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2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内心独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内心独白作为话剧表演中的无声语言,是在人的内心当中不断活动着的。这些活动在台词的背后与台词同时或交替的进行着,它同台词一样传送和交流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不能让人听到,却能让人感受到的思想活动。所以,要想把戏演好,内心独白犹为重要。
【关键词】话剧表演;内心独白
有的人把内心独白理解为“独自在内心里说话”是不确切的。有的演员准备角色时认真地研究了人物每时每刻的“内心独白”,而且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像写台词一样,一句一句都写下来,表演时就把这些充分准备好的“内心独白”在内心里默默地念一遍,结果他的每个反应、判断都拖得太长。当导演指出他的反应或判断过程太拖拉,要快一些,演员的回答则是“我的‘内心独白’还没完呢。更有甚者,有的演员表演时,嘴唇一直喃喃微动,原来是在无声地念“内心独白”。这种错误的理解和运用是有害的。只能造成表演的呆板、过分、不自然和虚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没能掌握内心独白的规律。生活里人的思想是很具体的、很丰富的,但并不像说话那样在心里一句一句地念着,而是涌现出某种想法或闪过某种念头。把内心反映编排好顺序,组成一句句的话,在嘴里不出声的叨咕出来,这样理解内心独白是错误的。内心独白是指没有台词的时候,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人物在行动过程中,内心都不应当是空虚的、空白的,而要像生活一样,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有相应的内心活动和内心感受。
内心独白是外界事物刺激的结果,是人们接受刺激后在内心引起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人们进行言语、行动交流的产物。每个人在自己行动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因客观事物的影响和刺激,而不断地思索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各种各样的判断,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和推测。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在辨别和咀嚼着对方的话,分析和揣摩着对方的心理活动,观察和检验着自己的言行在对方身上所产生的各种微妙变化。同时,还要不断地做出各种决定,给对方和周围事物以无声的回答,这些回答表现为各种新的行动。这就是内心独白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既是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又是感情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又是人的语言与行为的产生和孕育过程。演员要掌握内心独白,也就是要掌握这个心理活动过程。
内心独白首先是以“交流”的形式出现的。演员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同对方在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在没有对方的情况下,就要同周围事物的刺激或是同自己视象中的对手去进行交流。其次,内心独白的运动是连续进行的。人们在进行交谈的时候,总是要边说、边听、边看、边想的,总是在不断地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一些事物,可能是有关的,也可能是无关的,有时在想对方,有时在想自己,不是想这个,就是想那个,总之,人的思想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从不间断。因此,内心独白就象一条无形的连续不断的线,贯穿在人物一切言语和一切行动的始终。在次,内心独白是以迅速的形式出现的,它比有声的语言的速度不知要快多少倍。它在人的头脑中是瞬息之间一闪而过的,它同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完整的思想感情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演员在组织人物的内心独白时,应该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迅速的“闪现”出来。
内心独白具体内容的构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规定情境。演员只有把自己真实地置身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才能获得真实而准确的内心独白。要使自己按照人物的特点真实的看待身边的一切,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判断这一规定情境的变化。并且要像生活中那样,不具有任何预感,不受事前分析好了的内心独白的干扰,这样才能获得这种真实的有生命力的内心独白。
一个人的思想支配并指引着他的行动,并渗透在他的全部行动之中,而行动又无时不刻不在体现着和代表着他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都是统一的。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所想”,这就为演员检验自己内心独白的正确性找到了一条客观的标准。在某种规定情境中你想的对还是不对,是否符合人物此时应有的心理状态,那就要看是否与人物前后一系列行动相一致,是否符合他的行动逻辑。如果你组织的内心独白不符和前一个行动的结果,又不足以促成下一个行动的产生,那它就是不正确的,自然也不可能建立正确的行动。只有把内心独白作为孕育和产生行动的过程,作为前后行动的连结环节和行动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把人物的思想线纳入到行动线之中,使人物的一系列行动及其发展变化成为有机的、合乎逻辑的、贯穿的,这样才可以说你组织的内心独白是正确的。
艺术实践中,两个表演水平相当,外形相似的演员,扮演同一个角色,但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却相差很远。这种情况的产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个人的经历和生活道路的不同,生活的经验和思想的深度不同,因而显露了思想感情与精神气质的不同。要缩短这个距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使人物的内心独白更加深化。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掌握人物的生活经历、命运、欢乐与痛苦,以及生活的各种侧面,这样思考问题才能具有一定的深度。其次,要抓住人物的灵魂,就是把人物的行为和各种表现加以解剖之后,找到既得的和应有的内心独白在内容和质量上的差别。
一个演员对人物的精神生活了解得越多,探索得越深,感受得越真实,体会得越细腻,就越能使内心独白走向深远。在创造角色时,根据剧情的要求,研究剧情中的情节、事件、台词、人物关系和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找到人们此时此刻所应具有的内心感受和内心思想活动,而且要很具体,很鲜明的确定下来,组织好内心独白。要达到这一点,要求演员要具有深刻地认识生活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具有敏锐地洞察一切事物的能力和热情地感受周围新鲜事物的能力,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使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得更加丰富。
