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寄宿制学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前言:
管理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利于为寄宿制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
继续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需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的对寄宿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管,另外还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对寄宿生造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要求学校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首先,在教师值班方面实行领导负责制。每天由学校的以为领导配合教师做好二十四小时的值班,负责寄宿生的寝室纪律、早晚自习等各方面的管理。其次,落实班主任管理责任制。要求每个班主任都要对寄宿生的生活进行全权管理,落实寄宿生每次早会,每周班会制度。第三,把寄宿生的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制度。对寄宿生管理工作做的好的教师以及班级进行表扬和表彰,在年终考核和评比中做到奖罚分明。
二、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硬件设备的管理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寄宿生的生活需要,因此,对于硬件设施的管制,直接影响到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良好的设施对寄宿生的生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首先,必须对食堂的建设进行加强。食堂的建设是至关寄宿生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寄宿生要想在学校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学习,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安全直接决定过了寄宿生是否可以安心的学习。高质量的食堂服务以及高品质的食物能够给寄宿生家的感觉,可以有效减少寄宿生想家情绪,有利于踏踏实实的上课学习。另外,科学的饮食在寄宿生的成长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宿舍的建设。寄宿生的整个课余生活都在寝室进行,良好的侵蚀氛围和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心的休息场所,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重视寄宿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宿舍之间的相互团结,有助于产生家的感觉,借以避免不和谐的宿舍关系造成的对成绩的影响。再次,加强对学生活动设施的建设。学校要积极的为寄宿生提供课余时间活动搞得场所,丰富的课余生活以及形式多样的运动内容,都会给寄宿生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都有着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首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宗旨。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服务观念,做到努力为学生和教师竭诚服务,热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第二,定期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生活技能方面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管理工作可以用到的知识很多,包括水管、电线、机械等器具方面的使用,要求对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机械和电工方面的简单生活常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职业素养方面,必须让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爱岗敬业,勤恳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校服务,树立以学校的建设作为自己的天之的职业素养,逐渐的把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建立寄宿制学校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动的监管和指引,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要想有效的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分为宿舍安全管理、视频安全管理、水电基础管理三个具体部分。在饮食的安全管理这一方面,可以从食堂的食物原材料监管,饭菜加工的具体流程,食堂厨师以及服务人员的健康检疫证明以及饭菜采样等几个方面入手。在宿舍的安全管理这方面,可以从住宿生的就寝制度,宿舍文化的建立,宿舍管理员的值班制度以及学生的执勤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从水电基础管理这个方面,则需要从水电故障的排查、维修、维护等几个方面建立制度。只有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五、寄宿制学校要引进创新管理的理念
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更新,不能用原有的老旧的思想和管理措施对新时代的寄宿学生进行管理。管理工作也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新时代的寄宿生重新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措施,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服务,真正做到管理工作理念与时俱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增加,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以及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益的提高。所以,寄宿制学校必须重视管理工作,做到严格管理,使管理作用最大化。学校需要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学校硬件设施的管理以及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此外,学校还必须积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保证管理工作有质量、有计划的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寄宿制小学 管理方法 发展规划
金丹实验学校是常德市武陵区的一所城区公立寄宿制小学,自1997年建校至今,初步具备了寄宿制管理的雏形。
一、寄宿制学校生态现状描述:管理的基础
一个学校的生态是由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组织生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1.金丹实验学校的自然生态描述(“SWO”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遇分析):金丹实验学校的优势(Strengths):金丹实验学校界于城乡结合部,建校历史短,有着改革创新的动力;早期投入好,学校规划合理,硬件设施较好;教师队伍年轻,年龄在35岁以下的近50%,工作热情、富有爱心。
金丹实验学校的劣势(Weakness):一是缺失特色的办学理念;二是办学条件跟不上社会寄宿需求;三是寄宿生源参差不齐,多为留守儿童,更不乏问题学生;四是教师队伍虽年轻化,但是缺乏寄宿生管理的经验;五是缺乏同类寄宿制小学的联手以寻求政策支持和倾斜。
金丹实验学校的机遇(Opportunists):一是作为武陵区公立寄宿制小学,其办学的独特性引起了区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二是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
2.金丹实验学校的文化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和走读制的兄弟学校比,多了近千名学生的吃住,深层观察就会发现金丹还多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养育问题。金丹实验学校在办学上更注重“如水样善良”、“生命的价值”,所以,金丹的文化应该是“善”的文化,教师要善,还要教学生从善;金丹的文化应该是“自然”的文化,如水润泽生命般自然而然;金丹的文化应该是“灵动”的文化,关注的是学生身心熏染。要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心、有气质的人。在此基础上,金丹实验学校提炼出“上善若水”的校园文化理念,确立了营“若水文化”、建“上善之校”的办学思想。
3.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形式应属于直线式组织结构,就是按照管理的纵向层次进行结构排列,由低到高,权利逐级集中,构成一个垂直的金字塔形状,管理层级清楚、层层管理的同时权力下放,分工明确又统筹合理,便于有效地对寄宿学生实行管理,学校再配以相应的管理制度、礼仪条约,辅以恰当的活动,实施起来容易操作和掌控。
二、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规划:管理的核心
学校愿景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规划,是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各项计划。着眼于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至少要考虑五个基本因素的循环互动,分别是:外在影响、寻找政策、分线管理、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首先,学校必须先理清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及法令规范等条件,并且分析相关利益团体所关注的重点,作为寄宿生管理的外在因素基础。其次,检视校内的生态、哲学及责任,确立校长对于领导该校发展的政策目标,作为协调及统合全校教职员工努力的指引。第三,营造全校性的同僚管理策略,分线合作管理。第四,落实到学校的环境与氛围上,形成文化熏陶之势。最后,重视学生活动的全面铺开及成效。
