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专业实习总结

会计专业实习总结

时间:2023-05-30 09:2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专业实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专业实习总结

第1篇

2021会计专业实习工作总结

 

在这半年里,我在一家小企业里担任出纳兼助理会计的工作,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以下记录我实习期间的过程和感悟。

 

一、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时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刚到会计部。会计主任让我看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

 

由于暑期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我制单时错误百出。后然利于空余时间恶补,把公司日常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参透。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学习很多,但真正实践时还是有出路。

 

特别是接触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日按月分门别类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为记帐做好准备。

 

编好凭证进入记帐程序。虽说记帐看上去简单,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改或是用橡皮擦擦了就可以,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

 

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

 

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二、实习期间的深深感悟

 

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是会计人员的第一要素。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1)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

 

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会计人员应具体备的第二要素。态度决定一切,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的第三要素。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工作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

 

2021会计专业的实习工作总结

 

一、实习情况概述

 

会计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工作。因此,学校在我们最后一个学期安排我们进入实习岗位,了解会计的基础工作。我于20xx年2月至20xx年6月在山西四建集团第四分公司进行了近四个月的顶岗实习。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对会计专业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对这几个月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

 

二﹑实习单位简介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具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企业,并具有钢结构、建筑智能化、建筑装修装饰、消防设施、预应力等五项专业工程承包资质,以及国际外派劳务经营权和对外承包权。系集建筑安装、地基处理、高级装潢、道路桥梁、建筑设计、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多元化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十个土建分公司及预应力施工、设备安装、通风空调、道路桥梁、机械施工、自动化控制、防水、装潢等专业分公司。年施工能力达六亿元以上,年竣工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是省内建筑施工排头兵企业。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一如既往地奉行“用四建人智慧,雕塑时代精品”的质量方针,愿以最佳工期、最优质量,竭诚为用户服务。

 

三、实习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和朋友的努力,我在山西四建集团第四分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认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4月全部的出纳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会计流程,应前辈的教诲还认真学习了《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掌握了公司财务软件的应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科的前辈们请教,不论他们年龄大小,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对实务会计有了一定的掌握和具体的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认识各种原始凭证

 

在校学习期间老师曾经给我们看过一些原始凭证的仿真版,到了单位以后我才知道,我才知道我们在学校里见的那些原始凭证只是凤毛麟角,还有太多太多的原始凭证我们不曾见过,不曾听过,不知道他们的用途。在这几个月的实习期间我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认识原始凭证,这是所有会计工作的基础,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根本无法开展以后的工作,更别说是在公司里的发展了。所以我认真听取前辈对我的教导,了解公司使用各种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和其经济含义,以后再见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了。这是我开始以后工作的基础,必须得打好,而且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学习,虚心请教,学习前辈的精华,以后为公司更好的服务。

 

(二)、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在进行签章的时候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填制正确,保证原始凭证填写的内容与实际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相一致。这是会计凭证编制的基础。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记账凭证在财务软件上填制好以后要打印出来,把原始凭证附到记账凭证之后,保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相一致。

 

(三)、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四)、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五)、根据公司人员情况编制核对工资单

 

工资单的编制和核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点也不能马虎,一定要保证工资单上记录的内容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对应,在核对的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向领导积极反映,核实情况,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六)、根据公司实际经济业务情况向税务机关报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2篇

我应聘的岗位是会计,被建业公司安置到了xxx置业有现公司。xxx公司的财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名财务经理,两名出纳,两名会计。此次负责我的是公司出纳—刘爱丽,刘姐根据我的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会计凭证。公司采用的是金碟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

开始单位不会让什么,观察我是否有耐性全身心的投入本行业。然后是大批量的工作,数量和难度都很大但是要求不高,这是考察我的能力,也让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单位里完全按能力来分配待遇,而不是学历。社会的准则就是不能劳动的人就是废物,即便你是大学生、文化高、素质高、说话有水平、气质高、斯作等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虚心向他人学习有真材实学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基本上能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通过了解到,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下面就是我通过这次会计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算扎实,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性。离开操作和,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实际中学会做账。

在中我也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其三,在会计的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登帐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在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不过慢慢觉得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又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清朝改良派代表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在这次会计中,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相结合。在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我可谓受益非浅。

同时,在和建业人交往过程中,我总能学到不少东西,但也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主要如下:

1、知识量少搭不上话。

2、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慢跟不上。

3、在校所学知识老化、单一、片面、虚无。

4、房地产企业方面的知识很少。

5、财务管理、财务处理之知识肤浅。

6、税法税务实务纯粹纸上谈兵。

7、核对文件效率低下。

8、加强对excel、用友、数据库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9、帐务处理还要细化学习。

10、工作能力低下,不得法。

11、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校企合作; 中期实习; 多专业综合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高低与学生职业素养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正相关关系,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越高,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越丰富、职业素质就越好、职业能力就越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教学过程的职业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重点之一。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就如何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并结合会计职业的相关特点,对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途径、方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一、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要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必须要把会计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会计专业与会计职业、会计课程内容与会计工作的职业标准和工作内容、会计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相对接,将会计职业因素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会计职业因素融入会计教学过程越多,会计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内涵就越丰富,职业性水平就越高。而要实现这样的联系和对接,使会计职业因素尽可能多地融入到会计教学过程之中,就需要行业企业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教学过程就没有职业性可言,行业企业参与的广泛性与深入度不够,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就不会很高。所以,要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方面,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师资队伍、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参与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等几个方面和环节。鉴于各高职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下面仅就高职会计专业在推行这些工作中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校企共建会计师资队伍

校企共建会计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学校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业务实践锻炼和学校聘请行业企业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进行教学能力培养,即建设“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学校可根据专任教师的状况采取脱产锻炼和不脱产锻炼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般而言,专任教师比较宽裕的可采取脱产锻炼1个学期或学年、3-4年轮回1次的方式;专任教师偏紧的可采取寒暑假不脱产锻炼的方式。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关键是要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加强管理、落到实处、务求实效。对于后者,鉴于校外兼职教师的特殊身份,学校首先是要尽可能地与行业企业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以寻求充足且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来源;其次是要通过教研活动、恳谈会、总结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升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要注意校外兼职教师行课时间的协调与应急调整。

(二)关于会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始终存在着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校内难以建立与专业人数相匹配的实习基地或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着学校难以解决的障碍,即在实际工作中,财会部门是一个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信息汇集并将其加工处理成会计信息的要害部门,出于对信息及其加工处理过程保密等原因,除了订单培养及就业式顶岗实习以外,企事业单位大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为了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寻求其他替代办法,如学校自己建立记账机构、与社会上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包括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机构、税务师事务所等,下同)合作建立实账工作室或实账训练中心、以社会上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等。这些替代办法虽各有千秋,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或潜在的危机。笔者以为,相对而言,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以社会上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院校还可采取校企合建实账工作室和自办记账机构的办法给予一部分学生额外的工学交替式实习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基地不足,就把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校内实训上,除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以外,几乎不再安排其他实习项目,而且实训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方面,实训指导也主要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践教学环节就很难说有多高的职业性水平了。

