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还珠格格剧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您好!
我是从福建省福清市的一名小学生。我十分崇拜您,崇拜您有这么高的见识,崇拜您有这么阔朗的手笔,崇拜您有这么聪慧的大脑。
我十分喜爱您的作品,但最喜欢的还要属《还珠格格》——既任性又调皮的小燕子;既痴情又帅气的五阿哥;既聪慧又痴心的尔康;多愁善感能书善画的紫薇……一句句台词都从您的大脑里流出,变成了一幅幅既生动又优美的图画,令我们陶醉。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都会感叹您的改变能力,这句话的原文原不是怎样生动,却被您的笔妙手回春的改了一番,你看看原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时听了几句肉麻的话,眼泪就杳然泪下,不禁为您的创作能力感到惊叹。
2010年时,听说阿姨重新拍《还珠格格》,很伤心,真的很伤心,因为我知道翻拍剧没有一部超越老版的,何况老版的又是那么经典。但是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阿姨翻拍,重新整理了剧本,阿姨高调宣称新加入了70%的剧情,很好看。其实我对翻拍一直不看好,特别是《还珠格格》,现在的翻拍剧很“雷”,新还珠播出至今,也证明了这一点。阿姨所说的新加剧情,通过现在播放的剧情看,很拖沓,很注水,很无聊,很无奈,很没有看头。几集之中,漏点之多,穿帮之多,台词巨“雷”,人物无演技可言(帅不能代替演技),主演沦为配角,我伤心地是不是新《还珠》有多不好,多“雷人”,我最伤心的是一部多么经典的佳作,被阿姨无情的践踏了,颠覆了多少人的美好回忆啊。至今不明白为什么选择翻拍《还珠格格》呢,况且老版至今活跃在荧幕上呢,收视一直长红,我觉得最重要还是《还珠效应》。《还珠格格》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就像耐克,阿迪一样,翻拍此剧,不论好坏都可以赚钱。
您的还珠从98年就一直流行到现在,许多8090后的人到现在都喜欢这部剧,希望您以后能多为我们这些影迷们着想(不知道有没有那个福分)!我时间不够了,就聊到这,Seeyou!
祝
身体健康
龙马精神
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
愿这祝福化为繁星点点,闪在你
生命的每一天
一位素未蒙面的“朋友”
陈雯静
小荷才露尖尖角
赵丽颖1987年出生,凭借雅虎搜星比赛获得冯小刚组冠军并出道。气质清新自然的赵丽颖一开始扮演的大都是些美丽的“绿叶”,为其赢得超高人气的当数新《还珠格格》。
新《还珠格格》注定是一部受人关注的电视剧,但受关注却不等同于受待见,剧中一众主角也不得不面对观众褒贬不一的评价。不过,在一众主角饱受争议的时候,形象清新甜美、气质高贵温婉的“晴儿”却让人眼前一亮,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赵丽颖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人气不断攀升。
其实选角之初,琼瑶阿姨曾因担心略有稚气童颜的赵丽颖过于甜美,无法表现出宫中格格的气势而一度放走了她,好在几番周折之后,琼瑶还是大胆启用赵丽颖。最终赵丽颖向琼瑶阿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仅诠释出了知性温婉的“晴格格”,更和“箫剑”高梓淇演绎了一场感人的旷世之恋,让观众大呼过瘾。新《还珠格格》也让初出茅庐的赵丽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晴儿”一角之后,赵丽颖先后在电视剧《夏妍的秋天》和《宫锁珠帘》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宫锁珠帘》中,赵丽颖一改往日温婉可人的形象,扮演神秘冷艳的“百合”,一出场就艳光四射,眩人眼目,让人见识到其塑造角色的巨大潜力。
正是历经这一连串的历练,赵丽颖也逐渐迎来了她演艺事业的春天。在由台湾著名言情作家席绢的穿越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错点鸳鸯》、《戏点鸳鸯》中,赵丽颖首次担纲主角,演绎性格活泼的苏幻儿。对于首次担纲主角,赵丽颖表示压力很大,“看剧本的时候我都吓傻了,全是我的戏,戏份特别重。”看来当惯了“绿叶”的赵丽颖一下子当主角还不太习惯呢!
继《宫锁珠帘》之后,赵丽颖再次出演于正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女相》,不过这次她可是绝对的主角哦!谈及启用新人赵丽颖,于正表示这还是有渊源的,“我们已经合作过三次了。她20岁的时候就在我的戏里演丫鬟,当时一看就眼前一亮,安以轩还说:‘啊,那么漂亮的丫鬟从哪里来的。’所以印象很深刻。”
从《错点鸳鸯》、《戏点鸳鸯》到《女相》,赵丽颖这朵“小荷”终于绽放了属于自己的灿烂。这让不少“颖火虫”(赵丽颖粉丝)激动万分,他们在论坛、贴吧、微博上时时关注赵丽颖的最新动向,对她主演的这两部戏更是期待不已。相信在看过丽颖主演的两部新剧之后,会有更多人加入“颖火虫”的阵营!
美人如玉剑如虹
大型古装励志剧《女相》已于3月23日杀青,剧中赵丽颖饰演的陆贞从官商世家的大小姐到躲避入宫的小宫女,再到被皇帝赏识晋升为女官,可谓中国版的“大长今”。对此,赵丽颖表示:“人物的励志精神和向上的精神是和大长今相似的,但我们有着全新的故事。”
关于刘晓晔,大家并不陌生。2000年,刘晓晔在电视剧《皇嫂田桂花》饰演角色蓝小青M入演艺圈,后出演过多部电视剧,如《绿宝石之恋》、《集体宿舍》、《猎狐》、《珍珠》等。而真正开始让大家记住她的角色,是2008年开播的电视剧《丑女无敌》中扮演的苏蕾。苏蕾在剧中那种眼神凌厉、气势逼人、傲娇感十足的富家女形象被刘晓晔诠释得淋漓尽致。随后,在电视剧《新还珠格格》里,她饰演青春活泼又落落大方的令妃,又使人耳目一新。
对于演戏,一直是刘晓晔心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使她的作品并不算多,即使面对和自己年龄相差甚远的“令妃娘娘”和“乐胥娘娘”这样母亲级的角色,她都觉得是一种学习与挑战,并一直用她那温暖的笑容与端庄的气质征服大家。
BOSS对话刘晓晔
BOSS:现在有没有新的作品在准备中?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刘晓晔:最近有三部作品,都在看剧本阶段。
BOSS:最近,你参演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火,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刘晓晔:我觉得好的作品会火都是很正常的。这部剧从剧本、幕后团队到演员都是很优秀的,所以后续的结果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BOSS:对于你在里面饰演的乐胥娘娘,自己是怎样评价的呢?
刘晓晔:我觉得我表演的妈妈的感觉还不是很够,这个要实践呀,哈哈哈。
BOSS:我们知道你是82年出生的,但为什么会出演像《新还珠格格》里面的令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乐胥这种母亲级的人物呢?
刘晓晔:当时接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戏第一个原因就是杨幂有参演;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部小说非常火,我当时有听说过;第三个原因是我们林玉芬导演和整个团队太棒了。其实当时刚接到这个角色时是有点抗拒的,但其实作为演员就是这样,有机会接触到好的剧本、好的团队就不要去想太多,就要努力去尝试。现在戏播完了,也受到一些观众的喜爱,感觉努力没有白费。
BOSS:心中有没有自己特别期待的作品或角色呢?
刘晓晔:其实这次在《三生三世》里看到小幂演素素,感觉非常好,真的是用心在演戏,所以自己以后有机会也想尝试下盲女类型的角色。
BOSS: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还是会把演戏作为主体吗?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计划呢?
