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一假期调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方案“终极版”有何改进?
2014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在调休环节有两点改进:一是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二是在长假调休方式上,将过去调借节前或节后一个周末的2个周休日的做法,改为调借节前和节后各一个周休日的做法。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认为,在调休环节上的改进已经让放假安排有规律可循,方便人们记忆、推算。“人们就此可为假期出行、购物、婚宴等安排提前准备。同时,也避免了原调休方式造成节前或节后连续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使员工能得到充分休息。”蔡继明说。
以春节为例,放假调休时间为1月31日(大年初一)至2月6日(大年初七),共7天。1月26日(星期日)和2月8日(星期六)上班。“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原本在农历除夕约定俗成地放一天假而且并不安排工作,从除夕开始放假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了一天假期。”蔡继明说。
蔡继明介绍,在放假安排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都比较分散,尽可能减少集中放假并推行错时休假。2014年放假安排“节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调休双休日的频率,对实际生产减轻影响,小长假规律化调整也最大程度减少了调休造成的混乱。“五一”黄金周再难恢复?
2014年放假安排中,劳动节放假维持为1天,一些网友所呼吁的“恢复‘五一’黄金周”和“延长春节假期”愿望并未得到实现。业内专家表示,在公假总数11天不变的情况下,应赋予节日更多的文化内涵,而人们旅游出行的需求须靠落实带薪休假得以满足。
蔡继明表示,恢复“五一”黄金周,要取消现有的清明、中秋、端午假期,不利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不可取。“节日有着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非单纯的购物、旅游。带薪假是改革的方向,一旦恢复‘五一’长假就等于放弃了带薪假,是在改革路上的后退。”
今年2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正式面世。其中,纲要把带薪休假作为一个核心关键词提出,首次对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董克用认为,应当通过各种方式,督促用人单位落实有关带薪年休假法规。既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又避免了全国同时休假出现的交通和旅游高峰,“带薪年休假是推动假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措施”
网调民意得以反映?
据统计,11月全国假日办通过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6家网站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从11月27日零时开始到12月1日24时结束,共收到312.71万份问卷。在调休方案上,有171.98万人选择方案三,占总数的55%。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最终放假安排以网络民意调查结果作为科学性决策的前提,一方面尊重了主流民意,另一方面修正了网络调查中的误差,推进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结合,是一套合理的放假方案。
1、复国家行政机关,严格按照国家法定假日调休。所制以五一期间民政局是不上班的。
2、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通俗的说,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是国家公职人员。
3、国务院办公厅在每年的年底就会发出来年的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这些通知是针对国家单位及相关直属机构单位的指导或指令性文件。
4、如:明电〔2017〕12号文件,发出的时间是2017年11月30日,题目的名字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内容就是安排2018年的节假日的。
5、民政局属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因此五一是要放假的。至于需要放几天假,国务院办公厅也会根据情况来确定放几天假,这个时间不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会有文件通知或调整休假的通知。如:2018年五一期间放了三天。而2019年的五一假期是放假调休为四天。
(来源:文章屋网 )
9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运行14年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宣布正式撤销,其办公室即公众熟悉的“全国假日办”也随之和大家说“拜拜”了。
假日办是个“神马办”?
在2013年全国假期安排时间表出台前,全国假日办还不是太被公众关注。随着被网友戏称为“无比坑爹”的2013年国庆、中秋调休拼假引来全国人民吐槽,全国假日办第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其后,“除夕不放假”的假日安排又一次引发了“全民口水战”。随着种种“雷人”安排出台,全国假日办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
2000年6月,全国假日办设立。随着这个机构的设立,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一个能连续休息7天的假期――十一黄金周。
这个决定中国人如何放假的机构由14个部门组成(2003年增至17个),包括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三分之一的国务院部委,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广电总局、税务总局、统计局等国务院直属机构。全国假日办设立在国家旅游局,由国家旅游局局长担任主任,成员由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各单位的联络员组成。
在公众看来,全国假日办决定着全国人民哪天需要“闻鸡起舞”,哪天可以睡个懒觉,可以说“大权在握”。
但据媒体报道,全国假日办的属性很特殊,它不进入政府机构正式序列,没有常规性的工作职责,也不能独立行政命令,从领导到成员都是兼职,平时各忙各的,只有需要讨论假期安排时,才会聚在一起开个会。
那些年被吐槽的放假安排
“当今年的中秋撞上国庆:上5休1上3休3上6休7上2休1上5,如次复杂的假期你做好准备了吗?”
还记得这条起起伏伏如同“过山车”一样的放假安排吗?
从9月13日至10月10日,工作日与休息日一共被“分割”成了8个部分,2010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因此被评为“史上最折腾假期”。而在此之前,全国人民已经被 “上7休3上2休2”的端午节假期狠狠“虐了一把”。
如此折腾的假期安排并没有“专美”很久。
2012年12月,被誉为“神安排”的2013年全国节假日时间表出台。从元旦开始的“8天连班”到中秋国庆(上3休3上6休1上2休7上5休1)的“史上最坑爹假期”,休息日和工作日被各种“排列组合”。全年的调休结果是共挪用了9个双休日,造成一次连上8天班,两次连上6天班,3次连上7天班。许多网友吐槽称,不仅没有达到放假休息的目的,反而“越放越累”。
按照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公共节假日共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多年来,放假调休方法基本是通过调借邻近的双休日,分别形成两个7天“长假”(春节、国庆)和5个3天“小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
但2013年的公共节假日经全国假日办一番“乾坤大挪移”后,让人晕头转向,“不知今夕是何夕”。更有网友研究出了所谓的“拼假攻略”,针对2013年假期安排,教大家如何将“请假”与法定节假日结合,请假16天拼出56天假期。
根据2013年全国假日办针对假日安排的公共调查显示,超过70%的公众对这样的“奇葩假期”表示不满。
当年10月,全国假日办首次通过人民网等多家网站发放了针对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这也是其成立13年来首次向公众征求放假意见。两个月后,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拼假式小长假的休假模式在新休假政策中得到调整,但是这一次,全国假日办仍然没有摆脱“上头条”的命运,因为从2014年开始,除夕不放假了!
“除夕不放假”绝对是马年最热的五个字,甚至被列入了百度百科。除夕当天,不少国人纷纷打电话给全国假日办“查岗”,想看看全国假日办是否除夕上岗。
假日办没有了,假日怎么办?
