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同风险管控

合同风险管控

时间:2023-05-30 09:27: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风险管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合同风险管控

第1篇

一、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管控的现状

根据管理职能划分,合同管理也就是对合同从签订到履约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是实现合同目的的全部活动。风险是不确定性的直接体现,是偏差发生概率的直接后果,合同风险则是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存在的与合同预期的偏差的可能。煤炭企业在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买卖合同、施工合同、承揽合同、技术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其中销售合同占最大比例。由于设计的合同种类较多,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管控体系,但仍然存在这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合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认识不足

从管理学上控制的角度讲,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在我国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事后控制,前馈控制较少或者说前馈控制根本不存在。主要原因是风险控制认识不足,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在合同签订阶段,签订人对于合同风险认识不全面,认为合同签订风险是法律顾问的责任,其次在合同的审批阶段,合同的审批者把关不严,只关心合同的技术条款和商务条款本身,没有过多考虑隐藏的法律风险,最后在执行阶段,基本不存在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常常发生合同履行不全面或者履行拖期的情况;在合同执行完毕后,没有对合同进行完整的评估,没有对风险进行系统的总结。

2.流程不连续

合同是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的,各个工作流程之间是紧密联系、顺序发生的,但是目前煤炭公司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合同生命周期对合同进行管理,很多时候割裂了合同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合同风险的放大。合同的风险分为横向风险和纵向风险两个方面,对于合同的横向风险,在合同谈判阶段,以技改合同为例,技术部门只关心合同的技术标准、技术参数,商务谈判部门只关心合同的价格、付款条件、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等,技术部门和商务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各自为政。对于合同管理的纵向风险,就是在合同签订阶段和合同执行阶段脱节。

3.管理不及时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指风险管理往往只存在于合同风险即将发生或者合同风险发生后,才进行风险管理切入,在其他的合同生命周期阶段,合同风险管理的关注较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

4.合同履行缺乏评价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合同履行完成后,对于合同的履行效果,公司目前没有完整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没有问责机制。合同是否按期履行、标的物是否如数保质履行、合同过程是否存在纠纷、为什么存在纠纷等等问题无人过问、无人考核,这是就造成了合同风险管理控制无从下手的根本原因。

二、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1.体系架构

要对合同进行风险防控,就应该重新梳理合同管理流程,重点是明确合同的业务流程管理,在梳理业务流程的前提下明确每一个流程上的潜在风险,进行风险控制。因此,构建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就需要按照合同生命周期,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合同管理全过程,在合同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潜在风险预防与潜在风险防控策略。

首先瑟吉欧合同管理者及承办人管理,也就是对承办合同的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资格管理,其次让合同的相关部门有效的参与合同管理,防止一个或几个部门避免因合同某个方面不了解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潜在的风险。第三、合同授权应该有正式的授权文本,在授权书中还要明确授权范围、代表权限和有效期限,第四,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应该及时跟踪合同进度,判断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并就预期的违约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第五,在合同履行后,需要对合同对方进行履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本次履约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建立对方的合同信用指数,作为后续能否签订合同或者作为后续合同签订的一个必要条件。

另外还要注意,合同章必须专章专用,并且专人管理;合同的附件等要妥善保存;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证据、教育培训体系、合同制度管理体系等。

2.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健全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必要措施,同时还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开展的一道防线,并且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有效手段,煤炭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应该在我国合同法、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按照合同文本管理和客户资信等级管理,以及合同风险预警管理等几个重点环节,结合从合同洽谈,直至合同终止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制定,并要在其中加入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条款,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程受控。

3.加强监督

动态监督与定期监督检查相结合,制定风险管控监督检查考核办法。 定期或不定期对煤炭企业各分支机构或部门进行动态全覆盖监督检查。运用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和解决,并寻找原因,吸教训,还要对经济合同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了通报。通过检查#全面推动经济合同风险管控的有序、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合同风险管控能力。

4.全程跟踪管理

首先合同签订前要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比如资信程度、履行能力,做到知己知彼,确保企业利益不受到损失,其次,预审需要由审计人员根据签订合同项目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合同符合国家标准,为下一步谈判签订合同夯实基础;第三,重视洽谈环节!从各方面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争取主动,保证所签合同的质量。第四,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合同签订后,按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履行时间顺序建立台帐,对当事人在合同已到履行期限而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的"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与对方交涉,以保证业权利的实现。

第2篇

摘要:在项目工程的实践中,由于合同中的风险是业主和承包商共同分担的,且鉴于各自的位置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方法也各异。项目的每一个参加者对自己应承担的风险应有提前的准备和预防性对策,并作为计划的一部分。本文重点对承包商的合同风险的防范做一探讨。

关键词:承包 建筑安装工程 合同风险

一、引言

签订和实施一份建筑安装工程的承包合同,对于双方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合同的约束下,即使企业的活动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又能使企业在合同的情况下完成了工程项目的目标。常言道,风险与利润共存,也就需要企业加强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管理,做到未雨绸缪,尽量避免损失和纠纷。

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表现

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买卖双方最初的交易只凭图纸,而从图纸到成品,中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它不仅有赖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督等各个部门的工作效能与质量,也与建材产品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工程承包合同是工程进度控制、质量管理、计量支付的核心依据,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合同办事。但是往往建筑安装工程将面临很多在招、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时难以预料或不可确定事宜,这就是导致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有:行政干预的政治风险;市场物价、税收规定变动引起的经济风险;以及建设项目合同条款不合理、不完善造成的合同条款风险和因管理松紧、技术难易而导致的其它风险。所以,怎样在业主和承包人之间分担风险,是合同规定中应细化的重要内容。

在现实中,一些承包合同条款漏洞太多,对许多可能发生的情况未作充分的估计,因而亦未能相应研究考虑一些补救的条款在合同中做具体规定。同时,合同双方对——合同的有关条款理解不相同,而合同中又未能做具体解释,使得合同双方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因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或争议,或者合同一方在合同实施中才发现合同的某些条款对自己极为有利,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或过于苛刻,使工程合同无法履行。

