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中国梦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开场:
尊敬的校领导、敬爱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荡起欢乐的海洋。
炎炎的夏日,似我们心中的激情热烈而奔放。
菁菁校园,在彩旗的映衬下更显风光。
今天,我们陶醉在诗海里,感恩祖国,赞美生活。
1、白:中国,一个传奇的国度;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华的礼仪之邦。
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人?
我会骄傲的说:“我是中国人!”
下面请欣赏三(5)班带来的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白:我为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我还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自豪。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
感恩老师,带我们品尝知识的琼浆。
学会感恩,就会体验生活的快乐,拥有美好的未来。
下面请欣赏三(1)班带来的诗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3、白:是的,我们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几代人真诚的期待,今天的红领巾将是未来的主宰。
下面请欣赏三(2)班带来的诗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4、白: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这是我的梦,这是你的梦,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
是蓝色的航天梦,是红色的奥运梦,是绿色的和平梦……
下面请欣赏三(6)班带来的诗歌《中国梦》。
5、白:啊!中国梦是五彩斑斓的!
这是祖国母亲的梦。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她求索的脚步。
九十余载的风雨,六十多载的峥嵘。
正是祖国母亲哺育着亿万炎黄子孙,
我们要为她祝福!
我们要为她歌唱!
下面请欣赏三(4)班带来的诗歌《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6、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最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书。
每天书之舟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下面请欣赏三(8)班带来的诗歌《我爱读书》。
7、白:捧一把泥土,掬一簇浪花,抚摸祖国的脊梁。
翻开《四库全书》的尘封,弹一曲《高山流水》的悠扬,
倾听祖国的心香……
下面请欣赏三(3)班带来的诗歌《我的祖国》
8、白:我的祖国容光焕发,
我的祖国培育我成长,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是东方刚刚升起的朝阳。
张开那自信的翅膀,
我和祖国一起飞。
下面请欣赏三(7)班带来的诗歌《我和祖国一起飞》
结束:激情澎湃,抑扬顿挫的朗诵,展现了雏鹰对天空的憧憬。
斗志昂扬、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同学们心怀感恩、励志、奋进。
中国的山有梦,撑起浩瀚的苍穹,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献给重阳节诗歌朗诵,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献给重阳节诗歌朗诵一九月重阳
思乡的丝带缠绕在枝头
黄叶的叹息里
是梦的惆怅
登高望远
夕阳一脸的忧伤
大雁的呜咽
把秋虫的琴弦弹响
千里的故土
白发染霜的爹娘
在的笑颜里
都演变成泪的疯狂
献给重阳节诗歌朗诵二终于在重阳后
被压抑的
对家的思念
汹涌喷薄
汇聚着
我的笑与泪
远方的亲人啊
你们是否还在午后忙碌
我想分担你们的劳累
塔里木的阳光
温暖着离家的学郎
躺在酥软的枯叶上
想想
家里会不会换了装潢
我的那张小床
现在换了谁躺
寻梦的大学路上
对家的思恋
谁能淡忘
献给重阳节诗歌朗诵三春天诱人的新绿
盛夏震耳的雷鸣
总有千言万语
欲说还休
九月重阳相思凝聚心头
谁说秋风过后尽是凄凉
登高远望层林尽染
如同我的思绪已远航
听秋虫歌唱秋叶坠落枝头
看天高云淡候鸟列队南飞
多想也飞回昔日好时光
执子之手
重温昨日亲情
九月重阳
相思弦断异乡
问遍难寻曾相识
故土千里愿今夕同入梦
红叶寄语
不变是我的执著
献给重阳节诗歌朗诵四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写这词的人已仙逝三十六年
这是一个属于老人的节日
带失智的父亲母亲回家
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全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接近两亿
作子女的倍感肩上责任沉重
老人们最想的是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
想用亲情的醇酒温暖晚秋的寂寥
今天又恰逢霜降节气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寒冷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他乡异客
也在寻找温暖
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
看着那连亲生儿子也不认识的浑浊老眼
我不禁感叹
岁月啊
你太残酷了
献给重阳节诗歌朗诵五终于在重阳后
被压抑的
对家的思念
汹涌喷薄
汇聚着
我的笑与泪
远方的.亲人啊
你们是否还在午后忙碌
我想分担你们的劳累
塔里木的阳光
温暖着离家的学郎
躺在酥软的枯叶上
想想
家里会不会换了装潢
