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俗话说,歌声是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关牧村不仅靠着纯真亲切、悠扬浓情的歌声屹立在歌坛,而且还通過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晋升红娘,促成了三段美满的婚姻。
阿娜尔罕与克里木是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中的男女主人公。该歌曲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通過关牧村的演唱红遍大江南北。歌曲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的爱情故事,传递出了爱国之情与纯洁爱情交织成的浓浓深情。殊不知,这首歌曲中的阿娜尔罕与克里木确有其人。两人也生活在新疆,也是一对恋人。克里木也要去守卫边疆,距离让两人一度分手。美丽的姑娘阿娜尔罕听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后,被里面“阿娜尔罕与克里木”的故事深深感动,决定将这段被距离分开的爱情进行到底。两人和好了,结婚了。婚后还给关牧村写了信,感谢这首歌曲促成了他们美满的婚姻。
关牧村感叹道:“没想到,一首歌促成了一段姻缘。”
谈到恩师施光南,关牧村表示,没有恩师,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关牧村称,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能够遇到一位适合自己风格的作曲家确实很幸运。关牧村说,为了让她能演唱好这些歌曲,施光南耐心地指导她,逐字逐句地与她探讨演唱方法。关牧村19岁那年,通過词作家韩伟引见,结识了著名音乐家施光南。1983年拍摄的我国首部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也是以施光南的声乐套曲《海的恋歌》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关牧村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走上银幕,演绎一位青年歌手。据关牧村透露,施光南曾准备为她创作一部音乐剧,不料,猝然辞世,最终未能完成那部音乐剧。
泥瓦匠与售票员因共同喜爱关牧村而走到一起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不仅促成了阿娜尔罕与克里木,还使两个普通的工人走到了一起。具有“泸州关牧村”之称的一名售票员刘女士当年就是与老公因《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而相识的——刘女士很喜欢关牧村的歌,经常在一些业余的歌唱团中演唱关牧村的歌曲,在一次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巧合的是,老公也非常喜欢关牧村的歌曲,两人就经常一起合作,进而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如今,每有什么活动,夫妻双双表演的就是一段《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关牧村与老公的结识也是因歌而相识相爱
在认识现在老公江泓之前,关牧村有一段失败的感情。离婚后,关牧村心灰意冷,過着心如止水的生活。
1998年6月,关牧村和江泓毅然地步人了婚姻的殿堂,组成新的家庭,新的家庭充满着温馨。江泓是一位经济学博士,憨厚朴实,知识渊博,浑身透出一股子书卷气。关牧村的性格很文静,喜欢看书,江泓性格活跃,非常幽默,他们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江泓在团中央工作,而当时的关牧村在青联。关牧村经常要参加一些演出,而组织演出本来也是团中央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上的往来给了两人相互了解的机会。江泓钦佩茨牧村的才华,被她的歌曲深深的打动,是一个典型的“村民”。而关牧村则在与江泓的接触中被这位东北男人感动。两人的“婚姻”之路虽历经磨难,但好在终于修成了正果。
说到关牧村的歌,很多人只记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我的太阳》这些老歌,却不知她一直在出新歌,从没有懈怠過。江泓说,一次,观众热情的鼓励,她一下唱了15首,其实不止15首,几十首她都能唱。最近有些新歌也很好,像《家乡有棵相思柳》、《你不肯去》、《阿妹的心》等,但她每到一个地方,观众就点一些老歌,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一支难忘的歌》、《假如你要认识我》,这些老歌已经唱過5首、6首了,时间就没有了,就没有机会唱新歌。说起《家乡有棵相思柳》,关牧村说,这是施光南后期留给她的歌。它是一首相思的情歌。说着,两人唱起了《家乡有棵相思柳》。听关牧村近距离“清唱”,加上江泓的和声相伴,如行云流水般舒畅。我们禁不住鼓起掌来。江泓笑着说,他原来歌唱得还不错,自从和关牧村结婚以后,就不敢开口了,怕“班门弄斧”。关牧村也学了他的幽默说:“练一练,你也可以唱个卡拉Ok”据了解,江泓还是妻子的忠实歌迷,关牧村的每首歌他都会唱,关牧村笑着说:“他是追里族,只追我一颗里。”
[关键词]音乐;串联;故事情节;时代旋律
《吐鲁番情歌》是一部参加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获得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片。尽管这部影片沿袭了少数民族影片载歌载舞的一贯表现手法,但它在主题、叙事、影像与音乐风格等方面与传统少数民族电影拉开了距离。它的出现,创造了近50年来新疆电影发展史上的神话,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美好记忆。作为一部优秀电影,它有许多闪光之处。为了保证影片的艺术品位,天山电影制片厂精选了从全国近2000部电影剧作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电影百年剧本征集活动”最高奖项的剧本;为了使影片能更好地把握时尚,片中的主题歌和插曲都由誉为“吉他王子”的维吾尔族青年歌手艾尔肯和他的乐队演唱。笔者无力宏观地评论影片,在此愿借专业知识对音乐艺术处理进行浅略的分析。
影片以四首经典情歌为线索将故事情节像珍珠般串联起来,讲述了吐鲁番地区一个普通家庭两代人的四段情感追求,通过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轻喜剧样式,真实地反映了当代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现实生活。四首歌对应的故事脉络可以概括为:引子――《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新疆风情;展开部――《阿拉木汗》――相爱;《半个月亮爬上来》――求爱;结局――《掀起你的盖头来》――幸福的婚姻。
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爱情歌曲,作曲家找到了歌曲所要表达的人的心理状态和外化的自然物形态的一致性,以及二者与旋律形态的契合点,并将优美的旋律与真挚的情感、逼真的人物形像结合在一起。欣赏这首歌曲会使听众沉醉于歌曲优美的旋律中并联想到两个年轻人彼此相爱的场景。提起演唱者,我们马上想到20多年来关牧村深情演绎的音色或者近年刀郎全新打造的略为沙哑粗犷的演唱风格。《吐鲁番情歌》中此曲疏离优美抒情的传统演唱风格,淡化具体的叙事形像,突出歌曲的旋律及民族音乐风格,像一阵清新的风,以欢快热烈、载歌载舞的场面向观众展现了吐鲁番的热情。在此,通过节奏与速度的变化处理,歌曲的旋律与外化的自然形态有了一个新的闪光点。影片以新的表现形式拓展少数民族经典情歌的内涵,暗示了吐鲁番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接受并进入了现代商业社会。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的不再是含蓄的爱慕之情与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的叙述,而是在经济社会冲击下一个开放的新疆,面向刚刚到来的游客展开怀抱的崭新的吐鲁番。
二、《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其中“阿拉木汗”是新疆姑娘喜用的名字,《吐鲁番情歌》也塑造了一位名叫阿拉木汗的美丽姑娘。这首歌舞曲以双人边歌边舞的形式赞美美丽的阿拉木汗,一问一答,活泼而风趣,具有典型的新疆风味。影片中这首歌曲由小伙子试探性地望着心爱的姑娘唱出第一句后很快得到葡萄园中所有人的响应,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活计,弹的弹、唱的唱、跳的跳,整个葡萄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通过园中欢乐的歌舞场面,少数民族同胞们乐观、豁达的天性显露无余。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同胞乐观的天性不会消逝,传统民族歌舞艺术始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民族歌舞艺术随社会进步而变迁并被时代赋予不同的含义。
三、《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最初为快速跳跃的维吾尔族舞蹈歌曲,经王洛宾记录整理后改为中速抒情的爱情歌曲,后来又由蔡余文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歌曲描述在朦胧的月光下,小伙子站在心爱姑娘的窗前期待爱神降临,对浪漫的爱情心驰神往。我们欣赏这首合唱曲时总能感受到曲中含蓄、浪漫、抒情、梦幻般的意境,印象最深的是柔美的无伴奏合唱。在影片《吐鲁番情歌》中,小伙子的确如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所描述的那样站在姑娘的窗前用歌声向心上人吐露衷情,但是身后一帮带着各种乐器前来壮胆的弟兄加上月亮大婶的一盆冷水、一顿臭骂。那种浪漫、梦幻般的意境已荡然无存,却多了几分调侃的味道,染上几丝生活的真实。在此,歌曲的意境已远离我们,生活化的音乐重新来到身边,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场情感体验以其真实性和浓重的生活气息又一次深深地打动观众。歌曲在影片里不再是逍遥尘世之上的纯粹艺术形式,而是紧随边疆乡村日常生活细节以及传统婚姻、家庭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新机遇而抒发。