刘晓晔:演戏仍然会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在未来我会继续一些商业上的投资,就像之前投《上瘾》一样。
小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常常带着我们4个兄弟姐妹,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是“接故事”。玩的方式,是大家坐成一圈,由一个人起头,说一句话,第二个人接下去说第二句,第三个人接下去说第三句……这样一直接一直接,连续不断,要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故事的发展无法控制,会接出许多意料之外的“笑果”。在我那穷困贫乏的童年里,没有玩具可玩,没有娱乐场可去,“接故事”就是我们最好的家庭消遣,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也让我们享受到许多亲情。
大概从那时开始,我对“接故事”就产生了兴趣。从小,我就是一个靠“幻想”生存的人。每晚入睡前,我会在脑海里勾画出一个故事,想着那情节的发展,直到昏昏欲睡再也想不下去为止。第二晚,我会接着昨晚断掉的地方,继续想下去。这种“独自游戏”持续了很多很多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入睡良方”。大概,这也是我现在会从事“连续剧”这种工作的“原始训练”吧!
《还珠格格》是“接故事”的一个证明。连我自己都不太相信,我能把这个故事这样延续下去。想当年,我的父母训练我们“接故事”,给我的影响实在良深。
当《还珠格格》第二部出版后,虽然我心里知道故事没完,写不写第三部,我仍然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但是,我不写,居然有别人写!
这件事,打击了我。同时,来自各方的要求,又鼓励了我。于是,我决定还是完成它。
剧本写得并不顺利,在创作中途,适逢美国发生9・11事件,我在电视上,目睹飞机撞大楼,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震撼。深感人事无常,也觉得人性太可怕!我的诗情画意全部飞了。那是第一次,我停止了写作,觉得倦了累了,不想写了。直到两个月以后,我才抚平了情绪,重新执笔。
好不容易完成了剧本,我又开始写小说。去年4月,我那94岁的父亲,身体亮起了红灯,到了7月,父亲去世,这又给我极大的打击,虽然父亲年事已高,这是预料中的事,但是,亲人永别,哀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在这种情绪下,和办理丧事的忙碌中,五阿哥小燕子又距离我很远,伤痛之余,再度停笔。
等到情绪平静下来,继续提笔,自己觉得,对人生的体验,更加深刻。小说脱稿后,我照例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来修正它。岂料,9月中旬,鑫涛因病住院,从不生病的他,病情来势汹汹,吓住了我。在他住院、出院、治疗、调养……的过程中,我在紧张、着急、煎熬中度过,再度停止了修正工作。直到他出院,我才能在他休息入睡后,偷出一些时间,来继续完成《天上人间》。所以,这部书写写停停,自己的情绪,也常在惊涛骇浪里。
和以前两部一样,《天上人间》的语言,一直是我最大的难题。几经考虑,我仍然让它维持前两部的路线,用了许多现代语言。有些考据工作,可能做得不够,犯错也在所难免。我曾写了“浪漫”两字,发现这是翻译的词汇,赶快修正。书中出现很多次“中国人”的对白,也使我考虑了很久,不知道清朝人,会不会自称是“中国”人?直到在我父亲的遗著《什么是中国人》一书中,看到父亲写的一段文字“‘中国’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周朝的史料,譬如《诗经》生民篇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孟子见梁惠王说‘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朝四夷。’《左传》里更屡称‘中国’……”这才没有疑问的。设限太多,会造成许多困扰。所以,我但求读者读来通顺明白,不曾过分苛求考据。
我承认,这部小说,是我在人生的风浪里完成的,自己的情绪,难免左右了小说的走向。以前,总希望人定胜天,现在,深知人不一定能胜天。人生,有太多的沉重,太多的悲哀,太多的负荷,太多的无可奈何……我在《我的故事》一书中写过,我相信人生是一趟苦难的旅程,如何在这段“苦旅”中,活得丰富,活得快乐,活得充实,活得无悔,活得轰轰烈烈……这才是学问。
角色主角平和无棱角
在《奇怪的她》伊始,老母亲蛮横无理、趋于神经质的表现已经为片名埋下了情感包袱,原来这样任性撒泼的老人,背后满是不为人道的辛酸故事啊。韩剧的路数往往都是这样的,因为心里受了伤,所以会用奇怪的行为来释放,让人恍然大悟地由反感转为认同进而哭成狗啊。《重返20岁》在老母亲这个角色的塑造上比较简单,没有把重心刻画在“奇怪”上,就是塑造了一位很普通,只是比较“事儿”的婆婆,属于可理解的常人范畴,顶多是比较招人烦罢了,没到恨得牙痒痒想拿鞋扔银幕的地步。那位韩国的老母亲就不一样了,大嗓门的泼妇、没家教的交流方式、爱吹牛的虚荣、因干过违背道德的事被仇家找上门来、对媳妇掌控欲极强、溺爱儿子等等,这些市井的性格特质都是能凸显一位独自带着孩子求生存的母亲的细节,没有这些尖锐的、能引起人强烈感彩的细节,母亲的伟大与渺小这个命题,就变得流于表面。相反,《重返20岁》里的中国老母亲显得较为平淡,重点都放在了婆媳关系那点说辞上,导致与后面温情部分呼应的反差并不强烈,就不如韩国版那么让人动容。 台词没有了粗话和脏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主角的性格被设置得温和之后,韩版母亲台词中那些粗话、脏话、俚语在中国版中都没有呈现,一个是满嘴粗话,看似对社会充满抱怨,但一提到儿子就满口夸赞的丝老母亲,一个是有点小精明小算盘,有点得嘴不饶人但又不失优雅的中国式婆婆,从人物性格的作用来看,哪种台词表现会更有趣味更独特一些?我们当然想看到更多出格,更多不同寻常、更多层次的人生故事碰撞!在韩国版中,当老母亲重返20岁时候,她仍旧停留在老年时代的说话方式,也因此碰撞出了许多笑话,也正是因为这种和年轻格格不入的语言和行为体系,让她获得心上人的一种关注,形成了爱情产生的源泉。陈正道镜头下的母亲,无论是从台词上还是行为上都变得有些中规中矩,虽然在重返青春之后的俏皮和韩版的青春呈现比较接近,但总觉得还不过瘾,没有超越,更多像是复制。一个刚生孩子就丧偶的妙龄女子,为了抚育孩子成人经过了这么多单亲妈妈的隐忍和苦难,没有约会,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打工和赚钱,这是母亲的故事。韩版里为了生存的市井粗糙也正是母亲可爱坚韧的体现,中国版对于这一点没有细节铺垫,在台词这个最能凸显人物性格的方面也太过平常了。 喜剧效果来自格格不入的笑点居多
改编自同一个剧本,同样是奇幻喜剧的路子,《奇怪的她》喜剧的气质更为浓郁。有观众反映《重返20岁》前三分之一的老人段落有一些冗长,节奏有点拖沓,严格来说这是因为老年戏的笑点做得不足,虽然是必不可少的铺垫,但因为平铺直叙,造成了一种非喜剧的观看,让人有一种想快速推进的感觉。《奇怪的她》就很讨巧地将老年戏年轻化处理,老小孩的故事讲述充满趣味,喜剧情境下,老龄化的无奈处境也能够被一一暴露出来,一箭双雕,笑中蕴含思考。《重返20岁》那些笑点恰好又让人感觉有些迎合年轻化审美,用返老还童带来的一些与当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戏剧冲突搞笑,比如20岁的她去跳了广场舞!面对看过韩国版的观众来说,我们制胜的法宝在哪里?没错,是《还珠格格》!当老人们一起追看《还珠格格》的时候,那音乐,那节奏,还是十分接中国环境的地气! 爱情线一见钟情法则
