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春天的古诗

有关春天的古诗

时间:2023-05-30 09:3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春天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1篇

1熟读诗句,体会诗人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古诗的时候,首先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书上面的插图,然后启发学生回忆在户外看见的柳树样子,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对所想到的柳树形象的感受。之后,老师在慢慢的将学生带入书中,引导学生结合书中诗人所写的《咏柳》进行思考: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描述自己当时所见的情景,他在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学生们经过几遍之后的朗读,对其中的意境也有所体会,当然在自己的脑海中也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然后老师进行讲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这一句诗看得出诗人是在远处看到柳树之后因为感叹而发出的。这是让学生抬起头望着窗外的柳树,闭上自己的眼睛进行想象:窗外屹立的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垂柳是多么的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细长的枝条就像是少女的头发随着清风舞动起来。然后再重点品位诗句中的“碧玉”、“绿”、“一树高”、“思绦”等这些词语,体会出诗人心目中的柳树的形态和颜色的美,使柳树充满活力生机,变得灵动起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句的前半句体现出诗人在面对画面中“细叶”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的一句赞叹,而后半句形象的比喻,将无形之中的“春风”刻画的栩栩如生。把“二月春风”拟成“剪刀”,使学生将柳树的美与春天的紧密相连,从中领悟出:诗句看似写柳树,其实隐藏在赞美春天。对与这篇古诗的讲解,最好是先当学生走进柳树、了解柳树,并且仔细的观察柳树、柳叶,记住它们的样子,然后再学习这首诗,通过现实与诗中的画面进行对比,学生更能体会作者在用“春风”和“剪刀”的妙处。最后,再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这首《咏柳》,在熟读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看见的柳树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画面,与每句诗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特点,注意柳树的形态、颜色、姿态等进行描画。

2拓展学生的思维,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自古以来,诗人对春天的描写都是以“杨柳”、“春风”为题材进行描写。《咏柳》中抒写的是柳树,运用比喻、拟人等的修饰手法,无形之中赞美了春天。例如诗中将高高的柳树用碧玉女进行修饰,“碧玉”一词形象的形容了柳树的晶莹、翠绿,深刻的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的美。还有第三句中的“不知”一词使用了发问的口气,诗人明明知道是春风裁剪的细叶,但是运用的发问语气将春风描写的更加形象化,从而增加了《咏柳》的情趣。若想拓展学生的思维可在上课之前为学生举例一些有关春天其他诗人的古诗作品,例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一句中体现出了沐雨之后的柳树显得格外的清新、青翠、淡绿;戴叔伦,唐代的诗人写的“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一句中将纤细的柳条比如“丝”;清代时期的高鼎写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从中描绘了一幅莺飞草长的季节中醉柳拂堤的画面。这些诗人所描绘的画中都主要是抓住了柳条的纤细长的特点,使读者诵读之后难以忘记。学生在学习完这些古诗之后将其的共同点进行总结:古诗中所蕴含的特点是诗人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合于实物中,加之深厚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其想象,加强了观察的细致。这样还能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3结合实物,加强练习

《咏柳》诗句上描写的是柳树,实质是赞美春天,赞美大自然。古诗中既然能用文字将柳叶精致的裁剪出来,那么鲜艳嫩绿的花草也能修饰出来,自然繁花似锦的春天也能裁剪出。请问同学们,在春天你们还与欧留意什么事物吗?请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一种景物进行描写,结合诗中的写法,使学生在运用中去感受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并鼓励学生将真情融入到表达中,在写作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咏柳》的教学过程

首先,要熟读该诗,老师要学会新课程的导入,让学感受诗中的美。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所见的或者是想象中的春天,之后再拿出几张有关春天的图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上的体验。接着再将课题引申出来,师生共同去了解本诗的作者、内容。其次,老师先深情的朗诵全诗,接着领读,让学生走进诗中、走进课堂。然后提出要求:1、熟读该诗,概括本诗的大致意思;2、对诗中不了解的字、词、句做上符号,之后讨论;3、怎么理解诗中“裁”;4、熟读完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难点等。学生再通过自学之后,说出自己的对《咏柳》的理解,从而体会诗人笔下的柳树,感受诗人对春天的赞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领悟力、感受力、观察力、思考力。再次,有疑问才会有动力。让学生找出诗中的疑问,随着学生的质疑进行整理。《咏柳》中的重点主要指针对“诗人为什么会将二月的春风似作剪刀呢?那么这把剪刀又裁剪出了什么样的美景呢?”根据这点引导学生分析《咏柳》。第三,准确无误的认读诗中的生字词,例如“绦”、“裁”等。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本诗。理解和品位本诗的意境,想象其中美丽的景色,再让学生结合真实的大自然在作业本上描绘一幅属于自己想象中春天的柳树。

