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

时间:2022-12-09 23:2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网络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网络化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 计算机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挑战与机遇,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冲击和改变着大学教育的传统理念。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21世纪,信息化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属性的局限,成为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精神理念、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范畴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迈向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网络文化阶段。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文化校园网络建设,不仅的高等教育大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在“计算机文化”理念这一前提下,本文叙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内容,说明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他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势、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有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本身含义。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 

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团结平等互助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项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维。 

2.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手段 

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和广泛应用,始创痛的教育模式开始发生空前变化。根于教育需求,师生可以进行多种有利与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空间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网络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育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育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给学生创造的网络阅读、网上答疑、网上练习、网上交流等条件,打破了社会、学校、班级及学科的界限,实现学习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满足学科和教学的需求。 

3. 学校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他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有产生虚假;其交互特征即传播信息文明,又产生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即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去范。诸如,“信息霸权”的威胁、“文化殖民”的威胁、“信息垃圾”的威胁、“信息欺诈”的威胁等。因此校园主流文化正面向着网络化的威胁与挑战,如果不慎重的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质量和进程。 

 

二、网络文化时代必须选择校园网络建设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使文化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的交互性让人们掌握了传达信息的主动权。 

1. 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2. 建设校园网络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商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建设教育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因为21世纪既有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又有来自生态系统、道德危机、情感危机等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步骤。 

3. 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得重要标志之一 

在跨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还停留在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工作的重复性劳动中,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形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初具规模,有的良性来运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当务之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 加强“两个管理”。“两个管理”,即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 

2. 引导“两个自律”、“两个自律”,是指在校园网络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经营者的自律与上网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网络经营与社会网络经营尽管在技术、手段、程式运行等技术特征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的功利目标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标是营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网站变成社会的网吧,高校网站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务必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优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强“五个建设”。“五个建设”,是指校园网络文化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站建设、队伍建设和网络学科建设。一是硬件设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初具规划,较好的不仅有计算机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网络早已进了课堂,进了宿舍,进了图书馆,进了办公室,有的已实现了“三机”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同进室舍的建设目标,为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软件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有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三是网站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四是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积极性、教育性和指导性,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技术人员队伍。五是网络学科建设。大学应把网络文化视为一门学科,成立专门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网络文化心理、行为、现象,以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4. 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事实上,在校园网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理念的建设。要真正班这种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带动软件建设,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总之,通过多渠道建设与科学管理,使以网络化、数字化卫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的大学教育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唯此,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平台,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咏今. 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与实践探索..2002.11.19. 

[2]衡均 .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于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 

[3]万新恒. 信息化校园. 大学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络;大学英语;SWO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具体而言,利用大学校园网络进行英语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教学资源更加集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广泛应用电子教案与网络教学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表达积极性,而且学习效率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促使老师由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多媒体技术集合了读、写、听、说全方位的组合,可以营造更加逼真的语言场景,从而提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提高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校园网络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并且信息平台具备一定程度的可选择性,所以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相对较高;从而在网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建构者与发现者。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链接相关的学习网站、订阅相关的学习邮件、下载学习资料与视频课件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这种作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从而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Weakness――劣势

利用大学网络进行英语教学的劣势则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老师无法适应网络化教学环境。现阶段一些英语老师的学科结构偏文科,并且女性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较少,甚至有些老师对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存在抵触或者回避的心理;还有一些老师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方面的投入不够重视,而将工作重点放在评职称、晋升、提高学历水平、发表科研论文等方面,从主观上不认可信息技术,这些对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均十分不利。第二,大学英语学习网络普及应用率相对较低。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室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对其做进一步的建设与完善,但是对于一些非外语类专业的普通高校而言,投资建设网络教室的主要目的也只是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而要实现所有学生均可自主学习,还相对比较困难。还有一些学校建设了英语网络化教学平台,在这种构建模式下,校园内任何一台网络终端均能够实时的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但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成本,而且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存在矛盾,从而导致大学英语学习网络普及应用率比较低,这对英语网络化教学的后续发展十分不利。第三,网络学习环境有待完善。一些学校受诸如资金问题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软件与硬件方面的不足,机房设备陈旧、资源库单一、缺乏协作式的交互平台等等,这些必然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上机时间与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Opportunity――机遇

现阶段,全国的信息网络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诸多高等学校均建立了校园网络,正是借着这股校园网络日益普及与发展的春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大学英语教学更是成为网络教学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得到社会各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相对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而言,信息化教学表现出其特有的先进性、综合性、便利性以及有效性,通过诸多教学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对信息化教学模式持接纳态度。此外,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为文本书藉、光碟软件以及网络资料等,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网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其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这个意义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思想。

四、Threat――威胁

当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威胁,比如校园网络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更是有诸多网络游戏、论坛以及其它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娱乐休闲资源,对于一些自制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则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进度。此外,网络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正常发展,还存在复合型教学人才培养一定瓶颈问题的制约,现下急需一批既懂计算机应用、又具备相关英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果人才后继无力,则有可能导致英语网络教学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单片机 Proteus 网络化虚拟单片机 开放实验室

1.引言

高校实验室不仅要满足课程实验的需要,而且要为科研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基地。它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实验室的开放是实验室生命的源泉,而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1]。我通过分析所在学校单片机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单片机实验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化虚拟单片机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并根据学校现状,对实验室的网络化和单片机实验平台的虚拟化,以及实验室开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2.单片机实验室现状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强,要求有较多的动手实验。实验室的开放性与硬件实验资源的充足程度是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机会的关键所在。目前,我校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2.1实验条件不足,开放度不够。

目前,很多学校都尝试开放实验室,希望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往往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以我院为例,《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实验室的硬件情况是约20台套实验硬件平台,开设实验时,每组3―4人。这样,每次操作的学生只有1―2人。另外,实验课程平均每学期80学时,而实验室开放时间大约50学时/学期,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空闲的。显然,由于实验硬件条件、时间和空间所限,该实验课程的开设条件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2.2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缺乏创新。

由于实验教学时数所限,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都相对简单,并且大部分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提供的操作步骤,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是“傻瓜式”操作。对于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起到思维训练的教学目的。另外,学生所做的实验内容都相对较固定。由于硬件实验箱所限,学生不能灵活完成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内容。这一点不足,在每学期学生做课程设计的时侯,显得尤为突出。

2.3设备管理维护困难。

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常常出现实验箱中元器件烧坏、实验台式电脑的软件平台丢失文件和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都增加了不少人力和硬件成本。另外,对于开放实验室时间,需要额外为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实验室,这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3.基于Proteus的网络化虚拟单片机开放实验室

通过以上对我院《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实验室、实验课程与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论文下面对具有网络化的单片机开放实验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3.1 Proteus的功能。

Proteus是英国Labcenter公司开发的电路分析、实物仿真与印制电路板设计软件,它可以仿真、分析各种模拟电路与集成电路,软件提供了大量模拟与数字元器件与外部设备,以及各种虚拟仪器,特别是它具有对单片机及其电路组成的综合系统的交互仿真功能。它支持的单片机类型很多,支持大量的存储器和芯片,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的新趋势之一[2]。Proteus有相应的网络版产品,支持局域网联网工作,这使得建立虚拟开放的单片机仿真实验室成为可能。

