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筝来历

风筝来历

时间:2023-05-30 09:3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筝来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筝来历

第1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 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 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 春景的美好。

活动一 寒食节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

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

远在两、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长期逃亡在外,一共过了19年,才回国 当上国君,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外逃亡的这些年中,多亏了一些大臣辅保,所以他即位后 ,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逐个论功行赏。介之推是一位十分忠诚的有功之臣,他跟随晋文公在外十九年 ,有一次,晋文公被困在魏国,吃不上饭,他就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晋文公吃。可是,晋文公奖 赏大臣的时候却把他忘了,他呢,也不争功,背起母亲到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上去了。

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找,没找到。后又找到绵山脚下,晋文公知道介之推很孝顺,想 放火把山烧了,以为那样介之推就会背着母亲出来,可是呢,介之推和母亲都宁可烧死也不下山,这样,他母 子就死在了山上。晋文公很难过,也很后悔,就规定每年介之推死的那一天(也就是清明前一天),家家严禁 烟火,吃寒食,即延续为寒食节。

2.讨论。

&n

bsp;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附图 {图})

活动二 扫墓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白纸、线、彩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教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 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2.教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 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 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3.集体制作花圈。教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 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烈士扫墓活动,现在,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 花圈。动手制作,

>教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

4.扫墓。教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 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

活动三 踏青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踏青的意义。

2.学会古诗《苏堤清明即事》,并知道意思。

3.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景色。

活动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等。

活动过程:

借助幼灯,进行下列活动:

1.回忆春游的情景,让幼儿自己总结初春的景色,并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简单描绘,如 :春天里,有花、有草还有小鸟。春天里,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还有小蜜蜂采花蜜等。

2.给幼儿介绍今昔踏青、春游故事。

(1)杜甫踏青,吟诗“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2)李白春游,吟诗《春夜宴桃李园序》。

(3)现代博兴县一带吃巧巧饭。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们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凑了挂面、鸡蛋,带上炊具来到村外,有的砌灶,有 的拾柴,然后烧火煮面条。做好后,再往锅里仍些用秫秸制作的女工用品、然后分碗用餐。在吃饭时,谁若吃 到女工用品,谁就会心灵手巧,这就是吃“巧巧饭”。吃完“巧巧饭”,就去看柏树开花,谁看了柏树开花, 谁就会交上好运气。待旭日东升,她们就到麦田里“踏青”,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

3.学习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吴惟信描写春天春游景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给幼儿讲解古诗的意思,启发幼儿想象古人春游时的热闹景象。

4.仿编儿歌:“春天来”。指导幼儿用简炼的语句总结描绘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 哗哗笑,小鱼小虾戏耍闹。

活动四 插柳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3.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①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 插柳)

②教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 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 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2.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春暖花开话清明(清明节)——幼儿系列教育活动    3.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①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 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③幼儿动手插柳

,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 ;浇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 好的小组。

⑤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活动五 荡秋千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2.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

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活动六 放风筝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

2.培养幼儿放风筝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谜语:风筝。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启发提问:

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3.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 ;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

哦春暖花开话清明(清明节)——幼儿系列教育活动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玩法:

第2篇

其实,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节气歌中的“清”便是指清明。24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唯有清明。

清明节气的来历

作为节气。“清明”这个清新脱俗的名称从何而来呢?《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前后气候温润,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南方雾气减少。北方风沙消失,天空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一扫冬季萧瑟灰暗的景象。所以称作“清明”。

清明与农事

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都可能是清明,2015年的清明就是阳历的4月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的位置。

清明位于春分后15天左右,清明过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白昼时间逐渐加长。黑夜时间逐渐缩短,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的农谚。可见。清明也是反映植物生长与气候关系的一个重要农事节令。

清明与习俗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溪畔春草的萌芽。河边柳枝的抽绿。园里红杏的初绽。筑巢燕子的呢喃。翻泥昆虫的鸣叫。都召唤着人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踏青郊游遂成为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这个时节里,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融入大自然,在和煦的阳光和春风里聆听着春天的声音。在复苏万物的怀抱中享受着春天的气息。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踏青时。人们往往还进行其他娱乐活动。放风筝就是其中颇受欢迎的一项。风筝最初不叫风筝。而叫风鸢,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一种工具,以后逐渐演化为娱乐玩具。风筝花样繁多,除蝴蝶、仙鹤、沙燕、蜈蚣、蜻蜓等动物造型之外,兼有各种人物造型。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人们还给大风筝配上藤弓或装上葫芦哨。能在春风中发出嗡嗡响声。三五里远都能听到。

