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42-01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植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新型病虫害也在逐渐增加。由于部分杀虫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且未进行更换,使得部分病虫害对于该杀虫杀菌剂的抵抗性越来越强,致使一旦发生病虫害,则极易引起严重的损失[1]。在植物病虫害中所应用的防治方法有多种,例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耕作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现对其防治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农药的科学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农民未能充分了解所应用农药的特点与性质,导致农民在面对植物病虫害时采取见药就用的错误做法。农民未能针对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农药,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个别农民在见识到某种农药的杀虫效果后,便习惯于对植物应用同一种农药,在发现药物效果渐渐下降后,则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病虫害对该农药产生了抗体,减低了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些农民由于未能对农药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农药毒性越高,防治效果越佳”的错误想法,在使用期间不遵循用药标准,乱用高毒性农药,导致植物死亡。少数农民在植物防治上,将多种农药联合应用,导致农药原本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了影响,例如乐果与石硫合剂联合应用,由于两者的酸碱值差异,使得2种农药的效用被分解,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1.2 对病虫害认识不足
现阶段,植物病虫害具有多种类型,特别是保护地植物,高温、高湿环境等均利于植物病虫害的发展,而农民由于对病虫害认识不足,在病虫害发生时,无法正确区分病虫害的类型,更谈不上正确用药。
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不仅可保护环境,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但是不少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且用药缺乏合理性,既达不到防治效果,还污染了环境。
2 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站点
相关部门应及早构建病虫害预报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全面调查,正确的防治情报,给予广大农民及时的指导。此外,应加强研究病虫害的预测技术、防治技术等,总结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2 组织技术培训
农民对于农药、病虫害等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观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如农技部门、植保部门等)应结合当地的病虫害类型,组织农民接受技术培训,使农民对于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知识有系统的认识,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 积极宣传其他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多是应用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而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人畜。现阶段,在植物种植中所宣传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有多种,例如抗生素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虫治虫等。
(2)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措施(如间作套种、轮作倒茬、清洁田园、中耕除草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通过此类措施可改善田园的环境,使病虫难以生存,在根本上对病虫的发展进行控制。此外,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尽可能对物理措施善加利用,如机械捕捉害虫、性诱剂诱杀、色彩诱杀以及灯光诱杀等。
(3)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通过化学农药防治时,在应用农药时需对以下要求严格遵循[2]:一是在用药时,应结合病虫害类型而选择相应的农药,通过对症下药而预防误用农药的时间,达到防治目的;二是掌握好对植物的防治时期,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在病虫害方面的情报,并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环境状况等,合理用药;三是用药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农药的剂量以及用药频率,防止病虫对农药产生抵抗性。
(4)注重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栽培措施促壮植物,将植物抗病性提高后采取喷药防护措施,防治病菌的入侵。对于已受到病虫害损害的植物,则结合其损害情况(例如损害部位、损害程度、发生范围等),对植物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喷施生物药剂或化学药剂、浇灌、诱捕、人工摘、人工修剪等)进行控制[3-4]。例如:人工摘除植物中病烂部位以及虫果等;人工挖出在地下的病虫,并剪除受到损害的枝梢;人工刮清枝干表面的虫体、烂皮、蛹卵等。
(5)性信息干扰。该方法通过提取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并进行人工合成,将其施放在植物中,从而对鳞翅目害虫造成干扰,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5]。
3 参考文献
[1] 陈亮亮.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2011(1):94.
[2] 范忠赞.浅谈如何有效加强对植物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1(4):122.
[3] 胡爱军.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200,313.
关键词: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01
对于果树种植而言,防治病虫害工作是影响果树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病虫害问题的产生,会显著影响果树的成长与结果,病虫害的传染性与危害性,能够对整个果树范畴形成较大的迫害。鉴于这一状况及问题,应当科学的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对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保证相应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是果树成长阶段的重要灾害,甚至会导致减产或绝收。在预防当中,大部分果农会将注意力投入到灭杀当中,对预防极少关注,导致病虫害持续上升。比如柑橘小实蝇,在早期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则会在坐果后寄生在果实中,较难去除。在这一病虫害开始出现时,并未引发关注,在时间的推动下,逐步加重,不断传播,构成了严重的病虫害。果园生态系统是随时改变的动态系统,与气候条件及季节更替关系密切。因为每年的光照、降水量等因素都有所差异,果树在病虫方面的类别、传播速度以及发生时间均有所差别。需要果农在种植时严格掌握果树生长规律,在果园系统动态监控方面加强力度,一旦发现病虫害,则需尽快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1]。
1.2 忽视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
果树越冬时,根茎处于生长缓慢的状态,此时果树的病虫也会进行休眠,在这一阶段,果农较少对果树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防治。实则此时的病虫仍会危害到果树,假如忽视了,则会令春季病虫害更加严重。
1.3 农药滥用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大多通过农药给予防治,在防控当中,果农较多的运用不同农药防治病虫害。果树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将各种农药都投放到果树当中,果品农药残留超标情况极为严重。
有些农药残留时间较久,比如乐果、甲胺磷等毒性较高、含量较大的农药。边远地区乃至经济不够发达等地,滥用农药现象极为严重,果品农药污染问题较重。
2 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科学选择果树品种
果园的生态环境包括果树、害虫、益虫、微生物等,果农需要科W挑选果树品种,有效规划种植范畴。例如因为在果树的成长阶段会产生相互移植、病虫害交叉感染等状况,苹果树不应与桃树、梨树进行混合种植,梨树也不宜与桃树相混合。果农还应当选择有机肥料、掌握剪除病虫果枝、清理果园环境等方法,打加快果树成长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2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制定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农业防治为根基,生物防治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挑选适宜的生物控制技术。将物理防治工作做好,在冬季将病虫枝修剪好,将枯枝败叶清理掉,夏季配备好杀虫灯等人工诱杀方法。
2.3 加强保护和运用天敌
尽可能减少使用广谱农药。逐渐降低硫磷等农药的使用量,挑选具有内吸性、选择性的农药,挑选适宜的农药剂型与施药方式,尽可能规避药剂和天敌触碰。提高生态环境,展现出天敌的效果,大面积种植有益生物,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为天敌更改寄主与繁殖场地。通过人工方式将天敌释放出来。农药大面积喷洒,令天敌越发较难控制害虫,可以通过人工方式繁殖或释放天敌的方式,将天敌的数量进行补充。
2.4 定期培训农民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农民果树种植技术
农民作为果树种植的重要管理人员,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力量。在防治病虫害时,农民的合理种植技术可以确保果树健康成长。转变农民在传统方面的理念,通过绿色方式治理病虫害。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包含果树种植知识、病虫害的类别、生态环境乃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创建病虫害防治示范田,通过新型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让果农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给予重视,让果农学会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2]。
3 结束语
果树存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应当引起果农的重视,本着综合性防治的原则,在防治过程中需要考量到诸多影响因素,依照实情给予治理,分阶段有效选择药物剂量,及时将果园杂物进行清理,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建立符合实际的防治规划,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好,以提升果产品的品质与数量。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reventative points for plant diseases.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
Key words: plant; plant disease; preventative points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88-01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植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一些新发生的病虫害也不断加重。由于某些病虫害对长期单一使用的一些杀虫杀菌剂产生了很强的抗性,导致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病虫害的防治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本文就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 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农药基本认识 许多农民不了解农药的性质,当植物发生病虫害时,不分是杀虫剂还是杀菌剂,也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见药就用,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大大降低。
1.2 对病虫害缺乏了解 目前,植物病虫害种类较多,尤其是保护地植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给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有明显的增加,而很多农户不分病害和虫害或者病害、虫害之间不分是何种病或何种虫,见有病虫害就打药,不能做到对症下药,误用农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1.3 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 有的农户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换用其它农药产品,而是采取加大药量的方法,结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病虫害的抗性也不断增强。
