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春天的段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春天到了,田野里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道路两旁的意杨树已经是枝繁叶茂,姿态优美;湖边的柳树也已是郁郁葱葱,在春风中摆动者柳条,仿佛在为行人舞蹈,姿态秀美;路边的小花,也借着神奇的春风露出了笑脸。天渐渐地暗下来,可眼前的风景却让我们依依不舍地。
2、踏上软绵绵的草地,微风吹拂,小草们纷纷摇动身子,争先恐后地睁大好奇的眼睛,欣赏这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它们的颜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这新鲜的嫩绿一定是春--这个多彩的调色盘中最美丽的色彩!
3、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4、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5、在一个“风和日丽”和“鸟语花香”的春晨,我沿着江边散步,一边觉得“春江水暖”,一边欣赏远处的“碧水青山”。这时正是“春暖花开”和“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不禁陶醉在这“春光明媚”和“蜂飞蝶舞”的气氛里。
6、公园里树木是郁郁葱葱,花草在风中姿态优美,湖边的柳树姿态秀美,假山上桃花香味四溢,远处的油菜充满生机金黄一片,我陶醉在春天的怀抱,眼前的美景使我依依不舍。啊!春天的力量是多么神奇。
7、吹拂过绿叶的风,变的格外温柔,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
8、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9、柔柔地,小草拂着裤管,春的气息那么真实地贴近肌肤。有露珠停留,在叶尖坠坠不肯滑落。不肯滑落的还有春天的色彩,明亮而轻快。不敢太急,徐徐地移动脚步,印下一条清新的痕迹,象是春天不经意抹过一笔淡淡的油彩。是怕惊动一些梦和呢喃,还是怕春天的手指搔痒心底的某个地方,怕有些人和事纷扰我的思绪。徐徐而行,徐徐而行……
10、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11、春,穿着一件花花绿绿的外衣悄悄地走来了。它的到来,使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园里,有许多花儿互不相让,相竞怒放。红的,白的,黄的……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12、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13、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14、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鲁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15、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16、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17、我真的走进一个浓浓的春天里来了,在这个小小山城的一夜春睡, 似乎分外的香甜,当我在一夜淅沥的春雨中醒来, 我仿佛听到了画眉 鸟儿清丽而婉啭的叫声,春雨的气息从窗外飘来, 而春山春水厚重的 绿色也从窗外扑来,春天在这里仿佛箭似的把我的身心穿透了! 春天就这样来了,象一个慈祥、宽厚的长者, 他用他温暖的手轻 轻地抚慰着经历了一个萧杀的冬天的你, 他为你搬来灿烂的花和厚重 的绿,他要你在他宽厚的胸怀里舒展疲惫的身心呢!
18、春季的歌洋溢在每一个角落里,从幽静的乡村到沸腾的城市,看看那厂房与街道,春季煞是惹人喜爱。你看,街心花园中,百花争艳,姹红焉子,竞相开放,可真是美不胜收呀!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诉说着春季的情怀。
19、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1、吹拂过绿叶的风,变的格外温柔,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
2、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春季像一位画家,涂满了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3、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蹦蹦跳跳的跑出来了,孩子们也笑奔跑出来了,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4、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5、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来源:文章屋网 )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能舒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4.反复诵读,仔细品味,能就文中的精美语句写出自己的赏析。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并作赏析。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要求:
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收集描绘春天的诗文或名句以及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
(二)导入新课:
大屏幕上展示几组春天的优美画面,请同学们观察画面后,用几个词语或者简短的句子概括你所看到的画面,也可以用课前收集到的诗文句子概括,并设想一下:如果你置身画面之中,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学生简短交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领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
(三)检查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1.完成根据拼音写汉字的练习:
酝酿yùnniàng抖擞d?us?u披蓑suō戴笠lì宛w?n转嘹亮liáoliàng
2.交流朱自清先生的资料:学习同伴之间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查学生课前完成情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学习朗读技巧,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并初步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学生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所描绘的景物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小组合作完成下面两个思考题:
①有人用“盼春”一词概括了课文的第一小节,请同学们用相类似的词语(仿照“盼春”一词),尝试概括文章其余的内容。
②作者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选取了哪些精美的画面,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小组交流后,教师作简要点评。例:春草勃发、春花竞放……
