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活动设计

幼儿园活动设计

时间:2023-05-30 09:2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活动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活动设计

第1篇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及其客观要求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一般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要求,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引导幼儿主动、生动、富有创造性地活动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引导,幼儿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就是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依托一定的背景资源,在活动实施之前对活动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确认、规划和逻辑组织加工,使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的工作。这项工作对教师来说是完成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还是国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工作。在此,我们所说的“活动设计”,并非只是“一纸教案”(这只不过是活动设计的一种形式和要求),而是要特别强调:其一,这种设计是对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其二,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是不同的(不仅仅是“文本”形式)。

二、关于“教育活动”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

许多教师一谈到教育活动设计,可能在观念上不自觉地指向教学活动设计。有的人甚至把教学活动说成是幼儿园的正规性教育活动,非教学活动就是非正规性教育活动。这是非常错误的。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对“教学”一词的使用看,我们发现,前两者的全文各使用了一次“教学”这个词,而后者中并没有用到这个词。如果教育活动只是指“教学活动”,那是非常狭隘的教育活动观;如果教育活动设计只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其设计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把教育活动设计看成是“一纸教案”这样的文本形式,同样是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片面理解。

三、关于“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

一些教师常常混淆教育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活动任务”,一般是指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中非常明了的具体活动及其内容要求,或指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工作。无论如何,教师应该在幼儿开始活动之前以一定的方式清晰明了地向幼儿交待活动任务。“活动目标”一般是指教师对幼儿在参与并完成教育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或发展成果的一种指向或预期。很显然,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是不同的。活动任务是幼儿的,而活动目标是教师的(幼儿自己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问题是许多教师忽视活动任务的设计,却紧紧抓住活动目标不放。更令人不解的是,国家对不同年龄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规定是十分清晰的,为什么在教育活动设计中还要突出强调活动目标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中心”或“教师本位”的观念使教师相信:有了活动目标,教师自己对活动本身才有把握,组织活动时心里才有底儿;二是目标模式的课程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活动设计,一些教师认为有了活动目标,活动开展才有意义,活动过程才有针对性,活动评价才有依据;三是对活动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关系的理解,使教师认识到活动目标是教育目标层层分解后的具体化,既然有教育目标,就必然有相应的、具体的活动目标。前两点显然是陈旧的观念,需要更新。第三点在此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从现实来看,人们常常把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一般认为,教育目标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实现。但是,如果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又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就可能混淆了教育、课程与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关于“活动功能”与“活动目标”

不同的教育活动有不同的功能。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的选择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因此,教育活动的功能是客观的,是由教育活动本身所决定的。作为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教育活动的功能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从某种角度讲,教育活动的设计就是教育活动功能的设计,教育活动的实施就是教育活动功能的发挥过程。如前所述,教育活动目标是教师对幼儿在参与并完成教育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或发展成果的指向或预期。可见,教育活动目标既不能代表、也不能代替教育活动功能。因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功能的设计,更要善于选择与发挥教育活动功能。为此,教师必须以幼儿为本,不仅要设计好幼儿活动的任务,还要善于设计和选择好活动的功能。总之,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活动目标”、“活动任务”、“活动功能”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对幼儿活动的任务以及活动功能的设计与选择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幼儿为本”并发挥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作者:张博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2篇

2017年幼儿园禁毒活动设计方案【一】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坚持以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禁毒法》,全面推动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持久开展,实现禁毒形式持续稳定好转,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结合我社区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 深化禁毒长效机制建设

紧密结合本社区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深化社区戒毒及社区康复工作,着力提高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控制新增率,提高巩固率,为我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 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1 在社区范围内请民警加强对禁毒工作指导,强化措施,推进保无毒,创无毒活动,努力实现预定目标。

2 加强禁毒情报信息工作,完善情报交流机制,提高情报收集能力,共享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完善缉毒执法协作机制;加大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力度,及时向镇禁毒办反馈。

3 夯实基础工作,完善涉毒人员档案管理。

三 严厉打击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1 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根据禁毒人民战争总体部署,结合本地毒情,适时组织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坚决查处收戒吸毒人员。

2 继续组织开展堵源截流战役,坚决截制来源,危害。

3 加大整治外流吸贩毒活动力度,努力做到五清,建立三台账,完善三档案,要及时梳理,及时调查,服务现实斗争。

4 坚决遏制外来人员贩毒问题。

5 坚决遏制娱乐场所涉毒问题。

6 坚决遏制非法种植原植物问题。

四 全面深化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此项工作重点是抓好重点部位,高危人群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五 全力抓好禁吸戒毒工作

