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

时间:2023-05-30 09:27: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镇居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镇居民

第1篇

1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

从可持续消费的内涵来看,可持续消费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分的产品与服务,提高生活水平,反对片面的不消费或是少消费,强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举,强调消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终极目标的消费模式。可见,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应该包括绿色、文明、适度、低碳这几个方面。

(1)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追求健康简朴的生活目标,在日常消费中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商品,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危害的产品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受到污染的材料并且产品本身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求使用交通工具时选用环保燃料,减少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还能节约能源资源;要求消费者在消费选择时,关注未被污染或污染尽量少的绿色产品,注重健康的生活质量。

(2)文明消费文明消费指人类的消费不能损害他人和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要在公正、平等的情况下与他人和其他物种和谐共存。文明消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消费要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物种生存的权利。第二,要尊重当代与后代的每一个人都同等地享有追求生活质量的权利,注意消费的代际和谐,保障后代人享有自然资源的权利,以维持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消费准则。

(3)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在不降低消费水平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不超出自然的承载能力与个人生理的承载能力。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需求可以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目标,但是,无止境需求的满足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构成一对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解决这对基本矛盾的多种方法和手段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人类自觉控制自己的消费需求,提倡消费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4)低碳消费低碳消费是一种倡导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是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消费者的指导思想,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兼顾消费品自身的低碳化、消费品使用过程中的低碳化以及消费品使用过后对废弃物处理的低碳化。

2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

制约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影响城镇居民不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

2.1污染性消费消费的初衷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不合理的污染消费带来的后果却是次生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如滥砍乱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随意丢弃垃圾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等。这种消费不仅不会实现消费的初衷,反而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质量,带来许多恶劣的后果,近几年空气污染引起的“雾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增加了对生活便利便利和卫生的需要,“一次性消费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甚至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纸杯、饭盒、塑料袋已司空见惯,一次性的衣服、电子产品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有些时候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比如待客用的纸杯、酒店用的拖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看到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背后的巨大隐患,一个是造成巨大的资源消耗,还有产生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2.2挥霍性消费适度合理的消费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刺激生产促进经济。但是在人类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欲求无限膨胀的时候,消费就容易异化成一种带有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是背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仅造成物质资料的浪费,还有时间和精力的负支出,总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挥霍性消费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挥霍性消费始于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一些富人的消费心理日益膨胀,开始以物质享乐为追求,受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影响,现在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富人之间,大有扩展之势。挥霍性消费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就是在原本不需要的情况下购买消费品或者超过一定的限度消耗生活资料,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第二,对消费品的过分包装和远途运输。如过度包装的礼盒海产品,虽然看起来贵重上档次,也能保持新鲜度,但对生态系统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第三,超前的高消费。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高档奢侈品的需求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比如许多人把购买价格不菲的高档进口汽车当成是一种时尚和炫耀的资本,可是少有人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考虑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第四,攀比的消费心理日益强盛。有些居民为了好胜心和攀比心理去消费,往往会造成所买非所需的情况,不仅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心理是要不得的。

2.3野蛮性消费野蛮型消费是目前我国消费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种消费方式对自然的损害是最直接的。野蛮性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所需,盲目猎杀野生动物、砍伐珍稀植被,致使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破坏生态平衡的一种消费方式。“野味餐馆”几乎存在每一个城市里,一些“大款”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味佳肴”狂热的消费野生动物;我们都知道熊胆是珍贵的药材,可是为了取胆汁,许多熊被抓住后带着铁质的肚兜生活,天天遭受着痛苦的折磨,惨不忍睹;虽然法律已经对走私野生动物进行了严惩,但是全国各地走私野生动物的案子屡见不鲜。同样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生灵,我们人类没有权利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

2.4倾斜性消费倾斜性消费的主要表现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比例不合理,人们的消费结构或者偏重于物质消费,或者偏重于精神消费;甚至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内部的消费比例也有不对等的情况存在。就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来看,倾斜性消费的情况十分明显:一个是,过分重视物质产品的消费,忽略精神产品的消费,导致物质消费在居民的消费选择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消费所占比例占居民所有消费的一半,文教娱乐等精神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倾斜性明显;还有一个是,虽然城镇居民的精神消费比例有所增长,但是从通俗娱乐场所,比如KTV、娱乐会所等行业的火爆发展可以看出,大众消费中忽略了发展性的消费,使高雅文化受到了冷落,反而崇尚娱乐性消费,这是精神消费中的一种倾斜的现象。

