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学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 高校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学的学习能够有效拓宽其知识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能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是学习财务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目前,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也必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落后
总体上来说,教材更新的速度过慢,无法适应新准则和新规范的要求,一些新的规范和准则未能体现在教材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呈现出落后性的特点,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较高,但是高校的很多基础会计学教材却是在手工操作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内容落后于经济生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高校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这种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低。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模拟实验室,但是提供给学生实习的资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学会了如何编制报表等简单的工作,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复杂业务。高校的基础会计实践课程普遍表现出缺乏真实性、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实践效果较差等问题。第一,缺乏真实性。目前,高校学生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实践范围较小,而且内容较为单一,能够引用的数据大多数都是编纂的数据,资料也以教材打印为主,学生实践缺乏真实性。学生在实践中,没有机会接触账簿以及原始凭证等材料,学生没有填制凭证的机会,同时也没有机会真正熟悉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其他业务。第二,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会计基础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比如点钞、装订账簿和凭证等。这些技能虽然小,但是对一个合格的会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技能的培训却总是被一带而过。第三,实践效果较差。高校每年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实习的机会,但是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却会受到一些阻碍。由于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即使部分单位接受了实习生,实习的时间也普遍较短,而且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
(三)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教学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主,但是其他行业的会计涉及较少。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另外,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应该要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往往是分开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别安排在了不同的学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降低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基础会计教学的系统性。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单元和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必须要明确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学生的知识点呈点状分布,未能形成对会计基础的系统理解。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较少。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指让学生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后,教师利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让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以企业连续多年的财务报表为例,帮助学生实现对财务报表的横向比较,利用理论知识对报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方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案
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针对目前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改革。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转变考核方式,实现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改革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传统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未能区别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不同。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记账、算账等能力,但相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教学的目标就应该是要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人才。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点,使得基础会计学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二)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对贸易、金融等专业的特点了解不足,基础会计学教学未能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创新性。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操作方法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偏向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完整性,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学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改革教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相关规范、知识体系也处于不断更新中。但是,基础会计学教材的更新速度却落后于规范和法律更新的速度。教材体系本身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辅导书,未能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目前,基础会计学教材更注重于介绍“如何做会计”,在选择教材时,部分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因此,对基础会计学教材的改革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教材更新的速度,让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突出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针对专业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
(四)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是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尤其强调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真实性的实习环境。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教材的编写。
(五)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基础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中,强调要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案例教学法、双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避免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六)改革考核方式
我国教学事业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核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只掌握了考试重点,未能切实把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改革考核制度,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期中考试、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另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高校中的大多数教师都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构建一支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管理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也必须要学习会计学知识,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会计专业、管理专业、金融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探求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对促进各大专业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础会计学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赵晓玲,钱光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01)
[2]高欣.《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11(03)
[3]侯彦温,董国利.管理类专业基础会计学情景-达标教学模式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02)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探索;体会
一、前言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和经济专业中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主修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系的不断改革,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给教师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教师必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会计学本身的教学特点为根据,对课程的教学改进做出进一步思考,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付诸实践。下面对此展开简要分析: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缺乏实践性。长期以来,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让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掌控课堂,而让学生作为接收者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整个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教师单方面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也没有办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目前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正处于尚未脱离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模式的情况,重点表现在教学过程偏向理论性而缺乏实践教学,这种完全以老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的教学“成果”就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学生掌握了,考试也能过,但一旦遇到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时却无从下手,甚至连最基础的会计分录制、会计报表编制都不会,更不用说解决更复杂的企业问题。
(2)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状况,仅靠黑板板书和老师口头讲解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起来也会相当吃力。尤其是会计账户、凭证、报表这类抽象知识,更是让学生感到生涩。这就要求教师在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来制作课件,把实际工作中的处理过程制作成动态的程序演示给学生看,易于学生吸收和理解,在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单调。在传统教学中考核的主要方式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开始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力,考核局限在分数上。这就要求考核要从试卷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虽然之前实践考核也在进行但考核指标仍然不明确,考核也显得不够严谨。
三、教学改革措施
(1)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由于《会计学基础》是一门极其注重实践的课程,所以仅靠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还不能够让学生充分认知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每个教学阶段的开始或者结束时带领学生去周边的公司单位、财务部门去观摩和体会,真正了解产业的生产过程和会计机构的功能,对账户、凭证、报表等资料有一个感性认知。
(2)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践操作都将成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经验。小组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将知识从课上延伸到课后。
(3)调整课程体系。原有的授课体系体现的是以学习为主线,以教学为主体。这种体系很难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所以必须建立以工作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授课体系。在新的授课体系中,“会计账户”和“会计凭证”课程要紧跟在“总论”和“会计学基础”之后,后面的课程学习也应该按会计工作中的流程来学习。
(4)注重双向沟通。在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往往难以形成互动性,双向的教学理念难以形成,学生难以作为主体,也就发挥不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不了主动性。因此,相关教师需要秉承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注重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掌握学生的课堂上的反馈,引导学生和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课程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了解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其主动应用和学会新知识,激发学生内心对会计学学习的热爱,让学生感觉到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是充满乐趣的,进而更愿意多参与到会计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去。
四、教学方法实践探究
(1)关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两种相似的情况或案例放在一起讲解,通常能起到加深学生理解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至于在将来的工作中过于死板不会变通。即使没有相似的案例,同一问题也能自发延伸,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关联旧知识,既利于学生复习加深印象,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2)图表教学法。会计学的学习不可避免的用到图表。图表能直观、具体、形象、系统地表现信息,利于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在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将知识抽象为图表信息。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助于将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应注意的是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思维和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所选的案例一定要短而精并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研究性。例如,本期销售产品一批价值3000元,货款已收存银行,这项经济业务不管采用会计基础或现金收付基础,3000元货款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因为一方面它是本期获得的收入,应当作本期收入,另一方面现款也已收到,亦应当作本期收入,这时就表现为两者的一致性。通过这种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对于企业金融问题的深度理解,避免学生因理论知识过多对会计学课程产生疲劳感。
(4)情景教学法。所谓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和相应的角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如采购核算员、销售结算员、生产核算员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五、结语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本意,是为所培养的学生们将来理解金融问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因此,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践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忽视孩子们心理特点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无用功。而教学实践的最优化,则应当是优秀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参考文献:
[1] 刘大卫.高等教育模式的质量控制及实现分析[J].中国教育产业报,2012,4(20):190191.