1.4 盲目使用高毒农药 由于农户缺乏农药使用知识,错误地认为毒性越高,对防治病虫害效果就越好,在使用农药时不按农药安全标准,结果把高毒、高残留农药用在植物上,导致植物死亡。
1.5 混配农药 一些农户随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喷施,即使购买的是复配制剂,使用是还要自行混配,有些农户甚至将同一种有效成份的复配制剂或不同商品名称的同种药剂混用。例如:常用的乐果、敌杀死等等弱酸性或中性农药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混用,结果分解失效,影响药效。
1.6 对生物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生物防治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不污染环境,是降低农药残留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防治病虫害中,农户往往都是用化学防治,而且用药不合理,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环境。
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2.1 逐步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点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建立病虫害测报点,加强病虫害系统调查,准确病虫害发生防治情报,及时指导广大农户防治病虫害。同时,加强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技术研究,掌握各种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制定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指导病虫害综合防治。
2.2 开展技术培训 农民对农药基本知识和病虫害缺乏了解最基本的原因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用药意识和防治病虫害意识淡薄。为此,作为植保、农技部门,应当主动积极地进行基地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测报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指导病虫害防治,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成本。一方面要做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对生产者的培训。
2.3 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一是农业防治。采用抗病虫品种,通过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农业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根本上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应尽量利用灯光诱杀、色彩诱杀、性诱剂诱杀、机械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二是生物防治。尽可能选用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用抗生素)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于天敌安全,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目前应重点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抗生素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三是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在其他措施无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有效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使用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合理用药,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选择对口农药,合理用药、对症下药,防止因误诊而错用农药,既贻误防治适期,又造成农药残留量增加。②掌握防治时期,适时用药。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植保部门提供的病虫发生情报及时进行防治,不可盲目用药。③科学用药。正确掌握农药剂量,严格按照产品推荐的使用剂量;提倡交替轮换或复配用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四是预防为主。病害的防治首先通过栽培措施促壮植物,在提高植物的抗病性的基础上进行喷药防护,预防病菌的侵入。对已经发生危害的植物病虫,则根据发生的范围、程度和受害的器官、部位,分别采取人工摘、刮、挖、剪、诱捕和浇灌、喷施生物、化学药剂等手段进行控制和消灭。如人工摘除病、烂、虫果;刮除枝干上的病烂皮、瘤、潜藏的虫体、蛹、卵;挖出地下的病原体和害虫,剪除白粉病、黑星病、腐烂病、干腐病,梨小、桃小、梨茎蜂、蚱蝉等危害的病虫枝梢;利用性诱剂、糖醋液、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树干绑草等方法诱杀潜叶蛾、卷叶蛾、桃小、梨小、桃蛀螟等食心虫和一些毛虫类;用不同的杀菌、杀虫剂浇灌根茎或树盘防治各类烂根病、根棉蚜和桃小食心虫以及其他地下的病虫害。五是性信息干扰剂。性信息干扰剂取代性诱剂已被广泛应用。性信息干扰剂是通过对鳞翅目害虫性信息素的分析和提取,人工合成了它们的性信息干扰素,按一定密度施放于植物中,扰乱鳞翅目害虫的,使其不能生育,达到代替农药的防治效果。现在开发出的产品有针对植物的卷叶虫和果实食心虫的单一型性信息干扰剂及复合型性信息干扰剂,使用性信息干扰剂后大幅度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80%以上)。而且针对近年来对许多植物危害严重的甲虫类,合成了复合型性信息干扰素,使用方法在进一步研究。性信息干扰素只对特定害虫种类起作用,不影响天敌,是良好的害虫防治材料。
参考文献:
关键词病虫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02-03
TheIntegratedControlMeasuresforCropDiseasesandPests
ZHENG Jun 1CHEN Tian-yi 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 2 Breeding Stock Market of Chongqing City)
AbstractAgri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Effective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is a key for improving crop quality and yield.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preven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which is an combination with agriculture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Integrated control can control the pest significantly,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 and cultivate green and pollution-free crops.
Keywordsdiseases and pests;agricultural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发展的程度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作物病虫害不仅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稳产和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病虫害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年损失粮食约4 00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
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具体防治措施上要依据作物种类、时间季节的差异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开展综合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是“绿色、健康、可持续”,即重视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安全等带来严重问题,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当前的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综合利用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同时科学使用农药,从而生产高质量和无公害的农产品。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就是以选育抗性品种为基础,利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各种耕作技术和方法,创造有益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不利于病虫生长和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作物增产和质量提高的目的。
1.1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当地的主要病虫害情况,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性品种,是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防治方法。大量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小麦、玉米、辣椒、果树品种,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强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1]。如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可有效降低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使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减轻稻瘟病损失;选育耐番茄枯萎病的番茄,可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1.2轮作倒茬和清洁田园
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如不同的农作物可实行至少3年的轮作换茬,具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和增产的明显效果。交叉轮换品种,在栽培上配套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长期提高产量。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残留在病叶或者病果中,将病残体和病果全部清理出田进行销毁或深埋,可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如棉花种植过程中将拔除下来的废、虫、弱苗带出田外,可减少棉蚜量70%~80%。
1.3深耕晒垡
大量的病原菌被埋在深土中,运用深耕技术,将土壤中的病原菌或害虫翻到地面,经过严寒或者曝晒可清除病残体和害虫,除去土壤中有害生物。如对往年棉叶螨、棉铃虫发生重的田块进行深耕晒垡,可有效压低害虫和病原菌的基数,明显降低来年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1.4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作物抗性,还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根据农作物种类合理配比氮、磷、钾,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加产量和提高植株抗病性。如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可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能力,增强植株抗倒力。
1.5合理灌溉
灌溉应根据天气、作物需求状况、土壤湿度等因素来定,以达到合理适中。因此,宜尽量采用滴灌技术,控制大水喷灌、漫灌,否则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而诱发病虫害发生,遇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内涝。同时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以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1.6 调节播期
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有的作物可以晚播或者早播,避开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如春甘蓝选用早熟品种,可避开菜青虫的危害,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生物类制剂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如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自然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特点。除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以外,有的连续使用后可对一些病虫害有连续持久的抑制作用。
2.1生物防治病害
主要利用抗生素、病毒制剂、病原微生物寄生物等防治农作物病害。抗生素是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杀伤甚至分解其他有害微生物。如用武夷菌素水剂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用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宁南霉素对蔬菜白粉病、病毒病表现出明显或较好的防治效果[3];井冈霉素治理水稻纹枯病,弱毒疫苗N14(中国科学院研制)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2.2生物防治虫害
