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时间:2023-05-30 09:2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第1篇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社会参与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责任感

据调查,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就业年龄段内 (男16-59岁,女16-54岁)约3200万人,其中城镇约800万人,农村约2400万人。他们中大多数人职业技能水平低,在国家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着更大差距。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如何才能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的要求,将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民生工程及部门规划;将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纳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抓实抓好培训工作,为早日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可行性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以职业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进行实施,并有相应的机制政策加以扶持、予以保障。只要残疾人职业培训形成一个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一定可以蓬勃发展起来,残疾人摆脱经济困境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善。各级残联作为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大残疾人培训工作力度。要统筹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提高效率和效益,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费、书本费、职业技能鉴定费、住宿费全免和生活费补贴的政策。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显著成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残疾人及亲属知晓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支持、参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3.双向选择,有的放矢,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指对有一定的就业条件而未就业,需转换职业和已就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的残疾人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它包括就业前培训、岗前训练、转岗训练和在职训练等。而市场是把双刃剑,调节着各种技能岗位需求量。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了解市场对各种技能岗位的需求;同时对残疾人工作意愿进行摸底调查,弄清他们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情况。这种调查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必须依托各级残联职能部门、所在社区和服务部门建档统一管理。对本地具备接受培训条件的残疾人定期调查统计,动态管理,跟踪掌握各类残疾人对培训的不同需求状况,制定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更能发挥其优势特长的市场要求岗位,进行有目的培训。并切实解决因配套经费少而应付培训、随意培训等问题。这样有的放矢,开设培训班,技能培训有更好的效果,更能增加残疾人的岗位竞争力,达到双赢。

4.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残疾人培训也要高标准、高水平,杜绝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求完成数量不求培训质量,只顾培训过程不管培训效果等问题;避免培训年年抓,但残疾人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流于形式的情况。由于残疾学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力不强,必须聘请优质老师,通过各种讲解方法让学员接纳吸收,融会贯通,富有成效。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残疾人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生活上互帮互助,技术上精益求精。对通过培训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残疾人,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统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评,合格者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要把“培训一人,真正掌握技能一人,考核办证一人,实现就业一人”这“四个一”作为衡量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的检验标准。

5.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多样性

第2篇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整合培训资源和资金,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发挥最大的效益,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为更好地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立*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

第三条职业技能培训是指由*市直劳动、教育、农牧、妇联、团委、残联、扶贫办等部门组织的培训时间在1个月(或培训时间在140学时)以上的,以促进劳动者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就业能力培训或创业培训。

第四条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用于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人员的学费、职业技能鉴定费补助,或对培训机构因降低职业技能培训收费标准而给予的补助。

第五条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自治区专项支付资金、市本级财政性资金及通过失业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支的培训费、社会捐助等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六条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以培训对象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代金券等形式直接发放给培训对象,或者直接对降低职业技能培训收费标准的培训机构给予补助。

第七条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只对*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特定培训对象给予补助,不包括其他人员培训。

第八条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方式,由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具体培训任务和项目的特点提出方案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后报*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第二章培训机构的确定及要求

第九条每年年初,根据*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监察、审计及劳动等培训主管部门,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对培训项目在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中进行政府采购。对中标的培训机构确定为*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定培训机构。

第十条以后年度培训机构的确定,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监察、审计及劳动等主管部门对上一年度*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定机构进行考核,合格达标的培训机构可继续保留资格;或根据当年培训计划等情况按照公开招标程序重新进行确定。

第十一条由于残疾人培训具有特殊性,对其培训机构的确定,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监察、审计、残联在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等开设适合残疾人特点的专业(工种)培训机构中公开招标确定。

第十二条承担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要紧紧围绕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就业需求,提高培训对象的专业操作技能,科学设置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选用劳动部门规定的教材或开发适合培训对象专业技能要求和就业特点的教材,注重操作技能,严格培训管理,加强就业衔接,提高培训就业率。

第十三条经政府公开招标确定的指定培训机构要向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报送以下教学管理资料:专业设置、开设课程、选用教材、教学计划;学校章程、学籍和学校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招生简章和广告以及学校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推荐就业等资料实行备案制。

第十四条经政府公开招标确定的指定培训机构要在每期培训班开学前将参加培训人员名册及教学计划安排报培训主管部门备案,做为培训主管部门审查、监督培训计划执行,考核培训机构及其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培训时间在1个月(或培训学时在140学时)以上,或经*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的特殊性短期培训,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培训专业(工种)所需培训时间要求,提出培训时间建议,报市财政局会同培训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

第十六条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训对象充分就业为目标。培训对象的培训考核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过证率要达到82%以上、就业率要达到90%以上,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指定培训机构,按照实际完成的比例支付培训资金。

第三章培训代金券的发放

第十七条“*市职业技能培训代金券”(以下简称代金券)由*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培训内容确定发放。

第十八条代金券的发放对象为经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确定的特定人员。

第十九条代金券由*市财政局负责监制(样式和资金额度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代金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使用,代金券必须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本人签名。

第二十一条培训对象每人三年内只能享受一次培训代金券。

第二十二条代金券填写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种必须要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学校)或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培训或鉴定工种资质相一致。

第二十三条培训等级以初级工为主,根据实际情况兼顾中级工的培训,具体培训等级、内容由市财政局会同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具体培训对象确定。

第二十四条代金券的发放程序:代金券由培训主管部门注明培训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培训项目名称等内容,加盖*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公章后,由培训主管部门直接发放到培训对象手中。培训对象据此根据培训专业(工种)到政府采购确定的指定培训机构凭身份证和户口办理培训手续后接受培训,培训对象在代金券上签字后将代金券交与培训机构。

第四章资金申报、拨付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凡属于本办法(试行)列入的培训主管部门要在每年11月底前将下年度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其资金计划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根据各部门报送的培训、资金计划,统一汇总全市下一年度的培训、资金计划,报*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培训计划及资金总量。市财政局根据培训资金计划将培训补助资金预算指标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将预算指标下达到各培训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市财政局根据培训主管部门培训项目进度,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将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统一拨付到承担培训任务的指定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采取培训代金券补助方式的,培训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核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代金券、办班通知、原始签到册、培训结业花名册、部分结业证书复印件、推荐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名单、职业技能鉴定通过人员名册、收费凭证和部门验收证明等有关材料,对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提出审核意见,并申请市财政局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到培训机构。