我的那张小床
现在换了谁躺
寻梦的大学路上
对家的思恋
谁能淡忘
献给重阳节诗歌朗诵六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这经典的爱情诗句,如蛊如禅,如泣如诉,从古至今,虏心锁玉,绵延痴缠。它之所以有如此生命力,是因为它触及了情感的本质,又留下古往今来无以开解的问题。
以情感脉动为主题的歌词集《幸好与你遇见》,是著名诗人毛梦溪,在由诗向歌的完美跨越和过渡中,糅合了朦胧诗歌与现代歌词特质,以纯净、亲和、温婉、隽秀、禅意、哲思的母语表达,传承古典诗词所特有的跳跃的音乐节奏,以歌词的格调和形式创作的。《幸好与你遇见》能够从生活的本质之中,挖掘人间最根本的诗意。在激情与触撞、探寻与再现、疗愈与拯救的情感思想脉络和艺术构架中,尽可能地让一些圆满、缺憾、孤独、破碎之声,以及孤绝、婉约、豪放之美如花开花落,掷地有声又淡然随意,让瞬间的灵魂灼光成为永恒。
文本中透着婉约、高贵、淳朴、厚重、深刻、隽秀、澄澈、明朗的诗歌氛围和诗性气质。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乡音、乡愁、乡怨。毛梦溪都能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感触,通过哲理性思索,发挥成更高境界上的知性表达。由个体的瞬间感触趋向大众的共同感觉和心理审美。这里有他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切实感觉和崇高敬意;有他对乡音乡情的深深怀恋;有他对生活的洞察和缜密思索;有他对弱势群体和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关怀;也有他对某种不良现象的抨击以及对社会未来的某种展望与呼唤。
《幸好与你遇见》共分为五辑,每一辑都有相应的题记。这些题记在哲思与禅意的相互交融和相互推动之下,让某种诗性更具有理性、冷静、明澈、真挚的情怀 :“缘来,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去,我看见你在人群中。”(第一辑《相遇最美》)“不是每个人都会过目不忘,不是每个人都有转身的忧伤。”(第二辑《情难自禁》)“谁把谁的雍容望眼欲穿,谁把谁的华贵预约一生?”(第三辑 《人生诗意》)“是谁一生辛劳平添牵挂,是谁甘愿我们远走天涯?”(第四辑《美丽相约》)“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胜荣幸。”(第五辑《梦里回眸》)这些题记,这些经典语言,不仅仅是每一个主题的旋律和导语,而且是对某种真实心理的触摸,是对世事、对人性、对情感的哲思反射。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一首歌词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每一种情感的流露,都具有刻骨铭心的悲喜。
至纯至真的情感之美
在当下物欲横流、钱权交易的情天恨海中,对爱所持的态度,就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砝码。在《谢谢你让我遇见你》一词中他这样写:
总在静夜里情不自禁的想起,
今生与你相遇是多么的奇迹,
就像天作之合不早也不迟,
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遇到你。
常在深夜里不由自主的欢喜,
想起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就像上天怜惜特别的设置,
在我最想见的时候遇到你。
谢谢你,在人生最美的花季,
出现在我的眼里我的梦里,
想起那年我们有幸刚好相遇,
你曾悄悄说我是多么的美丽。
谢谢你,用阳光雨露的慰藉,
温暖了我的生活我的心底,
不是因为在最美时光遇见你,
而是遇见你时光才如此美丽。
谢谢你,让我遇见你,
遇见你时光才如此美丽。
到深处,朝思暮想,一句感谢,发自肺腑,透出多少尊重、依恋、珍惜和感激?!这种爱慕,洋溢着心底深深的喜悦和幸福。在纷繁红尘中,能够找到如此痴情爱恋该是何等幸运和幸福?!
这首歌词以情取胜,以真爱为美。让真诚感染大众。弘扬真善美,其实就是对当今社会虚伪虚荣、钱权交易的爱情观的疗愈和拯救。如《幸好与你遇见》、《因为遇见》、《我就这样看着你》等,都渗透这种情与痴的因素,都是能够切实地触动神经,感染人心。
温婉缺憾的孤独之美
辗转红尘,总有那么一抹泪痕无法擦干,总有某一种凄美无以释怀。破碎与缺憾其实是让爱永驻心间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美。请看《相遇最美》:
相遇最美,
我们不约而同,
千古梁祝,
曾留下十八相送,
任情丝万缕缠绵如梦,
你的出现,
是我生命的彩虹。
相遇最美,
就像春雨秋红,
流水光阴,
也不过梅花三弄,
任乱花迷人月色朦胧,
你的笑容,
是我永远的心动。
相遇最美,
离别最痛,
缘聚缘散何其匆匆,
缘来,我在人群中看见你;
缘去,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缘来是你,
缘去是空,
谁在那里言不由衷,
可恼,人面不知何处去;
可恨,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歌词,借典抒怀,让典故中的旧情节、破碎感,自然流露,给人一种立体画面感,同时让读者再度感受某种遗憾所带来的心理冲击。然后笔锋一转,渗入禅宗思想,又让那些无法释怀的情节,在某种抑制中,自然解扣,抵达淡然,写得婉约、矜持、冷静。
诗歌之美在于能够在破碎的孤独之中找到出口,找到一种平衡点,于无形之中升华诗意,直至抵达思想艺术的至高境界。像这种具有凄美情感的歌词《无法后退》、《冷落的雪声》、《谁是你心尖上的疼》、《说不出的惊喜》、《你的伤我最痛》、《一世尘缘》等等。这其中有渴望、祈求的期待,有无助、无奈的默然,更有一种永远无法表白的孤独。
优雅婉约的高贵之美
诗歌之美,体现在外在韵致美和内在意蕴美,体现在思想艺术的完美结合。外在的韵致以及内在的意蕴要依赖于辞情蕴藉,抵达含蓄委婉、矜持内敛,抑或洒脱豪放、隽秀飘逸。诗歌的高贵,恰恰需要呈现这种内心的向度。请看《等你春暖花开》:
也想留住美好,
优雅开怀,
也想蕴藏真情,
从容花开。
无奈世事如棋桑田沧海,
谁知道,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一水一月,
一歌一徘徊,
美眷如花花已不再。
也想留住美好,
优雅开怀,
也想掩饰真情,
从容花开。
无奈今生有缘来世还远,
不知谁能,
有幸轮回可以重来?
