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间:2023-05-30 09:3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园香径独徘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入心头,与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与去年毫无二制。

夕阳西下,时光易逝,我思恋与等待的那一人,何时回来?景色如旧,因今思昔,而人已不见。

回忆,现在,等待!

四月的微风轻似梦,吹去了花瓣片片落,怕春花落尽成秋色,无边细雨亲吻我,应向往或感叹?

去年相识的燕子又返回来,无限感伤,怀恋旧人之情化泪涌出来。无可奈何的人啊!

铺满落花的园中,独徘徊,情思悠悠。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2篇

夕阳在窄小园子的假山背后,渐渐西下,染红了西天的云彩,分外美丽、妖娆。他徘徊在旧日的亭台之上,酒,洒了一地。景物虽与去年并无二致,可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那西下的夕阳,何时才能在返回这清幽的小园子的假山上呢?

暮春,花凋零的时节。

花的凋零,是那样的匆匆,还来不及惋惜地为落花赋一首新词,落花就已经化作春泥,消逝在清香的泥土里了,落花无痕……去年在檐下搭窝的春燕,已经归来,继续在檐下的窝中呢喃细语,唱着一支悲伤的春曲……

面对时间的长河,无法回避,无法拒绝,任凭两鬓斑白的华发在晚风中飞扬,也没有任何办法挽回失去的一切时间。这样短暂的人生,除了能在这幽静的小院子里叹息、在落满花瓣、飘满花香的小路上徘徊,有还能做什么呢?

晏殊惋惜悔憾的泪水顺着脸庞流下,打湿了沾满花香小亭子的玉阶,吟出了流传千古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回来,

第3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洋洋洒洒,沐浴着朝阳的光艳,柔风轻轻地荡着韧如丝的新柳。湖波翻动着水光,倒映着岸边的山景悠悠然飘出一段白绸,把酒握书卷,飘飘然前行。

观赏着早春的风景,看燕在梁间戏舞,观黄莺在树上欢歌,映衬着我惆怅的心境,不知不觉,已然抚琴而坐,和着春光绿景,吟起悲凉之作。虽人在春中,心却还是秋时。

无意中漫步,沿着园中的新绿,默默地又来到分别之处,那亭,依然在伫立在春风朝阳之中,犹如旧时的欢娱之景。想那时,友人聚在此处,把酒当歌,吟诗作画,何等快活!而如今却没有留下一片回忆。一阵风悠然而起,扬起的柳絮打乱我的思绪,猛然间回到眼前,今日早已不同于昔时。叹一声,无奈中前游。

走走停停,回想曾经一幕幕,满心怅恨,才了解,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却也晓得为时已晚。友人如天边晓亮的晨晖,一瞬间悄然而去,而且一去不返。

偶然间抬头仰望,却看那山水之外上午一轮红日,壶中酒已无点滴,与这落日相映,手中竹卷也散开来。才知道,茫然中我又过了一日,望那即将归隐的阳光,心中忽地腾起一般的红云。

不知何时,一只月也悄然地转上枝头,弯弯的月牙,隐匿在乌云之中,朦胧中增添了一缕忧愁,依稀记起秋天的落花,想自己也是一片寂寞的花瓣,随风飘落,沉埋于尘土之中。几只雏燕在空中划着一道道完美的弧线,也荡起我一翻翻的思愁。

春花的暗香萦回在春风中,人已然醉去,吟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拂袖抽身而回,夹着愁思,千百段……

2004级1班杨美晴

点评:

第4篇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题记

三年前我们相识在美丽且陌生的校园里,面对一个个素不相识的同学,心里那种滋味不知用什么词语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一切都很陌生!然而在时间的流逝中,也渐渐的融入和热爱这个温暖的集体!

三年的时间给予我的不只是学业上的自豪,还有笑、泪、收获最多的应该是友情吧!三年,这个看起来时间很长的时间段,给了我一生最美的回忆,以前总说毕业遥遥无期,但转眼就各奔东西。

时间真的溜走的很快,我们的初中学期将要静止。面对三年中对我们关爱有加,教育严厉的老师,我们只有不舍,看着曾经素不相识,现在却是知心好友的同学,眼中只有一层薄雾,殊不知,那是伤心的泪。

初一的懵懂?初二的纯洁?初三的长大?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都已成为最美的蜕变。有时自己真的很想回到那个刚刚踏入校园大门的我,想用手紧紧的抓住易逝的时间,不再让它随着河水流逝,涌向大海。

有人说:“初中三年的时光,如一棵小树一般,经历风吹和日晒,最终成长为一棵坚强的大树。”那我想把这个最美妙的时间段比喻为一只蝴蝶成长的过程,从一只小小的卵,长成一个毛毛虫,再经历不食只眠的蛹期,最后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这一变化不正是我们这三年从懵懂到懂,再到成熟的阶段吗?