第2篇

例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了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深刻的认识,就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布置《我心目中的鲁迅》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写鲁迅的和鲁迅著的书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大胆自由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这不仅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鲁迅形象,而且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语言。

±?:《气象学家竺可桢》

学了《气象学家竺可桢》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凭借课文为竺可桢举办一次事迹展览。合作提纲可以这样列:“展览内容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标题怎么定?该选择哪些典型事例?怎么编排?展览名叫什么?”这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它源于课文,跟课文紧密相连又高于课文,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

例3:《春》

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谚语、古诗、文章、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的诗句,看看在大自然中摄下的活动照、风光照。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音乐能手”选择唱歌,“语言能手”选择配乐朗诵,“绘画能手”选择画图,“写作能手”选择作诗……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自主参与,不仅丰富了春的知识,又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例4:《桂林山水》

学习《桂林山水》,看了桂林风光录像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荡舟在漓江上,面对如此秀美的风光,你最想做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名画家,假如你是一名歌手,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假如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假如……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闭上眼睛很快地入情入境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学韩愈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也水到渠成。然后,再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阅读、背诵有关歌颂祖国名山大川的篇章,进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吸收与积累。

例5:《笋芽儿》

学习“笋芽儿钻出地面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辨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一段时,先理解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然后,请学生结合古诗80首,结合课文插图,补充省略号内容:“笋芽儿还看到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6:《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学了《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要求学生对故事中的文物说几句话,可以对文中的小战士说,也可以对说,或者对老乡说。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课文内涵,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第3篇

一、用乡土资源创设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最好的启蒙老师,教师应利用和创设环境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还能O大地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应该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进田野,寻找各种乡土自然素材,并利用收集回来的乡土自然素材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最乡野、最常见的树叶收集起来,用它来装点教室环境:将树枝涂上不同的颜色,在枝干上挂上各种手工制作的水果模型,然后把它悬挂起来做成吊饰;或者把它放进花盆摆放在美工区角落,在树枝上挂上幼儿的折纸作品《树叶》;或者将树枝放入操作区,让幼儿在手工课上自由地选择铁丝、毛线、扭扭棒等辅助材料,通过大胆想象、相互合作,做出手枪、星星、簸箕等作品。

教师还可以将家乡的竹子、巫山红叶等与其他材料(如松果、茅草、纽荷、三峡石)搭配,和幼儿一起做出主题环境“美丽的秋天”;甚至可以专门设立区角,如以树叶为主题设立表演区“环保时装秀”、科学区“树叶博物馆”、美工区“美丽的树叶”……幼儿可以在大胆的操作中重新认识这些普通的乡土材料,从而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让乡土资源进课堂

巫山风景优美,教师应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感受真实的生活,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学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事物融入主题教学活动。

巫山县经济以旅游为主,丰富的物产资源及秀美的自然风景成了活教材。春季,巫山的乡村旅游开始兴盛,曲尺“李花节”、官渡“菜花节”、大昌郁金香花卉园等都让幼儿欢腾起来了,也让课堂活跃了起来。教师带领幼儿走进乡野,可以让幼儿尽情地感受田野的味道。同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与环境有机结合,教幼儿学习有关春天的故事,朗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儿歌,教幼儿说春天、唱春天、画春天,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本土资源课程:科学版“巫山脆李”、美术版“美丽的油菜花”、手工版“漂亮的郁金香”……让幼儿在看、寻、说、唱、画中学习知识,享受快乐。

深秋时节,巫山国际红叶节迎来了许多国内外宾客,幼儿也应走进山林,感受红叶的绚丽多彩。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红叶、谈论红叶,由幼儿创作了科学版“巫山红叶”、语言版“一片红叶”、美术版“美丽的红叶”、音乐版“满山红叶似彩霞”等,形成了“巫山红叶红”的主题活动课程。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课程,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了巫山红叶,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也让他们养成了“做文明使者、热情迎宾客”的良好习惯。

三、引乡土资源进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季节、节日等因素,策划适宜幼儿发展的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主题内容,从而增强幼儿对主题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在“迎元旦庆新年”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兴高采烈地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除了唱歌、舞蹈等形式,还把民间的传统文化也带进了主题活动中来:笔者和幼儿拉着漂亮的彩龙船,踏着鼓点的节奏向前走着,还唱起了自己编的歌:

彩龙船那么(悠呵呦),晃悠悠呀么(呀嚯嘿);我们大家(呀歪仔呦),来拜年(划着)。彩龙船那么(悠呵呦),真有趣呀么(呀嚯嘿);小朋友们(呀歪仔呦),来划船(划着)。欢庆元旦(悠呵呦),节目多哟(呀嚯嘿);唱歌跳舞(呀歪仔呦),做游戏哟(划着)。游园活动(悠呵呦),好热闹呀(呀嚯嘿);我们大家(呀歪仔呦),齐欢乐哟(划着)。划个龙船(悠呵呦),凑热闹呀么(呀嚯嘿);祝福大家(呀歪仔呦),新年好哟(划着)。此刻,全园沸腾了,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第4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教与学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我个人认为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因为小学生从入学到六年级毕业,他的心里年龄、实际年龄、学习习惯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这时候对孩子统一要求,要让一、二年级的学生达到五、六年级的水平,我想是不太可能的,也是得不偿失的。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比如,一、二年级为一个阶段,主要让孩子学会预习简单的学习内容,学会合作(知道小组成员要完成共同的目标)、学会小组交流(知道交流的时候会倾听,适时地补充组内成员的问题),而不要刻意地拔高要求,对于他们的预习期望值不要过高,还是要老师“扶着”慢慢地向前走。

【课堂实录】

下面是我最近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首先,我谈谈自己的体会: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第一,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第二,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第三,培养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我通过出示春天景色图片导入新课,师说,春天来了,你们看,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5页,看看下面的词语:

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丁―灯 鸟―鸣 底―低

(1)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2)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

(3)出示:平―评(评论) 方―访(访问) 齐―挤(挤满) 油―邮(邮局) 桥―轿(轿车) 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一认这些生字,看看哪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4)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5)开火车读词语。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3.我会读。

(1)过渡: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一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4.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3)小组展示背诵短文。

5.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说春天”。

(2)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6.总结。

教师总结: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堂吧!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属于复习课,以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尝试以小组学习、小组汇报形式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希望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今天课堂上基本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但作为教学重点的口语交际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一年级小朋友还不能流利、完整地表达自己图画的内容。

对于刚刚入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口语交际的难度其实还是挺大的。所以个人觉得可以多花些时间从基础做起,如:教学生说完整的话、表达清楚、语序有条理等。学生一旦明确了要求,掌握了方法,很容易就会上路,那后面再走快点儿应该也没关系。这节课中,后面让学生上台“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这个环节有诗有画,还有学生的自我展示,很有趣也有意义。但却发现很多学生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说出来的都只是一个个的词,如:春回大地、百花齐放等,却不能连词成句,把一句话说完整,真是很遗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否可以多想想新办法呢?

自主学习不是撒手不管,教师要适时地帮扶,如一年级学生设计一些句式练习说话,降低难度,并有一定的梯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很有用的。请孩子们上台汇报或者是做小老师教大家,都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上台的好些学生姿态大方、彬彬有礼、难能可贵。我觉得我们低年级在指导口语交际时,可以给出句式的提示帮助孩子们完整、流利地表达,如:春天来了,我看到( ),我听到( ),我闻到( ),我碰到( )。同意这种做法,降低难度,给台阶让学生一步步登上去。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习作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5篇

1、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仿照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示例: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如:弘扬孝道热爱母亲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

推举岳母;理由:她教育孩子要精忠报国,将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是位善教的母亲,应该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亲爱的妈妈,您给予我太多太多无私的爱,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感谢您。请让我为您洗一次脚吧,当作我对您的一点点回报。

2、《献给母亲的歌》

(1)请写出有关母爱的俗语和古诗各一句。

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妈妈,你的爱像阳光,给了我一生的温暖,谢谢您,妈妈。

为了让天底下的母爱得到最理智的回报,请你为母亲在子女的教育上提出一条建议。

请不要溺爱孩子,须知娇子如杀子。

3、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②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重视与同学的友谊,更要重视我们自己的母亲。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

母爱如水;妈妈,我爱你。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2、请写出有关春天的农谚。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3、请写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咏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4、请写出表现春天的成语。(三个以上)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花香鸟语、万紫千红。

三、《科海泛舟》

1、 阅读下面材料后请写出你的观点,要求言之有理。

(1) 现代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之中,人类用科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登上月球,克隆羊,信息时代,人类总是在不断尝试着新的东西。

(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深入,有关克隆的话题不断升温,还出现了相关的影片如《侏罗纪公元》、《勇闯克隆岛》等。

观点:科技是把双刃剑,人们要合理利用,才能使其造福人类。

2、仔细观察下列标识,填写说明内容。

为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回应200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标识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主体部分由四个图形组成。其中A酷似 ,象征海洋;B似鱼又似鸟,象征;C像;D像,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