戴柳和插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俗。于春风细雨中折一枝柳条。或编成草环戴在发间,或插在门前等待萌发成荫。柳树为春季应时佳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四野一片苍茫之际。它最先吐出新绿。“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不仅易栽易活。而且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古人观念中,柳树是生命力的象征,具有神奇的功用。

第3篇

“翩翩新燕来,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农历三月初,每当农家院落里再次传来熟悉的呢喃燕语,人们就知道,燕子归来了,又是该过清明节的时候了。

然而回忆童年我们会发现,小时候,每年给我们带来清明节消息的并非自天而降的归燕,而是母亲做的“燕子”。这种用麦面发成的燕子形状的面食,叫“子推燕”。传说春秋时有个人叫介子推,是随晋文公逃亡的功臣,回国后却不肯做官,躲到绵山,晋文公放火逼他出来,没想到,他宁被烧死,也不肯出山。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不忍生火,只吃寒食,以此纪念他,这一天就被称为寒食节。当然这只是传说,寒食断火其实源于周朝的一种很奇怪的旧制:春夏秋冬要用不同的木材钻火,农历三月要用新的木材,所以在“红头文件”批准使用新木材之前,只好暂不开火了。寒食节与清明很近,后来,二节便渐渐合一了。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和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起,构成了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八节”之一。

清明节扫墓祭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扫墓的同时,人们还会春游踏青、插柏戴柳、打秋千、拔河、蹴鞠、放风筝⋯⋯咱们老祖先的春游项目还挺多吧?

据说扫墓之后放风筝,割断手中的线,让风筝飞走,断线的风筝渐渐远去,将带走一切的悲伤和不如意。

清明节在古代还与上巳节或三月三有关,上巳节有一个深受古代文艺青年们喜爱的游戏叫做“曲水流觞”,在流水中浮上酒杯,酒杯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作文。书圣王羲之的千古名作《兰亭序》就是这样诞生的。济南的朋友,咱们也组团去趵突泉风雅一把如何?

清明节过后,雨量增加,空气中的水分也增加,雨后,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天空中常常能映现出七色的彩虹。这时我们就知道,谷雨就要到了。

百花之王牡丹,又叫“谷雨花”,每年的谷雨是她开花的日子。传说当年武则天喝醉了酒乱下诏,命令所有的花连夜开放,只有牡丹懒得理她,结果被贬到了洛阳一个荒凉的山谷,结果竟然开出了奇异的花来。如今每年的四月,洛阳都有牡丹花节。

谷雨时节桑树枝繁叶茂,营养丰富,自古至今,有条件的农家户户养蚕,所以谷雨所在的月份又叫蚕月。对年轻人来说,陌上桑林边也是约会的好地方。

在古代,谷雨这天有名目繁多的各种祭祀,但最高的礼遇是给予黄帝的史官――仓颉。传说仓颉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还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所以才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一直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件,民智未开,人鬼混杂。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就可以记载自己的历史和知识。上天为生民贺喜,降下谷子,鬼大概是因为再也不能愚弄民众而在黑暗中哭泣吧。人们从此把这天叫做谷雨,并在每年的这一天,祭祀仓颉,并称他为圣人。认为是他带来了智慧,并使文明得以延续。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呢谷雨的来历很简单,因为在传统农历四月十九至二十一日之间,此时谷物开始出苗生长,雨水也开始增多,因此就称为谷雨。

第4篇

99重阳节来历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食品:重阳糕的由来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唐时,因为刘禹锡在做诗的时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阳节又多了一个典故,叫做“题糕”。《邵氏闻见后录》载:“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这样,才被宋祁开玩笑说:“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

古时,重阳糕十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初起,风力正紧,又是放风筝的良好季节。故人们于此时,都纷纷出游到郊野放风筝。古代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日。《礼记·月令》里就记载着古代帝王九月狩猎练武的制度。南北朝时,规定重阳节是军事操练的节日。据《南齐书》上说,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阳节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以后就规定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期。

相传,现在流行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为岁时三节令。从那时起,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九月九日为“体育节”。

过去,重阳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家过节,故又称“女儿节”。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我国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在我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现在节令风俗中。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酒,吃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节故事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第5篇

春色三分踏青处,碧天青云风倾柔。

绿柳白堤花满袖,只缘身在大观楼。

——题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翠,蜂飞蝶舞。春风灿烂的日子,与朋友踏上了春游的路。

