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6: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质量控制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地震资料;采集;现场处理;质量控制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难度日益加大,对地震资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地震勘探的起始阶段进行质量监控,从而保证采集数据的可靠性[1,2]。地震资料采集现场处理可以及时地对地震资料采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减小由于数据质量造成的浪费,提高地震资料采集的效率,从而为地震资料采集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一定的保障,与此同时,也可以为现场采集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后续处理、解释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场处理的质量控制
1.1记录磁带的质量控制。记录磁带的质量控制是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带进行解编,可以检查数据格式是否达标,从而可以为数据读取提供一定的保障。通过磁带读取,对磁带记录的数据炮数、道数、记录长度等信息进行确定,另外也能够得到磁带数据的格式、密度、采样间隔等信息,从而保证了野外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1.2SPS质量控制。SPS是野外地震采集的工作人员根据采集设计中确定的观测系统,对施工参数进行设置,从而生成的一种文件。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利用所提供的SPS文件进行野外放炮操作,因此,必须对SPS文件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如图1所示。1.3炮点、检波点的质量控制。线性动校正是炮点、检波点的的主要质量控制手段。通过线性动校正处理,可以对定义的静校正量准确程度和观测系统进行检查,判断激发能量是否达到要求,还可以对不同炮点和检波点的实际偏移情况进行实时质量控制。图2是静校正前后的地震剖面,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静校正处理之后的数据明显较好,所反映的地层接触关系清晰可见。1.4炮点能量的质量控制。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使采集到的地震数据满足储层预测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能量的一致性,对炮点的能量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应该认真分析能量突变的地方,及时发现浮炮、爆炸不全等问题,并及时进行补炮,如图3所示,这样可有效的保证激发能量的一致性,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较好的原始数据。1.5现场剖面的质量控制。通过上述的现场处理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但是后续还需根据不同的项目工区,不同的野外地质条件,对所采集到的资料使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如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叠前线性干扰滤除技术、组合反褶积逐级压缩子波技术、成像叠加技术等,从而为资料采集是否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如图4所示,质量监控之后的数据明显优于原始采集的数据。
2结论与认识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认识:地震资料采集现场处理的质量控制可以实时监控数据的采集质量,及时对采集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可以提高野外采集的原始资料的品质,缩短工期,提高采集作业的效率,使地震采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了由于地震采集的数据质量造成的损失。另外,还可以为后续处理、解释工作提供较好的原始数据。
作者:李军华 单位: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
参考文献: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高峰.现场处理在地震资料采集工程中质量控制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6,(5):2.
[3]高庆辉.现场处理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硅谷,2012,(10):145~146.
[4]田春林,成云.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复杂油气藏,2011,4(1):25~27.
[关键词]压力容器;制造;质量
中图分类号:TL3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40-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体制的不断完善,压力容器在制造工程中的控制需求不断提升。压力容器从制造工艺上讲,涉及到很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无论是在材料应用还是制造技术方面,都必须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压为了保证我国压力容器设备的运行安全,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国出台并且实行了一系列的对压力容器的检查制度和监督措施。各项压力容器的生产必须得到国家的严格审批,并且严格按照国家所要求的检查机制,对容器的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
1.材料质量控制
1.1 材料进货检验
所有的材料或零部件应按照采购单、采购技术条件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材料到货检验。材料到货检验(除焊材外)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材料表面和切割边缘的缺陷检查;尺寸测量(包括厚度);核实要求的标记(包括材料证明书的追踪检查)。对于焊接材料,应检查其数量和是否有损坏,并确保包装上的识别标记清晰可见,主要确认以下内容:焊材的标准号和分类号;制造商的名称和商标;尺寸和重量规格;批号、控制号或热处理号。
1.2 材料的保管和发放
合格的材料和零部件存放在仓库或材料场地的指定区域,并且至少应保证做到以下几点:保留识别标记;防止材料或零部件损伤、丢失和变质。材料发放应手续齐全,发放时应核对材料规格、识别标记、尺寸和数量。
1.3 材料的识别标识
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保持对材料原始识别标记的追踪。在适当位置保留材料原始标记,使此标记在成品上清晰可见;可追溯到原始标记的代码的识别。
1.4 库存材料和用户提供的材料
只有当对手续齐全的库存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如需进一步做材料试验,则需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由用户或其提供的所有规范材料符合规范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接收。
2.焊接的质量控制
2.1 对焊接材料的管理
焊接材料是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基础,焊接材料质量和材料的正确使用,关系到压力容器的生产成本和其生产周期。所以,在管理焊接材料时应该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发放使用或者回收。此外,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必须有材料生产企业的盖章和材料质量检验证明,对于特殊焊接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还应进行必要的复验以确保性能符合要求,例如:低温钢焊接材料的扩散氢检验。对于焊接材料的管理压力容器生产企业必须设立焊接材料库存区,凡入库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焊接材料库还要设有专业的温度计、湿度计和烘干设备,对焊接材料的情况做到实时监控,确保材料不产生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焊接质量。
2.2 对焊接工艺的管理
在压力容器实施焊接前,焊接工艺员要对压力容器设计图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设计图纸中压力容器的技术条件和结构特点以及结合工厂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制定合理的焊接作业指导书。对于新材料新焊接方式,还应事先进行焊接工艺测评,待合格后才能将此工艺使用到实际的焊接作业中去。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方法、焊接的参数、坡口的形式等等。同时,在压力容器焊接方案的制定时还要考虑企业内部的焊接工人是否有实行焊接工艺的资格。
2.3 焊缝的检验
焊缝的检验包括对焊缝外观的检验和无损探伤的检验。对焊缝外观的检验主要是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对实物进行目测检验,检查其在外观上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标准规范要求,例如:焊缝的余高、咬边等的检测。无损探伤主要是检测焊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不连续性的缺陷,以及由于焊接操作不当而导致压力容器出现裂纹、气孔等缺陷。
3.计量质量控制
因为压力容器中含有部分计量设备,这些计量设备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控制压力容器中生产材料的容量,所以计量器具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数据参数。一般情况下,计量器具应进行周期性检测、维修,这种周期检测行为可以提高计量器具的数据准确性,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性能。同时,工程人员也需不断检测和试验计量容器的规格容量以及计量能力,如果经过养护维修之后的计量器具已然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压力容器的运行状态,则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换计量器具。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等重要环节应由质量检验责任人对设备进行检验确认,检测记录与相关报告资料需经过正规检查工作审查之后,存档备查,并经监检人员现场监检确认。
4.无损检测
压力容器在固定运行周期内必须要进行一次无损检测,检测压力容器的运行情况、元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状态、生产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安全等,通过无损检测,工作人员可以准确把控压力容器的质量安全以及生产内容。无损检测结果应收录到日常检测日记中,工作人员在对压力容器进行仪器校对时,也需要引入这方面的数据,以充分提高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热处理
5.1 热处理技术
压力容器的热处理技术对编制工艺元件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在对生产元件进行热处理时,工程人员必须系统分析元件在压力容器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研究温度变化曲线,并引用先进的热处理设备,来稳定压力容器内外部加工环境温度。热处理可以帮助压力容器完成复杂的加工任务,提高制造工艺质量,使压力容器处在规范的生产环境中。
5.2 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设备应具备确保热处理操作工完成工作的性能和能力,热处理操作工应负责维持设备和辅助装置处于良好状态;温度测量机记录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及精确度,并按规定进行了适当的校准。
5.3 热处理操作
热处理操作工要根据热处理工艺规程进行热处理。检验员应监督热处理的操作情况。热处理完成后,操作者应提供时间-温度表,此表应包括其表号、制造商序列号和/或可供追踪检查的零件号,并在表上签署姓名、标注签名日期。检验员审查时间-温度表,验证满足热处理工艺规程后,也应在表上签署姓名、标注签名日期。
6.压力试验
水压试验是压力容器制造的最后一道程序,在步骤中,除了测试压力容器的强度,也将用于密封结构致密的或焊接的密封性测试。同时,可以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并且对缺陷(裂纹)尖端钝化,以防止膨胀在较低工作压力的裂纹或减缓其扩张速度,以合理的过载比可以得到改善。特别是疲劳寿命,并能增加压力容器的承载能力,爆破压力将显著改善。由于夹套设备的种类及结构形式较多,此时,应先对内筒试压合格后,再焊接夹套并进行夹套水压试验。当然,对于内筒压力低于夹套且夹套试压时内筒又需保压的情况,原则上仍应按 GB150 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对不锈钢容器的水压试验应控制水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
