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5: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红色经典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了高
人,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给老师的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了高
两旁高大的杨树,枝叶都被夕阳镀上一层金红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了高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剂网购电话: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动的一件事,诵读经典,感悟成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妈妈中等身材,梳着短发,穿着一身套装。一双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平时,她的嘴角上总是带着甜蜜的微笑。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600字
谁的青春不叛逆?我想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正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一样,他,也是青春的迷芒者之一。
霍尔顿厌恶一切成人世界里的虚伪,他的梦想是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孩子心中那最纯洁的童真。这不仅不是一个荒诞的幻想,事实上,它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虽然霍尔顿离它很远,可就算是星空与天际的距离,也终会到达。
书中,经过了三天的无目标游荡之后,我相信,不仅是霍尔顿,就连读者都会有深深的感触。我作为一名反复读过无数次本书的读者,自然有很多的感悟。
霍尔顿没有真正的快乐,他消极,他颇废。虽然心中的信念不灭,但黑暗还是在一点点的蚕食着他。
他甚至想过,离开这个喧嚣的都市,远离他的家人。搭车到西部过另外一种生活,就此一生。
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作者的巧妙编排。在离别前夕,霍尔顿想再见妹妹非芘一面,于是他给非芘梢了一个纸条。
兄妹俩见面了,妹妹非芘却执意与霍尔顿一起走。霍尔顿无奈,为了安抚妹妹,霍尔顿只好带着她去到了动物园。
在动物园旋转木马处,雨渐渐大了起来,看着非芘坐在旋转木马上快乐的眼神,霍尔顿笑了起来。她是那么的快乐,他也是那么的快乐。这时,霍尔顿不再寂寞。因为,他领悟到了真正的快乐,这份快乐是这么的纯粹。
以上所述,我认为这是此书写得最好的地方,作者神乎其神的笔力,让气氛达到了顶端。
虽然《麦天里的守望者》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是它充分表现了我们这群处在叛逆期的青年内心的需求,描写了人物的真实情感。就是这样,此书成为了一代经典之作,同时,它,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名著。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600字
主人公霍尔顿,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带着满嘴的污言秽语走进了我的视线。他的愤世嫉俗思想引起了消极反抗,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最后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长大成人后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总之,他是个孤傲挣扎的人,但他又是个要求世界完美的人而又无奈屈服于现实的人,这个矛盾着的人的那颗善良而又不安现状的心在狂跳,在淌血,我的眼里贮满同情的目光。
霍尔顿的所作所为、言语行动竟然像是我们身边走过的“他”: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却又认真执着、充满爱心的愣小子,他时而独自胡言,时而大声发泄,他的那颗躁动着的青春气息的心。
读小说,我似乎读到了青少年在跋涉人生途中的迷茫与不满。反顾我们当下生活中,有没有霍尔顿这样的挣扎者?一定不少。青春期的迷茫是必须面对的。每个处在青春时代的人,也许就是一个个霍尔顿。他们走过不少弯路、窄路、险路,甚至悬崖峭壁,然后再在苦苦的挣扎中站立、疾走、迅跑,最后踏上人生的康庄大道。也许手脚损伤,也许头破血流,也许心力交瘁,但终于会走过来,脸上浮起了坚毅的笑意。
《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是青少年迷途中的一束曙光,青青春路上的行动指南。霍尔顿们的迷茫与失落永是成长中人们的迷茫与失落,但愿现实中的霍尔顿们终会纠正行程中的偏差,快速步上人生正轨,大步流星的行走在人生征途上。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600字
凡高,一个将画视为生命,甚至超过生命的人,一个真正用灵魂的色彩来绘画的人。可当他放下画笔时,却拿起枪结束了自己被人世束缚的生命。
他生命的热情,像是飞蛾扑火般的冲动,像是美人鱼起舞般陶醉。他的色彩,跳跃着疯狂迷醉的舞蹈,奔放地随意旋转着,令人目眩;又似一首激昂的舞曲,想要跳出世俗的束缚。
他桔红色的发须是张扬还是落寞,那纠结的眉头总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他的《自画像》让人心疼。他总是充满幻想,却游走于极端,他总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执着地爱着《向日葵》,他用抒情的笔调充分展示着那黄金般的绚丽色彩,一朵一朵绽放的花如同火焰,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他的画面,是永不熄灭的篝火,如同那激情似火的向日葵,按捺不住内心强烈的欲望,正奋力摆脱花瓶的束缚,奔向太阳。他的感情过于炽烈,总是因现实的黑暗而绝望,他的灵魂过于纯洁,总是因世人的污浊而叹息,他对梦想过于执着,魔鬼称他为上帝,上帝叫他为孩子,人们称他为疯子。
他说:“我是以向日葵的姿态活着,而不是以束缚的姿态活着。”看凡高的画,第一眼看到的是耀眼的光华,第二眼看到的是太阳恋上雪花的矛盾,第三眼感受的则是雪花在太阳狂吻下的无奈与消亡。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罩
读后感,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诵读经典,感悟成长,感恩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罩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罩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小姐上门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恩父母,感恩老师,党在我心中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他虽然只四十刚出头,却早已两鬓飞霜,瘦削而蜡黄的脸上皱纹密布,青筋暴露的双手长满了硬生生的茧皮。
满天密密麻麻的小星星,落在镜子似的河面上,像珍珠玛瑙,闪闪发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
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创新研究和探索。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总体思路是:利用课外时间,以“五感归一”为抓手,以“红色点亮青春”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学生中推行“听红色讲座,看红色经典,触社会现状,品志愿人生,秀(嗅)爱国热情”的系列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帮助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为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和环节。
一、听一次红色讲座
(一)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制于教材,无法真正就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讲解,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听相关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些内容,而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特点及教学方式