金丹实验学校的愿景是从寄宿生的发展出发,将学生的成长定位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管理的核心。从此愿景出发,金丹实验学校的管理要落实几个内容:一是寄宿生的健康体魄,二是寄宿生的德育与养成,三是寄宿生的心理疏导,四是寄宿生的修养与文化积淀。
三、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运作:管理的关键
寄宿制小学存有与一般学校管理的共性,还有其特殊性。正是因为寄宿生的在校生活,所以在对“为什么管理”、“管什么”、“由谁来管”、“怎样管”等问题进行思考时,考虑的仍是由寄宿带来的问题:学校对寄宿制政策的理解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基础;学校愿景的形成、转化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出发点;寄宿生各线管理的规划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关键;学校文化建设的管理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契机;寄宿生多元活动的组织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机补充。
在金丹,围绕寄宿生的管理,涉及业务、政工、后勤、工会分管等线上相关工作:业务线上要促成学生的文化积淀,政工线上要保障学生的德育与养成,后勤要供给学生的吃,还要供给学生的用及与学生在校相关的安全保障,工会要管理学生的住和医疗。各条线上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划,又都相互牵连、相互支持。如后勤的食堂管理不仅仅是供给学生吃饭,还要打造食堂文化,渗透饮食文明与礼仪,这就需要业务线上的文化中心来支持,还需要政工线上大队部制定相关的检查细则进行监督评比来落实。
各线的管理规划突出学校愿景,如文化建设管理规划简略为:学校每学期突出一个文化建设亮点,坚持积累,串成“上善若水”水文化的线脉。宿舍管理规划简略为:“放飞梦想、起点人生”,让学生在小小宿舍里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帮助他人、学会服务集体。多元活动管理规划简略为:“益智园”、“金丝带公益活动小组”、“若水合唱团”等,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学生的心灵。再将管理规划转化为管理工作的计划、具体活动的方案,并付诸于平时的工作中落实才能真正起到管理实效。
综上所述,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轨迹,将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愿景相结合,为学生的健康、自立、修养做好管理。正如顾明远指出的:“寄宿制小学提供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主体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关键词】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管理
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都存在于农村或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由于资金投入较低,学校的管理与建设并不完善,由此也造成了很多管理隐患的存在,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因此需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并及时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首先是宿舍数量不足,虽然部分初级中学提出了寄宿制,但是并不是全员寄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因此在建设宿舍时,学校为了节省空间与资金投入并没有按照全员的数量设计宿舍数量,而后来初级中学逐渐扩招,住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宿舍数量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其次是洗漱间、厕所等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部分中学的洗漱间、厕所数量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的宿舍内并没有洗漱间与厕所,这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说是极为不便的。
最后是食堂、图书馆等设施不匹配,除了住宿需求外,寄宿学生的饮食需求、学习需求等也应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重视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食堂与图书馆建设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
(二)日常管理能力较差
第一是安全管理。寄宿制初级中学的日常管理较为薄弱,尤其在安全方面的管理较差,很多学校仅安排一到两名教师或工作人员负责每日的住宿管理,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夜间也很少安排专人进行巡逻,致使安全隐患发生。另外,学校对消防问题的关注度也不足,宿舍经常能发现吹风机等大功率违规电器的存在,甚至部分宿舍还存在着电源、消防设施不全等情况,严重影响着学生正常生活的展开。
第二是生活管理。部分宿舍会选择在夜间断电,但是学生对电的需求较大,手机充电、学习照明等,断电将为其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开水供应方面,学校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多学校并不供应开水,同时也不允许学生使用烧水设备,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冬季生活极为不便。
第三是卫生健康管理。大部分初级中学都没有配备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室,一旦学生发生疾病,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另外如果学生需送医院救治,医疗费需要由班主任或学校垫付,过程极为复杂。
(三)课下活动较为单一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学校应当组织丰富多样的课下活动,但是当前很多初级中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图书馆与活动室建设并不完善,学生除了学习并没有其它的活动,生活较为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可能会对寄宿生活产生厌恶,甚至是排斥的情绪。
二、提高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初级中学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数量以及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宿舍数量,如有必要则可以适当扩建;其次,院校应当完善宿舍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洗漱间、厕所等,一方面要保证数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保证设施的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最后,应当加强对食堂的建设,提高食堂的管理质量,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第一,学校应当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位教师与宿管人员的责任,定期对宿舍楼进行巡查,保证宿舍内部的安全;第二,应当加夜间管理,组织具有专业性的巡逻人员在校园内进行夜间巡逻,保证夜间的安全;第三,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校园的电路、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无论是生活管理还是学习管理,管理人员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在开展管理时,教师应当询问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使其能够安心在学校生活。在供电方面,学校应当适当减少断电时间,保证学生用电的充足性;在供水方面,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开水,满足学生日常使用需求;在其它需求方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与困难,并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
(四)加强卫生健康管理
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初级中学应当加强卫生健康管理,校园内部应当建设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部,如果学生出现突发疾病,医疗服务部的专业人员能够对学生予以及时且必要的处理。同时,在流行病多发期,医疗服务部应当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在校园内进行全面的消毒,避免疫情的大量爆发。
(五)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初级院校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活的美好。院校内部可以设立社团,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团,使学生的精神需求与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使其愿意参与到寄宿生活中。
三、结语
寄宿制初级中学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健全、学生课下活动枯燥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综合发展,因此初级中学应当对此予以重视,加强投入,完善宿舍基础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参考文献】
