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3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迪生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1847年2月11日的美国米兰出生了一个天才,他一生凭着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个人就是美国的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他说:“天才只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错,他自己说的这么一句话便反映了他那伟大而又平常的一生,同时也不断地激励着后人,他虽然是个耳聋患者,可他仍然用他毕生的时间为人类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我想,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勤奋激发出来、制造出来的。他???爱迪生,天生缺陷和家庭贫困,可他还是成功了。我们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生活的人是否更应该拼搏向上呢?也许,有的人会受家庭、身体、金钱等的种种影响,但勤奋却永远是人们最终和最好的依靠。这个发明巨人有许多未了的心愿,但所有心愿都指向一个目标???发明,为人类造福,他直至1931年10月18日凌晨死于尿毒症,始终没有停止过他的工作。
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它点亮了人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存活在我们心中。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到了一本书——《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在从中,我学会了许多科学知识,这本书还向我展示了科学家们的科学成就,同时了解了科学家成功的背后,以及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勤能补拙的爱因斯坦,刻苦学习的华罗庚,世界一流军事家钱学森,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祖冲之,制造炸药的诺贝尔……但我最欣赏的是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用他一生的一千多项发明专利告诉了我什么是天才。爱迪生并不是很聪明,但是他很努力,很勤奋。
电灯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爱迪生当时为了发明电灯,他用了很多种材料来做灯丝,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多次的失败不仅没有让爱迪生退缩,反而让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去面对一次次失败。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于是夜晚便有了光明……
爱迪生在1931年逝世,享年84岁。文章写到:爱迪生一生凭着高人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完成了2000种发明。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更多异彩,是我们享受到了他的智慧的结晶所带来的种种裨益。是啊,爱迪生的精神永不熄灭他将永远照耀着世界,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以前,我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做什么事情都会半途而废,遇到一点点小挫折便放弃,便退缩。记得有一次,我在上电子琴课时,有一段时间表现不好,所以经常被老师批评,这时我便很气馁,我想:既然学不好,就不学了,算了好了。但是直到现在,我明白了,人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有摧不毁的信念,也许自己做得不是最好的,但不能放弃,更不能半途而废,因为没有人永远都是成功,爱迪生也是从失败中站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充满光明和快乐。
爱迪生那种永不放弃的信念将保存在我的脑海中,关于“天才”与“汗水”的名言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将继续努力,长大成为爱迪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1、爱迪生的故事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
2、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
(来源:文章屋网 )
我是本次的红领巾广播的主持人 , 我是主持人:。我们这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主题就是《珍惜时间》。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的时候,然而时间溜走了却永不返回。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
一个人珍惜时间,就是爱护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们没有一位是不珍惜时间的。下面就请听关于《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五(11)班 冒裕洁
这本书是舅舅特意从海上寄给我的,它涵盖了世界历史和现代社会上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有着鲜明的教育主题,其中,就包括阿基米德、哥白尼、牛顿、雨果等成功人士。
书中有一位有着成功之路的人士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轮椅上的奇人—霍金。霍金于1942年1月8日出生,真是巧的很,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同时又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300周年的纪念日。
童年的霍金与众不同。从九岁开始,他的房间里都摆满科学仪器,立志要成为一位科学家。可这宁静而快乐的生活,很快就被病魔打破了,霍金得了一种罕见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病,是一种不治之症。医生宣布霍金只能活两年,并且将永远被固定在轮椅上。这个噩耗好比晴天霹雳,让霍金陷入了绝望之中,但很快,他又振作起来。他想:"虽然身体不能控制,但我还有大脑,还可以思考。"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霍金完全沉浸在科学里,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
读完这个故事,我若有所思。一个永远站不起来,身体不能活动,嘴巴不能说出话来的一个人,居然可以取得这样惊人的成绩,更何况一个身体健全、四肢灵活的人呢。我们应该向霍金好好学习,珍惜光阴,不是吗?
