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0 09:3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第1篇

钱学森曾经说过“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赋予的重要责任。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而生发的与过去、与一般有别的学习成果。

课堂是否有创新,学生是否能创新,教师是否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此,我根据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尝试探究,增强创新意识

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新课标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先猜想,再尝试,在操作实践中去创新,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等形式,使学生感知、体验搭配知识。在此基础上,随机提问“还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启发学生进一步尝试,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方法,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注思维发展,提升思维层次

教学设计中,一般教师都是十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创造的机会,比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中的第二环节时,让学生在掌握实物搭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简便的方式来表示搭配方法,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图形连线的方式,再一次追加难度,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再抽象成符号和计算,这几个环节层次清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新知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历了由实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升华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体现了思维层次的递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活动中切实体验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创新性思维层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巧妙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适时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不断夯实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课时,我渗透了无序到有序排列,简化,符号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并运用于实践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将更有实效。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要求教师苦练扎实的教学能力,展现坚实的教学自信,使教学实践呈现创造性的意向和行为,表现出对教学方法和改革的综合运用,自觉探索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最优化,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第2篇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利用下载的远程资源,先播放了课文情景朗读,学生边看、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此时,学生处于极度投入的学习状态,情感在不断升华。之后我及时抓住导学契机,又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学生自由谈学习收获,进而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说话的积极性一瞬间变得活跃起来,纷纷高举小手,争着发言,有的甚至把整个课文内容复述了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得大部分学生知道了《晏子使楚》这一故事的历史背景,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到了齐国的大夫晏子去楚国访问时,被楚王三次侮辱,而晏子三次反驳、斗智的感人场面,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再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教师提前布置让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阅读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了解北京和华北地区的雾霾、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沙尘暴、东南沿海的赤潮、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情况等,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了“保护环境”的队会活动,学生们俨然就是一个个环保小卫士。由此可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独有的视听效果,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能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现代信息条件下的网络平台具有强大的信息容量,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能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结合教材,选择与教材联系紧密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增大阅读量。所选材料首先应该与学生学习的课文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拓展。其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难易适合。例如,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播放情景朗读导入新课,接着用目标导学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积极思考问题,并在书上作批注并质疑。然后借助语音视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在精读的基础上,播放田忌和齐威王在赛马大会上两次激烈的赛马场面,运用直观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全过程。对课文中孙膑说的“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一目了然。师生在人机互动中运用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考等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骏马腾飞的动人情景,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之后的思维拓展练习中,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高举双手,争着为齐威王出谋划策,准备在第三场比赛中打败田忌,接着,请班上的一位学生上机操作,点击课件,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打败田忌。此时,掌声不断,听课的教师也不时地发出赞叹声。于是我及时表扬鼓励:“你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孩子,新世纪,你能行!”再如,教学《三味书屋》一课,我在课前一周就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夹,课堂上让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取资料,为学生理解这篇比较抽象和难懂的课文打下基础。又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时,我在教学设计中借助于PPT课件,课刚一开始,我就播放2008年第二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场面,会场上人们欢呼跳跃,一片沸腾。听到解说员热情激昂的解说,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激昂的音乐中入场的情景,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奥运会场。学生们也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情感,个个处于极度兴奋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有的学生欢呼起来,有的学生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高举双手,呐喊着!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奥运的课外阅读材料目录,组织成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课外阅读小组内开展阅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远程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扩展其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作者:曹世林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教育局

第3篇

新课程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当我们把视角再次投向课堂时,会发现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着教学机械、程式化,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与乐趣。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呢?

一、识字三维整合,创设丰富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识字教学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新课标中,每个学段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这不但将识字与写字作为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来完成,更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识字中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尽情地娱乐,全身心地投入,形成识字能力,培养个性,丰富心灵,锻炼智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从“儿童活泼好动,喜欢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这一心理特征出发,将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课上,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拓宽识字的空间,丰富识字的途径,教给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如:我们可以把所要教学的生字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认字游戏、字谜法、自编的儿歌、顺口溜、表演法等多种模式传授学生识字方法。课后,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汉字、用汉字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们还可以引进课外资源,帮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多识字,识好字。例如:从书刊、报刊、路牌、电视、电影、VCD碟片、广告网络等等生活场景拓宽学生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触摸汉字的形象,感悟汉字的情感,理解汉字的智慧,领悟汉字的思想。通过识字学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达到三维目标的完美统一。