3.2网络化单片机虚拟实验平台。

针对现有实验平台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Proteus软件的强大单片机和电路仿真功能,以及支持网络平网功能的特性,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构建了以下网络化单片机虚拟开放实验室平台,如图2所示。

网络化的单片机虚拟开放实验室总体上包括3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整个网络的管理部分,即图中的网络管理中心部分。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整个网上开放实验室的服务器部分。Proteus服务器上需要安装网络版的Proteus软件,该软件是进行校园内网上单片机系统设计和模拟仿真的基础软件。整个网络管理中心网络通过校园网与学生宿舍和实验室(教师办公室)相连,以便于用户随时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开放”的单片机系统仿真实验。第二部分是校园网部分。该部分基于我校现成的校园网络环境,提供虚拟开放实验室的网络和计算机平台。第三部分是分布在校园内的各种Proteus客户终端。客户终端主要由两大类用户构成,即宿舍内的学生个人电脑和实验室、办公室的电脑。所有的客户端需要安装Proteus的客户端程序。客户端通过校园网络可以随时使用网络中心服务器上的资源包。

3.3网络化虚拟单片机开放实验平台的优点。

首先,现有电子类实验室是封闭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即在规定的课时时间内,学生在规定的场地内,进行规定的实验内容;现有的各种电子类教学实验,基本是进行固定程式的验证式实验,实验所用的元器件,线路板已选好,学生所做的工作仅是对实验箱连连线,使用一下测试仪器、仪表,建立相应概念而已。理论上,以上不足都不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验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采用基于Proteus的网络虚拟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以上不足。

其次,在实践方面,基于Proteus的网络虚拟实验室,一方面,解决了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建立Proteus的网络服务器,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登录服务器学习),使学生能有充够的时间深入了解及研究实验的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得到了鼓励和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网络的Proteus虚拟实验室,使得以下过程成为可能:学生从有一个概念(或想法)开始,然后着手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编写程序代码、调试、PCB设计,最后形成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的训练。

最后,利用Proteus软件建立的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只要配备相应的软件,就可以作为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嵌入式等课程的虚拟实验平台。因此,该实验平台将是一个多功能的、先进的、创新型的、易于管理和维护及低投入高回报的实验平台。

4.结语

网络化虚拟单片机开放实验室不仅合理利用了学生个人的电脑资源,在开发和网络化的实验环境中学生随时都可以做实验,而且网络化的平台降低了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维护工作量。该平台能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玲等.高校开放嵌入式实验室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7):55-57.

第4篇

一、电教工作有计划,有落实

学校对电教工作有中长期规划,规划符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有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学校开学初就抓计划的制定,期末抓各项工作的终结性考核评估,中间抓计划的落实。

我校根据现代电化教学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微机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守则》、《微机室管理员职责》和考核细则等制度,职责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量化了检查、评估各指标,做到了有章可依,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些制度由学校统一制定,在显著的位置镶框悬挂,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加大培训力度,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教师队伍。

坚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现代化办公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能力,也为教师们进行电教研究创造条件。

我校在前年就已建成校园网,本学期主要对校园网络平台重新进行了改建与完善。通过对校园网使用的培训,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网上备课,学校的公告、工作安排通过校园网及时公示,使办公真正做到无纸化、自动化、网络化。学生与家长可以在网上与任课教师交流,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三、电教常规与取得成绩

1、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空间。教师们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乐于创新,能主动选择局域网有关资料(农远资源、自制课件)等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学期教师普遍使用多媒体上课。积极策划并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资源或网络环境进行课改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长虹学生信息素养。在近80多节的校级公开课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选用多媒体教室、电教工具或网络教室开课。

2、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活动播放了多部学生喜爱的科教片、宣传片。实况转播了《开学第一课》。

3、实时拍摄学校少先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学校宣传与教育工作提供真实素材。

4、期初、期末的电教器材收发工作规范有序,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5、完成学校网站的改版,加强校园网的维护和安全工作,保证其畅通无阴;为全校电脑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正常的教育和办公环境。

6、组织教师撰写电教案例、论文,教学设计等,不断学习与积累,提长虹专业素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电教馆组织的各级各类评比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在整个实践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高。一学年来,取得了不定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培训的力度不大,需要更有力度地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

第5篇

关键词:校园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677-02

2010年国家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重点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并明确“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等具体内容。这些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在推动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体现;是学习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提升及长远发展的基础。校园网建设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管理方式的改变

校园网建设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解决我校因地域分散、单位众多带来的管理方面的障碍。校园网建设既具备高职教育的管理和教学实体,还具有开放教育的教学实体,具备高校教学的完整功能。对于这样一个教育集团,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十分必要的[1]。

1.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益

我校目前的资产管理手段还基本上处于传统手工作业阶段(部分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由于信息不透明,数据获取难,很难在决策上做到科学化,造成大量的积压和浪费。比如在实训仪器管理上,学校无法及时掌握实训器材利用率以及使用状态。如果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实训设备管理和采购计划的科学化,就可减少实训设备不必要的采购,节省大量的资金。因此,改变传统管理手段,对学校来讲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2]。

1.3 提供快捷渠道,实现数据共享

学校需要随时向用人单位提供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信息(如平时表现、学习进展、实训结果等),并随时与用人单位协商跟踪学生的相关处理事宜。因此,需要改变目前由于学校数据共享困难,相关部门很难为用人单位即时提供类似服务的现状,建设一个能够实现数据综合利用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相关信息的即时汇集、利用[3]。

2 校园网现状与分析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由两个校区组成,总体来说,两个校区网络均已初步建立,在院本部校园网系统中除了已建成的校园网核心设备、汇聚设备、接入设备外,还配备了防火墙、IPS、防毒墙、网上信息实时监控系统、SAM 计费系统等安全保障系统。在网络出口线路租用上,校本部共租用了三条校园网出口线路,包括:电信100M的互联网出口线路;联通 100M的互联网出口线路;8M教育科研网线出口线路。另外学院在服务器、存储等系统方面的建设相对比较缺乏,主要表现为已建成的一些机架式服务器和低端磁盘阵列系统,主要运行着当前各校园信息化系统,大多现有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已比较陈旧、性能相对比较低下、功能也比较单一,而且在设备分布及管理方面相对比较分散。

从现有校园网建设及运行情况了解分析,当前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设备陈旧、稳定性差

当前校园网中大多数网络设备使用年限已比较长(关山校园网核心交换机CISCO6506 交换机建设于 2006 年(使用年限已 7 年),各楼栋接入交换机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已接近或者超过 5 年),都已经超过了 IT 项目建设的正常生命周期,设备的稳定可靠性方面很难得到保障,而且在安全机制方面的支持也比较欠缺。

