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时间:2023-05-30 09:35: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议论文写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议论文写作

第1篇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 指导方法

一提起写议论文,大多数学生总会感叹:“议论文难,议论文难,提起写议论文大脑就空白。”不是作搔头抓发痛苦状,就是提笔“四顾心茫然”,欲写茅塞就不开,简直可用“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来形容。而作家三毛却说,写作不难。她把写作比作建筑,而材料便是建材,她认为“所谓写作,事实上脱不了一个‘酿’字,心中有所感,有所动的材料,将材料放在脑子里慢慢用时间和思想去酝酿它,等到时机成熟了,不写都不成”,等写出来了“必然不会太坏”。三毛的话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要写好议论文,一要有有所感,有所动的材料;二要将这些材料有效运用。那么如何积累并有效运用素材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几点感悟。

一.要点压缩巧妙积累

学生读了近十年的书,所掌握的作文材料应该有很多,但是在写作时能想起来的却是寥寥无几。笔者有意观察了学生早晚读朗读材料的情况,发现学生朗读时激情澎湃,读完后已经迅速遗忘,或者说根本不曾进入记忆。所以,笔者认为,记忆材料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对有限的材料,是否已经择其精髓,有效记忆。

第一,要明确材料应该记什么,即提取要点。平时通过阅读获取的材料一般都比较长,在读背的时候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下面以人物方面的材料为例,来谈谈整理的方法。首先,明确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什么职业,取得了那些辉煌的成绩。材料中的人物往往是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对这些信息的提取有利于对人物进行宏观的了解,使大家明白为什么这个人物具有典型性。其次,关注人物成长过程中经历磨难和挫折的关键时刻。我们选取某个人物的经历作为作文中素材,通常是因为这个人物的精神和作文的主旨契合。而能够体现人物可贵精神的,往往不是他成功的时刻,而常常是他在面对磨难和挫折的瞬间。搜索人物面对两难选择的时候如何取舍,面对挫折如何克服,从材料中寻找支撑人物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我们就把握住了这则材料的思想内核。最后,关注材料中人物的语录,评论性的语句。人物典型的语言,他人对此评论性的话语,能帮助我们直接或间接地提取人物的精神和意义。为了使上述的观点更加明晰,我们可以举如下例子:

约翰·库提斯,1969年8月1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天生双腿自然残废,17岁因同学用小刀将毫无知觉的腿切得血肉模糊,伤口感染,被迫截肢。中学毕业,约翰开始进入社会寻找工作。无数次被拒绝之后,他被一位杂货铺老板收留,后来又做过销售员、技术工人。一次偶然的演讲改变了约翰的一生。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对自己的经历作一个简单介绍。他的痛苦经历和艰难现状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使约翰突然意识到,讲出自己挣扎生存的经历,可以给别人以启迪,让别人拥有更积极的心态,感觉更快乐。从此,约翰踏上了职业激励大师的路途。1999年,上天再次捉弄了约翰。他被查出患有癌,医生无情地告诉他,癌细胞已经扩散,他只有12~24个月的生命了。约翰不愿坐以待毙,一年里,他查阅各种资料,四处寻求好的建议,俨然成为一名癌症专家。2005年5月,医生惊奇地发现,约翰还是那么健康。现年42岁的约翰·库缇斯取得一系列让正常人惊叹的成就:夺得澳大利亚残疾网球冠军、成为澳大利亚板球队荣誉队员、一直坚持不用轮椅而用“手”走路、考取了驾照……他认为,生活中的冠军远比体育中的冠军重要。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里存折上数字的多少,而是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一个人必须给自己设立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向前,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还没有采取行动之前,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阅读这则材料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人物、职业、成就:约翰·库提斯;职业激励大师;澳大利亚残疾网球冠军;澳大利亚板球队荣誉队员。

2、关键时刻:天生双腿自然残废;无数次被拒绝;癌;取得一系列让正常人惊叹的成就。

3、人物语录、评论性语句:一个人必须给自己设立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向前,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还没有采取行动之前,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第二,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串联成较间接的一段话。经过上一步,我们已经将材料的要点摘录,但是这样散乱的信息不利于记忆,因此,整合信息,组织语言就成了必须要进行的活动。

针对上述材料,可以归纳如下:

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由于天生双腿自然残废被迫截肢,后又被诊断出患了癌,但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体育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将自己的痛苦经历与人分享,激励人们面对挫折不要自暴自弃,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第三,将压缩完成的素材分析,再次提取信息要点,提炼出材料的实质,并思考材料可以运用的方向。

提炼实质:

天生双腿自然残废,癌——面对磨难挫折。

顽强地活了下来,激励人们,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坚强,爱心。

运用方向:面对挫折磨难,永不言败的精神;爱心。

第2篇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生;语言运用

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写作中对各个方面的语文知识的灵活组建可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该阶段学生在写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做针对性指导。

一、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教学方式

1.教学重心需要侧重对该形式文体的把握

议论文的写作一般是在初中高年级的学习中出现的,因为从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从学习汉字到对一些句子的描绘,再到写作一些简单的叙述文,最终到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写作阶段的演变其实是学生在学习语文写作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其中这些节点都是语文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不同体裁的文体写作其实有一定标准,因此在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议论文的写作特征进行明确的讲解,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的重要教学要点。

2.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并且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议论主体和议论形式以及写作中心思想等,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开始前需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于某一议题的选择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文章议论主体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选择议论文的主体出发去加强学生对一些常见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的议论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辩证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于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长远来看,它也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1.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具有辩证性思维模式