一花一叶,
一念一尘埃,
月圆如初你却不在。
或许昨天太过等待,
或许今天太多无奈,
如果明天还有明天,
如果来世缘分还在,
一定适时等你,
等你春暖花开。
等待是一种无根的愁,爱情是一个难解的谜。深陷爱情漩涡,总有一种悖论存在于火焰与海水之间。诗人像是有某种读心、读世之术,看破世事,了悟自解,但是依然不肯丢失自己对情感的执着追逐。当一种思想被另一种执着所征服,这种内心向度就会体现阔远高贵的一面,体现某种无与伦比的超然。
这首歌词情愫温婉,格调婉约、高雅、淡然,却能抵达“于无声处听惊雷”之艺术效果。这类歌词如《因为遇见》、《错失的不只是春天》、《爱恨都是深渊》、《旗袍》、《红袖添香》、《分别别多久》、《守着我的承诺》等。
刻骨铭心的疼痛之美
沉默与压抑积聚无声的力量,总有一天它会引爆。请看《今夜我想喝醉》:
我不确定是不是想要喝醉,
但我确定我是十分的伤悲。
那清冷,清冷的夜色,
遥举一只倒空的酒杯。
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喝醉,
可我知道我已分明在流泪。
那苦涩,苦涩的泪水,
饱含形只影单的滋味。
想到心累,
想到疲惫,
想到今夜我想喝醉。
这缠绵不尽的春雨,
想是离人的相思,
相思的泪。
痛到疲惫,
痛到心碎,
痛到今夜无法入睡。
这孤单无助的相思,
只为等你的归来,
一起同醉,
今夜无悔。
“哀而不伤却有伤,悲而不泪却有泪。”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流露心底苦闷,语言似醉非醉却更加给人无形的触动。而几个“不确定”又极力压抑这种悲伤情绪,试图以淡然的心绪述说苦闷。这种表达更加返照醉的程度,加重某种思念的浓度。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一个醉酒之人声泪俱下、无法自控的情景。
这就是诗歌所要的效果。
乍看诗歌比较透明其实却有看不透的心思暗藏其中,含而不露,秘而不宣,就让一首歌词产生无限可能性,同时也看得出一个高贵内敛的诗人品格。如《无尽的别离》、《就算再见无期》、《触不到的爱意》、《你的爱有太多借口》、《一世孤城》、《伤痛一个人》、《请允许我移情别恋》等,都是这种极具情感表现欲又具有矜持内敛的反差性的歌词,只是在情节构思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
奔腾豪放的气魄之美
生活的深处,总有一些生命是为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而生的。他们用精神情怀感动祖国,为至高理想挑起重担。请看《美丽中国相约美丽》:
走过刀耕火种的记忆,
迎来无限青春的活力。
你是黄河千里激荡的先声,
你是夸父逐日不挠的勇毅。
走过刀耕火种的记忆,
迎来无限青春的活力。
你是长城万里飞动的画笔,
你是愚公移山续写的传奇。
破浪长风,破浪长风,
激扬时代的羽翼,
实干兴邦,实干兴邦,
精彩缤纷的世纪。
破浪长风,破浪长风,
放飞明天的梦想,
实干兴邦,实干兴邦,
点燃幸福的希望。
破浪长风,破浪长风,
激扬时代的羽翼,
实干兴邦,实干兴邦,
精彩缤纷的世纪。
破浪长风,长风破浪,
告别苦难的辉煌,
实干兴邦,兴邦实干,
复兴民族的希望。
因为有你,中国梦近在咫尺,
因为有你,中国梦的美好憧憬;
因为有你,美丽中国相约美丽,
因为有你,民族复兴触手可及!
触及历史,触及生活和生存的真正意义,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歌唱。这首歌词具有大气磅礴、豪情奔放、阳光向上、气贯长虹的气度和气场。从根本上散发鼓舞人的力量,传递希望,传递正能量,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类歌词有《春天的相拥》、《在正道上行》、《你有一个名字叫小康》、《烈火雄心》、《再见娄山关》等。
诗情画意的孤绝之美
诗歌其实是一种感觉,往往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真正的诗意其实在语言的外延。诗歌其实有时更像女子,集优雅、含蓄、婉约、高贵、美德于一体。请看《叶深情树若懂》:
秋意浓,相思亦浓,
红叶寄情无语水长东。
帘卷西风,朝暮与共,
最美春花秋月中。
叶深情,树若懂,
纵使霜降秋渐浓。
天涯西东,临去秋红,
仍可温暖旧日情衷。
相留醉,爱正浓,
情真意切甜美雍容。
醉心温柔,日月心同,
深情春花秋月中。
哦,未觉池塘春草梦醒,
月落华庭阶前梧叶已秋声。
最是梧桐细雨,
浓情蜜意日深。
看漫山红遍,
看漫山红遍,
漫山红遍的是我,
明春的约定。
看月落华庭,
看月落华庭,
若此生相守不渝,
定是倾世倾城。
叶深情,树若懂,
纵使霜降秋渐浓,
天涯西东,临去秋红,
仍可温暖旧日情衷。
爱深沉,你若懂,
纵使岁月深几重,
天涯或西东,
依然温婉风情万种,
温婉风情万种!