四、《掀起你的盖头来》
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是“最低的地方”。此处深居欧亚大陆腹心,远离海洋,是世界内陆地带最低的盆地之一。因其地势过低,日照时间长,使得白天迅速增温,夜晚又因地形低洼造成热空气不易散失,多种因素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火洲吐鲁番。吐鲁番也正是因为其干旱、炎热,盛产甜美的瓜果而成为新疆旅游必去之地。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只有200 多公里,全程高速。乘坐大巴一路可以欣赏到风谷风电产业合作区,蓝天、白云、旷野,高大伟岸的风力发电机组在旷野中也就像一排排整齐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这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导游介绍说:新疆风能资源丰富,约占中国总量的1/4。风能资源总储量超过8 亿千瓦,开发利用的风区总面积约15 万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在8000 万千瓦以上。
沿途的景色还没有看够,我们的游车就到了吐鲁番。“西游第一站,神遇吐鲁番”10 个大字赫然立于景区大门之上,我们开始跑马灯式的目不暇接的一天。 火洲第一景 风力发电网
坎儿井博物馆
参观的第一站是坎儿井博物馆。
坎儿井号称“地下运河”“地下长城”,听说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工程。在未参观以前,我对于坎儿井的贡献、地位、规模、作用等尚有些疑惑,对于天山雪水灌溉也产生过疑问。可当我现场参观,耐心听了讲解之后,一切迷茫就都消失了。
坎儿井,古称“井渠”,出现在18 世纪末,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竖井是开挖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暗渠,又称地下渠道, 其作用是把地下水源汇聚此处;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明渠顾名思义,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涝坝是指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功能和调节水质的蓄水池。 昂首天外
伟大的创举――坎儿井 对吻石
有资料介绍:全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 条,其中吐鲁番的坎儿井就有 1100 多条,全长约5000 公里,可见其规模之大。坎儿井是新疆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我非常感叹古时先人伟大的创举,他们利用山的坡度, 将天山融化的雪水,巧妙地从地下引向地面。吐鲁番75% 的耕地,靠着坎儿井的水来灌溉,使沙漠变成了今天的绿洲。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交河故城
参观完坎儿井,导游便带我们去吐鲁番的另一处名胜来参观,那就是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 ~ 5 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2000 多年前, 这里是车师前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的特殊气候。1961 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世界上最完姜的庭墟――夏河故城 下沉式天井庭院 唐僧与徒弟群塑 此山的温度可烙饼煮鸡蛋
交河故城总面积47 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 万平方米。顶着炙热的太阳,我们边走边看。一条大街将故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再往东南走,有一处便是安西都护府的地下宅院。西部有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西北部还有一片“婴儿墓”,是战乱中被杀害的儿童。这里的建筑除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大部分建筑物都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的。
置身其中,黄土堆成的断壁残垣, 一种怀古之情悠然而生。曾经的辉煌与繁华早已烟消云散,此处只空留着残垣断壁仍在诉说着过往的历史。望着这状如柳叶的故城雄姿,吟咏起古人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和“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等诗句,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世间万物,无论曾经多么繁华,都抵不过岁月的磨砺,终将零落成泥碾作尘。 火焰山温度计 晾晒葡萄干的晾房 硕果累累
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 古书中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为“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全长98 公里,南北宽9 公里,一般高度500 米左右, 主峰海拔831.7 米。形成于5000 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由于地壳横向褶皱运动,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每当盛夏,在烈日的照耀下,赤色的山体灼灼闪光, 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云烟缭绕,犹如烈火升腾燃烧,这就是“火焰山” 名称的由来。
说起火焰山,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煽灭了冲天烈火的故事。《西游记》称,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唐代诗人岑参有诗句:“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明朝使臣陈诚作诗云:“一片青烟一片红, 炎炎气焰欲烧空。”历来人们对火焰山的描写,虽多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 但高热这一基本特征与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我们来到火焰山,就好像来到火炉一般,当时的气温是37 摄氏度。红色的山体在日光射照耀下,仿佛反射着火焰。远处可看到山脉绵延,上面不见一点绿色的东西。红色的山体很壮观, 但想要攀登上去很难。由于天热,往往就只能在路边稍作停留,拍照留念。景区中还有1989 年修造的唐僧取经群塑,形态生动,表情逼真,来此观瞻照相的中外游人接连不断,是火焰山新辟的旅游景点之一。
葡萄沟
在观看了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凭吊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的交河故城,又经历了火焰山的酷日炙烤之后,我们来到了清爽宜人、凉风习习的葡萄沟内。比起刚刚去过的火焰山,这里可舒服多了,恨不能醉卧在葡萄藤下,与甘美相拥而眠。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 公里处,是一条南北长约7 公里、东西宽约2 公里的峡谷。提起吐鲁番的葡萄沟, 人们耳旁就会响起《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那首歌,想到藤蔓层叠的葡萄架以及葡萄架下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葡萄沟,就是人们想要落脚的浪漫之地。
葡萄沟内泉水潺潺,两侧山坡到处是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虽然还没有到葡萄收获的季节,但山坡茂密的葡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新疆的葡萄,以其浑如珠、翠似玉、甜赛蜜而闻名海内外,其中吐鲁蕃的葡萄最具代表性。主要种植白葡萄、马、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等数十个品种。由于吐鲁蕃盆地干燥,气候炎热,葡萄含糖量高,甜脆汁多而备受欢迎。这里出产的无核白葡萄颗粒最大、甜味最浓,有“葡萄中的珍品”之美誉。 介绍多种葡萄干
阳春3月,漫步在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4个试点村之一的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平坦的水泥路上,两旁具有川西特色的农居错落有致,农家院落和钢架大棚里不时传出村民阵阵开心的笑声。一大片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红提葡萄树,一排排十分壮观的钢架蔬菜大棚,勾画出了白果村现代农业的田园美景。
白果村地处永安镇西部,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830人,耕地面积2861亩,人均0.72亩。村里从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使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已经形成了大棚蔬菜、红提葡萄、农家旅游等支柱产业。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44元。