7.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压力容器的质量控制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质量控制在工装设计、计量检测、数据分析、焊接控制等管理项目的正向影响下,其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作为具有一定使用危险性的压力容器,其生产制作过程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经监察部门审查确定之后,再向工业企业销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枳壳健胃颗粒;延胡索乙素;薄层色谱;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54-03
枳壳健胃颗粒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经验方,由延胡索、枳壳、连翘等9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清热、理气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胃郁热、胃脘疼痛,已在临床使用20年。延胡索乙素为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镇痛、解痉等作用[1-2]。为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本试验对方中枳壳、延胡索、连翘进行薄层鉴别研究,并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CAMAGⅢ型薄层色谱扫描仪(瑞士CAMAG公司),CAMAG层析缸(瑞士CAMAG公司),CAMAG紫外光灯(瑞士CAMAG公司),NANOMAT4点样仪(瑞士CAMAG公司),CAMAG TLC PLATE HEATER Ⅲ型加热板(瑞士CAMAG公司),定量毛细管(瑞士CAMAG公司),SK8200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集团),SARTORIUS BP211电子天平,CANON数码照相机。
延胡索乙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26-200409);延胡索、连翘、枳壳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分别为120928-200604、120908-200711、120981-200803);枳壳健胃颗粒(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产,批号20110417、20110712、20111125);所用试剂均为
分析纯。
2 定性鉴别
2.1 枳壳
取本品5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枳壳药材2 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按处方量自制成缺枳壳的成药,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吸取上述溶液各5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氧化铝乙醇溶液,105 ℃加热5 min,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2.2 延胡索
取本品5 g,加甲醇5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处方量自制成缺延胡索的成药,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吸取上述溶液各5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内3 min,取出,挥尽板上吸附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2.3 连翘
取本品5 g,加乙醇5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处方量自制成缺连翘的成药,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吸取上述溶液各4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3 含量测定
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置P2O5干燥器中24 h的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1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3]。
3.2 供试品的制备
取本品10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100 mL,超声处理30 min(频率53 kHz,功率150 W),再称定质量,补重,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0 mL,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1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4]。
3.3 波长扫描
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经点样展开后,参考相关文献资料[5],首先在330 nm下对延胡索乙素进行扫描,然后对其斑点进行定位,在200~700 nm内对延胡索乙素进行波长扫描,在343 nm延胡索乙素有最大吸收,在650 nm延胡索乙素几乎无吸收,故选用λS=343 nm,λR=650 nm。见图1。
3.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根据处方组成,取除延胡索外的其余药材,按工艺要求制成缺延胡索的阴性制剂,按“3.2”项下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
3.5 色谱条件
薄层板为硅胶G板;展开剂为甲苯-丙酮(9∶2),预饱和30 min,碘缸。λS=343 nm,λR=650 nm。
3.6 薄层专属性扫描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 ?L、对照品溶液1 ?L及阴性对照品溶液2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3.5”项下色谱条件操作显色后,置薄层色谱仪中进行扫描。分别对对照品、供试品和阴性对照色谱从原点到溶剂前沿进行色谱扫描,结果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延胡索乙素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峰,而阴性对照在与延胡索乙素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应的吸收峰。
3.7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0.5、1.0、1.5、2.0、2.5、3.0 ?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3.5”项下色谱条件展开后进行扫描,以对照品量为横坐标,吸收峰面积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试验数据经直线回归,得回归方程Y=29.826X+1 162.669(r=0.996 92)。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在0.055~0.330 ?g范围内峰面积与对照品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8 稳定性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依法展开,显色后,依法测定峰面积值,并每隔1 h测定一次峰面积,结果表明:供试品峰面积值在6 h内基本稳定,RSD=1.85%(n=7)。
3.9 精密度试验
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 ?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依法测定峰面积值,结果平均峰面积为5 406.83,RSD=1.32%(n=6)。
3.10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批号20110417),分别依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含量为0.011 9 mg/g, RSD=0.75%(n=6)。
3.11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延胡索乙素含量0.012 mg/g的样品(批号20110417)5份,每份精密称取5 g,分别精密加入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0.11 mg/mL)0.6 mL,按“3.2”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测定其延胡索乙素的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02%,RSD=1.85%(n=5)。见表1。
3.12 样品含量测定
取本品样品3批,批号分别为20110417、20110712、20111125,依法测得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0.012、0.011、0.011 mg/g。
4 讨论
为了考察提取溶媒、提取方法及提取时间在本制剂中对延胡索乙素提取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甲醇、乙醇(95%、70%)、水为提取溶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提取溶媒时所测定的延胡索乙素含量值最大,故确定延胡索乙素的提取溶媒为甲醇;
提取方法采用超声15、30、45 min及回流1、2 h提取进行比较,结果回流2 h和超声30 min提取所得延胡索乙素含量较高,故综合各因素,选择超声处理30 min为供试品的提取方法。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然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操作更为简单、准确,且重复性好,故制定本品质量标准时,采用了薄层色谱扫描法,结果提示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曲扬,侯家鸣,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25(7):537-540.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量;安全;制度
1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举足轻重
混凝土是建筑结构的基础性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可靠性,如果混凝土质量不稳定,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危及居民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混凝土也进入商品化时代,预拌混凝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因此,各级从业人员包括商品混凝土生产部门、混凝土使用部门、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监督监理部门,必须做好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管理措施,加强控制,监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使用各环节,坚决杜绝生产及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预拌混凝土违规危险行为,保护建设生产安全,保障群众人身财产不受损失。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主体,必须建立和健全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混凝土的质量跟踪制度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管理,每一个环节不能马虎,所有工序一丝不苟。全员、全方位建立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制度。首先,加强混凝土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质量,严格管理原材料进场验收和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并完善全体系混凝土原料的采购制度、使用原材料台账制度,做到使用原材料可以追溯,可以分清原因,可以显示问题责任主体。严厉禁止将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用于混凝土生产,是混凝土生产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预拌混凝土》(gb/t14902)等行业规范标准,使混凝土的配料、搅拌、运输混凝土各环节符合要求。建立预拌混凝土的出厂验收检验制度,正确使用混凝土发货单和出厂检验合格证,使预拌混凝土的出厂质量得到保证。
2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2.1 混凝土达到1.2mpa的时间估计,按gb50164第6.6.17条,应大于表3的时间;即“注: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可适当增加时间”;换言之,虽然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掺加矿物掺合料后,就水泥而言它具备了复合水泥的特征。