这首歌词,最具气质也最具内涵。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出了一位朦胧诗人的真正创作特质和丰富的文学底蕴。首先它的语言婉约、柔媚、优雅、别致,吐气若兰,给人一种外在韵致之美。其次借景抒情抵达“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效果。这须得化景为情,融情为景,方能看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妙处,才能抵达中国式“看山”的三重境界。
《叶深情树若懂》所选择的意象:“红叶,梧桐,帘卷西风,漫山红遍……”都具有特指的意象词语,极像某种手语,引起无边联想。有的来自于诗词典故,每涉及一句就有一种优美的场景出现,很具有时代感、距离感、立体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阔宽的知识面和不同凡响的艺术表现能力。词中某些场景透出的那种似有还无的离愁别绪,如雨后春草,若隐若现。某种期待与顾盼,又隐约着那种聚散两依依的缠绵。
《叶深情树若懂》无论是外在韵致还是内在蕴含,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美感,让人触一眸怦然心动,瞥一眼醉在其中。这种艺术创作,绝无仅有,堪称一绝!
记得诗人古马有这样一段诗论:“热爱寂寞,沉浸于自己的内心。相信你内心觉悟到的一切,相信那真诚的东西,守住你内心的树――使它免受名利的干扰,让它的枝条自由自在地生长,向着自然,向着广大和虚无,由此,你将触摸到比星星更丰富的东西。”
毛梦溪就是能够耐得住寂寞,悟得出真理,以至诚至真的心,把至高视野投向宇宙,投向广阔。“以沉默至痛的语言站进现实,以随意如水的歌声出离人群。”毛梦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文字领域的滚打摸爬,让他的诗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写作技艺炉火纯青,并且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立的艺术创造性。
1、诗歌赏析:
诗分成六小节去推演,每一小节的前三个诗行的诗句完全相同,都是“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而每一小节中的第四个诗行,也就是最后的一个诗行,才是这首诗的发展主线。假如把六个小节中的第四个诗行的诗句串连起来,便能清晰地发现这一段初恋故事的演变。以下我们便用箭号将这六句诗句串连起来去看这个初恋故事的发展: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在梦的悲哀里心碎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紧密地依循着此一发展线,我们便不难发现此诗是诗人徐志摩在诉说自己的初恋故事。这个初恋故事,如何由当初的相遇相识,发展至甜美的初恋,一直到对方的负心,让他初尝失恋的悲伤,他由英国返回中国奋斗争取了一年多,但林徽因选择了与梁思成赴美升学,这个决定,等于宣判了这个初恋故事的终结,在回天乏力下,诗人只能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最后是美梦的彻底破灭而生命暗淡无光,步步写来,真是悲伤已极!这便是这个初恋故事的概要。
落实到诗的本身,第一节的“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具体地是指徐志摩与林徽因的偶然相遇相识,而这个初遇让徐志摩对林徽因产生了不能自拔的感情,他,彻底地沉醉于这个似乎完全不真实的梦中,依洄荡漾在这美梦的柔波里,明确地言之,就是一见钟情!这个确定的时间与地点是1920年11月19日伦敦国际联盟协会的会议席上。徐志摩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业后,他放弃了在美攻读博士,而计划横渡大西洋到英国剑桥从学于哲学家罗素。相对地,林徽因则是随同父亲林宗孟先生从中国乘船到英国,林先生在英国与欧洲各国考察欧洲议会政治,林徽因则在英国上中学。徐林二人的相遇相识并发生了初恋,后来徐志摩在1925年发表的《偶然》一诗便含蓄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云”是林徽因,“水”是徐志摩。云自在轻盈在空际上随风飘移,偶尔与地面上的一流涧水相遇,于是便产生了投影关系。云,她的明艳,点染了地面上卑微的流水的空灵,让他觉醒过来,“讶异”与“欢喜”,使静静的流水不期然地轻波起伏,迷失了自己,他完全被纷乱所占据,但同时他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如醉如痴,如梦如幻,于是他便依洄陶醉在梦的轻波里。事实上,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一见钟情!并且,在《偶然》一诗里更进一步把他们安排在茫茫的“黑夜的海上”,他们就正如方向不同的两艘船,各自奔赴着各自的人生的途程,但是,竟然相遇了,这个“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虽然短暂,但毕竟擦出了生命的火花而相互地照亮了彼此!