2.2.1以虫治虫。即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生。如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可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使用捕食螨防治蔬菜螨虫、果园西花蓟马和白蜘蛛;应用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柑橘、葡萄蚜虫和介壳虫;以及多种甲虫、蜘蛛、蛙类、蟾蜍等天敌对田间多种害虫起到捕食和杀伤作用[4]。
2.2.2以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如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菜粉蝶、甘蓝夜蛾、小菜蛾、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5];用白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木霉菌制剂防治蔬菜灰霉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2.2.3以抗生素治虫。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目前,利用抗生素防治虫害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浏阳霉素乳油对叶螨触杀作用较强,虫螨克防治茄果类叶螨、美洲斑潜蝇初孵幼虫、小菜蛾及2龄菜青虫效果很好;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6];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2.2.4以植物源农药治虫。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植物体内能防病和杀虫的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7]。它包括:植物毒素,如烟碱等;植物源昆虫激素,具有抗昆虫保幼激素功能;拒食剂,如印楝素可阻止昆虫取食等活性物质。如使用哈次木霉T39防治黄瓜、番茄和葡萄灰霉病、菌核病、叶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3];楝素制剂、鱼藤酮或苦参碱可防治菜青虫、蚜虫、螨类等。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辐射、声波等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或者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害虫的趋化性等趋性来提高农作物质量。物理防治是一种高效的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培育无公害的农作物[8]。
3.1利用温度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热力学原理进行防治。如稻麦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温水浸种或温浴浸种,对防止蔬菜传染病毒病有明显的作用。豆科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用40~50 ℃温水浸种10~15 min,这样就会杀掉种子表面所带的部分虫卵及病原孢子,能对种子消毒杀菌,预防苗期发病。
3.2利用趋性诱杀害虫
趋性诱杀就是利用有些害虫有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的特点,设置一定的诱源,将害虫集中消灭[9]。灯光诱杀,用黑光灯、频振式诱虫灯或者双光雷达自控害虫诱杀灯可以诱杀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红腹灯蛾、棉铃虫、烟青虫、金龟子、蝼蛄、叶蝉等多种害虫。趋化性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化学物质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糖、酒、醋液诱杀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银纹夜蛾、潜蝇等[10];用黄色捕虫板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悬挂蓝色捕虫板防治棕榈蓟马覆盖;银灰色地膜避蚜防病,铝箔覆盖地面可防治西葫芦病毒病,利用银黑双色膜防治萝花叶病[11]。性诱剂诱杀是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专用诱芯诱杀成虫,减少害虫机会,降低其产卵量,减轻防治压力。
3.3利用辐射和声波防治病虫害
利用电离辐射或者紫外线辐照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能够达到杀虫、灭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如欧洲玉米螟卵在发育的前4 d,对紫外线极其敏感,而在卵历期的前4 h内,紫外线照射≥30 min表现100%死亡;对适当发育期的昆虫照射一定剂量的射线使其生殖器官发生变异,最后表现为不育,不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利用昆虫对声音的趋避性,发出一定波长的声音,可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害虫;如发振28~75 kHz的声波,进行防除嘴壶瘦蛾;以玉米蜓为对象,用与蝙蝠鸣声相同的50 kHz、100 dB(3 m处)的声音,以50 ms的脉冲声波,从17:00发振到翌晨9:00,玉米被害率减少50%。
3.4人工物理防治
包括人工直接捕杀害虫、机械阻隔等,是防治病虫害简单有效的方法。如红腹灯蛾产卵集中成块,人工摘除卵块或消灭低龄幼虫;斜纹夜蛾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可摘除卵块或捕捉幼虫;小地老虎和蛴螬危害后可于清晨在被害幼苗附近扒土补捉[12];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具有假死习性,可拍打植株使其掉落而捕杀。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指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高效、快速、方便、适用面积大等优点,在过去50多年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取得显著的成就。
4.1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最快速和最有效直接大量地杀死病原体和害虫的防治方法,尤其是当病虫害大量集中暴发时,化学防治是最简单、快捷的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可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并且运用不同的使用方法,快速地消灭或减少病虫害。但是化学防治同样具有很大的缺点和危害,大量使用农药会使害虫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产生抗药性,其农药防治效果会降低;长时间的使用化学农药会杀死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病虫害会更加猖獗,同时会使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会污染环境,农药残留物超标对人、畜等的健康造成危害[13]。
4.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4.2.1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首先是要了解农作物种类、主要病虫、次要病虫、天敌组成特点等,其次是根据害虫系统监测与田间调查,时刻监测预报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在病虫害防治初期做好调查,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合理选择专一性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4.2.2使用专一性的农药。在使用农药之前,要根据病虫害的监测情况,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选择专一性的化学农药,对症下药。如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可用胃毒或触杀剂农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选用具有内吸作用的农药;合理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苹果面出现轮纹病斑,就应该用内吸性杀菌剂杀灭病菌而不能用保护性杀菌剂。不能够因为快速消灭病虫害而使用高毒、高残留、“三致”毒性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农药。使用专一性农药可以防止因为错用农药而延误防治时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对于培育健康、绿色的农作物品种十分重要。
4.2.3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浓度。化学农药的使用应该符合一定的浓度标准,即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地配置;如果农药剂量和浓度过高,会造成农作物上残留物增加,大量造成浪费和污染;但是若农药的剂量或浓度偏低,则对于病虫害防治没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温度等条件适当调整浓度。
4.2.4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正确的用药方法。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合适的施药时间应是在病虫害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和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而且天敌应处在较少或不活动期。很多害虫的防治关键期是在卵孵化盛期。抓住这些防治关键期用药防治1~2次即可基本控制病虫危害,发生严重时,应在第1次喷药15~20 d后进行第2次喷雾;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药液被冲洗。同时根据注意天气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提高防治效果。喷雾时间应在无风日5:00―7:00或18:00―20:00。
施药方法同样十分重要,一般使用机械带动的喷施设备及液压式、气压式和熏蒸施药方式。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如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叶面残留期较短,对土壤和根茎处理时间则长;对地下害虫,可采用药剂拌种活毒饲法;对作物叶茎部病虫害用低容量喷雾的方法。在喷洒农药时,要注意提高农药的湿展性能,如乳油、油剂在植株上的粘附力较强,而水剂、可湿性粉剂的粘附力较差。在一些除草剂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可提高展着能力,如二甲四氯加0.5% 硫酸铵后,吸收时间可从24 h减少到10 min[14]。
4.2.5科学地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同一种农药在同茬作物上使用过多,会造成对该药的一种抗性,其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因此,不要对一种病虫害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可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或将几种可混合的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科学地轮换用药。了解不同药剂的成分和功效,根据实际病虫害发生交替使用,可避免产生抗性,提高防治效果。例如:爱福丁、虫螨克星、奇螨宝的主要成分都是维菌素,扑虱蚜和蚜虱的主要成分都是吡虫啉,甲基多保安的主要成分是甲基托布津等等。因此,了解不同农药的成分,科学地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和延缓抗性产生。一般同一种药剂在一茬农作物上不能连续使用3次以上。
(2)科学地混合用药。混合用药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效果好,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混用农药,把2~3种不同作用的农药混合使用,配成复合制剂,可以扩大防治对象,做到一药多治,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同期内发生某种病害和虫害,选择可混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喷,可提高防治效果。混用的前提是混合后无物理及化学上的不良现象,如降低药效、产生沉淀等。
5小结
病虫害防治是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主要是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其能够在短时间里控制病虫害,但是却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作物化学物质残留等很多问题。因此,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非化学防治对于病虫害防治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作物品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非化学防治的力度,建立可持续、绿色生态的防治病虫害体系。化学防治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必须科学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提高防治效率,较少施药的次数和用量等。任何一种防治手段,单独使用都具有局限性,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随着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6参考文献
[1] 李晓明,李明.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吉林农业,2010(8):88-91.