不知道我们的约定是否会实现,但我想时间虽然逝去了,这段最美妙的过程会永远的放在心里吧!

逝去的虽然是时光,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回忆!

初三:任欢

第5篇

总喜欢,在雾雨蒙蒙的天空下,嗅一朵花儿的芬芳,用舌尖触动那花蕾,使它娇嫩地绽放。

总喜欢,在寂静的世界里,闭上眼,静静地呼吸,感受生命跳动的音符,伴着优美的旋律。

总喜欢,在午后暖洋洋的太阳下,慵懒地躺在吱吱呀呀的木椅上,去用心读一本书,接受灵魂的洗礼。

我爱书,不刻意地去研读它,不刨根寻底地了解它,就像爱一个人,不是爱她尘世的浮表,而是生命散发着的自然的馨香。

我爱阳光,爱在阳光下用心去读一本书。想着孟郊笔下“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爱,然后笑看着母亲,看母亲在阳光下的笑容,好温暖,好安祥。其实,母亲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家中堆满了古今中外的书。也曾记得,儿时的阳光下,母亲拉着我的小手,教我背唐诗宋词。背累时,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甜甜的睡去。

我喜欢蓝天,喜欢躺在很大很大的草地上,看着好蓝好蓝的天空,想着书的世界,也变成了蓝色,在风中化成了蓝色的气息,闭上眼,竟也会笑起来。喜欢诗人凤为裳的一句话“我从蓝色的梦里惊醒/不经意/被一只陌生的曲调击中/一缕冰冷的花香/便在日记底叶绽放。”在她眼里,蓝也有生命的花开。我一直了解诗人的残疾,可从未在她的话语中,读到过“蓝”的忧伤。在这里,我学会了用心去守住那片“蓝”。

我喜欢走在落花的季节,吟着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一份悠然,感叹生命的潮起潮落,沉浸在回忆的海洋,想起故人,独自流泪,想起友人重逢的欢乐,想起夕阳下荡漾的春水,想起儿时金黄的太阳……在这里,我学会了珍藏过往尘封的记忆。

我羡慕诗人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说实话,我做不到。但我一直渴求在自己的生涯中活得平静而不失优雅,精彩而不庸俗。而伴我走过这漫漫长路的使者——书,也一步步教会了我怎样跳出优美的生命舞曲,唱出生活激情的歌。

读着书,伴着情,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我曾无数次的追问人生的真谛,学着去构造自己的人生。诸葛孔明告诉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品格,我坐下来,抚着海子的诗,深深的想着,原来人生如此。

佛家人也有一句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处,何时惹尘埃”。至今,我仍无法参透其中的深意。但在书的陪伴之下,我一直在努力,在努力去生活,活得从容,活得透彻,用我的活法来诠释其中的精彩。

在书中,我懂得了爱在屋檐下的真情,泪在漂泊中的坚定,心在飞扬中的浪漫。我得到了每一个关于人生奇妙而又美丽的回答。我爱书,漫步徜徉其中,度过我别样的人生……

第6篇

总喜欢,在雾雨蒙蒙的天空下,嗅一朵花儿的芬芳,用舌尖触动那花蕾,使它娇嫩地绽放。

总喜欢,在寂静的世界里,闭上眼,静静地呼吸,感受生命跳动的音符,伴着优美的旋律。

总喜欢,在午后暖洋洋的太阳下,慵懒地躺在吱吱呀呀的木椅上,去用心读一本书,接受灵魂的洗礼。

我爱书,不刻意地去研读它,不刨根寻底地了解它,就像爱一个人,不是爱她尘世的浮表,而是生命散发着的自然的馨香。

我爱阳光,爱在阳光下用心去读一本书。想着孟郊笔下“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爱,然后笑看着母亲,看母亲在阳光下的笑容,好温暖,好安祥。其实,母亲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家中堆满了古今中外的书。也曾记得,儿时的阳光下,母亲拉着我的小手,教我背唐诗宋词。背累时,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甜甜的睡去。