第二十八条采取降低职业技能培训收费补助方式的,培训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核的培训机构提供的项目合同书、办班通知、原始签到册、培训结业花名册、部分结业证书复印件、推荐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名单、职业技能鉴定通过人员名册、收费凭证和部门验收证明等有关材料,对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提出审核意见,并申请市财政局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到培训机构。

第二十九条从失业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支的培训费,按照自治区下达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主管部门对指定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的审核意见,由市财政局以文件形式下达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主管部门据此从基金中将培训资金转入*市财政局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专户,市财政局按培训进度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

第五章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第三十条市财政局负责全市各培训主管部门培训资金计划的汇总和上报,负责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培训及其资金计划的下达,并根据培训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财政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负责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机构政府采购,进行代金券的印制与管理;配合培训主管部门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

第三十一条市审计局负责对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计划、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确保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规范使用财政培训资金。

第三十二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协调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职业技能培训各工种的技能等级鉴定等工作,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运作,保证培训对象及时接受技能鉴定。

第三十三条市教育局负责配合各培训主管部门利用本系统职业学校的技术和资源,积极承担培训任务,认真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第三十四条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培训计划的申报、实施,负责组织、协调对经政府采购后确定的本部门业务范围内指定培训机构及其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质量的审核、考核工作,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培训代金券的发放、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对本部门培训项目的考核、验收、总结,负责审核指定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及其申请拨付工作;负责积极争取自治区对口部门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第六章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培训机构不得因财政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而借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培训对象的学费负担。凡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变相缩减培训时间的指定培训机构,一经发现将取消该培训机构下年度参与*市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投标资格,并相应核减其补助资金。

第三十六条培训项目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三十七条指定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对象台帐及其就业台帐,报市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备查。对培训对象培训后考核合格率在95%以下、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过证率在82%以下、就业率在90%以下的培训机构,将取消下年度参与*市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投标资格。

第三十八条培训对象领取培训代金券时,要登记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并要有签字、签章(手印)。

第三十九条对未按规定培训内容和指定培训机构使用培训主管部门发放的代金券的,市财政局不予资金结算。

第四十条培训主管部门对培训项目中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工种),在培训对象职业技能鉴定后15个工作日内将该培训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送市财政局审核备案;对培训不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工种),在培训对象培训班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该培训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送市财政局审核备案。

第四十一条培训主管部门于12月底前,向市财政局报送当年培训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报告。

第四十二条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公示制度。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要对培训机构、培训任务、培训人员、收费标准、资金补助、资金使用及培训就业等情况,在部门政务公开栏、网站、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及培训机构的培训点向社会进行公示。

第四十三条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认真查证落实举报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

第3篇

得相应的利益,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次的调研就对宿迁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宿迁市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有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情况、残疾人得到的康复服务、企业对残疾人的歧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如:完善残疾人的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对残疾人歧视的立法等。

关键词:残疾人 就业 歧视 康复服务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228

近几年,“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就业难”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成为了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每年到了毕业季都会有一大批的新生劳动力涌入社会,再加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正常劳动者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很困难。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残疾人又有自身条件的缺陷,这无疑增加了残疾人找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涉及一些技术方面的岗位,残疾人如很难适应的话,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残疾人的就业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角度出发,对江苏省宿迁市的残疾人做了本次调查,目的在于更深入地了解目前宿迁市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对症下药,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调查研究方式中的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从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获取了宿迁市登记在册的所有残疾人的信息,然后选取了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简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信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

二、宿迁市残疾人群体的就业基本状况

目前宿迁市共有残疾人约为35万,就业率为60.84%,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未能就业。就业的残疾人也面临着同工不同酬、工资收入低和岗位不稳定等问题。此外,在中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有些企业仍然存在着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一)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比较低

调查发现,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人占到18.53%,高中学历的占到了20.28%,初中学历的占30.77%,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0.42%。有34.97%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他们自己不想上学,因为在学校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上不起学;还有14.34%的被调查者反映,因为身体残疾没有学校愿意接收。而且只有少数残疾人会一些按摩、修鞋、修理家电等手艺,大多数残疾人并没有可以赖以生存的职业技能。从总体来看,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生存的职业技能。

表1 受调查残疾人文化程度

[学历\&人数\&比例%\&大专和本科及以上\&53\&18.53\&高中\&58\&20.28\&初中\&88\&30.77\&小学及以下\&87\&30.42\&合计\&286\&100\&]

(二)残疾人康复服务不够完善

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帮助残疾人的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但是调查发现,55.94%的残疾人未能充分利用康复服务。因为康复训练是个缓慢的调理、恢复过程,部分残疾人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变化不大便会放弃训练。而且,目前宿迁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还在开展中,各类的康复器械和专业的康复技术人员还不够充足。

(三)企业仍存在歧视残疾人现象

宿迁市关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有关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都要按本单位在职在岗职工总数的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这个规定比例的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但是,有部分企业主仍然表示,他们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因为残疾人工作的效率比较低,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要求,还占用了一个正常员工工作的岗位。而且他们还认为招聘身体有明显缺陷的残疾人会有损企业的形象。还有部分企业虽接受残疾人,但是对残疾人同工不同酬,甚至克扣残疾人的工资。

三、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这几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中,我们总结出了几个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残疾人的教育程度

宿迁市的特殊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整个宿迁市的残疾人共有35万,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仅5所,宿城区、宿豫区、泗阳县、泗洪县和沭阳县各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学校共有老师173人,学生651人。不管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老师人数,还是学生人数,都是远远不够的。特殊教育对于残疾人来说,可以教会他们与人交流,教会他们生活自理,疏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职业教育则可以帮助残疾人获得一些职业的技能,方便他们找到工作。而且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方向,让他们能尽快走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职业教育对于残疾人可以起到帮助其就业、解决其基本生活需要,进而提高其职业满意度的作用。