[1]邹联克,罗忠勇,任世晟.贵州省寄宿制初级中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贵州教育,2011(11)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建设 资金投入 资源配置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6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近年来农村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武都区在2008年5.12地震后加固和重建了一批寄宿制学校,修建了135所中小学,维修了95所学校校舍,新建校舍面积40.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8.4亿元,为灾后重建学校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软、硬件建设上实现了新的飞跃,教学条件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尽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慢慢凸显了出来。
一 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软硬件建设有待完善
这几年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解决了以往校舍紧张的局面,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修几栋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那么简单,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完善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就笔者所在的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来看,学校功能室建设不够完备,学生娱乐活动缺乏场所,电脑网络设备紧缺,音乐、体育、美术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图书馆图书资料陈旧匮乏。学生宿舍缺乏洗漱设施,寄宿学生的开水供应、冬季取暖没有保障。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寄宿生的生活设施建设,建设学生的娱乐活动场所,定期给各学校配备图书,建设好相应的锅炉房、开水房,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同时建设浴室。建设安全、整洁、美观的校园,给农村寄宿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寄宿学生人数不断减少
就武都区而言,农村寄宿制学校绝不逊色于城里的学校,实验仪器,信息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但城里的学生却越来越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武都区农村寄宿学生的减少,除了由于学龄人口的减少外,还由于城区学校的新建和扩建,使大批学生转进城区新建的学校。这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大量农村家长进城陪读,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这实际上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使得刚刚建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而使教学设施大量闲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区新建和扩建学校,也拉走了农村中小学校一些骨干老师,削弱了农村的教师队伍,影响了中小学教学秩序,使得有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缺口日渐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创造条件,留住优秀教师,留住当地学生。其实,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得也很好,同样也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同样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在本地寄宿制学校上学,既方便又经济实惠。
三 寄宿制学校管理难度大,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难度大、责任重的工作。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老师,既是教师的角色,又是父母的角色。许多原本是家庭、社会的责任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许多为人父母的义务也落到了校长、老师的肩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学习;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体,又要管心理。但武都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缺乏专业宿舍管理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和安保人员,对于长期学习生活在学校的这么多学生,他们的安全要专人保护,他们的健康要专人负责,他们的学习要专人辅导,他们的生活要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要有人关注。生活在寄宿制学校,就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那么简单,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由此可见,需要像配备专业教师那样配齐专业的生活老师、校医、心理辅导老师和安保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义务,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全方位地关心爱护学生,让他们在寄宿制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要多进行交流和培训,向好的学校学习先进的寄宿制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寄宿制 英语教学 自信心 教学质量
我校是西部一所边远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的边远山区,由于学生长期寄宿,学生知识面狭窄,学校一月放一次假,大部分学生在校时间太长身心很疲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为艰难。由于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习惯都很差,导致英语的习惯也很差,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比较差,现在是大力推广课改阶段,在农村中学如何进行课改?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寄宿制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这些都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英语老师面前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学困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影响极大,危害甚重。我想,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目的没有清楚的认识,学英语将来没啥用。
二、长期寄宿,学生与外界联系甚少,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八年级时就出现两极分化,造成很多人掉队,丧失学习信心,这会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教师的教法问题”,有些教师没有抓住新的教学理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和模式,教法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目前应试教育还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因此素质教育只是形式,这样使部分学生偏科。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如何地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对英语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认真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让学生认清现实,积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由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英语了,所以,学习英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全社会都在重视它。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英语并不是无用的,就算在家劳动或外出打工并不是不需要英语,例如现在很多的家用电器用法操作都标有英语,不学英语是没法操作了,另外读书可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越多,人越聪明,要把学习英语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中经常帮助他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这样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也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经常鼓励差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农村学生好多同学对自己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校长时间的寄宿,好多学生想家,不能安心学习, 时间长了学习严重脱轨,根本没有自信心了. 