2、《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现代诗人徐志摩于1928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此诗是诗人在经历种种挫折、痛苦与思索后所作,主要表达了作者追求那种“回到生命本体中去”的诗歌理想。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诗中用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戴望舒 波德莱尔 诗歌美学 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学艺术有不同特色,不同国家、民族的理论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不同文化系统的诗学、美学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①戴望舒与波德莱尔,同为象征派的代表,但却在各自民族的特定时期,用各自的诗歌实践了自己美学追求。
戴望舒的出名之作《雨巷》曾受马拉美音乐美诗学主张的影响。《雨巷》的风神在于烟雨迷离的巷陌、悲凉似梦般的丁香姑娘、低徊往复的音韵和清愁。丁香的凄美含情恰如美人憔悴的红颜、寂寞的幽馨,是形神合一的喻设,这一意象在诗中构成了理想之爱的氛围,更传达出一种浮动着的意绪,一种迷离恍惚的感觉,极富古典婉约的情致,很类似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名诗《夕阳》,并有西方感伤浪漫主义的余音。“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淡出一幅细雨蒙蒙、情思隐约、怅惘错失的忧患水墨,带了深绻的思绪,轻落着爱的愁意,丁香伊人渐行渐远。②戴望舒借虚境向本体深入,泄倒自我心理,映现个体生存状态,是内化的高层关照。《雨巷》就像波德莱尔概括的,“美是这样一种东西:带有热情,也带有愁思,它有一点模糊不清,能引起人们的揣摩猜想。”
戴望舒于1937年3月写于抗战开始前的小诗《我思想》:“我思想,故我是蝴蝶/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他在思考自己的生命问题,也在思考自己的艺术命运问题。自己的艺术追求,被别人批判是贵族的,资产阶级的传统,是颓废派的代表,他用“蝴蝶”的意向,来暗示传达自己的真实信念。“蝴蝶”是庄子创造的意向,到晚唐李商隐的《锦瑟》里边,也用了这一个意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几乎成为传唱千古的名句。戴望舒用“蝴蝶”的意象,传达他自己的生命和艺术的哲学。“蝴蝶”是一种美的象征。他的意思是说,“我思想,故我是蝴蝶”――“我”创造着,故“我”是美丽的,这是一种艺术生命自信的宣言,而“花”和“蝴蝶”是一种理解与被理解者的象征,是相互吸引的关系,“无梦无醒的云雾”是一种死亡的境界,诗人是说,即使“我”死了,“我”被遗忘了,但过了万年之后,只要“小花”轻轻呼唤,“我”就可以冲破死亡的境界,重新展示自己的美丽。他这是在里强调自己艺术创造的精神和艺术创造的成果,是具有永恒性的,是不会消失的,这是一种艺术信念的表述。以上只是从一个方面来理解的,当然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即抗战即将到来时面对人的死亡,人的生命考验的思考。
波德莱尔对美的看法是“那是某种热烈的、忧郁的东西,其中有些茫然、可供猜测的东西……神秘、悔恨也是美的特点。”“热烈的、忧郁的东西,其中有些茫然的、可供猜测的东西。……神秘、悔恨”等也成了他对美的定义。忧郁成为波德莱尔作品非常突出的特点,也成为破解他对美的定义的钥匙。他的诗歌美学观点更多地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只有通过对他诗歌创作的分析才能更多地理解他的诗歌美学观点。正如作品其名《恶之花》把社会的恶和人性的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使之成为诗歌的组成部分,诗人牢牢抓住了这位丑陋的缪斯,将墓地、恶魔、骷髅、死亡、心灵或身躯扭曲的人们收纳到意象的土壤让美开出了恶的花朵。波德莱尔在自己为《恶之花》草拟的序言中是这样论述诗歌的“什么是诗?什么是诗歌的目的?就是把善同美区分开来,发掘恶中之美,让节奏和韵脚符合人对单调、匀称、惊奇等永恒的需要,让风格适应主题,灵感的虚荣和危险,等等。”
“恶”作为人类深层的人性精神和社会现实的一部分,作为艺术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恶”要么只是作为美的烘托或是道德劝解所存在,从根本上受到否定。而波德莱尔在其诗歌中却将“恶”作为审美对象,作为借以发现美、感知美的客观对应物。恶作为美的存在形式出现在诗歌中,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恶来表现美,即“发掘恶中之美”,诗人认为恶是具有双重性的,邪恶的土壤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他在诗中展现出众多丑恶的意象,如腐尸、蛆虫、幽灵、、凶犯、乞丐等等这些意象是令人讨厌、恶心甚至不寒而栗的。如果说只是简单直接的应用,那这些“恶”的象是让人不能直面的,而从“恶”到美所需要的就是艺术家的“挖掘”。是透过恶的外在意象深入到本质中去感知一种特殊的美。《腐尸》这首诗大量富于感官刺激的意象并通过“通感”使感官作用移位,引起读者的官能刺激,借着象征的手法体味,挖掘人类心灵最隐秘的存在。于是,在诗的后面几节诗人笔锋一转竟由恶臭的腐尸联想到心爱的美人。生死轮回中“你的爱虽已解体,但你的情已永存我的心中。”寓永恒之灵于腐朽,铸永生之美于丑陋。于是“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转化为美,带有旋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喜悦”波德莱尔运用着这种艺术上的特权,把“恶”的物象转化为艺术的意象,点化人间所有的罪恶及人性的病态,使之变成具有艺术美感的花朵。
波德莱尔致力于探究人性之恶,认为人天生就是魔鬼,“人并不理解自己正一分一秒地走向完全的恶魔精神”。诗歌集中运用了大量的丑恶的意象、阴湿的环境描写,变态的人性抑郁心理的刻画,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与反叛,完全消解了传统诗歌理想化的审美标准。
戴望舒在接受象征主义的过程中,像其他中国新诗代表一样,立足审美体验,融合现实契机、东方因子、形成自己的象征诗学。在诗学和审美上,戴望舒追求和谐和质感的诗风,追求朦胧含蓄、诉诸情感、想象和经验,而波德莱尔在继承浪漫主义的二元论的同时,把“恶”提升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其对立面就是理想,就是难以企及的人生目标。诗歌中反复强调的恶,其实是在暗示、象征被现实生活所压抑的理想与美德。虽然两位诗人的审美意象选择不同,但都有类似的诗歌表现艺术手法,都为象征诗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希,《中国现代诗学范畴》,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陈红颖,《现代诗情的古典底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孙玉石,《我思想,故我是蝴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 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评,《恶之花》插图本,漓江出版社,1992年。
[6] 潞潞主编,《另一种写作 外国著名诗人散文、随笔》,北京出版社,2003年.