1 要紧紧围绕控制新增率,提高戒断率,逐步实现零增长的工作目标。

2 坚持全员大收戒。

3 按照《遵义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流程》的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戒毒出所人员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衔接工作,落实社区的帮教责任,建立和完善尿检制度和跟踪随访制度,探索流动中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执行管理模式。

2017年幼儿园禁毒活动设计方案【二】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禁毒委发[20xx]13号)及全区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各校在预防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识,确保学生不涉毒、校园无。经研究决定,在6月 26日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在全区各校开展以抵制,参与禁毒为主题的禁毒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6月9月

二、具体要求

1、各校在区教育局禁毒教育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学校禁毒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出20xx年学校预防教育计划,设立校园禁毒教育辅导员,明确职责、落实分工,把学校无吸毒、贩毒现象作为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

2、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一要做到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各学校要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场所,把禁毒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加以宣传展示,让学生了解,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的危害等。

二要做到禁毒宣传教育进教室。落实《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规定,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年安排2课时进行禁毒专题教育;教育局将采取信息上报与下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各类各级学校进行检查监督。

三要做到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网络。学校要加强网络禁毒教育,校园网络禁毒宣传教育信息,引导学生学习禁毒知识,拒绝、远离。

四要做到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和学生禁毒志愿者活动,深点社区和村组,带动禁毒教育从学校向社区、场所和家庭辐射,构建立体防毒网络。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设计;要素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设计要素的认识。而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基本需要关注的是学习者、教师、教学目标、方法、教材和教学评价等六个要素。

幼儿教育中最为需要关注的要素是学习者幼儿。幼儿时期的学习,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基本认识,获得生活经验,而非系统的知识传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对于社会、周边环境的认识都有所差异。所以,在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特征,他们所了解的、所好奇的,并且关注他们的个性特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兴趣以及如何有效让他们自主探究发现从而获得各种经验。

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教师本身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考虑所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否突出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的同时,不要过分地关注自身的主导性,而压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则是需要充分考虑幼儿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结合教材和幼儿园整体的教学目标而制订。同样,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给予教学的对象――幼儿,选择较为活泼的并且符合教师个人能力和风格的教学方法。至于教学评价则是作为教学设计中的反馈因素,帮助老师更好地取得进步。最后,是对于教材的考虑,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材,同时灵活地教授教材上的知识。

二、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需要关注幼儿水平和教材水平以及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应该以所教的幼儿为主体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并且适当地调整教材的内容,同时确定教学的目标。另外,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5岁左右的幼儿,其已经具有基本的语言水平和社会交际能力,所以,可以适当地采取观察、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对于小班的,年龄较小,语言水平较低的孩子,可以采取讲授小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并认知世界。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需要关注教学设计的几项基本要素,同时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并且需要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云.刍议幼儿园教学艺术[J].学周刊,2013(30).

[2]刘军华.浅谈幼儿教学与管理[J].学周刊,2013(24).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幼教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获取课程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1激发兴趣,讲解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求知的需要,认识的兴趣,在这种动机激励下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满足感,从而保持持久的求知欲。”[1]

在职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重理论讲解、忽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情境模拟、讲解演示、分析讨论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技能。如:在讲授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我制作了“幼儿园的一天”的课件,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边看课件,边做记录。看完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们见习的幼儿园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教师和保育员的职责是什么?工作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作总结,最后让学生根据见习园的实际制定幼儿园一日活动表。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做到了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倍增。

2入园见习,听课评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一门集幼儿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是学科的主要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组织入园见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学习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积累经验。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的直接经验,幼师专业学生入园听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授课教师及课题内容,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各领域、各年龄的阶段目标,并教给学生听课时记录的方法。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议,主要从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活动过程中方法的运用,各环节的衔接,材料的使用情况,师生关系以及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记录。如:在听取实幼教师的一堂活动课“有趣的方巾”后,学生积极参与评议,她们能看出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好。但也有学生提出,在幼儿利用方巾遮住头部,躺在草丛中,躲避大灰狼时,由于背景音乐的渲染,授课教师语言生动、形象、逼真的描述,幼儿身临其境,当扮演大灰狼的大哥哥出现时,有些幼儿害怕得哭泣,幼儿之间情绪又互相感染,结果有2/3的幼儿跟着哭起来。学生们认为授课教师在过程时考虑不够周全。当我问及该怎样处理这一环节时,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上课前可让扮演大灰狼的大哥哥拿着大灰狼的教具,到班级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就可避免授课过程中出现此类问题,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尽管学生的评价很稚嫩,但指导老师对她们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现成课例,模仿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入园见习后,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师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是由于经验不足,无法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因此,我让每位学生接触幼儿活动教学的各种课例,模仿教学课例的教学设计上模仿课。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模仿不是照搬,我要求学生在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时,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要有创新。如:我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课例――童话“小猴卖圈”,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可分为“听‘圈’的故事”、“玩圈”、“找圈”、“贴圈” 和“编关于圈的故事”五个具体活动[2]。