三、防范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对策

对于承包商来说,在合同风险的防范对策上,笔者建议应运用:(1)风险的回避:在招标文件中若发现可能招致的风险问题,就可在“投标致函”中明确提出来,例如,该项目的外部条件不足,究竟应由谁负责;以及业主指定分包商的价格确定和违约责任等。有些则可以在协商签约阶段,通过商议修改、补充合同中的有关条款来解决,力求按对等权利与义务的原则与业主分清责任、划分权利。特别是支付条款,要特别明确地规定出支付时间、货币和支付方法;对于延期付款应有延付期限、利息计算、超过期限的利率增加等规定;在合同签订后由政府法令政策改变而导致的费用增加,可要求业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偿等。一般情况下,只要业主是诚意要求该工程项目顺利建成的,且承包商的要求合理,业主是能够接受的。(2)风险的分散:就是把风险转移和分散给分包商或联营体的合伙人,这是承包商通常的转移风险方式。如在分包工程时要求分包商接受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条款,要求分包商接受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款,要求他们同样提供履约保函、工程保险单以及扣留一部分滞留金,使分包商分担相应的一部分风险。另一种风险分散方法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该法虽需支付一部分保险费用,但是相对于风险损失而言还是较小的数额,且在招标时,可将保险费计入工程成本。一般在招标文件中,都规定了保险的要求和范围,如“工程全保险”、“第三方责任险”,如“人身意外险”等。(3)控制风险损失:主要是在工程实施阶段注意风险因素,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主要方法有:(1)项目实施时加强成本控制,经常统计和考核直接费和间接费的使用;注意风险的发生和发展的征兆,提出风险损失预测,采取相应的必要措施;防止突破成本控制计划,或组织风险的发生和扩大。(2)熟悉合同条款和保险条例,利用索赔控制损失。(3)密切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动及业主支付能力和信誉上的异常。(4)预留必要的风险费:这是最常用和简单易行的减轻风险的方式。但是如果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都有增加报价的方式对付,那就不可能得标。风险本身据有意外性和随意性,有些风险也不是提高报价就可以弥补的,所以,投标报价时,应适当考虑留有一定比例的风险费用。例如,如果工程承包合同是固定总价合同,则可根据各种建筑材料价格的浮动趋势,以及工期长短和预付款的数量,制定定购物资的分批时间,仅对后期采购的材料适当增加“涨价系数”。对于工程量计算不准、外部条件估计不足,适当考虑“不可预见”系数。国外工程的风险费一般在4%-6%之间,这个系数可以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估价适当增加和减少。

四、结束语

总之,承包模式下,建筑安装工程的合同风险控制,还有很多方法技巧和对策措施,除了本文以上提到的之外,也建议:(1)规范建设工程合同行为,即依法实施建设工程合同行为,包括建设工程合同行为程序合法与建设工程合同内容合法。如是否按照法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招投标,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承包方应由相应专业业内人员对此做出审查,保障发包方建设项目投资目的的顺利实现。(2)根据具体建设工程合同选择不同的合同计价类型,对确定的合同计价类型,在专用条款内要明确合同双方相应的权利义务及操作方法。比如固定总价合同计价条款中要明确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要对风险范围及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做出专业的条款设计。根据建设工程合同及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约定合同价款的支付方式及支付进程。如预付款条款、工程款支付进度及支付方式条款、工程质量担保金等条款设计。(3)安装工程合同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工程担保或工程保险的方式予以实施。根据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承包方可以选择使用何种风险控制方式;但选择使用工程保险合同相对较少,通过工程担保的方式控制合同风险的方式较为常见,也较为可操作性。

第3篇

1)风险管控审计要对合资企业成立的出资情况,如合资各方出资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出资的设备是否作价过高,出资的技术是否先进、适用等作为风险管控审计的重点,以保证合资企业实收资本的真实性及合法性。

2)风险管控审计要看合资企业董事会能否定期召开,能否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合资企业签订的各种协议及合同的履行情况、公司董事会纪要、投资可研报告是否可行,以及控股股东的权益能否得到维护等情况进行审计。

3)风险管控审计从评价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管理、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财务核算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重点对外方投资者是否以设备出资,以推销设备获得高额利润来冲抵认缴的股本;或为收购廉价原材料,以包销产品出口的名义,尽量压得价格,转手高价抛售获得高额利润;或以高价将原材料卖入合资企业,使企业成本过高而无法盈利。

4)风险管控审计要深入到企业管理的细微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要以风险发生可能性为依据,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查找并防范风险。风险管控审计要在各部门风险管理中起到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存在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共同承担综合风险,风险管控审计可作为第三方,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的综合风险。

2风险管控审计主要内容

××气囊丝制造有限公司是××集团与德国聚纤胺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德国PHP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100万美元,其中××集团占有股份51%,德国PHP公司占有股份49%,由××集团公司控股。审计发现该合资公司的主要设备采购、材料采购、销售均受控于德国PHP公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审计结束时,德国PHP公司也没有提供相关资料。因此,无形中增加了审计工作组的审计工作难度。为了使这次合资项目的风险管控审计,起到防范企业合资风险,规范××集团与外资合资合作项目的目的,维护控股股东权益,防止企业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在项目审计时,针对该公司采购的尼龙切片由德国PHP公司供应,价格的公允性无法保证,而材料成本占该公司成本的70%左右;同时,气囊丝销售又主要由德国博列麦神马上海公司控制,但气囊丝的用户均是国内客户;由于该公司的采购、销售均被德国PHP公司控制,而根据外方投资者通常采用以合资为名,而不考虑合资企业是否亏损,仅以卖设备和原材料实现其利润的一贯做法,以及销售受德方控制,所以判断该单位存在国有资产或利润流失的重大风险。鉴于以上与德方合资时的情况,审计组按照集团审计计划的安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考虑到对××气囊丝公司进行风险管控审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气囊丝公司进行了审计。

1)对××气囊丝公司文件记录风险管控进行审计。查阅了董事会纪要、总经理办公会纪录及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了公司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任务、职权和责任,以及单位所有的方针和工作程序是否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内部组织图、岗位说明、经济业务系统流程图是否合理、健全。

2)对××气囊丝公司授权批准风险管控制度进行了审计。审查了该公司是否建立了各项授权批准管理制度,管理科室及生产车间的有关人员是否按授权和批准执行。

3)对××气囊丝公司存货管理业务风险管控制度进行审计。着重审计了与德国PHP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原材料——尼龙切片是否按合同或计划购进,价格是否公允,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占用企业资金数量是否合理。(本文来自于《煤炭经济研究》杂志。《煤炭经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4)对××气囊丝公司签订的合同和销售业务风险管控进行审计。主要审计了与博列麦神马上海公司签订的气囊丝销售合同,检查了签订的订货合同、销售合同是否合法、完整;销售发货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检查销货发票开出的依据,销货发票数量、单价、金额是否与发货通知单相符。重点检查了××气囊丝公司销售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能否独立进行气囊丝销售,产品销售价格能否控制等。

3风险管控审计整改措施和对策

针对此次风险管控审计查出的问题,××集团和××气囊丝公司都非常重视,审计组又进行了后续跟踪审计,督促该公司严格按照企业风险控制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整改。

3.1调险管控思路,改变经营管理模式

企业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构建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的承担主体,以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权责分明的风险管理系统。按照以上原则,依据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公司及时召开了董事会会议,调整了董事长人选,并按照合资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不再使用德国PHP公司的尼龙切片,改为使用质量价格适中的××集团工程塑料公司提供的尼龙切片,使用后,完全满足了该公司生产的需要,改变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受制于德国PHP公司的局面。××气囊丝公司重新与博列麦神马上海公司进行协商,主要解决气囊丝用户销售的价格受制于德国PHP公司,并在气囊丝销售供不应求,基本无库存的情况下,该公司还连年出现严重亏损的问题。为此,该公司专门召开了董事会,并通过董事会决议,决定自己直接组织销售,满足了全国气囊丝用户对气囊丝价格、质量提出的要求,避免了中间销售环节,降低了销售费用,从而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气囊丝公司对免费提供给用户样品丝的数量,按照市场供给情况严格进行控制,对确实需要提供给用户的样品丝,严格按照公司内部控制审批制度和手续,经过批准后方可提供。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与德国DEG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追回了替德国DEG银行多交的税款。××气囊丝公司经过整改,重新控制了中外合资企业的采购权、销售权,从而掌握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企业也由当年1~7月亏损397万元,实现了到年末盈利268万元的良好效果,彻底改变了中外合资企业投产3年以来一直亏损的局面。