关键词:第一人称全知叙事;内心独白;恐惧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5-02
十九世纪美国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爱伦·坡与安布鲁斯·布尔斯和洛夫克拉夫特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除此,他还被冠于侦探小说(detective story)鼻祖、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先驱之一、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大师、短篇哥特小说、象征主义(symbolism)先驱之一,唯美主义(aestheticism)者等称呼。受其影响的人物有:柯南·道尔、波德莱尔、斯特芳·马拉美、儒勒·凡尔纳、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希区柯克、蒂姆·伯顿、江户川乱步等。众所周知,爱伦·坡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是“效果论”: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追求这种效果而思考创作。事实上,这种效果的确完美的实现了,因为任何阅读过他的短篇小说的读者都被故事中的人物(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那个人物)的叙述与其“内心独白”所深深的震撼—让读者直面其内心深处,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其所思所想,以致受到心灵上的冲击。本文试图重新细读其经典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来分析故事中那个复仇者“我”如何叙事并通过其“内心独白”来揭示其扭曲的性格特征等,而这种叙事模式又如何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即:恐惧感。
一、第一人称全知叙事与内心独白
叙事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三种:全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模式。在这三种结构模式中,尤其以全聚焦模式发展得最成熟和被小说家们使用得最为普遍。全聚焦模式中的叙述者可以说是“无所不知”,他所了解的信息多余任何一个故事中的人物,知道他们的一切情况等等。[1]就爱伦·坡的大多数短篇小说而言,小说中的叙述者几乎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主要扮演两种角色:(1)作为旁观者审视故事的整个发生过程,叙述者不参与故事;(2)叙述者就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或主人公,讲述故事的发生环境,情节和甚至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识(内心独白)。当然,他的经典短篇恐怖小说之一《一桶白葡萄酒》也不例外,该短篇小说就是以第一人称“我”这个全知叙述者来讲述故事,并且通过“内心独白”来揭示“我”的真实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状态。那么什么是“内心独白”?顾名思义,“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内心的想法或意识。事实上,“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几乎是同义词,或者说“内心独白”在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意识流”。通过这种方式来刻画人物可以深刻地揭示其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坡把人的存在状态分为两种:一是清醒理智的状态,二是关涉现在和未来的状态。后者由暗影和怀疑构成,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和疯狂。坡在恐怖小说的创作中经常借用主人公之口,描绘这种恐惧和疯狂。
二、第一人称全知叙事、内心独白与恐惧
《一桶白葡萄酒》作为坡的著名恐怖短篇小说之一,所使用的叙事模式就是“第一人称全知叙事”和”叙述者内心独白”的完美结合。小说一开始就是叙述者“我”的直接登场:
弗图纳陀曾多次伤害过我,我都一忍再忍,但当他竟敢侮辱我时,我发誓一定要报复。要是你对我的脾气了如指掌的话,就不会认为我不过是说说吓唬人而已。我最终会报复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还有一点也是确定的,我不能冒风险。我不仅要惩罚他,而且惩罚他的同时要让自己免于受罚。要是复仇者得到报应,那就不算是成功的复仇。同样,如果复仇者没有让仇家认识到自己是复仇者,那也不算真正的复仇。要知道,单从我的言行来看,弗图纳陀是不会怀疑我对他不怀好意的。我像往常一样,对他笑脸相迎,他绝不会想到我其实是笑里藏刀。这个弗图纳陀有个弱点,虽然他在其他的方面都令人尊敬甚至敬畏……[2]
这一段是这篇短篇小说一开始关于这个叙述者“我”的叙事和“内心独白”。叙述者讲述了一个叫“弗图纳陀”的人对自己造成的无数次的伤害和侮辱,因此必须由“我”亲自来报复和惩罚之,因为“我”的性格是“有仇必报,决不手软”。这里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把即将实施的复仇的原由向读者清楚的说明了,与此同时,也让读者大脑中对他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认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叙述者(复仇者)不仅其复仇的态度极度的强硬,而且他还是一个相当有智慧、有头脑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复仇不能被任何人(包括对方)发现,所以就必须依旧表现出一副和往常一样的“亲切善意”的模样(尽管是洋装出来的),这样以来就不会被人怀疑和因此而受到惩罚,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复仇”。从最后一句话,我们也不难看出复仇者“我”对对方是相当的了解,特别是很清楚对方的“弱点”,这就为复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段叙述者的叙述和内心独白让读者清晰的看到了一个相当有智慧,有决心的“有仇必报”的人物形象。非常关键的是,读者看到:仅仅是因为对方对他有过所谓的“侮辱”,他就发誓要复仇(大开杀戒),这就让读者立刻不寒而栗。看来,爱伦·坡的这种叙事模式确确实实产生了他所期(下转第257页)(上接第255页)待的“效果”:一个心理扭曲的复仇者的即将实施的“复仇”对读者所产生的强烈的“恐惧感”。诚然,爱伦·坡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所作的努力的确没有白费。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叙述者“我”利用了对方的弱点和通过自己的“智慧”(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白得以体现)将对方一步一步的引入了自己为之设计好的圈套之中。逐渐的,叙述者将对方引入那个可怕的地牢,将对方用铁链锁上以后,然后开始真正的实施谋杀:
我一边说着,一边在那堆尸骨当中忙开了,……用这些材料和那把泥铲,劲十足地开始砌墙封起凹洞的入口来。水泥的第一层还没有砌好,我发现弗图纳陀快醒了。……我接着砌起了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接着我听到了铁链疯狂摇晃的声音,这声音持续了有好几分钟。为了听得真切些,脆停下手中的活,一屁股坐在那堆尸骨上。当这声响最终平息下来的时候,我再次开始了工作,并一口气砌好了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2]这段叙述也同样向读者展示出一个非常“凶残”的复仇者的形象。这个心理扭曲的复仇者“我”在整个谋杀的过程中不仅没有任何害怕或紧张的情绪,相反他却非常“享受”这种杀人的“乐趣”,因为正如他所说的:为了听得真切些,脆停下手中的活,一屁股坐在那堆尸骨上。当这声响最终平息下来的时候,我再次开始了工作,并一口气砌好了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在这个复仇者看来,“享受”归“享受”,却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马上了解此事才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这种人物形象再一次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读者阅读到此,定会感到毛骨悚然:因为这个坡笔下的杀人犯是一个如此变态,残忍的恶魔,而这个恶魔又是相当地具有一颗清醒和智慧的头脑。
到小说末尾,复仇者“我”作了如下的一段叙述:我赶紧完成最后的工作,使劲把最后一块石头塞进去,抹上灰泥,并在这堵墙面前堆好原来那堆尸骨。半个世纪以来,再没有人去打扰他们。愿亡灵安息![2]复仇者“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同时也给这篇小说画上了句号。
三、结束语
爱伦·坡之经典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故事中那个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之叙事与“内心独白”的确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恐惧感”。这种“效果”也正是爱伦·坡精心创作所期望达到的目的。通过对该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分析也让我们对其恐怖短篇小说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也因此让我们更加深信:美国短篇小说家爱伦·坡在任何时代其文学地位都是无人能够撼动的。
参考文献:
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入手
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先从课文中学会欣赏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 八年级课文《芦花荡》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芦花荡》中的这一描写,是心理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内心独白”。这段内心独白把抗日英雄老头子的内心自责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责任心非常强,认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听着受伤的大女孩子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子的话语,老头子痛苦到极点,他把大女孩子受伤流血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通过内心独白表白自己强烈地自责心理。课文中好的心理描写段落还有很多,老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品读,在作文中运用。
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
有不少的学生在习作中不考虑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功力,喜欢文字上力图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要么就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无实质内容。结果,作文不是语焉不详、文不对题,就是内容空洞、词不达意;严重背离了记叙文的要旨和根本。比如我在几次的评改作文过程中,就发现学生在叙述事情时过于简单,不善于捕捉自己(或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题。我们同学往往是怎么写作文的呢? “语文考试开始了,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会做,很是伤心。于是我抱着侥幸的心理磨磨蹭蹭想偷看”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所以,我后来特意设计了一堂心理活动描写讲评课,进行专门练习。这也正好契合八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作文选材真实的基础上,作文学会具体生动地描写。让学生明白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是“我想”、“我感到”等词语直白地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幻境、景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文章的灵魂。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1.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天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2.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例如刚才那位同学侥幸想偷看的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的目光开始游离,在教室中转来转去,最后停在了旁边同学的鞋上。我的目光开始向上移,再向上移,移到他的桌角时,我突然看到了模糊的选择答案,心中一阵狂喜。”
3.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上面考试紧张的心理,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笔碰到了地下。看着老师紧瞪的眼,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教师在进行心理描写类记叙文训练时,以上三种方法可专门进行练笔。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第二:心理描写可以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第三: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总之,要写好人物,单靠外部的肖像与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作者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描写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法外,还要熟悉生活,熟悉所描写的人物,掌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规律。在心理描写中,要防止脱离客观依据,离开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而随意主观臆造。
在片段作文考查中,心理活动描写要结合文本中的典型环境,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合乎文章主题。心理描写主要分两大类: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包括内心独白、心理状态、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心理描写包括神态、动作描写和环境烘托。
怎样写好心理描写片段作文呢?