在模仿教学中,学生们自己扮演教师和小朋友的角色,然后按各自的角色要求进行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的角色体验,同时也对幼儿活动教学形成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模仿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幼儿园单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明确一个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五个部分及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以及如何与幼儿互动等问题[2],提高了她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活动,登台试教

通过理论学习和入园见习、课例模仿等实践活动,学生们积累了一定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组织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登台试教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我在进行这种教学活动时,先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且与幼儿园现实联系紧密的课题,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并与她们讨论和修改活动方案,然后鼓励她们积极登上讲台试教。对于心理素质好,且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我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只做忠实的听众,让其自己完成。对于心理素质差,有些内容表述不清、手足无措的学生,我会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有信心完成[3]。同时,我们还会选送一些心理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学生到见习园试教,由见习园一线教师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参与评课。如:在评我校06级学生黄春青同学试教的“保护牙宝宝”的课时,有学生提出,根据健康领域的年龄阶段目标,该生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准确,对于“幼儿怎么会蛀牙?”这个难点没有讲清楚,教态不自然,语言不够儿话等。参与评课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见习园教师适时地给予点评,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念,对于她们今后从事幼教事业,创造性地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相长的原则,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参考文献:

[1] 刘凌霜. 愉快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1,19(9): 74-75.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设计;实施研究

区域活动指是根据幼儿的年龄,在一定的区域内投放一些活动材料,从而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周围的世界。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活动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完成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学习,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设计教案

(一)活动目的

大班的孩子语言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范围比小班的孩子更广,他们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为了帮助大班幼儿在认知、情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活动区域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生理和身体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独立自主性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班幼儿的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名称和内容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设置了一个区域――《小不点超市》,在区域内提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模拟一个超市场景,比如超市里有废旧饮料瓶、包装盒、包装袋、纸巾、文具等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然后让孩子学习这些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然后让孩子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游戏,并使用货币去购买相应的物品,让孩子获得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投放的材料

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盒、包装纸袋、柜台、文具、自制钱币等。

(四)活动步骤

第一步:根据角色,让小朋友自主选择扮演角色。扮演超市售货员的小朋友则让他们把饮料瓶、食品包装盒、文具、糖果等摆放在货架上,老师引导学生按照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并根据商品原本的价格填写价格。扮演顾客的小朋友,老师指挥他们去自动取款机取款,让他们到超市自主选择食品、饮料、文具等,购买的物品不能超过小朋友拿到的钱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钱币以及他们本身的价格,让学生对钱币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购物。

第二步:安排好角色以后,老师让小朋友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正式演练。

第三步:小朋友进入企鹅超市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如果遇到不了解的物品,售货员要主动为顾客解答问题。告诉顾客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品的用途等等。

第四步:小朋友选购好物品,然后到收银台结账买单。

第五步:购买活动结束以后,让小朋友分享自己购买的物品,用了多少钱?可以看看谁选择的物品多,但是使用的钱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生活常识,而且让孩子们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在活动前,老师鼓励幼儿在家里收集各种废旧纸箱、牛奶盒、饮料喝,还有各种仿真蔬菜和水果,以及文具用品。

2.其次在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实施

(一)研究目的

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小朋友天天一个人在家里玩,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而爷爷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得很多小朋友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害怕陌生的环境,上幼儿园不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针对这样性格内向的孩子。幼儿园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活泼、开朗,适应集体环境。

(二)研究对象

以某幼儿园大班的20名性格比较内向幼儿

(三)研究方法

这一次活动以观察法、训练法、调查法、比较法、情感熏陶法等,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音乐水平,做到因材施教。

调查法:从班级任意抽取5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用统一的音乐对孩子们进行测试,测试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孩子的兴趣、身体协调性。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试验打下基础。

观察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并充分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内容,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试验过程中,老师要记录每一个参与试验的小朋友的表现。

情感熏陶法:音乐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人的情感,使得学生获得体育、情感上一体发展。在试验过程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音乐氛围,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

(四)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园大班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水平,从各个层面音乐对性格内向幼儿的积极影响。具体内容如下:唱歌、打击乐器对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区域活动内开展唱歌、打击乐教育活动,并从孩子实际水平出发,观察每一个幼儿在不同乐曲上的表现,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歌舞表演对性格塑造的影响。歌舞表演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比较高。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一些有规律、富有美感的动作,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从而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它能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多元化的需求。教师在活动中只要做一个引导者、观察者,让孩子在一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满足孩子个体化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组织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也表明,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探究能力,及与他人和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尤强调科学教育首先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在这个前提下,幼儿的科学学习应具有趣味性、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在一日生活、区域活动、图画书的阅读,甚至是表演、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活动中,幼儿都能积累科学经验。

