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中的语文作文

生活中的语文作文

时间:2023-05-30 09:3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中的语文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中的语文作文

第1篇

小时候,父母把一位老人领到我的身边,告诉我他叫语文。我打量着他,只见他满头银发,却老当益壮,风采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上千岁了。从夏商周到21世纪,他脑海中的故事,我们一辈子也听不完,于是我央求他授予我智慧。zuowenku.net

每当我捧着散发着阵阵芳香的课本学习时,文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所以,每当我拿起课本,我便有一种如饥似渴想读的冲动。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我慢慢地发现,语文的外延是多么的宽广。不仅能在课本中学到语文知识,而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能学到语文知识,而且有些知识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于是,我又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促进了我的成长,拓展了我的视野;语文丰富了我的生活,点缀了我的人生。语文就是这样精彩诱人。语文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语文,有着无限的魅力。

每当到了双休日,我喜欢和妈妈一块儿去逛商场。一到大街上,就会有许多吸新颖的广告词或招牌映入眼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这是一则眼镜广告。看!广告词写得多么有新意啊!用词十分巧妙,诙谐幽默,使人一看便明白它源于语文,当然这样的广告词不但有吸引力,又让许多人能记住它,不用说,这家眼镜店的生意肯定不错。

常常我们看到奇怪的广告或招牌时,就会感到特别新奇,从而觉得在生活中,也能学到语文,而且生活中的语文时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你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这是一则服务公司的广告。服务公司制定这则广告,可是煞费苦心,他们既宣传了自己公司的产品,又给人愉快的心情。怎么样?这样的广告语挺诙谐幽默吧?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别看这些广告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可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竟不知绞尽了多少人的脑汁,使多少人冥思苦想,它又浓缩了许多人的艺术智慧;它是所有人的结晶品。如果这其中的哪一个字出了差错或是用的不恰当,就会使给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影响着整个产品的销售数量,可见,一个广告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商家的直接利益。然而,广告恰恰又是语文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是啊,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就能获得很多启示。

“我们身边处处有语文”,只是缺少欣赏的人啊!

玉阳中学初一:坏了B坏了

第2篇

一 、从生活中撷取作文的养料

著名特级老师于漪曾说过:“任何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应。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盎然。”高中学生写作文,首先是积累素材。现如今关于素材类的作文辅导书籍数不胜数,但是学生看完记忆并不深,写来写去还是类似小时候“妈妈背我去医院”这一类低幼的事情,现实中的鲜活素材丝毫不见。因此,生活化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源头活水”,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之处,并且运用到作文中去。

(一)利用电视,积累素材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鉴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是住宿生,一小半是走读生的情况,我们让学生养成了定期收看时事新闻和评写新闻评论的习惯。每周末回家看《新闻周刊》栏目,针对栏目中的热点事件,先撰写事件概要,然后写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对评论者的看法,所写的评论要有独特之处。看《新闻周刊》一方面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另一方面也作为积累素材的手段。另外,假期可以多看中央13套和中央10套的节目。这两个频道一个是新闻频道,一个是科教频道,学生在看这两个频道的节目时,获取的信息与“大语文”关联比较大。例如,我们的学生在写作苏锡常镇高三一模卷《围观》时,有一位同学将“小悦悦”事件运用进去,具体分析了在网络上为何有众多人围观此事,以及人们围观的动机、目的,就此又分析了鲁迅小说中看客的“围观”,进而比较了二者的不同。深刻剖析了不同时代的国民性,使小说有了一定的深度。(附作文开头:“说到围观,我想到了‘小悦悦’事件,不,您可别以为我是说那路过的18人是‘围观’,那不是围观,那是漠视,围观至少还是带有好奇心在里面,那18个人,连心都没有。我要说的是网络上对此事关注的一群人,一群在网络上围观此事的人。”)我们看到了学生将生活中所看到的新闻运用到了写作中。这样的学生不会担心没有作文素材,因为他们的生活处处有语文。