大棚蔬菜,村民增收新亮点
俗话说:“人勤春来早。”刚刚过完春节,村民们就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起来了。“种植大棚蔬菜就是要突出一个‘早’字。去年我种的1.3亩地的蕹菜,卖了1.8万多元。”五组村民夏光明的脸上还挂着增收后的喜悦,“现在,我们这里要建现代农业园区。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好,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大力扶持我们,我们种地的干劲更足了,这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说起种大棚蔬菜,正在管理蕹菜的五组村民陈保元高兴地说:“我这块地以前种的是油菜和小麦,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引导我们种大棚蔬菜,我们的收入就大大地增加了。”
过去的白果村,村民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近几年来,白果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钢架大棚蔬菜和规模经营,生产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目前,已经建成钢架大棚300多亩,共600多个,生产适销对路的新鲜蔬菜。村里生产的“白果韭黄”已经成为了一个颇有名气的蔬菜品牌。
新引进的成都新平衡农林园艺有限公司将投资5000万元,在白果村建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经营权,租赁农民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就地打工,此举将进一步加快白果村现代农业的步伐。
红提葡萄,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白果村的红提葡萄熟了,村民们的心儿醉了!”每年的八九月份,白果村的景象就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里唱的一样。每年这个季节,白果村的红提葡萄园里游客如织,他们或下地采摘红提葡萄,或在串串红提葡萄下摄像、留影……串串红提葡萄映红了游客们的张张笑脸。
2005年,永安镇党委、政府在白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引进业主,成片大规模发展红提葡萄产业,同时也积极鼓励当地农民栽种红提葡萄。通过科技人员的努力,还成功培育出永安红提葡萄新品种,其适应性和抗病性比美国红提葡萄还强。前年和去年的8月,永安镇党委、政府在白果村举办了红提葡萄节。通过红提葡萄节的拉动,白果村成为了红提葡萄的集散地,吸引了成都周边的种植户来此销售红提葡萄。去年,红提葡萄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餐饮、购物、住宿、旅游总收入达3550万元,其中销售红提葡萄150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2400万元。同时,白果村的红提葡萄种植面积也进一步扩大,还辐射全镇,带动了永安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规划的“城市之乡现代农业园区”,占地面积6800多亩,主要发展红提葡萄产业,建设6000米“红提葡萄”长廊,着力打造“相隔红尘三十里,白果红提两悠悠”的独特景致,以红提葡萄带动旅游,实现现代农业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
今年43岁的陈贵兵,以前和其他大多数农民一样,种着两亩多地的传统农作物,辛辛苦苦一年,全部收入也不过5000多元。2005年,精明能干的他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一万多元,栽种红提葡萄1.7亩。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他栽种的红提葡萄喜获丰收,当年的销售收入就达3万多元。尝到调整产业结构甜头的陈贵兵又租赁其他村民的土地栽种红提葡萄,如今,他的红提葡萄园已达9亩。他在自家房前新盖了专门接待游客的房屋10余间,办起了红提葡萄园农家乐。在去年8月的红提葡萄节期间,他不但把自家的3800多公斤红提葡萄销售一空,还为其他种植户代销了1.1万公斤红提葡萄。“去年我家的总收入起码在20万元以上。”按捺不住喜悦的陈贵兵今年又有一番新的打算,“我准备投入8万元,建钢架大棚和红提葡萄走廊,打造一个具有成都特色的‘吐鲁番’,接待游客由原来的300人增加到500多人。”
在白果村,像陈贵兵这样依靠特色产业富起来的农民不是少数。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发展特色产业,带动都市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最终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这就是白果村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取得的成果。
危难时刻见真情,党和人民一家亲
种植户的感谢信
我们是甜满园瓜果合作社的果农董月强和罗明合,我们怀着无比的感激之情,向关心和帮助我们解决葡萄滞销问题的自治区经信委、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托克逊县“三民”工作组及社会各界帮助我们的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从2012开始种植大棚葡萄,这两年我们积极向疆内外葡萄种植户学习先进经验,在有关专家和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按照生态健康果园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管理中用牛奶稀释液代替化肥进行浇灌和叶面肥及果实喷施,葡萄产量高、品质优。
今年我们种了50座大棚葡萄,长势喜人,产量达到了30吨左右,可是就在葡萄就要上市的时候,没有客商来收购,眼看着硕果累累的葡萄,我们心里十分着急,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东奔西跑,就是找不到客源。就在这困难时期,县“三民”工作组同志和县林业局相关领导得知这一消息,立即联系自治区经信委,自治区经信委找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后, 他们节目组连夜策划,加班为我们制作特别节目《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还邀请我们做客直播间,宣传大棚葡萄的品质,在短短的72小时内,我们的30吨滞销葡萄基本销售完。我们太震撼了。原来我们的葡萄一天只能买十几公斤,没想到现在短短三天,我们的葡萄供不应求,太感谢了。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的葡萄很难卖出去,会烂掉,损失很大。
我再一次的感谢自治区经信委、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县人民政府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能把我们老百姓的事情当成大事来抓,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帮我们搭建信息平台通过广播、发短信、微信等渠道向社会发出呼声,帮助我们解决了葡萄销售的难题。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党的关心和温暖,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今后,我们将更加用心,种植更加优质的葡萄,来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最后感谢帮助过我们的兄弟姐妹!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1.施光南歌曲创作内容取材的最大特点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旋律
一首歌曲,只有与时代结合起来,反映时代的呼声,体现大众的心声,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即使时过境迁,只要回顾历史,那熟悉的旋律总能把人们带回熟悉的岁月。这也是他作品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之所在。具有代表性的是《祝酒歌》,这首歌曲创作于“”结束。歌曲以中国最传统的喜悦表达方式——祝酒展开,旋律抒情优美,充满热情又不失活泼。充分表达了当时民众鼓足干劲、力奔四化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美好前程的无比信心!歌曲一经歌唱家李光曦富有激情的演唱,立刻传遍了大江南北。施光南是从“”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有着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无限向往与渴望。深切的体会、激情的涌动使这位作曲家写出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斗志昂扬的歌曲!时代的音符总能给时代带来力量、带来激情和无以比拟的动力!类似反映时代、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歌曲还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高举亚运会的火炬》《,你在哪里?》。
2.施光南歌曲内容取材的第二个特点是多侧面的情感表达