红色讲座是通过有较深造诣的老师专题讲座或知名学者的网络视频讲座,讲授与“两课”相关、学生直接关注的问题;同时主持老师可以现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参与形式
红色讲座每月一期,讲座内容涉及面广,思想开阔,并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同时与学生兴趣高度契合。设有“红色讲座”交流信箱和在线交流QQ,供同学们与老师交流。
二、看红色经典
此项活动包括阅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和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推出百部“红色经典”馆藏书目,设计思考问题,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红色书的兴趣。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学生完成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两周周末在报告厅(容纳500人)播放一部红色题材电影,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到现场参加互动。
三、触社会现状
触社会现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一个创举,是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接触社会,培养运用正确的世界观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接触社会,多联系实际,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布置寒暑假社会实践题目,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在学校期间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之后由学生写成社会实践报告。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自发组织或独自参加。
1.基本任务
(1)“两课”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前按《“两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评定,并对总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2)学生在社会实践前要根据“两课”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选择“两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
2.实施途径
触社会现状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1)校内实践。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让学生分析校园内实际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表达、交流个人观点,并且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校外实践。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增强理论渗透的效果。主要采取两种形式:①社会调查(生活观察):要求学生组队深入到街道、社区、观察社会生活,感悟人间冷暖。②不固定地由“两课”学生社团带队,组织一些学生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实践活动。
3.考核办法
学生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两个:一个校内实践或调查报告、一个校外社会实践报告)并填写《“两课”社会实践总结表》,“两课”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及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分。优秀实践报告已经集结成册。
四、品志愿人生
(一)指导思想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在校园内外形成关爱互助的风气,为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二)组织方式
“两课”教研室以课程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活动。
(三)特点及教学方式
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课外阅读和课内精读要求不同。课内精读要求每个年段的阅读要求逐年上升,各有所侧重。课外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要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读书实践中去,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让学生从读书中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阅读教学目的,这才是正确的读书观念。
二、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同时也要注重教材特意安排的“课外书屋”这一栏目,结合每个单元专题,运用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推荐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目。
1. 读漫画书籍,拓展想象能力。现在的孩子喜欢漫画书籍。其实,看漫画也是有益处的。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如,在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单元,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而后,就向学生推荐一批漫画故事,如《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等一些关于一个个奇异的生命体的惊险有趣的漫画故事,还有《宇宙刑警》、《天鹰战士》等一些科幻高科技的故事。它们都是不合实际的,而孩子脑子里本来就常想着这些不合实际的东西,所以让他们感受书中妙趣横生的画面和人物的机智、勇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
2. 读科普书籍,激发探究欲望。祖国的“神六”、“神七”成功发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学完二年级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后,抓住时机推荐《简单的科学》、《法布尔昆虫记》、《布瓜系列》等科普类书籍给他们,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常为书中所述惊叹不已。
3. 读文学读物,注重积累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后,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海燕》、《在人间》等作品;学习了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后,引导学生阅读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4. 读革命书籍,走进红色经典。处在和平年代的儿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很难走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难以体会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教师可结合生活体验,激发认知冲突;拓展史实资料,传承英雄精神,引导学生走进红色经典,学完四年上册《倔强的小》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草地夜行》、《小红马》、《金色的鱼钩》等相关文章,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深入感悟,做到“人散课终情未了”,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感受生命的崇高,在“落雨无声”式的阅读中,收到“相融无痕”的功效!