第4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 校外实习 管理

凡设置会计专业的院校均开设有会计专业校外实习课程。但从实际来看,其效果距离教学目标相去甚远。笔者从分析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现状及原因出发,以提高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本着实事求是及实用的原则,探究校外实习管理的教学及管理方法。

一、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重要性

1.有助于理解和加深印象

很多抽象的专业知识、会计概念,即使教师讲得很详细,学生也未必能理解。如果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地观察、对照,可以反思所学,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会计概念。通过参观厂房、设备、仓库、存货,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听取生产成本的统计办法、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等,对学过的知识,可加深印象、提高认识;对未学过的知识,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激发兴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了感性认识,回到课堂,较易于理解后续课程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和概念。

2.有助于积累经验

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观摩到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会计组织方式和工作过程、会计账簿凭证形式及内容等,也有机会在实习单位会计的监督和指导下直接操作部分会计业务,或跟随办理银行及税务业务,这些经历可直接或间接增加学生操作经验,是重要的工作经历。

3.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

通过在实习中接触各类工作人员并与之沟通,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生以小组编制实习或作为实习单位某工作单元的临时成员协同工作,可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等。此外,现场的工作氛围、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有着积极影响。

二、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现状

1.会计专业校外实习课程的形式

会计专业校外实习课程主要有四种:一是专业认识实习。开设在第一学年、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以参观、听介绍为主,内容包括了解企业基本信息、组织结构、车间、产品、会计机构及其核算形式、会计岗位及分工、会计流程及会计账簿凭证等,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及会计核算对象建立基本的感性知识。二是专业实习。开设在第二学年、企业会计核算(财务会计)课程结课之后。以观摩、实习操作为主,内容包括熟悉企业会计全部业务处理流程及流程中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以会计业务核算为实习重点。目的是使学生将之前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在校内实训中掌握的操作技能通过实习过程与实务相印证,加深印象、提高认识、深化理解、提高操作水平。三是顶岗实习。即毕业实习。开设在最后一个学期,持续3个月左右。顶岗实习是综合实习,采取就业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为各个会计岗位工作,目的是掌握岗位操作内容、程序和技巧,积累经验,为就业做准备。四是其他实习。如“社会调查”,此种实习不占用学习时间,形式灵活,内容与会计专业相关,目的不是为提高其专业能力,而是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视野,锻炼其组织、应变能力,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丰富并拓展专业知识。

2.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效果

总体而言,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效果远未达到预设效果。通过向100名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座谈,发现100%的学生未能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各项实习内容,大部分学生仅实习了计划内容的2~3项。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翻看旧的账簿凭证或在做整理装订凭证、打印等办公杂务,很少有机会在实习单位会计监管下进行具体的实务操作,对实习感到失望的学生很少联系指导教师或主动向实习单位提出实习内容方面的请求,通常是混出勤或找借口请假,实习结束时从网上下载篇实习报告上交,完成实习。以至于有超过10%的学生认为校外实习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校内实训收获大。实习报告是目前多数高校判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虽然知道该依据不可靠,却也无意改变。因此,不少高校的会计实习流于形式。

三、造成高校会计校外实习收效差的原因

1.缺少满足教学需要、条件适当的实习单位

由于每个实习单位一般只能接受5名以内学生实习,因此要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实习,需要多家实习单位。但会计专业难觅实习单位的尴尬状况由来已久,首先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特殊性及财务信息的保密要求;其次会计核算不局限于会计机构本身,会牵涉多个重要的经营部门,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更重要的是——有实习需求的高职类院校难以成为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对企业及其相关人员而言,接受学生实习是额外的负担,大多不愿接收,使得各高校会计专业难以设立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

2.校外实习管理难度大,缺乏现场实习指导人员

由于每个指导教师负责的学生分布在几个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在几个实习地点间奔波,难以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同时,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会安排1~2名工作人员作为学生实习指导人员,但由于这些临时实习指导对学生的基础并不了解、无指导经验,并且他们还必须完成自己份内的日常工作,因此通常无暇或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

3.实习内容无法满足实习要求

通常高校教学大纲规定有各类实习的大致内容范围,负责实习的校内指导教师应在实习前根据大纲要求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实习内容、进度和要求。但如此制定的实习内容及实习安排是单方面的,未与实习单位进行事前的充分沟通,实习单位一般按照自身的考虑和方便安排实习。因此,高校的实习计划与企业安排的实习严重脱节,实际实习内容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4.实习时间安排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一般,校外会计实习集中在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需要实习的内容较多。从各校的教学组织来看,安排的实习时间有限,加之理论学习与实习的时间差,使得学生难以及时将课堂所学对照实务进行反思。

5.高校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政策及资金支持

虽然高职教育教学重视实践,近些年对校内实训设施的投资力度有目共睹,但对不可替代的校外实习并无有力的政策支持,实习所能得到的资金,如学生交通、住宿、伙食补助、校外指导的聘金还是10年前的标准。这在现今市场化的背景下,已成为制约校外实习正常开展的瓶颈。

6.学生对校外会计实习的兴趣不大,实习主动性较差

在校内指导教师顾不上、实习单位指导人员不愿管的情况下,校外实习的学生多处于自治状态。习惯于听从安排、学习的主动性差的学生通常的反应是,每天坚持去,被动地接受实习单位安排的任何实习内容或者逃避实习——经常性地请假、迟到、早退。即使感到不满、感觉浪费时间,学生也不会主动按照实习计划或感兴趣的内容向实习单位提出自己的实习要求。

四、完善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管理的措施

1.重视校外实习,完善教学任务安排

为了保证会计校外实习效果,会计教研室及所在系部应提高对校外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做出适当教学安排。首先,要适度延长校外实习时间。其次,要为实习班指定专职、专业、有实习指导经验的指导教师。第三,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按照现在一般支付标准,制定符合现实要求的交通、住宿及外聘教师标准。

2.做好充分的实习准备

校外实习开始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实习指导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实习任务书、实习指导书。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就实习内容、日程安排、学生管理、实习安全、学生考评等与企业负责人员及现场指导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确保双方就实习涉及的各主要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并尽可能形成书面文件。

3.提高实习教学组织管理

(1)指导教师应做好学生实习前的辅导。一要在实习课程开始时进行充分的实习前辅导,就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组织管理方式、学生应完成的实习任务向学生进行详细、明确的解释,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二要将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或解决办法提前告知学生。三要明确实习纪律。四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决定权,使其在目标明确、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完成实习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五要就实习报告撰写进行必要辅导。

(2)完善对实习过程的控制管理。 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应保持与实习学生和企业实习指导人员的联络,及时了解实习情况。

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争取实现实习效果最大化。对实习过程与原定实习安排出入较大的,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协调或调整。