二、阅读重视探讨,拓展求异空间

阅读教学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接触最常见、研究最多的教学课型。但阅读课上仍未完全走出习惯于课文内容的精细讲读、面面俱到的答问和分析的误区。这就大大挤占了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思辩的创造潜能。因此,我在每一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时都会把握关键给学生预留或设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探索时空,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我教学《新型玻璃》课上的“玻璃展销会” 、“我设计的第三代玻璃”;《田忌赛马》课上的“调换位次辩论赛”和“书信与齐王”;《司马光》一文中探讨其他的营救方法;《狐假虎威》中对狐狸与老虎的评论……这样就超越了文本,连接了学生的生态课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在阅读课型设计中就能拓展求异的空间,让学生实现自我创新,课堂的氛围便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三、开辟生活“语场”,优化交际话题

晏子的能言、蔺相如的雄辩流传千古,的妙语名扬中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安排在每一组课文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未来的作用。而我们教材中设定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都比较局限,如果单凭课本这样的几幅插图和几句简单的语言陈述为内容进行交际,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会很难将目标落到实处。为了打破这种局限,在设计时我尝试着运用“三个课堂”理论结合学情灵活整合教材内容,营建开放的“语场”,创设交际情境,充实说话的辅助资源,利用生活现象替代教材等等,将口语交际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活水之源。类似小学语文教材中“借东西、买东西、看医生、打电话、接待客人”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交际内容,于是我就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表演中自然进入角色交流。如我设计的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教学设计过程:1.激情导入,引入赞美(师生交流中赞美学生);2.互相交流,感知赞美(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赞美);3.情境互动,学习赞美(出示诺贝尔、雷锋、杨利伟等相片学习赞美);4.关注生活,真诚赞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赞美同学优点);5.关注社会,由衷赞美(开设“越说越开心”现场直播栏目由衷赞美社会现象);6.拓展延伸,升华赞美(配乐朗诵关于赞美的诗升华赞美)。这样简单的口语交际教材经过灵活处理,交际的话题将更紧贴学生的生活,实现了学生与口语交际的零距离,学生就会沿着:“想说敢说乐说会说”的模式快速发展。

第4篇

一、精简教学环节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解题,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正音、正字、解词、分析。而且有些教师在每篇文章上都是根据这样教学模式,不肯漏掉任何环节。其实这样面面俱到、环环不漏的教学,往往只会蜻蜓点水而且还挤占了学生主动创新的时空。因为在这面面环环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学生听来有耳无心,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难以集中,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必须使得方案要有吸引学生思考的亮点,而且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科学地简化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削减那些浅表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只有流动的思维,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一位教师教学《林海》一课时,着重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了解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特点。二是紧扣关键句子,理解人与山的密切关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领会大兴安岭“兴国安帮”的含义,整个设计教程简洁,主线突出。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思考、质疑、解难,不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得到落实,而且学生学得主动。课堂上,如果学生懂了,他的思维就要向纵深展开,这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喋喋不休地讲,等于拉住他的思想不让其往高处走、深处流,学生的创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发展的机会。

二、合理安排提问的解答距

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深浅把问题分为四个等级。一是微解答距,学生看书即可回答。如教学《我的战友》一文,“烈火烧身时的外表、神态?”,“‘我’看到这情景,心里怎么想的?”等提问内容,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二是短解答距,答题与课文内容有些变化,不是照本宣科地回答问题。如问:“从的动作行为看,他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需要通过理解并概括才能得出他是一个严守纪律,视死如归的战士。三是长解答距,它需要综合有关知识来解题。如问学生“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年青的战士在烈火烧身的剧大疼痛中坚强地忍受下来?”学生需要对课文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四是新解答距,要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答,答案有一定的创造性,有较高的难度。如变换角色,当时烈火烧身的是你,你将怎样想、怎样做?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又一个微解答距、短解答距的问题,要求学生静心听,齐声答,而且希望学生都按教师事先想好的答案来回答,就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所发展的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应答”,与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适当提高解答距的等级,多设计一些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问,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循序渐进,提问的解答距始终应控制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或者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把较长解答距的提问分解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的努力,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

三、多角度、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精简课堂的提问,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距,并不是意味着教学设计变得粗线条了,因为在这疏旷的背后,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主动探究思考,是以学生创新的细密来充实教师提问的疏旷。