作为教师的我们切记这时候千万不能嫌弃排斥,挖苦讽刺, 相反要热情帮助,还要打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电话家访要求家长来校看望自己的子女,消除他们思家的心情。并多加留意和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从心底对学习产生动力。好生是我们的学生,差生同样也是我们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主动去关心他们,去亲近他们,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找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和知识的缺漏情况后,要针对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辅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克服自卑感和压抑感,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所以说,只要认清形势、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增强信心,给学生多讲道理,给他们多加帮助,他们一定能把英语学好。学生认真学习英语了,那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就提高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上课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了。传统的教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运用“精讲精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吃透课本,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讲精讲透,不该讲的不要在课堂上讲,尽量避免占用课堂时间。而怎么样讲,这就关系到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而新知识的运用是从旧知识导入,这是以旧导新,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能上升,这样也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四、抓好早晚自习辅导
早晚自习时间较长是寄宿制学校的特点 。因此,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早晚自习的辅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
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丰富其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很难达到学生对寄宿生活文化的预期要求。要加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关键词:
寝室文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文化建设
一、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责任
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在教育和生活方面有很大不同,寄宿制学校除了承担学生教育任务外,还要承担其生活、娱乐任务。每两周或者四周内,学生都要在学校内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为了保证有效地学习,他们几乎没有出校机会,学习、生活都要在学校内完成。由此可见,寄宿制学校不单单是教育教学场所,也是生活场所。由于寄宿制学校本身的体制已经发生变化,所以在学校管理和发展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对寄宿制学校生活的要求。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静态是指表层的、浅在的文化;动态是指深层的,可不定期改变的文化。为了全面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只有将表层和深层、浅在和内在相互结合,才能使宿舍文化建设有一个良好布局。静态可分为寝室卫生、被褥和物品摆放等。这些是寝室文化的“代表”。首先,寝室管理员要加强对寝室卫生的检查,使寝室空气良好、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其次,可以对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布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布局规划,良好的寝室文化才能得以建设。动态文化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为了彰显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加强动态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动态可分为寝室文艺、寝室整体风气等各个方面。相比静态文化建设,动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奖罚分明,更加制度化、民主化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评判和考核方案,做到合理化、规范化、透明化。
2.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活动:寝室文化设计、寝室格局布置、文明寝室评比、寝室间篮球赛、书法大赛等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3.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因此学生的性格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寝室”这个小家,性格差异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寝室团结,学会自我调节。
二、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发展要求
根据人类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需要五个方面。每个人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所以,每个人的成长就演变成实现自我需求的过程,把个人发展的目的变成现实生活的一种转变,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同理,农村寄宿制学校也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监狱,它需要自我发展。学生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需要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因此,学校寝室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和生活都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学校要把学习和寝室文化生活相结合,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发展内容。
三、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内在要求
学校是学生知识获得、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阵地。学生只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才能获取良好的发展。通过学校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型人才。丰富学校寝室文化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自我价值的第二场所。寝室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在重视全面发展的今天,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村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步骤。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校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寝室”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因此,重视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陈占红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白银五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管理;寄宿制;问题
寄宿制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高中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将学生集中在一起,方便学生的管理,同时,寄宿制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寄宿制高中里面,学生的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寄宿制高中里的学生众多,如果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对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进行管理约束的话,会使得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十分大,而且班主任在管理时,难免会有缺陷,因此,在寄宿制高中里,必须推行自主管理,使学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现状及问题
1.教师管理为主