(3)重视实结。学生因各方面的学识、经验有限,实习经历并非全部都能转变为正确的的认识和经验,有时会形成片面或扭曲的观点,因此指导教师应重视实结,除了认真审阅实习报告外,应安排适当时间就实习过程、学生实习表现、实习态度、实习结果进行总结,与学生就实习进行全方位对话,了解学生的想法、考察实习效果,对学生尚存疑问进行答疑、对学生的错误认识纠偏,及时巩固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同时还应对实习教学管理进行总结,对实习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以提高校外实习的管理水平。

4.完善校外实习考评办法

第5篇

(一)毕业生就业环境要求高校重视校外实习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了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方面给高校会计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使得企业进一步提高招聘员工的门坎,具体表现在选聘会计人员时,往往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实际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就具备企业的实际要求技能和条件。学以致用是高校实习环节的基本目的,作为以应用型为主的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校外实习是真正接触社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技能的重要环节。但在高校会计专业实习尤其是校外环节的实践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企业客观环境使高校缺少校外实习条件目前,愿意接受高校会计专业实习的企业日益减少,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日益萎缩,即使有的单位愿意接受实习,但积极配合的也很少。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企业大多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接收学生实习,也大多是以介绍企业情况和讲解核算体系及方法为主,至多拿一两本账和几本凭证给学生传阅。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会计人员的培养都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在实习中,主要是国有企业单方面的付出。在计划经济时期,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可以做到了解系统,查阅全面,接触实际,顶职顶岗。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为了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即使是国有企业,也必须为自身利益考虑,加上计算机会计的广泛应用,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会计人员人数减少而工作量加大,就更加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无偿义务劳动。此外,由于一般企业的会计人员配备有限,在一带一或一带二的传统实习模式下,很少有实习单位能够容纳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会计实习。这些都导致了实习基地的日益萎缩,使高校缺少实习条件。

(三)相关因素影响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一直以来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会计实务零星琐碎,但工作要求既高且细致,二是实习环节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在实习中学习提高的积极性。由于实习单位不够配合,一次实习的容纳量小,加上实习经费有限,校外集中难以为继,故高校会计专业多采用学生个人联系、独立进行的分散实习方式。即使是集中实习,在组织过程中通常采取按岗位按地区分散安排到企业各个会计岗位的方式,使有限的几个指导教师难以进行全程跟踪监管,而且很多指导老师在承担指导实习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其他教学科研任务,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过程监管,因此,通常寄希望于实习单位承担评价监管责任,并且最后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表来评价学生的实习表现。由于实习单位既没有监管学生的义务,也不愿意监管学生,而且实习鉴定表通常内容笼统,实习单位不知道具体应该从何处评价监管学生,因此出现有的实习单位让学生自己起草填写实习鉴定表,单位只负责盖章以应付学校的现象。在没有良好的监管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实习主要靠学生的兴趣。但由于传统的校外实习多是以核算型实践为主,企业具体岗位的核算实践又是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劳动,而且实习单位出于会计责任并不允许实际顶岗操作,这就使许多学生只实习了一两天以后,很快失去了实习的兴趣,其结果导致目前的校外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二、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校外实践体系构建

(一)实习定位和体系重构校外实习作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定位应该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高职高专的核算型培养目标相区别,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高层次分析型人才。分析的基础是核算,而核算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实践过程。传统的校外实习只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层次性。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集中于高层次的会计管理理论,而实践多在低层次的会计核算中徘徊。这种高理论低实践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过于重视理论,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就业或校外实习后,理论与实践相差太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得出“课堂所学知识无用”的结论。因此,必须提高校外实习的运行层次,将其目标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此,需要对传统的校外实践体系进行重构,建立与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外实习体系,如表1所示。

(二)实习要求和内容从高校校外实习计划的编制和实地实习的内容来看,目前校外实习要求仍只是掌握会计部门各岗位实务,实践内容也是以核算型为主。而高校的理论教学主要集中于会计管理而不是会计核算方面,但作为会计教学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却没有跟上这种转变,仍然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这与我国目前急需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现实极不相符。因此,在校外实习计划制定时,应增加会计管理实践的要求,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合理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分析等管理会计实践、财务竞争力分析等财务管理实践、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设计等。具体落实时,可结合会计基层科室参观进行会议室沙盘演练。

(三)实习类型与形式传统的校外实习是以验证性实习为主,主要按实习计划和会计核算的理论流程进行实践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际的会计核算流程,可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证账表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和体验。但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是管理型会计实践,这种实践内容通常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必须根据实习要求和企业实际,自行确定实习方案,而且目前企业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管理,因此会计管理实践相对落后,学生甚至可以进行企业会计管理实践的创造,把所学到的先进的会计管理理论和经验引入企业中去,这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以后走向高层次的会计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发现自身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创建学校和专业的品牌效应。此外,校外实习通常涉及到几乎所有会计专业课程,既需要会计知识的综合,也需要跨学科的管理经济类知识的综合。因此,新型校外实习应以综合式探究式实习为主。

就目前高校校外实习的实践而言,有学校统一安排实习(也称集中实习)和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分散实习)两种。分散实习情况下,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相对比较灵活,由于一般单个企业或单位能够接受实习人员的容量有限,因而分散实习更好安排。但由于分散实习不能及时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而且很难接触到高层次的会计实践,其实习效果也很难考评,因此一般只适合于核算型实践的开展。在集中实习的情况下,更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而且有老师的指导,可以有效地针对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地

落实实习计划、实现实习目标。因此,集中实习更利于高层次的管理型实践的开展和主动性学习目的的落实。高层次的管理型实践因为重视个体观察、提问、团体交流讨论等自主协作模式,从而可以将实习地点由具体核算部门转移到会议室,即使是在较小规模的企业单位实习,也可以通过分批参观以了解实务、集中解答和交流以掌握全局的方式,达到既解决实习单位容量小,又使实习真正奏效的问题。

(四)实习手段与方式一对一的指导带来的是知识片段,普通会计人员由于岗位分工的职能划分,使其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受限于会计工作的某一环节或方面,而且出于会计责任和商业秘密的考虑,往往使实习流于形式。而高级会计人员又不可能实行一对一的讲解。因此,可采取以总括整体的经验传授为目的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培养方式,这要求有高级会计人员的指导,并辅以校内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带队老师的沟通和启发式引导;鉴于时间的有限性,可以采取讲座,实践、理论、提问和讨论等多种形式交叉地进行。