2.2 养护时间,按gb50164第6.7.1-3条规定,即在一定时间内养护时间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尤其是剪力墙表现的特别突兀。
2.3 混凝土28d强度评定,应按60d比较合理;即gb/t50107-2010第4.3.1-3条“对于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进行评定时,可根据设计规定,可采用大于28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试验表明:“混凝土动辄28d达不到设计强度,而60d则达到了,说明60d内强度有明显增长”,故混凝土强度评定按60d较为合理。
2.4 加水的危害,目前混凝土施工主要是劳务分包,导致加水现象屡禁不止,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试验表明:掺入高效减水剂并调整好工作状态的混凝土,一立方米混凝土(c30为例)每加10kg水,强度下降约3mpa,并随混凝土等级的提高而越明显;高性能减水剂一立方米混凝土累计加6kg水(3kg水为一个梯度)便离析,强度骤降,混凝土试块呈分层状,令人惊悚。
试验表明:砂含石在10%以内分别入10%、20%、30%石子(砂中石子),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以下时影响不大,但影响泵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以下时影响不大,c30以上时将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原因是:碎石和砾石的压碎值不一致,水泥对二者的握裹力不一致,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时不可能产生合力,建议慎用含石率大于10%的河砂。
3 从根源控制并预防混凝土质量通病
裂缝、强度低、耐久性差是混凝土构件最常见、最普遍、危害最大的质量通病,必须从根源即预拌混凝土时重视并预防,使混凝土构件质量达到要求,符合承载能力。
预拌混凝土时,配合比是所有工作的蓝图,只有按照合理的配合比进行配料,并克服干扰因素,实现变通,才能真正的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做到胶凝材料、水灰
、骨料粒径符合混凝土等级要求、和易性要求、耐久性要求。具体如下:
3.1 水泥的比表面积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现行规范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为不小于300m2/kg,无上限限制,而有的水泥比表面积达到450m2/kg。重视并控制水泥细度指标,根据试验,水泥比表面积超过400m2/kg时,混凝土早期强度高(28d),后期不增长,有倒缩现象,抗冻性能下降,是引起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原因之一。
3.2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安定性,事关水泥的废品与合格品的定性,必须对骨料中的碱骨料活性进行严格分析,并进行控制。
外加剂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天气气候、运输要求、使用条件等慎重选择,尤其对减水、缓凝、早强等添加剂进行科学计算,严格控制。建议采用二级以上(s95级)的矿粉;采用二级以上(需水量比小于105)的粉煤灰,并控制用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
3.3 做好骨料控制工作,其中,砂率直接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水泥用量,建立骨料的管理工作,避免使用含泥量偏高,碱活性大的骨料,不使用针、片状偏高的石子。
4 预拌混凝土厂家必须建立做好检验制度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厂家,必须对生产的混凝土在出厂时进行强度检验,预留抗压试块,对有抗渗要求的还必须预留抗渗混凝土试块。严格按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要求进行的取样、浇制、进室养护、检验等。并在试件表面应标识出清晰编号,逐一完整登记,编号应连续,不缺号、不重号,禁止出现无标识字样的试件。到28d龄期是,第一时间将将试块抗压强度的检验报告结果通知混凝土使用单位,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在混凝土搅拌站,现场必须建立标准的试块养护室,必须符合基本下列要求:
4.1 养护室必须保温、隔热,根据日常出料数量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养护室的,养护室应不受外界干扰。
4.2 养护室的设备必须齐全,保温保湿及测定设备、振动台、插捣器、塌落筒、压力机、磅秤、实验器皿等齐全可用,并经定期校验合格。
4.3 配备空调、加热棒、温控器等保持恒温的装置,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在20±3℃范围。
4.4 室内的空气湿度度大于95%,试块表面保持潮湿状态,不直接接触明水。
4.5 配备温度器、湿度器,温度、湿度必须由专门人员每日记录2次,形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13年5月24日.
【关键词】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前言
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监控,国家对产品的质量计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对产品计量过程的要求也应该是越来越严格。如何提高计量过程的质量控制,成为产品实验室的研究重点。怎么在新的社会时代大背景下提高计量过程质量控制?笔者针对此进行了对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2对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基本原理
笔者提出的计量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是结合计量保证方案的原理进行研究的。计量保证方案是由西方国家率先提出的,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较高,人民对产品的质量需求也比较高,所以导致了计量保证方案的核心思想与传统的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别。计量保证方案与传统的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统计控制方法,避免了传统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缺点,大大提高了计量过程质量控制的精准度。通过计量保证方案建立起新的量值传递方法,能够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而且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监控实施的,更能够保障传递过程的稳妥,也大大减少了人员的开支。笔者对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基本原理的初探就是借鉴了计量保证方案的核心思想,加强了对现代科技的实践应用,利用计算机设施对计量过程质量控制实行了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这一标准模式的实施不仅仅加强了计量人员在计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准确率,保证了产品的规格和质量,更进一步解放了计量人员的工作负担,减轻了产品实验室的工作压力。新的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传统的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中增加了一个审核的标准,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制定的产品标准不仅仅更加符合国家对产品标准的要求,给能够将标准清晰直观的展现给计量人员,提高计量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通过计量标准来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也是对计量标准的二次检验,能够通过计量人员的实际操作来检验计算机制定的标准是否存在其他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消费者的用户体验的最终目标。同时在计量标准不断重复检验的过程中,计量人员可以针对不同时间段来进行分组测量,对通过不同产品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分组记录统计,同时更能够利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以及F检验来检测测量过程是否达到我们所制定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质量控制合乎标准,确保误差小于国家制定标准,这也是我们进行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最终目标。
3计量过程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以及方法的探索方向
由于我国的计量检测单位多数是由政府或者是企业内部设立的,这就导致我们的计量检测单位一直处于管理者的位置,并没有很好的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来,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消费者都没有落到实处的责任心和方向感。我国的计量检测单位并没有“客户”这一概念,其服务性十分缺乏,工作性质也仅仅是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产品负责、对客户负责。而且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是属于对用户保密的,整个操作流程属于全封闭式的,这导致用户对产品有着不信任性。但是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计量检测单位所承担的上级下达任务量越来越少,相对的企业的计量过程质量控制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对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应该更具有针对性。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要求,计量检测部门一定要加大研究力度。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常见的三种参数来进行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3.1量块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第一种是量块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即利用不同的计量标准来进行计量过程的质量控制,比如说我们要对水杯的容量进行计量过程质量控制,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标准同时进行,这样不仅仅能够确定计量保证方案给出的标准是否合乎规格,更有利于计量人员实践哪种标准更加适合客户群体的使用,让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3.2射频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射频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许多计量过程质量控制中,例如在雷达、多路通讯系统等功率传输的损耗和接收信号时的灵敏度等问题,都是和射频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生产与研制微波设备、元器件过程中,测试系统的建立及测试技术中也涉及到射频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在建立微波功率、噪声标准中,更是与射频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准确度密切相关。可以说射频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涉及的方面计量检测方面十分广泛,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3.3微波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微波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在军事计量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计量检定人员如何正确选用仪器和元器件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减小各种误差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微波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也逐渐走进了日常计量过程质量控制中来,而微波衰减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在试验过程中的作用也愈显重要。由于衰减作为无线电计量中的基础参数之一,它不仅仅能够检测无线电信号的幅度在传输过程中减弱的程度,更是各种传输线、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及系统的传输特性,对我们在电子设施计量过程质量控制的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同祥,常冬梅.计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01(01).