表2 宿迁市特殊教育学校情况统计表

[学校\&教师数\&学生数\&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31\&152\&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39\&127\&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30\&82\&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52\&231\&宿城区启智学校\&21\&59\&]

(二)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调查中发现,表面上有54%的残疾人参加过职业培训,但是这54%参加过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中又有88.09%的残疾人表示:他们参加的培训大多数是讲座形式的,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者是社会的志愿者给他们简单讲解一下求职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等。这种为期短短几个小时的培训既没有教会他们什么专业技术,也没有带给他们什么实质上的帮助。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尚未摆到应有的位置,残联给予的重视还不够。承担全宿迁市35万残疾人培训就业与服务指导的市级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编制仅有几人,这样的人员配置根本就不能充分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而且全市中高级职业培训指导师也只有少数的几位,绝大多数未接受培训就业指导专项业务培训。这样开展的培训在质量上将会大打折扣,残疾人将得不到专业的指导,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职业的方向和目标,就业成功的速度将会减缓。

(三)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体系

目前,宿迁市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不到位,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长期的康复训练治疗缺乏耐心。二是康复服务的运行缺乏资金作为保障。康复训练所需要的场地、器械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资金,导致康复服务的发展缓慢。三是缺乏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对残疾人的康复没有系统的评估,使得残疾人康复治疗进程缓慢。康复业务员水平低,先进的康复知识无法及时应用于具体的康复治疗过程中。

(四)企业对残疾人的歧视

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比如: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不予录取残疾人;企业录用了残疾人,对其不同工同酬、克扣工资。这样不仅伤害了残疾人的自尊心,还让他们不能获得生活来源。虽然在我国的《宪法》和《劳动法》中都有针对残疾人反就业歧视的规定,但是企业这样做并不会招来多大的麻烦,也不会对单位造成什么损失,更不会受到相关的惩处,最多就是缴纳保障金,所以他们才敢对残疾人进行歧视。而且残疾人法律维权意识较差,遭遇就业歧视时不知道寻求法律保护,以至残疾人控诉无门。

四、建议

针对上述提出的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几个因素,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一)完善残疾人的教育机制

这就要求政府大力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落实好残疾人教育救助政策,减免学杂费、给予生活补贴等,尽量使广大的残疾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建设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残疾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与相应的职业高中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尽最大的努力使残疾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特殊职业高中学习深造,让他们能够拥有一项用于就业的职业技能。这样不仅能提高残疾人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而且还能减轻残疾人就业培训部门的负担。

(二)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1.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是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的关键点。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展开,要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计划,争取做到以岗位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还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层次的残疾人,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满足各种类别的残疾人的培训需求,使得每位残疾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为就业创造条件。

2.加快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的有效环节。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可以有效地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广招人才,各级残联可以公开招聘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人才充实到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中。同时,还可以在企业、高校中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人才担任培训的讲师。

(三)加快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

1.加强康复机构的专业人才培养。外部招聘专业的康复理疗师、评估师,内部选拔优秀的人才进行康复服务工作的管理学习。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活动,提高康复机构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工作。我们可以借助“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契机,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残疾人的康复效果,提高社会关注度,让人们知道残疾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四)加强立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在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都有针对歧视残疾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韩国的《关于促进残疾人雇佣平等的法律》。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加强残疾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歧视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应该建立残疾人就业反歧视的举证制度,只要残疾人证明自己符合岗位录用条件而没有被录用,则完成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则要证明自己拒绝录用残疾人具有合法合理理由,而不是歧视。当然,为此国家要出台残疾人就业岗位资格标准规范。

五、结束语

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一个有关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残疾人的生理缺陷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所以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仕勇,梅紫.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5(4).

[2]肖菊英.我国残疾人就业研究进展及启示[J].绥化学院报,2015(01).

[3]徐景俊.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

[4]张圣林.人权保障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2014(3).

[5]罗遐,兰瑶.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的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6]章群.论我国残疾人就业权的法律制度保障[J].长春大学学报,2015(7).

[7]史勇,艾民.社会关注与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7).

第4篇

    残疾人小静沉浸在找到工作的喜悦之中没几天,就得到了被解雇的消息。后来她才知道,不少残疾朋友和她有同样的遭遇。“我们有一种被利用的感觉。”小静说。他们觉得,这家公司对他们是假雇用,目的是为了骗取政府对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奖励。

    2011年四五月及七八月间,北京爱博教育有限公司与20名残障人士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动画绘制员,工资为每月1500元。

    据当事人之一小磊介绍,去年爱博教育公司在多个网站和QQ群了大量的专门面向残疾人的动画制作招生广告,称其与北京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北京市残疾人动画绘制员培训就业班。“学习期间,学员免费接受培训,提供100%就业机会,优秀者授予爱博奖学金并有出国学习深造机会,成绩优异者提供海外工作机会。”“下肢残疾或听力障碍并具有较好的绘画或电脑基础者均可报名。”

    几名被解雇的残疾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在参加培训期间,爱博教育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即多次携带空白劳动合同及公章到培训基地,以工资和福利等条件游说残障学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索要学员残疾证、身份证复印件等。在培训结束后,爱博教育公司基本不给员工安排工作,不发工资或发了工资立即转走。

    参加第一期培训的小婷曾上了一段时间班,给两部动画片做过一些前期工作,但是老总不满意动画剧本,最终搁浅了。“后来也没有给我们派活儿。不过后来倒是帮着公司做过一个访谈节目,他们请来了一些嘉宾、主持、摄像、灯光等人员,让我们坐在下面给他们充当员工,说是录制一个爱博教育扶持残疾人创业、为残疾人解决就业的节目,还有学员发言等。最后老总弄了个助残企业先进什么的。”

    到了10月中旬,该公司突然将所有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残疾人解聘。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提前30天通知,也没有给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约定在家工作的,工资一分钱都没给。