3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思路

3.1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是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数量特征的指标而构成的综合性的整体。人类的消费活动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社会活动密切不可分割,与自然环境之间也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因此,要评价可持续消费决不只是从消费环节着手,也不能简单地观察城镇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和消费条件的改善状况,而要多视角、多层面地、从导致人类消费不可持续的各种影响因素切入,审视人类在自律过程中对各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制约状况和取得的成果,以此来评价当前社会可持续消费的水平和程度。所以,可持续消费的判定决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一组包含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指标的选取完善了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的构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的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即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从不同方面体现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状态的初级指标,体现可持续消费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次级指标,以及综合反映可持续消费程度的综合指标。(1)可持续消费初级指标群由若干组具体的指标组成,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等。初级指标群既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如映经济发展现状的人均GDP、人均消费性支出,反映社会现状的失业率,反映环境现状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等。(2)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是反映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的分类指标。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分别由若干个初级指标汇总而成。具体为三个子系统:消费经济系统、消费社会系统、消费环境子系统。(3)可持续消费综合指标是衡量某我国城镇居民一定时间范围内可持续消费水平和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可持续性消费综合指标由可持续消费次级指标汇总而成的。

3.2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测算的总体思路目前有许多指标体系的测定方法。而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而言,由于它们存在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社会条件不同,所以要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制定相同的可持续消费测定标准是困难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本文认为,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水平的测定,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根据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现有状况,对它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进行总体评价;二是对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综合评价,从不同层面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三是在评价的同时,能够确定可持续消费的制约子系统,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2篇

Abstract A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continues to improve, financial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core of today's market economy,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or more attention.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vary, but few studies o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emand proble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finance theory and according to today's situation Yanbian located in minority areas, research for urban households' financial needs in Yanbian area.

Key words Yanbian region; urban residents; financial needs

1 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金融需求现状

延边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截止2012年底为10069121万元,同比2011年增加1717804万元,其中截止2012年底,储蓄存款为6860341万元,同比去年增加948943万元,外币储蓄存款25585万元,同比去年增加835万元。①因此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银行的存款储蓄占较大的比例,并且其他存款的存量以及趋势状况基本一致。从理论上讲,居民资产应根据市场风险以及收益情况在实物与金融资产之间进行合理配置,而延边地区的资产分布大多集中在存款储蓄上,说明居民的金融需求并未得到很好地满足,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发展一些更合适的产品来满足居民的金融需求,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由于受国家保障,安全性较强,国有四大银行的定期存款虽收益率低,流动性受到制约,但风险很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其稳定性的存在,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金融需求以储蓄为主。

国债的自由转让和柜台交易增强了流动性,收益率提高,由于是国家制定,风险也比较小,居民选择的也较多。企业债券由市场平均收益率制定,因此适中,有一定的利润风险,而在国内上市的大多是国企,普遍亏扣,收益率来自居民投机,因此波动性较大。由此可知,银行存款的综合性好,国债综合收益率较好,居民资产流向这个方向不足为奇。

延边州财产险、寿险保费收入截止2011年年末为26.76万元,同比增长1.69万元,增长6.7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24万元,同比增收2751万元,增长6.94%;人寿保险费收入22.52万元,同比增收14241万元,增长6.75%。②尽管,保险有较好的增长趋势,但保险收入占GDP比重小,占居民储蓄存款比重低,证明延边地区城镇居民对保险的需求还是较低。

延边地区有价证券发展迅速,总体增长较快,比重仍然较低。以中国民族证券延吉营业部为例,2011年度交易总额111.69亿元,收入2628.37万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573.17万元,上缴税金138万元,证明延边地区股票发展繁荣。股票虽然收益率高,但风险较大,所以对股票所占的比重时高时低。而且国内市场经济不太完善,政府债券集中在中长期,短期较少,房地产市场不完善,影响了资产组合方式的应用,导致资产集中于银行存款,金融产品并不能满足金融需求。

2 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金融需求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影响居民金融需求的是家庭内部经济薄弱和外部金融环境不发达。而针对延边地区城镇居民,主要有四点:一是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金融需求总量较小;二是金融需求主要集中于居民储蓄中,少部分在国债,证券,保险等,延边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截止2012年底为10069121万元,③而对其他金融产品的需求比重所占很少;三是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金融需求面临的金融产品种类少,金融需求不能做到多样化;四是金融机构种类少、数量少。延边地区的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种类少,而且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少还缺乏宣传意识,截止2011年末延边地区仅有20家地区级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上都较少。

2.2 原因分析

(1)居民个人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和财富状况、居民消费倾向、居民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居民金融意识。首先是延边地区城镇居民财产总量偏低。居民财产的拥有量是金融需求的物质基础,为最根本因素。居民财产总值还不能都用于居民金融需求,还需要为买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准备费用,这样,剩下的可用于金融投资的财产已经很少了。其次,虽然延边地区城镇居民财产总量低,人均收入低,但消费倾向高,偏好于消费。2012年,延吉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3.35元,但消费占收入很大比重。由于延边地区为朝鲜族聚居地,许多传统思想意识使大家重消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4亿元,在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稳居第1位,远远高于第2的四川凉山州(379.7亿元)19.7亿元,④足以证明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重消费,轻储蓄和投资。所以,延边地区城镇居民用于储蓄和投资的财产少,延边地区城镇居民的金融需求较小。第三是家庭风险加大。家庭风险包括收入风险,消费风险,健康风险,金融资产风险等。其中,收入风险最为重要,包括失业风险和工资收入变动风险。延边居民在对待金融需求上处于风险中性者的地位,这也与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知识因素有关。最后是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金融意识薄弱。改革开放后,延边地区在各个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发展,金融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中国传统节俭多蓄的思想,还是使人们把大部分钱存进了银行,再加上大多数居民不太懂投资专业知识,大部分城镇居民金融意识薄弱,使金融需求在储蓄和投资之间比例相差甚远。