2.2 技术落后、负载过重

当前校园网核心设备品牌型号比较杂乱(有锐捷的、思科的等),大多数核心交换机技术也比较落后,支持比较常规的静态路由及动态路由协议,在网络安全机制、地址空间分配、组播安全、小包处理能力等方面缺乏严重的不足,而且当前设备的端口数量也比较缺乏,有的核心交换机端口已经基本用完,无法满足今后网络扩展接入的需求,已经很难满足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应用需求。

2.3 校区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

当前我校关山校区、汉口校区、余家头校区尚未互联互通,无法感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很多协作业务如公文流转等都需要定期到关山校区办理,从而对我校日常办公、人事管理及教学信息化产生严重的影响。

2.4 出口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

当前校园网有2条以上的出口链路资源,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方面,出口资源的实际利用率相对比较低下,而且多链路之间经常会出现有的出口链路比较饱和,有的出口链路比较闲置;另外一方面由于校园网用户P2P等应用的滥用,大量占用有限的出口带宽资源,使得出口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非常低下。

3 校园网规划设计的思路与目标

校园网建设将有效重新组合学校的资源,为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提供开放、高效的平台,将重构学校的管理模式,同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4],信息化校园将帮助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实现以下目标:

3.1 信息标准化

校园网的数据是比较复杂的,包含了学校各个不同部门的数据,比如:教务部门的课程、学生、教师、成绩等;财务部门的报销、资产、工资等;科研部门的课题、论文统计等;实训中心的设备、耗材等。这些数据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遵循统一的共享原则,减少重复数据的产生的问题;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使用。

3.2 资源数字化

在校园网建设中,为了提供高效信息化的服务目的,需要将学校管理、教学过程等重要环节中的非信息化资源转变成标准的数字化资源,使得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和使用深度得以提升;校园网建设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校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体现。

3.3 系统一体化

在校园网环境中,不同部门采用了不同的开发平台来开发本部门的系统,在校园网中应该统筹考虑使用的要求采用统一标准的数据中心、统一的身份验证、统一的接口,实现各部门各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提供一个综合的数据、身份一致的服务平台。

3.4 设施规范化

校园网设施包括布线系统、网络路由交换设备、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统等,通过对以上各系统进行整合,按照需求进行小型化建设,将会为实现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水平的校园信息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校园网设计方案

从分析现状来看,学院校园网当前采用 2台 Cisco 6506E交换机并配置防火墙模块作为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经费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暂先买 1台),两台核心交换机分别建于2007 年和2009年,从使用年限来看已经达到或接近网络设备正常运行的生命周期,另外当前的汇聚交换机大都是采用单链路方式分别上联到两台核心交换机,所以虽然核心交换机是两台,却没有实现汇聚到核心之间链路的冗余连接,没有真正意义上确保校园网骨干的高可靠性。

设计新采购一台主流网络厂商的虚拟化多业务三层交换机作为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现有的2007年采购核心交换机可以过渡为汇聚交换机或者冷备份交换机),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虚拟化交换技术实现两台交换机的引擎有效叠加,汇聚交换机通过千兆双链路分别上联到两台核心交换机,并实现跨交换机的端口捆绑,确保核心网络的高可靠性,同时两台交换机引擎的交换容量有效叠加后,双倍提高了核心网络的交换性能。

每台核心交换机上配置高性能防火墙模块,通过灵活设置虚拟化防火墙及防火墙策略,有效实现外网与校园网之间以及校园网与数据中心网络之间的边界保护,另外两台核心交换机上的防火墙模块通过虚拟化交换技术进行有效地集群,确保防火墙系统的高可靠性。

核心交换机的选型应当同时考虑需要支持无线控制器模块、入侵防护模块、广域网加速及负载均衡等业务模块,从而简化校园网的配置,提供校园网的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充分体现项目建设性价比。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功能、成本、发展预期等因素统一考虑,提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具有数据标准统一、资源信息化强、应用系统广泛、网络安全规范的建设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鲁立.浅谈网络安全技术与校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2):179-180.

[2] 黄琼珍.高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75-80.

第6篇

关键词专业资料室,信息服务,网络,Web数据库,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一6634(2005)03一0087一03

高校专业资料室是学校图书资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室立足院、系,靠近教学、科研第一线,直接掌握院、系的教学与科研动态情况,易于开展定题的信息咨询服务,能够最准确、最快速、最全面地接受并反馈各个院、系师生的教学与科研需求,能够与图书馆在功能与服务上形成有效的互补.充分发挥专业资料室资源的价值,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网络时代高校专业资料室定位与改革

1.1信息服务应适应Web技术的发展

高校专业资料室是专业知识资源的宝库,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随着web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文献信息传播方式、传播速度.然而,目前许多高校专业资料室仍然是传统的服务方式,图书期刊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依然以手工操作为主,普遍存在着文献资源增长缓慢、设备简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滞后的问题.因此,在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由于资料室受到院、系服务范围的制约,一些需要外单位资料的师生、科研人员很难借阅到所需文献资料.

1.2改变重复收藏造成的浪费

各个资料室书刊大量重复,有的书刊学校图书馆收藏,各专业室资料室也收藏.这样就造了一方面是高校图书经费不足,很多图书品种不能购买;而另一方面,有些书却重复购买.

1.3专业资料室之间难以实现资撅共享

一方面是大量的重复,另一方面却是各专业资料室互不往来,互不开放,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如《外国文学》研究,中、外文专业资料室如能交流开放,会给教学研究带来更大的方便.资料室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显然不利于教学科研人员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如果资料室不能尽快改革其现行的管理模式,它与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及资源设备上的差距将越拉越大.高校资料室要实现计算机自动化业务管理与服务就必须加速计算机自动化建设,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改造或取代传统的资料室管理模式,使其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要求,朝着信息化、网络化分析发展,真正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2网络时代专业资料室的信息服务工作

2.1高校资料室应充分利用Web技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使资料室的业务工作和服务职能也向网络社会延伸,因此必须将网络化的应用和发展放在首位,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Web技术的应用,为资料室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利用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在现行

的模式上就可以实现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资料室只要通过校园网,通过关键词、书名、著录、ISBN、

ISSN、索书号等多个检索途径,就可查找到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校图书馆的书目信息尽可再现其上,各

专业资料室的书目数据也可输入其中;能够检索期刊论文,通过打印输出可得到原始文献.校图书馆与专

业资料室直接对话,资源共享,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书刊重复订购的问题.

校园网络环境中,资料室还可下载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数据,把资料员从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开展本专业情报服务,这样,校图书馆将成为学校文献信息的中心及为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文献信息的大本营.各资料室则成为伸向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触角更有针对性、更直接地为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本专业文献信息服务,既发挥了资料室工作人员熟悉本专业的长处,又充分利用了校图书馆的技术力量.校园网络环境下实现的网上资源共享,可以打破各系、部和研究所资料室“各自为政”的局面,而网上各资料室具有专业特色的藏书更受到人们的欢迎,也更体现了校园网存在的价值.计算机应用于资料室,不仅仅是将手工操作转换为计算机操作,更主要的是它将图书资料工作推向了

一个新阶段,加速了网络化进程,特别是顺应了读者对文献检索“快、准、高、广”的要求,真正实现资源共享.IFLA主席韦奇沃斯曾言:“能在信息革命中站住脚的将是那些尽快采用计算机、因特网等新技术,能提供跨时空服务的图书馆界”.由此可见,信息网络时代专业资料室要寻求自身发展就必须加速计算机自动化建设.

