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5 09:3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行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电力行业;电力营销;创新;分析
1 简要叙述我国电力行业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国对于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有一个广泛的认识,那就是已经到了进行改革创新的时候,现阶段进行电力营销创新主要有三个原因。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阐述。
1.1 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创新是由于现在的经济市场已经转化成了买方市场
在我国十九世纪末期,尤其是1997年,我国的电力行业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不断提速,我国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紧张,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电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电力供应市场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这样的转变导致了我国电力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期来临,我国的电力市场需要从根本上以及发展战略上进行改变以及创新以便适应当前电力行业市场的发展变化,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创新是由于我国现在已经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强有力挑战
我国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性的社会发展趋势,我国的知识经济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取代了我国的工业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点。知识经济主要指的是创新经济,在这一种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利用创新来带动我国的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也是如此。在电力行业中掌握了知识经济的脉络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创新力,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知识经济必须融入其中,只有将两者融合才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力行业的营销工作发展和创新,跟上时展的步伐,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1.3 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创新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需要其进行创新以及改革
我国一直在提倡并且主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改变来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电力行业没有跟上我国的发展大环境就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的全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由于电力行业在我国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因此我国的电力行业各项工作都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电力营销也是一样的问题,要不断的转型营销战略和方向,让电力营销更好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2 简要叙述我国电力行业进行电力营销创新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创新需要从观念创新上进行突破
2.1.1 电力营销的观念创新需要进行亲情电力营销的创新。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亲情营销创新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电力行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电力客户,人们要在这样的观念下进行电力营销工作的转换,从粗放型营销转化成为制约性营销。要针对电力客户建立开放式的服务中心,同时要在营销过程中注意每一个客户细节问题,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的,舒适的服务。例如在营销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情切等,人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拉近人们与用户的距离,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
2.1.2 电力营销的观念创新需要进行知识营业电力营销观念的创新。上文提到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我们要重视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智力资本。在营销的大环境下,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了智力竞争。人们要对电力营销的信息以及专业知识进行重视。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端正电力营销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理念,提升营销过程中的知识含量以及科技含量。尽量实行无纸化的营销办公,不断的建立健全营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电力营销以及服务。
2.2 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创新需要从市场创新上进行突破
2.2.1 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创新需要制定相关的灵活市场价格策略。在电力营销过程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价格,因此我国要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利用有效的市场价格杠杆,在用电价格问题上可以制定相应的鼓励价格,一切为用户服务,在保障电力行业一定利益的基础上尽量的满足用户对于用电价格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价格上推行鼓励价格,但是在用电服务问题上还是要保质保量的向用电客户提供优势的电力服务。
2.2.2 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创新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电力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实行电力价格创新过程中,不能够盲目的进行价格推广和制定,要根据现有的实际市场来进行调查研究以及认真分析,对于整个市场的电力价格要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于市场价格的分析来找准电力企业自身的价格定位以及发展方向。
2.2.3 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创新需要电力行业不断重视农村电网的发展。由于我国的城市用电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这样电力营销工作就要及时的进行转变,我国的农村电网还不是非常的发达,这里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伴随着我国农村用电知识的普及,用电量正在不断的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2.3 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创新需要从营销策略创新上进行突破
2.3.1 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有更加柔性的营销策略。即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以适应并满足个性需求的一种方法。采取这一营销方法要求企业改革以往高度统一、程序标准化的集中管理,实行面向实际、灵活性的分散管理。虚拟经营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2.3.2 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不断的发展网络电力营销策略。即在互联网络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电力企业可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电力商品信息,在网上实现电力商品销售和服务。
2.3.3 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不断的同银行业以及邮电业进行合作。与银行合作委托POS机收费,实行异地缴费存折一本通。解决排队缴费难等问题,为城乡居民收费模式创出了一条新路。
2.3.4 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不断的进行相关的宣传营销。与客户沟通不能被动等客户上门提意见,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和客户沟通。对一些热点问题和业务发生政策性变化时,要通过媒体及时向客户传达,消除客户疑虑。定期在有关媒体企业形象宣传广告。
参考文献
[1]朱蔚.浅谈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0(33).
[2]沈百新.强化需求侧管理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9).
[3]曹世光.需求侧管理要你没商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998(7).
一、 建立内部独立审计机构的作用
1、 制约作用
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维护企业的利益及经济秩序。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 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对部门负责人离任前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经济违法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特殊作用。
2、 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保障股民资产的安全、完整。 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出资人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 同时,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逐步完善,处罚制度的逐步严厉以及税收、财务制度的不一致性,建立内审制度也是合理规避纳税处罚、减轻企业税负的唯一有效途径。
3、促进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不定期的开展对企业的子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 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也要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为重点,以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为目标,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从创建到今天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所关注的还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这主要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企业建立了现代公司管理体制,企业规模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内部审计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内部审计体系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新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原规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不再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扩展为所有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因此,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与交流,帮助企业学习现代的审计知识和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保证,也会给内部审计事业带来繁荣。
三、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充分体现出内部审计。
1、加强和规范内审机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全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也搞不好。因此,企业建立内审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但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将审计的结果直接向总经理以及财务经理报告,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搞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要注意选调复合型人才,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除熟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计算机、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改善企业内审人员的结构。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促使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增强其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交流、考察活动,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2、提高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制定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是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搞好了,企业管理系统才会完善和严密。企业内部审计更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审计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首先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对企业内控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找出影响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科学、行为规范。企业的内审机构,应对企业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设备维修、费用成本、经营效益和税后利润分配等,实行定期审查监督,科学、严密的审查监督制度,是正确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保证。