3.2做好风险管控审计,筑建审计的三道防线

中外合资企业项目存在着诸多风险,为此必须做好风险管控审计,筑建审计的防线。第一道防线:企业经营层具体负责执行的策略与业务,承担管理风险。对经营管理层进行审计监督时,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应辨识、评估、控制及减轻经营风险,指导企业内部政策及程序的建立与运行,以确保各项生产经营符合企业经营的目标。第二道防线:为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要界定各种角色及责任,设定施行的目标;提供风险管理的架构;辨别已知及未知的风险;协助企业经营管理层建立管理各种风险及流程控制;促进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层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提醒企业经营管理层注意政策法规与风险变动情况;监督企业内控的适当性与有效性、法规的遵循以及风险缺失的及时补救。第三道防线:内控系统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预防、发现和纠正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内控系统没能发现和纠正错弊,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不适当、不健全;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无效。内控系统风险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进行测试,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对组织的内控系统设计的适当性、执行的效能性、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进行测评,提出审计建议,引起经营管理层的重视,以研究确定企业的防范风险方案。

3.3做好风险管控审计,确定风险管控审计目标

1)确定信用风险管控审计目标。审核客户档案设置的合理性、保密性;客户信息更新速度及实际使用情况;客户信息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特殊管理的适当性;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信用风险控制设计的适当性,执行中能否做到预防、检查、纠正、指导和补偿一条龙控制。

2)确定融资风险管控审计目标。资本结构的平稳性,在对资本结构的审计中,根据董事会有关资本结构的方针政策,参考风险评价指标的基准数值比照分析,确定融资成本是否得到合理控制;营运资金持有政策的恰当性,营运资金持有量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现金流风险控制是否有效,即公司现金流不足以满足重大支出项目的风险。

3)确定投资风险管控审计目标。投资风险管控政策的合理性;对于拟实施以项目组合风险管理的活动,应该着重审计项目组合是否合适,投资风险是否得到对冲,对于实施风险控制与抑制方式的投资项目,应对控制设计与运行两个方面予以测试。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基准指标的科学性;项目开工与运营中,实际财务指标与基准指标偏离有多大,原因是什么,如何管控;对集团公司有哪些影响,投资项目税务筹划的合理性。

3.4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做好中外合资企业项目

第4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6-000-01

摘 要 核电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目前核电企业已成为市场电力供应重要来源,在国家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于法制建设要求、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核电企业自身发展要求,作为法律风险防控中重要一环,合同法律风险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建立和完善核电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合同管理效率,优化合同管理体系,是追求卓越核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核电企业 合同 风险防控

目前从核电企业商务合同部门的工作流程来看,主要有采购合同和总包合同两个合同管理种类,其中采购合同管理是针对核电企业所需的物项或服务所进行的活动,包括从提出采购需求开始一直到验收物项或服务为止的全部活动,包括外委服务、紧急采购、零星采购等合同管理。而总包合同管理是针对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的报价、合同谈判、条款确认、合同执行等管理工作。核电企业归口商务合同部门作为合同管理主体,需要建立一套从前期准备、签署以及合同义务履行相对完整的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管控体系。

企业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偏差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在日本福岛核事件发生后,国际核法律界正在反思国际核法律体系,国内也在推进《能源法》和《原子能法》的拟定和出台工作,核电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外部法律环境,从企业内部来说安全和质量控制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要求核电企业将合同管理作为利润源之一。因此合同管理面临更多压力和风险,其中的合同法律风险包括交易主体的合格性、合同签订前法律风险(包括要约、承诺、承包商选择和控制、签订前的内控流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合同管理风险包括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风险、合同管理人力资源风险、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管理流程风险和合同信息管理的风险以及核电企业特有核法律风险。

为了做到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控,核电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性质和范围,与合同管理模式相匹配,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做到从承包商选择开始到合同签订的过程文件逐渐审批,层层监督,建立科学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包括:一个核心:追求卓越的核安全文化和全员的法律意识;二个体系融合建设: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融合建设;三个支柱:归口管理的合同管理部门建设、合理的合同管理流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四个屏障和四个“有”原则的落实;实体、个人、管理、组织屏障和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五个阶段风险管控:合同主体风险、合同内容合法性风险、合同签订风险、合同履行期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六个内外部力量推进持续提高;审计、效能监察、质保监查、廉洁建设、自我评估、对标管理。

编制实用性强的合同范本,从条款入手,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按照合同类别特点编制参考合同范本,其条款应尽可能涵盖此类合同所要约束所有内容,合同条款尽最大可能严谨、周全,明确约定有关质量、数量、价款、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费用、违约责任、所有权转移、风险负担、争议和纠纷的解决等条款。参考合同文本初稿应该让企业法律顾问审查把关,待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从而做到合同条款的合理详尽、并能更好的维护甲乙双方权益,规避风险。

建立合格供方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合格供方库的承包商,需通过主体资格审查,判断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审核承包商相关资质,或者委托认证中心进行主体资质审查,审查包括查明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实力、信用情况和不良行为记录,并掌握相应单位的证明材料。将资格审查合格的供方,分门别类放入合格供方库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供方库中的合格供方进行质保评价和源地审查,随时将考核不及格、承揽项目表现差的供方从供方库中删除,并补充新的合格供方。企业的一切经济合同签约对象都应该来自于合格供方库中,防范由于签约对象的不合法而导致的合同风险,从而更好的规避合同执行风险。

建立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体系长效保证机制,第一、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到位,建立全员的法律和风险防范意识;第二、责任到位,合同管理部门和法律部门作为合同风险管控的牵头管理部门与合同协同单位责任划分明确,特别要落实总法律顾问作用,保证从决策和管理高度落实法律风险防控;第三、执行和持续改进到位,核电企业已建立了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体系,让每个员工贯彻执行将保证风险防控落实到位,同时风险防控需要经验反馈,不断进行体系创新、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持续改进。

虽然建立了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并落实了防范措施,但是法律风险仍然可能产生。因此需要核电企业考虑应当具备相应的合同法律风险应急预案制度,保证法律风险事件一旦发生能够得到及时、有序的解决。法律事件发生后,应该尽快按既定的评估制度和方法对该法律事件可能造成的财务利益和品牌企业资信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由法律人员介入管理,建立重大案件统一处理,通过核电系统的状态报告系统,通过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及时进行经验共享,提高处理纠纷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建筑 施工管理 风险管控