(2)金融资产的特性。延边地区居民对于居民需求的选择需要根据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等来确定。首先,由于储蓄存款是最为普遍、安全性高、流动性强变现性强,操作便利的金融产品,所以延边地区城镇大多数居民都选择了这种最可靠的方式。其次,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一般都规定有偿还期限,发行人必须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它有固定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它的安全性看发债主体的信用等级,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小。最后,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它具有风险高,收益高等特点,延边地区有价证券发展迅速,总体增长较快,比重仍然较低。

(3)外部的金融环境。一个稳定繁荣的外部金融环境是居民做出理性的金融产品选择的前提。虽然延边地区有良好健康的经济环境,但是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种类少,而且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少还缺乏宣传意识。

3 扩大延边地区城镇居民的金融需求、优化选择的对策

3.1 扩大延边地区城镇居民金融需求总量

当前社会收入阶层结构显示,中、高等收入阶层人数所占比重较小,低收入阶层比重较大。因此,要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主要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力度,扩大高等教育城乡覆盖面,为劳动者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为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提高劳动收入附加值,造就高素质劳动力群体。(3)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巩固第三产业发展地位,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提高工业生产对GDP贡献率,激活建筑业发展潜力,扩大消费市场,利用本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拉动外需,在有利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下,积极发展外贸,扩大区域投资,加强开放合作。(4)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的宏观经济形势,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低保标准。

3.2 积极培育居民金融意识,促进居民金融资产优化合理配置

针对本地区居民金融需求过于单一集中(主要是储蓄)的问题,应提高居民金融意识,转变投资观念,以促进金融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居民金融意识,主要是提高居民投资理财意识。

(1)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居民自觉学习金融知识的意识,引导居民了解金融,学会运用一些投资技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金融产品,提高家庭资产运用效益。(2)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居民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引导,促进金融资产的合理定价,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运行效率。(3)各级金融机构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应面向社会,积极提供社区金融服务,积极普及宣传国民金融知识,以促进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提高和良性转变。

3.3 积极培育金融产品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为满足新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必须整合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重新设计或通过改良、组合各种金融要素等方式,创新金融工具与金融业务。

(1)创新银行业务,在传统存款业务基础上开发新品种负债业务,积极发展多功能存款账户,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储种;积极发展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适应需要,发行可转让债券;完善网络,积极发展银行卡业务等。(2)创新证券市场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债券,同时注重创新付息形试和内容;积极发展期货、期权交易,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动态资产配置基金等。(3)创新保险业务和信托、租赁业务,增强保险业务的投资性质,如开发理财投资联结险、分红保险等产品;拓展信托项目的范围和形式,注意发挥信托风险隔离机制来创新产品。

本论文是学校科研立项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第3篇

一、传统家电增长迅速,消费档次逐步升级

家庭耐用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档次升级更快。时尚、新颖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城镇居民住进了新房,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促进了彩电、冰箱等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有多功能、安全环保、数码电子技术的新产品逐渐替代老产品,如液晶彩电、绿色环保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成为人们居家的新宠,消费档次不断升级。年末,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5.46台、洗衣机94.6台、冰箱94.64台。

二、住房消费带动明显,高档家电日益增加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97平方米,比20xx年末增加0.43平方米。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彩电、空调等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了家庭设施消费。城镇居民家庭空调和热水器的百户拥有量从20xx年末的124.25台和67.67台增加到年末的140.54台和79.47台,分别增长了13.1%和17.4%。

三、交通方式日趋多元,交通工具升级换代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日渐向现代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电动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适中、绿色环保等优点,日渐成为城镇居民主要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受到百姓的青睐。一些富裕市民拥有汽车也从梦想变为了现实。资料显示:年末,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助力车34.21辆,家用汽车也从少到多,年末达到16.3辆,比20xx年增长90.9%,市民在“行”的消费上又迈上了新台阶。

四、通信消费发展迅猛,家用电脑更加普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通信基础设施体系的日益完善,通信设备的款式不断翻新,功能日益完善,各种功能齐全的移动电话带着时尚气息走进人们的生活。年末,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88.78部,比20xx年末增加了14.76部,增长8.5%。“上网”不再是一种时髦,家用电脑作为现代家庭文明的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通过电脑进入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计算机76.44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64.6台。大多数人享受到了高科技现代化工具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五、新兴厨具倍受青睐,小型家电发展迅猛