(二)微博记事、看新闻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的通讯设备也随之进步。能上网的手机成了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物件。手机能上网,就可以让学生不用看电视,也能知晓天下事。再加上微博,一个新闻事件出来,有时候老师都没有他们先知道。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它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防止它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待学生手机上网一事,我们切不可因为其能便利的积累素材而让学生沉迷其中。因此,这一点要和学生做好一定的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睡前可以浏览一下当天微博的新鲜事、时事新闻等,把一些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的事件记录下来,同时自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心情,记录自己生活中的趣事。第二天课前素材展示,由学生自己上来说说自己记录的事情或看到的事情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这样的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事件的印象,而且也促进了他们对的思维发展。对于语文老师的这一要求,很多学生显得很高兴,毕竟这是他们喜欢的方式,比要求他们每天在作业本上积累一段素材的效果要好得多。一个礼拜下来,大部分同学都积累了三四个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写作不愁没材料了,另外这也锻炼了一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一种“大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很喜欢。作为老师,能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前提下做提高语文能力的事,老师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二、 借助阅读教学提升作文品味

在“大语文”式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更注重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毕竟“读写”不分家。因此,我们有意地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渗透,让学生能将阅读教学课上学习到的东西借用到作文课上,来给作文增加点亮色。

名著阅读课借用素材和技巧。学生在名著阅读课上,不仅仅是关注里面的情节,还要关注里面的人物形象和作者表现人物的技巧。当我们和学生一起读到《红楼梦》的时候,我们记得的不仅是玲珑善变、机关算尽的王熙凤,我们还要记得曹雪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现手法;当我们读到鲁迅的《药》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记得“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这些愚昧麻木的看客,我们还要知道鲁迅运用双关手法所表现的“药”的内涵以及他所运用的明暗双线结构;当我们读到《老人与海》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记得勇敢坚强、不惧困难的桑迪亚哥,还要记得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表现手法……因此,在阅读课上,我们让学生进行名著阅读陶冶情操的同时,何不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呢?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另外,还可以巧用诗歌鉴赏课增加作文语言亮点。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对于一些有哲理、有韵味的诗句,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下来。一则可以作为课外名句积累,二则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增添作文的文化底蕴。在作文中运用一些诗句作为点缀,对于高中生来说,既好学又有效。

如何让我们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必须要从生活中寻找到活水源头。“大语文”教育观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开辟生活的第二课堂,创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作文素材,拓展思维,化用技巧,提升作文的写作能力。生活化作文教学还有很多途径可走,我们还在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国生,丁之凤.大语文教育论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家伦,高群.作文就是生活[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第3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

1.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让许多老师头痛的一个环节。因为没有现实的依据可循,更没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固定教学模式。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和方便,甚至不给学生上指导课,仅仅让他们自己想想、随便写写。这样就使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问题更严重。由于各个地区的现实条件和情况不同,必然造成某些学生对作文的写作不感兴趣,可以教给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不多,教师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为了适应大纲的要求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我国国内各相关学者都加强了对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这样就能从理论和现实中改变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枯燥和乏味的现状,保障学生学有所得,掌握写好语文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第一,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认识没有生活的基础,无真情实感的流露。经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语文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没有亲身经历,缺乏真正的感情,抒情模式化,导致学生的作文模式单一,表达感情的句子结构和感叹句的形式缺乏创新性。第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独到的观察,缺乏对这类题材的知识储备,缺乏“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气势和胸襟。一些学生只有在作文课上才学会思考,作文写作的材料不多,对所写内容的描述比较单一、空洞,从而造成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和厌烦。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想象力的充分利用,但是,又反对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胡编乱造。作文的学习和写作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抄袭率不断提高,为学生胡编乱造和作文的写作提供了方便,作文课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在作文中要提倡学生说实话、讲真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关。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将生活和作文相结合,而仅仅停留于讲述教学技巧的层面。教师在作文教授时只注重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保障结构的完整和层次的分明、语言表达的技巧等环节之中[2],而没有教授学生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会捕捉现实生活中的作文题材和细节的描写。其次,教师在教授作文时仅仅是教授学生,自己并没有亲身实践过,没有动笔写写也懒于思考,教师的写作在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首先,要不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发现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例如写“春天的公园”,就要让学生走进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公园中的景色,从而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素材。教师在这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多看、多思考,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断培养学生逐渐成为有心人,将生活与作文的写作紧密结合。同时,还要让学生不断体验生活的真谛,使学生有感情的流露,帮助学生融入生活,例如帮助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爱护周围的环境和花草树木。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启蒙期,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大自然及周围事物的热爱之情,使小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既有内容又有思想。