3、抓好管理审计。当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也就是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过渡。尽管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高起点、高层次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也是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审计人员应通过财务审计,保证财务运行的合理合法,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有用。在此基础上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论文摘要:介绍中国电力行业规制历程,结合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现阶段改革成果和不足;探讨应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局面,形成竞争格局,深化电价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
1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电力行业一直被视为自然垄断行业,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国有垄断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世纪80年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对电力行业放松了规制。主要是分解发输配售的一体化结构,在发电和售电环节方式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以扩大竞争范围。在可竞争的环节和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尽量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而在输电和配电领域不仅不放松规制,反而加强了规制。为了解决规制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规制无效率政府实施了价格上限、特许投标等激励性规制手段,以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价格。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期学者认为自然垄断行业是那些具有显著规模经济的行业,因而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是不稳定的、破坏性的、不适宜竞争。随着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行业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自然垄断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1982年报摩尔、盘扎尔,首次用了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系统论证了自然垄断行业。所谓的成本次可加性是指一家企业提供整个行业产量的成本低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范围经济就是针对多种产品而言的,如果一家企业生产所以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那么该企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而且电力行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所以在电力行业内不宜引入多家竞争者。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电力行业因为没有竞争压力即容易丧失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又往往利用其垄断者的地位制定垄断价格牟取暴利。政府出于对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效率两方面的考虑,只能对电力行业进行严格的规制,限制潜在企业进入,同时设定一个低于垄断价格的规制价格以平衡企业和消费者两方面的利益。
由于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有关问题研究比较晚我国研究成果比较少。我国电力规制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在对电力行业的规制中还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支持,并且常常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和法律手段。(2)我国的电力行业还面临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不足的问题,电力的供给必须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既要考虑电力发展的问题,又要考虑提高电力企业效率的问题。对像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和秩序建设构建阶段、电力供应相对不足的国家而言,草率的放松管制会加大经济发展的成本,导致大量混乱和无序的状况。我国的电力行业规制改革本质上是经济转型的一部分。国际上不少国家的电力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向我国这样一个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的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电力规制改革,以前还没有有过。因而改革意义相当重大。
总之,电力行业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现状、政府规制水平的不足以及我国面临的经济转型,要求对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背景下就如何进行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进行理论探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力行业规制历程和方式、规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规制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进行探索。
2我国电力行业改革历程
2.1第一阶段: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1949——1985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为,作为国务院的行政机构,中央政府的电力行业管理部门,即是电力行业有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者;也是行业管理机构,行使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又是电力行业唯一的生产经营者;还是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负责投资建设电力项目并取得收益。在此期间,虽然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多次调整和变更,但是并未脱离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的体制框架。
2.2第二阶段:政企合一、发电市场逐步放开(1985——1997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的管制政策有所调整,再发电市场引入了许多投资者,结束了发电市场独家经营的局面,但原有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政府管理方式以及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并未得到改善。为调动地方、企业、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办电的积极性,缓解日益严重的缺电局面,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并实行了“新电新价”政策。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管制政策的部分调整,试图通过放松发电市场准入及改革上网电价制度,创造发电市场的投资激励机制。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带来了两个积极的结果:一是极大地激发地方政府和外资的投资积极性,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性的严重缺电局面基本得到缓解。二是打破了多年来国家垄断的市场结构。
2.3第三阶段:政企分开、实施深层次体制改革(1998年至今)
此阶段实施的改革开始涉及电力行业的深层次矛盾,重点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适时在五省一市进行以“厂网分离,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为了解决政企合一的体制性弊端,199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撤销了电力工业部,将原电力工业部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到经贸委,着重解决电力行业政企不分问题。经过此阶段的改革,电力行业政企不分的体制性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管理体制改革后,国家电力公司仅仅是一个生产厂商,但是依然保持着垂直垄断的格局。原政企合一下垄断体制的“双重矛盾”转变为行业垄断这一主要矛盾,国家电力公司拥有全国46%的发电资产和90%的输电资产。但这种格局没有维持多久,随着新的电力改革方案的出台,这种垄断趋势很快被打破。
2002年,国务院出台《电力改革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国电力体制将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原则。理顺电价机制是这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对于仍处在垄断经营地位的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条件下,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最终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力公司重组,成立两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5家发电集团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国电力投资)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2003年3月,电监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管理的转变。
3我国电力改革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问题
3.1从国家办电到多家办电,形成了多家竞争办电的格局
由于煤炭供求紧张、价格看涨,火电企业出现亏损,企业生产意愿受挫,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增速逐月回落。去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完成2540.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5.6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1292.70亿千瓦时,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0个百分点。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累计完成投资7857.81亿元,同比增长15.7%,比增速较快的2004年同期(48.9%)下降33.2个百分点。2008年1~11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839.33亿元,同比增长13.38%。其中,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和热力生产供应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573.89亿元、15799.91亿元和46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05%、12.83%和19.00%。
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加速持续回落,第四季度回落更加明显。当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低于10%,去年11月份仅为5.4%,且环比又回落2.8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份,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0.1%和3.4%。去年1~11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13.7%,比1~6月份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企业开工不足及库存增加等因素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明显回落,同比上涨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
2008年1~11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4819.53亿元,同比增长13.04%。其中,电力生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56.08亿元,电力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3.31亿元,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0.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3.67%和15.98%。 火力发电业在我国电力生产业中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2008年1~11月,火力发电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7871.77亿元,同比增长10.04%,占同期电力生产业工业总产值的84.14%。
(二)产品销售情况
