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色教育

特色教育

时间:2023-05-30 09:3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色教育

第1篇

广义的水教育是人们在水事活动中进行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文化教育中以水为核心的教育集合体。一切打上了人类与水有关的活动印记的自然界的物质和行为活动都属于特色教育的范畴。水教育的重要内涵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和价值观。

(一)水教育的核心是人、水、社会和谐

水教育概念提出的初衷是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相处、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所以说人、水、社会和谐是水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有了对水的深刻认识,人们才能懂水、爱水、节水、护水,摆正人水关系中的能动性位置,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因此,水教育的开展是本着人水和谐的根本理念,传播水文化、水资源信息、水危机、水生态和水科技等信息,从而在全社会营造水教育氛围,为水教育的不断传承奠定舆论基础。

(二)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四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与之配套

首先,水教育内容广博,既包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从事水事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包括其所产生的精神文明,这决定了水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水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其次,水教育内容包括水文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科技等,深度难度不一,需要层层递进推广教育内容。再次,水教育推广对象众多,个体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固有观念差别巨大,教育内容、过程、方法应该因教育对象而异。所以,形成了“教学欣赏、情感体验、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四位一体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

(三)水教育受众广泛

水教育的受众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全社会所有公民,从正规的学校教育对象来说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所有学生。截至2010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已达3000万,中学生5000万,小学生5500万。由此来看,通过学校进行的正规水教育受众人数之巨、分布之广,形成了普及水教育的一个挑战。

(四)学校教育是水教育推广的重要途径

水利部有关专家强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做到“四个必须”。其中强调必须大力加强水情、国情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节约水、保护水、爱护水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增强青少年的节水意识,把水情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水教育推广过程中,学校教育可以贯穿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全过程。

二、水教育模块设计

教育模块的划分可以根据时间进展从历史到现实;也可以根据水为人类带来的影响的演变来划分,也可以从与水有关的不同研究领域来划分。笔者认为综合运用第一和第三种模块划分方式,将水教育设计为“水文化和水修养”、“水资源和水危机”、“水生态和水安全”、“水科技和水管理”等模块的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深度的水教育。

(一)水文化和水修养

这是水教育的引导内容,指向水习惯的践行。中华民族是创造世界最古老人类文明的民族之一,水与民族文明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随着考古发现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一切在远古时代有水的地方,都有我们的祖先在那里活动,共同孕育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也同时孕育了这个伟大民族的文明和文化。所以说,水是民族之源,也是文化之源、文明之源,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文明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有治黄、治淮等“疏浚”、“筑围”、“置闸”的治水理论,而且有“都江堰”、“坎儿井”等引水、用水的治水实践,更因为人类治水、亲水而创作的大量的诗歌、绘画、科学著作、史记传说等,也形成了具有区域特征的信仰、祭祀活动、民俗等。水文化体现的是人类面对水问题的一种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教育要在传统文化弘扬中纳入现代元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水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维系人类水文化的精神,由对水的崇拜、敬畏到对水的顺应、改造,培育人们对水的积极使用的集体意识,形成公众共同参与水资源共享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水资源和水危机

这是水教育的基本内容,指向水伦理的践行。地球上水的总储备量约为138.6亿立方米,其中只有2.5%为淡水,而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仅占世界总淡水的0.3%。世界气象组织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l临的首要问题,估计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对于水资源稀少的地区来说,水已经超出生活资源的范围,而成为战略资源,由于水资源的稀有性,水战争的爆发已经成为现实。另外,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令人类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出现严重短缺。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知道生命离不开水。但据第一调查网2010年3月在网上的“世界水日——看看中国的环保现状”调查,截止到2011年6月11日,有1169人参加了在线投票。结果表明,在被调查者中,对当前水资源危机有相当程度的认知,但在“知水、爱水、节水、护水”的观念和措施上,仍然保持冷漠的态度。这折射出人们对水资源现状和水危机认识的严重不足,水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

(三)水生态和水安全

这是水教育的发展内容,指向水保护的践行。水生态和水安全的根本指向是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免受人为侵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使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现时及将来生存发河南农业2012年第1期(下)展的需要。水安全教育实际上是水问题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群体对于水供应、水质量、水短缺、水泛滥等的正确认识和行为下产生的安全感,也是水安全的组成部分。水资源教育应该同环境保护、生态伦理教育、循环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严格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实施水资源的全面保护。

(四)水科技和水管理

这是水教育的高新内容,指向水发展的践行。水科技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端的科学研究、先进的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是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随着各种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先进的科技和设施Ft益成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要素。这不仅需要加大和拓宽教育渠道,培养一大批水教育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全面加强校园内对水设施和水技术的教育,使更多国民能够广泛、科学地运用水科技、使用水设施、维护水设施。加强水管理、提高水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需要教育渠道与之匹配。我国是全球l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空间的分布十分不均匀,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水灾易发的国家,水管理的教育日显重要。水教育应当从学生做起,分层深入,全面渗透,让更多的人在学生阶段树立起合理用水、爱水、节水、护水的观念。在教育方式上,应当采用渗透式教育,从多视角、多方位进行“水教育”的各级内容。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教育内涵的高度系统认识水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水、社会与水的和谐,有着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三、水教育氛围的营造与实施

国内对水教育的关注始于2003年,目前水教育实施情况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水平。已经进行的水教育实践包括节水主题的公益广告、节水辅导员培训、系列中小学生节水主题活动、中小学节水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高校水文化教育公选课堂、水文化研究工作等。以上活动规模小、教育对象覆盖面小、社会影响不够广泛、水教育内容不够系统深入,甚至会有流于形式的风险。为能够在全社会形成接受水教育的和谐氛围,首先,从制度入手,形成从上而下的变革动力和资源配置条件,如节水主题活动经费支持、活动基地建设、相关研究投入等。其次,善用各种媒体进行全方位观念传播,包括青少年接触频率最高的网络、移动电话及电视等。再次,在教学计划允许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讲座等正规水教育。目前在大学里已经有部分水利院校开始实施与水教育有关的全校公选课,也开始发行系统的水教育教材,实施有效的探索。如,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已经将水文化教育设为基础必修课,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法学院开设了限选课——中华水文化概论,并已经发展成为全校选修课,在水利工程等专业开设了中国水利史课程。

第2篇

    一、明晰特色办学思路,树立特色教育理念

    学校应通过反复研讨论证、教代会讨论等途径,学校提出校训和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用教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特色为追求”的办学思路。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为办学宗旨,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五学会、五负责”工程,着力构建全员管理和特色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着力提高育人质量。优秀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就是学校的灵魂,校长注重理论学习,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多年教育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发展目标,并引领鲜明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发展目标,并引领全体教师达成以下教育共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办出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在教育质量稳步上升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创建自己的教育特色,这是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然方向。为适应特色建设的需要,学校着眼于学生发展,依靠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成长“三部曲”,一年入门——做熟识教学的教师,两年精通——做技艺精湛的教师,三年成为名师——做有思想的教师。