作曲家的情感是丰富的,施光南更是如此。在他创作的歌曲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主要情感表达:一是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此类歌曲主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黄土根》《家乡有棵相思柳》等。作曲家对祖国、对家乡、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热爱祖国、热爱土地、热爱家乡,这样的情感是丰富、广袤的,同时又是抽象无形的。例如《多情的土地》,作曲家的歌词选择饱含深情,具体到翔实的、再熟悉不过的大地、田野、树木、花草、路径、洋槐、泥土等等,使情感有了最真实的依托。爱是无形的,表达爱就具体了,作曲家把对祖国的爱渗透到了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情厚意,让人感怀。二是表达渴望和平友谊、祖国统一的情感。表现和平友谊的歌曲有《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和《当牛皮鼓敲响的时候》,前者真挚地表达了亚洲各国健儿齐聚北京,老友会新友的喜悦之情,后者则热情委婉地抒发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渴望祖国统一的歌曲有《台湾当归谣》和《蝴蝶从台湾岛飞来》。前者以平实、舒缓的音调,借当归喻“当归”,表现渴望台湾回归的心情;后者采用二声部(人声与口哨相互模进),更丰富地表现了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三是表达母爱的歌曲,如《母亲》《我爱妈妈的眼睛》等。四是赞美老师的歌曲,如《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等。这些歌曲,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作曲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不同情感的不同表达。
二、施光南歌曲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
1.适合多种演唱风格
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涵盖了美声、民族、通俗及少数民族风格。美声风格的作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等,同时还有一首无论从作曲手法还是从演唱技巧来说都堪称典范之作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林中小鸟》。民族风格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通俗风格的歌曲有《年轻的心》《假日之歌》等。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同当代许多著名的作曲家相比,施光南的歌曲风格更趋多样化,这也是许多作曲家无法超越的。
2.涉及不同歌曲领域
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不但风格各异,而且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他创作的电影《当代人》插曲《年轻的心》,故事片《幽灵》插曲《摘一束玫瑰花送给你》。另外,他还创作了《伤逝》(1981年)和《屈原》(1990)两部歌剧。这两部歌剧对我国新时期的民族歌剧走民族化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先生小说《伤逝》在作曲家手中变成了一部凄婉动人的恋歌。其中《一抹夕阳》《风萧瑟》《她夺走了我的心》成为许多专业演员、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在校师生演唱会的必唱曲目;在儿童歌曲领域有《我爱妈妈的眼睛》,通过儿童的视角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裁广泛
作品体裁包括抒情性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多情的土地》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颂歌风格《,你在哪里?》;诙谐风格《晒太阳》;进行曲风格《年轻的心》,具体说这首歌应是进行曲与轻音乐节奏混合的方式,歌曲形式新颖、富有新意,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风格;摇篮曲风格《摇篮曲》。这些不同体裁的歌曲,充分反映了一位作曲家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能力。
三、歌曲创作特点
1.歌曲的抒情性
纵观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抒情性是他最大的特点,也是他最擅长的。这些歌曲通常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徐缓、悠长,长于抒情且较为细腻的强弱变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祝酒歌》,全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两段词,歌曲第一句“美酒啊飘香……歌声飞”,同度起落,旋律舒展、流畅,字少音多,浸着喜悦之情似是开始娓娓诉说,紧接着“朋友啊……”一个八度上行像人们高举酒杯,落音在“re”上,感情的闸门进一步打开,“胜利的……幸福泪”,回忆往昔看今朝禁不住热泪盈眶,“泪”回到主音,完成情感的第一次倾诉。下面是活泼同度反复“来来来来……”三度跳进的音调,表达了人们无比畅快的心情,“舒心……醉”五度的提高,加强了喜悦的程度,落音在属音上,也预示着这种激动的心情未能抒发尽兴,于是第二段重又吟唱。第二部分直接从高八度的主音开始,中间更不失活泼音调、音乐的力度越来越强直至达到。最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充分表达了亿万民众对四化建设的热情,又尽显了人民对美好前途的无限信心。此类抒情性的歌曲还有《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国妈妈》等,都饱含着作曲家无限的深情。
2.歌曲的民族性
施光南创作歌曲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内在抒情心理的艺术精神中融入了民族化的音乐语音和舒展节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马思聪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的作曲家,除了个人的风格特色之外,极其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①施光南坚持不懈地对民族风格的追求,创造性地结合西洋作曲技法,探索出一条民族化的创新道路。他曾指出,要吸收和运用民间音乐的养料,在创作中应该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大量、深入、认真地学习民间音乐,吸收传统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血肉,把民间音乐的神韵强化在自己的精神里。②《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一首浓郁的民族特征的歌曲,它熔南北音乐为一炉:第一句“我们的家乡……”首句的五度及随后的甩腔都有梆子腔的特色,而紧接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又在主题的基础上以广东音乐那淳朴秀丽的风格及加以变化,下面两句则带有山东、皖北民歌的朴实、亲切,加深了泥土芳香的感觉,“一片冬麦……”打开旋律节奏,豁然开朗。这里八度大跳是典型的北方民歌那种粗犷豪迈的气质;“一片高粱……”则小巧俏丽,带有南方地方戏常见的拖腔韵味,就连副歌衬词“哦咿”“哪咳哟”等,也是分别以苗族民歌、华北、湖北汉族民歌及云南白族“大本曲”等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来嫁接在一起,一二段结尾这种向上翻高八度的结束方式细心听来,还能找出山东柳琴及安徽“泗洲戏”那种“拉魂腔”的真声换假声的唱法。另外,少数民族音乐音型、节奏型,也在他的歌曲里占一定比重。例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典型地运用了维吾尔族的民间手鼓节奏型,仿佛给人们带来一位和着手鼓、迈着轻盈舞步的新疆姑娘,其婀娜多姿的倩影在人们的脑海中缠绵不去,给人们留下了悉心品评的联想空间。
3.歌曲创作的适应性
施光南歌曲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他本身具有的天赋外,更重要的成功秘诀是:他给具有一定特殊声音魅力的歌唱家创作适合本人的歌曲,如关牧村。关牧村深沉、浑厚、质朴又富于表现力的嗓音给作曲家以极大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一首首适合她演唱的歌曲,如《多情的土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这些歌曲经过关牧村的演唱,得到了最完美的艺术体现。因此也可以说,关牧村因为施光南的歌曲而被广大的观众熟知和喜爱,而作曲家的歌曲由她演唱也真正完美地、艺术地得以再现。
内容摘要:施光南在歌曲创作中,注重内容取材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旋律,擅长多侧面的情感表达;注重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适合多种演唱风格,涉及不同歌曲领域;注重歌曲的抒情性、民族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施光南歌曲创作特点
注释:
①汪毓和.论音乐与音乐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页.
②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参考文献:
[1]施光南歌曲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9月,第127-138页.
[2]汪毓和.论音乐与音乐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页.