(五)精读赏析
1.师生合作,选取有代表性的段落(可以由学生选择五个画面中的任意一个),具体评点作者是怎样淋漓尽致地展现春光之美的。(在师生的合作下,解决写景的方法:用词准确,大量运用叠字叠句,选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画面融入人物活动,写景注意层次……再由学习小组合作,任选其他段落,使用上面的方法赏析。)
或者,用投影出示老师对自己喜欢的“春景图”作的评析,学生仿照评析,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赏析。
2.小组学习,学生选取喜爱的语句,评点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进一步体会、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可以由教师提供示例,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在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用拟人的手法,将春草写得有情有义,有血有肉;而着一“钻”字,写出了春草穿透土层,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学生写完后先小组交流,后大组发言,教师评价、总结。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一下问题:
1.当同学们与“春”融为一体时,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蕴涵的人生态度吗?请你紧扣文本作精彩解释,并谈谈这种态度对你的影响。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
2.仿句练习。
①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
②请模仿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写几个句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写好后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点评。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自己喜爱的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鲜活、精美隽永的语言特色;又感受了作者的感情脉搏。
(八)布置作业。
①课外阅读林斤澜的《春风》,想一想:同样是“春风”,江南与北方的春风格调截然不同,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的北方粗犷的春风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又如何把对北方春风的怀念之情融于写景之中?
阅读能力的考查无非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另一个是对“形式的鉴赏”,解决“怎样写、写得怎样”的问题。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十七课后练习三,下面几句话写的很好,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那里?而2006中考零距离第47页第2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前者考查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属于“形式的鉴赏”;后者则是考查学生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阐释,属于“内容的理解”。当然,有时会把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如:《变色龙》一文中,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既考查“内容的理解”,又考查对“形式的鉴赏”,难度自然也就加大了。
二、“开放”的本质和意义
开放,就是选点自由和理解自由。你比如说,在分析《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一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一段时,可供我们选择的知识点很多。首先,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各种颜色的搭配,给人以秀美之感,以此来表现雪后小山的秀美;其次,从“妙”字入手,来描写雪光、雪色及雪态;最后,从修辞入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动人的雪态美景。这些知识点的选择,对学生来说是自由的。“开放”,不等于漫无目标。一般地说,这样的试题往往要求学生再所学的语文知识中,譬如在体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知识系统中,选择一个点,结合语境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考查的本质,一是尽力为学生提供较为均等的机会,二是引导学生做能力的迁移,从而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不做点的规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另一方面,对学生怎样理解其作用而言,首先是要鼓励他们能够进行分析,然后近一步要求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有的学生甚至能够在所学知识系统之外发现很好的点,做出的分析合情合理,我们更应该鼓励。
三、“开放性试题”答题的一般规律
例如:“终于有一天,寒冷消失了,春天好像触到我的额头,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迷人的香气,后院窗外,一只可爱的小鸟叽叽啾啾叫着,仿佛催促我:‘快出来啊!’”(注:“我”为盲人)这段景物描写的挺好,请你自选角度,说说好在那里?分析这道题有如下几种答案:
(1)这段景物描写,是从触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春天美景的,抓住了盲人感受外部世界突出的个性特点。
(2)这段在描写春天景物时,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写,充分表现出“我”在春天来临之时的喜悦心情。
(3)这段在描写春天景物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展示了春天的特点。
(4)这段在描写春天景物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鸟当作人来写,把小鸟的叫声当作人的呼唤声,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中,如何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弼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这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话题,更是一个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最近几年来,导学单在语文教学中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本文试就如何运用导学单实施读写结合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提炼单元读写训练点,着眼学生写作过程