微风轻扬,春水荡漾,暖阳如虹,青云苍穹。窗外的道路愈来愈蜿蜒,两侧的风景愈来愈苍翠,伴随着一阵阵花香扑鼻,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观楼。

远望大观楼,沉浸在一片苍翠欲滴的绿色世界里。一座高大的摩天轮在清风中缓缓地转动,几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翱翔,熙攘的人群点缀其中;近看,一座清式的城楼耸立在这片花园的门户地段,暗灰色的砖块、暗红色的驻台、橙红色的瓦块,勾勒出一座碉堡式的城楼,毅然地呈现在眼前。

轻轻滴抚摸着城楼的墙垣,有着粗糙的棱角感。在岁月的风吹雨打里,变得深沉而有质感,仿佛走在历史的长河里,看风起云涌的朝代变迁,乾坤变幻,深邃、寂静。寒铁铸成的澜门,大理石砌成的入口,都在无声地昭示出这座古楼的历史印记。

据传,大观楼乃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南2公里的滇池之岸,俯瞰500里滇池,昆明全景尽收眼下。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大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踏进铁栏围成的大门,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椭圆的花圃,黄紫相见的罂粟花开得正艳。花圃外侧是用水泥围成的一尺见宽的水渠,里面尽是游弋着大大小小的金鱼,形成一圃环渠,花自芳菲鱼自跃的景致,些许游客站在池边拍照、喂鱼、赏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跃然于纸上。

在花圃的另一侧是一片古老的杉树林。其中傲立着许多挺拔的古树,走近一看,大多数都有百年历史。其中有一颗古树直径约有1.5米长,需要3人合抱才能绕树一圈。而这颗接近两百年的古树,却被雨天打雷劈成两半,园林的工作者看到百年古树被劈,便用混凝土、钢丝、钢杆等材料给树做支撑,把劈坏的树与先前的固定在一起,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而古树似乎也明白了人们对它的爱护,顽强地活了过来,被劈成两半的古树上又发出了新叶,“老树逢春”的意象忍不住地让人赞叹生命的顽强。

穿过树林,绕过形态各异的槅门,便来到了恰似西子的滇池西岸。独具匠心的艺人们,将滇池的水引入到这里,形成山水相抱、楼台亭阁的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帆点点,游客们划着游船穿梭其中。湖心的小岛上,海鸥纷飞,还有一群野鸭在水中若隐若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幅高原西湖的景象,吸引着来自云南的游客,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令游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踏着细沙旖旎的堤岸,向着摩天轮升起的地方前行。左侧是游鱼戏水,右侧是斑驳陆离的斑竹。同行的友人问真的是斑竹么?便将斑竹的来历讲与他们。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竹林国的公主,爱上了一个大臣的公子,因为久远的中国古代,当时人们追求的是官宦仕第,大臣的儿子是书香门第,可是儿子成天就是在崇山峻岭中耕耘和浇灌满山的竹子“不务正业”。一年,竹林国与邻国发生战争,大臣的儿子上了战场,公主乘战乱跑到深山老林替自己的心上人看管满山的竹林,竹林国战败了,大臣的儿子再也没有回来,公主怀念自己的夫君,泪水把满山的竹林都侵透了,后来满山的竹林生长出来后都在竹节处,长满了泪的斑点,人们也把这种竹子称为“斑竹”。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大观楼的中心地段。一座高大的摩天轮出现在眼前。伴着轻柔的音乐,摩天轮在空中缓缓地转动着。周边是海贼船、过山车、鬼屋等一系列游乐设施,游客们玩的不亦乐乎。坐在摩天轮下,轻闭双眸,放松呼吸,静静地感受这来自大观楼的春日时光,过往在脑海里飞闪,一幕幕的画面在记忆里流转,仿佛隔空转换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只有漫天飞舞的蒲公英,只有阳光下闪动的翅膀和一个个飞翔的梦想。

据说,摩天轮的造型是蒲公英的种子,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幸福的希望。所以吸引着一大批来自各地的情侣,坐在摩天轮的转盘上,点燃幸福的希望。

走过摩天轮,迎面扑来的是一条沟壑纵横的林荫小道。小道西侧是滇池,远望西山睡美人,近看老叟垂钓于堤岸。水光荡漾,天色空濛,一幅十里长堤的景象。在小道的中央地段,有一片空旷的场地,石碑上刻着“风筝广场”四个大字。一些老人、孩童齐聚这里,手中轻握线轮,待清风徐来,风筝缓缓升起,如同升起了一个个七彩的梦想。