2008年1~11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839.33亿元,同比增长13.38%。其中,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和热力生产供,应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573.89亿元、15799.91亿元和46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05%、12.83%和19.00%。在电力生产业内部,去年1~11月,火力发电业、水力发电业、核力发电业和其他能源发电业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实现了12.18%、24.80%、12.15%和62.47%的增长。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火电和其他能源发电业的增长速度同比下降,水电和核电增速有所上升。从环比来看,火力发电业、水力发电业、核力发电业和其他能源发电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都出现下降。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企业效益指标。2008年1~11月,电力和热力生产供应业实现利润251.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31.33亿元。其中电力生产业亏损4.36亿元;电力供应业实现利润284.57亿元;热力生产供应业亏损28.73亿元。在电力生产业内部,火力发电业亏损39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利润996.31亿元;水力发电业实现利润268.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6亿元;核力发电业实现利润105.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51亿元;其他能源发电业13.53亿元。去年1~11月,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销售收入增长13.38%的情况下,销售成本却增长了20.06%。其中,电力生产业的成本增长29.01%。
偿债能力分析。截至2008年11月末,电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3.92%,同比提高了6.02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0.17%,同比提高了3.42个百分点,其中, 除了核力发电环比有所下降外,其他发电行业均有所提高。电力供应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5.54%,同比提高了8.45个百分点。
二、电力供需及投资情况
(一)发电量情况
由于煤炭供求紧张、价格看涨,火电企业出现亏损,企业生产意愿受挫,2008年二季度以来,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增速逐月回落,去年6月以来发电量增速回落更加明显,发电量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低于10%,特别是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当月发电量同比下降。去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完成2540.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5.6个百分点。去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1292.70亿千瓦时,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0个百分点。
从电力供给结构来看,由于水情况较好,水电增发明显,去年1~11月份,全国水电发电量4904.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2558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0.8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62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由于需求下降过快,加上水电、核电发电量高速增长,导致火电发电量增速快速下降。但由于火电发电量增速持续低于全部发电量增速,电力供给结构有所改善。2008年1~11月,火电发电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3.82%下降为81.75%,下降2.0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2.41个百分点;而水电发电量占比则由上年同期的13.88%提高到15.67%,提高1.79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占比较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均提高了0.06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增速的放慢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电力生产对煤炭的强劲需求。
由于发电量增速放缓,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下半年更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去年1~11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317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69小时。其中,水电341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小时;火电450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326小时。去年11月份当月设备利用小时下降到336小时,比上年同月低65小时;而11月份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05小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更是加剧了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的加速下降。
(二)电力消费情况
去年以来,电力消费虽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表现出增速逐月放缓的总趋势,并且在10月以来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月度用电量负增长。去年1~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1530.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7%,比上年同期回落8.27个百分点,比1~10月回落1.60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份仅完成2573.3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14%。
从分产业用电情况来看,去年1~11月份,第一产业用电836.9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62%),同比增长3.14%,增幅回落2.78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同比下降4.02%,增幅比上月回落1.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23754.74亿千瓦(占75.34%),同比增长5.35%,增幅回落10.86个百分点,其中,去年11月份同比下降12.95%,增幅比上月回落6.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3225.39亿千瓦时(占10.23%),同比增长10.86%,增幅回落1.70个百分点,其中,去年11月份同比增长8.04%,增幅比上月回落3.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723.79亿千瓦时(占11.81%),同比增长12.75%,增幅上升1.79个百分点,其中,去年11月份同比增长13.10%,增幅比上月回落1.36个百分点。去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去年11月份下降幅度首次超过-10%。与此不同的是,去年以来,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保持了高速增长。
去年1~11月份,轻、重工业用电增速分别为3.02%和5.77%,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6.66和12.03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份,轻、重工业用电增速分别为-7.92%和-14.33%。去年以来,重点行业用电波动较大。去年1~3月份,化工、建材、冶金、有色四大行业用电增长放缓比较明显,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情况已经明显改善。去年8月份以后由于重点行业企业停、限产导致其用电增速开始放缓。去年1~11月份,四大行业合计用电量10297.87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2.66%;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6.30%;四个重点行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为30.97%,比2007年底的贡献率(44.84%)降低了13.87个百分点,比1~8月份贡献率均降低7.19个百分点。可以说,以重点行业为主的工业用电快速回落是导致全社会用电加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特别是最近两个月,重点行业停产限产较多,用电量更是加速下降。受宏观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从去年5月份开始当月分省用电基本都呈现放缓的趋势,且放缓省份明显增加。据统计,在各省中(除外),5、6、7、8、9月当月用电量增速低于10%的省份分别有11个、15 个、18、22和20个。但是,10、11月份分省用电形势更加严峻,全国只有新疆用电量增速高于10%,已经分别有15个和26个省份用电量出现负增长,华北供电区域各省用电量均为负增长。
三、电力行业发展预测及政策取向分析
(一)2009年电力需求量及特点预测
我国电力需求增速与GDP的相关度较高,尤其是重工业的相关度非常高。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2009年我国经济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09年,我国经济的目标是保证8%的增长,社科院预测2009年我国GDP的增速为9.3%,IMF的预测为8.5%,世界银行的预测为7.5%。按照这几个预测,我国GDP增速的范围在7.5%至9.3%之间。
如果给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就可以知道2009年电力需求增速。从历史上来看,在GDP增速处于下行周期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值一般小于1,从1993至1999年的经济周期来看,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值在0.36至0.80之间,大部分都在0.75左右。
2008年10月单月发电量增速出现同比大幅下降,降幅达4%;继8、9月连续出现大幅下降后,发电量增速出现加速下滑迹象。考察1995年至今的单月发电量同比增速数据,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2月(2001、2002年春节分别在1、2月),但扣除了春节因素后的单月发电量增速最小值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1998年5、6月,分别为-0.8%、 -0.4%,此外该数据基本都为正值,尤其是2002年至2007年,单月发电量增速基本都在6%以上,在本轮中国经济的长上升周期中,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始终在0.9以上;1997年8月至1998年6月发电量曾出现连续的单月同比增速下滑,由1997年8月的5.8%一路下滑至1998年6月的-0.2%,到达阶段底部区域。2008年8月至10月的大幅下滑数据与1997年下半年走势类似(只是幅度更大),处于下滑初期的加速阶段,出现奇异值的概率较大。一个比较容易观察到的规律是,发电量出现连续数月增速下滑后,滞后1至2个季度的GDP增速往往呈现同样的增速连续下滑趋势;我国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近两三个月出现连续大幅下跌走势,工业企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多个行业消化库存原料,减限产动力增加,也是电力需求增速骤降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底,电煤供应紧张形势较5月至8月已有根本性好转。目前的电力需求下降基本由经济体的真实需求决定,因此,目前的数据对实际经济状况的反映虽有可能过度,但趋势已很明显。
2008年,我国的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在0.9以上,2009年的电力弹性系数大约在0.5至0.6上下,GDP位于7%至9%之间的概率较大。我们认为,2009 年的电力需求增速在4.2%至5.4%之间。从时间段表现来看,上半年由于基数较高,需求增速将更小;下半年将企稳回升,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
(二)2009年电力供给预测
一是电价有望继续调整尤其是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电力工业作为中央两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相关产业,2009年总体发展向好,但是具体到各个行业,可谓分化严重,甚至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二是火电预计将继续“沉沦”。2008年我国用电需求整体增速趋缓,这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出现的这种现象。包括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都出现了用电量下滑,甚至负增长的情况。社会用电量的直接下滑导致电网公司利坡。不过,电力行业2009年获得巨大投资机会,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变局,其中电力设备产业将成为最大赢家,而清洁发电能源如核电、风电积极谋取“上位”,火电行业预计将继续“沉沦”。 从中央资金投入看,2009 年,南方电网预计将投入90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比原定计划高出300亿元,国家电网投资额度暂时没有公布,但绝对不会低于900亿元,因为国家电网的总规模远远大于南方电网。
三是核电和风电行业将受宠。由于电网投资的增加,电力设备需求势必升温,发电行业保持惯性的投资和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方面的要求日渐严格,也将使得一些环保、节能类的电力设备需求热升高。综合来看,电力设备产业将成为今年电力行业最大的赢家,国内外的电力设备商都有望迎来大发展周期。2008年,发电行业出现两极分化,其中核电和风电行业将成为新能源的代表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统计,2008年我国将开建超过10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 万千瓦左右,而风电发展更快,将在未来三年内达到1亿千瓦。欧洲一家证券投资机构分析人员告诉记者,核电、风电行业都是新能源产业中最成熟的,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风力发电,虽然本身发电盈利空间薄弱,但随着“碳排放交易”的兴起,风力发电厂可以通过出售“排污权”盈利。相比之下,火电投资进入冰点,从中国电力联合会的统计数据看,火电投资是负增长,中电联还统计称,2008年前8个月全电力行业利润总额仅193.2亿元,同比下降81.6%。发电行业中,火电亏损成为大头。火力发电行业2009年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要在“上网电价”和煤炭价格的制约中寻求突围。
四是电网行业盈利空间继续下滑。我国电网行业只有两大公司,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年11月,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由于去年经济趋紧,电力需求继续下降,两大公司盈利能力会继续下降,但由于高度垄断,两大电网公司基本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此外,两大公司对于电价的控制有望松动,国家能源局将对电价做进一步调整,理顺目前的电价体系,今后包括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可能更加灵活。
四、行业热点
(一)我国电网建设投资首度超电源