《奇怪的她》124分钟,《重返20岁》131分钟,中国版比韩国版片长要长,整体叙事上却觉得比韩国版少了许多细节和线索,这说明中国版的节奏要比韩国版的慢一些。就拿老母亲重返青春遇上让她心动的人那一段来说,基本零细节啊,营造了一下类似一见钟情的意境,紧接着就是用台词相互交代“你喜欢我吗?”“嗯”,就算建立感情了。那场同处一室的戏中,所刻画的似乎也是展现男性的恋母情结,看不出太多爱情。再看看韩版,那些醉人的小心动都是通过细节完成的,没有直接谈情说爱的台词,只有互相揣测对方心里的小心翼翼,送完发卡情不自禁的那个吻额头举动,对恋情的鉴定无声胜有声,重新变老后再次遇见的眼神打量,以及发卡的再次出现,都深刻地描绘了青春的珍贵,以及母爱伟大的取舍。《重返20岁》这些细节很少,倒是侧重了一些老母亲和孙子之间的爱情戏份,嗯,也许和鹿晗的人气有点关系。
但生活中,面对爱人和婚姻,赵薇颇懂得经营之道。
金像影后、收视女王、女股神……自《还珠格格》后,赵薇的“女神”之路走得无限顺畅。而在回归电视剧前,她在大银幕上的成绩有目共睹。也因此,据赵薇自己爆料,当初被邀请参演《虎妈猫爸》,她其实是拒绝的。但为何最终我们看到了那么一个活灵活现的“虎妈”?答案很简单:因为剧本。
赵薇曾说,身边所有当了家长的工作人员,看到《虎妈猫爸》的剧本以后都劝她一定要出演。于是,那个为了孩子的教育费尽心机的“虎妈”毕胜男出现在我们眼前。而阔别屏幕7年,一回归便获得收视女王的头衔,也算是对她最好的回馈了。日前,赵薇接受《中国新时代》记者专访。聊角色,聊剧情,聊自己的生活。在她身上,一点儿也没有“女强人”毕胜男的影子,反而更多的是以一个“猫妈”的姿态诠释出的细腻和温柔。
不能只为子女而活
提到赵薇,就不得不提《还珠格格》,以及此后曾创下收视纪录的《情深深雨蒙蒙》《京华烟云》等电视剧。其实,早在2001年,赵薇就开始投身大银幕,此后,赵薇在大银幕上越战越勇,多次夺得影后头衔,事业重心也由电视剧转向电影。也因此,时隔七年再拍电视剧,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对赵薇本人,都是一种回归。用赵薇的话说,“好久不拍电视剧,但这是我熟悉的舞台,偶尔回来拍很亲切,也挺适应的。而且合作团队也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合作伙伴,所以拍得挺开心的,也很过瘾,但是演得也很累。”
看过《虎妈猫爸》的人,对赵薇的“话锋一转”似乎更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她口中的“累”是真的“累”。正如赵薇所说,“我觉得现在社会女性压力很大,男女平等带来的好处就是女人要把自己的半边天撑起来,能力强一点还可能承担更多的事情。而且她同时还具有母亲和家里负责人的角色,所以我觉得男性很累,女性也挺累的。”
也因此,剧中,赵薇饰演的“虎妈”毕胜男,为了女儿能上重点小学,拼体力、拼耐力、拼能力,辞得了职,卖得了房,堪称女强人典范。对此,赵薇直言演绎“虎妈”是个挑战,“之前我开玩笑这其实是个‘反派’,而且真挺难演的。我自己生活中肯定不是‘虎妈’,我对于‘虎妈’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持保留态度,我觉得干嘛非要上重点,但是这个角色和人物是这样。”
正如赵薇自己所言,她并不赞成父母只为子女而活这种做法。“我觉得可以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和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还是要锻炼子女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我不赞成自己吃萝卜咽糠菜,让孩子体体面面、容光焕发地出去,这样对孩子和家长都不好。我不赞成把什么都奉献给孩子,给他爱和教育就可以了。”
正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持这样的态度,赵薇一开始对接演“虎妈”是拒绝的。后来,她被身边的工作人员做通了工作。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个剧最终在探讨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与孩子。我和大为的角色是两个极端,各有利弊,最后也有人物的成长,过多要求会给孩子与家庭带来伤害。其实是通过一个特别过分要求自己的角色,来让人去反思你这么去追求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而不是说我们赞成虎妈或猫爸的做法,其实给观众看两种可能性。”
实际上,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生活中的赵薇与电视剧中的毕胜男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么,如此一个“猫妈”如何把虎妈演绎得惟妙惟肖?赵薇自有妙招。提到这个话题,赵薇笑言,“当然有诀窍,《亲爱的》里面孩子不是我生的,我把他当成我自己的孩子演,《虎妈猫爸》戏里是我的孩子,但是我就当不是我的孩子,所以演得特别凶。”此外,自然演绎真情流露也是拥有硕士学位的赵薇一直崇尚的,“我拍电影拍电视,我是想哭就哭,不想哭就不哭,并不是演了‘虎妈’就要打落牙齿往心里吞,还是跟着人物的情感走,当你自然想哭的时候,一定是有共鸣和感受的,对于表演来说,一定要抓住真实的感受,这就是动人的表演。”
收视女王VS电影演员
其实,自从《虎妈猫爸》定下由赵薇主演起,该剧就被贴上“剧王”的标签。而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该剧一经播出便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除了剧本,“影后”赵薇的加盟功不可没。
在该剧的开播会上,赵薇曾在台上爆料出演该剧的原因是因为剧本。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赵薇做过哪些思想斗争?且细听她娓娓道来。
“其实我在读剧本的时候也觉得‘唉呀这个虎妈太夸张了,为什么要上第一小学,为什么学区房那么贵。其实我和很多观众一样也是通过剧本才发现社会上有这么多父母有这么多的压力,有这样的社会现象,而且这个剧本是做了很多社会调查以后才写出来的,不是凭空捏造。你看到很多觉得夸张的事情都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的,所以我当时觉得这个剧本内容做得很扎实。”原来赵薇跟大家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
“年度心机Girl”很受宠爱
在许多不同角色里,“李常茹”是毛晓彤首次担当反派,对此,她不禁感叹很过瘾!“李常茹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坏人,她藏得很深,高智商,内心戏很足,层次变化很丰满。”角色的挑战性对毛晓彤来说吸引力不小,加之长相面善,从来没有制片方和导演想到让她饰演反派,所以这次机会更加珍贵。随着剧情节奏的加快,由前期温柔、可怜、隐忍的形象到幕后大boss身份的揭晓,最终,毛晓彤凭借剧中出色的表演被观众评为“年度心机girl”。
但回忆当初,对出演的顾虑也不是没有。“大家都说演反派经历被骂是一个难熬的过程,其实之前自己也有想过,敢不敢尝试?能不能胜任?能不能承受被骂?但同时也会觉得,被骂是另外一种认可,就像我小时候看《还珠格格》,也会骂容嬷嬷一样。”毛晓彤坦言。只是不同于一些被反派所“连累”的演员,观众似乎都将自己的情感跟理智分得很清。毛晓彤注意到在她微博中的评论大多只针对角色,起初还有些疑惑,但转念一想觉出“大家应该看进去了,但又能跳出来”,仿佛被宠爱一般,这位“心机Girl”很感激观众的厚爱。
“古装精灵”很“精分”
因为作品以古装剧居多,毛晓彤有个称号――古装精灵。谈起拍摄古装剧和现代剧的不同,她颇有心得地说:“古装剧离我们现在生活比较远,包括服装、礼仪都有很严格的规范,尤其宫廷戏。现代戏离生活更近,你可以把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加进去,相比较古装戏会有一些条条框框,发挥没有现代戏那么自由,但古装戏造型又很吸引人。”