天色渐暗,很多地方还未来得及细赏,便踏上了回家的归途。看着手机里拍的那些照片,或苍老、或青翠、或欢畅、或恬静。一张张照片还原着一幕幕场景,令人忍不住的难分难舍,不忍回眸。

第6篇

一、活动的提出

重阳节,每一年都过,但是有一些古朴的习俗却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地流失了。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渊源,也都有着独特的节日韵味。了解传统节日,既是学生丰富对社会的感知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大契机,何不开发一下好好地利用呢尤其是重阳节,因为还是我们中国的"敬老节",就更有活动的空间了。

二、活动的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感受,积淀,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锻炼,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调查访问,与人交往,协作等能力。

2,通过学做重阳糕,了解重阳糕的做法,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开展敬老节的活动,激发关爱老人,孝敬老人的情感,培养关心老人,敬重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的优良传统。

三、活动的时间1个月

四、活动的准备

1,调查同学们身边的有关重阳节的信息。

(1)家乡的重阳节风俗是怎样的

(2)过节的时候家里做重阳糕吗谁做怎么做

(3)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你会组织同学们开展那围绕主题的哪些方面的研究,活动

2,汇总同学们调查的结果。

(1)有关重阳节的风俗,大家了解得还是比较全面的,提得最多的是吃重阳糕,登高。

(2)有关家里做不做重阳糕,情况多样:有的是年年做,有的是有时间才做;有的是爷爷奶奶做,有的是妈妈做;做法上也有一些出入。

(3)有关活动的策划,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活动,如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为什么要做重阳糕等;另一类是实践活动,如做重阳糕,去敬老院敬老。(有不少同学在调查的过程中得知了重阳节在我国又叫"敬老节"。)

3,调查情况分析。

(1)学生很认真地参与调查活动,有的是请教家里人,有的是请教邻居,还有的是打电话询问亲友,还有一些进行了网上搜索。学生对该活动主题有热情,这个活动可以开展。

(2)学生的提议很有价值,或说重阳节的故事,或做重阳糕,或拜访敬老院的老人,都体现了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由此,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了保障。而学生的能力与活动,定能互相促进。

4,全面了解有关重阳节的信息,确定活动子课题。

(1)学生利用网络全面查找有关重阳节的信息。

(2)讨论,确定活动的子课题: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风俗(做重阳糕,赏菊,登高,饮酒,配茱萸,赛风筝),重阳节的文学作品,重阳节的祝福,其他相关资料。(敬老作为后续活动)

5,分组,确定每个活动小组的成员及组长。

更多文章请加入作文交流小组查看

五、活动的过程

(一)重阳节的风俗汇报活动

1,各小组分头准备。

(1)集体商讨:汇报的方式有哪些(表演小品,制作幻灯片,制作祝福卡等。)

(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选择适合的汇报方式,自由准备。新晨

准备的过程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做重阳糕小组"。他们为了带领同学们一起成功的做出重阳糕,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请来了自家的奶奶,亲自向奶奶取经,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做重阳糕的过程,掌握重阳糕的做法。他们的精神可嘉!

2,集体汇报活动。

(1)赏菊小组汇报

①介绍重阳节赏菊风俗的来历;②利用幻灯片向大家展示众多的图片,让大家体验赏菊的美好感受;③马杭节的信息。

第7篇

朋友们,我们都知道一到新年家家户挂起红红的春联。是啊!这春联是老祖宗留下的墨宝,千百年来也寄托了今人与古人的美好祝愿与向往。它是集书法,艺术,文学于一体的,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仔细体味一下,意境也蛮不错的。

既然说起春联,咱就不得不提起它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住在东海有一个大怪物叫“夕”,每365天醒来一次,一醒来就兽性大发,到处抓人吃。哎呦!这可苦了百姓了,他们既没有工具又没有力量,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啊。可是有一天,一位白胡子老头到了,对百姓说了一种方法。百姓一试,果然把“夕”吓得落荒而逃。从此再也没敢出来过。这个方法就是年三十晚上贴春联,放鞭炮,保证平平安安过大年。看来,这春联还是咱中国人的庇护神呢!

