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笔记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时间:2023-05-30 09:3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书笔记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书笔记作文

第1篇

今年的国庆节,我读完了《罪与罚》这本书,我对这本书有着很多的想法与疑问。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19世纪俄罗斯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在国际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名誉,而这本《罪与罚》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本描写一位贫困交迫的大学生的故事。主要讲了他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而愤怒行凶,可认为自己是伸张正义。后来,在杀人的恐惧和良心的谴责下,在爱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澄清了杀人的事实,并投案自首。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少见的社会心理小说,作者用这种方法写出了俄罗斯由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革命。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的精彩,在描绘主人公罗佳•拉斯柯尼科夫杀人后的心理活动时,让我看了都叹服叫绝;当我看到罗佳在埋藏赃物时,作者对他的行动描写也是步步到位;当罗佳被判刑的时候,连我都为这位贫困的大学生感到可怜与惋惜。

一本好书就等同于一位优秀的作家,让我们多和好书亲近,多和作家谈话吧!

第2篇

生活中也有许多“奶酪”它们是等着我们去寻找的。它是一种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目标的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可以是金钱,一幢豪宅,还可以是自由,健康,社会的认可或老板的赏识。或许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安宁,甚至还可以是一种运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作文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是(美国)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这本书里有四个小家伙: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代表了我们人性中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讲的是: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每天都要在一座迷宫里寻找他们喜爱的奶酪。有一天,在奶酪C站,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奶酪。从此,他们把C站当成自己的家,每天都要到这里来享用奶酪。他们认为,“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但一天早上,他们到达C站时,发现这里已经没有奶酪了。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立刻到迷宫深处去寻找新的奶酪,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却大喊大叫:“谁动了我的奶酪?”唧唧开始变得消沉起来,他不知道没有了奶酪,明天会是怎样?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终于在奶酪N站找到了大量的奶酪。同时,哼哼和唧唧正在忍受着挫折感、饥饿感。有一天,唧唧终于克服了再次进入黑暗迷宫的恐惧,朝未知的领地跑去。尽管他迷路过但他还是以更大的勇气和力量穿行在迷宫中,最后他终于走进了奶酪N站,遇到了早就到了那里的嗅嗅和匆匆。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生活就像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有时我们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只要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像我们打开。这说明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适应生活的变化,及时做调整。

《谁动了我的奶酪》范文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

这本书中把奶酪比做一种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东西、或是成功、金钱、自由、健康等一切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回到故事中。有一天,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一个迷宫奶酪站发现了大量奶酪。它们每天快乐的享受着可口的奶酪。哼哼和唧唧在安逸中逐渐懒惰,没有注意到奶酪正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奶酪吃完了。嗅嗅和匆匆立刻行动起来,而哼哼和唧唧则呆在原来的地方,大声抱怨。两只小老鼠在迷宫里转来转去。找到了更的的奶酪。唧唧同时也决定出发去寻找奶酪。它找呀找,终于和小老鼠们会合了···

故事讲到这里就讲完了。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只无形的手,无数次拿走你的“奶酪”。我们只能尽早做好准备,而不是在遭遇变化后大吃一惊不知所措。而是重新找到“奶酪”,请记住,他们仍会不停地拿走你的“奶酪”。所以应该在一次次的变化中获得经验,努力适应变化。

在遭遇变化后,不要像哼哼——他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这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应该尽快改变,去寻找新的“奶酪”。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有随“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人生永远不会有一帆风顺,也不会有一劳永逸。不要沉溺在舒适的“安乐窝”中,而应为变化的出现做好准备。当变化来临时,不要再问自己一句话: 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400字翻开《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几行大而醒目的字把我的眼球吸了过去:

生活并不是笔直的通畅的走廊,

让我们轻松自在的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座迷宫,

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

在死胡同中搜寻,

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

有一扇门就会想我们打开,

它是一扇有益之门。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面幽默风趣的故事有时会逗得我哈哈大笑,仿佛身临其境,与故事中的“嗅嗅”,“匆匆”以寻找新鲜的奶酪,和“哼哼”,“唧唧”一起为找不到奶酪而伤心。但是在故事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两只只进不退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老鼠的脑袋往往没有人类的脑袋聪明,但是他们却明白一个多数人类都不明白的道理:生活不是一条笔直通畅的走廊,它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必须靠自己去改变它,去寻找一条通畅的道路。这两只小老鼠不会因为奶酪没了,而呆呆地坐在那,等着奶酪回来。他们会走出那,充满信心的寻找下一站有着新鲜奶酪的地方,而且不会回头。我喜欢他们的只进不退。

生活中也有许多“奶酪”它们是等着我们去寻找的。它是一种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目标的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可以是金钱,一幢豪宅,还可以是自由,健康,社会的认可或老板的赏识。或许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安宁,甚至还可以是一种运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求它,想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自己也有一块梦寐以求的“奶酪”,就是做以为专业的造型师。我从二年级就开始追求它:一放学,做好作业后,我就会给我的长发阿姨做造型。第一次不好时,我就把所有的发圈都拿下来,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弄好。当父母阻止我时,我从来都没有放弃;当同学嘲笑我时,我也从来没有改变过,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它在我心里是一块美味的,新鲜的,大块的“奶酪”。我要抓住它,得到它。即使我以后做不成,但我曾经追求过,我也无怨无悔。

第3篇

《名人传》读书笔记

的一封信,草船借箭缩写,“感恩父母”(转载),抗日小《名人传》读书笔记

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名人传》读书笔记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剂网购电话:

下雨了,雨点“劈劈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朝外一面的窗玻璃上立刻聚集起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珠。哥哥在我们村农机队开拖拉机。他个子高高的!身体很魁梧,黑红的脸上有一块块伤疤,每当我抬起头看到这些伤疤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了一位拖拉机手给我描述的动人故事……红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

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阿姨快四十岁了,长年的辛劳,给她眼角留下浅浅的鱼尾印迹。不过,她那浓密油亮的短发,仍是那么乌黑。眼睛虽是单眼皮,但秀气、明亮。那高高的鼻梁下经常有力地紧抿着的嘴唇,显示着青零星的活力。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第4篇

本书讲述的是高尔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家门,从此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只得在社会上自谋生路……

感想与感受: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大师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步入初中的我回忆起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高尔基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竟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高尔基从来不放弃可贵的光阴,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临终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尔克病逝。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实在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是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所以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努力吗?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段落选抄:此时此刻,我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纯洁的、飘忽不定的思绪,但这种思绪是细腻的,像蛛网一样透明,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它们往往是突然爆发,马上就像陨星似的迅速消逝了,在你心中留下莫名的忧伤。这有时会使你得到安慰,又令你惶恐不安。这时你的生灵在沸腾,在融化,渐渐形成一种终生不变的形状,于是你的心灵的面孔就这样产生了。

第5篇

《名人传》读书笔记

稿,我身边的小能人,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我喜欢的风小《名人传》读书笔记

煊红的夕照把江水染成瑰丽的金波,在水天相接的抖动着碎金子似的海面上,飘来几只归舟。《名人传》读书笔记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妈妈中等身材,梳着短发,穿着一身套装。一双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平时,她的嘴角上总是带着甜蜜的微笑。

严冬的夜晚,几颗的星星可怜巴巴地挨着冻,瑟瑟发抖几乎听得见它们的牙齿冷得捉对儿厮打的声音。

第6篇

《红奶羊》

—读书笔记

今天,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所有书,最后一本叫《红奶羊》。读完后才发现,这本书还真是一读就放不下来,越读越有意思。

我感觉动物世界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虽说狼是残忍、凶猛的动物,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惊人的秘密……

大狼黑宝和狼崽生活在石洞里,一天,猎人来了,黑宝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宁肯牺牲自己也要让儿子平平安安地活下来,最后,它舍身引开猎人,死在猎人的枪下。读到这里,我很感动,因为在黑宝眼里孩子是最宝贵的,它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孩子的生。