    二、加强科研引领,助推特色教育发展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在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原则,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办学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它不仅要对学校的历史和传统进行总结和扬弃,同时也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学校以科研兴校为抓手,加强科研引领,助推特色教育发展,使教育科研蔚然成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与能力,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三、推出特色项目,丰富特色教育理论

    学校在常规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深挖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培植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特色项目。以德育、科研带动其他项目的建设,以特色的思想建设学校项目。形成特色项目群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现在开设有地方体育、民族舞蹈、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兴趣班,各班根据学校特色发展计划,自订计划及课程目标、整合资源优势、自编校本教材,按时认真训练、辅导,随时总结经验。独特的教学方式,亲切的教学内容,特别的吸引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常年开展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坚持以“唱读讲传”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人文校园建设。做到人手一册红歌唱本《红歌谣》,课前唱、就餐唱、大课间活动唱、班会集会唱,开展红歌演唱会、拉歌比赛、红歌进入土家苗寨、下乡赶场等活动。在实现“红歌满校园、经典进课堂、故事入人心、箴言传师生”过程中,坚持把“唱读讲传”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校园建设、校本教材研发、课程育德工作、大课间活动、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努力提升人文理念、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倾力构建人文环境、着力推行人文管理,积极打造一个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经典,处处有特点,处处有文化的师生健康发展的精神家园、成长乐园、生活花园及生态学园。唱红歌,唱出了光荣历史,唱出了浩然正气,唱出了团结和谐;读经典,读出了人类文明,读出了民族智慧,读出了理想信念;讲故事,讲出了感人事迹,讲出了光辉业绩,讲出了英雄楷模;传箴言,传出了时代真理,传出了创新格言,传出了人生警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是我校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学校围绕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在德育立校、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科研兴校几个方面,按照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探索中引领特色项目走向成熟。

    四、特色学校的创建,助推学校的特色发展

    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们挥洒汗滴,乐于奉献,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特色建设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各种活动中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指导的能力、学会合作互助的能力、学会欣赏包容的能力等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渴求的,比如艺术节、运动会、唱读讲传”活动,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更为重要的是,常年进行以课题“五学会、五负责”活动模式破解德育教育瓶颈、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研究的研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学校特色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在特色创建的活动中,很多教师就会勇挑重担,开展创新性的工作:撰写教育论文,组织实践活动,主持教育课题。学校特色建设提升了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特色创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伴随着特色教育的不断推进,我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提升。表现在管理层面上,学校行政人员日益清晰了对于学校发展的思路,合理规划了学校发展的愿景,表现在一线教师身上,广大教师都有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份思考,都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创新自己的育人手段,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因此,学校特色创建推动了学校发展。这样特色教育,就能硕果累累。走特色办学之路,要不断地明确思想、明确教育目的,不断地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自主发展,各显神通,不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生存力。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特色建设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要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过程,把特色内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特色效应,真正实现特色创建创出特色。

第3篇

多元发展我校的教育和教学特色虽同是武术,但又相得益彰,我们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办学目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为学生搭建“合格+特长”的成长平台,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教学载体———校本课程。

特色学校建设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让校本课程成为武术特色教育的重要阵地。根据我校《武魂特色教育五年规划》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校本教材《武魂》试用本。教材名为《武魂》,而不是武术。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感受武术的无穷魅力,体会《武魂》的丰富内涵,在练武中修武德,学做人。这和我校“博爱做人,博学成才”办学思想相辅相承。经过充分论证,最终确定了以《武魂》校本课程的建构作为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明确了“以武塑德、博爱做人、以武启智、博学成才”的办学理念。我校还倡导文武兼修,文以武为亮点,武以文为依托,按照“合格+特长”的目标,将武术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形成武术文化讲堂、武术与语文、武术与国学、武术与品德等系列活动课。旨在提高学生武术水平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育载体。

1.小社团,大舞台。

为了更好地发展武术特色,提高学生们的武术修养,我校成立了武术小社团。不定期组织社员开展武术交流活动。深入社区、公园、晨练点,了解社会,并和民间的传统武术大师请教、学习,和晨练的习武者交流习武的心得。组织小社员们参加各级别、多形式的艺术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这些活动留给大家深刻印象的同时,给光明路小学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我们还成立了葫芦丝小社团、口琴社团……来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学生精神面貌。光明路小学的学生们变了,变得大方了,敢说话了,每个学生都洋溢着阳光、飒爽的神采。

2.大课间,闻乐而动。

光明路小学以“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为德育理念,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小中见大,形成“自然天成”的武魂教育特色———课间操“闻乐而动”。第三节课后学生自觉来到操场,随音乐在指定位置随音乐而动,十分钟后,体育老师整队开始做操环节,整个过程分为原地踏步—呼号(少年中国说)—立定—站武姿一分钟—习武(武术操、太极扇)—呼号(班训)回教室;整个流程下来,自然和谐、整齐划一,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既有文人的儒雅之风,又有习武之人的阳刚之气。河北省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近300名骨干教师和河北省体育教师顶岗轮训班的老师们多次到我校参观我校的特色教育和大课间活动,五十家媒体争先报道转载了我校的大课间特色活动。

3.阳光运动,快乐成长。

为了把《阳光体育工程》和《体育艺术2+1》落到实处,结合学校武术特色教育,在音乐指导下练习武术自编操和武术基本功及器械。我们在设计一小时活动的项目时,注重将武术校本课程资源和体育大课间有机整合开展活动,突出特色,内容多样,形式创新。首先进行集体武术操练习,接着,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武术活动:一、二年级以武术基本功为主;三、四年级则安排了短器械剑术套路;五、六年级安排了太极扇。既锻炼了身体,培养学生习武的兴趣,又掌握了一项技能,达到了“习武健体”的目标。学生在练习各种动作的同时,也在接受音乐的熏陶。进退场采用学生熟悉的乐曲,使音乐美和学生自身的动作美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培养艺术素养,陶冶美的情操。内容上则关注了个体差异,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求,实现以体育美,以武塑德的目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看到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为之而欣慰,我校将继续秉承“以武塑德、博爱做人;以武启智,博学成才”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进行特色教育的探索与研究。真真正正地让每一个光明路小学的学生受益!而且是受益终生!