[3]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舞台上的关牧村端庄秀丽,光彩照人,歌声动听醉人。舞台下的关牧村平易近人,热情真诚,没有一点大腕儿的“谱儿”,朴实得像一杯水。关牧村坦诚地说她喜欢夹着尾巴做人,除了演唱,不喜欢出头,用老子的话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其中的不为天下先,意思不是不要求上进,而是居功不傲,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心态。9月24日,刚刚当选了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关牧村依旧心静如水:“我将怀着感恩的心和对事业的热爱之情,向前辈和朋友们学习并和大家一起做好音协的工作”。
诸事随缘与关牧村日常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闲暇之时,关牧村喜欢看书。人物传记,有关人生哲理的……。关牧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平常心是道,简单生活是福。“就是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越把自己当成什么就越不是什么,不把自己当成什么才是什么”。
平时生活很低调,但对于公益活动,关牧村却一向都很踊跃。1995年春天,关牧村在一个叫三叉口的地方,看到一些孩子上学时间在外转悠。打听后才知道当地的学校搬走了,家长没有钱供孩子们出去住校读书。关牧村二话没说就给将近30个孩子提供了费用。关牧村说:“我能理解需要帮助的人的心情,因为我有过同样的经历。在我生命中最可贵的,就是每个关键时刻都能遇到好人”。
谈起健身心得,关牧村也有条不紊:“我选择的锻炼项目一静一动――瑜伽和游泳。瑜伽能帮人稳定情绪和提高注意力,不仅能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及焦虑不安等情绪,还能恢复生命活力;而游泳运动和陆地运动不同,能量消耗很大,是减肥、健美、调整心理平衡的一项运动。游泳还能增强肺活量,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谈到遗憾。先后演唱了施光南创作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假如你要认识我》《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十几首歌曲的关牧村眼睛泛起了潮湿:“施老师去印度、巴基斯坦访问,回来后就酝酿给我写一部歌舞剧《吉普赛姑娘》,为这件事我还专门找老师学印度舞。但作品还没有落在纸上他就去世了……老师教会了我,艺术生命存活于大众之中,有了观众鱼得水,失去观众树断根。这一点,我始终铭记在心”。■
1994年~2005年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创意设计协会会员。
2000年曾获沈湘国际声乐大赛中国赛区十佳演唱奖,此后多年获奖不断;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中华情》、《激情广场》等大型演出;经常参加公益性演出,曾荣获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为“5•12汶川大地震”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了《与爱同在》并前往去绵阳、什邡等灾区慰问演出,这首MV音乐电视作品在全国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2009年11月,隆重推出个人首张专辑《原上曲――新生代女中音韩婷专辑》。
新生代女中音韩婷,是中国音乐学院自建院以来培养的第一位女中音声乐硕士,是中国歌坛上一颗闪耀的新星,但她并没有“明星架子”,风华内敛的气质,源于内心的平和恬淡与学识的丰盛充盈。
纯洁恬静舒心乐
韩婷性格直爽、宽容大度,很独立、做事很果断、不计较眼前得失。她从小学习非常好,并显露出声乐天赋,小学就获得省市声乐大赛少年组第一名了,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受人追捧的“小明星”,被人称作“小关牧村”。但是,良好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骄不躁的性情。她母亲是一名高级教师,纯洁真诚、豁达开朗,对她影响至深,使她秉性纯洁善良、热情豁达。
当她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发现社会并不如学校、家庭那么单纯,曾经苦闷、徘徊过,但是,她逐渐调整自己,不随波逐流,靠自己的实力赢得成绩;对待专业和人生,她会经常去思考而不会盲目地练习或跟着别人的步伐走,不间断地努力,一直跟多位声乐大师学习;虽然站在舞台上风光无限,但仍是一个内心简单,活得很快乐的女孩子。
韩婷说:她一直以来都非常想当一名声乐教师,虽然环境使然使她走上了舞台,但好静、喜欢读书的性格不曾改变。除了演出,她基本都是呆在家中写歌、看书、弹琴、听音乐,用她自己的话说,有点像“宅女”。
养颜足浴修心经
韩婷是东北人,有点体虚、手脚经常冰凉,但她工作非常忙碌,没有太多时间锻炼,于是,就用最简单的方法调养――足浴。她坚持每晚泡脚,一年多时间,就改变了她的虚寒体质,使自己变得精力充沛,脸色红润、柔美动人。
作为独唱演员,保护好嗓音相当不易,当记者问及有没有独门秘笈,她笑笑说:“很简单,我不偏食、不挑食,以蔬果青菜为主。”
简单是韩婷的生活原则,而对于审美观,她则认为真、善造就美;有原则、有思想、有内涵的女子更加美丽动人。因此,她注重修心养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为,珍惜、善待身边的一切,对于那些在她人生最低谷时不离不弃的人,更加永远感念。正因为良好的心态,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获得满足、幸福,并从中得到事业的灵感。
好心态使事业如虎添翼
韩婷演唱过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歌曲,演唱过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卡门》等著名女中音咏叹调唱段;演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歌曲,自己的新作如《灿烂中国》、《与爱同在》,也深受观众喜爱。
一、园艺文化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自古以来维吾尔民族很重视建设果园和园林。日本学者SugawaraJun的文章《多元的法律环境下新疆有关地契文件的格式问题》主要探讨了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叶维吾尔人在买卖或租借土地时所用的地契文件格式。我们从他列举的地契文件原文中了解到很多关于某某人的果园、林带、庭院等信息。人们买入、卖出或租借土地时把果园或树木、水渠也一起处理。①历史上的君王贵族、伯克、财主等有权人物也是如此。他们不仅注重建起华丽的建筑,也特别重视建造花园、园林。他们引水源,建河道、挖水渠建造了一片片美丽的花园。在伊朗学者•巴格尔•乌苏吉(M.B.Vosoughi)的《波斯文献中关于喀什喀尔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的记载》一文中,引用了10世纪时候•本•扎法尔•纳尔沙希描述喀什喀尔的著作。其中描写道:“在米尔扎•阿布贝克尔(MīrzāAbūbikr)在位期间,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和周边村落建造了一万两千个花园;城中建起了很大的城堡,叶尔羌城中天堂般的溪流、树木和花园无与伦比,这座城市由此享有盛名……”①从这些短短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城市以花园为主的格局。我们不知道这些花园的大小、规模如何,但花园的数量也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哈密市庙尔沟园林(Arātāmbāghchisi)就是哈密王的大果园。哈密市中阿牙的优勒瓦兹园林(yolwāsbāghchisi)是20世纪初哈密有影响的官员的园林。这些园林还在,虽然没有了当年的繁茂、美丽的景象,但就凭规模和果树品种之多也足以证明当初这些果园的华丽原貌。历史上的很多花园、果林早已没有了实体,有的变成了居民区、单位、工厂等等,但这些园林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现在好多以“巴格”为命名的镇、村落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维吾尔语中把园、园子、园林、园地、果园、公园统称为“Bāgh”,即音译为“巴格”。如果我们查看新疆地域名称的话,可以看到新疆各地很多村落或聚居地,甚至是街道都以“巴格”或者以“巴格”的意译“花园、果园”命名的。比如:欧尔德巴格村(宫廷花园)、巴格万村、果园村、果树巷、雅尔巴格村、恰尔巴格村,多来提巴格乡,古勒巴格村(或乡),花园乡,花园街等。有的直接以某个果树或树木的名字命名,例如:阿勒马里克村(苹果园),布依鲁克村(葡萄沟),吉德勒克村(沙枣园)、铁热克镇(杨树镇)等等。
二、园艺与维吾尔传统文化