城镇居民由住房条件改善引发的“厨房革命”方兴未艾,越来越多款式新颖、快捷卫生、省时省力的电气化厨具不断进入百姓家庭。年城镇居民家庭微波炉的百户拥有量为53.85台,比上年增长13.9%。消毒碗柜和洗碗机的百户拥有量分别为9.53台和0.33台,新兴厨具的应用使城镇居民的家务负担有所减轻,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第4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我市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减轻城镇居民在保险期限内因患病、意外事故以及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生育或终止娃妮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指政府主导,财政资助和居民个人缴费相结合,以住院医疗统筹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范围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居民,包括: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居民以及十八周岁以上的中学生),十八周岁及以上无业居民,未享受公费医疗的大中专及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征地后转为城镇居民的被征地农民等。

第四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只设统筹基金,不设个人帐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独立核算。

第五条韶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王管部门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财政、卫生、教育、民政、残联、公安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协作,密切配合3共同努力,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韶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及其分支机构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收,韶关市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中心及其分支机构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和管理工作。街道(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具体办理辖区内城镇居民参保资格认证、参保登记造册和业务咨询工作。我市对所辖县(市、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即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计发标准,基金实行全市统一管理,分级核算。

第二章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七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组成:

(一)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各级财政补助;

(三)利息收入;

(四)社会捐赠;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八条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p以家庭缴费为主,各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标准:为每人每年172元(其中个人120元)。

财政按人均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人均每年2元标准给予补助;省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人均每年35元标准给予补助;市级财政按人均每年6元标准给予补助;县(市)区、镇(街道)按人均每年9元给予补助。

对于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基本医疗保险费家庭缴费部分在省级财政补助后的差额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和当地城乡基本医疗救助金给予全额补助。

第九条大中专及技校学生以学校为单位缴费其他居民符合参保条件的家庭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全员缴费。

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以给予补助,单位补助资金在成本列支。

第十条财政补助资金按实际缴费人数于每年的6月30日之前划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缴纳。每年7月l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办理参保或续保手续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5月31日,并缴纳下一年度基本医疗保险费,在保险年度内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大中专及技工学校新入学学生,每年9月办理参保手续,征收当年度基本医疗保险费。

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参保手续的,只能于下一年度办理参保、缴费手续。中断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二条城镇居民首次参保时,由劳动保障部门为其制发社会保障卡,作为城镇参保居民办理续保、就医、结算医疗费用的专用凭证。

第十三条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应设立医疗保险服务网点,具体负责办理辖区内居民参保资格认证、协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手续和业务咨询等工作。

第十四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及其利息免征税、费。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专用帐户,并定期划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标准和医疗待遇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作状况适时调整。调整标准和操作方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居民基本医疗

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三章医疗保险待遇保险

第十八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一)参保居民患病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紧急抢救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标准》等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个人自付比例以后的费用。

(二)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因门诊特定项目范围内发生的医疗费用。门诊特定项目范围:

1、因病情需要,在医疗机构急诊抢救并在观察室留院观察进行的医疗;

2、因恶性肿瘤或重症尿毒症,在认可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进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透析治疗;

3、经批准在认可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肾移植手术后,继续在门诊进行的抗排异治疗。

第十九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为:省级医院1500元,三级医院800元,二级医院500元(县二级专科医院400元),一级医院300元,中省一级及以下医院200元。

第二十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缴费一年以内的20000元,连续缴费两年以上的30000元,最高支付限额以外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一条参保居民住院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见下表:

住院费用

缴费年限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其他医疗机构

一年以下405055

一年以上455560

第二十二条城镇居民市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个人先自付10%(学生因转学或升学在保险期限内在外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除外),余下部分按有关规定支付。

第二十三条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基金运行情况,提出调整方案,经省劳动保障厅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为了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减轻参保人员的负担,应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具体办法适时制定。

第四章医疗保险的管理和基金监督

第二十五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参照《韶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按省、市规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执行。对于儿科类用药范围由医疗保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的结算参照《韶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住院医疗费用采取不同的定额结算标准进行结算。

第二十八条城镇居民市外转诊和异地就医管理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及异地就医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韶关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是城镇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的监督组织,依法监督统筹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条审计机关依法对统筹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统筹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等管理制度。

第5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消费

一、探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意义

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里,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偏低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都认为,收入差距增大,医疗、教育、住房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进而导致内需不旺,消费低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改善经济环境,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结合实证分析,探究社会保险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并试图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是个人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结合衍生出的“统账”模式,即社保基金的筹集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法,给付时从上述两个账户中按比例分配,用于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从个人角度来看,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年轻时将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以备退休后消费使用,从而实现消费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最大化。从社会角度看,养老保险则是将当期的产出在劳动者和退休者间进行再分配。

(二)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具有现收现付制的特点,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是一种短期的,经常性的消费支出。朱铭来(2012)等利用面板数据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合,商业健康保险四个模型,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邹红(2013)等通过研究2002-20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得出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降低2.58%;而医疗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增加2.1%。的结论[2]。