    今年年初,其中8位残障员工向北京市大兴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庭审中,爱博公司辩称:“他们根本不是我单位的员工,只是我单位培训的学员,并未为我单位提供过劳动。”

    据了解,北京市人社局、残联等于2007年9月24日颁布的《对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给予奖励的暂行办法》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含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本单位职工总数1.7%比例后,每多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每年给予该单位3000元的奖励。小静等人认为,爱博教育公司在短短3个月内招录20名残疾人,又突然无故集体解聘,可能是为了骗取政府奖励。

    3月29日,仲裁委作出支付工资、给予经济赔偿金的裁决。然而,爱博教育公司一直拒绝执行,并于4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爱博教育公司在申请书中写道,他们与这20名残疾人是教育机构与学员之间的培训关系,而非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用劳动关系。并且,依据公司与北京市残疾人体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约定,所培训学员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关职业资格后,申请人予以择优录用。即使培训双方订立有书面劳动合同,但该劳动合同并未实质性履行,因此,不存在支付劳动报酬与经济补偿金的合理性。

    5月1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目前尚未宣判。(文中所涉残疾人均为化名)

第5篇

由广西柳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和三江县残联共同举办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在三江县进修学校举行,来自该县15个乡镇60名残疾人及家属参加了此次为期一周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切实提高农村残疾人茶叶种植技术水平,增加经济效益,该培训班围绕优质茶园建设、幼龄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三个方面技术要领对学员们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残疾人掌握了较多的种茶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受到了广大残疾朋友的欢迎。(郭新平)

浙江 台州市 椒江区

椒江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村级残疾人工作,一年多来,全区193个行政村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建站率达70%,努力为广大农村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落实场所,配置器材,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对验收合格的残疾人委员,其工作补贴及工作经费,实行区、街道、村三级承担。在搭好农村残疾人康复站框架、配好配强软硬件的基础上,区残联将着重解决村级残疾人康复站的运作问题,打造运作正常化、规范化的村级残疾人康复站,满足广大农村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最终实现“2010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椒江区残联/罗永飞)

河北 广平县

为全面掌握全县残疾人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广平县历时两个多月,对全县7个乡镇169个行政村的残疾人状况进行全面普查,把每个残疾户的个人、家庭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管理,建立了残疾人信息库,进一步规范了残疾证的管理,实现了残疾证网上查询核对、检验,可以及时为在外务工残疾人提供服务,并与相关部门互联,及时全县残疾人新增、消亡、外出务工等动态信息,为残疾人就业、康复、扶贫救助、文体人才培养选拔提供了充足、详实的信息。

(赵志敏/刘忠喜)

山东 桓台县

县残联积极探索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新思路,努力创新培训模式,由过去举办定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变为现在的残疾人可以随到随学的模式。残疾人持残疾人证、身份证到县残联报名后,再持县残联出具的介绍信可以随时参加相关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他们的学费、住宿费、就餐费待其结业后将由县残联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予以支付。广大残疾人普遍反映,新的培训模式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凯)

山东 曹县

县残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工作作为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首先为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结合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等部门,开展了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并对康复需求对象建立档案台账,明确服务内容,落实服务对象,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其次以争创“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县”为契机,从省立医院请来了眼科专家,为70多名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提供了人工晶体,实施了复明手术,三是做好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免费对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 (县残联)

四川 宣汉县

县残联、卫生等部门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工作,从筛查的500名白内障病员中,对符合手术条件的125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均恢复到0.3以上,重新获得了光明,他们纷纷对政府实施的这项惠民行动交口称赞。此举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是一次让贫困白内障患者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具体行动,也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德政工程。(万小斌/杨文平)

第6篇

助残服务:给心灵一份恬适

家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的残疾人张虎最近有些忙,因为每天总会有不少顾客光顾他的平价蔬菜店。虽然店面不大,但是一个月经营下来,小张倒有1400多元收入。如果搁在以前,小张可真有点不敢想。由于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小张迟迟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待业,而这个平价蔬菜店的出现却为小张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小张感谢小区居民能经常照顾他的生意,然而小张更感激残联的同志,正是由于他们的推荐与支持,才让他经营起这个店面,使他逐渐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

张虎的例子仅仅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残联助残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了给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温馨的生活,大武口区残联与各个街道合作从多方面对辖区残疾人群体给予关注,并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创办了助残服务平台,以此来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名为“助残服务平台”,实际上包括了3个不同的平台,正是通过3个平台的相互支撑,才使残疾人多样化的需求得以满足。第一个被称为“助残呼叫中心平台”,区残联对辖区内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调查后,将一台呼叫器安装到重度残疾人家庭固定电话上。残疾人需要帮助时不用拨电话,只需按一下呼叫器上的按钮,设立在街道呼叫中心的计算机上就会即刻显示求助者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往病史、亲属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全天候值班的工作人员通过及时回话了解需求,就能迅速派出服务人员,提供残疾人所需要的服务。采访中我们看到,固定电话的呼叫器上有两个按键,一个是绿色,一个是红色。绿色按键被称为“求助键”,通过按绿色按钮,残疾人可以获得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从商品配送、家政服务到费用代缴、心理慰藉,残疾人都可以足不出户一键获得;而红色键则被称为“求救键”,一旦残疾人发生突发疾病,通过按红色键可以立刻通知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接到呼叫后会立刻回拨电话了解情况,如果无人应答,则会马上联系急救中心,对拨打电话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救助。这样的分类,在最大限度上缩短了对残疾人需求的反馈时间,同时促进了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使助残服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在对残疾人日常需求予以满足后,区残联不忘残疾人未来发展。基于这种考虑,区残联又推出第二种平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以往残疾人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往往还是找不到工作,原因之一是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相脱离,残疾人培训成果得不到体现。针对这种现象,“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采取“订单式培训”方式,由残联出面与企业达成协议,然后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吸纳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后由残疾人为企业生产产品。残联的居中对接,不仅解决了企业招工困难、没有稳定工源的难题,也解决了残疾人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残疾人的就业,可谓是一举两得。像区残联最近与吴忠市一家企业合作推广的十字绣编制培训,已经安置40多位轻度残疾人就业。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区残联又进一步发展出“就业创业指导平台”,组织动员残疾人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职业信息介绍、专业培训和权益维护等辅助支持。像张虎的平价蔬菜店,正是大武口区残联通过这一平台结合石嘴山市政府今年提出的“为民十大工程”而推出的一个新举措。区残联培训推荐残疾人到每个小区设立的平价蔬菜店工作,到现在为止已解决了27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从呼叫服务到技能培训,再到创业指导,可以说大武口区残联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助残服务网络,实现了残疾人服务“面”的覆盖。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助残服务“点”的建设上,市残联与区残联也同样不遗余力。作为石嘴山市老矿区改造的重点地段,锦林街道的居民大部分为原先厂矿的职工,其中残疾人的比例较高。为了能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自治区残联、市残联和大武口区残联从2009年起先后拨款30余万元,在锦林街道建立阳光家园。走进锦林街道阳光家园,你会发现这里决不仅仅是一个致力于托养服务的场地,这里更像是一个坐落在社区之中的大家庭。这里不仅有康复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9个功能室,还配有电脑、投影仪、健身器材等多种设备。平日里在阳光家园,残疾人不仅可以在专职康复员的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等项目,并且可以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手工编织、根雕、绘画、书法、歌舞等技能培训项目。如果你有困惑,不要紧,你还可以来到“心理驿站”倾诉’,社区居民也会常来这里坐坐,与残疾人朋友一起谈心交流……正是这种温馨的氛围与周到的服务,让锦林街道阳光家园逐渐成为残疾人康复训练、学习技能、交流信息的居所,成为残疾人朋友一个温暖的家。