注解
① 胡经之:文艺美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77页。
② 杜衡:《望舒草・序》,现代书局1933年版。
润泽 原名姚启龙,斋号东山居士,1992年8月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他从小酷爱书法和文学,现居中国黑龙江省鸡西市,90后散文家,书法家,诗人,代表诗歌有《月下一片痴》,《叶落情怀》等等,散文有《叶落知秋》,《一切亦如此》,《青春碎梦》等等。我想把我现在的思绪都写出来,留下来的便是回忆,我的脑海里每天喷出的都是那些文字,我知道,自从我爱上文字的那一刻起,我注定是那么的孤单,这篇诗歌是自由体诗歌,谢绝任何人转载。
谁的眼泪,染湿了这张床
文/润泽
心是冷的
泪是热的
这一刻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上一秒
还有你的笑声
这一秒
却没有你的踪影
你就这样
绝情的走了
含泪的眼神
多么渴望你能留下
此刻
悔恨的泪水
更于何人说起?
这么大的房间
太空荡
怎舍得
让我一个人住下
思念在这里肆意妄为
占据了整个房间
昏黄的灯影下
怎的这般清冷
谁的眼泪
在今夜
2016年7月26日,由肇庆市团市委、市福彩中心共同举办的“我的中国梦·青春七彩梦”广东省第七届留守少年儿童肇庆市福彩夏令营在肇庆学院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共100名留守儿童欢聚一堂,开启了圆梦之旅。主办方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了足球课、户外拓展、观看电影、手工制作蛋糕、曲奇饼、参观科技馆等内容,帮助同学们实现“我的交友梦”、“我的军旅梦”、“我的足球梦”、“我的科技梦”、“我的城市夢”、“我的大学梦”、“我的团圆梦”,使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切实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
在开营仪式上,留守儿童与志愿者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留守儿童之歌》,感动了在场所有观众,赢得了热烈掌声。在活动仪式最后,参加开营仪式的领导们为小营员们发放书包、笔记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孩子们的脸上挂满了欣喜。
小营员们来到肇庆学院的足球场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足球课。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小营员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足球技术的练习,传接球、无球跑动、跑位、射门,前场任意球的发球、守门员的扑球等等。小营员们学得饶有兴趣,教师教得耐心细致。
“我想吃一顿肯德基,因为从来没有吃过”这句话来自肇庆农村的一个留守儿童,城里的小朋友们看来稀疏平常的一件小事,却成为这群留守儿童的“心愿”。这群孩子的小小心愿,在肇庆福彩夏令营里实现了。26日下午,小营员们欢聚肇庆肯德基康乐餐厅参加“肯德基暑假圆梦欢乐Party”活动。在活动中,小营员们与志愿者、肯德基员工一起互动,做着充满童趣的游戏,动手做出可口的汉堡DIY,享用着美味的儿童套餐,乐也融融。
多年来,肇庆市福彩秉承“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长期致力于关爱困境、孤残儿童事业,积极响应团省委、省福彩中心的号召,连续7年联合市团委等单位举办福彩夏令营,目的就是为进一步弘扬“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公益慈善理念,帮助该市的留守儿童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增长见识、磨练意志、体验生活、增强独立意识,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青春能量。
(蒋碧瑜)
来源:源流 2017年1期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文化为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5月29日,“颂传统文化扬友善新风建幸福社区”林校路街道端午原创诗会暨第九届社区邻里节启动式在大兴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剧场举行。市、区等相关部门领导及辖区居民5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林校路街道工委自4月份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原创诗歌征集活动以来,得到了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辖区企事业单位职工、流动人口的积极响应。参赛者上有年逾八旬的老人,下有不到十岁的儿童,共收到17个社区的参赛作品39个。经过预赛,12个诗歌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诗歌《群众路线颂歌》《为民务实倡清廉》等表达了社区居民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与拥护;《高唱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的梦》《传中华民族美德创兴政中里家风》等体现出社区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向往;《端阳节咏屈原》《五月初五的雨》抒发了缅怀先贤、弘扬优秀传统的情怀。结合新区“市花进我家”主题实践活动,《我心中的月季》《月季花开靓社区》等作品以市花进社区、市花进家庭为主题,表达了社区居民对促进社区环境改善、打造社区优美生活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端午诗会在评委打分的基础上,首次安排了观众投票环节。每位观众都可以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3首参赛作品,街道办事处将根据观众投票,评选出三个“最受观众欢迎节目奖”。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林校路街道巳相继开展了八届社区邻里节活动,并形成了原创节目大赛、合唱大赛、广场文化周等特有的文化活动品牌。今年,林校路街道将以“友善好邻里圆梦新社区”为主题,举办第九届社区邻里节活动,在突出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的三大原则的同时,5-12月,林校路街道将围绕“乐在邻里间”“美在邻里间”“爱在邻里间”三大主题,开展16项重点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市花文化,营造与邻为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各社区也将举办各具特色的邻里节活动,深化社区灯谜大赛、美食文化节、居民才艺展等“一区一品”文化品牌,进一步构建社区居民共驻、共建、共享的新型邻里关系,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杜鹃 意象 审美意蕴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暮春时刻,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悲伤之情顿生。