(三)本文的研究角度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从个体和家庭参保率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对消费的效用尚存在争议,医疗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则得到广泛认可。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养老保险具有跨期替代性,需要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和信贷约束等对消费的影响,且我国部分累积制的养老保险作用机制更为复杂,而医疗保险则更像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非储蓄,其抵御风险的作用一目了然,并且基本上当期就可以体现其效用。因此,本文将对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进行分项关注,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数据,从财政性保障支出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出发,探究城镇居民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通过使用stata1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考察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人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这三者的关系。借鉴朱铭来等构建的模型[1],选择各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我们用各省市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代表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力度和医疗保险力度。考虑到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相关关系,我们在解释变量中加入各省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抚养比在统计年鉴中无法进行城镇和农村的区分,因此在此处我们直接使用各省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进行回归。

(二)实证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代表了整个总体,各省市区的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等不可观测的特质性因素基本可以假设是固定不变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应该比较合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量,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增长量,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增长量这三者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00元,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71元。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每增加10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会增加27元,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每增加100元则会引起人均消费增加18元。这说明,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确实具有拉动作用,其中养老保险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当期可支配收入相比,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这样的转移性支出由于规定了其用途,二者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均受到了限制,这部分支出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四、政策建议

为更大程度上发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推动作用,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50-7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口数量庞大,未来他们将成为“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中需要赡养的老年人,意味着更高的老年抚养比。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力度,可以减轻目前这部分中年人群的养老储蓄存款压力,拉动居民消费,同时减轻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其次,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减少登记报销手续,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的跨地域使用。现收现付制的医疗保险虽然可以当期显现其正效应,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却不及跨期的养老保险,这与医疗保险报销手续繁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县域使用等原因有关。从本质上说,这两个因素直接限制了医疗保险这项转移性支出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其无法最大范围的发挥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综述所述,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从而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雨晨 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参加北京市城镇居民医保的方法步骤:

1、首次参保的人员应先到街道社保所、学校或托幼机构办理登记手续,并选择现金缴费或银行代扣缴费方式;

2、办理准备材料为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本人近期免冠彩色照片。

注意:当年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自取得本市非农业户籍之日起,90日内持所需材料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按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当年的医疗保险费,自参保缴费的当月起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享受待遇时间至当年的12月31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优待老年人规定》,将学习宣传以上三个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老龄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科学计划,严密组织,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县直老龄委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对照政策,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老龄工作合力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老龄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心老年人、支持老龄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民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互动机制,促进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提高老年保障优待水平

将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提高老年人保障和优待水平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减免农村80岁以上老年人“参合费”,多渠道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建设和完善老年人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保障性住房优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落实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老年医疗救助及临时救助制度,适时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继续抓好百岁老人每月发放300元长寿补贴、9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贴、80岁以上高龄特困老年人每人救助500元的老年人救助政策的落实,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实惠。适时组织开展优待老年人规定落实情况检查。

三、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把高龄、失能老人作为维权服务和社会保护的重点,加强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保障老年人平等获得个人发展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使老年人老有所为,提升生活品质。高度重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着力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老龄服务体系和老年维权体系建设,确保农村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县、镇(办)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省要求50%以上的镇(办)和20%以上的农村要建立具有老龄服务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将养老服务列入家庭服务业的重点,加快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就地、就便开展老年人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照料服务;实施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的“彩霞工程”,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提高扶持标准,鼓励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建立政府为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重点为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健康、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龄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集体养老、互助式养老,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促进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大力培养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和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组织,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并落实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多层次养老服务机构,重点发展供养型、养护型、护理型养老机构,积极推进爱心护理工程;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

五、大力实施银龄幸福和谐工程

认真落实各级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打造敬老、助老、惠老老龄工作品牌。实施好银龄安康、银龄公寓扶持等重点工程,强化措施、拓展空间、提升层次,突出抓好各镇办“银龄安康工程”全覆盖和网络建设,推动工程深入持久发展。

第8篇

关键词:消费;城镇居民;增长动力;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09

1 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代表消费(记作LNZC),利用eviews6.0软件逐一从静态相关和长期均衡等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能够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建立综合模型。

1.1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来源综述

综合国内外研究消费增长动力的成果,可以成为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有居民收入、市场价格、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程度、金融因素、消费者偏好、经济预期、社会保障等,大致可分为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因素。为了能够准确反映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状况,应该在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可信度的前提下,将这些因素按照既定的技术路线进行实证分析,逐个筛选,使用筛选后的指标建立综合模型,才能比较完整、客观地得出福建省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由于实证分析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社会因素往往取决于人的心理等主观因素,本文拟采用指标主要以经济因素为主。

1.2 动力因素实证分析

本部分将可能成为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因素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逐一开展实证分析,以确定综合模型的指标。分别用LNSR表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LNEGE表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LNJG表示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LNXJ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LNLL表示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LNCZH表示人口城镇化率、LNBZ表示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以上数据均采用1981-2014年的时间序列,其中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以每次调整时间日为准加权平均为年度利率;人口城镇化率在年鉴已有的时间序列数据基础上,结合第4、5次人口普查数据平滑为完整时间序列数据。

