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工程就业方向

生物工程就业方向

时间:2023-05-30 09:3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工程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工程就业方向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改革;生物产业;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42-03

生物工程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信息科学等相互交叉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将生物工程、轻工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等专业都归并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升级为一级学科。据统计,2003年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165所,随着生物技术热,到2013年增加到231所。但在实际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设计中,由于办学基础、办学理念存在差异,各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办学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则将生物工程专业列为“红牌”警告10大专业之一,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产生焦虑,并产生心理负担,这也给本科教育提出新问题。部分高校通过修订大学培养方向促进就业,有提出加强实践教学、自主创业、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促进就业。本文根据作者在无锡国家高新区挂职工作经历、国内多个生物科技园区调研和在江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教学经验,就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形式下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把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列为7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等主要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许多省、直辖市、地方城市也纷纷制定各自的生物医药的发展计划,并大力发展专业化的高科技园区,比如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苏州纳米园和无锡国家生命科技园等,这些园区地处发达区域以吸引大批高科技人才进行创业和就业。生物技术产业由于进入门槛高,投资大周期长,技术更新快,国内外交流频繁,因此大部分生物产业分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每年的973、863和国家自然基金等投入研发近百亿资金。美国2009年生物医药公司就投入研发653亿美元,而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投入研发资金规模较小,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因此相比之下我国对生物科技的研发投入资金较少。另外,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力不足,特别是一些高利润的生物药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而我国企业和研究单位只能进行仿制,存在知识产权冲突问题。从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来看,高污染、高能耗的发酵产业难以为继,比较典型例子就是谷氨酸(味精)企业大量关闭,一些高能耗、利润低的产业大量搬迁到内蒙古和新疆、东北等人口密度低、煤炭丰富地区;将来新建生物企业所需环境处理设施和运营成本占产品成本较大比重,需要考虑技术升级如清洁生产工艺。另外,一些低利润的生物产业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遭到欧美的反倾销抵制;在中国,对肉类需要造成大量粮食需求,一些以粮食为原料的低附加值发酵产品面临淘汰,例如中国禁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对于传统酿造产业,啤酒在中国已经接近饱和且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白酒也是传统工艺且主要靠营销,此类行业招聘人才将减少;而未来,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将会有很好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需要有增大趋势。对于酱油、醋等发酵调味品,由于近年餐饮业发展,该行业也增长迅速。

二、我国生物工程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生物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对生物工程类的就业进行调查,该类专业就业面一般,工作对口度一般;起薪低,为2495元,在92个专业中排名倒数第四,而且调查发现跳槽对薪酬涨幅影响一般,五年后收入低,综合满意度低。就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卫生医疗、耐用消费品、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等,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北京、东三省、湖北和四川。

生物工程类专业曾经是高考的热门,但是由于该行业投入大、周期长,我国生物产业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也因此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调查发现大一的新生都为将来发愁,开始考虑个人的出路,包括: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更有甚者,一些二本院校的大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考研,父母也对读此专业的孩子将来就业发愁。对于研究生,只有少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研发岗位,而大多数国内外高校生物工程类的毕业博士生几乎都是进入高校和研究所。名牌大学的许多毕业生大多选择去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深造,造成人才的流失。在国内就业的,生物工程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较少,部分毕业生转向其他行业,部分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的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专业人才,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和起到引领作用。我国有众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类专业,通过比较课程理论体系发现,大部分高校包含: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差不多。不同的高校由于研究背景的不同,专业课和选修课差别比较大。比如,河南工业大学的专业课开设:生物工程设备、酿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分离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等;南京工业大学开设: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设计、生物工艺学等;江南大学开设:酿酒工艺学、微生物育种、生化工程、生物下游技术、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等。此外,各个高校还开设各种选修课,让大学生了解生物工程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从目前产业发展和就业分析,生物工程类毕业生主要覆盖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等,而生物环保则有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关于课程的设置,各个高校也根据自己特点进行区域特色开设,比如江南大学以传统发酵为基础,设有酿酒工艺、氨基酸工艺和酒精工艺学等专业课,中南大学生物工程是以生物冶金为方向,而华中农业大学是以微生物和农业为方向。另外,比如广西大学开展区域特色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地安排好涉及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技术的课程,并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也参加该计划。该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物工业界的未来发展需求,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造就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擅长发现并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生物工程产业国际竞争力、引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从实践看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多了解企业发展运行,与社会对接;但是,由于生物企业的行业特点,对其核心技术采取保密措施,大学生难以接触生产和研发的一线车间。

针对目前生物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理念出发,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可以做一些调整:(1)传统发酵已经很难吸引大量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比如氨基酸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酒精工艺学等可以合并成一门课程,而酿酒工艺学则还应加入动手实践和品酒知识,以满足目前社会要求向上发展趋势。(2)针对生物医药发展的趋势,开设生物制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等研究生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可采取短课时或合并课程,进行普及性的教学。(3)从上游的基因改造、育种,中游的生化工艺,到下游的分离,都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从感性的直接接触过程强化专业学习和动手技能。比如江南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大三就开设选导师,大四整个学年都在实验室做相关毕业课题。(4)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创新研究课题,通过竞赛给予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和实验设施。通过实践参与课题,感性地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促进就业和行业发展,一些文科经济类课程的开设也是必要的,但是不适合占太多学时。比如,开设生物行业法,包括合同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生物伦理与生物安全,开设综合学科,包括交际学、谈判学、心理学和压力管理等。另外,要求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到学校为大学生做报告,以了解行业科研状态和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开阔大学生视野,培养其兴趣,使其在就业时候能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样大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工作。

四、结论

我国的生物产业也正沿着“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撑,社会集资作为补充”的健康方向发展,生物工程正在将越来越多实验室中的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通过自身教学改革和调整,使大学生更具有创新力和对行业的热爱,并积极提高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扩大就业面选择范围。随着生物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卢碧林,张敏,毛治超,赵红静.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教论坛,2006,8(4).

[2]胡廷章,胡宗利,涂昀,王贵学.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3]赵辉,凌宏志,王葳,韩晓云,吴国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黑河学刊,2013,(01).

[4]庞宗文,阎欲晓,刘海东,白先放,冯家勋.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2,(04).