维吾尔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文化体现着该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状态,特有的思维方式、心里结构和审美观念。维吾尔族的一些文化传统和园艺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园艺创造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独特因素。维吾尔族非常喜欢养花种草。一般妇女们注重收藏和栽培各式各样的花种。每年春季她们准备肥料、花盆,挑选花种,开始在庭院、凉台中种植。笔者的奶奶当时是在我们社区里有名的花匠。她懂得多,知道怎样保存花种,怎样栽培和种植。小时候远近的邻里的妇女们专门过来向她讨教。有时她们一边喝茶,一边拉家常。她们的话题不知不觉中都会转移到种花养花的事情上。她们滔滔不绝地谈起哪个花有几种颜色、什么时候开、是否有花香等等,她们就这样互相交流栽花知识。这也成为了她们忙于日常琐碎之后的休闲时光。栽花是妇女们的家务之外的喜好,也成为一种妇女们享有的民众知识。维吾尔族人对花草的热爱也体现在取名习俗之中。维吾尔人以自己喜欢的花儿名称来给女儿取名。常见的名字有热依汗古丽(紫苏),阿娜尔古丽(石榴花),娅斯曼(素馨),莱丽(秋葵),扎帕尔古丽(藏红花),尼鲁帕尔(莲花)、塔吉古丽(鸡冠花)、阿丽腾古丽(金莲花)……除此之外,一般名字后面加“古丽”一词来称呼女儿,表示对女儿的宠爱。“古丽”是维吾尔语“Gül”一词的音译,即花儿之意。如阿依古丽、齐满古丽、伊帕尔古丽、热娜古丽、茹仙古丽、海热古丽等。维吾尔民族日常生活中比较偏爱绿色,建筑物一般以绿色为主。比如清真寺的墙用绿色琉璃瓦,住房的门窗多为绿色或者蓝色粉刷。他们头戴花帽,身穿花裙,穿着以鲜艳、亮丽为主。花帽的样式很多,各种花色的都有。刺绣工艺也非常发达,刺绣的花样多以花草、树木为主。在现代城市里见不到花草芬香,果树成林的传统庭院。但我们处处能遇见苹果园餐厅、红枣林快餐厅、葡萄园快餐、无花果餐厅、绿洲快餐等以果树的名字命名的餐厅。而且餐厅门前摆放无花果、石榴树的花盆来装饰环境,形成一道绿色的景象。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他们对园林的热爱和拥护。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人们最忙碌的季节,他们整日忙于给果园准备肥料,选优质果树苗,插条、嫁接,挖渠引水流,种植树木的事情。维吾尔族个个都有一手好的嫁接技术,是园丁、花匠。每个果树成熟的时分各不一样。维吾尔族习惯以某个果子熟了的时分来记忆某事发生的时间。在民间有“在桑树熟了的时候”、“柳树出芽时”、“杏树开花时”、“哈密瓜熟时”等。在瓜果成熟的季节里举行“巴格塞丽斯”,即游园活动。一般亲属们或朋友们一起来举行这种活动,全家大小一起出动,在美丽的果园里品尝甜甜的果子,享受自然,尽情玩耍。有时带着都塔尔、达普(手鼓)、弹布尔等民族乐器,举办娱乐活动。采摘果子具有及时性特点,不及时采摘会影响一年的收成。这种特殊的情况督促形成互助互利的很多好的传统。在最忙碌的时间里,亲属邻里会过来帮助收摘果子。他们互相帮助解决困难。自家果子熟了,邻里们会互送果子品尝。如自己没有能力或不想收摘果子时也会让给邻里或亲属们收摘果子。民间还有一种特殊的习惯称为“Pasang”,即音译为“帕桑”。园丁或瓜农收摘瓜果一定程度后,宣布自家瓜果园的“帕桑”,意思是人们可以随意进入他的瓜果园里,挑选果子,尽情的吃。某某人的瓜果“帕桑”了,这种消息传得很快,孩子们都跑到甜瓜、西瓜地里和果园里拾摘瓜果,一起分享,热闹非凡。瓜果的“帕桑”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他们都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园艺不仅在治理沙漠、保护生态、扩大绿洲面积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也已成为维吾尔民族的支柱产业,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新疆的新鲜水果、各种干果在全国乃至海外都受欢迎。在全国的大中小城市都能看到做干果小本生意的维吾尔族青年。园艺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甜美的果子、丰富的营养,也激发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因而形成了很多民间知识和民俗风情。维吾尔族积累了很多保存新鲜瓜果的传统方法,制作各种果酱、果脯的技术和晾干瓜果的方法。他们不用现代技术,用传统的土方法也可以保存水果的新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瓜果。在吐鲁番总能看到人们为了凉制葡萄干而建造的“荫房”,一座座建造在山坡上、自家院子里的这些建筑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景,已成为吐鲁番的一个标志。你若在六月后旬七月份去南疆时,在乡村小路的两旁会看到一片黄色的景象。从远处看好像来到了开满了黄色花儿的大花园,走近一看是要晒干的、铺在热地上的熟了的杏子。在新疆总能看到这种别具特色的风景,这些奇特的图像会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三、园艺文化与维吾尔民间文学
维吾尔民间文学是维吾尔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教育民众的教科书。它以口头的形式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园艺在维吾尔民族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民间文学中具有显著的体现。1988年开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原新疆民研会)的组织下,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新疆各地以州、县为单位进行了谚语、歌谣、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并陆续出版了《三套集成》县卷本。我们查看这些维吾尔县卷本时,了解到在谚语卷、歌谣卷或民间故事卷中,有大量、丰富的有关园艺为内容的作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从长辈们口中听到谚语、格言、寓言、民间故事时,不仅学到实际知识,还体会到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内容。维吾尔族有一句谚语:“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天空的点缀,花儿、果树是大地的装饰。”我们从中感受到就像太阳、月亮和星星对人类至关重要一样,花草树木也一样重要,体现着他们对绿色的热爱。传播园艺知识的谚语有“经营果园,财源不断”、“家乡无果园,云雀不来临”、“栽石榴要栽在戈壁滩,无花果要种在水池边”、“精心栽培,瓜果飘香;任其荒芜,终生忧伤”、“园丁有心智,果实甜如蜜”、“别问有没有果园,果实累累才能算”等。①《乌古斯传》是维吾尔民族古老的史诗作品,它体现着维吾尔民族的历史及原始宗教情况。故事中说道:“一天,乌古斯出去打猎,见前面湖水中长着棵树,树穴里有个姑娘坐着,她长得美极了,眼睛比天还要蓝,发辫像流水,牙齿像珍珠。乌古斯可汗爱上了这个姑娘,与她一起起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姑娘生了三个男孩,长子取名天,次子取名山,幼子取名海。”①神话故事《神树妈妈》中讲述树救人的故事②,也体现着古代祖先对树木,大自然的图腾和崇拜内容。
维吾尔族歌谣中表达情感的作品最多,一般把情人比喻花儿来表示对情人的情感。如“苹果似的红艳,桃儿一样光灿。俊男倩女双方结合,如同花儿盛开花园。”;“林间自有百灵唱,甜瓜熟透散奇香。孤苦之时遇情人,浑身上下是花香。”父母对儿女的爱慕和疼爱之心也多用花儿来表示。如“人家的孩子多,像石榴花。我仅有一个,是心灵的花。”维吾尔族特别重视礼仪和道德行为。从这首歌谣中我们会有深刻的体会。“礼仪是树,学问是果。没有树木,何谈结果”,把人的行为举止看的比做出的成绩还要高。民间故事《神奇的苹果》③中讲的是坦诚和纯真的行为。故事中一个孤儿走路累了,走到一条渠边喝水。有一只熟透的红苹果漂到孤儿面前,孤儿没多想,捞起苹果就吃了起来。吃完后,觉得不妥,应该向主人道歉,就循着流向上游找去。孤儿找到园丁恳请他宽谅,园丁看到年轻人坦诚,最后把女儿许配给他。民间故事《国王吃石榴》也是一个有关道德的故事④,故事中有个国王外出打猎,路经一座荒芜的果园。天气很热,他口很渴,老翁给他两个石榴解渴。国王心里产生了坏念头,暗暗想:“我是一国之王,这样好的石榴不应该在这个穷老头的园子里,应当结在我的果园里。应当把石榴树挖起来,移到我的御苑里去。”国王要求园主再次给他两个吃,国王一吃,又涩又苦。国王问个原因。园主说:“我只有一棵石榴树,错不在我这里,而在你的身上:你的心坏了。心坏了,甜石榴吃起来也是苦的。”国王哑口无言。民间有“好人植树造林,没有果实也会成荫”的谚语。以此来教育人们这不仅为了自己,也为大众和后代积极植树造林。《园丁老爷爷》这则故事讲的就是多种树⑤,造园林的思想。故事中有一个国王出外打猎,看见农民弯腰曲背,在地里栽种果树苗,问道:“你的生命只剩一拃长了,横竖你吃不上这树苗的果实了,你不去安安然然的呆在家里,还这样折磨你的身体,何苦呢?”老人说:“虽说我的半截身子已进到土里,准定吃不上这树苗的果实了。但我现在不能不动弹,活动活动对自己有好处。若干年后,当后人吃到这些树上的果实时,他们将会怀念我,记住我的名字。”国王听了钦佩老人的话语,并奖赏他。
维吾尔族很好客,有着悠久的待客礼仪和早已成规的标准。德国学者伊丽迪库百丽•汉(IldikóBellér-Hann)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吾尔族的待客礼仪》这篇文章中谈论的一样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受到法律的、宗教的约束,还会受到传统习俗的约束。故事大体内容是这样的:“在南疆,有民众品尝新甜瓜品种的习俗。民众自带肉、油和米来到瓜农的田地,品尝甜瓜。然后去瓜农的家做抓饭吃。要回去的时候,每个人给瓜农一两,拿一个瓜回家。有一天哈里法(宗教人士)带着弟子去了郊外一个瓜农家。瓜农为了遵守习俗,把他们带到瓜田里,但是给了不好的瓜。哈里法非常生气,写了一首鞭策瓜农吝啬的诗句放在田地里。事情传开后,瓜农成为人们的笑柄。最后瓜农到哈里法那里道歉,才把事情平息。”这则故事讲述了违背了待客之道的瓜农受到惩罚的内容。以此来教育人们不要吝啬,要慷慨待人,要遵守待客礼仪。
作者:布沙热木·依明单位: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
在这个降水量和蒸发量极其不平衡的地方,你会发现自己对液体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如果在下午两点的时候走在大街上,并不会感觉在出汗,而是感觉身上的体液在被迅速抽干。出的汗还没来得及表现就已经被消失了,热是水平也是讲档次的,比如像炙烤、像蒸笼,而这里的水平是直接蒸发,消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带走一丝云彩,但挥挥衣袖的机会不多。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被告知要去著名的火焰山试驾这款长安新微客,我楞了大概2.5秒钟,反应过来之后觉得如果这个时候告诉我明天去外太空,我的反应也就如此。我们摄影师脸上的笑容显得异常和谐,看来环塔拉力赛确实能造就人呐,特别是人的心理素质。随后我问了他一个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锋哥,这里的人民急救事业发展得怎么样?”
