻轻混匀尿液,滴入一个Uric-SCP一次性专用尿沉渣计数板内,稍待片刻,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尿液细胞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细胞、白细胞数。离心尿标本的细胞数(细胞数/μl) = 10个大方格的细胞数÷尿液浓缩倍数(50)。上述实验均在取样后2 h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离心法和不离心法红细胞、白细胞镜检结果 见表1。

2.2 离心法和不离心法测定结果比较 红细胞:Y =0.444X +0.463,rs=0.981; u=11.31,P

3 讨论

第10篇

我的女儿今年8周岁了。两个月前她常说头晕,并且面色苍白、头发无华。于是带她到医院测眼压,并做脑部CT检查,结果均正常。随后做了外周血细胞常规化验,化验结果如下。想请专家分析一下,最好能提供治疗方案。

化验结果如下:

白细胞WBC 7.0×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LY%57.7%

中间细胞百分比MO%6.5%

粒细胞百分比GR%35.8%

淋巴细胞绝对值LY4.0×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MO0.4×109/L

粒细胞绝对值GR2.6×109/L

红细胞RBC4.73×1012/L

血红蛋白Hgb114g/L

红细胞压积HCT37.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9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4.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03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2.0%CV

血小板PLT218×109/L

血小板压积PCT0.12%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5.6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9.4%

[本例患者的血象化验结果分析]

1、本例患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属轻度贫血。根据患儿红细胞形态学特征性参数MCV、MCH及MCHC的结果来判断,应归类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绝大多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为缺铁性贫血。

2、本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不排除病毒感染。

[本例患者处理意见]

一、饮食疗法

1、选用高蛋白含铁丰富的食物,如①菌藻类(含铁非常丰富):黑木耳、海带、紫菜、蘑菇;②肉禽蛋类:羊肝、猪肝、鸡肝、鸡蛋;③水产类:黑鱼、海蜇、虾米、鲫鱼;④蔬菜:豌豆苗、芹菜、小白菜、芥菜、香菜、丝瓜;⑤豆类及其制品:黄豆、黑豆,芝麻、蚕豆,毛豆、豆腐、豆浆等;⑥谷类:小米、糯米、高粱;⑦水果:红果、橄榄、海棠、桃、草莓、葡萄、樱桃等;⑧硬果类:西瓜子、南瓜子、松子仁、葵花子、核桃仁,花生仁;⑨调味品:芝麻酱、豆瓣酱,酱油。其中动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较高,故当首选动物性食物。

2、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铁的吸收。新鲜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C丰富,应多选用。茶叶含鞣酸,能使铁沉淀而影响铁的吸收,故纠正贫血阶段忌饮浓茶。

3、克服偏食习惯,制订食谱,有计划地将饮食多样化,从多种食物中获取全面的营养。

4、改进烹饪技巧,促进食欲。

5、用铁锅烹调。

二、补充血液及组织所需的铁

若该患儿饮食疗法无效,可予以铁剂治疗。常用方法以口服无机铁盐最恰当。口服铁剂种类很多,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等。与进食同时或餐后服用可以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

三、该患儿体内的铁缺乏可致免疫功能降低,加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应注意有无慢性病毒性感染,如有无慢性咽炎等,并予以相应处理。

[外周血细胞分析意义]

高质量的血常规检查可判断外周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不但为临床医生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有时甚至可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已基本取代传统的手工显微镜技术法进行的血常规检测。这类仪器可同时测出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有的仪器尚可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外周血细胞分析各项结果的正常值]

外周血细胞分析各项结果的正常值详见表1。

[外周血细胞分析各项结果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 ①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 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减少 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2、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

增加 ①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嗜酸粒性细胞 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手术后、烧伤等。

嗜碱性粒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淋巴细胞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单核细胞 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减少 ①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

嗜酸粒性细胞 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 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3、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HGB)

增加 ①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

减少 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

4、红细胞压积(HCT)

增加 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等。

减少 各种贫血时随红细胞数的减少而有程度不同的降低。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MCV、MCH和MCHC用于分析患者红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表2)。

6、血小板计数(PLT)

增加 (>400×109/L) ①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急性反应 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

其他 脾切除术后。

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反射病等。

血小板破坏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消耗过多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家族性血小板减少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DW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的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用于:①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8、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反应血小板大小分布均一程度的参数。参数值越大,说明血小板的大小分布越不均一;反之,则越均一。增大见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9、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第11篇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差异