在剧本、角色的选择上,毛晓彤一向本着“喜欢”的原则,而她觉得这实际上还源于自己的“精分”体质。“我不太愿意一味重复。很多演员喜欢一条路走到黑,但我觉得演员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是你可以尝试不一样的人生,所以我希望越多改变越好,大家也看到这几年我挑战的都是不一样的角色,因为我不希望被套上一个符号。”毛晓彤坚定地说道。同时,她透露,未来很想尝试那些反差特别大,具有两面性的角色,比如特工、女杀手、卧底。
近期,毛晓彤正在拍摄古装大剧《霍去病》,她饰演第一女主角“泪公主”蓁娥。本以为这是一个文弱常规的公主形象,但她看过剧本后才知道,蓁娥其实是一个英姿飒爽,从小习武,会骑马打仗的一位与众不同的公主,希望自己可以为国征战,成为百万长戟中的一戟。剧中,毛晓彤与人气小生张若昀搭档,而这也是他们的第二次合作,她感慨:“之前是《新雪豹》,我们感情戏份比较多,这次的人物关系是一种并肩作战,盟友的感觉。大家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彼此的成长。”
《霍去病》一剧辗转宁夏、内蒙古、贵州三地拍摄,为了展现宏大的大漠场景,剧中有许多外景拍摄,用毛晓彤的话说,“我们每天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在紧张的通告中,一连拍好几场夜戏也是常态。不久前,在拍摄中她意外受伤,头发被扯掉一大块,但她淡淡说已经习惯了,还在微博中调侃着“在古代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女子不易,做一个骑马打仗的女子更不易……”“现在会觉得拍哪部戏身上没有受伤才奇怪,好作品是必须要付出这些代价的。”也许比起做演员的满足,这些伤痛在所难免却也微不足道。
爱幻想的女孩表演很走心
出道几年,刻在毛晓彤身上的成长印记是所有经验的积累,包括阅历的成熟,以及积攒的情感对演戏的帮助。她觉得当下的姿态跟曾经演的角色都是不能复制、无法复刻的,以现在的状态再去演瑛贵人,角色契合度会是另外一种感觉,所以她特别珍惜自己跟角色同时在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从小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的毛晓彤多才多艺,说起如何走上表演之路,她回忆道:“小时候看《还珠格格》,看到那些头饰、盆底鞋等漂亮的服饰,会去模仿,很好奇自己的装扮是什么样,那时也没有刻意说要做演员,只是会想象如果我是小燕子、紫薇会怎样。可能觉得以前学的艺术类都是相通的,会有一些帮助,后来就想着去试一下考中戏,没想到还挺顺利的,就一路走下来了。”
对于备受称赞的演技,毛晓彤相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她谦虚地说只是一直比较走心,“虽然现在也会一些表演的技巧,看剧本时也知道喜怒哀乐,让我不走心地演也可以,但我不希望去做行活。”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背后一是她扎实的功课,另一面她将此归功于和对手间碰撞出的火花。比如即使是现在,她会在拍摄前一晚将台词背熟,一边想象着对手的表演,等第二天到现场走戏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好的对手间都会有一些即兴的发挥,这样往往会更真实,也更意想不到。
“我特别希望大家看到我跟角色的匹配度,如果演所有角色都是一个样子,是毛晓彤最本色的样子,我觉得那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她说。至于是否走红,毛晓彤觉得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东西,心态很重要,“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没来时就踏实充电,机会来了就毫不犹豫去抓住。”游戏少女很疯狂
在高压的工作节奏下,毛晓彤的解压方法是睡觉。她明朗地说着自己现在已经练就了“在任何交通工具上都能睡着”的本领,只要没有拍戏没有通告她就抓紧一切时间补觉,在紧凑的行程中抽空把状态调整好。当然,演员也很注重护肤,毛晓彤的保养方法是敷面膜,一周基本三次补水面膜,再根据当前皮肤状态,如果太疲劳会敷一个睡眠面膜,通过一夜的睡眠时间让皮肤休整。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美容电子仪器的流行,毛晓彤也有使用,并且她会选择有紧致、保湿功能的,尤其心仪其中的喷雾功能。
如果有时间休假,毛晓彤便会出门旅行。“我是那种工作与生活分得开,又因为慢热,需要独立的空间,愿意自己呆着的性格。”她很喜欢海边,在那里能静静地待一天,享受放空的时间。不同于摄影的即刻记录,旅途的记忆她更喜欢录像、录视频的保存方式,因此她会关注那些小型摄像机,包括航拍的机器,还有方便旅行时手握拍摄的GoPro。与荧屏中可爱甜美的形象不同,许多人初次见到毛晓彤会觉得她有点冷,她解释道:“我不是很擅长表达感情,第一次见面常常不知道说什么,不过一旦熟起来朋友们会说你怎么这么逗逼。”那些与她特别要好的闺蜜都是十年以上交情,所以她觉得自己其实是“慢热而长情”的一个人。
“对呀!什么垃圾都拍成电影,剧情嗦暂且不说,居然还出现了常识性错误,真不知道导演在干什么?!”
“我也这么觉得,《红楼梦》、《水浒传》、《还珠格格》都被翻拍,越拍越差、越拍越离谱,真是糟糕透了!”
“你担忧什么?你又不能和导演谈一谈,又不能告诉他观众的意见,你瞎操心什么!”
“也是,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可以和导演谈一谈就好了。”
听着同学们之间的对话,我也深有同感,只可惜我却不能做些什么。
深夜,淡淡的月光洒在我脸上,我很快进入梦乡……
“喂!灯光、道具、台词,快准备好!马上就要开拍了!”
他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哎呀,原来他就是导演,我就是他的演员!这真是太好了,我得好好和他谈一谈!
这台词怎么搞的,这么雷人!我向导演问道:“这么雷人的台词,你不怕观众把饭吐出来吗?你不知道这有多糟糕吗?”
他被我的话噎住了,满脸通红地说:“雷人、搞笑不是现在的潮流吗?不雷人、不搞笑,有谁喜欢你的影片?好了好了,你演虞姬吧!来,把台词背熟了,等会儿就要开演了。”
我拿着台词,认真地读了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的天,梁启超总结顾炎武的观点而成的八字成语怎么到了虞姬的口里?我朝着导演大喊。导演听完我的话,很是难堪,不耐烦地说:“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观众就喜欢看这样的电视剧,不然言情剧怎么会红遍天下?你呀你,背好你的台词,不要随便发表意见。好了,我没时间听你废话了,的正事去,不要打扰我工作!”他边说边推开我准备走。我张开手拦住他,大声说:“你们的电视剧错误百出,你还振振有词,真不知道羞耻二字!玉米在明朝才引入中国,新版《水浒传》中宋江竟与公孙胜在玉米地斗法?!胡萝卜十三世纪才从伊朗引入中国,《关云长》中关羽竟将胡萝卜做成了一道菜!虽然影视剧只是娱乐,不是历史也不是纪录片,不必吹毛求疵,但这样的常识错误不断出现,这种电视剧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吗?你不怕被人们的唾沫淹死吗?”
导演惊愕地望着我,尴尬地说:“我今后一定慢慢学、慢慢改,你就先演着吧。”
“慢慢改、慢慢改,慢慢过去就不改,你们不是这样想的吗?要改就从现在开始!”我顿了顿,继续说,“我认为,你们应该提高电视剧的文化含量,对剧本进行认真研究和讨论,聘请一些专业的文史人员,让他们给你们指导,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同时要尊重历史,不再拍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了。你们可以多多关注农村,多多表现农村人的生活状态,还要……”
导演突然按住我的肩头,恍然大悟般地说:“我知道了,谢谢你!以后我和我的同行们一定会加倍努力,提高中国影视剧的质量,让中国的影视走向世界!”