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其长时间作业且受自然环境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使得建筑工程风险性也相对较大,尤其是建筑施工环节。为将建筑施工环节的风险降至最低,施工管理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便施工中出现相应风险问题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文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实施风险管控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和风险管控必要性

1.建筑施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

所谓建筑施工风险就是建筑工程在项目施工中受工期、质量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工程施工产生不确定性。就现在风险管理而言,不同项目都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而解决项目风险的关键则是风险管理。目前来看,施工企业已经遍布祖国南北,这种点式分布模式不利于使不同施工企业集中起来。再加上工程施工本来就周期长、投资较大、规模大、流动性大,再受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使得施工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在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风险。建筑施工中潜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安全风险、资金风险、管控风险、合同风险等。

2.建筑施工管理风险管控必要性

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然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对工程质量、建设水平和一些相配套的设施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增加了建筑施工管理难度,加之实践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出现,对工程建设成本、资金周转、合同管理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容易使施工企业形象和声誉受损,还可能出现不良经济损失和质量事故。如果不合理解决这些风险,对潜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就无法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效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建筑施工中可预见的风险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风险本身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指数降至最低。

二、建筑施工管理风险管控有效途径

1.提高企业辨别风险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常会因风险辨别意识差,增加了建筑施工管理的风险性,由此也可以看出提高企业辨别风险能力的必要性。为了提高企业辨别风险能力,在工作中应该设置专人收集施工区域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作业区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对项目周期不同阶段不确定性、工程不同工艺装置内容和工程建设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在对上述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具体分析,这些专家级的人士专业性强、阅历多,对内容分析的较为全面,得出的风险分析结果相对客观,也较容易实现。在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后,要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风险事件进行编制,并列一个详细的清单,按照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目标、技术因素、主客观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最后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辨别活动,以提高项目施工中的风险预见能力。

2.提高安全风险意识

安全风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对于这一风险在平时施工中多注意一些细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而在实际施工中,虽然下发相关安全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但往往仍有不遵守安全规定的人,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施工企业在开工之前,应该获取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之后再开工,施工过程中相应承包单位也要获取经过审核的安全许可证,之后进行施工。其次,施工前必须严格对不同工作人员资格证进行确认,无资格证的人员不能上岗,尤其是特种工人。如果特种工人无执业证,需要以安全规定为依据,对其进行惩处,同时也应该按照规定对这些人员执业证进行复查。再次,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时可以以班组形式进行,也可以去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企业安全检查工作也不能放松,要定期对工作现场和相关区域隐患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为减少施工现场隐患施工设施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检查,每次使用前也要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再行使用。最后,企业也应对自身安全生产制定进行完善。对操作规程和技术执行进行规范,遇到相关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执行后要做好技术交底和记录工作,以免遇到麻烦,可以将记录作为有效凭证,以降低企业损失。

3.强化预算人员素质

工程预算人员素质如何对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也是有影响的。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预算人员常因对企业投标报价流程了解不够,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企业损失的现象也时有出现。这就需要对企业预算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对企业内部投标价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预算人员进行道德素质,使其在工作中,能严格按照招投标规定,结合实际项目工程报价表进行,尽量避免修改投标报价、刻意压价、哄抬物价和招标单位串通泄露企业投标内容等行为。此外,还应对预算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素质方面培训,对相关人员资格进行规范,预算人员上岗必须执有上岗证。为了确保预算人员工作质量,需定期对预算人员进行考核。对预算编制质量较差、过高评估预算造价人员进行适当处罚,以为工程预算人员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其能更好的为工程施工服务。

4.强化资金和合同风险管理

资金和合同风险也是建筑施工管理中常出现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两种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风险意识,对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管理中对资质和信用不能达到标准的业主予以投标,借助法律法规要求建设方提供必要的工程支付担保,减少工程款风险和拖欠工作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信用危机。工作中,必须对索赔管理进行强化,尽可能减少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造成的停工损失。为了减少风险,也可以将风险转移给材料商或其他承包商。工程合同的不规范、严密和完备也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工程封信、业主自信风险或是外界风险等。这就需要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看合同是否合法、业主审批手续是否完善、需要公证与否、合同文件和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合同是否符合双方利益及双方理解是否一致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合同进一步分析,如果合同不符合双方利益或出现不一致的理解,双方要如何解决。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切记不要口头承诺,必要的时候应将要求写入合同,以避免合同纠纷问题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结束语: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是较为容易的。上文对可能预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策略,有助于降低施工企业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梁福生.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石油大学.2012.

[2] 杨艳芬.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 技术与市场. 2011(03).

[3] 李维娜. 关于加强施工企业资金运作有效管控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1(11).

第6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 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企业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多,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但立项调研和论证不充分、人为干预、条件不成熟盲目上马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推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加强对建设项目风险的过程控制,已成企业共识。宝钢在加强投资活动管控方面明确要求,投资审计除继续开展造价审计和决算审计外,更要强化投资项目的过程审计,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和过程管理失控导致的国有资产损失。

宝钢国际是宝钢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和钢材营销平台,公司近年不断加大对直接服务终端用户加工配送体系的建设投入,已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了“建设项目多、建设点分散”(公司的新建、扩建项目长期保持在10~20项,投资额达20多亿元,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及“项目建设内容相似”(建设项目以服务终端用户的加工配送中心为主,项目厂房、办公楼、设备等建设内容相似)等情况。

宝钢国际从2005年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最初是推进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委托中介机构试点,从事前、事中、事后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这样的操作方式克服了竣工决算审计模式的缺点,但同时也存在审计周期长、人力投入多、费用高等问题,而公司专职从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仅有几个人,公司内审的人员资源状况不能支撑在全国各地所有的建设项目中全面开展全过程审计工作。

二、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创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水平确定审计范围及重点,有针对性地编制审计工作方案、设计审计程序,使有限的审计力量能在审计业务之间作出合理分配,既能有效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又能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从而有效控制审计项目的整体审计风险(徐宣兴,2011),进一步采取后续审计的形式来落实审计意见或建议。

结合公司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相似以及审计工作主要委托中介机构完成的特点,我们在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同时又进一步优化创新。(1)结合对公司建设项目中各类问题的梳理,从整体上识别和评估公司建设项目管控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梳理出12个主要环节共37项管控要点。(2)对管控关键环节和风险点进行审计分层管理,对诸如“施工合同”、“进度付款”和“造价结算”等涉及到重大资金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审计工作由事后向事中和事前延伸,尽可能从源头上遏制工程造价纠纷和投资损失。(3)对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实行“标准+α”审计管理,“标准”即梳理出来的12个主要环节共37项主要风险点,经充分讨论,固化审计流程和方法,审计需按照标准流程操作;“α”是指审计人员可根据项目具体特点和风险水平在一定程度内调整审计范围及重点。