5. 读经典名著,不断净化心灵。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崇高境界,也是一个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阅读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纯净而空廓,用经典名著作奠基可以充分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当前,各校正在进行“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这为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无疑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低年级提倡诵读拼音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等,不但在儿童的内心播下了优美文字的种子,还使儿童从小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并在践行《弟子规》中体验中华礼仪之邦的美德。在中年级诵读《唐诗宋词选》、《论语》、《中庸》等等,不但使孩子们广泛了解我国诗词之美、文字之美、韵律之美,还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人处世的简单道理,并且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高年级诵读《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和四大名著等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并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很有帮助。
6. 读时尚读物,满足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表现力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喜欢冒险、刺激、神秘,崇拜英雄形象。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神奇校车》、《科学探索者》、《鲁宾逊漂流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也就不会奇怪《小熊维尼与跳跳虎》能风靡校园了。我们要抓住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充分利用这些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三、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
xx镇xx村地处xx公路沿线,距东乡县城18公里,交通通讯便利,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乡罗汉灯所在地。该村有7个村小组,xx户,xx人。近年来,该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率先建起了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买书难、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为提高群众的自身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构建和谐农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XX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深入该村实地调研,通过问、看、查、谈等方式,对该村农家书屋管理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好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是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能提供农民实用服务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充分认识到建好农家书屋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村支书俞样德与镇分管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先后两次主动到县新闻出版局申请建立农家书屋。通过局分管领导实地察看,确定新建一栋3层楼办公大楼的最大的办公室作为农家书屋,并安排8000元资金,用于购买书柜、桌、椅的经费,在村办大楼前,建立一条长xx米的宣传栏。该村的积极主动和良好的硬件条件,赢得了县新闻出版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很快列为第一批全县农家书屋网点。在书、报、刊、音像光盘送到农家书屋后,该村又筹资xx元,配备电脑、电视机、vcd机,为农民朋友看书阅读、查阅资料、观看农业科技光盘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强化规范管理,管好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为使农家书屋不至于成为花架子,聋子耳朵做样子,该村在“管”字上狠下功夫。一是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农家书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做到经常监管;二是配备1名离农家书屋较近、责任心强的村干部兼任管理员,明确岗位职责,做到爱岗敬业、耐心服务,按时开放,保证书刊、音像制品及其他财产完好无损,实行工作报酬与农家书屋管理业绩挂钩;三是建立借阅、开放等各项规章制度。确定每周“一、三、五、七”为借阅时间。管理员24小时保证手机畅通,随时为农民借书提供便利;四是抓好书屋内部管理。要求管理员熟练掌握出版物管理、分类、贴标、上架、借阅等相关业务,做好书、刊、报、电子音像制品的登记造册,办理借阅手续,提供好书、新书引导服务,保证室内摆放整齐,做到干净整洁,秩序良好。
三、坚持以人为本,用好农家书屋
该村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习惯,特别是农忙、农闲和平时的生产作息规律,合理确定书屋开放时间,方便群众借阅,接受村民监督。在寒暑假、双休日对回村在校生开放;在春节前后,增设开放日,为回乡务工农民借阅服务。同时,该村开展送书“四进”活动“,一是坚持每月一次送书到自然村,提供图书目录,将农民喜爱的新书,好书在醒目位置摆放,现场办理借阅手续,征求农民要求购书的意见;二是不定期送书进农户。挑选一批农业书送到距离书屋较远的种植、养殖大户,将知识性、趣味性的书刊送到老弱病残手中。三是送书进校园。每逢开学时期,结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将广大学生喜爱的红色经典、名人、名着、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送到学校。四是送书到外村。针对一些邻村暂未建农家书屋的现状,每年开展1-2次向外村送书活动,做到送科技、送文化下乡,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该村在用好农家书屋方面,坚持村干部、党员带头读好书,好读书,要求每个村干部必须读6本书,做2万字学习笔记,作为村干部年终考核重要内容,该村党支书俞样德撰写的读后感《烈士在我心中》一文参加XX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有效地激发全村干部群众学文化、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在家务农的妇女,更是把农家书屋当做自己业务时间充电的家,积极开展学文化、学科技读书比赛,涌现一批全县有影响的种养大户,返乡创业女企业家,XX年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妇女之家、全国先进妇女之家荣誉称号。