[2] 肖晓华.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92-94.
[3] 轩永红.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191,201.
[4] 杨荣明.以色列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J].中国植保导刊,2006(8):44-46.
[5] 张增为,王志武,刘玉敬,等.黄淮海糯玉米品质、产量和抗病虫害育种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133-136.
[6] 秦雪峰,孔凡彬.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24,4057.
[7] 姜春敏,刘连喜,张国华,等.大白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84-185.
[8] 柳弟贵,熊立新,钟国勋.无公害黄瓜防治病虫害生产技术[J].上海蔬菜,2009(3):30-31.
[9] 朱京斌,陈庆亮,单成钢,等.桔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北方园艺,2010(21):194-195.
[10] 白伍云.大棚蔬菜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0(8):85-91.
[11] 李建华.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77-178.
[12] 张敏,雒新林,邢晓丽.线辣椒苗期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2010(3):44-4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止技术方式方法
森林发展能够促进国内农业以及林业生态效益的发展脚步,可现在病虫害对森林质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进而使我国森林经济效益大大降低。现在中国森林建设依旧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在病虫害防治这方面必须积极应对。可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这方面没有先进的技术,并且管理方面也很多问题存在其中,进而促使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以在大范围建设森林的基础上,提升国内森林的实际生产水平。
一、分析森林病虫发生的特点
第一,现在森林经常会发生病虫害,并且森林的受害面积也越来越大,致使森林病虫发生几率在不断增加。第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毫无规律可言,人们根本无法预测什么时间森林会发生病虫,发生病虫害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当森林中爆发病虫害的时候,就无法应用恰当的管理策略与控制方案来处理,进而影响了森林的建设以及生产,同时我国的环境以及经济效益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失[1]。之后便是森林病虫害具有极强的危险性,其蔓延以及扩散的速度都非常快,一旦当森林中爆发病虫害以后,会对生态环境以及森林资源造成直接的威胁。此外,森林还时常会发生众多中次要的病虫害,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重视这些病虫害,进而使这些次要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而变成主要病虫害,威胁着森林的健康成长。第三,经济森林发生的病虫害。最近这几年,我国经济林业也不断爆发一些病虫害,并且还逐年增重,进而阻碍了经济林的发展速度。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以及方法
(一)应用营林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在育苗阶段应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对苗圃地进行选择,不能选择土壤粘重多地势低湿的地方,假如没有选择好苗圃,那么苗木很容易发生猝倒病和苗枯病;其二,在将要进行播种时,需要消除潜藏在土壤和种子当中的病虫害,以及虫口密度降低,进而将病源铲除;其三,需要对苗圃进行休闲轮作处理,以防止虫害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其四,需要在苗圃中施加一定量有机肥当作底肥;其五,需要搞好苗圃卫生,及时把苗圃内的枯落物以及杂草与病枝残体清除,进而从根源上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其六,可以在苗圃周围放置些害虫比较喜欢吃的事物,进而把害虫都引诱到一起,再由人工进行捕杀,或应用药剂进行防治,以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2]。
2、在造林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此方面应该积极对混交林进行营造,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那些具有极强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树种,然后再对其进行抚育抚育管理,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应用整地施工与中耕除草等诸多方式对清楚病虫来源,进而林木可以健康成长。而针对那些已经被病虫害侵染过的森木枝叶,必须及时的将其处理掉,并将他们都收集到一起进行烧毁,这样就可以把大部分病源杀死,进而保护了其他林木免受病害的侵袭。
3、做好封山育林工作,以使林下植被健康成长
针对林木较为稀疏的场地,不能进行采伐与开垦,给林地留有充足的恢复时间以及空间。与此同时,还能够利用天然更新以及补播与补植等方式来使森林得以快速恢复。此外,还可以积极的进行阔叶树种的培育,使改变林分的现有结构,进而使森林生物实现多样化,以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应用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应用微生物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大多昆虫身上都存在大量的抗生菌以及真菌等多种微生物,能够防治马尾松与天牛等诸多森林病虫害,此外,苏云金这种杆菌的各种各样变种制剂很够有效防治一些林业病虫害,所以,营林工作人员可以应用微生物法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2、利用病虫天敌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在防治森林害虫时,如果可以对虫害的天敌进行应用,同样会起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所以,能够应用助迁以及引进与移植等多种方式来增加森林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以降低虫口数与害虫密度,进而使生态可以平衡生长。
3、利用益鸟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灰喜鹊、山雀、啄木鸟等多种鸟类,它们都把虫当作自己的食物,属于森林害虫的天敌。所以,应用益鸟来防治森林病虫害,能够省去大部分工作,并且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因此这种防治方式需要保护益鸟的卵与巢,还能够通过人工筑鸟巢的方式来吸引大量的益鸟,以及使益鸟快速繁殖,进而使森林病虫害得到控制。
(三)应用化学方法来防治森林病虫害
中国在消灭森林虫源以及控制病虫害等方面依旧在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现在我国有70%左右的森林面积上还在应用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所以,必须在做好预报和预测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使用农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通常化学防治分为杀菌剂与杀虫剂,其中杀菌剂又分为内吸剂、铲除剂、保护剂;杀虫剂分为吡虫啉、锐劲特、爱福丁等。
结语:
最近这些年,森林病虫害逐渐变得严重,此背景下,如果想要使我国森林事业可以持续发展,就必需重视防治病虫害这项工作,并积极引进众多种先进的防治技术以及防治方法,科学合理的对森林病虫还进行防治。森林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做好检查工作,再结合营林以及生物与化学等众多方法积极的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更好的促进国内森林事业长久、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远明.营林技术对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J].绿色科技,2014(4):169-170.
[2]王胜,潘洁,张衡等.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J].林业资源管理,2014(3):134-140.