14年来,全国假日办“忍辱负重”,努力工作,承受了全国人民的各种吐槽;如今,它随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而正式撤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过去的14年间,全国假日办在旅游信息引导旅游客源流动,以及保障游客安全、处理游客投诉方面,可以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应该对全国假日办的历史贡献给予一个积极、科学的评价。当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旅游的渴望和对旅游品质提升的要求提高,大家对假日旅游乃至对整个旅游的安排,特别是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积聚的矛盾,往往需要找到一个发泄口,有时候可能就把这个吐槽的对象放在了全国假日办的身上。
据了解,新组建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分管旅游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的28个部门,其中既有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铁路局;也有旅游产业“支撑”部门,如文化部、食药监总局等。
有专家表示,新建立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重心,将是旅游而不再单纯强调假日,这是顺应了中国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的转变。
那些年,我们的假期
1949―1994年
每周只休礼拜天,法定节假中,元旦和五一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国庆放假2天。
1994―1999年
1994年3月1日,国家开始试行“1+2”休假制度,即每周轮流实行大礼拜(休息两天),小礼拜(休息一天)。1995年5月1日,完全意义上的双休日工作制正式实施。
1999―2007年
1999年,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2000年6月,正式确立了“黄金周”假日制度。
15年来游客人次增长9倍,旅游收入增长15倍。
课题专家:对旅游有促进作用是“黄金周幻觉”。国内旅游收入的变
动和黄金周的有无、多少无关。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长假制度,15年来,黄金周给中国人带来了难得的休闲时光,也刺激了消费,促进了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交通拥堵、欺客宰客等现象的不时发生,也使得黄金周备受质疑。
全国假日办于10月10日在人民网、新浪等网站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调查问卷中,共涉及了6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长假是否需要保留”等。调查结果显示,七到八成网友对于现行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不满意。很多网友建议,要保留十一黄金周,恢复五一黄金周,延长春节假期至10天。
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公布的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在多家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三个方案,相同点都是春节放假7天,区别主要在国庆假期和清明、端午等小长假是否调休。 截至12月2日,50%以上的网民选择了保留十一黄金周的C方案,并再次表达了延长春节假期、保留十一黄金周、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
要不要黄金周?又成为公众强烈关注、讨论的热点话题。
十一黄金周15年,游客人次增长9倍,旅游收入增长15倍
长假之所以被称为黄金周,就是因为假期引发的消费热潮,给吃、住、行、游、购、娱及众多衍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每个黄金周后的统计数据,都展现了黄金周对促进消费的巨大功效。
长假制度实施伊始,就凸显出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1999 年我国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有4000万人次出游,旅游总花费达140 亿元人民币,7 天中的旅游消费相当于1998 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5.9 %。而2013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15年后的黄金周同1999的首个黄金周相比,全国接待游客人次增长了9倍,旅游收入增长了15倍。
中青旅(600138.SH)副总裁李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黄金周期间是旅行社业务量最大的时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期间所创造的营业收入能占到中青旅全年营业收入的50%以上。
根据劲旅网的数据,截至2013年9月10日,我国旅游业中,共有30家公司在国内上市,总市值达到1500多亿人民币;有12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到500多亿港币;有6家公司在海外上市,总市值60多亿美元。有业内人士认为,黄金周是中国旅游类公司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家:黄金周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不大
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部分人认为黄金周对旅游有促进作用,我把这称为‘黄金周幻觉’。公布的旅游收入数据都是黄金周7天的总量和增长率,和上年相比确实在增长,但不能拿一周的数据代表全年。而且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的增加仅仅是旅游消费的集中,是一种时间上的转移,对全年旅游收入的增加并无实质性的贡献。”
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收入的变动和黄金周的有无、多少都无关。
1999年实行黄金周之后到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的复合增长率是17%。而1999年实行黄金周之前的12年间,国内旅游收入的复合增长率是28%。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之后,旅游收入的增长率不仅没有下降还有所上升。
蔡继明认为,在人们的消费支出给定的情况下,旅游支出多了,其他消费就少了。旅游收入的增加,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消费增加。黄金周没有刺激消费的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一、黄金周期间,亿万人次集中出行,会给旅游业带来极大的压力。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的供给能力没办法满足井喷式的需求,必然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服务质量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价高质低;对于旅游业来说,黄金周期间扩大生产能力,之后必然会造成生产能力闲置。
二、万千游客集中游览,超过景区的承载能力,对景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如果景区分散在全年接待同样数量的游客,则对景区的破坏程度要轻得多。
三、黄金周会对其他行业造成冲击。全民放假会使众多行业停产,对制造业、建筑业、股票交易、期货贸易、进出口贸易等造成影响。
四、调休把人们正常的工作、休息的节律打乱,长此以往,不利于劳动者身心健康。
五、加大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为了应对黄金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及各种突发事件,政府不得不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蔡继明建议,取消黄金周,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既能满足人民旅行和探亲的需要,也能够避免一窝蜂地集中出行造成的人满为患,这是最合理的假日制度,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假日制度。
黄金周只应是带薪休假的暂时替代
其实,长假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增加百姓的福利,没有过多地强调刺激消费的作用。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曾撰文指出,黄金周凝聚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黄金周的实行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黄金周的社会意义更大,其实,只有追求生活品质的那部分人去旅游了,更多的人并没有选择在黄金周旅游:农民工回家和老婆团聚了,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回家孝敬父母去了,年轻人突击学习准备考证了。
多数网友表示要保留十一黄金周,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当前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得不好,主要是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带薪休假制度上落实得比较差,导致广大私企员工除了享受法定的黄金周等节假日外,很难享受带薪假期。
王衍用表示,黄金周制度是真正地关注民生,在我国当前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不好的情况下,保证了中国人休假的权益。
国外休假制度简介
德国
每人每年享有至少24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加上其他法定节假日,德国人的假日总和超过150天。
法国
法国人每年有11天的法定假日。除此之外,法国人正常工作满1年后,就可享受5周的年假。法国人的总假日可以达到150天。
荷兰
荷兰法律对不同工种休假作出明确规定。例如,荷兰媒体从业人员每年享有25个带薪假。而大学研究人员的带薪假可达到40天,外加年薪8%的度假津贴。
美国
全年法定节假日为10天。没有强制规定带薪休假天数,但人们普遍有休假意识,企业也会比较自觉地安排假期,一般来说至少有15天。
韩国
全年法定节假日有16天。此外,韩国人的带薪年假为15至25天。加上双休日,韩国人全年假期可达到132至142天。
日本
全年法定节假日有15天。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每年可享受10天的带薪休假。此后,假期随着工龄增加而按一定比例增加。
我国放假制度演变:从一周休一天到一年休115天
1949―1994年:
每周只休一天
每周只休礼拜天,法定节假中,元旦和五一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国庆放假2天。
1995―1999年:
从大小礼拜到双休日
1994年3月1日,国家开始试行“1+2”休假制度,即每周轮流实行大礼拜(休息两天),小礼拜(休息一天)。1995年5月1日,完全意义上的双休日工作制正式实施。
1999―2007年:
一年三个黄金周
1999年,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2000年6月,正式确立了“黄金周”假日制度。
2008年至今:
20xx年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20xx年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1月24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因为20xx年春节后1月31日(周六)、2月1日(周日)要正常上班,所以,还是要从年前着手拼假。
也就是说,20xx年1月20日、21日、22日、23日这四天请假,加上年前最后一个周六周日是1月18、19日,只需情四天假,就能享受从1月18日到1月30日豪华13天假期。
当然也有人想要年后请假,那么,年后就没有和周六周日拼假了,只能是和七天假并在一起。比如:请三天假加上七天春节假期,这样就有10天的小长假了。
20xx年高速免费时间
20xx年的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四个节假日,七座以下(含七座)小客车上高速共有20天可以免过路费。高速免费日期如下:
春节:
1月24日(除夕)零点开始,至1月30日(初六)24时结束,高速共免费7天。
清明节:
4月4日零点开始,至4月6日24时结束,共免费3天。
五一节:
5月1日零点开始,至5月3日24时结束,高速共免费3天。
国庆节:
10月1日零点开始,至10月7日,高速共免费7天。
20xx年元旦春节抢票啦
20xx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铁路部门提醒有出行计划的旅客,20xx年元旦和春运火车票都要在本月开抢啦!12月3日,有20xx年元旦出行计划的旅客可以率先通过铁路12306网站、12306手机客户端或拨打95105105订票电话,购买20xx年元旦假期当日1月1日的火车票。12月12日(星期四)开抢20xx年春运首日火车票。
关键词:假日经济;商机;经济分析;透视
一、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2008 年最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我国在“国庆和春节”七个假期实行了“黄金周”制度,即:将每个假期的休息时间由以前的三天经调休后调整为七天。在“元旦、清明、端午、五一、中秋”这五个假期实行了“小黄金周”制度,调休后调整为三天。这样一来,有更多的老百姓有相对更加集中的时间出行旅游、购物、消费、休闲娱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0年的《“十一”黄金周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及特点分析》也充分显示了假日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10年十一期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左右,客流量比平日增加2.45 倍,家电、汽车、建材等商品成为节日期间的消费热点;各地餐饮企业特别是大饭店、餐饮名店经营火爆,销售普遍增长;客流相对集中,大型商场和超市成为销售“主渠道”。我国消费市场在假日期间出现火爆现象,商品销售总额激增,一些行业如旅游业、饭店业、电影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我国假日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假日经济”带来的假日消费中,旅游业是整个假日消费的中坚力量,它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交通运输业、宾馆酒店等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设施和服务部门。但是,假日旅游的产业化水平较低,有限的资源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仍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消费结构有待改善,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亟待提高,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消费者消费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二是消费者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权益保护意识还不成熟。许多时候,在假日出游期间消费者因为旅行社的原因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旅游服务,或者商家利用节假日进行促销、让利时发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其次政府部门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的不到位。例如公共交通等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和部门没有因为商家营业时间的延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长假期突出暴露了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问题,旅游者需要的旅游路线、景区接待、订票订房等,都欠缺准确、及时、实用的信息渠道。
最后,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总消费额的40%左右。假日消费,特别是旅游,主要针对的是工薪阶层,以高中档收入的家庭为主。对于潜在的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假期对之作用却很小。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度报告》2010年1 月的报告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在实行长假之后,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基本上没有超过50%,和城镇居民的出游率相比,仅为城镇出游率的一半。在这样相对较低的出游率下,长假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相对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来说就非常之低。
三、“假日经济”的发展途径
1、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假日旅游的“龙头作用”
一是要加强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这需要旅游景点、宾馆、酒店、交通等行业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互利合作,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各方面的需要。二是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应该开展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由单一变为综合,由部分转向全局。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应当努力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同时,针对消费者在假日期间的旅游、购物等消费行为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假日休闲的指导力度。对于消费者,媒体应当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详实的消费指导。而对于商家,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再者,政府相关部门在帮助消费者维权方面应大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诉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等。
(二)发展和改善假日经济的软硬件环境
“假日经济”不尽如人意的硬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的热情。在交通运输方面,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挖掘现有运输潜力,合理安排运力,增加临时应急措施,让人们“出的去、回的来”,达到假日休闲的目的。在软环境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营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假日服务意识和其服务知识与技能,使“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同时,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优化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此外,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服务。
3、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假日经济”这条巨龙更应“舞”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去。企业应调查分析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并据此组织货源,拉动农村这个广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假日经济渗透到农村,还会随之引入许多新的观念和思想,为扩大农村市场奠定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尤其是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深入解决,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将有所增加,配合消费理念上的变革,农民群体有望会成为假日经济的新生力量,进而为假日经济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群众基础。做好农民增收和以人为本的大文章,提升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也是“黄金周”所要面临的课题。
纵观我国假日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假日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市场繁荣的持久动力,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日趋合理,从而真正成为大家的经济,最终实现假日经济”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8- 480.