电网、电源建设投资比例在2008年首度实现扭转。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763.2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电源投资额2878.73亿元,同比下降10.78%,电网投资额度达到2884.56亿元,同比增长17.69%。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在电力投资中所占比重首度达到50%,走出了长期以来电力投资失衡的状态。投入电网的资金主要用于全国特高压、超高压电网以及跨区送电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电网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已达36.48万千米,同比增长11.10%,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138714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7.80%。国家2008 年四季度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其中电网投资建设将成为未来建设重点。未来两年,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将继续大增,预计2009年我国电源、电网的投资比例将大致为4:6,电网投资所占比重有望再增加10个百分点。
(二)电力成为中美能源合作重要内容
中美两国在2008年12月4日举行的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上就能源与环境合作达成5项具体成果。第一,在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森林与湿地保护5个领域完成了启动行动计划的准备,制定了分、子项目和分阶段路线图;第二,双方同意将能效合作确立为两国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的第6个领域;第三,双方已就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文件达成一致,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和布什总统特别代表、美国财长保尔森将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第四,两国有关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行,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第五,在十年合作联合工作组及两国有关地方政府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已有7对绿色合作伙伴确立了合作意向,并将于当日签署合作意向书,包括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杜兰大学将共同开展关于湿地保护的研究,中国的大连港与美国西雅图港将就建设绿色集装箱港开展合作,中国重庆市与美国丹佛市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就在城市应用电动、混合动力清洁汽车开展合作。2008年6月,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签署了《能源和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协议》,确定了十年合作起步的优先合作的5大领域;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以及森林与湿地保护。本次对话中,中美双方力争就此达成更加详细的协议。
(三)煤炭出口量连续两个月明显下降
海关统计显示,自去年6月份起我国煤炭出口量连续两个月明显下降,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基本上控制在上年水平。
数据表明,2008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煤3364万吨,同比增长0.3%;价值33.6亿美元,增长75.6%。其中,去年8月份出口煤337万吨,比7月份减少141万吨,比6月份减少362万吨。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煤炭市场需求旺盛,而主要煤炭出口国纷纷采取限制措施,国际市场煤价持续攀升,我国煤炭出口意愿显著增加;同时,国内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紧张,一些电厂因缺煤而不得不停机。为加强煤炭出口的控制力度,确保国内需求,避免煤价上涨对下游产业链的价格传导和负面影响,国家决定自去年8月20日开始,对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烟煤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其税率为10%。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煤炭资源,海关总署报告建议: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煤炭进口力度,保证煤炭运输通畅;有效控制年度煤炭出口配额的发放进度;整合煤电资源,探索煤电产业联动新体制。
(四)中电联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
据中电联预测报告称,预计2009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将是电力增长最困难的时期,上半年仍有可能持续出现负增长。预计自二季度末期,华北、华东等部分地区,相对上年同期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恢复。进入三季度,各地区特别是华北、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量可能陆续出现正增长,并逐步带动中部、西部地区进入四季度后有一定的用电增长。
2009年,华东、南方电网供需平衡,华北、华中、东北、西北电网电力富裕。受煤电矛盾、来水、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以及个别发达地区存在的电网“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个别省份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段仍可能存在少量电力供需缺口,需要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
2009年,全国发电生产能力将继续提高,预计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8000万瓦左右,全年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力争超过1300万千瓦。200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在8.6亿千瓦左右。2009年一季度,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千瓦。2009年电力需求相对富裕,电源结构调整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首先是水电投产迎来高峰。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电建设步伐将加快,全年将有一批大中型水电机组(包括抽水蓄能)集中投产。火电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新投产火电机组中,80%以上为30万千瓦以上机组,在控制总建设规模的前提下,主要支持热电联产、大型煤电基地等项目建设。2009年,我国将积极推进甘肃、内蒙古等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生物质发电将继续适度发展,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等一批核电项目将尽快开工。在电网建设方面,2009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增强电网抗灾能力,还将重点支持青藏联网和中西部地区县级以上城市电网改造;继续推进皖电东送、川电东送、葛沪直流改造、西南水电送出、宁东和呼伦贝尔、锡盟煤电外送等工程。适时启动新疆联网工程,配套建设大型风电基地送出输变电工程。在海南联网一期工程预计2009年投产基础上,将积极推进该工程的二期建设。
关键词: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回顾
中图分类号:TM-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80-02
职业鉴定是由国家专任考核机构针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性评价。实行职业鉴定是提高人力资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拓宽就业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人才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行电力运行的职业鉴定工作,在优化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较为科学合理的构建了电力行业职鉴工作体系,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运行。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的工作回顾,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了发展性对策。
一、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总结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推进,人才资源的多元化需求呈现专业化建构趋向。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也在电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整合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进与提高。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总结如下:
1、统一思想积极宣传转变了职业鉴定工作的观念
近年来,为确保电力行业职鉴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供电行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探索职鉴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讨论拟定了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制度,确定了培考分开、分级培训、集中鉴定、统一制证的基本方法,奠定了舆论基础。
2、科学规划深化改革认真落实职鉴工作的实施措施
电力行业职鉴工作涉及面广,各电力部门,认真开展科学调研,针对职业鉴定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方案政策,加强人才资源沟通,提高整体认识。针对现行电力行业的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职业鉴定工作落实,构建了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的良好运行氛围。
3、优化资源探索经验构建了职业鉴定组织机构体系
职业鉴定是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革新措施,为促使职鉴工作正常运行,电力行业各部门通过调研试点,大力倡导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针对电力行业的特点优势,优化资源环境,拓展职鉴培训渠道,探索和建构了相关职业鉴定机构和制度体系。
4、重点落实合理规划科学指导电力行业的职鉴导向
电力行业的职业鉴定工作,要以现代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政策导向,结合电力行业的市场运行特征及人才开发潜力,进行科学的培训与鉴定。近年来各电力部门精心组织、协调规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活动,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职鉴工作。
二、当前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鉴定,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我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鉴定管理意识存在个别落差,缺乏相关有效竞争机制
受客观条件制约,我国电力行业职业资格认定,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职业鉴定方式由政府或者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来集中管理。由于缺乏竞争意识和行政干预,使得电力行业的职鉴机制存在不同程度地落差与缺陷,不能及时反映电力行业人才资源市场的变化需求。
2、职业鉴定法制保障体系缺失,科学鉴定功能效率弱化
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为人才资源管理带来了重要影响。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职业鉴定管理监控,使得电力行业现行职业鉴定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制约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造成电力行业的职鉴功能弱化,从而导致职业鉴定结果的失真失实现象。
3、职业鉴定模式手段僵化滞后,职业认证程序粗疏纰漏
职业鉴定考核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相对于电力行业自身的运行特点,导致了其职鉴工作跟不上形式发展,考核标准明显泛化和滞后,考核内容覆盖力不强,存在诸多弊端。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个别鉴定机关鉴定认证程序审核不严,粗疏纰漏现象严重。
4、职业鉴定监督机制功能滞涩,电力职鉴未能全面实施
由于受地方经济与人才资源等客观条件制约,有些电力企业部门的职业鉴定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存在浮浅形式现象。很多电力行业的职业鉴定工作,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申报误时、审批不严、职业鉴定培训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5、职业鉴定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职鉴档案材料不够完善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电力行业的科学化管理要求,促使了电力职业鉴定必须借助现代高尖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同时,职业鉴定档案材料的管理,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管理混乱、材料缺失的现象,造成档案管理不完善。
三、电力行业职业鉴定的工作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电力行业职业鉴定工作开展,对今后的职业鉴定发展工作体会如下:
1、优化职鉴环境,提升考评人员素质,注重强化职鉴的社会效果
现代电力行业职业鉴定,要正确面对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作为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必须提高鉴定考核人员的道德水准与管理素质,进行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管理,强化职业鉴定的市场效果。
2、坚持市场导向,适度引进竞争机制,科学构建职技能鉴定体系
现行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要坚持正确的人才市场为导向,由政府宏观调控,适度引进竞争机制,构建统一协调的培训与鉴定体系,推动人才资源管理的有效运行。
3、深化管理改革,拓展多元管理渠道,创新职鉴的科学方法模式
现代人才资源管理制度的革新,国家职业鉴定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立足于客观实际,积极拓展和整合人才资源的管理开发渠道,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创新职业鉴定的科学模式。