四、《到民间采风去》

1、请写出你搜集的也是你最喜欢的民间谚语2则。

2、请在课文《吆喝》、《俗世奇人》中找出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并说一说写作中使用方言的好处。

①北京方言:如描写吆喝的语句。

②天津方言:如“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③好处:体现地方色彩,增强语言真实感。更突出人物性格。

3、中国的节日蕴藏着许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节日,感受其中的丰富多彩。某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

(1)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了解节日文化,生活绚丽多彩

(2)活动中有一个调查的环节,你的调查专题是:端午节的节日文化

(3)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4)活动中因喜欢什么节日文化发生了矛盾,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

①喜欢西洋节日文化。理由是:西洋文化新颖.有趣。

②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是: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为中国人,有义务喜欢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

五、《古诗苑漫步》

1、班上准备举行一次古代风流人物诗歌朗诵会,要求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认真准备,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

(1)假如你是节目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

(2)你一定也精心准备了自己要朗诵的诗文,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我推荐的诗文:我推荐的理由:

六、《背起行囊走四方》

1、请写出河南一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的名称,并指出其出名之处。

少林寺。天下武术的发源地。

第6篇

一、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快乐

“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良好情境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于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也迎刃而解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关于莲花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快乐,结果课文理解后,学生都能当堂背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习一些现代文的时候,课件的利用也有利于学生视听,在大脑的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素养大大提升。

二、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的课堂,丰富学生的想象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枯燥的字、词、句要为生动的视觉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创设了声情并茂的课堂,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特点,直观地再现了课文中的事件,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意境和主旨。尤其在教学古诗文时,多媒体的运用是可以有效地转换抽象和形象,并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和诗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让学生机械的理解,学生并不感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先听配乐朗读,接着有关春天美景的图片,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意境的氛围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春天的向往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不仅让学生轻松理解了古诗的主旨,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课堂效果极高。总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教科书中的实验教材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实验;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此外,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很有效果的。比如,教师让学生写完作文后,需要对他们的文章及时点评,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作文也就失去了意义。在点评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些写的较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观看和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进行讲解,渲染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久而久之,便可轻松攻破作文这个难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很多的优势,但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合理科学地进行运用,做到适时、适度,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势,不能只为了走形式,让学生新鲜一时,一旦新鲜感过去,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它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让它真正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精心备课,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环节,从而达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课前认真备课,备学生、备学法,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而服务,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多媒体辅助的课堂中愉快、高效地展开学习。相信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时候,只要教师做到张弛有度、合理科学,一定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真正高效课堂。

作者:赵素超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东良中学

第7篇

关键词:开放式作业;小学语文;类型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我对所教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开放式作业的改革尝试。

一、开放式作业的主要类型与实践

(一)演一演――引入语文佳境

课本中不少故事性课文特别有趣味性。演一演课本剧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跃跃欲试。如《将相和》等,故事情节性较强,场面描写具有较强的动作性,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理解,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演一演。学生有乐于表演的个性,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可以增强课文的感染力,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从而可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内容和思想。

(二)寻一寻――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人人都有驰骋的空间。如,教学《找春天》时,我布置学生有关“春”的作业:(1)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俗语、诗歌、文章等。(2)去观察春的美景,享受春的阳光,沐浴那细细的春雨,或去野外放风筝,或去小河边嬉戏小鱼,或到草地上打几个滚……并把这些春景、春趣、春乐拍成一组照片。这样的学生活动性作业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还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三)写一写――历练成就自我

写作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性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如,在教学描写春天的古诗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搜集摘抄的有关描写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要求学生利用班级黑板报,每周出一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抄写,数量和范围由学生自定;还可以让学生依照教材写作。

(四)谈一谈――拓展知识领域

语文课本知识虽然丰富,但所含知识毕竟有限。语文课堂训练再怎么到位,学生的所得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课内知识必须拓展和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有些课文学完后,教师可以推荐、介绍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读一读。如学了古诗,教师可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了《草船借箭》可推荐《三国演义》;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少年闰土》后方可推荐鲁迅小说《故乡》;学了《景阳冈》可以引导看《水浒传》;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可向学生推荐《大地的儿子》……通过这样广泛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访一访――提高实践能力

小学生都有好奇心、爱走访。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说明、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完成作业中增长知识,增加才干,标新立异。学习了说明之后,可让学生独立阅读一种使用说明书,了解其功能并学会使用,然后介绍给同学。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做社会调查,了解h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写出调查报告或建议书给环保局。还可以让学生为工厂的产品写说明文、广告语,为班级、学校、街道、社会等出点子、提设想……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访一访,实践实践,尽情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画一画――乐于正心启智