[2]吴承汕.计量标准期间核查方法的建立与运用[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2(03).
[3]杭强,周骏.统计过程控制在测量结果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15(03):54~56.
[4]张力华.电能计量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J].华北电力技术,2012(09):60~64.
[5]黄旭霞.计量检测在医疗设备质量保证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4(29):300~301.
关键词: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研究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98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中房产测绘技术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工程技术需求越来越重视,研究房产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就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当前,虽然在建筑工程中房产测绘技术取得了较为巨大的成果,但在质量的控制上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房产测绘技术操作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的技术控制,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更好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 房产测绘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房产行业的发展,加强房产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对于房产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具体表现为:第一,房产测绘能够有效促进房地产行业的信息服务质量。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的建设中,房产技术在质量控制和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房产平面图大都按照测绘技术进行模拟和绘制,加强房产工作人员各方面的交流和共享,为购房人员提供重要的安全保证。第二,房产测绘能够有效提高房产行业的交易水平。面对较为复杂的地产信息,加强房产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提供测绘信息,为房产建设提供有效的安全平台,为房产开发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第三,房产测绘能够有效推动城市化进程。房产测绘有效的增强国家的经济建设,准确反映当前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效的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城市化水平,推动国家建设。
2 房产测绘的主要技术
房产测绘是与当前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因其动态性的特点反映测绘信息,而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当前房产测绘的主要技术主要包含房产测量中的GNSS运用、全站仪的使用和网络差分RTK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讲,在房产测量中的GNSS运用中,通过GNSS技术定位,借助定位的高精准和高效率,广泛应用在测绘面积等方面;房产测绘全站仪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与微型处理器和一些测距工具的结合,将具体的检测结果进行数字化分析,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和记录,使得精密仪器可以大规模的远程操控,提高工程技术的检测效率。当前,房产测量在RTK技术的运用上,通过RTK定位能够有效的得到数据的传输,便于数据的快速计算。通过RTK技术对地物的精准定位,实现房产的图像绘制。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在动态数据的显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完善了房产信息的系统,提升了房产数据和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促进整个测绘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房产测绘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和健全测绘市场质量的控制机制。在测绘质量方面必须要注重测绘市场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在房产测绘质量方面,加强房产测绘的质量水平能够有效的增加房产的竞争力,注重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全方位打造高|量和高精度的测绘技术。在测绘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之中,只有通过质量控制才能实现监督测绘的顺利发展。在政府层面,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测绘市场质量的控制机制方面必须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注重依据当前测绘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控制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房产建筑行业迈向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真正提升测绘的质量和水平。
(2)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的控制机制。只有充分保证质量才能更好的确保测绘质量。通过测绘质量的内容和质量控制制度不断提升,将内部的数据做出精准的测量和有效的操作,才能更好的提升高精度的仪器测绘,确保测绘的精准度,实现数据的精确有效性。在质量控制系统方面,要健全相关检测控制体系,实现测绘过程的科学化和精确化,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实现有效的测绘工作。在内部的质量控制方面,定期检查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房产测绘过程中,要注重将内部的检查工作落实到整个测绘的过程中,加强测绘人员在数据、图形和文字资料等方面的核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同时,内部的监督人员要做好及时的抽查,并做好抽查方面的有效记录,确保通过监督机制实现监督质量的提升。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上,要加强人员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建筑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房产测绘行业的合理开展,增强测绘人员的测绘水平。测绘技术人员在业务上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当前测绘质量的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测绘操作过程中,必须加强测绘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首先,测绘管理阶层要注重安排时间加强测绘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注重测绘教学的编写和学习计划的制定;其次,测绘管理人员要注重加强测绘技术人员的业务考评,严格奖惩制度,在一些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人员实施处罚,注重人员从心理上重视测绘质量问题,防止一些主观上的失误导致测绘质量出现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房产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建筑工程的房产测绘技术在我国的建筑行业越来越普及,房产测绘的质量问题必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只有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的提升,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相关的测绘领域只有加强对测绘技术及测绘质量的研究,才能更好提出提升测绘技术及质量的方法,更好的满足测绘行业的需要,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芳.如何加强房产测绘质量的管理[J].科技展望,2016(17).