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而言,往往都是存在于具体的事物发展规律中,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而言,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前段时间,一些媒体讲到我国旅游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系统中去,这种新闻类型使得我们在教学时有了基本的议论分析素材。在写作这类素材的文章时,学生在文中可以首先对事件进行评述,然后再去提出自身的想法,最好利用正反面的案例去对比,以便突出文中议论点;而作为学生,也必须试着这样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正是在这种写作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写作中的论点才更具有辩证意义。

2.写作过程中作文水平提升的要点

议论文的写作需要从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出发,然后分层论述,最后提炼中心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上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加强,其中准确定位文章的核心思想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核心思想就如同该篇文章的大脑,它统领着整个篇幅的基本走势和核心要点。对于读者而言,一般都会寻找全篇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否新颖,核心思想是否贴近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从这几个方向出发,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和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议论文写作教学主要注意的要点

1.语文写作教学需要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成出发

针对不同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前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摸底调查,然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且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写作内容的兴趣体现出来,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较好地反映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教师准备在教学开始前讨论“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一个话题,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去认定自己的理想,然后设想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写作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部分写作内容还必须包括理想给每个学生的激励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自己理想设定时的基本想法,因为学生在写作时的想法决定了写作的议论方向。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在议论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2.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主动组织语言的意识

简单来讲,学生能否很好地将不同的词语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并且通过自己习惯的语法结构展现出来,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在课堂内外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频率进行科学有效的调节规划,并且尽可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

总体来看,在具体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板块的认识和运用主要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写作形式与内容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写作教学,并且对教学情况做及时的总结分析,所以说该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也是教学主客体关系之间的联系和拓展过程。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

1、议论文的特性

1.1论述性

论述性是议论文的一大特性,物流是何种形式的议论文,都离不开概念以及推理的方式,运行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事件进行正面分析或者反面的反驳。

1.2现实性

和生活息息相关是议论文的特征之一,具有很鲜明的现实意义。纵观优秀的议论文体,无非是从自身、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来阐述意见和主张,并且反映出生活方面的某一个真理,并用于指导生活。

1.3逻辑性

对比一般文体,议论文的逻辑性是显而易见的。议论文的结构十分严密,文章内容以议论或者说理为主,只有将道理讲得足够明白、透彻,才能够真正说服读者,并引起共鸣。

2、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的瓶颈

2.1写作基础薄弱,缺乏逻辑性

就经验来看,大部分高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三段式”的形式,其结构的模式化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一般第一段是提出论点,第二段是举例子进行简单的论证,第三段是采取呼吁形式。从内容上来说,只是简单事件的罗列,写作基础十分薄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2.2内容欠缺心声,脱离生活

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高中生的作文呈现出语言浮夸、内容空洞的现象。众多的学生表示,在写作过程中,很难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文章。加上考试的紧张,一般会采取激昂的主题进行议论,而主题越大,文章就越难收尾。短短的八百字作文成了喊口号的形式,虽然辞藻华丽,但是缺乏真实感。还有部分学生会滥用排比句,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气势,殊不知如果运用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

3、开拓议论文写作思路的方法

3.1通过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百态

高中生普遍还处于认识形态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往往比较趋向于大众化的说法。新闻媒体是目前最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也是大众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新闻媒体视角高中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当然,高中生在认知的过过程中会逐步奠定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而这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中,“角色转换之间”不少人被亲情这两个字死死的捆绑了,没有在亲情上体现的更多。而不少高中生把自己的思路联系到了社会,诸如山西省王家岭煤矿重大透水事故、玉树地震等事件,借用新闻媒体的报道,各抒己见,巧妙地的运用了角色互换之间的那种联系紧密的反差。换句话说,新闻媒体让我们了解到的是这个社会,而理解被运用的不仅仅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就高中生而言,我觉得是一种写作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思想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在对事物的看法。

3.2营造写作生活,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

要想练就良好的写作本领,仅仅在每学期完成四篇课本要求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需要在课下努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人教版教材中要求我们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这和我们课外的练笔是相同的性质。尽管我们的活动范围较小,但是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生活中见闻会让我们在瞬间感触很深,错过了这一个阶段,意识就开始模糊起来。为此,我们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感悟生活,感受自然。相信在习惯的引导下,我们会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那么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逻辑性自然也会不断加强。有了生活的根据,内容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而非显得空洞乏味。

3.3读写结合,积累文章论据

在平时写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感觉文章缺乏论据。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平时阅读面狭窄而造成的。为此,不妨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为议论文的写作积累论据。例如,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本《论据积累本》,将平时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案例记录下来,加深记忆,以便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如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中要求我们直面挫折,学习描写。此时可以借助屈原含冤受屈、以身狗国的爱国情怀,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辞官归隐的高洁人格,李白豪放不羁、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苏拭随缘自适、矿达超脱的精神品格等案例。此外,当我们阅读了优秀的文章之后,还可以以读后感的形式进行写作,一方面,提升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加深了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促进了思维逻辑的开拓。

小 结

作为一名高中生,培养写作能力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逻辑能力,从而引发更多对于人生的思考,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面对高考的压力,写作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们所要做的是不断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文章润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思维训练 作文 写作

思维训练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而客观生活又是那样纷繁复杂,且有曲折变化,这一切都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需要他人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生活呢?