[5]张荣珍,饶志明,堵国,成徐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巡礼[J].中国轻工教育,2009,(2).

第2篇

因而,学生在报考时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而应结合自身兴趣、性格及职业规划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拥有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培养目标

生物类本科专业基本分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大方向,以及师范类。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

生物专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在我国范围内,其目前的就业形势却相对有点“冷”。很多相关岗位通常需要求职者具备极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操能力,因此仅持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是较难找到对口工作的,生物技术专业在2010年已被教育部列为10大“红牌”的本科专业。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优势 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

第3篇

1.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设计总体实践培养计划

根据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参考国内其他高校的专业建设,课题组组织专家教授开展了5次关于生物工程专业方向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的研讨,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实践培养体系。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理论实践并重,校内校外并举,校企共同培养”的应用型实践培养体系,并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与优化要找准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以适应宁夏生物发酵产业强、人才需求量大的产业特点,与地方形成互利共赢、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食品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实践性强、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更要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解决企业各种难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1.2改革优化本科生物工程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根据宁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要求,需要对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方面、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综合技能培养方面、创新能力培养这四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改革,所以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这3个方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进行课程改革,同时依托于食品学科的生物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根据农业院校学科群的发展状况,丰富食品行业各个领域的知识及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根据食品生物课程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实践课程设置上做了如下的调整:

(1)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2)强化综合实践效果,设置综合课程实验;

(3)设置三个综合实习模块:生物反应与发酵工程综合实验实习模块,涉及的课程包括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原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学、氨基酸发酵工艺、有机酸发酵工艺、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等;果蔬产品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原理综合实践模块,涉及的课程包括生物化学、果蔬采后生理、果蔬保鲜技术等;机械与设备综合实践模块,涉及的课程包括生物工程设备、机械基础、发酵过程控制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学分获得也需要进行改革,在学校制定的创新能力获得及认定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体现本专业特色及创新学分获得途径,如:

(1)食品生物发酵企业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2)家乡传统特色食品调查研究,

(3)食品生物类企业调研报告,

(4)创业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学生选择完成其中一个内容,通过学校认定后均可获得2个创新学分。

1.3通过多层次的实践环节设计,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1.3.1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优化专业实验课程,学生基本技能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实验并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一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演示实验、基本技能实验);二是围绕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如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优化试验方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基本技能实验由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编写"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基本技能训练"指导手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综合性实验是将原分散在不同课程的实验进行整合,开设统一的实验课(如生物工程综合实验),避免出现重复或漏开实验的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实验设计的连贯性和综合性[7]。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依据企业、市场或创新需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方案,通过研究项目的应用前景、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撰写论文或项目报告、准备项目验收等环节,训练学生的项目研究、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观察、分析和表达等能力[10]。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方向开设了95%以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3.2实行专业课程综合教学实习模式,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改变过去单科教学实习的模式为综合教学实习,根据每学期设置综合实习的内容、时间,制定实训指导书,针对生物工程方向专业特点,设置了生物反应与发酵工程、果蔬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原理、机械与设备三个综合实习模块。实习根据专业特点、生产周期及生产季节统一安排,相关课程的老师都要参与,在基地或车间与同学共同工作,解决同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将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知识的系统性,极大地增强了实习的效果。

1.3.3实行跨学期顶岗毕业生产实习,提高实践技能毕业生产实习改过去的一学期实习为跨学期实习(3个月实习期(第八学期春季)延长为6个月实习期(第六学期4月-第七学期的9月底),毕业实习实行毕业生定岗实习,由于毕业环节与产、学、研课题融为一体,学生受到了实际的工程与科研的训练。此过程既有利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科研项目的完成和转化,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定岗实习使学生了解参与全生产周期的环节,掌握了关键环节的技术,熟悉了主要实习环节,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同时,结合这种顶岗毕业生产实习方式,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方向)的学生最近几年尝试了订单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1.3.4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或研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个模块为与产、学、研关系密切的小型发酵食品中试生产线,主要由全自动啤酒发酵中试线、乳酸菌发酵饮品小型生产线、代谢控制发酵系统等组成。第二个模块是建立了生物工程专业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代谢控制发酵、现代酿造工艺、生物工程设备等生物工艺仿真实验。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快了解和掌握真实的工厂操作、工艺过程、自动控制、安全生产、企业管理、质量控制和物流等环节,有助于提高专业兴趣。选择本地区现代化程度高、管理规范、影响力较大的企业,重点建设了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伊品生物、百瑞源枸杞、金河乳业、万胜生物、夏盛酶制剂、夏进乳业等;继续以挂牌或合作的形式增加校企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如宁夏伊利、灵武果业、泰瑞制药等。

1.4自选科研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生物工程方向的建设总体上在保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前提下,侧重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人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依靠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去探究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4.1设置自选科研训练项目选择本专业本科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后的任何时间开始自己的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承担一个小型研究课题。研究题目既可以由学生自行提出、指导教师认可的方式确定,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本科生科研训练科目要求学生完成文献检索分析、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或研究论文等一个完整的科研训练过程。设置专项负责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评估小组,从立项至完成都需经过评估,最终通过结题验收的学生将获得2学分,计入专业选修课学分。同时,科研训练项目工作开展时间达到一年,且取得良好进展的科研训练项目,可以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提交,学生无须再按学校的统一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目前每位教师都指导1-2组不同年级的科研训练小组,目前该项目已实施了三年,参与学生约120人,师生评价效果良好。

1.4.2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挑战杯等创新项目自2009年开始,学院出台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除了参与国家级、区级和校级的创新实验项目,学院和系拿出专项资金,设置科研导师制项目和各类科技服务为主体的实践创新活动项目。各类项目均严格按照有关的管理规定,认真组织实验立项、中期质量监控与结题验收环节,确保落到实处。几年来,食品生物学生主持6项国家级、13项区级、4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试验,主持参与18项"科研导师制"项目,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达92%以上,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项,其中国家级2项。有35%的学生参与了科技服务实践活动,先后组织8个社会活动小组参与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2.1通过教改实践,推进了专业及课程建设进程