2、王旭.节日消费与商机[J].商业研究,2003,(9).102- 108.
3、步迎德.给假日经济支点招[J].特区展望,2002,(7)007- 011.
4、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调查情况汇总[R].调研参考,2005,(10):76.
市直机关各单位:
根据明电[20*]42号和湘政办明电[20*]259号通知精神,现将2009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09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其中:1月1日(星期四、新年)为法定节假日,1月3日(星期六)为公休日,1月4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1月2日(星期五),1月4日(星期日)上班。
二、春节:1月25日至31日放假,共7天。其中,1月25日(星期日、农历除夕)、1月26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一)、1月27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1月31日(星期六)照常公休;1月25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1月28日(星期三),1月24日(星期六)、2月1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1月29日(星期四)、1月30日(星期五)。1月24日(星期六)、2月1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共3天。其中,4月4日(星期六、农历清明当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5日(星期日)照常公休。4月4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4月6日(星期一)。
四、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1日(星期五、“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法定节假日,5月2日(星期六)、5月3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五、端午节:5月28日至30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28日(星期四、农历端午当日)为法定节假日,5月30日(星期六)照常公休;5月31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5月29日(星期五)。5月31日(星期日)上班。
六、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共8天。其中,10月1日(星期四)、10月2日(星期五)、10月3日(星期六)为国庆节法定节假日,10月4日(星期日)照常公休;10月3日(星期六)公休日及中秋节分别调至10月5日(星期一)、10月6日(星期二),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0月7日(星期三)、10月8日(星期四)。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部门单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假期;不得铺张浪费、不得借机组织公款旅游活动。
*年12月22日
总经理欢迎致辞
一般由总经理本人或公司办公室主任起草撰写,当然也可以拟定提纲由文秘撰写。
公司概况
由公司办公室主任起草撰写,当然也可以拟定提纲由文秘撰写。
公司经营理念
一、企业目标:
当代水平——大华无线电厂
面向全国,驶向世界——XX汽车厂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环宇集团
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集团
二、企业哲学:
顺应天时,借助地利,营造人和(XX水电厂)
开拓则生,守旧则死
不断改变现状,视今天为落后
为明天而工作
暧字当头(XX燃气器公司)
质量是命,用户是王
信誉是企业生命的黄金法则
仁心待人,严格待人(劳力士手表)
大则死,小则活(日本太阳公司)
创新经营,全球观点(日本本田公司)
开发就是经营(日本卡西欧公司)
以科学技术为经,合理管理为纬(日本丰田公司)
三、公司(经营)宗旨:
以优质取胜,靠适销发展——XXXX钢铁厂通信
选料必求地道,炮炙必求精神——达仁堂中药公司
安全,迅速,舒适,清洁——XX出租公司
实事求是,热心服务——XX计算机公司
用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环宇集团
为下道工序,为企业效益,为XX用户——XX品牌牌电视机厂
以优取胜,以新取胜——XX纺织机械公司
以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管理、全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开拓进取的精神竭诚为用户服务——新奥集团
安全运行,优质服务——XX号客轮
信誉是企业的生命——XX电器集团公司
以服务顾客为经营目标——波音公司
客人至上,恪宇信誉,热情服务——XX星级酒店
创造信息产品,加速人类知识进步,从本质上改善个人及组织的效能——HP公司
四、企业精神
实事求是
团结协作
开拓创新
牺牲奉献
拼搏竞争
艰苦奋斗
爱岗敬业
追求卓越
敢冒风险
尊重科学
五、企业道德
忠于职守,诚实劳动,保质保量
公平交易,诚信无欺,礼貌待客,方便顾客,竭诚服务
忠诚,无私,勤劳,节俭,团结,廉洁,自强,礼貌,遵纪,守信
六、企业作风
求实,团结,拼搏
严、细、实、快
高、严、细、实
严谨、扑实
务实,求严,创新,文明
团结,文明,勤奋,创新
团结,勤奋,民主,文明
严谨求实,艰苦奋斗,团结实干,拼搏创新
从严治厂,科学管理,文明生产,发展企业
爱国爱厂,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尊重,每一位顾客和企业工作人员的意见和要求(日本太阳企业)
七、员工守则:
热爱祖国,忠诚公司;
敬业爱岗,勤奋工作;
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遵纪守法,信守公德;
信行一致,诚实信用;
互尊互爱,礼待同事;
修身养心,立足社会。
以上中外著名企业理念示例,为你设计企业理念时作为参考,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可请广告公司、文案策划人员等专业人士设计,当然更好的是在公司内部有奖征集,决策层集体拟定。
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章员工合同管理
第一条:公司员工分为合同制员工、本市劳务制员工和外省市劳务员工,称为公司员工。
1.合同制员工是指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书》的人员,包括本市户籍员工和符合本市引进人才条件的外省市员工,由公司按本市颁发的有关政策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本市劳务制员工是指本市下岗、协保、退休人员,由公司与其签订《劳务合同书》,其人事档案、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不纳入公司管理范围。
3.外省市劳务制员工是指户籍非本市的劳务人员,由公司与其签订《劳务合同书》,公司按本市有关政策为员工办理"外省市劳动力综合保险"的员工。
第二条: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
1.公司与每位符合录用为合同制员工条件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书》,劳动合同严格按《劳动法》及本市有关政策,明确双方责、权、利。合同的签订由公司人事部负责。
2.公司与每位符合录用为劳务制员工条件的员工签订《劳务合同书》,劳务合同参照《劳动法》及本市有关政策,明确双方责、权、利。合同的签订由公司人事部负责。
第三条:合同期限
1.公司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无固定期限与有固定期限两种;
2.公司规定新进员工的试用期一般为三个月,特殊情况例外;
3.员工(含新进员工)在公司服务期限不满二年,合同订立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在公司服务期限三年以上,合同订立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4.公司在招聘录用时为员工支付给原单位赔偿费的或在公司工作期间接受由公司出资培训、学习考察的,需另签订延长服务期的补充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与服务期限一致;
5.公司引进的特殊人员的合同期限,按双方达成的约定期限订立;
6.公司与劳务制员工订立的《劳务合同》,期限一般为六个月至一年。
第四条:劳动争议好
有关合同期间发生的劳动纠纷或争议,由公司人事部门专职人员出面调解,妥善解决。
第二章休假请假
第一条:公司实行每天八小时,每周四十小时工作制;作息时间为:
工作日:周一--周五;休息日:周六、周日
工作时间:上午:8:30--12:30
下午:13:00--17:00
第二条:法定节假日
元旦一天
春节三天
五一节三天
国庆节三天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三条:病假、婚假、产假、探亲假、事假、工伤假、调休假等
1、病假
1)病假者须持区级医院或公司指定的二级医院开具的《病假证明单》。
2)每月三天以内(含当月累计三天)的病假者,将《病假证明单》交部门主管签字同意后生效。若因患急病未能在当天亲自递交《病假证明单》,必须及时电话告知或委托他人向部门主管请假,事后应及时补交《病假证明单》,否则一律不作病假处理。未办任何手续而缺勤者,作旷工处理。
3)每月连续三天或累计当月病假三天以上病假,须报公司人事部核准备案。
2、婚假
1)凡请婚假,应提前一周填写《婚假申请》交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安排人员临时接替其工作,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2)初婚婚假为5天,凡符合国家规定的晚婚年龄(女年满23周岁,男年满25周岁)的员工,初婚假期可增加5天,共为10天婚假。
3)非初婚婚假为3天。
4)婚假假期逢节假日的,节假日假期计入婚假期。
5)婚假假期原则上一次连续休假,由特殊原因需二次休假的须报公司人事部批准,但跨度不得超过6个月。
3、产假
女职工生育符合《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办妥生育假期手续的,公司准予假期。
1)请产假应提前一周填写《产假申请》,报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安排人员接替其工作,并持《产假申请》至人事部门备案;
2)单胎顺产者,产假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
3)难产者,再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符合晚婚晚育年龄的可增加产假15天;
5)符合晚婚年龄的男性员工可在配偶生产后连续休假3天带薪假期;
6)产假期间的医疗津贴,按照2001年11月1日起执行的《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由社保局统一支付。
4、探亲假
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书》的员工工作满一年以上,与配偶、父母不居住在一起,而且不能在公休假回家居住一昼夜的,可按以下规定享受探亲假。
1)凡请探亲假者,应提前一周以书面形式向部门主管申请批准,并送公司人事部核准备案;
2)探亲假期逢节假日连续计算假期;
3)探亲假应一次用完;路程假期另计。
5、丧假
1)凡请丧假者,应以书面形式向部门主管申请批准;