“只有让残疾人融入社会,我们的服务才算做到了家”,市残联的一位同志这样对我们说。无论是助残服务平台,还是锦林街道的阳光家园,在“点”与“面”的结合中,体现的是一种多样化服务,这种服务体现了对融合的关注,让这里的残疾人享受到一份心灵上的恬适。

特教托养:给生命一份关照

走上楼梯,穿过狭窄的长廊,只见那一间间宽敞的教室中,学生们正在专注地听讲。虽说他们有的患有智力障碍、有的有听力损伤,但是透过那一双双执著的眼睛,可以知道,他们正在享受着课堂――这就是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一所招收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学校,正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我们不光要让孩子得到康复,还要让他学有所长。”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讲。的确,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要进行康复训练、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接受劳动技能与特奥运动的训练。话说来简单,但真正实行起来又谈何容易,其中最大问题就是经费,不仅康复训练,各种培训和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经费保证。“多亏残联帮忙。”特教学校一位老师说道。为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把面临的问题告知市残联。得知情况后,市残联马上给予回应,为学校添置了康复器材,还为其每年争取到3.5万元“扶残助学”经费,2010年更为学校争取到聋儿语言训练经费7万元。正是这些资金的支持,保证了学校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并解决了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训练问题。

为了让孩子实现学有所长的目标,市残联根据学校注重艺体教育的特点,提供多种机会,让这里的孩子参与社会、展现自己的风采。如市残联与学校多次合作,选送学生的绘画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各种

残疾人书画展;学校的特奥小选手多次代表市残联和自治区残联参加世界特奥会和全国特奥会,并且连创佳绩。悉心的培养换来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由刚入校时的腼腆自卑变得开朗起来,家长们也因为孩子的变化而逐渐有了信心,对孩子的未来有了希望。

如果说对特教学校的走访让我们看到了市残联对青少年的关爱,那么我们所采访的石嘴山市精神、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则体现了市残联对重度残疾人的关爱。这家托养服务中心的前身是一所民营的精神病院,主要负责重症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为了满足本市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需要,市残联多次来到医院考察沟通,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作。应当说,这一“民办公助”方式的实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因为通过“民办公助”,这部分精神、智力残疾人迅速得到了安置,他们的生活也能更快得到保障,原先那些热心残疾人事业的有心人也因为残联的鼓励而变得更加积极。

当然,好的办法也需要好的管理,托养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市、区各级残联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还先后为其划拨各类专项经费30余万元,用于完善设施,并在市区提供场地便于托养中心在社区附近免费送药。此外,在安排科学的医疗康复的基础上,残联还为中心提供了用于病人农疗操作的田间果木和蔬菜种子,并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接纳中心精神、智力残疾人制作的粉笔、拖把等产品,以此提高他们从事工疗康复的积极性。在残联的支持下,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承担起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日间和全日制托养服务,平均每月常住病人已有60多人次,已经为3000多人次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

“我们在寻找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在采访途中,市残联同志经常对我们提到这样一句话。说到底,从特教学校到精神、智力残疾人托养,实际上都展现出了石嘴山市残联一种工作方式的不拘一格。正是这种不拘一格让石嘴山市残联在特教和托养的“小文章”中做出了大手笔,让这些普通的工作变得有声有色。也正是这种不拘一格,才让这里的残疾人在生命最为脆弱的时刻得到一份细腻的关照。

基层组织建设:给未来一份信心

平罗县头闸镇的残疾人张学成当上镇残联的专职委员已经有5年了,自从干上这份工作,张学成每天下午都会到镇里走走。哪家有了烦心事,哪家需要帮帮忙,每次走访,张学成心里总会记得清清楚楚。虽说张学成的腿也有残疾,行动不太方便,但是张学成的这一习惯一直未变。有人说张学成的责任心强,但他却总是半开玩笑地讲是因为怕“打分低”。原来平罗县残联会经常对乡镇残联的专职委员进行考核,多次考核落后的专职委员将不再承担这份工作。这样一来,像张学成一样的专职委员们还真得把工作做得细致才行。虽说常年奔波很是辛苦,但每当看到自己走访的残疾人的生活有了改善,张学成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作为石嘴山市唯一的建制县,平罗县现辖7镇6乡,141个行政村,全县共有残疾人19000多人,同时由于平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因此怎样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工作,为最基层的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就成为平罗县残联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将基层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平罗县从基层组织建设出发,逐渐摸索,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途径。