目前高校的理论教学体系,由于学时少,学生学习习惯多是被动性地接受老师讲授,这种习惯带到校外实习中,学生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仍然是老师讲授,而指导实习的通常是单位基层会计人员,往往并不能胜任这一工作。在带学生实习时多采取一般性的介绍加学生提问给以解答的方式,而学生习惯了被动式接收知识,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往往拿着凭证账簿报表不知该从何处看从何处问,实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基于我国会计实践至今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实习单位会计人员对理论掌握不够透彻,通常只懂得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会计管理工作大部分并没有涉及。如果学生仍带着被动学习的思维,最多只能掌握不完全的核算实践知识,而很难达到高层次的实践目的。实践教学的最终实施取决于进行实践学习的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主动学习能力。这一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其一,要深入学习,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领会主动学习的思想,这样才能保证校外实习的效果;其二,学生要把握实习的内容,掌握相适应的广泛深厚的理论知识,在校外实习开展前,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梳理一遍;其三,要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加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其四,教师要进行实时指导,并提倡讨论等协作学习模式。

(五)实习指导人员建立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实践体系是以管理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这种实习的指导显然不是单位基层人员能够胜任的。受自身知识和工作经验所限,单位基层会计人员一般从事分岗位的核算工作,尚能胜任会计日常分岗位核算的指导,但远远达不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实践中,只有企业高级财务人员才能接触高层次应用实践,且对日常核算实践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高层次管理型实践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高层会计人员通常工作责任更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因此,为了掌握高层次管理型实践,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请高层会计人员做阶段性讲座。实习前期的讲座,有助于系统了解单位会计实践工作的全貌,引导核算型实践的展开;实习中期讲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校企双方的期望偏差,引导管理型实践的开展;实习后期的讲座和交流,有助于对实习环节和单位会计实践进行总结、建议和展望,达到校企双赢。二是通过实习带队老师主持讨论和总结,讨论和论证高层次管理理论在企业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实施方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沙盘模拟的真实。

(六)实习考评传统的实习以核算型实践为主,要求的创新能力和会计知识并不高,一般来讲,实习态度谦逊、认真的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会计核算流程,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实习完成情况较好;反之则完成较差。而新型实践中更重视管理型实践,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要求学生有丰富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此时,良好的实习态度只是实习成功的一环,还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这种能力的考评最终取决于实习单位的评价。通过实习单位参与评价,可以更好地让其对实习的目的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双赢互利。为了便于操作,可以采用表格设计,分项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表2所示。这种细分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使实习目的和内容更加明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类似的学生自评表、校内老师评价表和实习单位评价表,实现全面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三、校外实习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在双赢互利基础上创造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实习仅是企业单方面的利益输出,必将导致实习资源和基地的枯萎。只有建立在双赢互利基础上的校外实习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人才培养和知识输出的良性循环。实习环节不仅要承担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担负起传播先进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推动和促进企业会计实践科学化的重要任务。这是高校与实习单位关系价值的立足点。因此,高校既可以了解实习单位所需,运用自身的学科优势、技术优势,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以横向科研项目为媒介创建实习主题;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帮助实习单位选拔优秀人才、降低人才使用成本;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帮助实习单位开拓市场,创建品牌效应,如帮助会计软件公司推广运用软件等。只有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了解各自所需和各自优势,才能建立基于双赢互利基础上的稳定的实习基地。

第6篇

(一)现行会计实验教学现状 从现行《会计实验学》体系看,并没有打破传统会计实验体系的分工,仍然将会计实验学体系建立在会计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分类的基础之上,并形成了独立的教材体系,而没有按实验内容的技术性与层次性,将实验体系分为会计实验学与财务实验学。由于教材体系中知识层次没有拉开差距,造成了手工实验既有会计实验内容又有财务实验内容,并将会计实验作为重点;计算机实验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将会计实验作为实验重点。这造成了两门教材中财务实验知识点的不足,形成了重视本科会计实验教学、研究生缺少了实验教学的现状。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完成会计模拟实习,所以会计专业的研究生应侧重于对财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对理论课程的学分提出了要求,同时对参加学术活动也进行了规范,但却没有将实验教学纳入培养计划,只是在课程教学上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加以弥补。这对从本科毕业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就缺少了财务知识的实验环节,其弊端更是显而易见。

(二)传统会计教学局限性 首先,传统模拟实习不注重学生财务会计综合知识的培养。目前对本科实验教学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主要体现在已有的《财务、会计、审计一体化模拟教程》中,并将该教材应用于本科生会计模拟实习。从教程的名称看,似乎实验教学内容已包涵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但研究发现,教程中只包括了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对财务管理其他基本方法如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作业成本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盈余分配选择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几乎没有涉及。其次,传统模拟实习在于不注重学生财务会计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科学生毕业前夕所进行的手工与电算化模拟实习中,其实习完成与否的判断标准也并不是以综合动手能力为标准,而是采用是否编制出会计报表为主要考核依据。这样,传统模拟实习对学生认识会计产生了误导。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企业的管理职能在其心目中被削弱。而从社会需求看,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会记账,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经济信息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显然,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还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再次,传统模拟实习不注重发挥高层次大学研究生资源能力,致使传统模拟实习成本居高不下。许多大学对于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实都分解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模拟实习与毕业实习;对于会计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同样存在毕业实习。但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两者实习基地资源建设并没有建立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之上;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充分运用,最终造成两者实习成本居高不下。最后,传统模拟实习将制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会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会计教育最基础的教育目标。从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看,与本科生在培养方式上有着本质不同。本科生主要是围绕课程进行培养的,各种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课程的理解;研究生则主要是通过实际的研究工作进行培养,即便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课程,也是研究性的,最终都要服务于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不仅是研究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更是研究生直接参与科研、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过程。会计学作为经济管理学科中最具实践性学科之一,缺少了实践教学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信息资源:共生与互动

(一)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检验所学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习和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按照会计实际工作的要求来进行实际操作。实验教学信息主要资源在于对企业过去的历史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标准化加工。加工的标准来源于国家及财政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工的成果形式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表达,成果的检验以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有效性为标准。而会计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信息加工成果正是会计专业研究生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信息处理对象。会计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职业判断,以形成正确的财务决策。会计专业本科生所完成的会计报表信息只是会计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所需信息的一个方面,更多的决策信息主要与具体的细致的成本信息、作业信息相关联。会计专业研究生所需的成本信息与本科生所需的成本信息有着共同的起源,只不过是加工处理标准的差异而已。

(二)会计专业实验教学资源架构 本科生实验教学主要保证生成为企业投资者服务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有效性。现行财务会计系统是建立在法律、规章和税收、财务会计权威部门的公告基础之上,因为会计人员服务的公共性,决定了企业会计工作者以对外财务报告导向来定位在制造业中的角色。由于成本计量信息服务主要目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其制定战略和战术决策时习惯运用成本会计信息;外部人员关心企业的已销产品总成本与存货总价、企业利润的准确性。如果同时以上两个目标为基础设计两套会计核算系统,必然会造成维持两套系统花费巨大成本的局面,这种制度演进也会缺少经济动力。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在校内、校外实验教学基地建立一套自行设计、成本低廉的既可提供外部成本信息、又可提供内部成本信息的操作系统,将成为进一步进行本科生财、会、审一体化模拟实习的基础,也会成为进一步进行研究生财务实验教学实习的基础。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将是科学研究的必然。