2)员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配偶的父母)死亡准假3天;
3)员工近亲属(兄弟、姐妹、祖父母或配偶的祖父母等)死亡准假1天;
4)员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丧事在当地办的,另给予路程假,但不予路程费报销。
6、事假
1)员工请事假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向部门主管申请,经部门主管批准予以生效。连续请假3天以上或当月累计请假3天以上,须事前以书面形式向公司人事部申请,申请批准后生效。
2)若事前情况特殊不能办理请假手续,须设法以电话等方式向部门主管请假,事后及时补办手续;
3)如未办任何手续或请假未经同意而缺勤者,一律作旷工处理;
4)员工请事假不满半天按半天计算;满半天不满一天按一天计算。
7、工伤假
凡工作中非个人过失造成负伤,二十四小时内凭二级医院以上签发的《病假证明》依法享受工伤假。
8、调休假
1)调休假要求在30内使用,调休应事先向部门主管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调休。
2)调休假使用每次不得少于四小时。
第三章考勤
第一条:公司实行考勤登记制度,由部门主管按规定认真、及时、准确地记载考勤,妥善保管各种休假证明凭证,月终汇总部门考勤并呈送人事部。
第二条:员工因公外出,应向部门主管申请通报,经部门主管批准后方可外出。上班时间外出办理私事,一经发现,按双倍时间(不少于半天)事假处罚。全年多次发生的予以除名处理。
第三条:迟到
员工迟到30分钟以内,每分钟扣工资1元;迟到30分钟至2小时按半天事假处理;每月累计迟到3次以上,每次迟到的处理按双倍处罚。
第四条:早退
员工无故发生早退半小时以内,按半天事假处罚;半小时至1小时以内按事假1天处罚;早退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的按以上处理方法累加计算。
第五条:旷工
凡发生下列情况均以旷工处理:
1)用不当手段,骗取、涂改、伪造休假证明;
2)未请假或请假未批准,不到公司上班;
3)不服从工作调动,经教育仍不到岗;
4)被公安部门拘留;
5)打架斗殴,违纪致伤造成休息;
员工发生旷工,旷工日按缺勤日双倍扣工资,连续旷工三天或全年累计旷工五天,公司处除名处罚。
第四章薪资福利
第一条:薪资
1)公司的薪资结构由基本工资、职级工资、技能工资、各类津贴等组成;
2)薪资为税前工资;
3)公司根据人才的市场价值、社会物价水平和公司的经济效益,针对员工的岗位、职务、技术、技能以及工作中表现与业绩,确定和调整员工薪资;
4)每月以制度工作日21天计算薪资。
(365天-104休息日-10天节假日)/12月=21天
第二条:加班
1)公司不提倡加班加点,确因工作需加班的,应事先申请,由公司经理批准后方可加班;
2)职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延时加班不计加班时间;休息日加班一般不计算工资,而给予同等加班时间的调休假;
3)节假日值班不计加班,给予调休假;
4)延时加班按基本工资的150%计算工资;不足整一小时不予计算,超过整一小时按整1小时计算加班工资;
5)休息日加班按基本工资的200%计算加班工资;
6)国定假日加班按基本工资300%计算加班工资。
第三条福利
1)社会统筹
公司政府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外劳力综合保险。按政府规定比例提取公司承担部份和员工个人缴纳部份存入社会保险帐户。
2)商业保险
公司按职务、贡献、岗位等具体情况,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办理商业保险。
第五章奖惩
第一条奖励;
公司对有以下事项的员工予以不等的精神鼓励、物质奖励。
1)工作积极、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模范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全年未出现安全事故者;
2)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达到各项经济指标使公司经济效益显著者;
3)对生产技术或管理制度有所建议,经采纳施行卓有成效者;
4)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保护公共财产,防止事故发生与挽回经济损失有功者;
5)坚持业余自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公司任职期间,获取更高层次学历或专业证书,且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所学知识为公司创造效益者;
6)热心为客户服务,有具体事实,受到客户称赞者;
7)敢于检举或阻止他人违规或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维护公司利益,避免经济损失;
8)对社会做出贡献,使公司获得社会荣誉者;
9)具有其他功绩,经公司总经理认为应给予奖励者
第二条惩罚
公司对有下列行为员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罚款、除名的惩罚处理。
1)对上级指示或命令,无故未能如期完成,影响公司利益者;
2)对同事恶意攻击或诬陷、伪证、制造事端者;
3)故意泄露公司商业秘密致使公司利益损失者;
4)散布不利于公司的谣言或挑拨劳资双方感情者;
5)擅离职守、煽动怠工致使公司利益蒙受损失者;
6)未经公司许可,兼任其他职务或兼营与本公司同类业务者;
7)利用公司名誉在外招摇撞骗,使公司名誉受损害者;
8)全月旷工一天以上,全年旷工累计超过三天者;
9)在公司服务期间,受刑事处分者;
10)违反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且屡劝不改者;
第六章附则
第一条本制度有未尽事宜,由公司总经理授权人事部另行制订。本制度的解释权属公司人事部。
第二条本制度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员工离职细则
(一)本公司员工不论何种原因离职,均按本细则办理。
(二)员工离职区分:
1.员工申请辞职。
2.合同期满离职。
3.退休离职。
4.解雇离职。
5.其他原因离职。
(三)员工申请辞职,如平时工作成绩优良者,应由员工所在部门主管或公司经理加以疏导挽留。
(四)离职手续:
1.一般员工离职,由员工所在部门主管向公司人事部索取员工《离职通知单》,由当事人按通知单规定格式详细填妥,持单向通知单所列各部门办理签字鉴证手续,再送人事部审核。
2.公司职员以上人员离职时,在领取离职通知单的同时应向人事部索要移交清册表三份,按移交清册表内容规定详细填写,办妥移交手续后,一份存原部门主管,一份离职人保存,一份随同离职通知单及考勤卡一并交人事部核定,并归档保存。
(五)移交手续:
1.工作移交:原有职务上保管及办理中的帐册、文件(包括公司章则、计算机程序、技术资料图样)等均应列入移交清册并移交指定的接替人员或部门主管,并应将已办而未结案的事项交待清楚。
2.事务移交:
①原领的工作服交还总务员(一年以上的免)。
②原领的工具,文具(消耗性的免)交还总务员或部门主管。
③以上二项交还物品不必列入移交清册,由接收部门经办人在离职单上签证即可。
3.移交工作应在一周内办妥。
(六)离职人员办理移交时应由部门主管指定人员接收,如未指定接收人的应临时指定人员先行接收保管,待人选确定后再转交,如无人可派时,暂由部门主管自行接收。
(七)各员工所列移交清册,应由直属主管详加审查,不合之处,应及时更正,如离职人员,正式离职后,再发现财物、资料或对外的公司应收款项有亏欠未清的,应由该部门主管负责追索。
(八)离职嘱咐
掌握或涉及公司商业秘密与公司签署《守密协议》的员工离职,公司人事部门或公司经理应与离职人员作最后离职嘱咐谈话,嘱咐离职人员必须遵守《守密协议》,向离职人员重申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离职嘱咐的内容必须做好书面记录,谈话结束请离职人员在书面记录上签字认可,由人事部门保存备案。
(九)离职手续办妥后,由公司人事部填发离职证明、办理退工手续。
(十)本细则呈送总经理核定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2002年月日
安全生产守则
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执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坚持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同时要求公司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活动,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公司全体员工遵守安全生产守则。
1、公司各级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部门主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严格执行事故分析制度,发生故事不得隐瞒,必须及时汇报总经理,事后因认真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做到"三不放过"(原因、教训、措施);
3、认真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新员工进公司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部门、班组),不准上岗工作;特殊工种必须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定。不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不准擅自动用和模弄本岗位以外的机器设备和电气装置等。
5、爱护安全防护装置,正确使用劳防用品,不准私拆和损坏防护装置。工作时间不准穿拖鞋,登高作业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6、认真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开展无事故、无违章、无隐患竞赛活动,接受安全生产检查,并督促工友遵章守纪。
7、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不负责任、不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违章指挥或违章操作,不按规定穿戴使用劳防用品等造成事故的,均由员工本人承担责任。
8、本守则有未尽事宜,由公司总经理授权人事部另行制订。本守则的解释权属公司人事部。
9、本守则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员工礼仪守则
一、公司内部应有的礼仪
第一条职员必须仪表端庄、整洁。具体要求是:
1.头发:职员头发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男性职员头发不宜太长。
2.指甲:指甲不能太长,应经常注意修剪。女性职员涂指甲油要尽量用淡色。
3.胡子:胡子不能太长,应经常修剪。
4.口腔:保持清洁,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异味食品。
5.女性职员化妆应给人清洁健康的印象,不能浓妆艳抹,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第二条工作场所的服装应清洁、方便,不追求修饰。具体要求是:
1.衬衫:无论是什么颜色,衬衫的领子与袖口不得污秽。
2.领带:外出前或要在众人面前出现时,应配戴领带,并注意与西装、衬衫颜色相配。领带不得肮脏、破损或歪斜松驰。
3.鞋子应保持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
4.女性职员要保持服装淡雅得体,不得过分华丽。
5.职员工作时不宜穿大衣或过分雍肿的服装。
第三条在公司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具体要求是:
1.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度,腰背挺直,颈脖自然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会见客户或出席仪式站立场合,或在长辈、上级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伸或向后伸,或俯视前方。
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3.公司内与同事相遇应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4.握手时用普通站姿,并目视对方眼睛。握手时脊背要挺直,不弯腰低头,要大方热情,不卑不亢。伸手时同性间应先向地位低或年纪轻的,异性间应先向男方伸手。
5.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粗暴。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也要等待机会。而且要说:"对不起,打断您们的谈话"。
6.递交物件时,如递交文件等,要把正面、文字对着对方的方向递上去,如是钢笔,要把笔尖向自己,使对方容易接着;至于刀子或剪刀等利器,应把刀尖向着自己。
7.走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无论在自己的公司,还是在被访问的公司,在通道和走廊里不能一边走一边大声说话,更不得唱歌或吹口哨等。
8.在通道、走廊里遇到上司或客户要礼让,不能抢行。
二、日常业务中的礼仪
第四条正确使用公司的物品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1.公司的物品须爱惜,不能随意损坏,野蛮对待,挪为私用。
2.及时清理、整理帐簿和文件、对墨水瓶、印章盒等盖子使用后及时关闭。
3.借用他人或公司的东西,须证得同意,使用后及时送还或归放原处。
4.工作台上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5.公司内以职务称呼上司。同事、客户间以先生、小姐等相称。
6.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等。
第五条正确、迅速、谨慎地打、接电话。
1.电话来时,听到铃响,至少在第二声铃响前取下话简。通话时先问候,并自报公司、部门。对方讲述时要留心听,并记下要点。未听清时,及时告诉对方,结束时礼貌道别,待对方切断电话,自己再放话简。
2.通话简明扼要,不得在电话中聊天。
3.对不指名的电话,判断自己不能处理时,可坦白告诉对方,并马上将电话交给能够处理的人。在转交前,应先把对方所谈内容简明扼要告诉接收人。
4.工作时间内,不得打私人电话。
三、和客户的业务礼仪
第六条接待工作及其要求:
1.在规定的接待时间内,不迟到、不缺席。
2.有客户来访,应从座位上站起来招呼接待,并让座。
3.来客多时应按先后次序接待,不能先接待熟悉客户。
4.因有紧要事项需先接待后来客人的,须向先到客人简要说明原因,准得同意。
5.对事前已通知来的客户,要表示欢迎。
6.应记住常来的客户。
7.接待客户时应主动、热情、大方、微笑服务。
第七条介绍和被介绍的方式和方法:
1.无论是何种形式、关系、目的和方法的介绍,介绍时应热情、大方、礼貌。
2.直接见面介绍的场合下,应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若难以判断,可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在自己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关系上,可把本公司的人员先介绍给其他的公司的人员。
3.把一个人介绍给很多人时,应先介绍其中职位最高的或酌情而定。
4.男女间的介绍,应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男女地位、年龄有很大差别时,若女性年轻,可先把女性介绍给男性。
第八条名片的接受和保管:
1.名片应先递给长辈或上级。
2.把自己的名片递出时,应把文字向着对方,双手拿出,一边递交一边清楚说出自己的姓名。
3.接对方的名片时,应双手去接,拿到手后,要马上看,正确记住对方姓名后,将名片收起。如遇对方姓名有难认的文字,马上询问。
4.对收到的名片妥善保管,以便检索。
员工培训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开发公司人力资源,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各岗位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第二条、培训体系
公司培训体系由新员工上岗前的职前培训;员工在岗培训和员工自我提高培训
职前培训三部份组成。
(二)职前培训
第三条、新员工录用报到后应接受公司人事部组织的岗前培训,培训考核成绩将作为今后定职定级的参考。
第四条、职前培训目的:
1.使每一位具备不同工作经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新员工尽快理解公司文化,经营目标、公司规章制度、熟悉工作环境,尽早融洽到员工队伍中,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2.使新员尽早掌握工作要领和工作程序、方法、达到工作质量标准,完成或达到岗位所要求的职责
第五条、职前培训内容:
1.讲解公司创业史、现状、经营范围、奋斗目标;
2.讲解公司组织机构、介绍各部门的人员或主管人员;
3.讲解各项办公流程,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4.介绍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辅导使用办公设备;
(三)在岗培训
第六条、在岗培训目的
1.提高、完善和充实员工的各项技能,使其具备多方面的才干和更高的工作能力,为工作轮换和调整以及日后的晋升创造条件;
2.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工伤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降低失误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3.减少员工工作中无效消耗和浪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试用期员工的带教培训
2)岗位专业培训
公司要求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员工必须持续提高专业知识,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或接受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公司酌情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对学习成绩优异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者予以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薪资晋级、职位晋升等奖励。
3)晋升培训
公司将对承担更一级职务或性质岗位的员工进行挂职、轮岗或兼职培训,以便晋升者进入新岗位前初步具备新岗位的工作能力。
3、自我开发
公司鼓励并支持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与业务有关的各项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公司在制度上承认员工在社会上有资质的机构院校获得的各种"资格证书";公司根据员工自我开发取得的成绩给予奖励。
(四)附则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流动人口社会控制社会事件
尽管威胁全人类的SARS还有太多的谜等待解答,但是,“流动人口”在“传染性”疾病其中作为一个因素却格外地引人注目,尤其是各地政府均称其SARS病例系“输入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各级政府目前所采取的相关政策主要是围绕流动人口进行的:病员及危险人群的隔离、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五一”长假的取消、公共场所及交通工具的消毒、外来人口的登记、旅游、会议及公共集会的限制……。虽然表现形式各异,其中心则始终围绕流动人口的控制这一焦点问题,这也许是对于SARS这样“病因不明、传播途径不明、易感人群不明”的急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办法。本文旨在针对SARS这一社会事件中流动人口的有关问题作社会学层面的考察,并通过考察,本文试图对于当前有关抗御SARS政策何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
一、社会控制角度的流动人口分类
为服务于SARS研究这一特定目的,我们可以将流动人口作如下分类:
1、假期返乡、旅游的师生
这主要是指高校学生,也包括刚工作不久的年轻的教师。他们习惯于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一般为七天左右)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走访亲友,同时可能也有减少财务支出(主要是寒暑假)的考虑。在经济状况普遍好转的今天,这一人群往往还利用假期进行旅游或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等集体活动。到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600万人,仅北京一地就有67万人。这一人群的流动时机、范围等对于SARS的传播的影响不可低估。
2、旅游人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假制度的改革,国内旅游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一个迅速成长的行业。SARS给无疑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北京20家四星级以上的星级宾馆进行的调查表明,4月份以来,这些宾馆的入住率较2002年同期下降了30%,其中,6家以商务客人为主的五星级宾馆的入住率较去2002同期下降了50%。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航空业、餐饮业、旅游景点蒙受的损失。有专家估计,SARS对2003年中国旅游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是1400亿、加上间接影响,总数是2100亿。一份关于SARS对广东省相关行业的影响的统计分析报告有助于更具体地看到这种影响的程度:
(二)旅行社退团情况严重,游客明显减少
春节前及春节“黄金周”期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对旅游业基本没有造成影响。但2月中下旬以后,周边国家、地区也相继发生疫情,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加上媒体的报道,社会的传播,对我省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入境国际游客减少。3月份经广东口岸入境的游客740.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3.1%。
2、全省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同比逐月下降。一季度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游客1930.16万人次,同比下降0.4%。其中1月份接待614.83万人次,增长6.2%;2月份接待635.37万人次,增长3.5%;3月份接待648.2万人次,下降13.0%,当中宾馆(酒店)接待的国际游客91.4万人次,同比下降14.4%。
3、旅行社退团情况严重。一季度全省旅行社接待国际游客66.55万人次,同比下降11.5%,其中3月份当月下降46.5%。根据省旅游局统计,2月8日-4月4日全省旅行社退团3644个、10.13万人次。其中入境游退团2879个、8.55万人次;出境游退团765个、1.59万人次,出境游退团以前往港澳、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马泰等国家和地区居多。