1.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科学就在幼儿的身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只有生活化的内容才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最想探索的。活动安排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与现象。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科学知识、经验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科学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除了设计好的教育活动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布置、生活中的事件,停电了,刮风了等,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在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协调努力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

探究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明显的差异,内容的难易度要适合其年龄特点。太容易的内容幼儿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太难的内容,幼儿在探索中多次失败,会失去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例如:在一次有关物体弹性的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收集了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海绵、乒乓球、木块、塑料制品、铁钉、布、棉花等材料,幼儿探索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一些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因为它能弹得那么高;另一些幼儿则说乒乓球没有弹性。这 时 老师犯了难,因为从理论上讲,乒乓球应归于没有弹性的物体一类,但从直观上说乒乓球又是有弹性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偏难,因为有关乒乓球弹性的探索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3.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能够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是易于操作的 。

探究的问题是能够通过幼儿的实际观测和实验加以解决、得出结论的,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幼儿在不断动手操作与思考中发展能力。所以材料的可操作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是发生在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相互作用中。因此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创设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条件,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学习。在此过程中幼儿发展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在不断形成对自然、科学的正确态度。那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更有效的指导与组织,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就此谈些做法与体会。

3.1幼儿亲历探究,激发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然而,幼儿的科学的探究活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通过适时和实效的引导,把握幼儿探究的方向,使幼儿有所收获。作为引导着和组织者,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多动眼看一看,多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

建立在幼儿兴趣点与关注点上的引导,才能将科学探究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某幼儿问:“为什么凋谢的花瓣是枯的?”笔者立刻引导幼儿观察盛开的花朵,并用榨汁机现场操作,让幼儿发现鲜花含有水分,凋谢的花水分没了,所以是枯的。慢慢的,笔者发现班上的幼儿好奇心强了,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兴趣,能较长时间地、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探索。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敢于动手,想不敢想的问题,不断进行操作,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兴趣。

3.2制定合理的探究内容与方式

没有探究内容就谈不上探究,探究内容太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各方面都较弱,一次活动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探究清楚。教师在设定探究内容时要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最求一步到位,要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容易探究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发现和学习。

第7篇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它反映了教育活动的方向,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育活动。因此,目标制订好了,对整个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目标呢?我认为,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的制订应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小班到大班的幼儿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是有着较大差异的,因此在目标的制订中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幼儿发展的目标。如,小班体育教案《滚皮球》的目标是:“(1)掌握滚小皮球的方法,动作协调灵敏;(2)喜爱参加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而中班关于球类的活动,我们通过体育活动《调皮的球》来完成,它的目标是:“(1)能用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小游戏;(2)能与同伴合作,共同玩球。”同样是对球的玩法,但是小班和中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小班儿童只要求能滚皮球,喜爱参加游戏就可以了,但是中班的儿童要求就要高一些了,要能用身体控制球,并与同伴共同玩球,这就是由于小班和中班儿童在身体发育、在动作的灵敏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笼统。

二、合理设计、组织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设计和组织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在目标的指引下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实现目标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结果,关系到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所以,设计合理的活动过程需要教师把握好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内容的组织要“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在集体教学中,我们要以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使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得到提升,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选择集体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学习经验,从整理、提升经验出发展开教学,使集体教学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

2.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活动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达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幼教界对活动法的推崇较高,“在活动中学习”“做中学”“玩中学”的提法比比皆是。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活动方法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实际效果,在活动中我们应尽量选择那些简便高效且有趣味的方法,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活动的形式和花样。

三、选择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材料进行学习的,所以材料的多寡与优劣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我们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就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活动材料要与幼儿的年龄相贴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段,如小班的儿童认知能力有限,所使用的材料相对要简单些,多使用一些操作起来容易的成品、半成品。而中班幼儿的知识面广、经验也更丰富了,因而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应是有趣形象并具有多变的操作形式,如自然材料的选择。大班幼儿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认知兴趣,他们喜欢学习、探究,针对大班幼儿的这种特点,在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多选择些半成品。

2.“高结构”和“低结构”材料搭配。选择材料时,我们要让“高结构”和“低结构”搭配使用,特别是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好的材料往往不是昂贵的材料,而是简单的、到处都能寻觅到的材料,如水、沙、绳子、空罐子、废盒子等等。这样的材料对幼儿具有启发性,契合幼儿活动的需要,更能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当然,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这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继续反思、继续探究,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园本化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管理;班本课程;课程生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4-0010-05