作者:康丽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光明路小学

第4篇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职业教育;启示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同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西方社会发展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他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包含“归于自然”、“培育自然人”等多重特色。本文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特色出发,探讨和提出这一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特色

(一)将“归于自然”作为其核心内涵

贯穿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线就是尊崇儿童的自然天性,因此,“归于自然”也就成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他认为,“归于自然”[1]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要注重人的天生能力和人性中的自然倾向。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只有向自然的教育靠拢,才能实现良好有效的教育。城市的文明往往带来诱惑和罪恶,只有在理想的自然状态下,善良的人性才会有效生成。究其实质来说,就是要求儿童在关乎自身发展和教育中获得主动权,避免成人的强迫和灌输,在自然状态下茁壮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防范产生对儿童不利的影响。当然,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主要针对富人,因为在富人周围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是最不适合儿童成长发育的。相反,由于经济因素和地理位置条件,穷人所处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最接近自然。

(二)理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表达了通过自然教育

将儿童培养成为理想主义范式的自然人。他所定义的自然人是与封建专制下的“公民”概念相对立的。卢梭认为,与封建专制下丧失自我价值的“公民”相比,首先,自然人拥有着独立自主的主动权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其天性得到极大的开发。[2]其次,在自然的社会状态下,自然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无需为了世俗的名利和而费尽心机,摆脱了追名逐利的庸俗生活。然后,自然人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有着自由的本性,也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因为其善于学习任何知识技能。最后,自然人摒弃了懒惰的秉性,并不靠他人来维持生活,反而自食其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劳动价值,而且智商极高。值得一提的是,卢梭所倡导的自然人并不是生活在大自然当中完全脱离了社会的人;相反,自然人有着高尚的社会道德,能理性克服内心的贪欲和邪恶,不为偏见和权威所动,不但为社会做贡献而且保持着内心的单纯与善良,不会被外界诱惑。总之,卢梭理想中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身心和谐发展、具备高尚道德且社会适应力极强的自然人,即摆脱封建专制束缚的社会新人。

(三)推崇“正视儿童,遵循自然,将自由赋予儿童”的方法原则

卢梭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对人压制的同时,更对当时封建制度下教育给儿童灌输知识、旧伦理,遏制儿童本能天性的做法给予了极大的批判。他认为,首先,在教育中要正视儿童,不要让儿童成为“小大人”[3],正确看待属于他们最自然的天性,这样才不会做出一系列急于强迫儿童形成成年人言行举止的荒唐行径。其次,家长和教师要遵循自然法则,维护儿童天性,在自然中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不是以束缚儿童天性、惩罚不良行为、剥夺儿童欢乐时光为代价。倡导将自由赋予儿童,让儿童远离压制,脱离灌输,率性发展,因为卢梭认为大自然总会用它最本真、最有效的方法去照顾儿童,而成人干预的后果则是前功尽弃。但这意思并不是说成人不需要关注儿童,相反,成人恰恰要做的就是细致观察自由活动中充分发展的儿童,注意儿童的一举一动,洞察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自然倾向,而后防范源于外界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四)自然教育的实施方式:分年龄阶段进行因材施教

卢梭认为人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期。[4]所以,他在其自然教育实施的设想里根据年龄特点将儿童分成了四个教育阶段,号召人们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们。首先,在婴儿期的教育里,应该锻炼和养育婴儿的身体,但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号召妇女把婴儿送往乡村,这样可以使儿童生活在一个更加自然的环境里,让身体可以适应自然的艰苦环境。其次,在儿童期的教育里,卢梭提倡锻炼儿童的感官并继续发展身体,为今后的发展智慧打下基础。尽管他也同意在这一时期让儿童掌握一些道德观念,但反对让儿童读书,更反对向其灌输理性教育。然后,在青年期的教育里,卢梭认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独立自主地学习自然科学等有用知识。同时,通过让儿童参加劳动教育,使其得到思想陶冶。最后,在青春期的教育里,学生应该接受爱情教育、性教育、宗教教育等道德教育,以此形成对自身的自爱自利。同时,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善良的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遵照良知引导、顺从理性、克服、独立自主不受诱惑的社会自然人。

二、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短板

(一)育人模式失衡:重技能、轻德育

职业教育作为支撑社会和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类型,其育人模式必须满足社会未来的发展要求。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再加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猛,使得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与实践性突出,人文性相对滞后。很多职业学校为了实现“就业率”的完美达标,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很多调查显示,大型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看重的是求职者的职业态度、团队意识以及奉献精神等,而这些也是经常被学生和学校所忽视的。2011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报告》指出,“94.3%的高职生对基本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最感兴趣,只有8.5%的高职毕业生认为职业态度与素养是现在工作岗位最需要的能力。”[5]这说明,在学生中也存在着“重技术、轻德育”的现象。

(二)环境缺失:学生缺少实践环境的浸润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社会两大环境的支持,职业学校的学生尤其如此。从职业技能上讲,学校环境为其提供知识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场域,而社会环境则为其创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氛围,促进其技能进一步内化。在学校环境方面,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当前由于职教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本科以上学历的新教师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他们的理论功底深厚,但实践操作却相对薄弱,因此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社会环境方面,虽然校企合作已很普遍,但始终不能摆脱“两张皮”的尴尬,往往使校企“合作”沦为基于情感的偶然性支持,甚至退化为短视的功利性资助[6]。再者,学生实践的环境也常常单一局限于企业,缺少在社区以及政府部门实践的机会,实践的环境缺乏多元化。

(三)理念定位不清:学校的管理范式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校的办学和管理理念决定着学校的育人成效,理念定位不清则会导致管理范式的错位。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理念的现代化必不可少。当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成为教育所要秉持的理念,但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理念往往成为“喊口号”而难以作为真正指导学校管理范式的理念。很多职业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仅仅停留在文件中而没有真正落实,处理问题方法低效,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许在很多职业院校看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就是对学生谋生的关怀。但不得不说,没有人文关怀的职业教育将是机械的教育。如果学校只看重对学生的谋生关怀而忽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发展的关怀,那么,当学生面对以后压力大的环境时,就会走不出困惑和迷茫。

三、补齐短板,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学做人”:各级政府要增强职业教育的育德使命感,塑造合格的劳动者

德育是塑造合格劳动者所不可或缺的关键方式,正如卢梭认为学生“不但是学做木工活的学徒,‘学做人’的学徒期比所有学徒期都漫长,而且艰苦”[7]。当今信息化社会尤其需要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吃苦耐劳、德才兼备的劳动者。为此,职业教育的德育使命不应削弱,更应加强,不仅需要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而且要根据他们今后从事的相关职业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育。然而,应该看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德育使命并未有效发挥,有些职业学校将德育窄化为“上上课、看看书”,将德育形式化、简单化。育德不达标,也就造成了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现状。因此,当前发展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吸取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来整体布局,通过提供更多道德实践的时机让学生“有机会育德”,通过社会各界参与、家长协同的方式使学生“有效育德”,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安排,让学生“有时间育德”。

(二)“遵循自然”:社会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卢梭推崇“遵循自然”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教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很快就能唤起他的好奇心,从而让他自己去找答案,教育需要做的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鼎力相助。[8]整个社会都有义务为职业院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企业方面应该提供更多实习见习的机会,让职业院校的学生长时间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不需要教师过多干预,只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身对职业的认知,而后主动探究,进而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所预估。媒体方面,特别是网络媒体应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实事求是,积极传扬优秀劳动者的先进事迹等正能量。社区等社会组织方面,应该协同家长为学生营造更多更好的劳动与实践的氛围,让学生结合劳动实践去掌握与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以此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认为在实践中学习并不是无聊与烦恼的事情,从自然中汲取知识经验,从而让学生在自然中充分实践与拓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为今后很快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三)“学生本位”: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教育亲子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11-02

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并且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身心健康、情感个性与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中国学前教育普遍只重视对孩子自身的教育,然而却忽略了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亲子教育”培训机构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亲子教育培训是以创设亲子情境体验和家长培训为主要方式,致力于和谐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具有潜在生命力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具有远大的市场前景。