组织的建立是工作开展的前提。平罗县首先建立健全了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以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辐射城乡的残疾人工作网络。但是,组织网络的建立仅仅是工作的开始,要把基层残疾人工作做得扎实牢靠,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为此县残联在基层工作人员的选拔上又颇费了一番心思。为了保证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文化素质,县残联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对专职委员进行选拔,规定应聘人员应达到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且对考试成绩严格审核,对成绩不合格的应聘人员一律不予录取。

然而,通过了考核并不意味着就端上了铁饭碗,在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平罗县残联更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平罗县采访,我们常听基层专职委员提到两个词:“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这两个词可说是对平罗县残联基层管理方法的最佳总结。所谓“定期考核”,顾名思义,就是县残联定期对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理论和业务考试,对达不到标准的专职委员将进行重新培训;而“动态管理”,则是县残联会不定时地派出工作人员来到残疾人家中,了解其所在乡镇专职委员的入户情况,由残疾人为专职委员打分,县残联也会根据残疾人的评价决定是否继续聘用这位专职委员。定期考核加上动态管理,让基层的残疾人工作人员有了“危机感”,如此说来,张学成讲的“怕打分低”还倒不全是一句玩笑话。除了严格的管理,县残联也不忘专职委员待遇的提高。在平罗县,所有专职委员的补贴都已经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县残联还在专职委员上岗前进行了电脑和业务知识的岗前培训,并为他们所在的乡镇残联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从而使培训做到了长期化。

第7篇

[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围绕残疾人就业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残疾人工作

积极吸纳残疾人,妥善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是我公司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自1994年,我公司改革分流后就开始停止向社会招工,即使是专业对口的技校毕业生也不再招收。在这种严峻情况下,我公司还是严格贯彻国家政策、法规,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吸纳安排残疾人就业。自20__年以来,共与80多名残疾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过程中,制定保护措施,保证残疾职工不会下岗。自20__年以来,我公司共安排600多名全民职工下岗,共清退1000多名临时工,但没有安排一位残疾职工下岗,没有清退一位残疾临时工。

二、促进残疾人康复医疗,完善生活福利制度,解决残疾职工的后顾之忧

残疾职工由于存在生理缺陷,往往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为此,公司做到及时了解、全面掌握他们残疾发生情况及康复需求,建档立卡,做好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在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并把职工医院设立为公司残疾人医疗康复定点机构,及时为残疾职工提供优质的医疗康复服务。完善生活福利制度,保障残疾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解决残疾职工后顾之忧。

三、加强残疾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

加强残疾职工的教育培养,抓好残疾职工的技能培训,是实现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保障。我们把残疾职工的技能培训纳入企业整体职业培训计划。通过开办专门针对残疾职工的“特色班”,有的放矢地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的残疾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考试合格符合条件的颁发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至目前为止,已经实现残疾人100%持证上岗。

四、克服困难,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金

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金,是残疾人能够维护其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遵守和履行的一项义务。多年来,我公司不论是在生产经营状态低迷、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时期,还是在生产效益蒸蒸日上的大好时期,一直都不忘关心残疾人生活,扶持残疾人事业,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金。自20__年以来,共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多万元。

五、积极开展结对子助残活动,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第8篇

(一)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和服务业等,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乡村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残疾人所得可减征40%个人所得税;残疾人员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月销额达不到3000元,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减免税收。对已领取营业执照且持有《残疾人就业优惠证》人员(以下简称“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自己为社会提供的营业税应税劳务。从事商业经营月销售额达不到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

(二)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免征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交的收费项目包括:

1对个体经营的残疾人,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的行业(以下简称国家限制的行业)从事加工、修理和其他劳务及从事商业经营确有困难的业户,自己申请经工商部门批准后可免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2残疾人员可以自己提出申请,凭《残疾人证》及自己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经市税务局批准,免收税务登记证件工本费;

3卫生部门收取的卫生监测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

4劳动保证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

5城建部门收到乡村卫生费、占道费;

6红十字会收取的群众性卫生救助培训收费;

7人防部门收取的人民防空建设“四项收费”

8公安部门收取的驾驶证工本费,机动车辆行驶证工本费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工本费;

9各级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有权批准减免的其他涉及个体经营的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三)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实行其他收费照顾。

盲人经营按摩院和残疾人在社区经营小型的食杂店,修理店、服装裁剪铺、干洗店等,所发生的水费和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卫生费、社会治安群防群治费、采暖费等,有关部门均应依照民用规范收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必需达到国家的排放规范。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应向环保部门交纳排污费。物业公司收到物业管理费、机动车平安技术检测部门收取的机动车平安检验费等,应给予适当的减免和照顾。残疾人利用自有房屋从事上述经营活动的3年免收土地年租金。严禁各种摊派、集资和其他强制收费行为。

(四)对残疾人就业给予资金扶持。

1小额担保借款扶持要按照《省小额担保借款管理方法》长银发[]102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巾帼守业”等三项再就业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区[]444号)规定优先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小额担保借款的支持。

2提供无偿的小型设备扶持,此项视不同残疾人就业的难点和具体问题另行规定。

3提供无偿的资金扶持。对暂不具备小额担保贷款条件,首次从事小商业、维修业、服务业、种植养殖业等的贫困残疾人,自筹资金有困难的可通过残疾人就业保证金给予资金扶持,其中:属于个人经营项目的最高扶持额度不超过4000元,属于3人以上组织起来经营项目的最高扶持额度不超过10000元。

以上三种扶持方式,不能重复享受。

4加大对残疾人守业带头人扶持。全市开展选拔培养残疾人守业带头人活动。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带头人守业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守业和就业。对评为长春市级和九台市级守业带头人分别给予5000不高于3万元额度的资金扶持,用于鼓励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设备改造、配置、空虚流动资金簿,所需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支付,此项扶持资金不重复享受。

5加强对基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扶持。市视财力情况,对工作效果显著及经济困难的地方,通过市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就业再就业资金给予一定的有偿成无偿资金扶持。