闲话少扯,言归正传,我最喜欢的春联。其实,那也不过是普通的一副春联,我主要是喜欢它的意境。

松下清琴皓月,花边鸟语春风。

“松下清琴皓月”夜晚,在松树下抚弄清琴,明亮的月亮略带一点少女的羞涩,悄悄的悬挂在那昏暗的天宇。她很慷慨,把她特有的美——皎洁的月光赠与万物。这时你怎么舍得辜负这美妙的夜晚,辜负这轮美好的明月。朗朗月色将万物全部罩住,月亮是不会偏心的。也罩住了一个你。万籁俱静,你披上月光弹上一支哀怨缠绵的曲子。谁知月亮已感动得哭了,将她明亮的泪——露珠撒在了你的身上,你的琴上。这时你会抛开一切的烦恼与躁动,把美妙的琴声赠与这美丽的夜晚,赠与这多情的月亮。这时的月亮已显得有些激动,时而入云里,掩藏起自己娇羞的面庞;时而活脱脱地整个展现出来,睁大多情的双眸注视着你。看来,你的琴声使月亮醉了,使她迷了。要不然怎会向你眉目传情,向你洒泪呢。你与月亮已有了心与心的交流,不经意间,你才发现她已偷偷吻过你好几回。不信,你尽可以去问那株老松,它把一切的一切全看在眼里。月啊,回去吧,夜深了,我们明晚再见。

“花边鸟语春风”可就没这么空寂了。在徐徐的春风中,作为报春使者的花儿一马当先,竟相开放在迎接她们的皇后——春姑娘的到来。翠绿柔软的长柳低垂于湖面,给湖光留下美丽的倩影。放眼望去,好动的小草随意延伸,走到哪里哪里一片绿。鸟儿可耐不住寂寞,早已三五成群,唧唧喳喳的出来了。沉闷了一冬,现在春回大地,它们将那鲜艳的羽毛一梳,圆溜溜的眼睛一瞪。“噌”的一声径直冲向蓝天。过了一会儿,它们又回来了,不过这次也是不老实的。它们急速掠过水面,还不忘用小爪子抓挠一下它,使它荡起层层微波。又一下子飞入云中,打着响亮的口哨,真佩服它的精力怎么那么充沛。游春踏青的人三五成群,几只各色的风筝高高飘飞在蓝天,是想与白云嬉戏吗这是一副活脱脱的春画啊,春风又起,使它永远定格在画面中。

哦!这副春联的意境美吗?你喜欢吗?你醉了吗?

第8篇

1.美术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明确指出:美术基础学科的教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同时,我们通过学习课标,首先明白了课程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其次,知道了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那么,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去寻找,发现或思考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以及备好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材料等等,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个人认为,课前准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个性化,从而达到课标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学要求,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因为,课前准备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它有两大特点:自由性和体验性。自由性体现在一是学生心灵的自由性;二是探索学习的时空的自由性。体验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观察,感受,体验生活中的一切。正因为这两大特性,课前准备这个学习环节,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性和独立性学习,学生个性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学生只有充分做好美术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获得了上新课的主动权,学习才会轻松起来,并最终让自己养成勤于动脑动手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心设计课前准备的内容

目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是比较薄弱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好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课外求知欲,教师在布置课前准备的问题上,必须力求内容的明确性,层次性与生活性。否则,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积极地做好课前准备。

2.1 内容的明确性。学生要做课前准备,在内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那么,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故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紧紧围绕课标,抓住教材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比如:江西版美术三年级第十册的第十六课《健康每一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点,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表格:(收集健康小知识)学生就围绕这个表格,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最终达到了我预计的教学目标。

2.2 内容的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同阶段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不然,学生如因难度的问题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那课前准备也就失去它的实际意义。面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内容要简单,具体,明确。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比较复杂,概括,这样才能给高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能力。如《欣赏凡高的画》,我设计的内容概括、简洁:凡高其人其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完成,他们可以去了解凡高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可以了解"后印象派",欣赏,收集凡高的绘画作品……这样他们在课前准备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

2.3 内容的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内容的设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江西版美术三年级的第3课《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课前观察身边熟悉的生活用品,了解他的基本形体和细部特征,并用拍照的形式记录形象。其次,让同学们思考生活用品对人们生活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 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前准备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有目的明确,同时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3.课前准备的方式

学习,就其组织形式而言,可以划分为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课前准备也是一种学习体现,所以课前准备也可以采用这两种主要形式。

3.1 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指由个体独立按照某项问题或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独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课前准备是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去思考,发现,探索知识的一个广阔空间,正因为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尽量考虑周全,一定要设计出能适合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