黑宝死后,又是谁来抚养狼崽呢?一只红奶羊,叫——茜露儿。奇怪吧,羊怎么会去抚养狼呢?事情是这样的:母狼难产死去,丢下还在吃奶的狼崽,为了救活尚存一息的狼崽,公狼黑宝想尽办法捉到一只红奶羊茜露儿,强迫它代替母狼哺乳狼崽。后来公狼为救孩子死了,它很高兴,想着又可以回到它日思夜想的草原了。可是它又觉得狼崽可怜,它毕竟给狼崽哺乳了三个星期,不说建立了母子感情,起码已经有了几分友谊和亲密,狼崽既没有捕食能力也没有防卫能力,抛弃它就等于把它交给了死神,茜露儿决定用它的奶喂养狼崽,还给它取个名字叫黑球。我觉得茜露儿很勇敢,它有怜悯之情,十分善良,有母爱。茜露儿一直想让黑球变得象羊一样生活,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狼是狼,羊是羊,狼是永远不会变成羊,羊也是不会永远变成狼的。后来黑球为了救茜露儿和豺搏斗,还受了伤,但是茜露儿还是狠了狠心离开了黑球,因为它们不是同类。

两年过去了,黑球长大了,在一个冰天雪地里,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碰上了茜露儿,最后它还是没有吃茜露儿,而且还劝住它的妻子也不要吃茜露儿……

以前我只知道狼是大家痛恨的动物,读完这本书,我也知道了狼的另一面,为了孩子宁肯牺牲一切,我还懂得了有爱就有回报。

动物世界是多么稀奇呀!动物之间的感情谁都比不上……

第7篇

此书出于奥斯特洛夫斯基。此书所写的是作者怎样由一个顽皮叛逆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战士。

内容:宝儿因为怀疑圣经里面的内容,曾被神捕赶出了教室,而且不允许他学习,最后在他母亲的亚牛下,重回课堂,后来又因去神捕家补考把烟末洒在即将咬过万圣节的面团上,被逼无奈,母亲最后只好把他带到食堂当童工!

后来字啊何来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战士!

感想:如果说,要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中做选择,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挫折中吧蚃在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一样,从此倒下,而是反而变得更强,变得更加地优秀,这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或许又很多的挫折,但我们都一定要坚强,顽强面对,使这些挫折成为成就更好的我们的垫脚石,因为保尔是我们的榜样!

第8篇

好句:有生之年,谁都不制度那一瞬间会是永别,你在长大,她在变老!~趁他还在,好好爱!

孝顺瓦解了他所有的坚持!

他说,其实我也偷偷埋怨过,为什么他总是自作主张的安排我的人生,甚至希望有魔法可以令他小时,可他真的消失了,我却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他!

主要内容:文章写得是一位优秀女儿及一位成功母亲,母亲对女儿的种种苛刻的要求,女儿巴不得慕青可以小时,知道母亲真的消失的时候,才发现,是自己不懂的珍惜!

感想: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儿女操劳的一辈子,却也得到儿女们的怨恨,知道他们离去,像无头苍蝇一样的,我们才开始明白,父母,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或许我们应该庆幸,我在有生之年,明白了父母的点滴付出吗,或许不是全部,但至少我理解了,但至少我在母亲有生之年,对他说过无数句我爱你!母亲并没有像稳重的母亲一样,严格地苛求自己,但我想,天下那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像稳重的女儿一样优秀突出,因此,怨自己可以整齐,不枉费自己来过世界一趟!更不枉费母亲辛苦把我带到这个世界,陪我走过世界!