4、各市接待过夜国际游客大幅下降。一季度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中山、江门、佛山、茂名、揭阳等市接待过夜国际游客出现下降,
尤其是3月份,各市接待国际游客大幅下滑,其中广州、深圳、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中山、江门、佛山、湛江、茂名、揭阳等市降幅均超过15%。3月份,广州、深圳的宾馆酒点退房现象明显增多,预订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15—20%。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旅游事业无论是人数和收入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2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877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3878亿元,增长10.1%。全年境外入境人数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外国人1344万人次,增长19.7%;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8447万人次,增长8.6%。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3680万人次,增长1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国内出境人数达16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其中因私出境1006万人次,增长44.9%,占出境人数的60.6%。据报道,短短一周时间,江苏中旅、江苏海外、苏州国旅、苏州中旅、常州国旅、无锡海外、无锡中旅等骨干旅行社共退团近2000个。全省800多家旅行社由于暂停接团和组团业务,短时间内经劝阻和清退已减少组团和接团超过15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6万人次,蒙受了空前的经济损失。去年江苏接待国内旅游者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0.2亿元。业内人士评估,按照今年公布的江苏旅游统计公报粗略估算,今年“五·一”减少的9万国内游客将直接导致国内游少收入近7500万元。在此背景下,如果SARS的流行持续下去,其影响将非常严重。
3、返乡民工
进城务工的农民返乡的原因包括:春节团圆、农忙、婚丧、生病回家休养、转换工作地点回家等待、回避其他风险(如SARS)。民工的数据相差较大,有人认为民工状况是“1.2亿农民工,八成是青年”。
4、商务及公私务旅行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足以支持不见面的沟通及谈判,但绝大部分的交易尤其是重要的交易仍然是面对面的沟通促成的,商务旅行仍然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等公务旅行也是重要流动人口组成;私人事务也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群。SARS事件后有报道说:“对48总部在美国、日本、欧洲的跨国公司的电话访问发现,这些公司已明令禁止其员工到中国旅行……对北京5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公司中已有36家采取措施减少国内商务旅行。而在这36家中,仅过去的半个月,取消的旅行人次就达预定计划的46%。对160位北京居民的访问表明,这些居民中,已有72%通过取消旅行计划、减少购物或聚会活动,以应对非典。”
从控制的难易程度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上述流动人口分为易于控制的和不易控制的人群。
1、易于控制的人群
这一人群包括假期返乡、旅游的师生。这一人群纳入流动人口具有强烈的时间特性。因此通过控制相关时间因素即可调控这一人群。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部分高校按正常星期顺序作息,“五一”法定假日暂不确定调休时间,由于要正常上课,所有师生无法外出;还有些学校虽然“五一”三天法定假期照常休息(5月1日至3日),但5月4日补课,使得长假不长,路途较远的师生无法回乡,再配合其他规定如离校者必须履行请假、登记手续,返校后要接受检查甚至是隔离,加上班主任等人员的劝阻,有效地限制了这一人群的流动。
即将到来的暑假与“五一”长假具有质的差别,如果在今后两个月内SARS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如何控制这一人群将是教育行政部门所从未经历过的“非典型事件”,各级教育机构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早制定预案供中央政府决策参考。
旅游人群也是易于控制的:一方面通过取消长假及疫情的公开、公布制度使得原有旅游意愿者取消了计划,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政府禁止组团到外省旅游、劝阻外地旅游团到本地旅游,旅游人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方面的工作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控制的力度和深度仍然是强大、有效的。
公务旅行应当是最易控制的,取消或减少会议对于公务旅行的作用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但是其作用却是不言自明的。
2、不易控制的流动人群
虽然疫情公开、公布制度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商务旅行和私人事务旅行的安排,但是政府并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对此作出直接的干预。
最不易控制的人群就是进城务工人员,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农民工”或“民工”。这一人群与其他人群相比,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最低,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组织化。这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离开家乡的无组织化。虽然很多劳动力输出地的地方政府试图对农民离开家乡的行为进行规范,但成功的案例极少,持久的有组织的劳动力输出案例则更少,以“规范”为名收取费用的情形更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政府缺乏对该地输出民工的管理能力。农民外出务工虽然从微观层面考察一般有亲友老乡引见,但在宏观方面仍然是“盲目流动”的性质,尽管由于政策和道德的因素,媒体不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盲流”指称他们。一旦离开了家乡,引见人对他们的约束力在范围和力度上也是极其有限的。
(2)寻找工作的无组织化。城乡二元结构近年来虽然在经济、伦理等层面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但它毕竟是特定时代具有合理性的制度,更重要的,它仍然是合法的制度。因此,在劳动市场的准入问题上,仍然有城乡之别(“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区别)、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别等樊蓠的存在。农民工实际上寻找和填补就业“空罅”。虽然很多的地方政府要求规范农民工的使用(如打击“劳动力黑市”、行业准入等),但其本意仍然在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并客观上加大了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成本。因此,农民工实际就业地的政府无法了解农民就业的真实情况,也无法为其提供行政的和法律的保障。每年春节前夕充斥媒体的农民工权益受损害甚至甚至以死抗争的报道正是反映了这一社会事实。
(3)再流动的无组织化。农民工在城市从无用手投票的机会,但是他们“用脚投票”的权利却是谁也无法剥夺的!他们因为一无所有,因而也是在这种意义上成了最自由的人。其他人群往往因为职称、工龄、福利、职务等原因考虑是否离开原单位时而再三犹豫,农民工可能因为与老板一言不合而拂袖而去,因为他一无所有,因而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地“制裁”他!因此农民工随时处于可能再流动的状态。对于这一人群除非进行人身强制(这需要有合法的原因,且不可能大规模使用,甚至是违法的时候,中国历来有“法不责众”的传统),事实上政府和社会由于对于农民工未承担任何责任因而无法控制其再流动的步伐。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农民工缺乏其利益代表机制,虽然各种企业组织均应当设立工会组织,但是实践中工会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外于失范状态,农民工一旦遇到其利益受侵害往往无法得到工会的帮助,而是通过向媒体投诉或是“爬塔吊”等极端方式吸引媒体注意力来获得解决。因此遇到SARS这类突发事件时,对农民工就缺乏动员和组织机制。
二、政策及评价
当前各级政府所公布和采取的有关流动人口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交通工具管制
首先是对交通工具上乘客的防治管理。上海交通部门为了防治SARS,飞机上起用“红外线快速测温仪”,旅客乘坐上海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机上也要测体温,公交地铁出租车亮出“消毒标签”,列车上配备专业卫生人员。
由于北京市市长孟学龙、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因防治SARS失职而丢官,为确保疫情不在本地扩散或是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官员努力确保本地平安而采取了一些本位主义的做法,交通部的一份文件称:“近期我部陆续接到北京、广东、山西等地交通部门的报告,反映部分地区地方人民政府以防止疫情扩散为由单方面停开进出发生疫情的省际客运班线,并对进出这些省(市)的货运车辆进行限制。”该文件要求:“五、对所有的客运班线实行旅客和司乘人员登记制度。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旅客凭登记表购票上车(船),以便追溯调查。”这一部门规章无疑是对于地方本位主义防治措施的否定,但这一规章规定的措施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操作性。我们试来分析一下客运量的发展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客运量1999年比1990年增加了80.22%,近年来该统计表未提供但肯定远高于1999年的13925020000人。对于如此巨大的客流量实行登记制度,其可操作性不大。某些地方要求对进出交通站点的旅客进行体温检测,虽然有“亡羊补牢”之意,但相对而言容易操作。
可能是由于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建设的迅猛发展—1992年时中国高速公路为652公里,2002年增加到2.5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公路客运量稳步增长(1999年是个例外),10年间公路承运量占总客运量的比重增加了7点多个百分点。也许正因为如此,各地对交通工具的管理主要是针对长途公共汽车的管制。许多地方纷纷在公路入口处设卡,“为了抗击非典通过公路交通工具侵袭鞍山,以确保鞍山地区无疫情,我市特成立了鞍山市公路入口检疫检测站,在市区、海城、台安和岫岩共32个鞍山公路入口设站检查。”