(1)预留质疑的时间。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当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还不十分理解的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同时,他已经弄明白了问题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如有位教师在教《小音乐家扬科》临结课时,留了十分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扬科躺在长凳上,人更加瘦弱了。在这奄奄一息之际,他似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写?”“扬科走进地主的食具间,仅仅是为了看一下、摸一下小提琴,为何会被打致死?”“扬科死后,为何睁着眼?”“为什么要写白桦树哗哗作响?”该教师根据不同内容、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适当地展开,增强解题效果。

(2)创造讨论的机会。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一夜的工作》时,针对文中“吃得花生米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讨论:今晚的花生米到底是增加了,还是没有增加?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明白看上去好象没有增加,其实今晚已经增加了份量;增加了还这么少,平时就更少了。这正突出了生活的俭朴。这样的讨论对学生理解文意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51-02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重视发展素质教育,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宣扬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课程教学的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动力。学情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主张对学生学习状况、兴趣、成绩等的分析与关注,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生活和状态的总结,是以生为本的充分体现。为了更大程度上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情分析予以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从不同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掌握当前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和水平。在学情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应及纳入到意见簿中,以便为日后教育决策的提出提供借鉴[1]。学情分析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项表现进行分析,以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为主,可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可进步空间,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一方面在于学习方法的选择。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关注,能为制定后续教学计划提供借鉴和建议,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必要性,同时还能够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并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符合其学习及发展规律的教学措施,促进全体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经验的地方,对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进行深刻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应对措施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情分析工作秉持着不重视的态度,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相对简单,不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就可实现教学,教师在思想认知和意识上对学情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着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由于教师在学情分析上的意识相对薄弱,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上,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习惯等都无从了解,在学情分析上存在片面性和单调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体现,制约着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教师资质的不同,对学情分析也会具有不同的重视度,在学情分析上的深入和探索意识有所欠缺。

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功利化的泥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被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实际以及学生心理的阶段发展特点,盲目地讲述教材内容。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主导性,但如果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差距较大,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个性化发展,有时教师过于陈旧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无从下手,阻碍了学生个性化语言和思想的表达。此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同样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的教学结构和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学生自身的思想体验内容,而教学的主题也比较单调,比如教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文中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等等,沿用了很多年始终不变,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有效对策

1.分析语文教材内容,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开展,应从学生在学习的不同层面着手,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考验是关键[2]。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文化修养程度,进而才能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语文知识点的设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知识点相对琐碎,但是每种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然后将其纳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宿新市徐公店》时,这是一首古诗,与小学生距离较远,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与障碍,教师可以将古诗教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列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

2.运用创新性教学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充分考验。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到学生更热衷于哪种教学模式,从中解读出学生的兴趣爱好[3]。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对学生的兴趣情况进行了调查。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然后老师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以及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在心里都要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后用《》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更好地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动画的播放,激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深度认识了该成语的内涵。但是,在进行《惊弓之鸟》学习时,并未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平平,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此案例教学,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4]。

3.提供自主学习空间,掌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应将其放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予以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要求性和规范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受到制约,只有让小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才会运用属于小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5]。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忆江南》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视,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做问题类题目时,是先看问题再读文章,还是先读文章再看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个细节都要予以掌握,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

4.为学生合作学习留出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良好的发展[6]。

例如学习《田忌赛马》时,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教师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后来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如有一组积极地探究合作,说到帮助田忌取胜时这样提出:科技发达了,可以让田忌的马腿进行转基因,变成豹子腿,那齐威王的马只能望尘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不由自主为他们小组鼓掌。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

总之,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学情分析,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根据学生的感受来不断地优化课程设计,以得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应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容,来了解学生的真实语文功底,选用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创设情境、多媒体、趣味性教学等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中,从中解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欢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展现,有利于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魏上j.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119.

[2]赵秀莲.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39.

[3]薛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28):67.

[4]臧丽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29):124-125.