[2] 郑碧漪.试论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与应用[J].新视点教育探究,2011,2(45):147148.
关键词:导学;精讲;引导思维;勤练;自主学习;《基础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14-01
一、在教学上,以面授老师的“教”为主
1.“三段式”导学模式为主线,并且“善导”。(1)期初学习入门导学。是指在开学初对学生集中进行课程学习的入门辅导。(2)期中进行承上启下辅导,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讲解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学生下一段学习进行提示,布置作业等。(3)期末复习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方法,复习中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讲解重点难点问题,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举行测试等。(4)而所谓“善导”就是善于启发、指导、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怎么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导学中采取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各组由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担任组长。课后作业、课上讨论及实践作业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效果很好。
2.以“精讲”为重点。“精讲”力求少而精,点到为止,主要出示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与关键,而这些知识点、能力点也须启发学生由他们先行提出,并能自行解决。
3.以“引导思维”为手段。“引思”在于激发、引导学习创造性思维活动,强调学思结合,以使“引思”贯通于教学全程之中。“引思”既要点拨引思,更要分析、想象引思,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在小组讨论中要归纳、总结异同点,并举出具体实例。
4.以“勤练”为辅助。“勤练”是传统教学强调的教学手段,远程开放教育同样视“练为主线”,边学边练,可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达到消化、巩固、理解和创新的地步。
“勤练”中的平时作业,须及时完成,一丝不苟。远程开放教育的平时作业作为形成性考核予以记分,其作业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15%~20%不等)。这无疑是一项特殊重要的考评手段,它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检查和跟踪监控。
5.以“创新”为目标。“创新”指的是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开放教育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转变到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自主学习的动机。
“导学”、“精讲”、“引导思维”、“勤练”、“创新”可归结为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突出讲和练,“导”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科学指导。要贯穿教学始终。“讲”就是讲规律、讲方法、讲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练”就是练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表达、分析、归纳、应变的能力,最后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在学员自主学习方面,提出指导学员读书、作业教学方法
1.指导读书教学法。该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指导学生重点研读。《基础会计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加强理解,融会贯通。(2)是指根据《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中存在逻辑关系,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参考有关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3)对于《基础会计学》教材中原属于知识线、知识块的内容,采取专题的方法进行研读,可以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2.指导作业教学法。(1)在向学生下发作业的同时,对学生完成作业进行指导。在提示中详细说明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和要求,对作业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提供参考材料。对较难做的题,给出解题方法提示。(2)教师收缴作业后要及时批改,并将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从而充分发挥作业控制、督促、指导学生自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中泉.基础会计[D].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
(延安大学 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包含了经济学和代数学等,主要研究如何将企业的资金进行预算和核对,从而协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基础会计学中的一些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中的典型概念、会计对象、会计任务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关键词 :基础会计学;会计对象;会计任务;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42-03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的入门学科,其中的理论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关于“会计”这个概念就很值得探讨,而其他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也值得我们好好的理解和学习.
1 会计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探讨
基础会计学理论中的概念有很多,这些概念是记忆和理解的难点.会计这门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之上,以数学为理论支撑进行的针对于财务的核算学科.关于“会计”这个词的概念已经很难概述了,具体地说,会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它根据一定的凭证对企事业单位、私企等公司进行经济预算和核对,并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图表绘制,用以检查和分析企业的财政开支状况.在不同的时期,对“会计”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到现在,这一概念已经基本形成.