在我国有不少地区都有寄宿制高中,尤其是在乡镇高中里所占的比例更重。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不少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寄宿制学校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不少学校采取教师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是却加大了教师的压力,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责任人是班主任。教师本来在教学中的压力就比较大,还要负责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的安全、饮食、卫生等问题,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管理时,班主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之间也时常会有一些小摩擦,由于教师管理的漏洞,有时这些小摩擦可能演变成大矛盾,因此依靠班主任教师在寄宿制学校实行单方面的管理,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2.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
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已经褪去了初中和小学时的青涩,不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觉得高中生已经长大了,因此在管理时难免会有所懈怠。而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有些学生因为长期的寄宿生活,性格较为压抑,与父母和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也较少,遇事时冲动易怒,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也始终未能给学生树立自主管理的观念,使得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
二、实施自主管理的意义
1.是高中寄宿制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中寄宿制学校是教育发展的重点,如果在办学时,始终依靠教师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管理学生,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有分出精力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能够发动学生的力量,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将能够有效的缓解教师教学的压力,也符合当前高中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需要。
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高中寄宿生活,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在学校里,学生如果能实行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锻炼自己的能力,树立好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的饮食观念,正确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对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自主管理,还能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更加独立。
三、自主管理在寄宿制学校的功效
1.实现学生的独立
当今社会,一个家庭里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因为孩子少,许多家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溺爱孩子的情况,尽管学生已经进入高中了,但是这些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较为优越,在家庭生活中,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父母很少让这些孩子操心其他的事情,洗衣做饭等家务基本都由家长代劳。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生活在寄宿制学校里,有些学生的生活能力差,学校里每次放假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学生将衣服袜子等打包回家让父母给他们清洗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发生看似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但是却极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极为不利。但是在学校里,如果能实行自主管理,使高中生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妥之处,教师从旁监督,学生学会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自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尽快适应校园生活,锻炼自己的生活技能,遇事时才会独立思考,不再只想着依靠父母或是教师。
2.使学生之间相处更加融洽
高中生在寄宿制学校里生活,学校就等同于学生的另一个家园。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相对封闭,有些学生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生活,因为平时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和“小公主”致使学生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时因为言语上或者是生活观念上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
比如,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个学生由于生活上的一些习惯与其他同学不同,不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最后让自己的父母在学校附近陪读的情况。虽然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摩擦的情况还是较多的。有时,教师遇上这种问题,可以调解,但是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够注意到学生的一举一动,而且有些学生可能当着教师的面是握手言和了,但是在私底下却并没有真正的化解矛盾。
在高中阶段,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在平时要做好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教育,使他们逐渐意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包容他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能够使校园环境更加融洽和谐,同学之间更加团结。
3.加强自主管理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和谐
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以及学校的强制规定是不可能将学校建设成每个人都喜欢的校园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寄宿制学校里,这种主人翁的地位更加明显,学生在学校里只有具备了主人翁意识,才会主动地关心校园里发生的事情,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墙上贴着爱护公物的宣传语,但是不少学生却对这句话视而不见,用脚开门、践踏草坪的事情经常发生,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育,效果也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始终未能在学校里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只是将自己当成学校里的一个过客,所以他们对学校的公共财物也不够爱惜。而在学校里加强自主管理,使这些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逐渐意识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必须爱护它,时刻牢记着不能随意破坏校园环境,保护好学校里的一草一木,这样才能使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更加和谐。
4.加强自主管理,减轻教师的负担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同样的,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十分大,有些教师可能一个人要带两三个班,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管理好班上的学生,解决好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不论遇上大事还是小事都需要班主任解决,这些工作,虽然是班主任的职责,但是班主任长期处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下,对这些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高中校园尤其是寄宿制学校里,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使学生慢慢地成长起来,尽可能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使这些已经是“大孩子”的高中生能够在自己有能力的基础下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尽量少去麻烦班主任或是教师,让教师少操一些心,配合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就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总之,在寄宿制高中里,自主管理的功效显而易见,做好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好教师的管理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自主管理,不但能减轻教师的压力,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也能使高中生在将来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1999(3):20-22.