第6篇

一、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环境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发挥师表的影响力;热爱学生,做到和蔼可亲,发挥情绪感染力,教学中难度适宜,发挥教学的吸引力;排除干扰,控制消极影响,教学管理民主化,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优化学习环境。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教师用爱心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

二、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实用和趣味性

数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它们,教学将变得趣味横生。如在学习“排列”概念前,可先从回顾小学课文《田忌赛马》入手,既对排列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又明确了学习排列的意义;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课前布置部分学生称出每粒小麦的重量,以讲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向印度国王申请奖励麦粒的故事引入,到学完公式后,再估算小麦的重量,让学生带着悬念和兴趣学习。 有意识的补充讲解这些史实、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营造美育环境,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教学设计科学艺术,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组织能力高超娴熟,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板书应简洁、科学、优美,教学语言文明规范、准确完美,体态语言自然协调、优美艺术,教师服饰整洁大方,让学生感到教学氛围的美,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

数学中的美、俯拾皆是,数学知识具有形式美,思维具有逻辑美,应用具有广泛美,体系内的知识之间具有和谐美。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以美导趣,以没激情,以美启智,诱发学生的心灵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和勇气。

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忙于应试教育,一味灌输,搞题海战术,践踏了教育的意义,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教育教学因此不堪重负,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现举例如下: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有受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 。事实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又如前面提到的:讲排列时的“趣味引入法”;学习平面几何题时的“讨论、引导发现法”等。

五、创设教学情景,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信心,比天才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如学习“组合”时,我让爱好体育的同学,回答课本中这样一道练习题:“某校举行排球单循环赛,有8个队参加,共需要举行多少场比赛?”这几个学生很高兴,想到老师没有忘记他们,一下子提起了兴趣!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唯分数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成功标准;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对于缺点和不足,及时帮助弥补改进。在适当的场合,教师要大智若愚,不能讲得太透彻,点到为止,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探索和发现结论,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由“学会”变成“会学”,并因此获得自信。这是倡导愉悦性原则的核心精神。

六、力求让学生学会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和美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所以说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应该是贯彻愉悦性原则的灵魂。创新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动机、创新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不必苛求有什么重大的创造发明,只要能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有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新的数学解题思路,教师都应及时肯定、鼓励和评价,使学生获得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锻炼中,获得自信、功利、智力和创新美感,培养了创新动机和创新习惯。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说课;内容;本质;原则;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01-02说课,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意图、依据等向教研伙伴做陈述,在同伴的评价中相互切磋、交流,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目的的过程。所以,说课是一种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方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在说课过程中,说者侧重的和听者关注的不单纯是“怎样做”的问题,思考更多的是“为什么这样做”,它能促使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新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还能有效解决教与研脱节的问题。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掌握说课的艺术。

一、明确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说课应注意几点:要正确地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要“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要把自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渗透在教学设计当中。

2.说教材。说明教材的内容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包括:教材简析,要点明课题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做到三要:一要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二要明确而简洁;三要具体而合理。教学重难点,要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理由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等陈述清楚。

3.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关键要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要科学合理;教法与学法相统一,教与学互动共生。

(1)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慎重选择教法。

(2)说学法。也就是教师怎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学习技能。

如:①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条块分割式”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阅读课上的问题,采用量力原则把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把他们的探究结果结合起来就共同解决了一个综合性的难题。这种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②很多语文课文都有着跌宕、曲折的情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场景,如《小蝌蚪找妈妈》、《少年闰土》等课文,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类似于“戏剧表演”式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文中,切实体会文中的境界,表达真实的思想感受,增强学习效果;③《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则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自读课文,想想,竺可桢是一位( )的科学家,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由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由于学法和教法联系密切,所以学法和教法应联系起来说,不宜把两者割裂开来。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主体部分,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它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导入环节,在最佳状态中走向新知;主体探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强化巩固,在复习训练中拓展应用;结课环节,在提炼总结中升华生成。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环节可根据新课程进行人性化的板块设计: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精读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2)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及理论依据。如《詹天佑》一课的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詹天佑设计和建设京张铁路的过程来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而文中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此时教师则可运用画简笔画及演示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引领学生理解——这是詹天佑要以实际行动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体现了詹天佑极高的智慧和设计的巧妙,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

(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话,多向交流;指导,引领启发;探究,探求发现;讲授,体现示范。

5.说板书设计。在说课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语言。所以,说课必须“说”板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的思路、依据和板书的具体内容。

6.说理论根据。说理论根据,是说课最突出的特点,主要理论依据有:课程标准、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言论。

二、遵循说课的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说课的核心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客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因此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要坚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三、把握说课的本质

1.分清说课与上课。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

2.说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使听者从说课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

3.说课稿和说课时间不宜过长。要说好课,需精心构思,抓重点、抓关键,讲究详略、过渡、照应,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四、把握说课的技巧

1.说课标要“深”。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标中的位置,看看课标对这节课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重难点即可随之确定了。