2.2web环境下资料室在教改中的特色服务

传统的服务是以书刊为单元的服务,而网络的优势是以章节、知识层次为单元的服务,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专题服务、定题服务等,对新的情报资料进行针对性的摘选,编成信息量大是集中的二、三次文献,为不同学科领域的读者提供研究性的、高层次的、高质量的网上服务.配合学科建设,资料室还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介绍室藏资源,提供数字化信息,把适合专业需要的数据库推荐给读者,并结合本专业特点自建一些规范化、实效性强的特色数据库,如室藏文献目录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学术论文数据库等,正确引导读者使用室藏资源,有意识地培养读者的信息能力和自助服务能力.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电脑、网络浏览等从事文献信息交流、学习和进行科研活动,使教学科研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信息.

3基于Web的专业资料室管理新构想

目前,各类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基于校园网络的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相当完善,不仅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然而,在许多院系资料室内图书资料的管理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由于运行的软硬件平台和系统维护人员的水平要求高,所以并不适用于这些小型专业资料室;另一方面,专业资料室的藏书量较小,一般从几千册到几万册不等,读者人数也较少,大多数单位都没有购买大型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的经济实力.即使购买了昂贵的大型管理软件,往往又很难充分应用其所有功能,从而造成经济与资源上的浪费.为此,我们可以利用Web数据库技术,设计一种适合专业资料室的管理的工作平台.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处理与存储数据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技术,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资源共享,因此数据与资源共享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即成为今天广泛应用的Web数据库(也叫网络数据库).

web数据库技术就是用户利用浏览器作为输入接口,输入所需要的数据,浏览器将这些数据传送给服务器,而服务器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存入后台数据库,或者对后台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等,最后服务器将操作结果传回给浏览器,通过浏览器将结果告知用户.服务器上的后台数据库就是Web数据库.web数据库可以实现方便廉价的资源共享.数据信息是资源的主体,因而Web数据库技术自然而然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SQLServer是微软公司从Sysbase获得基本部件的使用许可后开发出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由于均出自微软之手,使得SQLServer和Windows、115等产品有着必然的联系.事实上以Windows为核心的几乎所有微软的软件产品都采用了一致的开发策略,包括界面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组件技术等,这样在微软的软件中很多都可以相互调用,而且配合得非常密切.因此,采用Windows2000,sQLserverZ。。。的设计环境是目前系统开发的最佳选择.

4基于Web的专业资料室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

利用Web数据库技术设计的资料室管理系统至少应具有:(1)书刊编辑功能:资料室管理人员利用系统数据库著录书刊和删除书刊等工作.(2)书刊借阅功能:资料室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系统很方便的完成书刊借阅与归还工作.(3)书刊查询功能:读者能根据书名(或刊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从系统中迅速检索书刊,实现书刊的快速检索、查询.(4)读者查询功能:根据借书证号查询到某读者所借书刊信息和归还日期.

5结束语

新时期专业资料室能否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成为有专业特色的情报服务中心,与资料员的观念、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及现代化服务技能、创新精神有直接关系.为此,资料员需要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本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专业信息资料.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从图书馆和网络上获取专业信息.应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利用Web技术构建的资料室管理平台,实现资料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资料员还应注重从读者的角度管理资料室,服务更贴近读者,方便读者,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主动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l]李茉莉.基于Web的图书资料检索技术研究〔J〕.情报杂志,2003,(2):65~67.

【2〕高艳华.浅析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资源共享【J].现代情报,2004,(3):174一175.

【3〕李茉莉.高校专业资料室工作新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5,(1):59~61.

〔4]李茉莉.论高校图书馆与专业资料室的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3,(6):29一30.

[5〕郭建蓉.高等学校资料室体制改革及资料员专家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l):76~”.

〔6〕杜云.论高校系级图书资料室的功能和作用〔J〕.图书馆界,2004,(3):37~39.

第7篇

论文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中小学校园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各级地方教育信息网,互联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并连接市、省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形成省、市、县、乡一体化的教育网。

2 校园网在建设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设备安装不到位,配件不齐全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最终由某个公司负责建设项目。中小学校只负责协助工作,具体不参与建设工作。最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验收项目工程。各个专家在最终验收时,只是对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主要设备进行检查。在保证网络能正常、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就认定是工程合格了。这也是合理的。只是在实际运行中,管理员发现部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比如个别磁盘、服务器柜上方的风扇等等。另外,部分设备自带的说明书、数据线等标准配置所附带的设施都没有。这为后来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但经专家验收已经合格了,所以再要索要这些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

2.2 各个学校缺乏计算机及网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时数少,加之又是非考试课目,教育部门和各学校都不重视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的引进。造成好多学校没有一名专业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另外,好多学校存在着一种怪现象:计算机老师很多,却没有一个能真正懂计算机的。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后来进修计算机专业的,属半路出家,工作以后为了混文凭,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根本无法胜任工作需要。领导认为能搞工作、干好工作的老师很多,却实际上没有一个能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校园网的管理工作与维护。

2.3 重硬轻软,资源匮乏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由政府出资,统一采购,设备在当前可以说是一流的。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单纯的硬件设备并不能叫做校园网,网络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软件来实现,软件建设应是校园网的核心内容。然而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中存在重硬轻软的倾向。有的学校认为配置越高越好,热衷于购买新高档机,盲目追求潮流,致使购买设备使用率不高,成了显示办学条件的陈列品。例如,学生机房中无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教师在上课时无法控制学生上机行为,导致学生自由涣散,上课时聊天、玩游戏、上网。教师顾此失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教育资源网上的资源少之又少,而且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教师只好在互联网中寻找所需的资源。这样增加了教师信息检索的时间和难度。

2.4 资金的一次性投入,校园网的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公立中小学校全部是财政拨款单位,学校不收学费,经费由各级政府部门全额预算。建设校园网的设施同样由政府出资。政府部门一次性购买校园网所需的各种设备。各个中小学样无需资金负担。但在以后的运行中,管理与维护的费用由各学校自己出资。好多学校由于生源差,财政经费预算少,维护日常的教育教学开资的经费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来管理和维护校园网了。学校为了省电费和维护的费用,学校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只在迎接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启用。

3 解决的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1)教育主管部门(电教中心)应该加强各学校的监管力度。各学校网络管理人员也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校园网设备的查收与登记工作。同时管理员将厂家提供的所有硬件设备配置说明清单与实物进行对照检查,列出所缺设备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与厂家签订的设备售后服务承诺合同规定,及时联系厂商,进行设备的更换与完善。