结合宁夏特色产业建设,食品学科群下的生物工程专业方向,在教学方式创新方面,积极开展自治区及教改立项和宁夏大学教改立项,通过多方面建设,形成优秀教学团队。宁夏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区级、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2014年由自治区教育厅唯一推荐申报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正在审批中;申报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极大地促进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为人才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根本保证。2012年获自治区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2013年获批1个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

2.2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效果明显

生物工程专业方向依托食品学科开设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实行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跨学期毕业生产定岗实习以及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综合掌握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生产管理和关键技术,生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条件的学生比例比实施前提高25%,应届毕业生中攻读硕士研究生达15%,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后自主创业学生占12%。先后有8名学生因成绩优异,表现良好,选送到对口支援学校进行访学。由于生物工程方向的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出了具有较高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的本科生,毕业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和技术指导服务,受到了各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2009年以来,生物工程方向先后有10余名应届毕业生被选聘为科技特派员,20余名毕业生工作2-3年后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部门主管,10余名毕业生自主创业,有1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创业之星”称号。

3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4篇

生态发展注重群落内部,各种物种的平衡整体发展。从生态角度理解高校教学目标,要求我们遵循高校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个体的成长特性为基础,以社会的发展为主导,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生物工程涉及到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与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还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轻工、食品、医药、保健、环保、农业、畜牧业等众多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将科学、工程技术教育和人文、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创新的能力,转变过去只强调专业对口的专业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教育。经过多方调研,制药和食品行业始终是民需的行业,每年需要大量毕业生。在教学体系上设立生物制药和食品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修订好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分别设置教学环节,开发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上体现我校的特色: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要强化工程意识的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和突出工程训练。培养学生毕业后到医药、农药、兽药、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科研开发工作。

2生物工程专业创新生态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要创新必须先给学生减负。根据在各高校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并深入了解了辽宁省地区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基本原则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体现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

2.1依据需求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体现“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加强创新能力”的原则。在“素质高、知识面宽”两方面多下功夫。在构建生态理论教学体系上,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实施。

(1)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课程设置上主要有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及工程知识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建立牢固的专业知识体系,开设的课程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现酵工业、食品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内容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特性、营养、生长,代谢途径与代谢调节,微生物生长与代谢产物等,便于学生由浅入深理解掌握。

(3)建立广博的工程知识体系,以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中的工程设计,参数测控,生物工业产品下游处理,工艺过程的动态优化等技术需要。课程有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电工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生化仪器分析等。

(4)建立多样化的素质知识体系,加强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增设选修课,如计算机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生物制药、酶工程、遗传学、环境生物工程、发酵工厂设计、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选课拓宽专业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2.2压缩学时划分模块课程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严格控制总学时数在2500学时以内,总学分在180左右。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和空间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或选修其他课程。课程区分为核心课程、目标控制课程和普通课程3个模块。

(1)核心课程确定为考试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考核方式大多采用全程性,多元化方式。

(2)计算机基础和大学外语两门课程为目标控制课程,要求学生参加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允许学生在4年内达标。

(3)其他均为普通课程,可按不同方式进行考查和考核。如大学物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发酵工厂设计、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3生物工程专业创新生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程、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的各种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此外还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等环节,具有明确的实验项目、实践内容和训练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分阶段、按步骤接受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科研创新训练、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践训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合格人才。

3.1构建创新生态实验教学体系

3.1.1创新生态实验教学的基础平台。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拥有核磁共振仪、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制备液相系统、全自动微波合成仪、模拟移动床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进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搭建了先进的平台。目前享有省级基础化学实验室、省级分离工程实验中心;校外企业实习基30多个;校内拥有理论化学实验室、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技术的规范和创新,将现代化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引入实验项目,将有特色的科研项目充实到实验课中。这样既完成了实验课程要求的实践任务,又增加了创新性和工程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的动手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3.1.2创新生态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不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验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撰写报告,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思路,奠定一定的科研基础;通过实验中互相帮助、共同讨论问题,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生态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生成与实效,使教学达到自然天成的境地。加大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提供一个无心理压力的生态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不仅是教法,而且是学法,两者相互联系。学生通过剖析失败实验原因,体会科学实验方法,磨练坚韧不拔意志;通过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建立新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

3.1.3创新生态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自主选题、设计的实验创新教学模式需要有创新性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之配套。实验选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实验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多样性,我们采用了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主体进行一个或多个维度的开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条件,有选择地预约登记上课。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质量,就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将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措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3.2构建创新生态实习教学体系

3.2.1创新生态实习基地建设。创新生态实习基地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通过优化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有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校内实验室等不同层面的多元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挖掘和充分发挥其拥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势,满足学生工程实践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与训练的目的,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为新形势下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培养计划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对用人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建设,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共建设有30多个“校企合作”单位,包括国有大型企业有东北制药集团、哈尔滨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红梅味精股份公司等,民营企业有辽宁恒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沈阳丰收农药有限公司等,以及鞍山市药品检验所、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等研究单位,这些企业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基础条件。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可在这些单位进行各种实习和毕业环节,积极探索学、研、产合作教育模式,使实践教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企业提供人才来源和技术支持。

3.2.2创新生态实习方式建设。传统教学环境大多限制甚至遏制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发展。生态教学的环境从尊重、激发学生个性的角度去创建,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缺憾,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高校教师应以生态和谐的方式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实现自身发展;关心学生的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多层次的适应创新社会经济的特色人才、地区人才及行业专业人才。我们对不同追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1)对不愿考研究生的学生采取以下措施:大学一、二学年学习完成基础课,大学第三学年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并根据市场调研,将专业方向设置为企业目前或预测未来几年实际需求的方向;大学第3学年的暑期及大学第4学年学期初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甚至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起来,到企业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基地进行工厂化岗前培训或称就业实习。实习结束正值企业招聘活动开始,经过企业与学生的实地交流,双方认可,即可签订就业协议,同时,也为学生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2)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其中还有一部分暑期实习后没有被企业选中的学生),可采取大学第4学年的寒假时间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尤其农药企业基本是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5月1日生产),而空出大学第3学年的暑期为其考研准备时间。同样利用寒假时间实习,为其一旦考研落榜,经过企业与学生的实地交流,双方认可,即可签订就业协议。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生物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07