2.说方法要“实”。这个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所以教法和学法的确定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说习题要“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

4.说程序要“精”。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而说课面对的是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要以最“精炼”的语言说出,并使人听明白,最终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

总之,说课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桥梁,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共同提高,而且说课不仅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达到最佳的说课效果,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若能把握好说课的技巧,讲究说课的艺术,说课活动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王深根.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 第一印象 教学手段 时事热点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36-01

1 上好第一堂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人际交往中,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符号。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上也是如此,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而教师上好第一堂课即绪论课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绪论课,它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习态度。绪论课难度较大,教师若要讲好绪论课,首先就需要充分熟悉和了解教科书、课程标准,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感人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启发性的疑问去激起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兴趣。

2 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上好了第一堂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会一直持续下去。要保持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就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就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要实现这几个解放,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想学、乐学。

2.1利用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美的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把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尤其是在哲学内容的讲解中,诗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就可以引用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又比如在讲“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时,可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雄浑辽阔的北国风光,用“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形容风景秀丽的江南春色,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来分别形容早春、仲春、暮春时节的风光,这样就可以通过意境优美的诗歌来让学生充分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2.2运用故事、漫画、歌曲、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爱好广泛,尤其是对歌曲、音乐“情有独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另外,歌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学生思维的活跃,心灵的陶冶,情感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事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而且抽象性低,更容易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通常都是诙谐、幽默、生动、形象,但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图片也能够直观的反映某一具体事物。若教师运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图片讲授新课,可以令教学更加形象。例如,可以用田忌赛马的故事讲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运用鸟巢的图片讲解意识的作用,在给学生呈现了鸟巢的图片以后,引导学生思考鸟巢为什么脱颖而出?鸟巢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由图纸变成现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建筑鸟巢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又体现了意识的哪种作用?通过这种引导,讲解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3利用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的思想敏锐,非常关注时事,容易对时事产生兴趣。利用时事教学也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另外,在每年的高考题中,利用时事对学生进行考核也已经是一个愈来愈明显的趋势了。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读《中学生时事报》、《时事》、《半月谈》等杂志,鼓励学生多听《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东方时空》、《道德与观察》、《今日话题》、《国际视点》等等此类节目,并写下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从而充分地把小课堂与大社会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4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管理学课程 案例教学

所谓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一般的理解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微课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教学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授”,是通过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内化”,是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知识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构与翻转,“信息传授”往往是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视频、微课,而且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知识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辅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微课、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老师或同学讨论,在任何时候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发展。翻转课堂模式可看做是泛在学习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倡导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也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管理学的实践性与专业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介绍各章专业知识,中间穿插案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笔者根据管理学课程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构建管理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管理学课程中决策与决策方法一章案例教学为例,说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应用与设计。

1.让学生知晓学习目标。

掌握决策的定义;理解决策的原则和依据;掌握两种重要的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掌握影响管理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掌握决策的定性、定量决策方法。

2.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根据本章的主要理论内容,主要有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方法等,确定本次课程的设计思路,即树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用相应信息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更多思考留给学生。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教必须服务于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具体地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知识的加工、知识的存储、知识创新过程,使知识生成、知识内化的过程产生于一个不间断的流程,并全部由学生完成。

3.具体的实施步骤。

第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根据班级规模分组,每组规模一般控制在3~7人,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个组长,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分组有利于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并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内化、构建、创新。

第二,教师制作课程资源。

教师应具备与微课、教学视频编制等相关系列技能。教学视频、微课要短小精悍,大多数视频、微课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微课都针对一个特定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比较方便。视频、微课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的视频、微课,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把课前练习题抛给学生。

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课前针对性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练习题的数量不应过多,难度要恰当,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微课资源。

学生观看教学资源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学生可选择某一时刻观看,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教学资源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老师及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第五,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问题。

课堂探究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与微课,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伴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内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各小组的探究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小组学习策略,如运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第六,课堂上给出案例,共同分析讨论。