首先,学习内心独白的描写方法。内心独白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如思想、情绪、感受。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借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以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如: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最后一课》)
片段训练:语文老师把昨天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心里很紧张。
示范表达:语文老师把昨天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让我得一次高分,好让父母高兴。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其次,学习用梦境、幻觉来描写心理。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人在梦境里、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曲折地反映客观现实,加强艺术效果。人物的心理用梦境和幻觉表现,能增添抒情和浪漫色彩,梦中或喜或悲、或笑或泣,往往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曲折反映。
如: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
片段训练:听说老师要打电话告诉我爸爸,说我上课玩手机,我害怕极了。
示范表达:听说老师要打电话告诉我爸爸,说我上课玩手机,我心里害怕极了。仿佛看到爸爸愤怒地朝我走来,猛地朝我脸上“啪啪”地打耳光,在一旁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
再次,学习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反映心理的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是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如: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背影》)
片段训练:爸爸休探亲假回来,我高兴地迎上去。
示范表达:爸爸探亲快到家了,我忙理了理衣领,拉了拉衣角,跨出大门。远远地看见小区门口拉着行李箱的爸爸,我飞快地向爸爸奔去。爸爸连忙放下行李箱,挥着右手,微笑着道:“宝贝,还好吧?想死我了!”我张开双臂扑向爸爸,抱着他,把脸紧贴着他的胸口。他抚摸着我的脸颊,轻吻着我的额头。
最后,学习景物烘托心理的方法。茅盾先生说:“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意味着“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的叔叔于勒》)
片段训练:期中考试后的一个晚上,我到了家门口,却不敢进家门。
我一直以为,疯子其实并不疯,只不过是厌倦了人世的狂妄与虚伪,把自己禁闭在一个人的内心独白里,游戏的面对人是人非。这是,总会让我想起那个故事——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抓回一只幼鹰养在鸡笼里,幼鹰与鸡一起啄食,嬉戏和休息。长大之后却没有了翱翔于天的愿望。这时候总会暗暗揣测幼鹰是否把自己禁闭在一个人的内心独白里,从最开始的挣扎到后来的无所谓了,无所谓禁锢,无所谓闲适,无所谓世事的狭小,还有什么可以放在他的心上,去念念不忘呢?
当阳光跳跃进窗户时,我总是将自己比喻成那一只幼鹰,总是觉得自己生活在阳光很少的地方,只能远远看见阳光炙热的燃烧在城市上空,自己却只能蛰伏在某个角落。
我不知道这几年我到底经历了多少悲伤,才会使翻滚在心中的忧伤慢慢发酵,无处扩散,最后占据整个世界。就如那只幼鹰被捉之后曾想逃离,想自由到最后无力挣扎时转变成波澜不惊的平静,穿越生命如同穿越流水的悲哀。
我记得自己以前很快乐,可以天真面对一切,那时候总是向往小丑,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们并不快乐。像我像幼鹰一样带着面具,虚假的活着,一旦揭下面具,笑靥如花立即变得伤痕累累。
直到学会画画。初三的年华是不同的,带着混带着疼,年华逝去。偶然间看家别人画画,那时候学画画学服装设计悄悄在心里扎了根发了芽,像一株阳光带来无限温暖。在那之前每晚都会失眠,在大片大片的梦靥落尽的一瞬间,总感觉恍然如梦,碰射出无数个光源体,游走在黑暗之中瞬间感受到白炽灯般强烈的白光,就像被囚禁在地下千年的野兽,被骤然而至的白光而刺透了双眼。而那无尽的梦靥终究在那抹阳光到来之时打破。
不再把自己比喻成幼鹰,才看清楚原来他只知道向命运屈服,它忘记了挣扎的努力,它放弃了梦想,让人感到不耻而唾弃。因为绘画,我找到了目标,找到了力量。幼鹰的行为终将我明白人生要奔跑奋斗才有希望。
面对逆境,也要想翱翔于天际,遇风雨作搏斗,让疯痛洗髓我的筋骨,让危险磨练我的意志:想傲笑于苍穹,与命运作抗击,让激情燃烧我的肺腑,让畅通我的血脉。不想做静卧涧底的石子,随流水飘飘荡荡,随波逐流:不想做漂流天际的浮云,随清风摇摇摆摆,无追无随,