其次,保障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逐渐生活化,保障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的真谛。设置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3],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小组和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生活素材的能力和习惯。

最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生活的体验才刚刚开始,要不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和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健康地成长。

4.结语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是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更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断发展的根源。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既需要学生加强对生活的体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让小学生的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何昌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读与写杂志,2013,(03):187.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 创新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纵观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文教学课的作用,调动学生作文激情,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习作,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此,笔者就作文教学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为了诱发兴趣,教师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精设文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如何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七年级,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八年级,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九年级,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绩,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与学生心理的成绩保持同步,有科学性。

三、多观察,重积累,写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十分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重视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能有所感悟。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还要随时记录,要求一日一记或做观察笔记;其次,对于教材上的名篇佳作应让学生精读牢记,在读背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第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做剪贴及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开思路,重思维,重示范

思维训练是现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以表达训练为主,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各种表达方式及不同文体的写作都进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作思维训练,如怎样观察、想象、逆向思维、分析综合等,学生作文会出现选材雷同,难以出新意的情况。因此,要先训练写作思维,再训练表达技巧,最后再进行实际练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也应作示范指导,经常写点下水作文,教师的表率作用有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

五、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材料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都要是从生活中来,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从其“完整”出发,将其“剪碎”,经过构思,设定某种形式,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再“凑成文章”,也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而要学会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高质量的。

六、办报刊交流成果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8,(18).

[2]刘玉梅.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J].成才之路,2008,(15).

[3]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

第5篇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被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育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深刻的意蕴无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新的启示。作文在江苏高考中占总分的43.8%,可以说是半壁江山。但作文难教,作文难写,作文难提高,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作文,面对作文总是觉得无从下手。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把生活写进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健康”。这实际是强调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联系生活。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困难。写作内容往往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导致作文中尽是空话、假话、套话。大多数作文内容空洞,千人一面。缺少自己的生活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相悖的。

纵观许多著名的作家,他们的写作的源泉就来自生活。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他的获奖感言中阐述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就强调了他的许多作品的素材就来自他在东北高密故乡的生活,来自自己、家人、乡人的生活经历。所以陶行知老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为我们指明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方向。

在平时教学中,谈到作文,学生都觉无话可说,但是与学生闲聊,谈谈儿时玩的游戏,记忆犹新的趣事,学生却能够兴致勃勃的娓娓道来。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其中有其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所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材料库。

结合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要让学生写作文有情可诉,有事可写,素材丰富,就要指导学生学会把生活体验、感悟写入作文。

一、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在作文中能用的素材,只是我们在平时不注意,到写作文用到的时候就想不起来我们该要的素材了。例如每个学生都写过的“我熟悉的一个人”,父母是我们最熟悉最亲密的人,但真要写父母却不知道写什么,写出的作文总是泛泛的,空洞的,一点也不生动。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住这些细节来描写,写出的文章就会形象生动,真实感人。作文是一项富有情感的心智活动,写作者应有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留意身边琐事,关注邻里同学,培养高尚情操。

二、“化用”生活

在许多优秀作文中,有许很多作文都有“化用”的色彩。但是“化用”不能简单理解为“把生活切碎了再重新组合在一起”。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如莫言所说: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画上等号。所以将生活写进作文,并不是如写日记一般把生活复述进作文,而要学会取舍,剪辑,拼装,升华。“化用”生活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要将“化用”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探索的一条途径,让学生尝试进入另一种写作状态,进入另一个自由想象的世界,那就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写作个性自由张扬的开始。

三、生活中多阅读,会阅读

当前高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很少,所以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获得作文素材的一个重要渠道。这里我所说的阅读是在生活中的阅读,是不定时的,啥时候有时间就啥时候读,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用做读书笔记,只需要通过阅读多思考一下,感悟其中人生道理,记下对自己启发较深的地方包括好句子好的写作手法,或者好的写作素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回到生活。