我喜欢蓝天,喜欢躺在很大很大的草地上,看着好蓝好蓝的天空,想着书的世界,也变成了蓝色,在风中化成了蓝色的气息,闭上眼,竟也会笑起来。喜欢诗人凤为裳的一句话“我从蓝色的梦里惊醒/不经意/被一只陌生的曲调击中/一缕冰冷的花香/便在日记底叶绽放。”在她眼里,蓝也有生命的花开。我一直了解诗人的残疾,可从未在她的话语中,读到过“蓝”的忧伤。在这里,我学会了用心去守住那片“蓝”。

我喜欢走在落花的季节,吟着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一份悠然,感叹生命的潮起潮落,沉浸在回忆的海洋,想起故人,独自流泪,想起友人重逢的欢乐,想起夕阳下荡漾的春水,想起儿时金黄的太阳……在这里,我学会了珍藏过往尘封的记忆。

我羡慕诗人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说实话,我做不到。但我一直渴求在自己的生涯中活得平静而不失优雅,精彩而不庸俗。而伴我走过这漫漫长路的使者——书,也一步步教会了我怎样跳出优美的生命舞曲,唱出生活激情的歌。

读着书,伴着情,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我曾无数次的追问人生的真谛,学着去构造自己的人生。诸葛孔明告诉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品格,我坐下来,抚着海子的诗,深深的想着,原来人生如此。

佛家人也有一句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处,何时惹尘埃”。至今,我仍无法参透其中的深意。但在书的陪伴之下,我一直在努力,在努力去生活,活得从容,活得透彻,用我的活法来诠释其中的精彩。

在书中,我懂得了爱在屋檐下的真情,泪在漂泊中的坚定,心在飞扬中的浪漫。我得到了每一个关于人生奇妙而又美丽的回答。我爱书,漫步徜徉其中,度过我别样的人生……

第7篇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问题】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

1.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第8篇

我想笑,谁知道“爱情鸟”是什么鸟?

古人寄情寄兴于鸟的时候,绝对不会这么含混: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事与孤鸿去,探春竟是伤意离绪”“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莺与燕”“绿树听鹈jue,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古人谈情说爱,雅一点的是“青鸟、鸿雁”,俗一点的是“叶底鸳鸯”,绝对不会一句“爱情鸟”就蒙混过关的。

这倒也不能怪歌词的作者,古人毕竟生活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数”的时代,我们的作者即便整日地抬头望天,能看见的大约不过是高楼间的几只麻雀,如果让这些灰头灰脑的小家伙去“传情”,怕是真煞了恋人的风景。“爱情鸟”就“爱情鸟”罢。

话扯远了,说鸟也不必追回唐宋呀。

但鸟儿的确离我们远去了,不要说“王谢堂前”,就是“寻常百姓”家里的燕子,如今又有几只能飞到我们的屋檐下呢?混凝土铸成的高楼没高屋檐。

离我们远去的还不只是鸟儿。

城市化、现代化,已经让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疏离了自然,但这一切似乎又是我们所追求的。几千年文明的进程,几乎也可以说就是人类疏远自然的

历程。人们不是说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吗?那就要刀耕火种,就要移山填海,就要开荒造田。

我们一直信奉一个真理——“物竞天择”。但实际上,我们的行动却无一不表现的是“物竞人择”。自然界历经亿万年造就的物种,在人类的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竟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可人类终归也是“物”,怎么也摆脱不了与自然千丝万缕的联系。利斧钢锯将森林伐尽了,人们倒要在自家的庭院里种几株杨柳;漫山遍野的花草被代之以玉米高梁后,人们倒要把花草装在陶盆里,摆上自家的窗台。

自然在人类面前低头了,但人类却又要在砖瓦、混凝土、沥青堆砌起来的文明成果中,为自然,也许是为人类自己再造出一块自然的领地。

北京东北郊元大都城垣遗址上,最近建起了一个百鸟园。这里与已往人们去过的动物园不同,不是再把鸟关在笼子里,而是用一张高约40米,覆盖面积达22000平方米的巨网,把林园笼罩起来。100多个品种2500多只鸟和游人同在一张网下。一张巨网,把人与鸟都隔绝于都市之外。

这里的鸟儿不再躲避人声。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你的脚边跳跃,或是飞落到你的手臂,你的肩头,你甚至可以体验到亲手喂鸟的乐趣。人鸟同乐,本来也应该是人鸟同乐。这些鸟毕竟是因为人们的捕杀而被驱离了城市,但鸟儿们并不记得这些。

到了这里,人们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人们建造了都市,但今天游人们来到这里,期望的却是要荡涤都市的尘嚣。