[3]马菁.基于GIS的信息量模型在森林病虫害空间预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5):40-43,50.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措施应用
无公害防治技术农业和林业病虫害预防的一个发展趋势,病虫害防治在传统上采用剧毒的杀虫药品,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污染直接影响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和人们的用水安全。无公害防治是利用生态和生物的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管控,不会产生相应的环境污染,同时效果持续时间长,建立起防御系统后可做到长时间的防护,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相应的缺点,就是作用的效果没有传统的防治病虫害的方式速度快,同时成本高,但是瑕不掩瑜,无公害防治技术才是林业防止病虫害的最佳方法。
一、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观念
我国林业的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一般做的都不到位,因为我国的森林本身系统就有着很强的防治病虫害的能力,但是随着我国病虫害问题的不断加深,森林本身的预防能力以及不足,同时我国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在人工林中树种较为单一,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就产生了更大的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发展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为了维护林业态系统,就必要对采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保护林业产品的绿色和健康。就是要利用物种之间的生物关系,控制病虫害,提高森林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1、森林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价值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现,其是就是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绿色、安全的自然病虫害防治技术,保护森林稳定的系统,建立森林、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是人类能在森林中合理的摄取必要资源,让森林保持着森林资源一个较高的产能,在需求和生产中维持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林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包含了人类对绿色森林产品的需求,无公害病虫害管理措施能保护森林产品不被污染,保留其重要的健康价值和经济价值。
2、无公害林业防治病虫害技术发展的意义
我国森林面积巨大,所以对无公害林业病虫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了大量的实验素材,同时在林业中推行这一技术也是容易实行的。一方面。林业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能提高森林产品的产量,同时不影响其质量,能为我国林业产业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增加更多的自然生态产品。另一方面我国在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传统的防治病虫害会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危害,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传统的防治技术,带来的损失反而更大,所以从现在开始必须发展无公害的林业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二、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几个要点
1、育苗
育苗工作对于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来说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从受虫害的难易程度上来说,树木在幼苗阶段是最容易被虫害所侵蚀的。因此在育苗阶段,要格外注意对于育苗阶段的虫害防治。首先,要合理地分配营养元素的施加,以此促进树苗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做好树苗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并且将其扼杀在幼时,注意对土壤的消毒工作。
2、造林
造林的注意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对于当地的土壤、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树种,这样的科学做法能够很好地规避造林的盲目性,有利于减小盲目造林的经济损失;第二,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一片树林只有一类树种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中海,而且这样的树林对于自然灾害以及虫害的抵御能力明显不如混交林。因此,在现代的造林过程中,通常在一片林区内都种植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树种,这样不仅使得林区对于自然灾害和虫害的抵御能力大幅度增强,将害虫的规模始终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还促进了林区内的生态多样化,对林区类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都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最后,造林应该选择对虫害有较强抗击能力的品种。我国的树木种类繁多,其对于虫害的抗击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针对林区内多发的虫害来选择树苗的品种才是最佳的选择。
3、林间管理
林间管理,通俗地讲是通过人为地干预来控制苗木的生长环境,使得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虫害侵染的可能性。具体的措施为:首先在树苗种下去之前就进行一系列的林地整翻工作,这样的工作能够将土地里的大部分害虫翻出、杀死,从源头上减少了虫害发生、侵害的可能;其次,在施肥期间,要注意对树根周围的杂草的清理,因为一些害虫通常就隐藏在杂草之间,经常性的清理杂草可以有效地减少虫害的发生。
4、林区检疫
一些林区在扩大规模以及生态多样性的同时会积极引入外地的树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外地树种的检疫工作就成了减少林区虫害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加强林区的检疫工作,这不仅是维护林区的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林木经济价值,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浪潮之下,市场上对于林木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林区检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得更为重要。
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随着相关理论技术不断成熟的一种新型的理论,通俗地讲,是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的克制的原理来达到消灭害虫的方法。
生物防治有一定的优缺点。一方面,人类对于生物防治的反映较小,而且其对于林区的副作用也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由于生物防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而且其生效速度慢、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原因,目前生物防治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从意义上来讲,生物防治不是仅仅相关理论上的突破,其对于现代林业的发展以及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来说都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于人以及林区的副作用,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同时对于大面积、虫害猖獗的地区特别适用,其对于虫害的空置时间较长,从林区的发展时间来计算,基本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状态。
三、总结
我国林业无公害防治病虫害工作对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是我国应该着重发展的技术。同时林业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有着优良的先天条件,相比较农田更方面,又有优势。现在常用的无公害方式有育苗、造林、林间管理、检疫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其中生物防治的方法是未来着重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对森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保护,同时对森林植被分布做出合理的配置,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打造一个适合病虫害天敌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天敌来抵御病虫害。这种方法虽然投资较大,同时见效较慢,但是在成功建立生态系统后,能够实现长期的防治,日常维护的费用大大降低防,治效果也能有效地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蕾,霍治国,王丽,姜玉英.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06)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113-01
林业的发展对林业的生态效益与国内农业的发展都带来积极的意义,在国内的生态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病虫害使得林业的生产质量遭受较大损失,也对林业经济效益带来了损失。目前,国内林业建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待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而林业病虫害技术比较落后,其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使得林业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在渐渐扩大。因此,必须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实现林业建设与生产的水平提高。
一、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分析
首先是林业病虫害的常发性。如今林业病虫害现象越来越频繁,林业受害面积也在日益扩大,甚至林业病虫害的整体趋势在不断上升。其次是林业病虫害的偶发性,人们难以预测大面积爆发的林业病虫害。因此,当林业病虫害爆发时,难以采取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使得林业建设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损失比较严重。然后就是林业病虫害的危险性,其扩散和蔓延的速度十分快。当林业病虫害出现时,会直接威胁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再者,林业病虫害是多种次要害虫。人们往往对次要病虫重视不足,从而使得次要害虫渐渐成为主要害虫。最后就是经济林病虫害。近些年来,经济林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对山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影响。同时,经济林病虫害也对林农脱贫致富进程造成很大影响。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1.营林防治技术分析
首先,应该在育苗阶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因此,在这个阶段,第一步即选择良好的苗圃地,避免地势低湿或者土壤粘重。如果苗圃地没有选择好,很容易导致苗木的苗枯病或者猝倒病的发生。第二,在播种之前,应该对种子或者连作的土壤进行潜在病虫害的消除,以铲除病源以及虫口密度。第三,应该进行圃地休闲轮作,从而防治病原物与害虫等繁衍。第四,应该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应该适当充分。第五,应该保持苗木圃地的清洁卫生,对杂草、病株残体和枯落物进行及时的清除,从而减少病虫侵染来源。第六,可以将一些害虫喜欢吃食的植物种植在圃地的四周,从而将害虫引诱到一处,再进行集中的人工捕杀或者药剂防治,以有效地控制林业病虫害。
其次,是造林防治。在这个方面,主要是营造混交林、适地适树以及选择可以对抗病虫害的品种。然后就是通过抚育管理来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进行中耕除草、整地施工来减少病虫害来源,增强林木的树势,从而实现其抗病虫害能力的提高。对一些受到病虫害的林木枝叶进行及时清除,也应该落地病叶、病枝和病果等及时清理干净,并且将其集中起来烧毁,以防止病虫害。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一些受到严重危害的树木进行及时清除,从而实现对林内卫生状况与通气的改善,为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治病虫害。