1.2.1 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相关系数r和散点图表示,0|r|1,r值越大,相关性越强。图1分别是7个动力因素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相关散点图,并得出相关系数。

相关性分析结论:一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口城镇化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等5个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5、-0.8764、0.9928、0.9942、0.9786。由于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逆向指标,其时间序列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消费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二是价格与居民消费不存在线性相关。虽然理论上是影响消费变动的重要因素,但是福建省的城镇居民消费与价格变动没有必然相关。三是利率与居民消费不存在线性相关。主要原因: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几次比较重大的利率调整主要是针对投资和基建领域的“过热”现象进行的,与居民消费间存在较长而复杂的传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小。

1.2.2 协整性分析

经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后,对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的5个指标进行协整分析,以检验这些因素与居民消费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1)单位根检验。

使用最常用的ADF检验法检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其他5个动力因素指标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在5%临界值水平下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一步建立协整回归方程。

(2)E-G 两步法协整关系检验。

第一步:按照yt=β0+β1xt+εt分别建立5个动力因素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协整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方程1:LNZC=0.3174+0.9334LNSR(Adjusted R-squared=0.9991)。

方程2:LNZC=28.2061-5.126LNEGE(Adjusted R-squared=0.7609)。

方程3:LNZC=-34.057+9.682LNJG(Adjusted R-squared=0.9852)。

方程4:LNZC=-4.7518+3.5644LNCZH(Adjusted R-squared=0.9876)。

方程5:LNZC=-1.2259+0.7093LNBZ(Adjusted R-squared=0.9563)。

第二步:对回归模型残差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以上5个回归方程的残差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回归模型具有可信度,协整关系成立。

(3)协整性分析结论。

5个动力因素指标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两变量协整回归方程成立,除恩格尔系数Adjusted R-squared=0.7609外,其他指标Adjusted R-squared均大于0.95,拟合效果十分显著;且5个回归方程残差都是1%临界值下的一阶单整序列。据此,可以认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口城镇化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可以成为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

1.2.3 ECM模型分析

ECM(误差修正)模型是对变量长期均衡关系的线性调整机制。根据格兰杰定理,ECM模型可以将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特征结合到一个模型中,使偏离长期均衡状态的变量修正到均衡状态。将两变量的ECM模型简记作:Δyt=β1Δxt-λecmt-1+εt,建立ECM模型如下:

ECM模型分析结论:只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支出之间能够建立ECM模型,表明收入与消费间存在着十分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即使短期偏离后,也会以每一标准点0.4325的力度自发修正回均衡状态。而其他4个变量虽然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内经常偏离这一状态,且无法自发修正。

1.3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综合模型指标筛选结果

通过对拟采用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筛选结果显示,7个指标中,价格、利率与城镇居民消费不相关,不适宜作为城镇居民消费动力综合模型的分析指标;而其他5个因素与城镇居民消费都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因此,将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等作为建立城镇居民消费动力模型的指标。

1.4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综合模型―分位数(QR)回归模型

由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因素较多,为了详细地反映各种动力的影响力度,使用分位法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LNZC)为因变量,分别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LNSR)、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LNEGE)、产业结构(LNJG)、人口城镇化率(LNCZH)、财政社会保障支出(LNBZ)为自变量分别在20%-80%区间以每10个百分点为刻度,建立多元线性分位法回归模型(表2)。

2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动力实证分析结论及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化进程、社会保障等是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这些动力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和特征有所不同。

2.1 收入是城镇居民消费最重要、最直接的动力

在分位法回归模型中,收入对消费的正向影响参数总体上呈现逐步提高趋势,表明随着消费规模的增长,收入对消费促进作用越发明显。从ECM模型来看,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0.9699个百分点,在短期中偏离均衡趋势后,以0.4325个百分点的力度自发修正,说明收入对消费作用不仅长期影响很大,也能够明显影响当期消费。

2.2 消费结构改善较强地刺激居民消费增长

分位法回归模型显示,代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呈现“V”型反转,在消费水平由低位向中位发展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突破中位后,迅速加强,其加强力度超过前期减弱力度。如福建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62.6%(贫困)发展到514%(温饱)时,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幅高达15.1%,从51.4%(温饱)发展到40.9%(小康)时仅为7.4%。

2.3 产业结构升级刺激居民消费增长

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出由低分位向高分位逐步增强的趋势,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会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为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效的供给,使居民消费欲望增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Iphone系列智能手机的出现引领了整个智能手机的行业发展,从而改变了手机行业格局。2015年以来,国家决策层也注意到供给对消费和经济的影响,多次表态要注重“供给侧”改革。