第9篇

1、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3、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4、总以为分离遥遥无期,转眼间却渐行渐远。原来岁月是这么经不起推敲与研磨,我多想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活得简单纯粹,而如今这一切都没有了。

5、庭前花谢了,行云散後,物是人非。

6、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7、往事终究得变成现实的记忆,而记忆的深浅,是否意味着在每个人的心里刻骨铭心。你曾经是我生命里的过客,也曾经带给我美好的憧憬,所以,我无可逃避,我必须承认,我丢掉了原本手心里的那些爱。

8、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1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5、太多的人从身边匆匆而过,无缘再见;太多的事就在念念不忘中渐渐忘却了。

16、踏过斑驳的岁月,怀念那些曾路过的风景;曾唱过的歌;曾流下的泪;曾爱过的人;曾放弃的事。怀念那随风渐远的过去,当残留的怀念落幕时,回眸间已物事人非。

17、回眸间,总会忆起曾经那彼岸的花开花落,面对渐远的时光,岁月从不绕道,怀念落幕已是物是人非。当怀念只是怀念,摒弃感伤。岁月教会我们的是: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

18、当时间点点滴滴的流过,我和我的爷爷渐行渐远。这时间真是一种过错,可以让爱越来越难说出口。

19、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20、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1、不见去年人,景物却依旧,物是人非。泪满春衫袖,既是脆弱的渲泄,也是坚韧的自强。愿留在春衫袖上的满满的泪,换来的是明日的安宁与灿烂。

22、江山依旧在,只是夕阳红。

23、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2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5、岁月的变迁,自然的复始,春,夏,秋,冬,依然照旧投入了四季的轮回。时间就似一位不会作弊的裁判,四季轮回里,一切成长的痕迹都被刻成年轮。

26、连环情未己,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

27、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28、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29、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30、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1、时间终究不会为了谁而倒流,它只会无情的去呈现那泛黄的回忆,去试着改变一切的一切;如今变得人已是非,还能拿什么去换回你那个甜甜的微笑,去续写我们还没有完成的一切。

3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3、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34、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35、物是人非,小池依旧,彩鸳双戏。

3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7、在一起的岁月,虽然没有过牵手的浪漫,也没有过花前月下的感动,其实那时在我心里,真的已经把你看成是我生命中的向往。

3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9、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0、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1、日子从指间无声地滑过,岁月空白,了无痕迹。但我清醒地知道,内心仍渴望拥有一角桑榆之地,可以聆听偶尔落下的雨,吹过的风。于是,常常回来翻看从前的文字,只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开。

42、斑驳的岁月,却让一颗忆旧的心依然停留在昨天那清晰而感动的世界里。

43、回忆是一种伤痛,()是一种无形的毒药,当我走进他的房间,坐在那张床上,房间里的每个摆设都那么熟悉,只是拥有它的人已经不在了。

44、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47、几时辗转、路依在,只是岁月模糊了我们的背影,或许我们的爱情就如鲜花般的绽放,只不过是一季的美丽,最后陪同枯萎的鲜花一同逝去。

48、是出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第10篇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综观当前语文教学,琅琅读书声越来越少,学生朗读练习往往也是来去匆匆,如雁过,了无痕,语文课堂丢失了“读”之本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还原语文课之本色,通过多种“读”法,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思想,读出情趣,读出韵味,读出自我风采,读出人生价值,从而构建和谐灵动的语文课堂。

一、范读,领略情感美

范读,即教师把课文读懂、读顺、读通。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闻其声,视其人,悟其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情感。教师在开展范读时,要讲究技巧,突出语气的停顿和转换、注意语句的重音、把握声音的力度、速度以及节奏的快慢,以使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把握其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春》中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一词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在读时应注意重读。“来”字应重读,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的欣喜之情,“近”字一词体现了春天临近大地时给人带来的亲切感,也应重读。又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是对颂春部分的描述,三个排比句由小到大,节奏轻快,读时应注意语气色彩是从轻到重的,“上/前/去”应一字一顿,表达了作者要珍惜大好春光,努力“上前去”的心情。

同时,在范读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并进行内容复述。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在范读前可以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计真听,不看课文,并复述寓言故事。

二、品读,把握意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学作品,大多文质兼美、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闪亮在语文课本中。比如,诗词歌赋作为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艺术的璀璨。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杜甫《春望》里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商隐《无题》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清照《醉花阴》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深入涵泳,反复咀嚼,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感受其独特的内蕴美,从而做到古为今用。