【关 键 词】 阅读;小学;引领;课外阅读
德化尚思小学是一所县直小学,创办于2010年9月。现有教师99人,学生1750人,开设32个教学班。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接收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子女,形成一所农民工子女占92%的农民工子女学校。
剖析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情况令人堪忧:一是阅读观念偏颇。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偏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造成了他们对课外阅读观念的理解滞后或错位。许多家长将课外阅读等同于认字、识字,他们更多关心孩子的是一些可以实时展现的,比较实际的问题。二是阅读氛围淡薄。如果说阅读观念的偏颇是影响农民工子女课外阅读的主观原因,那么课外书籍的缺乏则是阅读氛围缺失的一个客观因素。三是阅读兴趣缺失。由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缺乏有效的引领,闲暇的时间更多接触的是电视、电脑、游戏机,看成人打牌等等,有的甚至沉迷于电视、网上游戏。过多接受此类信息,容易使孩子产生惰性心理、兴趣错位。四是阅读时间缺少。电视对农民工子女阅读的冲击非常大。许多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有益的课外书书名却知之甚少。五是阅读指导缺乏。虽然少数家长也乐于为子女买课外书,但买了书后,他们就不闻不问了,顺其自然,认为书已经买了,孩子自己会读的。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子女阅读能力受到了制约,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鉴于此,学校提出了以阅读引领师生成长,让书香飘溢校园内外的工作思路并付诸实践。
一、硬件建设,营造书香氛围
1. 硬件建设。学校校门主体部分以书为造型,东、西两侧各三本,分别以书脊、封面朝前,微微错开,寄寓着尚思学子怀揣梦想进入书香校园,孜孜以求,学无止境。悬挂在大门西侧的校徽呈圆状,外环分别用拼音及汉字清晰地标出“德化尚思小学”,内圆为“尚思”第一个拼音字母的两个“S”,形似两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寄托着尚思小学的希望和梦想,小鸟上方的红色圆形,象征着尚思小学的明天更美好。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环绕围墙的“S”形绿化带,象征尚思人团结奋进,拧成一股绳。仰望教学楼,楼顶上方的方形建筑,像一顶博士帽,象征尚思学子在学校学有所成、博学多才,寓意尚思小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如此设计布局合理、富有个性,不仅美化环境、装点校容,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人感受到一种书卷之气、浩然之气。
2. 丰富内涵。每间教室配齐书橱,设立图书角。学生选择性地将家中的藏书带到班级里来,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入橱。各班还能开展符合本班实际的“书香班级”活动:前黑板开辟出“每日格言”专栏,展示栏张贴着推荐书目、学生习作;后黑板定期出好读书专题板报,教室里处处洋溢着淡淡的书香。同时,班、科任教师以班级图书角为例,向家长介绍家庭阅读空间的建立(可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有一个供子女专门放书的空间;有一副供子女读书、写字用的桌椅;有一套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阅读辅助工具;条件允许的,则可为孩子配备一间书房。
3. 拓展空间。学校加强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创设轻松而休闲的阅读环境,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港湾。每年还安排专项经费,购买一批教育类、儿童类书籍,丰富图书室的藏书,扩大书籍选择的余地;“普贤”教学楼每个楼层还设立了一个开放图书屋,配齐书橱、图书以及读书台、椅子;建立了专门的“书香校园”读书网页,定期向师生推荐阅读书目,上传经典美文,使师生便于阅读,轻点鼠标即可畅游书海。
二、校园文化,引领成长方向
1. 精神文化。为纪念德化籍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原复旦大学副校长蔡尚思教授,学校取名“德化县尚思小学”。学校以“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宗旨,以“创建现代化、精品化、素质化、特色化省级名校”为办学目标,以“尚德、笃学、思奋、创新”为校训,以“尚行、尚学、尚思、尚进”为校风,弘扬“执着坚韧、勤奋好学、治学严谨、追求真理”的尚思精神。与此同时,把这些精神文化外化为墙体文体、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人本文化、细节文化等等。
2. 尚思文化。学校以“尚思”为核心,积极打造“尚行、尚学、尚思、尚进”“四尚”校园文化。在操场的绿化带中嵌入“行”“学”“思”“进”四个文化石,增添大自热元素,寄寓返璞归真之意。“普贤”教学楼一至四楼分别建设“尚行、尚学、尚思、尚进”为主题的楼层文化,宣传“四尚”学生优秀事迹。
3. 书香文化。东边楼梯以瓷都德化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光为背景,配上相应季节的古诗;西边楼梯以德化名瓷为背景,配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内容。学校还充分利用楼层的屋顶大梁、走廊墙壁建设了五个各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即一楼七彩长廊、二楼瓷艺长廊、三楼科技长廊、四楼书画长廊、五楼尚思长廊,从而彰显地方文化、书香理念,展示学校的人文情怀及师生的精神风貌。
4. 团队文化。在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同时,不断拓展延伸,进一步打造“处室共同体”“年段共同体”,完善生生、师生、年段、处室有效合作的网状管理。学校相继出台了《“处室共同体”考评实施方案》和《“年段共同体”考评实施方案》。学校每年按月份依次举行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读后感评比、读书笔记展示、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自我超越、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有序竞争氛围,促进学校管理内涵的提升。