人生应当有追求,指尖穿过的流年带来虚幻的梦,似真似假,似梦似幻,张开双手,左手轻触的右手,流年穿过带着忏悔,带着悔恨。
幼鹰若能努力拼搏,便能遨游天空,未来的路,与风雨拼搏。
莎士比亚是举世闻名的戏剧艺术大师,他的心理描写堪称世界文学一绝。他在《哈姆雷特》中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成功地刻画了复仇王子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可谓绝中之绝。
痛苦:
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法律!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国王,比起这一个来,简直是天神和鬼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不愿让天风吹痛了他的脸。……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激愤:
天上的神明啊!地啊!再有什么呢?我还要向地狱呼喊吗?啊,呸!忍着吧,忍着吧,我的心!我的全身的筋骨,不要一下子就变成衰老,支持着我的身体呀!记着你!是的,你可怜的亡魂,当记忆不曾从我这混乱的头脑里消失的时候,我会记着你的。记着你!是的,我要从我记忆的碑板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言套语,一切过去的印象,我的少年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只让你的命令留在我的脑筋的书卷里……
自责:
啊,我是一个多么不中用的蠢才,这一个伶人不过在一本虚构的故事、一场激昂的梦之中,却能够使他的灵魂融化在他的意象里……可是我,一个糊涂颟顸的家伙,垂头丧气,一天到晚象在做梦似的,忘记了杀父的大仇;虽然一个国王给人用万恶的手段掠夺了他的权位,杀害了他的宝贵的生命,我却始终哼不出来一句话。我是一个懦夫吗?谁骂我恶人?谁敲破我的脑壳?谁拔去我的胡子,把它吹到我的脸上?谁扭我的鼻子?谁当面指斥我胡说?谁对我做这种事?吓!我应该忍受这样的侮辱,因为我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怯汉,否则我早已用这奴才的尸肉,喂肥了四境之内的乌鸢了。
优柔: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罪孽方中的时候乘其不备地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报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
顿悟:
关键词:横光利一 内心独白 堀辰雄 向死而在
现代日本文学是否具有原发性?围绕这一问题,笔者做过一系列调研,并陆续发表文章予以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其存在性毋庸置疑。进而笔者断言,现代日本文学的原发性萌发于横光利一,成形于堀辰雄的文学里。那么萌发阶段和成形阶段有何区别?解释清这一问题便是撰写本文的目的。
一、萌发于形式
正如笔者曾经研究得出的结论那般,能够成功原生出新心理主义作品《机械》,究其原因,形式上既有横光既成的手法亦有适时尝试性改变的因素。内容上探讨人存在的本体,这更是日本文学传统和横光个人文学传统中驾轻就熟的主题。这些特点共同酵发出新心理主义文学的艺术效果。
(一)形式方面的继承与创新酝酿出原发性
形式上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作家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创作并有大量内心独白的文字上。由于自学写作时期横光曾受过志贺直哉文学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作家想到用第一人称来写作这一创作灵感不无受日本私小说特别是志贺心境小说的影响。但是《机械》的第一人称加心理描摹并非如心境小说那般采用外部或从他者分析,而是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为了便于理解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间的不同,特举《在城崎》这部心境小说为例,请看以下引文,并留意着重号的文字:
我没心思看老鼠的死亡。很奇怪地头脑里浮现出老鼠没被杀,在极近死亡的命运里奋力求生的情形。心里一阵荒凉、烦躁。我想那是真的。到达渴求的静寂前经历那般痛苦的状态,真是恐怖。我觉得虽然对死后的静寂怀一份亲近,但通往死亡路上的骚动却是令人恐惧的。①
心境小说等一般形式的作品对心理描写多采用上文中着重号的描述方式,使用能令读者明显读出由外入内感觉的,诸如“脑中浮现……的念头”,“心里涌起一股……的感觉”,“我觉得……”等字句。即叙述者在向读者娓娓道来。但是《机械》里全文没有这类文字,更多感觉是叙述者的自言自语。这便是内心独白与普通心理描写间最明显的差别。无任何提示的心理时间流直接与故事时间合流而行,加之横光在描写意识活动的情节上刻意改用长句式,一个句子有数行长度,其间还有个别重复出现的词语,当读到这些句子时给读者一种河水在流动的感觉。这条心理时间流在西方新心理主义尚未传入前是如何被横光利一成功合流于故事时间流的呢?这便归功于横光早年与新派导演过从甚密,对现代电影拍摄新手法相当熟悉的经历。他曾将蒙太奇手法运用到《苍蝇》等早期作品里,更在《机械》的创作中运用该手法将心理时间拼接到故事的物理时间流上。例如作为新人的“我”受到“主人”教授重视的技术原理,招致“轻部”的嫉妒,终于演变成争吵。这一段落里是这样描写的:
轻部注意到可以自由进出那之前谁都不允许进的暗室的我时,他脸色都变了。(此句尚属叙述故事・着重号・引用者)不再仅限于很早便对主人唯命是从的轻部进入暗室,更允许新人“我”也进入,这件事儿轻部可不答应。因此他准是觉得之前对我的警惕丝毫不起作用,不仅如此,稍不留神我还有可能轻松地威胁到他的地位(下划线・引用者)。所以(中略),他就那么低着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此句亦属叙述故事・着重号・引用者)②
上文中着重号的部分里展现的是按情节发展的物理上时间,曲线部分则是“我”的主观感受。全篇里这样的叙事设计俯拾即是。由于全文为第一人称写就,小说作者、故事叙述者、人物、读者这四种身份皆以一个“我”字表达,既淡化了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界限,也淡化了四种身份的明显界限,在创作和阅读上造成一种心理张力,加强了意识流的效果。
(二)无常观文学主题的承袭配合原发性的生成
《机械》不仅藉由形式上的继承与创新达到了新心理主义文学在形式上的艺术效果,该作品的主题亦在内容上符合新心理主义。那便是作中用无常观表达了对人的存在的本体性的认识。众所周知,日本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无常观更是日本文学自古常见的主题,亦是早期横光利一擅长表现的主题。新感觉派时期的代表作《苍蝇》、《头与腹》等作品的主题里都飘荡着无常观的气息。③新心理主义作品《机械》更是如此。作品中“我”、“轻部”、“屋敷”三人间的心理活动的竞争达到最高点时,因“主人”丢了钱这件偶然又不起眼小事儿瞬间戛然而止。聪明人(“我”)也好、傻瓜(“轻部”)也好、贤明高尚的人(“屋敷”)也好,三人间的一切(可见的行为、不可见的心理)都因这件小事儿变得徒劳,冲突也变得无意义起来。这充分表达了作家对人存在的本体持无常、虚无的见解。这一与新感觉派文学一脉相承的主题,加之形式上的完美继承与创新,成功地为读者呈现出作品《机械》,令它的问世早于西方新心理主义文学的传入,有不可忽视的原发性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无常观的内容在成就《机械》成为新心理主义文学上只起到配合作用。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机械》在内容上也具有原发性。真正在内容上实现原发性的是作家堀辰雄的作品,以下将试作简析。
二、 成形于内容
随着调查的深入,笔者发现现代日本文学的原发性不仅萌发于横光利一文学的形式中,更成形于堀辰雄文学的内容上。具体表现为堀辰雄于创作出的思想主题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不谋而合,即向死而在。笔者正撰文论证堀氏并非受海德格尔思想影响后展开创作,而是先于海德格尔在小说中演绎这一主题。(海德格尔思想传入日本是1939年。堀辰雄《起风了》创作于1936-1937年。)
例如,《起风了》中第一次清晰体现这一哲理的是男女主人公初到疗养院,二人欣赏自然美景时,女主人公节子对男主人公“我”说起“我”曾告诉她的一句话“只有在行将就木的人眼中,大自然才会展现出它真正的美”。因此节子“不由得意识到,自己能看到那么美的风景,是不是因为……” ④32。若以哲学的思维来分析这一份感慨,将死之人对死的思考多于常人,即“先行到死中去”,如此一来,在面对风景时节子比普通人更能以“本真的方式”观看、欣赏,因而能看到大自然真正的美。这份对向死而在的诠释并非作家创作中偶得,在文中其他描写中亦有所见。随着故事的进展,读者见到病中的节子仍为“我”做着牺牲,这时“我”意识到:“她甚至把这种牺牲都看做是自己必须付出的代价,报偿则是我和她在那张不知何时会变成灵床的病床上,共同品味、享受着生之快乐。” ④43作家于此处借“我”之思,将体味生之快乐与时刻面对死亡的领悟关联起来,不仅“向死而在”,更是“向死而生”。当“我”在陪护节子的过程中产生创作灵感时,“我”决定将人物设定为一位病重的姑娘,“这个姑娘预见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中略)想要开心地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她在恋人的怀抱中,只悲伤着生者的悲伤,却无比幸福地走向了死亡” ④46。作家如此设定,向读者展示这个虚构之虚构的人物比常人距死更近,并对此有所觉悟,因而对死所作的思考更多。出于对死有超乎常人的体会,因而更想追求生的“愉悦”和“尊严”。借该人物的刻画,作家表露出人物已通晓生命存在的意义,故没有对临死状态感到悲伤,只是“悲伤着生者的悲伤”。
因此,通过《起风了》等代表作不难发现,堀辰雄将身患重病的未婚妻和自己陪护、染病的经历纳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并通过描写主人公陪同伴侣一道在疗养院直面死亡这一过程中的所感所悟,向读者传达了对于向死而在的领悟与实践。因而可以说原发性成形于堀辰雄的文学创作的内容层面。
论证到此,读者们或许会产生疑问,既然堀辰雄创作《起风了》时未受到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那么为何会出现不谋而合的现象,笔者将另做深入研究,撰文研讨。
注释
① 于荣胜.日本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55.