(2)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多途径吸引培养人才,面对计算机及网络专业教师奇缺的现实,县级教育部门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外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到西部基层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制定的优惠政策要从待遇、政治地位等多方面具有吸引力,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把高学历、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让他们学有所用,推动中小学的校园网的发展。

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既要对他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也要对他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还要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现代教育的研究者和开拓者。使他们自觉地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结合各地实情并探讨筹集资金的成功方案,①惠普:租赁模式的先驱,租赁方式在国外已经被普遍接受和应用,许多即使有资金条件的企业也更愿意租设备而不是买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大量减少资金占用,而且对于那些高科技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快,淘汰也快,租比买更划算。

从2000年以来惠普公司与我国政府及教委签约,采用惠普租赁方式协助我国多所中学建立计算机教室,并参与了众多的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从全面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到具体的信息中心、教育骨干网、校园网以及电子教室等不同的全面解决方案。

②整体解决方案,各级教育部门应投巨资实施“校校通”工程。在所有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建成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同时要拓宽思路,引进时市场机制。由于受我国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完全靠国家投入来发展计算机网络化教育是不现实的。而且,受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把握不够等原因的影响。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引进市场机制。

在未来的实践中,校园网建设将出现以中小学为主体与公司、企业联合办学的网络教育模式。与公司、企业联合,中小学不仅可以获得资金和设备支持,而且可以帮助培训师资队伍,同时企业也能发开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课件,从而获得利润回报。

4 重视校园网的软件配套建设(资源建设)

由于在校园网建设中偏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的建设,结果造成“有网无车、有车没货,更缺驾驶员的现状”。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动老师大量地编制许多低层次重复性的教学软件,结果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基于这种情况,一定要从观念上进行变革,在校园网建设之初,要有师资培训先行的理念。只有这样,在校园网建成之后不至于闲置。

同时还要积极创建校园资源库。发动教师为校园网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和学法指导,有选择地利用现有素材和通用平台,按照教学理论对媒体的要求,建立全新的、基于web的学科资源站点,这样的站点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交互性,既适合教师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总之要加强开放意识、大资源意识,加强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玉芹.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5.

第8篇

关键词 在线考试系统 B/S结构 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也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作为教育评价和衡量学生能力的考试也正经历着无纸化和网络化的飞跃。网络的开放性和分布性的特点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巨大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网络技术的考试系统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基于WEB技术的考试系统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意义

网络考试系统具有降低考试成本,解决繁重的考务工作的优点。它可以免去教师大量的临考工作,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教师也无须去做考后的阅卷、统计、分析工作,计算机可以自动判卷,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序、汇总。实现无纸化考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试卷是随机组成的,不存在试卷的泄密和考试作弊问题,使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目前,基于网络考试面向的主要是社会上的培训认证考试(如微软的各种认证考试)和远程教育的考试。一个成功的基于WEB的考试,需要一个好的网络环境,一个好的考试平台和一个好的题库。但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的基于WEB的考试系统的实现是―个复杂的过程,考试平台和题库的研究要依靠软件开发专家、被测学科专家和精通考试理论和命题的专家三者的合作。因而对于有极大市场的社会认证考试,必然会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3 研究过程与实施方案

该论文将根据笔者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而编写,同系统以局域网(校园网)为平台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使在校学生仅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课程的考试,教师则可以进行试题库的编辑、信息维护工作和组卷工作。该系统主要用于半开放型和组织型,组织型是以班级方式申请,在教师指定的机房定时定点进行考试。半开放型是指学生也可以在学校机房之外的其他机上远程登录,不择地点进入本考试系统。

在实施方案中主要介绍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所选用的服务器平台、数据库开发工具及每部分所采用的处理技术。最后介绍了本考试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3.1 采用B/S体系结构

整个系统采用Browser/Web/Database的3层体系结构。B/S的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配置WEB浏览器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浏览器发出请求,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工作全部由WEB服务器完成。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它扩展了SQL Server7的功能、可靠性和易用性,增加了许多功能。

3.2 应用开发工具

基于WEB的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得到的信息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以HTML文档的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是内容相对稳定的一些文档、资料。动态信息是指创建含有数据库信息的动态页面,也就是将WEB与数据库系统相结合,提供对动态文档的访问和显示。在网上考试系统中,许多内容都是以动态信息的访问为主,例如:学生的注册、考试;教师对题库中试题的增、删、改;管理员组建试题以及信息修改等工作都与后台数据库密切相关。因此要求WEB服务器的HTML文档页面必须是动态的,能够反映最新的数据库信息。

对于静态信息,该系统主要是用HTML和页面制作工具FrontPage2000实现的;动态信息是通过使用脚本语言编写ASP程序实现的。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用户注册:用户可以进行注册,然后登录。实现用户远程注册,用户输入想要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提交之后由系统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就给出相应信息,如果不存在,就把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写到数据库中,完成注册。

用户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增删用户,以便维护考生的信息。防止非授权用户登录,同时也可以通过考生填写报名表的方式,统一输入用户信息。

试题模型设置:设置各科目试题的每种题型的数量和分值,为以后的多样化组卷提供了基础和灵活性。

试题库管理:分科目,对客观(单选和多选)和主观两种题型试题库的管理,使试题的增删、编辑更为简便。管理员可以向题库中添加各种类型且符合要求的试题,为做成一个适合各个科目的通用考试系统奠定了基础。

试卷生成:可以指定试卷的各题型的数量,从试题库里随机抽取试题生成一份原始试卷。极大地提高了出卷效率,为一些面向社会开放的常年考场,提供了海量试卷资源的有力支持,也可以被广大教师用来辅助教学和测验。

计算机自动阅卷:该系统不仅考虑客观题的阅卷,同时应用语义分析法,初步实现主观题的自动阅卷,然后马上显示出考生分数。具有更好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试题的呈现和阅卷的标准都是严格统一的,使考试更加公正合理,具有权威性。

成绩查阅:考生考完以后,管理员应该能对所有纪录进行查询,并应该可以删除指定纪录。可以进行成绩归档,也可以为以后的考试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4 结束语

该论文依托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平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学院在线考试系统。对教师组卷和学生答卷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价,为改进教学指明方向,同时通过不断调整试题库,最终系统将能够生成一套更合理的试卷。并通过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客观题和主管题的自动组卷和自动评卷。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该考试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守华.基于Web的课程网络教学网站的开发与应用[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01).

[2] 洪增斌,周剑敏.基于WebOffice控件的网络考试系统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07).