二、鼓励社会各类单位和经济组织安排和吸纳残疾人就业

(一)按比例按排残疾人就业。

1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均应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依法保证残疾职工享有平等权利。

2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各类用人单位,要及时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残联、地税、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3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不属福利企业)不通过残疾人就业保证金给予鼓励,每超比例按排1名残疾人就业,可一次性给予2000元鼓励,九台市根据乡村发展配套规划设有无障碍设施改造,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购置专用设备,工具以及社会保证费等。

(二)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1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兴办各类所有制内资福利企业,安排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就业。为他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并以劳动合同的形式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关系,保证其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平安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和权利。对福利企业的各项税金,要加大对残疾职工困难生活补助,平安补贴和福利性支出比例、民政、税务、残联和社会保证等部门要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由民政部门牵头,依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协同做好福利企业年审和检查工作。新办福利企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可提供小额贷款支持。要特别重视和做好聋哑人的就业安排工作。

2通过建设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就业市场等形式,兴办残疾人守业,就业基地,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技能的残疾人就业、守业。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场所建设,用水用电、登记注册费用上,按民用规范给予减免照顾。资金等方面财政、劳动保证、金融机构,残联给予扶持。残疾人守业、就业基地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等,重点安排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同时,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对其他精神、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和就业训练。有关部门在场所建设、用水用电、登记注册收费上按民用规范收取,优先操持。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借所需建设资金。

对在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就业的残疾人,可依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规范,给予工资补贴和社会平安方面的补助。所需资金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解决。

4要把城镇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助残亭”爱心亭”等残疾人专营的服务亭和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等,纳入城镇建设统一规划。拟建的要选好地点和项目,有关部门应优先批准,提供方便。需要拆迁的,七、加强《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残联和劳动保证部门为城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劳动保证、民政部门和残联以及乡镇、街道、社区等,要首先协调解决好残疾人的经营场所和社会保证等问题。

(三)鼓励各类小型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新增加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残疾人就业优惠证》残疾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平安费的,相应的期限内,按实际安排残疾人数,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平安补贴,社会平安补贴与劳动合同年限一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补贴所需资金,符合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依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111号)操持;其他残疾人员社会平安补贴所需资金,可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支。

(四)新建各类商贸市场,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摊位给失业残疾人使用。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新建各类贸易市场、百货商场等,为有经营愿望的残疾人提供一定数量、较好位置的摊位使用。通过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对为残疾人提供摊位和租赁费用减免照顾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资金鼓励,用于服务设施改造、更新、购置其它设备、工具等。

三、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

(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的各类公益性就业岗位,凡符合条件、适合残疾人的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社区、乡镇居民集中地区设立的报刊亭、图书亭、电话亭、社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要优先优惠租赁给残疾人;小区内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使其岗位和收入稳定。

(二)城区街道、社区和乡镇开发的社区生活服务员岗位,原则上要安置1名有劳动能力的轻度肢体残疾人就业。

(三)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残疾人,各相关单位要依照有关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平安补贴,具体的补贴方法根据有关规定操持。

四、积极协助农村残疾人就业

(一)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及残联组织,要以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劳动项目的扶助残疾人守业为重点,扶持到户、人,为残疾人提供政策扶助、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信息指导、项目开发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长期坚持、跟踪帮扶、促其脱贫。

(二)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及残联组织,要利用农业产业化发展契机,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守业基地,发挥基地加农户的优势,通过开发工作岗位,发展福利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农村残疾人兴办企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数量较多的各类企业,金融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应予以资金扶持。残联可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列支。符合康复扶贫贷款条件的各地农业银行应积极提供康复扶贫贷款支持,保证贷款及时到位,给予特别扶助。

(四)协助农村富余残疾人劳动力进城务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注意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力转移转业的技能培训,增强他转业转岗能力,鼓励、引导他参与针对性强,实效性明显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守业培训,并为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实现其就业。参与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

五、完善残疾人社会保证工作

(一)从事个体经营、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城镇贫困残疾人参与养老平安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给予一定的补贴。补贴额度暂按残疾人自己的年度缴纳养老保证总额的20%左右掌握。补贴资金由残疾人自己提出申请,经残疾人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审核、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补贴资金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列支。

(二)对已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待遇的残疾人,新近以各种方式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经济收入,但收入状况尚不够稳定的可仍保管其低保待遇,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

(三)企业就业的残疾职工,因为残疾水平加重等原因不适合继续在原岗位工作,单位无法易岗安置,且距法定退休年龄缺乏5年的经本人申请,劳动保证部门批准,可以提前料理退休手续。

(四)要协助灵活就业残疾人做好社会平安关系接续工作,此项根据我市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经街道劳动保证机构和协调社保局共同核实,县级以上劳动保证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依照自己年度缴纳社会平安总额的30%,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平安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灵活就业残疾人享受我省制定的从事个体经营及灵活就业残疾人参与养老平安给予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

(五)社会各类单位安排大龄残疾人就业,达领取基本养老平安待遇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满意15年的可以适当延长缴费年限,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所需资金由个人承担。

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一)认真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登录工作。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开展残疾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当年新增就业残疾人要按实名制要求进行就业登录。就业服务局要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

(二)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依照各类残疾人的需求,为其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保证事务等就业服务。优先为残疾人服务,并免收代管档案、人事关系托管、市场门票等费用。对符合财社《[111号文件规定条件的通过再就业资金给予一次性的职业介绍补贴;对其他残疾人的职业介绍,可以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给予补贴。

(三)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有参与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参与各类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且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对符合财社》]111号文件规定条件的所需资金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对其他残疾人的培训补贴,从市级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列支。

(四)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符合财社[]111号文件条件、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残疾人,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就业再就业中列支其他残疾人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市级残疾人就业保证中列支。