[2]王志强,李爱丽,王琦.测绘工作房产测绘质量管理的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改善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既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其财务信息质量,也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推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因此,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等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的活动,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一)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1)促进内部审计功能的良好发挥。首先是保证内部审计基本职能成功实现。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对本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结论,合理、有效的改进意见,为管理层进行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条件,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职能;其次,较高的审计质量可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以较好解决会计信息失灵的问题,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增强科学管理意识。最后,完善的内部审计控制系统对我国企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质量控制可以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同时,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也就成为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内部审计的发展完善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必然给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为履行职责提供理想环境。更有利于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审计工程中的委派工作、指导监督、后续教育和培训等质控环节的强化,审计人员对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将会在外界压力、自身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适应时展对内部审计的需要。(3)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定提供实践基础。在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同时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努力创造适合我国国情有自己特色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颁布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内部审计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1)内部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是为保证所有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负总体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以便于审计人员有据可依。分别从审计人员的管理、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督促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确保审计人员按照各专业的审计实务操作手册开展规范的审计业务;保证审计机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处理重大审计风险,并通过相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审计的质量。(2)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为保证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即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制度。事前控制指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选择机制。通过对公司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出对公司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审计方案具体内容。要充分开展审前调查,积累基础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很难制定出高质量的审计方案。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特殊地位,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忽视审计前期调查,致使审计准备不充分,严重影响项目审计质量,加大审计风险。所以一定要重视审前调查,为项目审计工作打好基础。事中控制主要是针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工作,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收集审计证据的最终目标是“充分支持审计结论”,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就不是合格的审计证据。审计署颁布想《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对审计证据作了如下规定:只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于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才收集审计证据;此外的大多数审计事项可以不必收集审计证据,只在审计日记中记载查证过程和结果即可。事后控制主要是反应审计报告编制和审计结论执行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实施结果的最终体现,审计报告质量是审计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为加强审计报告质量,应注意以下内容:审计部门在编送审计报告时,应重视事实的准确性,建议的可行性及报送的及时性;审计报告的控制程序上应建立多层次审核制度,以使审计报告达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评价公正、处理恰当;为使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易于理解,审计人员还应注重通过图示、幻灯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来阐述审计具体情况。
二、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缺陷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表现有:(1)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清。大部分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模糊,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忽视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2)思想松懈,缺乏竞争力。由于内部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审计机构独享审计权,审计机构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和业务来源,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而更多地关心审计任务的完成、上级领导的态度,对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缺乏热情。(3)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求数量、抢时间、搞突击,在质量控制上下功夫不够。对审计中出现耗时、耗费的具体项目不愿深查,对不清楚的业务避重就轻,对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分析不透,处理问题上更多地依赖专业判断或个人偏好。(4)审计人员在质量控制上意识不强。企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审计人员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愿深入细查;领导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的时效、范围,使审计人员不敢违背;众多理由使得审计人员在质量控制上意识不强。(5)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尚未完全到位。目前,大中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内部逐步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基层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保证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从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于财务会计方面,但随着对内部审计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和个环节,但是审计人员因受专业限制不可能对企业业务的各个方面都很了解,有的企业的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多数只注重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对现代管理知识的了解以及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复合型人才少,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因而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局面的能力较弱。再加上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质量风险意识淡薄,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但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构设置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督导机制。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难以保证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作业规范,但现行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明显地偏重于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而忽视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结果是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内部审计运行各行其是,质量状况参差不齐。在审计方案编制中,对人员的组成缺乏科学的分配控制,使人员的经验、知识结构与项目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审计作用难以得到正常发挥。目前内部审计只有简单的复核制度,缺乏具体的督导内容,致使督导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比较匮乏,监督处于低层次水平,仅限于编制底稿人员是否签字、其工作底稿要素是否填写齐全、报告结构和用词表达方面规范与否等。
(四)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内部审计方法模式仍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风险观念比较淡漠,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抽样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十分欠缺;缺乏对审计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缺乏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和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各种审计工作经验交流;计算机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手段应包括内部审计制度约束、内部审计督导复核、内部审计考核、内部审计责任追究等。但企业内部审计在这一环节上普遍存在问题。首先,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比较薄弱,即使已经建立的某些制度也形同虚设。其次,未建立分级督导复核制,或督导复核具体职责内容不明确。再次,内部审计考核未能有效执行,表现为:缺乏质量考核;考核内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结果的考核而忽略对内部审计过程的控制;考核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全面性;考核未与奖惩相结合等。最后,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不到位。有的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的责任追究形式化,没有切实得到落实;有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楚,使责任追究无法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求审计中的每个环节、每位工作人员、每项工作必须为其他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保障,而不是孤立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首先应当制定内部审计法律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迈进。通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使之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帮助组织审计目标的实现。此外,要明确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第一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二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章程,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宗旨、目标、范围、职责权限以及内审工作的独立性等内容;第三个层次的标准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审计手册、组织内部适用于内审机构的政策和程序、适用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内审机构的发展计划等组成,不同性质的内部审计机构制定不同的规范措施,使其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保障机制的关键是在健全的公司治理下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公司治理决定着内部审计的环境,而内部审计则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级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越充分,这是因为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层级越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越好。因此,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制做保证。首先,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该机构是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设置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必须是健全、有效的,该机构与内部审计的其他分支机构既紧密相连,也相互制约。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只有严格规范岗位责任制,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岗位和人员,才能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保证,真正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执行。总之,健全的组织机制有利于摆脱管理当局的限制,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还可以使得内部审计为企业不同层次的工作服务:审计委员会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控制服务,而内部审计机构则为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服务。
(三)调整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涉及企业所有管理领域,包括人事、市场营销、生产、技术、工程、商务等环节。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的法律、准则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各部门、各层次和各环节的内部审计工作指定具体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作为内部评价审计质量、考核审计工作业绩的客观依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应以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审计项目过程不同,审计质量标准的制定也不相同。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除了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那么,审计工作范围除了解和评价财务、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外,还应对有关政策、决策、程序、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并对企业财产的安全性、资源利用的效率效果、预定目标完成情况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总之,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评估,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企业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严密内部控制机制,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制度化,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关键点控制 关键点控制是指对列为关键点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操作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首先,找出审计业务中的关键点。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其关键点是不同的,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内容和审计人员素质两个方面。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点可以按审计内容的性质不同确定。审计结束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综合、审计报告的编写等。其次,落实控制责任。找出关键点后,应根据其所处具体环节和特点,以及审计计划和工作分工情况,将其具体落实到每一人员。最后,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每个关键点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关键点责任人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并且,在制定措施时应充分分析关键点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及所造成的相关影响,分析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于进行质量控制。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审查和评价活动,科学合理地配置内部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根本保证。(1)审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态度。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时,应秉持谨慎的态度。要根据所审查项目的复杂程序,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运用必须的审计程序和技巧,警惕可能出现的错误、遗漏、成本耗费、效率低下和利益冲突及等情形。以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2)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实施的成与败。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和掌握与审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保证各项审计任务得到圆满完成。在内部审计机构中,除需配备财务人员外,还应该配备诸如工程、法律、电子数据处理等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其他人员。同时,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职业使命感、责任感;遵守诚实、客观、勤奋和忠于客户的原则;熟悉和熟练掌握内部审计原则和技术;牢记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并最终能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周密思考和逻辑分析,作出及时、准确的处理。(3)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咨询服务。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经常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在审计工作方法上,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被审单位抱有信任的态度,并广泛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积极寻求合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将会带来的影响,一起探讨改进措施;在报告内容方面,对外呈送的审计报告只反映重大的问题,而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则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中,才能减少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了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又能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靠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它的生命靠提高各方面的管理质量来延续,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生命之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过程,只有从组织、人员、手段和过程等方面实施全面控制,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控制效果。只有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才能开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宗梅:《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经济师》2010年第2期。