② 日本近代文学大系42川端康成横光利一集[M].角川店,1975.7:406.
③ 《苍蝇》中所有的人带着各种放不下的欲望登上马车,却因一个小小豆包的作用坠落悬崖,所有一切顿化作虚无的泡影.仅有蛛网里死里逃生后无欲无为的苍蝇再次悠然逃生.《头与腹》里,乘客们盲目地信从了一个大腹便便者的话,结果却仅有念着佛经的小和尚的行为是对的.大批乘客的努力成了泡影,小和尚的无为却成功了.两部作品都有无常观的显现.
④ 堀辰雄.起风了・菜穗子[M].烨伊,译.北京:新星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
[2] 于荣胜.日本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3] 堀辰雄.起风了・菜穗子[M].烨伊,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4] 莱茵哈德.梅依.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M].张志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3.
[5] 栗坪良.『ap日本F代文学・第14[M].|京:角川店,1981.
[6]千僦卮.「横光利一の文学心理主xから|洋的なるものへ.转引自『日本文学研究Y料I新感派と横光利一[C].|京:有精堂,1980.
[7] 『r事新蟆[J].1923.10.
[8] 横光利一.『解hを代へて(一).『横光利一全集[M].|京:河出房新社,1982,3.
[9] 横光利一.『日本近代文学大系42川端康成横光利一集[M].|京:角川店1975.
[10] 丸山真男.丸山真男vxh5[M].|京:|京大学出版会,1998.
[11] 吉田精一.堀辰雄と王朝女流日.『日本文学研究Y料I[C].|京:有精堂,1971.
逛了逛白云飘飘网,发现文笔好的小作者不在少数,突然有股热情,让我写点什么。说实话,其实我在熟人面前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内心感情的人,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倾听,愿意信任,我就可以掏心掏肺地倾诉,表达我的内心。或许我这样的女生热情起来显得太聒噪,所以我常常保持沉默,把微笑留给别人,把内心独白留给日记。久而久之,我变成了一个喜欢记日记的人。
我喜欢看小说,从初一开始,到现在五年了。几百部小说也多了,可是我觉得还不够,时代在进步,作者在进步,我们也应该不断进步。我总是习惯搜索好书看,那种能陶冶情操的书,值得一看。
渐渐地,心里也有了轮廓,形成了自己的故事。我并没有资格说我写的故事有多好有多差,只是我想那一瞬间我的灵感来了,我记录下来,发表给大家看的都是用心写的东西。也许文字里会有淡淡的忧伤,但那是跟我当时的心情脱不了关系的。孤独的时候,没有人陪我玩,我就自己讲故事,自己听。
我喜欢古代,所以非常迷恋古文小说,常常被那些古言小说感动得潸然泪下,事后也说不出自己究竟感动个什么劲。但是那一瞬间的感动与震撼确是难忘的。我更喜欢用文字来表达内心所想,我不想把内心包裹地严严实实不让别人看见,那样的话即使发霉发臭变质了也不会有人知道,我愿意把内心展示给大家看,让我们伴随着文字,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朋友都很喜欢看我的作文,散文,我总是把文章拿给知心朋友看,笑嘻嘻说要收费,他们看的毫不客气。其实我很满足,因为他们在用心看。
感谢白云飘飘网!来白云飘飘网足足两年了,白云飘飘网就是我活生生的日记本,是心灵活动的写照,是情感安放的场所,是孤独寂寞的慰藉。愿我们一起成长!