100位名人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虽然他们走的是100条不同的成功之路,但是他们积累下来的却是100条不同的成功秘密。这本书教给我很多的道理,让我受益非齐纳。
(指导教师:俞勋国)
名人故事给我的启示…… —读《世界100位名人成长故事》有感
安顺市第五小学二年级(5)班
黄雯昊家长:胡思静
总是为自己找到懒于看书的借口,所以我一直没好好的看看书,许多名人成才的故事只是学生时代从老师的讲解中略知一二。而今年的"五一"假期,孩子让我陪他读《世界100位名人成长故事》这本书,我只好陪他细读。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100位名人,讲述了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长故事。他们的经历都像一本生动真实的教科书。
小时候十分好玩的雄师事家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只念过几天私塾,母亲勤劳、善良,她们对孩子寄予了深沉的爱和渴盼。小时候胆子特别大,爬树掏鸟蛋,上房捅蜂窝,他还是村里的"孩子王",是小朋友们公认的"头儿".他经常向小朋友发动号令与邻村的孩子展开石头战,并且经常打胜仗,家长领着孩子上门"告状"是常有的事。的淘气让耐心教导他的妈妈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看到妈妈流泪,难过极了,从那以后,他奋发读书,学习突飞猛进。
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父亲是一个木匠师傅,文化不高,母亲当过小学教师,对孩子布满"教导爱".儿时的爱迪生同样很调皮。一天,小爱迪生跑去问母亲:"妈妈,那只鸡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干嘛?"妈妈笑眯眯地告诉他母鸡孵小鸡的道理。当天下午,爱迪生忽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到处找。原来他在邻居的库房里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些鸡蛋,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孵小鸡呢!上学后,爱迪生喜好向老师提一些"怪"问题,如:"二加二为啥都是四?"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体罚,甚至7岁多就被逐出了校门。妈妈心疼地把孩子领回家,亲身指导孩子成长。春天,树木抽出嫩芽,母子俩在室外太阳下上课;夏夜乘凉,母亲给孩子讲罗马帝国的盛衰;进秋,母亲教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冬天,空中飞起鹅毛大雪,母亲增援孩子做理化实验。
……
假如的父母当时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调皮,采取武断的方式方法,约束甚至剥夺了他玩耍的权利,他儿时没有丰富的游戏生涯的积聚,缺少父母深切挚爱的熏陶,失去妈妈勤劳善良的影响,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他长大后能成为卓著的雄师事家吗?爱迪生、达尔文、牛顿等这些名人他们儿时的好问与调皮,正是他们聪慧曙光的折射,是他早期生涯的可喜收获之一。 如果拥有迂腐的教导观,视孩子的好奇、好问、好玩为"笨""没有出息""不可教也",那这些人会有后来的成就吗?
静下心来研讨名家的童年,他们的成长总有些共同的规律。那么是些什么规律呢?
名家不是天生的,人才的大树必定有它发达的根系,这个根系从小就在土壤中默默汲取充分的营养,分杈、伸展、发达,终极才长出粗大的树干的。人假如脱离了生涯的积聚、思维的练习和良好情绪的熏陶,成才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学重点、难点:从事例和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很多种,自尊自信就是其中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成才和成功,除了科学文化知识外,自尊自信也是重要的条件。那么,今天,我们旧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怎样促使我们取得成功的,我们有应该灾难样培养我们的自尊自信呢?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身们是自尊心。
(二)、看图片,分析情景。
第一幅画:《注重仪容》
小冬每天上学都要穿好校服,且在出门前都要在镜子前照一照,看一下领子有没有反好,纽扣有没有扣好,鞋带有没有绑好等,总之,小冬升上中学后,开始注意修饰自己。
第二幅画:《名牌》
小明学习成绩不理想,看到好友小刚穿了一双名牌鞋,非常羡慕,但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工资都不高,买不起,就跟几个同学借钱也买了一双。穿着名牌鞋来到学校,许多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还有一些同学围过来欣赏,小明感到很快乐。
第三幅画:《当众批评,我很难受》
这天,小强放学后又踢足球,很晚才回到家。恰好,啊姨一家来他家作客。小强的父母看到小强又迟到回家,很生气,当着众人面就批评小强,还把小强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懒惰这些坏毛病一一数出来,小强觉得和难受,很没面子。
第四幅画:《受到表扬,我很高兴》
小华在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都拿到了好成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小华,同学们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小华觉得很高兴。
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自尊心的表现呢?(第一、三、四都是,第二个不是)小明借钱买名牌,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是不是自尊呢?(这是虚荣心的表现)虚荣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那什么是自尊呢?(让学生先讲)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重维护这一尊严。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人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阿姨能够性上约束自己,同时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甚至自己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或尊重。我们说,这就是自尊。自尊也称为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的心理。
那什么是自信呢?