三、活动平台,落实远近目标
1. 健全机制。学校建立健全活动机制,做到长效机制和短效机制相结合。一是学校在一年四季分别举行四个大型校园活动,即春季陶艺节、夏季艺术节、秋季读书节、冬季体育节,并积极创建陶艺、书法、科技、击剑等办学特色。
2. 彰显特色。每年5月20日、11月8日,学校分别举行了蔡尚思教授诞辰、逝世的纪念活动,大力弘扬“尚思精神”。每年以“尚思”为核心,开展读书节暨纪念蔡尚思教授诞辰活动,举行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学生诵读展示、评选“阅读之星”、汉字听写大赛、现场作文比赛、教师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3. 寻求共识。人们参加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兴趣需要有极大的关系。当家长没有认同家庭课外阅读对子女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时,反复的理论宣传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与抵触情绪。为此,学校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童话剧表演,邀请家长参加,采取直观感知的方式,让家长真切地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子女能力发展、个性形成的重要作用。在经验交流会上,让家庭课外阅读开展较好的家长现身说法,家长之间就如何做好家庭课外阅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4. 幅射阅读。与社区、家庭取得联系,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让亲子阅读成为书香校园的辅助;开展“大手牵小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学校和家庭联合宣传表扬“亲子共读”的典型事例,努力使家长成为书香校园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大力提倡有条件的家庭常带孩子到书店阅读、购书,与别的家庭换书,提倡有条件的家庭藏书;建议家长逛街或外出旅游时给孩子买书。引导家长示范读书,营造浓厚的“书香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巩固学校的“书香校园”创建成果,让书香从校园飘向家庭,幅射社区。
人文的环境,让校园无比温馨;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张扬个性;阅读的浸润,让师生激情荡漾……阅读引领师生成长,书香飘溢校园内外。在这样的校园中,无论是师生的成长,还是学校的办学效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忠. 图式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语文建设,2013(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学生阅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见,阅读能力绝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对教师而言,还要考虑通过何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力。
阅读心理能力指的是读者因参与阅读活动而产生的认知、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现象,包括智力因素(阅读感知、阅读记忆、阅读思维、阅读记忆等)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补偿了智力因素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了动力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针对以上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认知上的狭隘、情感上的桎梏、思维上的肤浅、意志上的缺憾等问题,笔者结合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谈谈我们的探索与思考。
一、我们的探索―中年级绘本阅读课
绘本阅读课属于我校绘本幸福课的一部分。绘本幸福课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帮助小学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儿童在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这五大方面获得成长的校本德育课程。绘本阅读课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绘本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上以互动式的阅读为主要方式,帮助小学中年级儿童通过倾听、参与、体验、互动,获得语文阅读心理能力的提高,并把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
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这个过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期是在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所以,在小学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中,阅读是以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绘本阅读为主,让儿童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激起儿童思维的碰撞,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懂道理,更明白为什么要懂这个道理。
以《我也有教养》一课为例,我们选用的是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
第一环节:观察封面,引入主题
出示绘本的封面,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会有哪些“为什么”想问呢?
抓住中心“教养”,让孩子们自由谈谈他们心目中什么是教养?
第二环节:互动式讲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由老师带领着,互动式地讲故事―先是观察画面,由学生畅谈画面描述的情景,想象会发生的故事,体会绘本中主人公的心情。
第三环节:围绕主线提问
绘本在师生互动中讲完后,我们会提1~3个和主题有关的问题,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本课的主题。
①大野狼几次回到农场?它有什么改变?
②大野狼变成一只有教养的狼了吗?为什么?