1.风险整体识别。从对建设项目影响和风险来看,越前期的业务环节对项目影响越大。例如投资立项环节决定了项目是否上马;设计勘察环节决定了项目绝大部分的设计方案选择等。可见,前期业务环节既是项目的起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投资的成败,管控要点都是对前期业务环节内容的具体落实。风险管控的关键点是“落实”,审计中最需关注的是项目单位各类既定方案的执行(初步设计方案符合经批准的可研报告及估算、项目实施符合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情况和对各类变更的管控情况。

同时,在37个管控要点中,虽然合同管理只占3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当项目方案确定后,招投标活动是解决合同签订依据的问题;各项材料设备采购、前期准备、进度、质量和投资的控制依靠对合同有效执行;各类变更最终体现为相关合同的变更;项目风险的控制最主要的也是对合同付款风险的控制。因此,建设项目的风险管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对其所涉及一个个合同的风险管控,建设项目审计可以合同为切入点,取得合同台账,检点环节的合同具体执行情况等。

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转型 发展

企业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趋势,也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突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就必须充分发挥财务计划、预算、监督、控制等职能,以公司战略为引领、财务战略为保障,必须时刻做好风险防范,为企业的转型助力。

1.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夯实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任何企业在生存发展中,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一旦产生,必然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因此,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1.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者的责任。

1.1.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确保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尤其是财务主管人员的风险意识。作为一个转型发展中的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防范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具体操作如下:

(1)加强内部控制,制定管理办法。

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避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公司专门成立了风险控制部,且制定出台了《风险控制防范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和风险防范实施细则》及《银行融资定向资金联合采购煤业务结算细则》等。

(2)根据管理办法,具体组织实施。

风险控制部根据风险防范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合同签订、资本运作等实行全方位的管控,对大的经营项目做到事前分析、考察、评估,提出针对性建议供领导决策和参考。如:对贸易合同进行审核,审核后出具意见书,待合同完善后再次复核,复核通过后下达合同执行通知书,做到每笔贸易资金都经风险控制部严格把关。同时公司资金管控小组对各单位贸易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使公司在转型发展和联合销售、联合采购贸易工作中,更好地使用融资授信资金以及公司内部资金的管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经营中带来的风险。

1.1.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加强监督检查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由财务部、审计部、风险控制部和纪检监察室四个部门组成了《财经联合检查小组》,并制定了可行有效的工作方案,以规范化考核要求为标准指导会计相关工作。明确具体业务流程,维护公司良好的财会工作秩序,杜绝了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有效地发挥了会计监督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财务风险。

(1)加强财务检查,规范各项工作

公司财务部和联合检查小组对下属各单位财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一是通过软件系统查阅账务处理的合理性;二是到现场检查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及对合同执行的合法性;三是通过审计、检查及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等结果,看整改和完善的及时性;四是通过内部《财务收支日报表》,每天掌握各单位财务收支交易对象及账款结存的真实性,使财务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2)组织联合盘点,规避财务风险

按《财务盘点制度》规定,各单位每天下午下班前对本单位的库存现金及应收票据进行盘点,由会计人员盘点、业务主管或财务负责人监盘;对各单位由市公司财务部组织盘点、审计部、风险控制部和纪检监察室监督盘点,每月至少两到三次,盘点后填制盘点表,由现场盘点的四个部门经办人在盘点表上签字,同时加盖被盘点单位的公章以示确认。

1.1.3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在强化风险观念、增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获得数量多、质量高、运用性强的财务信息来衡量其财务风险程度,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能及时预见风险的存在并积极反映,力求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点,为风险决策和风险防范的正确实施创造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2加强管控体系建设,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面对公司转型跨越的新形势和市场经营的新变化,财务部门要积极适应和认真领会省集团公司建立新体制新机制的要求,把财务管控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快推进优化企业管理模式,从机构设置、人员管理、预算管控、投融资管控、风险管控、财务监督以及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制度化、流程化和专业化。

1.2.1强化资金管理工作,加大资金监控力度

重点突出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完善资金支付控制程序,严格收支两条线,加强大额资金监控力度,逐步将银行承兑汇票收支纳入招商银行CBS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继续运用承兑汇票银行托管制模式,确保资金安全,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2.2建立资金管控模式,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高效而又适合企业特点的资金管控模式,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日常运行,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1.2.3加强往来账款管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按照省集团公司下发的《往来账款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特别要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长短,实行多种清欠措施,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资金回收,规避财务风险。

1.2.4加强库存商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对发出的商品要进行跟踪管理,加快货款结算力度,缩短结算周期,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1.2.5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检查,实行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2.大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战略转型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随着公司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以焦炭产业为基础、以贸易物流为支撑、以多元产业为引领”的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必须规范财务管理、稳定财会队伍、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把人才建设作为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懂管理、会算账、善理财的高素质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强化素质,才能提高水平,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促进公司战略转型,扎扎实实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不断适应公司转型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制定财务管理规划,组织财务人员培训

以规范财务管理、稳定财会队伍为核心,以强化财务人员培训为基础,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扎扎实实的把公司的财务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财务人员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分级进行培训,着重于财务管控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不仅从应付日常业务的工作状态得到改变,而且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复杂性,培养超前意识,加强企业经营分析,以提高会计的整体核算和管理水平。做到事前预测、事中分析和事后总结,确保企业沿着健康轨道稳健发展。

2.2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公司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运销服务管理与经销业务分离,做到“三个剥离”,即机构剥离、职能剥离、人员剥离,实行“分灶吃饭”,形成管理和销售两个体系、两支队伍。建立健全经销组织体系,明确经销范围、运营模式、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层层落实。为促进公司向市场化经营发展,由管理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由政策收费型向经营效益型企业转变,促进公司走上转型发展、自主经营的道路。

3.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思路,助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认真贯彻省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企业财务专业化管理工作,具体思路:

3.1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树立财务创新观念

抓融通,拓展企业融资视野;抓预算,促进企业增收提效;抓管控,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抓基础,规范企业经济运行。外部融资、融通、融合,内部稳健、管控、协调,有保有压、兼顾多元,以推进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3.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统一管理

第8篇

从狭义上来讲,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因筹资问题带来的发展风险;从广义上来说,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因多种原因难以预测或者很难控制的发展因素,该发展因素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多不确定的发展因素,导致企业承受较大的成本损失。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与投资者相关联、与负债经营互相影响、不确定性以及与汇率变动有直接关系等特征,以上特征均直接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实际危害。

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意义表现在:第一,企业财务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减少实际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危害;第二,财务风险必然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不可能追求零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

2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或者不正确。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建设不可能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正确,他们片面地以为可以彻底清除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正确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财务管理投资不科学,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较高;第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很难满足不同环境喜爱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3 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水平的措施