第9篇

一、 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 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亲近母语》(适合五年级读)中有一组题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国度向我们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乐与幸福。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第10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 持之以恒 习作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52-02

"人间千宝,难比学海珍珠奇异;天下百花,唯有书山桃李芬芳。"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如何让学生读好书呢?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兴趣,让孩子好读书

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呢?激发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又来自哪里呢?不妨从这几方面做起:

1.老师做榜样,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平时,教师自己要勤动笔,写写文章。如果有文章被校外刊物发表。可以让学生读读自己写的文章,他们常常问:"老师,您的文章怎么这么好哇?"教师借机说:"多读书,多积累,勤动笔,这就是秘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佩服老师的文化底蕴,而更自觉地读书。

2.每天一餐"智慧粥"。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早会课10分钟作为"智慧早餐"时间。让学生上台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或方法,当然还可以谈谈自己其他有关读书的体会。

3.每周一次"演说会"。

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方面的活动,如:科学家的故事会、"革命诗歌"朗诵会、传统文化介绍会、大好河山交流会、好词佳句评赏会等。

4.每月一次"笔记会"。

读书笔记这一展评中,全体同学既是参评对象,又是评委老师。最后奖励优秀的,质量一般的限期改进。这项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每学期一次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优胜者除了颁发奖品外,还可享受一系列的借书优惠待遇。这项活动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持之以恒,让孩子读好书

1.保证书源,让孩子多读好书。

(1)解决书籍少问题。

据抽样调查,约有43%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33%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阅读的,24%的学生是通过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进行阅读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数量少,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学生读书难的问题的。

①利用阅读室。

学校创建的阅读室的几个书厨里面书籍种类繁多,这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好机会。除了每周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读室阅读外,班级的寄宿生晚上也可带着笔记本到阅读室阅读,做好阅读笔记,要求其将自己读书的收获与其他同学交流。

②充盈图书角。

开学初号召每个学生向班级捐书,利用学生藏书来充实图书角。每次以班级的名义从图书室借一部分书来装备小图书角。学校的图书室一般是一周开放一次的借阅,可向学校申请每周借阅两次,保证书源的充盈。

③成立好书交换站。

班级之间的图书进行交换借阅,这样,学生阅读范围、阅读层次上都得到保证。

④取得家长支持。

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后,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订阅报刊,为孩子建立小小图书室,为孩子每月购书一册等,并将好书带到班级和同学们共享。

(2)着力推荐好书。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推荐适合孩子的好书。

①板报设"好书推荐"栏。每周由学生或老师推荐少儿读物,书籍种类一般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

②课堂上极力推荐。配合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来阅读课外读物,读《同步拓展阅读》;读与作者相关的故事;读与课文同题材的美文佳作等。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都是关于鲁迅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组织学生阅读鲁迅写的文章及歌颂鲁迅的文章。

2.阅读指导,让孩子读好每一本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就需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1)坚持每天读一点儿。

美国教育家霍拉斯·马恩说:"下定决心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哪怕是一个句子。如果你每天都能阅读15分钟,到年底,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一天有1440分钟,每天用其1%,即15分钟时间读书,一分钟读200字,可读3000字,一年就可读100多万字,能读好几本书。

(2)读书坚持"四到"。

"四到"分别为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眼到是指要看清字和标点符号;口到是指会朗读,读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感情;耳到是指要听读出来的有没有错,听到后就靠耳朵把讯息传到大脑,然后由大脑传给嘴巴;最后就是心到了,在读时,不是读了就算了,一定要用心去想,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想想自己的感受。

(3)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日里,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从而使他们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三、习作体验,让孩子感受读书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在平时做的功夫。"这"平时做的功夫"指的就是平时的积累,它除了生活的积累外,还包括课外阅读的积累。

1.与诗同行。

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布置学生课外查阅网络、翻阅书籍、访问等渠道收集了各类的古诗词。学生初步掌握了诗的写法:明喻法、暗喻法、排比法、拟人法等,并能模仿着写出一些诗。把这些诗进行分类,并装订成小册子,再为诗歌配上精美的插图,起名为《旭日小诗集》,让学生真切体验读书的甜头。

2.习作大比拼。

第11篇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学生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势必流于形式、点缀或猎奇。当然阅读客体——文本的品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地方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在同类题材处拓展。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学生陶醉于桂林山水展现出的美,非常想了解桂林其它景物特点和祖国名山大川的特点,于是明确课后开展“名山大川”为内容的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

在同体裁处拓展。《新型玻璃》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一系列科普类的文章与此结构以及写作办法都比较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科普文章的办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地阅读类似的文章。