四、生活中注重积累、训练

在生活和学习中要留心积累素材,日积月累肚子里就有材料。习作的时候精挑细选,做到有感而发。及时将生活中的感触记下来,不断的积累素材。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高尔基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写作的时候自然左右逢源,水到渠成。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累。”所以,教师在平时训练作文时,命题一定考虑学生的积累,这样可以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也便于表现个性和才能。正确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是改变目前作文教育困境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它包含了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多项素养。如果要想培养语文素养,务必要使教育贴近生活。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对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感情建立、个人独立能力培养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下就是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一)生活是语文的来源。语文能够展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也只有语文才能将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所以只要有人类生存过的地方就会有语文,语文记载着他们的生活文化。古往今来,当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母语,这样他才能真正了解生活,通过认识生活来理解生存的意义,并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母语的运用也得到了提升,它将会和经济等其它的东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语文是生活的升华。在语文的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对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同时鼓励他们寻找更高质量的生活。例如,高中课本《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所以,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告诉他们遇到困境如何生存、如何面对生活。生活是把双面刃,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生活,才能真正地认清自我。

二、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阅读教学生活化。阅读生活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阅读文本,对文本所展现出来的生活化进行阅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十分多的阅读文本,它对我们认识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老师要在阅读上给予学生帮助,帮助他们能够阅读到更多的文本,同时也要保证文本的文学质量,这才是该层次最终的目的。第二是阅读生活,指引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查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本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观察生活,让他们来感受文本所介绍的生活与现实生活存在的差异,这样会有效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生活。所以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化的课堂要保证充满活力,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生活密切相连,真实去感受课文描写的生活。

(二)写作教学生活化。第一,作文题目是整篇作文的画龙点睛之处,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在完成作文内容的时候,要在自己的脑海里寻找自己想要写的话题,然后进行构思,完善内容。老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找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写,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激发他们写作文的欲望。有兴趣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启发学生思维有所帮助,让他们主动地对生活进行描写和深层认识。第二,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书写评语也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老师自身务必要对作文题目理解透彻,生动到位的评语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品赏作文,并通过自改、互改等方式来对作文进行评价。这样既搭建了学生互相学习提高的平台,也增加了同学之间感情。在过去的语文作文评价中,老师更注重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评价,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这没有真正发挥出作文评价带给学生的启发。老师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本质所在。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掺加个人爱好,要客观对待这件事。这样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价,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发现了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优点。

(三)口语交际训练生活化。口语交际本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语言活动。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在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生活中充满沟通,所以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在丰富的生活中,人类也在不断开发着语言。在一个使人充满活力的环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表达欲望。口语交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能力的增长,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所以,老师可以在授课前设立一个学生三分钟自由演讲的小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上课期间也能设立类似的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使个人口语表达能力展现到极致,从而激发口语表达兴趣。课间是一个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他们可以尽情展现出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展现出他们自身的体态语并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体态语也能传递学生之间想要表达的信息,它是通过肢体动作、神态表情进行信息传递,完成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是口语交际中十分有效的传递信息方法。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对学生个人交际礼仪进行必要的训练,这个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交际礼仪的重要性。口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讲解交际礼仪的原则,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相互帮助、尊老爱幼、尊重老师,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语文与生活两方面密切相连,这样才能有效改变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才能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王长安 单位:庄浪县紫荆中学

第7篇

综观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为宁夏、海南命制的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其总体结构、风格、题量、难易度等,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

从表面形式看,2007年宁夏、海南语文高考试题与往年比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仔细研究试题结构就会发现,这套试题的内容及其张扬的理念有了本质的变化。

首先,试题明确标示“阅读题”和“表达题”,这就突出了语文重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训练思维的本质。表面看仅是多了一个术语,其实质是对传统考题来了一个颠覆。传统考题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把语文教学搞得支离破碎,引入纯理论和各种技巧性的训练歧途。这套试题对引导语文教学回归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训练思维的本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将判断和修改错病句,成语辨析和运用等考题挪移到“表达”题语言运用之中,安排更加科学,更符合语文学习和运用规律。这既是这套考题的亮点,也是这套考题的创新,值得称赞。

其次,突出新课标理念,注重对语言的理解、领悟和个性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最大创新是将第Ⅰ卷分成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无疑是每个考生都要做的题,选考题就是考生根据自己平时阅读的喜好和训练特长,选做自己最擅长的考题,便于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长、最大程度地考出最好的成绩。这既是对新课标注重学生阅读个性理念的有效体现,也是对新课程必修、选修内容考查的有效落实。