关键字: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
1 引言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竣工后的运行效率和维护成本。近年来,由于防水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屋面漏水、墙壁渗漏、粉刷层脱落现象备受诟病,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和运行,给施工方、业主方、使用方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投入。因此,对建筑工程的防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防水质量控制方法和体系,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防水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2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按照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权威数据统计,目前,导致建筑工程防水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有设计因素占、材料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四部分,其中,因施工问题导致的防水质量问题最多,占总量的48%;其次是设计问题,占26%;材料问题占20%,管理问题占6%。
2.1 防水设计对防水质量的影响
防水设计是能否实现防水质量目标的前提,防水设计就是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区域气候条件、建筑物建筑材料、设计使用寿命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以达到防水工程在规定的耐用年限内无渗漏水问题的发的目的。目前,我国的防水设计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防水设计专业人员匮乏,对不同防水材料的适用范围、年限、性能和适用条件了解的深度不够,防水设计倚重经验,与实际工程的结合不够。同时,在防水和排水的辩证关系上理解不够透彻,导致防水工作出现以防为主的误区,在增加了防水工程投入的同时,未达到预期的防水目标。
2.2 防水材料对防水质量的影响
防水材料的使用是防水工作的主体,是达到防水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目前,市场上防水材料种类繁杂,质量层次不齐。大部分的防水材料生产厂家技术力量薄弱、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的产品大量充斥着防水材料市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防水工程质量普遍较低的现象存在。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由于未结合区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使用的位置等实际情况,也造成了防水材料使用混乱的局面。
2.3 防水工程施工对防水质量的影响
通过国内外大量检测机构对防水问题原因的调查发现,大量的渗漏水问题都是由于防水施工质量不过关造成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防水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防水施工队伍,对防水设计图纸的把握和领会的深度不够,缺乏基本的防水常识,对细节部分防水处理不到位,施工工序混乱。同时,由于防水工程一般都处于工程的收尾阶段,存在为赶工期、抢进度牺牲防水施工时间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了施工质量偏低,渗漏现象严重。
2.4 防水管理维护对防水质量的影响
防水管理与维护是防水工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管理与维护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管理提升防水施工的效果。因为防水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由于人为的原因,会导致防水工程的破坏,同时,由于小范围的施工问题未及时发现,会造成更大范围的防水问题,造成整个防水工程的质量缺乏,所以需要通过定期检查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水层管理维护制度,提升防水管理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定期保养维护,以保证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3.1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原则
为保证防水工程设计、施工、维护能够达到预期防水目的,必须在实际的防水质量控制工作中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把防水设防可靠性作为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的第一要务,通过设计、选材和施工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保证防水质量;其次,防水质量控制必须遵循观念合理、构造合理、选材合理和管理程序合理的原则;然后,在材料的选择上,必须首先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选用防水质量可靠,无渗漏水的问题出现,市场信誉度高的厂家的产品,保证选择的防水材料耐久性能够达到一定的耐水性、水密性、温度稳定性、大气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机械性能、良好的施工性能、环保性;最后,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还要兼顾经济适用性,综合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建筑的防水等级、层级等因素,选择经济适用的产品。
3.2 建筑防水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防水材料的质量和选择是关系到防水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水工程采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同时,防水材料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对光、热等方面的影响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在室外的防水层,防水材料应该能够经受长期的风吹、雨淋、日晒、雪冻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侵袭以及基层结构的变形影响。地下工程防水应选择能够经受长期的地下水侵蚀和地下结构变形影响的防水材料。室内防水工程应选用能够适应基层形状的变化、管道设备的敷设方便、不渗水性能优异,无接缝的整体涂膜材料。建筑外墙防水工程应选用具有较好的耐候性、高延伸率以及粘结性、抗下垂性等性能良好的防水材料。根据不同工程和不同工程的不同位置特点选用不同的防水材料对提高工程防水质量控制的效果影响明显。
3.3 建筑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建筑防水设计开始很晚,早期的防水设计仅仅是简单在图纸上需要做防水的部位根据防水要求的程度标注上“二毡三油”或“三毡四油”即可。近年来,由于防水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建筑不同部位情况复杂,防水设计要求各异、防水工程投标,必须有防水设计、工程监理必须按防水设计进行等要求的出现,防水设计成为工程防水施工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工序。
防水设计首先需要明确工程的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如我国目前对屋面防水工程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及防水层耐用年限等主要分为四级,每一等级都要详细的对防水层使用年限、防水材料选择、以及设防的要求。
其次,防水设计需要根据工程实际充分考虑防排结合、单道设防与多道设防结合、全面设防,放抗结合,保证可靠、减少开裂以及因地制宜,单个设计、利于施工,维修方便、注意节能和持续发展、全寿命投资等因素和技术方式,提高建设防水设计水平,提升防水质量控制效果。
3.4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是影响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防水工程施工具有质量要求高、施工条件复杂、材料品种多、施工工期长、成品保护困难、薄弱部位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影响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也很多。
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制定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目标体系,通过分层次规划、总体目标分解、质量责任制的原则来确立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明确、工序明确、目标明确。
其次要建立严格而规范的质量检测控制制度,通过对整个防水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与控制工作,实现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全面提升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4 结论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的效果和水平之间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成本、周期和质量,是一项涉及面广、工序多、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工程。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的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其结果对指导建筑工程防水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项桦太.防水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朱国梁.防水工程施工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相较于医院其他各个科室,妇产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急诊、高危险、多夜诊、高病床周转率等,因此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1]。怎样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保证护理质量,是妇产科必须重视的问题。该研究主要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护理安全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6.2±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6.5±4.1)岁。另外两组分别选取2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2±3.1)岁,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5±3.4)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仍然按照以往模式进行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2.1建立护理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并不断完善在妇产科选调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每名护理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范围进行确定,保证落实到人,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开展讨论商定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其他各项制度及规章。保证护理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另外如果出现护理纠纷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明确是否为护理人员工作失误,及时改善错误,避免二次出现。1.2.2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当前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对医院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护理技能,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科室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并且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业讲座,从各个方面促进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1.2.3做好产房管理工作制订详细的产房管理相关制度,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制度中的不足,给予相应改善。另外要加强急救宣传,使护理人员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以及正确配合方法,了解急救中包含的护理流程以及内容。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做好实时监督,做好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工作。1.2.4做好妇产科急救用品、药品及护理设备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妇产科各类用品、药品以及设备的管理,确保所有药品、物品以及设备一直处于最佳预备状态。选派专业人员对护理设备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运转的正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对于用完的急救药品以及物品要及时补充,确保充足,方便随时取用。另外对于使用的各类药品、物品以及设备要做好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据可循。1.2.5做好护理记录管理工作护理记录对于护理服务非常重要,通过将护理过程、护理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能够方便定期检查,了解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参考依据[2]。做好护理记录管理,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依据正确格式做好护理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或者漏记,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选派专人做好护理记录的管理,包括归纳以及存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科室内新生儿中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临时或长时间的手圈、胸牌脱落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利用该院患者出院反馈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方法、护理内容几方面,每项得分25分,总分100分,以60分、80分为界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根据该院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标准共有16项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检查内容,每项内容得分为5~10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该文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观察组100名新生儿中发生手圈丢失的1名,胸牌丢失有1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对照组100名新生儿中手圈丢失的4名,胸牌丢失有7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1%。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39,P=0.0098<0.05)。
2.2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后两组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x±s),分]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88,P<0.00)。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①客观方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护理技术水平较低,统计发现,大多数护理纠纷及失误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被认为出现护理失误[3-4]。另外急救药品、物品缺乏,设备落后都可能影响产妇抢救效果,危害母婴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护理安全事故出现。②主观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进行准确评估,所以护理中出现缺陷的可能性会增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责任性以及护理主动性,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产后护理,监测胎心,因此可能影响产妇分娩。该研究观察组通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同时实施质量控制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为(97.61±10.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10.27)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7%,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5)。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有助于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白雅娜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孟庆云.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0):158-159.