第9篇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216-0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开始走向普及性应用,各类现代高科技的技术产品开始服务于教育。20世纪末,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高度关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并把它提升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这样的高度。一些先行的学校,在开展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后,开始思考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性、系统性与应用的效率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于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数字信息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增强校园的业务功能,提高校园工作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校园管理水平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和网络及设施的数字化,实际上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从总体上看,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中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但同时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一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依然处在较低水平,缺乏统筹有效的投入机制。二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的普及性仍需要提高,在实施过程中,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也普遍存在。要做到人人都能享受到新兴数字化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捷的学习和管理方式,还需要继续深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

2 校园数字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

2.1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校园数字化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实施应用,需要把建设数字化校园早早地提上日程,这样才能使学校的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2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校园数字化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快速发展,使社会的整体运行节奏加快,人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由于传统的校园教育方式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为了适应知识发展的速度,必然要求知识的流动速度与之相适应,如果知识的流动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就可以使学校的教育突破时空限制,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而校园数字化正是满足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个教育教学中心。

3 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既有传统校园的观念,又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中的深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校园建设的重点。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既是网络化、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也是校园数字化发展的基点。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数字化,我认为:校园数字化,主要是教学手段、资源以及管理的数字化。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提高,都是源于生产手段与生产工具的变革。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教师人手一台电脑、移动硬盘(或U盘)等,都是教学手段的数字化,这都是校园数字化的基础。实现教学课件、教案、试题、参考资料、论文等材料的完全共享,则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起到辅助作用。教学管理是一个学校存在并能够运行的基础。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是格外重要的。

4 “数字化校园”的应用。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当代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学校,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4.1教学方面

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建立,对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更是起着推动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建设数字化网络环境,实现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利用论坛、留言、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的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更为和谐,随之教学效果也必然事半功倍。

4.2管理方面

引领和组织师生们参与到校园数字化的使用中,灵活运用数字化信息的相关资源,使校园内的各项工作在网络中都有对应,实现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以便于上下级部门之间沟通的更迅速便捷、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更加顺畅,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校园数字化作为一个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学习、教育平台,是新时代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校园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引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真正做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也能使管理者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更方便、更直观的管理,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及时,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把现代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带进校园,使学校教育数字信息化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摄取各种新的知识,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走在时代的最前端!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资源共享;服务;校园网

      目前,不少学校的校园网在功能定位上不准确,只开发利用了部分功能甚至成了摆设,浪费了宝贵的网络资源。把校园网当成是面子工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的校园网成了摆设,极大的浪费了网络资源;一些学校意识到校园网给教师备课带来的便利,购买一些课件、教案软件或者教学光盘,放到校园网上,供教师参考。对于教师来说,这些资源是宝贵的,但是,随着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许多资源已经过时,很多学校原有的校园网软件已不适应教育城域网环境下的互通互联的要求,对教师备课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校园网从广度上讲,覆盖专业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美育、体育等,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和信息交流上均起着重要作用。

    从深度上讲,校园网正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学校与社会、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质量。

  准确定位校园网,充分利用其功能,要明确校园网服务的对象。校园网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它所服务的对象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一切关心学校建设的人,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有效的信息,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的功能。

1.校园网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联通世界,获取资讯。但是网络也不是万能的,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源,如何才能从中选取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这就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在网站建设中的整合作用。许多校园网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常常几个月没有内容更新,使网站处于无序运行状态。没有信息流,就谈不上为用户服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仅仅要求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还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访问、使用校园网。

2.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实现教育思想的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加快校园网进程的保障,利用校园网和计算机教学平台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网络化的强大信息量,电子化、声像化的生动情景,实物显示,人机对话,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师生的素质,也促进了教育思想的更新。国际上已明确提出:“教育是学习,教育是交流”。在信息的社会,教师时刻会被学生超过,因为在接受信息这一点上,教师与学生经常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再像旧教育那样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现代教育中的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主角”,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校园网在学校中的应用

3.1实现网上读书活动

图书阅读、科技活动、艺术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等。活动的方式可以以网上多媒体和通讯的形式模拟进行,也可以实际操作执行,或二者的结合来执行。

    利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在线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杂志,通过网络建立电脑导读系统,网上图书阅读活动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学品位。为了吸引学生反复访问,可采用类似“连载”的方法。在论坛中可以对某一感兴趣的故事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将你写作的故事文章张贴在上面供其他同学观赏,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2实现网上科技活动

     工艺制作、模型制作、电子制作、电脑知识学习、打字,每项分为操作指导和操作训练。利用计算机网络可构造微型世界,支持某些创造性、探索性科技活动,还可按主题如计算机、数学进行合作化的科技学习。

3.3实现网上艺术活动

将网络引入艺术领域,可开展电脑作曲、动画制作和艺术欣赏等活动。通过艺术画廊,学生可以欣赏绘画、摄影和音乐,例如让学生使用音乐作曲软件进行谱曲,发挥学生音乐创作性,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交流。计算机网络能创造看、听、写、练为一体的活动环境,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品位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4实现网上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组织的艺术节、运动会、演讲会、作品展览、社团、主题讨论、论坛等,每项校园文化分为信息、设计、评价和记录。例如在网上可开展电脑知识和电脑应用作品竞赛评比活动。论坛是虚拟社会中的一个专门兴趣小组。通过发送消息,就可以向其他有类似兴趣的人问问题或与他们共享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检索含有消息的文件和程序。这是一个众人参加的活动,可按文化主题开展。网上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基地,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网络通讯等技术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全面的素质发展。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组织工作、人际交往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更多的需要学生去主动参与,学到课本所不能学到的东西,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从而推进教育改革。

4.校园网具体应用案例

     2006年,我校实现了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校园网能干什么,已建成的校园网如何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为此我校成立了计算机网络中心,并开发了自己的校园网站(sqsyg.cn),经过多次修改,网站内容也逐渐丰富,我尝试着提供一些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内容,下面就以我的尝试,来谈谈我校如何利用校园网为教育教学服务的。

4.1建立FTP网络存储空间(FTP://192.192.0.3)

    电脑备课,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数据啦!自己的备课资料,可能在一秒钟之内全部丢失,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也许还会发生。使用FTP服务,可以保证24小时在线服务,并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您可以在任何一部上网电脑上对您的文件进行编辑修改。使用方法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登录页面进行登录。(ftp://192.192.0.3)每人一个自己私有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做到数据的安全。通过学校网站提供的公共帐号(ftp://192.192.0.3/gg:gg进行临时文件的传输,这个帐号的使用范围限定在校园网内部,确保数据资料对外的保密性,又对内部完全共享,方便老师使用。

4.2建设音频视频内网点播系统(内网访问192.192.0.5)

     学校电教资料中也有许多优秀的音视频资料,如:中国四大名著、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历年的学校组织的春节文艺晚会 等这些内容在电视台播出,学生和老师只能被动收看,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料放到网络服务器上,建立实时点播系统,组织起来为教育服务就更好了。

4.3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局域网\192.192.0.5)

     校园网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教育,我校师生在校园网使用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分散于各位老师的电脑中。我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源库,将教师备课的资料、教案、各册课文的素材、学生的作品等组织起来,方便每一位师生使用。一高教育资源库包括媒体素材、文献素材、工具软件、教学课件、电子图书、教学论文、备课资料等栏目,并将逐步充实其中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校园网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每位教师的支持,教学软件库、资料库、素材库信息资源的丰富,必将带来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使学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动学校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新民.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6。