绘画是一门艺术,也是对学生的正心启智。有些课文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布置作业。如《访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让学生根据浏览的顺序,画出旅游线图,以理清课文脉络。在学生学习一些描写风景的课文时,让学生画一些小画,也可让学生画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尝试为绘画配诗。又如,教完《詹天佑》一课,可让学生先熟读“开凿隧道”一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趣浓,效果好,既在作画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乐于展现自己的才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开放式作业的实施与思考

(一)考虑学生的个性

一个班级学生的个性、爱好千差万别,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的表现,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由完成。

(二)提供创新价值

要精选富有情趣性、挑战性、价值性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而不感到为难,且能发挥自己的特有潜能。

(三)改变评价方式

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作”的观念。要创造时机,通过介绍、交流、传阅、发表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作业创造成果。这样,可使学生在体验作业乐趣与价值的同时,蓄积起新一轮作业的热情和经验。

(四)实行其他方式

开放式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不否定其他学习方式。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他学习方式为基础,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教学应是开放的,语文课作业设计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它的建构途径是复杂的、多元的,没有固定模式可循。需要我们这些做教育的老师进行角度转变,精心设计,让学生均能受益,真正能够把学生从“苦海作业”转变成“儿童乐园”。以上是笔者的拙见,仅是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探究,旨在引起同仁们对语文课作业的设计予以关注。

第8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古诗《画》的诗句。初读,便让人走进静谧的世界;细读,才品味出静中藏动,静与动和谐地融为一体的意境。毋庸置疑,这种古代诗人的“诗画”作品就是“图画日记”的雏形!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教学现代化的到来,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变得动态、直观,简洁明了,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课堂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在图画日记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一、起: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写话兴趣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写话欲望。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阶段。在传统的写话教学中,教师单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讲解写话知识和技巧。许多学生知识面狭窄,写话时可用的信息单一贫乏,生活体验浅显被动,因此无话可说,无从写起。而多媒体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利用它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这样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中,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效率必然就得到提高。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图画日记《画风》时,因为风是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的东西,学生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把抽象的风画出来。于是,我在让学生熟读课文、品读词句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春风、夏风、秋风、冬风经过村庄、城市、大海、草原、沙漠时周围事物变化的景象,再现了真实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受风的特点。这样,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存在和变化。在无形之中,引起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达到“入境而动情,情动而辞发”的效果。学生不再感觉无从下笔,画作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写话也娓娓道来。

二、承:变沉寂为生动,培养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写话教学中,教师讲解写话方法,无非是范文展示,提纲指导,课堂气氛相对沉闷。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现代多媒体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图画日记正是顺应了小学低年级孩子心理特点而产生。低年级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只要教师注意引导他们多观察,结合多媒体的图、音、色、乐的辅助,把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糅合在写话里,促进学生的想象、思考,他们就会“望图生趣”,乐此不疲,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写出世界的绚丽多彩,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景物。

如,在指导学生写图画日记《找春天》和《夸家乡》时,学生从课文中掌握的描写春天和家乡的词语、句子都很有限。于是,我鼓励学生先上网查找有关描写春天和家乡的资料;再到野外找春天,回家乡采风,和乡亲交流对春天和家乡的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见闻画出春天和家乡的景色;最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和家乡。随后,我让他们用多种形式展示创作成果:口语交际谈春天美、家乡美,图片展示春天和家乡美,诗歌诵读赞美春天和家乡。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大大丰富了有关春天和家乡的知识储备,也从单纯地感知语言文字转向通过声、色、味、形等各方面形象地体验美。在体验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知识很到积累,写话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转:变单一为多元,培养创新思维

多媒体改变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渠道,书本不再是孩子们唯一的阅读媒介,电子化阅读可以使学生直接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在写话教学中,只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的阅读视野就变得多元。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的。用录像再现写作素材,可使学生很好地感知、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将观察到的图像与其内涵联系起来,可使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深刻、全面又合理。学生将这样的情感与认识诉诸文字,便可以使写话言之有物、有序、有情、有理。借助电教媒体以形象思维促成抽象思维,完成从“物”到“意”的思维转化,成功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写图画日记《找秋天》时,如果只是纯粹地让学生写秋天,将会禁锢孩子的思维。于是,我一改往日的做法,鼓励孩子们先上网查找有关秋天的图片、文章和视频资料。然后,让他们到大自然中与秋天亲密接触,把秋意带回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的美丽。学生兴致很高,画画、做手工、剪贴画、写文章,各种各样。最后,我把他们的作品汇编成板报,真是精彩纷呈!