[2]张淑洁.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6):99.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1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
公路工程项目是一类典型的项目,具有临时性、独特性和渐进明晰三大特征。公路工程项目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的过程和方式,以及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及其结果。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公路工程项目所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工程质量的主要特性表现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和“协调性”。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参与工程的主体多等特点决定了其质量的内涵。从全面质量的概念来说,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应该是贯串于整个项目过程的,不仅包括项目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而且包括项目活动和过程本身的质量,具体来晚包括公路产品质量、公路工程项目运行中的过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
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仅停留在公路产品实体的质量上。这种情况下对质量的管理是一种事后行为,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即使追究质量责任和采取弥补措施,但所付出的代价和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如果树立动态全面的质量概念,在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对各主体行为的建设活动和过程规范管理,即可通过过程质量的保证最终实现公路实体的质量保证。这虽增加工作量,但可有效地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总之,在公路工程项目中,公路产品实体质量、公路工程项目运行的过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包含的范畴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后者是公路产品实体质量的基础,是提高公路产品实体质量的保证。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形成周期长,工程建设过程各阶段是紧密衔接并且互相制约影响的,且其每一阶段均对公路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考察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各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有必要。
2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材料选择不当
公路工程设计施工过程相对复杂,不同公路对所用的施工材料要求也各不相同!市政公路修建需要更多注意路面平整性以及排水功能,高速公路需要注意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抗压抗冻性能,高架公路需要同时注意公路的实际使用功能和尽量减轻材料自重等!因此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进行不同的选择!而在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常出现路基施工时填土选择不当造成路基渗水严重,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发生路基塌陷等问题!
2.2 施工技术选择不当与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特别是在进行路基施工中,基坑开挖"填土处理与回填"整平与碾压等作业时,如果选用技术不当,如在整平作业时没有预留余量以及在部分需要预埋件处处理不当均会产生路基开缝"断裂等,导致施工存在巨大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市政工程的路基施工中,由于路基没有完全整平压实,导致其在部分路段存在有一定的缝隙,在雨水的侵蚀下极容易导致路基塌陷而影响到道路的实际使用!在部分野外高速公路施工中,也常出现有对冻土地区填土处理不到位而使得填土含有较大水分,在长时间的侵蚀下造成路面塌陷的现象!
2.3 施工养护不到位
公路工程施工后期的养护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而在目前的施工作业中往往存在着重施工"轻养护的现象,这就导致在完成阶段施工后的公路在养护方面工作不到位使得施工作业人员不能及时对公路存在的细微质量问题进行检查与检验维护,造成质量缺陷累计,最终引发公路质量问题!
3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对策
3.1 可研阶段的质量控制
按照全过程控制步骤,此阶段的质量控制的事先控制主要在于业主慎重选择可研的承接单位,研究过程监督、管理的方式,以及选择最终能严格评估可研成果的咨询机构,此控制目标的实现可通过对可研实行招投标制度和在可研阶段引入监理制的策略。
3.2 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此阶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格的设计单位,保证设计过程中阶段性成果的质量,以及最终设计成果达到要求的深度,对于其控制目标的实现,除了设计单位自身加强质量管理及实行工作质量与工资挂钩的激励机制之处,主要还是对设计逐步推行招投标制和设计过程中的监理机制。
3.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此阶段全过程质量控制过程中,事先控制的工作重点是确保招投标项目被符合要求的施工企业承接,并严格管理违规分转包工程的现象; 保证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设备等按时进场; 检查监理的机构组成和人员、设备的齐备状况等。对于上述工作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分别加以分析。
首先加强政府对招投标的管理,对公路建设市场的整治,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其次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策略也应当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制度;最后对于监理单位的管理须借助严格的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和监理单位的组织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施工阶段的事中控制主要在于监理工程师严格执行监理合同的任务和责任,对施工企业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尤其是对重点工序、重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监督。监理工程师利用计量支付权来增强监管效果,但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公正性还须政府的质监机构严加管制,同时,业主须保证监理工程师工作的独立性,政府还需要在此阶段加强合同三方主体工作的协调性管理,制止影响工程质量的建设行为。
3.4 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阶段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目标就是保证完工项目的验收工作公正、可靠及完工项目的各种指标达到质量标准。质监机构和交通主管部门聘请的专家团应该通过严格的检测,依据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确保验收工作的可靠性,针对检测出的质量事故,应责成合同三方主体共商治理对策,确定责任缺陷期,进行积极的补救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平.浅谈公路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2).
[2] 王伟.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04).
[3] 张丽娟.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
[4] 王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7).
[5] 侯翠荣.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02).
关键词:土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建筑成为我国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土建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土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施工环节,是对整个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土建工程项目本身具有施工复杂的特点,同时,土建工程属于室外作业,受到环境影响因素较大。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只有保证了土建工程的质量,才可以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才能够在在建筑行业中生存保留下来。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质量是土建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必须重视的内容,工程的质量高决定了施工企业的外界形象是否良好。如果土建工程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必然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更加会增加工程的造价,降低工程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对工程质量的关注程度增加,施工企业必须要将质量问题提到首要的位置,然而,由于施工企业只注重企业的效益,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一味的追究土建项目的外观形象,却忽略了工程的质量管理,造成了质量控制手段不足,导致建筑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很容易引发质量安全事故,缩短了土建建筑的使用寿命,施工企业将会遭受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大大降低了施工企业的信誉。可以看出,土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工企业要将质量控制作为建筑项目的核心环节,必须要全面完成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程的人员、设备、材料、环境和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测,争取建筑出高质量的土建项目。
2.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作业任务都是依赖施工人员的操作完成的,施工人员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将会影响土建建筑的质量。一方面,土建工程需要大批的体力劳动者,这些人大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参与土建工程的施工,再加上他们的教育水平较低,自身的综合素养不足,较难管理,常常出现违反施工现场规定的情况,增加了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难度。另一方面,我国土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表现出的质量控制水平也较低,大多数施工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常常抱有侥幸的心里,将工程的质量没有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施工人员对施工进度的安排和决策布置也很不合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产生了工程质量下降的后果。
2.2施工原材料的控制不足
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决定了土建工程的建筑质量。我国对于建筑原材料的控制有明确的标准,施工企业要严格依照国家的规章制度,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在实际的土建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过分的重视工程的经济效益,经常采取缩减原材料开支的方式,减少工程的成本,这样必然会造成原材料的质量较差,廉价的施工材料不符合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降低了建筑的使用质量。
2.3土建建筑的施工设计不规范
土建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都比较高,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才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然而,我国的土建施工设计并不规范,在实际施工人员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误操作,影响施工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无法读懂设计图纸,导致施工周期拖延,严重的会造成停工的后果,施工企业无法如期交工。
3.提高土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有意识的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的更新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并且要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才能够安排施工人员参加工程的施工环节。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结合为一体,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
3.2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
对于一个土建工程项目,原材料的选择是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过程,能够进一步保证施工的最终质量。首先,原材料进场之前,需要经过抽样检测环节,对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测及核对,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防止出现原材料超出自身使用期限的情况。其次,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科学的管理原材料,要及时对原材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养护,防止原材料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质量降低的现象。最后,要加强原材料的配置管理,合理安排原材料的采购和进场,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加强原材料的使用过程的监督。
3.3完善施工质量责任制度
土建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工期较长的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很多不同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共同完成。目前,我国的土建施工责任制定并不明确。一旦施工过程中产生责任事故,很难保障员工的权益,也不能够追究到事故的承担者。因此,我国要加强施工质量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土建工程的责任落实到施工企业中的个人,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增加企业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感,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提高土建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3.4做好土建施工图纸的设计
要想建筑出质量好的土建工程,要以科学的设计图纸为前提。土建施工的设计图纸,不仅仅包含了项目施工要完成的所有工作,更重要的作用是为施工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分析的依据,很多施工企业忽略了施工设计图纸的重要性,会造成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施工企业要摒弃“重经济,轻质量”的错误理念,不可以为了节省施工费用而选择经验较少的个人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要选择资历较高的设计单位,平衡施工图纸设计的费用,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杜绝设计图纸不合理而产生的施工质量问题。此外,要对设计单位的要价进行核实,并监督图纸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避免出现为了增加设计费而过量使用原材料的现象,减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工程的质量控制。
4.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的质量控制问题,主要包括土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施工原材料的控制不足、土建建筑的施工设计不规范。为了实现土建工程的优良质量控制,施工企业也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进而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并且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科学管理原材料的进场,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责任制度,做好土建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实现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的科学和合理性,促进土建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洋,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3.