运用导学单实施读写融合教学,需以文本特点为依据,教师在选择训练内容时需要与本年级写话或习作教学重点相结合,与本年级学生思维、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析】
童年是这组教材的主题,这些文本记录了不同国度的孩子童年时代经历的迷茫、烦恼、喜悦、收获。《检阅》与《争吵》诉说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检阅》以班长代表宽容、接纳的正面形象,以队员不愿意让残疾孩子博莱克参加检阅代表大众心声。教学时,我们需要摒弃追究人物品行的好坏,只是从孩子善良的内心体验出发引导学生揣摩文中人物的内心独自,这样的教学会更加真实。《争吵》的心理活动描写十分细致,教学时值得引导学生学习其直白的习作方式。本单元习作是描写“我”在学会一种本领的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体会,通过学习《和时间赛跑》与《争吵》心理描写的不同形式,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本领时的心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读写结合训练点】
结合单元分析,教师将读写训练点确定为心理描写。《和时间赛跑》一文中的第6、7两个自然段用所见引发所想,写出“我”对时间流逝的着急与悲伤。《争吵》的第6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不安与后悔的矛盾心理。《检阅》则在心理描写上留有许多空白。如当队员提出博莱克是否参加检阅仪式时大家鸦雀无声,此刻队员的内心独自是什么7观众看到博莱克站在队伍前列时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他们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博莱克站在队伍前列时是什么心情?他会想些什么?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考虑先学习《和时间赛跑》与《争吵》中心理描写的不同形式,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检阅》中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创造性拓展。
【预设《检阅》读写结合导学过程】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和时间赛跑》的第6、7自然段,学习用所见引发所想,写出当时心境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观众看到博莱克站在队伍前列时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他们此刻的想法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顾《争吵》的第6自然段描写的是我不安与后悔的矛盾心理。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博莱克站在队伍前列是什么心情?他会想些什么? 导学过程
1.读一读《和时间赛跑》的第6、7自然段,我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先写____,再写____。
观众看到博莱克拄着拐杖站在队伍前列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
观众看到儿童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
选择一处写一写观众此刻的想法。
2.读一读《争吵》的第6自然段,我发现这段话写出,“我”的后悔,“我”想认错但又不好意思先开口的矛盾心理。
写一写博莱克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是什么心情7他会想些什么?
教师在综合考虑单元文本与单元习作内容、形式的关联,做好单元分析后,挖掘每篇文章中适合实施读写融合实践的句式、段落,设计读写融合导学过程,引发学生联想、回忆,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发多元导学单激发学生读写能动性
叶圣陶先生关于读写教学曾这样阐述:“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写作的技能。教师务必启发他们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导学单,引导他们将范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效调动学生读写的能动性。
(一)范例效应——文本引领式导学单
1.单元主题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先是呈现系列有关春天的范文,而后又出现说春天的发现、写春天的发现系列学习内容《找春天》一文中反复出现“什么怎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句式,句子中既有春天的特征,也有作者依据事物发挥的想象。这个阶段的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不多,想象力最为丰富。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考虑,设计如下导学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单
第一部分:文本理解
我会读:请你带着欢乐的心情读读《找春天》一文中的第3~7自然段。
我会选:我喜欢( )这句话。
我会想:我也找到了春天:
看,( )。
听,( )。
闻,( )。
触,( )。
第二部分:句式仿写
我会写:仿照《找春天》中第3~7自然段的样子,选一个句子写一写。
樱花盛开,那是春天的( )。
小鸟( ),那是春天的( )。
( ),那是春天的( )。
2.经典引路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导学单
第一部分:经典导读
(1)我们一起阅读老舍写的《猫》节选。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我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
(2)我们一起填写学习单吧!
(3)看看学习单,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部分:模仿写话
请你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写写它的习性。
3.写作特点式
一个文本可以挖掘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把握文本的特别之处,设计训练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以下导学单把握了文本以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体现人物心情的特点,通过回忆生活场景一回顾范例写法一模仿范例创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创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单
第一部分:看一看
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少,有多深,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吧!