实话实说,之前并没有太多驾驶微客的机会,记忆中的一次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开过舅舅的天津大发,而且此车当时还是一辆出租车。所以我很可能用评价轿车的标准来衡量金牛星,还请大家见谅。
面包不震撼,但牌子很震撼
看到金牛星的第一眼就被震撼了,并不是由于车本身的长相如何,是车前顶着的大Logo实在太引人注目了,相信大家看到也一定会有同感。我并没有问过意大利那家跑车公司他们Logo里的那头牛是什么品种,但我猜想长安这头牛应该是头黄牛,毕竟干活是主要任务。不过Logo里这头牛的造型显然过于激动了,不仅以侧脸示人,牛尾还像个大鞭子似的高高扬起,要跟谁玩儿命一般。看了半天倒是想说一句:“牛后的兄弟们,孟浪了吧?”
金牛星的长相其实挺像我们这代北京孩子小时候吃的义利牌面包的,头部有些微微隆起,似乎是要找一些轿车的感觉。进气格栅很高调,看上去很眼熟,有点儿像某日本品牌的MPV,但中间的Logo立刻让这些许相似烟消云散,此刻我也突然领略到了这个Logo的强大魅力。车外反光镜是双色设计,这让黑色的车门边框看上去更合适宜。侧面的腰线和后门滑轨融为了一体,一来看着很提气,二来又把不可避免的滑轨吸收了,可谓一举两得。
空间如MPV,驾驶感受像轿车
由于车型和高度的特点,金牛星的内部空间非常诱人,第二和第三排头部和腿部空间明显优于一般的MPV,结合时代特点,第二排座椅为单独设计,两个座椅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很人性化。第三排座椅稍显单薄,但不影响乘坐舒适性,不过关键问题是没有头枕,臀部和背部倒是舒服了,这脖子可不干了。转而想这种车的用途并不是单一载客,这样的设计估计是为了方便座椅折叠,为装货打好基础。
前排座椅比较接近轿车水平,支撑效果不错,也很舒服。方向盘的位置不像一般微客那样比较平,像轿车一样以一定的角度面向驾驶者,但位置不能调节。脚下的踏板相对较平,基本上是要向下踩的,不过右手边的换挡杆很有出息,用起来和轿车无异,而且挡位清晰,入挡过程流畅,看来长安在这套机构上是下了一定功夫的。
空调是一定要大力表扬的,我觉得自己没被急救车拉走全倚仗它。在我的印象里,大街上的微客即使天气再热也要车窗全开的,因为开空调还不如开窗户。我担心的就是在火焰山这种地方一路开着窗户所带来的考验我是否能承受得住,而金牛星上的平行流式双蒸发器空调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所谓平行流指的是冷凝器,由扁管和翅片组成,中间有缝隙,是现代汽车上比较流行的冷凝器形式。而双蒸发箱让制冷效率更高,所以车内偌大的空间很快就可以凉快下来。就这样,我们凉爽的环境中看着仿佛要冒火的山,视觉和体感的差距让我心里很受用。
关键词: 家常课 现状 特点 锻造
想起这句话,源自于前几天到华东师大培训,给我们上课的李政涛教授给我们讲起这句话:“大家说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最他滋养最深的是一桌的满汉全席还是妈妈做的家常饭呢?”听到这句话,猛然敲醒了我一直感到困惑的教育疑问:什么样的课堂最养人?还是家常课最滋养学生啊。
谈起“家常”二字,我们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炒白菜,奶奶炖的鲜鱼汤,能感触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阵阵香气,屡屡亲情。师者若每天埋头于一摞摞的作业本,引吭高歌于五十人左右观众的舞台,许多年以后,学生能否回忆起中学的课堂中曾经弥漫着的丝丝缕缕的香气?下面我就所思所想和诸位读者朋友一起来品味家常课的味道。
一、家常课的现状和困惑
一直以来困惑我的是:每天课前自己神采飞扬地走进熟悉的教室,面对熟悉的五十张面孔,开始了学生所熟悉的课堂模式。下课铃声一响,孩子像得到了特赦令一样,快速地飞奔而出,去喘息一下自由惬意的空气。看到这种现状,我总会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那种能够使得学生一直回味悠长的东西,就像是孩子吃完了最心爱的点心,然后再舔舔手指头的感觉,一脸的满足。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无法给学生这种感受,带着这种迷茫,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专业书籍,我走进了名师课堂,感受名师带来的阵阵熏陶,本来想搜寻一枝绿叶,却发现了一个春天。
搜寻第一站,我来到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堂,窦老师如火激情感染了整个课堂,语言的真诚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的翅膀。比如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一课的授课中,窦老师别出心裁地引导孩子用画出葡萄叶子的方式形象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是“茂密”;在说到吐鲁番的颜色时,用不同颜色的葡萄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五颜六色”,教学细节的处理让人叹为观止。魏书生老师课堂透出的是一份淡定,一份从容,在《孟子见梁襄王》一课的授课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学习模式,体现了魏书生老师说过的“课堂就是百花园,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百花齐放”的特点。然后我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大家著作的过程,如于永正老师提出的“隐形备课”指出了若想要讲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备好课,必须要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发前人所未发之言,讲前人所未讲之课。朱永新老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让我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而且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等等。
以上这些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和课堂实录如醍醐灌顶般的让我领略了什么是大家风范。感受名师课堂和教学理念,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参加层层优质课的评选,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更趋向于人性的教育。记得中医专家曲黎敏说过“道不远人”,如果我们感受到了“道”的指引,那么我们距离先人教导我们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近。
二、家常课的特点
首先,家常课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我上网搜索了百度文库,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以前自己上课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的状态如何,这应该得到彻底的改变。
其次,家常课应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什么呢?1968年,Jackson(菲利浦・杰克逊)深入地研究了当时美国的学校生活,尤其是课堂生活,写了《课堂里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其中提出了后来为教育界熟悉的概念“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提出包括教师的行为方式在内的诸多没有明言的教育举措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形成了大家熟悉的公式:Achievement = f (C,E,T,H,P)
C = 课程(Curriculum)
E = 设备(Equipment)
T = 教师(Teacher)
H = 家庭环境(Home environment)
P = 同伴学业(Peer achievement)
在学校的所有教学资源中,人的资源是最能动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家校联系,调动各种隐性的课程,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共同帮助学生健康积极茁壮成长。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所成立的家长学校联合会就会定期不定期地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召开家长会,研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问题,共同携手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帮助者。
第三,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和方式要结合不同的教学输入渠道。研究证明,使用各种教学方法24小时以后对学习材料的平均保持率,如下图所示。
这一点指导我在家常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教学手段,而且要充分发动学生进行演示、讨论、动手实践等,还在小组或者整个班内发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教别人,等等。比如在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2WhatshouldIdo?的教学中,在进行完了新授内容之后,我安排了一个Task,要求学生组成三人小组说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让组内成员结合具体的情况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如下情形可以参考:
Youleftyourhomeworkathome.