一 亲子教育内涵解析

亲子教育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广义而言,“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再次深化过程,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是以“如何做一个尽职的家长”与“如何与婴幼儿建立一种正向的亲子关系”为核心内容。而狭义的“亲子教育”,则指在早教机构中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依托一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在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全面指导下,以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以开发0~6岁幼儿的潜能和培养个性,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目的,以不断提高婴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早期教育。

二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亲子教育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亲子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素质、社会修养、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四者合而为一,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输。亲子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向家长传播育儿方法与知识的单向教育方式。亲子教育主要通过亲子沟通、亲子活动、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具体形式进行开展。在游戏中,幼儿与家长增加了交流机会,增加了幼儿交流与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幼儿独立个性和情感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幼儿园具有家庭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教育资源,所以幼儿园亲子教育仍是当前亲子教育的主体,而家庭亲子游戏则是有效的补充部分。

幼儿园亲子教育是幼儿、家长和教师三者互相配合、支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首先是游戏的指导者,同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正确引导幼儿与家长参与活动;家长在活动中应该是参与者,同时也应是教育活动中教育方法的学习者,家长要把随时学到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幼儿在活动中则是游戏的参与者、学习者,同时也是适应环境、在游戏中交往的实践者。幼儿是亲子教育的主体,所有活动与教育都应围绕幼儿开展,家长是亲子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三 亲子教育的特色

1.通过亲子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在早期教育中,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对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幼儿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家庭中幼儿主要的交往对象便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是要通过家长才能发挥教育价值的。而且,婴幼儿通过与家长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目前,亲子教育正是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这个双重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亲子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自身潜能开发的原理而组织活动,并帮助家长及其他抚育者在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表现其潜能,并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发展。让家长把自己在亲子教育中学到的与幼儿互动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使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变成科学育儿的过程。0~8岁的亲子教育包涵了家长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亲子教育通过对家长的培训和升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亲子教育是通过亲子游戏活动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示范行为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2.亲子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在指导孩子的活动过程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

家长一方面可通过亲自参与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体验在亲子游戏中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可通过问题咨询来提升家庭教育方式。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

* 基金项目:省级项目“亲子教育与体智能训练”(编号:104892013304)

3.更须注重的是亲子教育而不是传统的家庭教育,也不是传统的园所教育

“亲”与“子”两者都应受到科学的教育,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则尤其重要,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亲子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素质、社会修养、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四者合而为一,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输。亲子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向家长传播育儿方法与知识的单向的教育方式,更是家长、孩子、教师之间的对话的、交互的、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亲子教育也更加注重开发幼儿的潜能,这也是区别于幼儿园习惯化、传统教育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第6篇

强化阵地建设,夯实职工技能培训基础

清河技能培训中心包括焊训中心和培训中心。焊训中心占地8000平方米,配有理论教学教室,计算机室、实际操作间(32个焊位)、模拟600MW机组操作间(26个焊位)、机加室、试件库、焊接材料库、钢材库、浴室(更衣室)设施。整个建筑设计独立,功能专一,布局合理,2002年被中电联锅监委验收组专家誉为“清河焊工操作间全国第一”称号。

培训中心有面积5400平方米的培训大楼,内设600MW火电机组仿真操作室4个,42台终端机,采用的是一机双模。有多媒体教室4间,电机、水泵检修培训室2间、阀门检修培训室1间,测绘制图室1间、防人因失误培训室3间,同时依托清河发电公司在役和退役设备进行培训工作。培训楼前建有近1万平米的运动操场,用于培训人员活动。

此外,清电技能培训中心有专职培训及管理人员25人,兼职教师93名,与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层次合理的培训师资队伍,满足了各类培训的需要。

围绕生产中心,突出培训实效铸品牌

清电技能培训中心从1984年成立至今,多年来一直秉承“服务电力企业、面向东北地区,提高员工技能”的宗旨,依托清河公司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积极探索电力企业技能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培训项目和管理模式。

积极培养一线技术员工 ,为企业机组的安全、经济发电及对外承担检修维护闯市场,不断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先后举办了热动、电气、热控、燃料运输等专业技术、管理等培训班240班次。

焊训中心承办了四届集团公司焊工技能竞赛,每年承办两期集团公司T/P91新型耐热钢焊接技术培训班。先后为集团公司内部电厂和其他集团公司所属电厂以及其他行业共培训2256名高压焊工,增项、复试4587人次。培训的焊工现已成为各生产岗位的主力和佼佼者。

目前,清电技能培训中心已经成为集团公司、东北公司以及铁岭地区主要的专业培训机构之一,尤其在焊接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电机检修、泵阀检修、60万机组仿真运行培训方面具有特色。是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特种设备焊工考试机构、“集团公司清河焊工培训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铁岭市职工培训基地。

开拓外部市场,凸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清电技能培训中心承办了2013年辽宁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电机检修技能竞赛),举办了2015年国家电投集团电机检修技术培训班,多次承办中电国际、东北公司职工技能竞赛。多次为国华盘山电厂、呼伦贝尔电厂承办技能大赛和岗位测评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发电公司技能人员培训,每年举办核电厂检修授权培训、安全、班组管理、60万集控运行及机、炉、电、热、燃运专业培训的各类培训班40余班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发电公司安全生产、经济多发电及检修公司占领国家核电检修市场起到了保障作用。

培训中心对国家电投集团所属企业开展技能鉴定工作,从2005年开始至今,进行57批次,共8750人次。同时开展大机组运行副值班员、巡操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从2010年开始至现在,共举办20余批次培训,450人取得上岗资格证书。

第7篇

我们的理性选择――用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对艺术教育有着如下的思考。

1.历史变迁: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部艺术教育的发展史。

远古的刀耕火种―西周时代周公的“制礼作乐”―春秋战国孔子的“六艺”―西汉的礼乐教育。唐诗宋词元曲……山水书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国际视野: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高于文化教育。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第一次将艺术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在《一个局长眼中的美国教育》一文中这样写道:“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乏人问津。”

3.国外随感:近几年,我3次到新加坡和日本进行教育交流,学习考察。艺术教育没有国界,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4.传统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乐”具有很高的地位,常常与“礼”一起,并称“礼乐”。“礼”的功能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乐”的功能是调节人的内在精神,使之平和中正,“乐而不,哀而不伤”。孔子说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就是体现了这种礼乐观。只有礼乐并重,才能使整个社会具有和谐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就是“礼乐文化”。

5.现实要求:人类发展到今天,“乐”已经不再具有那样的地位和作用,但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显示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

(1)艺术教育催生着一大批世界级大师

航天之父钱学森一辈子都在宣传这样一个理念:“艺术教育是对任何一门学其他科学的人不可缺少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他和温总理多次谈高素质人才培养时也强调这个观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个喜爱音乐的小提琴手。音乐给了他灵感、好奇,追根究底,追求人家不敢想的东西。没有艺术给他的灵感是很难取得那些科研成果的。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1912年,爱因斯坦在弹钢琴时激发灵感,几天后,发现了震撼世界的广义“相对论”。