对交通工具的管理还包括消毒处理等。
对交通工具管制是直接、有效地控制人口流动的手段,一方面应当坚决反对通过停开通往疫区的路线的方法来防止疫情扩散到本地,这是典型的本位主义做法,只对本地政府负责的做法,其结果可能导致“封城”之类的恐慌或是迫使流动人口以第三地为中转站,给全国范围内的防治SARS工作增加难度和成本。随着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目前已经渐渐转变被动局面,各地措施也渐趋理性,主要表现在由原来的单纯的“严防死守”转变为同时防止疫情向外地的扩散。还表现在各地都制定旅客由外地进入本地的预案。江苏对3名从北京隔离区逃离民工的处理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通过私家车进行流动的人口并无有效的管理办法。
2、住宿管制
住宿条件是流动人口决定是否前往或逗留某地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限制外地人员进入本地或缩短其逗留时间,许多城市以各种理由关闭了许多无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SARS的住宿场所,保留的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住宿场所,往往要求填写健康状况申报表、测量体温。
总体来看,由于对SARS的认识及防治办法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事件之初某些地方的反应过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各地政府应当根据情势的变化逐步解除过度的应对措施,以防止SARS的影响由地区间的扩散向“类型”的扩散,如对疫区产品的拒绝、对外地人的不信任等。在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的前提下恢复住宿场所的开放,对于确保农民工在当地不返乡、对于及早恢复正常秩序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外地来客及返乡人员的申报制度
许多城市都要求居民对外地来客及返乡人员必须申报并制定有惩罚措施,如扬州市的某事业单位就规定如违反该项规定,扣除津贴和奖金。为配合申报制度的实施,有些城市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并承诺对举报者予以保密和奖励,这是将传统的“群众路线”与物质刺激相结合的一种举措,各地政府对这种举措具有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对于这种模式的操作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否则单纯的制裁、鼓励举报会破坏人际间信任、社会资本的形成,在精神上造成长久的损害。
4、劝阻疫区人员返乡
见诸报道的第一个事例是2003年4月26日安徽省“非典防治总指挥部”《致皖籍外出务工人员的公开信》,劝阻他们在SARS流行期间返回安徽,“省非典防治工作总指挥部希望你们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同时为了你们家人的健康,留在当地安心生产生活,加强预防,保重身体。要正确认识非典,了解非典,消除恐慌情绪。”并承诺和要求“午收农忙季节即将到来,为免除你们的后顾之忧,省委、省政府已作出部署,对因务工不能返乡影响农忙的,由各乡镇、村帮助解决困难。你们在外务工期间遇到问题,可与我省在当地各级各类办事处联系,他们将积极给予帮助。确有实际困难需返乡和已经返乡的人员,要积极配合交通等部门做好健康申报、登记,配合乡镇政府做好为期2周的非典健康随访。”在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动员本地单位和家庭劝阻在外人员特别是疫区人员的返回。实在无法劝阻的亦努力获得家属帮助在第一时间将有关人员隔离。
动员疫区人员在当地务工、治疗,无疑从全国总体而言是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措施,实践中北京上海等地为了控制“非典”疫情,纷纷推出隔离措施并对被隔离人员作出了一项保障措施:隔离期间由所在单位按照出勤由所在单位工资照发。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还发出紧急通知,对缴纳救治费用等问题作出规定,要求医院要严格执行先救治、后结算费用的规定,简化入院手续,严禁因为费用问题延误救治或推诿病人,对于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发热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免办挂号手续,先就诊;初诊为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下称患者)后,不再由患者缴纳检查、检验等有关费用,实行记账制。普通患者补交各项费用。患者住院或留院观察时,免交住院预交金等一切费用,办理登记手续后直接留院观察或入院治疗。对于已参加医保的患者,医院应及时通知该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救治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也采取记账方式,患者无需逐项缴纳各项费用。患者出院时,需向院方提供其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证(卡)等)复印件和联系方式,并由患者或其家属对院方提供的诊疗、住院记录与费用清单进行签字确认。
这些规定的用心无疑是好的,但其效果可能会令政策制定者大跌眼镜。这些不能奏效的原因可能包括:
1、对无职业人员和特定行业人员的不公
香港政府对于被隔离人员是给予每人每天90港币的补助,从报道中未见有区别对待的规定。按照北京市的规定,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对于“没有单位”的人由谁给予补助?
再者如律师这个行业,虽然有单位却没有“工资”,他们是否应该得到补助?
2、规定不可能得到切实全面的执行
许多企业大量使用农民工,在平常情况下尚且在年关拖欠工资,如今让这些老板突然良心发现“白养”民工,可能性如何?为什么至今尚有民工想方设法回到家乡,困难之时思乡心切固然是一种可能,但冒着感染家人的危险离开疫区,难道就没有生活费、治疗费的担忧?
3、政府不能回避责任
在如“非典”这样的疫情来临之时,为了保护社会利益接受隔离,当然是每一个相关公民的义务,履行这个义务获益的是全社会,因此他们也有权获得社会的管理者—政府—的补偿。企业在员工不上班时,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权向不上班的员工索赔,但也没有额外支付工资的义务。北京市的做法,实质上是将政府责任转嫁到企业身上,换个角度也就是在利用公权力侵害企业的财产权。作为企业主,在当前情况下一是畏惧“违反规定”的责任,二是畏惧道德的谴责,自然不太可能公开反对这种政策规定,但私下里究竟有多少人(尤其是私营业主)真正认同这种规定?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春运危机,这场危机主要承担者是大批生活在城乡二元结构边缘的农民工。回家过年,是农民工几乎不可动摇的心理底线,几乎是他们一年来生活的全部期待。于是,他们与大雪对峙,不惜代价换得一次回家过年的机会,甚至有人在拥挤踩踏中丧生。尽管我们的政府和相关机构竭尽全力抢修电力恢复交通,但是,仍然有数百万人不得不在异地过年。显然,是老天动了我们的春节,动了我们的假日。
这次罕见雪灾在考验我们各种社会机器的同时,也在挑战我们的节假日观念:为什么我们对传统的春节会如此执着?我们为什么会不惜代价地捍卫我们的春节?
的确,是大自然在向我们的节假日观念挑战,我们也必须向自身的节假日观念挑战。
挑战带给我们的突破性思维
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迫使我们挑战自己的节假日文化观念,调整节假日结构、改变节假日观念。我们虽然在遭遇天灾的报复,而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祸:过于拥塞的节假日结构,不符合均衡运输能力和社会负载能力的要求。从根本上讲,这场危机是人为造成的,深层的问题是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对我们大脑的束缚。试想一下,当我们的节假日与能耗、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承受能力发生巨大冲突的时候,究竟该谁给谁让步?
如果我们将视线稍稍拉远一点,就会发现雪灾所凸显的春运危机只是一个侧面,中国节假日所蕴藏的问题更多――在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节假日存在着与能耗、社会结构、经济效率和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的不和谐,出现了诸多突出的社会矛盾。我们有必要从经济效益、能耗、文化心理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节假日进行反思,并谋求调节、疏导乃至改变之策。
我们不妨姑且放弃我们已有的假日规则,放弃已有的约定俗成,重新设计我们的假日。
节假分离:中国节假日困境的解缚之策
我们需要挑战的第一个约定俗成,就是节假合一。
传统的节假日是一体的,有节日,于是就有假日,几乎是逢节必假,形成了节假合一的格局。
本来,需要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节日的核心价值首先是其文化价值,而非单纯的休假理由。但是,现在人们往往只取其假日,而忘记了节日的内涵。由节日而形成的假日,未必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
在我看来,节日是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我们无可选择,但假日的分配首先应该符合经济生活的需要。
我们的传统节假日形成于农业经济社会。现在看来,中国人的工作与生活节律失衡,不仅导致各种系统超负荷,也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许多传统节假日的节律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结构。从某种角度讲,我们已经成为约定俗成假日生活方式的奴隶。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呈现了城乡二元的基本结构,最明显的就是农民工阶层,他们正好处于城乡两种不同的生活节奏中,既需要城市式的工作方式,又需要乡村式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是分离的。所以,此次雪灾首先影响的就是这个阶层。
其实,节假之间并不需要完全同步,“过节”多是文化的需要,“休假”多是为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两者既可关联也可以分离。科学地调配节假日,首先要从观念上超脱节假的必然联系,然后才可能设置更合理的假日结
构,节假分离,将成为我们解开节日难题的钥匙。
私人假日:人本社会的全新体现
我们需要挑战的第二个约定俗成,就是公共假日的高密度化。
如果深究,我们会发现我们遭遇的危机并不仅仅是假日危机,而是公共假日危机。
我们现在享用的假日都是公共假日,到今天我们的公休假日已经达到114天了,但为什么还不够用?为什么还不能缓解我们的假日危机?
事实上,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假日太多,而是公共假日的拥塞。公共假日的弊端,一方面,就是假日过于集中,过于拥塞;另一方面,就是集中休假导致不少岗位工作停止,影响了社会机器和经济的正常运转。
比如,春节就是一年中最大的公共假日,此期间,整个中国除了少数国家机器保持运营状态外,整个社会几乎处于停顿和瘫痪状态;每周的周六和周日又是法定的公共假日,不仅所有的政府机构、工商企业停顿,即便是到医院就医,也没有高水平的主任医师,包括许多银行也不开放金融业务。
于是,我想,我们能不能分解公共假日,置换为私人节日和假日呢?