4、统一职鉴标准,规范职业鉴定行为,搭建电力职鉴的科学平台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的社会化趋向,必须以整个社会长期发展的功能需要为目标。因此,要注重强化多部门联合,参与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体现电力行业职鉴标准的科学性。
5、加强信息管理,开放社会监督形式,加强职业鉴定的社会导向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行政行为,要开放社会舆论的监督管理,通过实现职业鉴定档案材料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明确并强化电力行业职业鉴定的社会导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的电能主要通过火力发电的方式发出,对能源的消耗较大,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在低碳经济模式的推广执行下,电力行业首当其冲,本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清洁能源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中使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一、引言
随着全球的气候越趋于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开展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投资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科学研究,重点是发展“低碳技术”,与此同时,这些国家还对自身的能源使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以及贸易方式进行了相对性调整,其目的就是在低碳时代抢占科技研发和使用的先机,可见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在我国,由于以往粗犷的发展,虽然经济得到了迅猛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是环境恶化严重。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厂林立,工业生产遍及大江南北,但是我国的工厂排放的废气却对大气形成了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直接造成了温室效应。鉴于以上客观事实,以及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的提倡,我国也开始推行低碳经济,着手打造低碳环保的工业生产模式。由于我国的发电厂主要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燃烧煤炭和天然气,其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电力行业首当其冲。所以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适用于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方式是很有必要的[1~3]。
二、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的措施
我国的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最新统计到了2008年,而且目前的扩建规模一直很迅速,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7.9253亿千瓦,其中火电6.0132亿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5%。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行业主要消耗的是煤炭,在全国的煤炭消耗中,电煤占到了50%以上,与此同时,发电厂大规模燃烧煤炭导致了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尘等燃烧产物的排量对我国的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电力行业既是能源的消耗体,又是能源的产生体,电力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电力行业进行节能减排符合我国的发展潮流和人们的需求。
(一)控制小电厂,鼓励大型火力发电企业。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数目众多,发电厂的规模也参差不齐,有规模庞大的装备精良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也有规模很小,设备老旧的小型电厂,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的火力发电行业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小规模的发电厂存在运行效率低下,能源消耗较高的缺点,由于其机组相对老旧,燃煤质量较差,烟尘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处理都不能到位,地处比较偏远,人员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小规模发电厂应该予以控制,甚至是裁撤。大规模火力发电厂的设备比较先进,人员配比也相对合理,大规模电厂可以投入使用先进的发电设备,例如引进先进的临界发电机组,超临界发电机组,甚至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这就使得大规模大电厂的发电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另外,大规模发电厂更加便于管理,小型的发电厂由于其分布较广,而且偏僻,监管部分监督不到位就导致了这些小型发电厂私自关闭烟尘净化装置,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燃煤等问题的出现。针对大型的发电厂,我国的相关部门可以让检查人员进驻到发电厂内部,时刻监督着发电厂的运行,坚决做到不留死角的督查工作,这样在严厉的规章制度和检查人员面前,发电企业的违规行为将会受到遏制。我国的发电行业将小规模火力发电机组逐步裁撤,分期分批次将高能耗、低产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设备和老旧的生产工艺进行淘汰,鼓励和提倡大规模的火力发电厂,并积极引入先进的发电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力争达到用少量的煤炭发出更多的电能,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二)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功能。近年来,我国的二氧化硫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氧化硫的大规模排放将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而火力发电厂的煤炭燃烧是我国二氧化硫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对火力发电企业进行烟气脱硫进行控制,对于缓解我国当下的环境状况,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有积极意义。在火力发电的烟气脱硫技术上,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并相应研究出了利用活性炭,炉内喷钙或者石灰石流化床等降低火力发电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并不成熟,也考虑到经济性影响,这些脱硫技术并没有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实施。为了控制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又从国外进口了集中先进的设备投入到火力发电厂的烟气脱硫环节中,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此举为我国的大规模火电燃煤烟尘脱硫工程打开了新的篇章。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了自主研发,不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相关的科研单位都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的鼓励与支持,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被投入到烟尘脱硫技术的研发当中。在火力燃煤发电行业中,烟尘脱硫技术是必须的,但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死板对待,火力燃煤中,燃煤的质量也会对烟尘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劣质燃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较高,经过燃烧之后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烟气。所以,在我国火力燃煤机组提高烟尘脱硫技术的同时,应该对燃煤的质量也进行控制,这样就会使的烟尘脱硫技术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三)扩大清洁能源规模,减少煤炭使用量。通过对小规模火力发电厂的控制,将火力发电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可以提高火力发电行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改进火力发电厂的设备使用,另外,结合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火力发电的污染物排放将被控制到合适的水平。但是,只要是火力发电就避免不了燃煤和污染物的排放,所以我们应该改变发电思路,开辟新的电力产生方式,构建一种更加环保、更加高效、更加持久的电力供应模式。清洁能源也就是所谓的绿色能源,通常是指在提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能源的同时不排放污染物,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可再生能源指的是能源提供的原材料是可以自然再生的,例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潮汐等,这些可再生能源有着用之不竭的特点,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目前,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大力推崇。目前,这几种可再生能源都已经运用到了发电行业,其中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的水利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亿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例如我国的三峡水利发电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在我国也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在河北张家口建立的风光储新能源发电基地主要就是利用了张家口优良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三、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电力能源作为支撑,而我国的电能主要通过火力发电的方式提供,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电力行业必须重新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本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电力行业应该从鼓励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功能、扩大清洁能源规模,减少煤炭使用量三方面进行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33(2):1~7
[2]林伯强.低碳经济下的电力发展思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1:10~14
遭遇亏损困境的电力行业有望获得国家资金扶持。据报道,国资委第二单注资规模在100亿元左右,注资对象包括5家电力集团和两家电网公司。至此,在东航、南航两大航空集团公司相继获国资委注资后,国资委第二个“大礼包”又将送出。
目前央企所属的电力企业包括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大发电公司,两家电网公司即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以及四家辅业集团。应该说,相对于两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额损失和煤炭上涨带来的成本大幅增加,国资委的补贴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缓解电力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财务困境。
对于具体的注资方案,消息人士表示,将直接注资电力集团公司,而对于各电力集团的上市公司,国资委不会直接注资。但无论如何,获得注资都是个好消息。
在危机中获益
“中国的电厂有可能是极少数的能够从当前的经济危机中获得收益的企业。”Stepher Oldfield先生近日在上海的瑞银投资策略研讨会上表示。他是瑞银集团公用股策略分析师。
Stepher Oldfield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电厂面临的需求以每年超过10%的增长率在增加,而煤炭的生产每年增加却不到10%,这样煤厂就可以要求以高价卖煤,但是同时电厂却不能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现在煤价出现了下跌,电厂和煤炭公司在谈判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对于煤炭价格的发言权更多掌握在电厂手里。
“对于电力公司盈利而言,煤价下跌要超过电力需求的下跌。所以就盈利水平而言,中国的电厂盈利水平还将是不错的。”Stepber Oldfield说,“而且对于中国的电力企业而言,比较幸运的是,尽管出现了需求疲软,但与此同时新建成和新开工的发电企业却没有在这个时候增加多少,这要归于政府政策的控制。这样的话,电力企业利润率下跌不会像某些人所担心的那么大。”
这位瑞银分析师说,在中国,电价波动的程度要超过GDP波动的程度,这在世界上是比较独特的。他预计,今年中国电力需求会增长5%。电力的增加将会比过去10年平均水平要来得低,因为过去10年中电力需求主要是出口加工企业所带动的。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将主要由内需市场所拉动,这样对电力的需求就有可能会低于以往的两位数的增长。
但是,如果电力的需求增长较小,那对于煤炭的需求增长也就越小,煤价跌得也就越多,这反而有利于电力公司的盈利。
“运价的下跌和国际市场上煤炭价格的下跌,对于中国南方的发电企业而言,它们从国际上进口煤炭更为经济,这就造成对国内煤炭的需求减少,反过来使得国内煤价下跌。”Stepher Oldfield说,“由于电厂收人的三分之二是用于购买煤炭,预计2009年中国电厂盈利水平会比过去几年来得好。”
需求还看政策拉动
对于电力行业的前景,国内分析师似乎不如瑞银分析师那么乐观。
天相投顾分析师张勋认为,2008年12月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27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8%,相比11月份同比下降9.6%的状况有所好转,但这不足以说明需求增速已开始触底回升,后期电力需求的恢复主要看国家的刺激政策对于高耗能行业生产的拉动作用。
2009年上半年电力消费增速可能会延续负增长或微幅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电力消费增速为3.13%。2009年新增装机预计在6000万~7000万千瓦之问,增速为7.6%~8.8%,仍将高于预测的电力消费增速。因此,2009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继续下滑,预计将在4450小时左右,比2008年进一步回落227小时,回落幅度有望收窄。