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控水平要求企业从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担保风险的控制、债权债务充足风险的控制以及资产处置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出发,不断强化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3.1 货币资金运营的风险管控措施 货币资金运用风险控制要求企业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强化结构性存款风险控制。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明确结构性存款的意向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结构性存款的相关事项与有关部门汇报;煤炭企业还应该对结构性存款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形成精准度较高的评估报告;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注重委托贷款及其他短期投资风险业务风险控制。首先,煤炭企业相关部门应该确定运营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向,将货币资金可能使用的项目上报;相关部门应该集合煤炭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调研报告;煤炭企业应该对承担事项进行分析和研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 担保风险的管控措施 担保风险的管控是提高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一,煤炭企业应该及时申请担保的项目,并制定担保项目的限制条件;担保项目负责人必须满足借款和贷款的要求,无论是借款还是贷款都应该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项目,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第三,煤炭企业应该对担保单位的经营、担保业务和贷款状况进行审核;第四,煤炭企业的法律部门和相关岗位负责任人应该对担保项目的合同、对应的主合同等进行审核,为全面提高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财务风险控制部门提交债权债务重组事项;其次,财务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估,制定评估报告,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最后,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还要求煤炭企业准确记录所有的借款条款明细,并对该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3.4 资产处置风险的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保管部门提出风险管控申请,表明申请的原因和后期处理意见,并上交审核文件;其次,煤炭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文件的审查工作,相关部门不仅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状况,还应该将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批;再次,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后期的决策依据;最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履行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风险管控制度。

第9篇

(一)在内部环境方面

从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反映,部分施工企业的在组织架构方面存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董事长、总经理权利过大,凌架于制度之上,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三重一大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生产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的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岗位设置不清晰,职责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社会责任方面,安全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管理存在隐患等;内部控制环境尚需疏导。

(二)在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目标的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从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风险目标设定不清晰,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不健全,人员职责不清晰,未能全面地对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措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全面风险管理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从目前钢铁项目管理情况反映,大部分钢铁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存在很大的结算款回收风险,甚至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工程履约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但最主要是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对钢铁行业的整体风险评估不到位,对产能过剩、行业亏损风险评估不准确而承接订单所致,导致了施工中由于业主主业亏损,不能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办理结算,存在很大的结算回款收风险,甚至形成巨大损失。

(三)在控制活动方面

施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建立比较规范、完整,但从制度的执行上反映,执行力度不强,检查与制度规范形同虚设。如,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规范、完整,但部分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等方面并未体现全员参与,而是由财务系统办理完预算管理的全部业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在工程结算管理、工程款回收清欠管理、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控制管理方面,不按合同约定、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管理职责不清晰,奖惩不到位,欠缺有关的硬性指标检查监督机制;在信息沟通方面不畅,没有构建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形成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等。

(四)在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风险和内控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模式。但是,这种先进的审计模式在施工企业内控审计中并未真正实施,内部监督还停留在帐项审计、制度审计等方面,不能全方位的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有效监督。

二、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科学策略

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分析企业整体面临风险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践行科学的管理策略。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低价中标成本管控风险、工程索赔风险,结算回款风险、财务风险等,我们应当针对识别的不同风险的重要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消除和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一)市场风险、低价中标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首先,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目前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低价中标是必然结果,这样给企业的成本管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加强对投标阶段的成本预测和成本测算,科学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做好成本要素分析、投标策划,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报价措施,避免因投标成本把控不真实而出现的废标、或中标后合同亏损,降低合同风险。第二,加强目标成本管控。项目中标后,根据施工图、合同、中标通知书及其他资料等编制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控制金额,确定合理利润、项目目标成本。在对目标成本实施管理时,应明确项目的经营方式,建立项目目标成本责任管理,签订管理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第三,强化实际成本管控。低价中标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甚至是微利。因此,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建立跨职能团队,运用价值分析法,将目标成本嵌入工程项目的分包成本、材料采购成本、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项目资金、项目费用、税收筹划等各个控制环节和控制流程中,控制风险;做好优化设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降低成本,搞好施工组织,保障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管理;加强项目材料管理;做好项目成本分析,对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对存在的偏差,采取措施,消除差异,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二)结算、回款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结算期间分析,大多数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结算都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办理完工程结算,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益不能及时锁定,工程款不能按期回收,施工企业存在很大的结算回款风险。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的市场风险,导致合约的不公平,结算相关事项在合同中不能加以明确;项目履约管理存在问题,不能及时达到结算条件;由于业主自身资金或其他原因采取拖延战术不进行结算等。因此,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评审,对工程项目的结算事宜进行明确;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按合同履约为结算创造有利条件;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与清欠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奖惩兑现。

(三)工程索赔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强化合同管理,规范的合同文本,施工合同中明确索赔方法、程序、时间等索赔相关事宜,保证索赔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建立合同评审制度,缔约过程中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合同进行评审,特别是法律事务人员,评审通过后,方能签订合同。强化工程的履约管理,建立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固化收集施工过程中各种有利证据程序,总结相关控制流程,将有效证据的收集过程形成企业强制性的制度,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证据,做到全过程的有效管控。

(四)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是其他风险的集中体现,施工企业主要资产是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是存货和应收账款,从施工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存货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过大,资产流动慢,资产负债率高。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增强其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占用,资金管理中加强各业务部门联动,消除各个经营环节可能存在的影响工程款回收的因素;在签约环节企业进行招投标时,关注客户的资信度调查,评估其资金支付实力,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考虑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在企业资金流允许的情况下,承接业务,从源头上减少财务风险;在合同履约环节重视履约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保证合同工期和质量,及时办理各项工程变更事项,取得书面确认资料,按时报送工程进度资料,按行业规范归集工程资料;在工程竣工环节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提交竣工资料,跟踪竣工结算事项,落实专人负责,采取有效的手段,催促业主及时办理结算,并加大此项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应收账款管理环节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加大清欠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做到有理有节,充分利用合同条款,创造收款条件,必要时可诉诸法律。

(五)建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

从施工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确立企业管控重点、关键业务环节,在总结已知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常规的企业管理手段,规范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管理。

(六)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审部门应当评价企业风险及内控管理,对风险及内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的增值服务。因此,应当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传统审计模式,提高内审人员的执业水平;将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在审计过程中,以分析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要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根据审计重点分配审计资源,以有限的资源,确保对重大风险的审计效果和效率,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对存在问题及疏漏,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合理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

三、总结

第10篇

摘要:建筑市场的复杂多变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多样的风险问题,要求建筑使用企业必须强化对自身财务风险的研究分析与妥善应对。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应对,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并就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以及应对控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建设方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也越发严峻。在复杂多变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下,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尤其是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科学的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做好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以及应对管控,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保障。