2004年的中国电视剧市场相对于2003年的红火和热闹,略显冷清,主要是屏幕上缺少真正意义的“巨作”和可以引起广泛关注与争议的电视剧作品。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出的《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遏制了红色题材的泛滥并将涉案剧请出了电视黄金档,古装剧和家庭情感剧借势占据了荧屏的半壁江山,电视剧市场在政策的影响下重新洗牌。一起一落间却有一股“热流”稳稳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电视剧续集热。
电视剧续集热持续了几年,2004年依然劲头不减。年初,电视剧《玉观音》热播后,海润影视制作公司立即宣布计划拍摄续集以吊起观众的胃口;8月,《大汉天子2》播出不久,第三部的拍摄计划立马提上日程;10月底,《李卫当官》的续集《李卫辞官》正式开机;赵本山的《马大帅2》也在12月杀青,并将于2005年走上央视;12月8日,《铁齿铜牙纪晓岚3》开始在北京电视台四套全国首播,收视火爆。面对持续升温的“续集热”,业界出现两种声音:“叫停派”,认为续集是狗尾续貂,缺乏创新性,粗制滥造;“品牌效应论”,热点连续剧拍摄了续集或者第三部甚至第四部,“说明电视剧市场开始注重品牌意识的规模效应,既满足了观众需求,又迎合了市场热点,这在海外都已成惯例。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我国电视剧进入成熟期的一个标志。”
追根溯源:电视剧的双重属性
电视剧属于当代的通俗艺术,它带给观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大宅门》时代变迁、兴衰荣辱、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激情燃烧的岁月》彭湃的激情;《空镜子》真实的生活感动人生……。作为精神产品,电视剧具有“独创性和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另一方面,电视剧作为生产、流通、交换的商品,它势必是要被电视观众所消费的,并是要为制作方、投资方与销售方(电视台)创造价值产生利润的,商品属性是其基本属性,市场法则是其首要生存准则。
电视剧制作者力图在两个属性之间寻求平衡,只单纯追求强调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创作的偏颇或者商业的失败。在我国的电视产业中,电视剧生产是被普遍认为市场化起步最早、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分,因此在电视剧的生产创作中,制片公司更侧重市场,力图以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充分开发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回顾由《还珠格格》开始掀起的“续集热”,这些拍摄续集的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母剧”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商业运作角度,这些电视剧在热播之后,已经初具品牌的雏形,并由此产生的放射效应孕育了无穷潜力和商机,这些商机就是续集、三级剧、四级剧、系列剧产生的原动力。依托轰动效应积聚的品牌形象若是因制作者短视的商业运作,丧失电视剧原有的艺术水准,粗制滥造便很快耗费殆尽,比如《流星花园》续集;相反能够平衡二者的关系,在保有母剧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顺应观众欣赏习惯和收视心理,经营与完善该剧的品牌,使之进行资产增值,就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美国电视剧《老友记》、《欲望都市》等等。
电视剧品牌的经营策略
“品牌经营论”原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理论,后被引入传媒产业。伴随电视剧续集热潮的出现,“品牌效应”论进入电视剧产业研究视域。依靠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来延续成功的运作方法也不仅仅适用于续集拍摄,还有重拍剧和系列剧。
目前延续运作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同名剧集,原班人马的《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同名剧集、不同主角的《黄嫂田桂花》和《少年包青天》;相关剧名、相关题材、不同主创阵容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以及主创阵容相似、题材内容有一定关联的"姊妹篇",如《黑洞》、《黑冰》和正在拍摄的《黑雾》。
海外长寿剧、肥皂剧等系列剧的成功也无疑成为国内电视剧续集“浪潮”继续推进的最佳样例。2004
转贴于
年美国著名肥皂剧《欲望都市》与《六人行》相继推出完结篇,表明了没有永远的“续集”。从另一个方面看,电视剧的剧集拍摄虽然结束了,两部电视剧的品牌效应仍然存在:《欲望都市》的dvd持续热销,剧中人物的服装道具成了抢手货;《六人行》中“双r”(罗斯和瑞秋)已成为西方尽人皆知的商标(如同另一个“双r”——劳斯莱斯)。
电视剧品牌的建立不是仅靠一部剧的成功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首先,电视剧品牌的建立需要一个成功的产品做载体,出色的情节内容,良好的商业回报,相当数量对该剧有着相似意见倾向的受众群体的电视剧集,都是品牌的质量基石。其次,成功的电视剧品牌关键还在于经营管理,任何一部好作品如不加以好好经营不仅无法建立自己的品牌,反而会内耗原有的资源,甚至产生反噬效果。
总结我国现有电视剧(主要针对电视剧续集,系列剧),主要品牌经营策略有:
1、产品创新策略。我国每年可以生产出1.5万-2万集电视剧,但进入流通环节播出的只有3000-5000集,电视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部作品经过制作、宣传、拼杀,终为观众所接受,在进行续集制作时只需保留观众喜爱的成功之处,如剧情模式、故事情节或者演员阵容等,便已经成功了一半。
2、名人策略。电视剧是有多元素组成的,各种元素不同组合会出现不同的电视剧品牌个性特征,导演赵宝钢和编剧海岩的电视剧就是以“言情”为品牌;张铁林、王刚、张国立“铁三角”的“戏说”牌;“平民导演”杨亚洲的“平民"招牌;李少红的“唯美”牌;王海泠的“婚姻情感”牌……导演、编剧,演员阵容各具风采、风格迥异,使得电视剧作品呈现不同的个性。
Ella一直最爱演戏,她所主演的偶像剧都有不错的口碑,《花样》更是将Ella捧上了天。Hebe和Selina也不甘示弱地加入到《我猜》的主持行列,之前Hebe也曾独自参与过《求婚事务所》的拍摄,Selina更是主持、出书两不误。此外三人的绯闻对象似乎也无人能及,无论是各自的发展还是团体的协作,S.H.E一直都以最红的势头领跑台湾女子组合。
台湾偶像团体的数量不算少,细看之下就会发现那些大红大紫的通常都是凭借偶像剧而顺利进军娱乐圈的,这个当然要追溯到《流星花园》时期了。一部《流星花园》让F4像流星般璀璨却不像流星那么短暂,成熟了的F1们如今都拥有了自己的一大片天,4个F1相加的总和也大大超越了F4,四子聚首的能量也许会照亮整片天空。
Twins和S.H.E走的路线有点相似,都是在歌坛团体一起发展,在影视领域则随意分配。英皇当初对阿娇和阿Sa的单独发展没有信心,所以让她们以组合的形式出道。一开始是漂亮的阿娇最被看好,可阿Sa却后发制人,聪明地经营着自己的憨直和灵气并逐渐成为票房的保证。毕竟同时适合两姐妹的剧本还是少数,所以她们可以继续在单飞的电影路上各自精彩!
183Club是所有团体中的特例,一方面是因为团员王绍伟横跨183和5566两个团体,另一方面是五个成员都是各自在娱乐圈打拼一番后,又因签约同一经纪公司而组了这个团,所以每个成员自身早就具备独挡一面的才能,无论拍戏、唱歌还是主持……虽然五人会同举“一把伞”前进,但每个人还是会像之前一样继续自己的路线哦!
单飞比较红
战斗机一号:苏有朋
小虎队解散后,苏有朋将演艺重心专注于内地,《还珠格格》、《倚天屠龙记》、《情深深雨氵蒙氵蒙》、《杨门虎将》、《刁蛮公主》等剧无论回放多少次收视成绩都不俗,于是稳做戏剧一哥的苏有朋便成了影视剧投资方首选的男主角。就目前形势看,苏有朋无疑是小虎队中发展最好的一位。
战斗机二号:罗志祥
15岁时罗志祥凭借“四大天王模仿大赛”出道,又先后经历了“四大天王”、“罗密欧”两个团体,在单飞后其他团员都持续走下坡路之际,罗志祥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打拼,最终用实力让人们重新认识他,原来能歌能舞的帅气国王与曾经不计形象的搞笑谐星是同一个人!