3.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上从旁协助的角色。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地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讨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在美术课的合作学习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2),明确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3),组内有明确的分工;(4),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5),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江西版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的第19课《娃娃家》是综合探索课,其中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布置课前准备任务时,我抓住这个目标设定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制的形式,让他们共同完成好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当然,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只要对课前准备学习有帮助的方式,都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和体验。

4.课前准备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手段也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预习时,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如查阅相关的文献,社会调查,采访,网上查询等,搜集相关信息,做好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让学生完成好课前准备。

4.1 查阅文献。文献是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东西。学生预习时,可以根据预习题目,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收集,记录那些能全面,完整,正确和深刻地阐明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如《石狮子》,我让学生去寻找描写狮子的文章,了解狮子文化渊源和狮子在民间的作用,还让学生去查找我省哪个城市的名称和狮子有关,以及这个城市名字来历等。

4.2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的资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调查的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也可以是家长,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调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采访等,学生可以根据预习题目的实际需要进行自行设计。如《认识图形标志》,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设计的表格,通过不同渠道完成好这项任务。

4.3 网上查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网上学习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教育领域。网上的信息量很大,内容很丰富,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等,并且形象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可以说这是预习的主要方法之一。 网上的内容很多,学生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有限,可能不易找到想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网址,网站等供学生参考。如江西版的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材《放风筝》,我提示让学生通过上网,可以了解很多关于风筝的知识,包括风筝的造型与色彩,国内外风筝的差异,以及我国各地举办风筝节的新闻报道等等。

5.课前准备的检查

由于学生的兴趣程度不同,学习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差异,以及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课前准备完成情况。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课前准备的效果,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 检查的内容很多,除了检查规定内容是否完成外,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态度,预习方式,预习方法等等。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在每个班级里成立课前准备检查组,成员由各小组的小组长组成,由课代表担任副组长,我担任组长,实行网络化。小组长负责监督体制,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作业,并进行总体的详细的汇报。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部或个别进行抽查。

第9篇

感恩节的庆祝方式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说:“谢谢!”。感恩节后,学校会让同学们画一张感恩节的画,大部分学生都画的是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人共度佳节。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满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不管遇到谁,他们都会说:“Thank you!”

中国过感恩节的方式首先,我们在过感恩节的时候,肯定和他们不一样了,我们国家信仰基督教的很少,因此很少人会能够聚集到教堂去,我们能做的是我们要明白感恩节的来历,然后要学会感恩我们的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可以回家看看父母。

也可以到教堂,接触一下他们,参加一下祈祷,就像美国的那样。感受一下他们如何去过,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眼界,并且能静下心来。不被外界太多的事情所干扰,能够达到心灵的一种放松。

同时之间可以互相的在一起聚一聚,然后彼此鼓励一下彼此,告诉对方,有你们真好,学会去感恩,现在的人情味越来越淡了,借助这个节日让感恩从我们身边开始,让我们周围都充满了爱。

回到家和父母团聚,叫上自己的亲戚,做上一桌的好饭,一大家族在一起吃吃饭,互相聊聊家常,其乐融融的。让父母也都体会到爱的感觉。

20xx年感恩节祝福语精选1) 感恩节,我请你吃火鸡好不好啊?不过要你付钱的噢,如果你秒内没回复,我就当你答应了。嘿嘿,感恩节快乐!

2) 把最真的祝福化作风,吹送到你的身边,把最诚的问候变成雨,飘散到你的窗前,把我的感谢化作万语千言,为你祈祷幸福永远。

3) 向帮助过我的朋友和我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生命,让我的生命丰富而又美丽,我愿以我有生的时光,带给你无限的快乐,祝感恩节快乐!

4) 你是我见过最美丽的树叶,让偶的森林为你凋谢;你像一首旋律让偶的生命多和谐,我只能用小小声音说感谢,小到只有你能了解!感恩节快乐!

5) 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6) 今天是感恩节!虽则我不信基督,但我认同感恩,真的感激苍天让我们相识,但愿我们成为一生的好朋友祝福你我关系密切的朋友!