一、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的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主要是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建筑装饰以及钢结构行业等,其中主营业务主要是房屋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施工企业产品往往具有建设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规模较大、施工流动性强以及施工内容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这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综合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融资成本与负债规模风险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项目建设施工规模相对较大,因而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需要较多的融资举债,这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整体较高,当负债规模超过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可承受的实际负债能力的情况下,则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过度负债,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可能由于后期现金流入不及时造成债务难以及时偿还,进而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第二,资金运营风险问题。由于当前建筑施工行业领域内部的竞争相对较大,因而不少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中标经常会选择垫资施工的方式,这造成了企业在项目建设施工开始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后期的资金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对于资金流入流出的安排不够合理,尤其是在企业建设施工的关键阶段,如果资金无法及时到位,进而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失灵的风险,甚至造成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直接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第三,债务回收困难的风险问题。目前建筑施工行业领域,先施工后结算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较为常见的结算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规模较大的应收账款问题,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回收往往是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的确认以及最终竣工决算所实现的,如果出现了资金到位不及时或者是拖欠施工款等问题,则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大量的短期债务,进而应收账款难以及时回收,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回笼,甚至出现坏账,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隐患。第四,项目管理不当出现亏损的风险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项目从合同签订到最后的工程阶段,往往项目建设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如果项目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成本费用管控不当,或者是项目质量以及项目进度出现问题,则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竣工决算带来较大的影响,进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确认以及收益实现等都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项目施工期间建筑原材料价格、劳动力的成本、施工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管控不当都容易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照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在外部风险因素分析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会遇到经济政策、施工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是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对房地产行业市场、建材行业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环境,进而可能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在施工环境方面,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受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自然环境变化,或者是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导致施工不利,则建筑施工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在市场上环境方面,主要是建筑行业领域的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税收政策的调整、劳动力成本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风险问题的发生。在内部风险因素方面,主要是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对于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内部管理方面没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没有科学合理在施工建设、资金运作、质量进度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及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因而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问题,还应该注重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主要是区分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建造等不同阶段,综合运用指标分析法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法等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分析。对于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承接前,应该对项目建设实施进行科学的预算分析,明确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状况以及财务风险,计算项目盈利预期进而决定是否承接项目。在项目承接后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重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负债风险、营运风险、盈利风险等进行,综合选择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多项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财务风险管控策略的制定完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方面,还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不同的施工环节来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在投标方面,应该强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明确利润大小风险,计算盈利率,编制施工计划,避免建设项目后期出现风险问题;在合同管理方面,应该规范合同签订的内容,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方面应该明确合同价格、付款时间以及决算方式,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方面应该明确材料供给方式、材料价格确定方式、材料款项付款方式等,重点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流的正常稳定;在项目分包方面,重点加强对分包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规范分包结算事项,适当进行风险的分散;在成本控制方面,重点是完善施工方案的制定,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采购流程,积极采取新的施工技术,加快项目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成本投入;在预算管理方面,应该按照施工合同以及施工图纸等,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做好完工百分比的确认,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以预算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问题;在项目结算管理方面,应该及时与业主部门进行对账,核算金额,确保按时付款,避免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突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有效防范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关键还应该做好资金运营风险的管控。具体来说,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科学合理规划建筑施工企业的存货,平衡存货各项支出,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现金流的影响;定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尤其是对于折旧年限相对较长、价值相对较高的固定资产及时清理,及时回收资金;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动态跟进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进款情况,催促业主及时按照完工确认百分比以及合同约定情况做好付款,降低坏账风险,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链条的完整;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管理,及时拓宽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做好以往的银行贷款等融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采取票据、银行保理、融资租赁等供应链融资方式,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负债结构,进而防范风险问题的发生。

四、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方面,应该结合建筑行业领域的实际特点,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问题及其成因,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构的设置,健全财务风险评估管控机制,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科学的制定应对策略,尤其是突出投标、合同、预算以及资金等风险问题,完善风险应对策略,进而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健有序。

第11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年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4万亿,刺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4万亿的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以及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等,这大部分领域,施工企业都会涉入。从2010年初开始,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业的严厉的调控政策,收紧其融资渠道。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使信贷资金收紧。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到期下游企业―施工企业。由于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工期较长,有相当一部分工程的债权,即应收账款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包括工程款、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函(保证金)。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收账款金额大,垫资施工现象普遍

我国施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市场虽规模庞大,但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在这个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施工企业往往以先将工程揽到手作为第一要务,将对方能否及时拨付工程款放在其次,从而造成垫资施工非常普遍,应收账款的金额可能越积越大,为日后现金流量的有序流动和经营成果的最终实现留下了后患。

2.对企业信用重视不够,相互拖欠成为习惯

根据《合同法》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的规定,承包人承包的建设工程,不能直接转包给第三人,也不能将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这是为了防止一些不具备施工能力的承包人(及“皮包公司”)通过转包或分包坐收渔利。同时规定,“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这是禁止工程出现“三包”。但是这种不规范的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这种层层转包的施工企业之间,尽管订立了施工合同,合同中也会规定工程款支付的相关条款,但是,实际该条款的履行度很低。企业对自己的信用重视程度不够,业内严格履行合同中工程款支付条款的企业又比较少,企业间相互拖欠(及“三角债”)成为习惯,越是下游的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回收越是艰难。

3.领导重视利润,忽视现金流量

据笔者了解,很多施工企业将最为精干的人员、充足的财力以及大量的精力用于承揽工程,搞生产经营,强调其龙头地位。领导认为,只要揽到活,有了收入,就有了利润,也就有了业绩。而对于承揽工程的质量、能否按时收回工程款、以及在工程款回收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即使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往往注重考核盈利指标,不考虑应收账款回收率,轻视现金流量分析。

4.会计核算水平差异大,应收账款账目不够清晰

如前所述,我国施工企业数量众多,会计核算水平差异很大。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施工企业,往往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够重视,会计力量薄弱,会计核算水平低下。应收账款的核算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二级甚至三级、四级核算,还会涉及到其他债权债务类的账户。如果会计核算质量低,不能做到应收账款账目清晰,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利益的实现。

二、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日益加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降低,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

1.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应收账款的内容是企业为完成工程所付出的所有代价,如材料费、人工费、设备折旧费等,而这些支出都是由企业垫资的,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当然应收账款还包括企业合理的利润。可以看出,如果企业完成的产值形成应收账款,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利润,而且企业之前为工程付出的所有代价都得不到补偿。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形成应收账款的情况下会确认收入,就要缴纳流转税;有了收入就会形成利润,就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金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而与该税金相关的现金却没有流入企业,只能占用其他渠道的现金来完税。久而久之,企业的资金周转会陷入恶性循环,背着应收账款的沉重包袱举步维艰。

2.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管理成本更多地体现为收账费用,如与债务人沟通的费用、收账人员的薪金和提成等等,其在应收账款的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可小觑。机会成本是企业的资金因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而无法进行其他投资而丧失的收益,很多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施工企业,往往忽视机会成本的存在。坏账成本是应收账款最为重要的成本。应收账款金额越大,拖欠时间越长,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坏账成本越高。应收账款一旦形成坏账,不仅无法实现利润,曾经在该工程上付出的相关成本(及垫支的自有资金)也将付之东流。

3.应收账款夸大了经营成果,为企业潜亏埋下伏笔

应收账款的形成一般伴随着收入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又会形成利润。如果应收账款金额过大,虽然报表上的利润状况良好,但这可能只是表面的暂时繁荣,经营成果被夸大,潜亏可能已经在悄然酝酿。应收账款一旦形成坏账,经营成果这个泡沫破裂,真正的亏损便形成。企业必须理顺经营成果与应收账款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的风险。