2016年9月25日,范冰冰凭借《我不是潘金莲》获得西班牙圣塞班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银贝壳奖。获奖时刻正值她的生日,她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不久她又凭借该片入围金马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2016年11月18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公映。有评论称这部电影将是范冰冰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面对此前关于她走红毯、没有演技等质疑,范冰冰称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她觉得任何方面的积累都不是徒劳的,没有之前的因也不会有现在的果。而这个过程,那些不断的诋毁,也给了她无穷的斗志,让她从红毯这端走向领奖台那端。
去婺源探班的刘震云看了冰冰的戏后,感叹冰冰走路的样子很李雪莲。
“快乐着李雪莲增肥扮丑的快乐”
2016年10月22日,范冰冰为《北京青年》周刊拍摄封面。跟以往一样,一次连续拍摄几家杂志的封面,摄影师都是陈漫。作为老搭档,她们的配合,默契且完美。
2016年11月15日上午,七星酒店,专访范冰冰。
当晚是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全球首映礼。
此前,范冰冰和导演冯小刚、编剧刘震云等主创人员已经开启了电影的路演征程。首映礼的前两天,他们先后去了济南和沈阳两地。北京首映礼之后,他们将继续全国各地的路演。
“我觉得跑路演是要把人跑死的”。一见面,冰冰禁不住感慨。
虽然连日奔波,身体不免疲累,但并没有掩盖冰冰的神采飞扬。本来就好皮肤的她,仍然白净细腻。她只是化了点淡妆,穿了件几何图案的V领毛衣,搭配阔腿牛仔裤,柔顺的长发掠到脖颈的一边。整个人,清清爽爽的。
跟冰冰寒暄拥抱,发现她又瘦了,腰肢越发纤细。上一次拍杂志封面时,大家就发现她瘦了许多。
10月23日,范冰冰发了一条微博,写到“变瘦瘦的过程”,配了多张游泳的图片。但知道冰冰平时并不怎么热衷运动,难道就是为减肥而运动的吗?她笑答:“主要是李晨爱运动,所以我不工作的时候就陪着他一起去健身,想看看到底运动有什么魔力,让他常年坚持不懈,雷打不动的。每次等他的过程,我也在跑步机上跑一跑,后来发现体重减了10几斤。”
看来此举对冰冰来说一举两得。一来可以陪伴李晨,多一些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二来又可以减肥变得更美。
所以冰冰变瘦,李晨功不可没。冰冰禁不住点头:“身为女演员,范冰冰还真没有为这个职业刻意减肥过。”
最具反差的是,戏外冰冰为变瘦而欢欣;戏里她又同样为李雪莲增肥扮土而欢欣。
自从得知范冰冰出演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后,范冰冰的村妇造型就成了一个大家热议的话题。
“当初会为扮丑而顾虑吗?”我问。
冰冰坦言:“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愿意为一个角色做到极致的人。我不喜欢一成不变,我愿意为角色尝试和改变。记得第一次做完造型,大家都觉得不太对,虽然服装的式样和颜色都很像农村妇女的穿着,但衣服毕竟都是新的,只是人工做旧了。后来我们决定去婺源当地的农村挨家挨户收衣服,比如羽绒服,秋衣,毛衣等。”
但是穿上这些后,她又感觉人有点瘦,撑不起衣服,所以主动跟冯小刚导演说要增肥,最后胖了十二三斤。
为了李雪莲这个角色,冰冰真是挺豁得出去的。拍戏的过程中,为了肤质显得粗糙些,平时对皮肤呵护有加有面膜达人之称的她,每次化妆前,都要用蜂窝状的海绵打出颗粒感。戏里李雪莲打官司的历程长达10年,后期的李雪莲剪了短发。开始冯小刚想让她剪头发,冰冰当即表示没问题。后来是因为前后的戏份是穿插着拍的,如果剪了头发戏就连不上了,才作罢。
之所以对造型如此上心,她说这会让她更自信,也让别人相信她就是李雪莲。
“拍摄前,我装扮成这样在婺源体验生活,每天在农贸市场卖煎果,一天能赚个几百块钱。”她不无得意。
“买你东西的人都没认出你?
“认不出来,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都没发现,他们可能觉得小摊旁的姑娘是新来的。那时剧组还没进驻,估计人家也不会想到有剧组和演员在这儿拍戏。”
采访李晨时,他说那段时间,最逗的就是冰冰每天都跟她说起走在街上无人识的事。“有一次,旁边有人问她看见范冰冰没?范冰冰在哪儿拍戏?她往前指了指说在前面,然后那人就从她身边走过去了。”
去婺源探班的刘震云看了冰冰的戏后,感叹冰冰走路的样子很李雪莲。
而走路也是冰冰着重揣摩的细节,李雪莲刚刚开始打官司时,走路比较急,风风火火的。后期人比较疲沓了,走的就闲散了。对此她不乏心得:“这个戏的表演要很生活,所以不能设计锝太刻意,所以要在过与不过间拿捏好分寸。”
李晨还讲到一个插曲。电影拍完后,冰冰在北京的一个影棚拍电影宣传照,又装扮成李雪莲的造型。正好那天他来探班,因为是刚从一个活动中过来,化了妆。看到冰冰的样子,他禁不住拿起手机,拉着她说咱俩拍张合影。“就觉得她村姑的样子跟我在一起很有喜感。我说等电影上映后,我一定要秀下这张照片,不是总有人说跟你合影吃亏吗?我就说我怎么不觉得呢?!”
“与冯小刚的合作是12年后的注定”
冯小刚找到范冰冰出演李雪莲是个急茬儿。距离开机时间只有8天,给范冰冰考虑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
冯小刚跟范冰冰讲了之前的一些情况,最初他想找一个专演农村戏的演员,这样可能更有接近性,融入感更强。后来他又了这个想法,想给人们一种意想不到。就又找了别人,也做了试装,但有人觉得造型不好看,不太想演。也有人看了剧本,怕没有安全感。反正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冯小刚说这个过程挺不顺的。
“这时候导演想到我,他跟我说你是一个愿意接受挑战的人,我也喜欢挑战,我希望做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那如果咱俩能把这个事做成了,咱俩是双赢。”范冰冰坦言冯小刚是因为了解她的个性,才会这么跟她说。于是她当晚就看了剧本,看完觉得挺激动的。一是剧本写得很好,故事很有意思;二是李雪莲这个人物,很有挑战性。三是这是冯小刚第一个以女性为主的电影,之前他拍的电影多为群像。
Q:说到眼光,我觉得你接《我不是潘金莲》就很有眼光。当时虽然冯导罗列了许多要求和风险,诸如“不能往漂亮化妆,拍摄三个月不能请假,每场戏需要事先排练,没有预算付高片酬等”,但他说你没有片刻迟疑就答应“行”!当时真的不觉得这些苛刻吗?
A:不仅没有,而且这些正合我意。就比如说三个月不能请假,我真不愿意出去,因为出去太累了。其实我待在剧组里拍戏的那段时间,是我整年休息最多的时间,虽然睡觉很少,但是精神和体力的状况都小于我在外面参加各种活动的工作量。最主要的是这段时间我过得很愉快,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我一点都不想出去。
Q:所以大家可能对你有误读,因为经常在各种红毯上看到你的身影,会觉得你很乐于出现在这些场合中。但其实你很享受专注拍戏的时光。
A:对,非常享受,是一段很好的充电时光。我那时也跟我经纪人说,你看导演给了我这些要求,你不要再给我安排工作了。
Q:冯小刚还在微博中发过一张照片,就是你和剧中8个男演员定妆照。并写道: “一个和八个,本年度低片酬榜。”你拍这个电影的片酬,相比你的市场价格来说差距非常大吗?
A:我觉得拍电影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片酬的问题,可能跟我合作过的制片人或者导演都比较了解这一点,就是范冰冰可以不用靠片酬赚钱,我觉得拍电影就是我自己的一个兴趣,我是真的喜欢演戏这件事情,我喜欢尝试不同的角色,所以我觉得片酬不是我接戏的第一考量标准。
Q:前不久你凭借《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圣赛巴斯蒂安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后,我看到一些评论,说范冰冰终于有了一部证明自己演技的作品。因为这几年一直有一种声音说你没有演技没有代表作……你怎么看这些说法?