再者,应该对下木比较多,而且林木比较稀疏的林地进行封山育林,为林下植被提供保护。禁止对这种类型的林地进行开荒或者采伐放牧,给予林地以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来恢复。同时,可以采取补植补播和天然更新等人工措施恢复森林。除此之外,还应该培育阔叶树种以渐渐实现对林分结构的改变,从而形成复层异龄林,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2.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第一,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很多昆虫体上,有真菌和抗生菌等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治天牛和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另外,苏云金杆菌的各种变种制剂可以实现多种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第二,可以利用病虫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在森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天敌昆虫防治技术非常重要,也十分有效。因此,可以通过引进、移植或者助迁等各种手段来增加森林中的天敌种群,以有效控制病害虫的密度,并且维护生态的平衡。
第三,可以利用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比如啄木鸟、山雀和灰喜雀等。鸟类一直都是昆虫的天敌,而且以虫为食。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工作,而且还不会污染环境。应该对益鸟的巢和卵进行保护,并且人工挂鸟巢以引来益鸟,促进益鸟的繁衍,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
3.化学防治技术分析
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消灭虫源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在国内,采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森林面积占据了整体的70%左右。因此,应该在搞好预测预报的情况下正确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获得较佳的防治效果。而化学防治包括杀虫剂和杀菌剂,杀菌剂包括保护剂、铲除剂和内吸剂。其中,常用的杀虫剂包括爱福丁、锐劲特和呲虫啉,常用的杀菌剂包括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和粉锈宁。
4.物理防治分析
第一,可以采用铗鼠、蛹茧或者人工捕杀等手段进行病害虫的成虫与幼虫的捕杀。第二,可以通过扎塑料布、上胶环和捆毒绳等方式来阻隔害虫上树。第三,可以采用高温处理方式来对害虫或者病原菌进行消灭。比如,可以将林木种子曝晒在烈日之下。第四,可以在秋冬季配置涂剂对林木进行涂干,以防止林木害虫产卵,有害虫的时候可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没有害虫的时候可以达到防止其他病害的目的。
结束语
如今林业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必须对其防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及时的监控与严格的管理。相关人员应该随时做好检查工作,结合营林、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防治技术与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吴登存.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J]. 科技传播,2012(10):25~26
[2]王艳丽.综述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0):37~38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防治;重要性;优化策略
随着花生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受到病虫害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彻底,将会严重的影响到花生的产量,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下大力度开展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降低其消极影响,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花生在生长过程当中出现的病害种类较多,如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等,面临的虫害则主要是食叶虫和金龟子。诱发病虫害的原因较多,人为因素、气候条件、周围作物影响等,如果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将会严重的威胁到花生的生长,由此可见,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花生不同的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下面本文就对不同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第一,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在花生播种前期,出现较多的病虫害就是真菌性的病害,如果其大面积的爆发,将会威胁到花生茎基部、茎部、根部和叶子的成长,这一病害主要在每年的6月为高发季节,7到8月再次进入高发季,因此说,在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确保花生根部以及叶部的健康成长,并为后期花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说,做好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是保证后期花生成长的重要举措。
第二,花生幼苗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幼苗期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是冠腐病和红蜘蛛。当花生幼苗迁入到花生田之后,花生开花前和花期这段时间内,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病害,做好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确保下一阶段花生正常开花结果,并保证了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在这一时期一定要确保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到位,不会对花生的开花和结果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三,花生结果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结果期,也会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即6月中旬和8到9月份,病害通常出现在叶子上,同时花生的茎部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当天气变冷之后,潮湿地区的病害会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花生病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保证期后期的健康成长,这一阶段是花生最后的成长期,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够确保花生的总产量。
总体来讲,花生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危害,将农民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并有效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在防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花生生长的始终,并增强种植人员的防范意识,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工作,并要第一时间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和效果。
2 花生病x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就重点对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第一,培育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随着技术的发展,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逐渐发展起来。花生品种的抗性就表现了其在逆境当中对于不利环境的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花生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机会就会降低,尽管其产量也会相应的减少,但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称之为一种科学的防治措施。从目前来看,当前种植的花生在抗性品种的选择上已经有了较好的普及状况,尽管产量低,但品质较好,农民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应提升。所以说,在今后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品种成为防范病虫害发生的首要任务,可以借助于技术的优势确定优良的花生品种。
第二,农业防治病虫害的优化措施。一般情况下,在土壤以及种子当中会带有花生病害菌越冬,如果连年种植的话,将会使得花生植株的生长较为衰弱,如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将会带来大面积病虫害的爆发,在这一情况之下,就需要对农业的防治病虫害措施进行优化升级。可以通过深耕深翻的方式将田间的病株残体去除,降低病菌的携带率,不能够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排通积水,防止出现洪涝灾害,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花生植株的抗病能力。
一块田地当中要合理的轮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在种植花生之前,最好是种植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并且要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种植,实行水旱轮作。同时需要注意,在播种之前可以通过短期灌水的方式,将田地间的病菌杀死,这样就能够为后续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花生收获之后,也需要及时的深翻天地,减少病菌,为确保下次种植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第三,现有防治措施的优化升级。当前,对于花生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措施和药物措施,而要想更好的实现防治的优化升级,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具体来讲,就是利用花生病虫害同样存在天敌的食物链特征,寻找花生病虫害的天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花生的保护,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对于物理防治,则可以在现有的水平之下,优化灯光诱捕的方案,多设灯源,并且将灯源的高度调制最佳状态,在灯下设置水源或者是胶质网,诱捕害虫。同时,也能够将引诱剂放在灯源附近,这样能够加大对于害虫的吸引力,更好的诱捕害虫。
对于害虫的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药物防治,但是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老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合理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需要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并且要控制好使用的方法和时间,使药物的使用不能够威胁到食品的安全。
第四,花生种植技术的优化升级。对花生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要提升花生的种植技术,就需要借助于技术的力量,为此,要配备好现代化的农机具,实现集成播种、施肥、保墒合垄等全套技术,并用现代农艺操作代替传统的播种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为了更好的降低病虫害,在花生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起花生种植防控机制,形成区域保护,将可能会引起花生病虫害的因素排除。
3 结束语
花生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为了能够确保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结合自身种植实际,对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种植工作能够有所帮助,通过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升花生种植的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慧艳.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16(11):62.
[2]李彬.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2016(10):96.
[3]王磊.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6,36(12):100.