课程园本化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以来重要的课程改革内容。〔1〕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课程园本化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多成果。主题活动需要整合多领域教育内容,以推动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重要体现。然而,主题活动的整合性对幼儿园的课程研发及教学实践带来了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平衡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让主题活动成为各领域活动的“大拼盘”;如何兼顾幼儿实际发展与园所特色发展的需要,既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又利于幼儿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如何管理课程,对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引领,保护教师参与课程探索的热情,不让教师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合理设计与科学实施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重要工作。

一、园本化的主题活动设计

(一)确定主题网络

每个主题的内容都可以网络的形式呈现,而网络的逻辑层次很重要。层次的多少不能随心所欲,因为“主题的层次越多,主题的相关内容与主题核心目标之间的联系就越远;主题的层次越少,主题的相关内容与主题核心目标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不过,主题的内容也可能越容易受到限制”。在教学实践中,主题网络层次越多,包含的教学活动就越多,活动材料、活动类型及活动时间也会随之增加。有教师会为尽快完成主题活动,随意削减活动内容;有教师则会因为要马不停蹄地组织实施主题活动而产生倦怠情绪。

为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主题活动的设计应通过精简网络层级来保证活动内容与主题核心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提升主题活动实施效率;应保证活动设计及实施的开放性,宜灵活设计主题内容,不限制活动组织形式,等等。

一般而言,可将主题网络设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主题名称及其核心目标;第二层是若干子主题及子目标;第三层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如果某个子主题还能继续分解,并将产生更多层级时,则可以此为新的主题切入点,再行分解,直至形成新的三级主题网络。

(二)拟定主题及核心目标

一般而言,主题有四个基本来源:一是领域,即主题是根据领域内容确定的。二是社会生活事件或幼儿的生活事件,主题围绕这些具体事件展开。三是某些现象或原理。四是文学作品。〔2〕主题往往还会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办园特色。

总之,主题及核心目标要贴近幼儿生活,要结合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办园特色,对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起引导作用,因此,主题和核心目标应能全面概括主题活动内容,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目标。

比如“春天”这个主题可体现科学、语言、健康等领域的教育与发展价值。因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可围绕促进幼儿“萌发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初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目标展开,以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大自然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感知生命的奇妙”。这样,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生态意义的主题活动即可生成。

(三)分解主题及核心目标

分解主题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因素分析视角,一种是学科或领域分析视角。由于后者容易打破主题的完整性和综合性,使原本整合的活动还原为单一的学科或领域活动,〔3〕因此宜通过因素分析来分解主题。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以促进幼儿在已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4〕

分解主题的核心目标,应遵循“因素主导,发展为要”的原则,即:分析主题所包含的基本因素,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水平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将主题的核心目标分解为相应的子主题与子目标。子主题的表述应开放,以避免限制具体活动的设计,要处理好各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保证主题结构的完整性。

以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妈妈”为例。这个主题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感受被爱、感恩母爱、学习付出、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等等。“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5〕为此,我们在设计该主题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这一基本因素,即从与妈妈的交往中,学习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懂得怎样去爱一个人。

而“发展爱的情感、了解所爱的对象、表达自己的爱、付出爱的行动”是人与人之间任何类型的“关爱”都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将该主题分解为:子主题一“了解我的妈妈”,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妈妈的职业、喜好等,从而加深爱妈妈的情感;子主题二“我来爱妈妈”,让幼儿在了解妈妈的基础上,尝试付出爱的行动,学习表达自己的爱。子主题一为子主题二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情感支持,子主题二则为培养幼儿“知行合一”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四)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9篇

奥尔夫音乐活动:《恰恰恰》二

班级

中    班

活动

反思

实施时间

2019年5月5日—5月10日

教师

 

 

 

情况分析

    在音乐游戏《恰恰恰1》中,幼儿已经充分感受到南美曲风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在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肢体感应乐曲的同时进行大胆创造,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引导幼儿尝试听辨全曲节奏。

 

 

 

目标

活动

目标

1、巩固对AB曲式的掌握。

2、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班级目标

 

 

 

音乐、软垫、啦啦彩球、纱巾、砂蛋、圆舞板、小动物和动物食物图卡。

 

 

 

 

 

 

 

 

 

 

重点:巩固对AB曲式的掌握,尝试听辨全曲节奏。

难点:能按要求进行音乐游戏表演。

一、 暖身活动

幼儿跟随音乐跳恰恰恰舞。

二、再次感应曲式(A桥ABB′桥A桥A)

1、语词模仿与律动

A段:模仿及创作/做动作并加上语词,如:我会打电话······

B段:拍手、挥手·····

桥:转圈、滑步······

2、乐器合奏

A段:圆舞板

B段:砂蛋

桥:钢片琴滑奏

三、音乐游戏“动物园开饭”

1、动物叫声:各种动物说:“准备吃饭喽!”