A:其实特别逗,就是我昨天还看了一个同事发给我的一个影评吧。他说在2011年之前,从来没有人说范冰冰没有演技。但自从走了戛纳的红毯之后,她就没有演技了,就是大家还是有些先入为主的习惯性的认定,把某一方面放大化,另一方面就从有到无了。那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怎么样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我觉得不用浪费口舌跟精力去做无谓的解释,你就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情。
Q:其实这些年你虽然拍了一些商业大片,但也接演了一些文艺片,尤以跟李玉合作的《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和《万物生长》四部电影为代表。在这几部戏里,大家都看到你表演上的许多可能性。
A:是的。我记得2010年我因为《观音山》拿了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时,当时许多媒体写这是第一个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的女演员。这个奖项和这些评价对那时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礼物和鼓励。接拍 《观音山》 是我的一种尝试,在这个尝试里面我有了许多有意思的变化,所以才有了后来跟李玉导演的紧密合作,她挖掘出我表演上的一些潜力,我自己在表演上也花了许多心思揣摩。但就不理解为什么从戛纳走了一个红毯回来,就变成了没演技了,之后一直被黑……
Q:这种说法的确有失偏颇,世上不存在无因之果。没有过去一部接一部戏的积累,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不是潘金莲》。或者即使早几年遇到这个戏,你也不会达到现在的表演状态。
A:还是我一直说的那句话,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反正你可以从红毯的这头走到红毯那头的领奖台,你总有一天还会做好你梦想中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一直感谢这些不断诋毁我的人,估计他们也是太了解我的性格,所以黑到深处可能是真爱吧。这些年如果不是他们一直在激励我,我觉得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斗志。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属于越挫越勇型。所以大家看到我今天的成绩和许多小小的进步,绝对是拜这些黑我的人所赐,他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Q:这也印证了你常说的那句话: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不过这话说的容易,做到比较难,它需要内心足够强的承受力。
A: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可能每一个演员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我作为一个巨型的图像被放在了第一个。那个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面对方式,有些人会把自己逐渐包裹起来。我则会越来越敞开自己,勇敢去面对这些。所以我的同事都叫我想得开小姐,确实我想的不是那么多,我还是想更简单,更轻松一点,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我想专注做的事情中,这样一定会做出成绩。
Q:如果从1996年拍摄第一部戏《还珠格格》算起,2016年应该是你出道的20年,你觉得这20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最大的变化,我觉得一个是更自信了,对所有的事情有了自己不同的眼光跟态度。还有就是心态更成熟了。除了变化,也有一直不变的,比如最初的一些坚持,还有就是内心还保有小女孩的童真,我觉得这些更宝贵。
Q:我觉得敬业也是不变的吧。采访李晨时他说起一件事,就是拍完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后的一段时间,他又去横店拍其他的戏,发现《武媚娘传奇》的通告还在,就想过去跟你打个招呼。当时你正在服装间对服装单子,你一回头他发现你眼睛好像 “乌眼青”,眼周是青紫的淤血。但就这样你还在接着拍戏。当时是真的不觉得痛,还是心太大了?
A:当时是拍一场戏,被门栓打的。古代的门后面不是要别一个棍子嘛,本来是假的,但是道具可能忘了,放了一个真的棍子。结果拍戏时候我去拉门,结果那个棍子就飞了出来打在眼睛上。当时眼球里面都是红的,周围全紫了,虽然伤得很重,但我是这个戏的制片人,不想耽误拍摄周期。我觉得打上粉底能遮住伤口,就想着还是把戏拍完吧,结果那天就拍下来了。
说的严重了,但也事出有因。如今电视剧市场抄袭、翻拍蔚然成风;辣妈辣爸剧、古装剧、谍战剧扎堆、跟风出现。电视剧呈现投资过高、量多质次、编剧原创力疲软等问题。电视台不播《甄嬛转》播什么呢?可以理解。想当年,湖南卫视曾在一年内重播《还珠格格》13次,1986版《西游记》至今已被重播超过2000次,而《亮剑》更是在5年内重播3000余次。
2014年电视剧迎翻拍潮
然而,旧剧轮番上阵的态势在2014年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相反还将形成“井喷”之势。有业内人士透露,明年将是翻拍剧年。有影翻剧《十月围城》《北京遇上西雅图》《四十九日祭》,有剧二代《步步惊情》《宫3》,还有经典翻拍《新天龙八部》《新神雕侠侣》等。
其中,剧版《十月围城》翻拍有新意,不同于以往电视剧翻拍,取材于电影的剧版《十月围城》只在前两集就将电影中的故事叙述完了,剩下的剧情是,由钟汉良饰演的草根车夫成为替身,扮作富二代、海归公子卷入革命党与清政府斗争的漩涡中。“英俊小生”钟汉良不仅在此剧中一人分饰二角,还将在《新天龙八部》中接任“乔峰”的角色,另外,抗战大戏《勇士之城》里也将有他“英雄”的身影。
不仅钟汉良,如冯绍峰、杨幂等“宫斗戏”出镜率颇高的名角儿都成了各大剧目邀约的红人。电视剧题材的单一、原创力匮乏导致争抢一线走红演员成为各家的噱头。新人辈出,但是“演员荒”还是不可避地伴随“剧情荒”到来了。
国产剧编剧:多少哀怨在其中
“中国电视剧缺乏原创力!”这是从著名编剧高满堂到普通电视观众都知道的事儿。任职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长的高满堂说:“我们的原创在丧失,在枯萎,现在到北京电视节也好、上海电视节也好,包括我们每天打开电视机看到的东西,说实在的我挺失望的,就是改编啊、翻拍啊、重拍啊、把人家外国电影名字再篡改一下啊,我觉得很没有出息,真没劲!”
是啊,真没劲!觉得没劲的还有国内的编剧们。笔者就曾在咖啡厅看到两个女编剧开着电脑,互不交谈,绞尽脑汁,唉声叹气地像挤牙膏一样挤剧情,这种不接地气儿的构思难免生出貌合神离的剧情。小编剧之苦在于自身的局限,大编剧之苦在于什么呢?