就是在艺术教育的催生下,才涌现出了这样一大批杰出的世界级科技人才。

(2)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契入口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艺术教育具有辅德、启智、健心、强身、扬善、求美的教育功能。艺能辅德是陶冶情操、纯洁心灵的最佳方法。著名音乐家滕矢初曾说过“艺术是心灵的体操”。艺能启智: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八种智能几乎都能从艺术教育中获得,并通过艺术得到平衡和协调。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怎样评价都不为过。艺术教育对于完整的人格培养,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契入口。

(3)艺术教育是为少儿终身发展奠基的最佳黄金时期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音乐笔谈》中指出:“有些事情可以等待,但少儿发展不能等待;有些事情可以弥补,但错过艺术教育的黄金期是不可弥补的。”从少儿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来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艺术教育一定要在13岁以前。小学和幼儿阶段是艺术教育的黄金时期。

(4)艺术教育迎来了用非常举措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机遇期

去年6月,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领导《以非常举措推进素质教育》的专题讲话,印象深刻。今年2月,江苏省又连续召开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可以说,艺术教育迎来了最佳的机遇期。

我们的实践探索――以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领导重视,着实规范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

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形成了艺术统领、条块结合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目标。学校以特色建校为战略,制定了《2008~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的配套措施。着实规范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2.立足课堂,着手开展艺术教育的课程研究

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艺术课程标准》,抓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这三方面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来指导艺术课堂教学。

学校加强了艺术教育科研工作。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与艺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探索艺术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提高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多次举办苏州市、常熟市级音乐课改研讨会,组织全市艺术专场课堂研究活动。学校被确定为苏州市音乐教学实验基地。

3.活跃校园,精心组织艺术教育的多彩活动

(1)以建好特色班组为抓手,全力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

我们坚持教师人人辅导好一个兴趣组和特色班,学生人人参加好一个兴趣组的要求。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人人求发展。学校组建了8个百人团队,聘请上海音乐学院和本地乐坛高手,利用双休日开办了古筝、二胡等8个器乐、舞蹈班。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管理、评价和考核工作,做到期初有设计、有计划,日常有记载、有检查;期终有总结、有展示。

(2)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精彩展示艺术教育成果

学校每年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每年举办迎春书画比赛。开展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十月举办金秋歌会。新年举办元旦文娱会演、新年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检阅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小学教育工作现场会,我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进行了“艺术教育”的特色展示。

(3)以全国艺术大师为引领,科学指导艺术教育工作

上海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中国古筝研究会会长何宝泉和孙文妍教授10多次来校,从古筝项目入手,对学校艺术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给予科学的指导。

世界一流的钢琴大师,中国最卓越的钢琴家刘诗昆到校,听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汇报,观看艺术教育节目录像和展览,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优良的艺术苗圃,可靠的成材之园。”

中国最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主任廖昌永到我校,向学校师生谈艺术感悟,并为学校题词:“愿常熟世茂实验小学艺术之花更加鲜艳。”

(4)以大型演出、比赛为舞台,不断扩大艺术教育影响

近五年来,学校参加了常熟市重大演出活动30场次。学校器乐舞蹈队3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获金奖。中央电视台4次播放过我校艺术节目。2008年暑期,来自上海、深圳、广东、青岛和祖国宝岛台湾的近百名艺术特长生、艺术教师在我校举办了“夏之韵”音乐会。我校的艺术教育得到领导和艺术同仁们的高度评价。

4.遵循规律,科学把握艺术教育的原则

(1)艺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

我们学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一切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契入口。坚持“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人人求发展”的工作思路。

(2)艺术教育目标的整体化

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培养艺术专门人才,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全体教师,特别是艺术教师注重提高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发展,并把它作为追求的总体目标。

(3)艺术教育途径的多元化

一是抓好艺术课堂,它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二是进行艺术渗透。一方面,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渗透与影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另一方面,要注重艺术教育和各学科的有机渗透,做到“一科切入,多科融通”。

(4)艺术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有些艺术项目可以是整齐划一的(韵律操、竖笛、口琴等),但大部分项目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全面了解他们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基础,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强势智慧得到最优发展。

(5)艺术教育目的的生态化

生态式的艺术教育,就是注重用“艺术能力”代替“艺术的知识技能”作为课程目标,追求用“人文素养”代替以前功利的说教。让艺术教育功在当代,让学生学得好;利在长远,让学生走得远。

我们的理想追寻――用艺术教育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

1.坚持办学特色,不断追寻学校发展目标

我们的办学理想是用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 以艺术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艺术。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具有文化内力、艺术魅力、创新潜力、生命活力、综合实力的生态式的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名校。

2.彰显办学特色,不断取得艺术教育新成果

学校一半以上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具有艺术特长。

学校近五年来两次获常熟市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常熟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小学音乐教学实验基地;苏州市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南京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培训基地;苏州市器乐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少儿艺术展演二等奖;全国少儿舞蹈比赛金奖;全国少儿艺术(器乐)比赛金奖;常熟市鼓号队比赛一等奖。常熟市金奖总数第三名(2001年~2004年);常熟市金奖总数第一名(2005年~2009年)。

3.发展办学特色,不断积聚学校教育新优势

第8篇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晨星,在诗歌技法上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本人在众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认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工于比兴,妙与象征,想象丰富,构思新巧;其次,运典精工,格律严整。

关键词:李商隐 艺术特色 比兴运典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晨星,在诗歌技法上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后人把他这种“寄托深而搓辞婉”的诗体称为“义山体”或“玉体”。其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古至今研究者各有妙论。

首先,工于比兴,妙与象征,这是李商隐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中,古今的兴衰更替和事物的比兴往往溶入神话传说的浪漫境界中,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这类诗作占了他诗歌的很大比重,是对屈宋“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并更加富于隐约性、暗示性,也更加耐人涵咏玩索。比如《重过圣女祠》此诗借慨叹“圣女”的“沦谪”遭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本诗的高明处在于通篇不从正面着笔,也丝毫不出现诗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是全用一种凄厉神秘的环境气氛进行烘托,曲折婉约地流露出诗人的惆怅迷惘、落寞无奈,更使全诗情味隽永。

同时,诗人运其神思,让美妙的联想和幻想插上翅膀,翱翔今古,搏击天地。寓象征与比兴之中,用诗人那活跃而敏感的心灵,向茫茫的大千世界探索,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杏渺朦胧的诗境和变幻无端的意象。奇辉异彩,丽情幽思,那广博深微的艺术境界,真使读者目眩神迷,感受到强烈的诗美。诗中的具体事物也都披上了诗人心灵的精光而照临万世。诗中把那亘古的悲哀,似乎是无法言诠的情意,用象征的手法阐释出来,寄兴深微,寓意空灵。在这超秒的诗境中所蕴含的美,象明珠暖玉那样使人抚玩无已。在诗歌的风格美中何尝没有诗人的人格美呢!诗人以眼前所见的景物,寄寓个人的情怀。李商隐作为一个内向兼伤感型的诗人,用来比兴象征的载体大多为纤弱细小的事物,虽然或高洁或美丽,然而共同的是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为雨所败、先期零落的国中牡丹;香嫩可口却被剪凌云寸心的幼笋;先苦后荣、在斜阳暮蝉中摇曳的衰柳;身世悠悠、飘荡参差的流莺、孤鸿;暗夜强笑、非时早秀的李花、梅花;“高难饱”、“恨费声”的秋蝉;乃至“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无一不是诗人身世、命运的一种象征,浸透着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此诗托物寓怀,形象展示了诗人凄苦欲绝的心声和所处环境的冷酷,实为诗人自己悲剧性命运的写照。全篇在将蝉人化的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人、物一体的“无际传神”的完美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又如:“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给客观事物涂上浓厚的主观色彩。使人想象到变成一只黄莺,用它的悲泪洒在最末的一朵小花上,去伤悼永远逝去的青春。唐诗中这种象征手法,发展到李商隐,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次,运典精工,格律严整,这是李商隐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