[2]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J].?电化教育研究,2002。

[3]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5版 2008。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网络;校园建设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从1994年CerNet成立开始,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教育信息化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在逐步迈向熟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最早期的“单机应用阶段”迈向“基础网络化阶段”。目前已进入“应用普及阶段”和“数字化阶段”。由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逐年增加,使得教育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期,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也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程度的具体体现。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二者之间是互利共赢“相辅成而得益彰”的关系,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需求和支持,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又助推和带动了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的定义之一,就是把模拟形式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数字形式。数字化校园则是高校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对高校的管理、科研、教育、课题以及生活服务和发展目标等内容进行数字化整合与集成,并实行统一用户、统一资源和统一权限控制的管理,把高校打造成为现代化、具有高端科技的学习乐园。

(二)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首先是拓宽了高校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维度,其次扩展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功能和效率,而且让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发生质的改变、实现质的飞跃。教学模式的数字化,不仅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且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更为学生创造出多彩丰富、图文并茂精彩的学习环境。为高校的办公、服务、安全、制度等管理提供了便捷,在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高校立足长远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三)数字化校园的结构

高校数字化校园结构,就是高校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硬件与软件构成的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一系列的集成服务系统。把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紧密连接起来,通过网络将高校与外界架起一座信息桥梁。

1.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管理系统,以互联网B/S管理为模式,以数字化为平台,用一个帐号进行高校教务教学管理,并且高校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灵活地定制符合实际的教务管理。

2.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多模块综合信息的管理系,包括教务公共信息维护、学生、师资、教学计划、智能排课、考试、选课、成绩、教材、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等管理,以及学生综合信息查询、教师网上成绩录入等模块,可以帮助高校实现全面的自动化教学。

3.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高校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提高办公效率,使高校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实现共享信息,改变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与管理,为高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高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数据库和非接触IC卡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辅助手段,将校园的各项设施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方便快捷的生活、学习环境。一张卡便可完成开门、考勤、就餐、借书、用电等活动。

5.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用户通过目录服务系统,可以轻松获得所需信息。高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是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平台,有力促进了高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二、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走向新世纪的必经之路,高校在软硬件两个方面均做出了很大努力,虽在前进中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

对数字化校园没有做深刻的理论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盲目跟风,不进行严格的研究论证,就开始草率投资兴建,等校园网建设成了,却成了面子工程、献礼工程。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高校教育建设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三)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以软硬件相结合、科技和技术相促进的系统工程。可许多高校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在硬件的建设上不遗余力,而在软件的投入上又及其吝啬,形成光顾修路不管造车的局面,虽然具备了先进的网络系统,拥有了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不能完全彰显科技带来的高效率、高利益。

(四)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

高校各个部门系统各自为营。由于高校一般都是先建校园网,然后开展数学化校园建设的,而在使用校园网期间,一些部门就已经使用其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懒于进行系统与信息的更新,出现系统之间信息的不一致,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从而使数字化校园形成信息孤岛。对整个校园网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五)对应用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由于网络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在思想上技术能力上还没有完全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出现了滞后现象。而高校对应用人员又缺乏专业培训,高校缺乏网络数字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先进备维护出现空档。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已出现了人的素质和先进的环境条件不适应的矛盾,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推进。

(六)网络和信息安全意思不强

高校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意识不强,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应用的大面积推广。校园网信息对防毒防黄、安全检测和入侵检测等项工作不能持久开展,对恶意代码、黑客攻击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高校进入数字化校园后,虽然方便了了学校各部门的信息联络,但也相应的带来了更多诸如电脑病毒传播、电脑黑客破坏、非法访问造成的失密、泄密等安全问题。

三、解决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的对策

面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高校必须认真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防萌杜渐。并将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这样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整合资源,加强数字化校园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理论研究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提,高校应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改革、科技研发、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等战略密切结合起来,统一步伐、共同发展。把高校各项工作全部纳入数字化建设的规划之中。积极整合资源,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制定阶段性建设任务时和长远发展目标。做到统一标准,规范接口;发挥高校现有信息化资源,形成人力资源、学术理论、知识探究的庞大的信息集群和数字化空间。建立高校综合管理应用平台,拓宽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实施,这才是支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CIO机制,制定相对稳定的权威组织和领导机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动态探索,实践过程。要将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高校的宏观战略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任务不是高校现有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所能够管理或统筹的,要成立跨部门的由高校主管领导牵头的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实施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组织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专家小组负责对工程的技术路线,方案和产品选型等重要技术问题进行顾问、评估、论证和指导。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和强化管理,充分发挥高校领导的核心作用,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和决策的顺利落实、保证数字化建设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力的投入力度。对建立起的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机制要积极参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决策,使高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强大的支撑点,由点到面,全面加快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

(三)加强校园网基础建设,扩展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校园网基础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平台,也是数字化校园的生命源泉,其建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数学化校园使用性能和发展前景,校园网基础建设必须要切合高校特点,突出务实性、开放性、先进性、全面性的原则,制定设计严谨、成熟先进、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在校园网基础建设中必须做到需求科学、设计合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其设计规划和建设不但要考虑近期的利益,更要着眼于数字化信息的长远发展,为系统的更新进级留下充足的空间。此外,还应加强软件建设,避免出现“有路无车”的现象。

高校数字化信息建设是一个立体性工程,高校各个应用系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虽然在工作中各有各的独立性,但是应用与应用之间存在着依赖性和互补性,信息依赖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高校疏忽了总体规划,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的尴尬局面。科学规划、总体建设、统一发展,高校数字化信息建设才能各应用之间建立连接,形成立体。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来往,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

(四)开展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完善网络安全系统。高校应本着放宽思路,展望未来,紧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组织计算机网络科研人才,开展对互联网尖端技术的研究,建设高校科研计算机网络高速通道;积极开展数字化信息的研发和应用,全力推动高校数字化信息规划和实施。并在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防御工作中,做好技术层面和行政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网用户身份认证管理。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应是一个高效,安全经济的计算机系统,它将为校园网中的其他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安全,实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可以向校园网提供一条安全便捷的数字化信息通道。

2.对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网络监听一般都是主机被动地接收在局域网上传输的信息,不能主动与其他主机交换信息,技术上没有修改网上传输的数据包。所以网络监听是很难被发现的。高校对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首先是从逻辑或物理上对网络分段,其次是以交换式集线器代替共享式集线器或使用加密技术。

3.防止地址盗被用。在高校局域网中,恶意捣乱盗用别人的IP地址的事件时有发生,盗用IP地址后,电脑不仅不能正常使用,还会频繁出现IP地址被占用的提示对话框,给校园网安全和用户使用造成极坏的影响和不便。用户需要提高警惕,把IP地址和网卡的MAC地址相互捆绑就能杜绝此种现象。

第12篇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

 