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对于电力行业的投资价值,行业分析师出现了严重分歧。
中信建投殷亦峰认为,目前影响电力行业投资价值的主要是3个问题:一是用电需求增长速度会回落到多少;二是煤价走势;三是电价还能上调多少。
对于电煤2009年度的实际供需状况,就连坚持要求煤矿降价的发电企业也承认,煤炭供需情况很难作出准确预测。发电企业既希望电煤价格继续下行以减少经营压力,但也担心会再度出现2008年的现象。市场有很多无法预料的变化,特别是煤炭企业限制产量,2008年的电煤紧缺是在“2008年度订货会”之后才发生。因此即使现在电煤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但2009年无法预料的经济形势发电企业也不敢不慎重考虑。
由于目前市场煤价虽有回落但仍然略高于合同煤价,因此合同电煤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也极有可能。
同时,也存在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上调电价将增加社会企业成本,如果煤价下跌,不进行第三次煤电联动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只有在第三次煤电联动确定的前提下,而煤炭价格继续处于下跌趋势,才能对电力行业进行增持。目前电力行业仍不具备投资价值,建议卖出电力股,维持电力行业“卖出”评级。
估值在合理区域
与中信建投的结论大相径庭,天相投顾认为,在当前的能源供需形势下,电力行业作为二次能源生产商,在上网电价不进行下调的前提下,其2009年的盈利能力是大幅提升的,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通过市盈率比较,山西证券认为,电力板块目前估值较为合理,火电行业估值基本反映了中性(综合煤价下跌10%)假设下的水平,如果煤炭价格下跌幅度超过预期(综合煤价下跌15%),未来行业相对大盘估值将会有进一步提升。
火电行业整体市净率在2倍左右,低于整个大盘市净率,处于合理范围。水电行业整体市净率在3.25倍左右,考虑到水电的资源稀缺性及重置成本较高,行业整体市净率在合理范围。
天相投顾认为,几家大型的上市公司中,国电电力(600795)由于2009年将消除机组检修和电煤紧张的影响,机组利用小时变化可能较其他公司乐观:国家的刺激政策若在2009年内显现效果,西部高耗能行业的恢复生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司机组利用小时的回升,可予以关注。
除此之外,可重点关注调度优先的水电及新能源发电的上市公司,如川投能源(600674)、黔源电力(002039)、宝新能源(000690)等。
相关链接
天相投顾点评几大电力公司
华电国际(600027)
公司了业绩预亏公告,亏损原因系煤价上涨以及电价调整的不到住。
维持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一0.30元、0.11元和0.14元的盈利预测,以1月13日收盘价计算,2009、2010年对应动态PE分别为35倍和26倍,暂时维持“中性”评级。
国电电力(600795)
预计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2元、0.27元和0.31元。以1月13日收盘价计算,2009、2010年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2倍和19倍,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维持“增持”评级。
华能国际(600011)
公司2008年全年发电量达到1846.28亿千瓦时,比2007年同期增长6.30%,呈增长减速的态势。
上调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一0.24元、0.38元和0.50元,以1月13日收盘价计算,2009和2010年的动态PE分别为19倍和14倍,上调为“增持”评级。
国投电力(600886)
一、电力行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资金管理观念滞后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前提下,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一切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就暴露了出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资金管理观念的滞后。观念领导行动。所以在观念滞后的状态下,使得电力行业存在着薄弱的全局意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资金管理分散
主要体现在多头开立银行的账户。有些电力企业,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在企业内部存在银行开立多个账户结算,或者在一家或者多家营业的网点里开设多个账号。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分散现象严重,使得资金管理的难度增大。同时还存在不同性质的账户,如经费账户、存款账户、贷款账户等开户没有统一管理,也会引起企业的资金发生一定程度的分散,影响整个资金管理的进行。
(三)资金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健全
现在的电力行业中,有的企业存在着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或者即便有了管理制度,也不按规章办事,没有把此制度作为企业组织经营的依据,甚至随意的更改,致使资金流量出现不平衡的状态。而且在电力企业不断的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资金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发展和完善,造成企业的资金管理理念出现了偏差,资金管理的漏洞比较多,这就会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一定的隐患。
(四)资金管理监控不力
有的电力企业中,会存在对企业资金运作环境和过程监督控制不力的现象,审批制度不严谨,多人签字的随意性制度,转移资金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尽管有的企业设置了一些监督制度和监督职能部门,但是监督者没有掌握资金的全面情况,没有掌握有效的管理手段,所以造成了对企业严重的损失,使其运营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二、加强电力行业资金管理
(一)明确资金管理目标,转变资金管理观念
要想使一个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最大化,必须要有明确的总体目标,这样才能给企业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除了正确的目标,还要有端正的资金管理观念,增强企业的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的全局意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才能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从而使电力行业的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对账户的统一管理
电力企业的资金必须进行统一管理,要避免资金分散的现象。企业需要建立结算中心,对其二级的会计核算主体进行集中开户,一个总账户对外,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做到总收入上存到结算中心,总支出从一个账户支付。并要在企业内部严格的执行总部审批制度,严格的控制贷款专项资金的使用等。这样能够调节资金的供求量和减少贷款,还能够节约成本,减少漏洞,进一步节约了企业的利息,创造了更多的企业利润。
(三)完善和优化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工作体系
企业的资金运营必须要有章可循,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行实施。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那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包括拨款制度、结算制度等;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在企业运营中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是也要考虑优化和改进管理制度,不能一直以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强度,要不断地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需要去优化和改进制度,才能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资金的较好运行管理。
(四)强化资金管理的监控,实现资金的集中控制
为了更好的对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监督和控制,就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统一部门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并强调结算中心的重要地位,在不同的周期对企业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的考核。并对企业的投资、贷款、资金流向和财务的状况等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控,并对于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及时的纠正。为了避免企业内部的各自为政、分权管理以及预算与控制的脱节所带来的企业资金漏洞,就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使企业的运营流程实现计划集中性、统筹集中性、监控集中性。
总之,电力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加强和改善资金管理。这是企业执行并落实管理制度的根本需要,也是企业进步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金管理上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正确并有效地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与手段,通过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模式的完善,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管理强度的促进,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的资金管理,来发挥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让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益成.浅议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J].会计之友,2007(12):19-20.
[2]刘海涛.浅议电力行业资金管理的整改措施[J].中国电力报,2004(09):13-15.
[3]杨思伟.对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会计之友,2008(11):6-7.
[4]史晓坤.浅析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8(11):18-19.
随着今年一二月份各项工业数据的公布,原本乐观的市场预期突然变得谨慎起来。而受此影响,原本疲弱的股市更是受不了刺激,在近一周内毫无理性地杀跌。一时间一切行业,所有公司的前景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我们注意到,在上周国家公布的一二月份工业利润数据中,电力行业不幸成了“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的最有力证据。当然,与此相关的电力板块就成了市场上最严重的灾区。曾经作为风光无限的五朵金花之一,现在却成了市场争相抛售的“鸡肋”。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姚伟,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泰君安公用事业行业首席研究员,对电力行业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是最早提示电力可能面临盈利能力下滑风险的分析师,曾推荐长江电力、金山股份、国投电力等。于2007年9月入围“2006年度中国最佳分析师”。
姚伟认为,与五朵金花闪耀的时代不同,现在电力行业面临着或许是“最坏的时代”。其实,在2007年初,一向谨慎的姚伟就意识到,对于通胀的担忧以及煤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可能会给行业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从2007年初他发表的一则行业研究报告《行业数据、改革政策隐现良好前景》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此时通胀预期加大、煤炭持续上涨市场纷纷猜测国家有可能调高电力价格,但在分析06年行业各项数据后姚伟认为,虽然由于工业用电的需求旺盛,电力行业增长较快,但相关公司盈利能力没没有因此而超出市场预期。同时,姚伟认为,对电力行业应该持谨慎的态度,为此,在关于行业投资策略上姚伟指出,应该选择“将在节能降耗的行业结构调整中显著占优、有资产整合预期的个股机会”。很显然,与其他市场分析人士相比,姚伟认为电力行业的投资机会并不完全来自于发电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改变,而在于政策及行业整合所带来的机会。在此后的报告中姚伟提出,由于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醒投资者关注水电类公司。他在2007年2月发表的一则关于长江电力的公司炎及报告中指出,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太阳能相比,更具成本优势,而且受国家环保政策大力支持,在电力市场竞价上网中具有优先上网的天然优势。而长江电力作为独享三峡水电资源中国最大的水电上市企业,前景广阔。他认为公司拥有装机容量,在国内水电公司中运行成本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后,水力发电的重要性被抬高,在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环境下,水力发电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应该说这是完全不同的投资理念,因为在电力需求增长的背后,姚伟看到的却是行业面临的煤价、政策等不利因素,所以他对水电情有独钟。我们再回到2007年2月,按照当时长江电力公布的年报,长江电力业绩并没有达到市场预期,而受此影响长江电力的股价也一跌再跌,最低时曾不到9元。要知道,在去年年初大盘股是并不受欢迎的,但经过综合分析后,姚伟仍然将长江电力的目标价定在15元,而这是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但事实证明,姚伟是“错”了,因为在2007年长江电力最高价是23.82元,比他认为的最高价还高出50%。
再来回答前文所提到的疑问,现在电力行业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煤电矛盾激化行业进入“最坏的时代”
在谈到目前电力行业的遭遇时,姚伟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祸首在于:煤电矛盾的激化。由于煤炭的持续上涨,火电企业勉力支撑,但自然灾害雪上加霜,使得电力企业不能不独自面对这种困境。08年初全国大范围持续降雪、冻雨灾害,华中、南方电网辖区电厂煤炭库存告急,大量电企存煤降至警戒线以下。但姚伟指出,本次雪灾之前火电行业盈利数据已开始恶化。雪灾造成煤炭运输通道不畅,并破坏部分省区电网设施,使火电企业经营状况雪上加霜。2008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仅82亿元,同比下降61%。因此姚伟判断,细分行业中的火电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将超过这一数字。也就是说就火电类公司可能情况更糟。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期电力板块会疯狂杀跌了。
正如上述分析的一样,电力行业短期实在难以乐观,而市场很显然是加倍放大了对这种不利状况的担忧。那么除了市场预期的第三次煤电联动外,我们投资者对于电力行业还有什么期待呢?而哪些公司会在未来一鸣惊人?