借古代的事来表现实生活,是文人创作的重要手段。李商隐身处乱世,又是极富艺术敏感的诗人,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无不击打着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灵,使他能够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揣摩生活和事物,在此基础上借助典故,使得不便言明的得以隐约曲折地表达,也使原本平淡的显得清新且富有诗意,同时又有神无迹,浑然天成,丰富了读者的联想,扩大了诗歌的内蕴,对诗歌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梦泽》一诗进一步从现实生活感受的基础上,重笔渲染并揭示出楚灵王的荒冷酷及宫女们被害而又自戕的愚昧,给读者以思想上、心灵上的极大震撼。更由于诗人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这种为腐朽世风所左右而又心甘情愿、愚昧盲目地走向坟墓的悲剧的内在本质,概括了与之类似的无数不幸历史和仍在现实生活中继续上演的活生生事例,巧妙的赋予已逝的典故以具体可触的生活实感,从而使得这首小诗不论在典型性上,还是在普遍性上,或是在现实针对性上,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强烈艺术效果!

另一方面,有些诗涉及爱情问题,于己于人,都有不便明言之处,借典故来表达,可给具体的情事披上一层轻纱,使之更神秘、更美。比如有名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从艺术角度来看,诗歌的语言力求精炼,恰当运用典故,通过暗示唤起读者的联想,就可省掉许多不必要的叙述和说明,是诗歌的内涵更丰富多彩。李商隐是饱读诗书的才子,他有广博深厚的古文化知识,经史罗雨胸中,真叫古人在他的笔底奔命不暇:“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运典使事,精切不移,沉着简练,唱叹有情。

李商隐用典,也不践前人的旧路,而是把典故活用,正点反用,开拓更宽广的途径。如《富平少侯》此诗内容与题面不相涉,所咏与张放的具体行事无关。林外抛弹,用的是韩嫣事迹,已经为张冠李戴,末尾用莫愁佳人,更属后世典故。作者故意错易典实,极尽曲折地隐约迷离地透露出托古寓讽的蛛丝马迹,可谓隐而又隐,煞费苦心!又如他的《任弘农慰献州刺史乞假回京》诗:“黄昏封印典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诗人因“活狱”而触怒上司,愤而离职。末两句用卞和抱玉璞献给楚王而惨遭酷刑的典故借助类比和联想,使不便明确说出的意思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诗歌的构思和表现力。

第9篇

关键词:农村; 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92-001

我校是一所苏北农村小学。近年来学校一直重视整合各种地域优势资源,切实加强科学教育的实施与管理,大力实施“科教工程”,走出了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富有特色、实效性强的科学教育新路子,具体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创设良好科教环境

1.发挥农村环境优势。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在观察中受启迪而发现自然规律,激发兴趣。

2.整合农家特色资源。学校先后投资130多万元,建成校内科技活动基地1个――占地900多平方米、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农家故院,校外科技活动阵地1个―占地20亩的“果蔬种植基地”。

3.学校依托这种资源,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活动周”活动,广泛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举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绘画、手抄报比赛和科普展览等科技活动。在教学中根据科学教材的编排注重了与季节同步这一特点,可以即兴寻找活教具。

二、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改善科教基础条件

1.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科教条件。几年来,学校以创建“教育现代化”、省“四配套”工程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面对巨大资金缺口,学校通过多方渠道积极筹措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改进教育装备,努力实现办学条件软件不软、硬件过硬。先后建成可容纳300多人的科技报告厅、科技活动室、实验室、微格教室、网络教室、软件制作室等。其中微格教室面积达120平方米以上。科学仪器室、实验室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各类仪器设备,实验可容纳12组以上;科技活动室按省教育厅要求配置劳技工具,使用面积符合标准。学校图书馆拥有图书27000册,其中科普类书籍3000多册,并向全体师生开放。

2.重视科普教育软环境建设。学校开辟了科普知识宣传橱窗,科普展示走廊,学校展板,班级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普教育校园环境。同时,学校注意科普教育向社会延伸,挖掘、利用、推广科学技术社会资源。以镇农业科技园、校农家故院、果蔬种植基地为科普教育基地,以县气象局、科协、镇农技站、镇自来水厂为科普参观实践基地等等。为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近科学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

三、建设科教师资队伍,实施科教育人工程

当前,小学面临教师结构性短缺,科学教师队伍也存在同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学校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此,我校采取多项措施,建设了一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较稳定的专兼职科学教师队伍,确保科学教育课程全面实施。

1.加快转岗培训工作,配足配齐科学课程专职教师。学校按要求配足2名科学课程专职教师,2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2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还邀请退休教师担任学校的校外科技副校长或兼职辅导员。多年来,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修、培训。为鼓励教师能安心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工作,我们不仅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时间计算为教师工作量,还把科学教育业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参考条件之一。

2.创新校本教研机制,加强教师专业引领。要实施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我们着力创建校本教研制度,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构建了多元的教师成长平台。首先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进度。其次教研做到强化课程意识,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个因素有机整合。

3.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学习结束回校后定期举行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培训成果;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一节示范课或讲座。定期开展与兄弟学校交流研讨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

四、开发人文历史资源,提升科技教育内涵

1.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形成办学特色。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等纪念日,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相应普及宣传活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到抗日山植树造林,体验保护环境实践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工厂、镇区小巷,向人们发放保护环境宣传资料等科普教育活动。

2.科学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培育办学品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计划、定指导教师,确保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落到实处;科学教育成效显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知识等竞赛,近四年学生有二十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教育逐渐成为我校办学的一个亮点、一张品牌。校本课程《农家》先后获得省、市评比一等奖。

3.以校为本,开展特色科教活动。我校既立足学校现实,传承发扬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又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给予学校科教工作的支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社区科技活动。坚持学校科普场馆向社会全天候免费开放,接待参观人数每年达到3000人次,并逐年递增。做好参与省市县举办的科学教育类赛事的组织工作。如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省“校园之间”智力大挑战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航模比赛”等。每年两次请县、市科协的专职教师来校指导,并每年组织一次相关学科的科技教师到县、市科协学习取经。

科学教育重在普及,贵在坚持。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抓好抓实科学教育,会让他们一生受益。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第10篇

1.全脑教育引领学校建构文化“六重境界”