在基础会计学理论中,还有很多难懂的概念,例如“权责发生制”、“账户”、“会计循环”等,这些概念成为了学好基础会计理论的阻碍.我们需要攻破概念的难关,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
1.1 权责发生制概念
权责发生制指的是无论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只要是在本月或本期已经实现了的收入和支出,就应该成为本月或本期的费用计算,需要进入本期进行预算、核对和绘制报表等.也就是说,当期的收支内容要体现在表格中,而不是将现金收支建立成表格数据.
权责发生制的概念会有很多人不懂,通俗来讲就是如果将一期设置为一个月,那么这个月有多少笔账单就算担负了多少,有多少笔订单就算有多少进账收入,即使钱并没有到账,也算作是本月的经济收支.理解了这样的概念,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实践.
1.2 会计循环概念
会计循环指的是核算流程,也就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程序,这些都是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完全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这需要多做一些习题进行全面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和老师进行交流来加深理解.有条件最好进行实际操作,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还有一些概念的扩展性比较强,例如借贷记账法的特点,这也是会计学中一种概念的变形,需要更多的知识进行汇总,将知识融会贯通.借贷记账法包括借款和贷款的符号以及根据记账结构进行资产、负债、成本等记录,我们需要在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在实践中,这些概念成为关键点,充分理解概念,知道概念所涵盖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实践.
2 会计的对象问题探讨
关于会计的对象一直以来有很多种说法,时间段不同,会计所面对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将会计的对象设定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核算、预测和分析,这其中的具体内容就是会计的对象.在基础会计学中,会计的对象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资金是在不断转化的.企业要用资金去购买设备和材料,以及支付劳动报酬,这些资金就从流动转化为固定;在生产和供应的过程中,这些固定资产会不断转化为再生资金、生产资金,这些资金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在生产后产品入库和销售中,生产资金又转化为成品资金,在此过程中,资金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循环和再生产,这些经济活动都是会计的对象,也是其对象的表现形式.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也是货币表现形式,只是与企业略有不同,其不涉及到生产.国家通过拨款,将资金注入到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通过正常的行政活动对资金做一定的消耗.事业单位在财政收入上很少,其开支是国家支配的,这种比较简单的收入和支出也是会计的对象和表现形式.会计对象总体来说是会计监督和核算的内容,但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情况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的会计核算,将资金进行预算、筹备、监督和核算等.会计的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它包括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等.会计对象抽象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退出等,因此会计对象是围绕着资金进行的.
2.1 资产
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所购买的设备和材料等,而流动资产则是企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周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要进行资金投入,这种投入可以是固定资产也可以是流动资金,企业要通过资金的转换提升经济效益.
2.2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指的是企业可享受的经济利益,是将企业的资产进行债务扣除以后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也是会计要素中的一类,它具有很多特点,如可以进行利润分享、不需要进行债务偿还,除非发生了清算和增值等.
会计对象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弄清会计要素是确定对象的关键,而将会计对象搞清楚有利于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减少纰漏.在收入、分配、支出、盈余的基础之上进行会计作业,将货币流动作为对象,有利于更好的清算.
3 会计的任务问题探讨
会计的任务通俗的说是会计针对会计对象所要完成的工作.会计的任务其实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和会计对象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它只能完成会计对象有关的任务,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会计任务的明确有利于发挥好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对会计的核算工作有促进作用.要掌握好会计的任务必须要确立好会计目标,这和企业的性质有关.会计的职能对会计的任务也有决定作用,这需要符合企业的经济管理手段,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会计需要有效的记录经济活动和财政支出,并按照国家的财政制度进行作业,在保护国家公共财产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效益,把握好企业未来经济前景规划.
会计的任务的工作内容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从过去的手工记账和绘制报表,逐渐实现电子记账,建立会计信息系统,DSS和erp等系统,这些记账方式和核算方式都逐渐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保证了会计的任务的有效完成,还能保证其精准度.会计针对企业的要求和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向系统录入信息,监督和核对录入内容的真实性;根据不同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会计服务,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会计任务作业.会计任务还包括辅助企业实现经济管理,会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网络财政的条件下,参与到决策中来,根据之前的财政预算和支出,以及每年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这种参与和管理的任务也是由会计的性质决定的,网络技术和会计的经验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有效掌握会计的任务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 会计核算方法问题探讨
会计的核算是基础会计学的中心和重要内容,也是会计师的基本工作方法.会计的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查清、编制报表、会计资料分析与利用等.下面针对几项重要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
4.1 账户设置和复式记账
首先就要进行账户的设置,针对不同的会计对象进行系统的核算,将不同的财产进行分类和记录,这是经济管理的要求,也是会计对象和任务的要求.会计将分好门类的财产进行核对和总量计算,并利用复式记账法进行记账.
复式记账是将资产进行等金额的记录,并同时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簿中,这种记账方式不仅保证了账薄的安全性,还能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双重记录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并可以系统的、全面的反映资金活动.
4.2 财产查清问题探讨
财产查清也是会计专门方法,是基础会计学中的一项理论难点.财产查清是对物资进行检核和核对,将财产、设备、资金货币等进行清点,也是内部牵制制度的一部分.财产查清包括实物的清点、资金的清点、往来债务和款项的清点和查询.财产查清是通过分类,记录和整理进行物资汇总,并和其它记录的会计账簿一起进行财务报表的绘制,这些物资都是体现企业利益的一部分.设备和材料的清点有利于计算损失,并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和修理.在数据记录过程中,需要进行核实,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利用复式账薄进行记账,应明确物资分类,以便于数据传输.