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引发学生想象。这样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堵塞,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图画,使单一的写话教学变得多元,孩子的创新思维得到尽情地展现。

四、合:变死水为活水,拓展知识视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大至世界、社会,小到学校、家庭。不管是从媒体的间接所得,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总会有些事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同时,学生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好和追求。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内容,却蕴含深刻的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拓展生活外延,走出校园,走出自我,走进社会生活。“小课堂,大语文”,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这对学生来说,他们能时时学,处处学。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他们懂得生活有多广阔,我们的作文素材就有多广阔。无论事情有多小,只要捕捉到它的闪光点,就能写出有新意的作品。手工展、画展、黑板报、博客等都是语文学习的渠道,让简单的课堂变得多彩。这些整合了美术课程,拓宽了课程视野。教师通过多媒体把学生的生活展示出来,巧妙地指导学生写话,拓宽了孩子获得知识的渠道,实现了知识从一滴水到大海的转化。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得心应手。

第9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转变学习方式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灵性与智慧的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一改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从而真正让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呢?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把多媒体课件引进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恰到好处地转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1创设情境――学生在游戏表演中体验学习乐趣

游戏始终是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对儿童实施教育和儿童个体进行自我表现的重要途径。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兔妈妈回家后和小白兔与小黑兔的对话全文的重点。教学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兔妈妈和小白兔与小黑兔的对话,给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有个参照,接着学生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学生各个兴奋异常,从而积极参与。通过表演,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同时再现了课文情境,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了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显出真本领。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学习探究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有哪位学生不喜欢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演具有情境性,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所以针对语文课本一些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矛盾冲突的课文,我们要鼓励、指导学生运用演课本剧等形式把他们表演出来。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智慧的力量。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游戏和表演活动不正有益于此吗?

2演示牵引――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要一点必须鼓励引导学生戴着问题并通过亲自动眼阅读、动手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动脑思考等自学程序。

教学“品”字结构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了品字的构成,学生明白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于是我布置学生这样一项作业:自己动手查找这种字形。课后学生找到的字很多,有许多的字我们老师都很难认识,如:“”、“焱”等。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不仅认识这些字,有的还能说出这些字的意思,学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劲头也更足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我让学生明白了“成功在动手中”的道理,享受到了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示范激情――学生在朗诵交流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语文教学必须将“知情意行”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助,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组成各种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互相交流、争辩,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了共同进步这一目标。

教学《识字1》描写春天的词语时,我们先听了多媒体课件中优美的朗读,被这优美的朗读所感染,学生在课后搜集了许多有关春天的优美词句,准备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读。经过努力,学生在朗诵会上朗诵了许多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

“春天来了,小草从酣梦中醒来,舒展着柔嫩的绿叶……”

“姹紫嫣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古诗《绝句》、《春雨》、《春晓》等。

这一句句优美的词句和诗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自然之美。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朗诵会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优美诗词的学习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在追求美的同时,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加文化底蕴。

4展示才华――学生在写写画画中张扬个性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语文学习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而汉语又别具灵性,一个词、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能够精确地表达出细致的差别和复杂的思想。所以学习汉语不能强求一个理解,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是一种个性的感悟和解读。

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后,学生明白了春天的特征,我便要求他们课后收集描写春天的词句,自己动手画一画春天景色,通过投影平台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春天的样子。学生超越课堂之后,通过自己动手画出春天的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春天的感受,虽有幼稚之处,但它包含着自己独特的儿童视角,让我们更多的看到了他们开阔的思路、理性的思考。

5反馈爱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做人之道”

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我们必须打破课堂的界限、学科的界限、课内外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小世界浓缩社会大世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调查实践中感受到:留心处处皆语文。

第10篇

【关键词】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链接性

从一二年级学生作业的反馈上,弊端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作业形式缺乏层次性,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二是作业形式单一枯燥,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多样性,把学生固定在一定的框架中,机械的抄、读、背,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跟能力。三是作业形式缺少趣味性,作业一直围绕课本做文章,拘泥于教材中,着眼于学过的课本知识。四是作业形式缺少链接性,认为语文就语文而言,与别的学科无关。

生本作业主要是指以学生为本设计作业,充分发挥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小学生被动完成作业的模式。与传统的作业设计不同,生本作业的表现方式更活泼,所涉及到的范围更广泛,也更能够提高小学生参与作业完成的兴趣。

依据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论述和新课标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相关论述进行优化双休日作业设计。

一、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一些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研究过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语文教学以生为本,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当然也不能忽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教师所布置的双休日作业就要有层次性和差异性。

如,在学完人教版第四册《泉水》这篇课文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双休日作业:

必做题:

(1)积累《泉水》中的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选做题: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悟到泉水的哪些精神?