Yourbestfriendismorepopularthanyou.
Youloatyoursportsclothes.
Youdon’tknowwhereyourIDcardis.
Youdon’twanttohaveP.E.class.
Yourparentsalwaysargue.
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句型:
A:Mybestfriendismorepopularthanme.Iwanttobelikehim.WhatshouldIdo?
B:Ycouldbemorefriendly.
C:Yshouldtrytobefunny.
这充分训练了学生对本课的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三、家常课的锻造
锻造有效的家常课,要从老师的自主研究开始。在2004年中信出版社发行的【日】大前研一著作的《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这样说道,教师必须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成为专业人才的技能。在华东师大学习期间听胡亚萍教授的讲课,胡教授说过下面一段话:“三流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多;二流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一流教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少。让教师主动去追求一流教师的境界。”比如教师在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6It’sraining.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讲课的环节处理方式不一样达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张华教师侧重点放在现在进行时的训练上,对于以下句型训练颇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Whatishe/shedoing?
He/Sheisrunning/swimming/dancing…
对天气的训练较少。而李鑫老师侧重于天气的句型训练。对下列的句型训练多一些:
What’stheweatherlike?/Howistheweatherlike?
It’sraining/rainy/windy/cloudy…
在学生活动时间方面,张华老师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李鑫老师的讲解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两节课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区别。
窦桂梅曾说讲课要“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对此我感触颇深,这一点正好对教师队伍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对此华东师大的胡东芳教授进行了演绎,他说:“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你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自己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高万祥老师的著作《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也提到:“做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做的九件事:一是读书修身,读书致远;二是仰望星空,自我反思;三是教育科研,拯救自我;四是大爱圣心,大德厚生;五是一流口才,莲花巧舌;六是我写我心,我思我在;七是生活教育,注重细节;八是家校沟通,必有我师;九是调整心态,享受快乐。” 面对他们的谆谆教诲,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除了认真践行自己的职责,还应该做点对学生的更深层次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事情。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通过教科研,能培养教师群体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关注每一节课,把每一节家常课看成是对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的挑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促进学生不断超越已有水平,不断超越自我,生成新我。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心怀一颗虔诚的朝拜之心,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目标就是不能仅仅是做一名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努力做一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锻造出自己的家常课,使它彰显出应有的魅力与精彩。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张彦春,雷玲主编.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朱永新.新教育[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9.
[3]胡东芳.教育研究方法―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6]孟子・尽心上[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7]【美】Jackson.课堂里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日】大前研一.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二、论文类
[1]百度文库.【EB/OL】.
[2]灰色轨迹博客【J】.)
[2]56.com.【EB/OL】.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是的,人人都喜爱音乐,中学生也是如此,但有些学生对音乐课却不是很喜欢。是教材内容没有新鲜感、教师授课枯燥无趣、教学方式古板单一、还是教学评价的片面局限?随着音乐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了学生视听的审美要求,但是课件是教师课前设置好的,在课堂中不能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分析,幻灯片放过去就没有了,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呈现。而交互式电子白板除了能完成普通PPT、flash动画等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外,还能完成板书实时生成,屏幕批注,图片拖放,擦除、幕布等功能。
一、?S富学生音乐体验
学生的音乐感受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和观看视频来获取。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在眼前的各种素材,让学生看到最直观,最形象的音乐作品,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音乐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音版七年级教材《青春舞曲》,笔者制作了音画作品,用电子白板展示了有关于新疆的图片资料,包括新疆服饰、新疆舞蹈、新疆风景以及民族风情的图片。在播放时加入背景音乐《青春舞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学生对白板上的展示的漂亮的服饰,美丽的风景,民族风味的美食所吸引,也对这些充满大山原始气息的音乐很是惊叹,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满足了学生的审美要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对本课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传统课件的教学内容都是提前预设的,课堂上学生有异议时不能调整,只好一带而过,而电子白板完全可以做到,如人音版七年级教材《七子之歌――澳门》的最后一句“母亲”的处理上,教师和学生有了不同意见,教师认为这里应该标记从弱在强的记号,逐步加强表示对母亲的向往。而学生则认为应该是从强到弱的处理,因为后一个母亲,可以当成前一个母亲的回声,应该标一个从强到弱的音乐记号。传统的PPT课件是没办法的调整的。而电子白板,可以用擦除功能把教师预设的记号清除,再在用白板笔写上自己理解的记号,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交互控制操作,白板笔变成了鼠标,直接用笔可以完成鼠标的所有操作,让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如人音版九年级教材《春江花月夜》,这是一个音乐欣赏教材,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感受作曲家所表达的意境,从而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教师在白板上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下,用幕布功能亮出一副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水面碧波荡漾,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恬静、醉人的美丽景色,教师在音乐和画面都出现后,开始朗诵诗句《春江花月夜》。随着音乐的起伏,教师边朗诵边在白板上拉出相应的图片,最后出现的画面是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渔夫划着小船丰收归来的画面……整个过程都是用白板操作,学生的注意力也始终都在白板上,又如介绍作曲家时,在白板上拉出作曲家图片,在图片上可以用笔画圈、写人物关系、介绍生平、介绍代表作等。可选择各种功能的笔,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减少了操作电脑而产生的空暇,节省了教学时间,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增强课堂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并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增强音乐课堂的吸引力。如婺剧进校园课程《牡丹对课》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的图片拖拉和智能笔功能,介绍了《牡丹对课》的剧情,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师生交流顺畅。白板的视频拖拉功能展示《牡丹对课》视频资料,熟知人物对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推荐两个人上台表演,体验婺剧文化,在此过程中,扩大了生生交流的范围,使原本小范围的小组交流扩大到较大范围的全班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音乐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和推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课堂的有限音乐天地里,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获得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课堂的初步探索,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音乐知识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交互白板的应用也不例外。白板是一种辅助式教学,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做到锦上添花,而不是越俎代庖。教师要利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技术,更好地位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