我所说的私人节日,就是个人的生日、父母的生日、个人的结婚纪念日等。对于每个人来说,私人假日既丰富又有意义:个人生日,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父母生日,一年中最庄严的节日。母亲的生日是母亲节,父亲的生日是父亲节。
在我看来,为自己过生日,要比为圣人过生日重要得多,而私人假日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只保留文化象征意义,其他假日则被每个人的类似的私人假日替代:公共母亲节被母亲的生日替代;清明节被故人的忌日替代等。企事业单位应该将私人假日登记在册,保护私人假日是最好的人权保障;同样,为朋友、父母过生日,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伦理建设,改善人际关系。因此,疏导公共假日,就是要以倡导私人假日为核心,这也许是解救中国假日危机的钥匙。
按照以上的基本假设,我们获得了以下突破性的思维:
其一,节日的功能是文化,假日的功能是休假,两者可以重叠,也可以适当分离或置换;
其二,公共假日过于集中,导致社会负荷加大,能耗上升,效率下降,淡化和分解公共假日,通过倡导私人假日分解公共假日的压力;
其三,假日的重新设置,应立足于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在基于以上两条的基础上,我们拥有非常大的假日调节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黄金周等也采取假日置换的方式,说明人们基本能够接受假日置换的方式。但是,现有的假日置换方式会使假日更集中,旅游消费更拥塞,社会承载压力更大。这里所提出的置换模式是将假日更均衡地分散,既缓解旅游压力,又提高经济效率。
未来的假日怎么过
按照节假分离、公私调节和经济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将对现有的节假日进行全面洗牌:
挑战周末:释放1/4的经济能量。
首先挑战周末双休日,是为了给解决春节和其他难题提供条件。
周末双休日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假日,每周都要过。但是,现有的双休日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双休日不能满足旅游的要求,两天的时间太短;
其二,双休日导致大量的社会、商业机器停转,严重影响了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
旅游经济靠黄金周带动,但黄金周有限,旅游产品在这一时间内的容量有限,结果导致平常旅游清淡,黄金周旅游负载过大,很多景点超负荷并经常出现踩踏致死的现象。
我们不妨突破常规思维,设计出以下的方案:
其一,取消公共双休日,改为调节式私人三休日。
如果我们取消了除学校之外所有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机构的公共双休日,整个中国将成为永不停顿的运转机器,其经济效率将极大提高。打一个比方,我们的经济运行状态犹如一台不断停步和起步的汽车,油耗高,车速低。如果取消了双休日,中国的经济生活则如行驶于无需停车的高速公路。
取消公共双休日并不是不休息,而是为了更多地休息――将公共双休日改为调节式三休日,即人们可以根据具体单位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每周休息三天。每个人根据本单位或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每周不同的时间里获得三天的休假,并形成个人的工作节律,每周有规律地休息。调整之后,中国人的年休假日将达到166天,工作时间仅200天左右,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得到大大提高。
其二,因总体工作时间延长,岗位会出现人员短缺,进而增加就业岗位。
三休日方案会因为每周总体上增加了两天的工作时间,同时每个人又调休为三天,而形成人员短缺。其实这是一件大好事――每年增加104天工作时间,无论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增加适当的工作岗位,对于企业来说,仍是收益大于支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双休日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我们出差办事,遇到礼拜天,要白白地等上两天。
――我们趁礼拜天到机关办事、到医院看病或到银行办理手续等,都会吃闭门羹或得不到理想的服务等等。
按照以上调节方式,最起码可以获得以下主要优势:
其一,中国成为一台永不停步的汽车,将形成最大车速,经济效益大大增强;
其二,永不休止的政府办公和企业运营,将为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提供最大的方便并提高效率;
其三,人们在每周不同的时间获得三天休假,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旅游和处理家务;
其四,延长两天的工作时间,将使企业至少提升1/4的工作效率;
其五,大规模的调休将出现大量的岗位空缺,因此将增加1/10以上的就业机会;
其六,大大提高房租、设施等有效利用率,产生高效节能的效果。
将两天僵死的公共双休日调整为灵活的私人三休日,是私人假日置换的重大突破,将出现多赢的局面:
――对于旅游业来说,三天假日较于二日双休是一个质的飞跃,必将大大提升旅游业、航空业等行业的发展。
――由于私人假日被完全分解了,所以旅游业将毫无高峰期的压力,天天都是黄金周。
――电子商务业提前成熟,3G时代提前到来,远程办公成为调节假日的最佳解决手段。
――如果将两周的三休日调节为首尾相连,则可置换出连续六天的假期,完全可以解决长途探家的问题,以此来缓解春运压力也将是十分有效的。
春节瘦身:释放1/10经济能量
除了礼拜天双休日影响经济效率之外,最影响经济效率的要数春节了。虽然年假不长,但从人们开始筹备春节到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往往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加之元旦又距春节很近,人们通常既过公历年,又过农历年,所以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难以进入有效工作状态。
春节原本是一个形成于农业社会的传统节日,在现代城市社会和二元社会结构中,处于城乡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无所适从,显示出了巨大的不兼容性。中国有超过一亿人的农民工和高校学生,介于农业社会节律与工业社会节律之间,很难兼容。农民工“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心理上仍然没有进城,回家是唯一的心理需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处理好“家”的问题。应该说,春节的核心问题是“家文化”的培育和引导。
常言道,“安居乐业”,所说的就是“家”与“业”的和谐问题。从中国的现状看,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既难安居,也难乐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新定位、新归属,有待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成熟,所以这一问题短时间难以得到完整的解决,只有靠多种途径的疏导。
疏导之一:以父母亲生日替代春节的团聚、孝道功能
中国人口太密集,无论是弘扬哪一个公共节日,都会导致拥塞,其社会负载能力都难以承受。如清明节都去祭祖,重阳节都去看望老人等,都是社会所不能承载的。所以,疏导之策还是应该淡化公共假日,弘扬私人假日,这样可以缓解节日压力。
春节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家庭团聚,其中心是老人。因此,将父母的生日视作最重要的私人假日(可以母亲生日为主),具有足够的号召力和可行性,以父母的生日召集家族成员,完全可以达到类似春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春节团聚的功能。同时,调节式的三休日已经为高规格的“母亲节”(母亲生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准备,使得高规格、大范围的家庭聚会成为可能。
其实,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父母的生日要比重阳节重要,故人的忌日也比清明节重要,我们自己的生日也比圣诞重要。因此,弘扬私人假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疏导之二:以探家长假分解春运压力
按照三休日的模式,如果通过三休日私人假日置换的方式,两周就可以调出一个六天长假。按照中国现有的交通运输能力,即便选择一般的交通工具(如火车等),也可以实现探家的目的。目前的农民工一年探家一次,有的数年没有探家机会,如果多给他们创造平常探家的机会,也会大大缓解春运压力。
取消一部分公共假日
按照节假分离的模式,调整之后将取消一部分公共假日:
取消五一长假和国庆长假,取消黄金周,中国公共假日为:春节6天(两个可置换的三休日),国庆节一天,元旦一天。其他节日一律不提供假日。
其实,即便推行了节假分离的模式,仍会有不到一半的假日自然地与不同人的三休日重叠,仍可以享受节假合一的生活。
重塑节日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引进各种西方节日也是顺理成章的。我们不应该抵触西方的节日文化,但也不能影响我们的经济运行效率。好在我们在引进西方节日时,并未引进西方的假日。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节日的多元化,而假日设置必须遵循经济的运行规律,节假适度分离就是最好的方式。即:节日突出文化,假日注重效率。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作为节日的传统文化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需大大加强,要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文化氛围,文化节日要过出文化特色:
CCTV等主流媒体应该在传统节日播出节日公益性广告片;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4个法定传统文化节日里推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
目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实际已经成为春节的一道节日大餐,成为春节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其他文化节日,也应该创办类似的活动和节目,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也就是说,节日要突出其公共性、公益性,要调动国家的主流媒体和社会工具强力打造。
节假日改革的关联效益:
消灭一些公共假日的结果,不仅未使人们的假日减少,反而使人们的假日增多,更使得人们收益增高。首先,在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使得中国犹如永不停步的汽车,进入高速运转状态。
旅游业是最大的受益者,预计将提高三倍以上的经济收益。
酒店业至少提高1/3以上的收益。
航空业也将是收益最大的行业,三天的周休日,最适合航空旅游。我们可以再向美国签署购买飞机的订单了。
保守估计,三休日模式将增加10%以上的就业率,这对于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餐饮高速发展,假日文化会得到空前的弘扬。
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系统提前成熟,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使3G时代提前形成规模。
当然,节假日调整涉及民众文化心理、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的深层变革,这一改革是一个从认识到认同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我们不断遭受能源危机、就业危机、春运危机等诸多挑战的今天,我们向自己的节假日观念挑战,通过改善节假日结构来缓解危机,提高效率,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