1. 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面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负面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体,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就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的错误。

2. 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必然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3. 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它的思维要求高,已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思考”。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世间的任何道理,往往是隐藏在一定的事物之中,要想把这些道理发掘出来,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等能力。下面着重从分析与综合两方面来谈。

讲分析,就应该讲综合,因为“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并且“只有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矛盾的总体,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1)分析,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问题分割开来认识,肢解开来考察,从而将大化小、将难化易、将暗化明、将隐化显,以便于掌握事物、把握问题。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挖掘道理的一种方法,表现在论证中是:通过对论据的分解、比较、发掘其中蕴含的规律,找出其中隐藏的道理来。

如何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a. 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来分析。它是将事物发展的纵向过程分割成若干阶段或若干部分,然后一一认识、辨别和考察的方法。例如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在分析了人的认识过程之后,从而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b. 从事物本身或与其周围联系上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既包括将一事物本身分割成若干部分来进行考虑,也包括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再分割若干侧面来认识,从而很好地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例如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为了认识并批评自由主义这种无政府意识,首先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并且对每一种表现都做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它的危害、产生根源和克服办法,这种分析是科学的、深入的。

c. 从事物的由表入里中分析。这就是将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从外向内、从表面向中心逐层分割、逐层考察,渐次加深认识,以至最后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如此,对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科学与革命事业所进行的科学而精辟的分析,就是由表入里,层层加深。

论证借助分析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能将隐藏在事物内的道理发掘出来,将那些不易被人发现的规律提取出来,上述的三种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常常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相辅相成。

(2)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的结果概括和归纳,剥除其表面现象,排除偶然因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将分散的个别的认识集中起来,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论证时,借助综合能力,帮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将很深刻的道理,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综合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a. 综合要自然。就是在综合时,要做到合情合理,不牵强,不生硬,顺乎自然,令人欣然接受。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结尾:“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种综合,是在蒋氏以及村人的悲惨遭遇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自然、合乎情理。

b、综合要科学,少而精。就是说综合要合理、恰当、科学,要抓要害,揭示本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韩愈的《马说》一文,在分析了千里马的品质,并指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事实之后,颇有感情地写道:“策之不以其道,食者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的综合一针见血、一语破的,这样的综合促人深思,令人回味。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注重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又要注重它们的联系。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新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a.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首要环节,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学生,往往顽强勤奋,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b. 倡导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求答的思维。善于发散思维的学生,其思维应是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点兼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产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使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应注重改进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c. 鼓励逆向思维。这是由目标发出,往回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逆向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在人们普遍认可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校里,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他们对书本上的内容、教师的权威、已成定论的东西,通过逆向思考,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富有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但也要把一些学生钻“牛角尖”与逆向思维分开来。

以上是笔者对思维训练与议文写作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62页.

[2]王宝大.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3]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4]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321页.

[6]睢文龙.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7]魏灿金.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5篇

其实,学生在写作中真的没有可用的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对素材的发现和挖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解决议论文缺乏鲜活论据的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内求”,即把目光投向课本,深入挖掘并恰当使用课本资源,使课本资源成为服务于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通过积累,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有了源头才会倾注出起初的水来”,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一旦有机会表达,它就会将之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拥有了“车薪”自然容易煮开“杯水”。积累得很多,思路就开阔,写起来就比较顺手。

课本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学生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学生去开发。问题在于不少学生身在宝山而不知山中有宝,空手而回,留下了遗憾。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吹”的难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课本资源作为写作中的素材库,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三类资源:

一、课本中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材料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作者,他们的文章和道德都堪称楷模,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人类的精神丰碑。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陶渊明,鲁迅、巴金、曹雪芹等大量作者。如果能较为全面地理解这些作者的生平事迹,借助所学课文加深对他们精神价值的理解,就能有效地将他们化作写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比如,孟子这一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学生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等文章,听过 “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文章的学习,更全面地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积累,使这一课文作者成为有效的写作素材。

二、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材料

课本中有大量的人物和事例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有来自诸子百家的,如,《劝学》《逍遥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有来自史传文学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有来自后人阐发历史的政论文,如,《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等;也有古人游历山水的散文,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其中所述的人物和事件,经过发掘都可成为学生写作的绝佳素材。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事例可以用于多个话题: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进一步则互伤,退一步则双赢;宽容大度的胸襟更易感化人;要勇于改错;人才也需伯乐推荐;等等。

三、课本中的诗文名句

第6篇

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相关事例或材料叙述完之后,就直接阐述结论,而缺少对材料的剖析,这样就不能达到说服读者,论证论点的目的。所以,今天我们介绍几种推理方法,借助这些方法让材料与论点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

第一种: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过渡到一般的推理,即以个别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

例如:

水稻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小麦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玉米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

水稻、小麦、玉米都是农作物,

所以,农作物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

又例如:

好习惯益终生

鲁迅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徐特立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司马光有好习惯终生受益。

鲁迅、徐特立、、司马光都有好习惯,

所以,凡有好习惯的人,都终生受益。

归纳推理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个别与一般的联系,反映了人的认识从个别、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归纳推理是人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形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一个个的具体事物,作出许多个别性判断,然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运用归纳推理形式所进行的逻辑证明叫归纳论证。

例l:世界上所有的大洲都有生物。

因为,亚洲有生物,欧洲有生物,非洲有生物;大洋洲有生物,北美洲有生物,南美洲有生物,南极洲有生物。

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洲都有生物。

例2:凡金属都能导电。

因为,金能导电,银能导电,铜能导电,铁能导电,锡能导电;而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

所以,凡金属都能导电。

第二种: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或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的推理。演绎推理在思维方向上与归纳推理相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例如:

所有辩证唯物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所有者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者,

所以,所有者都是无神论者。

又如:

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化学是自然科学,

所以化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又如:

如果液体含酸,则试酸纸变红,

试酸纸不变红,

所以,这种液体不含酸。

第三种: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亦称“类比法”。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都相同,进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

例如:

科学家们发现,太阳上有氦气,

由于太阳上的其他元素地球上也有,

由此推断,地球上也有氦气。

又例如:

已知红外线具有穿透力,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照射到微生物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中形成热能,蒸发掉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具有灭菌作用。

又知紫外线具有穿透力,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使微生物细胞中一种叫核酸的成分起变化),

由此推出结论――紫外线也具有灭菌的作用。

又例如:

公输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这就是类比论证,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确定论题真实性的一种论证。它一般是根据关于某一个别事物的判断来论证关于另一个别事物的判断。

要想对自己所要议论的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就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从中找出主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论点,才是有价值的,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同时,只有剖析材料,找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才会让读者信服,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使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巧学小贴士

器官记忆法

所谓器官记忆法是指充分利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头发、眼睛、鼻子、嘴巴、手、脚等等,依据它们天然固定的顺序及其特征,用它们分别来代表不同的资料,来回忆已经记忆的内容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我们的身体便是一个很好的储存信息的场所,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去查找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

器官记忆法是利用自身器官辅助记忆的,有“便于携带”诸多好处,利用联想进行记忆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

(1) 这一方法适用于抽象性文章或逻辑性较强的内容信息的记忆。

(2) 对信息进行分类记忆,能减少记忆量,易于缓和心理压力。

第7篇

一、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教学方式

1.教学重心要侧重对该形式文体的把握

学生从学习汉字到对一些句子的描绘,再到写作一些简单的记叙文,最终到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写作阶段的演变其实是学生学习语文写作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这些节点都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针对不同形式的文体写作其实是有严格规范的,因此在学习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议论文的写作特征进行明确讲解,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的教学要点。

2.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并且准确把握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议论主体、议论形式和中心思想等等,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开始前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某一议题的选择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文章议论主体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选择议论文的主体出发加强学生对一些常见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的议论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辩证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还能让学生对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长远来看也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如何加强和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1.议论文的写作要具有辩证性思维模式

社会现象往往都是存在于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中,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而言,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前些时间讲到的我国旅游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到个人信用系统中去,针对这一轰动性新闻,就有了基本的议论分析素材。评价分析这种类型的社会现象时总会有一些解决途径或方法,我们在议论一些社会现象时总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作为学生也必须试着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

2.写作过程中议论文水平提升的要点

议论文写作需要从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出发,然后分层论述,最后提炼中心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基本上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就从这几个方面去加强,其中准确定位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全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核心思想就如同该篇文章的大脑,它统领着整个篇幅的基本走势和核心要点。作为读者而言,一般都会寻找全篇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否新颖,核心思想是否贴近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从这几个方向出发,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第8篇

想象 议论文写作 新课标

一、平时积累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1.观察生活

写作有无东西可写,其关键就在于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处处留心,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生活、体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为写作做好准备工作。叶圣陶曾经说过,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

一旦有了充足的准备,拿起笔就可以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但是,准备不充足,往往无处下笔,思绪混乱,写作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自然而然,学生们就不喜欢写作了。其实,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积累过程,哪怕是流水账似的日记,不但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技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虽然很难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但是写作顺畅,想必还是比较容易的。况且,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要求就是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自己看到的事情、听到的事情、亲身经历的事情,结合题目的要求,并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2.多读多写

学生平时不仅要观察生活,因为将其观察到的写下来是对议论文写作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多读多写,因为对议论文写作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学生肚子里装的是自己的货,但是没有好的表现形式,是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的。

议论文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论点、论据、论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对议论文写作非常重要。我在讲解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就着重分析了这三点的关系。第一个论点是“送去主义”,论据是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各国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论点“拿来主义”,论据是鲁迅先生举了一个在当时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对待鸦片;最后,总结全文。这篇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之后,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就比较好了,再也没有论点、论据不分,或者没有论证等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对范文的模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学会仿写

古人曾经告诉我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就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模仿,可以有效地创作。我们充分地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借以表达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

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课文蕴含真实生活、作家的真情实感,这些文章素材可以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提供不胜枚举的论据,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某一中类型,在考试判分环节,学生发挥与众不同的想象,能让判卷老师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有好的印象:这个同学语文底子扎实,对学过的知识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而事实上,现在的学生陷入一个误区,比较容易借鉴杂志上的、别人的文章里面的例子作为论据,因为这样显得比较新奇,还因为课本上的东西太“老套”了。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课本中大量的自己熟知的素材,反而汲汲营营寻找其他素材,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中生涯来说,这是不理智的。我曾经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作者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运用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表现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奢靡的宫廷生活,看了这篇赋,读者就如同感受到当时真实的情景。如果把这一素材写入议论文中,可以为封建社会统治者横征暴敛、骄奢逸作论据。

慢慢地,学生不再在杂志上寻找类似的、相同的素材,而是在课本中寻找素材。课本上的素材比较丰富,类型表较多,也非常适合学生在其基础上想象加工,形成自己的文章。

三、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

发挥想象就是发散思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体察,即便是对待同一个事物,每个人的视角也会有所差别,不可以一模一样。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

1.正确地引导让学生想象

首先,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打开思维。

其次,让学生明白想象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或者异想天开,而是与现实相关的、合情合理。