(2)小伙伴合作,说话写话: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请模仿课文第2、3、4自然段,展开想象写一写。

第一类是必做题,属于基础性作业,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更好的巩固、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积累词语。后一类是选做题,视学生的个人知识基础量力而为,让学生自由选做,既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让学生以教材为榜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课文,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把自己的学习快乐分享给别人,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口语交际和情景写话。

二、多姿多彩,讲究多样性

双休日“生本作业”的设计,形式要多样性。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亦或者是由学习小伙伴合作来完成;既要有动手实践的,也要有大胆想象。

如,在学完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四篇春天系列的课文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双休日作业:

让学生用绘画、歌曲、古诗(除本单元里出现的)、剪贴画、书法作品、观察生活中春天的踪迹等各种形式来感受春天的气息,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于是我将原本单一的文本作业,进行修改,找到适合学生感兴趣的事,并将作业予以融合。将单一的文本作业通过绘画、歌曲、古诗(除本单元里出现的)、剪贴画、书法作品、观察生活中春天的踪迹等形式化为多样作业来表现,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通过以看、听、触、闻、尝、摸、想象、玩耍和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这样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表演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妙趣横生,凸显趣味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业设计上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学完人教版第四册《雷雨》一课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双休日作业:以下3题,请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

(1)可以摘抄本文的优美词句,写成一幅书法作品。

(2)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画一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

(3)可以小组合作,通过查阅书籍、电脑等方式,了解雷雨是怎样形成的。、

又如,在学完人教版第四册《画风》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双休日作业:

(1)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吧!

(2)读读写风的诗歌吧!

(3)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吧。

我之所以将双休日作业这样设计,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作业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小学生都喜欢画画,这一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设计、绘画、口语表达、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包罗万象,体现链接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科,让学生在双休日走进大自然,贴近周边生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让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各个学科从分散的、相对隔绝的、自成体系的小科学形态向综合的、联通的、互相紧密相连的大科学体系形态转换,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如人教版第四册语文第一单元是《找春天》等有关春天的内容,我们音乐课中也有描写春天的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等。在《葡萄沟》中,写的是新疆维吾尔葡萄沟里的一些家乡的特产;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也有《家乡物产多又多》这样的的内容。虽然不同的学科,在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这些学科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做了铺垫,有的对课文内容做了后续,有的为课了延伸,拓展。

因此,通过作业的链接性设计就可以整合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实现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进行更有效的学生双休日“生本作业”的设计。

双休日“生本作业”的设计的实施策略融动手、动脑、音乐、绘画、书法、合作等为一体,五花八门、充满特色,让学生学得轻松,心情也好,心理负担轻了,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使学生不仅仅是在完成作业,更多的是在享受作业,并在享受作业带来的乐趣中得到发展。

低段学生双休日“生本作业”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业完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重视选择,体现以生为本,用新颖多样、多层次、多趣味、多链接的作业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点滴含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第11篇

一、 练什么样的语文基本功:目标的整体构建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的理解上,第一句话就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如何体现呢?当然得渗透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此外,“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块也提及要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与时俱进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仍然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功。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小学语文基本功是指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包括听、说、读、写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察、思维等基本能力。同时,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基准,研制了《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各学段目标达成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在具体要求方面不断扩展和提升,使得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目标达成,各有侧重,逐步提升,整体培养,为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比如“听”的基本功,第一学段(1~2年级):“听得进: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得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了解大意和精彩情节。”第二学段(3~4年级):“听着想:与人交流时能认真倾听,边听边想,把握主要内容,领会要点。”第三学段(5~6年级):“听想表: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之交流。”

二、 怎样练语文基本功:策略的合理运用

1. 立足课堂,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1) 依标定练。我们始终认为,目标不能从天上直接掉下来,每节语文课要培养的基本功不能凭空生成。任何一级基本功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以上一级目标为依据。语文课的目标是最下位的目标,其上位目标分别是每篇文章、每个单元、每册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段的培养要求。我们以《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各学段目标达成表》作为总体培养目标,在强调目标整合的同时,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从而确立每节语文课的基本功培养目标。

(2) 因文设练。课文的文体特征和具体内容对基本功训练的安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去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中的一些所谓“重要语段”,而是设计了由学生向他人介绍最感兴趣的海底动物的教学环节。表面上看,这是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言语运用的迁移,而实质上是引导第二学段的学生把握自然段的构成方式,培养他们有序说一段话的语文基本功。因文设练,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还语文课堂“原汁原味”,另一方面还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细读文本的功力,寻求语文基本功在课堂的最佳落脚点。