所谓“一卡通”,是指以一卡为信息载体适用于校园管理和消费的网络系统。在学校内,凡是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身份识别的地方均采用卡来实现。通过将学校各个系统连为一体,动态地掌握持卡人的情况,替代校园传统日常生活所需的学生证、图书证、就餐卡、医疗证、教师工作证等证件和现金交易,实现了餐饮消费、证件、考勤等功能的智能化和电子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改善,校园数字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卡通”逐步深入学校,并在学校的管理、资源和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一卡通”在校园管理建设中的作用

1.1提高生活与学习的便利

在没有实施校园“一卡通”之前,学生每天需随身携带日常学习生活需要的饭卡、上机卡、图书证、学生证、储蓄卡等证件,不仅携带不便,还会经常丢失。而现在,学生手持一张卡就可以在校园内方便快捷地完成就餐、购物等各种校内消费,还可以实现图书借阅、上机、出入门禁、医疗、自助洗衣、用水用电、自助复印、考试管理、学籍注册、学费缴纳等若干活动,大大提高和改善了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1.2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一卡通”在方便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提升了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采用“一卡通”系统能够极大地改善学校依靠传统人工和手工大量作业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堵塞和管理漏洞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各部门管理信息的全面有效整合,为有效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创造了平台。

1.3节约管理与支出的成本

使用“一卡通”不仅提升学生管理效率,还使得一些棘手的管理问题变得简单,有效地节约管理与支出的成本。第一,防止恶意拖欠学费。论文格式。通过严格审查学生基本情况 (属贫困生和临时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费的除外), 针对恶意不交学费的学生,控制好该卡每学年投人使用的第一关,不交学费就无法进行学籍注册、成绩登录以及其他活动。第二,节约日常水电费用。通过“一卡通”来控制,可以节约大笔水电费用,没有“一卡通”的人就不能在学校的澡堂洗澡。据了解部分高校在使用“一卡通”之后,不仅节约了水电资源,而且还有收益。第三,节约人员提高效率。论文格式。“一卡通”一卡多用以及数据共享的特点,免除诸如在办理图书馆借书证、考试证、食堂就餐卡等证件的补发工作,节约了人员编制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办证工本费。论文格式。第四,减少和杜绝“小金库”。使用校园卡的电子支付功能,可以使校园内的现金流量大大减少。这样不使规范了校内收费管理,而且还杜绝可能发生的经办人员挪用公款的漏洞,从而使各个服务机构的收入透明。

1.4增加合作与经营的收入

由于校园“一卡通”具有电子支付功能,校方可以通过招商或与多家运营商进行合作,学校可以通过收取对商户的经营和管理费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便利和优惠,如餐厅、超市、商店、电信服务、洗衣店、复印社、书店、礼品店等都是可以合作对象。这样不仅校内食堂、体育场馆、机房、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增加了消费收人,还培养了学生在校内消费的习惯,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将提供有偿服务机构的账户资金集中起来,有利于学校调度这些资金,改善学校资金运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5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

对于学生手持的校园卡可以与银行卡通过系统平台与银行后台对接,实现可以直接通过银行卡对校园卡进行圈存。这样,一方面可以免除学生在存取现金时的不便,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实现学校与家长的信息互动,使得学校的管理显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校园“一卡通”系统,随时查询自己的子女在学校资金使用的详细情况,有效掌握子女消费动态,从而及时通过异地补存款以及纠正子女的一些不良消费习惯。

2.“一卡通”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成熟,校园数字化建设日益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建设已成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全新的管理模式。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一卡应用技术的成熟也为校园“一卡通”系统建立提供了保障,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其功能覆盖了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后勤及校园生活等各方面领域,是将校园综合管理以及金融服务融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系统。校园内实现“一卡通”管理已成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3.关于“一卡通”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和建设,使高校的管理工作进入网络化管理的时代,提高了学校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但在应用和建设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统筹规划工程和拓展应用功能

和建设其他大型信息平台一样,校园一卡通的工程建设应做到整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和规范管理。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论证,制定出“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还要考虑相关资金的投入以及目前学校相关管理系统现状,在具体实施的环节上实行分期实现和逐步到位。院校要将工作需求作为出发点,实现“一卡通”系统校园本土化,对系统的使用功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考虑部门工作实施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针对软件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并彻底解决,以期系统更加符合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目标。

3.2选择合适模式和加强沟通协作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和应用有多种模式,如开发模式、资金筹集模式、网络建设模式、用卡模式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深人比较和研究的,如在开发模式上,就有“校银企”和“银校合作”两种模式选择,前者分别对银行和集成商招标,受银行限制不大,后者一般先对银行进行招标,再由中标银行选择集成商开发;再如网络建设模式和用卡模式,有的院校会专门铺设“一卡通”专网,而有的则利用校园网,使用专用网可使系统运行可靠和更安全,易操作易维护,且方便保证数据完整性,但专用网络铺设成本相对较高;在用卡上又有些学校采用“物理分离,逻辑统一”(即银行卡与校园卡物理上分开,但逻辑上统一且有机结合),有些实现“一卡合并”(银行金融卡和校园IC卡合二为一)。两种方案又是各有利弊,各种模式的选择都需要学校进行深入斟酌,都需要和银行以及集成商之间做好沟通工作,注意处理好学校与银行和集成商的关系。

3.3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行政统一

“一卡通”的正常运营需要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工作岗位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建立“一卡通”中心管理体制,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加强行政的统一协调,理顺各项操作规范要求和建立执行制度。同时,适度考虑学校有关部门的利益,适当调整学校原有政策和制度,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期减少校园“一卡通”建设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建设。对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情况,相关责任人要做好监普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总结经验。

3.4规范数字信息和确保稳定安全

“一卡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身份识别,因此必须保证每张卡信息对应的唯一性和准确性,规范各子系统使用部门的相关数字信息。由于信息是校内多部门之间共同使用,特别是第三方软件的接入,因此要对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十分严格,按照金融级的安全标准,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来建立信息源。另外,校园“一卡通”系统规模较大,网络接点多,因此对“一卡通”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网络安全问题等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校园网络的畅通和信息安全,确保师生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失和工作、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3.5统一品牌形象和营造社会效应

“一卡通”各个系统运行流程设计体现出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章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行为规范体系。这种刚性化管理特征打破了传统的人工处理事务的主观因素,为优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空间,盘活办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学校可将自身品牌形象要素充分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以至每位师生员工行为当中,使其在长期熏陶感染下行为得到规范,素质不断提高,也促使高校能够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一方面学校对外可以更加地吸引生源、社会资金、优秀师资甚至获得政府的政策倾斜,从而增强办学资源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对内可以增强师生员工自豪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校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提升和优化,从而营造出更大的社会效应。

综上所述,校园“一卡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是促进管理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高校数字化生活的重要媒介。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提供极大便利,而且也会极大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服务和科学决策水平,成为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标志。这就需要我们以此为契机,通过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路,从而将高校的管理水平再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春雁,朱文英.2004-2005校园卡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下)[J].教育信息化,2005,(5).

[2]杨子云,罗洪泽.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与实践[J].金卡工程,2007,(1).

[3]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0.

[4]王学敏.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一卡通系统的安全性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