第三,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为文章主题服务。

最后,善于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感染性。

2.创造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想象训练

这种想象训练可以分为4种,主要有无意识想象训练、再造性想象训练、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及幻想性想象训练。

首先,无意想象训练是要求学生在音乐背景、自然状态下,彻底放松自己的神经,并进入到一种无意想象的状态,以此来捕捉瞬间的灵感。

其次,再造性想象训练是提供给学生一段描写事件的文字或一句诗词,让学生借助各种修辞手法,通过想象,并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或是对这件事的评价,或是将这件事作为素材放入文章中,或是抓住这件事的某一个拓展开来。

再次,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并对他们进行归纳总结,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源泉。

最后,幻想性想象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可以大胆的想象将要发生的事情、状态,等等。

四、总结

有意识地教导学生主动想象,不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更能深化理解课本的内容,于此同时,创造力也会随之提高。通过想象训练,我想告诉我的学生,在社会中生活,不能被已有的,或者已学的知识束缚,而是要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阅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开放思维。

参考文献:

[1]徐根.想象的力量——如何指导学生写作[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0,(3).

[2]陈洪林.新课标下创新写作实践及理性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11).

第9篇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 逻辑错误 矫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00

1 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现状

从学生进行写作的心态来说,一般性的都是为了简单性的完成任务,不能够从一定的角度进行自己观点的阐述,也不能够得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写作时,一方面是为了凑足写作要求的字数,另一方面基于应付的心态,不能够着重把握写作的特点,在写作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逻辑性的错误。

高中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不够严密,同样也不够有力,不能够很好地凸显出自己写作的特点,或者说是自身也不太清楚写作时自己需要论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意思,不能够着重把握写作性的主题,片面地提出写作论证的观点,写作特点也不够严密,不能够彰显出自身的价值取向,同样也不能够使自己论证的观点得到很好的证明。

学生在写作时,论据的质量不能够得到合理的把握,论证的观点也是东拼西凑的,不具有很好的严密性,也不具有议论论据的完善性,往往只是通过对观点的片面阐述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价值,不能够得出自己想要的理论价值。

现如今,高中学生进行议论写作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不能够通过严密的逻辑性来彰显出自己的理论依据,不能很好地促进观点的表达,从而阻碍了学生观点的表达。

2 高中议论文写作中逻辑错误的展现及矫正的方法

2.1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对一句不够充分的例证来证明出我们普遍存在的结论。对于这种方式,我们就称之为是以偏概全。高中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往往只是看到了客观方面的现象,不能够透过主题的本质来观察整体上的观点,只是通过来观察一小部分就得出来整个文章中的主要的论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上的片面性。例如,我们平常所说的“对于得了金马奖的电影我就根本看不懂”。只能说是对于这方面来说你是不懂的,但是不能说你就不能够理解整个金马奖的电影,这样只会混淆视听,都是从片面的方向来做出实质性的总结,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深层次问题的探索中,不能够以偏概全,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看问题,从而进一步的得出我们的结论,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要检查所选择的例证是不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根据很多人的观点以及经历来增强验证观点的角度,如考虑是不是需要增加验证的理论依据,是不是要缩小所考虑的内涵和所考虑的要求,不断地凸显出自己选择观点的严密性,通过对自己所列举理论的探索来彰显出自己的理论,摆脱以偏概全的局面,促进能够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2.2 类比失当

类比失当就是我们在很多论证的条件下,类比两种或者是多种事物和情形,观点甚至是精神。如果相对于我们所比较的这两种或是多种事物来说,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实际上的相似性,那么这种类比就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说这种论证方法就存在“类比失当”的逻辑错误。高中生在进行议论作文写作中,只要让自己经常性的用脑思考,就可以在两种事物之间进行某种的类比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让学生在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对类比失当的调整,把这类问题进行缩小化,虚无化。

对于这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我们在进行写作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要非常明确哪些属性是命题中的重点。其次,通过较好的观察,明确所进行比较的两种或者是多种事物之间是不是具备上文中我们所得出的那种属性,如果具有那么我们就会得出较为准确的类比方式,反之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得出好的方式。

2.3 转移论题

转移论题就是我们在论证一个事物的过程中,偏离了我们所需要论证的主题,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出现背道而驰的局面,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充分掌握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我们在之后的论证中不能够较好地把握原主题,使整个议论文章和主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远,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转移论题也会使学生所论证的观点前后不搭,导致文章不够严密,从而使得文章的整体结构不是很好。

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借助列提纲的形式来把验证的依据和我们想要论证出来的结论很好地表现出来,看看我们在论证中能够提出多少问题,并且有效的验证论据是不是能够支撑相应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地对自己需要验证的论点进行观察,环环紧扣住自己所需要验证的主题,进一步提高我们所需要的结构,促进学生在验证论点上提高自己的严密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3 结语

议论性文章的写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我们只有不断地解决在进行写作中所遇到的逻辑性的错误,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说,逻辑错误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只有解决好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实力。

参考文献:

[1]赵然.如何在议论写作中取得好成绩[N].中国图书商标,2006.

[2]王懿.议论写作过程逻辑错误的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08.