7) 你虽然两次救了我的命,但那都是你自己愿意的,我可没求你。既然我不领你的情,自然也不必说好听的话拍你马屁。

8) 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您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老师,我的心在喊着您,在向您敬礼。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04-02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一、认识“我们的节日”,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我们的节日”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特有情怀和文化,是美好的、幸福的、希望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每一个节日都包含着动人的传说、缤纷的故事、丰富的习俗。为了让传统节日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我们努力寻找各个节日蕴涵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学校利用周一晨会“国旗下讲话”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全面引发学生的热情与激情。其次,各中队组织学生开展节日民俗文化调查。通过小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制作一期相关手抄报、黑板报,再将那些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板报张贴在班级文化园地中,使其对学生产生较为持久的感染力,从而收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最后,各班开展中队活动。通过讲一讲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诵一诵有关节日经典诗文,演一演相关节日的歌舞小品节目,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独具匠心营造节日的氛围,从而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例如,中秋佳节到了,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标语,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着同学们制作的灯笼、灯谜,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举行“月是故乡明”的庆祝中秋节班队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其丰富内涵。元旦到了,教室布置一新,灯笼、窗花、中国结充满过节的喜庆氛围,各中队队员们已经开始酝酿策划迎新年活动――相约春天迎新诗会,喜迎新年的到来。营造浓郁的节日的气氛,犹如绵绵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传统的节日精髓浸润心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学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都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中,历练各种技能,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

1清明节时节雨纷纷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深化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每年清明,我校都会隆重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祭奠活动,活动地点或在人民公园烈士墓前,或在南湖公园韦拔群像前,或网上祭奠……形式多样。看看我们开展的祭奠活动:讲述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让孩子们重温那红色经典的震撼魅力;配乐诗朗诵《烈士墓前》,表达了学生祭奠先人、缅怀英烈的情感;有关春天、清明的古诗吟唱,如《寒食》《清明》《春夜喜雨》《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同学们浸润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里。班队会课,我们还邀请了年过八旬的老军人张树德爷爷来给同学们讲革命故事,使同学们受到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努力学习。

清明不仅仅是追念先人的节日,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我们组织学生到花花大世界去赏花踏青,去南湖公园野餐,在野外开展踢毽子、放风筝、羽毛球赛等,清明节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较为全面地认识了解了节日的习俗,充分地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五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活动。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还让学生探究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爱国故事、去南湖观看龙舟赛、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诵一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

3中秋明月格外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了迎接中秋节的到来,我校各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佳节话团圆”的班队会活动。各中队充分结合学校打造的书香校园活动,首先布置队员们去了解月圆与团圆之间的象征意义,查阅有关中秋的神话、传说,背一首赏月诗、团圆诗,然后将活动由学校向学生家庭延伸,自己拍一拍举家团圆赏月的照片,最后邀请家人来参加主题班会活动。队会上孩子们着旗袍,猜灯谜,讲中秋节的来历,说中秋节的故事,诵有关中秋的古诗,唱“八月十五月儿圆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家一起分月饼,品月饼。学生在欢乐中过节,在快乐中学知识,感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4开日叙重阳

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每年重阳之际,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我校都会开展“绿色出行,快乐野餐”秋游活动。

孩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跟着教师徒步登高,闻着花香,看着风景,像一只只小云雀一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欢呼。每个班级“安营扎寨”后,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始了:胯下传球、跳绳踢毽子比赛、野外“卡拉OK”大赛……临近中午,“野餐聚会”开始了,孩子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美味佳肴,和同学一起分享。重阳登高秋游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友情。“秋天”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

重阳节还是敬老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校各中队开展以“九九重阳日 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中队活动。队员们讲重阳、唱重阳、演重阳,通过小品、故事、敬老三字经宣讲着百善孝为先,当深情的《感恩的心》《最美不过夕阳红》歌声响起,同学们纷纷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爷爷奶奶们赠送礼物和节日贺卡,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最后,各中队辅导员还布置一道特殊的亲情作业:探望敬老院孤寡老人,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分担一点家务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传统节日教育、感恩教育,赢得了长辈们的交口称赞。

5古诗新歌贺新年

新年到了,为了营造辞旧迎新的校园氛围,我们举行了元旦迎新“相约春天”新年诗会。迎新诗会上以“春天的诗”贯穿节目的始终。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摄,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古诗朗诵、击鼓传花使人耳目一新;相声、小品令人捧腹大笑,歌曲、舞蹈异彩纷呈。从各中队传出的喝彩声、掌声、祝福声此起彼伏,校园内洋溢着一片欢快的节日气氛。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过了一个个文化内涵节,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洗礼。

第11篇

【校园重阳节活动策划书一】

10月9日是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将开展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重阳节敬老活动。现将有关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XX小学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主要内容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XX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以中队为单位,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2、小小真心话。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3、开展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选活动。各中小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鼓励创新。

6、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自选;