2、动物动作:有哪些舞步和声音?如:小鸭子/嘎~~、小花猫/喵~~

3、动物吃饭:吃什么食物?

 B段:老师:小兔子它爱吃什么?

       幼儿:小兔子它爱吃萝卜。

4、全曲律动

A段:各种动物舞步及叫声。

B段:以格式道具表演动物吃食物。

如:啦啦彩球/青草、纱巾/香蕉

四、完成游戏书,尝试听辨全曲节奏(A桥ABB′桥A桥A)

1、动物与食物配对:将图中的动物与其喜欢的食物连连看。

2、图谱:听出A段小动物和B段动物食物的节奏型,并随乐指图。

第10篇

1、通过实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让熊宝宝站起来。

2、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实验,并在交流中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与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

同等大小的纸熊宝宝若干

百宝箱(各种辅助材料)

记录笔与纸每组一份

大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拿出纸熊宝宝与幼儿打招呼,纸熊宝宝想要出去玩,可是它站不起来,你们能帮助它吗?

二、幼儿猜测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熊宝宝站起来呢?

三、操作实验

师观察材料在幼儿实验中对幼儿探索活动的影响

观察一:

C:老师有没有双面胶的芯子?

T:双面胶的芯子没有,可以用卷桶纸的芯子代替吗?

C:可以。

用剪刀费力的剪开卷桶纸的芯子,剪不开。

C:老师能帮我一下吗?

T:可以,怎样剪呢?

C:这样剪。

师帮忙剪好。

T:还要帮忙吗?

C:不用了,谢谢老师。

观察二:

孩子自己拿着积木与双面胶在尝试让熊宝宝站起来,先用三块积木竖起来粘在熊宝宝的脚上,试着让其站立起来,又拿了一块大的积木粘在三块积木的旁边,又试了试,成功了,记录了下来。

观察三:

用双面胶分别贴在小熊的两只脚上,让它站立后,发现不是很稳,又在百宝箱中找到了一次性纸杯,把小熊贴在纸杯上,成功了。

四、 集体交流

T:谁来介绍一下,你帮小熊站起来了吗?用了什么办法?

讨论一:

C1:我用了积木粘在小熊的身上,小熊站起来了。

T:还有谁也是用积木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孩子们拿上自己的小熊放在演示桌上。有的小熊倒下了,而有的小熊还站着。

T:为什么有的小熊倒下了,而有的小熊还站着呢?

C:用的积木太小了所以小熊站不住。

C:积木没有粘住。

C:用的积木多小熊站的牢。

T:为什么积木多了小熊就站起来了呢?

C:这只小熊积木的下面是平的,还有一只三块积木不平,有高低的,所以站不住。

C:下面大了。

T:什么大了?

孩子思考了一会儿,有人举起了手。

C:积木多了就宽了。

T:哦,原来是小熊下面的接触面大了,宽了,小熊就站住了。

讨论二:

T:除了用积木扩大受力面积让小熊站起来,还有别的方法吗?

C2:让小熊靠在积木上。

T:来试一试。

C:还可以靠在杯子上。

T:那把小熊靠在积木、杯子这些物体上为什么会帮小熊站起来呢?

C:因为有了支撑物。

T:诶,对呀,卯卯说的真好,有了支撑物小熊也能站起来。

讨论三:

T:还有谁来介绍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C3:我让两只小熊来站起来了。

T:你是怎样做的呀?

C3:我用卷桶纸的心子粘在两只小熊的当中他们站起来了。

T:这个办法也能使小熊站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C:小熊有四只脚了。

T:哦,小熊的脚下的支撑点多了,也能站起来的。还有谁也是增加支撑点来让小熊站起来的?

C4:我把小熊的四只脚都弯折了一下,小熊就也站起来了。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教理念;活动空间;设计

据调查发现,虽然国内很多幼儿园活动空间的设计,较之于开放模式标准有差距,但是现代幼教理念下新建的活动空间应当更加的合理,而且功能性更强。比如,在新的幼教理念下,很多幼儿园在设计活动空间时对原基础进行了改造,目的在于适应新素质教育规范。

一、幼儿园活动空间构成与设计原则

第一,幼儿教学区与生活区。幼儿的教学区域生活区,主要是由活动单元以及室内外活动区构成。幼儿园的教学区、生活区应当合理设计,而且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幼儿生活、教学以及活动要求。

第二,服务区。对于幼儿园而言,所谓的服务区实际上就是办公、管理区域,在服务区内,幼儿园老师以及服务和管理人员共享资源,而且还对外接客人。基于此,设计的幼儿园服务区应当与其活动空间保持一定的独立,以免外界对其产生干扰。比如,服务区拟建于幼儿园南楼,并且与幼儿教学、生活区分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保证了幼儿园内部人员的应用,而且也减少了外宾对幼儿教学和生活区的影响。