生物工程专业是生物学与工程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不仅需要具备获取轻化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生产过程控制检验等工作的综合能力[1-2]。学生一旦需要参与产品生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理论。《工程制图》一直是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一般安排在大一,是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能力、立体思维能力以及读图、识图、绘图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基础课程。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以往的教学过程发现现有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学生没有充分认识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第二,现有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件实例都是针对机械专业,并没有专门针对特定的非机械类专业。针对这些在教学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开展生物工程专业机械制图及CAD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亟待解决的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问题。本文就如何针对生物工程专业进行机械制图和CAD教学进行了分析,试图解决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1 提高生物工程学生对《工程制图》的认识

我院生物工程专业主要是针对发酵方向,就业方向主要为酒厂、酱油发酵场、榨菜生产等相关发酵领域。虽然毕业生直接参与零件设计、机械加工装配的情况很少,但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发酵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甚至发酵工厂的设计等工作,这就需要具备阅读机器原理图样的能力。可以设想,如果连基本的原理图都读不懂,如何进行操作、维修和设计。因此以工程制图在生物工程专业中的应用为突破口,联系后续相关课程工厂设计,让学生明白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课程应用范围的理解,在绪论阶段和装配图阶段,选定一个工程制图及cad在生物工程专业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实际讲解。由于本课程为工厂设计课程的先驱课程,选定工厂设计课程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不仅让学生在专业认知的同时了解工程制图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也对两门课程的联系有一定的了解。

2 现有的生物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中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现有的非机械专业的工程制图及CAD教学基本上延用大学本科机械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是机械类内容的压缩,而且讲课实例作业练习都是机械类实例。没有专门针对特定非机械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且没有合适的教学实例。

2.2 教学模式没有针对性

现有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着机械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模式,分为画法几何、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三个大板块。由于非机械专业的工程制图课时量为50课时左右,为了应对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很多教师上课时以采用降低教学难度和精简教学内容为对策,这必然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大大降低,知识掌握程度降低。

3 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

3.1 教学板块调整

针对非机械专业工程制图课时较少的现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顺序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板块中的第一部分为画法几何,主要内容是点、线、面投影基础知识,用来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由于本知识点大部分是高中知识,讲解占用时间较长,故对本部分知识点进行大量压缩或者改成练习教学法[3]。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绘制立体三视图的能力,可以首先利用基本体的立体模型引导学生入门,由实际的立体绘制三视图,培养立体感更形象具体。这样学生不再枯燥的理解空间虚构点线面,而是在实际立体中学习点线面的投影,讲解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针对性改革

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实例都是针对机械专业实例,并没有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例。在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章节,选择与生物工程先关的实例进行讲解。并且选取实际发酵厂中的实际零件进行绘制与讲解,或者选取实验室中的有关机械试验设备进行实践绘制。

3.3 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利用Proe、Solidworks等软件绘制一定的三维图,完成课件制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立体感,也提高教学效果。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模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课堂教学清晰直观。

3.4 增加实践教学环境

由于非机械专业工程制图课时较少,现有的实践环节基本省略,但是这会造成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可以组织学生到机械精工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认知一定的机器,有一定的工程理念。然后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生物工程实验室,从实验室的试验仪器中可以看到一定的机械仪器,了解试验仪器零件和装配关系,对零件图的绘制和装配图的绘制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增加教学目的性[4]。

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即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工程制图往往是被忽视的部分,作为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发酵工厂设计、图纸绘制等专业技能,在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结合发酵工厂设计实例,改善教学板块的配置,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设置具有专业针对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传锦,周海,刘道标,惠学芹等.关于非机械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27):176-177.

[2]朱颜,包春江,郭宏亮等.非机械类专业制图课程的教与学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1):207-208.

[3]甄鑫.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制图》的教学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7.

[4]罗红萍.非机械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8,(2):23.

第6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09-03

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大背景下,应该根据高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搭建高效化、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平台。近年来从中央到各部委分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提出协同创新的理念,广东海洋大学也资助了多个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项目。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项与进行的,该专业在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实行校内协同的基础上,通过与湛江绿百多生物技术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协同,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实行相关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互动,提供机会让本科生参与企业的具体生产、操作、管理,为企业培养具有海洋大学特色的生物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三能”人才。现对该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大家共享,以期促进各学科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协同育人理念与制度体系的确立

(一)在学科进一步定位的基础上,确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制度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体制、目标、任务、核心工作、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之间的功能互补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特别是科研院所与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发言中首次提出高校协同创新的理念,为科教界的协同创新工作和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协同”的巨大作用与重要性。教育部也随后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推动在高校内开展协同创新。教育部等七部委还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新机制的建设与发展,积极促进新时期育人合作机制的形成。这些观点为我们学校生物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指明了方向,是纲领性文件,是确立协同育人理论的基础。

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性质(学生毕业授予工学学位),并需要与理科、管理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相结合,我校还要求此专业与我们学校的海洋水产特色相结合,即偏向海洋学科,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因此我们初步将其定位为偏向海洋学科兼顾管理的工科专业。按照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在本专业师生中广泛开展宣传、学习,确立校企、校所协同育人的新理念,并逐步实行制度化、常态化,促进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为学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将协同理念在方案中明确体现

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首先应该进行广泛调研,借鉴全国高校及有关院所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新理论、新看法,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的目的。因此,我们首先按照学校部署,对国内相关专业建设情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收集相应培养方案的亮点,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完善我们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已对国内相应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相关专业进行较详细的摸底与分析,掌握了这些高校培养方案的内涵与侧重点,这些学校为我们自己新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新方案中进一步重视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体现了协同育人的理念。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与多家生物工程公司进行沟通,达成合作意向,促使企业签约为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并对协同育人进行了较详细的约定,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保障。在培养方案中还对生化工程与化工工程实习过程进行了细化,以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将化工工程等列为必修课,完善了其核心课程;还将工程制图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课上均实行了工程与海洋的结合,优化了知识结构,有助于协同育人的有效有序开展。

二、整合校内资源,开辟第二课堂,有效促进校内协同

(一)与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的协同

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是校内重要的实践基地,条件优越,设备齐全。学生除了利用基地完成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习、毕业论文等任务外,还应充分利用其设备与资源,学校要鼓励学生长期入驻该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研究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与重点实验室的协同