出示提示:
a.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b.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c.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走路、游戏……的记录。
第二部分:找一找
《可贵的沉默》一文中的第1~9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同学们兴奋的心情?哪些句子也写出了他们的心情?这些词语和句子分别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同学们的(心情)。
第三部分:写一写
仿照《可贵的沉默》第1~9自然段的写法给自己拍摄的父母为我们操劳或呵护的照片配上文字。
上述案例导学目标明确,遵循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逐步从句群模仿到自主创新。导学方式将阅读、观察、写话融合在起,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有所乐。导学过程设置以学生自主阅读一自主感悟一模仿写话为主导,同时兼顾三、四年级写作观察训练的要求,通过范例帮助学生习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知识索引——素材积累式导学单
低段学生处于表象思维阶段,表象成为他们思维与想象的材料。结合低段学生的这思维特点,教师运用导学单帮助二年级学生积累写话素材。操作方法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设立一本语录集锦,组长由组员轮流担任。此语录可以收录班级中教师或同学有趣的言语,可以记录家庭中各人员可爱的言谈,可以收集自己从其他途径听到的话题等。语录要求组内人员每周记录一次,谁有需要谁先记录,每周五由组长负责挑选两句最精彩、最值得推荐的语录张贴在展板中。
二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导学单侧重教师引导,通过小提示、我的点评栏目渗透自主学习意识。三年级的阅读集锦开放度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语句,自主感悟描写方法,独立创作。厚积薄发的道理人人皆知,导学单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知识,让学生逐步走出习作时词不达意、语句不通、无话可写的困境。
一、走近编者――与编者对话
课文将四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编入同一个单元,意向明确:或感受多娇江山,热爱美丽祖国;或品味优美的语言,赏析语言的神异魅力;或运用美的语言,描绘身边的美景。
二、走近作者――与作者对话
四篇课文分别描绘了四季之景。写春天,着重通过描绘五幅春景图,既有抒写春天蓬勃生机、希望和力量的自然美,又有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内在美。写夏天,着重通过描写麦浪、颜色、夏收三幅图景,既抒写夏天紧张、热烈、急促、蓬勃生长的自然美,也表现人们惜时、勤劳、追逐未尽之希望的内在美;写冬天,着重通过描写四幅山水图景,紧扣“温晴”的特点,既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风光的喜爱、赞美、感激之情,也表现出作者乐观进取的内在美。写秋天,着重抓住三峡秋天的山林水枯谷空、悲寂凄凉的特点,同时引用渔歌,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渔民的悲惨生活。
三、走进本文――和文本对话
看着优美的文句,如何有情味地阅读?又如何品味出其中的意蕴?