财产查清有利于协助内部监督和管理,通过对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清点,并与数据进行比对,审核与之前账目监督是否一致.物资是否完整,有无损坏,是否被盗窃和人为破坏,是否非法挪用、是否有变质情况等,都是财产查清的范围.财产查清有利于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起到对监督的辅助作用,保证物资的完整性,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物资进行管理和维护.财产查清还可以有效促进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财产查清进行数据整理和结算,发现坏账和与物资不符合的账薄,要及时进行基金补充和周转,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4.3 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在基础会计学中,会计报表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会计报表也就是财政报表,是会计向企业展示自己成绩的一种手段,也是对日常会计核算进行的总结,利用图表的方式可以使会计的财务内容更清晰明了.会计报表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以往的简单图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报表设计需要更加完善合理,同时增加备注和附录.
会计报表分为几大类,按照不同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按照财务活动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报表;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需要根据不同的周期来制作,如周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等,具体包括资产债务、公司损益、资金流动量以及其他资金情况的内容,要有附录和说明.
例如某公司的收入支出报表,如下表:
上表为简单的财政支出结余表,是会计报表的一种,会计报表还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这些报表需要在每期末尾进行整理和核对,将每期的开支进行汇总,计算出负债和盈余.例如制作利润表,如下:
以上的报表都属于会计报表,财务报表要根据企业要求和情况进行填写,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按照日期将企业的债务和资产记录下来,根据报表的编制进行报表汇总.财务报表也需要根据会计的对象和任务进行划分和总结,一切都要建立在经营管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
报表的附注也是现在所需要的,它是运用文字的方式将报表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对一些报表中没有体现出来的内容进行补充,这些文字和报表内容要相符合,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文字归纳,这是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总结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学中有很多难懂的知识点,首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就是其中的概念.有关“会计”这个概念已经被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了,会计最主要的工作是对企业财产进行核对和预算,这也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通过记账、财产查清和绘制报表将企业的收支状况进行汇总.这有利于企业了解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针对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咸国青.会计学理论研究的方法与价值[J].科技风,2014(17):179.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法账务处理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意义
1.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意义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经济管理其他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非盈利组织都需要懂得和熟练应用会计和财务知识。然而,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方面,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大量的实训训练也必不可少。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从头到尾,某不着头脑”。学完之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大都停留在只知道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水平上。基本上不能建立起会计的思维方式,更不要提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了。
因此,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基础会计》速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牢固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基本的会计核算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科学。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会计教学中,很多老师基本上都是把专业《基础会计学》的课程压缩后“满堂灌”,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热闹,学生在课桌后听得枯燥”。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训。绝大部分院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安排的都是理论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讲得理论多,实务情景模拟训练少。顶多就是课后做一些练习题。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的可行性
1.学生有迫切掌握基础会计学内容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掌握基础会计学内容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同时人力资源市场上也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提出了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也都有“速成”基础会计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力。
2.基础会计学存在速成的可能
基础会计学虽说是会计入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习并掌握基础会计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学习这门课程后基本都能胜任一般企业普通的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因此基础会计学存在速成的可能。
三、《基础会计学》速成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深入正确讲解“借”、“贷”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复试记账本质
复式记账是会计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而其精髓就是借贷记账法。在借贷记账法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借”和“贷”都是符号,没有实际的意义。如此一来,学生往往容易把借贷记账和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动完全的割裂开来。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是机械地按照“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记录那些账户;其次,确定各账户是记增加还是记减少;最后,确定各账户记录的借贷方向及金额”的顺序来进行账务处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初学者而言,一方面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借”、“贷”的内涵和复式记账的本质结合起来。即,把“借”看成是资金的流入方;把“贷”看成是资金的流出方。而复式记账法的本质就是核算一笔资金的来源(贷)和去向(借)。
例如:某企业收回应收账款4万元并存入银行。对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应收账款 40000
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事项是把收到的40000应收账款(来源方,贷方)全部存入银行(去向方,借方)。换而言之,资金从贷方应收账款来,进入到了银行存款。在这种方式教学方式下,只要学生能理清现金的流向,采用合适的会计科目,就能据此迅速、准确地作出相关会计核算分录。
2.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目标,编排、浓缩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建立起会计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简化相关教学内容。特别是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对于T形账户,就可以减少讲课时间或是简要带过。特别是涉及到账户结转和摊销时,直接讲授具体核算方法就可以了。这时如果按照大多数教材的编排用T形账户加以说明,往往会把学生绕糊涂,反而适得其反。再例如,在对会计科目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把常见的会计科目直接浓缩后,一次性的给学生讲解,以利于他们理解相关会计科目。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尽可能列举相关案例,以利于他们的理解。
3.有针对性地强化实践模拟情景教学