第一幅画:
小玲同学的身体比较胖,总是怕同学笑话她,由于她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更觉得同学都看不起自己。所以,她从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同学不了解她的心理,只是觉得她不好接近,渐渐疏远了她。因此,她变得情绪消沉,性格孤僻。
第二幅画:文艺晚会即将来临,当老师让几个同学负责演出一个节目时,问同学:“你们能行吗?”同学们思索一下,马上回答:“行,我能行。”
哪一个是自信心的表现呢?(第二个)为什么第一个不是呢?因为第一是自卑的表现。自卑往往容易把困难想得过于严重,失去进取心,很难取得成功。第二个就是自信的表现,那什么是自信呢?就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三)、听故事,讲故事
我们说,自尊自信很重要,它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良好的自尊自信为先导的。请同学们听爱迪生的故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自尊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让一个学生来讲):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学的学习成绩很差,只读可3个月书就退学了。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在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当过教员的妈妈同情儿子的处境,给爱迪生退了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对爱迪生说,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就是少年爱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辉。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自于他的自尊自信。同学们还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让学生讲)象这样的离子还有很多很多,所有的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自尊自信是我们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表演小品
自尊自信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我们说自尊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培养起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呢?先请同学们看小品(小品的内容是:班集体在评选三好学生时,对李华是否当选产生了分歧。班上大多数同学认为李华够条件,但个别同学却不同意:小平同学认为,期中李华的成绩比他还少2分;小强同学说,100米测验,他还比李华快呢;小明同学说,他的书法在区里的过奖,而李华在班级还没有出线。对此,李华也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确实还不行。)看完后,请同学们发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首先,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每个人总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要学会全面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另外,作为李华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信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能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这样才有可能获取成功。同时,李华要获取别人的尊重,也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获得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成为每个同学都认同的三好学生,取得最后的成功。那么,作为你自己又应该如何做到自尊自信呢?(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整洁,不讲粗言隈语,遵守纪律,乐于帮助别人,争取优良的成绩等等,这样就能做到自己尊重,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另外,在生活、学习中,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些长处、优势就是我们自尊自信的支撑点。)
(五)、学生交流和表演
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回去先找一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现在你能把你的枨触和优点告诉老师或表演给老师看吗?(请同学表演,然后回答:这些长处和优点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这些长处和优点,能够增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信心,从而也增强了我们的自尊自信,不断地促使我们获取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人生就象一张多姿多彩的图画,成功和失败都是必不可少点缀。有人说:成功是鲜明的,失败是灰暗的。也有人说:成功是美丽的,失败是丑陋的。可我并不那么觉得。我认为,有失败,才有成功。
我听说过爱迪生的一个故事。一天,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张小板凳。当老师看到爱迪生交上来的那个小板凳的时候,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小板凳吗?”爱迪生老实地回答:“有。”说着把他做的前两个板凳拿出来。最后,爱迪生成了世界上很伟大的发明家。这也说明失败是成功的踮脚石,它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激励我们向前进。
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那是去年的暑假,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叫着。外面有许多小孩子在外面买冰棍吃,而我,却在家里做着暑假作业中的数学题。闷热的天气让我汗流浃背,又遇到了“拦路虎”。我左思右想,都不对,思路对不上。再打电话问同学,他们都做好了,就是不肯告诉我。我已经热得不行了,头上直冒汗,连风扇也吹不凉。我双手一摊,不写了。可我那不服输的拽脾气又上来了: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可以?我一定也可以!想着,立即拿出草稿纸,“刷刷”地算起来。“对了!”终于把那道题解开了。突然感到不那么热了。 失败是土壤,成功是种子;失败是阶梯,成功是顶峰.没有失败激励你的意志,就没有成功光临你理想的世界;没有失败奋发你的斗志,就没有成功为你的未来添彩。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我,要奋发向前!