2.4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增长起“托底”作用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增长的正向作用随低分位向高分位发展过程迅速减弱,意味着低消费水平下,社会保障的动力很强,高消费水平下,社会保障的动力迅速衰减。在社会保障完善的情况下,居民可以不必专门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会刺激近期和远期消费需求;同时,社会保障通过直接给予低收入者补贴、补助的方式提高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来拉动消费,这就是社会保障的“收入替代因素”。

2.5 城镇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在分位法回归模型中,城镇化对消费除了中分位水平上略有拉动外,其他分位水平呈现负影响关系,并且在高分位水平上负影响关系还有扩大化趋势。究其原因,福建省当前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彻底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反而出现了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新迁入居民与原居住居民的新城乡二元现象,并且在居住、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限制了新转移人口的消费增长。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出现的住房价格上涨对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反而限制了居民其他领域的消费。

3 促进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收入水平仍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促进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首先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同时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1 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

一是要使居民收入水平整体提高,首先要关注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者间的关系,扩大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进一步降低政府、企业的份额,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二是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正常的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根据企业利润变化及市场物价波动情况调整劳动者工资水平,调配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和下线,为企业薪资增长提供制度支撑。三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同时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四是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3.2 加快“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发挥创新精神,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公共消费品供给,带动和刺激个人消费需求等。二是运用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需求,拓展新兴消费领域,让新产品、新技术逐渐被市场认可,被消费者接纳,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3.3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现阶段的城镇化建设对消费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降低居民消费。这就要求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考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即城镇化规模和速度的确定应与所在区域人口的消费需求能力相适应,与所在区域人口消费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相适应,与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此来综合确定城镇化规模,把握好推进城镇化的速度。

3.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社会公平

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增加居民消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增加城镇居民转移收入。要统筹完善现行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对城镇贫困群体的保障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建立覆盖面更广、保障程度更高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俊英.促进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1923,8185,120122.

[2]付荣,伍湘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消费增长动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3,(12):5660.

第9篇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过程中管理不规范

很多地方政府对政策理解错误,以及内部分工不协调,执行者道德素质不高,不够细心,缺乏责任心等原因,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账户开设不符合规定,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

1.2民众支持参与度不高

新农合是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得到的医疗保险部分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投入和社会各界投保人的互助。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不高,患病保险人得到的补助不是很多。并且参加办理新农合报销手续很繁琐,一些参保人员在得到的补偿不多的情况下,宁愿不去办理报销手续,将自己投保资金补贴别人。所以人们对新农合的参与支持度比较低。

1.3办理手续不规范且繁琐

新农合的参保、报账手续各地规定的不一样,有些地方,在参保人员住院时自己付全部的医疗费用,出院后再办理报销手续,而有些地方则是可以在医院直接办理新农合,医院集中跟医保结算。而且每个地方对于同样的病例,报销比例不同。这些问题导致了新农合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

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的问题

报销比例低,基金总体率较低。由于我国于各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起步不同,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一些城市对本市居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需求不够了解,导致在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过程中制定报销比例过低,导致年末基金结余较多,资金使用效率很低 。这导致了居民的参与支持度,在某种程度下,不利于基金的整体运转。这些问题阻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推广。

3、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衔接问题

3.1两种制度分别运行,资源不能共享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别由各自设定医疗机构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社保部门管理,而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管理,导致这两种制度分别管理,分割运行。两个医疗机构各自设定医保药品,各自设定互不兼容的计算机网络,有时重复建设,导致运行成本很高,资源不能共享,存在很多问题。

3.2户籍问题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具有当地城镇户籍的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包括在校学生、 转为由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的农民,以及城镇其他非从业人员。因此与新农合的参保居民之间存在城乡户籍界限。

4、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衔接的建议

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改变之前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别由各自设定医疗机构管理体系,将一些分散的医疗机构进行整合,理清管理机制,防止两种制度衔接出错,甚至出现攀比现象,避免出现“重复地带”和“真空地带”,实行资源共享,减少资金浪费和医疗保险的支出。对城乡居民医保实行并轨。 将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两险合二为一 ,整合该制度。再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做到管理模式统一,制度统一。

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险,还可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实现医疗保险参考种类的自由转换。还有,要对公共财产进行再分配,对城乡医疗资源要合理配置,缩小各种类医疗保险的待遇差距,从而使所以民众,不论身份和年龄,不论职业,不论户籍性质,人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便利,真正做到人人公平享有医疗保障条件。

第10篇

【摘 要】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消费受经济影响相对最小,因此是最具稳定性的一项指标,同时消费

>> 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优化研究 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调整对策 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收入的协整分析 关于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实证分析 内蒙古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贵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无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预测 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研究 北京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需求研究 促进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的对策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安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贵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类型研究 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仙桃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平均消费倾向[EB/OL]. http:///view/460864.htm.

[5]彭必源,黄宏磊.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J].消费经济,2009(2):55-58.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EB/OL]. http:///zwgk/2011-06/29/content_1895729.htm.

[7]周静.咸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J].科技信息,2009:144-145.