第三,紧扣考试大纲内容,既不超“纲”出题,也不刻板套用,处理灵活,既让老师和考生感到都在学习和训练范围之内,又感觉出乎“意料之外”,不会有因侥幸押中试题而产生兴奋之感。说明类、议论类、文学类(散文和小说)、实用类(人物传记和通讯)四大常用文体样式的阅读文本只要复习训练到位,无论哪种文体文本的出现都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然,如果学生平时有广泛的阅读,解答此类考题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主观阅读题出题应该避免教科书所选的近似内容的出现,以给每个考生提供平等竞争的平台,这应该是使用不同版本教材教学的所有学校、教师和考生的一致认识,也是他们的共同呼吁。

作为高考半壁江山的作文考题,2007年宁夏、海南的材料作文虽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靓”、那么“出彩”有新意,但它与山东省“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和广东省“传递”的话题作文相比,我认为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其最突出的特点和亮点是“稳”,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求稳,即作文继续保持去年全国高考“新材料”作文形式,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导致师生因文体没训练到位而引起的“惊慌失措”。同时,作文考题既照顾了师生的复习训练情况,让师生在高考作文训练中有形式“押中”的兴奋,又出乎意料,让他们感到作文题确实有难以“押中”的独到处,避免了因侥幸“押中”而出现的不公平。二是向新课改平稳过渡。这道高考作文题渗透了新课改理念,重视生活实践,重视创造能力培养,衔接过渡自然而平稳。三是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扎根生活之中,在身边生活中去学习发现、学习创造。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生活质量,尤其要注重创新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大多不能把语文学习和科学发现创造与身边生活紧密相连,认为发现创造是很神秘的事情,只有那些科学家才能做到,与自己的生活无关。殊不知许多科学发现和创造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实现或完成的,是生活给予的启示。作文材料虽不是很新颖,但它毕竟能给学生这样的启示和引导:语文学习渗透在生活中,科学发现和创造也常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要重视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学习、发现和创造。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素材;作文修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自身所学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体现。”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足可见一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归纳。

一、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很多学生视作文写作为“洪水猛兽”,对其有着较强的恐惧及抵触心理,此种精神状态下完成的作文自然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所教学生的作文创作水平,首先应当想方设法打消他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即让他们逐渐爱上写作。

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记叙文,我特意带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活动期间,参与拔河的选手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底下的群众更是看得不亦乐乎。即使活动完结之后学生仍意犹未尽,沉浸于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趁势,我启发他们道:“刚才结束的拔河比赛非常精彩,大家能用手中的笔把活动中的有趣片段记录下来吗?记得文章中一定要明确写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和结果哦!”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融入文章写作中,不仅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与保持,而且写出的文章也较平时更加真实、生动、有趣。上述活动实践表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使学生逐渐爱上作文,并写好作文。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道明了生活与写作的真实关系,即写作依靠于生活,取材于生活。

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如,我会从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与作文写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回忆现实生活中父母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的真实例子,并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看不见的道德标准”这一话题作文的写作素材。这一实践活动很好地帮助学生体验了社会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作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教育实践表明,修改作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有效放手,将修改的充分归还给学生,在教会他们修改作文技巧的同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有效修改。如教导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自己首先要多读几遍,特别注意文章中是否存在用错的汉字及标点符号,认真修改不顺畅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文章的调理是否妥当合理;还可同他人进行文章习作的互换,彼此对对方的习作进行修改……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当学生完成对文章的自我修改后,教师必须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在确保他们修改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及水平。

总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并不断付诸于实践去探索、去总结。我想,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写作方法;素材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61-1

作者多年来一直奋斗在语文教学一线,经过三十年作文教学实践,深切地感知到: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之所以都因为“作文写作”而苦恼,关键症结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科学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作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了一整套非常简单、易操作、行之有效的小学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方法。素材是作文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师需要科学、及时、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全面、多角度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一、走向大自然,通过对细节进行观察,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其著作《论集》《〈文章例话〉序》里讲到: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老所讲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提示广大语文教师:写作就是现实生活的衍生物,生活就是作文写作的动力源泉,在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情感真实的作文。