(三)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信息资源构建 从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信息资源的取得成本分析,两者资源应该共享。对于资本市场,可以从上市公司取得公司基本的财务会计资料,但由于财务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取得非上市公司或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难度很大。传统本科生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主要按技术要求加以假设设计,并没有从不同企业取得客观资料,会计实验项目单一,大多数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内容比较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不具有典型性。这样也就使本科生模拟实习的成果没有任何可借用价值。但如果能够取得某一些企业比较客观的财务会计资料,不仅本科生模拟实习的成果能为不同层次研究生所利用,而且这些资料是研究生进一步进行实证会计分析的基础。同时,研究生可以将对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理论融合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本科生模拟实习系统设计。还可以利用在职学员的优势,减少校内企业财务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料收集成本,利用脱产学员的实证研究优势,建立企业财务研究数据库,这样既可以提高在职学员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证研究能力,也可以提高脱产学员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也为本科生模拟实习收集了最原始的资料,从而达到节约成本、互动发展、相互促进的

结果,实验了研究生在职学习学员、脱产学员与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资源共享。

三、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内容:共生与互动

(一)会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趋势 本科教育属于通识教育的范围,决定了本科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会计核算操作能力。研究生教育属于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主要注重在掌握现行会计核算系统下对企业理财能力的拓展。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会计专业研究生开题报告选题选择企业财务方向,且不少高校都招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但是从现行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看,无法体现专业特色,跳不出现行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的范围框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有必要将会计实验学与财务实验学分离,建立并完善两套体系。在会计实验学与财务实验学两套体系下,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内容资源共享成为必然。

(二)会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构成 会计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内容是研究生完全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研究生以财务实验教学为侧重点,并不抵触本科生实验教学内容以财务实验教学为非侧重点。会计教育的内容应该从技术导向型转为管理导向型,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不仅要包括财务管理原理、证券估价、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证券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资本收益分配、财务分析与财务预算的内容,还要包括财务管理其他基本方法如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作业成本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盈余分配选择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从教材建设匕,尤其是财务实验学教材应体现由浅入深的章节编写方式,最好做到既能为会计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与自学所用,也能为会计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与自学所用。如对作业成本会计的模拟实习设计就要仔细斟酌。设计要点是:作业成本会计在制造业的运用设计为本科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作业管理在非盈利组织中的应用设计为研究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就财务实验内容看,可以将研究生的企业财务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通用程序应用于本科实践教学的模拟实习。完成本科通识教育目标,从而达到节约成本、互动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建立集本科生教学内容与研究生科研内容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实验研究教学基地,可以达到双重效果。

(三)会计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会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重心重新定位。从学习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转移到对学生的企业财务会计研究技能与应用技能的培养上,建立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校内、校外财务实验基地,加大对财务实验教学的投入以弥补现行会计实践教育的不足。对一般通才与产业、行业专才实践教育教学目的进行分解,防止校内研究型实验教学基地与校外应用型实验教学基地教学目的与内容的脱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实验内容,将校内实验教学划分为企业财务通用型教学与专用型教学两种,以减少研究成果的价值转换成本、时间等。

四、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技术:共生与互动

(一)会计实验教学技术要求 会计专业研究生实验技术性要求要高于本科生实验技术要求。本科生实验技术主要采用前人已总结出来的理论加以运用,是一种工具理性的再现;但是研究生实验技术具有研究性要求,要充分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环境因素,是一种社会理性的再现。在“新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将企业嵌入社会网络结构之中,把研究生思维模式从学习“理论应该怎样做”的工具理性思维转移到“现实应该怎样做”与“实际怎样做了”的社会理性思维上来,这也体现了研究生实验学边缘化特征。

第7篇

万小东,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摘 要:专业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关键任务。本文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品牌建设为例,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建设,指出品牌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

关键词:会计专业;品牌建设

为贯彻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推进我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现针对我院会计专业品牌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目标

以《学院“三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方针》的指引下,以“宽基础、重实践、富特色”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熟悉行业发展规律、具有较强行业适应性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将我院会计专业建设成为规模适度、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认可的品牌专业,推动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整体提升。

二、会计专业品牌建设内容

(一)“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媒体、知识经济、大数据等冲击下,会计专业教学发生了众多变革,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做一体化、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指导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积极探讨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学校、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实现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该模式如图所示:

“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设“岗位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岗位,将会计岗位划分为:出纳员岗位、资产核算岗位、往来会计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存货会计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税务岗位。根据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要求以及各个岗位对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家讨论确定,设置“岗位导向”型的会计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编写教材,以培养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岗位导向”型课程,遵循“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开发程序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岗位导向”型专业核心课程。以具体行业企业实际财务运行规律为参考,依据2015版《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成《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出纳实务》、《会计信息化》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2.修订岗位技能标准,并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岗位导向”核心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体系包括:①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②出纳岗位实务课程标准;③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④成本核算岗位课程标准;⑤税务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⑥会计信息化技术课程标准。

3.优化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按照“岗位导向”型课程标准,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共同参与,严格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程序,充分考虑会计行业各岗位技能要求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合理搭配专业知识与执业技能,总结经验与教训,优化教学内容。

4.教材建设以“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指引,围绕“岗位导向”型课程特点,开发配套适用教材。以“先校本,后出版”为原则,首先在校内试用校本教材,通过1~2轮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与不足,完善校本教材,并组织企专家和专业教师等进行论证,最终修订完善之后,再进行公开出版。

(三)实施“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会计专业采用的“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模拟实训相结合,校内综合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先导,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小组任务活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具体专业实践教学植入专业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四)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岗位导向”型课程特点,建设会计学原理、出纳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等6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课件库、票证账表库、典型案例库、教学设计库。

(五)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会计专业以“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交替”为主要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为“2.5”学期。这一教学组织形式造成学生开始离校实习时,与企业用工招聘的周期不匹配,造成就业、顶岗实习等方面与企业用工上的矛盾。因此,我们将探索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工学交替的新模式。根据企业的运营特点和用工招聘情况,积极灵活地与企业对接,满足企业和学生双方的实际需要。

(六)信息化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岗位导向”型专业核心课程特点和新实践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入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考核标准,根据实际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考核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考核”、“阶段性考核”、“单岗位能力考核”、“综合能力考核”、“期末考核”等无纸化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教师和学生以“能力为本位”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

围绕品牌专业建设,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

1.稳步推进团队规模建设,随着专业建设日趋成熟和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为满足教学需要,保证专业品牌建设顺利进行,实行专职教师、专家兼职教师结合的团队规模建设。

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品牌专业建设期内,结合重点开发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多名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第8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症结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无保障

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比,严格“超时”。教学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主,对学生仍是“一纸定输赢”,注重“满堂灌”“填鸭子”,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就连占课时比重不高的实践课堂也往往成为“理论阵地”。而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毕业生走向市场的砝码,企业选择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标准则更是“召之即来,来之则能战”。然而,传统教学远远达不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二)校内模拟实训不规范,实践实训教学不理想