第10篇

关键词:议论文;符合文体要求;思路清楚;粘连有法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写的议论文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是: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开头提出论点,之后就把论点搁置在一边,中间只写一个或几个论据,重在叙事而不会结合论点分析讲道理,更没有分论点。2.思路混乱。有些作文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贵在坚持”,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贵在坚持”来展开,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坚持是什么”或者“怎样坚持”,让人感到别扭。3.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一、要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

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那么怎样写议论文才能算得上符合议论文的体式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逻辑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摆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

二、思路清楚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写的议论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持之以恒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科研工作人员的持之以恒,使社会飞速发展;人民教师的持之以恒,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持之以恒,使病魔为之屈服。”

三、粘连有法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而最受我们同学青睐的莫过于事实论据。为什么?事例用得好,会直接帮助立意的深刻;事例表达得好,也能体现语言的优美;还可以凑字数。

那么,当我们根据文章的观点选择好了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后,到底应该怎样处理使之与观点契合为文章增色呢?笔者认为应该分以下三步走:

1.注意论据的选择,弄清组织论据时要叙述些什么

有些论据中本身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是多样的,在组织论据时就要弄清楚我们要通过这些论据证明什么。如有这样一则论据:

黄美廉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肢体失去平衡,手足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1.我好可爱;2.我的腿很长、很美;3.爸爸妈妈那么爱我;4.我会画画,我会写稿;5.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黄美廉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们从她身上读出了乐观、坚强、自我认识、真正的美等。很显然,我们若想分别证明以上四个论点,论据的组织是不同的。

如要论证“真正的美”,我们不仅要着重点叙述黄美廉在常人眼中怪异的样子,更要描述她的内心是多么的健康,多么的坚强,多么的美。

如要论证“乐观”,我们要着重叙述她糟糕的身体状态与艰难的生活状况,更要叙述她的笑,她阳光的话语,她积极的心态。

如要论证“坚强”和“自我认知”,论据的组织又会各有侧重,所以,巧妙粘连论据与论点的第一步就是精心选择论据,在此基础上寻找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共同要素,在叙述论据时就只涉及这些要素的内容,而不要枝蔓横生,这也就是弄清写论据时要叙述些什么。

2.论据叙述完毕后,我们要弄清接下来分析些什么

论据叙述完毕后,不能直接生硬地在其后贴上论点,或者论点列举完毕,不能直接贴上论据。这中间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围绕论据进行必要的分析。

3.分析完论据后,进行归纳总结,使论据与论点相吻合

论据的叙述给我们提供了素材,论据的分析给我们指出了论据与论点的共同点,我们还需要对这论据和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把论据由事实上升为理论,这总结归纳才是真正的讲道理。有同学在《论勤奋》一文中这样写道:

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他取得了研制白炽灯的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李时珍在35岁时就读了医书八万多种,单是摘录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柜子,这些为他后来写出《本草纲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天才出于勤奋”“成功的芽儿都浸满了勤奋的汗水”,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奋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

这一段基本上就是按照我们所说的先叙述再分析,最后总结的做法最终将材料与观点粘连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第11篇

拓展论证思路,透切分析事理,可以借助于围绕中心论点,运用一定技巧,合理设置分论点的做法。

一.分解法

中心论点一般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所谓概念分解法,就是对论点中主要的概念进行分解,进而形成几个分论点。

1.并列式横向分解

任何事物都由许多“要素”构成,都有其许多不同的侧面。揭示这些“要素”或侧面,也就揭示了整个事物的本来面目。横向分解,就是从几个互相并列的角度去分析论证中心论点。即将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要素,组成分论点,逐一加以论述,最后加以归纳,得出结论。

例1:《昨天·今天·明天》。

提出论点(或论题)后,可作这样开拓:

①有的人沉溺于昨天(或自傲于昨天的成功与辉煌,或悲伤于昨天的失败或苦难);②有的人则老是幻想明天(或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伟人、富豪,或把什么都留待明天);③但更多的人则注重今天,珍惜今天,他们终于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一归纳:昨天已成历史,适当地回顾是必要的,但那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今天和明天工作更顺利有成效。明天是希望,是我们追求的方向、目的,不展望未来就会失去信心、方向和动力。但未来的美好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所以重要的是抓住今天,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

掌握这种分解概念开拓思路的方法,关键在于要善于从并列的几方面作多角度分析。

(1)从类别和性质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2:《人美贵在心灵》。

写这一题时,我们可将“心灵”分解成“品德”“思想”“行动”“奉献”等,再进行加工改造,使之具体化,则可形成下面几个分论点:

①人美不在外貌而在品德;②人美不在服饰而在思想;③人美不在外表而在行动;④人美不在位高而在奉献。

(2)从方法和途径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3:《诗意地生活》。

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①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③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3)从意义和影响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4:《谈意气》。

中心论点: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①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②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③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笑对坎坷,拨云见日。

(4)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人、事、物等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5:《说“安”》。

中心论点: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①志者,必先安心;②治者,必先安心;③智者,必先安心;④知者,必先安心。

2.递进式纵向分解

循着事物的内在联系,让思维顺着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由历史到现实等的路子,一步步地深入下去,展开说理。在论证上表现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多采用引申、层进、演绎等推理方法。

例6:《谈“忍”》。

如果以“要有忍的美德”为论点,论证思路就可这样开拓:

①忍是一种美德,能使人得益,因为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不如意的、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发怒往往会使人失去理智,就会坏事,所以要提倡忍;②青少年情绪偏激、好冲动,尤应有忍的美德;③但忍是有原则、分对象、有限度的,对坏人坏事决不能“忍”;④忍是一种修养,所以应从加强思想修养人手,培养忍的美德。

第一层阐述提倡忍的原因;第二层进一步阐述普遍性中的特殊性;第三层又进一层阐述“忍”与“不忍”要辩证的对待;第四层揭示“忍’的实质。这样围绕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地展开说理,文章思路自然畅达,论证也就容易深透了。