会计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因此有必要针对基础会计学中的相关实践性比较强的章节积极强化实践模拟情景教学。例如:基础会计学中“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是概念性多、实用性强的地方。因此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直接进入到实践模拟情景教学。具体来说,就是直接地模拟会计实践活动中对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自主的填写相关凭证和相关账簿。例如,“某企业花费50000元购买甲种原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需要用那些外来原始凭证证明此笔业务已经真实地发生,而作为本企业的会计又需要填写哪些记账凭证和相关会计账簿。如果不小心会计账簿填写错误,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迅速地查明原因。这样既充分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较短的时间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基础会计》教学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6(02):117-119
【关键词】独立学院 基础会计 课程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出现为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于2001年开始创办,是一所由云南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其办学起点高、办学机制较为灵活,享有举办院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师资,办学水平在社会上也具有较好的反响。从办学至今,滇池学院在其学科专业发展上已达一定规模,目前,办学者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众多竞争激烈的独立学院中办出自己的特色,走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道路。在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开设的各类专业中,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居多。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也要满足对综合性会计人才的培养。在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基础会计学》是该专业一门较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革新也尤为关键。
一、独立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死板
《基础会计学》是滇池学院会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因其专业自身的特点,往往采用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停讲,学生不停记,课后拼命练,考试努力背。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教学方法没有新意,学生往往是带着必须学懂,不懂也要背会的思想在学习。这样看似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更多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压力,使其丧失了学习应有的兴趣。这类的教学模式,究其根源,与独立学院的举办院校也有一定的关联。举办院校的一些单一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滇池学院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模式。
(二)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相矛盾
目前,滇池学院的在校学生年龄结构基本上为90后,并且学生年龄层逐步开始进入到00后。而该年龄层的学生,在学习和接收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上与过去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别。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查找、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学生寄予在课堂上的知识需求,更多的是希望课程老师能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扩展或补充,并能在相关专业知识点上给予其一定的启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堂呈现的内容和效果也逐渐的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在会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绝大部分课程都属于理论记忆练习型课程。尤其是《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它是会计专业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一般来说,专业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记忆多,案例运用操作少,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很难互动,课程设计缺乏吸引力。这对于学生对课程及课堂的需求来说很难得到满足。
(三)教学硬件设施运用不充分
一个完备的教学模式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与之配备,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已经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实验室,各种仿真实训、实验教学等课程也随之开展。但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学设施的运用并不充分。如:《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在滇池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就有实验实训环节,本门课程学分总共4分,其中,理论环节占3分,实验环节占1分。针对该门课程,设计了每周1学时的实验实训环节。在实训环节中,学生可以看到实际的票据凭证,了解企业日常的凭证操作,通过看图、动手的方式来认识各种专业业务。这样的实验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实验环节中,上课积极性也较高,课堂的效果显著。但由于实训时间的安排过少,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充分的把全部实训知识点环节讲解示范清楚,同时,学生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完成全部实训。这样,就出现了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运用的情况。
二、独立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考虑学校应用型教育的目标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学生专业素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基于《基础会计》在会计学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笔者认为,《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中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先观摩后学习的教学方法
以往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的教学,都是从课堂教学开始的,即是从理性认识开始。因此,学生要经历一个很长阶段的不适应、不理解。“基础会计”的作用就是将学生带入会计领域,将他们从门外汉变成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尝试以先观摩后学习的方法开始进行会计课程的学习。具体的做法是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周的参观实习,具体内容及教学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基础会计学》观摩实习安排表
(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如上表1中,第一周的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观摩实习,以先入为主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身体经历会计工作中的基本流程,初步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后期再结合专业理论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在之前观摩实习中填写的单据进行纠错,并填写观摩问题自查表(如表2所示)作为学习任务,以这样的方式来督促学生自身的知识完善,激发学生对会计理论学习的能动性。
表2 观摩问题自查表
(三)增加实训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充分利用硬件设施为会计教学服务
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会计学》课程应增加实验与具体教学的关联度,把实训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相吻合,这样,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成后,再进行与之相关联的实训教学,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保持理论和实训的一致性。同时,为了使会计实训的效果更佳理想,应该增加实训的课时数,以滇池学院为例,可以把平时一周1个学时的实训课时调增到2个学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学会“基础会计”。
三、结束语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应该脱离传统的传授式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动眼、动手及动脑的协调配合,从教师教变为学生主动学的模式。做到教与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别是独立院校的学生,要适应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学了能用,学了会用才是学校发展的硬道理。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婉丽.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论视角探讨.会计之友,2009.
[2]王云萍.认识论视角下的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会计之友,2010(2).
[3]陈燕芬.试论会计教学中的交互式创新教学模式.企业家天地,2010(1).
[4]于静.职业化视角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高教学刊,2016.