第三,供应区。在幼儿园设计过程中,供应用房地处主体建筑的一侧,设有单独的出入口,这对幼儿教学以及生活区不会造成干扰。值得一提的是,供应区应当与生活区相连,这有利于食品的及时供应。

二、幼儿园具体空间优化设计措施

1.室内空间设计

第一,复合空间。对于幼儿园而言,其活动单元主要是单组式平面组织样式,活动室拟设计在活动单元的一侧,其中需考虑到采光问题,比如设在南端。卧室可以设计在活动区的北端,这样可以确保卧室良好的避光,而且还可以避免走廊打扰。幼儿床闲置时可叠置在一起,放在收纳柜中,这样卧室又可以作为一个室内幼儿公共活动区。从当前国内一些现代化幼儿园设计方案和应用效果来看,活动区域复合空间的优化设计较为成功,比如适合于开放式教学。实践中,根据幼儿素质教育以及心理教育需求,还可以在活动室内设计很多小组活动区,在卧室里设计公共活动区。其中,划分的各个小组活动区,主要是基于家具以及移动隔段和标识物得以实现。

第二,室内公共空间。对于现代化的幼儿园而言,其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包含多功能厅、游艺室等,能够有效满足室内公共活动需求。在此过程中,可设置集体活动游戏设施和器械,以此来有效满足各个年龄的幼儿兴趣以及智力需求。

第三,模糊空间。幼儿园的模糊空间,主要包括外走廊、平台以及楼梯间和入口大厅等,即便是模糊空间较为局促、面积较小,也应当对有限空间进行精心布置,使其成为优美的幼儿活动空间。比如,在楼梯间、墙上,贴上孩子们的优秀作品以及留影,这对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滑梯与楼梯可以结合设计,这样使之更具特色,而且还可以有效满足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如果外廊较为狭窄,则可以设计成半圆形护栏。这样既美观又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护栏高度应当符合幼儿身高尺度,而且外廊的尽端应当布设植物角,其中所选种的植物可由老师指导幼儿种植。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幼儿更加关注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自然环境。此外,各班级外走廊墙上,以不超过孩子们头部高度为基准,贴上一些较好的作品,使其更加富有童趣。

2.室外空间设计

通过优化设计户外幼儿活动空间,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对外界的体验。感性认识是基于儿童体验产生的,幼儿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要比成年人更加的灵活。通过设计适宜的户外空间,可以促进幼儿间的交往与活动,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一,班级场地设计。班级活动空间为是户外活动而布设的,实践中根据班级人数以及幼儿活动范围,面积以90平方米为宜。在班级活动场地布设玩具器械,比如摇马、滑梯等,而且铺设塑胶铺面。为扩大户外空间,幼儿园可利用屋顶创造活动平台。需要强调的是,屋顶平台的设计应当与室内空间设计保持一致,孩子们从市内走出来以后,即可直达屋顶平台。

第二,公共场地设计。幼儿园公共场地应当采取庭院式模式,集体活动场地与大型游戏器械连接在一起,主要用于园内集体活动以及做早操等。集体活动场地的地面应当铺满塑胶垫,以免孩子们在活动时出现意味跌伤问题。

三、结束语

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活动空间设计,较之于现代幼教理念以及素质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优化设计新理念下的幼儿园活动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幼儿园区活动空间优化设计过程中,应当以适应幼儿身心发展为基础,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第12篇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立足幼师专业的职业需要,倡导案例实践教学理念,实现活动设计课程的“全实践”教学,将抽象、复杂的教育理论具体化、趣味化,以真实情境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岗位群的适应能力。

一、立足幼师职业岗位(群)需求,精选案例,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实践性和启发性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对具体事实和原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学以致用。因此,案例创设的典型性、实践性、问题性和趣味性举足轻重。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创设应满足以下几点:

1.案例创设的典型性、代表性

案例的选取既要满足教学目的的要求,自觉突显理论学习的重难点,又要具备典型性,能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加深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对同类案例群的运用迁移能力。如笔者在讲授“幼儿同伴交往和社会行为(中班)”的章节,就选择了两个幼儿园实地拍摄的视频:幼儿园里三个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享玩具、建立友谊的过程;三个小朋友因为溜滑梯顺序发生矛盾,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解决矛盾的过程。这个案例的实用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大家紧紧围绕着“儿童的友谊建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习的最后,学生不仅能自己总结出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关注到了视频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过程,提出了教师的态度行为会对“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儿童心理‘敏感期’产生深远影响”等许多发散性问题,而这些不同视角和思维的碰撞又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更多新知识的重要契机。