物种丰富的大自然就是语文教师指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场所。教师可以在自习课、放学后、周末、假期、春游、秋游时间,组织带领班级内的小学生一起迈步走向大自然,开拓眼界,丰富思想。在语文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小学生对可爱的小动物、应季植物形态、人物面貌品行细节进行仔细观察,挖掘最新的作文写作角度,随时进行班级分组讨论和笔记记录,这样学生的作文素材就能及时累计。

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笔记广泛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广泛阅读是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根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阅读量做基础,小学生头脑里对事物一片空白,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他们作文语言将是单调枯燥无序的。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书籍和及时做读书笔记记录的方式来积累作文写作素材。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小学生通过读书笔记也能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比如,语文教师可以要求班级里的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周记,鼓励学生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用最真实的文字记录下来。只要长期坚持,日记和周记就会成为写作素材库。小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因为没有内容可写而发愁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班级里的学生对经典的文学名著,比如《三国演义》、《名人传》、《人生》、《秦腔》、《蛙》(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所著小说)里的经典段落、精彩语句进行摘抄记录和朗读、背诵,既能快速的增长文学知识,又能广泛的积累写作素材。让阅读和作文写作紧密结合,其实就是读写合二为一,对于小学生从不同角度、范围进行写作有很大帮助。

三、走近社会,接触生活常识,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因为缺乏足够多的生活常识,很多小学生常常感到写作文时没有内容可写。比如,以人物写作为主的作文撰写方面,在开展《勤劳的×××》这篇作文写作前,很多小学生往往看着题目不知从何写起。教师可以先为大家讲解“勤劳”的定义,提示学生们可以从熟识的邻居、关系亲近的亲戚、家庭成员、好朋友、同学写起。以记事写作为主的作文撰写方面,比如在开展题目为《一次难忘的运动会》作文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本校历届运动会的感受来进行自由命题。学生的写作思路一下就被打开了闸门,大家所拟定的作文题目异彩纷呈:《100米短跑比赛》、《第一次投掷铅球》、《跳远,第一次体验成功》等。学生们的作文命题很新颖,而且大家的作文内容也充满了真情实感。而这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内容,就来自于学生们“社会生活常识近区”。由此可见,小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拉近写作和社会生活的距离,这样撰写出的作文才会充满真挚情感。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工作时,要注意科学、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节多观察、对生活常识多熟知,悉心指导学生阅读书籍,同时做好日记、周记、和读书摘抄笔记,从而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假以时日,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思路才能游刃有余,写作语言才能富有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张冬琴.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文理导航(下旬),2010(10).

第10篇

作文教学生活积累艺术创作社会生活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园地百花盛开,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新课标要求的方向变化,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是其中突出的一点。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语文教师很重视写作方法指导,从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与语言诸方面一一进行认真指导,很多教师还自己亲自下水写出示范性作文,对于学生的作文从书面批改到面批,精心组织作文的学生互评课。这些措施都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总结这些作文教学措施,它们着眼于作文方法与写作后的反馈。打个比方,着眼的是产品生产的后期程序,那么,前期程序如何优化呢?写作的前期程序便是作者在各个方面的积累。

一、重视“自我”在生活中的体验,是积累的起点

作文中总离不开“人”,最重要的“人的因素”是“自我”。从咿呀学语起,每个人就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一言一行都和别人联系;学习、活动都是和别人之间的互动。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与父母、亲人和同学的朝夕相处,沐浴春夏的雨露,也会浸染秋冬的霜雪。高兴、痛苦、悲伤与喜悦时刻在自我的心灵角落留下痕迹。随着年龄增大,更为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会让每个人体验什么叫做羡慕、恨、遗憾、嫉妒和满足以及失落等。丰富精彩的生活给每个人提供了无限的作文资源空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观察生活中的小事,用心体会每个触动自我心灵的瞬间。教师平时指导学生作文训练,不妨指导学生先写“自己”,写自己的“成长”,开始作文的“学步”。多年来高考作文中暴露的问题,也从反面佐证了这样做的重要性。这些年来,有许多高中学生写的作文发表议论时总爱以他人为例证,在人物形象刻画时情感苍白,文中的动作描写缺乏常理,缺少生活的真实,尤其缺乏一种审视自我、解剖自我的精神。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倾向,值得引起重视。