1.从写法角度赏析
(1)讲究炼词造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围绕一个“妙”字,突出一个“小”字。“温晴”的特点,决定了雪是“小雪”;由于要突出“妙”字,下文描写时分别用山上松树的“矮”、雪花的“顶”,用山尖白雪的“镶”,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山腰光色的变化来一一照应和体现雪的“妙”不可言。匠心独运,可见一斑。
(2)活用表现手法
写景状物的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较多,本单元运用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①对比衬托,主题突出。“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通过历代文人对春、秋的态度与作者对夏的态度对比,从侧面衬托了作者对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主题。
②虚实结合,妙趣横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实写桃树、杏树、梨树的多、艳、甜的特点,虚写了眼前树上的果实,一种喜爱、期盼之情油然而生。
(3)巧用修辞手法
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景物人格化,想象丰富,富有生命力,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点,在写景散文中运用最广泛、最突出。“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有暗喻,有明喻,将夏景的美,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巧妙地融合起来,真可谓妙笔生花,妙不可言。
②运用排比,增强语言气势,突出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内容上强调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结构上为下文具体描绘春景图作了铺垫,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爱和激动之情。
2.从内容角度赏析
(1)从含义角度赏析
从词句的引申义、比喻义角度赏析:“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既表达了春天有充足工夫、充满希望的特点,但写在文章接近结尾处,还由景及人地启迪所有人:时光匆匆,即使时间充足,也要抓紧春光,努力奋发。恰似一位老者,意味深长地向读者娓娓道来。
(2)从作用角度赏析
有的词句在段落中间,往往少有作用,而在段首、段尾,大多有结构上的作用。如:
①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并引出下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也为下文具体描绘五幅春景图作铺垫――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②承上启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既总结上文济南有阳光从而“温晴”特点,又引起下文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是怎样的出奇。
③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结尾首先从颜色上照应前文“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其次更进一步突出了夏天在作者心目中分量之重、价值之大。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3.从感情角度赏析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有喜爱、赞美之情,且都是主要的感情,都值得好好赏读。
1.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2.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1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①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②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3.2 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
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3 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4.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讲述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
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
2、示范1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2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②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他在水上像一个车轮似的不停地旋转着,同时把自己的脖子高高地向他们伸着,发出一种响亮的、奇异的叫声,连他自己也害怕起来。啊!他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他就沉入水底;但是当他再冒到水面上来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空虚。他不知道这些鸟儿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要飞到什么地方去。不过他爱他们,好像他从来还没有爱过什么东西似的。他并不嫉妒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怜的丑东西。
③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冰。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缩小。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
④大清早,有一个种田人经过这儿。他看到了这只小鸭,就走过去用木屐把冰块踏破,然后把他抱回家,送给他的妻子。小鸭这时才渐渐地恢复了知觉。
⑤小孩子们都想跟他玩,不过小鸭以为他们想要伤害他。他一害怕就跳到牛奶盘里去了,把牛奶溅得满屋子都是。女人惊叫起来,拍着双手。这么一来,小鸭就飞到黄油盆里去了,然后就飞进面粉桶里去了,最后才爬出来。这时他的样子才好看呢!女人尖声地叫起来,拿着火钳要打他。小孩子们挤作一团,想抓住他。他们又是笑,又是叫!――幸好大门是开着的。他便钻进灌木林中新下的雪里面去。他躺在那里,几乎像昏倒了一样。
⑥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大地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⑦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⑧“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中丑小鸭感到空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别谈谈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丑小鸭成为天鹅之前,选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他是一只天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两次出现“太阳”,有哪些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四川德阳中考题)
(参考答案见下期二、三版中缝)
【名师解读】
答题策略:
第1题考查同学们对选文重点句子内涵的理解能力。答题时细读画线句前后的文章内容,很容易确定答题区域,概括并分点作答即可。