[中图分类号] R446.11;R19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72-02

三分类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实验室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随着临床标本量的日益增多,许多基层医院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三分类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家临床实验室同时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C-3000和日本希森美康医用有限公司生产的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其参数MPV、PDW、PCT差异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血小板计数正常组300例,均为2012年4~5月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54例,女146例,年龄22~60岁。血小板计数异常组133例,其中增高组28例,男12例,女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肺内感染4例,急性失血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4例,脾亢切除术后2例,血栓性疾病5例,恶性肿瘤3例,外科手术3例),年龄5~73岁,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组105例,男52例,女53例(再障9例,白血病化疗者2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肝硬化27例,DIC 2例,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MDS 5例,脾亢4例,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血小板减少6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不明原因血小板减低者3例),年龄6~81岁,均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希森美康医用有限公司生产的Sysmex XT-2000i型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简称XT-2000i),配套试剂及质控品由Sysmex公司提供。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C-30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简称BC-3000),配套试剂及质控品由迈瑞公司提供。

1.3 实验方法

测定前对Sysmex XT-2000i及迈瑞BC-3000两种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使仪器空白值及各项参数达到规定要求。血小板正常及异常组标本均为EDTA-K2抗凝血2 mL,质控品恢复室温。将标本和质控品充分混匀,但要避免因剧烈震荡或混匀时间过长造成溶血或产生气泡,使血小板及其参数计数产生误差。室内质控要求血小板计数每次均在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5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的四组结果和采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的四组结果相比,血小板正常组PLT及MPV、PDW、PCT四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1。血小板增多组的PLT、MPV、PDW、PCT四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 0.05),见表2。血小板减少组的PLT、MPV和PDW有显著差异(PLT,P < 0.05;MPV和PDW,P < 0.01),PCT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3。

3 讨论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反映患者止血与血栓疾病的一种常用指标,也是MPV、PDW、PCT等可靠性的基础。对于同一份标本,不同仪器对血小板计数存在差异,常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对正常组的研究发现,当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基本正常时,血小板和红细胞共同通过计数阈,血小板的大小分布能清楚地与红细胞区分开来。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当浮在导电溶液中的粒子通过计数孔时,可引起瞬间电流强度发生变化,相应脉冲随即发生改变进行计数。它把2~30 fL范围的细胞规定为血小板,而将25~250 fL范围的细胞规定为红细胞。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结合流式细胞激光技术法进行血小板测定。因此迈瑞BC-3000和Sysmex XT-2000i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正常体积范围内血小板,结果无差异(P > 0.05)。

对异常组的研究发现,由于疾病引起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MPV、PDW、PCT与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存在差异。有文献报道,影响仪器法计数血小板的主要因素不是血小板数量本身,而是其体积的异常改变,作为血小板体积参数PDW和MPV用于提示血小板的改变更为合理和可信[1]。在病理情况下,异常体积血小板增多。当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甚至衰竭、血小板生成障碍时,血液中多为小型血小板,故不仅血小板数量持续下降,其MPV也减低;当外因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造血旺盛或成熟障碍时,大血小板相对增多,MPV增大,一些疾病如MDS和ITP,血小板甚至有巨型变。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的改变是PCT改变的前提。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抗体作用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发育受损,血小板成熟障碍,血小板体积分布不均。除了这些病理性血小板的改变,疾病本身引起的红细胞体积变小、溶血、血小板聚集、白细胞碎片等也影响血小板检测,表现为PDW的增大。

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不能除外标本中体积和血小板相类似颗粒的干扰,这些颗粒主要包括白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脂类与蛋白的聚集体等。由于检测血小板与红细胞在一个检测系统,当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即被误认为是血小板,从而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2,3]。也就是说,当血小板与红细胞计数域有重叠时,会影响血小板计数[4]。随着标本放置时间延长或标本溶血,红白细胞破坏形成碎片,也影响血小板计数。由于红细胞破坏后形成2.0 fL左右碎片,容易被误认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及其参数计数假性升高,这种情况在新生儿较多见[5]。此外,在三分类血小板体积分布图上,2~3 fL粒子过高时,除血小板体积偏小及红细胞碎片外,还常有灰尘、冷凝球蛋白、乳糜颗粒等杂物引起。血小板体积异常增大、血小板聚集时,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常将这些大颗粒作为红细胞计数,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鞘流系统使被检测的细胞单个、中间、正面通过检测部位,避免细胞重叠、偏位。荧光染料对PLT内部核酸物质进行染色。染色血小板通过激光流式通道时,被激光照射,产生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侧向荧光[6]。利用散射光和侧向荧光进行血小板计数,使特异性和重复性得到提高。检测到血小板体积分布异常或血小板计数非常低时,仪器便自动采用光学血小板计数,可以排除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白细胞碎片及血小板聚集时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7]。特别是在决定严重血小板减少症(PLT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大批量的门诊健康体检者样本的检测,可以选用试剂成本相对低廉的BC-3000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对于BC-3000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异常的样本,需用XT-2000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复核,以保证同一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避免给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困惑,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曹晓玲. 血小板检测电阻法和激光法的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83-1384.

[2] 郭玉娥,赵洪泉,赵志明.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52-153.

[3] 施艳.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医学,2006,28(8):1265-1266.

[4] 周艺,陈春兰,冯文安,等. 血细胞分析仪中MCV、RDW对PLT计数的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1735-1736,1739.