行业风险不可避免投资水电是上佳选择
姚伟在07年底发表的2008年行业投资策略中曾提出,“建议关注大型水电公司,并根据对电价上调的时机判断增持龙头火电公司。假设二、三季度之间第三次煤电联动得以实施,则在二季度火电利用率底部出现迹象渐趋明显之时,增持可代表整个行业的大火电公司及综合利用率回升预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中型火电公司”。从目前的行业运行趋势来看,应该说姚伟的观点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即08年一季度不是增持火电股的好时机,而水电(尤其是大型水电公司)由于几乎没有上游成本压力,业绩稳定性高于火电(不考虑极端来水带来的影响),是抵御通胀的良好投资品种。
在姚伟看来,水电得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来自于火电。为此,姚伟对几家主要火电公司08年业绩对煤炭价格涨幅的敏感性做了测算(假设08年年中电价调整5%,折合全年约2.5%),华电国际由于其较低的毛利率水平,对煤价上涨最为敏感;而国电电力、国投电力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原因是水电贡献利润比重大、机组折旧到期等不受煤价影响的因素;华能国际的敏感度水平则相对最接近于整个火电行业的水平。在假设08年中期火电电价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情况下(谨慎起见,假设水电电价不变),对大型电企进行的盈利敏感性分析发现,华电国际对于电价的敏感性仍然最高,而国电电力由于水电比重相对较高且其火电业务毛利率较高,对电价敏感性在几家公司中最低。
从上述姚伟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火电公司业绩风险释放仍显不够充分,08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已经印证了姚伟关于“08年一季度是本轮火电业绩低谷的判断”。而二季度乃至整个2008年,行业盈利能否有转机都主要取决于电价能否上调,机组利用率和资产注入等因素只能对个别公司的业绩带来较显著影响。
姚伟预计4、5月份仍难看到第三次煤电联动的实质性进展。而政府对部分火电企业给予补贴的可能性存在,但不宜对其过于乐观。所以目前姚伟建议关注3月份PPI及CPI数据,结合政府对煤、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调控尺度变动,以便对电价上调的时间、幅度进行判断。
在最近发表的电力行业第二季度策略报告中,姚伟重申了对现阶段水电行业的看好。他认为,2007年底节能调度已在部分省区进行了试点,根据相关测试数据得知,其间水电机组利用率有较明显提升。考虑到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压力,节能调度有望在其他符合条件的省份进行推广。在火电行业盈利能力无明显好转趋势的时候,水电行业(尤其是大型水电)盈利能力稳定并有潜在的内生增长空间,显得尤为可贵。考虑电价调整,主要电力上市公司08~09年平均动态PE为21.6和17.6倍(如电价不调整此PE为27和24倍左右),已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燃料成本高企的影响。因此姚伟建议持续关注龙头水电公司长江电力及业绩对煤价敏感性相对较小且资产注入空间较大的国电电力。
目前姚伟关注的重点公司评述:
长江电力(600900):盈利稳定,通胀周期受益者
水电龙头公司,稀缺资源的占有者,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战略布局初具雏形。经过数次大手笔对外投资,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湖北地区的战略布局;
2008年,公司几笔战略投资或将看到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参与地方电源建设、被投资对象整体上市等;
整体上市进度不确定性不可忽视,但2008年加速“常规”机组收购将是业绩增长的必要条件,值得关注;
预计07-09年EPS分别为0.59、0.67、0.71元,近期股价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跌至安全区域,即便从国际水电公司估值来看仍较有吸引力,维持“增持”评级。
华能国际(600011):大象起舞仍待时日
2007年业绩与06年基本持平,扣除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后净利润同比略降;
2008年公司合同煤价格涨幅约12%,此部分占公司燃煤总量约65%(已考虑合同履约率)。预计全年综合煤价涨幅在12-15%之间,成本压力较显著;
公司计划2010年前可控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装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仍可达12-15%;
近期将收购华能集团持有的新加坡大士能源100%股权,带来8.3%的权益装机增长。我们对公司介入相对稳定、成熟境外市场对公司价值的提升持肯定态度;
未来业绩受电价影响极大,假设公司08年综合煤价上涨13%,电价下半年有6%左右的提升(不排除上调幅度超出预期的可能),不考虑非经常性收益,预计公司08~09年EPS为0.35和0.51元,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关键词】管理系统;密码管理;减负
1 前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形形的信息系统不断积累膨胀,传统的手工管理和大脑记忆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要求。而各色信息系统已成为当今智能化电网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庞大的登录地址、账户、密码已经成为了简化工作,标准化办公的负担。虽然信息系统软件较多,但是目前缺乏统一的录入标准和管理模式,软件开发水平参差补齐,加之电力行业信息特殊和管理模式的严谨,智能化电网需求数据越来越广,信息系统管理堆积越来越多,为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因此,通过结合系统内部特点与实际情况,结合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力行业本身特点,开发了电力行业信息登录综合管理系统。经过不断测试、修改、完善,该系统基本成熟,具备实际使用价值,极大的减轻了员工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负担。
2 系统整体构架
根据电力系统信息登录的操作特点、发展趋势、使用习惯性,我们全面进行了需求分析,基于一体化平台登录具体需要和系统安全防护需求,确定了软件功能模块、数据库结构、操作规范化、使用便捷性、各需求自由设计及各模块相互衔接和软件兼容之间的拓扑关系。设定了六大模块:内部常用系统,外部常用网站,DIY自由登录,临时系统收录,应用程序登录,系统设置,详见图1。
图1 系统框架
3 系统开发
3.1 系统运行安全性
根据电力系统行业特点,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系统数据库采用特殊加密方式进行存储。登录采用IP段区域限制,同时软件与移动数据库兼容采用特殊认证方法认证。保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
3.2 系统的开发环境
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满足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需求,必要时可拓展至IOS和安卓系统。
4 系统功能
4.1 内部常用登陆
该模块包括新建目录、新建登陆、登陆管理3个子系统,针对电力系统行业内部常用登录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其中,新建目录是该模块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保障用户对登陆信息系统的快速识别;新建登陆是用户可以快速建立信息登录所需数据,建立完成后用户可以无需再输入用户名、密码快速登录;管理登陆是对已经设置的登录进行修改、删除。
4.2 外部常用登陆
该模块包括新建目录、新建登陆、登陆管理3个子系统,针对电力系统以外的登录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其中,新建目录是该模块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保障用户对登陆信息系统的快速识别;新建登陆是用户可以快速建立信息登录所需数据,建立完成后用户可以无需再输入用户名、密码快速登录;管理登陆是对已经设置的登录进行修改、删除。
4.3 DIY自由登陆
该模块包括DIY目录、DIY登陆、DIY管理3个子系统,针对电力系统日益增加的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规范管理,快速建立登录链接。无需再为快速增长的智能化电网管理系统拥有过多的用户名和密码无法全部记忆而烦恼,只需DIY建立快速登录即可。其中,DIY目录可以快速对新增登录进行分类规范化管理;DIY登陆满足应对快速增长的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建立便捷登录链接,DIY后无需再记住每个智能电网管理系统的登录地址、用户名、密码,只需点击登录即可轻松登入;DIY管理有效管理用户增加的登录链接,可以自由增加、修改、删除,可以有效的缩减。
4.4 临时系统收录
该模块包括归类收录、新建登陆、管理收录3个子系统,针对用户短时间需求登录和访问的信息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其中,归类收录是针对临时需要登录建立规范化目录,为新建登陆提供归类;新建登陆是满足系统没有收录的新增而为了满足某一段时间临时登录,而提供便捷登录链接,用户无需再为临时登录而记忆地址、账户、密码;管理收录是针对临时登录系统收录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删除。
4.5 应用程序登陆
该模块包括归类新建归类、新建登陆、登录管理3个子系统,针对使用者长期登录的程序,不同的账户和密码增加繁琐的记忆。进行有效规范管理,该模块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登录各应用程序,无需再寻找应用登录程序,输入繁琐的账户名和密码,一次设置后只需点击登录即可登入程序。其中,新建归类帮助用户有效的对应用程序进行归类管理,方便用户直接找到需要登录的程序;新建登陆是针对需要登录的程序进行账户名和密码进行初始设置,下次使用时直接点击登录即可;登录管理是针对建立的登录程序进行有效管理,随时可以修改、删除。
1月发电量增速不具可比性
2009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47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12.3%。其中,受2008年下半年汛情以及全社会用电需求疲软、火电发电增速大幅回落等因素的影响,水力发电增速继续保持上涨态势。今年1月,水电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火电210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7%。
受今年春节提前因素的影响,2009年1月发电量数据与去年同期不具可比性。由于2008年年初部分地区普受雪灾影响,电力供应设备受损。剔除一些客观因素,假设给2008年1月电力需求增速恢复3个百分点,则2009年1月电力需求增速降至-15%。通过历史数据,春节长假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在10%左右,因此推算2009年1月真实的生产、需求增速下降幅度已经缩小至5个百分点以内,同去年12月相比,需求正在大幅回升中。
利用小时继续回落
受经济危机加深等因素,全国经济增长势头迅速放缓,用电量需求明显下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回落。2009年1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27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了91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02小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2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4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04小时。
用电量有望在二季度出现反弹