故事一:
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电灯灯丝的材料。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发明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故事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故事三:
早期的电报机,一次只能传递一个讯息,而且不能同时交换信号,由于爱迪生本身是电报技师,便著手改良传统发报机,制造出二重发报机。1974年又研发出四重发报机,也就是同步发报机。在无线电还没有发展的当时,同步发报机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来源:文章屋网 )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和同学们谈一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阿普顿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安排在爱迪生身边工作。爱迪生小时候以卖报为生,虽然靠自学成才,成了科学界的巨子,可在当时贵族社会门第观念很重的年代里,爱迪生常遭到不公。阿普顿出身名 门,又是高等学府的佼佼者,对爱迪生很不以为然,常常露出一种讥讽的神态。可是,一件小事却使阿普顿对爱迪生的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 一次,爱迪生在一个研究项目中,需要一个数据,便对阿普顿说:“请 你帮我把那只梨形玻璃泡的容积算一下,我等着用。” 阿普顿点点头,想:这么简单的事一会儿就行了。他拿起梨形玻璃泡,用尺子上下量了几遍,再按照式样在纸上画好草图,列出了一道算式,算来算
去,算得满头大汗仍没算出来。一连换了几十个公式,还是没结果,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阿普顿急得满脸通红,狼狈不堪。这时,爱迪生在实验室等了很久,不见阿普顿把答案拿来,觉得奇怪,便走到阿普顿的工作间,只见阿普顿那一脸窘相,再看看那几张十六开的白纸上,密密麻麻地列满了算式,但还没有得出答案,便拍拍阿普顿的肩,笑了笑说:“您这样计算太浪费时间了。”阿普顿不悦地说,“不这样算那该怎么算?”爱迪生拿起玻璃泡、将水倒进去,然后交给阿普顿说:“您去把这里的水再倒进量杯,看看它的体积刻度,那就是咱们需要的答案。”阿普顿茅塞顿开,没想到他自己费尽脑汁花了半天没算出的答案,竟然波爱迪生一眨那就完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除了需要严谨求实的精神,更需要科学的方法。类似的道理,古今中外多有表述。《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俄罗斯谚语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些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在我们身边的同学之中,有不少同学学习是非常勤奋的。他们除了白天学习外,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有的同学甚至课间的十分钟也要用于学习,可是却成绩平平;同时,你还会发现,有一些同学学习并不十分紧张,除了上课和自习课外,其余时间很少用于学习,可是学习成绩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你会说这是由于前者的脑子笨而后者的脑子灵。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如果是这样,有的同学成绩由好变差、有的同学成绩由差变好又如何解释呢?人体解剖学告诉我们,在同一个年龄段,一般正常人之间脑子的构造和重量相差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的好与差只是归咎于先天的因素。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成功=刻苦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从这个大家公认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无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正如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博克所说:“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在茫茫的书海中采撷到班谰多姿的贝壳。否则,就常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摸索一番之后仍然空手而回。”前面我们提到的两种情况,不正好类似博克所讲的两种情形吗?
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这是年龄阶段的需要。中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谁在这个阶段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谁的智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谁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谁就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其次,这是中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上高中后,各科学习的难度更大,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难以把学习搞好。再者,这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中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今后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由于解决了“会学”的问题,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摄取知识和更新知识,就能在社会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对中学生而言,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呢?有人总结了中学生最优学习法,由八个环节组成:1.制订计划2.课前预习3.专心听课4.及时复习5.独立作业6.解决疑难7.系统小节8.课外复习。各位同学可以对照这八个环节看一看自己做到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大家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如虎添翼,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当然,只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要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否则也难以把学习搞好,因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苦干加巧干,让科学的方法助推自己奋勇前行!