(一)留守儿童的社会认知未能得到细致关切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研究表明,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6]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与其他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家庭情感支持、家庭教育水平、同伴关系、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会对其社会认知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对象来看,由于家庭生活的缺失,其交往对象主要是学校内的同伴群体,社会认知对象单一,这对其人际情感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极为不利[7]。其次,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其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规则的正确认知,极大地影响其成年以后的社会角色认同。最后,由于日常生活主要发生于学校这一固定的场所内,其社会经验的获得有限,在社会交往技能、社会文化习得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也可能影响其社会认知发展。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际遇未能得到全面关爱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教育对象的当下和未来美好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正是为了促进其生活幸福。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际遇是很难得到全面关爱的。一则因为父母外出使其家庭结构在形式上被分离,其主要生活场所局限于学校,课余生活中的亲情关爱是十分有限的;二则在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下,囿于人力与物力所限,学校不易为寄宿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外生活。进而言之,学校和其他团体或个人无论怎样关爱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很难给予他们原本发生于家庭之中的生活体验,只能从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实践
针对上述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缺失问题,课题组以江西A县B小学作为实践学校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活动。B小学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A县所属市有近200万人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近33.32万人,占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人数(131.87万人)的25%,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人数(57.82万人)的57.6%[8],A县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县。二是B小学符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是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按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标准新建的一所省级示范性寄宿制公办学校。全校有93个教学班,242名教师,5313名学生,共有2726名留守儿童,其中在校寄宿留守儿童1245人。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理念我们提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理念的理论依据是:儿童成长的全面关怀环境不可缺失,不同教育主体要共同努力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该理念的核心主张是:以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主体,依托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支持,共同补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部分功能。它的价值追求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习支持、社会认知、生活际遇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关护,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其实践逻辑是:农村寄宿制学校通过拓展学校职能,转变管理和服务方式,延展育人时空,发挥整体育人优势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面教育关怀,以补偿其家庭教育功能。同时,我们认为这种补偿理念实施的关键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在各方力量支持下创造条件模仿家庭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成长进行精心呵护,体验温馨的家庭关爱。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制度为了有效推进补偿实践,B小学改革和完善了相关制度。首先,在学校内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副校长、各处室主任和年级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落实。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日常管理制度。学校相继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活动方案》《留守儿童生活老师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双休日文体娱乐活动管理制度》等10余项具体规章制度,使得留守儿童的管理有章可循。再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学习表现、性格特点、身体状况、外出父母或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后,建立留守儿童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实践”总结大会,每月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会,各班主任相互交流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并定期召开帮扶老师、生活老师、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座谈会。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课程要充分发挥学校整体育人优势,就不能仅仅把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寄宿制学校,简单地为其提供生活保障。为此,B小学首先将补偿理念操作化,将其落实为四个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内涵丰富、方案可行的活动课程,即健康、品德、学习和生活(表1)。与此同时,B校管理者还探讨了具体做法,使得这种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例如,为了营造寄宿留守儿童的快乐生活氛围,学校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绘画、体育活动、校外参观等实践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在中秋、端午、“六一”等节日来临时,全体师生一起举行热闹的欢庆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体现“爱就在身边。(四)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保障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功能补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为此,当地政府和学校统一思想,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向社会招聘留守儿童生活老师,另一方面从B小学内部调整教师工作岗位,采用轮岗的办法担任留守儿童“家长”,并将其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投入纳入绩效考核。同时,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投入以保障B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额外支出成本。B小学则通过社会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吸引社会团体和有关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来,特别是在节假日组织各种特色活动,保证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度过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成效与反思
经过三年探索,B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实践使该校留守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关爱和良好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反思的问题。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成效首先,补偿实践改善了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笔者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500名留守儿童在实践前后的身心健康情况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实践后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实践前的得分(表2)。其次,补偿实践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B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随机抽取300名留守儿童在实践前后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实践后的语文、数学及总分都显著高于实践前(表3)。再次,补偿实践完善了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品质。B小学对留守儿童全天候的关心以及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其个性得到了良好发展,他们中的大部分变得更加勤奋、自信、热情、乐于助人。在对部分留守儿童家长的访谈中发现,他们的孩子变得更加开朗,也更加愿意与人交谈,而不像原来那样孤僻退怯。最后,补偿实践通过创设各种课余和校外活动课程丰富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习惯培养;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8901