[8]在改善消费结构中扩大居民消费[EB/OL]. http:///News_wenzhang.asp?ArticleID=326187.

[9]石云峰.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地区间差距简析[J].热点透视,2013:13-15.

[10]张新萍,张晓.内蒙古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扩大消费的建议[J].区域经济,2013:58-59.

第11篇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分析随着河南省城市规模扩张快速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和谐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迅速增加,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由表二可知:2006年至2012年间,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和人均消费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为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体育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居民的消费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的平提高是居民体育消费的根本原。

(二)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情况分析体育消费并非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消费,人们只有满足了温饱之后才能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是否合理可以用恩格尔系数来表示,恩格尔系数是用于食品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率。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用于食品的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率将越来越小。当恩格尔系数小于50%时说明人们的温饱型的生存需要正向发展和享受需要转变。体育产业化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体育市场体系,而体育消费市场则正是这一市场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2]由表三可知,2005年至2012年期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其中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恩格尔系数维持在33.1%—35.0%之间,可以说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减少,这为居民的体育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的分析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它是通过认知、思维等心理过程而逐渐形成的。[3]在对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调查过程中,①被调查者对“在余暇时间里您会进行体育消费吗?”,有54%的认为会,排在第一位,21%的认为不会,20%的认为不一定,5%的认为不清楚。可以说河南省城镇居民大部分具备了体育消费的意识。

(四)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随着人们健身、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参与体育消费的价值与重要性。[4]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居民的调查发现,②影响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10个方面(见表四),其中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排序为:体育场馆设施不足、价格太高、缺乏余暇时间和对体育不感兴趣等。因此,改善、补充体育场地是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体育场馆设施、收费标准和居民的余暇时间仍然是河南省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分析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3]58从表五可知,绝大部分居民已经意识到体育的根本功能,参与体育消费能够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缓解压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居民把体育消费当成社会交往和培养运动兴趣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从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城镇居民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发展潜力很大。

(六)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从表六中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中,体育实物型消费仍占较大比重,是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其中运动服装消费仍处于第一位,而体育场地门票、体育比赛门票、体育彩票和体育书刊、影视等方面的消费也十分可观。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④体育实物型消费仍占较大比重,是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题,但是,伴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改善,参与型体育消费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另外,参与型体育消费(观看比赛和接受体育培训)的机会较少。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和人均消费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为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2.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其中恩格尔系数达到35.0%,可以说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河南省城镇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减小,说明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温饱型的生存需要正向发展和享受需要转变。3.体育设施不足、价格太高、居民缺乏时间是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收费太高和居民的余暇时间缺乏是制约河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瓶颈。4.河南省城镇居民的参与型体育消费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已经逐渐认识到参与体育消费能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休闲娱乐,同时,居民也把体育消费当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建议1.河南省体育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体育社会团体应加强宣传、引导,以增养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强化体育认知、端正体育参与动机、形成体育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能有效的促进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2.河南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规划体育场地的布避,全方位、多角度地筹措资金,努力增加体育场地的数量,改善体育场地的质量,为人们参与体育消费提供方便。加强学校、社区、单位和公共体育场的管理,并有序向社会开放,为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3.河南省有关部门应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努力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千方百讦的增加河南省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为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打基础。4.河南省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河南省城镇居民,不断提高消费中的体育含量,不断优化消费结构,要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体育的重大作用,自觉地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体育消费的比重。

作者:李振亚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体育部

第12篇

>>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嵌入式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层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销售面积的多因素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 收入差距走势分析 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浅析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浙江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关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水平合理化程度评析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与问题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李琮主编《西欧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页。

③ 周弘《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④ T.H.Marshall, social policy, London, Hutchinson univ. library, 1965,p.7.

⑤ 韩枫《大众媒体与乡村文化福利构建》,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⑥ 吕效华《流动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机制构建研究》,《理论探讨》,2012年第1期。

⑦ Cultural Well-Be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Report 1: Definitions and contexts of cultural wellbeing。http://mch.govt.nz/search/site/cultural%20wellbeing,2012.

⑧ 胡象明《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及其对公共政策的意义》,《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⑨ 同⑥。

⑩ 李占乐《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变迁与模式转换――以武汉市为个案的制度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B11 侯志阳、孙琼茹《农村文化福利资本与文化福利治理》,《改革与发展》,2013年第3期。

B12 方福前、吕文慧《中国城镇居民福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B13 Jarrod M. Haar,Dave M. Brougham :An Indigenous Model of Career Satisfaction: Exploring the Role of Workplace Cultural Wellbeing ,Soc Indic Res,2013.110:873890 .

B14 也包括在城镇、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以及短时居住在城镇的居民。

B15 欧文・休斯认为对于公益性部门的绩效评估除了应该有关于目标的全面进展情况,或者关于财政目标的成就指标之外,还应该有关于顾客或委托人满意程度的指标。[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ownsfolk's Cultural Benefit Level in China:

Bas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Opening for Free

CHEN Bo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