第2题考查同学们对重点文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应明确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即是文章开头、中间,还是结尾。结构上,一般来说,开头段落有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铺垫等作用;文中段落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作用;结尾段落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则可以通过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第3题考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重点是提取关键语句。答题时,既要有整体意识,还要有细节意识,做到不偏不漏。
第4题考查同学们对重点词语和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文中两次写到“太阳”,其实是两次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而“太阳”一词在选文中更是具有一层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
错因探究:
上述真题中第2、4题失分较多。
第2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答题不够全面,没有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内容方面的分析没有体现出丑小鸭命运的转折。
第4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审题有误,将考查两次写“太阳”的作用理解成解释词语含义;或者是答题不够全面,没有注意到两次描写“太阳”其实也是两次环境描写,此题失分严重。
【读写联通】
本文在写作上至少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 文中有画
苏轼有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②作者通过诗画释放心灵,抒感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品味《春》这篇散文中的诗化语言,我们同样能从中感受到画家的笔触,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绘画美”。
(一) 色泽美。色彩,是构成绘画的主要元素。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仅有着春天特有的姹紫嫣红,还闪动着春天亮丽的光泽。
绿色,是春天的主色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仅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是无法体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的,文中还出现了各种艳丽的色彩:“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绿色大背景之下,缀上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画面更加美艳,令人赏心悦目。
在这幅色彩艳丽的“春景图”中,我们还能透过形象的语言感受到春天亮丽的光泽。如:“山朗润起来了”“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句中形象化的词语“朗润”“像眼睛”“像星星”的比喻、“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的感受,无不向我们展示着鲜亮润泽的图画美。
(二) 层次美。层次,是体现画面尤其是山水画意境的基本表现形式,画家为了增强画面的层次感,需要对景物的安排、色彩的对比进行反复的渲染、调整,以达到气势磅礴、色彩饱满的艺术效果。本文则以多彩的语言形式去描绘和展示景物的层次。
文中描写“春草图”时,先是从面上展现――“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到处一片绿意盎然的美景,形成春天特有的大的背景;在这样一个满眼绿色的大背景之中,孩子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别有一番情趣,春天的活力倍增。
再如描写“春雨图”时,从“人家屋顶上”写到“小路上”“石桥边”再到“地里”,由近到远,层次更加分明,内涵更加丰富,雨中美景跃然纸上。
(三) 动态美。描写景物不能等同于景物的写生,写生绘其形状、光影,却无动态;景物却是有生命力的,有着他们特有的活力,于是在文中展现出其动态美更能令读者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朱自清在描写的几幅图画中,通过极为精练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着这种动态美。“春草”是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春花”是“赶趟儿”的,引得“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风”“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春雨”是“密密地斜织着”“笼着一层薄烟”;“春天的人儿”也是“赶趟儿似的”,“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一切都“生长着”,“笑着,走着”,“领着我们上前去”,洋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 画中有韵
正如朱自清本人所说:“韵是一种复沓,可以帮助情感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③在《春》一文中,作者着重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早人勤”等五幅图画,每幅图画都展示了语言音韵本身的魅力,使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音乐美”。
(一) 叠词读出声韵。文中多处使用叠词,这些叠词的使用既绘色,又摹声,使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同时还显现出和谐的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比如描绘“春草图”中一连串的叠词“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其中有形容词的叠用,也有副词的叠用,读者在诵读之中既感受到小草的俏皮可爱、柔嫩舒适,又满足于一种声韵和谐的音乐享受。
(二) 助词补缀音律。本文通篇句末多用助词,可读轻声,缓缓吐出,犹如音乐中用于调节乐感节奏的休止符,在补缀音律的同时,有助于情感抒发的延续绵长。
全文句末助词以“着”“了”“的”居多,一共有十二个“着”、十一个“了”、十四个“的”,再配上全文合计十三个“儿化”,使得诵读本文时语气更加舒缓,情感更加熨帖,读者的那种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感情油然而生,从而很容易与作者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
(三) 短句跳跃节奏。本文多处使用短句,品读时犹如吟诵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字里行间跳跃着强烈的节奏感,在带给读者听觉享受的同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春草图”中这样写道:“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读起来短促有力,跳跃着生命的节奏,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更能激起读者的进取竞争欲望;“春雨图”中“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把我们带进了诗意化的蒙蒙细雨中,极富浪漫情调;“春早人勤图”中“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为我们展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更孕育着一种生命的希望。
(四) “句读”强化乐感。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诵读《春》一文时,当然不需要像古人的“明句读”,但对于一些较长的句子,如果我们尝试着用古人的“明句读”方法去诵读,同样会强化乐感,带给我们“音乐美”的享受。
比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读起来节奏感特强,似乎眼前就浮现出“成千成百的蜜蜂”“飞来飞去的蝴蝶”;“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读起来抑扬顿挫,仿佛耳畔就回响着“鸟儿”那“宛转的曲子”,还不时地应和着“轻风流水”那泠泠淙淙的天籁之音。