曾经,我们在桂花树下发誓,你的话语带着激情,你的眼神带着坚定,你紧握着拳头,眼里饱含着泪水,全身微微颤抖。
我明白,我真的懂,请让我维护这份永恒。即使天崩地裂,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将永远凝固在昨天。是的,昨天、带给我们希望,带给我们热情,有我们最初的梦想,有我们依旧的信赖,有我们最深情的内心独白。
我曾告诉过自己,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有些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拥有,有些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忘记。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时间也不会倒流,唯有真情能被封锁,永远停留。
是否记得,我们共同做过的奶茶,虽然不能饮用,但仍保留着外表的花俏,就像我们之间的友情,不可以被利用,但这份感情却会毫无损伤的保留在你我的心中。其实,我们都懂,虽然不曾感慨,但内心都在大声地诉说着,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塑造了全新的我们,同时也为我们的友情做了最真实的鉴定。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拥有彼此,一同携手共度:最开心的时刻我们拥有彼此,一同分享喜洋洋的心情。我们,没有秘密,没有心机,没有婉言,没有伪装,只有对彼此的信任,只有那份天真,浪漫的童心。
曾经,我们在树荫下一起唱歌,打滚;在瓦房前一同举办音乐会:在沙滩上大声嘶喊着。记忆,停留在那一刻,属于我们的真情,属于我们的爱,看,在天边泛滥,在海面咆哮,无终止…
我的朋友,我的知己,我的姐妹,请允许我拉起你的手,传递这份人间的真情,这份真挚的爱…··
在我看来,“现实中的梦”的意思就好比灰姑娘得到仙子的帮助,穿着美丽的裙子出现在王子的舞会上,可是到了十二点,灰姑娘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残酷的世界。虽然灰姑娘的故事是以大团圆的结局结束的,可是在现实中,灰姑娘真的会和王子结婚吗?
我想大多数的女孩子都会持否定的答案。是的,真正的爱情是难求的,像王子和公主的爱情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爱情都是平平淡淡的。
其实平平淡淡有什么不好呢?平淡是幸福不是吗?现在有许多人追求刺激,本身是有家室的人却还要在外面沾花惹草。恰逢有些追求梦幻爱情的小女生就会上当受骗,成为他们的“情人”。而这些小女生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或许你不会相信这些话或说这些感悟是一个高中生该说的。但是这些叙述确实是出自我的内心独白。因为我身边正有一个这样的女生深深的陷进去了。我想要拯救她,却发现力量太渺小了。我不管怎么劝她,她终究走了那步。
我不敢想她以后会怎么样。或许这一切都是天意吧!但是面对华丽的外表下,我想实质里可能会是苦涩的青果吧!看着和我同龄的女生们沉沁在现实的梦中,我不禁害怕起来。
真希望处于青春花季的女生们能够用更多的理智去面对一切......
网络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对网络世界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它是知识的海洋;是我的课外辅导老师;更是我知心的朋友。
网络是知识的海洋。网络所饱含的知识,从科学文化知识到社会新闻;从启蒙教育到大学内容;从外表形象到内心独白;从家庭生活到企业策划;从……。各种各样的内容,应有尽有的知识,组成了丰富的网络世界。
网络是我的课外辅导老师。每当我为一个难题抓耳挠腮时,网络就会毫不犹豫的为我排忧解难;当我阅读课外读本,感到知识贫乏时,网络世界又即时为我送来精神食粮;当我想扩展视野,开拓知识时,网络世界又把它所有的知识毫不隐瞒地全部放在我面前……
网络又是我的知心朋友。如果我是钟子期,网络就好比伯牙。每逢节假日,我都要与它谈心、交流。我把心中的不解与不快全部说给它听,它不仅能静静的听我的倾诉,还能为我答疑、解惑,更能分解我学习的压力。
这就是我眼中的网络世界。它是知识的海洋;是我的课外辅导老师;更是我知心的朋友。它缩短了我与世界的距离,它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使我成长发展。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世界也不例外。网络在教给我们知识,告诉我们新闻时,也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一些不好的言论和事情。因此,我们在利用网络的优势时,也要防止它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网络时,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完成。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学好知识 进军娱乐圈。 人们常说娱乐圈水深,常人进不去。可我就要去,而且长大后我要当演员。
10岁左右我就开始看各种催人泪下的,搞笑的电视剧,而每次我都会想预言家一样,预测到一点接下来的结局,妈妈也总说我还会算命了。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着:这只是碰巧罢了。(内心独白:嘿嘿 那是当然 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女儿 ,我要是第二没人第三。)所以在那时我就要当一名演员,当一名观众喜爱的演员。但现在我却在追三个比我大一点的男孩 他们是tfboys,他们是孩子,也是艺人,歌者 每次听着他们的歌,我都非常享受,因为他们的歌是励志,激昂,青春向上,让我觉得只要我和他们一样我就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当然这不是说说的。我要和他们一样实现我的梦想。
现在我追他们可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我的空间里照片都是他们的,说说都是他们的。。。。。。我为了他们,我努力学习,我攒钱,准备买他们的海报 周边 衣服 EP等等等等 手机里也满满的都是他们,。。。。。。。。。。。。。。。。。。。。。。。。。。。。。。。。。。。。。。。。 但我始终没忘的是 我要成为一名演员,可以与他们登上同一个舞台 当他们永远的粉丝。
我爱你们tfboys,你们是我的目标 ,我要跟随你们的脚步一起向前走,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