多数学校都配有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室,安装了各种会计实训软件,但数量不多,使用情况也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以“低投入,高产出”来对待会计专业,导致实训经费短缺和实训场地标准不高,实训设备落后,难以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训效果不理想;其二,传统教学课时分配,使得具有连贯性和连续性的实训实践课程安排与其他理论课程相冲突,没有充分协调,往往要给理论课让路。

(三)校内模拟实训不真实,校外实训效果不明显

校内模拟实训是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教学方式,但存在模拟实验资料与真实业务有差距的缺点,缺乏多样性、针对性和仿真性,同时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难以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

校外实训效果不明显,会计顶岗实习难以落到实处,流于形式。因为工厂企业的需求不旺盛,再加上这些单位担心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商业机密的泄露,所以实习人数,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突出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教学能力不突出。虽然学校也鼓励老师进工厂进行实践,但由于教学任务重,参加的时间有限,很难正规地开展实践,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难以保障学到实践技能,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二、依托会计中介机构的明显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多方调查和探索,借鉴成功经验,我认为,中职会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让会计中介机构参与进来。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会计中介机构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中介服务行业也繁荣发展起来,大多多家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可以满足多数学生的实习、就业。因此开展有效的沟通,加强合作,有助于我们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改进,为学生成才搭建快速立交桥。因此,我认为,充分利用会计中介机构,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积极效果。

其一,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在这类企业中,学生实训可以接触多种类型业务。同时在会计实训中,又要参与跟客户的谈判,提升服务,严守客户的商业机密,遵守会计职业操守等,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各方面的素质。

其二,弥补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不足。在会计中介机构中,有一大批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级人才,如果能够吸收这些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中来,则可以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有效弥补实践教学的缺憾。

其三,实现了 “实训即工作”的积极效果。在会计中介机构中,中职学生所接触的对象,都是真实的,真实的账务和税务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训可以让学生尽早的接触到“将来的工作”。

其四,学校与会计中介机构实现双赢。中等职业学校愿意寻求会计中介机构,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毕业生,而会计中介机构的合作意愿也比较强,可以解决自身会计人才的需要问题。这样一来,双方可以互惠互利。

三、依托会计中介机构,创新会计实践教学

我们探讨了会计中介机构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校与会计中介机构共同制定学生的技能培养标准

这些培养标准应包括对会计、税收等基本知识的具体应用,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准确进行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能够独立进行纳税申报和相关税务处理,可以进行财税咨询和其他一些会计服务,让目标能够变成现实。

(二)学校与会计中介机构共建课程体系

及时与会计中介机构进行沟通,适时调整课程,增加像《纳税会计》《审计实务》《税收筹划》等课程,加强会计审计、特殊业务纳税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让课程体系变成现实。

(三)聘请会计中介机构专业人士开展专业性讲座或教学指导

对于一些特殊业务和偏难课程的讲解,如对会计审计业务的处理,可以直接聘请注册会计师到校进行现场传授,这些注册会计师有着丰富的审计业务资料和审计业务经历,可以现身说法,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而对于网上报税的操作,则可以聘请在会计中介机构工作的毕业生进行经验交流。

(四)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进入会计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顶岗实习要充分利用会计中介机构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会计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顶岗实习,做到“人人有人带”,中等职业学校老师要进行跟踪和指导,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实习期不得少于4个月,实习期满要由双方共同给出实习鉴定。

(五)完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路线

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301-02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定位

独立学院是中国2002年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在原来大学二级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新事物。2008年2月,教育部出台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截至2010年3月25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独立学院定位为三类本科,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是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社会的需要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市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从会计专业人才近年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因此招聘时要求数年的工作经验,换句话说要求应聘者无须上岗培训就立即能够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事实上,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企业作为经济人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中国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财会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机关团体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考察上述情况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仍然侧重理论培养而对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重视不够,这种目标模式事实上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本科会计教育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实用性、创新性、通用性和外向性的素质特征。其中实用性即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首先具备的能力,相应也应成为会计专业教学首要的或基本的目标。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社会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2]。

三、构建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中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我院采取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每学期从理教课时中取出3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第7学期用整个学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构成了培养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是独立学院学生进入专业、了解专业,为以后专业学习进行铺垫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热情。为达到实习的最佳效果,我院会计学专业经过精心安排和经验总结,采用了“专业导论+专业资料查询分析+小组讨论发言+基础常识”的模式。新生入学第一周,就针对还在军训的学生进行两个课时的专业教育,使之了解我院会计专业的培训方案、三类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专业相关课程、专业称职证书等。经过一学期《初级会计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后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展开,在专业认识实习中增加了会计基础常识这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诸如各种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外来原始凭证并掌握如何填写,熟悉常用的自制原始凭证的种类、编制要求和常设项目,熟悉各类账簿各类及其各自的作用。专业资料查询的内容有:专业特色及定位、行业状况、法规变革、各种会计相关证书的考试、就业趋向、考研定位、会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学生自由结合组队,按实习内容分模块收集资料,在规定的时间每组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相关内容的观点,指导教师当场点评并给予成绩,该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实习结束时每人上交一份手写实习报告,写出心得体会。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发言稿件及获取了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的准备,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树立了信心,坚定了未来学习、就业的方向。

2.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是会计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课,是学生接受会计实验的第一步,学生主要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对账及结账、更正错误、试算平衡、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的实务工作。实习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结合刚学过的《初级会计学课程》,了解会计实务工作程序,掌握实际操作方式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务实敬业精神和坚持原则、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财会部门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

3.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以《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中的资料为建账资料,利用财务软件实现手工账的业务,并与手工账实训流程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掌握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使学生对电算化的优缺点有一直观的认识。在掌握用友ERP-U8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能够处理会计核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为,以能够独立操作该软件系统为最终目标。

4.ERP沙盘模拟实训。在实训模拟中学习和认识ERP沙盘及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实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直探经营本质,要求学生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企业经营和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分别做出发展战略、生产、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决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岗位提供一定基本知识。

5.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是综合的、全面的,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使他们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单位的所有会计工作。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完成后的实践,主要是配合会计教学的需要,从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到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学、税法等知识,在校内实验室里进行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财务报告的分析等,通过对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模拟练习,既可扎扎实实掌握会计实务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而建立起该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科学性。

6.网络创业实训。《网络创业实训》是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模式而设置的实训环节,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通过本实训,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复合型特征的、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训的宗旨在于: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关的项目中去,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一流的全真的实训环境。

7.财税会计综合设计。财税会计综合设计是我院从2008级才开始试点进行的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实训内容为:选择一家一般纳税人的制造企业的3个月的业务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每人为一个单位,用12周的时间,分别对该企业的业务进行会计综合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实训、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等工作,使学生掌握会计各个岗位在企业的具体任务。之后是为期4周的企业岗位实习。