谢谢大家!
曾经听说过两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只乌鸦,看见老鹰从树上冲下来,将一只兔子抓走了,它非常羡慕。于是努力去练习。开始,这乌鸦刚学的时候总是摔跟头。但它鼓励自己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坚持下来,于是继续努力练习,结果还是失败了。
爱迪生一生做了许多实验,开始都失败了。但他善于反省与总结,他不断自问:到底哪里出现错了?他一边总结,一边修正,反反复复去做实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成功了。
这两篇故事带给我许多启发,乌鸦虽然一直在努力,但到底没有成功。原因在于它的方向错了。按照动物的生理特点,它没有老鹰那样尖锐的喙,也没有老鹰那样锋利的爪,更没有老鹰那么宽广有力的翅膀。它学鹰抓兔,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所以注定要失败。而中国人常这样抱怨说不吉利话的对方:你这个乌鸦嘴!由此可见,乌鸦在料事方面比较独到,它可以跟鹦鹉学唱歌、学朗诵,而不能东施效颦,去学老鹰抓兔子。
作为大科学家,爱迪生坚持去做实验,首先他的方向正确,只是在过程中在细节上有所欠缺,好在他善于总结,并且持之以恒,所以最终取得成功。
两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人生的挫折。我们每个人的道路肯定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犹如路上的绊脚石或沟壑。也如车至十字路口,很容易迷失方向。我想,很多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因为,方向错了,就会像上面的乌鸦一样南辕北辙,最后离原目标越来越远。
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没有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
若是深入分析马奇的学术语言,不难体会它们更接近模糊的隐喻而非实在的概念。正因为如此,就像我们评价隐喻好坏一般,马奇的思想也不是对错这样的简单尺度可以衡量的,因为其价值深藏于启迪人们思考和促生新知识的能力。
――Jean-Claude Thoenig (英士国际商学院教授)
从一个创新创业的故事说起
也许是因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对他的记忆往往停留在创新家这个维度上,却常忽略他还是位出类拔萃的创业者。有趣的是,一些爱迪生最负盛名的创新却在创业过程中遭遇重重挫折,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留声机。
当时,由于对速记员经常出错十分不满,爱迪生开创性地设计了精确记录声音的留声机。然而,这个备受好评的技术革新在市场推进的过程中却遭尽冷眼。对于爱迪生的目标用户――19世纪末期的美国商界精英而言,他们似乎宁愿继续雇佣时常出错的速记员,也难以接受对着精准的留声机说话。于是,这项伟大的发明被束之高阁近二十年,直到其他发明家挖掘出并强化了其音乐录制功能。
爱迪生这一失败创业案例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了,但与之高度相似的创新创业的失败故事却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野。一般创业者都会像爱迪生那样,在全身心投入到一个项目之前,认真对比现存的技术和其他竞争者,并由此对自己创新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充满信心。这就促使我们提问,为什么众多项目并没有赢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而走向失败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投资人与潜在用户对项目的判断与创业者往往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创业者思考:在有关创业创新的决策中,不同决策者区别的重点在哪里?为何不同?如何应对这些差别所带来的挑战?对此,我们可以从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的决策思想中汲取丰富的养分。
马奇决策思想的启示
作为管理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马奇广泛涉猎政治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尤其擅长以跨学科的视角分析组织(企业)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他高度精炼地把决策所遵循的逻辑归为两大类:一个是结果逻辑(logic of consequence),另一个是适当逻辑(logic of appropriateness)。
结果逻辑建立在最优选择的基础上。当该决策逻辑发挥作用时,决策的关键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并根据决策者的偏好以及对各方案实施效果的估计,选出一个有可能带来效益最大化的方案。而适当逻辑则建立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当该逻辑起主导作用时,决策的核心在于识别不同的决策场景,并根据符合该场景的“规则”判断什么是适当的、合理的、或是被期待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规则”,不仅包含来自决策者所处环境中的规则,如组织制度、文化习俗等,同时,也包括决策者自身内化的规则,如通过经验总结而形成的习惯、个人信仰等。
创业创新项目的成功依赖于不同群体的支持,但由于各自环境与经历的不同,他们往往演化出不同的决策逻辑,这就给创新和创业者们带来了挑战。具体而言,虽然创业和创新者几乎总是会透彻研究自己的项目是否在技术层面优于竞争者和现有产品(结果逻辑),却无法避免投资人用经验养成的投资惯例或是潜在用户以根深蒂固的使用习惯来评价、甚至否定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适当逻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赢得资本与市场青睐的创业者只是少数人。那么,在创新创业领域,对于同一个项目的评价,为什么各群体会采取不同的决策逻辑?