【关键词】血栓;止血;检验;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1-02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及临床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及研究的逐渐深入,各种型号的自动凝血仪等高科技产品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把它们应用在在血栓和止血的实验室检验中,可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可使试验结果得到一定保证。
1仪器的质量控制
性能良好的血凝仪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使用血凝仪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1使用仪器原配的校正液对仪器的相关参数进行校正,校正的过程中,还应使用混合浆。
1.2使仪器和震源、热源保持一定距离,仪器的室内环境控制为:15-30℃的室内温度、80%的相对湿度、210-230V的电压,上述因素均会对仪器的光学信号及运行状况造成影响,对他们进行控制后,可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1]。
1.3定时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并对波长及波长进行测试,为了防止测定结果受到光源灯光学性能的影响,应定期对光源灯进行校正及检查,此外,还需使光学附件和机械保持清洁,以使仪器始终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
2试剂的质量控制
2.1和草酸盐抗凝血浆相比,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对肝素更敏感,因此使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做APTT试验,把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控制为:1:9,在血浆中钙离子的浓度会受到血标本中抗凝剂的绝对含摄的影响,这样就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以1:9的比例混合使,应结合患者红细胞比积(HCT)对抗凝剂的用量进行合理调整。当1O%
2.2试剂的保存。血凝检测中的试剂盒均为生物制剂,它们的生物活性在环境的影响下有可能会出现一定降低,或者凝血反应会因失去活性而丧失。因此,对试剂进行保存及运输时,应把温度控制为2-8℃,对于使用过的试剂,最多只能在冰箱内放3d,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每次使用时都需对其进行质控检验。
2.3血凝测试试剂的选择。选择性能稳定、适合检测目的、和仪器匹配的试剂,试剂不同,检测结果也会不同,因此,不能使用同一PT试剂对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检试验[2]。ISI值愈接近10.0,表明试剂敏感度愈高,因此对华法令等口服抗凝药物进行监测时,应使用ISI值较低的PT试剂,以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检测对象的对不同的活化剂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因此,试验时应结合检测目的选择相应的试剂。选择试剂后,通常使用无ca离子的未被化学、生物污染、pH为7.0的去离子水对其进行30main的复溶后才能投入使用。需注意的是,复溶过程中,为了避免试剂出现气泡,不能对其进行剧烈振摇,此外,还需注意稀释倍数,并把复溶时间标明,复溶后,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对其进行保存。
3样本的质量控制
3.1采血前,为了避免血小板数因神经紧张、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而出现增高现象,应使患者者空腹,并处于平静状态,这样还能避免纤溶性和血凝出现增强。
3.2采血时,应使患者放松,并把室温调至适当状态,以避免静脉出现痉挛现象;止血时,应使压力适中,压力及长时间束缚都会对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血液浓缩产生影响,且长时间束缚后还会增强纤溶及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等。为了避免组织出现溶血及损伤,抽血时应“一针见血”,这样才能使凝血酶原的消耗处于较正常的状态,从而才能保证试验结果。拉针栓时,速度应适中,应使血液以较缓慢的速度平稳地进入注射器,因为避免速度太就可能会导致气泡的出现,并可能会使Fg、V因子发生变性,而如果太慢或抽血顺畅时,又可能会造成凝血系统被激活,这样试验结果中就会显示血小板假性出现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出现增高等异常现象。取样结束后,把之和抗凝剂混合10次,为了避免凝血蛋白受到破坏,不应对用力振摇。
3.3血浆分离抽取标本后,应及时离心(3000转/main),离心10main后,再对血浆进行分离,以把PF3、PF4及某些凝虹因子除去,以取得会对测定结国产生影响的乏血小板血浆[3]。为了保证试验结果。还应避免标本中出现凝块。此外,标本保存的时间及温度都可能会对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产生影响,因此,分析前应采取科学措施对标本进行保存。
4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4.1为了避免试验操作出现误差,应以对照方法进行试验。采集年龄18-60岁、20-40份、健康男女的血浆进行对照,采血前应使他们处于平静状态。对血液进行抗凝离心后,再对他们的血浆平均分在几个瓶子里,然后以80℃进行冻存,以备用。
4.2为了保证检测结果,于是使用参比血浆或标准品对不同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的不同时期对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样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5.1在APTT和PT试剂放入磁棒,在血凝检测仪的相应位置中放入复溶的试剂,使试剂充分均匀。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配制试剂,更换试剂时,应及时把仪器校正。
5.2对样本进行测定前,应先对正常混合血浆和正常与异常值两种质控品进行检测,以保证质控品的定值与稳定性。试剂质量及仪器的运行状态都会受到正常混合血浆及质控品的影响,因此,应保证混合血浆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质控品及正常混合血浆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后再做标本。
5.3结合临床诊断对测定数据进行观察,当二者的数据不相符时,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必须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复检。此外,使用仪器时,应遵循相关规范及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
本研究主要从血凝仪、试剂、样本的质量控制、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样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相关试验提供参考,从而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秋生,程奕,孟兆芳,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中成药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0,(0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