我校有多个广东省级、厅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设备相对齐全、先进,管理较规范,环境优越,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服务于教学。争取在全校或全院能够统一协调,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全面对本科生开放,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来,提高其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目前我们的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科研实验室活动的启动,“双百”工程班的设立,保证了更多的学生能够更早地在科研实验室开展系列研究,已初见规模与成效。同时学校其他的重点实验室或中心,也应加强不同部门的协同,使资源进一步完善、优化,以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三)与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协同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中将陆续购进一批先进大型的设备,为实行院内协同提供坚实的保障。该中心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实验任务外,将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进入实验室,参与或自选一定的项目进行探索研究,提高动手与科研能力。特别是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验室,如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要加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硬件条件,充分利用发酵罐、洁净室等设备,力争与生产实际相连接,并计划争取引进一套模拟生物制品生产的仿真软件,让学生在实践前对生产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基本认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与学校其他院系的协同

进一步加强与校内相关院系如食品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等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在食品、工程或药物研发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操作水平,在协同育人的前提下培养高素质、知识体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实行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相关企业除了作为实践基地的基本功能外,还有诸多功能有待挖掘与利用。高校应该与企业展开多方位的合作与共享,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与平台及其社会影响力,实行双赢的策略;校企合作中还应建立联系人制度,以加强联络与沟通,完善协同合作的组织与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协同各方的职能,将互惠互利提高到最大化。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在教学安排上,突出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脱离于实际,生物工程专业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我们选择的作为生产实践基地的企业一般是涉海的企业,它们的生产过程与产品是符合我们专业特色的。我们应做到实践的内容、目标、要求、地点与程序等事先在理论课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提前有所准备,提高实践的认知与效率,使实践教学高效地促进理论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探索校企共建科研实验室,加强科研合作

经企业认可、经费允许及其他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实行校企共建相关专业实验室,提高企业科研平台的条件与水平,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及校企人才之间的交流,且企业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并按计划逐年增加科研投入,形成科研与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做强做大企业,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知名度;全面加强企业与高校的科研合作,提高科研项目与成果的档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的支撑;鼓励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科研基金,陆续向高校提供充足的横向项目,组织广大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实力;加强校企联合申报省级以上大型的科研项目的力度,提高中标率,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力争为我校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有效的推广与应用平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实行校企人才的相互培养提高

开展学校与企业人才的相互培养提高计划,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实际能力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能力与项目培训,以掌握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与技巧;学校定期免费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开系列讲座,甚至开展学位教育,如专业学位等,进一步促进企业科研文化氛围的形成,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骨干成员以切身经历,定期为学校学生作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讲座,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市场竞争力。

(四)学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适度安排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

聘请企业工程专家担任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第二导师,即实行本科生的双导师制,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历教育学生,同时也补充了一线的实践教师,进一步提高了导师队伍的实践教育能力;尽量安排毕业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增加毕业论文选题的渠道,尤其是提高实践性论文的质量,同时企业具备了系统考查毕业生的机会,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五)努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完善校企协同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

除了在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之外,在企业生产现场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岗爱专业的精神,力争直接向企业输送专门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解决企业人员缺乏和流动性强的问题,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有助于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四、协同育人平台评价标准与系统的建立

协同育人平台评价标准与系统也是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协同育人平台的评价标准除了效率、成效这些直接指标之外,还应包括作为主体的学生、校企员工等内容,如学生的认知度、满意度,还有企业员工、高校教工的认识与成就感,以及社会影响、反映等。为使建立的平台能够以协同为导向积极健康地发展,在整个环节中应及时记录、跟踪、收集不同来源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反应并加以改进。同时,协同育人平台的评价标准也要与学校、专业相适应,体现自身的特色,达到真正反映平台建设的成绩。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工科与海洋素养、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等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有效的评价标准与系统定期对平台进行全面评价,促使协同育人平台稳定高效运行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五、结语

经过两年的建设,我们的协同育人平台已初具规模,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此平台的建设远未结束,还需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 曹飞,范伟平,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5):5-8.

[3] 杨玉红,曹松屹,曹冬煦,任大明,阚国仕.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化工高等教育,2009(1):29-30.

第7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大学生;创新素质;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42-02

随着“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日渐高涨,社会创新的活力与潜力正被激发。在此背景下,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和独立自学能力,培养能够胜任目前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不同社会岗位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提高质量的紧迫课题。笔者在生物技术与制药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中不断改进,在学生创新素质、实践和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方法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兄弟院校生物医药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生物技术与制药人才现状

生物医药的研发非常活跃。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与制药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目前生物技术专利占到世界专利总数的30%左右。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到,未来重点要加速推进我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

利用基础工程技术和细胞生物学等科学知识来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等已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相对落后于其他国家,现在迫切需要提高生物技术研究水平[1]。随着生物技术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增设了生物技术相关专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招收的生物技术类学生超过4万人。学生数量的增加,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低层次的生物技术人才过剩,造成毕业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据报道,64%的用人单位首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2]。而高校是培养相关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平台的建设

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生物技术制药类人才、如何在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方面提升实力,提高竞争力,目前学术界看法和国内外一些高校的实践总结主要有:(1)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科研平台。(2)在承担国家和地区大型科研项目中培养科研人才,以科研促进教学。(3)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紧密结合[3]。(4)科研教学结合,师生结合,学科结合,产学研结合,多与企业开展合作的项目。(5)提倡学术自由,鼓励自由研究和非功利性探索。(6)建立方便快捷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校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与制药方向)专业毕业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根据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毕业答辩时学生的表现,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动手能力和自学欠缺,在细胞和微生物相关实验操作中的无菌意识弱,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2)从毕业答辩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课题了解深度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3)专业理论课重复率较高,多数学生上课听课效率低。(4)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为了优化课程设置,需要调研市场的需求,需要适时地了解市场对本科生学习内容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四、具体实施方法