为何各依不同的决策逻辑
投资人和潜在用户并不倾向于用结果逻辑,而是依赖适当逻辑来评价创新,这是为什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认清:在支持决策时,结果逻辑是有局限性的。其实,结果逻辑只是有效决策的一种方式,看起来十分“理性”,却不乏陷阱和局限。若是要充分参照这套逻辑进行优劣选择,决策者必须有一套既定且稳定的偏好,并有能力准确评估实施不同方案后的可能结果。然而,如果决策包含强烈的不确定性,我们不仅难以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甚至有时对自己的偏好都没有把握。这种情况下,如果个人经验、组织制度、文化习俗等“规则”有明确的参考价值,决策者的判断更可能依循适当逻辑,而不是结果逻辑。
当天使投资人和潜在用户评估一个创新产品时,他们面临的正是这样高度不确定的决策场景,因此难以利用结果逻辑准确评判该创新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优劣。同时,投资人和潜在用户的身份、经验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同,他们判断一个创新是否是合理的、适当的或是被期待的规则也不尽相同。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需要发掘并投资最具潜力的创业项目,但大多数创业项目距离成熟还遥遥无期,完全无法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这就导致投资人难以利用结果逻辑导向的传统投资手段,通过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值来比较不同的项目。
与之相对,沃顿商学院的Huang教授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Pearce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多年投资经验形成的商业直觉(比如,创业者本人是否值得信赖)才是天使投资人评价创业创新项目的关键规则。他们访谈的天使投资人这样讲道:“(创业者的商业可行性计划)看起来都大同小异。那些不过是创业者怀抱的希望和梦想罢了,所以它们看起来都很美好。如果我做投资决策主要依赖这些信息,那我在十笔投资里肯定会犯九次愚蠢透顶的错误。同时,我既没办法去量化分析不同的创业者,也没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比较他们的优劣。不过,我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在于挑选符合我直觉判断的创业者。”
此外,如果我们站在创新产品潜在用户的角度,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并不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去比较不同创新的利弊,因此难以利用结果逻辑对创新做出评估和选择。这就产生了一个难解的困境:创新程度越高的产品,确实越有能力为潜在用户创造更高的效用,但是却也越难被潜在用户理解和接受。事实上,面对新鲜且陌生的创新产品,潜在的用户往往并不是基于结果逻辑将其与其他产品相比较,而是用适当逻辑问自己以下问题:这个创新产品是在什么场合使用的?其他人在类似的场合会使用什么产品?而解答这些问题的核心元素则隐藏于潜在用户所处的社会习俗及个人习惯中。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Hargadon教授与佛罗里达大学的Douglas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作为创新家中的典范,爱迪生的每个发明在面向市场时都难免碰到社会认知和习俗的挑战,就连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白炽灯也不例外。相对于当时已经广泛使用的煤气灯,人们对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电灯要谨慎得多,甚至对电力系统偶尔发生的触电事故深感不安。此外,当时的报纸上时不时会出现“电线命案”、“电能杀手”等令人心悸的词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电力系统清洁和高效的优势。
成为创业者中的少数人
在创新产品的评估上,投资人和潜在用户依循的是适当逻辑,而创新和创业者则依循于与之相对的结果逻辑。理解了这一区别,我们就容易明白:为什么很多创业者可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却难以获得资本和市场的青睐,成为创业者中的少数成功者。那么,从这两种决策逻辑的特点出发,创新和创业者应如何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条件呢?