在有关背景处拓展。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平事迹知之甚少,即使知道也是较为零碎,很不全面的。为此,教师确定拓展阅读的方向是“伟人”,想了解哪些内容,便是本次阅读的相关主题了。

在文章作者处拓展。对一些名家写的文章可采用此法,如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后,阅读方向便是读一些季羡林先生写的其他文章,如《怀念母亲》《红》等一些写关于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从而更能了解季羡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授予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有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授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重视课外积累

广读博取,摘录摘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的作用与效果。因此,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的量,因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提高。但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书读多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不一定记得住,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养成摘录摘抄的习惯,把好的东西写下来。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08-01

1.多阅读,促进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过程。其中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主阅读、自然感悟、自动内化,因而学生多阅读,对促进语言积累便显得相当重要。

冰心的《再寄小读者》一课中谈及小学生写日记的困难时说:"或是心中有话写不出,或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只好以好看极了、好玩极了、有意思极了等简单模糊的词句带过就算了。"这三个"极了"正是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学生言之无物的困惑在课文中冰心夸奖了第二个孩子写作水平高是"找到提高和写作能力的门径",因而"他脑子里积攒的词句很多,又会灵活运用"。从冰心朴实而又浅显易'懂的语言中,我们便可以寻找语言积累的途径,那便是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能更多地积累语言,语言丰富了,写出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才不至于"心中有语写不出"。

2.鼓励语言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语言,感悟了语言,还必须学会表达语言。将文中语言转化为能力就必须读、必须写。通过阅读教学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写作方法,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用我口说我心,用我笔写我想,无拘无束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真实地写出来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会勤练笔,写作能力定会逐步提高。这样一来阅读教学的口的也就达到了,也就完成了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之任务。

3.加强检查, 以查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有明确要求。小学l~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初中阶段不少于260万字,共计400多万字。400多万字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多少本书呢?以目前出版的少儿读物来说,多数的书的页码在200页左右,一本书10多万字。以此算来,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当中,要读完四十几本课外书才算完成任务。面对这么繁重的任务,如果教师平时不重视,不帮助学生落实,要想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是很难的。所以,明确任务,加强检查,是完成读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查,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1 ,查读书进度。每学期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读书进度表,表中既有本学期计划要读的书目,又有每个月、每一周所要读的具体内容。这就促使学生把读书任务细化量化,做到每天都要读课外书。我每周都要利用专门的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让学生先把自己在本周所读的课外书内容讲给同桌听,同桌互讲、互听、互查,然后,我再采取抽查的形式指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讲,对照他的读书进度表,看是不是真的完成了本周的读书任务,效果怎么样。

3.2 ,查读书笔记。我平时把读书笔记当成书面作业布置,一周内有三次读书笔记作业,对读书笔记,及时检查、评比、总结。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每天回家要看书,看书就要动笔墨的好习惯,也杜绝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应付心理,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此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一个"名著赛读一览表",定期公布学生所读的书目,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除表扬之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4.丰富活动, 深化阅读

在学生读书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他们读好课外书推波助澜。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辩论会、作品欣赏会、课外阅读指导课等,都可以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无论开展哪种活动,应该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读书报告会,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得意之作,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由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可以把作品的精华之处说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也可以把质疑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交流;既可以就作品本身进行交流,也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交流;既可以就作品的整体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只对作品中的热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增强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欣赏、鉴别作品的能力,扫清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注入了活力。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追求一种较高的境界,让书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良师益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如果能读到这个分儿上,才算真的读进去了。目前,我所教的这个班读名著讲名著已蔚然成风,不少学生已完成了小学阶段所规定的阅读量,有的学生已完成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规定的阅读量,仅文学名著就读了五十余本。《中国教育报》先后两次介绍过他们的读书经验。

总之,阅读能力的高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好各学科知识都非常重要,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影响犹为突出。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曾以三七开分析课内、课外的阅读比例,七成得于课外阅读。可见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获取信息非常重要。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坚持课内训练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再与一系列丰富的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是一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