第四环节:畅谈收获
让孩子从各个方面,自由谈谈课堂中的收获。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①把这本绘本与至少5个朋友分享,并和他们谈谈你心目中什么是“教养”。
②想象结尾中,四个好朋友结伴去给全世界讲故事的情景,自己也编一个故事。
二、我们的思考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提升认知的广度
阅,本意指看,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功能来实现的;读,本意指看着文字发出声音,是通过我们口头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的。心理学家认为,阅读就其本意而言,就是文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接收端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的绘本阅读课,既要看又要读,从各个方面来提升阅读认知的广度。
在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中,第一个环节一般都是“观察封面,引入主题”。绘本的封面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从中可以发现许多。例如,在《有个性的我》一课中读绘本《有个性的羊》。一看到绘本封面,孩子们顿时活跃了:这只叫赫尔博特的小羊像个大大的棉花球,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最有趣的是它毛上还扎着许多红色的蝴蝶结,很爱美呢!瞧,它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嘴巴里嚼着嫩嫩的青草,好不惬意!有孩子注意到了封面左下角的一把小剪刀,立刻猜想到这只小羊要被剪羊毛!对绘本封面的仔细观察打开了学生对绘本认知的广度,对绘本阅读的思考也会进一步加深。
绘本阅读课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式讲故事。在这个环节里,一般会由教师或者学生来大声地讲、读绘本故事,同时边读边思考、分享感受。在西方国家的阅读教学中,一般做法往往是通过对经典作品中的片段的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创作个性、思想和精神的理解。例如,英国早期的“念诵法”(look&say)要求学生在英语课上大声地跟着教师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并不太作解释,通过学生流畅地阅读,理解各种不同的读物。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也是如此,在大声讲、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跟着绘本故事进行认知与思考。
2.“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突破情感的枷锁
有时私下和学生聊天,有学生会感慨:老师,你如果上课也能像下课和我们聊天一样轻松自在该多好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其实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语文的,特别是阅读课,他们害怕的是语文课上那种严肃、一本正经的氛围,让他们不好意思畅所欲言。所以在我们的绘本阅读课中,我们倡导的就是互动式的说,其目的就是在自由、安全、民主的环境中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图书馆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有很多书而且很安静的地方,图书馆来了一只狮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是我们的绘本阅读课《心中有规则》中讲的绘本故事《图书馆狮子》。封面真的很吸引人,引导学生们观察封面上的每一个细节,孩子们谈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多,还要全面。然后就是带着孩子们一页一页,观察着、朗读着、思考着、随时互动着,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时不时会拥到讲台前想要看清某个细节,平时语文课很少举手的孩子也都参与了讨论。那头毛茸茸的大狮子成了每个孩子最想拥有的朋友,所以当读到“大家都会拍拍他柔软的头”时,很多孩子都轻轻地拍了拍同桌的头;麦小姐那句慢悠悠的“不要跑”成了孩子的口头禅;冷冰冰的马彬先生因为找回了狮子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原本想把马彬先生赶走的孩子到了故事结尾也开始喜欢上了他……整堂课上,学生完全忘记了我这个老师的存在,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我们一起读书、思考、表达,这种突破了枷锁的情感的完全释放,让每一个人不但收获了道理,更收获了一份轻松与信任。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拓展思维的深度
阅读不单单是人们学习和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阅读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启迪人的心灵,熏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素质和精神世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年级的绘本阅读课中,最重要的是互动式的思考。绘本阅读课的每个环节都用“为什么”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想象、猜测,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教师不会做出对与错的评价,而是通过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见解。
《我也有教养》一课中读的是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这本绘本在读完一遍后大家心中其实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大野狼会变得有教养了呢?为什么大野狼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呢?为什么小动物们越来越喜欢大野狼了呢?这些变化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呀?提问是最好的思考!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我们就索性回过头再去探寻绘本中的一个个细节。例如,孩子们发现了有教养的大野狼三次回农场,进门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越来越有礼貌;大野狼的衣着变化也能发现他越来越有品位,最后还戴着帽子,简直是一位绅士;大野狼第一次讲故事只知道大声,第二次是流利,第三次就是有自己的风格了,不紧不慢,还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小动物们对大野狼的态度也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蔑视甚至厌恶,到不理不睬,到小猪给建议,到最后大家要求大野狼再讲一个故事……
让孩子们在无数个疑问中找寻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并让他们爱上思考,让故事中的道理在不断的思考中更加深入儿童的内心。
4.“读不在三更五短,功只怕一曝十寒”―培养意志的韧性
阅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件事,只有形成了阅读的习惯,长期坚持,才会真正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收获到成长。
在小学阶段,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在阅读上主要是从兴趣出发,不能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去读书,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与监督。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