要寻找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我们还是要追溯到爱迪生的丰富创新与创业经历。如果说爱迪生从留声机的商业化惨败中获得了什么教训,那就是优秀的创新往往会超越同时代人群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尤其需要在产品设计中照顾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文化习俗。
Hargadon教授与Douglas教授通过回顾丰富的史料发现,爱迪生不遗余力地在电灯系统的设计中模仿传统的煤气灯体系,为此甚至不惜牺牲电灯的一部分技术优势和商业利益。
首先,虽然电灯泡原型已经可以轻易达到煤气灯三倍的亮度,爱迪生却特意把电灯的亮度定在了仅比煤气灯略高一点的13瓦特。对此,爱迪生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他的目标是“精确模仿煤气系统所做的一切,从而促进电灯对煤气灯的替代……不是要用电灯营造比煤气灯更明亮或是更昏暗的效果,而是要产生和煤气灯一模一样的虽小但柔和的光线”。
其次,尽管爱迪生公司的独立发电设备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市场表现,但他依然为电灯系统的面世而大力推进集中供电,因为集中产能和供能正是煤气灯体系的运行方式。更有趣的是,考虑到煤气灯是通过走表来计费的,爱迪生在电表设计尚未完善时依然坚持用电表为电灯使用计费,即使这意味着用户在电表问世前的半年里都可以免费使用电灯。
此外,毕竟天使投资人的支持也是创新创业项目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创业成功也十分关键的是,如何战略性地应对投资人基于经验和直觉做出的投资判断。如Huang教授和同事的研究所展示,越是资深的创投专家,越倾向于在决策中依赖其长期从业经验所积累形成的投资直觉。因此,在推介自己项目优势的同时,创新创业者也就有必要深入了解创业投资和私募基金等领域的投资惯例,从而更有可能在与投资人的互动中展现出符合其投资直觉的关键品质。
比如,根据英士国际商学院Huy教授与同事Zott教授的研究,在项目前景模糊难以使用结果逻辑判断时依然获得投资人的融资,更有可能的做法是贯彻这样的策略:
首先,创业者可以努力展现自身的可信度,比如名校MBA的经历。例如,研究中访谈到的创业投资人讲道:“我通常对MBA教育背景持怀疑态度。但是这个创业者毕业于名校的MBA确实让我坚定了投资他项目信心。”
另外,创业者可以展示其公司与其他重要利益相关方的密切联系,比如与知名企业的合作等。例如,研究中访谈到创投人讲道:“我感到本创司的融资对于其他机构信任这家创业公司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仅仅是我的假设,但我相信这家公司的高管可以自信满满地告诉其他潜在投资人,瞧瞧,硅谷的顶级投资商已经用大筹码下注了我们公司。”
结语
投资人和潜在用户分别如何基于适当逻辑评价创新创业项目,是本文重点分析的,但其分析框架也同样适用于创新创业者所要面对的其他重要组织,比如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适当逻辑的关键取决于具体的决策规则,而规则的产生往往源于特定的历史和经验,既包括决策者自身的经验、其所在组织的经验化规章制度,也包含行业惯例、文化传统等等。因此,如果要透彻了解一个组织或决策者如何基于适当逻辑做出决策,就必须对其环境和经历建立准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马奇和西蒙为其再版的《组织》做序时写道,如果这是他们第一次撰写此书,会把更多的精力和篇幅用于分析组织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其对组织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个性发展 人格培养
健全的人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的学生写善良、宽容、自尊、自强;有的学生写果断、诚实、责任感;有的学生写有爱心、坚强、包容等。无疑学生心中对健全人格都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但是当问到请写出你曾经的善良之举或者你对他人宽容的记忆时或者你对家庭的责任感的时候,很多学生感觉到茫然。
一、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人生的本质是什么,我想,今天我们教育学生的理念,为他们制定的奋斗目标应该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和人生理想的实现,而更应该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外一个实验室。结果,这名学徒因为紧张,上楼梯时,灯泡掉在了地上。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学徒。几天后,爱迪生和助手们费尽心力制作了另一个电灯泡。做完后,爱迪生丝毫没有考虑,就将灯泡交给了先前那名学徒。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足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爱迪生回答:“原谅不光是靠嘴巴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