一、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科学的规划,选择合理的搭配方式
不管在种植农作物还是树木,都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农作物的种植要考虑到环境是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应该在降水少的地方种植旱作物,降水多的地方种植水稻等;种植树木要考虑到是否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有益,是否能够更好的净化空气,最大限度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是多样性的,合理的安排种植,形成自己的格局,不仅会降低病虫害的入侵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二)利用生物的天敌相互影响
任何病虫害都不是王者,他们都有自己的天敌,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天敌来阻挡病虫害的来袭,更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比如说农作物种植后经常有病虫害的入侵,这个时候青蛙就是它的天敌,青蛙的防护效果好,能够长期的控制害虫的扩散,而且对农作物没有本质上的危害,在防治病虫的同时并没有降低农作物的质量;种植树木时,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分泌物来对病虫进行有效打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每种植物的分泌物对哪些种类的病虫有危害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病虫害的入侵,保护了生物。
(三)、使用生态、无污染的农药
农药杀虫是最为普遍、最为便捷的一种方式,但是有毒的农药在防治病虫的同时也对生物造成了危害,所以应该对有毒的农药禁止,推广无毒,无污染的药剂,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农药都不会对坏境或生物造成很大的污染,为了共同的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希望大家使用这些生态农药,不能为了节约经济成本而损坏经济建设,这是不科学的[3-4]。
二、病虫害防治对生态影响
(一)病虫害防治对生态的有利影响
病虫害的防治,减轻了对农作物的危害力,农作物能够很好的生长;植物也能够很好的生长,一方面可以净化空气,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效的吸收,减轻空气中危害物生人体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有利于构件绿色城市;对整个生态环境起到了平衡用。
(二)病虫害防治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国家的生态的保护也越来越严格,病虫害的防治越来越重要,大量的杀虫剂被人们使用,不管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还是为了保证植物的生长,杀虫剂被广泛使用。但是,有些杀虫的危害是很大的,很多人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有毒的杀虫剂,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对人的健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
三、病虫防治的经济效果
(一)病虫防治对经济有利影响
病虫害的防治对农作物来说,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些利用病虫天敌的做法更是大大的节约了经济成本;对植物来说,保证了植物的顺利生长,对城市的净化起着关键作用,减少城市对污染物处理的投入。
关键词:临夏市;蔬菜;病虫害;用药情况
近几年,临夏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稳市”战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蔬菜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推动了全市蔬菜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蔬菜生产中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有效地保障了我市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
1 基本情况
临夏市现有农村罕、南龙、折桥、城关四个乡镇,农业人口10.6万,耕地2 320 hm2,人均耕地0.022 hm2,人多地少,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自然情况属温凉偏干半湿润气候区,海拔1 750~2 200 m,年均气温7.10 ℃,年均太阳总辐射126.90千卡/cm2,年均日照时数2 567.80 h,全年0 ℃积温3 051.80 ℃,无霜期152 t,年降雨量501.70 mm。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好,适宜各种蔬菜生长。耕地中95.20 %的地为自流灌溉,水资源丰富,化肥,农药,地膜及农业机械使用水平比较高。
2 主要蔬菜种植和病虫害发生情况
2011年临夏市蔬菜种植面积860 hm2,产量84 900 t。其中,露地蔬菜513 hm2(复种266 km2)主要种植蔬菜品种有大白菜、绿萝卜、韭菜、番瓜、番茄、黄瓜、茄子、芹菜、油白菜等,占蔬菜总面积的61.80 %。日光温室89.50 hm2,占蔬菜总面积的10.40 %。塑料拱棚238 hm2,占蔬菜总面积的27.80%。冬季的日光温室生产以番茄、番瓜、辣椒、茄子、食用菌、芹菜为主。其中:番茄种植面积133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00hm2;辣椒种植面积3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20hm2;茄子种植面积5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黄瓜种植面积4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番瓜种植面积6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40hm2;豇豆、架豆等豆类种植1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6.67hm2。韭菜种植面积6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绿萝卜种植面积126.7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40hm2;大白菜种植面积12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20hm2;甘蓝种植面积33.3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6.67hm2;芹菜种植面积4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20hm2。蘑菇种植面积20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66.70hm2;马铃薯种植面积80hm2,病虫害发生面积33.30hm2。
3 主要蔬菜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用药情况
番茄: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蚜虫、白粉虱、斑潜蝇。使用的农药有杜邦克露、杀毒矾、代森锰锌、啶酰菌胺、普力克、百菌清、吡虫啉、阿维菌素。
辣椒: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使用的农药有杜邦克露、杀毒矾、代森锰锌、病毒A、吡虫啉、阿维菌素。
茄子: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疫病、花腐病、果腐病、黄萎病、蚜虫、白粉虱。使用的主要农药有速克灵、农用链霉素、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嘧霉胺、疫丙威烟剂。
黄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白粉虱、蚜虫、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普力克、唏酰吗啉、丙环唑、农用链霉素王铜、氧化亚铜、吡虫啉、阿维菌素。
番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白粉虱、蚜虫、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病毒A、乙酰吗啉胍、啶酰菌胺嘧、丙环唑、多硫悬浮剂、吡虫啉、阿维菌素。
豇豆、架豆: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蚜虫、红蜘蛛、白粉虱、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丙环唑、吡虫啉、阿维菌素、克螨特。
韭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是地下害虫、韭蛆。使用的主要农药有辛硫磷。
芹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星病、潜叶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速克灵、甲基托布津、阿维菌素。
甘蓝: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菜蛾,使用的主要农药有绿影、溴氰菊酯。
大白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软腐病。使用的主要农药有72 %农用链霉素。
绿萝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地下害虫。使用的农药有辛硫磷。
蘑菇: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菇病、蚜虫、菇蝇。使用的主要农药有蚜虱毙烟剂、克霉灵、菇丰宝。
马铃薯: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使用的主要农药有代森锰锌。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大量增加,为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广大种植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用药混乱,不科学的现象,导致了农药利用率下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因此,如何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药在生产过程中的投放量,成为农药使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重视化学农药的使用,轻视综合防治技术 大多数种植户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只注意喷洒农药治病、灭虫,不注意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等综防措施,不注意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适应性。
4.2 种植户对病虫害传播途径了解掌握不够 大多数种植户不注意、或极少注意封闭温室。由于各温室之间的操作人员经常地相互串走,随便进入对方温室,给病菌、害虫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提供了传播媒体。结果是一室得病后,在整个基地传播,无一温室能够幸免。
4.3 轮作倒茬等农业防治措施运用不够 不少种植户不实行轮作,多年来只栽培一种作物,每年换茬时又不注意实行高温焖棚,铲除温室内病株残体,造成多种病菌、害虫在室内长期孳生发展,特别是根结线虫的大量发展,给温室的病虫害防治增加了困难、增加了用工、提高了成本。
4.4 用药不科学,不规范,防治效果不好,影响作物品质 部分种植户用药时不讲科学,不问病虫害种类,不管药品性质,几种农药胡乱混配,并随意提高使用浓度。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反而对作物本身产生了药害,造成了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二是适时用药。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一旦发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掌握在发生初期,此期用药事半功倍,防治效果好。施药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大风及阴雨天气。
三是对症下药。市场上销售的农药品种繁多,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购适销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规定浓度进行施药,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四是轮换交替使用农药。必须轮换、交替使用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农药,从而提高防效。
五是正确施药方法。阴雪天气不用喷雾法,可选用喷粉、熏蒸法进行防治。防治白粉病,喷雾时叶背、叶面充分接触药液;防治白粉虱,应在早晚湿度大时进行;防治蓟马,应选择在早晚光线弱时喷药;防治蚜虫,应重点喷施蔬菜的嫩叶和叶背。
六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从施药到采收都有一个安全间隔期(多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7 t,个别长达20 t),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即便是允许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也必须达到或超过其安全间隔期限方可采收。要严格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及农药的使用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次数等,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试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58