三、 韵中有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往往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倾注自己的情感。阅读此类作品时要透过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品读出作者着力描绘景物的弦外之音,深入到作品丰蕴的意境之中,方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春》这篇散文的写作时间大致在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字里行间饱含了作家对美好人生美好人格的追求。因此,在欣赏《春》一文绘画美、音乐美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其蕴含的意境美。
(一) 热爱自然与热爱生命。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在描述春天美景的几幅图画中,作者处处流露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中,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些句子中,“钻”“闹”“眨”“静默”等词语的准确使用,赋予了大自然万物以生命灵性的同时,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再如文中描写“春风图”,作者先巧妙化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人称早春的风为“杨柳风”,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写出春风的温暖宜人;在此基础上更是妙笔生花,为了体现春风的和煦,一个形象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将这种情调推至,既体现了热爱自然的情绪,更升华了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 自然美与人格美。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④在《春》这篇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作者朱自清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做到了自然美与人格美的有机融合。
比如在“春雨图”中这样写道:“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既向我们展示了雨中人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又蕴含了人们珍惜“贵如油”的春雨而不敢懈怠的情趣。
再如写“春早人勤”:“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我们不难发现,在作者朱自清“春意盎然”的笔下,人们的身体是健康的,精神是饱满的,心态是积极的,人格是美好的。
文末的一组排比句更是将这种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结合推向完美,推向极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品读着这些诗化的语言,我们感觉到作者朱自清对大自然的赞颂是真挚的,是虔诚的,我们感觉到他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投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去追求自己积极崇高的人格美。
【注释】
①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② 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③ 朱自清:《新诗杂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关键词:审美情趣 语言 结构 意境 人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15-02
作者简介:生长广(1972―),江苏宝应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江苏扬州市宝应实验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而且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我们知道,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日月星辰、昼夜晨昏、江河湖海、花鸟虫草、人情世态、真善美丑,内容之丰富,风格之多样,真是美不胜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美的人性,就一定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并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一、吟诵品味――欣赏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语言的结晶,不仅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的特点,还富有音乐美和意蕴美。
如《冰心诗四首》,四首诗形式大致整齐,不过分追求韵律,语言清新自然又意境深远,格调柔和亲切,如心中絮语,像穿涧山泉,似抒情小曲,令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回味隽永。像《嫩绿的芽儿》中用“嫩绿”“淡白”“深红”,抓住色彩特征,分别对果树的芽、花、果进行了描述,既形象表述了果树由生长到成熟的过程,又准确地修饰了各自的中心词“芽儿”“ 花儿”“果儿”,使诗的内容既有活力,又有朝气,让人耳目一新。再加上采用“……和青年说……”这一间接反复的格式,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所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吟诵品味,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再像《纸船》中“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中的“一只一只”叠用,简洁地突出了纸船的数量,更表达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所以笔者也通过吟诵品味的方法,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其语言的意蕴之美。
在教学中,笔者还注意根据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吟诵品味语言的不同美质。如:诗歌,侧重于吟诵品味其语言的凝练之美;散文,侧重于吟诵品味其语言的朴素、绮丽之美;小说,侧重于吟诵品味其描写环境时语言的精致之美,描写人物心理时语言的细腻之美;均能使学生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境,耳醉其言”的美感效果。
二、遵路识真――欣赏结构美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路”,就是文章的结构,它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写略写、层次段落、线索安排等因素。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文章特有的、神妙动人的结构美。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美感、发展学生的思维颇有裨益,而且对爱好写作的学生来说,必然会迁移到写作中,成为善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情思清楚、环环紧扣的审美表达力。因此,培养学生具有欣赏结构美的能力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如学习《过零丁洋》一诗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一绝世佳联。通过师生共同赏析,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这两个颇有感彩的地名来巧妙成对,从中渗透自己的忧虑不安之情:惶恐滩是作者曾经兵败的地方,零丁洋又是如今身俘后被押经过的地方,作者触景生情――惶恐滩是自己当时最惶恐、最不安的地方,零丁洋是自己感到最孤苦零丁(同“伶仃”)的地方。地名与心境的巧合使作者生发如此巧联,成为千古绝唱。学生更感到,作者没有如此亲身的经历和出众的艺术才华是很难写出这样出色的对联来的。学生赏读后,深受美联的感染,课外自主阅读对联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读书笔记本上写起对联来,学生间还掀起了对句热。