是的,“请把墙上那些口号式的‘爱心’撕下来,装在心里,然后付诸行动。”我们需要一种行动的爱心和宽容等优秀品质来引导学生。还记得一名教师上课的时候,看到一个男生总在睡觉,课桌上从来什么都没有。讲完课留作业,那名男生趴在桌子上无动于衷。老师走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学生回答说,我没有笔。于是老师找来了笔。但是学生还是不写。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说,我没有作业本。于是老师找来一个精美的作业本送给了这名学生。终于,这名学生开始抄写作业,虽然是抄写其他同学的,但是毕竟他开始动笔了。在老师眼里,这就是希望的开始。后来的一天,课上他还是恹恹欲睡,这名老师讲完课悄悄地问他为什么一大早就这么困。他说因为天冷被子薄,夜里总睡不好。于是,这名教师从家里拿来了被子给这名同学压脚。后来的一天,这名教师感冒了不能讲课。他要给同学们抄几道题做。看到老师有气无力的样子,这名同学站起来结果老师手里的试题开始抄写。
是的,正如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教师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使学生良好品质的逐步形成。
二、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避免把成绩的高低当作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既是人类发展的崇高境界,也是现实人生的必然选择。根据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健全人格教育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人才,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或多或少地品尝过失意与失败的滋味,甚至是教师的轻视,同伴的忽视和家长的责难,这使得他们难以客观地认识自我,有的因长期受到负面的评价而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我贬低、或过度自信,对未来失去信心。所以,根据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健全人格教育中,要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允许学生有适合自己个性的活动方式、方法和风格,给他们应有的自由支配时间和独立活动的条件,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集体中。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在活动中树立信心,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提高素质,展现电大学生特有的风采。
三、言传身教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机构,不论设计得如何奥妙,都不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
而在一些学校,教师并不以自身的高素质来影响学生。那些家庭背景优越的学生往往更受老师的关照。任班干部,多受到表扬,课上被提问的机会多等等。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却往往在学生心中埋下阴暗的种子。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不抽烟而自己却在课上抽烟,要求学生讲诚信自己却言而无信。有的教师对学生说,这次考试,你们谁考第一我就让他在班级里随便挑座位。这随便的承诺,却让很多学生激动不已。但是考试结束,老师的承诺早随风而逝。这难道不是对学生的伤害吗?难道不会影响到学生对他人的信任指数降低吗?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自身的高素质来塑造学生的品质。既然承诺,就必须做到一诺千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此外,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对待?我还记得一个违纪的学生被我责令到门口罚站。但是没一会,这名学生就抱着书本找我办理退学手续。说我让他站在楼道里被很多学生看到,太没面子了。当时我火冒三丈,好啊,你违纪可以,我罚站让你反省你感觉到没面子了。怕丢面子你别违纪啊!但是冷静下来想想却感觉自己处事方法不妥。首先,违纪的学生也有尊严;其次,感觉当众被罚没面子,恰好体现了这名学生内心深处对完美的追求。由此看来,是我处理事情方法欠妥。最近,读到《人,究竟该怎样成长》,文里提到,一位唐老师在处理犯错学生的时候,不是要他们写检查,也不是严厉的说教,而是要学生做足够量的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样的方法不知道要比罚站、写检查高明多少倍!至少在做好事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给予的快乐。这种体验,一定会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