[关健词]会计学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 授课体系 教学方法
一、“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授课内容重专业技能而轻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的基本原则应该用于整个会计核算程序之中,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造假行为被暴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时代呼吁诚信,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及时将会计一般原则与会计核算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原理并且真正地理解会计一般原则,在日后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运用一般原则。
(二)传统的授课体系
传统的授课体系,其授课内容安排基本上采用以下顺序,第一章总论:会计含义、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等;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会计核算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这种授课体系的特点是混乱了会计工作程序和环节,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不利于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总之,传统的授课体系打乱了会计核算工作程序,不利于初学者对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导致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缺乏。因此,会计教学,既要设置合理的授课体系,也需要科学地组织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课程,在教学中应把职业道德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塑造诚信品格。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思维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举措。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会计学基础”是一门集抽象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的要点。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对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将报刊、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有关会计的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会计信息正是对会计基本原理的最好诠释,传媒的披露和报道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有时候比理论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
2.创新教学思维。 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教育,应当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教学不仅可以与财政、金融、贸易等经济类学科相联系,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就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尤其适宜穿插哲学的教育,会计教学除了运用方法论、实事求是等哲学思想之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变序教学法
变序教学法是指不按教材规定的内容顺序授课,而是从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过程、相应方法入手,通过逻辑推理,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向学生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对会计总体认识、阐述会计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会计实训。
1.对会计总体认识。就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来看,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只有通过感性认识阶段,才能进行抽象思维和演绎归纳,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学到科学知识。“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会计七种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由此可见,“证、账、表”是会计核算核算过程中收集会计信息、加工会计信息、输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学初始阶段重点阐述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主要内容有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感性认识。而后,可以引出会计含义、对象和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职业道德。
2.阐述会计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学生对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可以按原始凭证、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记账凭证、会计账户、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的顺序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关分析法重点对会计核算方法与其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会计实训。“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会计实训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安排实训内容时,应树立“变序”的观念,比如在教学开始阶段,进行一次对会计综合实训的观摩,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而后实训重点可以采用分阶段模拟实训。学生只有对各阶段实训任务完成得比较好,才能提高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三)“互动性”课堂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只有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一改以往“填鸭式”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主线,以多元互动、多向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为基本方式,或诱导思路、或点拨方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学、练的关系,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还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总之,通过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生涩的、难于掌握的传统授课体系和“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诚信品格的塑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未来能真正胜任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收入 费用 会计科目 会计等式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为零的前提下,该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详细具体的讲解成为了教学的关键。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会计学》的理论知识里“收入”与“费用”的概念以及具体内容等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在此就这两个概念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细致的探讨,以此改善该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效率,减少初学者的困惑。
一、“收入”的概念与构成的教学探讨
教材中“收入”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三种来源: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为来自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此外又将“利得”定义为企业非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计入营业外支出,包括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罚款收入以及违约金收入。
在以上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上述定义中的“收入”是狭义概念,即为会计要素“收入”,强调来自企业“日常活动”,也就是来自企业的经常性活动而不是偶尔的事件。因此,一定要针对不同的企业定义其“日常活动”,比如对于一般的工业企业而言出售房屋及建筑物(往往为固定资产),不属于日常活动,但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出售其建造的商品房却属于该企业的日常活动。2.广义的收入包括企业的“收入”要素与“利得”;“利得”又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3.在介绍主营业务收入与企业业务收入的来源时也要注意区别不同企业的经营范围,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就一定是主营业务收入,比如对于某空调生产销售企业而言,其空调的销售收入属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提供的空调安装等劳务带来的收入应该属于该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而对于旅店等提供服务的企业而言,住宿费是其主营业务收入,而该旅店提供的少量日常用品的销售则应当属于其他业务收入。
二、“费用”的概念与构成的教学探讨
教材中“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损失”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讲清楚如下问题:
1.教材中“费用”定义是会计要素“费用”,是狭义概念。通常费用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企业最广泛的费用应该是指资产的消耗;而资产的消耗又分为“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两种消耗;“日常活动”的资产消耗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费用,“非日常活动”的资产消耗为企业的损失。第二个层次,费用指企业的经营活动费用;企业的经营活动费用按其是否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又分为生产费用与会计要素“费用”。第三层次,会计要素“费用”(教材中的定义);这个层次的费用包括与收入配比的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和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两部分。2.企业“非日常活动”消耗的资产即为“损失”,“损失”又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与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3.企业生产费用与会计要素“费用”的区别是:企业某个期间的生产费用最终构成产品的成本,产品生产完毕入库后,未销售出去即构成企业的资产,而销售出去的产品成本构成销售当期的“费用”。
因此,“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这种说法对费用的概念层次未分清楚,会导致教学中学生产生困扰。
三、“收入”与“费用”等损益类会计科目的教学探讨
一般教材中认为企业的“收入”要素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两个科目;费用包括与收入配比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以及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与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那么其他损益科目核算的内容将何去何从?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科目主要与企业的股票股权债券等投资有关,既然企业存在投资产品,投资的盈利与亏损就应该属于日常活动,因此若为投资的收益就属于企业的收入,若为投资的亏损就属于企业的费用。所以工业企业的“收入”要素应该分为生产经营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与对外投资业务的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应该属于跟企业日常业务有关的费用,而且“营业税金及附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收入配比,因此也应当属于费用的范畴。会计要素“费用”应包括与收入配比的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三部分。
四、会计等式中“收入”与“费用”的教学探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根据准则中的有关要素和概念的定义,显然“收入-费用=利润”不成立,“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利润”也不成立。根据准则有关要素的定义和概念,应该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利润”。
因此我们在理解“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恒等式时,不再拘泥于要素本身的定义,而是站在利润表编制的立场上这一等式仍然成立。
参考文献:
[1]陈群芳.小议“收入-费用= 利润”[J].财会月刊,2010(3).