(3) 据生展练。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充分展开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过程:① 给选择的机会。学习《春日偶成》时,可以对课后练习进行改造,请学生选择“读、说、写”的任意一种方式来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既尊重学生的差异,又让不同梯度的学生得到训练与发展。② 给重学的机会。课题组老师执教《第八次》第二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一下,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学生先小组交流,再选派代表上台演说。因为在小组交流中没有与前文相联系,学生说得比较空洞。这时,教师灵活处理,让学生回读普鲁斯王子看“蜘蛛结网”部分的课文,学生立即懂得了学习课文需要前后联系,再次上台演讲非常精彩。③ 给深思的机会。《九色鹿》第8、9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九色鹿的气愤,情绪高涨。这时,教师话锋一转,问:“除了愤怒,你从这段话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并巧妙提示学生:“如果九色鹿先指责国王会有怎样的后果?”在默默的思考和静静的等待中,学生体会到九色鹿的智慧,思维培养和表达训练也自然融合到一起。

2. 延伸课外,多种形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一要关注课外作业的布置。改变过去单一的机械抄写方式,体现综合性和趣味性。二要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围绕专题,沟通课内外的语文基本功培养。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一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去“找春天”。通过大量有关春天的歌曲、图画、故事等,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来赏春、绘春、颂春。三要关注课外阅读的推进。课题研究基地――焦溪小学精心规划校本阅读特色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约120万字。积极开展校本阅读研讨活动,探讨“新书推荐课、好书导读课、美文赏读课、绘本课、读书交流课、古诗欣赏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与具体策略,用书香来浸润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四要关注竞赛活动的组织。“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辩论会、学生书法展览评比……我们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机会和搭建舞台,让他们尽情展现风采,在肯定和赏识中增强语文基本功。

3. 改进评价,持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1) 调整评价内容。以《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各学段目标达成表》为评价依据,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有所侧重的专项基本功过关测试。如第二学段关于“听”的基本功专项测试分为“听力笔试”和“听说面试”两个内容。“听力笔试”主要是通过提供课内外的阅读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在听读后,完成答题纸上的练习,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而“听说面试”则以讲故事、话题交谈、讲述见闻、交流阅读感受等方式来进行。

(2) 构建评价体系。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特别关注语文基本功的培养过程,将日常表现性评价和单元(期末)纸笔达标性测试结合起来,对学生语文基本功进行综合性评价,改变过去仅凭一次期末的纸笔测试,就给学生下结论的简单做法。

第12篇

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唯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网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领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如:《最大的书》这一课,“化石”、“煤炭”、“铁矿”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妙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又如:《恐龙的灭绝》一课,利用信息技术,看看多种恐龙图,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色,人们不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呢?而昔日恐龙的辉煌,时至今天为何会灭绝,随了书本所介绍的,时至今天仍然是一个谜。这还可通过信息技术多了解有关这类的知识,这不仅激发了解和探究的兴趣,还可启发学生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在科学探究中,发现与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一些最大的恐龙。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效果,课堂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在信息教育环境下,让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发挥了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雷雨》一课,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利用课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让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的自然现象。①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天气变化。③问:“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再通过网络了解自然现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多种素质发展的基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素质的主渠道就要在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教学课件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体,应让学生在语言符号信息和图象符号信息之间建立相互转化的桥梁,促进形象思维能力。

如:《草》一课,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计算机演示无边无际的草原的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春天之中,更重是引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喜爱,及赞美草的顽强生命力。通过观察让学生畅谈发现。问: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启发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引发学生思考:你还知道《草》这首古诗后还有内容吗?通过资料袋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个人事迹。

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后,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有关春天的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从而也可以扩散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利用某些课文意犹味尽的语言材料,提出疑问,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想象。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通过语言环境的传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劲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通过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的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开创造想象,激发学生潜在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如:《坐井观天》一文,结尾写道:小鸟笑了,说:“朋友,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丰富的想象。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训练,制成多媒体,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想一想,说说小鸟飞走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多媒体CAI软件的播放,好拟投入学生想象的长河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学生们的兴趣大增,积极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于是学生们比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井口来了,它抬头一看,才发现天是那么大,那么蓝,那么可爱,青蛙真后悔自己在井里呆了那么长的时间,它再也不回井里生活了。”有的说:“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始终相信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直在井里生活直到终老,可怜的青蛙,它再也看不到世界的美丽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在多媒体网络里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