决策与决策方法这章选择的案例名称是“阿迪达斯与耐克的博弈”。

阿迪达斯(Adidas)创于1920年的德国,是为竞技运动员生产轻型跑鞋的先驱。阿迪达斯的优势在于试验与设计。高质量、创新性和产品多样化,使阿迪达斯在20世纪70年代支配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健康运动使成百万以前不好运动的人们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成长最快的健康运动细分市场是慢跑,尽管如此,为了保护其在竞技市场中的统治地位,阿迪达斯并没有大规模地进入慢跑市场。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竞争者,如美洲狮、布鲁克斯、新百伦和虎牌。但有一家公司比其余更富有进取性和创新性,那就是耐克(Nike)。耐克首创于1972年的美国俄勒冈,它的大突破出自1975年的“夹心饼干鞋底”方案。耐克公司的成功源于它强调的两点:研究和技术改进、风格式样的多样化。在营销中,耐克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大范围的选择。它吸引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员,并向消费者传递出最完美的旅游鞋制造商形象。到20世纪80年代初,慢跑运动达到高峰时,阿迪达斯已成了市场中的“落伍者”。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多的创新产品、更多的品种,并且成功地扩展到了其他运动市场。

从案例的讨论分析中,学生们得出如下观点:合理的决策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切实的可行性、可靠的保证、符合经济原则、应变的能力。耐克选择了新兴的市场,靠创新的技术适应多变的市场,这些都保证了耐克决策的成功。而阿迪达斯没有对新兴市场做出反应,固守原有市场,决策没有变化。环境因素、组织自身的因素、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主体的因素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决策的因素。其中,不确定性是决策影响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只能估计未来时间是否发生的可能程度,即可能发生的概率。阿迪达斯制定了不良的决策,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估计错误造成了整个经营的失误。

第七,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评价成员不再单纯是教师,还包括学习者、同学等;评价内容包括针对性练习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在小组协作探究式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师应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究问题。

通过本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同学们还对教师设计的案例题目当中提到的“博弈”二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同学提出了相关问题后,老师引出了博弈论的讲授,介绍了三位在博弈论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并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大师:海萨尼、纳什和泽尔腾,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案例“囚徒困境”、“田忌赛马”,引出了对当今各大行业竞争格局的思考,有的同学联想到了诺基亚的决策失误,有的小组展开了是否考研的思考与讨论。同时,为本课程最后的综合案例“站直还是趴下”分析埋下了伏笔,提供了理论支撑。

翻转课堂使得原有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在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也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反馈评价极高。翻转课堂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左雪梅,周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管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大学教育,2014.3.

第10篇

【关 键 词】 情境创设;教学;数学;课堂生成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方法、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使数学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同时,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七年级《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小丽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36元,交给了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叫小丽写一个“失物招领启事”,以便失主认领。同学们,如果请你帮小丽写一个“失物招领启事”,你准备怎么写呢?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可以这样写:今捡到一个钱包,内有人民币36元,请失主速来认领。”有的说:“不行,有人冒领怎么办?”有的说:“我有办法,写成:今捡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a元,请失主速来认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顺理成章地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课题,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展示图片或动画,创设直观动态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动画,让学生欣赏,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如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利用日蚀现象的动画情境,直观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如,在上《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我展示了大量生活中关于轴对称的图片,在欣赏美丽的图片后,引出课题。采用图片或动画创设情境,不仅能顺利地导入新课,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思考。

三、制造悬念或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设置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迫切地想要学习。

如在上《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我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43米,现在有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mm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可能超过珠峰吗?”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张纸对折后,厚度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对折30次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峰,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的矛盾,引起了他们对新知的兴趣,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寻找数学典故,创设引经据典的知识情境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提问: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才能取胜?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对阵的所有情况)

通过这一历史故事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理解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在防微杜渐的过程中,创设纠错情境

在习题课中,对于学生易错的问题要创设纠错情境,可以让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引导其他同学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引以为戒,也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些错误的解题过程,请学生来纠错。

如可设置如下纠错情境:

师:以下是马小虎的作业,请大家帮他批改—下。

师:请同学帮他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

对易错的问题,可设置一些纠错情境,可以是老师举例,但最好是从学生板书的解题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注意点,这样做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

六、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活动情境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欢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让学生投身实践,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拓展宽阔的数学教学的空间,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触发感悟,求知欲得到满足,乐意投入新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社会交际及应变能力。

七、利用游戏的愉悦体验,创设知识应用情境

学生很喜欢游戏活动,在数学知识运用中,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并且注重全体参与。

如在《反比例函数》训练巩固环节,我设置了 “幸运52中砸金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分组选择“金蛋”,并完成相应的训练巩固题。这样的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学生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点拨,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它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知识面,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但无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服从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究和思维的发展,都要讲究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廖丽芳. 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