1.加强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学生专业知识太高深,而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多,就业不乐观,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以上学生,专业认知教育应贯穿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增强就业信心,应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学生了解专业和热爱专业,使学生具有学好专业知识的目标。经过专业认知教育后,要让学生懂得,人总是要独立地面对社会,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走入社会的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工具书,查阅相关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举办讲座,用他们成功的事例激励学生,鼓励在校生学好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使学生意识到,要为了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而努力,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关注自己职业技能的培养,了解学科动向,提升综合素质。

2.增加研究型教学的授课比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有进度快、教学成本低和覆盖内容多等特点,但是其中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研究型教学的方法,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设计相应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的研究过程。常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有这样几种:其中,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ed learning,PBL)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4]。其次,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得以培养,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共同推动研究顺利进行。

3.鼓励学生多到相关的企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在假期和实习阶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习机会和信息,鼓励学生去对口的单位工作实践,提前接触就业环境。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做一定的规划,随后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从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当初预期的就业岗位之间的落差就会缩小。其次,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园,让大学生进驻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发挥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的指导、孵化优势,促进大学生取得创业成功[5]。该方法使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提升,值得兄弟院校进一步推广。”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出现70次,“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观念,完善创业制度和氛围,激发创业意识与热情。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优质人才,从而使学生将来在开放、竞争、创造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4.对学生等相关人员的教学反馈做及时的调整。以遵义医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基因工程实验课为例予以说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共12个学时共3个实验,其中,植物DNA的提取与基因工程实验课质粒DNA的提取内容相似;另外2个实验,目的DN段的扩增和目的DN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基因工程实验课已经设置。学生反映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内容重复较多,相当的实验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不利于高效率的学习。因此,对这两门实验课的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首先,把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并入基因工程实验课。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和同学们的实验综合素质,其次做了以下教学改革:在基因工程实验课中,利用实验期间等待的时间,如电泳和酶切的中间时间,组织并引导同学们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结合将来走向社会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和能力的需求等,制定相应的话题,然后在课前查阅资料做PPT,在实验课期间作讲解。讲解结束后,同学们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指出汇报同学的优缺点和需要加强锻炼的方面。总之,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基因工程实验课课前准备、课中PPT讲解、讨论、课后查阅疑问的训练,提高了实验课的上课效率,也提升了同学们查阅资料、讲解、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课遇到的问题等能力。

总之,通过研究型教学,研究和教学均形成良性循环,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深入地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宇.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未来发展前景[J].数字化用户,2013,(08):107.

[2]郭玉娟,陈学年,付莉,等.生物技术专业科教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3,(05):56-60.

[3]钱洁,房健民,陈志宏.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1):207-210+224.

[4]崔国祯,苏良辰,申慧芳.基因工程药物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14,(25):94-95.

[5]Zhang G,Wang F. Improvement of the Innovative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College Industrial Park;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Computer and Society,F,2016 [C]. Atlantis Pres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Qua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for Bio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CUI Guo-zhen,YUE Xu-peng

(Zhuhai Campus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Guangdong 519041,China)

第8篇

九州工业大研究生院的生命体工程学系:

生物体机能专业:nyushi@lsse.kyutech.ac.jp

主要研究在废弃物的处理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生物体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与环境协调一致地、高效地相互转化。生物体构造和能量转换机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等技术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生物体

2) 生物体系统

3) 生物体环境机能

4) 生物体适应系统

5) 环境精密计算测量

大脑信息专业:nyushi@lsse.kyutech.ac.jp

基础课程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神经学基础、大脑构造、电工学、心理学和语言学。

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神经信息处理(包括神经信息系统、中枢神经信息计算理论等)

2) 高层次大脑机能(包括大脑记忆系统、意识发生过程等)

3) 大脑集成电路工程学

4) 大脑数理科学(语言数理科学、脑信息解析网络理论等)

5) 大脑认知科学(视觉运动机制结构、情动学习机能)

上述两个专业,对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没有特别的要求,并在硕士学位完成后可以继续读博士课程。对于支付学费困难的学生,在全面审核评估后,学校可以给与学费全额免除或半额免除的优惠。

在已毕业的学生中,大多数进入了名牌大公司。如: 日立公司、富士通公司、新日本制铁、丰田自动车、松下电工、三菱电机等。

早稻田大学:waseda.ac.jp

政治经济学系:seikei-web-master@list.waseda.jp

国际政治学专业(新设)(IP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主要是研究探讨国际事务中政治与经济在诸多方面的联系。

主要研究方向:

1) 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地域学

2) 比较经济制度分析、国家政策决定分析、国际经济政策

本专业为小班授课,并且用英语上课。有本科和研究生的不同课程

人间科学系tsushin@human.waseda.ac.jp

它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环境、人类社会学、通信交流、远程教育等学科融合。

主要研究方向:在人造卫星的时代,人类如何更好的进行教育和交流。提高人类的健康与幸福。

本专要求TOEFL成绩。

第9篇

几千年来,中医药已形成独特的、系统的医药学理论,其中,中药学传统理论是中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学教育的核心体系。但是如果我国的医药教育尤其是中药研究生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中药学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将会面临知识结构落伍的困境。目前,大量在读硕士研究生已逐渐成为中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因此,研究生教育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1]。当今分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中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驱动力。以中药材为例,分子生物技术在中药栽培、育种,建立动植物基因库,稀缺天然成分的转化,贵重药材的分子鉴别,药材的种质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加强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从基因水平上对中药材进行分析和鉴别,是现代研究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已经收载了蕲蛇和乌梢蛇的聚合酶链式(PCR)的鉴别方法[2],由此可见,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中药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为了培养和促进研究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掌握,本研究室为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开辟了多条途径,以期能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1加强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学习

由长期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药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概论》等基础课程的讲授,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由于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时效性较强,任课教师应及时查阅国内外该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并对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大致分析与介绍,突出其在中药研究中的意义,尽可能使课程内容与最新的前沿研究同步,使研究生尽可能接触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宽科研思路。同时,本学科的发展和分子生物技术的结合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述。以中药质量标准为例,分子生物学手段特别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药材主流品种及其种下等级的遗传背景差异,为生药品种标准化提供先进可行的方法和稳定可靠的标准,进而为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分子诊断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生药的鉴别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展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等的出现,为生药的鉴别特别是贵重药材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与此同时,应该培养研究生的阅读能力,为其介绍国内外一流的分子医药学期刊及网站,加强其文献检索的能力,扩大其眼界和知识面。