三、总体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敬老爱老活动对少先队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使尽可能多的队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校园重阳节活动策划书二】

活动目的:2016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2.通过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

3.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懂得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xx年x月x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幻灯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一)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x月x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2: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

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二)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幻灯片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幻灯片出示)。

,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幻灯片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钱肖毅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幻灯片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5、组员5介绍重阳习俗之四:放纸鹞(幻灯片出示)。

九月重阳放纸鹞大家好!听了我们组员的介绍,大家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重阳节习俗较为统一,主要是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菊、吃重阳糕。但惠州还有较为重要的习俗: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也就是现在的风筝。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但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因此,惠州民间歌谣中,有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的句子;民间谚语中亦有九月重阳放纸鹞的说法。请大家记住惠州民间 九月重阳放纸鹞 的特有习俗吧!

(三)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幻灯片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幻灯片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幻灯片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幻灯片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

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四)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幻灯片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14-01

节日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交融。长期以来,幼儿园的节日教育往往是表面上热热闹闹,一味追求层出不穷的形式和花样,却没有关注节日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其实,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蕴含着亲情、友情、感恩、关爱、爱国、进取、明理、诚信等教育因素。幼儿园如果能充分挖掘节日蕴含的教育因素,就能更好地陶冶幼儿的思想道德情操,促进其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和谐发展。

一、营造节日氛围,引感共鸣

环境氛围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节日氛围,在节日活动中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节日来临之前,教师可以在班级门口张贴节日海报或是通过网站进行宣传,让家长预先与幼儿进行节日来历、节日风俗等的讨论。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大厅、楼道、走廊、教室墙面、家园联系栏等地方,把幼儿收集和制作的有关节日的简介、挂饰、图片展示出来。例如,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朗诵屈原的诗歌,并把屈原的画像和诗歌展示出来。在包粽子的时候,教师要把包粽子的步骤和幼儿包粽子时的情形拍摄下来,制作成DVD视频并及时播放。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烘托出节日气氛。在活动结束时,全班幼儿可以围坐在一起,轻松自由地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的传奇故事、经历过的趣闻趣事。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幼儿交流、分享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幼儿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二、组织多彩活动,注重德育实践

夸美纽斯(J.A.Comenius)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幼儿园要抓住一切教育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节日活动的教育功能,并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是组织自主性的游戏。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在儿童节时,教师可结合大班幼儿即将毕业进入小学设立“成长节”。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过节的方式,与同学一起布置节日环境,设计节日活动,教师只做配角,这样幼儿的自主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在给好朋友送礼物的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呈现的礼物琳琅满目,有贺卡、玩具、折纸……这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让幼儿不知不觉地养成协商、合作、谦让、勇敢等优秀品质。二是组织创意亲子活动。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可以“蓝丝带”为媒介,开展“感恩有心,丝带传情”系列活动。蓝丝带表示感恩、鼓励、关怀和爱,小、中、大班分别以“老师”“同伴”“家人”等为感恩对象,用蓝丝带编制手链、制作贺卡和花,表感恩之情,唱感恩之歌,品感恩之食,共同营造“爱”的氛围,开展“爱”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一切关心、帮助、陪伴自己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未来的生活,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三是组织手工制作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亲身参与、自主实践、真切体验之后,才能有深刻的感悟。例如,在元宵节时,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一个个造型独特、美观新颖的灯笼。这些奇思妙想的七彩灯笼,不仅展现了孩子的智慧,还点燃了孩子创造的火花,使真、善、美在他们心中悄悄萌发。

三、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德育空间

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与自然、家庭、社区有效结合,整合多方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幼儿喜欢大自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例如,清明节时,教师可以带幼儿到田野里踏青,一起进行放风筝、荡秋千等户外活动,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孩子们体会到春天阳光明媚是播种的好时节,感受到春光无限好的意境,会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其次,家长参与,丰富经验。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发挥节日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同样应该多和家长联系,注重互相沟通,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教育的桥梁。再次,走进社区,延展空间。与社区互动,可以让幼儿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感受“我们的家园”带来的温馨与幸福。例如,重阳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敬老院,让孩子们为老人献上歌舞,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水果拼盘,并为老人们捶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和老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怜悯之心,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加深了对社区的了解。

四、结束语

总之,每个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赋予节日教育以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要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身临其境地观察、了解、亲历节日文化内容,让幼儿德育工作在流光溢彩的节日活动中取得实效,真正实现“让生活来滋养德行,最终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