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在《蜀志》中这样记截: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杜鹃感人的渊源和“声声啼血”的哀鸣,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杜鹃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下面我就来谈谈它在古典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一、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杜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的诗词鉴赏题是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子规”意象的含义是: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吴融《子规》:“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该句意为:傍晚杜鹃的凄切之声,使湘江上尚未归家的游子更加忧愁悲伤,更加归心似箭。
再如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二、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三、表现环境之凄凉
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就是借“杜鹃啼血”来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而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则是借愁鸟子规的哀啼来烘托山的高峻奇险,渲染环境的阴森恐怖,从而达到强调蜀道难的目的。再如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从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就更增加了环境的凄凉和词人无穷的愁绪。此情此境,当然只能以“可堪”道之了。
四、比喻忠贞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那首《金陵驿》了。写这首诗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欠。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尤其是诗中的那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不知感动和激励了多少代的仁人志士。在诗人看来,尽管当时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那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誓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五、表达送别、怀人之意
白居易《江上送客》:“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杜鹃声声鸣啭,哀怨、凄凉,似哭;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泪洒斑斑湘竹,如血。鹃声似水,斑竹成泪,送别的凄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句,写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六、寄寓征人未归之意
杨万里《杜鹃花》:“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暮春时节,杜鹃花开,杜鹃声起,声声不歇,啼血不止。满眼满耳尽是思人之事。诗人从对方切入,杜鹃泣血不停,征人滴泪不止,表达对征人的无限思念。
韦应物《子规啼》:“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在夏夜,“南山子规啼一声”格外凄清而悠远,细节之一是,征人未回,孀儿抱泣;细节之二是,诗人不归,辗转反侧。杜鹃夜啼,既引人之思,似乎又是诗人自身的投影与写照。
从以上几点可见,或有冤屈、或是哀怨、或客居异地,或是伤春,或是谪居,都因为杜鹃啼至血流还不止,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怨,因而强化了杜鹃的悲情感人的意象。所以中国几千年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写道:“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杜鹃是一个感化人心、骚人独钟的鸟类意象,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鹃声凄凄,晨鸣暮吟,表达了诗人丰富的心灵世界,表现了古典诗词丰富多彩的审美意韵。
参考文献: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关注与研究民国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著有《从到》《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等作品。
抗战爆发前臧克家的北平之行,不仅意味着与恩师闻一多在人世间的永诀,同时也意味着两人在事业追求与前行道路上渐行渐远。
清华园相会时,闻一多曾寓意深刻地说过:“一个写诗写得好的人,做研究工作也一定会做得好!”臧氏后来撰文自诩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却极富悲剧意味地领会成“写诗会磨练人的心呵”——臧克家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980年,其时已75岁,也就是说,不仅他当时没有顿悟老师的真正意旨,且一辈子都稀里糊涂地未能明白暗含于老师心灵深处的真正“意思”。
而真正明白者,乃是闻一多喜爱的另一“家”,即陈梦家也。这就是为什么陈梦家在继诗人之后短短的十几年中,迅速成为世之公认的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青铜器研究专家,并在业内独树一帜,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这也是臧克家终生在诗歌的小圈子转来绕去,在越来越政治化的诗坛上,像小炉匠一样敲敲打打,热炒热卖,除了早年为他赢得声名的几篇诗作,再也难得有可人业绩出现的悲剧所在。
人的天赋、灵性与识见是有差别且差别巨深至大,无论这其中的哪一个方面,臧克家都无法与陈梦家匹敌。这也是为何陈梦家可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而臧克家欲求一教职而不得的又一渊。
遥想当年,闻一多不再写作新诗而钻入“故纸堆”从事学术研究后,许多文人骚客对这一颇有识见的选择不以为然,甚至讥讽嘲笑。闻一多来到昆明西南联大后,其早年的诗作一度受到云集重庆的新一代诗人与所谓诗歌理论家的非议,闻氏得知大为激愤与恼怒,他在1943年11月25日给当时正在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职的臧克家信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与学术观。
在信里,闻一多毫不客气地嘲讽说:“你们作诗的人老是这样窄狭,一口咬定世上除了诗什么也不存在你不知道我在故纸堆中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它的目的何在,因为你跟我的时候,我的工作才刚开始。(这可说是你的不幸吧!)”