2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的基础。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研究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本校中药学实验室开展了分子中药鉴定、细胞培养等多个方向的研究生课题,使研究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PCR扩增、蛋白质电泳、植物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从而提高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以PCR扩增为例,首先需要了解微量移液器、PCR扩增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该实验实际操作过程繁琐,试剂种类较多,试剂量是以微升进行计量,加入量有时肉眼难以看到,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对研究生进行实验操作规程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问题,增强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

3加强与外单位科研院所合作交流

定期选派研究生赴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合作单位进行中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学习与交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创新平台与机会。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扩大学校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加强教育科研资源的整合,科学发挥科研中心的高层次教育功能,加强与生物医药公司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共同培养中药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4组织研究生到生物制药企业、农业生物园区等参观见习

为了使研究生加深对生物药品生产过程的了解,应该组织研究生到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参观见习,提供企业和研究生深层次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交流,研究生可以更多的了解企业需求,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进行学习调整,使研究生明确如何适应企业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企业也可以把技术革新等方面的需求反映给研究生,增强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其研究思路指明方向。通过参观学习,可以开拓研究生的思维,刺激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在实用技术方面创新的能力。这样既增加研究生的就业机会,也使企业得到充足的人才储备,达到校企双赢。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拓宽研究视野,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时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及时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大致方向与研究方法。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一批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中药的研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3-4],生物工程技术发展使中药栽培、中药鉴别等达到了分子及细胞水平,因此,加强分子生物技术的学习,对中药学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重大意义。

第10篇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利处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缓解企业用工荒,促进毕业生“对口”就业

企业用工荒问题屡屡见诸电视新闻、报纸、杂志上,许多企业即使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福利水平,仍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结构性失业—即劳动者技能与用工方要求不匹配。同时,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所学专业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校生物工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在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沟通作用,通过与企业签订人才定向培养订单,由企业选定学生需要加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安排专门的教师完成讲授,最后学生进企业实训一年,并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下完成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毕业论文,实训期间企业认可学生可直接被录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缓解了用工企业的招工难问题,企业招到了满意的员工;也充分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通过“订单式”培养毕业生提高了动手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融入企业、社会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力地减少了学生就业成本和企业员工培训成本,实现了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接轨,从人才“错位”变为人才“对位”。

(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作保证,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对行业的发展有较深刻地认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大增加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因此,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对对“订单式”人才的教育质量保障至关重要。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通过内培外引的手段,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部分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派出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企业生产运作过程及相关技能,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同时,通过深入企业调查,与当地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难题,提高“攻坚克难”的科研能力,这也是地方性高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责具体体现。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性高校转变教育培养目标,促进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现阶段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随着大学生录取比例大幅提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我校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与省部级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我校坚持“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方针,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学生的高“出口率”。通过在企业建立完善学生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一进入企业实习就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一员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在不同岗位跟班轮换实习,并进行考核,让学生提前感受市场经济下的残酷竞争,提前体会就业的压力。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改以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以企业、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通过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等第二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对传统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创新。同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与市场接轨。通过聘任当地优秀企业家来校定期讲学,使学生和教师能及时了解生产第一线的需求信息,有效促进了本专业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弊处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不例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弊处。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处进行剖析,有利于促进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弱化学生创造力之嫌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了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按照社会、企业的具体要求来规模化培养人才,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订单的单一性和学生职业兴趣多样化相矛盾,岗位技能的浅窄性和职业技能的宽深性相矛盾。“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本科教育的宽边口径通识教育,强调本科知识的专业化及技能单一化,不符合先生“全人教育”的大学理念。

(二)订单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质量监管评价体系

人才订单往往一开始签约很多,但最终能够履行完成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很多大学毕业生去企业订单实践一段时间后,往往嫌工作辛苦,或与他们想象的工作存在差距,或转而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等,最终没有在订单企业就业,有的甚至中途就放弃。没有考虑学校为从企业获得订单所付出的努力和企业社会责任心的宝贵,严重打击了订单企业的积极性,给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广造成严重障碍。另一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缺乏有力地监管评价体系。“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有特殊性,要求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合作过程中分工合作,紧密配合。但我校生物工程“订单式”培养过程中要求毕业生主要由企业导师指导其完成毕业论文,但往往由于企业导师忙于生产活动,限于企业的实践条件,最终不得不回学校,在学校导师指导下仓促完成毕业论文,这有悖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初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监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而学生一旦去企业订单实践后,学校又缺乏有效的质量跟踪评价体系,只是要求学校导师平时跟踪学生在企业状况,但教师往往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无暇顾及订单学生在企业的状况,导致监管不力,订单毕业生质量堪忧。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缺乏全员参与,全员育人机制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尤其是学校要对订单学生采取全员参与,全员育人。而我校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将订单学生的课程教学工作,企业订单学生日常联系、交流工作及毕业论文指导,企业人员的联系等工作一股脑儿地全塞给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去完成,而其他专业老师往往以不熟悉企业为由,明哲保身,使生物工程专业老师担负沉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也很难有精力去管理好该项工作,缺乏有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机制。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弊处的解决之道

(一)充分考虑订单的成色

充分考虑订单的宽度及深度,按“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所能适应的目标岗位数多少及订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来全面衡量订单的质量。同时,注重订单的前瞻性,考虑订单实施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的发展潜力,并由单一的技能订单向素质订单转变。不能一味地迎合企业的要求而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因为订单而大量压缩整个教学过程基础和理论课程的课时量,要重视订单对人才的软实力要求。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运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人才订单不能流于形式,要建立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评教、评学、评管,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督机制、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通过调整经费投入等控制措施,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确保学校“订单式”教学工作和企业“订单式”实训工作的质量。

(三)多方努力,共同促进“订单式”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无小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推进“订单式”人才的培养工作。政府应当为校企搭建良好平台之后,为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的“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推动地方和学校、企业三方实现共赢。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企校间的深度合作,积极支持企业人员参与企业订单阶段的学生培养,配合学校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并尽可能增加投资,改善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生活条件,为工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学校应该加快培建一支“双师型”的“订单式”教学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和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有效机制,充分协调和发挥教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应成立专门的部门强化与订单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出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氛围,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

现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利弊共存,在实施过程中,要加深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趋利避害,充分考虑订单的成色,加快形成有利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运行和质量保障机制,多方共举,共同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 程冬梅, 高秋香, 史庆. 本科“订单式”培养方式的探索 [J]. 中国大学教学, 2007, (2): 42, 45-46.