三、诵读,展现个性美

诵读,即朗读和背诵,它不是单纯以记忆为目的的活动,而是融合了感受体会、理解领悟、情感释放等主体与文本间构建的对话,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诵读是个性的演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当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精华美处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展示个性阅读,在诵读中完成对文本欣赏的升华、内心情感的升华以及思想智慧的升华。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大赛,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课堂成为学生理想的舞台,快乐的天堂,让学生个性飞扬,放飞梦想,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总之,“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读为基础,读为特色,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忽视学生的“读”,而应通过多种“读”,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欣赏、去创造,在读中悟形、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还少艳,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第11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曲;意境

中图分类号: K92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曲” 与 “ 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哲学宣扬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提出了“ 天人合一”,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 体验自然与人契合无间的一种精神状态,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形成这一宇宙观是同占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学和道教分不开的。儒家探究“ 以天合人” , 强调人本主义的道德观;道家主张“以人合天”,创立了“本体论”学说。道教寻求是宇宙中万物的永生. 修行只是道教用以达到目的的方法之一。总之,“天人合一”精神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言行、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人与自然界和谐的关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让人仿佛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体现“求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的境界,突出一个“曲”字。“曲成为用来表现艺术意境,追求自然美、含蓄美、深邃美和朦胧美的重要手段。”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曲折有致,前后呼应”,“门内有径,径欲曲”等等均体现了“曲”在中国园林中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曲

“ 曲”,在词典中解释为:“弯曲”,与“直” 相对, 如“ 曲线”;或解释为:“曲折隐秘的地方”,“曲径通幽”等。“曲”作为一种形态而存在, 存在于大自然的万物, 如连绵的山河、崎岖的小路, 或者小桥流水、老树盘根, 无处不“ 曲”。它是一种非对称和不规则的美, 是一种自然美, 这种自然美以无限的变化为根本。没有变化, “曲”将不复存在。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先人充分运用了“曲” 这一自然形态, 创造了许多伟大的艺术瑰宝, 其中之一便是园林艺术。园林艺术似乎就是一种可供人们在其中游玩和生活的自然大盆景。

中国园林空间中处处以“曲”之美为上, 其中的路径最富有曲、折、窄、幽等美学特征。河旁小路的曲径, 移步换景。行车道路的曲径, 风物如画, 轻松潇洒。私家花园路的曲径, 人行其上, 步步如景。

建筑的曲径, 曲廊是园林中遮风避雨的园路。如在拙政园中短短的一段, 竟有七个不同的走向, 有号称北斗之折, 而又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又如“ 柳荫路曲”,人们随着审美脚步的移动, 看其廊柱之林在不断变换组合形态, 有如乐曲的旋律在回旋, 节奏在变换, 以其曲折变化创造幽景引人入胜。

花木在园林中有“小园香径独徘徊, 窈窕通幽一径长”之感。如苏州园林里的花坛, 其平面或立面大都采用不规则的自由造型, 坛上配植花木乃至峰石, 构成以花、树为主, 石、草为辅的小型自然曲径景观。人们徘徊其间, 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品赏花坛幽景的个体细部或组群构成之美, 并称为“曲径赏幽”;而一旦走出丛密掩映的曲径, 又见山水曲折, 峰回路转, 低谷流淌。

山水曲径供人登攀, 极尽假山的蹊径的忽上忽下, 盘旋曲折, 变化多端, 令人方位莫测, 体现了它的曲径通幽, 豁然开朗的惊喜。叠山理水, 模范自然, 以曲致为上。水景追求虽为人作,宛自天开。以变其散漫芜杂的自然形态, 使其与自然之水更为神似。水是园林建筑、山石、草木之血脉 , 以园中曲折之水池为中国组织园景, 并辅以溪涧、水谷、瀑布, 给人以清澈、幽曲之美感。

我国园林建筑具有多变、雅朴、空透、多曲四大特点。多变是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 因地制宜, 灵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风格;空透是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环顾四周, 尽情赏景;多曲是为了和风景环境和谐组合, 设计曲径、曲桥、曲廊、飞檐翘角等。这些与“曲” 有关手法的运用达到营造空间美的目的。无论是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还是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无论在规模宏大, 建筑体态端庄, 色彩华丽, 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 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特色的皇家园林中, 还是在风格潇洒活泼, 玲珑素雅, 曲折幽深, 明媚秀丽的江南私家园林中, “曲”随处可见, 把“曲”这种设计手法运用到园林空间的设计中, 把握有限的空间, 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 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这些与“曲”有关手法的运用达到了营造空间美的目的。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 园林的叠山理水, 要达到虽由人作, 宛若天成的境界, 模山范水, 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 脉源相通, 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我国自唐宋以来, 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 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 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 有开有合, 互相穿插, 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 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 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曲”是营造“三境”不可缺少的一个设计元素。