习惯养成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当前,寄宿制小学管理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欠缺。部分班主任认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长的任务,还有部分班主任认为在集体生活中,学生能够自然养成好习惯。班主任错误的思想意识束缚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生活习惯,实现自我管理
现如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正确的习惯观念,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班主任必须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习得自我管理方式。家庭生活中,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由父母照料,学生不知该如何照顾自己。要想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宿舍的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如被褥叠放要求、物品摆放要求、宿舍卫生要求等。
本校的302宿舍,其卫生可以用“脏、乱、差”三个字概括,不良生活习惯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因此,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首先组织全体学生参观模范宿舍,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参观完宿舍后,班主任让302宿舍长跟着模范宿舍的宿舍长进行生活体验,了解他们是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的。体验结束后,302宿舍长回到宿舍,开始对宿舍成员开展思想教育。个人卫生方面,班主任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从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这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培养学习习惯,提升整体管理
在学校,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成了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是小学班主任的任务之一。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读题不认真,审题不仔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班主任要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效率。
一次考试结束后,班主任整理试卷时,发现李霞这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班主任通过查阅试卷,发现很多题目并不是她不会做,而是在计算最后一步时粗心大意做错了。班主任找她谈话,她保证以后一定会细心。可是第二次考试时,又出现同样的问题。班里不只李霞一人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存在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计算马虎等问题。班主任决定从做题习惯入手,解决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班主任利用晚饭后半小时的时间,引导学生练习书法。学生粗心大意大多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静心,练习书法能够改变这一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错题率大大减少。此外,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读书,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的活动。学生在读书时,班主任对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开展指导,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寄宿制学校,班主任要利用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时间充足的优势,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
三、培养行为习惯,凸显人本管理
小学阶段,学生行为习惯还未定型,尚有极强的可塑性。班主任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可塑性,在寄宿制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班主任就要利用兴趣法和暗示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积极影响,对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重要意义。
“老师,陈明真是太^分了,今天早晨就餐时,他不排队,我批评他,他居然骂人!课间休息时间,语文老师让我们静心练字,可是陈明不但大声喧哗,还在教室和其他人一起做游戏,故意捣乱。我让他安静一会,他居然嘲笑我。”只见纪律委员王静一边哭,一边诉说着。陈明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学生,很多学生都反映他的行为习惯太差,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更糟糕的是,陈明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觉得他只是在张扬个性。班主任决定利用班会课,组织一期班会活动,宣传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矫正学生错误的行为习惯。同时,每周评选出一位“文明礼仪之星”,班主任指定陈明作为监督委员。自此之后,陈明就餐时再也没有插队,骂人的习惯也改掉了。
班主任制定的规则必须具有可行性,如为人处世该有的礼貌、良好的读书习惯、正确的坐姿。这些行为规范必须细致具体,便于学生执行。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4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07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出现。笔者就以江西省广丰县某所寄宿学校为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改善住宿设施,营造良好的住宿氛围
首先,学校改善住宿设施。由于该校的学生宿舍没有设计用于储存衣物的衣柜,使学生的住宿生活十分不便。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投入大量资金为每间宿舍楼配置了储物衣柜、防蚊纱窗及穿衣镜等设施,除此之外,还要在公共走廊上安装晾衣架,改善原先的住宿环境。
其次,投入资金为学生购买标准餐桌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餐饮环境。具体做法是在餐厅设置了以年级为单位的碗筷消毒柜和储存柜,并购买微波炉、烤箱、蒸饭柜、冰柜等设施,为学生就餐提供便利。
二、培养住宿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优秀的学习生活能力
首先,应培养学生文明礼让的行为习惯。建立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具体可以通过建设文化墙、文化走廊、文化宿舍等方式来影响学生,加强他们对校园文化的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利用周围一些优秀的人物或事迹来激励学生,各个班级可以利用每周班会时间来评选校园文明宿舍,并对其优秀事迹进行表彰,颁发奖项,通过这些优秀的案例来感染其他学生。
其次,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应在每层宿舍楼配置相应的生活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将脸盆、水桶、热水瓶、水杯、毛巾等生活用品都放置在统一的区域当中。此外,生活教师应定期对自己所负责的楼层宿舍进行考核,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每间宿舍的卫生状况及整洁情况评出A、B、C三个等级,并将一周内得分最高的寝室评为楼层文明宿舍,并对其进行表彰。对于一些卫生情况表现较差的宿舍,生活教师应要求宿舍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通过这种方式来杜绝宿舍的脏乱差现象发生。
最后,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生活是一门大大的学问,尤其是对于没有过独立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难题,对于学生形成极大的考验,但与此同时,学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很容易萌发对独立的渴望,他们试图以简单冲动的方式去解决生活及人际关系当中的一些问题,且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当面对真正困难时,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三、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与义务
首先,为了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络,学校可以与相关通信企业联手创建校园通讯平台,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一些重要通知通过平台及时传递给家长。
其次,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学校应至少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同时针对家庭教育知识举办一场知识讲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让家长了解到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学校必须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念,踏实走稳每一个脚步。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可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
参考文献:
[1] 郝娜,王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
近年来,各类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使当事学生的身体受到伤害,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给当事学生的家长、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悲伤,也使发生事故的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妥善处理已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学校在其中多为被指责方,社会舆论倾向于学生与家长,这就给学校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在集中,教学资源也在集中。学生大部分都集中于学校寄宿。这又给学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基于多年的学校安全工作经验,我认为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工作要分四步进行:
1 建章健制
学校的安全工作一定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是学校工作安全的保证。寄宿制的学校更应当建立好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建立在校长直接领导下,以专职安全员为轴心,以学校各部门为主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定岗位安全责任制,使安全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学校安全工作中首先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只有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了,才会自觉地加强自身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应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着手进行培养。从客观角度也就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应该做好校园安全文化的工作。可以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我们可以这样做:在学校的楼梯口、转弯角,我们都贴上了安全标志,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关安全、自护的图画、标牌话语,做到让学校的墙壁、物品都会“说话”,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其次,学校要提倡校园安全的风尚。通过广播、主题会议等形式创建学校校园中注重安全的风尚。校方与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体谅和容忍学生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学生以安全感和信任感。例如在开学的第一天,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第一课”活动来进行。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对学生来讲,生活习惯不外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如“衣”方面,教师讲明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衣物上不要带有尖锐的物品等;“食”的方面,因为学生住宿在学校,一日三餐都在学校中进行,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饮食方面的好方法,如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等;“行”的方面,右侧慢行,转角不急冲,上下楼梯不推不拽。如果我们平时非常注意学生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做到自我保护。
4 通过生活和游戏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在活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如:为了教育学生“不玩尖利的东西”,我们可以设计“手指划破了”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社会和学校家庭就会多一份安宁,少一份担心。为进一步搞好小学生安全工作,增强小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创建和谐校园,办群众满意的教育,我们认真研究对策,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摘 要: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内部机制的束缚和影响,对寄宿生课余活动的认识不清,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短缺等因素制约着寄宿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因此,只有从上到下明确认识,建立健全开展寄宿生课余活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不断充实和完善寄宿生课余活动设施设备,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广泛兴趣爱好,热心学生课余活动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到寄宿生课余活动中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寄宿生课余活动才会出成效。
关键词:明确认识;完善机制;科学设计;课余活动见成效
随着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偏远农村绝大多数学生离开家庭,走进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寄宿制学校生活,学生在校时间充裕。经测算,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夏季除学校统一安排的课外活动和午休、就餐时间外,课余活动时间在4、5个小时;冬季也在3个小时左右。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时间,对寄宿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大课题。
笔者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的一线教师,经过五年的工作经历,参与和见证了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的管理与实施。认为农村寄宿生课余活动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短缺等因素制约着寄宿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农村整合教育资源,撤点并校以后,为了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修建校舍,添置教学仪器、设备。但供学生课余活动的设施、设备少之又少,如活动场地拥挤。我校小学寄宿生300余人,可供学生课余活动的场地不到2000平方米。在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活动场地的影响,相互干扰比较大,使活动质量受到影响。学校的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各类实验室等设施由于受场地、管理人员等条件的制约,只能单纯的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寄宿生的课余活动服务。
(2)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对寄宿生课余活动的认识不清楚,重视程度不够。日本学者石角完尔曾在《美国的超级精英教育》一书中分析了美国人才辈出的秘密,认为“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学校”,美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且管理严格,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开发学生的能力。而我们的寄宿生课余活动由于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够健全。课余活动的内容和开展形式十分随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课余活动没有明确规定。课余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师更是因课余活动责任不明确,不像课内活动有十分具体的评价指标而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活动,致使寄宿生课余活动流于形式。
(3)寄宿制学校对寄宿生课余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安排上,通常都是由生活指导教师负责,这样的安排从根本上讲就不利于寄宿生课余活动的开展。因为,在寄宿制学校做学生生活指导教师的大多是年龄偏大,身患疾病接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不论是对课余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的方法、技能上都远不如中、年轻教师。受身体或知识储备、更新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老教师只能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而且每天都是这些活动在周而复始地机械重复,毫无新意和吸引力可言,使活动内容显得很单调。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寄宿生活,反而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更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孩子的健康成长。人的个体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在智能的不同纬度上有其所长,或有其所短。课外活动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而开展的活动,能够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我们组织学生课余活动如果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课外活动总是全班一刀切,没有主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没有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考虑,那么,这样的课外活动一定不会受到好的结果。
(4)近年来,学生校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寄宿生课余活动的开展。为了减少或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学校从领导到教师策划、安排学生活动总是慎之又慎,因为安全责任大于天。由此在组织安排寄宿生课余活动过程中缩手缩脚,一些该放手让学生参与的课余活动,出于对学生安全因素的考虑被取消或简化了。课余活动的具体管理、组织,教师更是为保证安全,将学生牢牢拘禁在自己身边,扼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使课余活动只能停留在传统的“老鹰抓小鸡”、丢沙包、踢毽子的层面。
综上所述,在开展寄宿生课余活动的问题上,只要从上到下明确认识,建立健全开展寄宿生课余活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不断充实和完善寄宿生课余活动设施设备,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广泛兴趣爱好,热心学生课余活动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到寄宿生课余活动中来,增加寄宿生课余活动的青春活力,以诱发和引导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兴趣和需求,同时,根据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寄宿生课余活动就一定会出成效。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