8.毕业实习。虽然在模拟情况下进行了综合设计的实习,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距。为弥补模拟实习和实地实习相比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程度,在毕业学年共安排8周的时间,赴校外进行全方位会计实务实习。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在毕业班中开展三方人才定制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四、展望

一个地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取决于该地区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程度。中国教育文化的传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利性期望、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落到实处,其方法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外部企业资源平台的扩展,我院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在以后的实践教学进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博迪.从实践教学环节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3] 齐伟超.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07,(6).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加以改进。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理念的影响,过于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和完整性,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在就业中显示不出应有的竞争优势。因此,应摆脱传统的理论型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会计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是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会计职业教育相结合,体现就业导向。课程设置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更要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会计理论教学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实用”为度。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会计知识学起来更直观、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专业理论、实训、专业方向四大模块进行课程设置。

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做法,减少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将实践课时调整到至少与理论课时相等。

改变传统单向教学方式为双向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科学设计会计职业岗位知识、技术、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强调学以致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涵盖会计核算、审计监督、财务管理、税务处理等方面。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完成的,因此,应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进行科学的总体设计,明确课堂实训、课程实训、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形成前后衔接、由浅入深、有机统一的整体,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的目的。

课堂实训应围绕会计基本理论来组织,通过互动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经济业务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保证课堂实训效果,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认真选择有代表性、趣味性的案例;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必要的引导、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

完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首先要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可以采用符合现行会计准则和规范的专门教材,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制专用教材,注重不同实训课程教材内容的相互连接;实训资料要有一定的现实性,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会计实体。其次教师对于学生实训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及时答疑解惑或组织学生讨论。

综合实训是将会计岗位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是在校期间最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综合实训的顺序设计上,可按照先手工、后计算机,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进行。在课时安排上,应适当加大课时,安排在第四学期,以免受就业等因素的干扰。在内容上,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筹划、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多方面的内容,以便实训能涵盖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人员安排上,应分组分岗位轮流进行实训操作,以便让每个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财会业务,初步了解各类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保证实习质量,需要预先制定会计学专业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目的、要求、进度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学生参照相关标准,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实习。同讨,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通过听取汇报、联系实习单位等途径,随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实习结束时,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习鉴定和所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客观公正地做好实习答辩和评价工作。

毕业实习既是校内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又是学生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以确保学生完成实纲中规定的实习内容。毕业实习,不仅要注重学生业务知识的提高,而且要有意强化其职业观念,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以便缩短将来的上岗适应时间。

三、完善实践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场所分散,环节众多,方式多样,需要相应的考核制度相配套,以保证其效果。

学校应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过程的考核,并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对学生产生约束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规范会计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价要素,设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按该体系对学生实践学习进行考核与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出勤、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各环节的特点,可灵活采用现场评估、观察、模拟、口试、笔试、自我评定、小组评定等方式,以保证考核的针对性、公正性。

应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统一,纠正以结果评价为主的做法,注重完善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防止个别学生投机钻营,弄虚作假。

四、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对于会计实践指导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目前会计专业教师会计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以从学校内部挖潜为主,以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为辅。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首先,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丰富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其次,应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

师、注册税务师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使广大教师不仅拥有“双证”,更具有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三,注重专业教师的后续教育,以便跟上国家财会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的步伐,及时准确掌握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第四,拓宽教师的来源,在引进新教师时,不仅要面向高校,还要面向企业,这样有不同经历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优势互补,有利于整体上提高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作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其对实际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

五、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是会计教学的基本硬件设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是会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一般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会计专业教室的建设,更新实训场地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大投资力度,高标准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使其达到仿真水平。除了硬环境之外,还要注重软环境的构建,一是要购买使用正版、流行性会计软件,或者与软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会计软件;二是实训资料内容要丰富全面,覆盖企业全部经济业务,能满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完成专业所有的实训项目,使学生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发和培养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实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其能够定期接触真正的会计工作,从而深化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的认识。

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办企业,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日常经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总之,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型、实用型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08,(12)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对策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在大学生从学生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变化的趋势、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容量加大,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够驾驭、引领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依照按学科大类培养专业人才的主导思想和“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科研训练+创新学习与研究”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按高标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综合性、高素质特点,能在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起骨干和领导作用的优秀本科人才。为此,对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后,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不仅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管理工作当中,而且其创新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根据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现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满足本科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要为本科生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大学学习过程是从学生到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成长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把这些纯粹的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还要加强思想品德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培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水平 必须实事求是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大学软件和硬件条件。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的条件远远超过学校的条件,则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如果方案要求的过于简单,一方面则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使现有条件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目标的重要组成。

(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时期应该担负起造就创新人才的任务。从本科阶段开始,除了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注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其优秀者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储备。在大学的实践教学中,一切活动应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成功的大学教育,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课堂实践子系统 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内容。从会计专业来看,会计案例教学属于会计专业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案例,运用这类真实性较强的材料,诸如取自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资料来训练学生,让其不离开学校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并着手研究,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实验教学内容是指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以及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如每一门理论课程所含的课内课外实验、上机操作等,也包括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实验等。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正常的专业课程内就包含有大量的实验性内容,此外,还可以设置单独的实验课程,通过专门的大量的会计实验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非常形象生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易被学生接受,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教学中贯穿案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方法的使用,可使方法介绍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因而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案例教学,以经典的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将方法的讲解与应用,通过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在创新性上迈出一大步。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倡搜集较好的案例,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可以来自会计工作实践,也可以是教师本人已经完成的或正在研究的课题。根据会计课程中要讲授的主要理论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和数据,通过案例来模拟再现会计课程中的理论和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可以选用的案例也越来越丰富,例如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就是非常好的案例资料,选取这样的案例资料,不仅真实,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搜集较好的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阅读、思考、分析、判断。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会计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会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理论方法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指对所学专业如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各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须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以较快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高校会计专业在各学期都开设会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对涉及到有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事先编制好相应的实验资料,等任

课教师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在会计实验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或安排学生在课外学时进行验证性实验。这样学生可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对抽象费解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分析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和理解。