二、细心观察社会舞台上的一幕幕“活剧”,是积累的根本

现实社会,是一个阔大的、多彩多姿的“舞台”。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诚所谓云蒸霞蔚,变化万千。高中生的人生阅历不丰富,生活面也比较狭窄。但无论如何,他们必定是、永远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社会的经纬总是以不同的形式牵动着他们的心。而且,他们用青少年的特有的眼光和视角去扫描世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从社会舞台觅取异彩纷呈的精彩,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应试能力,很有帮助。作文教学,必须抓好这个重要环节,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积累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素材。

要特别留意发生在身边的“凡人小事”。平凡人做出的平凡事是洪流中的浪花,能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代光谱,是中学生丰富写作内容的最可珍视的资源。要把身心投人到最实际的生活流程中,争当“弄潮儿”,不做“旁观者”。沉下去才能摸到“石头”,才能领略到“鱼翔浅底”的生活景观。因此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创作素材。

三、生活中要有文化浸染,使积累的底蕴有浓浓的文化色彩

有人说:文化即“人”化,是人的生活形式和人的价值观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智慧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高中学生,已经经受了一定的民族文化熏陶,培养了一定的文化品格,但还是初始,还需要进一步吸纳与升华。从高中作文的角度,有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乃是区分作文之文野、粗细、高下的重要标志。同样是面对栖霞枫叶,有的人只看到一片火红,觉得好看,于是竭力描绘其大红大紫的火热色彩,满足感官上的享受;而有的人,却从一片飘落的枫叶,紧贴枫树主干的瞬间,想到了子女告别母亲,写下了动人心魄的《最后的吻》;更有人想到,枫叶落人大地,化为泥土,明年春天还会回到妈妈的怀中,写下了《春天,孩儿还要回来……》。这后两种写作构思,分明使人们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想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这就是“文化底蕴”在发挥作用。作为“人”化的“文化”,它会在默然无语间影响你的写作动因,为文主旨,语言格调;它会使你在“人”的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态和审美心态。所以,中学生的写作,应当注重文化素养的生成和挥发。“文化”是一条广阔而又漫长的画廊,人们很难写尽。作为中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只要能在“文・史・哲”的交融中,时不时地觅到一段“风景”,乐于流连,便算是有所悟、有所得了。

“文化”说虚则虚,说实则实。或曰:“文化”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所以,高中学生不要把“文化”搞得太玄,只要踏踏实实地充实一点“文・史・哲”方面的综合养分就行了,比如,文化的积淀中,与“历史课程”相结合,启发自己理清历史脉络,捕捉闪光的历史画面;通过古典小说、诗歌、散文的阅读,形象地认识历史,体察历史人物的呼吸和心跳;切忌生硬地搬用“历史”,掉书袋。一定要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起来,并永远以现实观照为主;在写作中,要注意“中国特色”,不要恣意“西化”。看看电视剧《大长今》吧,中国的许多文化精神,都在异国韩国发生了,这应该引起中学师生的启发与沉思。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正处于初级阶段,缺少一定的阅历和经验。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思路以及写作灵感都来自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教师通过合理的手段帮助学生对素材进行有效积累、理解以及活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创造能力。针对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课本,作文教学也是基于语文课本来进行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经过专家精选,散发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拥有极大的学习价值。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练习和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作文素材。因此。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利用课本教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时,可以让学生在第七册人教版语文课本里《爬山虎的脚》中,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又是如何描写爬山虎脚的,并且收集一些相关词汇,来对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观察与描写。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收集与之相关的词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防止学生写作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的困扰。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教材里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搜集身边有用的作文素材。

二、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

在当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教师不应该太过于注重课本内容与范例的讲解,也不应该过度依赖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累,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学生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应该通过阅读来使自己的人生体验变得丰富多彩。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让小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课外阅读,让每个学生在阅读当中,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倾向,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作文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周记本,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多媒体、报刊、杂志以及课外书等资料,摘抄优美的词句。又或者是将自己对某本书、某个电视节目或电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且标注好日期,教师则通过不定时的检查,来查看学生能否达到素材积累的要求,并且及时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力,并且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