第11篇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也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1课程设置不科学

在课程设置上,学分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点,各个模块因此要做不同的调整。专业课程之间未体现联系与衔接,选修课程学分分配过少,且缺乏广度和特色。

1.2实验模块缺乏合理的体系,实验室硬件设施不完备

验证性、经典性实验占主导的现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实验设施不齐全给实验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尤其很多实验室缺少后期投资,仪器的定期检修与精密仪器的校正等都做得不到位。

1.3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创新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授课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和“独角戏”模式,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并没有采用师生互动式、启发式、问题式、学导式、案例式等新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思维,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4实习体系不完善,缺乏优质的实习基地

教学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与技能的必要途径之一。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高校在学生见习和实习方面,基本上是采取到生物公司或食品企业进行走马观花式参观的模式,高校与企业结合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上比较松散,尚没有真正形成密切的结合体。

2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

2.1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性质以及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设置应该以重视基础、拓宽范围、提升素质、强化能力为原则,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创新性教育的理念,并且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具有不同的作用。很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也是非常全面的,这就要求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掌握好尺度,避免重复知识占用课时,又要保证体现知识体系之间的衔接,专业课教师之间做好沟通交流,达成知识范围的界定与连接。针对以上课程体系,可相对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范围。这是源于生物学的学科特殊性。生物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学科交叉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更全面的知识体系,从多方面加深自己的学科认知。选修课不仅要内容丰富,还要具有不同的特色,体现相关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现自身感兴趣的方向,了解生物工程多方面的发展前沿,增加就业选择性以及考研的方向性选择。比如医药、食品、能源、生物仿制等均是生物工程理论与技术涉及的应用领域,开设一些如药理学、毒理学、食品工艺学、天然药物学、生物能源、环境工程、化工、材料学等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验体系的设置

生物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实验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契合点,更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以及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关键点,所以对实验体系的科学合理的设置是生物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生物实验可分为3个类型:基础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经典或验证性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一般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等。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动植物组织制片与染色技术、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酶标仪、电泳技术与PCR技术的操作训练等。专业综合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的区别在于更加系统,难度更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还要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综合知识的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主要实验内容包括生化遗传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研究创新性实验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关键所在,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的选择、步骤的执行、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等一系列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与导师科研项目等。确定以基础性实验为基石,专业综合性实验为主体,研究创新性实验为龙头的原则,在实验课程安排上:第一二学年主要开设基础实验,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试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试验项目,提前进入老师实验室,适应实验室氛围,作为老师和研究生助手,学习更多的基础操作技能;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开设专业综合性实验,与相应专业课的开设相对,期间可同时在要求范围外为学生提供研究创新性实验。第四学年主要是研究创新性实验,如毕业论文试验、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培养,做毕业论文设计等。值得强调的是:①科技的更新速度特别快,在实验内容设置上,也要不断更新前沿科技,重视增加现代生物实验技术和方法;②目前本科生的实验准备工作基本是由实验员或授课老师完成,比如实验仪器的预热,实验材料的前期处理,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计算等,应组织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的统筹安排,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③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非正常”现象提出思考与验证,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要求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④全力支持学生申请国家级或校级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及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学院应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和特定实验室。二、三年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独立研究,老师提供指导,学院增加科研经费,支持学生的科学研究。结题后,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实践创新能力。可在此模块设置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2.3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教学自然成为主要形式。首先,应建立一支高素质、跨学科、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支撑。目前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创新,老师是课堂的主角,以单一的讲授方式灌输专业知识,缺乏互动与其他新式的传授方式,这对于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思维方式的锻炼存在很大的弊端。关于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已由来已久,关键在于教师。良好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责任心以及对现代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充分认知。目前比较好的方式有:①启发式:教师创造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获取与学习;②讨论式:教师设置问题,学生以小组等形式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③互动式:增加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的互动,使课程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其他新型的课堂学习模式:比如学生讲课制,案例式等。与此同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网络教学、多媒体、网上答疑等教学手段,建立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目前一些高校在部分专业课上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授课,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也可增加专业英语认知、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在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及时补充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让学生能了解到学科的前沿与发展方向。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学生充分负责的原则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身课堂进度,以及对正确、完整知识的讲授、补充,对语言与表达的准确把握等。新世纪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要把“第二课堂”提到一定高度,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一方面要积极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验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优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各种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兴趣小组、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活动,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形式的实践学习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应该大力提倡。

2.4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实习体系的完善

建立实习体系的目的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实现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提升,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相关实习经历能使学生接触到生物工程领域科技与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模式,以及产业化与实验室水平存在的差异,进而回到理论的研究与提高,即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要做到如下几点:①学院要从学科的不同角度出发,以“双赢”的模式积极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联系食品、医药、食用菌等方面的公司与企业,以为企业提高技术方法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争取到优质的实习基地;②保障实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分配实习基地,每组要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到生产流程的多个环节并能从中得到锻炼;③合理调配实习时间,目前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的暑假或者是大四上学期,为期1个月以内,可适当延长或者以多时段的方式增加实习时间,形成系统的实习体系,包括参观实习、实践实习等形式;④一些企业考虑自身利益,很多关键性的岗位不让学生动手参与,减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可采取校内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由学院投入资金建立校内实习教学基地,弥补校外实习学生动手不足的缺点;⑤聘用企业的研发人员、工程师等承担部分课程或者到学院开展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与理论运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应涉及相关工程产业的渗透与实习重要性的灌输。

3结语

第12篇

药学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基础、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基础、药物的波谱解析、药事管理学、专业技能实验等。

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我国的药学事业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社会对药学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

药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药学专业就业方向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医疗/护理/卫生;

3 新能源;

4 医疗设备/器械;

5 批发/零售。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产品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产品经理;

4 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