[5] 边红放.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医疗装备,2011,24(3):56.

[6] 凌励,周道银,惠小阳,等. 激光染色法与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方法的比较[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717-718.

第12篇

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及原因,以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抽取的血液标本共80例,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后,比较在不同采血部位、不同保存温度以及放置时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静脉血白细胞数量计量(5.5±1.5)(10°/L)、红细胞数量(4.2±0.9)(10°/L)均低于末梢血(7.0±2.0)(10°/L)、(5.2±1.5)(10°/L),血小板计量高于末梢血,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温室保存以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等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立即送检血标本中白细胞计数高于2、4h送检,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低于2h和4h送检,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 血液检查人员应该全面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认真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减少血液检查结果中存在的误差。

[

关键词 ] 血常规检查;工作误差;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160-02

为了探讨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率,本文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集的血液标本80例作为实验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采集的血液标本80例为研究对象,由患者静脉抽取定量的血液标,其中男性患者50例,年龄为20~56岁,平均年龄为(38.5±5.0)岁,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20~57岁,平均年龄为(39.0±3.0)岁。患者均患有不同疾病,采用迈瑞BC-3000Plus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血液标本采集均为湖南浏阳医用仪具厂生产的EDTA-K抗凝剂的新鲜血常规标本,一般浓度为1.4~1.6 mg/mL。

1.2 标本采集方法

静脉采用真空采血方法,取自肘静脉,2 mL分装于两支抗凝剂管中,将标本均匀晃动,动作缓慢轻柔;从左手食指或者是无名指内侧面,混匀为100 μL。所有标本在1h内完成检测。血液样品采集之后,在低温条件下,如(4±2)℃下保存,且每个样品分开,时间在33 d左右[1-2]。在血液标本采集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血液标本的各项指标进行血常规检查,均同时进行,分析检验误差发生的原因,建立质量控制方案和应对方法。主要分析的因素有人为因素、生理、仪器、试剂等方面的因素,本次研究中主要从血液标本检验人员出发,分析认为影响因素,探讨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送检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影响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标本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对比分析

80例患者从不同部位抽取的标本其常规检查结果显示,静脉血包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末梢血,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2.2 不同温度下血常规检查结果

不同温度下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在室温下保存的血液标本其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指标比较与冰箱保存组无明显差别,P>0.05,详见表2。

2.3 取样后不同时间内标本检查结果比较

在采集样本之后,在不同时间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其血液中的各项指标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 h后和4 h后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术后2 h的白细胞计数高于4 h,红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血红蛋白测定升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3.1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80例患者血液标本常规指标检查结果,通过不同的时间、温度以及采集方式的综合对比分析,其中采集方式以及检验时间方面对血液标本检查结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保存温度则与常规检验结果无关。静脉血白细胞数量计量、红细胞数量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量高于末梢血,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温室保存以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等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立即送检血标本中白细胞计数高于2、4 h送检,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低于2 h和4 h送检,比较具有差异,P<0.05。由此可见,血检工作人员在选择血液标本采集方式和血液标本检测时间时,应该慎重,尽量在标本新鲜期检查。本次研究结果与陈红等人在“关于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策”中的结果基本相同[3]。

3.2血常规检查误差原因分析

影响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非常多,如血液标本患者本身存在的异常情况,检查仪器以及检测试剂等均都会血液检查标准产生深刻的影响[4-5]。本次主要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血液标本检查误差的人为因素有:①采集部位,本次中分别从静脉和末梢进行采集,其中静脉血白细胞数量计量、红细胞数量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量高于末梢血;②测定时间,在采集样本之后,工作人员是否能再第一时间进行样本检查,这将直接影响血液标本检查的结果。本次研究中,分别比较立即、2h和4h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其结果最终显示,立即检查各项指标均比较稳定和准确,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标本的新鲜度就会下降,而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发生质的变化。而这些方面的工作均由血检实验人员直接负责,所以,血检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3 血常规检查误差控制方法

有上述可知,要提高血液标本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从人为因素方面控制,其核心是提高血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水平[4-5]。首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继续教学,血检工作人员应该掌握专业的血检知识,同时,如最佳的采集方式、保存方式以及检查时间等。其次,还应该进行实践探索,选择最佳的检验时间,以便能更加方便的开展工作。一定要注重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和学习工作,并且重视总结工作经验和心得,发挥自身专业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最终,通过自身职业精神的发挥,在认真的工作态度下,降低血液标本血常规检查的误差,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血液检查人员应该全面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认真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减少血液检查结果中存在的误差。

[

参考文献]

[1] 文家远.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13):284-285.

[2] 梁凯琴.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常见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5):185.

[3] 陈红,闫利明.关于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11(23):74-75.

[4] 王永岐,邢芳会.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影响因素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0):34.

[5] 黄胜,洪流,程洪周.末梢全血和静脉血待测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13):63-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