[2]邓亦文,陈洁著.基础会计学[J].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的原则:
1. 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 设置会计项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 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 设置会计科目,还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 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一)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
这些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会为五类:
一、资产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负债类。包括以下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以下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
五、损益类。损益类包括的科目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里既包括收入类科目也包括费用类科目,之所以把这两类科目合并为损益类科目,是因为这两类科目核算的内容都与损益的计算相关。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会计科目的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总分类科目:这是对会计对象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学 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如何对这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实施基础会计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人根据近年来的教学体会,就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在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中,往往没有严格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以及用账的会计专门人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特定专业人才,不能只是就会计而论会计,应该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把握好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应该从非会计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而不是象专业性会计教学强调会计处理的方法与技术。
二、教学内容
传统的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教育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会计教师对贸易、金融等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无法体现出非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要求,缺乏特色和创新,针对性不强,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对非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不应该照搬会计专业的内容,教学侧重点不应该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让学生以会计规范为基础,以会计报表为目的理解会计原则和实质,增强学生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内容上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主要讲授簿记方法不同,重点应是讲授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循环、会计报表等内容,还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应强调综合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教材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较快,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知识也随之加速更新,而会计教材的编写远远落后于其更新速度;教材体系不配套,只有教材,没有适应的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教材的选用没有体现专业特色,目前的教材更注重介绍“如何做会计”,在教材的难度深度上,以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要求非会计专业,偏难,不太适宜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应该选用与非会计各专业密切相关的,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的完整的高质量的教材。
四、模拟实践
首先应端正思想,提高对非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模拟实践中,应采用手工会计处理与计算机电算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训环境,建立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实践教学计划,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编写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实践教学教材。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此,很多学者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诸如案例教学、双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应针对非会计专业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师资等情况采用适合各专业的方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手段的优势,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加粉笔的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程考核方法
现行的考试制度,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成绩,通过期末一次考试定乾坤,这一考核方法既不能完全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考试应定位于:结合平时考察、期中测验、期末考试及模拟实践技能考核、解决与本专业相关问题能力等项目全面评估学生,改变只局限于笔试的传统评估模式。积极编写基础会计模拟标准化题库,并制作相应的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对学生专业素质进行整体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师资队伍
会计及相关专业是和企业实务联系非常密切的专业,但大多教师与企业实际接触较少,实践经验不多,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应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基础会计学教师队伍。应逐步创造条件把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送到企业或事务所进行锻炼。
参考文献:
[1]李 文 孙 艳:对在会计学科教改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基础会计学 学业成绩改革
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在培养规格上,它不是以培养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最终目的,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地方经济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型”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的入门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不能让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滞后性让学生对该专业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对基础会计学的考核方式进行研究改革,从而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研究。存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面性: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能够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水平;自主学习性: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能够督促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改变;选择性: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在考核方式上让学生进行选择,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二、现阶段《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理解――学生实践,虽然具有讲解速度适宜,学生易于理解,课堂思维框架清晰、易记等诸多优点,但由于课堂信息量上不去,课时紧张,造成有些内容不得不删除或无法详讲,同样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标准上一直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闭卷成绩=3∶2∶5,平时成绩主要是看学生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情况。
(三)长期以来,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课考试采取传统的考试模式,教师命题和阅卷工作量极大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等习气,特别在实践环节出现抄袭或现象,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三、学业成绩评价标准改革内容: 一选择、四模块
(一)引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以宁波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例,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取无纸化考试,一年分两次考试,上半年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举行,下半年时间安排在10月15日起至11月中旬结束,学校安排《基础会计学》教学任务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时间在9月到次年的1月,所以下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刚好在这个时间,只要在10月15日起至11月中旬通过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在期末考试闭卷考试中可以申请免考,成绩的认定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的成绩。让学生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学校组织的期末闭卷考试进行选择,作为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期末闭卷考核模块或会计从业资格考核模块,在这两个模块中选择其一称之为“一选择”,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求知欲。
(二)利用网络课程实现理论考试模块内容的整合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进行理论考试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将理论考试试题在规定时间内向全体学生开放,在有限时间内学生完成考试并上传,一般在期中的时候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考核。一方面有利于网络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的考试,提高网络课程的利用率。