根据学校“十项工作目标”,提出文化建设目标:在“全脑为根,文靖是魂”的框架下,进行文小文化品牌定位,推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全面深化发展。文小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单一层面或单一维度的设计规划,而是多境界、多层面和多维度的长期文化战略策划。文小学校文化建设是在全脑教育理念框架下对学校文化发展的系统规划和整体执行。在规划初期,文小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树立了鲜明的“时空意识”,融入中国文化中的“方圆”哲学理念,在审视学校的现实状况、未来规划、教育行业形势、学校个性和内外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炼出具有文小特色的重要元素,并整合成新的文化战略大纲。文化建设落实过程中,学校在全脑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全面、有序地对学校核心价值进行完善,对学校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对文化品牌规划进行健全……努力并不断实现具有文小特色的文化建设“六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区化——校园区域划分;第二重境界:靖化——精神文化;第三重境界:美化——精神文化的物化演绎和个性化彰显;第四重境界:律化——制度文化建设;第五重境界:智化——智慧校园建设;第六重境界:童化——儿童的乐园。

2.全脑教育引领学校建构管理文化策略“三十六计”

学校采用纵横交错式管理模式,纵向为一室五中心全面管理,横向为年段部扁平管理。管理人员力求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要求明确、承载责任明确,并能够大胆独立、协调创新、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们不断丰富完善文小“管理三十六计”:学生成长管理策略——六“美”;课程教学管理策略——六“JING”;教师发展管理策略——六“实”;行政管理策略——六“求”;后勤服务管理策略——六“好”;年段部管理策略——六“化”。

二、“全脑教育”引领学校教师素养发展建构

1.加强团队建设,促进素养发展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团队的作用。因此,我校自创校之初,就立足于三支优秀团队的打造:班主任团队、教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立足课程、立足活动、立足评价,全面促进团队的有效形成。在团队的带领下,多名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多人在国家、省、市赛课中获得一、二等奖,多人个人课题获得国家、省、市立项并展开研究,多人在省级刊物上等。

2.完善课程建设,促进素养发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养提升上,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小秉承全脑教育理念,开创了教师发展课程——“靖师”课程:涵盖了新进教师入门课程、骨干教师提升课程、名师引领课程。短短的三年时间,用课程壮大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培训的常态,造就出一批批特色教师。

3.立足课题研究,促进素养发展

2015年,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全脑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获得立项,并以此课题为种子引领,衍生出系列子课题,短短三年时间,已经有了1个国家重点课题、20余个市级课题和多个区级课题立项,并陆续结题。用课题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学校的成功做法。

三、“全脑教育”引领学校品质教学发展建构

全脑教育遵循脑科学理论、教育心理学规律以及人的认知规律,通过多感官和全思维进行的自主成长过程,是全脑教学的自觉追求。它包括丰富的学习主题,如“全脑的学习策略”“全脑的可视化导图”“全脑的多感官训练”等,着力帮助学生聚集感性与理性,提升思维品质,引领学生走进智慧生活。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左右半脑、大脑与身体之间相互激活、整体发展和协调运用。

1.渗透全脑学习元素的“六JING”课堂

在全脑教育理念的框架下,我校对课堂的结构、特征、要素进行了校本化的建构,提出全脑“六JING”课堂。静:静能生慧。“静”在文小课堂中贯穿始终。上课伊始,文小学子们伴随清心的冥想音乐,伏案静心。静心可以让学生消除上节课的疲劳,让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更加敏捷,让他们的大脑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课的结尾,文小学子在音乐中放松大脑,静心思考回顾本节课的收获。静可以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休养,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敬:敬能德育。“尊师”“爱生”是文小课堂遵循的师生之道。这种师生之“敬”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师生敬礼的仪式感上,还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正面的支持与肯定。友好的提醒,必然会得到学生更多的尊重。和谐互敬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精神振奋、态度积极、学习兴趣浓厚,并激发学生拼搏进取,力争上游。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获取量。竞:竞能培优。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任务去负担。文小课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并且为每个班级配备了课堂评价表,课堂就是一个小赛场。这种课堂竞争性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竞争学习中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这不仅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根本源泉,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重要途径。进:进能成才。为了让学子学有所进,学有所成,文小着眼于多数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着力于有先天创意潜质学生的创造发展。目前,学校已经构建了全脑思维课程、全脑能力课程、全脑创新课程,同时开设全脑汉字、“靖”速轮滑、英语剧团等22门社团选修课程。在全脑教育理念的课堂中,我们打破模式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讲练结合”是教师让学生尝试进步,“讲思练结合”是教师让学生主动进步,“学讲思练结合”是教师让学生的进步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学校通过为学生定制视听导学案及全脑创新作业体验本,同时采用“合作探究、少教多学”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获得长足的进步。精:精益求精。为了让教学精益求精,文小的教师不论经验有多么丰富,在一堂课开始之前,都要精备课、精设计,根据现有的教材和参考书,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整合,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精讲精练,将40分钟划分为几个教学时段,确定在每个教学时段中的主要教学任务,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个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中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活力,让课堂更加精彩!靖:靖以修身。靖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实现人生的理想。我们课堂追求的理想就是让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抓住学科本质,心中有学生,最终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成为思考独立的友善使者。

2.开创全脑学习范式的“六学”策略

全脑教学认为,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潜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包含看、说、听以及肢体运动的训练,让学生能在情绪上完全投入提升学习力、发展思维的活动中。全脑学习实施“六学”:预学—研学—互学—展学—延学—评学。课前以全脑导航和微课为学习助手实施预学行为,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预习反馈,自动生成数据报表推送给教师,为教师调整课堂教学行为提供支持;课中借助PAD进行全脑式的研学、互学、展学、延学、评学,利用利于大脑开发的学校建构的轻音乐、健脑操、冥想、导图等对学生所学进行巩固,产生学习报告,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数据分析。

第11篇

在我国中职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各个中职学校纷纷开设了CAD课程,并在教学中不断推广并探索不同的CAD教学方式。当前中职学校的实际CAD教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但如何更加突出中职教育特色,依然存在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不断思索。

1 CAD教学之于中职教育的意义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而对于企业来说,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人员显然可以在入职时减少培训时间和精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从学生角度来看,在就业压力愈发增大的今天,由于中职教育的专业针对性,使得中职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同级别学校,这也给学生们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面对我国各行各业中CAD技术人员的供应缺口愈发明显的状况,中职学校中诸如机械、园林、建筑等需要进行绘图设计教学的专业中,CAD教学的广泛普及不断促进着社会、企业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

首先,从社会和企业方面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CAD作为当代科技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改造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对提高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效率有很大帮助,也使得CAD设计变为生产制造、宣传销售等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保证。中职学校要培养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CAD人才,在企业录用之后可以直接上岗运用CAD进行工作,不但给企业注入了新鲜动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绘图有效避免了人工绘图的差错。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说,CAD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帮助就业,且即使在应聘时企业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根据所学知识不断地改进工作方式,通过CAD的运用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工作中运用CAD技术不仅可以避免人工绘图等环节的疏漏和差错,从更深层次考虑可以将设计的产品或者工程更科学化,运用CAD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精确性和广泛性,将工作品质提升到非凡的境界。