例7:《谈“让”》。

中心论点:让,是一种美德。

①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②让,可以让我们赢得尊重;③让,需要更多包容与大度。

掌握这种开拓方法,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作深入的分析。同时要特别注意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纵向开拓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

3.对照式反向分解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也可以是对分论点的辩证分析。

事物往往有其对立面。反向开拓,就是从论题的反面着眼,把思路向与论题相反的方向延伸,通过否定,来达到论证论点的正确与必要性。

命题作文常可用反向开拓的写法,因为命题人总是针对现实命题的。如“要廉洁奉公”,是因为现实有不廉洁奉公的人和事存在,“谈尊师”,因为有不尊师的现象存在,等等。

例8:《学习要循序渐进》。

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学习不循序渐进的现象存在,所以论证时,就可以先从学习不循序

渐进的情况写起。论述它的危害之后,再提出正确的做法,并阐述清楚如何循序渐进。当然,也可先正面阐述学习循序渐进的好处,再阐述不循序渐进的错识与危害,最后得出结论。

例9:《谈个性》。

中心论点:在合适的个性中彰显人生的精彩。

①个性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合理的思维创新;

②个性不是新潮的奇装异服,而是有礼貌的行为举止;

③个性不是随意的放浪形骸,而是高尚的思维品质。

二.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有果必有因。如果我们把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当作“果”,就可以分析出几条使之产生、成立的“因”,并将其作为议论文的分论点。

例10:《逆境与成才》。

若以“逆境往往能造就人才”为中心论点,就中心论点分析其成立之因,可得出如下几个分论点:

①因为逆境能造就强者(环境愈是艰苦,条件愈是恶劣,往往愈能磨炼人的忍耐力,激发人的创造力);②因为逆境能使人学会思考(穷则思变,身处逆境时,会逼人去冷静思考,深入实际,了解生活);③因为逆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在逆境中,由于环境的艰难就更容易磨炼人的意志,创造出奇迹来)。

有时为了论证能进一步深入,常可在论述了“为什么”之后,再论一个“为什么”。比如上例在论述为什么“逆境能造就人才”之后,还可以再论述“为什么有的人在逆境中成才,而有的人却不能,甚至在逆境中毁灭?”这样就把问题引向了更深一个层次——阐述成才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上,论证当然就更深更透了。

例1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②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③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三.设喻法

指运用一些能和论点构成类比或比喻关系的故事、寓言、事物来活跃思路,展开论证的一种开拓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作为前面两种思路拓展的辅助,当然通篇使用这种思路的文章也不乏其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以邹忌受妻、妾、客蒙蔽的事来类比说理,生动地阐述了齐王也受蒙蔽的道理。而《劝学》,则通篇都是用比喻来阐述道理的。

运用这种开拓方法,要紧的是善于联想,寻找到与论点有某些相似点的事物,然后扣住相似点展开说理。

例12:《做学问要博采精取》。

要论证“做学问要博采精取”,可以从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几百万朵花上采集花粉这一点上展开;阐述“对青少年思想教育重在正面引导”的问题,可以“鲧禹治水”一堵一疏效果截然相反这一点来类比,等等。

这种论证思路的拓展,全文思路一般可以如此展开:

①引出论点②引述设喻材料③分析材料,揭示寓意(主要揭示与论点吻合的意义点)④类比现实生活,进行阐述(重点)⑤小结。

总之,拓展论证思路,分解中心论点,一定要讲求逻辑关系的严谨。

1.分得清。分论点之间界限要清楚,不能互相交叉重叠,不能有包容关系。

2.论得透。每一分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50字左右。可先用一句话点明分论点,然后结合事例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最后总结。

3.点得准。分论点要准确得当,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4.扣得紧。一是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二是分论点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来展开,要很好地服务于中心论点,切忌另起炉灶而置中心论点于不顾。

至于何时何处选择运用何种思路拓展方法设置分论点,可视具体情况灵活确定。

例13:《要学会尊重》。

论证“要学会尊重”这一论点,可运用分解法,将“尊重”的对象分解:他人、自己、国格,这样可形成层层递进的三个分论点:

①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习惯、信仰);②要学会尊重自己(不为蝇头小利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自尊自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③要学会尊重国格(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维护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也尊重他国)。

此题也可以运用“析因法”。讨论:“为什么要学会尊重?”这样可形成下列三个分论点:

第12篇

(一)确立科学的论文写作理念

马哲认为,矛盾既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这就启示人们,论文写作作为一个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而试图对其给出科学认识或合理解决问题的活动,无疑须将“及时发现问题、深刻揭示问题和完美解决问题”视为写作者应该确立的写作理念。该理念表明,论文写作既要正视和分析问题,更应探索问题的妥善解决方式,因为任何不能在及时发现和揭示问题的基础上去完美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即使它创造性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及规律,但如果此写作活动只是片面地追求合规律性的科技价值而不追求合目的性的人文价值,该写作活动就会因背离了“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一写作的真实追求,而难以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和欣赏的高质量论文。

(二)提供必要的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方法是为完成论文写作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或程序。在论文写作中,尽管写作者会采用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譬如分析与综合、想象等,但由于一些作者受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这些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往往呈现出单一化或固定化的倾向。而马哲思维强调用整体、联系、系统和变化发展的视野来对待写作,可以为写作者提供必要的写作方法。