(三)将专业认知实习模块整合到基础会计学课程中
专业认知实习的过程是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岗位的基本业务程序和处理手续,着重了解企业的会计核算、资金的运行特征等基本内容;了解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单位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基本素质要求、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所在地区金融机构单位的调查与分析,加强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增强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感性认识,重点了解银行以及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典当行等)的业务经营环境、业务经营范围、业务产品内容、业务服务特色等,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专业认知实习是学生在还没有学习专业课之前选择工业性企业和金融企业进行认知学习,实习结束后可以根据要求完成认知报告。此项内容的融入性可以使得学生重视专业认知实习,从目前来看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都是在应付,没有真正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将专业认知实习作为基础会计学的一项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专业实习之前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四)加强实践操作模块的应用,形成实践考核试题库
此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将课堂上的实验内容和最后的实验考试相结合,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进行实验指导,期末进行实践考核。
四、改革的创新点
(一)考核方法选择性。让学生在考核中进行选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创新性的模块教学知识体系。“基础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科领域中具有奠基作用,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针对知识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小模块内容对每个大模块进行知识的整合,利用研究查找、讲授法+案例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实践教学法、认知教学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进行管理。
总之,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选择性考核中没有针对每个学生,有失公平。由于是网络课程中进行理论考试,使得教师批改工作量加大。在专业认知实习的小论文上,由于学生数量巨大,在批改上带有教师的主观性。以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后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促动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学》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知识点抽象,逻辑连贯性强,学习迁移效应明显等特点。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学效果决定学习效果。
高校的教育原则包括了: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教师在《基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与大学教育原则相违背的现象为:注重传授知识,忽略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讲授,忽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全体,忽略个体:注重知识教育,忽略思想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忽略学生的情绪。
教学方法多样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习应用能力为前提,以思想教育为保障,以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组合为手段,使不同学习对象均能积极参与并享受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中构建以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认同感和求知欲。
一、讲授法、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习题精练法的结合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通过讲授环节的设计,语调的轻重缓急,节奏的快慢变化,突出重难点。讲授过程以会计核算流程为支点,扩散到具体的知识点为重点,保证系统完整的前提下逐个突破。讲授过程中做到语言简明扼要、板书或多媒体简明精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难点,理顺学习思路,做到举一反三,实施有效迁移。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应用要点为:
1.鉴于《基础会计学》抽象枯燥的教学,创造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既不要过于严肃,也不要过于放松,通过大量的开放性和发散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重视学习者所提出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总结问题并探索其突破方法:
以《基础会计学》会计等式的教学为例,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共有4中变化形式,如下表列示,不同的经济业务所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但是变化过程并不影响等式的恒等性。教学中结合4种变化分类,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9种变化类型,并根据之前所学经济业务举例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时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和归纳。
(三)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
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将逻辑连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合理设置练习内容,实现对知识点的逐个突破,有效连接,以有序巩固知识、练习技能。以会计基础定义系列为例,选取30道左右经济业务随着知识点扩展逐步深入。布置习题可以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形式,作业的批阅方式可以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阅、小组评阅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以实现激励效能的最大化。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媒介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对多媒体的精细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课件的设计要简明、清爽,突出重点,动画与链接和合理使用有序展示教学内容:
2.控制媒体课件的播放速度,留足学生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课件与板书的配合:
3.实现教师讲授与课件播放一体化,防止出现教师讲授与课件播放两个中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双篮子结转教学法
“双篮子”结转教学法是指把经济业务处理中涉及结转的会计账户设定为A,B两个篮子,结转的过程就是把归集的相关内容从被转移方A篮子(账户)转移到接收方B篮子(账户)的过程,转移减少的过程则需要在被转移方账户相反的方向记录,即从A账户借方转到B账户借方,借B贷A:从A账户贷方转到B账户贷方,贷B借A。图示如下:
以“材料采购”和“原材料”两个账户为例,材料采购账户为A篮子,原材料账户为B篮子,两个账户均借记增加,即为结转模型一,从A(材料采购)借方到B(原材料)借方,借B(材料采购)贷A(材料采购)。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三、纠错教学法
纠错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观性的为学习者提供错误的教学内容信息,让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发现问题对其进行更正的教学方法。纠错教学方法的应用,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进程。举例如下:
答案公布后做适当停留以备部分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其分析业务得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分析会计分录得出归属的经济业务。
四、游戏教学法
OM(odvssey of the Mind),原意为头脑漫游,它最早由美国教育博士米克卢斯和格雷在创造学课程中应用。它主要以竞赛和抢答的教学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游戏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强化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用中应事先策划好整个游戏过程,并制定完整可行的游戏教学法评估体系,内容包括不同竞赛方式所获分值以及在期末考评中的权重。
五、图解教学法
图解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将复杂抽象的知识体系形象化,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简单易懂,直观形象。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为例,见图2。
六、结合生活实际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是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可结合学习对象的生活实际举例,以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为例:图2―“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账户关系详解图
七、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指学习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自学并结合教师的重点指导来实现对教材内容把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大学课堂针对较难或较易的知识点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通过对较易知识点的自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通过较难的知识点的自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其忍耐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八、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通过收集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一系列会计实务教学相结合,满足对学习者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使用要点为:
(一)学习道具选取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簿,让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体验会计实务的操作,清楚书本和现实之间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