1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1.1 病虫害检查手段匮乏
我国检查病虫害的手段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林业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法有效的承担其病虫害检查手段更新换代的费用,并且缺乏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建设,缺少必要的监测与防护手段,所以种种因素汇集在一起导致了防治病虫害措施的不完整性。
1.2 农林药物使用不够规范
农药的喷洒使用不够专业,农药的用量过犹不及,少之完全起不到任何效果,相反则农药残留过多,导致树木对大用量农药的使用出现排斥现象,进而使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林业管理人员对农药用量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有些林业维护人员多是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施工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对于林业树木的维护工作不到位,很难有效的完成林业的农药使用工作。
1.3 林区林分结构不合理
自从我国开始对林区进行大范围建设以来,支撑林业经济产出的主要项目一直都是木材运输,因为木材运输具有其独特的速成性,导致了许多林区林分单一,生物多样性缺乏,长此以往会对林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不利于保持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病虫灾害,单一的树木品种很难有效的形成抵御,非常危险,所以这种不合理的林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我国林区的安全隐患。
1.4 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保障不足
我国没有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的确切来源,基础的林业企业和森工企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较少,森林病虫害在高发的年份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达到防治目的。此外,森林病虫害防治由于缺乏资金,不能应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措施和设备,使得病虫害的蔓延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 针对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护的有效措施
2.1 增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林业地区的管理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病虫害防护措施,对于林区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重视程度,在对林业养护的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整治手段,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护工作,就要先从管理人员的思想上抓起,加强思想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且做到从思想上重视病虫害的防护工作。
资金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林业部门的防治项目资金,建立良好的资金流动渠道;敦促地方政府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的数量,对森林病虫害严重区域进行综合性政治。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的力量,用经济和生态的手段调整社会上有意投入环保和林业的资金,保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2 增强病虫害检测技术
林区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执行检测程序,使用最新检测技术,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一个全面系统规范的林业检测模式,该检测模式可以精确定时检测树木的健康状况,保证树木的质量,控制林区病虫害问题的扩散发生。
2.3 提升林区病虫害的整治能力
林区病虫害的整治工作需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为依靠,专业防护人员利用先进整治技术对病树进行清理养护,保持科学技术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协调性,对于在防治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战略,并且在做到完善处理现有林业树木的前提下,提升林区树木的质量,秉承因地制宜的栽种策略,多种植优良品质,并且加强对森林病虫害初期的防治工作,在林业全面普及绿化的过程里,把病虫害的整治工作与林区生产相结合,并且一定要时刻提醒林区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林业系统对树木病虫害的制约能力,在解决林区病虫害问题上要采用人工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计划,然后各个相关人员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紧密操作,综合提升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2.4 杜绝病虫害林区的高危树木种苗
林区树苗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关系着万千林业的兴衰,是我国林区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林业工作防护系统的原则,依据我国现今林区检疫的行业标准,规定管理人员要做好如下几点要求:要做好林区防疫的宣传工作,增强林区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与当地群众互动,共同治理林区的模式,要取得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然后是对于经过防疫林区的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排查,详细检查播种木苗的健康程度,切记要杜绝问题疫苗流入林区,造成大规模减产情况,林区防疫工作的,要加大力度,对城镇周围的绿色植被进行定期检测修整,提升城镇绿化规模,上述控制病虫害疫情的主要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对病虫害疫情源头的控制。
本文深入阐述了现阶段林区病虫害问题现状,以及防治病虫害的若干建议,林区防治病虫害的发展方向是多样性的,应该建立起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保证我国林区经济可以蓬勃向上发展。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9.041
1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1.1生态学原则
森林是由多种生物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平衡关系,林木、病虫、天敌及其他生物等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生态圈,其中任何一个节点的改变都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从而影响林木的生长,所以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保持这种平衡,对于林业生产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科学调整,合理进行控制和调节,例如育苗、移栽、养护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及天敌的生存环境,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预防的目的。
1.2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重点是要注意林木的生长安全、人的安全、害虫天敌及其他植物的安全,在综合防控病虫害时要做到兼顾,要对森林的生态组成、生长变化规律、相互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在防控时要从微观入手,针对具体的对象,充分考虑生态规律,科学选择技术手段和措施,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的优点,达到取长补短的防控效果,综合运用园林技术、天敌保护、物理、化学等方法,达到对生态破坏最小,控制病虫害效果最好的目标。
1.3环境保护原则
近年来,全球气候都出现异常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极限,导致全球气温变暖,这给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温暖的气候十分利于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的发生呈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防治过程中,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又会使病虫害出现耐药性,导致不得不加大药量,这就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之中,成为环境保护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深入研究病虫、天敌、环境、植物等生态组分的自然关系,在防治策略和技术手段上,要尽可能利于环境保护为原则。
1.4经济效益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林木生长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林业产出下降,收益降低,但在防治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另外环境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一旦受到破坏,恢复起来是十分不易的,所以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经济效益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明确防治目标,也要兼顾防治成本,要深入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充分利用天时、地力条件,掌握好最佳的防治时期,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2.1 科学规划林业生产
在林业生产方面要科学规划和安排,科学进行区域设置,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林木品种的配置,抑制病虫害发生,形成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栽植一些抗病虫害品种,减少易发品种。要有长远规划,选用本地的抗性树种,以适地适种为原则。
2.2 做好检疫工作,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传播性,要做好检疫工作,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科学检查,严格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在森林产品的调运环节中,要进行严格检疫,避免疫情传播,疫区的苗木产品要严格禁止外运,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等部门要严格做好检疫,形成联动态势,切断外部虫害入侵,同时也严格禁止内部疫源外出,防止有害生物的异地传播。
2.3 加强管理,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
病虫害为害是外部因素,而林木自身的抗性是内部因素,在防治病虫害上要内部外部同时进行,要加强生产管理,提高林木自身的抗逆性,促进林木长势良好,提高抗病力。结合林木的生长规律,在水分供应、除草、肥料供给、修剪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林木生长所需的必备条件,促进长势,提高抗性。
2.4 推广无公害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无公害防治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防治措施。生物防治主要是采用病虫害的天敌来达到防治病虫害发生的目的,是一种比较理想、效果明显、作用持久的措施,一旦天敌种群建立,将会持续长效抑制害虫的发生,这种防治措施具有环保性和经济性。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菌剂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相对化学药剂具有污染小,基本不危害人畜特点,能持久控制病虫害,同时也能保护天敌,例如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等,在林业病虫在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时会用到化学药剂,效果好,见效快,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及药剂乱用的问题,因此要合理使用,在用法和用量上进行控制,要认真分析病虫害的类型,采用针对性强的药剂,同时在施用技术进行改进,以低毒、低残留、高效的药剂,采用喷施、涂干、根施、注射、药土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