(三)指明具体的论文写作路径

首先,马哲的唯实思维和辩证思维为论文写作指明了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也指明了写作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唯实思维提醒人们,论文写作只有在尊重论文创作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展开。辩证思维则告诉人们,论文写作只有运用辩证思维,突破单一性,实现多样性,突破孤立性,实现整体性,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其次,马哲的实践思维为人们标识出了一条“在写作实践与写作计划辩证关系的展开中完成写作”的路径。论文写作是一个“写作实践—写作计划—写作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人们只有沿着这一写作路径,才能逐渐接近写作目标。

(四)激发积极的论文写作精神

首先,马哲的实践思维和唯实思维,能够让论文写作者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拥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使写作者避免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和臆想之中。其次,马哲的矛盾思维能让论文写作者在承认、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拥有寻根究底、勇对困难的开拓精神,使写作者能够把那些人们不大追究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大胆的怀疑和追问,为设计新的写作方案找到突破口。最后,马哲的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能让写作者拥有对其写作的前提、基础、方法、过程或结论等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写作者以独立思考取代人云亦云、以自主建构取代依葫芦画瓢所必需的。

(五)促成有独创的论文写作成果

马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哲学,其思维特征与致力于形成独创性学术理论成果的论文写作,在尊重实践、注重批判及反思等方面是一致的,这使得马哲思维一旦融入论文写作中,就会让写作者在立足实践的同时,一方面能够展现自觉进取的意识和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置于写作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够以实事求是、批判反思的态度去尽力发挥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创新能动性,使论文写作目标由可能变为现实。这对于提升论文写作者的能动性并促其形成富有独创性的论文成果,无疑具有现实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哲学思维缺失状况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马哲思维运用状况,笔者经过对湖南理工学院365名大学生的论文分析及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马哲思维贫困”的现象,马哲思维的缺失状况令人担忧。

(一)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缺失程度较大

实践思维、唯实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是五种常见的马哲思维。为测定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运用这五种思维的程度,笔者将它们被运用的程度设定为四个可参考的项,即“运用很充分”“运用比较充分”“运用不大充分”“运用毫不充分”,并分别记4、3、2、1分。按照这种方法对大学生论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五种马哲思维在论文中运用程度的平均数值分别为2.89、2.90、3.08、1.10、1.00,其均值大多处于1分至3分之间。这说明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的缺失种类较多,而且马哲思维的运用程度都欠充分。

(二)大学生论文写作中马哲思维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有效的马哲思维教育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给每一个影响马哲思维教育的因素子项列出了四个可选答的项“很认可”“比较认可”“有点认可”“不认可”,并分别记4、3、2、1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马哲思维有效教育的因素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体现为:(1)教师因素,包括马哲思维教育内容缺乏,马哲思维教育方法不当,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脱节等,影响均值为3.54分;(2)学生因素,包括学习马哲思维无兴趣,不用心把握马哲思维,不主动在论文写作中运用马哲思维等,影响均值为3.52分;(3)学校因素,如不重视马哲思维教育在论文写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影响均值为3.39分。如果各因素分值在3分以上的为影响大,4分以上的为影响很大,那么可以看出,这三大影响因素的均值都处于影响大和影响很大之间,说明教师、学生、学校都是影响马哲思维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这就告诉我们,如果马哲教师只是一味强化其教育的德育功能而疏忽其论文写作的教育功能,或者大学生学习马哲思维态度不积极,或者高校不善于处理马哲思维教育与论文写作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都将极大削弱马哲思维教育培养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功效。

以提升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为导向的培养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培养大学生的马哲思维以提升其论文写作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已迫在眉睫。恩格斯曾经告诫人们:“哲学思维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2]465问题是,我们在加强马哲思维教学的同时,切忌泛泛而谈,而须在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马哲思维培养内容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诸如自以为是、探究问题能力不足、满足于即时求解等问题,借助相关的马哲思维教学,让大学生把握论文写作的技巧。其一,学会对论文写作的正本清源。马哲的唯实思维和实践思维主张人的思维必须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并且强调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活水源头,为人们写作论文给出了“本”“源”问题上的答案。所以,在马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揭示唯实思维和实践思维的科学性、客观基础和必要性,引导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和实践,自觉摒弃神秘主义、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以确保自己的写作活动能够立于可靠之本、始于本来之源。其二,擅长对论文写作对象的穷根究底,即将写作对象所涉及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或第一原因发掘出来,以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此,教师可以运用马哲的辩证思维,如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矛盾思维启发学生。其三,在论文写作中展示具体理性。为了帮助大学生揭示论文写作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应特别向大学生阐明马哲在揭示自然界、人的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时是如何运用“从抽象到具体”这一辩证逻辑思维的,使大学生面对论文写作对象时能够从对该对象的感性认识出发,经抽象思维,形成对其某一特性的简单理性认识,再通过拓展和深化,达到对该对象诸多特性乃至本质或规律的复杂理性认识。实践证明,大学生只有经常接受辩证逻辑思维的训练,其在论文写作中才能不为细枝末节所惑,而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求解出写作对象的本质与规律。其四,精于对论文参考文献的理性批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敢于对参考文献予以理性的质疑和评判,既善于发现其不足,又要确保其合理性,使大学生自觉摆脱落后观念的束缚,培养其运用参考文献的能力。而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有必要向他们阐释马哲是如何运用实践的武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进行深刻批判的,使他们在领悟马哲的卓越批判能力之后,也能精于对参考文献的理性批判。其五,反思。对基于批判他人文献而形成的论文,作者要进行合规律与合目的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以进一步完善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