与臧克家的幼稚相比,陈梦家的识见突兀而出。早在1931年9月,陈梦家主编的《新月诗选》由新月书店出版,该书共选新月派十八位成员八十首诗,闻一多的《死水》等六首当选。陈梦家在“序言”中说:“苦炼是闻一多写诗的精神”
1944年秋,在重庆的臧克家写信给闻一多,希望请托门路,为自己在昆明联大谋一教职。闻在10月12日的回信中道:“本年联大未添一人,因米贴名额,教育部有限制。此间人人吃不饱,你一死要来,何苦来。乐土是有的,但不在其间,你可曾想过?大学教授车载斗量,何足重你?你看远大点,勿再叨叨。”
故里的土地是一方书
向前翻一页记下清晨
向后翻一页已有黄昏
在书里每一串符号
都能使鬓角爬满银章
在书里每一个小节
都是滚烫的岁月留下的皱行
二
不知何时远行的汽笛
又被轻轻地按响
无论这时已经到天涯到海角
耳畔总能回荡起层层真挚的契语……
在书里有殷殷的叮咛
随着汽笛的戛然而不得不停
谆谆的话语飘触过溢出的泪花
模糊的手拼命地挥动
我不解地望着远方愈来愈远的身影
三
故乡啊请您允许我
悄悄地撕下书中的一页
我要把它制成一只无缰的纸鸢
故乡倘若您那蛰伏的梦里
悄然有只赤红赤红的纸帆
悠悠在空中固执地盘旋
最终它会缓缓地落入您的胸怀
那是您至爱的孩子
――从远方为您捎去的思念
四
圆圆的月亮,你一定来自我的家乡
要么,你怎么会和我家乡的一模一样
而且还正散发出我家汀兰的暗香
你怎么也学会和我家乡的一样
――柔柔地倾泻在我的脸庞
月亮啊你有没有见过我的爹娘
他们是否还伴着星光等待麦长
――那样他们可以为儿子读书在远方
邮寄去更多更多的票粮
圆圆的月亮啊
你能不能再返回我的家乡
帮我去探望
看看他们的双鬓是否又增了白霜
如果你看见了我的爹娘
请你躲在白云的后面
千万不要被他们看见
因为你不说我也知道是我
又让他们添了许多许多白色的发丝
五
故里的土地是一方醇厚的书
在书里袅袅的炊烟
早已在儿的心头徐徐飘荡
我要把书里那乳白色的围巾
系在爹娘的脖子上
那样他们可以在风雨中安心地等待
等待儿子读书在远方能够满载归来……
六
如今,我已流浪
漂泊在远离故土的地方
每个破晓
总会有书声的朗朗
每片晚霞
都孕育着一个新的希望……
(指导教师程艳君)
【点 评】值得称赞的是学生对诗歌有兴趣,懂得学以致用,能够将课本入选诗歌的模式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来。写诗从仿写开始,这种思路在中小学诗歌写作教学中是得到肯定的。
通看全诗,第一节是诗歌中很常见的起式,如非马的《醉汉》中“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向前翻一页记下清晨/向后翻一页已有黄昏”转用自然。“银章”和“皱行”这样的自造词有点费解。第二、四、六节明显地游离了本诗的主题意象。第三节是仿写冰心的《纸船》,有些新意,做的是纸鸢,怎么入梦的时候变成纸帆了呢?第五节才重新回到“故土――书”的主题意象上来,我们希望读到“这本书”里有什么,在书里只有“袅袅的炊烟”比喻为“那乳白色的围巾”要给爹娘戴上。诗意是需要提炼的,二、四、六节完全可以删掉。
“故土是书”这个主题意象是很丰富的,可以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具体意象,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成长体验、与自然亲近的童趣,乡间的青少年时代是有很多带着青草的新鲜和泥土味道的回忆的,越是原生态的东西越有它存在的价值。诗意呈现的应是灵魂浪漫的飞翔,青春的诗歌正可以放飞梦想和希望。
尽管写一首诗花了很大的力气,我们必须提到一些隐藏在诗歌背后的问题。寒窗苦读的压力,青春激情的消解,语言的敏感度与驾驭能力的减退,阅读视野的狭窄,长期以来形成的套路式的写作思维模式,使我们的学生更善于泛化的语词型抒情方式。
学生写诗还是要用口语体写作,生动、朴素、简明,写诗的时候想象要飞起来,要用自己的感受去写。还是先从写短诗开始,教材选入的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乡愁》皆是短诗,格式我们可以仿写,但是语言、诗意一定是自己的,不要把平时不说、不用的话放到诗里,写诗歌只能道自己心里的话。青春是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每个年轻人天生就是诗人。”
(林喜杰)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有利契机。现就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教育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以深化“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突出立德树人,以清明节为契机,以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和抒写感言寄语、网下清明祭扫等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运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一)开展“清明祭英烈”教育校内实践活动
开展放飞“中国梦”活动系列之“清明祭英烈”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怀念,培养爱国情感。
1、主题班会
各班级围绕“先烈伴我成长”主题,上一节班队会课,班队会记录表中要附有班会活动照片。
2、各年级分别开展以下活动
1、2年级:各班级利用中午读书时间举行一次清明经典诗歌朗诵比赛。(4月3日前各班提交2份最优秀的诗歌朗诵稿及2张比赛照片,上传到共享综合部—2015、3—清明祭英烈活动文件夹。)
3年级: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制作剪报。(A4竖版,4月7日11:30前,每班挑选5份作品以年级为单位上交综合部)
4年级: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办一份清明为主题的手抄报。(A4竖版,4月7日11:30前,每班挑选5份作品以年级为单位上交综合部)
5年级:各班级举行一次“清明祭英烈”征文比赛,表达对先烈的感恩情怀。(4月3日前各班挑选5份优秀作品上交,并上传2份电子稿至共享综合部—2015、3—清明祭英烈活动文件夹。)
(二)开展“清明祭英烈”教育校外实践活动
各班号召家委会的成员,带领孩子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扫活动,就近就便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革命战争纪念地、重大战役发生地以及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祭扫、献花和宣誓。强调让家长将祭扫活动的相片上传给班主任。
活动相片于4月7日上午11:30前,每班挑选2张上传至共享综合部—2015、3—清明祭英烈活动文件夹中。
(三)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等网上祭奠活动,网页将每天刊出精彩寄语,同时实时显示全国各地参与人数。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学国历史和英模事迹。
网址:登陆__网站链接进入“网上祭英烈”专门网页。
学校德育处将统计各班级学生的参与率,4月7日前将参与的网上截图上传共享德育处—__、2—清明祭英烈活动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