(二)社会实践子系统,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的环境中进行,真正用于实践,可以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全学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社会调查可采用自行组织的调查、承担委托的调查,参与政府组织的调查,参与本单位调查咨询实体组织的调查等形式。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形式达到对事物的实质性认识。会计专业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专业,因此客观上会计专业的社会调查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证券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专业可以把社会调查的目标定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及时。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优秀群体,因此是会计专业的极佳调查对象。建立进行校外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中进行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实验过程,真正用于实践,可以通过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这种实践教学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学生一方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拿到实践中去运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发现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也有利于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三)认识与毕业实习子系统 认识实习一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要求和工作及研究领域建立起基本概念,确立学习目标;二是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前面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毕业实习子系统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进行的专业研究阶段的实习过程。这部分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性质和实践过程。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次总结,通过这次总结后,应该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大学学习阶段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衔接点,在这个衔接点上,大学生应该较好地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衔接和转折。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做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毕业论文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选题、开题、指导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真正能将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三、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树立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面对我国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重大转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客观现实,社会各个领域对诸如财会等专业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内涵、需求层次、规格结构、知识技能结构上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至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评价标准、衡量标准、使用标准也相应地发生了同样深刻的变化,致使管理类人才培育模式和实现路径也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变化,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探索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突出特色人才培养,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应当具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上应当体现特色,重点大学要突出理论特色,一般院校要突出应用性特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学生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剖析现实经济现象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在基础性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围绕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知识准备,加大数理课程和计量课程训练,强化学生在构造经济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相关资源建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成效如何,还与实践教学的研究、实践教学教材、指导教师与管理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资源密切相关。目前,有关财会专业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高校应该多作一些探索、研究和尝试。一是丰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二是开展符合经管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指导教材的修改、编写与积累;三是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均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财会专业从理论层次上应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这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完成从专业入门、系统专业学习到高层次专业理论学习的专业学习过程,从专业内容上讲应该有一定的覆盖面,除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纯粹的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应该包括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完备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在专业结构方面,不仅要有理论部分,还要有相应配套的实践部分,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此外,财会专业应该从制度上保证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和进修,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是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三)优化专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高等学校要适应并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高校经济类专业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着力加强诸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发展和扶持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部署,树立前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其中,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高校财会专业等管理类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还必须适应我国人才就业市场变化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新环境下职业岗位和人才就业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及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类型结构,增强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活力。会计专业是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的学科,因此,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适时开设证券评价等交叉性学科专业,提高会计专业的应用方向性。

第1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高职经管专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3-0095-02

1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 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实行多年,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高职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培养的高职学生与企业的需求能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到的技能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但要做到这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种对接的有效途径。

1.2 适应新会计准则应用必须工学结合

我国2006年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可比性、真实性,引入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使得国内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接,比如将公允价值首次引入新会计准则中。虽然在新会计准则里对会计科目和主要业务的账务处理统一规范,但同时赋予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经济业务确认、计量等方面有一定的自,这就要求学生要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有较深的认识,而这也更需要学生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1.3 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必须工学结合

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要重点掌握会计实务核算技能、会计的业务处理与各种企业的不同的业务相关,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要让我们的会计专业与企业实际结合,培养出能适应不同企业岗位的学生。

2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专业人才,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编写理实一体课程教材,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模拟企业实训环境,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模块和教学方式确定的无缝对接,使得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上不同企业的需要能够对接,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符合社会上不同行业企业的需要。

2.2 进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起点,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课程体系、课程教材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探索,我们可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改进。

2.3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1)出纳核算与管理。出纳岗位主要是办理现金收付、结算;审核日常经济业务的相关票据;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印章等。

(2)成本核算与管理。拟定核算办法、制订计划、核算企业产品、服务成本和费用、编制相关报表。

(3)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确定财产物资的核算、管理办法、编制财产采购计划、编制财产物资计划成本目录、参与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等。

(4)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建立结算手续制度、办理往来款项的业务、负责明细核算、加强坏账管理、加强与客户沟通等。

(5)资本核算与管理。拟定资本管理和核算办法、编制不同经济业务的收支计划、负责企业日常流动资金调度、负责企业对外不同会计业务核算、日常的工作联系等。

(6)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办理企业对外完成销售后货款的结算、对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及股利分配的日常明细核算、编制相关财务成果报表,比如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等。

(7)纳税申报与核算。明确所属企业所在行业应纳税的税种、稽缴程序和办法、明确税金的计算方法、申报方式、按照规定按时办理各纳税申报。

(8)财务报告及分析。负责登记总账;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有关财务报表;审查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负责编写财务分析报告。

2.4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

(1)工学结合的流程。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学习后,首先进入理实一体的学习,在课堂学完会计职业基础后,进入校内实训室对审计实务和会计实务操作模拟、仿真实训,第五学期专业强化考证取得上岗证书,然后在10周左右安排学生再次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第五学期),适应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

(2)工学结合的途径。企业认知实习。通过学校制订相应的认识实训的实训计划,学生利用寒暑假就近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资金运作流程、企业经营范围,了解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的具体内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控制制度,了解相关企业会计核算的业核算方法、处理流程、处理方式。

一是校内仿真实训。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实训场所通过仿真实训模拟企业的工作实务流程,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业务来进行模拟会计业务操作,利用处理的过程来训练学生的账务处理问题。二是企业工学结合。利用不同的工业企业、服务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充分利用企业来进行处理账务的实训,通过不同的工学结合的实训主体,推进与企业工学结合。三是强化职业考证。会计上岗证是会计学生能够上岗的前提保障,所以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必须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凸显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实现对职业资格考试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四是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后阶段,学生在第三学年学习10周左右,学校将安排相应的企业岗位实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必须与会计岗位相关,如果学生找不到相应的实习岗位,学校可以联系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等。

3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问题

(1)企业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现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会计岗位又涉及企业的核心秘密,由于实训学生稳定度不高,他们在有限的实习和实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一直在一家企业连续实习,作为企业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员工的相对稳定,所以企业可能有短期行为,轮岗不一定可以推动,多岗位的实习实训不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

(2)工学结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学生实习实训时间较长,实习企业不同、实习的企业部门不同,实习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实习教师难以深入的进行高质量的实习指导,学生由于从事简单的实习实训任务较强,实习的积极性会下降,学校的老师除非在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否则实习实训质量会下降。

(3)工学结合教学较难管理。学院在根据学生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施,会出现教师课时量减少、上课地点变动、实习指导增加工作量等情况,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与学院的学习时间存在不一致,使得与学院的教学管理规定有时会出现冲突。

3.2 对策

(1)提高企业工学结合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点为企业提供培训员工的服务,校企合作共建培训基地的思路可以拓展校企合作双方的合作领域,使得学院的老师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使得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合作的平台,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与专业岗位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建立长期合作、利益共享、数量适当的工学合作企业,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工学结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协议让企业接纳学生进行实习,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学校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企业实习,通过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检验是否可以录用,是否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

(2)建立合理的工学结合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将指导工学结合教学纳入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中,要在授课计划中体现,改革相应的课程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大课程模式的改革力度,在测试试卷中要有工学结合内容改革的具体比例,利用试卷风向标的效应来促进工学结合的改革,对通过职业资格的学生可以免修相应的课程考试等。

学院应该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签订合理的岗位实训协议、对学生发放实训指导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行实训工作日记制度。改革教师考核办法,把对学生的岗位实习实训指导作为指导教师考核的主要方面,与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优等挂钩;把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表现、学院实训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依据。

(3)优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院培养的学生能与企业通力合作,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员工,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贴近企业的需求,在高职学院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岗位实习交替要从企业角度出发,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适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适当调整相关课程进度,对课程教学安排预留一定的弹性,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操作性,让学生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进行岗位实习实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