有《楚汉传奇》《铁齿铜牙纪晓岚3》甚至湖南卫视著名雷剧《一起去看流星雨》等作品傍身的编剧汪海林也曾因导演随意改动剧本而愤怒。《楚汉传奇》播出时,观众吐槽剧中项羽和虞姬的相遇相识过程太琼瑶:虞姬在江边饮马,惊鸿一瞥后飘然而去,让项羽朝思暮想。而后项羽在路上和虞子期不打不相识,而虞子期的妹妹正是虞姬。最搞笑的台词莫过于项羽对虞子期那句“天问”:“你相信一见钟情么?”汪海林挺身而出,回应道:“这一段根本不是我们着笔,是导演自己加上去的。我们原本设定的是项羽在与虞子期夺剑的过程中,虞姬出现,拿着一根树枝准备与项羽以命相搏。”导演大笔一挥,古龙般的侠义豪情就变成了琼瑶味的“小儿女亲昵”。理解汪编剧的无奈。
同汪编剧一样不吐不快的还有《隋唐演义》的编剧吴国恩,面对观众对剧中历史“戏说”情节的难以容忍,吴编剧也委屈了。事实上,国内有多少编剧就有多少委屈和哀怨。这是常态,原因是编剧劳苦功高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和尊重。“编剧在影视中报酬和地位都非常低,一线演员动辄90万一集,可你听说哪个编剧要价90万的?如果影视公司感觉剧本很烂,完全可以不要,你不拍,一样出不来。观众的喜好也很奇怪,剧明明烂得要死,收视率却居高不下!电视台也是根据收视率买剧,一部剧火了,为了保险,就大量购买同题材的剧。很多编剧都想写一部有情怀的戏,结果老总说我们就要狗血剧,我也只能翻白眼了!”汪海林说,“编剧的困境,这是一个产业的格局与现状以及创作链条上的问题。”
编剧,这个本该是电视剧灵魂人物的角色,其在中国的待遇之差直接影响着国产电视剧原创水平的提高。
如果你有幸不是国产剧编剧
美剧:只为收视率买单
美剧能够火爆全球,不单是其拥有每集几百万美元的巨大投资,还有投资者对创作人和观众这两个终端的尊重和重视。美剧极为讲究“慢工出细活”,对于制作团队来说,编剧才是真正的核心。
身为编剧能投胎在美国真是祖上积德,三生有幸。首先,作为一定水平编剧,你不仅拥有年20万美元的收入(这是美国编剧协会1.2万会员的年平均收入),而且还拥有参加罢工的机会(2007年11月5日这次罢工,导致《绝望主妇》等多部美剧停播。据估计,好莱坞每天损失8000万美元,罢工让整个美国娱乐业及周边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坐下喝杯咖啡吧,你有权利说:“要么增加销售及下载收益分成,要么老子就不干了。”再者,在美国编剧的地位可谓“奇高”,在“剧本为王”的市场,作为编剧你拥有决定演员命运的“生杀大权”。如《绝望主妇》中,紫藤巷主妇之一伊迪的饰演者谢里丹就因与该剧制片人兼编剧马克·切利之间的尖锐矛盾,被安排了雨夜开车逃走撞上电线杆“突然死亡”的情节。
当然,你不能光拿钱,还得卖命工作。在美国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编剧同时具有非常大的压力,一切都由收视率说话。一部收视率不佳的电视剧会遭到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毫不留情的“封杀”。据估计,美国的电视网每年要收到1万至2万个各种形式的提纲,其中大约有500个会有下一步的发展。闯关可谓“步步惊心”,从试播到秋季档,全国电视网的收视率决定了是否有订单、订单、还是订单。
还好,你不是单枪匹马,对于剧情和人物的刻画你背后有一个团队的支持。《CSI》仅责任编剧就有8位,整个编剧团队更多达20多人。《越狱》的责任编剧也有5位,即使身为总编剧的保罗·苏克林也只负责了其中5集的剧情编写。据了解,一部美剧的编剧团队会将剧本创作分成不同专业知识领域,并按照不同的情节线索设置进行安排。如果你了解大量的医学、化学、土木工程以及心理学等知识,放心吧,绝对有你的用武之地。最后,编剧团队将各自创作的故事内容,想方设法衔接成为一个统一体。由此形成的剧本,主辅线自然交替,节奏紧凑有力,不给观众一丝喘息的机会。
“我们在编剧时肯定是很多编剧一块儿来编故事,有时很多编剧分散编情节,最后统在一块儿,有编剧重新过目其他编剧写的内容,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就重新进行修改。”曾任CSI《犯罪现场》《丑女贝蒂》编剧的Henry Alones Myers透露,他们在编剧时有一个非常大的会议室和白板,“我们把想法写出来看反馈,集思广益,我们做出的决定也非常迅速。”
在美国,编剧的成长道路是按部就班的,这也是因为美国电视剧市场的规范和有序。对于20多岁的编剧,第一年可能要作为助理,甚至还要做送饭之类打杂的工作,第二年他可以在编剧当中做一些笔记,再过一年作为初级的编剧,才能真正加入编剧的团队,总之就是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成为比较成功的编剧。
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像肖恩达·莱姆斯(电视剧《实习医生格雷》的主创)这样的名编剧兼制片人。对于一年500万美元的收入,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韩剧:娘子军掌握生杀大权
加V媒体人“唐丽君”曾爆料,“在韩出访,好友是一资深剧作家夫人,竟调用了某知名演员做了一天司机陪同客人。见我们一脸讶异,她得瑟道:‘韩国编剧地位很高,演员们一般不敢得罪。因为这里的电视剧边拍边播,与编剧关系一僵,这位剧中人可能就会被发配去国外或快速死去。’一旁的名演员司机听到这话,不停地点头称许。”
看来,有“生杀大权”的不仅是美国编剧,韩国编剧也很有权威。实际上,韩国文化产业的兴盛和规范早早奠基了韩国电视剧编剧制度的完善。韩国编剧身兼数职,简直形同半个导演,甚至对剧本的话语权远远大于导演。很多韩剧甚至是编剧负责制,投资人看编剧投资,而编剧可以自己选择导演和演员。据了解,不少好的编剧甚至一个人身兼数十个职务,在拍片现场非常厉害。
“韩国有不少著名的编剧,独自制定从主角到小配角的各种角色,连外景场地都是他们在制定。”在韩中国留学生舒晓光介绍,韩国好编剧的薪酬甚至可以高过明星,一集就有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8万左右)稿酬进账。
编剧郑炯洙介绍说,一部韩剧由导演、制作人、编剧共同企划,随后交给电视台并邀请演员。和中国不同的是,现在韩剧的企划阶段一般只写1/3,剧本创作和拍摄同步进行,这样可以根据韩国观众的意见随时更改剧情,他们觉得这样的创作方式很不错。
如韩剧《爱上女主播》在韩国、日本、中国一直都有很高的人气和收视率,其剧作者朴志现透露,其实这部她5年前完成的作品剧尾根本不是她原先的想法,本来结尾仍想表现女人的嫉妒心理,然而最后受到社会的影响,最后两集剧情经过和电视台高层多次的投票表决,才让女主角金素妍在剧尾从魔鬼的化身变回了天使的脸孔。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韩国,编剧界素来以女性为主力,这大概是因为男人肩负维持家庭的重任往往坚持不了多久。这让笔者联想起韩剧《人鱼小姐》中漂亮贤惠的编剧雅丽英婚后怀着宝宝写剧本的情景。如此,这队“娘子军”可能也是韩剧总能保持那么细腻婉约的原因之一吧。
日剧:多渠道保证质量
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编剧的地位并没有美国和韩国高,在国内要低于小说家和戏剧作家。但日本电视剧行业中,对剧本的重视程度却一点也不逊色于美国和韩国。
好的剧本有两个检验标准,第一是收视率,收视率高的日剧自然是好的。第二就是是否获奖,那些文学水准高、获得各种艺术节奖或文部科学大臣奖的作品将无愧于好的剧本。这种对权威的重视也是日本文化中的特色。在这种日本特色下,日本最大的电视信息杂志《电视节目向导》创立了“向田邦子奖”,这个奖是借用27年前在客机失事中去世的著名剧作家向田邦子的名字而设立的。这个奖项与收视率和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都没有直接关系,仅从重视剧作家的创作性的角度来选择获奖者,今年已经是举办第25次了,成为了许多剧作家憧憬的奖项。与电视台的收视率至上的理念相对立,设立这样的奖项,建立起了基于尊重剧作家个性发挥的价值标准,对电视剧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在日本,制作者一般认为,将总制作费的一成左右分配给剧作家是比较理想的。假设制作费是5000万日元,那么,日本编剧就应该按其一成、也就是500万日元向制作方争取剧本费。如果一部日剧的最终制作费在2到4亿日元之间,那么作为编剧一部2小时的电视剧最低70万日元、最高400万日元。这其中的差别就是靠前面提到的标准来定了。
各国编剧的生存状态
中国编剧 美国编剧 日本编剧 韩国编剧
地位 像驴子一样干活的驴子 剧组中的灵魂人物 与剧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吸引投资方的砝码
收入 制作费用10% 剧集收益的10% 总制作费的10% 总投入的6%
权利 摔剧本,吐槽 剧情全方位掌控,罢工 用功写剧本就能得奖 剧情全方位掌控,职务可扩大
困境 说什么都不算 “砍剧”频发,压力巨大 犯罪系剧目充斥荧幕 亟待创新,冲破套路
要原创力,先改善编剧生存状态
鉴于以上各国编剧现状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电视剧原创力孱弱的原因在于编剧生存状态的危机。国产剧编剧作为“一剧之本”,应有的权力在创作过程中被严重分割了。不同于美剧和韩剧的编剧“全权掌握剧情发展”,我国编剧的话语权大部分都被播出方分割了,职能分崩离析,何谈自?没有自,又何谈精良的创作?
打开搜狐视频、乐视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的电视剧页面,美剧、韩剧、日剧等充斥其中,观众已经不再需要拿着遥控器听电视机摆布,他们可以随时选择一些剧目并放弃另一些。国产电视剧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电视剧市场分一杯羹,就必须从提高本土编剧的原创力和保证编剧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