三、铺桥搭路――欣赏意境美
所谓“意”,是指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境”,是形象思维构织的图景。两者交融和谐,构成意境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探寻的意境。
如朱自清的《春》,给读者诗一般的意境美。笔者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其中的形象美、绘画美、情态美、音乐美。这些在文本中俯拾皆是,像该散文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领着我们上前去”,他独具慧眼,巧用比喻,将春色这一无形、无声的“空灵之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象征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比作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生发爱慕之心;比成是“健壮的青年”,让人感到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信心与力量;从而使春天变成了充满“新”“美”“力”的有形、有声、有情、有神的“生灵之物”,同时还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无比热爱和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还有像该诗描写春花一段:“桃树、杏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到趟儿。”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热闹场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既一一与上句的桃树、杏村、梨树的顺序照应,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五彩缤纷;花下还有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着,地上还有“野花遍地”“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让人感到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引人喜爱。整个一段,色与味、实与虚、动与静、高与低结合,勾勒出一幅春花竞放、活力无限的春花图。
四、剖析渲染――欣赏人性美
文学作品总是运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意的。编入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人物的作品都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遴选出来的,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导向性和熏陶性。通过学习,对学生优秀思想品格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笔者充分利用这些人物形象,对学生加以人性美的熏陶。
那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呢?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从文章题目抓概括能力训练
题目俗称文章的“眼睛”。教材中许多文章题目能概括其主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渗透这一点。例如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秉笔直书》一文,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秉”是“拿、握”的意思,还应让他们知道课文题目“秉笔直书”是凸显太史遵守本分、刚正不阿、宁死不屈、气节高尚的高度概括。太史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在尽太史的本分,为后人留下了事实的本来面目。“秉笔直书”不单是太史职责所在,更是太史人格精神的写照。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有利于今后提高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学习抓中心句的方法来培养概括能力
有的文章几个自然段甚至全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样的语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例如教学《春潮》第一部分时,可先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来理解全段;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重点词句(如: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瀑布开始活动……)来感受春天即将到来;再指导学生用慢语速、低语调来朗读,使学生体会春潮初起阶段的“弱”。这样,学生自然体会到这一中心句的概括作用,也有利于其今后类似的写作。
三、教给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能否正确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评价其阅读理解水平高低的标志。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以下三种方法:1.归纳段落大意,即把各段段意连起来成为连贯的一段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2.找出课文中的总述段或总述句,以此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出问题再加以解答,即按文章的思路顺序提出几个问题并根据文章的内容对问题做出回答,再把回答的要点归纳概括到一起。如《钓鱼的启示》,可自问自答:文章写谁钓鱼?钓鱼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有什么启示?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培养概括能力。
四、学会抓住关键词语
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例如《桂林山水》这一课,第一段是总起,我们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总起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第二、三两自然段是分述,先写“漓江的水”,我们找到“静、清、绿”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二段的段意概括为:“漓江的水静、清、绿。”再写“桂林的山”,我们找到“奇、秀、险”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三段的段意概括为:“桂林的山奇、秀、险。”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我们可以抓住对全文起概括作用的那两句诗,把段意概括成:“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如同在画中游。”
五、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首先,看到课题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围绕着题目,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六、养成边写边想的好习惯
读书要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作文也要边写边想,边概括边分析。
例如我们写《校园里的花》这篇作文,开头简要介绍:“秋天来了,学校的花坛里开着各样的花。”然后想一想花坛里都有哪些品种的花,进行具体描述。中间,可重点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想一想为什么最喜欢那种花,进行细致的描写,写出你所喜欢的花的特征。最后写结尾,也要边写边想,写出理想的结尾。
七、指导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