2 中职CAD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中职学校管理混乱、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教学中科技的运用仍然有很多不足,CAD运用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在中职教学中引进CAD技术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提高的影响依旧不容乐观。

(1)对CAD教学应用和认识的不足

对CAD技术缺乏全面性的了解,是现在中职学校中CAD教学的主要问题,从现阶段CAD教学状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仅仅把CAD当做绘图工具进行教学,并没有全面认识到CAD的优越性。实际上,CAD的基本功能是全面的,除绘图功能之外,还可以对制图过程中的文字和图层进行管理,以及运用三维绘图等功能,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完善和修改。

中职学校的实际教学中重视绘图部分,虽然绘图是教学的基础内容,但是如果缺乏真正的深度了解和学习,对学生日后工作的帮助不是很显著。而CAD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深度的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一一发现并找到重点,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也给CAD教学的优化造成了严重阻碍。

(2)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影响了CAD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CAD教学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CAD教学所需要的实践性很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教学硬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很难亲手进行CAD操作,都是由老师进行操作和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是很难满足教学要求的,也很难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影响了CAD的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现在的教学教材虽然实用性较强,但是针对刚刚接触CAD的学生来说,有针对性的入门级教材和课件的编写并不完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年龄较小,基础薄弱切容易分散注意力,一个对学生来说深度且枯燥无味的教学软件,也很难符合学生学习的口味。

3 突出中职教育特色,进行CAD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为了改善中职教学质量,对CAD教学模式的调整势在必行,这不单单是教师或者学校某一方面的提高,更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实际有效的发展方式。

(1)扩大CAD教学的运用范围

在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的运用都不是但单一固定的,CAD技术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CAD技术的教学范围要结合实际需要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或者基础功能上,对CAD的技术延伸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更需要的是教师本身职业素质的提高,中职教师自主学习CAD的各种相关技术,不断吸收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更要求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支持和培训,通过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不仅将CAD的教学范围扩大,也要CAD教学难度逐渐递增。

(2)CAD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行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辩证方式运用于社会的每一个发展区域,对于CAD教学更是如此,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在教学方式中的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套针对CAD教学的完整的教学理论,这套理论不但要符合教学需求、联系实际,并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相互指导相互作用来进行教学。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CAD的制图能力

第12篇

学校教育特色是学校多样化办学的必然体现,它是对标准化教育的一种超越。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中,努力塑造学校的教育特色,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品位,提升办学质量,促进

建设学校教育特色,首先要对学校教育特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就有关学校教育特色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学校教育特色的核心在于一定的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特色实际上就是学校教育活动特色的体现,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或是表现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或表现在某些学科教学上,或表现在某类课外活动上。然而,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特色,其内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就是特色建设者的教育思想,是学校主要领导办学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教育思想是教育特色的核心,是教育特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特色就是办学者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思想的生动反映。

这种教育思想是学校办学者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活动的一种独到认识。这种认识,不仅仅来自于理论学习,更来自于教育实践,是办学者在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相互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思想不是仅仅用漂亮的文字剪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或刻在学校大门口的石碑上,而是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办学者的头脑之中,并渗透于各种教育行为之中的。

学校教育特色的建设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学校要建设什么样的特色,用什么方法建设,采取那些步骤,这都受制于一定教育思想的支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特色,教育特色实际上就是办学者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结果。

由此可见,学校特色的建设,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的建设,这种思想建设是学校教育特色建设的基本前提。如果学校缺乏这种思想建设,而只注重于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那么,学校就不能真正形成教育特色。因此,对学校办学决策者来说,要不断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作深入思考。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不能把思考点只停留在建设什么样的特色,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建设等层次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特色,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上。如果是移植别的学校的教育特色,不能只注重其特色的形式,而要注重于特色的内在思想,并把这种思想融化到自己学校的文化体系中去。其次,要把特色建设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学校教职员工,让他们接受和认同,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共同创建学校特色。

二、学校教育特色的价值在于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特色,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有特色的教育,这种特色教育不仅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在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最终能在教育活动的结果中体现出来,即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其标志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特色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教学方面的特色,技能训练方面的特色和人格培养方面的特色。这三方面的教育特色能促使学生相应地形成三种不同的特长,即知识方面的特长,技能方面的特长和人格方面的特长。应该说,这三种不同的教育特色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对学校的特色建设都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问题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前两种教育特色上,而对于第三种教育特色就比较忽视。一些学校比较积极地开设某些特色班和特长班,对某些学科进行超前性的训练,强化教学难度,或加强力量对学生进行某些技能训练。与此相比,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意志、习惯、方法等方面就缺少特色教育的力度。这样,明显造成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不平衡状态。

应该说,学生的个性特长不仅仅在认知因素中表现出来,而且在各种非认知因素中表现出来。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上的优势,或在某些技能上的超群表现,固然是一种特长,然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某些品行、情感、兴趣、学习方法、习惯、意志等方面的突出倾向,也是一种特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兴趣、意志、方法、习惯等方面的特长,比知识、技能方面的特长更富有意义,更富有发展价值。因此,我们不能把特色教育的内容限制在知识教学或技能训练上,也不能仅仅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优势上来评价学校的教育特色,而要关注学生人格培养等教育内容上,学校应该把知识、技能方面的特色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特色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的特色教育更具全面性,更具有深刻的内涵。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特长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学生特长的显露在时间上有长短之分,学生的某些特长在短期内就能显示出来,而某些特长要经过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示出来。例如,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特长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显示出来,而在意志、习惯、品行等人格因素方面的特长就不能在短期内显示出来。另外,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性格特点、生活背景的不同,其特长会在不同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不能用短期的眼光来评判学生的特长,尤其是不能只注意到学生的显性特长,而忽视学生的潜在特长。同样,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我们不能完全用学生当前表现出的特长来评判学校特色教育的成效。学校特色建设不能只注重短期效应,而更应注重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学校教育特色的基础在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特色是学校某方面教育优势的集中体现,但是,这种教育特色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学校的教育特色与学校的教育整体是一种点与面的关系,如果把学校的教育整体看作是面,则学校教育特色就是其中的点,这种学校教育的点与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是显示面的窗口,而面是点存在的基础,点不能脱离面而独立存在。如果一所学校在某门学科教学上有明显的优势,也取得显著的成绩,而其他学科的教学明显落后,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则我们很难说这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显然,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学校整体教育工作全面而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以认识。

第一,从特色教育的目标看,特色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使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这不能以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学校不能把力量只集中在对部分学生的特色教育上,而减弱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力度,从而造成教育力量在分布上的倾斜性。即使对于部分接受特色教育的学生来说,使他们在某些学科上获得超常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以损害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代价,即不能人为地造成学生片面发展的倾向。应该说,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是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与全面、和谐发展的统一,这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本质目标,这种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从特色建设的过程来看,学校教育特色是在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建设一所学校,首先必须进行常规建设,使学校内部各部门、各机构能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的运行机制,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特色教育的目标和切入口,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教育特色的建设。如果没有这种常规性的建设作基础,学校教育特色就难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