重点用电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开始回升。目前,我国工业用电占到全社会用电的74%左右,工业用电需求的反弹将带动全社会电力需求的反弹。随着我国4万亿投资的逐步落实以及十大行业振兴纲要的陆续出台,重点用电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开始回升。2008年12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速上升1.9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同比下降1.7%,环比增速上升9.3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2.3%,环比增速上升2个百分点;氧化铝产量同比增长3.5%,环比增速上升6.3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同比增长3.5%,环比增速上升0.7个百分点。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是导致发电量下降的另一因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发电量增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发电增速约滞后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年左右。我们认为,本轮电力需求的下降受存量和增量同时下降的双重影响。存量方面,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造成实体经济增速下滑,进而导致电力需求下降;增量方面,在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07年下半年亦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2009年一季度的电力需求仍将继续调整,随着实体经济“去库存”过程的逐步完成,企业开工率的不断上升以及08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上升,电力需求将逐步反弹,底部有望在一季度出现。
煤电谈判陷入僵局静待政府政策指导
注资方案低于预期,“煤电顶牛”仍将持续。2月20日,国资委公布了向中央电力企业安排灾后重建注资方案。国资委在200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向部分中央电力企业提供了126.7亿元灾后重建资本性支出,其中:向国家电网公司注资87.3亿元、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注资33.4亿元、向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注资2.5亿元、向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注资2.5亿元、向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注资1亿元,以上合计126.7亿元。
此次注资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补贴电力企业灾后重建,并非为2008年发电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埋单,其注资主体是电网企业,国网和南网共计获得120.7亿元,占注资总额的95.26%;对发电集团的注资远低于市场预期。
从历年电煤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煤电双方都曾不同程度的突破合同限制,电力企业在市场煤价格低于电煤价格时,购买小煤矿的煤炭;煤炭企业在市场价高于电煤价格时,要求提高合同煤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合同价对煤电双方的约束力相当有限。此次五大电力集团之所以迟迟不签订电煤合同,除了对未来煤价持悲观态度外,更是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考虑到电力企业的困难处境,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显然,此次注资方案不能令发电企业感到满意,“煤电顶牛”仍将持续。
“煤电顶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价格市场化的煤炭市场和价格管制的电力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尽管国家已经建立了煤电联动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力企业并不能有效的向下游传导自身成本的上涨。在价格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只有政府出面协调,从大局着想才能最终落实电煤价格。3-5月份往往是煤炭需求的淡季,随着冬季用煤逐渐进入尾声,以及工业企业节后正常开工的启动,市场煤价将逐渐明朗,预计在未来的1-2个月内,政府有望出台电煤价格指导性意见,电煤价格有望敲定。
而从市场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受供求关系影响煤价格会有所回暖。2008年,煤炭市场价持续攀升,火电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以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格为基础,由于去年年初雪灾的影响,2月下旬,山西混优平仓价达到600-610元/吨,山西大混平仓价达到545-550元/吨,与去年12月下旬相比,均上涨了20%以上。之后随着雨雪冰灾影响的减弱,以及煤炭需求进入淡季,电煤市场价格有了小幅回落。然而到了5月份,伴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期对煤炭需求的上涨,秦皇岛大同优混煤价格出现了大幅攀升,其上涨速度远超历史同期水平。无论是从图表还是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10月份以来,动力煤价格有了明显回落。截至2009年2月16日,大同优混、山西优混、山西大混、普通混煤(>4500大卡)、普通混煤(>4000大卡)的价格分别为590、565、475、400、350元。
历年火电企业与重点煤炭企业签订的供煤合同价涨幅在10-15%之间,合同煤供给量仅能保证电厂50%的需求,剩下的煤炭需求要依靠市场价进行市场采购。近期由于部分小煤矿复产,秦皇岛煤价也出现了小幅下挫。虽然五大电力集团与煤炭企业谈判仍无实质性进展,在合同煤价格上各让一步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采暖期过后,市场煤价格仍将有下行空间。
投资建议以及行业评级
不同于其他行业正步入下行周期,火电行业在2008年已经经历了最为惨烈的时期,相信2009年不会比2008年更难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也在持续回暖中,谨慎预测,2009年行业利润总额有望回升至2007年的70-80%。目前电力行业市净率在1.5-2倍之间,估值合理,我们对2009年行业预期持较乐观的态度。有别于市场对用电需求放缓过于担心,我们反而认为这是火电企业恢复盈利能力的时机。原因:1.利用率对火电类公司毛利率相关性较小;2.需求放缓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下挫,大大降低火力发电企业成本。
电力行业班组工作总结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我们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硕果累累的2011年,满怀热情的迎来了光明灿烂、充满希望的2012年,在这年终岁尾之际,现对过去一年的班组工作汇报如下:
一、 安全是电力行业生产的基础,“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也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口号。作为生产一线的运行人员,则肩负着重要使命。每年一月制定安全生产目标,部门与班组之间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然后再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到个人,由值长与值班员之间再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下级对上级负责,人人都明确知道自己的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
二、 在培训学习方面:抓好职工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素质。只有整个班组提高,工作才有可靠保证,为此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本着“缺什么,学什么,少什么,补什么”,“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原则,落实各项培训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学习,学习安规,技术问答,操作票就地考问,系统图与就地对照学习,纠正班组成员不正确学习方法和内容。近几年设备改造步伐快,新设备上马投运快,对新设备的性能、原理、特点、运行注意事项、事故处理原则等的真正掌握,班组成员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造成目前设备先投运然后人员逐步适应的局面,不能满足先掌握后投运的要求。同时,设备改造后运行现场的图纸未能及时更改,一些辅助设备的改造或异动程序不规范,也给运行安全生产工作埋下隐患。为此值班员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操作,及时向专工请教,掌握最佳的方法,这样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既熟悉设备结构,又提高自身水平。认真监盘,快速反应,对一些带缺陷的运行设备做到重点监视,及时发现不正常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对于运行存在的较大问题,组织专人专题进行讨论,拿出具体措施,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四不放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由于本值主操年龄偏大,副操较小。安排副操和巡检轮流做盘,在主操的监护下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如升降负荷汽温调整,启停制粉系统,热网调整等,使副操和巡检有机会得到锻炼,熟悉画面,当突发事故时,能有人上盘调整,主操帮助副操和巡检在监盘时总结不同负荷不同状态下机组调整目标。安排副操进行跨专业学习,目前主操一人达到第二专业的操作学习;副操已有三人掌握第二专业的操作学习。下一步还要加大对第三专业的培训力度尽快达到全能要求。
三、在工作能力的方面:平时工作注重用行动说话,以身作则,仔细观察每位班员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坚持以人为本,发现问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坚持用制度约束自律班组全体成员,工作目标明确,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积极加强班组建设,平时多沟通多交流,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班组。作为一名值长,对班组成员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班组的整体素质。
四、在勤勉带头的方面:作为班组的领头雁,值长的一言一行都是标杆,做到了事业心、责任心强,奋发进取,态度积极,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十分勤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带领班员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集体活动,配合公司和发电部两次对身患重病杨友茂同志捐款,积极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伸出援助之手,扶危济困。由此可见班组作为企业的最基本细胞,十分重要,班组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兴旺发达,一年来作为发电运行部的一个基层班组,做到了带领全体班员努力的提高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使自己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
五、在工作成绩的方面:班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工作思路清晰,讲究工作方法,效率较高,经常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过去的一年看,自己在发电运行部领导和全体班员的帮助下,很好的协调了与检修,燃除等有关部门的关系,核算有关报表无差错和误差,带领全体班员能按时完成或提前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效果良好!
六、 在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本人对班组某些突发事件还有些措手不及,考虑问题有时候欠周到和稳妥,显得不够成熟和稳重!
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班组工作在耐心和细心的程度及工作的合理安排方面得到了锻炼,全体成员学会了在繁忙中找条理,在困难中找希望!
展望邻近的2013年,我们班组全体成员会更加努力,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相信我们会更好的完成公司和发电运行部的各项新任务,迎接更新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