(五)搭建各种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通过定期就业信息、举办用工洽谈活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并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第9篇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县民政局和镇民政所的领导、支持和关心下,在社区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的民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低保工作,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我们社区现有低保户254户,享受人口531人;三无对象3户,一般对象528户,每月保障额为51060元,本着低保动态管理的原则,上半年我社区共新增低保37户,因家庭收入超过低保线,而取消低保的有7户,无论是新增低保和取消低保,我们都严格按照低保程序,首先上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再召开社区低保评议会,然后三处张三榜,以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现应保尽保的原则,并让受益者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比如:在今年创文明城区及创卫长效管理中,组织了社区的低保户参加社区的楼道杂物的清理和清除广告垃圾等,为美化社区的环境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尽职尽责做好社区的残疾工作

社区的残联工作始终紧密围绕着:“关心关爱残疾人,以人为本”这一主题,而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残疾人的活动。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社区的温暧。社区成立残疾人协会,总支书记任协会主席。今年上半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对社区57户残疾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摸底,社区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及就业问题,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积极组织社区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共推荐7名残疾人到县党校进行残疾人技能培训。例如社区的肢体残疾人夏新德等同志,就参加了县党校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习;及时掌握残疾人的困难,建立了各种困难残疾人登记台帐:如子女入学情况登记表、住房情况登记表、就业情况登记表等。社区残疾人雷运涛年卧床不起,我们及时把他的情况上报到县残联,为他争取了一辆轮椅,并亲自送到他的手里。

月份,为迎接省市民政部门的相关检查,社区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部署,安排专人,对相关的台帐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更换了新的社会救助工作橱窗,将社区所有低保户的照片、姓名、住址、享受的救助金额公布在橱窗内,体现了社区民政救助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总之,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社区的民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今后,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发扬优点,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扎实工作,把社区的民政工作做得更好。

第10篇

加大工作力度,深入落实残疾人各项助残惠残政策,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网络,确保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认真抓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

协调人社部门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并有利于发挥残疾人潜能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门技能,为他们劳动致富创造条件。另外,采取有力的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

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共享的优势,全面开展“康复进社区、康复进家庭”活动,使残疾人得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实用便利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并将部分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四、大力抓好残疾人教育工作。

一是协调教育部门做好残疾学生入学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调研,了解残疾学生情况,保证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贫困残疾学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落实各项扶残助学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

五、稳步推进残疾人文体工作。

大力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深入挖掘、选拔残疾人文体艺术后备人才,积极推荐和选送优秀残疾人参加全国、省和市组织的各类技能比赛、文艺演出及体育比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组织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为残疾人奉献的精神,为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严格按照程序选举,充分显现代表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精心组织,确保稳妥、顺利、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第11篇

一、基本情况

1—3月份,全县提供就业岗位495个,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44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1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90人。城镇失业人员755人,城镇新增长劳动力4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劳务转移输出1432人(有序转移输出265人),培训失业人员20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35人。

二、经验和做法

促进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抓好促进就业工作,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就业稳定。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社会稳定,目前我县已在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规模性失业,采取了预防、调节和控制的措施。

——支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保企业就是保就业,通过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帮助企业的各项行政、金融、经济的政策和法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生产。积极采取各种优惠和扶助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根据实际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协商薪酬等措施,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努力。

——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重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这一文件,我们正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共同推进、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创业服务,用好创业资金,大力扶持和鼓励有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当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就业压力最大,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多渠道实现就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扩大内需、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一对一”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

三、存在问题

一是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是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增多。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另一方面是就业困难群体增多。由于就业空间的挤压,就业供求趋紧,导致“4050”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有的企业开工不足、增速下滑,特别是部分资源型企业已经达到半停产状态,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都可能造成就业能力回落、缴纳社会保险费能力弱化等新问题。三是由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企业用工需求的减少,职工待岗歇业现象的逐步增多,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四、下步打算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把就业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依靠县委、政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方便就业五个方面,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到年末,努力实现全县开发就业岗位200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0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00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

——发展促进就业。结合县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发挥重大项目的就业拉动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拉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创业人员解决启动资金、降低创业成本,实现成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重点扶持250名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其他有创业能力的个人自主创业,带动600人就业。

——政策稳定就业。强化“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050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他们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措施,稳定一批农民工就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支持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提供服务、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的要求,在建设和谐吉林的进程中,以省政府批转的《吉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继续实施“自强就业助残行动(2006—2008年)”二期工程,全面加强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就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和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更多残疾人就业的同时,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和就业的稳定性。在稳步推进城镇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任务目标

——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五个体系”建设。

——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5,000名。

——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000万元。

——投入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2,000万元,培训残疾人10,0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0%以上。

——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资金2,000万元,扶持4,000名残疾人就业。

——新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2,000个。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结合贯彻国务院即将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的实施办法

——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批转的《关于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6]28号),指导各市州全部制定出台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

——配合监察部门对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我省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资金管理办法。

——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省级调剂金,鼓励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更好的开展工作,帮助经济基础薄弱县(市、区)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发展。

——协调有关部门修订《吉林省助残奖学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足额投入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扶持工作,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应有作用。

(三)努力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水平。

——制定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的规范意见》。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确定一批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全面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发挥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作为首批全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重点做好全省服装制作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组织有自谋职业和创业企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创业能力培训。

——从第三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中选拔部分人员进行集训,参加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继续做好全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发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基地的作用,逐步扩大规模。

(四)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服务领域。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规范意见》。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工作,确保持证残疾人享受扶持政策和相关服务。

——继续积极争取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残疾人稳定就业。

——组织开展求职登记、能力评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

——积极创建各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安置和带动一批残疾人就业。

——开展残疾人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建立一支残疾人创业带头人队伍,确定和扶持一批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奖励一批残疾人创业典型。

——规范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确保失业登记的残疾人及时领取《失业就业登录证》,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

——制定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通过给予适当补贴等措施,扩大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探索建立庇护性工场,集中安排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

——组织实施“创建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助残创业优质服务”和“盲人按摩妙手兴业”活动。

(五)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已形成的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全面实现残疾人就业工作信息的网上传输。

——建立和完善各级残疾人就业数据库,实现残疾人求职和用工单位招工信息网上,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