三、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控措施

只要存在应收账款,其风险就客观存在。在现在的信用社会,企业不可能消除应收账款,但是企业必须树立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将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应进行全过程管控,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1.领导应高度重视应收账款风险,保证承接工程质量

领导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有活干”和“能收回款”同等重要,认识到现金流量是企业的血液,认识到大额的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要从源头上进行风险管控,即保证承接工程的质量。首先要对建设单位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在业内的信誉度和财务状况,争取做到不承揽信誉度低的工程,不承揽巨额垫资和资金不到位的工程,防止形成工程一到手,潜在拖欠便形成的现象。其次,在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严谨,仔细研读合同条款,特别是要注意关于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尾款的条款,关注其关于支付额度以及支付日期的规定,明确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切忌因急于找活干而盲目签订合同,防止日后发生纠纷。

2.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多管齐下有效管控风险

施工企业应该由财务部门牵头,制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措施,多管齐下有效管控应收账款风险。

(1)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清欠机构

施工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清欠机构,负责企业日常应收账款的清欠工作。清欠机构可以由企业的财务总监或者总会计师领导,也可以直接制定清欠机构负责人,负责领导、协调和处理应收账款有关事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清欠机构最好能够配备法律顾问,以及时处理债权债务纠纷。

(2)企业实行工程款回收责任制

施工企业应实行工程款回收责任制,根据应收账款的特点,责任到人。首先,对于在建工程款的回收,应由项目经理担任清欠第一责任人,签订资金回收合同。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为了防止由于工程款不到位而造成工期延误,工程款的拨付一般比较及时。项目经理在施工中与建设单位打交道比较多,因此应加大在建工程款的回收力度,提高在建工程款的回收比例。其次,对于工程尾款,收款难度大,可以由专门的清欠人员或具有收款特长的人员清收。

(3)企业应制定清欠奖励措施

施工企业应制定工程款清欠奖励措施,充分(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7页)调动清欠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应该根据工程款拖欠时间和回收难度确定提成比例,工程款一旦收回,应尽快兑现奖励。

(4)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账务工作

第一,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明细核算,做到账目清晰;要注意确认收入是否符合准则规定的五个条件。第二,要按月编制清欠报表,列明每一项应收账款的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合同金额、结算金额、已收款项、尚欠款项、最后一次收款日期和清欠责任人。第三,为加强与付款方的沟通联系,确保双方工程款往来账务一致,解决收付款过程中因时间、空间、票据传递等原因造成记录差错,防止人为因素造成舞弊,谨防工程款超过诉讼时效,企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对账,采取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对账、“对账函”、“电话对账”、“传真对账”等,要以“面对面”对账为主。

(5)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是应收账款风险防控的重要措施。企业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信用情况结合应收账款的账龄来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3.针对应收账款特点,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清欠措施管控其风险

第一,施工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催收工程款。特别是在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企业应对全部应收账款进行地毯式清欠。第二,对于财务确实困难,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条件如期支付工程款的建设单位,企业可以适当做出一些让步,进行债务重组,如适当削减债务额度、将还款期限延长、采用非货币手段偿还等,从而达到以较小的损失换取工程款的清偿的目的。第三,对于屡催无效、有还款能力却故意拖欠不还的建设单位,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对簿公堂是企业的无奈之举。企业要注意充分调查,掌握证据;还要注意一定要在法定的诉讼时效之内提出诉讼请求。第四,施工企业可以将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这就是应收账款保理。这样,施工企业可以盘活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同时,保理业务的成本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4.要加强对已经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

施工企业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只是应收账款管理程序的终结,是账面上核销,企业并没有丧失该项应收账款的追索权。因此,企业要建立“账销案存”制度。对已核销的坏账要有专门的台账记录,不要放弃追索权,尽可能地进行追收,将应收账款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范建军.我国居民借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和对策[J].经济纵横,2012(4).

[2]陶光.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及对策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7(2).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实践

1引言

企业的招投标阶段属于初始阶段,也就是项目合同形成阶段,后续的各项工作都以此为基础进行展开,并且直接影响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利益,同时企业的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招投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且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那么,在此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获得的信息并科学处理,能够尽可能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基础,因此必须重视此工作过程。

2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实现过程分析

2.1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及整理

较为完整而准确的市场信息对于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要能够明确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全方面地整合相应信息数据,尽可能详细地做出风险预估和信息分析报告,同时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全面性,进而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招投标方案和设定目标。

2.2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招投标情况的动态监控

我们了解到,企业的招投标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整体也呈动态的发展趋势,因为各种风险因素会因为不同的条件而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监控,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未知风险。在进行监控时,合理地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明确不同强度下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建立一个科学的监测机制,保证能够及时监测风险信号的变化情况,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2.3对风险信息正确识别,对其进行评估分析

正确识别风险信息有利于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帮助风险预警工作小组确定相关风险因素,进而更准确地分析各类风险的性质及其可能引起的主要危害。记录准确的风险信息之后务必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切记要保证信息的详细和准确。若整个工作过程中出现危害较大、较为紧急的风险信息,应该及时向风险预警系统反馈,控制整个局面。

3企业招投标的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企业招标方的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制定合理且符合双方利益的合同。拟定合同的过程是一个明确双方责任和利益的过程,要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避免因为合同风险而损害双方利益;明确招标范围风险。招投标双方要清楚地了解招标范围以及潜在的风险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实时的市场动态信息,制定清晰的招标范围;确保编制的工程量清单质量。如果初期的工程量清单出现问题,就难以为投标方提供正确的报价依据;制定科学的标段划分,保证无标底评标时的公正。合理规避各类风险,公平竞争,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3.2企业投标方的风险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注意决策风险并合理规避。科学决策能为投标方节省资源,最大程度地保证人力、物力、财力不受损失,因此务必要综合考虑全局制定最终方案;明确投标文件风险。找准关键,注重细节,避免失误,灵活修改,力求拿出最完美的投标文件;同样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合同。合同起草过程中需要经过法律顾问修整,而后更要经过严格审核,避免出现法律漏洞,尽可能的为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纠纷提供利于己方的法律支撑和解决方案。

4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采取的管控措施

4.1将风险管控措施及制度措施进行充分完善

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需要在一个健康、科学、有力的制度体系内完成。我们要考虑可能面对的一系列的风险,考虑的可能性越多越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未知状况,通过完整的风险评估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在开展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和各项竞争的实际情况,依据准则工作,完善风险管控措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

4.2重视企业招投标风险工作的日常管理情况

企业的招投标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因此要重视企业招投标风险工作的日常管理情况,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日常管理工作内容涵盖广泛且琐碎,更要清晰标注出各种潜在的影响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并进行整理解决。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发现风险管理活动与日常经营活动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公司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落实管理制度。

4.3制定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的相关应急措施

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的相关应急措施对于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预警系统能够为企业的招投标的风险管理提供保障,有效评估风险,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将风险及其影响因素降到最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受影响,从而稳定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