中国园林的整个平面布局都是讲究绝对自然的变化。如苏州园林的曲折幽深最令人神往, 它是苏州园林意境风格典型的审美特征之一, 也是中国艺术、东方文化典型的审美特征之一。它会让人觉得中国艺术、东方文化的曲折幽深之美, 似乎也是苏州曲折幽深境界的某种伸展、延续、扩大、幻变、演化。抽象地看, 苏州园林成了曲折幽深的意境风格的艺术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曲”本身就是一种如画的景观美, 在品赏者的静观视野中, 能增加园林画面的层次。动观游赏时, 能增加观赏者眼中的对景画面, 可以极大地拓展园林空间, 延留人们的审美脚步。园林曲之美具有多面性、多层次性、多内涵性, 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视角乃至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 能有其不同的美质。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第12篇

关键词:文化情境;跨学科的讲授

中图分类号:G613.6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也即需要进行跨学科讲授。“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鉴赏教学时,尽可能地进行跨学科讲授,学生对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明显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我以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为例来说明。

在教学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时,讲到私家园林,导入时我朗诵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园林欣赏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广阔的文化情境。

然后指出:中国艺术讲究触类旁通,诗文与绘画往往互为表里。古代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之体现绘画意趣,同时也蕴涵着诗的情调----诗情画意。这景、情、意三者的交融形成了中国园林特有的艺术魅力。

接着板书:“远香堂”“听留馆”“夕佳楼”。播放课件:读图认识“远香堂”“听留馆”“夕佳楼”,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引导学生赏析: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的匾题为“远香堂”,另一处为“听留馆”。前者得之于周敦颐咏莲的“香远益清”,后者出自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颐和园内临湖的“夕佳楼”,夕佳二字的匾题取意于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游人面对夕阳残照中的湖光山色,若能联想陶诗的意境,则对眼前景物的鉴赏势必会更深一层。匾和联不仅文字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工艺形式也有多种。除了常见的长条形之外,还有蕉叶形的“蕉叶联”、“书卷额”、“扇面额”等等。它们犹如绘画上的题跋一样,把诗文乃至书法艺术直接组织到园林景观之中。

接着朗诵:《望江南》“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指出:古人诗文中的美妙意境经常引为园林造景的题材,游人览景而涉文、因文而生情。圆明园内有“武陵春色”一景,即以摹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文意而把一千多年前的世外桃源形象地再现于人间。

组织讨论: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最后布置作业拓展:结合投影图片和唐宋诗词写篇关于私家园林的抒情散文。

李明章同学上交的作业写到:“依靠在亭柱旁,亭外时不时吹来一阵阵微风,眼前仿佛显现出文人逸士们,把酒言欢,风儿抚摩他们的长胡,也摇曳着亭外的一切生灵。偶尔有鱼儿跃水,溅起层层水花,冲洗着园林,也冲洗着我们的眼睛。”另一位时春玲同学也写到:“景醉人,静人心。晨光初乍,包涵些许朦胧,轻烟薄雾,隐隐约见亭边的江南女子,步脚袅袅,亭边一泓池水,映出佳人贤影。江南似水柔柔。黄昏,这是个过于煽情的词语。安详的老人半躺在亭内古木红雕制成的太师椅上,闲在地品一壶凉茶,渐落的红日光芒散在老人慈祥的脸上,构成古园独具的‘夕阳画卷’”。

如何进行跨学科讲授训练,是高中美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平时上课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抓住跨学科讲授的目的和要点

与其它讲课内容一样,跨学科讲授应进行调整修改,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所要讲授的跨学科知识与美术教学内容要相关、准确上,切忌画蛇添足,偏题跑题,喧宾夺主。

2.平时思考和课堂领会相结合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展览活动的时间,有意识进行跨学科欣赏,美术欣赏里的大多数艺术品都是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对人生的赞美、留恋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和深沉的思考,这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要在相关学科学习中去琢磨,去感悟,去和他们的心灵碰撞、共振,从而让我们的情感、思想和作者共鸣,获得鉴赏享受,并能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3.跨学科讲授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并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