2.案例创设的实践性、问题性

活生生的案例最具有说服力。在幼儿园里真实出现、经常使用的案例会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而能引发学生更多的共鸣。此外,案例多角度呈现的问题也更易于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和探索。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笔者坚持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任务,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知问题等作为案例设置的主要内容。

3.案例创设的浓缩性、启发性

案例是一个学习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好的问题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更能推动课堂学习的步步深人。反之,如果问题的创设缺乏理论一致性,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滑人“学生玩耍一堂课,嬉戏小结就完事”的误区。在教学中,笔者总是在案例投放之前就提出核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案例学习,通过问题的创设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设计游戏技能、指导游戏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要求学生在实例教学中既消化掌握教学活动的理论,又能独力担当起组织教学活动,并能设计、创编、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游戏的任务。

实践证明,幼师专业的女学生占大多数,表演能力强,亲和力大,趣味性的案例教学吸引着原来呆坐在座位上死读理论的学生走出来,体验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实践学习,这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幼儿园典型教学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建立开放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般而言,“典型案例导学——案例实践教学——评价反思”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1.整合课程,接轨“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确定典型案例教学任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敎材共有四章内容,笔者在备课的最初就按案例教学的需要打碑章节界限,把教材整合为若干板块,确定课程里适于案例教学的学习内容。诸如:(1)依据“幼师职业岗位(群)的教学目标”确定案例分类,如将幼儿园各独立部分结构整合相关的案例任务为:幼儿游戏活动案例、幼儿活动区活动设计案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案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等。(2)依据“不同性质的游戏设计与指导”分类,整合为:第一类创造性游戏;第二类规则游戏;第三类体育游戏或视频欣赏等各自归类,并细化到教学进度中,对个别实在不能进行案例情境教学的内容要合理分配。(3)依据“不同场所的硬件设施条件”分类,整合为:第一类以学校实验室、实训室现有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为主要实训依托的案倒教学;第二类以(实习)幼儿园现场教学为依托的案例模块;第三类以社区(社会)等开放性场所设施为主要依托的案例实践教学。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不同,案例的选择也各有不同。(4)依据“一般教学规律的遵循”分类,整合为诸如以“幼儿教育活动顺序的层次性”来整合创设案例任务。(5)依据“学习过程中某一主要学习方法”为分类点,诸如第一类以“观察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经常倡导自然条件下幼儿心理及行为现象的观察教学;第二类以“调查法为主”的实践案例,笔者就曾创设过让学生针对幼儿的个性、情感、意志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五周的个案追踪调查。

2.创设案例情境,将学生引入需要通过某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案例情境的创设是案例教学法的“导向阶段”,精彩的情境专题既能实现当前学习内容与现实情况的接轨,巧妙引出任务的主题,又能引导学生确定游戏计划、明确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笔者在准备“看图讲述”活动设计中,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组出示情节图片,一组放映小动漫视频。学生讨论:哪组更易于刺激幼儿说话的欲望?为什么?在熟悉的感性情境认知里,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要求以及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等理论知识,甚至还有学生就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提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主题。

3.案例教学“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实践、体验、反思、内化

这个实践环节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综合运用获得的知识信息,教师则重点把握好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创设推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幼师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深化理论,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同时,情境模拟、观摩见习、方案设计、小组讨论等的学习方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幼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4.成果评价、实时反馈,坚持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优化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反思型幼儿教师”是我们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释疑评析游戏学习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等一系列反馈反思工作就成为课堂评价的重头戏。笔者所在的班级在这一环节里,最常用的是使用“活动设计评价表”,其内容包括:设计的意图、活动目标及设计的依据、活动准备的内容、活动流程、各关键环节的安排、活动延伸的设想等。同时,在f时的过程考核中,笔者还坚持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小小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作业、练习、说课视频、实习资料、模拟教学活动视频、评价反思、见习随感等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重点培养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和评价反思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小组间互评、组内成员互评、档案袋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更容易搭建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均衡发展。此外,通过完成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案例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玩多种游戏,提高了学生的游戏理论水平和游戏实际操作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组织和指导教育游戏活动’设计和创编游戏方案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既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活化课程的动力与实施的压力并存一案例实践教学效果与困境的反思

笔者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应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1)让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案例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质疑,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快乐的知识探究者,快乐而持续的学习态度既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在案例教学中,不同的案例情境,不同的探究、成长,使学生能真切观摩到幼儿园工作活动的不同体验,这些互动教学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到“学之即用”的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方法规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感和对幼师职业的自豪感。(3)案例教学易于激发学生一系列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更易于培养开放型、应用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