三、从生活感悟中汲取素材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作文素材。还需要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尽管小学生的作文处于文学创作的初始阶段,但是作文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如果写作不是从真真切切的生活中提取出来的,那么作文就像是空中歉螅既没有真实的内容,也没有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文素材进行积累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写作,才能写出富有情感内涵的作文。

例如,老师将作文题定为“我最敬爱的人”,提醒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人做过让自己感动和难忘的事情来进行描写,让学生主动从身边汲取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更生动形象。更感人。更真实。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动活泼的作文素材,让作文更具真实情感,以此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结合上面的几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的有效积累就是通过各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但凡能让小学生积累到各式各样的作文素材,教师都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去做,让学生产生对作文的热爱,使素材的质量得到提高,让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语言文字水平得到提升。

第12篇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的问题。其实,教学的困境源于受教者主体学生的写作困境:写作动力不足,不擅长语文思维,对事物认识较浅,思维局限大,甚至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能力,等等。

写作动力不足。先贤的话语、故事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个人很想做又很有意思的事。因为文章是人的心声,寄托我们的情怀。当情绪涌动,文章一气呵成当不在话下。可当作文要紧扣应试,把作文变成套路,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生活与写作脱节,结果显而易见,学生不想写作,写作不是心情,是包袱。

缺乏语文的思维。为什么有的人一动笔就泉思涌动,下笔如神?有的人就抓耳搔头,步步维艰?很多时候差异就在语文思维上。语文是有思维的。缺乏语文思维的人,看见雪就只是雪,顶多漫天飞舞的雪就是在撒盐,平淡至此。

对事物认识较浅,思维局限大。驱动型作文的产生是为了应对作文里的套作之文,针对一个现实的材料,“你怎么看”的任务驱动,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样的作应该是有意思的、容易的。

缺乏足够的语言文字能力。作文的基本要求是文从字顺。我们会说“文以载道”,批评辞藻华丽却内容空洞无物的文章。现实的窘境却是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语文连文从字顺都做不到,遑论语言文字的优美了。

二、高中作文教学困境的应对之路

我们的作文写作实践重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作文是积字成词,积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语言综合训练,于是采用语言学和文章学知识教写作。优点是容易生成语言文字能力和一定的语文思维;缺点是在写作动力上对学生的触动不足,脱离现实生活,忽视逻辑思维的训练。

文化散文写作。作文教学领域开始热衷于写文化思辨类作文。优点是容易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当中“文”的魅力。缺点是泛滥的文化写作模糊了文体特征,容易套作,与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必须注意避免落入俗套,尽量做到引用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到文学创新。

自由类散文写作。这应该是驱动型作文出现之前高考作文里最普遍的作文方式了,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自由类散文式作文脱胎于文化散文写作,结构多采用三段式(总分总)或四段式(起承转合),从材料作文里提炼出观点后,用丰富的拓展素材(古今中外历史文学素材)来证明观点,表达时重情感的感性抒发。优点是在作文的文学性、语言文字的优美性上做得较好;缺点是作文很容易套作,缺乏现实生活的味道,忽略逻辑思维训练,作文者的兴趣点不易驱动。

驱动型作文写作。为了避免套作,驱动型作文开始大行其道。从实际的操作看,这类文章重就事论事,文体形式比较明确,是议论文写作。优点是让作文回归生活,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学生的作文兴趣驱动上较好;缺点是作文的文学性、辞藻的优美性被淡化了。这种文章在实际的写作中会被认为有套作之嫌,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交际语境写作。“作文应该成为一种‘真实世界里的写作’。写作应该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与世界、他人沟通的方式,是孩子的‘另一种嘴巴’,是学生的‘书面言说’。作文教学应该模拟或还原成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目的不同的写的活动。”优点是在作文回归生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作文的实用性上做得较好;缺点是目前理论多于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上还有待探寻。

三、高中作文教学实践应全面发展

从现实的发展来看,高中作文写作理论越来越向生活化、实用性上发展,但我们一定不能惟新否旧。我们在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旧有作文实践的优点。

我们要在作文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生活化作文;也要从优美语言文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思考,重逻辑思维能力;也要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在文学海洋里遨游,文采飞扬。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才能创作出辞采飞扬的文章,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的作文变得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